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论文

2022-04-21

【摘要】图式是人们大脑中存储知识的单元,是用以表征客观事物以及关系的某种知识或心理结构、组织、框架,是对一类事物的抽象概括。在外语教学中图式理论的应用广泛,在词汇教学中较为突出的应用是词义联想教学法。本文从图式的性质、功能以及图式理论与词汇习得的关系出发,对图式理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词义联想模式进行探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论文 篇1: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及其教学

摘 要: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词汇中蕴藏着的文化因素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外国学生经常犯错的地方。本文重点探讨了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所蕴藏的文化因素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及在教学这些词汇中的文化因素时所应遵循的原则及其方法,希望能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文化因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使“汉语热”持续不断地升温,这对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外国人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这其中不仅有语法的,而且很大一部分是来自词汇的。词汇的使用错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汉语词汇中蕴藏着深厚的中华文化,自小在西方文化浸润中长大的西方人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理解和运用汉语词汇,自然会出现错误。本文就来探讨一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及其教学。

一、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1.词汇的不对等现象

不同文化之间的词汇存在不对等现象,也就是说某些事物或现象在一种语言中以相应的词汇来表达,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没有相对应的表达形式。比如中国的京剧、五行、风水等,在英文中就没有对应的词来表达。这是因为不同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创造性和独特性。

2.概括范围和方式的不同

不同的民族对事物的看法是不一致的,因此在词义的概括方式和范围上有所不同。比如:汉语亲属称谓中的“伯伯、叔叔、舅舅、姨夫、姑父”在英语中只有一个单词“uncle”和它相对应。这说明汉语对于亲属的划分比英语要细致得多。

3.色彩差异

词汇的意义包括概念意义(也叫理性意义)和附加意义。附加意义包括感情色彩、形象色彩和语体色彩。词汇所蕴含着的文化信息在词的附加色彩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果不了解词的附加色彩,就会导致词语运用不当,给交际造成极大的障碍。比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狗总是作为反面的形象出现的,汉语的词汇中有很多带“狗”字的贬义词,像“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腿子、狗急跳墙、狗奴才”等。但是在西方文化中,狗是正面的形象,它忠诚、勤奋、通人性。人们比喻工作努力的人往往会说“He works hard like a dog”,但如果有个西方人夸赞中国人工作努力,说你像狗一样勤奋,恐怕就会引起误会。

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1.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要遵循的原则

刘询先生曾对对外汉语的文化教学提出过五大原则:一是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也就是说不能把语言课上成文化课;二是文化的教学要有针对性,就是说文化的教学针对的是外国人,是为了解决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障碍;三是文化要有代表性,就是说教师所传授的文化应该有代表性,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四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文化,在讲解中华文化时,要去粗取精,要把传统的文化和中国现在的新文化结合起来;五是要把文化知识转化成交际能力,学习文化知识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交际,为了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得体地完成交际。这五点原则虽然是刘询先生针对文化教学提出来的,但我们认为这些原则也适用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在这五大原则之下,我们提出了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实施文化教学要采取的一些具体的策略。

2.实施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应采取的具体策略

(1)挖掘词汇后面蕴藏着的文化因素。教师要大力挖掘词汇后面蕴藏着的文化因素,虽然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但是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对词语的含义总是认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并没有认真探讨它的来源、它为何这样组织、它后面蕴藏着什么文化因素,有时反而是外国学生提出了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问题。所以教师一定要深入挖掘词汇背后的文化因子。

(2)对于词汇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应该有所侧重。汉语词汇非常丰富,其实绝大部分词语背后都有着自己的文化印记,但是我们不能每个词语都去讲解它的文化,因此需要教师根据词频统计找出高频词、重点词,进行重点教学。

(3)词汇教学中文化教学的方法应该多样性。在对汉语中的词汇进行文化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外国学生一般思维都比较活跃,喜欢问问题;另一方面,文化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课题,也能激起外国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查资料,和同学合作、探讨、交流词语背后的文化因素。

三、结语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丰富学生的汉语文化知识,更能帮助外国学生很好地理解汉语文化,记忆词汇。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汉语词汇中的文化教学,挖掘汉语词汇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以提高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付兰梅.对外汉语口语课程词汇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因素的导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8(4).

[2]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设计导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3]朱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文化性和导入阴[J].宜春学院学报,2009(3).

作者:汪雪薇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论文 篇2:

浅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基于图式理论的词义联想教学模式

【摘要】图式是人们大脑中存储知识的单元,是用以表征客观事物以及关系的某种知识或心理结构、组织、框架,是对一类事物的抽象概括。在外语教学中图式理论的应用广泛,在词汇教学中较为突出的应用是词义联想教学法。本文从图式的性质、功能以及图式理论与词汇习得的关系出发,对图式理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词义联想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图式理论;词义联想

图式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内容,早就被应用在外语教学中的阅读理解、听力理解、写作等,但将图式理论应用在词汇教学中,尤其是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极为鲜见。本文在图式理论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基于图式理论的词义联想教学模式。该方法是否能够提高学习者对课本中新单词的记忆以及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单词?该方法是否有助于扩大学习者的词汇量?这些都是我们所困惑与想深入了解的问题。

一、图式理论研究综述

1.图式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过程。“图式”(schema)一词来自希腊语,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哲学和心理学著作中。18世纪1781年德国哲学家Kant首次提出认知图式(schema)的概念。他认为,概念并非孤立地储存在记忆中,而是相互联系,构成了反映现实中相互联系的事物的认知结构图式。瑞士心理学家Piaget在1926年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时发现,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同化与顺应)构成了认知图式。图式指的是个体适应和组织环境的认知结构,使我们理解或创造经验之外的意义,从而促进我们对那些体验的认知适应。

现代图式理论以Piaget的图式概念为基础,指的是运用信息加工的分析方法发展起来的认知图式理论(Cognitive schema theory),其含义包含认知结构的不同方面和层次,因此,图式的内涵也变得更加丰富和完善。

2.图式的内涵。图式的内涵,即由两个部分组成的认知结构:空位(slots)和默认值(default values)。默认值是在正常情况下填充空位的事物、动作或事件。比如学校图式包括人物空位、物体空位、动作空位,其默认值为教师、学生、桌、椅子、黑板、教学、学习等。

有关图式的概念,研究界已从不同的角度对图式的定义进行讨论。Ross和Bower(1981)认为,“ 图式是一个存在于记忆中的庞大的概念体系。它把各种施事受事者、物体和属性联系在一起,并提供这些类目的一般信息和每一类目的变量值。它能通过对这些变量值的具体化而被应用到新的事例中。”Anderson和Pearson(1984)的定义为:“图式是一个抽象的知识体系。说其抽象是因为它把许多在某些地方不同的事例归总在一起,说其是一个体系是因为它体现了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见,图式是一个理论性的心理结构,用来表征存在记忆中的概念。

二、图式的功能及其对词汇习得的作用

1.图式的功能。图式具有预期和推理作用。一旦图式被激活,它就要对当前的知识状态作出解释,进行解释必然包含着预测和推理。比如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如果文章的标题是熟悉的,我们就大致知道这篇文章的内容(关于文章的意义、可能有怎样的人物、可能发生什么情节等),这意味着我们对这篇语言材料的内容有了一个预期与推理。

其次,图式具有剪辑输入的作用。当大脑接受外部事物的某种作用,相应的认识图式就被激活,大脑开始对信息加以整理编码,进行筛选和过滤。这种对信息有选择性的加工可以减轻记忆的负担,以保证记忆的有效“库容”,从而加速对过去事物的回忆。

最后,图式有迁移作用。如果我们能把系统的知识结构转化为良好的图式就可以生产较强的迁移。建立良好的认识图式使人们更易获取新知识,因此,图式对学习的迁移起重要的作用。

2.图式理论对词汇习得的作用。

首先,图式理论给二语学习者一个认知框架,促进学习者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在词汇习得过程中,学习者不仅知道二语的词语在母语里有什么意义,而且还深入了解生词与已学过的词之间的关系、或通过旧知识深入了解词在具体的情况中何用。这让学生对词的印象更深刻并且能够快速掌握生词。

其次,图式理论提高学习者的猜词能力。人们在理解新事物时需要将新旧事物联系起来。在二语词汇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猜测生词的意义时会不断收集被激活的图式构建自己新的认知图式。新的图式也会随着信息量而不断地变化。当几乎所有的细节都呈现在图式时,生词也能因为有充足的语境线索而正确猜测出来。这种语义联想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推测者的预测能力。

最后,图式理论有助于扩展学习者的词汇量。图式理论在二语习得的运用能够帮助学习者系统化已有的词汇量,学习者因掌握词与词之间的关联线而轻松背生词,提高自己对词汇的记忆力,所以图式是一个有效地扩展词汇量的办法之一。

三、基于图式理论的语义联想教学模式

词义联想指学习者在学习或者复习单词时能够掌握单词语义间的各种联系,包括近义联系、反义联系、上下义联系等,形成词义的有机联系网。

1.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联想。同义词、近义词联想,即通过联想到已学过的同义词、近义词来学习生词。面对一个生词,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学习者学过的同义词进行解释,将这些近义词安排成图式,这样可以淡化学习者的生疏感,建立起词语之间的成对关系,如“买”和“购买”、“遭到”和“遇到”、“看”和“观看”等。

反义词联想,即利用语法意义相同而词汇意义相反的一组词。如果学习者已知道一对反义词中的一个,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反义关系进行新词的说明。如“高贵”和“低贱”、“高雅”和“低俗”,其中语素“高”和“低”、“雅”和“俗”、“贵”和“贱”也分别构成反义关系。

2.多义教学模式。多义法即利用一个词多个义项之间的关系进行词义说明的教学方法。面对生词表中出现的一个多义词的新义项,如果已经学过其中的一个义项,可以联系起来一起讲解。再者,对于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多义词中义项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设计树形圖式来梳理义项群。

3.类属词联想教学模式。类属联想模式可分为上下义法和整体部分法。

上下义联想是从某一表示总的概念词出发联想至少两个以上的从属概念词,把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学习和记忆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汉语词汇教学中大多数单词都可以按某种方式分类,尤其在语篇的学习中,同类词的出现机率非常高。我们也可以利用其中的某些规律,用联想策略对同类词进行学习和记忆,充分利用发散性思维。比如,“父母”可联想到“家庭、父亲、母亲、外婆、奶奶、女儿、儿子、姐姐”等;“季节”联想到“春天、夏天、冬天、秋天”等。

整体部分法,即教师可以利用一组词表示的事物的整体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释一组词。如“手”包含“食指”、“中指”、“小指”、“手掌”、“手背”等,当然“手”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以通过整体词“手”来得到解释。

四、結论

词汇教学中图式策略是一个激活—建构—巩固词汇的循环环节,其中激活与建构主要来源于学生大脑已存储的词汇网络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可以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与教学工具的辅助来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和创立新的图式。图式理论的应用研究具有巨大的实际价值,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完全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法。

参考文献:

[1]Anderson,R.C.and P.D.Pearson.“ A Schema Theoretic View of Basic Proces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New York:Co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

[2]J.Mandler.Categorical and schematic organization in memory.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9.

[3]Ross,B.H.and G.H.Bower.Comparisons of Models of Associative Recall.1981.

[4]刘晶晶.论联想法在海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0(3).

[5]宋洁琳.图式理论与二语词汇习得[J].河西学院学报,2010,26(3).

[6]徐曼菲.从词汇语义图式视角解读外语词汇使用中的问题[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8,31(4).

作者:Dang Quynh Dung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论文 篇3:

浅析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语块教学

摘 要:语块是从词汇中分离出来的语言单位,包含一定的结构和意义,日益受到关注。汉语语块的界定、构成都为语块教学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从语块出现的频率和指导教学的有效性出发,语块可分为核心语块和扩展语块,语块结构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在研究中掌握一定的语块教学法,不仅能够促进对外汉语教学,还能够让学习者较为迅速的掌握汉语知识,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语块教学

一、引言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包含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固定短语,代表语言的基本面貌。语块是从词汇中分离出来的语言单位,在交际中使用频率高但又不是真正意义的固定短语的词语组合形式,包含一定的结构和意义,语块在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领域日益受到关注。

传统的语言教学,一直是语法教学处于中心地位,词汇教学是对语法教学的补充,然而语言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词汇在语言交际中的重要性,实际上词汇教学在语言教学中应当占据重要地位。词汇中的有一些固定、半固定的词组或具有构句功能的、比词大的单位,我们称之为语块。语块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而存在,是语言的一大特点,在实际运用中,具有整体性,易于提取性等特点,因此在词汇教学中应当单列出来。教学中采用有效的语块教学法,让学生掌握语块的结构、特点、构成、使用方法等,不仅可以提升词汇教学的效果,而且能够让学生较为迅速的掌握汉语知识。

二、汉语语块的界定

语块理论来源于心理学领域的“组块”理论,是记忆对信息的加工过程。Wray,A(2000)在研究语言的过程中发现,语块是“一串串预制的连贯或不连贯的词或其它意义单位,它们整体存储在记忆中,使用时能够直接提取,无需语法生成和分析①”。这个定义比较权威,说明了语块的三个特点:预制性、整体性和易提取性。预制性说明语块在语言使用中不是临时生成的,而是早已储存在记忆中;整体性是说明语块在句法上是固定的一个整体。正是由于语块具有的預制性和固定性的特点,这使得语块能够从记忆中快速提取出来,因而它又具有易提取性。

汉语语块不同于其他语言的语块。汉语不同于其他语言的特点有三:一是汉语历史悠久,形式固定,语义明确,如成语、歇后语、习惯用语等都具用以上特点。二是汉语比较重视词序和虚词的作用,形式上没有形态的变化。三是汉语用法复杂,蕴含大量的量词。它们在实际应用中高频出现,有着比较固定的语言结构和语言意义。因此国内研究者对汉语语块有不同的定义,但都没有忽视汉语语块的整体性、可提取性等特点,我们可以认为汉语语块是约定俗成的自然词汇现象,是使用频率高、形式和意义较为固定的造句单位。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出现次数多,并经常运用的一种词汇单位。通常情况下,它是由一串串连贯的词,或者不连贯的意义单位构成,能够被整体存储在人脑里,使用时可以直接提取,运用时整体出现,教学中单列出来,易于被学生掌握。

三、汉语语块的构成

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了解汉语语块的构成不仅能够促进教学,还能够让学生较为有效的掌握汉语知识,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关于汉语语块的构成,学界至今没有统一的划分。国内学者大多数是根据汉语的结构形式和语法功能来划分,比如钱旭菁(2008)将其分为词级语块、句级语块和语篇语块三类,然后再细分,这样的划分具有了层级性。亓文香(2008)将其分为固定搭配、词语构造成分、句子构造成分,与此相似的是周倞(2009),他将语块划分为固定结构、填补结构和关联结构,并进一步细分。结构形式上的划分易于被学习者掌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彰显出了汉语语块的动态性的特点。也有根据汉语本体实际划分的,如马晓伟(2010)根据汉语本体实际将语块划分为:熟语及固定表达形式、专有名称及缩略语、插入语、句子中的连接成分、口语常用句式、从语用角度划分出的会话套语、高频词语组合搭配。可见,根据结构形式和语法功能划分的汉语语块具有一定的层级性,且彰显了一定的动态性,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意义不明显。

也有学者从指导教学的角度划分语块,如周健(2007)便把汉语语块分为词语组合搭配语块、习用短语、句子中连接成分等类固定结构三类。而王文龙(2013)则根据语块出现的频率及其在教学中的实际价值分为核心语块和扩展语块两大类。核心语块又包括一般搭配、习惯用语和框架格式;扩展语块主要包括熟语、套语等。这样的划分,可以说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语块,便于学生在理解汉语语块的基础上扩展汉语词汇,扩大的词汇量便于学生掌握地道的汉语知识,也有利于增强对外汉语教学的实效性。

四、对外汉语中的语块教学

根据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有关研究表明,词语组合难度与组合中词语的难度有关。比如Bogaards,P.(2001)就通过试验考察荷兰母语者习得法语词语的情况。一类是由学生熟悉的高频词组成的多次词组,另一类是学生不熟悉的单个词语,经过即时测试和延时测试发现,前者更容易学会,原本拥有的词形知识有助于学习者学会附着在这些形式上的新意义。因此,按照语块出现的频率和教学的实际价值,我们根据王文龙的分法,利用人类信息记忆及处理规律,进行对外汉语语块教学,提供给学生汉语基本语块结构,以避免汉语使用中的经常出现的词汇选择错误、语法结构偏误、语境使用不当等问题,不断提升学生运用汉语的熟练程度,使学生语言运用中的获得自信。

根据语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出现的频率,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教学中的核心语块,一类是扩展语块,扩展语块可以视为核心语块的补充和延伸。

(一)核心语块教学

核心语块包括三类:一般搭配、习惯用语和框架格式,这是初级阶段语块教学的核心。

1.一般搭配,如:表面上;抽时间;出主意;喘不过气来;存银行;打太极拳;赶飞机;公元前;家常菜;开玩笑;闹笑话;上岁数;中国通;赚钱。

一般搭配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对固定,对语境的要求已远远超过了其字面意思。因此,语境教学法是首选之法。

2.习惯用语,如:比如说;别提了;不像话;不小心;大吃了一惊;很难说;看样子拉肚子;没面子;没什么;忍不住;受不了;说到底;我的天;有两下子。

习惯用语是日常生活的常用句式,是口语表达的基础,也是衡量学生汉语表达水平的一个指标。对于惯用语,首先向学生说明句式的意义,对表示同一功能的句式进行归纳,可以让学习者了解多种形式的表达法,同时加强练习,以达到使学习者理解会用的目的。

3.框架格式,如:不是…而是…;有的…有的…;该…了;自…以来;再…也…;不但…而且…;…要…了;在…呢;像…这么

对于这类语块,在教学时可以用举例子的方法展示句法功能,再专门抽取框架结构,讲明意义,说明嵌入的条件,然后让学生举例子强化记忆。比如:

天快要亮了。

像王明这么勤劳的学生应该多表扬。

框架结构既有严格的形式约束,又有嵌入成分的多种选择,因此学生可以根据格式多加练习,不断类推。

(二)扩展语块教学

扩展语块概括起来有五类:熟语、会话套语、程式套语、标识语、课堂教学用语。扩展语块可以看成是核心语块的延伸和补充,在教学方法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1.熟语

汉语中的成语、歇后语、专名、缩略语、俗语、谚语、格言等统称为熟语。如:愚公移山、塞翁失马、一石二鸟、此地无银三百两、铁棒磨成针;元宵节、端午节、颐和园、清朝、邓小平理论、宫保鸡丁、青少年;人之初,性本善。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民以食为天。不到长城非好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打是亲,骂是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扩展语块可以说是结构定型、意义完整的固定短语,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教学中可采用直观法、翻译法等便于学生记忆的教学法。

2.会话套语

会话套语,如:

——你好!——你好!

——认识你很高兴。——我也很高兴。

——谢谢。——不客气。(不用谢。/别客气。)

——對不起。——没关系。

——再见!——再见!(明天见。/一会儿见。)

——不见不散!——不见不散!

——晚安!——晚安!

会话套语主要是维护会话,表示打招呼、问候、致谢、道歉、告别等,首选会话练习法。

3.程式套语

程式套语,如:

最近忙什么呢?

麻烦您(太麻烦您了)

一路上辛苦了!注意身体!多吃点儿。

欢迎光临!您几位?

喂,哪(一)位啊?(电话用语)

很高兴收到你的信。(书信用语)

干杯(为大家的健康干杯!)

一路顺风!新春大吉!给您拜年了!

祝你愉快!节日快乐!新年好!祝您身体健康!

程式套语表示开始话题、请求、恭维、结束话题等运用在必要的话题中,例如:在新年,人们会用大量的祝愿语“新年好、恭喜发财、大吉大利”等。信件里会有“你好吗”、“很高兴收到你的信”等。教学上建议采用语境法。

4.标识语

标识语,如:

请勿乱扔垃圾!节约用水。禁止吸烟;禁止停车;紧急出口;请勿打扰;游客止步;小心地滑;小心玻璃;小心碰头;握紧扶手;注意安全;请站在安全线以内

标识语是一种文化形象,代表国家的语言习惯,彰显国家的文化特性。比如旅游标识“游客止步”、安全标识“小心地滑、注意安全”等。随遇随讲。

5.课堂教学用语

课堂教学用语,如:打开书。翻到第…页。读课文。读生词。跟我读。听我读。请看黑板。注意发音。注意声调(语调)。现在做练习。现在听写。请再说(念)一遍。准备好了吗?有问题吗?我明白了。我不懂。(周一)交作业。做课后练习(三)。你昨天怎么没来上课?分角色读一下。(两个人)一组做练习(讨论)。

课堂教学用语因为使用频率高,因此很容易被学生记住,只需要关注学生发音即可。

五、结束语

理论上讲,所有的汉语语块项目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传授给学习者,但是教学实践不同于理论分析,教学有其自身的原则、规律和方法,很多不常用的汉语语块运用于教学不合时宜。语块教学研究应当立足于教学、服务于教学,语块教学不但要让学生理解语块的实际意义、掌握语块的用法,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语块的方法,培养学习者记忆词汇的能力,以便提高学习者学习词汇的效果,让学习者掌握运用一种语言的能力。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作为对外汉语的教师首先要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单纯的词语讲解要结合学习者的特点,并协助学生找出语言材料中的语块结构,鼓励学习者主动发现语块的组合和分布规律,同时提供大量包含目的语块的语境练习,让学习者找出语块学习的规律,最后在日常生产和交际使用中体悟汉语的特性,并不断内化为地道的汉语模式。

总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对语块的关注,重视语块教学,把语块教学贯穿到教学过程之中。同时,要培养学习者对语块的敏感性,引导学习者梳理语块知识点,不断提升对语块的运用能力。

注释:

①Wray,A.Formulaic language and the lexicon.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参考文献:

[1]高燕.对外汉语词汇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马晓伟.语块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M].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0.

[3]钱旭菁.汉语语块研究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2008(5).

[4]亓文香.语块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4).

[5]王文龙.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语块构建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2013.

[6]赵杨.第二语言习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7]周健.语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与作用[J].暨南学报2007(1).

[8]周倞.对外汉语语块研究——以<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为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作者:王红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