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学习心得

2024-04-16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学习心得(通用12篇)

篇1:《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

这几天,我认真学习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通过学习我深刻领悟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内容,也增强了自己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有四条: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基本内容包括 “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其中又包含了若干领域,并且明确提出了每一个领域的基本要求。

《标准》再次强调了“师德为先”的基本理念。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的灵魂与核心,高尚的师德是一流师资队伍的第一要素,是教师教书育人,为教育事业自觉奉献的根本保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程和民族的未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老先生的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常常令我深思,课改的进行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何让自己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如何更好的得到专业化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师德之说古来有三,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然而,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新时代的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经常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热爱学生,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师生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的体现,是一种行动的指南!其实,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我们的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一位教师的自身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一片教育的蓝天!

篇2:《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学习心得

灵武市第三小学 纪凤梅

假期里,本人认真学习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通过此次学习,使我真正的理解了很多过去所不理解的内容,收获了许多相关知识。特别是再次学习标准中的四个理念,既 “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后,受益匪浅,无规矩不成方圆,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相关标准,只有有了标准,才有个衡量好坏的依据,才能有所进步和提高!

下面我简单谈谈几点收获体会:

一、要树立的基本理念

(一)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权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孩子的发展是有特点和规律的,绝不等同于成人,把孩子当作成人看,或是希望孩子成为成人,这都是极端错误的。教育不是一把不变的尺子,而是应该适合每个不同的孩子的,孩子才能真正享受到自己的尊严和权益,他们的在校学习才能活泼生动,他们的成长才能健康快乐。

(二)师德为先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小学教师辛苦、繁琐、清贫,若没有坚定于心的职业理想,难免被名利所诱,内心的价值体系也会偏颇,从而影响教书育人的态度,会把学生指引向迷茫甚至邪路。

(三)能力为重

要搞清楚是什么能力,可不是单纯的讲课能力。这里说的能力是综合性的,发展性的,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更要看重后期的学习进步的幅度和速度。最优秀的教师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既能埋头苦干,又能抬头思考的人。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要想提高,成为专业化教师,必须要走这样一条路:敢于也勤于实践—勇于反思教育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剔除错误做法,总结出新的思路,创造出新的做法—大胆在教育教学中尝试—边做边思考边改进。

(四)终身学习

任何人,只要不学习都会落后,可以不知道,但是学而后知,一生坚持。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需要加强哪些知识、调整哪些行为?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现行小学教育更是渗透了现代教学的内容和思想,在教学要求上也更趋向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教学技能。小学教师要搞好素质教育,除在教学思想观念上有一个大的转变外,在自身的科学文化和业务素质上也要随之不断更新。

1、驾驭教育教学的能;

2、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3、较高的创新能力;

4、较强的组织能力(1)组织教学能力(2)课外活动组织能力;

5、较强的教研能力(1)教学研究能力(2)学术研究能力;

6、较强的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能力

(一)要认真钻研教材,拟写好教案。

教材是每个教师喂给学生吃的“粮食”,教师只有自己把教材吃透了,才能把其中的精要部分传授给学生。教案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只有把课备充分了,教师才能在上课时获得更多的主动性,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现在很多教师认为认真备课是对的,可是写教案没必要,往往是为了应付学校检查才抄的教案,对上课没多大帮助,反而浪费时间,不如把写教案的时间花在备课上。

其实,教案,并不是课文的抄录,也不是所有参考资科的掺和,而是教师对课文和各种资料进行创造加工的成果。在教案中,不仅应该使讲课重点鲜明突出,讲授内容深刻系统,而且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深度广度;在教案中,还要考虑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如何培养学生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仅是安排教学内容,而且要组织好全部教学过程。课时计划考虑得越细致、越具体,越周到,上起课来就越主动、越生动、越活泼,越有成效。

(二)切实搞好老带新活动,多听老教师的课。

篇3:《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学习心得

一、基本内容

1. 基本理念。

无论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还是《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 其基本理念都强调, 师德为先、能力为重、以生为本、终身学习。具体包括:热爱教育事业, 履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尊重学生人格, 关爱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尊重学生权益, 使学生学习活动生动活泼、成长过程健康快乐, 使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发展。把学科理论知识与教育理论实践结合, 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优化自身教育知识结构, 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追求专业发展。

2. 专业知识。

我国《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中规定教师专业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教育知识、通识知识四大板块。了解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一般规律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理解学科课程标准并掌握课程资源开发主要方法与策略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掌握教学与管理的基本方法与策略, 熟悉中国教育基本概况与发展形势, 具有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以及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是现代教师的基本素养。

3. 专业能力。

我国《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中规定教师的专业能力体现在以下方面, 设计教学能力: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 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教会学生学习, 尤其是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实施教学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心理、物理环境与氛围, 提高教学效率, 实施有效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基本能力, 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学生同伴关系。注重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完善学生的基本人格。教育教学评价:全面掌握多元评价方法, 合理选择利用教育评价工具与评价手段, 多视角、全面评价学生发展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沟通与合作:全面了解学生, 平等对待学生, 与学生交流。反思与发展:教师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主动收集信息, 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 进行探索和研究, 不断反思, 并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制定适合自身条件的专业发展规划, 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二、特征研究

1. 能力为重的务实精神。

世界各国的教师专业标准都将教师实践能力作为其重要方面[1], 《专业标准》强调“能力为重”, 把教育理论、学科知识有机结合, 突出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强调教师应细心研究学生及学生成长规律, 开展专业化的教学;并注重坚持实践, 反思, 再实践, 再反思, 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使教师职业成为一种专业水平与质量较高的职业。《专业标准》对中学教师, 小学教师, 幼儿教师的基本能力进行了具体要求。如对中学教师教学实施能力要求:“营造良好的学习心理与物理环境与氛围, 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探究式等多种方式, 有效实施教学。对教学过程要进行有效调控, 能够科学合理处理课堂事件。要注重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 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2]对幼儿教师教育活动实施能力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征,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汲取国内外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 制定教育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3]

2. 以生为本的德行修养。

《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师德为先, 以生为本。换言之, 要更恰当地体现师德, 必须正确认识与对待学生, 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具体体现在教师要“关爱学生, 尊重学生人格与权益, 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等。”“以生为本”的德行修养是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特征体现, 更是将传统师德为先的教育文化与西方学生主体的教育思想有机结合, 在教师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3. 终身学习的发展理念。

我国《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体现了教师终身学习的发展理念, 教师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要注重不断学习先进教育理念, 学习国内外教育实践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优化自身知识结构, 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做终身学习的典范。我国《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强调教师专业技能需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 反馈和反思而形成, 教师专业发展虽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层次性, 但各阶段具有很强的传承性, 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终身性。教师终身学习的发展理念是许多发达国家都倡导的专业标准理念, 日本为了确保教师专业发展走向终身学习之路, 确保教师能够定期更新知识和技能, 获得社会的信赖和尊重, 2007年, 文部科学省发布《教员资格更新制》, 规定教师资格证的有效期为10年, 新的制度为教师发展终身化提供了法律保障。[4]

三、启示分析

我国《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的出台标志着为了提高教育质量,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在未来教育发展过程中, 教师专业发展应具有“专业性”、“系统性”和“终身性”。

1. 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专业性。

正如《澳大利亚全国教学专业标准框架》中将“专业价值观”作为教师都必须具备的素质, 要求“教师要致力于自身的专业发展, 不断地分析, 评价和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教师应具有高尚的专业道德情操, 能够尊重学生, 重视学生的多样性, 教师要体现其专业行为能力, 尤其是在与学生、其他专业人员以及团队其他人员交往时。[5]我国教师发展的专业性体现在具备完善的专业理念与师德, 包括职业理解与认同, 以生为本的态度。

2. 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系统性。

《专业标准》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作为专业标准的三个基本维度。同2007年9月《英格兰教师专业标准》一样, 将专业品质、专业知识与专业理解、专业技能作为标准框架的基本维度。[6]从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基本维度来看, 这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系统性。此外, 教师专业标准各维度内也体现了其系统性:一方面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发展既包括教师个人修养与行为的养成, 也包括其“为人师表”的职业修养;第二, 教师专业发展包括通识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教育知识等;第三, 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也应该是系统全面的, 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与反思三个教学环节, 到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沟通与合作等, 要求教师全面发展。

3. 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终身性。

教师专业发展的国际趋势是:由教师培训到教师专业学习, 由短期培训课程到终身生涯发展课程, 由以大学为主的自上而下的培养模式到自我发展为导向的大中小学合作模式。这说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持续性、终身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教师要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学科专业知识, 还要具备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潜能。

我国《教师专业标准》将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引领教师教育改革发展, 保障教师教育质量提升。评析我国《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对我国现阶段及未来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方法指引, 在此基础上, 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与策略, 促进教师向更高专业水平发展。

摘要:为构建教师专业标准体系,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2012年9月13日, 教育部制定并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 该标准规定了我国中小学教师及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念、知识构成、能力要求等, 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探究我国教师专业标准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活动做了启示分析。

关键词:教师专业标准,述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德云, 国际视野下的教师专业标准述要[J].教育科学研究, 2010, (8) :72.

[2]教育部,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教师[2012]1号[S].

[3]教育部,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教师[2012]1号[S].

[4]年智英.终身学习型专业发展:日本教师资格标准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 2011 (8) :35.

[5]Ministerial Council on Education, Employment Training and Youth Affairs.A National Framework For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ing.November2003[EB/OL].http://www.mceetya.edu.au/verve/_resources/national_frame-work_file.pdf.20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Agency for Schools.

篇4:“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中学教师是履行中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中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学生为本

尊重中学生权益,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动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师德为先

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三、实施建议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中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中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中学教师准入标准,严把中学教师入口关;制定中学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中学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二)开展中学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中学教师职业特点,加强中学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中学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中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中学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三)中学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中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中学绩效管理机制。中等职业学校参照执行。

篇5:《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学习心得

教育部制定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这表明了党和政府对教师的高度重视,社会对教师的高度关注。《专业标准》,特别强调、突出“理念”两字。“基本理念”和“基本内容”中的 “专业理念”。“理念”成了《专业标准》的关键词语。理念,是一种信念,是一种思想,是一种观念。有了理念,视野才能开阔,志向才能高远,追求才会有终极目标;人生没有理念,就等于一艘没有指南针的航船,教师缺乏理念,等同于在为教室、教材打工,少了为教育事业奋斗的精神。

《专业标准》中首先讲到的四个基本理念是: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这是针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的具体体现,是贯彻执行《纲要》的落实举措。而“专业理念”中的五条,实际上是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四个“学会”,即: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的深入阐述。作为一名教师担负着传承历史文明的重任,首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灵魂。中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当今社会是知识的社会,学习的社会,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因此,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把读书当成一生的习惯,把学习看作永恒的乐趣,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要以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真正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尤其是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目标。面对挑战和机遇,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潜心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拓宽知识视野,以便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篇6:中职教师试行标准学习心得

经过本次培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次培训不仅是对我们知识的扩充、教学理念的提高,更是对我们心灵的一次洗涤,使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职教师,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我作为一名老师,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如何当好一名合格的中职老师?值得我们去深思与反省,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传授知识、开启智慧、润泽生命、成就未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得不断地学习,改变观念,合格的教师不是终身的。只有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的学习、探索,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一、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

教师道德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教师的思想、品格、言行,以及教师对社会事物所持的态度,都会这样那样地影响学生。如:你无意中往地上扔一张纸,学生可能就在不知不觉中也被传染;或者你有意地捡起一张纸,也许就有学生会因此而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必须对自己提出较高的道德要求,要严于律己。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强化,使自身的师德修养更加完善。只有具有崇高师德、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真正赢得学生和社会的尊敬和热爱,才能引导和培养健全的人格,才能穷尽毕生的精力,有希望使自己成为学生欢迎和爱戴的教育专家。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道出了我们做教师的真谛,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更担负着每一位学生家长的眷眷之心。我们是否做到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对待我们的学生呢?是否用真诚、善良、谦逊、宽容来感召我们的学生呢?因此,用我们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对待我们的学生吧,只有这样才无愧于我们做教师的良心。

二、教师要树立学生为本

教师改变以往单纯的升学观,分数观,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给每一个孩子以充分发展的机会和鼓励,每一个学生都是未来各行各业的人才,鼓励人人成才。“天生我才必有用”,认知教育对象、深入透视职教发展、通过《职业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们对我们的教育对象有了新的认识。

用鼓励的目光,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每一点微小的进步,尊重、保护孩子的自信与努力。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对做教师的我一直是极其深刻的警示,时时告诫我要善待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千万别因为自己的疏忽而毁灭一个天才学生。然而,成功不是育人的唯一标准,或者正确的说:功成名就不是成功的唯一标准。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今天,我们的社会需要像牛顿、爱迪生这样的成功者,更需要许许多多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成功者。我们不否认陈景润、钱学森是我们社会急需的人才,我们也不能否认包起帆、徐虎是我们社会迫切需要的人才,同样我们更不能否认广大工作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普通的技术工作者、企业管理者„„都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人才。的确,教室里未来的瓦特、牛顿、爱迪生需要我们尊重和爱护,但是,教室里未来的无名的劳动者同样需要我们爱护。因为,哪怕教室里的学生将来都成不了大器,他们也是一条有足够权利得到我们尊重的生命!他们的健康成长才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的理想是用自己的智慧给予人“温柔的征服”;让一粒粒石子“生出钻

石的心”,让一株株幼苗成为栋梁之材。教师的使命是让孩子共享爱的蓝天、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是唤醒良知、启迪智慧,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振兴,是为了人类的进步和文明。

三、树立能力为重

在中职学校中,特别是由原来的普通高中更名而来的职业学校的教师,他们少有甚至根本没有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的培训,即使是中专、技校的老师以及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虽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但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和方法还很欠缺(如:以行业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理念和方法)。第二,相当数量的中青年职教教师来源于普通师范院校、综合院校、理工院校,他们从普通大学毕业后,就到职业学校任教,缺乏职业教育的理念、技术、方法,没有行业经验,实践教学能力普遍很低。第三,中职学校教师在职接受培训提高的机会和时间不多。即使有机会参加培训,也往往因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缺乏职教特色和行业参与等原因,使得培训质量与效果难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更难以适应行业发展对职教师资培训质量的要求。第四,更为重要的是,全国所有中职学校教师的培养与培训,没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能满足中职教育教学需要的能力标准,既无法依据一个统一标准开展培养培训活动,也无法按照一个统一标准去鉴定、评估、指导中职学校教师的职业能力与专业发展。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使得他们具有了特殊的心理特征。这两门课的学习让我们深层次的了解了我们的教育对象让我们的因材施教更科学。《职业教育理论及课程与教学改革》让我们树立了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了解了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方向,掌握了相关专业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更新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更加贴近和符合中职教学的需要转变教学方法。了解了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模式,知道了当前我国中职课改应考虑的中职定位、中职双重职能、中职学生分层等问题。更好的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矗 中外各类教育的发展都证明,师资是教育发展的关键。中职学校教师培养培训的质量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关注的重点,也是提高教师质量和地位的关键因素,研究探索和建立中职学校教师通用能力标准,实施能力本位标准的鉴定评估以及培养培训,以驱动职教教师整体素质和质量提高,使职教教师培养培训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是当前中职学校教师培养培训的重要举措。

研制中职学校教师通用能力标准是为了进行合理的职教教师管理,获取该职业的最佳活动效率,以经济、技术、教育科学和职业教育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根据职教教师的职业特性,经有关方面协调一致,对中职学校教师领域重复出现的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法、活动程序、活动质量,以及实现以上活动所必须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要求等方面内容作出综合性规定,并作为共同遵守的基本准则和依据。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虽同属教育范畴,有着共同的规律,但职业教育有其特殊性,不是一般的教育原理能够解决的。“职业教育规律就是职业教育与外部社会不断出现的本质的联系,而且这种联系对职教的发展起着作用,决定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向。”其突出的个性特征表现在职业教育的“一般职业”的导向性。它主要指:职业教育以学生在“一般职业”中就业,并且能够在“一般职业”中得到发展为主要目标,教学内容以“一般职业”为导向,教学环境强调与“一般职业”真实情景的相似性。因此立足于职教特点的定性定量的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职教经验,探究中国中职教师的本质内涵和基本规律以及发展趋势,建立一套符合中国

职教特色、可操作、可测量的鉴定评估细则,使中职学校教师有一个通用能力基本标准,优化职教教师队伍,提高职教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质量,使中职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朝着职业化方向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实践角度来看,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中职学校在校生人数将增加。这些人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如何,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建设,而中职教师的质量又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因素。因此探究中职学校教师的通用能力标准,向一百多万中职学校教师和行业兼职教师提供培训和鉴定评估的指南,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从理论的角度来看,中职教师通用能力标准的研究,属于现代教师学研究的范畴,是教师学的一个分支。同时,由于职业教育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它也应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我们应立足于中职教师固有的市场经济、行业经验和专业技术等理论知识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教练型特点,分析研究归纳总结中职教师应有的职业知识、技能和态度,明确中职教师的基本职责、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承担这些职责和任务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以此有针对性地、系统地促使中职教师专业发展。这对丰富职业教育理论、促进职业教育学科建设有着一定的理论价值。

四、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育是一门感动的艺术,是一种春风化雨的创造。有一流的教师,才会有一流的教育,才会有一流的学生。追求是无止境的,奋斗是没有尽期的。祖国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所以,应该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而对于在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今天,教师仅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学内容新,教学方法新,教学观念新,教师还是那一桶“死水”,是绝对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因此,我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博采众长。“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才能适应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力争做一名多读书,读好书的专业教师。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为一名教师,一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师,在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不读书就要落后,特别是作为知识引领者的老师,面对教师专业化的迅速发展的今天,不读书,就要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去读书。

教师要有娴熟的专业能力、高尚的人格魅力、严谨的治学态度,孜孜不倦的工作作风深深感染着学生,既是他们的良师益友,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篇7:《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笔记

今天我学习了《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在学习中,我仔细研读,静心体会,通过学习,使我真正的理解了很多过去所不理解的内容,收获了许多相关知识。特别是再次学习标准中的四个理念,既 “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后,受益匪浅,无规矩不成方圆,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相关标准,只有有了标准,才有个衡量好坏的依据,才能有所进步和提高!

下面我简单谈谈几点收获体会:

一、我的体会是要树立的基本理念

(一)学生为本(教育教学中,学生是第一位的,再高超的技巧,不重视学生,也是枉费)

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孩子的发展是有特点和规律的,绝不等同于成人,把孩子当作成人看,或是希望孩子成为成人,这都是极端错误的。教育不是一把不变的尺子,而是应该适合每个不同的孩子的,孩子才能真正享受到自己的尊严和权益,他们的在校学习才能活泼生动,他们的成长才能健康快乐。否则,学校生活会成为他们的噩梦,他们的成长会变得敷衍和草率,此时埋下的恶种也许会慢慢淤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会病变成可怕的肿瘤)

(二)师德为先(“德”是一个人成为合格教师的首要条件,否则,再高超的技巧也只是装饰,稍稍假以时日,外表的粉饰就会剥落。无德无良的教师,任凭其技术多高明,也不会让学生受益,所以,考察教师,“德”为先!)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小学教师辛苦、繁琐、清贫,若没有坚定于心的职业理想,难免被名利所诱,内心的价值体系也会偏颇,从而影响教书育人的态度,会把学生指引向迷茫甚至邪路。就像多年前一件备受热议的事:一老师在课堂上告诉学生:读书是为了高官厚利,是为了娶美女回家。乍看是实在,实际上是扭曲的价值体系。)

(三)能力为重(要搞清楚是什么能力,可不是单纯的讲课能力。这里说的能力是综合性的,发展性的,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更要看重后期的学习进步的幅度和速度。最优秀的教师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既能埋头苦干,又能抬头思考的人。)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要想提高,成为专业化教师,必须要走这样一条路:敢于也勤于实践—勇于反思教育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剔除错误做法,总结出新的思路,创造出新的做法—大胆在教育教学中尝试—边做边思考边改进。只做不思会迷茫困惑,成为机械的匠人,只思不做会成为行动的矮子,思想再闪光也站不住脚。教师最重要的能力是边思考边实践,这也是造就教育大师的必经之路。)

(四)终身学习(任何人,只要不学习都会落后,可以不知道,但是学而后知,一生坚持。)

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教师的素养决定着学生的素养,教师如果“闭门造车”,学生必定“胸无大志、目光短浅。”

二、“我”需要加强哪些知识、调整哪些行为?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语文知识更具有广泛的应用性,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更是渗透了现代教学的内容和思想,在教学要求上也更趋向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教学技能。小学语文教师要搞好素质教育,除在教学思想观念上有一个大的转变外,在自身的科学文化和业务素质上也要随之不断更新。

1、驾驭教育

教学的能;

2、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3、较高的创新能力;

4、较强的组织能力(1)组织教学能力(2)课外活动组织能力;

5、较强的教研能力(1)教学研究能力(2)学术研究能力;

6、较强的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能力

举例说明是:

(一)要认真钻研教材,拟写好教案。

教材是每个教师喂给学生吃的“粮食”,教师只有自己把教材吃透了,才能把其中的精要部分传授给学生。教案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只有把课备充分了,教师才能在上课时获得更多的主动性,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现在很多教师认为认真备课是对的,可是写教案没必要,往往是为了应付学校检查才抄的教案,对上课没多大帮助,反而浪费时间,不如把写教案的时间花在备课上。

其实,教案,并不是课文的抄录,也不是所有参考资科的掺和,而是教师对课文和各种资料进行创造加工的成果。在教案中,不仅应该使讲课重点鲜明突出,讲授内容深刻系统,而且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深度广度;在教案中,还要考虑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如何培养学生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仅是安排教学内容,而且要组织好全部教学过程。课时计划考虑得越细致、越具体,越周到,上起课来就越主动、越生动、越活泼,越有成效。

(二)切实搞好老带新活动,多听老教师的课。

篇8:《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学习心得

一、“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定义

“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是教师所持有的专业理念及其拥有的师德的统称, 它在《标准》结构框架中处于关键维度, 是构成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要素。

国内教育专家叶澜教授较早地对教师专业理念进行了研究, 她认为教师专业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1]。这样定义, 使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和其他非专业人员区分开来。专业理念为教师的专业行为提供了理性支点, 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师生角色观、职业交往观以及教师的自我发展。

师德是一种职业和执业道德, 师德可以理解为“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德既是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要求, 通常以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师德规则等方式表现出来, 师德也是教师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内在理解与认识, 并体现于外在的行动中。师德缺失的教师, 会失去教书育人的信念, 迷失工作的方向。

显然, 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两者的区别体现在:专业理念更侧重于教师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的形成, 关于教育对象、内容、方式的专业性观念, 师德则侧重于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情操等个人品质。两者的联系体现在:专业理念与师德共同从认识层面支配和制约着其教育教学行为, 教师对职业的理性认识, 对学生、教育教学、个人修养的态度都可通过理论学习、实践反思、相互学习达到认同与内化。《标准》将两者融合在一个维度, 既反映了两者在影响人的思想、信念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的高度关联性, 也是我国文化传统、教育传统中突出“师德为先”的体现。

二、“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内涵

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内涵随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才培养的实践而动态发展。

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教师专业理念的内涵、结构进行了细致的划分。陈桂生教授 (1997) 把教师的专业理念诠释为“好教育观念”[2], 这一认识强调了专业理念所具有的主体价值取向。叶澜教授 (1998) 认为教师的专业理念包括“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本质观等能统摄教师全部教育行为的基本认识与信念”, 这一观点把对教育理念的认识具体到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这一层面上来, 并期望内化为教师个体的理性信念。兰英教授 (2006) 认为“教育目的观、教师职业观、教育活动观和教师自我发展观”[3]构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师专业理念。在当代, 终身教育观、新型师生观、赏识教育观、创新人才观等先进观点也渗透到了教师专业理念中。师德主要由体现社会对一般社会成员道德要求的基本素养和教育职业对教师要求的特殊素养复合而成[4], 涉及教师道德认识、教师道德情感、教师道德意志、教师道德信念、教师道德行为和教师道德习惯, 可概括为师品、师爱、师表等。

《标准》对“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内涵从对待职业、对待学生、对待教育教学和对待自身发展等四个领域进行了分解, 确定了“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等4个领域的18项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既是对“学生为本”理念的细化, 如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尊重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等, 也是对“师德为先”理念的具化, 如教师要具有敬业精神、为人师表、注重修身养性等。纵向看, “维度—领域—基本要求”三者共同构成了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横向看, “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基本要求中既有认识层面的认识引领, 也有规则层面的行为约束。

“职业理解与认识”是教师形成其专业理念、专业素养以及开展专业实践的认识基础。《标准》从依法执教、爱岗敬业、专业认同、为人师表、团结协作等层面作了规定。“依法执教”是对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一方面中学教师要了解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深刻理解我国已颁布的教育法律和行政法规;另一方面中学教师要了解国际上一些相关法规, 在国际背景下领会法律法规的内在精神, 同时教师要对照法律法规, 在实践中勤于反思, 不断检视、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爱岗敬业”是对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理解和认可中学教育, 才能获得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 并激发起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和信心。同时, 中学教师要在不断体验职业意义和人生意义的过程中, 逐渐产生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并对自己的职业有一定的目标、理想和规划。“专业认同”是教师首要的专业理念。中学教师要认同教师职业是一个专门性职业, 并且按一个专业人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不断发展并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师要真正从内心认同并理解自身职业的专业性, 发现、体验教育教学工作中内在的尊严和快乐, 从内心觉得这个职业对社会、对个人是有价值的, 对他人、对自己是有意义的, 以一个专业人员的整体要求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并在敬业的基础上不断进取, 从而对职业从接受上升到兴趣、热爱, 实现专业的自觉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 是对教师良好师德的高度概括。教师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 力求做到行为示范, “为人师表”也是教师以自身为资源实施“以德育德”的保障。“团结协作”是教师开展专业活动的基本方式。一方面, 教师作为学生、家长、同行等各种人际关系的枢纽, 自觉地与他人合作, 是提高教书育人成效的一种明智选择;另一方面, 教师间的协作与交流, 可以获得彼此心理上的支持、知识上的共享、能力上的互补, 最终获得共同的提高与发展, 同时也向学生示范了合作的要义。

“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是从工作对象的角度对一个合格中学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理念和师德的要求。教师看待、认识、评价学生的观念和对待学生的行为, 直接影响职业道德规范的践行以及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理念、路径、方式和行动。《标准》从“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两方面作出规定:“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职业必须恪守的道德底线, 是教师开展专业活动的基础与前提, 也是衡量一名教师称职与否的重要标志, 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职业的本质特征之一;“尊重信任学生”是关心爱护学生的深化与落实, 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尺度。“不讽刺、挖苦、歧视中学生, 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中学生”是“尊重信任学生”方面的禁止性行为, 也是师德的下限, “平等对待每一个中学生”是尊重学生的具体体现之一, “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要”“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是尊重、信任学生的深层次要求。

“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是从教师与教育教学的关系角度对专业理念与师德的诠释。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认识与理解, 直接影响其专业实践活动的形态。《标准》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尊重规律、因材施教”“培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发展”三个领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了规范。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5],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体现了将求知、育智与品德养成相结合的全面发展的育人观, 是当代培养“知识人”

转向培养“健全的人”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反映。“如果说学科知识的教学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知识基础和智力基础, 那么学科教学中所渗透的品德教育则可以培养受教育者的优良道德人格和公民品质, 促进受教育者的健全人格的养成。”[6]新的教育理念呼吁学科教师的德育参与, 教师可以通过学科课程中隐含的诸多价值元素的隐性开发与传递来实现“教书育人”的使命, 这是教育符合规律发展的具体体现。“尊重规律、因材施教”强调教师的专业实践应建立在对教育教学规律及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深刻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 认真分析、理解、把握、尊重与运用学生的学习特点, 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强调教师要始终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 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从而激发学生自由探索、勇于创新。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 既有助于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提升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也是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个人修养与行为”领域涉及的是教师处理与自身关系的一些基本规范与要求, 《标准》从教师的个性修养、心理健康、自身发展等角度对合格教师所应该具备的专业理念和师德进行的规定, 他们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个性修养、健康的心理状态, 还要乐于学习, 因为教师专业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于需要不断地面对变化, 需要不断学习, 并作出创新。教师的个人修养与行为既是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 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和手段。他们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工作热情、情绪心态和职业生涯的发展状况等, 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综上所述, 《标准》对中学“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的要求, 不仅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中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相关条文的体现, 也是《标准》中“学生为本”“师德为先”等基本理念的细化, 这些要求应成为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有追求和践行标准。显然, “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的要求具有“理解性”和“知行性”两个特征[7]:理解性是指《标准》突出了教师对自身职业的独特性、专业性要有清楚的认识, 这是教师准确理解政策、履行岗位职责、促进专业成长的认识基础;知行性是指《标准》强调了态度与行为的并重, 明确提出教师要在学生、教育教学和自己三个方面形成应然态度基础上, 外化为合适的行为。

三、“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生成路径

教育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也是动态生成、终身发展的, 但并非自然而然地自动生成, 而需要通过理论学习、实践反思、合作交流、总结提炼等多种途径与方式主动获得。

(一) 理论学习:让专业理念与师德在研读中习得

教育理论和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是教师形成其专业理念与师德的理论依据, 教育理论和有关师德规范能否有效地被教师内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师”之“德”, 理论学习活动是一个重要环节。理论学习的成效取决于教育教学理论能否给予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以有效指导, 即理论的现实性, 取决于教师现有理论积累能否与所学理论相衔接, 即理论的融洽性, 更取决于教师对理论学习的内部动力支持, 即教师的主动性。要让专业理念与师德在研读中习得, 首先, 专业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教育管理人员应深入教育教学的第一线, 了解教师的所思、所为, 了解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使创生的理论、制订的规范更具指导意义、可读性和针对性;其次,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一方面要为教师理论学习提供环境和组织支持, 如购买、订阅教育理论书籍、报刊等, 加大教师师德修养、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在教师评价中的权重, 另一方面组织的培训内容和方式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不同学科教师对新教育理论和专业伦理规范的可理解、可接受程度, 这样带有一定行政强制手段的培训才有渗透性和持续性;再次, 教师要忠于职守, 主动激发对理论学习的动机, 生成内部动力支持, 否则难以将理论内化为自己的理念和认识。

(二) 实践反思:让专业理念与师德在行动中完善

理念、态度要通过行动落实与体现。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对教材作用的认识、对学生的看法、职业操守的体现等专业理念和师德镶嵌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境和行动中, 教师通过实践反思, 从自身的经验中体悟和总结是他们专业理念和师德生成的实践来源。教育实践中要将感性的、具体的教育经验上升为理性、抽象的专业理念, 要从具体的根本任务对象、工作内容、工作过程中总结并展现出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是一个含认知变化、情感投入、行为反馈的逐级递进、逐步内化的过程。首先, 教师要有反思的意识, 勇于对自己“习以为常”的教育理念进行重新审视和重构;其次, 教师要有一定反思的能力, 要逐步学会在教育科学理论的视域下从事实践活动, 善于将自己的教育活动作为反思的对象;再次, 学校组织不仅要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提出明确要求, 而且要为教师的实践反思创造时空环境。

(三) 合作交流:让专业理念与师德在共享中提升

教师不是“孤独的行者”, 而是一个职能共同体。不同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教学风格、思维方式、认知水平、品德修养方面均存在差异。通过合作学习、研究, 可以帮助教师在知识上取长补短, 在情感上互相交融, 在思想上互相碰撞, 在行为上互相督促, 最终有助于教师共同生成科学、适宜的专业理念和师德。首先, 教师要充分认识当代社会合作对于个人专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增强其对他人教育经验学习需要的动机;其次, 在合作交流中, 教师既要对“榜样”的行为进行体察、习得和模仿, 促使自己认同师德榜样行为的价值。教师还要针对自己所面临的教育情境化问题不断反思, 对他人教育经验中的行为和师德修养的精髓给予提升;再次, 学校组织应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使教师在宽松、信任、和谐的组织文化氛围中不断实现个体发展, 在相互学习中推动学校整体目标的实现。

(四) 提炼总结:让专业理念与师德在体悟中升华

教师的专业理念是一种融合了主体内在价值取向的认识观, 教师的师德素养也极具个性化。教师通过对教育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归纳、总结、提炼, 形成整体性的认识与理解, 将感性、具体的教育经验上升为理性、抽象的观念和思想, 同时不断修正、摒弃与时代要求不相一致的理念与行为, 让专业理念与师德在体悟中升华于内心深处。要做到这点, 首先,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总结提炼也是一种素养, 不断丰富与自己相关的知识经验, 增强自身对教育问题的领悟能力;其次, 教师要明确总结提炼的基础是反复实践, 教师要专注于平凡的日常教育实践, 将每一次教育教学活动均视为理念与态度的行动实践, 将成功与失败、反思与体会以案例、随笔等形式记录, 以丰富总结提炼的素材;再次, 专业理念与师德修养虽极具个性, 但决不是闭门造车, 教师要善于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 并结合实际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8 (1) :43-48.

[2]陈桂生.“教育学视界”辨析[M].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7:3.

[3]兰英.教师的教育理念内涵透析[A].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6.

[4]蒋向红.师德内涵和师德建设[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4) :78-80.

[5]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OL/EB]. (2014-04-08) [2014-04-20].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4/201404/xxgk_167226.html.

[6]叶飞.从“德育忽视”走向“德育自觉”:学科教师的教育使命[J].2011 (7) :15-17.

篇9:《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学习心得

入选理由 是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合格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原则和重要依据,从内容上充分彰显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和突出实践的职教特色,从体系上明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基本要求和成长方位,对教师成长必将起到重要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对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主要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是履行职业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要具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并达到一定的职业技能水平。基本理念包括,“师德为先”,以人格魅力、学识魅力、职业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学生为本”,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学有所长,全面发展;“能力为重”,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终身学习”,做终身学习的典范。基本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分为15个领域,细化为60个条目。实施要求包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

篇10:《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学习心得

集中学习<<专业标准>>,方感作为一名20多年教龄的老师,离标准还有些距离,以下是本人对《标准》的理解。

在“专业理念与师德”部分,《标准》从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提出具体要求。第一,强调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独特性,要求教师注重自身专业发展。第二,突出小学生的生命教育。教师要“将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小学生的人格”,“信任小学生,尊重个体差异”。这即意味着,教师要服务于小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关心小学生的生命状态,同时也关注小学生自身对生命的体验和态度。第三,明确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小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外在环境的改善固然重要,但是在教师与学生交往的微观世界里,教师对教育和对学生的理解与行动将会更为直接地决定小学生是否能够拥有一个快乐的学校生活。第四,要求教师要注重修身养性。《标准》提出了指向教师个人修养和行为方面的诸多要求。这些要求更多反映出教师作为平凡的人,哪些心性、品质、行为是适当的,其次才将教师作为“教育者”特有的心性、品质和行为要求融入进来。

在“专业知识”部分,《标准》从小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具体要求。其中有四个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教育发展的特点。第一,要求教师了解和掌握小学生发展的知识。第二,对小学教师学科知识的要求体现一定的特殊性。第三,要求教师掌握小学教育与教学理论。第四,关注通识性知识的重要价值。

在“专业能力”部分,《标准》从教育与教学设计、组织和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五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具体要求。以下五个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教育发展的特点。第一,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处处体现“儿童为本”的理念。第二,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尽可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新需要,如要求教师“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运用于教学中”等。第三,关注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建设过程中的独特性。第四,十分强调教师的沟通与合作能力。第五,重视培养教师的反思与发展能力。

总之,《标准》的出台,是政府重视教育重视教师的又一个举措。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行动的目标,让我们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不再彷徨。

学习《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篇11:《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学习心得

第一、《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突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学生为本、师德、能力、终身学习是新时期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是新课程改革中的最强因。教育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需要,必须终身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师德修养。

第二,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降低突发事件的出现率。教师要做到不把不良情绪带进教室,要有极大的调控能力。有人说过:“ 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能成为好教师。”如教学过程中班级出现不和谐的因素,教师要学会调节自己和学生的不良情绪,并且把他们化解。例如:如何处理在课堂上学生的睡觉问题,就很值得思考,平时讲课,时常会有学生在睡觉。有的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将学生训斥一顿,结果既影响了自己的心情,又影响到整个班级的教学氛围,得不偿失。这个时候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处理,这就是值得我深思的地方。作为一名教师,关心、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天职,要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为出发点,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希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三、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把读书当成一

种习惯,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要以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真正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尤其是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目标。

篇12:《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学习心得

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重视教师能力提升: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践行终身学习理念:终身学习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教师在形成全民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应该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小学教师的终身学习主要体现在主动发展的意识和不断反思、制定发展规划的能力。同时还要把握国内外教育发展的动向,跟上教育理论和知识学习的发展步伐,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使学习成为自身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聆听了王智秋教授和刘慧教授《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教学工作的重心要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发展而开展,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自主、探究进行学习,教师心中要时时刻刻装着学生;教师要关心、尊重每一个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教师要自尊自律,时刻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道德去感染人,努力做好孩子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刻苦钻研业务,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教师是一种良心的职业,在工作中投入多少精力,完全是取决个人的态度。你可以轻松地过完今天又明天,也可以忙得不知今夕是何年。所以,面对学生,特别是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或是成绩一直提不上来的后进生时,也经常听到有些老师说,自己已经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问心无愧。良心本来是一个模糊且抽象的概念,没有一定的标准,很难做出确切的评价,现在《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小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虽然标准没有给这颗“良心”进行了量化,但它提供了参照和要求。所以当从你口中说出“问心无愧”这四个字时,参照标准中的相关要求,你得扪心自问,“我尽力了吗?”,“我真的问心无愧了吗?还是在逃避责任?”。假如你真的做到了,我想不管教育的结果如何,你都能

案例式学习心得 坦然面对,心安理得。

上一篇:读居里夫人演讲稿学生下一篇:林远时光历险记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