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对外汉语教学专业

2024-05-05

走近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精选十篇)

走近对外汉语教学专业 篇1

1 符合独立学院特点的学科定位

2008年教育部第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明确了“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与着重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普通高校以及培养“专门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技术院校不同,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知识有所降低,但实践能力应有所增强,也即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而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正是一个应用性的专业学科。独立学院的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正是一个能突显学院特点的优势专业,找准该专业的学科定位是专业建设的首要而重点的问题。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赵元任、曹靖华等先生已开始在国外从事汉语教学,取得很大影响。1978年吕必松先生在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上提出:“应当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来建设,应当在高校中设立培养这类教师的专业,并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此后,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学科的建设工程开始启动,学科建设开始由自发走向自觉。[1](P8-9)1983年在京沪等地的4所高校中设立了对外汉语专业。1998年高等教育司编纂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对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作了明确规定。然而,由于“对外汉语教学”具有事业、专业和学科三个层面的丰富含义,作为一个专业又具有涉外性、师范性和文化性等多重特点,在不同的院校中该专业的隶属关系含混不清。多数院校依据规定将该专业置于“中国语言文学”之下在文学院的培养计划中开展教育教学,有的设置在教育学院中,有的设置在国际交流学院中,还有的在不同学院同时设立该专业。结果造成培养出的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相差很远、参差不齐。普通公办院校存在的这种混乱更提醒独立学院,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设置和定位应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进行合理制定。

《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规定了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注重汉英(或另一种外语或少数民族语言,则以下有关用语作相应调整)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以及中外文化有全面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也有明确的课程设置要求:“基础英语、英语写作、英汉翻译、现代古代汉语、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通论、西方文化与礼仪、国外汉语研究、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等。”我们认为,无论是从国家的规定要求,还是从独立学院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角度看,应将对外汉语教学专业设置在外国语言文学系之下,这不仅能够突出该专业的特色,又可以满足就业的多渠道拓展。

以哈尔滨师范大学恒星学院为例,其前身为有十几年办学经验的恒星外国语(民办高中),具有丰富的国际交流经验,是国际师生交往的一个良好窗口。自2003年升级为民办综合性二级学院,学院设置有中国语言文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商学系、艺术系和信息科学系等多个专业系别门类。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是学院的优良传统和办学特色。成为独立院校以来,学院继续秉承这一传统和特色,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学院近10年来先后与英国伦敦南岸大学、英国贝德福特郡大学等多所国外院校开展多种模式的合作办学,成为学院的一大亮点。学院在引进外籍教师方面也走在省内同类院校的前列。学院在校园内修建的4栋外教别墅,可同时接纳48名外教入住。校园内的外教别墅和活跃在学生中的外籍教师都成为校园内独特的时尚风景。自2003年以来,学院已累计引进外籍教师300人次。多年来,学院已累计送出到国外学习的学生达1400人次,还派出教师到国外进修、访学30人次。在外语系英语、俄语、日语和韩语等语种方向之下开设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是合理的,既能够发挥学校的优势资源,又能够将专业特色发挥出来。

2 有特色的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优化课程

由于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定位归属不清,造成了该专业的课程设置特点不明确。拿高等院校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文秘专业”和“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对比,会发现三个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并无差别,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只是增加了“对外汉语教学论”等稍有区别的课程。为了突出该专业的特色,有的高校在必修课基础上开设了“教育学”、“心理学”、“新闻学”等选修课,课程种类繁多,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课业繁重但重点不明,“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似乎什么都学,又什么都没学到位。

课程设置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和根本,课程设计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关系到学生就业的实现。独立学院之间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高下之分归根到底是课程设置的比拼,只有将课程设计最大程度的优化,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有竞争力的专业人才,才能完成高标准的人才培养。

尽管《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对该专业的课程有较明析的介绍,但不同的高等院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应有不同的课程设计。王路江先生“会通型”学科认识对独立院校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课程优化设置有启发意义。他在《对外汉语学科建设新议》一文中提出:“对外汉语学科首先是一种会通型学科:基于外国学生学习汉语与中国学生学外语的会通性质,我们可以寻找到‘双语’教学这样的会通模式;基于‘汉语’作为技能和工具的多向通用性,我们可以设计出诸如‘经贸汉语’之类的专门化模式;基于在从‘汉语’口语学习转变为书面语学习的过程中必然通向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这一事实,我们就有必要像中国学生本科专业设置那样,使‘汉语’教学会通于‘中文系’模式的教学;此外,尤其在汉语进修教育、速成教育的领域,针对种种不同的社会要求,‘对外汉语教学’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模式,以深入到各种需求的领域里去。……由于它主要是一个应用性学科,所以更需要强调它的多向伸展的会通性质。在这里,我们可以有一点‘泛’学科意识或‘广’学科意识。”[2](P51)

从这样的开放学科意识出发,我们认为独立学院外语系下设的对外汉语教学专业课程应分为“学科基础课”、“专业模块课”和“专业选修课”三大部分。学科基础课应包括:英语听力(或另一种外语,以下相应调整)、英语精读、英语写作、英汉翻译、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作品选、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外国文学作品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专业模块课应包括: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等。专业选修课部分又可以分为基础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基础选修课包括:中国文化通论、西方文化与礼仪、国外汉语研究、中外文化概论等;任意选修课可以包括:跨文化交际、外事工作概论、语用文化、经贸概论、中国民俗学、计算机教程、书法等。从这三大板块课程出发,遵从难易梯度变化,从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合理有序地开设,并且注意将理论课与实践课有机结合起来,将课堂实践、基地实践和社会实践循序渐进地贯穿其中。这样才能凸显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专业特色,将独立学院区别于传统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发挥出来。

3 建立有效的专业教学管理体系

“专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该专业之下三级学科的建设,其水平是衡量和体现专业的教学、科研和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学科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科和学科方向的确定、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对外交流、条件建设、管理等方面。”[3](P22)对于独立学院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来说,能否切实地落实教育教学的优化课程,能否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需要有力有效的教学管理为保障。

教学质量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课程容量大、涉及面广,具有多学科的交叉性。独立学院要加强对该专业的教学质量管理,才能避免“多而杂、泛而不精”,“样样皆知、样样皆松”的尴尬。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监控和保障制度,如教学检查制度、督导制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实践教学评估制度、听课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等。实行严格、规范、科学的管理,保障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教师管理是教学管理的关键。独立学院依托母体院校,分享其良好的师资力量和教师资源,同时又具备灵活机动的专任教师队伍。这种独特的教师构成使得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具有其他专业无法比拟的优势。依照“公平公开、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组建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专职教师团队,承担基础课和专业模块课的教育教学,同时,打破学科局限聘用高素质的兼职教师丰富选修课的内容,建立兼职教师信息网,扩大兼职教师选择范围,加强管理。

最后,校园文化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不仅是课堂这一小空间,还包括整个校园这一大空间。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既可以提供学生实践的场所、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机会,还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结合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特点和学院的资源,可以适时有机的开展一系列具有涉外性、师范性和实践性的相关活动,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教育教学的展开。

综上,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剧烈的今天,在汉语国际化浪潮的推动下,以发挥自身优势为基点的独立学院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必须以开放的目光、个性而实际的课程设计和切实可行的建设机制才能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生存中谋发展。

摘要:社会经济飞速发展、高校之间竞争日益加剧、就业压力激增,独立学院如何根据社会需要结合自身优长完善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建设,培养更有竞争实力的高素质优秀人才,是关乎独立学院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独立学院应从科学定位、课程设计和教学管理三方面,结合自身优势建设对外汉语教学专业。

关键词:独立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侯月阳.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性质及定位新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4).

[2]王路江.对外汉语学科建设新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2).

[3]马明艳.论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科分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12).

[4]彭健.基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教学改革取向[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1).

北语对外汉语专业教学计划 篇2

一、专业名称:对外汉语

二、所属院系:人文学院对外汉语系

三、学制:四年

四、教学对象:

(一)通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或学校组织的考试,被学校录取的本专业本科生;

(二)被学校录取的来华留学生。

五、培养目标:

(一)总体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比较全面和扎实的普通语言学和汉语言文字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较系统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一定的文学文化素养,能胜任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及中外文化交流工作、并具有进一步发展前途的国际型、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具体培养目标

1、系统掌握本专业所学知识和理论。

2、具有一定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能熟练地使用英语进行汉语教学和交流,具有较强的汉语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掌握对外交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礼仪。

5、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六、知识和能力结构:

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综合能力,主要包括政治思想素质、身体素质、计算机能力三个方面。

(二)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语言理论和汉语言学理论、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与习得理论、跨文化交际与中外文学文化知识等三个方面。

(三)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熟练的汉语和外语技能、汉语第二语言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三个方面。

七、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一)准予毕业课程学分:163学分;其中专业必修课53学分,外语必修课44学分,专业选修课24学分,公共必修课32学分,公共选修课10学分。

(二)课程总学时:2850学时

(三)课程教学总周数:133周

(四)军训:2周,1学分;安排在暑期。

(五)教学实习:3周,4学分;对外汉语教学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五月份。

(六)撰写毕业论文:6周,4学分;毕业论文时间安排为第七学期末至第八学期五月底。

八、主要实践环节:

(一)实践教学

对外汉语专业具有很强的复合性和应用性,在培养过程中本专业突出专业特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既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各种专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通过课堂研讨、写作实践(如读书报告、课程论文等)、教学观摩与录像、专题系列讲座、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开展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时938学时,占总学时数4398学时的21.3%。

(二)毕业教学实习

为突出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的汉语第二语言教学技能,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第六学期安排学生赴教学实验基地(我校三大留学生学院)进行三周的对外汉语教学实习,教学实习阶段学生通过观摩教学、汉语教学设计和讲课,将课程所学内容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汉语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教学实习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档次记录。取得及格以上(含及格)成绩的学生可获得4学分,作为在读期间所得总学分的一部分。教学实习结束后,在有关教师的指导下,对整个教学实习的各个环节进行总结,撰写总结报告,并在第七学期召开毕业实习总结报告会。

(三)毕业论文

根据《北京语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指导意见》和人文学院的相关要求和规定,从第七学期末至第八学期五月底组织实施毕业论文的撰写、开题和答辩工作。

九、毕业要求:

凡具有正式学籍的学生,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德智体合格,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参加并完成实践教学和教学实习,取得相应学分,并参加毕业论文开题和答辩,经所在院系全面鉴定后准予毕业。

十、授予学位或证书:

见《北京语言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十一、课程设置

对外汉语专业课程简介 1.课程名称:语言学概论 课程编号:3109303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以及语言学 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念,为提高语言学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 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语言的基本性质;语音、词汇和语义、语法诸方面的结构规律及其演变规律; 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

采用教材:叶蜚声、徐通锵,1997,《语言学纲要》(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学时学分:每周4学时,共72学时,4学分。考试方式:笔试等

2.课程名称:现代汉语(一、二)课程编号:3109043,3109053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贯彻理论联 系实际的原则,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运用现代 汉语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把握对外汉语教学和汉外语言对比的重点和难点,为 将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主要讲授现代汉语的基本概况,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基本理论和规律,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讲授处理汉语语言实际问题的技能和方法。采用教材:黄伯荣、廖序东主编,2003,《现代汉语》(增订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胡裕树主编,1993,《现代汉语》(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4学时,共136学时,8学分。考试方式:笔试

3.课程名称:古代汉语(一、二)课程编号:3109063,3109073 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文选、通论。文选部分讲解先秦、汉、魏、南北朝、唐、宋及元等时代的经典作品;通论部分主要介绍古汉语词汇、语法、音韵的基本知识,也涉及汉字常识、工具书的使用及古注等。采用教材: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学时学分:每周4学时,共144学时,8学分。考试方式:笔试 4.课程名称:汉字学 课程编号:3109443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了解汉字发展历史及规律,掌握对外汉字教学的特点。

教学内容:汉字发展简史;汉字的基本类型;汉字的性质与特点;汉字的简化与整理;现 行汉字概况;汉字的传播历史与使用现状;对外汉字教学方法等。采用教材:自编讲义。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讨论。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6学时,2学分。考试方式:笔试

5.课程名称: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课程编号:3109113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本课程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际,介绍有关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使 学生了解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了解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从而建立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为从事对外汉 语教学与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主要讲授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语言习得理论,教学法的主要流派与教学 法的基本原则,教材的使用与编写,语言测试,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等。采用教材:自编讲义;指定参考文献: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黎天睦,《现代外语教学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盛炎,《语言教学原理》,重庆出版社。

教学方式: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课堂讨论、观摩教学和调查研究等时间活动。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6学时,2学分。考试方式:笔试 6.课程名称: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法(一、二)课程编号:3109403,3109453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对外汉语语音、汉字、词汇和语法教学的特点、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与方法;把握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应对策略;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各种课型的教学原则、步骤、方法有所了解,为多种课型的教学实习任务做准备,并为今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打下专业基础。

教学内容:系统介绍语言要素教学(语音教学、汉字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原则、方法和技巧;综合课课堂教学:零起点语音课堂教学、初级阶段综合课课堂教学(语法)、中高级阶段综合课课堂教学(词汇);技能课课堂教学:听力、阅读、写作、口语课的课堂教学;备课和教案编写等。采用教材:自编讲义,规定参考文献。

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观看教学录相、解答问题为辅。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72学时,4学分。

考试方式:

(一)笔试;

(二)撰写论文(要求学生结合教学实践对教学中的某一问题进行深入论述)。

7.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 课程编号:3109463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其能在实践中

加以运用。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学校教育过程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包括:教育心理学

的任务与研究方法、原则与策略;介绍师生各自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

育;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的注意状态;知识的感知、理解和保持;教学

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环境;学习理论;学习情感的调控等。采用教材:陈琦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6学时,2学分。考试方式:结业论文 8.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 课程编号:3109283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从而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模式,使学生初步形成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独立地分析教育问题与解决教育问题的基本技能,并能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增强学生参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激发学生研究教育的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以课堂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讲授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等。采用教材:《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教学方式:以课程讲授为主,以课堂讨论为辅。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6学时,2学分。考试方式:闭卷考试。

9.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一、二、三、四)课程编号:3109233,3109243,3109253,3109313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成就、文学历史发展的基本演变,掌握文学 欣赏和基本的学术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先秦、汉魏六朝、唐宋、元明清及近代)完整的文学历史发展概况和重要流派、作家、作品以及不同文体的创作演变和历史成就,包括主要的文学经典的介绍、分析。

采用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方式: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140学时,8学分。考试方式:笔试

10.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 课程编号:3109473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系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状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以文学思潮分析为经、以经典文本阐释为纬,讲述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小说 创作、诗歌创作、散文创作、戏剧创作的发展演变史。采用教材:(1)《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中国当代文学史》,陈思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2学时,2学分。考试方式:笔试

11.课程名称:外国文学(一、二)课程编号:3200163,3200173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东西方除汉语之外各种语言种类的文学成就,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外 国文学史的知识框架。

教学内容:从古代一直到现代二十世纪的一个比较完备的外国文学史的概况,和主要的西 东方经典外国作品的介绍,包括古代文学、中古文学、文艺复兴之后各个独立 的民族国家的文学,比如英国文学、法国文学、西班牙文学,以及此后的十九 世纪文学,二十世纪的现代文学流派等。采用教材:《外国文学简编》修订本[欧美册][亚洲册],朱维之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72学时,4学分。考试方式:笔试 12.课程名称:写作 课程编号:3109433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和实际写作能力,并使之能够胜任专业论文、文学评论、新闻报道以及各类应用文体的写作。

教学内容:以几种常见文学体裁和应用文体的鉴赏、创作、讲解为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了散文、诗歌、小说、电影剧作、新闻、公文、论文等文体。采用教材:徐振宗、李保初主编,《汉语写作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方式:讲授、欣赏为主,讨论、录像为辅。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6学时,2学分。考试方式:笔试(参考平时作文)。13.课程名称:形式逻辑 课程编号:3109493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通过开设本课程,使学生了解普通逻辑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思维的重要作用,把握普通逻辑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能够有意识地将概念、判断、推理的相关原理和规律运用于日常学习、生活中,运用相关的原理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引论;(2)概念;(3)判断(上);(4)判断(下);(5)推理(上);(6)推理(下);(7)基本规律;(8)论证。采用教材:吴家国主编,《普通逻辑基本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或《普通逻辑》编写组 《普通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6学时,2学分。考试方式:笔试。

14.课程名称:现代汉语语音学专题 课程编号:3109045 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普通语音学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初步的语音实践。教学内容:言语链的概念,声音四要素,人耳的构造,发音器官,国际音标常识,国际音 标听辩、发音实践,语音的同化、异化,初级语图识别。采用教材:自备讲义,规定参考文献。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6学时,2学分。考试方式:考试

15.课程名称:现代汉语词汇学专题 课程编号:3109065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在系统掌握现代汉语词汇学基本理论和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目前词汇 学界的研究现状,运用词汇学理论和相关研究方法独立分析一些词汇现象和问 题,为进一步学习深造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扎实的基础。

内容提要:本课程主要结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难点、重点,围绕近年来词汇研究领域出 现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主要涉及离合词,语素鉴别,汉语的构词法和构 形法,词义与语素义的关系类型,词义与释义,新词新义,外来词,词汇的系 统性以及熟语的文化意义等问题。采用教材:自编讲义,规定参考文献。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6学时,2学分。考试方式:学期论文

16.课程名称:汉语语法分析方法 课程编号:3109055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对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一些常规的方法及其基本情况、语法学背景、语法学理想以及各种方法在汉语语法学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联系等等方面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脉络性的了解,为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奠定基 础。

内容提要:本课主要讲授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1)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回顾;(2)句子成分分析法;(3)层次分析;(4)变换分析;(5)语义特征分析;(6)语义指向分析。采用教材:自编讲义,规定参考文献。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6学时,2学分。考试方式:学期论文 17.课程名称:句法学 课程编号:3109323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本课程双语授课,引导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国外句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让学生对国外句法学理论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内容:句法学的发展过程和现状,国外句法学的主要流派和其理论的基本概念,如生成句法学、认知句法学、类型学等。

采用教材:胡壮麟《语言学教程》英文版、Radford, A.“Syntax: A Minimalist Introduction”、冯志伟《现代语言学流派》、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6学时,2学分。考试方式:笔试或论文 18.课程名称:汉语修辞学 课程编号:3109035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汉语修辞知识,提高言语交际素质和汉语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讲授汉语修辞学的性质;修辞的原则、目的、途径和作用;各种辞格及其综合运用;语体;言语策略及言语技巧;修辞学简史等。采用教材: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6学时,2学分。考试方式:论文 19.课程名称:社会语言学 课程编号:3109145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社会语言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学会使用社会语言学方法进行社 会生活中的语言调查,通过理论学习和调查实践,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社会语言学学科简介及基本概念;(2)社会语言学研究内容;(3)社会语言学 研究方法。

采用教材:教师个人讲义。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讨论+调查实践为辅。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6学时,2学分。考试方式:撰写调查报告。

20.课程名称:语用学 课程编号:3109103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本课程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际,介绍有关语用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使学生了解语用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主要讲授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绪论,指示,会话含义和会话原则,预设,言语行为,会话结构等。

采用教材:自编讲义,指定参考文献。

教学方式: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课堂讨论。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6学时,2学分。考试方式:笔试。21.课程名称:语义学 课程编号:3109015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通过开设本课程,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把握有关语义的特点、基本单位、语义的聚合和组合、模糊语义、歧义、蕴含和预设、会话含义、指称等基本的语义学知识,并能够运用有关知识去考察和分析特定的语言现象。

内容提要:本课主要讲授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语义的类型;(2)语义的单位(义位);(3)义素;(4)语义的聚合;(5)语义的组合;(6)模糊语义;(7)歧义;(8)蕴含和预设;(9)会话含义(寓义);(10)指称。采用教材:石安石《语义论》,商务印书馆;或贾彦德《汉语语义学》,北京大学出版社。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6学时,2学分。考试方式:考查(随堂作业)。

22.课程名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系列专题 课程编号:3109715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该学科当前研究重点与发展动态;开阔视野,加强专业基础,为今后从事相关的教学和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讲授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方面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

采用教材:自备讲稿,规定参考文献。

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解答问题为辅。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6学时,2学分。考试方式:撰写学期论文

23.课程名称:汉语言文字学系列专题 课程编号:3109665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更加系统深入地把握现代汉语方面的研究现状,了解前言理论,掌握研究方法,开阔思路,加强专业基础,为今后从事相关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讲授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语言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采用教材:自备讲稿,规定参考文献。

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解答问题为辅。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6学时,2学分。考试方式:撰写学期论文

24.课程名称:对外汉语教学系列专题 课程编号:3109495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引导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对外汉语教学学科领域的有关研究状况、理论、方法以及课堂教学的思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学术视野,为他们今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打下专业基础。

教学内容: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讲授相关专题,包括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的互动、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科体系、对外汉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海外汉语教学的主要特征与发展趋势、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与对外汉语教师能力结构、汉语教学设计、对外汉语教学类型及课程设置等。采用教材:自备讲稿,规定参考文献。

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解答问题为辅。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6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撰写论文(要求学生对某一专题中的问题进行深入论述)。25.课程名称: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论文导读 课程编号:3109595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了解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各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和可探索的课题;了解当前研究重点与发展动态;学习不同类型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通过阅读文献,提高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学术训练(论文选题、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设计等)。

教学内容:语法、词汇、语音、汉字、语义、语用、第二语言教学总体设计、课堂教学、教材编写、语言测试、偏误分析与中介语、习得顺序与发展过程研究、汉外对比与跨文化交际等专题。

采用教材:自编讲义,指定参考文献。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学生主题发言、讨论、阅读相结合。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6学时,2学分。考试方式:读书报告或研究选题报告 26.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课程编号:3109125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心理学的节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心理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情感和意志及其各种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等。采用教材:彭聃龄主编,《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讨论和看教学录像为辅。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6学时,2学分。考试方式:学期论文

27.课程名称:中外教育史 课程编号:3109375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中国和外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的教育理论素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审视和评价当前的教育现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讲授中国和外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发展,以及一些基本教育史实。

采用教材:《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等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解答问题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6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

28.课程名称:中外文化交流史 课程编号:3109155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通过介绍历史上发生的中国与域外的交通、交流的基本情况,使学生以跨文化的视野,在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接触互动中,增进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

教学内容:本课程以历史进程之先后为序,选取中外交流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事项立为专题。围绕每个专题讲述中外交通、文化交流、及文化交流对主、客体文化的影响等。涉及丝绸之路、佛教东传、东亚文化圈、传教士与近代文化等内容。

采用教材:自编教材。

参考书目:《中外文化交流史》,周一良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

《中西文化交流史》,沈福伟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世界的中国观》,忻剑飞著,学林出版社,1991年。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参观讨论为辅。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6学时,2学分。考试方式:笔试

29.课程名称:中国文化要籍导读 课程编号:3109445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通过对中国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的导读,激发和增进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增进他们阅读传统典籍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人文修养。

教学内容:讲述经史子集中最重要典籍的成书背景、著作时代、著者编者、重要内容、重要的版本等基本情况,评述它们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深远影响,历史意义等。

采用教材:自编教材。另开列一些相关参考书。如《浩博典籍》,冯天瑜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中国经典十种》,葛兆光著,上海书店出版社。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阅读讨论为辅。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6学时,2学分。考试方式:笔试

30.课程名称:宗教与文化 课程编号:3109085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本科教育的一门专业课程。也是从事第二语言教学教师应该具备的学科知识之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可使学生了解留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可能存在的困难,以及在文化教学中应采取的对策,从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根本任务是从培养对外汉语教师的需要出发,向学生介绍跨文化交际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以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采用教材:任课教师自备讲稿,规定参考文献。教学方式:面授,知识传授型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6学时,2学分。考试方式:学期论文。

31.课程名称:京剧知识与欣赏 课程编号:3009395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对象:人文学院中外本科生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中国传统知识戏剧有一定的了解,深刻感悟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本课程包括京剧史论、京剧艺术的构成及京剧精品剧目欣赏三个部分。京剧史论介绍京剧与中国传统文化、京剧简史、京剧艺术的审美特征等内容。京剧艺术的构成介绍京剧剧目、京剧表演、京剧行当、京剧流派、京剧音乐、京剧舞台美术、京剧导演等内容。精品剧目欣赏观看梅兰芳、周信芳、李少春等京剧大师的代表剧目。

采用教材:京剧艺术教程、VCD京剧精品剧目。

辅助教材:自制电子课件。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与举目欣赏相结合。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6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撰写课程论文 32.课程名称:音乐的传统与流行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 课程编号:3000045 教学对象:人文学院本科生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开阔对音乐的视野,提高审美情趣,从而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及人文素质在音乐的滋润中丰富、升华。

教学内容:本课程以中国的传统音乐为中心,展开和各类型音乐的比较和欣赏,包括西方古典音乐,流行音乐,外国传统音乐,中国新民乐等。音乐类型跨度大,内容丰富、精彩。

“汉语热”与对外汉语教学专业 篇3

当今时代,汉语的复兴及其国际化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不可回避的文化事实。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持续升温,不仅成为一门“显学”,更是一支“中国热”的温度计。这一事实,代表着一种基本的趋势,那就是中国和平崛起和世界多元文化潮的出现,正在为全球所接受。

在首届世界汉语大会上,有海外学者指出:正是中国的崛起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凝聚并形成了这股前所未有的强劲的横扫世界各地的“汉语热”旋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急剧增长,这种需求已经从学术和教学领域走到民间及政府层面,已经转化成一种学习汉语的热潮。世界汉语大会正是为适应全球持续升温的“汉语热”而召开的,目的是搭建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繁荣和发展世界汉语教学,推动汉语文化的广泛传播。

老外趣谈——“我们为什么爱上中文”

据统计,近年来,世界各国学习汉语的人数增长很快,欧美国家学习汉语的人数增幅更是保持在每年40%左右,2009年全球各类学习汉语人数为4000多万。隶属教育部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汉语热”已成为全球语言交际系统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对此现象,笔者走访了武汉大学校内外的一些留学生。

尼古拉[阿根廷](中文名:开朗):学习一种和母语截然不同的语言,对自己是一种挑战。

开乐[西班牙](开朗的好朋友):我一直觉得中国男人很帅,我要努力学习中文,毕业后争取在欧盟的驻北京办事处工作。

[周安]西班牙:我喜欢中国的哲学,喜欢孔子、老子,最喜欢庄子。

宫国胜博[日本]:学习中文已经六年了,高中时代看过李连杰的电影,是他的表演让我喜欢上了中文。

黄丽慧[印尼](武大留学生院中文系):大学毕业后爸爸督促我说,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你应该学习掌握中文。

张之秀[韩国](武大留学生院中文系):中国很美丽,韩国同中国关系密切,学好中文,可以真正实现自由对话。

专家详解全球“汉语热”升温的背后

第一,随着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对通晓汉语的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有了较大增加。

第二,伴随着中国经济走向世界,中国文化揭开了以往神秘的面纱,走到各国友人的面前,汉学也因此成为“显学”。

第三,中国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民众更想直接了解当代中国。

由此可见,各国需求汉语人才是导致全球“汉语热”的直接原因。但归根结底,“汉语热”在世界范围内的持续升温,是中国国际影响力上升的标志。

走进对外汉语教学专业

学科描述——

对外汉语专业是教育部在全国最早设立的培养对外汉语事业专门人才的本科专业,培养思想品德优良,汉语基础扎实,外语水平高,对语言学理论、中国文学、中外文化有较全面了解,并懂得教育教学理论,具有较强的对外汉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对外汉语人才。毕业后,可在国内外从事汉语教学工作,或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文化等事业单位和中外企业从事汉语言文字应用工作或中外文化交流工作,也能顺利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学制四年,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文化和外语知识、技能并掌握一定语言教学理论、技能的对外汉语教学师资及从事外事工作和其它工作的专门人才,毕业成绩合格后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把英语作为第一外语,汉语作为第二外语。也就是说,要会用英语作为媒介教外国人汉语。因此这个专业在中外教育交流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发展前景——

教育部一项最新统计资料显示,汉语教学在世界各地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正越来越多地走进国外的大、中、小学课堂。目前,美国、新西兰、日本、泰国、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已将汉语列入大学升学科目。

由于学习汉语的人数日益增多,许多国家都面临着汉语教师严重不足的局面。所以,学习对外汉语专业有着很好的就业前景。在不少国家,中文教师已成为收入颇高、受人羡慕的职业之一。

就业预测——

毕业生可以到国家政府机构中的涉外职能部门、各专业外贸机构、合资及外资企业、传播媒体(如报社、电视台)等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外事、国际合作交流、对外宣传、翻译等工作。

主要课程设置——

必修课程:英语课(精读、听力、口语、写作等),语言课(现代汉语语音、现代汉语词汇、现代汉语语法、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文学课(文学概论、古代文学史、现代文学史、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写作等),文化课(中国文化史、中外文化比较、中国思想史等)。

选修课程:英语课(泛读、视听说、报刊、英美文学、英美文化、口译、专题讨论等),语言课(现代汉字学、汉语音韵、语言学论文导读、现代汉语专题、社会语言学等),文学课(中国古代诗歌专题、中国古代散文专题、中国古代小说专题、中国古代戏曲专题、先秦诸子研究、现代文学专题、外国文学作品选讲、比较文学等),文化课(中国历史文化专题、美学专题、艺术欣赏等)。

同时还开设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第二语言教学概论、文献检索利用、计算机应用等课程。

开设院校——

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学校(按省份排列,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 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天津] 南开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浙江] 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

[江苏] 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

[山东] 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烟台大学

[湖北] 武汉大学、湖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湖南] 湖南大学、湘潭大学

[广东] 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

[四川] 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

[陕西] 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

[云南] 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

[吉林] 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

[辽宁] 大连外国语学院

[福建] 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

注:不同的学校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学院以及对语文和外语成绩的要求等可能会有所不同,请考生在报考时仔细了解相关学校情况后慎重决定。

知识集锦

1.“汉语桥”工程

宗旨:向世界推广汉语,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和友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汉语桥”工程要求我国相关教育机构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的重点大学,根据周边国家的需求,帮助开设并壮大对口国家大学的中文系或汉语专业;支持其中小学的汉语教学,帮助建设汉语教学课程体系,设计汉语教学管理模式,培训汉语师资并提供长期咨询帮助,组织编写有针对性的汉语教材和汉语教学参考资料,举办区域性汉语教学学术会议,开展汉语教学专家和学者间的各种交流和合作。

2.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即孔子学堂。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推广汉语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孔子学院总部设在北京,2007年4月9日挂牌。境外的孔子学院都是其分支机构,主要采用中外合作的形式开办。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选择孔子作为汉语教学品牌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标志。为推广汉语文化,中国政府在1987年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孔子学院就是由“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承办的。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截至2007年9月,全球已启动孔子学院(包括孔子学校、孔子课堂)175所,分布在156个国家和地区。国内61所高校和机构参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办学,主要提供到国外教授中文的教师和招募志愿者。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3.汉语水平考试(HSK)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少数民族考生)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汉语水平考试(HSK)作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的考试,目前已经形成包括基础、初、中、高等系列考试,以全面满足对汉语测评的需求。截至2004年6月,汉语水平考试已在世界上37个国家设立了154个考点,已有40多万考生参加了这一考试,特别是最近两三年来考生人数增幅较大,被称为“外国人的‘托福’”。

4.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

实施“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计划”的宗旨是通过有一定汉语教学水平的中国公民,发扬奉献精神,走出国门,在世界有需要的地方承担汉语教学的任务,促进汉语和中国文化在国外的传播,加深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发展友谊,促进交流。参加此项工作的志愿者与国家公派不同(后者需要返国),在国外2年后可申请留在当地。

浅谈对外汉语专业英语阅读教学 篇4

阅读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汉语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外汉语阅读教学研究己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随着图式理论的引进, 近年以来, 部分学者文人开始将图式理论运用到对外汉语阅读教学研究中。

本文在己有研究的基础上, 运用图式理论, 重点分析对外汉语专业学生阅读英语篇章的心理过程与理解障碍, 并提出将图式理论应用于阅读教学的一些具体方法和策略。

二、图式理论内涵与阅读心理进程

近几年, 许多心理学家和语言心理学家将图式理论应用于外语教学, 解释外语学习和阅读的心理进程。阅读是作者的语言文字与读者头脑中己有的图式相匀作用的过程, 语篇或文本指引读者, 根据他们的图式来重新获取或建构范本, 达到阅读理解的日的。比如说, 当我们看到如下话:你把柴火点着, 把锅放在火上, 往锅边倒点儿油, 把鸡蛋放进去翻一下, 倒出来。再放一点儿油, 把西红柿放在单锅炒熟, 把炒好的鸡蛋放进去, 别忘了加点儿白糖, 最后再加点儿欲。好了, 尝尝, 怎么样? (阿雅汉语·初级进阶篇第66页) 虽然文本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 但我们仍然可以知道, 上文是在教会做柿炒鸡蛋。这是我们用头脑中己有的“图式”来理解这一范文的结果。我们看到第一句中有“把火点着”、“把锅放在火上”, 后面又有“鸡蛋”、“西红柿”, 这就让我们想到这是在做菜, 从而激活了我们头脑中关于“做菜”的图式。根据“做菜”的图式, 做菜最重要的是材料和进度, 我们阅读的时候, 就会注意这道菜用了各种原料, 操作的步骤是怎么样的, 从而影响我们对范本信息的把握, 这就是图式对阅读理解的启示作用。

图式阅读理论认为, 决定阅读能力的关键有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阅读内容语言的掌握程度, 即词汇、语法、习惯用语等方面的融汇, 内容图式指读者对文章卞题及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 结构图式则是指读者对文章体裁结构、逻辑内容等的了解程度 (李艳、卢十伟2001) 。语言图式对阅读理解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 如果一篇文章中生词太多, 句了太复杂, 肯定会影响读者对文本的理解程度。

关于阅读过程的模型, 高夫 (Goulf) 提出了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型。他认为阅读是一个解码的过程, 作者用文字、符号及一定的语法法则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编成语码, 读者则对语码进行解译。解译的过程是:读者从最小的单位--字母和单词 (底层或下层) 识别开始, 逐步弄懂相对的语言单位短语、分句、句了和整个语篇的内涵 (陈醇贤2002) 。

古德曼 (Goodman) 则提出了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型。他认为“阅读是心理语言学的猜测游戏”, 读者在阅读时, 是从语篇的整体出发, 利用背景知识去理解语篇的内容和作者的意图 (陈纯贤2002 297-302) 。鲁梅尔哈特的“相称作用模型”与其图式理论是一致的。自下而上的阅读方式, 是借助语言图式, 即语言的语音、词汇、句法和语义等系统, 获取文本意义。自上而下的阅读方式则是借助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 即个人的先期经验、背景知识以及对文章体裁、结构等的了解, 对信息进行再次加工。综上所述, 阅读是读者借助头脑中己有的各种图式, 去理解、解释文本并获取信息的过程。

图式理论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根据图式理论, 决定阅读能力的有3种图式: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发展、激活和应用与阅读相关的各种图式。

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语言图式, 语言图式是指一定数量的词汇和句法知识。词汇量的大小是决定阅读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 足够的词汇量和快速辨认的能力是保证快速有效阅读的基础, 而大量阅读则是扩大词汇量的重要办法。词汇是以“图式”的形式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很多词在语义上匀相联系, 构成一个系统或网络。某些词在一个共同概念的支撑下, 形成一个语义场 (李福印2006 103-107) 。比如, 我们提到“动物”, 就会想到“有毛”、“能活动吃东西”、“能呼吸”等;提到“鸟”, 就会想到“有翅”、“有羽”、“能生蛋”等。

在阅读教学中,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图式”这一工具, 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大量相关的词汇。例如, 教材中有关于足球比赛的课文, 我们就可以将所有与足球有关的词语都呈现出来, 如:球场、球门、球员、队长、守门员、裁判、观众、教练、拉拉队、进球、犯规、上半场、下半场、终场……词语虽多, 但都与足球有关, 都存储在“足球”这一图式之下, 有利于记忆、存储和激活。

在阅读过程中, 也有自上而下的理解过程, 即根据背景知识、文章结构等做出推断。所以, 在阅读教学中, 还应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和己有的汉字、词汇、语法方面的知识, 猜测和推断不同的结构特点。读者对某种体裁越熟悉, 阅读时就越能把握思路、层次, 对文章的框架结构、逻辑关系等就越清楚, 阅读速度也就随之提高。例如, 记叙文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起因、过程、结果等一些要素, 在阅读记叙文时,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提一些问题, 如“这件事发生在何时何地”、“故事中有几个人物”、“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事情发生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事情最后的结局是什么”等。

因此, 在对外汉语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增加分析、概括文本结构之类的练习, 向学生介绍不同体裁的结构框架, 训练学生理解阅读材料各部分之间的篇章关系。

三、结论

阅读是应用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 理解文章内容、获取相关信息的心理过程。造成留学生阅读困难的主要原因, 是欠缺或未能激活与阅读材料相关的图式。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方法和策略, 帮助学生建立和激活所需的各种图式。

阅读训练也是对这三图式的丰富和完善。大量阅读可以扩大词汇量, 丰富语言图式;可以获得更多的背景知识, 丰富内容图式;可以掌握更多文体的结构特点, 丰富结构图式。大量阅读, 不仅可以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也是提高语言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因此,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认识到大量阅读的重要作用, 提高对阅读课特别是快读练习的重视效果。

摘要:本文根据图式理论, 针对对外汉语专业学生阅读英语篇章的心理认知过程与理解阻碍进行了概括的分析, 并提出了把图式理论应用于对外汉语快速阅读教学时, 积极可行的一些具体办法和策略。

关键词:图式,阅读教学,快速阅读

参考文献

[1]李景艳, 2001, 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第3期。

[2]李用房.快速阅读障碍与技巧.安徽大学学报, 2004.

对外汉语专业对外汉语教师语言 篇5

语言在本质上是口头的。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书面语言的产生远远落后于口头语言,它最初只是以文字形式对口头语言的记录。书面语言产生以后虽然也有自身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并且反过来影响口头语言,但是书面语言毕竟不能脱离口头语言。况且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掌握书面语言。有些民族至今还没有记录自己语言的文字,就更谈不上掌握书面语言;即使有很发达的书面语言的民族,有的还有大量的文盲,文盲不等于没有语言,人们学习第二语言,有的只学习口头语言,不学习书面语言,或者以学习口头语言为主,把学习书面语言放在次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在讨论语言问题的时候,首先要着眼于口头语言。

因为语言在本质上是口头的,所以可以说语言都是以声音表示意义的。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从语言的角度说,不存在没有声音的意义,也不存在不包含意义的声音,不包含意义的声音对语言毫无价值。在语言形成的过程中,以什么样的声音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并没有客观必然性,而是由一定的社会集团的成员在共同的劳动、生活和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一旦约定俗成,就成为相对稳定的形式,任何个人都不能随意改变。所谓相对稳的形式,就是在语言发展的一定的阶段上,一定的意义要用一定的声音来表示,一定的声音八代表—定的意义,声音和意义之间有固定的对应关系。

无论是词还是句子,都是一定的语音和一定的意义的结合,都是音义结合体。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音和义是不可分割的,离开了语音,意义就无从表达,离开了意义,语音就无以依附。音和义又是一一对应的,一定的意义只能用与其相对应的语音形式来表示,决不能任意用别的语音形式宋代替。所以说.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这里所说的音和义的—一对应,指的是一定的“音”总有一定的“义”与之相对应,反之亦然,并不是说一个“音”只能和一个“义”相对应。实际上,“音”和“义”之间往往是“一对多”的关系,即—个“音”往往表示多个“义”,一个“义”往往可以用多个“音”表示。例如“同音词”和“多义词”都是“一对多”。当然,这些也都是约定俗成的,而不是任意的。“音”和“义”的这种“一对多”的关系反映厂语言蛇概括性特征和节约性原则。

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词和句子虽然都表示一定的意义,但是词只能表示概念(词义),而句子所表示的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上面例子中的“wǒ,hē,chá”这三个词所表示的部是具体的概念,而“wǒ hē chá。”这个句子所表示的是这三个慨念之间的关系,所以词和句子所表示的意义属于不同层面上的意义。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为了区别这两种不同的意义,我们把词所表示的意义叫做“同义”,把同以上的语言单位所表示的意义叫做“语义”。

对外汉语教师——语言的组织方式

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广义的音父结合也包括形式结构与语义结构的结合。这里所说的形式结构,指的是词与词的结合形式和词与词结合后的语音形式。

词与词的结合形式就是一个词组或句子由哪些词组成,什么词在前,什么词在后。词是一种音义结合体,因此词与词的结合也包括词与词的语音形式的结合。但是词与词结合后的语音形式并不是词与词的语音形式的简单加合。

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语言的语音形式除了词的语音形式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句调和句子中的逻辑重音。

句调是句子的主要标志。带有句调的言语现象哪怕只用了一个词,也是一个句子;不带句调的言语现象无论由多少词组成也不是句子。

逻辑重音用于区别句子的意义,突出句子的信息焦点。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由同样的词组成的句子,如果逻辑重音不同,所表达的意义也往往不同。例如“wǒ hē chá。”这个句子可以有不同的逻辑重音,逻辑重音不同,句子的信息焦点也不同。如果逻辑重音在wǒ,回答的问题是“谁喝茶?如果逻辑重音在hē,回答的问题是“你喝不喝茶?”如果逻辑重音在chá,回答的问题是“你喝什么?”又如在“我去上海。”这个句子中,如果逻辑重音在“我”,回答的问题是“谁去上海”;如果逻辑重音在“去”,回答的问题是“你去不去上海?”;如果逻辑重音在“上海”,回答的问题是“你去哪儿?”。可见,逻辑重音所在,也就是句子的信息焦点所在。

走近对外汉语教学专业 篇6

我国对外汉语本科专业最早设立于1983年,主要目标是培养对外汉语教师。当时,全国仅有4家高校设立了该专业,目前,已超过了100家。[1]陕西对外汉语专业教学起步较晚,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自2000年以后才相继设立对外汉语专业开始本科招生,在教学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陕西对外汉语专业建设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表现为专业特色不明显、师资不足,培养的学生在本专业就业、国家汉办外派的汉语教师和志愿者等方面都有劣势。通常认为,一个地区的对外汉语教学水平一定程度反映了该地区的文化影响力和对外开放程度。[2]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源,近些年在经济发展增速上显示出较强的势头,陕西对外汉语的教学状况与其省情已不太相符。因此,要大力提升陕西的对外汉语教学水平,为陕西进一步的国际交流、对外开放做好服务和支撑。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对外汉语教学究其实质就是对外文化的推广。[3]因而在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开展对外汉语教学,一定要把文化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学生的时间、精力有限,趣味不同,太泛太多的文化专题,学生是无法承受的。因此,文化的传授绝不能包罗万象,要突出重点。一个人对事物的认知总是从周边开始,进而又因观察视野的放大得以深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体会到,如果将本地的文化资源加以拓展,并利用其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国文化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本文在阐述陕西文化资源特性和类型的基础上,论述如何利用陕西当地文化资源加强对外汉语专业教学。

一、陕西历史文化资源分析

(一)古文物遗址资源

渭河流域良好的地理环境使陕西成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蓝田猿人和半坡遗址就是最好的证明,再加上炎帝、黄帝、伏羲、仓颉、女娲等人文先祖的传说遗迹,组成了远古时期文化资源。其中,坐落在陕北黄陵县的黄帝陵,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朝代在这里建都,是我国建都最长、历经朝代最多的省份,为后世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据统计,陕西省各类古文物点约5万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超过100处,历史博物馆有100多座,馆藏文物超过100万件(组),其中,国宝级的文物大约100件(组),一级文物大约3000件(组)。

(二)宗教及名人文化资源

陕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种宗教先后在这里建立塔院寺庙,传经布道。目前保存至今的佛教主要有:大慈恩寺、大兴善寺、荐福寺、青龙寺、香积寺、扶风法门寺、大雁塔、小雁塔、蓝田水陆庵、汉中净明寺塔、泾阳崇文寺塔、山阳丰阳古塔等;道教宫观主要有:户县重阳宫、周至楼观台、佳县白云观、西安八仙庵等;主要的伊斯兰教寺院有大清真寺、西乡鹿龄寺等。[4]

陕西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诸如西周的周公旦,汉代的司马迁、班固,唐代的王维、白居易、杜牧等诗人,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家,阎立本、阎立德等画家。其作品是对后世影响非凡,也备受后人尊敬。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包括传统的表演艺术、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礼仪与节庆和民俗活动等内容。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众多门类,内容丰富。目前,在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中,陕西省有41项。其中,传统艺术类代表项目有27项,如陕北民歌、安塞腰鼓、秦腔等;传统技艺类项目有2项,分别为蒲城杆火技艺和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其他民俗类项目有12项,如黄帝陵祭典、凤翔泥塑、药王山庙会等。[5]

(四)红色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资源遍布陕西的陕北、关中与陕南。20世纪30年代,就有鄂豫陕和川陕两个革命根据地。随后将两个根据地连到一起组成了西北根据地。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进驻陕北,并在这里指挥了伟大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石,培育了延安精神。目前,陕西省共有革命遗址2051个,其中,延安革命纪念馆、铜川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渭南渭华起义纪念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西安事变纪念馆等19个被确定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量名列全国前茅。[4]

二、陕西本地文化资源在对外汉语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一)利用本地文化资源,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彰显专业个性特色

目前,开设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高校已过百家,如何凸显专业特色是本专业面临的最大难题。陕西高校可利用本地文化资源来优化调整对外汉语专业的课程体系,从而彰显专业个性特色。比如,可在对外汉语专业中增设陕西农耕文化、遗址文化、秦腔文化、陶瓷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等特色课程,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二)运用本地文化资源,增设陕西文化体验课,加强实践环节,拓宽就业渠道

课堂上,教师虽然会根据授课内容讲授一些陕西的文化,但教师上课主要以讲解和观看影像资料为主,学生缺乏亲身体验,没有真正地了解和体会背后的文化精髓。因此,对外汉语专业应适当开设与本地文化资源相结合的文化体验课,教师自己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将文化体验与相关的课程内容进行合并,在学习了相关知识后安排文化体验活动。如本专业学生可到秦始皇陵兵马俑、华清池、华山、法门寺等景区进行文化体验和文化交流活动,完成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从而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此外,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景点背后的文化挖掘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这些当地文化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通过文化体验课和课外实践环节的锻炼,可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以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陕西本地文化资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一)去粗取精,精挑细选,开发适宜的本土文化教材

若要将陕西的地方文化资源恰当地融入到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必须编写具有浓厚的陕西地方特色的文化教材。但因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地方文化又多具多样性,故此,在编写教材时就应该去粗取精,精挑细选,将最具特色的部分传输给学生。除此之外,所编写的文化教材要与现实有较密切的联系,要以“实用、适用”为目标,吸收能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的内容。

(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文化引导作用,提高教师运用地方文化资源的能力

在地方文化的教学中,主讲教师对地方文化的态度及其知识面,及对地方文化资源的灵活运用能力都会对教学效果有相当的影响。因而,教师必须掌握本地文化的精髓。此外,也可聘请精通本地特色文化的社会专业人才,开设讲座,教授学生,以加强师资力量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三)积极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渗透陕西文化知识

在上文化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件、照片、录像和互联网等现代教学设施和手段,以生动有趣的方式给学生展示和介绍陕西的地理风貌和风土人情。如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陕西的剪纸、版画等民间传统工艺;用视频或动画展示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课后在互联网上搜集资料,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文化展示或文化对比。

(四)合理利用民俗、节庆活动,了解陕西的文化风情

陕西作为一个文化大省,其地区特色之一就是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和节庆活动。传统的民俗有秦腔、皮影戏、户县农民画、陕北剪纸、凤翔木板年画和彩绘泥塑、面花等;影响较大的节庆活动有汉中武侯祠春节文化庙会、延安过大年秧歌节、药王山庙会、凤翔社火节、安康汉阴油菜花节、安康龙舟节、西安兵马俑石榴节、西安古文化艺术节、中国长安国际书法年会等。可以安排或组织学生参加这些民俗和节庆活动,在活动中更加深刻地了解这些传统文化,实现课内与课外互通有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动参与归来,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互相交换各自参加不同活动的心得感受,然后收集相关资料,以药王山庙会为例,可收集药王孙思邈的历史故事、药王山庙会举办的历史渊源、社会各界对药王山庙会的态度等。之后以论文的形式,将所见所闻和所感表达出来供其他同学学习。

(五)举办陕西文化系列专题活动

学校和教师可以结合所学的课程或者学生的兴趣需要,有计划地开展与本地社会生活有关的文化主题活动。例如,民族服饰欣赏、秦腔学唱、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讲座、民族乐器欣赏、颜真卿与柳公权书法临摹活动、陕西文化知识竞赛、秦食文化节等,让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多做,直观的感受陕西的风土人情,既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也能培养他们更广泛的兴趣爱好。对于学生参与度较高的活动,可以其为主题拓展成综合性学习活动,如以“祭祀与文化”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安排学生将他们当地的祭祀活动和习俗以及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祭祀活动进行一个梳理,进行对比学习。

四、结语

对外汉语教学既是教导学生如何使用汉语进行交际,也是引导他们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将语言教学与陕西当地文化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即完成了应有的教学目标,又弘扬了陕西和中华特色文化,充分发挥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推广的功能。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究其实质是对外语言文化的推广,因而开展对外汉语教学一定要把文化放在首要地位。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非常丰富的各种文化资源。本文在分析陕西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探索如何充分利用陕西本地文化资源,开展更具地方特色、形式丰富的对外汉语教学。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文化资源,陕西

参考文献

[1]姜红.本地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安徽对外汉语教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05):91-94.

[2]邵华.黑龙江文化资源与对外汉语教学[J].继续教育研究,2007(05):150-152.

[3]袁慧玲,侯桃.江西文化资源与来赣留学生教育研究[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22(04):79-82.

[4]赵东.陕西历史文化资源的特性与类型[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4,27(06):101-104.

走近对外汉语教学专业 篇7

一、相关的衔接理论

20世纪60年代,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韩礼德开始从篇章的角度来研究词汇衔接。1976年Halliday和Hasan共同出版的《英语中的衔接》标志着比较完善系统的衔接理论的出现。在这本书中, 两位学者详尽地分析和论述了语篇衔接理论。并且总结概括了五种衔接手段:“指称 (reference) 、替代 (substitution) 、省略 (ellipsis) 、连接 (conjunction) 和词汇衔接 (1exical cohesion) , 其中指称、替代和省略属于语法衔接手段, 词汇连接 (复现、词汇搭配) 属于词汇衔接手段, 连接则介于两者之间, 主要属于语法衔接, 但也包含词汇的成分”[1]。在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我国的语言学家胡壮麟、朱永生和张德禄等也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模式, 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衔接理论的内容, 同时也为这一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 国内的一些学者和研究者已经将衔接理论运用到大学英语、英语阅读和英语写作教学当中, 并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这些对推进教学改革,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多年的写作教学实践, 本文的作者试图将衔接理论运用到对外汉语专业《英文写作》教学当中, 以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为将来可能出现的与国外交流沟通做好一定的铺垫。

二、衔接理论在对外汉语《英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1.衔接理论应用的必要性

传统的英语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的, 而且老师强调最多就是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因此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虽然记住了大量的单词和语法规则, 却不知道如何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这样很多同学的写作能力非但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反而会对英语学习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 导致英语学习效率和兴趣的下降。而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 由于特殊的专业性质, 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 势必会有更多与国外交流合作的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下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和写作能力, 就显得至关重要。所以利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 将衔接理论运用到独立学院对外汉语专业英文写作教学实践当中, 不断地改善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就成为我们一线教师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2.衔接理论应用的可能性

第一, 指代的应用。指代是语篇衔接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也就是用代词指代前面提到的人、物、事, 使上下句形成自然地联系, 实现写作内容的平滑过渡。请看例子:

例1 Chinese is regarded as important language.It is spoken by more than 1.4 billion people in the world.

例2 Buick’s special sale is October 1st to 7th.

If you are going to buy this type of car, you ought to know about this.

以上两个例句中it指代Chinese, this代替的是前面所说的整句话。这两个代词的出现使前后句子很好的衔接和连贯起来, 读者可以清楚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把握它们相互间的关系。相反, 如果代词使用不当的话, 就会出现指代错误, 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和段落内容的连贯性。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3 Marco Polo traveled to China with his father and uncle.While he was visiting the country, they became an agent of the great leader Kublai Khan.

这个句子中they使用不当, 因为成为忽必烈的代理人的是马可波罗, 而不是他们, 这种指称错误就影响了意思的表达, 同时也不利于内容的衔接和连贯。

第二, 连接在文章的应用。作为衔接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连接使用是否得当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整体质量和写作效果。灵活地运用各种转承信号词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篇章的连贯性, 增强文章的表达力。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 我们可以根据转承本身的意思和段落连接所需要的逻辑意义, 学会使用与之匹配的连接词, 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提升表达效果。比如, 一篇按时间顺序来展开的段落, 写好它的关键是:第一, 谈论历史事件和某一活动程序步骤时要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组织细节材料;第二, 恰当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转承词语;第三, 写一个概括事件和变化过程的主题句。下面的这篇表示因果关系的段落就较好的使用了连接词。

例4 There are three reasons why Canada is one of the be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First, Canada has an excellent health care system.All Canadians have access to medical services at a reasonable price.Second, Canada has a high standard of education.Students are taught by well-trained teachers and are encouraged to continue studying at university.Finally, Canada's cities are clean and efficiently managed.Canadian cities have many parks and lots of space for people to live.As a result, Canada is a desirable place to live.

上面的这个段落, 开篇便道出了段落的主题思想:加拿大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国家之一主要有三个原因。随即用3个连接词first, second, third指出了这三个原因分别是什么, 最后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总结概括。三个转承信号词语在本段中起到了承启句意, 疏通思路的作用, 使句子的相互关系表达得更加清晰明了, 因此这是一篇衔接得当, 内容统一而又连贯的文章。

第三, 替代和省略的应用。替代是一种避免重复增强上下文衔接的重要手段。在英语中主要有三种替代现象: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分句性替代;这些替代词的出现使句子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段落更加流畅自然。以下是相关的例子:

例5 The child doesn’t like this book.Show him a more interesting one.

例6 Some people like a shower after they have played basketball.Peter does, for example.

例7 Many people believe that there will be another world war before the end of the century.My father thinks so, but I believe not.

以上的三个句子就分别代表了英语中三种主要的替代形式。例5中one就替代了第一个句子中的book;例6中的does则代替了上一句中的打完篮球后洗淋浴这一动词词组;而例7 so和not则指代上一个分句的内容既本世纪结束之前会爆发另外一场世界大战。

此外, 省略是英语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 它既可以避免重复, 突出关键词语, 又能做到言简意赅, 使上下文衔接更加紧凑。例句如下:

例8 His suggestions made John happy, but Mary angry.

例9 Someone has used my bike, but I don't know who (has used it) .

例10-Do you suppose he is going to attend the meeting?

-I suppose not.

例8中, 由于but引导的并列句的主语和谓语动词和第一句相同, 因此就省略了his suggestions made;例9中由于作宾语的what从句中的谓语动词与主句的相同, what从句就省略谓语has used it;例10中suppose常常和so, not等连用, 以替代上文出现的内容。

第四, 复现的应用。最后, 词汇衔接中的重复是另外一种常见的连贯的方法, 也是一种很重要、很有用的修辞方法和写作技巧。文章中意思紧密相连的关键词的重复出现, 既能起到强调信息的作用, 又可以强化篇章的衔接效果。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11“Now is the time to make real the promises of democracy.Now is the time to rise from the dark and desolate valley of segregation to the sunlit path of racial justice.Now is the time to lift our nation from the quick sands of racial injustice to the solid rock of brotherhood.Now is the time to make justice a reality for all of God's children.”[3]P22

这段话节选自马丁路德?金的著名的演讲I Have a Dream, 在本段落中, 作者连续使用了4个Now is the time, 这一表达方式不仅强调了马丁路德?金的政治信仰和消除所有对黑人不平等的社会现实的渴望, 同时也通过重复深化了作者的观点, 使文章读起来铿锵有力, 衔接自然。

例12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

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we had nothing before us.”[2]p23

例13来自狄更斯的《双城记》, 段落中多次重复使用it was这一平行结构, 产生一种大雨欲来风满楼的紧迫感, 揭示法国大革命前这种紧张和黑云压城的气氛。同时使用像times, age, epoch, season这些同义词或近义词, 让段落的语言富有变化, 各句之间衔接自然流畅, 既突出了主题, 又增强文章表达的衔接连贯和整体效果。

三、衔接理论对今后对外汉语《英文写作》教学的启示

学者和衔接理论研究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表明衔接手段和学生英语作文的质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系统的衔接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写作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同时也增加了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不断取得更大进步的动力。因此, 在今后的英语写作教学中, 教师要进一步将衔接理论引入英文写作课堂当中, 培养学生的语篇和衔接意识。同时要训练他们整体布局谋篇的能力, 教会他们如何将词汇组合成合乎逻辑表现力强的句子, 如何运用相应的衔接手段将句子组成一个好的段落, 使之意思完整, 主题一致, 前后连贯, 过渡自然。此外, 传统英语写作教学的精髓内容和好的做法也要继续坚持, 使两种教学模式互相补充, 互相促进。在锻炼学生衔接能力的同时, 要避免汉语思维方式对学生英文写作的负面影响。在英语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 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在课堂中经常引入英美写作的文本模式, 比较分析中英思维方式的不同, 让学生认识到两种语言的差异是有利于克服这种负面迁移的。最后, 要将衔接理论运用到写作实践当中, 一方面, 鼓励学生学习和背诵一些经典写作范文, 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分析文章使用的衔接手段和篇章的前后逻辑, 取其精华。另外一方面, 大量的写作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 让学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衔接意识, 不断地提高和创新, 最终提高写作水平。

将衔接理论运用到独立学院对外汉语《英文写作》教学当中, 既有现实的必要性, 又在实际教学中具有可操作性。因此, 它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未来的与国外的交流合作是大有裨益的。此外, 通过系统的衔接理论的学习以后, 学生写作能力能否真正提高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

摘要:在独立学院英文写作教学中, 教师需要把相关的衔接手段如指称 (reference) 、替代 (substitution) 、省略 (ellipsis) 、连接 (conjunction) 和词汇衔接 (1exical cohesion) 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 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提高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为将来可能出现的与国外交流沟通做好一定的铺垫。

关键词:衔接理论,独立学院,对外汉语专业,英文写作教学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 R.Hasan.Cohesionin English[M].London:Longman, 1976.

[2]丁往道, 吴冰.英语写作基础教程[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走近对外汉语教学专业 篇8

1. 河池学院中文系对外汉语专业泰语教学的现状

目前河池学院中文系对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泰语课程制定的教学大纲是:第一学期学习《基础泰语》上16周,每周2个学时,共32节课;第二学期《泰语视听说》及《泰语写作》上16周,每周2个学时,共32节课;第三学期学习《泰语翻译》,上16周,每周2个学时,共32节课。

针对该教学大纲,教师给学生订了4本教材,分别是:

第一个学期《基础泰语》,让学生复印了一本内部版的学习泰语基础的资料。该资料系统全面地将泰语最基础的语音知识归纳在一起,让泰语零基础的学生比较容易地去接受和学习。

第二学期《泰语视听说》使用的是《泰语三百句》,北京大学出版社,傅增有编著。此教材主要是为了使初学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掌握泰语日常用语而编写的,每课配有场景对话,提供一个生动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开口练习巩固知识,非常适合初学者使用。

第二学期《泰语写作》没有给订阅教材,其原因是目前国内市场上没有关于《泰语写作》的教材。

第三学期《泰语翻译》的教材是《实用泰汉翻译教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高彦德、李志雄主编。该教材以介绍泰国国庆与文化为主,每课由教学重点、课文、词语注释、重点句子翻译注释、练习和补充词语等七部分组成,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泰国文化的学习及翻译练习,有效地提升泰汉翻译能力和语言转换水平。《泰汉翻译理论与实践》,重庆大学出版社,梁源灵主编。该书包括翻译概论、泰汉两种语言的对比、词义的选择和运用、翻译的技巧、翻译中的增补、省略和重复等进行简明扼要的理论阐述,让学生能从大量的实践中领会到翻译的技巧,加深对翻译理论的理解,从而提高翻译水平。

2. 问题所在

任课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给学生订阅的教材基本上符合了教学大纲的要求,但考虑到泰语是小语种,其国内的教材市场提供的书籍还远远不能满足泰语学习的需要,因此比较适合学生使用的教材少之又少。比如第一个学期任课老师给学生使用的是复印的资料,是根据学生的零基础的情况来定的。泰语的难点是语音,往往拼读课文比理解课文难。但由于周学时只有2节,学生每周只上一次课,时隔一周再来学习,很多音都忘记或者读偏了。《基础泰语》只开设一个学期,根本不能满足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需求。往往这本教材上的东西还没有学完就得换科目换教材了,基础的东西没掌握,何谈进一步学习其他东西?因此《基础泰语》的课时量不够,教师很难把握教学的进度,学生也很难掌握好泰语语音的基础。

《泰语视听说》这门课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必须在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拼读没有问题,单词积累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才能开设,而教学大纲却把该门课程排在第二个学期来进行。这样安排不够科学,其原因在于学生只上了一个学期的课,语音部分才刚刚结束,就要进行视、听、说的训练,在学习的链接上是脱节的、不切实际的。而且在排课的时候,该系也没有安排有多媒体教室来给学生上课。

《泰语写作》是针对高层次泰语人才才开设的一门课。比如语文课,会对连句子都不会造的学生开设作文课吗?学生的泰语还未达到写作的水平,开设这门课就显得没什么意义了。

《泰语翻译》教师给学生订了两本教材,《实用泰汉翻译教程》是高等院校中文对外汉语专业的必修课教材,此书可使用一个学期,但是必须保证周学时达到4—6节才能学完。《泰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是让学生自学的一本书籍,目的是扩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非泰语专业的学生中,没必要开设这门课,因为没有扎实的基本功,谈不上翻译。翻译学讲究“信、达、雅”,根据学生的泰语水平,最基本的“信”都很难达到。

3. 解决问题

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解决以上问题的相应对策。

3.1 修订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对语言教学内容和方法等作出选择,其主要任务就是确定教学内容,并为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细化处理。大纲除了要对语言内容和语言要素进行描述外,还要设计语言的其他内容,并且反映语言的教学理念、形式和方法(范爱克,1975)。教学大纲的制定是针对学习者而言的,其出发点就是适合学习者的实际语言水平,符合学习者对语言使用功能的要求,而且也要指明适合学习者学习习惯和要求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目前的教学大纲对学生的泰语学习目标要求较高,超出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而且没有明确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其规定的教学内容不实用,不能反映出学生学习泰语以期实现交际目标的要求。因此,修订教学大纲,使新的大纲教学适合学生零起点的泰语水平,满足学生实现交际目标的要求,教学理论和方式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是改变中文系泰语教学状况的当务之急。

建议重新拟定的泰语课程的教学大纲为:第一学期学习《泰语语音》,16周,每周4个学时,共64节课;第二学期《基础泰语》,16周,每周4个学时,共64节课;第三学期学习《综合泰语》,上16周,每周4个学时,共64节课;第四学期学习《泰语视听说》,上16周,每周2个学时,共32节课。

3.2 选用适当的教材。

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重新选定了一套教材(廖宇夫编,《基础泰语》(1—3册),世界图书北京出版公司出版,该教材(附MP3光盘一张)。这套教材从语音、词语、句子到文章整体性、连接性比较好。不像以前使用的教材,一本教材跟另一本教材链接不上,教学内容繁杂陈旧,句子冗长,语言缺乏时代性,导致教材缺乏趣味性和科学性,失去针对性和实用性。而且整套教材包含了泰语语音、泰语基础、泰语听力、泰语口语的内容,教师就不用根据不同的课程名称来选不同的教材,学生也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去适应教材。

3.3 采取传统课堂教学和多媒体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根据修订的教学大纲,结合选取教材的特点,教学方式也应该随之而改变,采用传统课堂教学和多媒体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两种课堂教学形式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提高,使学生的泰语学习处于良性上升状态。

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从根本上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基础语言理论知识和形成较为系统的泰语语言体系。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方式和长期以来养成的学习习惯;二是为多媒体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认知法的教学原则之一是“母语是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应该在教学中加以利用,必要是通过母语与目的语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言规则”,而且,“把新的语言材料跟学生母语和目的语已有的知识衔接起来,跟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选择和创造合适的情境教学”。因此,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泰语语言的基础理论知识,为进一步地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多媒体课堂教学可有效实践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两种教学方式的结合是两种教学理论体系的结合,相互补充、相互配合,既可促进和完善学生基础泰语知识的学习,又可加深他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而且通过多媒体提供的教学材料,进一步了解泰国人民的生活、政治、经济、文化等,从而激发学习泰语的内在动机,提高对泰语的学习兴趣。

3.4 采取平时与期末、口语和笔试相结合的测试方式。

根据前面谈到的修订教学大纲、选用适当的教材、采取传统课堂教学和多媒体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建议采用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相一致的测试方式:采取平时与期末、口语和笔试相结合的测试方式(具体细节不是本文讨论的话题)。教师把平时学生的课堂表现列入测试分值之一,能有效地督促学生平时的学习;而期末的成绩则是一个学期阶段整体效果的显现;口试与笔试的结合则可以更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和交际能力,这一反拨作用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该测试方法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也符合学生的要求。

4. 结语

对外汉语专业的很我学生刚进校就把注意力放到了新专业学习上,大部分学生的对新的课程倍感兴趣,可是教学大纲制定的不合理性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所以,本文通过对河池学院中文系对外汉语专业泰国语言文化方向学生泰语教学状况的分析,发现该系泰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并且希望对对外汉语专业泰语语言文化方向学生的泰语教学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学引论[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0.

走近对外汉语教学专业 篇9

一、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实习情况分析

(一) 专业实习要求分析

在调查的53所学校中, 除1所学校对专业实习无要求外, 其它所有的学校都要求有专业实习环节, 说明专业实习对本专业的教学非常重要。

1. 各学校对于专业实习具体内容无统一要求

在专业实习内容是否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面, “985”高校中有50.00%的学校要求必须进行对外汉语课堂专业实习, 而“211”高校中这一比例最高, 达85.70%, 非“211”高校为45.00%, 略低于“985”高校, 但是有22.00%的非“211”高校要求要进行语文或外语等类似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 因此非“211”高校中课堂专业实习方式有限制的占67.00%, 无限制的占32.00%。

2. 专业实习内容的要求, 地区差异明显

从地区分布来看, 华北、华南地区学校在对外汉语课堂专业实习方面要求最高, 占60.00%以上, 东北地区最低占36.36%, 其它地区无明显差异在44.44%-50.00%之间。

从分析可以发现, 在专业实习环节的要求, 各学校都认为非常重要, 需要进行专业实习, 但是从实习的具体方式来看, 多数学校还是以有限制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主, 但无限制实习方式的学校也占一定比重。

(二) 专业实习时长分析

1. 专业实习时间长度在各类学校无统一标准、差异明显

“985”高校普遍对实习时长要求不高, 平均为15.00, 中位数为9.00, 说明至少有一半学校的实习时长要求低于10.00, 即使最高要求也仅为40.00。“211”高校对实习时长要求最高, 平均为73.80, 最高为360, 最低为2.00, 中位数为17.50, 说明这6所“211”高校中各学校间差异非常大, 但总体要求高于其它类别的高校。非“211”高校中虽然最高为240.00, 但是有些学校对时长没有要求, 其中位数为16.00, 说明至少有一半的学校对时长要求不高。 (见表3)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2. 专业实习时间长度在同类型学校中也有很大差别

即使在统一类型的学校中, 例如“211”高校, 平均时长为73.80, 但最小值为2.00, 最大为360.00, 中位数为17.50, 超过100学时的仅为5所学校。说明各学校对时长的要求有非常明显的差异。在非“211”高校中也存在类似情况, 最大和最小要求跨度大, 中位数明显低于均值, 说明大部分学校对实习时长要求还是较低。

由此可以看出, 关于实习时间的长短, 各学校没有统一的要求, 而且差别较大。这可能和各个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定位有关, 我们将结合就业情况对此做进一步分析。

说明:上表中各个符号含义如下所示:n为学校的数量;M是各学校平均时长;Min.为各学校最小时长;Max.为各学校最大时长;Median为各学校时长中位数。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三) 专业实习中是否有海外教学实践机会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教学对象是外国留学生, 如果能够给学生提供赴海外教学实践的机会, 这无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还是对汉语国际教育都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1. 提供海外实习机会的学校总体比例不高, 且与学校综合实力关系不明显

在统计的105所学校中, 有38所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海外实习的机会, 占总数的36.19%。在这方面, “985”和“211”高校的比例都不高, 在调查的高校中, 这两类高校均只有一所学校提供海外实习的机会。相反, 非“211”高校在这方面表现得比较积极, 在调查的94所学校中, 有36所, 占总数38.30%的学校向学生提供了海外教学实践的机会。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2. 提供海外实习机会的学校地区差异明显, 但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关系不显著

从地区分布来看, 华南地区的学校提供海外教学实践的比例最高为63.64%, 华东地区的学校数量最多有11所, 华北地区的数量和比例都最少, 只有两所学校提供, 占本地区学校总数的22.22%。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学校中有50.00%的学校提供了海外教学实践的机会。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四) 海外专业实习渠道及人数分析

海外专业实习渠道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统计:国际交流合作, 国家公派和其它渠道。我们分别统计了每个方面的人数, 从而分析它们在提供海外教学实践方面的影响。

1. 交流渠道较少, 校际交流合作是目前海外实习的主要渠道

本部分调查中因“985”和“211”高校样本数量很少, 因此我们只看非“211”高校情况。在非“211”高校中共有38所学校参加校际交流合作, 各学校平均人数为24.60人;有22所非“211”高校参加国家公派项目, 每所学校平均有7.05人。出国实习的其它渠道在参加学校的数量, 人数等方面和国家公派项目类似, 但人数最多的学校仅有57人, 约为国家公派最大数的一半。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2. 参加海外交流人数分布不均匀

在非“211”高校中共有38所学校参加校际交流合作, 人数最多的学校有210人, 中位数为6, 这说明至少有20所左右的学校有至少6人参加交流项目。在22所非“211”高校参加国家公派项目中, 人数最多的学校有102人, 平均有7.05人, 但中位数为0, 说明有一半的学校虽然参加了该项目, 但并没有实际派出学生。出国实习的其它渠道有22所学校, 人数最多的学校有57人, 但中位数为0, 说明有一半学校没有派出学生。

3. 海外实习人数地区之间有较大差异, 地区内学校差异也非常明显

在外派海外实习学生方面, 华南地区的学校在这方面表现积极, 它们在各个渠道的平均人数都明显高于其他学校, 而且均值和中位数比较接近, 说明各学校之间的差异较小。华东地区学校在校际交流方面, 单校派出人数最多, 达210人。西南地区通过其他渠道派出人数较多, 最少有20人、最多有57人通过这一方式参加了海外实习。

二、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实习对就业的影响分析

杨泉、朱瑞平 (2012) 对全国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毕业去向做了详细的调查分析, 兹不赘述, 在此主要讨论对外汉语本科实习对就业的影响。从分析数据整体来看, 对外汉语课堂实习经历对就业的影响越来越重要。2007年有对外汉语课堂专业实习的学校平均就业人数高于语文课堂教学和其它方式实习的学校, 但是在其它毕业去向中基本都低于其它两个方向。2008年有对外汉语课堂专业实习的学校毕业去向各个方向的平均就业人数基本都高于无对外汉语教学课堂实习的学校, 就业方面的平均人数是语文课堂实习学校的两倍左右。2009年情况和2008年基本相同, 尤其在出国志愿者方面, 有对外汉语课堂实习学校的平均人数远远高于无对外汉语教学课堂实习的学校。因此实习环节对学生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调查结果, 我们将进一步分析目前国内对外汉语专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 专业实习在对外汉语教学本科培养计划中的地位有待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 目前各学校对于专业实习的内容、专业实习时间长度以及专业实习效果的考核标准等在各类学校均无统一标准, 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高校中也存在较大差异。鉴于实习的重要作用, 建议各高校要进一步明确专业实习环节在培养计划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 要规范专业实习的内容和时间长度。从目前统计数据来看, 绝大多数学校在培养方案中是有专业实习这个环节的, 但专业实习的内容和时间长度却有很大的区别。这说明目前对专业实习的规定还不够规范, 或者有相关规定但各学校的执行力度不够。实习时间太长会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 太短又会让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实习内容单一会让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应用不足。建议进一步明确规定专业实习过程中的具体实习内容、最短实习时长, 要求学生至少应该讲授一门完整的专业相关课程, 这样才能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教学过程中的每个方面, 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其次, 还要加强对本专业学生实习过程的指导。目前, 很多学校没有实习指导老师, 这会让学生对实习无从下手, 陷入盲目的困境, 如果有老师指导不但可以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更快地进入角色, 也会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因此我无建议, 在实习过程中最好采用统一的实习方式, 设置专业、专门的实习带队指导老师, 实时指导学生的专业实习。

第三, 进一步规范各学校的专业实习考核标准。目前, 许多学校在实习结束后根据学生实习中的表现和实习总结报告, 给出实习成绩。但对于实习程中的表现和实习报告的标准却并不统一, 这样的结果会让学生对于专业实习无的放矢, 导致最终盲目工作。我们建议将实习环节设置在固定学期, 统一进行。同时统一考核标准, 规范实习报告的内容和体例, 给学生实习报告模板, 让学生明确实习报告内容、实习报告目的及实习报告与工作的关系, 从而进早明确专业实习的目的及对今后工作的影响。

最后,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 各学校的专业实习是否有学分、学分的比例也都不尽相同, 如果没有学分或学分太少可能都会降低学生对专业实习的重视程度。我们建议在对外汉语教学本科培养计划中应该科学合理地确定专业实习在所有课程中所占学分的比例, 并将其设定为必修环节, 这样学生在毕业前都能够得到实践的锻炼。

(二) 进一步扩展海外教学实践渠道, 提供更多海外实习机会

调查结果显示有无海外实习经历对就业和出国做志愿者有很大影响。在2007年有海外实习的学校在毕业去向各个方面的平均人数均高于不提供海外实习机会的学校, 但两者差距不大。2008年有海外实习的学校在就业和出国做志愿者方面的平均人数与不提供外实习机会的学校平均人数差距变大, 到2009年有海外实习的学校在就业和出国做志愿的平均人数与无海外实习学校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达到2-3倍, 还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在继续深造方面, 有无海外实习与毕业生是否继续深造没有太大关系。

在提供海外实习方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交流渠道较少, 校际交流合作是目前海外实习的主要渠道;2.参加海外交流人数在地区和学校见分布不均匀, 还没有形成一种普遍的模式;3.海外实习人数在地区之间有较大差异, 地区内学校差异也非常明显。

对外汉语教学的毕业生是汉语国际推广的重要力量, 随着汉语国际推广的进一步发展, 到国外去就业将是对外汉语教学就业的一个主要市场。如何充分拓展海外就业渠道和提高就业质量, 是各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上述分析说明, 有无海外实习经历对到国外去就业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各高校应该积极拓展海外实习渠道,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调查结果进一步显示, 提供海外实习机会与学校综合实力关系不明显, 与学校所占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关系也不显著。所有是否能给学生提供海外实习的机会与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所在地区没有太大关系, 关键是学校的重视程度。

三、结论

专业实习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所有学校的认可, 但就具体的实习方式和实习时间长度还没有统一的要求和标准。建议一方面加强引导, 另一方面各学校加强交流与合作, 尽快制定关于教学时间的规范和标准。对专业实习的方式和时间等都作出明确的规定, 使得对外汉语教学人才的培养更加规范。在这方面应该倡议各学校特别是招生历史较长的学校提供教学实践环节对就业和毕业后工作的影响的资料和反馈, 为今后制定专业实习的标准提供依据。

专业实习中为学生提供的海外实习机会不够充分, 且派出渠道不够多样。从统计数据来看仅有不到40.00%的学校愿意给学生提供海外专业实习的机会。而这些机会里面以校际交流和国家公派为主。从调查结果来看, 这些机会的获得与学校的综合实力以及学校所处的地区无关, 这说明各地的各类学校都有机会为学生提供海外实习的名额, 但很多学校即使有海外实习的机会也没有实际派出学生, 这说明大部分学校在这方面的认识还不够, 积极性不高。

在新形势下, 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更加关注汉语的国际推广, 因此我们不仅要请进来, 对来华的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 更重要的是派出去, 到需要学习汉语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汉语教学。因此让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学生到海外进行专业实习, 使得他们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展开对外汉语教学, 不仅是我们培养人才的需要, 更是我们进行汉语国际教育的需要。是否具有海外实习经历也是对本专业学生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优于其他专业学生的优势所在。

因此我们在能够提供更多的国家级海外实习机会的同时, 各学校要提高认识, 充分利用这些机会, 调动自己学校的各种资源, 努力开发新的海外实习渠道, 给学生提供更多海外实习的机会。

鉴于以上结论, 我们认为普通高校对外汉语专业应该推出能与国际语言教学水平接轨的高效率的本科教育实习模式, 注重能力的培养, 使之能更好地适应海外汉语教学的需求。规范专业实习环节, 明确实习的方式和时间长度, 扩展海外实习的渠道, 保证本专业培养的特色。

参考文献

[1]杨泉, 朱瑞平.全国对外汉语本科专业毕业去向调查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12 (1) :8-11.

[2]朱志平.作为应用语言学分支的对外汉语教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0 (6) :105-109.

[3]丁钢主编.中国中小学老师专业发展善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M].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 2010.

[4]张和生, 李凤林.加强汉语言专业学历教育, 推进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6) :92-97.

走近对外汉语教学专业 篇10

一、红河学院中泰教育合作与交流情况

红河学院是一所全日制综合性本科院校, 国际化办学在同类院校中起步较早, 目前已与美国、加拿大、荷兰、越南、泰国等十多个国家的百余所高校、中小学及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越南、泰国、柬埔寨与当地大学合作建立了国际汉语中心。其中, 同泰国高校的合作尤为密切。自2003年起, 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同泰国曼谷、清迈、北榄府、孔敬府、甘烹碧府等多个地区的高校、中小学和教育培训机构建立了广泛的交流合作关系。交流形式大体可以归结为学生互换、教师互派、海外汉语教师培训班等。

(一) 学生互派

红河学院与泰国合作高校的学生互派主要有SAP和IAP两种形式, 即SAP (Study Abroad Program) 国际课程学习项目和IAP (Internship Abroad Program) 境外实习项目。红河学院同泰方高校间的SAP、IAP起始于2007年。目前, 红河学院已与泰国清迈皇家大学、西北大学、北清迈大学、甘烹碧皇家大学、曼谷瓦拉亚隆宫皇家大学、马哈萨拉康皇家大学等高校建立了SAP、IAP合作关系。SAP课程涉及计算机、英语、工商管理、汉语、国际贸易、音乐、美术等多个学科领域。IAP主要为汉语国际推广, 将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派往泰国高校、中小学进行汉语教学实习。

(二) 教师互访

为推动中泰双方的外语教学水平, 培养适应中泰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外语人才, 2007年起, 红河学院开始与泰国高校合作实施教师互派计划。双方每年互派部分教师到对方学校任教, 教授汉语、泰语。

(三) 海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2006年12月, 红河学院国际学院组织举办了首届海外汉语工作者培训班, 培训对象主要为东南亚国家的汉语工作者, 其中以泰国学员为主。目前已培训了四届, 近百名泰国汉语工作者接受了培训。

(四) 语言文化体验夏令营

从2008年起, 每年8月均有泰国高校、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组织的汉语语言文化体验夏令营到学校进行2-4周时间不等的交流学习, 进行生存汉语、中国文化、历史、地理、舞蹈、武术等方面的体验学习。

二、红河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参加校内专业实践的形式

红河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参加校内专业实践主要依托与泰国高校、中小学和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交流合作, 学生赴境外实习的目的国也多为泰国。

(一) 专业实践

1. 观摩课堂教学

观摩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是红河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学生专业见习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课堂教学观摩, 学生能感受对外汉语教学课堂的气氛,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理论上的语言知识与教学法。课堂观摩要求见习生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认真做课堂笔记, 观摩结束撰写教案和心得体会, 教师适时组织课后讨论对学生进行相关指导, 使学生能近距离感受留学生汉语教学课堂, 为专业实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2. 担任助理班主任

学生担任助理班主任, 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 配合学校开展对泰国留学生的班级管理、交流活动协助工作、基本生活指导。相比国内班级管理, 泰国留学生班级管理涉及的内容更加复杂。在语言交流、情感沟通、生活帮助等方面对助理班主任的锻炼很大。

3. 课堂教学

(1) 夏令营语言文化课程教学

针对暑期到校学习汉语的大、中小学泰国夏令营团进行语言课程教学, 包括语言类课程 (听说读写类) 及中国文化课程 (书法、刺绣、太极、国画等) 。通过自愿报名、试讲筛选、培训等系列程序, 选派专业基础好、专业相关能力强的学生,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对泰国夏令营团的教学实习。学生能得到直接的教学体验, 检验专业知识运用能力, 积累教学经验。

(2) 交换学生文化课程教学

对外汉语专业学生作为实习教师对到校的泰国交换学生 (大学生) 进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文化课教学实习分为课上和课后两部分, 课上教学内容具体包括中国书法、剪纸、太极、中国结、武术等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技能课程。

(二) 志愿者活动

1. 语言学习伙伴

语言学习伙伴是一对一互助语言学习形式, 担任语言学习伙伴的对外汉语专业学生, 以结对子的形式在课外帮助留学生进行汉语言及文化的学习。包括语言互助学习, 帮助留学生预习、复习课程内容, 完成汉语作业。通过这样的交流形式, 增进中外学生间的了解, 建立跨国友谊。

2. 生活伙伴

当人们置身于异域文化中, 即在学习或工作、生活遇到另外一种完全陌生的文化时, 会出现一种心理反应, 从感到别扭到不适应, 从轻度的易怒、烦躁, 到心理上的深刻惊恐和危机, 这就是文化休克。设置生活伙伴, 在缓解留学生文化休克问题上收到较好的效果, 最终帮助留学生快速、顺利地融入到中国学校的生活和学习中。

3. 策划、组织课外文化交流活动

跨文化交流活动应该说是会一直伴随留学生国外学习生活的始终。这一形式要求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对泰国留学生的课外活动进行策划并组织实施, 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推广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主要活动有中国书画作品展、中泰趣味 (传统游戏) 运动会、中文卡拉ok大赛、中国武术表演、包饺子活动等。

三、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在校内中泰交流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分析

在一个具有各类国际交流和学习活动的国际文化校园环境中, 作为一个对外汉语专业学生, 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和专业知识能力学习和培养需要, 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并为实现自己的未来角色做好准备。一般来说, 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角色总体上包涵“专业学生”、“汉语语言文化国际传播者”和“国际汉语教师”三个角色。这几个角色既相互紧密联系, 又有着各自不同的角色要求。

1.“专业学生”角色

“专业学生”角色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在校内国际交流活动中扮演的首要角色。这个角色以跨文化交流技能、对外汉语课堂授课技巧及对象国文化常识为主要学习内容。从角色要求上看, 学生需要掌握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学习跨文化交流技能。跨文化交流技能作为一种交流技能, 理论学习是必要的, 既然是技能就要通过实践来完善。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参加校内中泰交流的机会, 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流技能, 提升对外汉语教师综合素质。

学习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对外汉语专业最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一批能够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教师, 这也就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该具备课堂教学能力, 需要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为基础, 应该抓住对外汉语教学课堂观摩的机会, 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 发现更多实用的教学技巧。

学习泰国文化。每个国家的文化都是在其所处的文化背景下衍生和发展的, 都有其特殊性。了解并掌握一定的泰国文化常识是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

2.“汉语语言文化国际传播者”角色

对外汉语专业是为弘扬中华文化,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培养国际汉语师资而设置的本科专业。汉语语言文化推广者就是一个具体的身份, 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在与泰国留学生的交流学习中, 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这个角色。作为对外汉语专业学生, 肩负着汉语语言文化推广的重任, 如何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 胜任未来的汉语语言文化传播者角色, 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 作为对外汉语专业学生, 要求掌握除了以汉语言文学、外国语为基础的课程外, 还需要学习并掌握相应的中国文化传播技能, 如太极拳、民族乐器、民族舞蹈或中国书法绘画 (等) 。其次, 需要学习一定的跨文化知识和交流技巧。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要借助跨文化交流的机会检测所学习的理论知识, 体验异国文化差异, 积累更多的异国文化常识。再次, 具备解读中国文化的能力。不同语言的背后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价值观念。初次来访中国的泰国人对中国的很多礼节、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或多或少都会有不理解的情况发生。这个时候我们有必要充当解读大使, 扫除他们的困惑。

3.“国际汉语教师”角色

对外汉语教师是指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工作的教师, 参与泰国学生的汉语语言文化课程的教学工作。这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扮演的一个重要角色, 也是对学生要求最高的一个角色。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特殊性要求其具备两方面的能力, 即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同时, 还需要具有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1) 知识结构

语言学及汉语言基础理论知识。对外汉语教师要想让自己的教学得心应手, 必须踏实学好语言学理论基础知识、汉语言理论知识和中国文化知识, 这是国际汉语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全面掌握现代汉语理论, 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文字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 并能对简单的汉语语言现象进行科学分析。

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 及对理论的理解运用。

(2) 能力结构

组织教学的能力。国际汉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专项技能训练, 引导学生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交际技能。这就要求国际汉语教师要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课堂组织管理上有较好的驾驭能力, 保证教学质量。

创新能力。打破常规, 用恰当有效的方法解决教学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创新能力对于对外汉语教师尤其重要。创新能力应该分为创新的教育理念、创新的思维模式、创新的教学技能三个方面。

表达能力。要求国际汉语教师在面对不同国家, 不同文化背景的汉语言学习者进行教学时, 语音标准、吐字清晰、语速适中, 并能很好地把握用语分寸, 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3) 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国际汉语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在汉语传播过程中做到不卑不亢, 不崇洋媚外;在涉及敏感政治问题时要有合理的化解方式, 做一个真正的、合格的中国文化、历史、文明的传承者与传播者。

四、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参加校内专业实践的意义

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参加校内国际交流活动, 通过跨文化交流活动, 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 有助于深刻认识对外汉语教师的能力要求。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活动中, 学生能自觉回忆所学理论知识, 并将其运用到专业实践中去, 由实践促进对理论的进一步理解, 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锻炼。

充分利用校园国际文化环境, 积极为学生创造专业实践机会, 可以进一步丰富校园国际文化, 使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需求、规格要求相适应, 为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综合实践平台来实践已学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 进行跨文化交际, 尝试组织、实施对外汉语教学, 为将来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邓恩明.谈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J].北京:世界汉语教学, 1991 (1) :48-54.

[2]车正兰.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J].长春: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1 (7) :88-90.

[3]耿淑梅.多元文化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师的角色定位——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D].万方数据, 2009 (7) .

[4]金秀芳.论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休克”现象[J].上海: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2) :84-87.

上一篇:地方性应用型高校下一篇:参数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