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2024-04-20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精选8篇)

篇1: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法:是实现对外汉语教学总目标和总任务、落实教学基本原则的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性质:是汉语作为外语或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理论基础/支柱: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汉语语音的特点:

1、音节有声韵调构成。

2、声母可按发音部位(双唇音、唇齿音、舌尖音、舌根音等)和发音方法(塞音、塞擦音、鼻音、边音、擦音等)来分类或分组。

3、韵母有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

4、拼音方案类似音标,只有注音作用。

直接法:

代表人物:

1、贝力子

2、叶斯珀森

3、帕默

4、韦斯特

5、艾克斯利 对直接法的评价(可能出判断题):

成就:

1、提倡“言语——语言——言语”的学习途径,利用直观手段。

2、整套的练习体系和影响广泛的教材。

不足:

1、过分强调幼儿学语的规律,没有认识到成年人学习外语的特点,抑制成年人认知能力的发挥。

2、偏重经验,忽视感觉及对语言的理性认识。

听说法:是把“听说放在首位,主张先用耳听,后用口说,经过反复口头操练,最终能自动化地运用所学语言材料”的一种外语教学法。理论基础:

1、语言学方面:结构主义语言学(龙菲尔德)

2、心理学方面: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斯金纳)

基本原则:

1、听说领先

2、反复实践,形成习惯

3、以句型为中心

4、排斥或限制母语

5、对比语言结构,确定教学难点

6、及时纠正错误,培养正确的语言习惯。

视听法:是将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进行外语教学的方法。

基本原则:

1、培养听、说、读、写言语习惯

2、语言和情景相结合

3、排除母语和文字为中介

4、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中有控制地使用常用词汇和结构 自觉对比法(附自觉实践法)P28-30 认知法:是按照认知规律,调动学习者的智力潜能,努力去发现和掌握语言规则,创造性地活用语言的一种外语教学法体系。(因人脑的认知活动依靠符号来编码或解码,故又称认知-符号学习理论)

基本原则:

1、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主

2、在理解规则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操练

3、听说读写全面训练

4、利用母语

5、对错误进行有分析的指导

6、运用电化手段,营造教学情景

功能法:是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语言要素:语音、语义、词汇、语法、)

课堂教学基本要素:教学单位(教学课时、单元、阶段)、教学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练新内容、巩固新内容、布置课外作业)、教学步骤、教学行为。课堂教学基本原则:

1、精讲多练

2、讲练结合

3、突出语音教学的特点

4、以学习者为中心 三对认知风格:(认知风格:指个体对信息加工的方式)

1、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

2、沉思型和冲动型

3、容忍倾向和排他倾向

动机:是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动因和力量,包括个人意图、愿望、心理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

就学习而言: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成就动机的三个内驱力:

1、认知的内驱力

2、自我提高内驱力

3、附属的内驱力 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加涅)。情感成分:指由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

性格类型:1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2、独立型和顺从型

3、外倾型和内倾型 教学方法:归纳法:先例子后规则。适于场独立性学习者或具有容忍倾向学习者居多的班级。他们喜欢从具体到整体地加工信息。(又叫 例-规 法,指先呈现规则的若干例证,让学习者从例证中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教学方法。P102)

演绎法:先规则后例子。适于场依存性学习者或沉思型学习者居多的班级。他们喜欢从整体到具体地加工信息。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宗旨: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教案:是课堂教学准备的书面体现,是教师上课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工程蓝图。教案的构成要素:

1、课文的教学目的、要求。

2、课时分配及分课时教学目的、要求。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4、本堂课运用的教学方法。

5、复习旧课

6、导入新课

7、讲解新课

8、巩固新课

9、布置作业(5-9是教学过程中的五大环节)

文化导入:

1、意义:理解课文、思维、了解民俗

2、内容:知识、交际、习俗文化

3、原则: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摆正主次位置;是有机的而非外加的;内容较丰富,不宜过于集中,可分散进行。

4、方法:教师讲述、录像、图片、参观活动等。教学拼音要掌握汉语语音的特点:

1、音位的对应性

2、音节的音乐性

3、声调的起伏性 读:是精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可分朗读和默读。问:是精读课最基本的教学方式。(提示问、关联问、连环问、随机问)说:是检测学习者对课文理解程度的一种反馈方式,有问答和复述两类。

1、问答:是学习者向教师提问、请教或回答教师所提问题的教学方式。

2、复述: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不看课文而能把有关课文的情节和内容回忆、叙述出来的一种方式。(叙述性、描写性、概括性、创造性复述)泛读有一定的技巧,训练过程中,应对学习者多加指导,以提高他们的泛读能力。泛读课的操作方法:

1、指导猜测。(泛读材料有15%-20%的新词语和新语法点)

2、指导跳跃(扫读法、跳读法)

3、指导答题(是非题、选择题的答题指导)口语课:独白和会话两类。口语从意念到表述即话语产生的三个阶段:话语计划(即意念和思想)——话语构建(即词语的选择、提取,并组合成句子)——话语执行(即指令口腔把内隐的语音码发出声来)

会话表述的三种话语:

1、功能性话语

2、承接性话语

3、叙述性话语 听力课形式:回听、视听、默听。

听力技能训练的目的:

1、内容理解

2、语言知识的积累

3、培养语感 听力课的教学进程: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总结

课堂准备:

1、材料选择(有针对性、实用性强、趣味性和吸引力)

2、听力设备的检查和预置

课堂教学:三环节:听前预示、听时练习(语音、句子、语段、对话听辨练习)、听后检查(对答案、复述、书面作业、记录段落或大意)。

课后总结:

1、听力内容的深浅

2、篇幅的长短

3、听力形式的适应性

4、效果 写作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与思维、翻译、谋篇、阅读等都有密切关系。

写作教学的基本原则:

1、循序渐进(视实际而变通)与急用先学(打破原来安排的序列)结合。

2、群体性与个体性结合

3、习作性与交际性结合

4、容错度与规范化结合

写作课的遣词造句主要是选词造句,定词造句和自由造句三种。写作教学的步骤:

1、阅读范文

2、布置作业

3、批改

4、评讲 测试与教学的关系:

1、测试可对教学质量作出评估

3、测验可检验教学效果

3、测试有利于分析学习者语言错误的性质及其成因。测试的一般分类与作用: 按测试目的:潜能测试(学能或预测测试)、水平测试(能力测试)、成绩测试(课程测试)、诊断性测试(分析测试)、结业测试、分班测试等。按评卷标准:主观性测试、客观性测试。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是为测试第一语言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标准化考试,是为第一语言非汉语者设计的第二语言考试。(无固定教材。学历不影响学生的考试。目的:选拔人才)

HSK影响: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权威性、影响最大的汉语水平考试。命题的要点:(拟定试题要求有效、可信、具有一定难度和区分度)

1、效度:即有效性,指测试的有效程度,也就是测试的内容和方法是否达到了测试的目的。

2、信度:即可靠性,指测试结果的可靠程度和稳定性。

3、难度:指项目的难易程度。“难”和“易”是相对的,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

4、区分度:指测试区分受试者的水平差异的性能。

篇2: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简答:

一,简述教学法的理论支柱

(1)语言学原理

语言学原理是对外汉语教学法的主要理论支柱。一切外语教学法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都跟语言(母语或目的语)有关。无论母语还是目的语,它们都受语言学的一般原理支配,都能归纳出语言的基本要素--语音,词汇,语法。

(2)心理学原理

心理学原理是外语教学法的理论支柱之一。心理学所研究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和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以及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脾气,内外向等个性倾向和个性特征等等,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外语教学法。

(3)教育学原理及教育心理学原理

教育学是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理论支柱之一。它所研究的教育现象和问题,诸如教育的本质,目的,方针,制度,各项教育工作的任务,过程,内容,方法,组织形式,教师,学校领导与管理等等,普遍适用于各类教学。由于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有着不同的教育思想,教育政策和教育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法的确立和教学法的具体内容。

教育心理学(包括认知心理学,语言心理学等),主要是对教育的心理方面进行科学的研究,为教育提供心理学的基础,提供有关儿童的发展,学习以及顺应过程的知识。因此它们也是外语教学法的理论支柱。各种外语教学法所确定的一些原则,都可以在教育心理学中找到佐证和解释。例如直接法,自觉对比法,听说法等外语教学法流派,都提出模仿的原则。这个模仿就是教育心理学中所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二,简述汉语语法的特点与教学

(1)汉语不同层级内部组合的一致性。汉语由词素组合为词,由词合成词组,由词或词组合为句子等几个不同的层级中,运用语序手段而构成的几种关系诸如联合,修饰,陈述,支配,补充等都是一致的。

(2)汉语语序的配对特点。汉语的组合主要靠语序和虚词,掌握了语序,实际上掌握了汉语语法的一大半。汉语语序主要有表示陈述关系的主谓配对,表示修饰关系的定心,状心配对,表示支配关系的动宾配对,表示补充关系的动补配对。

(3)汉语语序的变式。汉语语序有一般的常式,也有变式,那就是谓语提在主语前,定语或状语挪在中心语后,以及把字句的提宾和被字句把受事置于主语位置等等。

三,简述无汉字背景学习者认知汉语的特点与教学

(1)听说比读写容易。因此在教学在发挥欧美人听说领先的优势时,也应有计划,有步骤地,由繁到简,由易到难教学汉字,让欧美学习者的读写也能跟上,不至于拉下太远。

(2)书写和识记汉字难。因此首先要建立汉字的笔画观,改变拉丁字母的观念,和书写习惯,以适应汉字的笔画。其次,培养汉字的字感,最后,书写汉字,以加深记忆印象等。

(3)利用母语识记汉语词语。欧美学习者常利用对母语词语的意义分类,给汉语词语也按照意义来归类,如颜色季节,气象,时间等,以方便记忆。

(4)句式的掌握和应用以简单句为主。针对这个特点,教师在加强词句的声音刺激外,还应及时的加快汉字教学的速度,以便欧美学习者学习并掌握长句,和关系较为复杂的语句。

四,简述汉语语音的特点与教学

(1)汉语的音节由声韵调构成。一个音节中辅音与元音互相间隔,没有两个辅音连用的情况。因此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声调的操练上。

(2)汉语声母可按发音部位(如双唇音,唇齿音,舌尖音,舌面音,舌根音等)和发音方法(如塞音,塞擦音,鼻音,边音,擦音等)来分类或分组。教学要注意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理论和实践,加强对比练习。

(3)汉语韵母有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教学要多示范,多练习,多对比,可以利用教具(如发音器官示意图)以及夸张的发音让学习者揣摩、体会,力求发音到位。

(4)汉语拼音方案类似音标,只有注音作用。因而学习拼音方案只是准确读出字音的一种辅助手段。只有充分利用听觉和视觉,将字(词)的音和形跟外界实物或头脑中的已有概念通过反复出现、反复刺激挂起钩来。

五,简述汉语词汇的特点与教学

(1)汉语词语有趋向双音节的特点。汉语的单音词逐步趋向双音词。词语教学应抓住这个特点,进行词的诠释和辨析,帮助学习者加深记忆印象,有效地积累词语。

(2)汉语词语缺乏形态变化。汉语缺少构词形态、构形形态、和分析形态等,只能依仗词根组合,词序等手段来弥补本身形态的不足。教学可在词素的组合和次序的排列上多下功夫。

(3)汉语词语的词义引申特点。汉字是表意文字,从不同角度去联想,会引申出一些相关的意义。汉语词义上的特点,给外国学习者学习,积累汉语词语提供了一些条件,对外汉语教学可充分利用词语意义上的联想和联系来帮助学习者记忆。

六、从测试目的的角度,简述第二语言的分类。

从测试目的的角度分类,一般有潜能测试、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性测试、结业测试及分班测试等几种。

1.潜能测试

也称学能测试,主要是了解受试者学习第二语言的潜在能力。语言潜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语音能力,语法能力和推理能力。

2.水平测试

也称能力测试,它通过一系列特定语言项目的测试来判定受试者的第二语言能力。

3.成绩测试

又称课程测试,它用以检查受试者在学习的某一阶段或最终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

4.诊断性测试

又称分析测试,目的在于了解受试者在学习某一或若干具体内容时所存在的问题或困难,以便在教学中及时加以改进。

5.结业测试

比较注重形式。测试内容可以是成绩考试,也可是是水平考试。

6.分班测试

篇3:论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实用性原则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实用性原则

一、对外汉语教材的实用性原则

教材的实用性到底是什么, 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确切的定义。实用性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性质。” (李泉《论对外汉语教材的实用性》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三期) 对于这个问题吕必松先生认为实用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二是教学方法的实用性。教材的各个部分都应该满足学习者学习和生活的需要。教材编写的内容应具有实用性, 便于教师操作和学生理解。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讲义) (续五) 《世界汉语教学》第三期》) 总的来说, 对外汉语教材的实用性应该是能够满足学习者需求、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发挥作用的、简洁明了易教易学的。教材设计和编写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教材的实际应用价值, 课文内容的取向、词汇语法的选择、联系的内容和方式等等, 有利于实现教学的总体目标并且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的。

对外汉语教材应该具备实用性这一观点得到了大众的认同, 但却并没有很好的落到实处。很多教材里还是对一些流传千古的寓言故事和一些名家名篇情有独钟, 但其中的一些文章早已脱离现代社会, 脱离实际生活, 并不能提供给学习者他们急于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这样的教材内容是不符合实用性的。

二、以《新实用汉语课本》为例进行分析

《新实用汉语课本》是在《实用汉语课本》的基础上编写的一套专业的对外汉语教材。《新实用汉语课本》刘珣主编, 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共有70课, 分六册, 其中前四册适用初级水平后两册为中级。发行之后受到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师和学习者的喜爱, 使用很广泛。《新实用汉语课本》在书中介绍了课本体例:“由课文、生词、补充生词、注释、练习与运用、阅读和复述、语法、汉字、文化知识部分组成。书后附有繁体字课文、生词索引和汉字索引。每册课本都配有《综合练习册》、《教师手册》以及录音带、多媒体光盘。每课之前有‘导入语’, 告诉学习者在本课中能学到什么, 学完这一课能用汉语做什么, 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新实用课本》尽可能满足了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课上和课后的需要。《新实用汉语课本》将“实用”一词用在书名中, 由此可见,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非常重视实用性原则。

想让学生学好一门全新的语言, 利用教科书引起他们的兴趣是很有必要的, 教科书生动有趣学生会更乐意学习。前面提到过,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留学生轻易快速地掌握汉语, 所以好的教科书应该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教材编写的内容应该贴近实际生活而不是枯燥难懂的理论, 特别对于初学者来讲, 如果最初学习的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语言知识, 就可以帮助他在生活中和他人交流, 由此提升继续学习下去的信心。所以初级的课文应选取常用场合的地道标准的对话, 随着学习者水平的提高而将学习范围逐步扩大到生过各方面。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 也应设置一些关于中国文化的内容, 帮助学习者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课文内容想要做到实用, 首先应该真实, 应该来源于生活, 应该是正确的。在以上提到的方面《新实用汉语课本》做得比较好, 场景真实常见, 语言准确自然, 课文旁边基本都配了与课文相关的插图。

例如:A:我这次从上海回来, 没有带什么好东西。这是给你的, 不知道你喜不喜欢。

B:上海衬衫, 还是名牌的呢。你太客气了, 让你破费了, 真不好意思。

A:你说到哪儿去了。这是很一般的。

这段关于馈赠礼品和称赞的对话就非常符合中国人的说话习惯, 体现了中国式思维。对于别人赠送的礼物要表示称赞与感谢, 被感谢的人也要表示客气。“你说到哪儿去了”是非常地道的表达。

但这部教材同时也存在了一些缺点。有一些课文中的句子刻意地突出一些语言点或者语法规律而导致表达方式不自然、不地道。有些对话衔接不够自然, 主题不够明确。例如:

第三十课

丁力波:现在我已经会打太极拳了。最近, 又开始学太极剑。我觉得打太极拳、练太极剑对身体是很好。

宋华:太极剑的动作非常优美, 练太极剑就没有扭秧歌那么容易了。

这里讲太极剑和扭秧歌对比有一些突兀, 前面一直在介绍太极剑和它的优点, 此处与扭秧歌对比应该有转折词。而且, 这篇课文对太极剑的介绍只是比较少的一部分, 而课文的名称却叫做《他们是练太极剑的》显然并没有突出课文的主题。《新实用汉语课本》这套教材每篇课文的题目, 基本上都是采用课文中的一句话命名的, 但有些时候并不能概括课文的内容, 我认为, 课文题目应该能够简洁精练地将课文大意表现出来, 一些课文的题目还需斟酌。

第七课

丁力波:林娜, 那是谁?

林娜:那是马大为。你认识不认识他?

丁力波:我不认识他。

丁力波已经问了“那是谁?”就说明他不认识那个人, 而林娜还要问丁力波是否认识, 这在实际交流中是不会出现的现象。另外, 我们日常交流更多会说“认不认识”而非“认识不认识”, 这样的表达比较生硬不地道。

第二课

林娜:陆雨平, 你好吗?

陆雨平:我很好, 你爸爸妈妈好吗?

林娜:他们都很好, 你忙吗?

陆雨平:我不忙。你男朋友呢?

林娜:他很忙。

陆雨平在回答林娜的问好后, 问林娜爸爸妈妈的好, 这里比较突兀, 可以先问“你呢?”然后过渡。问好之后就问忙不忙也不是中国人聊天的风格。陆雨平问琳娜男朋友忙不忙, 但文中并没表示林娜有男朋友, 而且一般也不会几句话之后就问别人男朋友忙不忙。这段对话显然是为了教授和联系“你好吗”“xx忙不忙”这两个句子, 但语言材料的设置不太符合日常说话的习惯。

语法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讲授语法理论的时候要注重联系实际。在语言学习中, 语法的学习难度较大, 也比较枯燥乏味, 是学生最不喜欢的部分。《新实用汉语课本》坚持了结构——功能——文化的原则, 比较好地完成了对语法部分地编排。首先, 《新实用汉语课本》语法点的数量设置比较合理。前四册的五十节课共有语法点282个, 每节课大概两到三个。用英语讲解更加便于初学者理解, 讲解清晰准确。其次, 语法点编排的顺序充分考虑到了学习者学习的特点, 遵循了由易到难的规律。并且突出了重点, 将难点化整为零, 减少了学习时的困难。螺旋式的上升可以让学生巩固记忆旧知识的同时发现更高层次的新知识。这部教材在语法的编排上体现了实用性的特点。

教师在教授新的知识点后, 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就是练习。语言体现得尤为明显, 词语多读就会记住了, 句型多说多练就能够掌握了。《新实用汉语课本》的课文后面有练习的环节, 而且每册教材还配备了相应的练习册。课本中的练习与运用板块一般包含:熟读短语、句型替换、课堂活动、会话练习、看图说话和交际练习六个部分。题量比较大注重基础, 可以帮学生消化所学的新知识。会话联系和交际练习两部分尤为贴近实际生活, 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运用到交际中去。练习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听、说、读三种能力来完成。但题型比较单调无趣。练习册中的题型比较多, 也比较有趣味性。例如:听写、选择、填空、注音、翻译、连词成句、阅读等等。但题量有些过多, 一课的练习题大概有七八页左右, 容易造成学生的抵制情绪。在设置习题的时候还是要适量, 并且应该突出重点难点。

结语

随着我国对外汉语事业的蓬勃发展, 我们应更加注重教材编写的质量, 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编写的原则。实用性作为重要的原则之一, 应该受到重视。我们可以通过对现有的对外汉语教材的剖析和解读, 借鉴优点抛弃糟粕, 编写出更好的教材奉献给广大汉语学习者。

参考文献

[1]吴慧娟.《论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编写的实用性原则——以《中级汉语口语提高篇》为例》.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 2013年4月.

[2]刘珣.《新一代对外汉语教材的展望——再谈汉语教材的编写原则》.世界汉语教学, 1994年第27期.

[3]李泉.《论对外汉语教材的实用性》.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年第3期.

[4]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 2005年.

[5]刘珣.《新实用汉语课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3年.

[6]刘珣.《新实用汉语课本练习册》.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3年.

[7]谢代.《从《新实用汉语课本》谈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2年.

篇4: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关键词】:杜威;实用主义;教学思想;对外汉语

分类号:H195

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立者,其教育思想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19世纪以来一系列的侵略战争使得中国不得不从闭关转向开放,对西方事物的接受也从物器转向思想理论层面。正是在20世纪初,一群觉醒的知识分子探寻救国救民之路的过程中,杜威的教育思想引入了中国,并成为改造中国传统教育的理论武器,对中国教育实践和理论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期望在研究、梳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前人的相关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杜威的三个基本教育观点进行分析、评价,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些可能的启发。

杜威的教育理论基本观点概括起来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

一、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作为一种过程,可视为社会生活的延续,就是要保证继续生长,不断地改造经验,重组经验。他还指出“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1]。

杜威对于教育目的的阐述曾被理解成一种“教育无目的论”,但是教育作为一个有意识的人类活动,必须有一个目标作为指引,用以表明培养人的总的要求。通过对杜威的研究,不少学者提出了各自对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解:

A.杜威的教育目的就是资产阶级的教育目的,是为缓和阶级矛盾服务的[2]。

B.祁尔德:杜威的教育目的是“民主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3],是为构建一个个人与社会统一的民主主义社会而服务[4]。

C.将儿童作为教育的出发点,社会作为教育的归宿点,二者之间的教育过程既是教育的目的。良好的教育目的是根据受教育者特定的个人情况制定的,忽视个人的能力和要求,提出一致的目标和终极的教育目的不可取[5]。

D.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则认为生活即教育。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个雏形状态,这是一种“假生活”。“生活决定教育,教育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6]。

不论是哪种理解,社会生活都是教育最终的归宿。然而这个归宿到底是怎么样的社会?教育应该为当前的社会服务,还是为发展中的未来的社会服务,抑或为理想的社会服务?杜威的教育思想似乎为人们勾画了一个理想的民主主义社会作为蓝图,然而其教育组织方式和教学内容却是基于现实社会的或现有的状况的,所以至于如何连接一个现实社会与理想社会,也正是教育需要考虑的问题。而就教育目的细化下的语言教学目的来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目的语的技能,使之能在目的语环境中顺利进行交流即可。

首先,在教学目的上不应作统一的具体要求。换句话说,每个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都可能有不同的起点水平和学习目的,因而他们对于语言的学习也表现出不同的能力与需求。所以,落实到教学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现有能力引导学生寻找阶段性目标。否则,如果给学生设定同样的标准目标,也许会让部分学生感到困难、受挫,而其他学生则感到乏味、无意义。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目的,给予相应的教学指导。如果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是使自己能在日常生活使用的汉语来帮助他在中国生活工作并顺利与人交流,而教师教授的却是专业论文写作的汉语表达,那么对于学生来说,这也是没有意义的。

二、学校即社会

《我的教育信条》里面,杜威提到“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7],学校就是一个缩小的社会。

他在《学校与社会》中指出学生必须学习有意义的东西,所谓有意义的东西就是能扩大他的眼界的,对当代社会生活有用的那种东西,并非由一个受片面教育的教师所曲解的认为有趣的东西。这对于第二语言教学来说,也是具有有启发性的,尤其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当贴近生活,能与学生的经验产生联系,甚至是能运用到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上。这反映在汉语教材的编写上则是选取真实的生活场景和语言材料进行教学,而非生硬地编造对话、课文。而反映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则是对教材进行拓展,结合实际的社会生活来教授语言。例如在阅读课上可以选取最近的新闻作为阅读材料,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

三、从做中学

这是杜威的另一个重要观点。他主张从经验中学,反对以获取和积累知识为目的的教学,认为这是成人按照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学生的,忽视了学生个性和个人经验。在教学方法上,杜威反对“把知识从生活中孤立的拉出来,作为直接追求的事件”[8]。

《明日之学校》他举了“做中学”的一个实例:一个班的课程以建造一所小平房为中心,各个学科围绕着这个“做”的内容开展。例如,动工前,手工课打图样;算术课计算所需材料和测量房子面积;语文课就学习有关的词语,作文则描写这个家庭的生活,评议论文时则又成了修辞课;美术课描绘房子的颜色等。

虽然不少学者批评这种教学方法欠缺效率和系统性,但是笔者认为这对于第二语言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首先,能为学习者创造相关的语言环境。学习语言很大程度就是为了达到交流的目的,需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用。杜威所倡导的对儿童有意义的知识,在此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可接受的语言输入以及能与其经验发生联系的语言输入。在各种课程的学习当中,经过教师的引导和相应社会情境的创设,儿童可以掌握和运用这些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词语和表达,并习得这些语言使用的环境。

其次,让学习者在游戏和活动中习得第二语言。游戏和活动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不但可以为学习者提供练习和巩固的机会,而且也有助于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形成共同学习、相互交流,增加课堂的趣味性,避免传统语言教学的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填鸭式”方法。这些游戏和活动并不仅限于儿童适用,即使是高校里的汉语留学生也同样适用。例如,在学习完各种关于天气的表达以后,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加以复习、巩固。可以制作图片或幻灯片,给出直观形象的图像,把学生分成小组,一个人背对着图片,负责猜图片中的词语,其他组员负责给他提示,看哪一组完成得更快。在游戏过程中,学生身心得到活动和一定的放松,形成愉快的学习氛围。而且通过相互合作与竞争,学生之间的关系显得更加密切,虽然会占用部分课堂时间,但是对于语言知识的巩固和记忆很有帮助。

最后,打通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减轻学生负担。现今许多高校开设的汉语课程按技能划分为听力课、说话课、阅读课和写作课。这固然对学习者语言技能的训练更有针对性,但是同时也加重了学习者的负担,因为每一门课程都有各自的教材和课本,这意味着每门课都有各自的词汇、语法等内容需要掌握。这样一来,学生课上学到的知识也就显得多而没有联系,也不能把学到的技能该如何运用。如果能就同一话题,不一定非要是动手“做”的活动,各科教师共同围绕它来展开教学,方便学习者把握各种技能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平衡状态。

【参考文献】

[1]毕定一.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三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4,106(1).

[2]程天君.教育无目的 儿童中心论 杜威两个重要教育命题献疑[J].学前教育研究,2010,4(6).

[3]杜威,王承绪.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杜威著,赵祥麟等.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二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6]陆野.从认知发展理论看美国儿童汉语教学[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104(1).

[7]王彦力.走向“对话”:杜威与中国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8]约翰·杜威等.實用主义[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

[9]臧兴妍.论约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0]张宝贵.实用主义之我见——杜威在中国[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9.

篇5: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自1988年9月第一次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后,这一总体指导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并逐步得到体现。首先,国家有关部门加大了对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关心、支持和领导,采取了一系列建国以来首次颁布的重大举措。

1990年6月,国家教委主任签署了12号令,颁布了《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定办法》,随后成立了国家教育委员会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国家教委副主任担任。

1992年9月,国家教委主任签署了21号令,颁布了《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把HSK确立为国家级考试;后又于1997年8月成立了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由教育部副部长任主任委员。

1993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由国家教委制订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把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写入国家教育法规。此后,“对外汉语”便作为学科名称出现在我国正式的学科目录上。

1995年,国家教委、外交部、文化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联合向我驻外使、领馆发出了教外专[1995]653号文件,要求各驻外使、领馆在国外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把成立于1987年由八个中央部委和一所高校组成的国家对外藏语教学领导小组调整扩大为全部由中央十一个部委组成,即:教育部、外交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财政部、文化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1999年3月,教育部部长陈至立签署了教育部令第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化友谊奖”设置规定》,将授予在汉语教学、汉学研究以及中国语言文化传播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学者和友人。

对外汉语教师——儿化音及数词进位教学

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汉语的儿化韵,实际上也有相当的方言色彩。儿化韵特别丰富主要是北京方言的特点。某些儿化韵虽然被当作标准汉语而标准化了,但方言地区民众说普通话并不用。

对外汉语教师发现,不妨把儿化韵同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差别作比较。美国英语保留韵尾-r,而英国英语中韵尾-r 都消失了。比较而言,美国英语象大量使用儿化韵的北京方言,而英国英语象不用儿化韵的其他汉语方言。

不过,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相比较,是美国英语比较容易学,因为比起英国英语,美国英语发音和拼写更趋一致。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汉语的儿化韵方言和非儿化韵方言,是非儿化韵比较容易学,原因有几个。一,书面语很少标示儿化韵,也就是说,没有儿化韵的方言中,文字和口语更一致。二,外国人除非去北京学汉语,他们接触的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常用儿化韵。三,就语音体系本身来说,儿化韵比起相应非儿化韵,或者是多了一个音位,或者虽然音位数目没增加,从非儿化韵变为儿化韵,要经过不那么简单的转换过程,从心理上看,运作过程比较复杂。

儿化韵,不少方言地区的人也感到难学,难把握,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是否要教儿化韵,是很值得探讨的。其实在汉语中,儿化韵真正有辨词功能的,常用词只有“这儿,哪儿,那儿”等。而这三个词,没有儿化韵的方言地区,都用“这里,哪里,那里”去代替了。此外,象“盖儿,帽儿”等等中的“儿”音在没有儿化韵的地区则换成了“子”,如“盖子,帽子”。总之,儿化韵在汉语中,其地位并不如我们以前强调的那样重要,不妨当作一种方言变体处理。

另外,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由于中国的数制是四位一段的“万进制”。这同国际通行的三位一段的“千进制”不同,因此这也是一个外国人的一个难点。当然道理上不难理解,难的是做到实际应用时的熟练。中国从事汉英口译的人员,尽管经验丰富,在商务业务中遇到大量的数词翻译仍然难以做到熟练;因为这不仅是翻译,还牵涉到换算的过程。其实,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普通话中是用“十千”代替“万”的。国内科技人员在口语中也广泛使用“10 K”这样的说法。直到五十年代前期,还有“四百兆同胞”的说法。这些方言资源,口语资源和历史资源也可以善加利用。

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如果容许初学者用“十千,十四千,一百三十三千”来代替“一万,一万四千,十三万三千”,对于他们无疑也是个福音。当然可以告诉学生这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华语”的说法,并且学生也应该知道“万”的用法;但这可以作为消极词汇和格式处理,能懂就好,说话表达时可以容许他们用“十三千”等代替“一万三千”等。到了中高级阶段再要求他们讲话也用“一万三千”等也不迟。其实,五四以来,一直有有识之士提倡取消万进制而改用千进制,以便同国际接轨。当此国门大开,钕,这一接轨似乎更有必要和可能。

篇6: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通过一周以来的儒森汉语岗前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我发现了自己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各个点上都有着很多弱点。

首先,我觉得我应该先试图去适应外国学生与中国学生的巨大区别,这些学生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

他们学习汉语的目的各异,只有一小部分是为了HSK考试,更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需要,因此,我们这些教师就更需要设计更为人性化的授课模式,以及情感流和活跃的课堂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说,享受课堂比实际掌握的知识更为重要。

对外汉语教学前需要活跃气氛

在每节课开始一定要学生做一个五分钟的自由队伍,活跃课堂气氛,这不仅可以加强口语练习,尤其是第一课,可以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准确的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之后的课上,这5分钟可以用来引导,复习等一系列工作。

在上课过程中,要注意课堂的体会,进场要询问学生是否满意我的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注意学生的提问,应更多的想学生提问,给他们提供练习的空间。通过对学生的情绪把我了解课中所需要的部分,并更多的琢磨和把我课堂气氛。

很重要的一点,要尽可能增加授课的趣味性,同时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从学生身上学习和体会当地文化和习惯。课堂教学技术是课堂教学和基本元素,课堂教学是由课堂上的教学技术组成的,这就是我们需要准备各种道具和游戏,以增强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原因,只有吧课堂教学技巧运用自如,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才会寓教于乐,让学生学的高兴。

对外汉语教学内容要熟悉

对于自己所教授的课程,教师不仅应当非常熟悉它的内容和教学重点,更应该在总结教学重点的过程,中寻找目标从而使得自己的课堂符合教学要求,用最有效的方法达到教学目的,举几个例子,在我们对外汉语汉语的课堂中,不能仅仅针对学生对阅读的掌握和准确程度,听说能在学生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更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对于学汉语的学生来讲,口语课就

是不断的听说读写,让学生掌握句子,运用对话,从而达到自主的交流。

对外汉语教学道具也很重要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需要用教学道具和教学媒体,以对话方面来说,如果把一篇课文用朗读的方式和流出时可以让学生掌握对话的内容,但整个过程就会枯燥无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明显不足,更多情况下,我们造代替的方法,如播放对话视屏,让对话通过各媒体的方式演绎出来,学生看到对话学起来就更容易会议模仿对外汉语中的情景。可以让学生用适当的道具。

结语:

篇7:对外汉语之商务汉语教学

商务汉语教学是一个比较高级的对外汉语教学课程,是为在华工作的商务人士设定的课程,也是个较难讲解及学习的课程,“学”和“教”中都会出现无聊、乏味、枯燥的感觉;大家都认为学习者应该是有一定汉语基础,而又有商务汉语学习兴趣的人士才学习这一课程。

我讲授过的商务汉语教学中,《经理人汉语》《体验汉语商务篇》《经贸汉语》这些教材都比较好,也比较实用。通过这些年教商务汉语,我得到以下几点收获,总结一下跟大家分享。大家也可以登录易中文官网看免费的商务教学课程,相信对你的教学一定有好处。

首先是商务汉语的特点:用语正式(比如口语说“来”,商务汉语说“出席”)专业(像一些专业的词汇和表达法),带有中国文化烙印的表达方式,和商务思维模式等等。

适合的学习者:有一定汉语基础,来中国从事经济或商业活动的外国人,也可以是学习经贸专业的外国学生,他们或对商务汉语有使用需要,或有强烈兴趣,否则,一般不独立开设,可作为辅助学习内容来讲授。

教师的定位:任课教师要涉猎广泛,乐于接受新事物和挑战,最好有一定的专业背景知识,像法律,商务背景等。当然不了解专业性知识也不是不能教商务汉语,只是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做的功课比较多而已。能够灵活运用教材和广泛收集教学材料(主要是根据你教的学生,他是做哪个领域的,你就主要钻研这个领域即可)。但是,老师并不是商务专家,老师的角色是语言教学者,所以,不能苛求老师精通经济、商务、财务等等方面。对此,老师自己也应该有明确的定位,才能在教学中充满自信,并从容面对学生的问题。

篇8: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课教学

汉语课的主要特点是它的综合性、基础性。所谓综合性, 即它要围绕限定的词汇、语法、功能、文化项目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所谓基础性, 是指它在教学内容上要通过对基本词汇、基本语法、基本文化项目的训练, 打好学生的语言基础和技能基础, 从而为其他专项技能课 (听力、口语、阅读、写作) 更广泛、更深入地训练提供必需的、坚实的物质基础, 使各门专项技能训练更丰富、更自由、更有成效。汉语课的听、说、读、写有别于其他专项技能课的听、说、读、写:它的“听”是围绕限定语言项目 (词、词组、句子、语段、语篇) 的精听, 是能听懂教师的讲解、同学的问或答, 而听力课则应进行“听”的多种技能训练;它的“说”是能够模仿跟说, 回答问题, 自由表达, 发表自己的观点, 而口语课则应更深入地进行交际能力的训练;它的“读”是读课文、例句, 重把理解的内容表达出来, 而阅读课则注重快速、大量、多种阅读技巧的训练;它的“写”是指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能够做笔记、写作业、听写生词或句子, 而作文课则重视文字表达能力。它为其他的单项训练提供基础, 使后者能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训练, 从而培养学生用汉语交际的能力。

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它主要有三方面的要求:一是有汉语语音、语法、词汇的知识和一定的文化知识;二是在掌握了这些知识后的言语技能, 即能做到听说读写四会;三有运用上述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而得体的交际的能力。

汉语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语音阶段、语法阶段、短文阶段。三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同, 但又互为基础。我主要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来谈一下汉语教学。

一、语音教学

语音正确是学习语言的基础, 只要发音准确流利, 即使词汇量有限, 掌握的语法点不多, 本地人听起来也会觉得相当地道。对自己没有学过的或自知还不能熟练掌握的词汇和语法点在谈话时可以用“藏拙”的办法有意避开不用, 而语音却不行, 只要一张嘴, 哪些语音没有学好, 立刻就会露出马脚, 想藏拙也藏不了。一个人可以通过谈话和阅读主动扩展自己的词汇和语法点, 可是很难完全靠自己纠正不正确的发音, 一旦自己的洋腔洋调形成习惯, 再想纠正, 就十分困难了。如何改进语音教学, 使洋腔洋调在没有形成固定习惯以前尽量减少影响, 应该说是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语音教学贯穿汉语教学的整个过程, 初级阶段尤为重要。

1. 在声母教学中, 重点是难发、易混的声母。

j、q、x、z、c、s、zh、ch、sh为难发的音, 其中z、c、s和zh、ch、sh容易混同。汉语中送气音与不送气音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而英语没有, 所以欧美学生在区分这两种音时有困难, 如b-p、dt、g-k、z-c、j-q、zh-ch。在教难发的音时可用反复练习的方法, 让学生多次模仿正确读音, 从而在模仿中形成正确读音;在教易混的音时则可用比较法和实践法, 把易混的声母和相同的韵母相拼, 比较两者的异同, 在实践中把两者分开。如d和t, 分别与an相拼, 组成dan和tan。

2. 在韵母教学中, 重点是难发、易混的韵母。

单韵母中, 留学生普遍感到难学的是o、e、ü;复韵母易中混音是ai与ei、ao与ou;鼻韵母的问题是, 前后鼻音区分有困难, 二者易混。因此, 在教韵母时可采用和声母教学同样的方法。

其实这些声、韵母也是汉语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的难点, 他们在发这些音时往往也不准确, 但是他们说普通话的时候绝对不会因此出现洋腔洋调。初学阶段没有必要苛求, 如果把学习语音的有限时间过多地用在舌头翘到什么程度、嘴唇圆到什么程度才算正确等问题上, 则要求过高, 学生一时难以达到, 反而容易在初学阶段就丧失了学好汉语的信心, 实际是得不偿失的。洋腔洋调形成的关键并不在声母和韵母, 而在声调和比声调更高的语音层次。汉语普通话的声调只有四个, 比声母和韵母少得多, 在语音结构中的负担自然也就重得多。如果某一个声母或韵母读不准, 并不一定立刻就会被人察觉, 因为另外还有二十几个声母或三十几个韵母也不断在话语中出现, 各声母或韵母的出现频率都不会很高。声调则不然, 某一个声调读不准, 立刻就会被人听出来, 因为平均每四个音节就会出现一次这个声调。声调可以说是汉语语音结构中最敏感的成分, 在学习汉语语音基本结构阶段, 声调教学比声母和韵母教学更为重要一些, 而且也更难一些。

3. 声调的难点主要表现在四声相混和发音不到位。

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反复模仿以外, 记忆也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 在记住声韵母的同时记住声调, 慢慢积累, 所犯的错误就会越来越少。发阴平调时, 发出平调不困难, 难在发高调。发这个声调前要将声带拉紧, 在感觉声带的位置提高了的时候, 再发平调, 即发音过程中声带位置不变。教过阴平调后, 教师可不按顺序教阳平调, 而教降调, 和发阴平调一样, 先拉紧声带, 然后放松声带, 这时所发声调就是降调。有阴平调和降调做基础后, 再教阳平调。发阳平调时, 声带逐渐拉紧, 声调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升调。这些步骤过后最后教上声调。上声调的问题不在于调值是多少, 而在于它是个曲折调。发这个声调时, 声带先放松, 这个过程很短, 然后要拉紧声带, 声带先松后紧, 先下降, 再上升, 声带拉紧程度不影响这个声调的调类, 只影响调值, 只要在放松声带后有一个拉紧声带的动作, 发出的声调就能区别于阳平的升调和去声的降调。

这里重点讲一下教上声的方法, 上声是教学中的难点, 令很多留学生头痛。上声是个曲折调, 没有声调语言或者没有上声声调语言的学生发这个调是很困难的。在教单字时可让学生模仿练习, 在日常的交际中, 上声单用的情况并不多, 它一般是与别的声调组合使用, 这也就涉及变调问题。上声在非上声字前变成半上 (211) , 如“老师、语言、感谢”, 在上声字前变得近乎阳平 (24) , 如“水果、选举、友好”, 所以重点是教学生半上, 让学生在具体的词组中反复体会。

4. 轻声、儿化也是学生要掌握的。

轻声的特点是短而轻且有依附性, 单独的轻声是不存在的, 一般只有依附在其他音节后的音节, 才有可能读轻声。如“姐姐、椅子、耳朵”。轻声不是语音教学的难点, 学生在说汉语时, 往往该读轻声的字没有读轻声, 或者根本就不知道哪些字应该读轻声, 所以, 学习轻声的重点在于掌握“必须读轻声的字”。儿化具有区别词性、区别词义和表示感情色彩的作用, 所以正确掌握儿化的发音非常重要, 如画和画儿、盖和盖儿、尖和尖儿、眼和眼儿, 所以也要让学生记住儿化音和非儿化音的区别。

从根本上说, 语音学习只不过是一种模仿活动, 是一种口耳训练。多听多模仿是提高语音水平的唯一途径, 不只是模仿“字”音, 还要模仿整句话的轻重高低、语调模式。这种模仿训练应该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二、词汇教学

词汇的学习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初级阶段语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一批最常用的词语的基本意义和主要用法。中级阶段语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扩大语汇量, 同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两种不同语言中的词语各方面差异的认识, 并学习更正确地运用这些词语。高级阶段语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加深学生对汉语词语的“原义”的理解, 加深对两种语言的词语差异之处的认识, 并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汉语词语的能力。

词汇教学包括展示词汇, 词汇解释及词汇练习几部分。展示词汇就是把所要教的词通过板书、领读、听写等方法介绍给学生, 并让他们跟读、认读、从而使他们对所学词的形、音、义有初步了解, 其目的是让他们掌握词语的用法。听写是常用的、基本的展示词汇的手段。它的实质是学生回忆预习过的生词的过程, 同时也是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的手段之一。

词汇教学的第二阶段就是解词。解词就是将所要讲授的词的意义及用法解释给学生。语言教学中解释词义的技巧很多。

1. 实物和图片展示。

这种技巧简单明了, 可以加快建立语音和概念的直接联系。因此, 凡是能够用实物或图片解释的, 应尽量用实物或图片。

2. 同义词和反义词的解释及近义词的比较。

用一个已学会的反义词解释词义, 这对学生理解词义, 记忆生词都有好处, 如表扬与批评、厚与薄、失败与成功。近义词的比较也是词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同时它也是学生的难点, 如“还是”和“或者”, 前者可用于疑问句, 后者则不能。“资助”和“救助”, 前者指用钱有困难的人, 后者除了用钱以外, 也指用行动帮助帮助有困难的人, 如救助病人。

3. 语素的解释。

这种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但只适用于组成词以后语素义未改变的情况。如学了“读”、“作”、“者”之后就会懂得“读者”和“作者”的意思。学过了“聋”和“哑”之后就会懂得“聋哑人”的意思。

4. 以旧释新。

如“爷爷”是爸爸的爸爸, “外公”是妈妈的爸爸, 这种技巧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摆脱外文翻译的局限,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汉语表达能力, 而且对复习、巩固所学过的词语是非常有效的。

5. 类比。

如学了“汽车”、“汽车站”和“火车”, 就可以用“汽车站”类比“火车站”;而“数学家”和“化学”则可类比“化学家”。

6. 例句释义。

教师直接给学生几个例句, 让学生体会句意。如“辜负”:“我一定要努力学习, 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何况”:“平时这里就很热闹, 更何况是星期天。”

词汇讲解只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学生想要真正掌握该词, 还应在此基础上做有关的大量练习。

词汇练习可分为:感知性练习:对词的感知, 包括语音识别、词形识别, 听录音、认读、注音等。理解性练习:主要是理解词义, 如写出反义词、同义词进行替换等。模仿练习:包括语音模仿、汉字书写模仿。记忆性练习: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记忆词的意义和发音, 如直接问答、利用图片、实物、体态动作、动词宾语等。应用性练习:目的是把指定的词运用到句子中, 如选词填空、组词选句等。

三、语法教学

胡明扬认为, 语法教学只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手段, 而不是目的。我们不是为传授语法知识而进行语法教学, 而是为了解决学习者的语言能力问题。可以说, 语法教学, 主要是用“法”教“学”。学习语法是为了更好地掌握一种语言。当然, 学习语言也许还有别的方法, 并不限于这么一种方法, 不过中外的语言教学实践证明, 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也是我们现在普遍采用的方法。但需要强调的是不应大讲语法, 更不能为了讲语法而讲语法, 而应让学生多接触语言事实。换言之, 与其讲语法, 不如让学生接触有关的语言材料, 这也许是掌握语法的最好途径。

李晓琪认为,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必须与词汇教学密切结合。她提出: (1) 建立以虚词为核心的词汇———语法教学模式; (2) 筛选, 突出实词难点, 加强词语搭配的学习; (3) 着眼语篇, 在语法与语篇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她认为这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一个方向。

进行语法教学时, 不宜过多地使用语法术语;对所教内容要作浅化和简化处理, 使之感性化、条理化、公式化、图文化;进行语法练习时, 语言运用练习应该多于知识练习与变换组成练习。讲连动句时, 告诉学生句子中是一个主语进行两个动作, 如:“我来中国学习汉语。”“他坐飞机去上海。”

另外, 讲练习时要把语法应用到交际中, 如讲到“了”, 就要让学生反复用带“了”的句子谈话。而且应该让他们在交谈中纠正错误之处, 以达到深刻记忆的目的。

总而言之, 汉语课的特点主要在于基础性和综合性, 它不仅是各种技能的综合, 语言知识的综合, 而且是教师知识水平的综合。

参考文献

[1]李扬.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研究[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

[2]王钟华.初级阶段课程规范[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9.

[3]陈田顺.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课程规范[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9.

[4]张慧君.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技巧[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5) .

[5]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汇教学的若干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 1997, (1) .

[6]林焘.语音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 1996, (3) .

[7]关键.声调教学改革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0, (4) .

[8]李泉.语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相关问题[J].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探索 (首届国际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上一篇:2024年度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须知下一篇:雪落金陵的诗词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