如何尽快适应中学生活

2024-05-13

如何尽快适应中学生活(精选10篇)

篇1:如何尽快适应中学生活

如何尽快适应中学生活

新的学期就要开始了,对于初一年级新生来说,了解中学的学习生活是进入中学后非常重要的一课。那么,从小学到中学,将面临哪些新问题呢?

一、中学的课程内容增多。

小学学习的主要科目是语文、数学、英语。但到了初一,除了语文、数学、外语三科绝对不能放松外,还有政治、历史、生物、地理等科目也要进行正规的期末考试(这也是初一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到初二,还要增加物理,初三还要增加化学等等,学习内容逐年增多。

二、中学的课程难度加大。

三、中学的课时密度增大。

中学课程内容增多,难度加大,相对于有限的授课时间,每一课时的密度增加,有些内容还会延伸到课外。

四、中学的教学方法有别于小学。

小学主要是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成分多,而中学则更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一般来说,小学阶段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即可,但在中学,还有许多继续发展的余地,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

五、进入中学,学生的思想压力较大。

面临着中考、高考的压力,还有来自学校、家庭、老师、同学、自身等方面的压力。这些客观存在的新问题,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现实,这就需要每一个初一新生主动适应这种生活。要尽快适应这种生活,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工作:

一、要拥有一颗平常心,认识到困难、压力的存在是正常的、不可怕的。

进入中学,要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遇到问题、困难是必然的。因此要从心理上具有不怕困难和勇于战胜困难的准备和决心。再说课程的安排、课本内容的编排是有科学根据的,它符合中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实际承受能力。只要方法得当,肯下工夫,完全能够学得好。否则,惊慌失措、急躁埋怨,只能适得其反,绝对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不利于自己尽快适应中学生活。所以拥有一颗平常心,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新的挑战,你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注意转变学习观念,积极适应中学老师的教学方法,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新方法。一些在小学学习成绩不错的同学,进入中学后却越来越差。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不注意面对具体问题分析,老是照搬小学时的学习方法,殊不知,到了中学,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不断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也要变,要跟上老师的步伐。尤其是当老师的教学方法不称你心的时候,要主动去适应老师,而不应该盲目猜疑,甚至抵触。

三、抓好学习的三个主要环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听课、复习是不能轻视的三个主要学习环节。一般来说,凡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这三个学习环节做得都不错。①预习。就是在新内容学习之前先进行自学,目的是熟悉内容,解决基础知识,找出问题,使听课有的放矢。如语文课的预习,可以查查字词,读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提问题,记记疑问等,以备听课时集中解决重点问题。

②听课。包括听老师的讲解、评议,同学的讨论、回答,而且要边听边思边记,尤其是自己未能解决或没有想到的问题,尽可能在课上解决所有的问题。

③复习。完成作业是复习,做练习也是复习,然而全面的复习是先系统地梳理知识、理解知识,再通过作业、练习进行查缺补漏,最终达到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度。所以,这一步是必不可少的,但不能只限于完成作业。

四、要不断总结,分清经验和教训。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适应中学生活肯定是要有一个过程的,为了尽量缩短这个过程,就要不断回顾、总结自己的学习,看哪些方法取得了成效,哪些措施走了弯路;看哪些方法效率更高,哪些措施实效显著。同时要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另外也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方法,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只要及时总结,不断改进,即使一时走点弯路也不会影响前进的大方向的。

五、从小事做起,落实好行为规范。学习并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它往往和学生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有密切关系。良好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从生活小事做起,从小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一定会终生受益。

篇2:如何尽快适应中学生活

一、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

从小学到初中,进入了一个新的学校,环境产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中学是怎么回事?中学有哪些新的不同于小学的要求?你们心里都没有底。因此,刚入初中,不少同学会显得小心翼翼,不敢随便行动,唯恐别人笑话自己“不懂规矩”或“孩子气”。你们感觉既光荣、自豪,又陌生、尴尬,兴奋、激动、好奇、胆怯交织在一起,难以适应,怎么办?这时你们可以寻求父母、老师或者同学的帮助,比如你们可以先参观校园,了解学校的历史和现状、学校的规章制度等,尽快消除因环境变化而引起的心理紧张与不安定。

二、适应学习生活的变化

1、小学阶段学习的内容比较简单,课程的门类比较少。初中课程门类明显增多,学习内容更加复杂。小学是以语文、数学、英语为主,其他大都为活动课性质、常识性介绍,要求了解、知道、学过即可。进入初中阶段,学科科目增加,例如历史、地理、物理等小学没有接触过的课程,学科内容增多、加深,要求会比小学更高。由于有些同学对所设学科认识不足,只凭兴趣上喜欢的课,便容易产生对某些学科的放弃态度。少数同学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开始违反纪律。因此,你们要明确初中所设学科的重要意义,明白分科上课的好处。

2、要明白初中学习主要应该靠自觉,养成遵守纪律和独立学习的习惯。在小学,老师总是将知识嚼烂了讲给你们;在初中,由于课时的限制,上课的内容增多、信息量大,初中老师讲课的进度比小学要快,所以上课认真听讲尤为重要。在学习上更多要自觉,更要强调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知识的整理归纳,掌握预习、听课、记笔记、复习和做作业的方法并提高效率,比如:按时完成老师部署的各种作业;做题书写整洁、清晰;自己学会整理和查找资料。与小学相比,作业量会增加许多,同时,初中对做作业的速度都提高了要求。例如,小学作文通常要求写一篇400字左右,而到了初中,同样时间里,却要求提高到800到1000字,翻了一倍多。这些都需要同学们有心理准备,及时做好学习计划。

三、适应人际关系的变化

初中比小学活动天地更加开阔,人际关系更加广泛。进入中学以后,活动天地会一下子变开阔。你们的交友观念、标准也随着身心的发展在变化,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成为我们的新课题。首先,要适应师生关系的明显变化。在中学一个教师要教两个或几个班的课,对于你们每个人的了解和关照就不如小学老师那样清楚和周到,部分同学会感到不适应,可能对老师产生疏远的“自立感”,觉得老师对人不关心。同时,你们独立自主性加强,有想摆脱家长和老师的倾向,对于父母的劝说,老师的教育往往听不进去,从而形成“众志成城”的群体,从而对抗“神经可恶”的老师,从而排斥“唠叨烦恼”的父母。

其次,要适应朋友关系的变化。由小学上了中学,经过编班后,小学时的一些朋友逐渐疏远了,遇到了不少新同学,一时还不大熟悉,你们在一段时间内会感觉拘谨、紧张或不安。这时,你们要积极的参加班级活动,迅速与大家相互了解、亲近起来。同时,你们正处于从童年期的幼稚向青年期的成熟发展的过渡阶段,自控能力、承受能力、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看问题还不够全面,如果交友不慎,可能误入歧途。这期间你们特别需要多和老师、家长沟通,使自己少走弯路,逐渐走向成熟,切不可一意孤行。

四、适应自我身心的变化

篇3:如何指导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一、入园前帮助家长做好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

孩子入园,最难过的是家长这一关。要帮助家长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放心地把孩子交到老师手上,要让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做好情绪调节及入园准备工作,帮助孩子顺利融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工作、家长座谈等形式做好家长的思想准备工作,为家长提供一些关于孩子减轻入园焦虑的方法。由于每位幼儿生活的环境与个性特征不尽相同,我们在家长工作时尽量做到细致,认真倾听家长对幼儿的介绍,必要时做好记录。同时让家长做好入园物质准备,如准备一些替换的衣服,以便在尿裤子和弄湿衣服时替换;再如准备好便于脱换的衣服或者鞋子。同时我们建议家长准备一个孩子喜欢的玩具陪伴左右,以缓解幼儿的焦虑情绪。

二、初步了解孩子的生活习惯和气质特点

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到的幼儿的基本生活情况、个性特征等信息,把握孩子的爱好与禁忌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应用于此是非常恰当的。有的孩子活泼外向,有的孩子内敛害羞;有的孩子喜欢吃菜不喜欢吃肉,有的反之;有的孩子海鲜过敏,有的孩子对带毛的东西反应强烈,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谈话、家访、问卷等形式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日后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教育。

三、提前让家长带孩子入园,熟悉老师和幼儿园环境

每年新生入园前一周,我们会事先让家长带着孩子参观幼儿园,认识新老师,熟悉室内外环境,减少对新接触的环境的陌生感。教师提前组织一些亲子活动,提供家长和老师、小朋友在一起玩耍、交流的机会,大多数幼儿往往会很快地接受周围的环境,认识并且熟悉老师和小朋友,有一些适应力快的孩子还会主动寻找到玩伴共同玩耍。

四、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氛围,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不适应,如果再有诸多的约束,他会更加不开心。我们尽量做到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通过丰富的环境刺激,让孩子开心玩耍。如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有娃娃家,主要提供有关娃娃的衣食住行等玩具,如奶瓶、电话、衣服、厨房用具等;有绘画区,让孩子涂色或者进行涂鸦活动;有读书区,提供一些这个年龄段孩子喜欢的书籍;有建构区域,投放各式积木、插塑等;有操作区,设置如串珠子、滚小球、套圈等,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自由宽松地玩耍。孩子们在里面找到了喜欢玩的物品,自然减少了焦虑情绪。

五、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游戏活动,吸引孩子参与

我们会在一日活动中穿插一些集体游戏活动,如“彩虹伞”“比大小”等游戏,大部分孩子会很喜欢,积极参与进来,也会有一小部分孩子不喜欢,教师不要勉强,充分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画画、涂色、看书,等等。

六、调整心态,让孩子循序渐进地适应集体生活

当然,在幼儿园中也会出现什么活动也不喜欢参与的孩子,他们有时喜欢自言自语,有时会哭闹一阵,还有的甚至会不停地哭闹,这部分孩子是老师们尤为苦恼的。他们通常是由某一个亲近的人单独带大,很少有与别人接触的机会,也比较依恋固定的一个人,很少有分离体验,很少与别人交往,胆子较小,性格比较内向。这时需要老师的极大耐心,可以领着他到处走走,也可以抱抱他,这样过几天他自然会对老师形成依赖。

篇4:农民工如何尽快适应城市生活

除了遵纪守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外,农民工还要学习更多的生活技巧。

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们都要及时了解、熟悉当地的工作、生活环境,并把110、119、120等急救电话长记心中。提高防火意识,了解防火自救的办法。不要躺在床上吸烟,不要乱扔烟蒂。要防止易燃品与高温设备表面接触。搬运盛有可燃气体或液体的铁桶、气瓶时,要轻搬轻放。严格按照规定使用生活电器设备,使用后应及时切断电源。如果发生了火灾,不要惊慌失措,马上拨打“119”火警电话,并及时进行自救和灭火。

使用管道煤气或用煤炉做饭、取暖,要注意预防煤气中毒。城市一般都使用管道煤气、液化气或煤炉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所以使用煤炉需要安装合格的排烟具,要经常检查煤气管道、炉灶是否漏气,发现问题要及时请专业人员处理。平时要经常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如果发生煤气中毒,救护者进入现场后首先要打开门窗,再关掉煤气开关,并且注意千万不要开电灯,更不能使用打火机、火柴等,以防发生爆炸。

城市中人多车多,我们应了解并遵守城市道路交通法规,自觉维护交通安全。需要掌握的最基本常识是:交通信号灯为绿灯时,表示可以通行;黄灯时,表示警示;红灯时,表示禁止通行;行人须在人行道上行走,没有人行道时靠边行走;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千万不要跨越护栏。骑自行车时,不要双手离把,不要在人行横道上骑车,不要骑车互相追逐。乘车时,要在站台或指定的地点候车,先下后上。

篇5:如何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变化:更加注重对知识的理解

应对:转变学习方法,多思考、多总结

在小学阶段,只要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写作业,听老师和家长的话,一般在考试时都会取得不错的成绩,而且大家的成绩也不会差很多。可进入初一后,随着科目的增多、知识的深入,很多学生发现,原来的学习方法不管用了。

小学生的学习主要是眼看、手写、记住,而到了初中,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充分理解,并要学会用思维去分析这些知识点。如果初一新生仍然按小学阶段的思维方法去学习和思考,自然就会变得很吃力。一些原来很优秀的学生进入初中后,成绩一落千丈就是这个原因。

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及学习方法的形成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需要不断地自我摸索和总结。建议初一新生从现在开始,可以多关注这方面的内容,适当转变学习方法,遇到自己不清楚、弄不明白的问题,多思考、多总结,慢慢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内容

变化:科目增多,难度加大

应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小学到初中,初一新生首先面临的就是学习内容的变化。小学学习科目少,学习任务不太重。进入中学后,课程增多,学习任务加重。语文、数学、政治、外语(课程)、历史、地理、生物,一下子增加了好几门,而且难度增大。学科内容的普通常识性越来越少,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与知识的严密性、逻辑性却越来越强,因此刚进中学的学生,既感到新鲜又感到不适应。

要想顺利应对这些变化,建议家长不妨从现在做起,着手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预习、听课、课后复习等,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学会合理分配时间,有助于更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另外,还要鼓励孩子利用课余时间多看一些与知识学科相关联的书籍,这对初中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学习心态

变化:容易产生心理落差

应对:正确看待成绩与排名

对于一心憧憬初中生活的学生来说,进入初中后,还要面临的一个重头问题就是心态问题。小学阶段,很多孩子不用很努力,数学、英语都能考个八九十分,进入初中后,随着科目的增多、知识难度的深入,再加上对初中生活的不适应,大部分孩子的成绩不再像原来那么优秀。尤其是一些原本成绩特别好的学生,进入初中,尤其是一些重点初中后,优秀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更容易产生落差心理。个别学生还会产生自卑心理,学习起来没有信心。

对于这部分初一新生,他们从现在开始就要摆正心态,正确地看待成绩与排名,“学习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无论过去多么优秀都是以前的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踏实地投入新的学习,新的生活,才有可能取得更好的发展和成绩。”

此外,也提醒家长,当孩子的成绩出现波动时,家长一定要适时地给以鼓励和帮助。不要总是拿过去的成绩和现在比较,动不动就批评打击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没有信心,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相信做到以上3点,大部分学生都能平稳过渡到新的环境中,取得优秀成绩。

篇6:如何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学会克服自卑心理

许燕说,每年送孩子进入新学校时,许多家长的眼光,不是聚焦在学校可以学到什么,学科优势是什么,教师的学术水平等方面,而是体现在对住宿条件、生活环境的重视。这种对生活条件引导的失误,使学生在来到地处大城市的学校后,对物质生活的重视高于对学习知识的重视,发生关注视点的错位。特别是一些农村孩子初到大城市,进入与家庭生活环境截然不同的大学校园后,巨大的条件反差会让他们行为和心理上产生强烈的不适应。比如,有的学生不会使用“一卡通”,也不好意思问,只好自我封闭。有的同学因家庭贫困,内心敏感且缺乏自立自强的行动,又不愿意让同学知道,宁可在吃穿等生活细节中省吃俭用,也不愿意接受学校和同学的帮助,从而导致心理贫困。

学会调适心理冲突

90后的心理特点总体显示出很自我,面临更多的心理迷茫、焦虑和冲突。引导学生自己解决好心理冲突,有利于他们进入大学后健康成长。为此,一是家长、社会应正面引导,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大学学习,要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尤其要认真了解学校发给新生的入学手册,它对新生接受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很有帮助,而现实是许多学生并没在意。二是要广开视野。与基础教育阶段所有学生的精力都集中在学习和应试中不同,大学是学生进入社会磨炼之前的过渡时期,需要学生接触社会,学会分析判断,避免混淆是非、随波逐流。三是要学会接受帮助。大多数高校都会对新生进行心理测查,对有需要者提供帮助,而有的学生会拒绝。其实,青少年的心理弹性很大,有了问题只需稍微帮助就能过去。尤其是贫困生进入高校并努力学习,国家和学校的各种资助政策都会帮助他们完成学业的,完全不应该有过重的心理负担。

理智面对恋爱情感

近年来,大学校园谈恋爱早已成为时尚,并发生着本质的变化,“毕业即分手”的现象是屡见不鲜、见惯不怪。网络调查显示,目前,90后比80后的婚恋观更现实,而且5年一个周期在递增。也就是说,现实性与出生年代成反比。校园恋爱大多为解脱寂寞而选择的开心生活方式,是否需要父母认同也是随着年龄的降低而降低。这表示,他们对选择谈恋爱的态度更加趋于实用。

对大学期间学生积累谈恋爱的经验,百合网副总裁慕岩持赞同态度。他说,我国的各级各类教育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特别缺失,而且几乎是空白。有的高校开设相关选修课,大都是爆满。而在国外许多学校,从初中阶段就开设的亲密关系课程,不仅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而且为成人后婚姻恋爱积累经验。实践中,部分大龄青年不善于与异性交往,想不清楚自己对婚姻对象的角色定位,多半就是没有经历和接受过相关教育所致。

尽管大学谈恋爱逐步被社会接受,但也面临着各种因心理不成熟而引发的冲突。为此,慕岩建言,大学生应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尤其不能与人格有缺陷、过于自私的人轻易谈恋爱。这样的人往往情绪不稳定,逻辑思维和行为较为怪异。如果已与这样的异性朋友相处,建议恋爱的节奏放慢些,发展太快容易“被爱情冲昏头脑”。要多听取朋友的建议,并多看一些相关书籍。同时,认真思考“想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自己有否爱的能力”。

学长学姐与你分享大学成长心得

首先要认知大学精神是什么?大学之大不在于学校硬件设施和校园面积,而在于有学识渊博的大师,只有这样的老师才会让学生知道如何做人、做学问,才不至于使学生在纷繁的大学中迷失了人生的方向;还应当有自身独特的学术氛围和校园文化,这些是大学经过几十年才积淀下来的精髓。其次要明白大学目标是什么?有了明确的目标就相当于你的大学有了方向,在进入大学之前不妨花点时间想一下,通过大学学习要变成什么样子,是从事学术研究、从政或是从商……这些目标一旦确定,你就会明白自己在大学到底要学什么,接下来的每一步都会很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也可以避免浪费时间和少走弯路。最后要合理规划好该做什么?每一所大学基本都开设了生涯规划课,它可以帮助你在确立了目标之后,再将大的目标细化到每一个小目标和每一个时间段,并逐一实现目标。

大学学习没了老师的监督,很多课程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对于那些对高考填报志愿不满意的同学,学校也提供了多次换专业的机会,很是人性。有事没事就去图书馆转转,终归有好处。由于经常去图书馆看书,期末复习的时候很轻松,鲜有通宵达旦的惨痛经历。学习永远是学生的第一要务。如果可以早早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尽早规划那是最好的。大一入学后,一些学校允许辅修双学位,许多新生会毫不迟疑地选择辅修第二学位。但由于加大了大学学业的压力,尤其是期末考的时候,动辄十五六门要考试,也有同学未能坚持而半途放弃。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辅修第二学位,千万不要因此而耽误了本专业的学习。

在大学,学习无处不在。加入学生组织和社团不失为选择,但如果加入太多,天天忙得昏天黑地,单开会一项就让人自顾不暇。选择保留最喜爱的且和专业密切相关的社团,久而久之,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都会得到显著提升。如果有机会,强烈建议大家多多参加比赛。不仅能锻炼自身能力,而且可以接触社会,经历那份紧张体验,促进自信心显著提升。

篇7:高一新生如何尽快适应高中生活

成都树德中学高一家长会讲座

高一新生如何尽快适应高中生活

热爱学习的家长是智慧的家长,参加学习,是 自豪和骄傲。

基本观点

爱学习的家长都是对孩子负责的家长

是真正爱孩子的家长

是极具智慧和远见的家长

是与时俱进的家长

是高素质的家长

有这么优秀的家长还担心培养不出优秀的孩子吗?

要多学习网络上 家长学校

本人要优秀,孩子才优秀

家长的素质决定了孩子的素质

要学会鼓励自己

首先祝贺孩子考上九中

实现初中到高中的重大跨越

他们是智力竞争的佼佼者

是一名坚韧优秀的坑日战争(8年,他们都抗了9年)

是一名必胜客(必然胜利)

孩子成绩考好,既有学习效益,又有社会效益,还有经济效益

在考场上一分只千金又挣面子又挣钱

家长挣钱还不如孩子挣钱

为时不晚,中考没考好,高考可以考好

鼓励孩子跟着老师走,始终对孩子给予希望,激励,千万不要打击

孩子进步,及时当众表扬

奇迹可以发生在别人身上,也可以发生在自己身上

周末不上课,孩子补一下自己的弱科,还可以缓冲一下,睡会儿懒觉,上午8-10点不补课,其他时间步弱科,强科加强

家长要学习沟通 控制情绪学会倾听、培育自信,适度、合理的关爱,尊重孩子

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

问题孩子是父母生病了,孩子在吃药

家长应该为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

如如果孩子回家,跟你交流学习成绩 说明孩子是快乐的如果回家跟你说班上同学迟到 抄作业 说老师坏话,说明孩子是阴暗的,消极的,要积极引导

孩子如何尽快适应高中生活

一、管思想

跟着老师走,胜利在前头

首先要有归零的心态和不断超越的情怀

老师能站上讲台,都是经过检验的,每个老师有差别,要学会包容,学会欣赏,看到长处 理解班主任必要的唠叨

同在一个教室里,为啥同学差异大

1、听话

听话为信息传输通道扫清障碍

不听话内部阻力大,能量消耗多,信息衰减快,对信息的解码能力差

只要信息畅通,老师传授的知识 方法 策略才能得到贯彻执行

优生会听话,听了就做,执行力好

差生是听不懂话,你发出的指令,他不明白,解码能力差,执行力差

态度的折扣,就是分数的折扣

感觉经常是错觉 错觉多了就是幻觉

跟着感觉走,失败在前头

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面向老师,茅塞顿开

二、方法

专注地听讲

规范作业深度纠错同步拓展

几不行

1、初中的方法、经验到高中不行

拓展,让你的技能更加熟练,练出手感

课堂上,时间有限,题型有限,拓展,见多识广

自控能力差的就去补习班(呵呵,成都有许多补习班,比如我现在就在成都一家知名的高中补习班上课,我深有体会)

自控能力好的就自主拓展

周六:完成作业休息 梳理一周的知识点,翻笔记 复印错题再放到错题本并纠正 周日 物理数学拓展化学 英语考勤奋

2、上课不听讲,课后用功是不行的课上10分钟,课后一个小时,课堂上输不起

3、只听不做笔记

4、只做课内题不做课外题,不拓展是不行的5、只完成作业不复习梳理是不行的6、不纠错是不行的7、高一松 高二紧高三冲,是万万不行的8、不听老师话,自作聪明一意孤行是不行的9、情绪化学习不持之以恒是不行的家长如何检查孩子学习

1、检查孩子笔记是否做得全

2、错题旁是否有批注,对的旁是否有批注

3、每次学习成绩,孩子要分析

概念 计算 不懂 等方面去分析

4、高三最难受的人,就是高一高二玩的人

5、每科老师都是教练,是对知识系统化的老师,挑剔老师,不知天高地厚

高中:容量大,过饱和 节奏快 超负荷 讲多练少

篇8: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1. 对父母的高度依恋使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现象。

对父母的高度依恋是幼儿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首要因素。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幼儿从出生起, 逐渐对父母产生依恋。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 依恋对象是否在场或是否在幼儿的视线之内, 对幼儿来说非常重要。因此, 幼儿一旦与自己的父母分离, 便会从心理上感到不安全, 从而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焦急、不安、哭闹、恐惧等各种心理, 即产生分离焦虑现象。

2. 环境变化, 破坏了幼儿原有生活中的“生态平衡”。

刚刚进入幼儿园, 幼儿最先感受到的就是日常生活环境的变化。环境、同伴, 一切对于幼儿来说都是陌生的, 与他们原有的生活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 在新的“生态平衡”还未建立起来时, 幼儿表现出种种不适应也在所难免。

3. 规则变化, 使幼儿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入园后, 许多幼儿都会明显地感到, 幼儿园中的行为规则与家中的行为规则有很大的不同。幼儿在家自由随便, 他们可以按自己的方式、自己的喜好无拘无束地进行各项活动。但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 一定的行为规则与要求是必不可少的, 幼儿的所有需求不可能一一得到满足。因此, 这些规则与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幼儿的某些行为, 这些也使幼儿感到不适应。

二、让新入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对策

1. 家长陪同入园。

在开学前, 家长可以带幼儿去幼儿园附近熟悉一下环境, 多接触学校的教师和小朋友, 使幼儿对幼儿园产生感情, 激发幼儿入园的欲望。在平时可鼓励幼儿多和小伙伴交往, 让其逐渐学会分享、合作。同时, 家长还应从心理上引导幼儿, 给幼儿讲幼儿园里有可爱的小伙伴, 有喜欢幼儿的教师和有趣的玩具, 使幼儿对未来新环境感到好奇和向往。

2. 入园前, 调整幼儿的作息时间, 并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一般来说, 幼儿园要求幼儿上午八点前入园, 幼儿到幼儿园太晚, 就会错过很多早间活动。因此, 在入园前几个月, 家长最好制定一个和幼儿园生活时间接近的作息时间表, 帮助幼儿调整作息时间。同时, 家长要尽早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比如, 独立入睡、安静坐好用餐、学会洗手、能主动表示大小便、能自己穿脱衣裤和鞋子的能力。

3. 教师要关爱幼儿。

幼儿入园后感到不适应, 大多数原因是离开原来依恋的父母后, 恐惧和孤独引起的。因此, 教师要用慈母般的关爱对待每一个幼儿, 让幼儿感觉到教师是爱他的, 教师是可以信赖的。这样, 幼儿才能尽快地信任教师, 依恋教师, 使其获得心理上和情感上的满足, 从而消除恐惧感和孤独感。

4. 适当放宽对幼儿的约束, 鼓励大家一起玩。

幼儿在家的时候大都是随意的, 没有其他的规定和约束。来到幼儿园后, 他们会失去一定的自由, 不再是随心所欲的。入园后, 如果在行为举止上受到太多的约束, 幼儿就会对幼儿园产生抵触情绪而不愿入园。所以在幼儿刚入园期间, 教师要尽量满足幼儿的要求, 并鼓励大家一起玩, 让幼儿在幼儿园同样可以感受到自由。

5. 利用玩具、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入园后, 教师要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内的各种设施及玩具, 观看大班幼儿进行的各种活动, 让幼儿被活动和玩具所吸引, 从而使他们对幼儿园生活产生向往。同时, 还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 安排更多室外的活动, 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到广阔的户外进行活动, 让他们在户外活动中放松紧张的情绪, 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

篇9: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我的儿子也有类似的入园经历,我把当时的情况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儿子是5月份入的园。入园的第一天,他还不清楚上幼儿园是什么概念,所以早上就听话地跟着我去了,但没一会儿他就哭闹起来。原来他在家“疯跑”惯了,猛地一下受集体生活的约束,有些受不了。老师走过来安慰他几句,见没什么效果,就没再管他。就这样,儿子哭了整整一天。

点评:这位家长在孩子入园之前,应该多带孩子去幼儿园玩玩,并告诉孩子,幼儿园有老师,有小朋友,上幼儿园就意味着要过集体生活了。给孩子讲讲为什么要过集体生活,在幼儿园与在家有什么不同。还可以把已经很好地适应了幼儿园生活的邻居小朋友请到家里,让他和孩子一起玩,并请小朋友给孩子讲讲发生在幼儿园的趣事,让孩子向往上幼儿园。

这位老师应该请班里一些开朗、适应能力强的“老生”主动亲近新入园的孩子,因为小孩子之间是很容易沟通的。这样,让孩子在入园的第一天,就对幼儿园有一个良好的印象。

第二天,儿子照哭不误,而且边哭边往外跑,被老师抓了回来。在儿子与老师“较劲”的过程中,儿子的脸和老师的胳膊都被幼儿园的铁门碰伤了。老师当着全班的面批评了儿子的“无组织无纪律”,并让小班长看着儿子。

点评:对于私自跑出园的孩子,老师要严加“管理”,这一点无可厚非。但这位老师当着全班的面批评孩子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让小班长看着新同学,更使这位新入园的孩子产生一种失去自由的感觉。老师最好私下里对这种有个性的孩子进行单独教育。

接下来的几天,儿子坚决不肯再上幼儿园了。儿子的姥姥、姥爷心软了,说:“干脆9月1号再上吧!”我当然不同意,因为儿子已经3岁半了,应该接受正规的教育了。但我见儿子实在不肯再去,便退了一步,同意每天让他上半天,中午接回来,等他上了大班,再上全天的。儿子点头答应了。

点评:教育孩子,最怕全家意见不统一。一般来说,老年人比较心疼隔辈人,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常会利用这一点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教育孩子还是应该以父母为主。另外,家长不能轻易允许孩子上半天,尤其不能一连上几个月半天。这样形成习惯了,将来很难改。

但是,一上大班,儿子就说话不算数了。他仍要求天天上半天,理由是在幼儿园睡不着午觉,干躺着太难受。我对儿子半天接的要求一口回绝,他就天天哭闹,而且早晨根本就不配合穿衣、穿鞋。每次给他穿衣服都得全家人一起动手,有摁胳膊的,有摁腿的,有穿衣服的,往往是全家人出了一身汗,刚把衣服给他穿好,他两脚一蹭,又把鞋脱了。不但如此,儿子还拿不吃饭来“威胁”我们,说只要不半天接,他就不吃早饭和午饭。他还真的说到做到。老师说他早饭根本就不吃,中午饿过劲了,也只吃一点点。尽管如此,我和他姥姥还是天天狠着心把他“押”到幼儿园。

儿子见哭闹、“绝食”都不解决问题,便两次跑进园长办公室找园长“谈”,要求园长同意他上半天,弄得园长哭笑不得。那段日子,据老师反映,课间活动的时候,他不去参加小朋友的活动,而是躲在一边抹眼泪。老师见他这样,也挺心疼孩子,甚至跟我商量,要不咱再允许孩子上一段时间半天?我不同意,我对老师说:“幼儿园没有上半天的规定,如果依着他,等以后上小学了,他也要上半天怎么办?”为此,我冥思苦想的,别说,我还真想出了好办法。

儿子的老师发现,只要老师一说:“小朋友们把课本打开。”儿子就立刻不哭了,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儿子显得非常高兴。我请老师及时在课堂上表扬了他。针对儿子不爱午睡的情况,老师给予他特殊照顾,允许我给他带一个不出声的毛绒玩具,睡不着觉他就玩这个毛绒玩具。

点评:抓住孩子的优点及时鼓励,对“特殊”的孩子,给予一点特殊的照顾,这些都是可取的办法。另外,早在入园之前,家长就应该让孩子养成睡午觉的习惯,这样,从生活规律上就与幼儿园同步了。

我给儿子规定:如果每天都能好好吃饭,就奖励星期五半天接;如果一个星期之中有一天的早饭或午饭没吃,星期五中午就不接。儿子当然不干,半夜醒了都哭着喊着要求我取消这个规定。我还是没有答应他。我给了老师一张月历,请老师根据孩子吃饭的情况,在当天的日期旁划“√”或“×”。如果他早饭、午饭都吃了,就划“√”,如果他没吃,就划“×”,等他姥爷接他的时候,把这张日历交给他姥爷带回来,我好及时了解他的情况。我想,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对他会有约束的。之所以只考察他的吃饭情况,是因为如果他能好好吃饭,就说明他已经能愉快地在幼儿园生活一整天了,别的就不需要担心了。为了让老师很好地配合我,我还特意诚恳地给老师写了一封信,对老师表示感谢。

就这样坚持记了一个月,儿子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又回到原来那个开朗的他。这张月历也成了“文物”,被我珍藏起来。如今的他,不但自觉自愿地上幼儿园,而且在幼儿园里过得很愉快。老师说,他各方面表现都非常突出,是班里学习的小标兵。

点评:在大原则不变的情况下,适度地满足孩子作为奖励,这个方法的确值得借鉴。

篇10: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记住你的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人来管理的人”。那么,怎样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生活呢?根据工作经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童心换童心,增强学生对新生活的信心。

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七年级新生对中学有一种神秘感,他们对中学老师抱有很大希望。因此,班主任要做好新生入学的各项准备工作,如开学初的第一次讲话,新班级的第一次活动等都要精心设计好,甚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十分注意,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同学做出榜样,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让学生对你产生信任感,以增强他们对新生活的信心。记得开学之初,新生全部进班坐好之后,我开始第一次讲话:“同学们,我是本班的一员,欢迎各位新同学的到来,相信在坐的同学也会欢迎我。”这番讲话一下子拉近了班主任与新同学的距离,七年级的学生还是孩子,他们虽已步入初中,但是,生理、心理诸因素决定了他们仍然幼稚。因此,只有适应其童心、童趣,以童心唤起童心,才能帮助他们树立新生活的自信心。

二、细心加耐心,增强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七年级新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特别是以前没有寄宿过的同学,如果不指导好他们的生活,就不能使他们安心学习,甚至有个别同学因此而弃学。作为班主任,要信心指导好学生如何打饭、打水、购物、整理内务、管理财物等日常生活。七年级学生毕竟还是孩子,要想他们一下子就学会,是不现实的,要常讲、常指导、常深入、亲自动手,这就需要耐心。学生学会生活自理的同时感受到父母般的呵护,享受到阳光般的温暖,从而热爱新集体、热爱新生活,进而安下心来。

三、放手不撒手,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

七年级新生正处在半幼稚,半成熟时期,他们的自主性与依赖性并存,自觉性与被动性相互交替着。他们开始 从依恋老师的状态下逐步朝着独立的方面发展,我们必须适应这一特点,放开手而不撒手,努力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为此,在开学初的编组、排位、发书及教室的布置和卫生扫除方面,我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另外,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有意义的活动,如朗诵会、主题班会、黑板报的出刊等,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让他们自己出主意,想办法,自已动手,教师只做穿针引线的工作,努力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增长才智,提高自立能力。

四、简介与参观,增强学生对新学校的自豪感。

每个学生都希望在一个好学校里学习,而七年级学生刚进校,对学校不甚了解,班主任可以通过学校简介、带领学生参观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学校。学生听到“县级文明单位”、“州级示范学校”、“省级电教先进单位”、“国家幼苗育才基地”等荣誉,看到一流的设备与未来美好的蓝图,自然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今天,我以镇中为荣;明天,镇中以我为荣。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很快融入到新的集体中。

五、创建新集体,增强学生的凝聚力。

“班风正才能学风正,学风正才能成绩好”,良好的班风对于集体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一个班级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那么,班风就是这个生命的.灵魂;如果说一个班级是一个完整的圆,那么班风就是这个圆的圆心;如果一个班级是一支整装待发的队伍,那么班风就是这支队伍勇往直前的一面旗帜。对于一个班集体来说,班风是班级的灵魂、班风是班级建设的核心、班风是引领我们前进的旗帜。班风的形成需从多方面去做。

1、共同确立班级目标。高尔基说过:“追求的一个人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目标是激发人的积极性、产生自觉行为的动力。人一旦没有了生活目标,就会意志消沉、浑浑噩噩。生活在一个班级中,如果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各想各的,各做各的,班级就会一盘散沙。可以共同确立班训、班徽、班级誓言、班级发展目标等,将大家融入到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之中,形成了共同奋进、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和调节奋斗的不懈的动力。

2、共同制订班级管理制度。告别童年,跨进中学大门的新生,这一时期正处在新鲜好奇、亢奋的状态。他们活泼敏感,好憧憬未来,但情绪波动大,是非辨别力差、纪律涣散,他们渴望和老师同学相互了解,建立感情联系。这一时期班主任若不抓紧班级建设,那么学生的松驰涣散会使一个班变成一盘散沙,同时会加重学习的不适应症。作为班主任,应该抓住新生入学的最佳教育情境和良好的教育契机,及时组织他们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管理制度》、《文明班级创建细则》等。指导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注意从生活、思想、学习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其次,通过班级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班级安全卫生制度》《班级就寝制度》等,强调纪律的重要性,加强制度建设,为其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集体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努力。通过全员参与,让每个同学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把自己的智慧和热情贡献给集体,班集体就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现出彩虹般迷人的色彩。

六、动之以情,增强学生的向心力。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努力的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真诚的关心孩子,热心的帮助孩子。我深信,爱是一种传递,当教师真诚的付出爱时,收获的必定是孩子更多的爱!感受孩子们的心灵之语,便是我最快乐的一件事!我班的谭项自我约束能力差,爱演独角戏,严厉的批评后,看着孩子满脸的委屈,我是又气又心疼!一次安全课上,他又深情的演绎着自己,我悄悄走到他跟前,摸着他的头,对他说:“老师在等你!”一节课下来,他表现出奇的好!事后,我又表扬了他。晚上我察看班中的“心灵碰碰车”的时候,他在给我的悄悄话中这样写道:“老师,我上课只顾抢话,你不让我说我还使劲嚷嚷,您今天没说我,还摸了我的头,说要等我,我特别高兴,我想你一定很喜欢我,老师,我也喜欢你,以后我再也不抢话了。”捧着孩子的一颗心,我久久不能平静。平日里,学生病了,我会打个电话通知家长,或者亲自带着看医生;并且时时注意天气情况,提醒学生添减衣服。这些虽然是小事,但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的记忆却是很深的。送出的是真情,收获的是更多的真心回报。

七、捕捉闪光点,增强学生的进取心。

心理学研究发现,任何一个人只要他有改善现状的愿望和不愿输给别人的思想,在他的行动中就会不断进取。我把这一原理应用到班主任工作中,发挥榜样的作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我班有位品行较好,成绩名列全班第一的女生,该生被我树为全班学生的榜样后,反而进步不大。经过几次谈心,我发觉她因缺少竞争对手而停滞不前。于是我拿同年级别班一个学习成绩和品行更好的学生与她相比,告诫她不要骄傲自满,对她提出更高要求,后来该生果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取,其一言一行更为周围的学生所注目。当然,在树榜样时要注意层次性和针对性,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广树榜样,善于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这样就会形成你学我的良处,我学他的长处,相互取长补短的良好风气。

八、授之以渔,指导学生把握学习新节奏。

七年级新生的思维能力日渐增强,但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成熟,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因此,班主任要善于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尤其要在学习方法上加强指导

小学教学中“扶”得较多,而中学教学中注意于学生的独立思考,“放”得较多。为此,要帮助学生主动安排时间和支配时间,特别要指导学生学会在课堂上按教学要求组织自己的智力活动,改变学习方式,由“被动”转为“主动”,逐步做到:会听讲,能全神贯注,积极思维和记住重点;会预习,那划出重点,提出疑问;会小结,课后能注意小结,整理笔记,自觉完成作业。一般来说,根据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应指导学生做到“三个事先事后”、“四个到”、“六个字”,抓住“八个环节’。

“三个事先事后”就是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

“四个到”就是心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即动脑多想;口到,即朗读课文要动口,老师提问积极争取回答;眼到,即多看、细看、认真看;手到,即勤于动笔,多写多练。

“六个字”即看、听、记、写、问、练。

“八个环节”就是制订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课外学习。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习方式各有特点。只有在不断尝试的努力过程中,才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把握学习新节奏。

上一篇:爱国的经典发言稿资料下一篇:快消品个人总结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