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素养学习心得

2024-05-01

教师专业素养学习心得(精选9篇)

篇1:教师专业素养学习心得

教师专业素养学习心得 渝中职业教育中心 周名鹍

经过网上的在线学习,我体会到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重要性,现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 一.师德素养

“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教师的师德素养是教师素质的核心、灵魂。因此,教师作为育人的主体,首先要具有完善的人格,要在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上堪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风范去影响学生。以人格影响人格,以素质造就素质。正如大教育家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师德素养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的教化作用,人民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努力完善自我,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肩负的是培养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的神圣使命,我们必须树立伟大而高尚的理想,努力做到“热爱教育、献身教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二.专业知识素养

教师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具备专业知识素养是每一位教师所必须的。教师的劳动是一个复杂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要成功的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有深入的了解。“资之深,则左右逢源”。一个教师要是死啃教材,不注重补充鲜活的血液,连自己也变得陈旧了。作为教师始终要有知识的紧迫感,无论教材怎么编,无论课程怎么变,你必须是一个知识的拥有者,这样你才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学生。“知识用时方恨少”,这是不变的真理。

三、学习素养

学习是发展之本、进步之源。学习是教师发展进步的第一要务。当前,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人,教师要熟悉和掌握的东西越来越多。如果不加强学习,不主动地去掌握新的知识技能,就无法胜任本职工作。教师拥有“一桶水”已远远不够了,教师应该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所以,教师要学为人先,与时俱进,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做适应时代要求的学习型教师。教师终身学习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陶行知说得好:“要想学生学得好,必须先生好学。只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这指出了教师学习的重要性,教师更应当把学习作为一个长期的,永不间断的工作来做,活到老,学到老的教师才能有进步、有创新。

四、心理素养

教师肩负着神圣的育人使命,教育人者必须先受教育,要让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首先要消除心理方面的疾病障碍。有一个豁达的心肠,健全的性格,愉快的心境,融洽的人际关系和百折不挠的勇气,面对困难,乐观向上,正视自己,控制不良情绪,乐于助人,与人为善,热爱工作,热爱生活,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带动学生。当然,教师的专业素养还有很多方面,努力践行才是最真。

篇2:教师专业素养学习心得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内容为九大核心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世界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尽管我国一直在推进素质教育、强调立德树人、力求让学生全面发展,但基础教育的现实并不尽如人意。“应试教育”与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依然严重,学生学习往往是被动学习,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及探究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效益低,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此所谓“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素质教育轰轰烈烈”。

篇3:教师专业素养学习心得

共同体是一个社会学范畴的概念, 最初来源于德语, 意指“共同的生活”。德国学者滕尼斯在研究中发现, 个体与个体在一个基于协作关系的有机组织中会形成更加强而有力的、结合更加紧密的关系。于是他用“共同体”来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共同的精神意识及特有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世界范围内的学校改革使得研究者重新审视学校的组织形式, 将共同体的概念引入教育领域。美国教育家萨乔万尼于1993年提出了学习共同体的概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 美国教育界的研究人员开始将学校中的学习型组织称为学习共同体。我国有研究者将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界定为:以教师为参与主体, 以网络为交流平台, 以合作交流为目的, 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最终目标而建立起来的虚拟共同体。它的建立突破了原有学习体的时空限制, 极大地促进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

2004年开始, 我国全面推行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化和扩展, 教师面临教书育人和专业发展的双重挑战。教师素质的有效提高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也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关键和瓶颈。只有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准、研究能力、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 才能够进一步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作为教师发展的新模式, 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激励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进行卓有成效的合作, 为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提供平台, 以促进其实现自我价值、适应时代的更高要求。

二、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基础

(一) 学习型组织理论

学习型组织起源于美国, 它为专业学习共同体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理论基础。彼得·圣吉提出的学习型组织模式影响最为广泛。他提出了由组织演变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信念和价值观、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 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 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它的学习方式为快。”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可以看作是一种学习型组织形式, 它由具有相同兴趣或学习需求的教师组成, 以团队学习、交流的形式为主线, 在团队学习中分享彼此的经验、情感、思想和观念, 从而促进其成员共同成长。

(二) 群体动力学理论

群体动力学 (Group Dynamics) 理论由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创建, 用来研究群体行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群体因素对个体的影响, 其宗旨是揭示群体行为和群体中的个体行为的动力源泉。群体的本质是群体成员之间的互依, 与其相一致的是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注重的是合作与协作。在合作学习的互依性中, 具有不同教育能力、知识结构、认知风格、思维方式的教师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取长补短、互勉互相, 提高个体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从而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动力, 促进教师团队的整体发展。

(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 起源于十八世纪, 其先驱人物是哲学家维柯和康德;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瑞士学者皮亚杰使其成为较为成熟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自我建构, 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尽管建构的形式多种多样, 但是实质都是互动。教师需要经常性地通过交流、协商、合作、共享进行意义建构和重构, 促进教师反思性学习和知识内化, 激发其主动性和自主性。

三、大学英语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原则

(一) 合作性

随着教改工作的开展, 大学英语教学从静态走向动态, 面貌焕然一新。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自身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 而且要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以及现代教育理论。当前的实际情况是大学英语教师学历和职称结构不合理, 教学任务繁重, 教师参与进修和培训的机会较少, 这些因素都是阻碍教师发展和教改开展的不利因素。关于教师发展的研究表明, 在学校和社会环境下, 为了达到一定教育目标而进行的合作是促进教师共享教与学知识的最佳方式。在线学习共同体中教师借助于网络及基于网路的工具支持, 逐步建立起平等、民主、互动、沟通的合作关系。一是学习共同体与单位领导、指导专家之间的合作。这个层面的合作保障其开展的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二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在合作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和科研工作。教师不再是“孤军奋战”, 而是“并肩作战”———共同确定发展方向, 明确教学目标, 探讨工作中的困惑、难题, 每个成员的潜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 动态性

只有保证教师发展, 才能使学生最大程度发展成为可能;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 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是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前提。随着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的教学模式的全面展开, 教师的角色转变迫在眉睫:网络教学要求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多维度的立体角色转变。教师需要教学过程、教学对象和自身的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审视和判断, 追求更高层次的合理性。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动态的不断革新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 教师的专业水平、需求、信念等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线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分享彼此的经验和面临的问题, 增加情感交流、调动教师作为学习者的积极性。同时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 在线学习共同体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非实时交流互动, 满足其成员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

(三) 建构性

周燕对全国高校英语教师发展需求的调查显示:在教师看来, “没有进修机会” (47%) 和“教学负担过重” (44%) 是影响大学英语教师进一步实现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 关注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关注教师个体经验和知识建构, 对于促进教师教育培训真正取得成效、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线学习共同体中, 网络只是媒介, 共同学习才是其核心所在, 正是共同学习的理念促进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 同时为团队学习提供保障。这种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 围绕教学实践, 确定教学主题和任务, 设计、开发相应的教学资源。通过比较、探讨个体之间的看法, 发现个人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不仅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而且推动共同体的良性发展, 从而实现双赢。

四、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是提升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 为教师可持续发展提供平台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发展变化过程。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 大学英语教师面对更多的挑战和困难。如果不及时应对这些问题, 会妨碍教师专业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在线学习共同体所营造的和谐、融洽的组织氛围能够为教师提供直面挑战的物质保障和精神支持。共同体的核心成员在与专家沟通、培训内容、学习目标等方面做出直接贡献, 但是所有成员的地位平等、机会均等, 每个个体的想法都会得到充分探讨和评价。大家不仅分享知识, 而且交流情感, 教学和学习不再是孤立的, 而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提高其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二) 培养教师的领导力

教师的领导力是指教师在学校群体活动中通过自身的教学、能力、情感等因素所发挥的综合性影响力。首先, 共同体所提供的和谐氛围和发展方向帮助教师在课堂内明确教学目标, 与学生充分互动, 积极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 共同体是教师的合作组织, 教师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影响来解决问题、学习新的知识并将其内化, 此过程正是教师领导力提升并在今后合作和工作中将其自主呈现的过程。再有, 共同体的活动离不开与学校行政领导群体的互动。当教师以团队的形式邀请学校决策者参与其活动时, 也正是教师分享领导权力的过程。这种影响力是当前学校中教师难以彰显的一种能力, 但同时又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和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

(三) 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美国西南部教育发展实验室对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中的变化进行的研究表明, 教师通过有效学习对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并产生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对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角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教师的信息更新和专业发展的可能性更大了。首先, 教师需要自主地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和交流的工具, 制定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确定学习目标、内容和组织形式。其次, 教师不仅需要根据学习进度, 确定下一步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而且需要根据共同体的发展情况, 帮助和发展新的共同体。由此, 教师的凝聚力增强, 共同找寻策略、解决问题的责任感也随之增强。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全面铺开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专业发展的形式应该与时俱进。针对目前的条件, 尚不能完全依靠大学英语教师的自主性来提升其专业素养。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为教师发展提供了互动平台, 但是如何将共同体的发展和完善转化为教师的内在需求, 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机结合, 从根本上实现“自下而上”的改革才是其关键所在。

摘要: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以合作为核心思想, 以网络为交流平台, 以教师专业素养的持续提升为最终目标。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有助于为教师创设可持续性发展的平台, 有助于培养教师的领导力。有助于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从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师校本专业发展活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教师,合作,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滕尼斯[德]著.林荣远译.共同体与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2]马南南, 顾小清.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驱动机制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 2008.

[3]佐藤学.关于学习共同体的构想[J].全球教育展望, 2005.

[4]卢敏玲等.课堂学习研究—如何照顾学生个别差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5]杨馥卿等.网络环境下的反思性教学[J].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6]周燕.高校英语教师发展需求调查与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

篇4:教师专业素养学习心得

摘 要 从评价理念的中介转换、评价效果的课堂质量提升和学生差异发展的时代回应探讨学习性评价中教师专业素养的价值。继而,构建其教师专业素养的结构:学习为本的专业理念系统、积极心理的专业情绪地理、宽深兼容的专业知识体系和情境化的实践能力。最终,从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学习性评价理念嵌入、学习性评价理念为核心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的建构以及学习性评价理念为指导的教学实践体系创新三方面探究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学习性评价 教师 专业素养

“学习性评价”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形成性评价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有效教学的一部分[1]。我国对于学习性评价的研究并不多,集中于学习性评价的涵义和方法研究,缺乏学习性评价中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探究,而后者正是有效实施学习性评价的必备条件,故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学习性评价进行研究。

一、学习性评价中教师专业素养的价值

1.学习性评价理念的中介转换

评价理念须被理解、运用、修正和生成既定理念之外的东西,达到有效传递效果。若学习性评价的实施者对于评价理念的传达是一种缺位状态,理念构建得再完善也无法体现内在价值。教师作为评价活动的实施者,当之无愧成为传递学习性评价理念的中介。

教师实施学习性评价会带有主观性,存在实然与应然理念间对接的偏差,有效缩小这种偏差,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英国评价专家布莱克曾说:“这些年,有两种研究力量推动着学习性评价理念发展:一种是对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另一种是对促进教师观念转变提高实践效果的研究”。[2]教师的专业素养体现于其能正确解读学习性评价的理念并灵活运用,其作为学习性评价理念中介转换的桥梁,是建构传递学习性评价理念合理路径的必要因素。

2.学习性评价效果的课堂质量提升

一方面,学习性评价力求提高教学质量。布莱克和威廉教授通过对160种教育期刊和专著上250篇关于形成性评价的文献进行综述,发现在实施学习性评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收益(learning gains)显著提高[1]。教学质量也是检验评价效果的方式,与之直接相关的是教师专业素养。

另一方面,学习性评价是有效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所谓“有效教学”,归根结底离不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为前提的[4]。教师专业素养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因为教学目标的制定、内容安排和方法选择等均由教师决定;教师专业理念和知识、教学策略和风格等是有效完成教学活动的理论和技术支撑,课堂教学中缺少了理论和技术的积淀,很难提升教学质量。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提升课堂中教学活动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也契合了学习性评价力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这一目标。

3.学生差异性发展的时代回应

学习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的首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人本主义理论是其哲学基础,重视人的态度和情感,评价范围不再局限于分数、排名;多元智力理论是其心理学基础,评价活动有展示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功能;建构主义是其教学心理学基础,评价活动注重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提倡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学习性评价摒弃了传统教育评价中对学生的“甄别”“选拔”等功能,评价的立足点由“促进学生之间的竞争”转为“关注每位学生个体化的、长期的发展”,评价的核心目标指向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教师专业素养是有效实现学生多元发展的核心条件。教师相信学生都能改进,并在了解学生认知水平、过程和学习动机的基础上,促进其差异化、多元化发展。评价理念的践行体现于教师所采用的策略,营造一个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场域,给予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时空,这是学生个性化突显的必要条件。因此,构建符合学习性评价理念的教师专业素养是学生差异化发展的时代性回应。

二、学习性评价中教师专业素养的结构

我国教师专业素养的结构研究主要涵盖专业情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此为基础且结合学习性评价特征构建教师专业素养结构的维度:学习为本的专业理念系统、积极心理的专业情绪地理、宽深兼容的专业知识体系和情境化的实践能力。

1.学习为本的专业理念系统

学习性评价以促进学生学业发展为本,任何活动的开展均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英国学者丹(Dalm)认为:“学习性评价不是教与学过程中的附属品,相反,它提供给学生一个可以参与的过程,这是学习中很重要的部分,即评价本身就是学习。”教师持有怎样的学生观、学习观,是学生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因此,构建学习性评价中教师专业素养的第一个维度——学习为本的理念系统维度,包括发展性的评价观、民主化的学生观和重过程的学习观。

发展性的评价观、民主化的学生观和重过程的学习观均指向学习,学习为本的专业理念是三者的综合。评价是连续的过程,指向学生学业和教师教学发展,教师需持有发展性的评价观。学生应是评价与教学的合作者而非接受者,教学目标也应是师生共享的,学生承担更多的责任,更关注学习过程,才能与教师合作完成教与学的目标,平等的师生关系折射出教师持民主化的学生观。实现学习目标固然重要,学生的学习过程更为重要,评价中师生以合作来实现教与学的目标,将学习视为意义的建构,在此基础上利用各种真实性活动进行教学以给予学生更多过程体验,这是教师秉持重过程的学习观的体现。

2.积极心理的专业情绪地理

情绪是一种心理体验,存在于教师实践的每一角落,即情绪是教学工作的一部分,普遍存在于与教学有关的各项组织活动中[4]。教师的情绪、认知和行动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教与学本质上是情绪性的[5]。师生间的人际互动交往是学习性评价活动的基本形式,会产生各种情绪体验,而教师情绪影响评价实施效果、学生学业和自身专业发展等。学习性评价以人本主义理论作为哲学基础,十分重视人的情感。因此,借鉴安迪·哈格里夫斯的“情绪地理”理论以及学习性评价积极的评价观,构建学习性评价中教师专业素养的第二个维度——积极心理的专业情绪地理,包括以包容化解社会文化的距离、以分享拉近道德距离、以关怀降低专业距离、以主导消融政治距离、以互动应对物理距离。

教师面对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时,产生彼此倾诉的“距离”,需以积极的心态缩小过大的社会文化距离;教师的教育教学目标与他人冲突时,产生消极情绪带来道德上的距离,与他人积极分享教与学的目标可拉近道德距离;社会上对教师的高期望和教师专业的“神秘感”,产生了过大专业距离,教师需摆好姿态给予学生关怀而降低专业距离;教师在教学中理应享有一定的话语权,若该权利得不到保障,这样的“政治等级”会产生政治距离,唯有获得一定的主导权,才能消融政治距离;教师与他人交往的亲疏远近和互动是否频繁,决定教师与他人情绪的物理距离,影响彼此情绪体验,需以互动缩小情绪的物理距离,以维持教师与他人良性的情感体验。

3.宽深兼容的专业知识体系

“学习性评价承认评价应当发生于正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从评价活动中获得的信息可以用于促进教学过程。”[6]教师要明白“教什么”,需具备深度的专业知识和广度的跨学科知识。深度专业知识体系不仅给予学生知识本身,还给予知识脉络,使学生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能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于教师而言实现了有效教学,于学生而言进行着有效学习。跨学科知识能打破教师因长期从事本学科教学而形成的固化思维,涉猎本专业以外的知识是一种“引渠开河”,有“开窗透亮”的效果。总之,教师的知识素养在其专业素养中居基础地位,深刻影响教师整体素养的底蕴和潜力以及教与学的效果。由此,构建学习性评价中教师专业素养的第三个维度——宽深兼容的知识体系,包括学习性评价的相关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以及相应专业的学科知识。

教师实施学习性评价的重要前提是具备相关理论知识,实践立于扎实的理论之上方显饱满和可信,有效实施学习性评价得益于教师对该评价的理念、原则、方法等理论知识的真切掌握;评价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教师有必要熟悉教育中的相关评价理念并合理运用,共同为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服务;教师需掌握有效完成教学的相关知识,搭建起学习性评价中教师宽深兼容的专业知识体系。学习性评价是基于教师对学生深入了解而产生的为了学习的评价,离不开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的渗透。简言之,教师的专业知识深度与宽度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厚度与广度,是教学品质的关键影响因素。

4.情境化的实践能力

教师作为学习性评价的实施者,应具备相应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教师在一定教育教学目标指引下,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实践问题的能力,是标示教师完成特定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水平和可能性,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和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7]。教育中倡导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教师也需具备相应能力以作为培养学生的筹码和应对学习性评价中创生性的问题。每一堂课都是场景化的,教师无法完全预见课堂中即将出现的状况,教学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历险。由此,构建学习性评价中教师专业素养的第四个维度——情境化的实践能力,即发展性的评价能力、高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数据化的调研能力。

“评价是所有成功教学的基础。”[8]学习性评价首要目标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新课改也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教师实施该评价需以发展为核心要素。学习性评价不是固定的评价模式,更不是课程实施中某个具体阶段,而是嵌入式的、贯穿教与学全过程的一种非正式互动,是完成课堂任务和课堂互动的必要组成部分[9]。高效的教学实践能力才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必然与学生充分互动,深入挖掘学习行为所传达的信息以及客观分析学情等。教师掌握数据化的调研能力,客观的整合和分析学情,才能在评价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提升学习水平的合理建议。

三、学习性评价中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教师专业素养是动态凝练的结果,如何提升素养是无法绕过的话题,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探究学习性评价中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1.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学习性评价的理念嵌入

学习性评价中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可从关键词“评价”入手,评价素养对于提升该评价中教师专业素养有现实意义。长期以来,教师的评价素养在教师专业素养结构中的地位未能充分体现,导致教育评价的内容在教师教育课程中的严重缺位。在教师的职前教育中,关于评价的知识通常是存在于心理测量学中,评价内容占的比例极其有限,且评价内容的教学侧重于理论,关于评价该如何实践甚是微浅。在职教育中也缺乏评价的课程,以评价为内容的专业发展机会少之又少。由此,教师教育课程中亟待纳入学习性评价中以评价促发展的理念,将教师评价素养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中必然是提升专业素养的制高点。

评价素养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编制、课程的组织和课程效果的评估等,是复杂而系统的过程,可将教师评价素养融入师范生、职前教师教育和在职教师教育培训等课程中。具体的教师教育课程中,增加教师评价方面的基础知识,在教师评价素养的课程中贯彻“为了学习的评价”的理念、原则和方法策略等;职前和在职培训可承担教师评价素养的补课任务,在理论上强调学习性评价实施的方法策略。

2.以学习性评价理念为核心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的建构

吸引、发展和维系有效教师是当今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改革政策的主题[10],有效教师的培养得益于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的宏观引导。以学习性评价理念为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的建构是方向指引,能确保学习性评价中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路径的正确,且给予教师专业素养评估体系以政策依据和支持。以学习性评价理念为核心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政策建构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宏观构想,还需进一步细化。

目前,学术界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政策未有统一的界定,本文中教师专业发展政策指教师职前教育、准入辅导和在职专业提高一体化的保障和提升专业发展的政策,包括教师教育、准入、教师任用和待遇政策等。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的建构以学习性评价理念为核心取向需将其渗透于具体的政策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初始阶段需以政策传达培养具有怎样理念的教师;在教师准入政策中对接学习性评价理念的政策规定,使掌握学习性评价的理念作为其成为教师的资格之一;教师任用政策是对教师专业素养的验证,决定其能否被聘用;教师专业发展是动态和连续的,教师被教育、准入、任用后,待遇政策中还需包含激励措施,将其核心理念融入教师待遇政策之中。由此,以学习性评价理念为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的建构是提升专业素养的宏观向导。

3.以学习性评价理念为指导的教学实践体系创新

创新的理念没有相应体制去实践,实为空中楼阁。教师作为实践者,其专业素养的水平体现在具体的评价实践活动中,并在其中得到检验和提升。由此,提升学习性评价中教师专业素养的归宿指向教学实践,即以学习性评价理念为指导的教学实践体系的创新,目前,教学实践体系未在学术界有统一的界定。本文中教学实践体系指教学开始到结束,一系列教学活动组成的逻辑体系,包括教学准备、实施和评价等活动。

理论知识素养使教师明白“是什么”“为什么”,实践能力素养使其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到”。若理论知识素养达到一定高度,教师实践能力素养处于缺位的状态,必然导致“用纸面上的逻辑来决定或取代实践的逻辑,用狭隘的专业实践代替教育生活实践,用逻辑的实践代替实践的逻辑,用重复性实践代替生成性实践”[11]。“理论丰富、实践贫瘠”的状态下,教师很可能无所适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需坚持“专业最终是关于实践”的观点,把理论标准和实践概念与实际工作中表现出的标准和概念之间的冲突降到最低点,将教师实践能力素养的发展作为提升学习性评价中的教师专业素养的着力点,而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也必然附着于教学实践体系之中。由此,以学习性评价理念为指导的教学实践体系的创新需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教师自身内源性的践行教学,强调教师的意识和主动;另一方面是来自学校的支持性环境,任何教学实践体系的践行和创新的最佳场域都是学校,学校创造合作共同体和构建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在实践中给予教师及时的专业引导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丁邦平.学习性评价:涵义、方法及原理[J].课程·教材·教法,2006(2).

[2] Paul Black.Formative assessment:views through different lenses[J].The Curriculum Journal,2005(2).

[3] 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J].教育研究,2007(6).

[4] 裴舒,王健.教师的“情绪地理”及其优化策略[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2(4).

[5] 王嘉毅,程岭.安迪,哈格里夫斯的教师观与教学观[J].全球教育展望,2011(8).

[6] http://cms.curriculum.edu.au/assessment/whatis.asp.2005-2-24.

[7] 吕长生.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现实的缺失和理论的必要[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2(10).

[8] 刘香东,孙燕.美国教师教育评价能力的研究及启示[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3(12).

[9] 王沁艳,丁邦平.学习性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对话[J].全球教育展望,2009(9).

[10] 谌启标.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师专业发展政策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12(4).

[11] 康丽颖.教育理论工作者回归实践的自识与反思[J].教育研究,2006(1).

[作者:田洵洵(1991-),女,安徽六安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在读硕士研究生;罗生全(1976-),男,四川南充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

篇5:教师专业素养学习心得

一、提高师德素养:师德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没有师德一切也就无从谈起。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一颗颗幼小心灵,他们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我们的言行举止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孩子就像一面镜子,他们身上能折射出老师的影子,所以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就要用心做好孩子的领航人。

二、学会尊重幼儿要让孩子喜欢你,首先就要尊重孩子,以幼儿为本。你尊重了孩子,孩子自然就尊重和喜爱你。要关注到每个孩子,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个孩子。这句话虽然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就未必会真的一碗水端平。但是当你静下心去面对每个孩子时,也许你就会做得更好。

三、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反思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刻反思自己的人做事时往往事半功倍。我们每次上完课后进行反思,我们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每天对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进行反思,我们就会更贴近孩子,我们的教育就会更轻松、更有效。反省自己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

四、不断学习,做一个研究型老师经常会听到一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但相信没有多少人真正的能做到这一点。为了让老师们更好得学习提升自己,今年教育局举行了一个读书活动,让老师们进行一些专业书籍方面的阅读。这个活动非常的好,但是最主要的还是我们自己主动地去学习、阅读。真正的想着去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有很多人认为理论不实用,但是正像周念丽老师说的那样:“理论点亮心灯”,有理论的支撑我们才能更好的去实践。提到做研究型的教师,总感觉非常的难,但是正因为我们不去学着研究,才会使我们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师缺乏了专业性。所以就变的任何人都可以做幼儿教师,失去了职业尊严。

篇6:教师专业素养培训心得

由此可见,追求高效地课堂教学是我们每位教师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那我们该怎样做呢?在此,我结合本周日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寻“秘籍”,让课堂教学走“武功大成”的捷径

在我看来,周日的培训活动,就是给我们送来一点儿“秘籍”。夏永立老师与众不同的课堂教学及观点新颖的报告讲座,为我们开拓教育理论的视野,更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创建了新的模型。如在《加、减、乘、除是一家》的教学中,夏老师通过简单的数轴跳格子的方式,让学生很轻松地发现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此时学生们的学习就像触动的了多米诺骨牌,一发不可收拾:探究一直在进行,发现在不断地跳出。学生们在不断地尝试中,更加欣喜地发现加和乘、减和除、乘和除之间的关系。整堂课中,夏老师没有过多的讲解,只是通过适当地引导,就让新的发现不断地蹦出。类似这样的课堂教学“秘籍”还有很多,这就要我们教师拿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干劲,尽快领悟其中在要领所在。唯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走出捷径,我们教师才能成为“明师”。

二、“觅”本质,使我们教对数学课

在课堂教学大餐之后,夏老师又为我们带来了新颖的理论讲座。特别是他提出的“深度课堂”的观点,并给出了五大策略。策略一: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课堂教学的真实起点。策略二:钻研教材要“深究”,把握数学学科的核心知识。策略三:课堂内涵要“深刻”,提升数学课堂的思维含量。策略四:教学效果要“深远”,促进学生终生的持续发展。这些也正好契合夏老师所提出的“基因课”的理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许多课就是这样的“基因课”,上好这些“基因课”,其他常规课将会“不攻自破”。此时,我突然感觉夏老师和俞正强老师两位大咖真是心有灵犀,不谋而合。这儿的“基因课”不正是俞正强老师所倡导的“种子课”吗?既然前辈们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那我们为什么还不沿着“指引”努力前行,快速追赶呢?在我看来,不管是“基因课”还是“种子课”,不都是在追寻数学课堂教学最本质的东西。我们教对这些“种子课”,那其他的常规课的教学不就变得轻松惬意了。

三、“夯”基础,让我们飞得更高

我心里明白,我以及许多老师没有成为“明师”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内部驱动力不足。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应该是我们为发动机加注的“油”太少的缘故。“扪心自问”,一年中我读过多少本书,看过多少次名师们的课堂实录,写过多少篇感想,发表过多少论文?没有汗水哪能有收获?没有扎实的基础,怎么能够展翅高飞?

篇7:教师专业素养心得体会

必须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需要关怀与温暖,这样才能健康成长。老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发扬他们的优点,使他们能坚定目标,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努力!实施素质教育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没有优劣之分。对于问题学生,要更多的关心。赏识比批评和惩罚更有教育效果。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应善于使用“表扬的武器”。

要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在信息网络化时代,教师的育人功能发生了变化。学校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如果没有创新教育的能力,我们上课学生就不爱听。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就不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当前,日趋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利的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假如还不能把握住教学角色,无法适应教育技术革命的形势,仍然固守传统教学观念及方式,将落后于时代的要求,终为学校教育所淘汰。我意识到我对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有很大差距,仍需刻苦钻研。

高素质的教师还应具有创新精神。让学生创新,老师自身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激烈竞争的时代,创新的能力,绝处逢生的能力,面对挫折的耐力等等,是取得成功的必备素质。

篇8:教师专业素养学习心得

一、以提升理念水平为出发点, 注重教研培训

每周由教研组长组织教师进行《 指南》 学习研讨, 教师通过撰写学习笔记、集体交流等方式, 深刻理解《 指南》 精神, 解读《 指南》教育观、学习观、评价观、师幼互动的要求等, 并针对《 指南》 中提出的各个年龄段幼儿发展的目标、 幼儿发展具体要求与日常工作中的实践, 交流自己存在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如, 我园为了提高教师指导三大游戏的能力, 多次召开研讨会。 会议围绕“ 如何更有效地开展三大游戏”开展经验分享和研讨交流活动。通过研讨引发了全体老师对“ 如何更有效地开展三大游戏”问题的聚焦与更深层的思考, 为我园今后三大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指明了方向。而在每次学习研讨中, 建立了“ 人人是主持者”的活动思路, 每一次活动由不同的教师主持, 谈谈自己新学习的文章或培训后的收获与感想, 说出自己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文章, 这篇文章的价值所在, 以及自己的见解, 使教师之间获得不同信息的交流, 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努力使教师成为活动的主体。如, 谌老师从厦门培训回来后为全体教师开展了《 幼儿园美术———趣味绘画》 专题讲座。 谌老师通过形象生动的讲解、图文并茂的展示以及现场示范和指导, 让大家对创意想象的美术教育模式有了深刻的认识, 也开启了我园幼儿美术教育与环境创设的创新之路。卓老师也结合2014 年福建省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基础能力系列培训的内容和个人平时的经验积累, 为全园教师做了《 多媒体软件的基础操作技能》 的专题讲座。 讲座中同老师们进行了分享交流, 讨论目前信息技术时代的发展背景, 如, 什么是教育信息化?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 作为教师如何去应对? 一次次这样的教研活动, 都为教师提供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切磋的舞台, 也不断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

二、以提高教学能力为落脚点, 注重全面培养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及业务知识水平, 引领教师深入理解《 指南》 精神内涵, 更准确地把握幼儿的学习特点, 我园组织教师先后两次观看“ 省级名师优质课网络教研展播活动”, 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向名师学习的机会和交流的平台, 让我们领略了优秀教师不同的教学特色, 学习了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观摩课, 运用“ 对话式、交流式、讨论式”的研讨, 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与名师教学的相互碰撞, 产生精彩的思维火花, 让教师在比较与辨析中发现共通的教育规律。 在观看名师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为期两周的推门听课及践行《 指南》 精神教研周活动。 为确保听课实效, 听课结束后当天将进行听课意见反馈, 与上课老师交流对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实践与运用, 老师根据实际的教学课例与课后的自我剖析, 向参与研讨的园领导与教师淋漓尽致地诠释了自己对《 指南》 精神的感悟。 教研周活动不仅有助于了解教师课堂的教学情况,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力度, 便于指导课堂教学改革, 同时也让年轻教师有汲取经验的平台, 骨干教师有展示教艺的舞台, 在课堂上彰显各自的教学风采, 以实现校内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从而活跃幼儿园的教研氛围。 活动中涌现出一批素质好、能力强的教学能手, 老师通过课堂展示、观摩交流, 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在分享与总结中促使教师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不仅让教师在《 指南》 的引领下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 完善了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 同时让学生能够得到真正合理、全面的发展。

三、以帮扶姐妹园为互助点, 引领辐射同发展

为了发挥省优质示范园的带头作用, 我园一直致力于开展城乡结对帮扶工作, 通过“ 成长共同体”的形式, 彼此姐妹互助、共同发展。被帮扶的丰田中心幼儿园、龙山中心幼儿园在我园的帮助指导下, 从幼儿园的整体布局及各个功能室的安置摆放的合理性, 各个年龄段幼儿的一日活动时间安排的合理性、 区域活动内容的可行性、环境创设的适宜性与安全性及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 幼儿园的食堂管理、保健室管理, 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的注意问题等方面进行具体的指导。 为了提升被帮扶园教师资料收集整理的能力, 组织教师参观档案归类整理, 从活动主题来源的通知、计划、活动时的照片、活动效果等几个方面去收集整理, 打开了他们的思路。同时为了带动乡村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我园安排骨干教师准备多节教学示范课及讲座, 帮助结对园教师以听课、评课的方式, 从活动设计、活动准备、活动组织、活动反思等方面如何体现《 指南》 里的精神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通过结对帮扶的送教、送培下乡活动, 与乡镇教师互相交流、帮助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惑, 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 还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研创新的热情, 对提高农村幼儿教师整体素质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而我园教师通过这样的帮扶活动也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 我们相信, 这样的牵手帮扶一定能促进城乡幼儿园的共同进步!

勤能补拙, 相信通过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反思, 每个教师都能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树立生命不息、教研不止的思想。我们更应加强学习指导与督促管理, 激励教师不断学习进取, 克服困难, 提高综合能力, 促进幼儿园特色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9:教师专业素养学习心得

一、以提升理念水平为出发点,注重教研培训

每周由教研组长组织教师进行《指南》学习研讨,教师通过撰写学习笔记、集体交流等方式,深刻理解《指南》精神,解读《指南》教育观、学习观、评价观、师幼互动的要求等,并针对《指南》中提出的各个年龄段幼儿发展的目标、幼儿发展具体要求与日常工作中的实践,交流自己存在的不足和努力方向。如,我园为了提高教师指导三大游戏的能力,多次召开研讨会。会议围绕“如何更有效地开展三大游戏”开展经验分享和研讨交流活动。通过研讨引发了全体老师对“如何更有效地开展三大游戏”问题的聚焦与更深层的思考,为我园今后三大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指明了方向。而在每次学习研讨中,建立了“人人是主持者”的活动思路,每一次活动由不同的教师主持,谈谈自己新学习的文章或培训后的收获与感想,说出自己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价值所在,以及自己的见解,使教师之间获得不同信息的交流,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努力使教师成为活动的主体。如,谌老师从厦门培训回来后为全体教师开展了《幼儿园美术——趣味绘画》专题讲座。谌老师通过形象生动的讲解、图文并茂的展示以及现场示范和指导,让大家对创意想象的美术教育模式有了深刻的认识,也开启了我园幼儿美术教育与环境创设的创新之路。卓老师也结合2014年福建省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基础能力系列培训的内容和个人平时的经验积累,为全园教师做了《多媒体软件的基础操作技能》的专题讲座。讲座中同老师们进行了分享交流,讨论目前信息技术时代的发展背景,如,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作为教师如何去应对?一次次这样的教研活动,都为教师提供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切磋的舞台,也不断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

二、以提高教学能力为落脚点,注重全面培养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及业务知识水平,引领教师深入理解《指南》精神内涵,更准确地把握幼儿的学习特点,我园组织教师先后两次观看“省级名师优质课网络教研展播活动”,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向名师学习的机会和交流的平台,让我们领略了优秀教师不同的教学特色,学习了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观摩课,运用“对话式、交流式、讨论式”的研讨,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与名师教学的相互碰撞,产生精彩的思维火花,让教师在比较与辨析中发现共通的教育规律。在观看名师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为期两周的推门听课及践行《指南》精神教研周活动。为确保听课实效,听课结束后当天将进行听课意见反馈,与上课老师交流对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实践与运用,老师根据实际的教学课例与课后的自我剖析,向参与研讨的园领导与教师淋漓尽致地诠释了自己对《指南》精神的感悟。教研周活动不仅有助于了解教师课堂的教学情况,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力度,便于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同时也让年轻教师有汲取经验的平台,骨干教师有展示教艺的舞台,在课堂上彰显各自的教学风采,以实现校内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从而活跃幼儿园的教研氛围。活动中涌现出一批素质好、能力强的教学能手,老师通过课堂展示、观摩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分享与总结中促使教师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不仅让教师在《指南》的引领下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完善了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同时让学生能够得到真正合理、全面的发展。

三、以帮扶姐妹园为互助点,引领辐射同发展

为了发挥省优质示范园的带头作用,我园一直致力于开展城乡结对帮扶工作,通过“成长共同体”的形式,彼此姐妹互助、共同发展。被帮扶的丰田中心幼儿园、龙山中心幼儿园在我园的帮助指导下,从幼儿园的整体布局及各个功能室的安置摆放的合理性,各个年龄段幼儿的一日活动时间安排的合理性、区域活动内容的可行性、环境创设的适宜性与安全性及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幼儿园的食堂管理、保健室管理,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的注意问题等方面进行具体的指导。为了提升被帮扶园教师资料收集整理的能力,组织教师参观档案归类整理,从活动主题来源的通知、计划、活动时的照片、活动效果等几个方面去收集整理,打开了他们的思路。同时为了带动乡村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我园安排骨干教师准备多节教学示范课及讲座,帮助结对园教师以听课、评课的方式,从活动设计、活动准备、活动组织、活动反思等方面如何体现《指南》里的精神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结对帮扶的送教、送培下乡活动,与乡镇教师互相交流、帮助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惑,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还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研创新的热情,对提高农村幼儿教师整体素质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而我园教师通过这样的帮扶活动也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我们相信,这样的牵手帮扶一定能促进城乡幼儿园的共同进步!

勤能补拙,相信通过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每个教师都能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生命不息、教研不止的思想。我们更应加强学习指导与督促管理,激励教师不断学习进取,克服困难,提高综合能力,促进幼儿园特色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叶圣军.《指南》背景下的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困惑与原因[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11).

上一篇:施秉扶贫办六精准宣传扶贫工作下一篇:打雷下雨的幼儿园安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