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词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2022-04-16

摘要本文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用例来源,归纳留学生量词“个”使用过程中的偏误类型,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的规律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以阶段性和多维性为核心的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策略,以期为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量词对外汉语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量词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篇1:

从英汉量词对比角度来谈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偏误分析及对策

摘要: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对数量概念有着不同的体现形式。本文通过对汉英表量词汇分类和词汇语法特征对比,以及对外国留学生学习使用量词偏误类型的分类,来分析量词偏误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减少量词偏误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汉英量词对比;量词偏误类型;教学策略

 0、导 语

 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对数量概念有着不同的体现形式。汉语量词使用早在殷代时就已经有了。而在英语的传统语法词类当中并没有独立的量词词类,但却存在着表达数量概念的结构。本文拟以英语的表量结构和汉语的量词和的不同特点做量词教学的偏误分析方面的探索。

1、英语表量结构与汉语量词之分类比较

1.1英语表量量词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

(1)英语的物量词通常可以被数词或不定冠词取代,放在可数名词前表数量,如:one(a)desk、five books等。由于意义上的要求,在一定条件下,英语的可数名词也可以与特殊的表示量的概念名词相连用。但一般可用普通名词来充当量词,并包含有独立的词汇意义。具体可分为三类:①以事物的特征或者状态来衡量的量词,如:a spoonfulofsoup②表示抽象名词的数量单位的量词,如:afloodofmoonlight③用以表示群体或集合概念的量词,如:amountainofdifficulties。

(2)英语中表示动作或行为的量词被称之为动量词,如:sleep a sleep,jump ajump。

1.2汉语量词分为三类:物量词、动量词和复合量词

(1)物量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一种量词,具体分为四类:①度量词,如:一升油,一斤梨,一亩田;②个体量词,如:一个朋友,一支钢笔,一本小说;③集体量词,如:一队人马,一群孩子,一套书本;④临时量词,如:一脸的泪,一地的瓜子壳儿。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单位。动量词常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次数。分为专用动量词、借用动量词和重复动词形成的量词三类。

①专用动量词,如:来一回,睡一觉;②借用动量词,如:放一枪,抽一鞭。⑧重复动词形成的量词,如:想一想,摸一摸。

(3)复合量词是把两个量词合在一起使用的量词,如:千米/小时,秒/公里。

汉语量词非常丰富,这是针对物量词而言的,汉语物量词除了数量丰富外,更突出的特点是物量词+名词或者物量词+名词性短语的这种搭配是比较复杂的。而动量词的数量及句法方面的搭配相对就简单一些。

2、英语表量结构和汉语量词在语法特征上的对比

2.1英语表量词汇的语法特征

(1)英语传统语法中就没有量词词类,通常是用名词与数词一起来计量人、事物或动作行为。如:a person,two cats,three jumps

(2)英语在表示事物数量的结构方式主要有四种:①数词,不定冠词+名词的结构,如:one mall,two books,②数词/不定冠词+具体量词+of+名词的结构,如abarofchocolate③数词/不定冠词+普通量词+of+名词的结构,如:abitofinterest④数词/不定冠词+度量词+of+名词,如:apoundofpotato,fivetonsofgas。

(3)英语没有表量结构重叠这种形式。

2.2汉语量词词汇的语法特征

(1)汉语的数量方面的概念是由量词体现出来的。其基本结构是数词+量词,如:一个小孩儿,两只小猫,三个背包,数词和量词两个成分都是不可缺少的。

(2)汉语中的量词是不可以单独地用作句子成分的,只能是+数词/代词后,组成数量短语后才能够自由地在句子中充任成分。如,“只”本来是不能独立在句中充当成分的,但当“只”跟“两”组成短语“两只”时,就能在句中自由地充当成分了。如:“两只小猫”,“两只”做的是定语。而在别的句子中这种结构又同样可以充当主语、宾语、状语与补语。例如:

①两个女孩儿高高兴兴走着,她们两个边走边唱着歌。(分别作定语、补语)②他买了两个蛋糕,一个是给你的,另一个是给我的。(作定语、主语)③苹果啊,我只有一个,就不给你吃了。(作宾语)

(3)汉语量词绝大部分是单音节词,而单音节的量词有一个特点:都能重叠,重叠后的量词含义和功能会随着它在旬中的位置不同也有所变化,可作主、谓、定、状语等。如:处处都让她伤心。(处处作主语)天上白云朵朵,地下牛羊点点。(朵朵,点点作谓语)条条大路通罗马。(条条作定语)

3、外国留学生学习使用量词的偏误类型分析

英国应用语言学家科德(S·P·C0rder)把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分成了失误(mistal(e)和偏误(er-ror)两种类型。“失误是指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这类错误不反映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偏误指的是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本文所指的偏误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所产生的具有规律性的错误,偶尔的失误不在研究范围内。留学生因为汉语的量词和英语的表量结构和特征的不同,而在现代汉语量词的使用时发生的偏误主要有以下几类:

3.1量词“个”的泛化现象

很多留学生在不应使用“个”的时候却使用了“个”,特别是在初学阶段,这种情况更为明显,有的学生甚至什么时候都使用“个”。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个”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泛,是他们最早接触到的量词,因此他们把“个”当成了一个万能量词,认为所有名词都可以和“个”搭配。我们必须承认,在不知什么是正确的量词搭配时用“个”,也算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一般来说有这个“个”比没有量词强。对此,我们一方面应该适度容忍,另一方面也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

3.2该用而没用量词或不该用而乱用的量词偏误

当遇到较难、没把握或没学过的量词时,很多留学生采用的是一种回避的策略,比如练习题该填的地方根本不填,或者在需要填上量词的位置上,填上只要能和前面或后面的字组成一个词或短语的一个字。如“我明天想给我女朋友寄一写信”。这种情况说明他们还没有形成一个汉语中有量词的这个概念。另外,在不该用量词的时候,他们却用上了,如“北京的那个天气很热。”

3.3范围相近的量词出现的偏误

如果两个量词的使用范围相近,留学生就很容易出现偏误。如“根”和“条”。如:“他在她的头上发现了一( )白头发。”有不少的学生会用成“条”,而没有用“根”。

3.4同音异形量词出现的偏误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现代汉语量词时,在遇到同音异形量词时,特别容易出现偏误。如“颗、课、棵”、“付、副、幅”等。如:我昨天配了一幅眼镜。这种偏误只会出现在书面语交际中,而不会出现在听说交际中。

4、量词偏误产生的原因及其教学对策

留学生在习得量词的过程当中,出现量词偏误的现象很普遍a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二是老师的“教”。我们应该适时针对其原因找到对应的教学对策。

4.1学生“学”的方面

“对外汉语教学,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向外国留学生传授汉语文化知识和语言机能的教学活动。”其教学对象是已经有其第一语言基础的学习者,他们只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去学习。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习得第一语言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概念系统和语言系统,而这套已形成的第一语言的习惯,必然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是来自于母语的干扰,这主要表现在第二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其次是来自于目的语的干扰,这种偏误在中高级阶段才比较常见。教师或者学生,谁居于主体地位,应该根据教学情况的具体问题来具体分析;学生也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学会在实际运用中秋习得汉语的量词。总而言之,学生也要记得“准确、得体是量词选用的原则,语境是量词选用的依据。”

4.2老师“教”的方面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量词时,先是没有量词这个概念,当然也就谈不上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常常出现量词偏误,这责任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老师的“教”。其中包括教师自身问题、课堂教学内容安排问题等方面。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具有很大的主观能动性。量词本身的教学是枯燥的,但作为老师在量词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采用趣味的方式,如讲解量词的文化来源、量词的修辞作用,量词的色彩意义,量词的历史演变等,以此来加深对某些量词的印象。另外,对外国留学生来说,光讲结构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作语义解释,并说明该格式中量词与名词或动词之间的语义关联。第三,另外应在初中高级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量词教学方法,从而教会外国学生要自觉依靠语境,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准确、得体地使用量词。

5、结 语

量词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的难点。因此我们应该运用更合理的方法,适当地运用对比比较理论,并附带讲解量词的文化来源、量词的修辞作用,量词的色彩意义、量词的历史演变等,用分阶段教学的方法,对对外汉语量词教学进行偏误分析,从而进行合理教学。

参考文献:

[1]隋晓辉,王燕,汉英表量词汇对比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7(5)

[2]王晓玲汉英量词之比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1(1)

[3]赵世开,汉英对比语法论集[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郭晓沛,对外汉语量词的偏误分析[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5]唐淑宏,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偏误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杜曾慧

量词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篇2:

留学生量词“个”使用偏误分析及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策略

摘要本文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用例来源,归纳留学生量词“个”使用过程中的偏误类型,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的规律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以阶段性和多维性为核心的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策略,以期为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 量词“个” 偏误类型 偏误原因 教学策略

Error Analysis on the Use of Quantifier "Ge" by Foreign Student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of Quantifier in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WANG Chongyang, WANG Jianmin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24)

0前言

量詞是留学生使用汉语时出现偏误最多的词类之一,其中量词“个”的使用泛化最为常见。一些留学生甚至把量词“个”视为万能量词,搭配名词时,常常选用“个”来填空子,造成偏误,根据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数据所示,量词“个”出现的总频次为34990次,其中错误频次1514次,按错误频次排序,“个”在2500个常用字中位居第五,量词中位居第一。

正如有的留学生反馈量词“个”虽然常用但又不好用。本文尝试以留学生量词“个”的使用为研究对象,选取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量词“个”的用例,每条用例后均注明考生国籍和考试年份,归纳偏误类型并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以期为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与建议。

1量词“个”的偏误类型

语言偏误是语言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目的语如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的规律性的、成系统的错误。留学生量词“个”使用偏误主要表现为遗漏、误加、误用三种类型。

1.1量词“个”的遗漏

量词“个”的遗漏指的是规范使用时应当用量词“个”的用例,因使用者原有的语言习惯或考试时的疏漏等原因,出现的漏用量词“个”的情况,如以下三个用例所示:

(1)母亲为了两女儿光明的前程,不辞劳苦,日夜工作。(泰国,2001)

(2)现在的我已经迈(过了)40多冬天。(泰国,2001)

(3)前天听一个刚从国内回来的朋友说,上月,爸爸动了手术。(巴基斯坦,2001)

例(1)中的名词“女儿”前应加上“个”,规范的表达为“两个女儿”。例(2)中“40多冬天”的“冬天”前应加上量词“个”,规范的表达为“40多个冬天”。例(3)中“上月”的规范表达应为“上个月”。

1.2量词“个”的误加

量词“个”的误加指的是规范使用时不应当使用量词来搭配的用例,使用者因为第二语言学习中的语言习惯等原因,加上量词“个”与名词搭配,如以下三个用例所示:

(4)来华以后,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学汉语一个半年了。(韩国,1993)

(5)因为第一个印象只会留意对方的外表,对方是否长得美。(美国,2005)

(6)我也深信这是人与个(人)相处的基础。(新加坡,

2001)

按照规范的汉语表达,例(4)中“半年”前不应再加数量短语修饰,为避免歧义,如果学习的时间是半年,应该去掉定语“一个”;如果学习的时间是一年半,则需去掉量词“个”并变换“半”“年”的位置。例(5)中规范的表达应为“第一印象”,不需要加量词“个”来修饰“印象”。根据留学生作文的上下文语境,例(6)中的规范表达应为“人与人”,应当把“个”修改为“人”,这一用例也是“个”的误用。

1.3量词“个”的误用

量词“个”的误用指的是规范使用时需要加上相应的量词与名词搭配的用例,但使用者因为第二语言学习中的语言使用习惯或学习策略等原因,直接选用量词“个”与名词搭配,造成偏误的情况。如以下四个用例所示:

(7)“汉语”这个语言听起来觉得很好听,尤其是汉语的语调。(韩国,2001)

(8)个人性情随和,身体健康,没有不良嗜好。(中国,

1993)

(9)比如你在个公司工作,领导让你做一件事。(越南,

1999)

(10)这就是说我对每一个事都有自信心。(韩国,1995)

例(7)中修饰“语言”的量词不应该是“个”,应选择“种”,因为“种”表示种类,在语境中更合适,也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例(8)中表示自称的“个人”恰当表达应为“本人”。“个人”多用于正式场合发表意见,如:个人认为这个办法是非常合理的。“本人”常用于说话人指自己或当事人自己。

“数词/指示代词+量词+名词/动词”,是量词的常见用法。例(10)中“每一个事”的量词改为“件”会更为恰当,因为“件”是专门用于修饰个体事物的量词,比“个”更有针对性,也更符合上下文语境的要求。

2量词“个”偏误原因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对偏误成因进行归纳和分析,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针对性,从而减少第二语言学习者习得过程中偏误的出现,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造成留学生量词“个”使用偏误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原因。

2.1母语负迁移

“母语”主要指留学生的第一语言,“负迁移”又称“干扰”,指不利于语言学习的干扰因素。“母语负迁移”指的是留学生学习第二语言时,倾向于将第一语言中原有的表达同一意思的语言形式迁移到目的语中,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干扰,进而产生偏误。如巴基斯坦的第一语言主要为乌尔都语,属于印欧语系,没有个体量词这一词类。表示时间概念时,没有使用量词来修饰时间名词的用法,但第一语言中的使用习惯被巴基斯坦的汉语学习者迁移到汉语的学习中,因此出现了上文例(3)中“上月”的偏误。

2.2目的语规则泛化

目的语规则泛化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发展性偏误,造成这种偏误类型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语言规则本身存在泛化,如汉语中个体量词“个”使用的泛化现象,一些新兴名词多选用“个”来搭配,如“一个空间站”“一个APP”等,不少留学生常常发出疑问,为什么汉语多用“个”?二是学习者对语言规则的认识和使用存在不恰当的泛化,如留学生经過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和语法练习后,多数都掌握了量词的基本使用方法“数词+量词+名词”,同时了解了“个”作为通用个体量词,可以和多数名词搭配的常见用法,之后的汉语学习过程中,或是在没有掌握目的语的使用实际,公式化地给所有数词和名词间都加上“个”,如例(4)的“一个半年”,例(5)的“第一个印象”。或是遇到名词需要搭配量词,便会先入为主地带入“‘个’是万能量词,可以用来填空子”的印象,用“个”来搭配,如例(7)的“这个语言”。

2.3学习环境负影响

学习环境的负影响又称“训练偏误”,主要指由于教师讲解和指导不到位、教材或教科书编写不恰当、教学资源和环境不理想造成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语言学习和使用上的偏误。

如对外汉语长期进修教材《发展汉语》,按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学习阶段划分,每阶段分上下册,配有相应的“发展汉语”“口语”“听力”“阅读”“写作”等教材,基本上可满足不同阶段留学生的对外汉语学习和教学需求。以《发展汉语》(高级汉语上册)中《孤独的晚餐》一文为例,先是对量词“通”的生词进行简单注释:

通(量)用于话语等。

后又对含有“通”进行重点解析并列举了五个例句。

“通”,量词,勇于“说、骂、批评、闹”这类表示语言行为的动词后面或者前面,相当于“番”,前面的数词为“一”。

虽然后面的重点解析注明词义,说明用法,举出例句,比较详实,然而并不完全准确。首先,词义上,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通”的第一个释义是用于演奏锣、鼓等打击乐器。再者,“番”作为量词,有三种释义,第二种“用于心思、言语、过程等(数词限于‘一’‘几’)”,与“通”相近,但并不相当。最后,“通”前的数词不只限于“一”,“几”“两”等其他数词也常有和“通”搭配的用例出现,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量词“通”和实际数次搭配出现的用例较少。如:

今晚打了几通电话。(网络)

他居然接了两通电话。(微博)

你说你拨了十二通电话。(琼瑶《问斜阳》)

教材或教科书编写的不准确,来自不同国家的学习者学习对外汉语的环境也不尽相同,虽然都来到中国学习语言,但是选择的学校或者学习形式不同,如有的留学生选择的对外汉语速成教学班,有的留学生就读的是面向长期学习者的专门的语言学习学校,相应的学习环境、教学资源乃至师资力量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任课教师对对外汉语语法的掌握情况及对量词教学的重视程度有所差异,这些学习环境方面的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留学生量词“个”使用的偏误。

2.4学习策略负影响

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所展现的学习态度及倾向选择的学习方法等一系列行为方法被称为学习策略。负向的学习策略如掩盖策略、回避策略等,往往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制约留学生对外汉语学习和运用水平的有效提升。

第一种偏误类型量词“个”的漏用,一部分原因是留学生对量词“个”使用规则掌握不到位,再加上第一语言中没有使用量词搭配名词的语法习惯,便采取回避的学习策略,语言运用过程中不使用量词“个”或其他量词搭配名词,如上文例(3),直接选择将印欧语系常见的“修饰语+时间名词”用法套用到汉语的表达中,遗漏掉量词“个,”形成“上月”的偏误情况。另一种偏误类型量词“个”的误用,一部分原因是处于高级汉语学习阶段的留学生,为了遮掩自己对其他专用量词掌握不充分的情况,而根据自己前一阶段学习量词形成的量词“个”是万能的填空子量词,可以搭配任何名词的固有印象,而选择使用量词“个”搭配用例中的名词。如上文例(7)和例(10),搭配名词时,并未细致考虑名词的特点及语言环境的要求,直接使用量词“个”,造成“这个语言”“每一个事”这样不符合语境的偏误情况。

3对外汉语量词的教学策略

3.1教材编写通用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现行的对外汉语教材种类繁多,仅以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为例,综合类通用型教材有《新实用汉语课本》《发展汉语》《汉语教程》等10余种,基本能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学习水平的中文学习者的学习要求。但是不同教材对量词教学的侧重点不一样,对于示例量词的解释和用法也不尽相同。

如《新实用汉语课本》(阿拉伯语版)中直接把量词教学安排在第八课《你们家有几口人》语法教学部分的第二个知识点“数量词作定语”,量词知识点教学的起始阶段考虑学生学习效果将其和数词结合进行教学及练习,并未将量词单列进行更加深入的讲解是合理的。但是在该教材的第十二课《我会说一点儿汉语》中又涉及量词“一点儿”,在语法知识点中并未提及。如果这一课将量词知识点适当扩充,进行更深层次的讲解和练习,对对外汉语量词教学会起到针对性的指导和提升。如何将教材编写知识点的延续性和针对性有机结合,是对外汉语量词教学及教材编写需要研究与解决的课题。

3.2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有效的教学应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对外汉语量词教学也应遵循这一规律。不同对外汉语教师对汉语教学语法的掌握和认知程度不同,上课选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也有所差异,以对外汉语线上教学为例,多数教师倾向选择任务驱动型为主的教学方法。而留学生汉语学习层面,多数留学生展现的是积极的学习状态,认真主动参与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和同学完成语言练习和学习互动。但是仍有部分留学生因学习水平差异或采取回避的学习策略,对语言的学习和练习没有那么积极主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并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与思考的机会,发挥留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在教授泰国学生过程中,初步掌握量词的基本特点后,可以让学生结合泰语的特点,比照两种语言中量词的相似点与区别,加深对语言的理解。

3.3量词教学有侧重、分阶段

与其他重点语法知识一样,量词的教学与练习应贯穿对外汉语教学的各个阶段。

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重点学习量词的语法特点、熟练掌握“数词/指示代词+量词+名词/动词”的用法;重点掌握5-10个常用量词的用法,如“个”。教学方法主要选择示例法或实物教学,如“块”,“一块面包”“一块砖”。学生练习侧重点是强化掌握量词使用的语法要求,掌握“个”“块”等常用量词的使用。

中级阶段:中级阶段需要让学生了解“个”虽然是使用范围最广的量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名词都可以与“个”搭配,需要根据名词的特点和语体的要求来选择适配的量词。教学方法主要选择对比分析法,学生练习侧重于相近量词的对比和分析,掌握不同量词的语义特点和使用范围,如“棵”与“颗”,“副”与“幅”。

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高级阶段,重点需掌握具有文化含义及临时量词的使用。教学方法主要选择语境分析法,学生练习侧重点是通过阅读及写作的练习,充分掌握不同语境下量词的使用,掌握量词的文化含义和色彩意义。如“一抹红霞”中的“抹”“一脸茫然”中的“抹”和“脸”。

3.4教学资源线上线下相补充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世界范围内学习汉语的需求和热情持续提升,新冠疫情的出现给以传统面对面教学形式为主的对外汉语教学带来巨大挑战。许多孔子学院、来华留学生培养院校和对外汉语教学机构改革教学模式,大力推进线上对外汉语课程建设,借助新兴的线上课程平台,一方面丰富线上教学资源,进行对外汉语线上精品课程建设,一方面引进先进师资力量,完善对外汉语线上教学队伍,据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已有30余所设有海外孔子学院的國内高校招聘对外汉语线上教学教师。

与之相应,汉语量词教学也应进入相应的教学资源建设序列,纳入对外汉语语法学习专题,录制线上微课、精品课,辅之以对外汉语教师线上的教学与指导,配套相应的线上练习和反馈,对应汉语学习者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需求,同时,丰富汉语语言文化知识类微视频资源库,作为教学资源的补充,实现对外汉语量词教学资源线上线下相补充。

因研究能力所限,本文选取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量词“个”的偏误用例,仍是选择部分用例进行归纳分析,同时该语料库所选取的语料的时间为2000年前后,时效性稍显不足。今后的研究重点将侧重对该语料库中所有的相关偏误用例进行详尽的归纳及数据整理,以期得出量词“个”使用偏误类型的具体数据,并结合当前留学生汉语学习中量词的实际用例,为对外汉语课程建设和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提供详实可依的参考。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历时视角下量词‘个’与名词搭配情况研究”(项目编号:HB18YY036)

参考文献

[1]林霞.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量词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

[2]施艳婷.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个”泛化现象的偏误分析.现代语文,2010(11).

[3]齐沪扬.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5.

[4]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第三版).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21.1.

作者:王重阳 王建民

量词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篇3:

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的教学

摘 要: 量词学习是汉语学习中较困难的一部分,汉语量词的构成并不复杂,但在使用过程中总会对学习者造成这样或那样的障碍。本文主要讨论汉语量词的基本分类和教学技巧,并且针对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做一综合说明。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量词 教学效果

量词是汉语中较为复杂的一项,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欧美等国学习者最难理解的一项。亚洲国家学习者学习量词时分为多种情况,日韩学习者领会较快,而孟加拉、尼泊尔等国学习者受本国文化背景影响较深,领会较慢。同时和学习者掌握几门语言有关,如非洲一些学生,祖鲁语、本部落语言、法语、英语都是母语,这样的学生在学习量词的过程中较为容易一些。

一、汉语量词的基本分类

《HSK词汇备考手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现代汉语词典》都对量词做了相应描述和说明,本文将上述内容重新整合和归类,并结合百度词典加以说明。常见的量词如“只”、“个”是经常使用的,但其中几十个量词在英语里没有对应词,使学习和教授这些量词变得较难。中文量词让语用者在描述事物时词语显得丰富多彩,有时量词之间的替换只是为了上下文语音的方便和押韵,为了更恰当地表述这些量词,我把它们按功能归类说明,当某些东西属于多类的时候,量词的搭配就不重复了,而且每门类的范围都是狭义上的范围,例如:“一个苹果”,既属于食物类又属于水果类,那么在两个类别中“个”都出现了。还有“一个钉子”,我们只视为工具类,而不认可家庭用品类的划分。

1.表示人的量词:个、位、条。位是比较正式客气的用法,条的用法仅限于好汉等。

2.表示动物的量词:只、匹、头、条、峰。这些都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学习者非常头痛的地方。学生不止一次地犯错误,如“一只马,一只猪”。

3.表示人和动物器官部位的量词:个、只、颗、根、张、片、条。这些与形状关联较大,但是也有历史传承因素。

4.表示植物和植物部位的量词:棵、株、朵、条、颗、粒、片。

5.表示水果的量词:个、粒、根。

6.表示形状的量词:条、根、支、道、面、片、张、颗、粒、块。

7.表示食物的量词:顿、份、根、块、个、片。

8.表示餐具的量词:把、个、张。

9.表示家庭用品的量词:台、把、块、根、盘、张、个。

10.表示穿戴用品和装饰品的量词:件、个、顶、只、个、副、枚、条。

11.表示建筑物的量词:座、栋、个。

12.表示交通单位的量词:辆、列、架、艘。

13.表示工具的量词:把、个

14.表示文具的量词:枝、块、方、张、个、只。

15.表示文学作品的量词:封、则、首、篇、道、幅。

16.表示事件和动作的量词:件、顿、场、通、阵。

17.表示武器的量词:把、支、张、门、枚。

18.表示地理天文气候的量词:座、个、轮、颗、朵、阵、道、条。

从这里我们很容易发现,“个”出现的频率是最高的。

二、学习量词过程中的特点和难点

1.其他国家学习汉语者的特点是面对量词时,最为困惑的不是“应该和必须”,而是“为什么”添加量词。印欧语系的欧洲体系中量词的使用是非常简单的,而且以名词辅助体现,他们有“性数格”的划分,可是没有量词的大量运用。例如:a loaf of bread,量词不是必须出现的,而是为了强调。而汉语量词是表意需要,地位不一样,这和思维差异有关。中国人习惯形象思维,欧美人习惯抽象思维。中国人的形象思维发达,从而产生象形文字。欧美人的抽象思维让他们拥有了字母。中国人偏向综合思维,欧美人偏向分析思维。所以在量词使用上,汉语学习者愿意较真,而中文教授者更倾向于“天理其然”的解释。

2.量词学习难点是内容宏大,固定搭配较多,使用灵活。例如:一个脑子比较一颗脑袋,一张嘴比较一片嘴唇。中文量词很多来自于形状,而汉语学习者不同想法导致理解和运用上的差异。例如:一张嘴为什么不是一口嘴?一顿饭为什么要用顿,而不是次?

三、教学过程中对量词的教学侧重点

1.对外汉语教学基本是用外语教授汉语,不是母语培养,本质上是一种翻译过程。这种翻译能力(或者说二外甚至三外的表达能力)不是光靠学习者的热度就能提升和改变的,要根据性质和研究对象的特点具体分析。所以,最开始的时候,除了记住固定搭配外,还应该适度练习,避免脑洞大开,也不能故步自封。同时,我们大可不必见“错误即改写”、“翻译需要操控”等论调而色变,因为这些理论只适用于解释一定范围内的语言现象,而非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操控和改写理论和传统的“忠实”翻译观共存于对外汉语学习理论体系框架之内。

2.量词学习可以尝试把意义与汉字形体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容易理解,记得牢固,而且课堂趣味盎然。外国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更喜欢兴趣化和实用化,这点尤其和中国学习者在初级学习量词时大为不同。例如:一条河和一座山,条和座都有相应的其他使用范例,而且写法上更接近象形。

3.加强对量词的使用,让学习者有更多机会接触汉语,情境教学是非常好的方法。情景教学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主要在课堂上强调教师的组织和指导,建构环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创设情景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更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译等全方面能力。首先,教学中要先确定量词的难度等级,以及出现错误频率的高低,本着先易后难的认知过程,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多维情景,建立认知模式。认知差异对实践至关重要,对学习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学习过程中,可以把语言作为连接两种文化的桥梁和纽带,提高自身对文化的感知和对两种语言的运用能力,努力准确传递信息。我经常和学生一起看电影或者图片,并且要求他们正确理解和翻译。如下列这几个例子:

Good to the last drop.滴滴香浓,意犹未尽。(麦迪威尔咖啡)

A Mars a day keeps you work,rest and play.一天一块玛斯巧克力,让您工作像工作,娱乐像娱乐。

As soft as mother’s hands.像妈妈的手一样温暖。

A diamond is forever.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综上所述,通过教师教学和学生实践,实现量词学习成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学习者从被动向主动转变,不断从教师情景设计到实践运用,以量词为契机,最后真正实现汉语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吴丽君,何一薇.HSK词汇备考手册[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2]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陆庆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李庆玲

上一篇:测控技术工程教育论文下一篇:放线管理水利施工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