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用型人才培养与高校对外交流的关系

2023-03-03

由于世界各国的社会、文化及教育发展状况有很大差异, 每个国家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自身的教育体制。虽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上的差异正在变小, 但是差异还是明显存在的, 比如中国的高等教育长期以来重视学术性的发展方向, 轻视职业发展方向, 所以中国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国外学校时总觉得要选择学术性大学, 对于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的大学不屑一顾, 但是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教育系统中, 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是相通而且共同发展的, 很多职业教育为主的学校是层次很高的。

1 国外重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教科文副总干事鲍维尔在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主题报告中提出:“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是通向未来的桥梁但是, 必须有一条由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作为导向的就业道路, 否则我们就是在制造新问题。由此可见, 我们需要的不仅是重振活力和更加协调的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计划, 而且是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就业结合的新局面——我们需要把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联系起来的新模式, 使教育、培训、就业和社会福利几个方面工作在一个国家内、在国际范围内联系起来。”目前, 世界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将职业教育视为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并从本国实际出发, 纷纷建立起适应本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需要的完整职业教育体系, 这些体系在办学类型上表现为多元化: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企业教育;在办学层次上表现为多层结构:有中等职业教育、高等专科职业教育和相当于我国大学本科的职业教育以及继续教育;在办学形式上灵活多样:有职前教育、在职教育、转业教育;学制有长有短, 各种职业教育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2 中外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比及借鉴

2.1 培养模式

国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落脚点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如北美CBE培养模式的特征就是:整个教学的目标基点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全部能力。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落脚点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但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往往发生变异。过于重视课程的工具性取向;忽略了对学生“做人”教育、合作精神的培养以及与人共事能力的培养, 导致他们社会素质及心理素质的错位, 缺乏为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服务的后劲。另外, 高职学校长期以来以培养一定的工作技能为主要教育目标, 缺乏对创业意识、创业能力方面的培养与研究。因缺乏应有的创业教育, 所以高职毕业生缺乏创业意识, 缺乏对个人、对就业前途的正确评估。很少有人认识到把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作为个人资本投入于市场, 从而顺利就业。

2.2 实践模式

国外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完成是在企业, 而不是在学校。如德国的“双元制”办学模式, 实践教学主要由企业解决。这种培训每周四天在企业, 一天在高职院校, 按照“工商协会”制定的“培训范围”中规定的课程内容, 结合本企业、车间, 岗位的实际情况, 由企业安排“培训责任人”协同教师共同对培训生进行现场操作的指导。我国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完成主要是在学校, 而不是在企业。实践教学课程基本由学校教师授课, 学生学到的尽管是实用技术, 但无法保证学生能找到与他所接受培训的专业相适应的工作。

通过对比, 我们不难看出, 在培养和实践这两个关键环节上, 中外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我们应汲取借鉴国外的长处, 逐步提高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

3 高校对外交流将促进我国实用型人才培养能力的提高

3.1 高校对外交流促进实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的革新

通过高校的对外交流, 我们可以从其他国家学习借鉴很多经验, 这必将促使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 比如改革高考选拔制度, 分别举行普通高等教育的招生入学考试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入学考试, 以便于更好地选拔和培养两种不同类型的人才。当然在制度设计上, 这两种高等教育体系并不是相互孤立的, 而是相互连接沟通的。现行的成人高等教育体系应改造为继续教育体系, 以适应终身教育的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同时, 保留自学考试制度, 自学考试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制度。这样的战略性结构调整思路如果得以实现, 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终身继续教育和自学考试共同构成我国的中学后教育, 也就是世界通行的所谓“第三级教育”, 这将是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领域的重大制度创新。

3.2 高校对外交流促进实用型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

在对外交流中, 可以发现国外普遍重视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这必将促进国内的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转变人才培养观念, 努力提高培训质量。一是要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调整和把握培训方向;二是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设置课程。密切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实际情况, 及时调整教学重点,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三是与用人单位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实行“订单式”定向培训。职业培训机构要向多功能、综合性方向发展, 为受训者提供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职业介绍、就业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围绕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适应支柱产业的发展, 制定新的岗位技能标准, 加强岗位培训。为培养一支有较高职业技能的劳动后备军。

3.3 高校对外交流促进政府转变职能

通过高校的对外交流, 政府可以从国外的发展经验对比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政府在职业教育中承担的首要责任是政策制定、提供经费、协调关系、制定标准。技术和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其政策制定和办学必须由政府、产业部门和社会三方面建立新的伙伴关系来实现,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以行业为依托, 以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术为核心。在职业教育中增加公共财政的投入,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尤其是示范性职业学校和实训基地建设, 为强化高技能性和实用型人才培养创造条件。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 通过减免职业学校学生的学费, 使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对象更广, 受教育的机会更大。政府在职业培训中要抓住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住市场需求信息, 引导培训机构的培训方向, 即以劳动保障信息平台为依托, 通过网络招投标方式确定培训单位, 由政府购买培训成果, 以确保培训的实效;二是抓住职业技能鉴定和发放资格证书两个环节, 确保培训的质量。实现职业培训运作市场化, 社会培训资源集约化, 培训考核鉴定标准化。

总之, 高校通过对外交流, 可以学习借鉴许多国外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经验, 提高我国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水平,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优秀的实用型人才, 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快速发展。

摘要:通过对外交流, 我国高校可以逐步学习借鉴国外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先进经验, 提高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

关键词:实用型人才,高校对外交流,国外经验,促进

参考文献

[1] 朱继武.中外高等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6 (4) .

[2] 李宁.从中美高等教育的比较引发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 (成都) , 2006 (3) .

[3] 沈志莉.中外高等教育评价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 2003 (6) .

[4] 杨福家.中外高等教育的差异[J].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7 (4) .

上一篇:环环相扣,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下一篇:盐津县落雁乡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