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素养

2024-05-07

教师专业素养(精选十篇)

教师专业素养 篇1

一、培养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更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因此, 社会要求教师要具有良好的个人品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的基本理念为“师德为先, 学生为本, 能力为重, 终身学习”。《专业标准》还给出了师德的具体要求, 即“热爱中学教育事业, 具有职业理想,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依法执教。关爱中学生, 尊重中学生人格, 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 自尊自律, 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 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根据以上要求, 在培养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方面,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展开。

1. 规范文明行为, 做到为人师表。

孔子曾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正是教育后人凡从事教育这一职业的人都应该以身作则, 这样教育的效果是最好的。培养严于律己, 作风正派的青年教师。

2. 培养敬业精神。

教师面对的是祖国的希望, 培养的是祖国的未来, 教师肩上的担子之重, 是其他任何一个行业都无法相比的。因此, 教师要把每个学生都当做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来看待。教师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自己的工作, 更要以自己教师这个身份为荣。同时, 还要将这份荣耀付诸实践, 带着积极的心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 并以学生为中心, 将学生的成才作为己任。

3. 培养合作意识。

教育是一个全方位、集体的活动。尤其是新课程实施以来, 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也就是教育中所提到的“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沟通和交流, 充分了解学生, 才能真正实现“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 除了在了解学生的全面需要方面要加强合作与交流外, 教师平时的教研活动, 备课组活动都离不开合作。如果教案自己写, 教材自己研读, 就会形成“一人一把号, 各吹各的调”。不仅造成了资源上的浪费, 更是不利于教学深度的挖掘。因此, 只有树立合作意识, 教育才能真正实现为学生服务。

二、提高教师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

老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育职业的条件, 能否扮演好教师角色, 根本还在于他的专业素养是否达标。今天的教师, 应具备所教学科与教书育人这两方面的专业素养。结合学校青年教师实际情况, 应侧重提高青年教师学科和教育专业知识。

1. 认清形势, 定准目标。

我校青年教师所占比例高达70%以上, 这对于一个地处农村的中学来说, 既是一种挑战, 也是一个机遇。因为, 青年教师有他们的优势, 年轻有活力, 思维敏捷, 精力充沛, 与学生的年龄相差较小, 更容易与学生沟通。但同时也有自己的不足, 比如工作经验不足, 工作中容易冒进, 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容易冲动。当然, 有不足不可怕, 只要能够认清这一点, 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培养, 都能够很好地为教学服务。尽管都是青年教师, 还可以分为教龄在6年以下的教师, 6年到18年教龄的教师和18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并根据不同教龄, 设计不同的培训方式。在此采用套餐式培训:

套餐 (1) 基础培训:面向从教6年以下的老师。

主要采取的形式是“师徒结对促成长, 读书活动增知识, 外出学习扩视野, 赛课交流查效果”。

培训内容主要是上课基本功, 包括教案的规范书写、课堂教学的实施、作业的合理布置与有效批改。通过以上内容的培训, 使他们尽快地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 能够走上讲台, 站稳讲台, 经过几年的培训, 基本胜任高中的教学工作, 成为本学科称职的老师。

套餐 (2) 提高培训:面向从教六到十八年的老师。

形式是根据各自学科特点, 组成不同的研究小组, 对教学中碰到的具体问题, 运用行动研究法开展研究。在研究中, 选拔参加省级教坛新秀、省级教学能手的候选人, 参加省级考核。培训内容主要是各级各类小课题的研究、针对某个内容的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进。

套餐 (3) 特色培训:从教十八年以上的老师, 主要是针对学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帮助这些教师提炼总结, 使他们从理论的角度认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并继续深化研究, 逐渐浓缩提炼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研究策略。或者向全面发展, 在不同领域研究发展, 寻找结合点, 弥补空白区。

三提高教师学习能力和培养教师心理素质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篇2

"丰富内涵”当一名好“导”师。

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特色进行深挖、发展。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科学素养。随着教师的积极努力和教学工作经验的积累,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开始摆脱模仿的束缚,逐步进入探索阶段,教师开始有意识地研究课堂教学艺术的形式与效果,教学个性特征开始外露。

第一,教学个性的培养要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教学中注重发挥自己个性中的优势。有的教师感情丰富,善于表达,想象力丰富,性格外向等,那么这个教师就要注意在教学中发挥自己个性的这些优势,向“情感型”或“表演型”教学个性方面发展。有的教师性格深沉,理性思维占优势,善于质疑和推理等,那他就应该向“理智型”或“科学型”教学个性方向发展。如果违背自己的个性特点,那就很难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第二,要有改革与创新精神,敢于在传统的教学现、教学方式实现新的突破。有很多教师从教几十年却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其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改革和创新精神,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一直处在停滞不前阶段,很难上一个新的台阶。而有的教师勤于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善于对传统教学的进行分析,并时刻思考和组织自己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案,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第三,要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落实到行动中。教师还要把自己的教改方案和思路付诸于实施,只有在不断探索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才能检验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也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较快地进入成型阶段,并使自己的教学风格更鲜明地表现出来。

“打造特色”当一名好“研”师。

探析英语教师专业素养 篇3

【关键词】英语教师 专业素养 培养

前言:提高英语教师专业素养不仅能更加准确的把握教学进程,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英语教学质量,高素质的英语教师会利用自身日益丰富的教学经验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使得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获得最多的知识信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内容

1.坚定的教学信念。信念是经过教师自身肯定、确信的教学观念。主要包括教育观、学生观、教学活动观等。教学信念对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并且对于教学行为方面的影响,往往高于自身知识积累的影响。因此,教师只有具备坚定的教学信念,才能促进其自身在教育事业的道路上,长久的、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2.扎实的专业知识。英语教师除了要掌握丰富的基础专业知识外,还要对讲解的英语知识背景有更深入的研究,对相关的知识文化生活有准确的了解,这样才能够使传授给学生的英语知识和文化,符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区分母语与外语的语言特点的差异。同时,在教学、学生互动沟通等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自身准确的语言发音、合理的语句结构,使学生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新颖的教学技能。英语教学过程受心理学、教学原理,以及教育学方面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为学生传授丰富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还要熟悉基本的教学原理、方式、教学规律,以及学生不同阶段的思想变化、个性特点、学习习惯等。同时,英语教师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以及开展教学活动的有效方式,并且要不断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探究、创新出更多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技能,从而使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二、提高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策略

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教育是每位教师内心最高尚的事业,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才能在英语教育事业的道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远。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教师应该一视同仁,坚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实现人生价值。因此,教师要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引导学生发掘自身的闪光点,并且帮助、引导学生寻找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最佳途径,这样才能够充分体现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高尚品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独特的见解,教师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和认可,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使其能够运用自身的优势弥补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去面对学生,拉近师生心理上的距离,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获取积累英语知识。

2.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英语教师在师范学校所学习的,大多都是教学方式的理论知识,擅长的也都是对教材知识的研究和分析,而往往缺乏实践教学方面的培养,造成英语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其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引导方面的能力较弱。众所周知,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是一个不断积累发展的过程。英语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探究、创新、总结。并且充分利用好一切能够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技能的机会,不断弥补自身实践能力的不足。作为学校也应重视英语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加大检查和督促的力度,定期举办相关的教学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

3.熟练掌握现代教学技术。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科技也不断融入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它能够营造出符合教学内容的各种教学情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其对教师讲解的内容理解地更加深刻。它还能够将过于繁琐、难度系数较高的知识内容,呈现的更加清晰、具体、直观,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动力,以及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英语教师必须要灵活掌握现代教学技术,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营造出更为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学习情境。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现代教学技术,及时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时刻掌握社会的发展动态,为学生传授最新颖、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英语专业知识。教师通过对先进教学科技的不断探究和实践,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英语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结语: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对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作为英语教师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从而使其能够帮助学生打牢英语基础知识,为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英语教师必须从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峰.探析高中英语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1,2(10):24-25.

[2]何源.论英语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10):191-192.

谈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 篇4

关键词:历史教师,综合性,专业修养

古语云:“只知经, 则不足以通经也。”其实史学又何尝不是如此?综合性是历史学科的一大特点。恩格斯曾说:“我们只知道一门社会科学, 那就是历史科学。”这是从历史学无所不包、无不涉猎的角度阐述的, 即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其他学科的知识也是历史教学内容的必要组成部分, 历史教师知识面要广, 无论文学、艺术、体育, 还是天文、地理、时政, 甚至是民风、民俗等都要有所知晓, 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信手拈来、游刃有余。由此可见, 积累广博的知识是历史教师业务修养的必要内容。

修养的前提, 在师承, 在广识, 在求学之道不违师法, 在研学之法不悖师道。《学记》对此做了精辟表述:“大学之教也:时数必有正业, 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 不能安弦;不学博依, 不能安诗;不学杂服, 不能安礼。不兴其芸, 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 藏焉修焉, 息焉游焉。夫然后安其学而亲其师, 乐其友而信其道, 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着眼历史教师的自身学养, 一是要勤于问学, 二是要求学有觉悟。问学之道, 有向历史学习、向前辈学习、向同人学习、向社会学习等多种途径, 而且须将博识的社会阅历和全球视野整合为知识力量, 这便有了修养的底蕴。

历史教师应具备如下修养:

一、精气神

决定一个历史教师成败得失的首要条件, 不在别的, 而在自身释放出来的与众不同的精气神。以往的研究, 过多地纠结在教学方法、技巧乃至手段等外在的技术细节, 容易舍本逐末忽略内在的精神气质, 而精神气质的滋养应慢慢积累, 需要持之以恒地修身养性、丰富自身的内涵、锻造自己的人格魅力, 所谓“慢工出细活”。

精气神是历史教师在长期的历练过程中循序渐进、水到渠成造就出来的一种优秀品质。只有用知识、修养、气质、个性等元素武装起来的优雅状态的历史课堂, 才能让学生倾注热情、释放潜能、全面发展, 才能让教师体验幸福感和成就感。

二、文化味

历史教学教师对历史学科那种发自肺腑的热爱与探求, 是自身文化气息滋长的原点。好的历史教师, 不在于你能给学生传递多少知识, 不在于“量”, 而在于“质”, 关键看你的教学能让学生内化多少知识信息和思维技能, 能让多少学生通过你产生长期乃至永恒的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与追求。第斯多惠早就说过:教师的本领不在于传递, 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对事业的追求、对理想的执著、对知识的渴望、对真理的探求, 所有这些汇聚起来, 才能铸就历史教师的文化味, 有文化味的历史教师, 其演绎的课堂一定是精彩纷呈、亮点不断、令学生心向往之的乐园。

三、思想力

历史老师不能仅满足“输液”, 而应为他们提供有用的想法。“历史是一种资源, 并为我们提供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在的材料, 它内容丰富, 具有宝贵的意义”。历史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 因此, 教历史的教条式, 不是真正的历史, 而最多只能算是一堆历史事件。历史教师首先要善于运用历史故事, 像三国演义故事, 生动有趣的史记故事, 这样学生才会听你的;二是温暖, 给人关怀, 知道历史的意义所在, 所以历史不只是一堆死的教条;三是有准确的认识, 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历史的进程。

教师自身要被感动, 就要时刻保持思想的力度。多读书、读好书, 通过阅读, 不仅可以开阔思路, 更能培养思维的方法与习惯, 这对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不可等闲视之。

教师专业素养培训心得 篇5

由此可见,追求高效地课堂教学是我们每位教师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那我们该怎样做呢?在此,我结合本周日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寻“秘籍”,让课堂教学走“武功大成”的捷径

在我看来,周日的培训活动,就是给我们送来一点儿“秘籍”。夏永立老师与众不同的课堂教学及观点新颖的报告讲座,为我们开拓教育理论的视野,更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创建了新的模型。如在《加、减、乘、除是一家》的教学中,夏老师通过简单的数轴跳格子的方式,让学生很轻松地发现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此时学生们的学习就像触动的了多米诺骨牌,一发不可收拾:探究一直在进行,发现在不断地跳出。学生们在不断地尝试中,更加欣喜地发现加和乘、减和除、乘和除之间的关系。整堂课中,夏老师没有过多的讲解,只是通过适当地引导,就让新的发现不断地蹦出。类似这样的课堂教学“秘籍”还有很多,这就要我们教师拿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干劲,尽快领悟其中在要领所在。唯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走出捷径,我们教师才能成为“明师”。

二、“觅”本质,使我们教对数学课

在课堂教学大餐之后,夏老师又为我们带来了新颖的理论讲座。特别是他提出的“深度课堂”的观点,并给出了五大策略。策略一: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课堂教学的真实起点。策略二:钻研教材要“深究”,把握数学学科的核心知识。策略三:课堂内涵要“深刻”,提升数学课堂的思维含量。策略四:教学效果要“深远”,促进学生终生的持续发展。这些也正好契合夏老师所提出的“基因课”的理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许多课就是这样的“基因课”,上好这些“基因课”,其他常规课将会“不攻自破”。此时,我突然感觉夏老师和俞正强老师两位大咖真是心有灵犀,不谋而合。这儿的“基因课”不正是俞正强老师所倡导的“种子课”吗?既然前辈们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那我们为什么还不沿着“指引”努力前行,快速追赶呢?在我看来,不管是“基因课”还是“种子课”,不都是在追寻数学课堂教学最本质的东西。我们教对这些“种子课”,那其他的常规课的教学不就变得轻松惬意了。

三、“夯”基础,让我们飞得更高

我心里明白,我以及许多老师没有成为“明师”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内部驱动力不足。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应该是我们为发动机加注的“油”太少的缘故。“扪心自问”,一年中我读过多少本书,看过多少次名师们的课堂实录,写过多少篇感想,发表过多少论文?没有汗水哪能有收获?没有扎实的基础,怎么能够展翅高飞?

优化专业成长 提升教师素养 篇6

一、“教学”面

“教学”面是指正常的教学,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教与学的相关知识和经验,为促进学生的学习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从整个教学活动系统看,教学技能是教师面临教学情境时直接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具体教学行为。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课堂,努力实现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永恒追求的目标。在我们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才能实现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笔者认为,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备课”、“上课”、“批改”、“辅导”和“检测”六个环节,认真落实“三备”、“五点”、“两法”和“两全”四种思想。其中“三备”是指备课标、备教材和备学生;“五点”是指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和德育点;“两法”是指教师教法、学生学法;“两全面”是指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要求,坚持全面发展,注重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要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认真备课,创新方法,加强师生合作教学,使课堂教学成为开放的、双向的、多面的过程;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真正发挥好教学主导作用,创设高效课堂。完善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二、“听课”面

年轻教师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协调一致。从他人身上较快地获得教学经验的一种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听课。教师在听评课的过程中必须理论融入实际,思考三维目标的整合,必须研究学生,关注教学内容是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疑点突明、教育点突现等,关注教学过程中是否形成增长点、构建新旧交融点——阐述时必须以效定性,突出科学性;以理析课,突出指导性;突出重点,增强针对性。这样可以让我们学习他人上课时的优点,如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上课的风格、处理问题的方法等。在听完课后,要及时进行反思:如果我在上这节课时,我是怎样处理的?可能会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等等。而实际上有的教师,却把听课当作学校布置的一项差事,以一种应付的态度来完成。在评课时,有的教师却流于形式,怕得罪人,只讲优点,不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的甚至听课后就了事,从不参与评课,事实上这都是不应该的。一方面,授课者用了很长的时间准备,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我们应该给予尊重;另一方面,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对授课者和评课者双方来说都是有益的,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其实在评课时,授课者不仅在意你的认可,你的称赞,更在意你发现他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不足,以及你对这节课所提出的宝贵建议。通过听课、评课活动会让我们学得更多,进步得更快。

三、“教研”面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不仅应具备比较强的教学能力,而且应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教什么,怎么教,还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教,怎样教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这就需要认真研究,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是小学语文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的条件之一。作为教师要积极参加教育科学研究,它是以小学生教育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方法和手段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研究工作。语文教师通过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不仅能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也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语文教学研究的课题是指语文教学领域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定问题,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目的、任务的题目。所谓普遍意义,是指教学中有规律性的,能解决某一层面的,反映某些本质的;所谓特定问题,是指目标明确,讨论的对象和范围清晰。具体地讲,真课题就是指贴近教学实际的课题,对教学改革具有指导作用的课题,能提高教学质量的课题。笔者在去年积极参加由我校承担的“‘一课双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省级课题,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我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及专业知识的积极性,能自觉钻研教材教法,共同研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变课堂“主演”为课堂“导演”。通过各自不断地尝试,教师们感受到课题研究只有与课堂真正融合在一起才能相得益彰、熠熠生辉。通过参与课题的研究,使我有计划地系统学习,让先进的教育理论渗透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之中,改变教师的传统学生观、质量观、评价观和发展观。

进行语文教学科学研究是小学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必由之路,是揭示语文教学规律、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语文教师要克服畏难情绪,勇于在这条路上迈开大步。

四、“展示”面

“展示”面是指积极参加学校、县市等各级单位举办的公开课活动。公开课教学活动与平时的教学活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因为听课的人不仅有学生,而且还有教师、专家等。很多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一次教学开放日活动,或举行校内公开课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促进教师积极参加,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参与活动的教师也会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认真备课,不断完善、修订整节课的教学活动。在课中,通过课堂展示,让听课者全面了解自己的正常的教学活动,让同仁、专家对自己的课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不仅评析授课者的突出表现,有利于展示教师自己,为其他听课教师提供一次学习机会;还评析授课教师的不足,让授课者发现自己的弱点,便于在日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改正、完善。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都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足的地方,但自己却又很难发现,而作为旁观者的教师、专家却从听众的立场会更容易发现这些不足。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一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必定也应该是一位具有全面语文素养的教师。教师要全面提升自己,铸就扎实的内功,要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活动,让自己呈现出来,走出去。教师要全面修炼内功,提高实施新课程教学实践能力。

五、“写作”面

“写”是教师心底的企盼与教育思维的火花碰撞,也是教师走向教育成功的必经途径。作为一线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教材的分析是最直接的,直接与学生、教材打交道,也最能反映问题的本质。一个教师要想在教育教学中突破陈旧陋习、突破自我,取得富有成效的教学特色。仅靠埋头苦干、费时耗力、照本宣科是不行的。只有潜心于教育教学研究,做“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留意教学的细节、问题,注意把自己所思所想进行积累,再经过精心整理,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便可成为一篇好的论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写作的内容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类:教学方法、教学研究类;教案书写类;课件制作类;及课堂知识梳理类等。写出来的文章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投稿发表。投稿的途径也有很多,如参加省市县等举办的各级各类的论文、课件评比活动;也可参加一些专业性杂志报纸的投稿活动。经常写些所思所想,有利于促进我们的教学。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用文章的形式进行体现,用语言表达,不仅和别人进行交流、分享,而且也会更加促进你的研究,促进你更好地教学。

教师专业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小学语文教师唯有立足语文学科性质和特点,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争做一个技能过硬、理念先进,勤于实践、善于研究,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语文教师,从而最终实现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探究小学舞蹈教师专业素养 篇7

关键词:舞蹈教师,专业素养,愉悦

一、过硬的专业技能

从专业学的角度来说, 舞蹈专业技能是小学舞蹈教师专业素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一名专业舞蹈教师, 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是教学的前提。只有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非常的精通了解, 才可以展开教学活动。

当然, 舞蹈老师和其他专业老师不同的地方就在于舞蹈老师需要不间断地练习基本功, 只有比别人付出得更多, 才有可能拥有非常扎实的舞蹈功底。

我们学习舞蹈的可以体会到这一点, 在我们平时练技术技巧的时候, 会出现某些技巧不知道怎样来更好的完成, 这个时候就需要不断地钻研并学以致用, 把自己的体会教给学生, 这样就可以让很多孩子少走弯路, 避免形成误区。另外平时也需要加强基本功软度的练习, 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做示范。舞蹈老师必须对每个舞种非常的了解, 对每个动作的到位程度都要很清楚, 否则训练出来的孩子基本功特别扎实, 舞姿不漂亮也不行, 所以小学舞蹈老师只有具备专业的舞蹈技能, 才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

二、良好的文化素养

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舞蹈老师来讲, 除了要教授学生专业的基本功之外, 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修养。我们更希望得到知识渊博的学生, 这样的学生懂得多, 理解能力也会比较强, 因此对教授的动作要领会接受得更快一些, 这样也有利于教学。要想培养出才艺兼修的学生, 小学舞蹈教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而要成为优秀的舞蹈教师, 就要熟练掌握理论基础知识, 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管理学、艺术概论、舞蹈作品赏析、舞蹈教育学、舞蹈解剖学以及计算机技术等, 这样才不会被这个社会淘汰。

三、具备高尚的职业情操

舞蹈教师在教学中, 应使小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状态中去, 而不是采取迫于无奈来上课或者是灌输式教育。在教学的同时, 教师应以身作则, 在着装方面不要太随意, 导致学生去模仿。不可以佩戴首饰, 以免在教授的过程中, 不小心对学生造成伤害。对于自己所要教授的对象应有正确方法来培养, 现在的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普遍比较薄弱, 为此, 一至三年级的小学生应该哄着去练习舞蹈, 切不可让学生在批评教育中成长, 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可以适当的鼓励孩子, 让他们从中寻找自信心, 寻找舞蹈的乐趣, 从而喜欢上舞蹈, 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四至六年级的小学生可以稍微严厉一些,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步入学习阶段, 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因此可稍微严厉使他们学得更加扎实一些。上课时我们需要用百分之百的热情换来孩子们的喜爱与家长的放心。我们只有对每个孩子非常的热心, 热情, 学生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家长们也会非常配合老师的工作。

四、具备很强的综合能力

(一) 课堂教学技能与组织能力。当今的中小学舞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使用启发式教学, 舞蹈老师在注重言传身教提高一至三年级孩子们模仿能力的同时还要启发四至六年级的小学生自身的创编能力。要不然学生一味的模仿, 时间久了, 思维已成固定的模式, 便将不会开发自己的大脑去创新一些舞蹈动作。为此, 新一代的舞蹈老师应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让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创编出自己的舞蹈动作。

我们要学会不断鼓励学生, 让他们对舞蹈慢慢的感兴趣, 这样他们才能够更加积极的投身舞蹈, 为此舞蹈教师就要学会快乐教学, 平时练基本功比较痛苦, 我们可以在他们练习的时候给他们讲笑话、猜谜语, 使他们的注意力分散, 切忌一味地硬拉硬撕, 造成他们心理恐惧, 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一至三年级的小学生练习单一动作拍手时, 可以编成上拍、下拍、左拍、右拍、前拍、后拍等的训练组合, 这样可以让他们在感兴趣的同时达到训练的效果。四至六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有学习的观念, 这个时候就要循序渐进地训练他们的肢体, 提高他们的舞蹈技能。另外, 在创编舞蹈组合时, 也不可过于女性化, 使男孩子远离舞蹈教室, 失去了兴趣。可以带领孩子们学会欣赏舞蹈, 在教授舞蹈之前先让学生欣赏一下这个种类舞蹈的视频。比如准备教授傣族舞前, 可以让学生观看孔雀舞的碟片或者图片, 从而使他们对傣族舞有个初步的了解, 对舞蹈的肢体语言有了概念, 还可以使他们的表现力增强。接下来再去讲授傣族舞的基本手型、“三道弯”体态、基本舞步, 他们在学的时候就会非常认真, 就可以在快乐的情境中来学习舞蹈了。还可以采用游戏教学: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学生更加需要采用这种方式来教学, 比如准备教舞蹈《小鸭学走步》时, 可以告诉孩子们“我是你们的鸭妈妈, 你们是我的鸭宝宝, 你们刚出生没多久, 跟着我一起来学走步。”里边比较抽象的动作也可以用小鸭喝水、小鸭戏水来比喻, 这个时候他们都会非常的感兴趣, 学过之后也不容易忘记。

在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 一至六年级的小学生可以分为六个教学大纲, 从简易到复杂, 切不可对刚开始接触舞蹈的学生, 就教非常难的动作, 致使他们不易理解, 学不会便失去了兴趣。

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 否则久而久之学生会感觉自己不受老师的关注, 就失去了兴趣。对于内向的小学生表现比较好时应该竖起大拇指, 表扬一下, 还可以让其当小班长, 管理其他的小朋友, 从而增强自信心。在上课时舞蹈老师需要营造出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不需要一板一眼约束学生, 要学会调动学生, 在教学时需要精神饱满, 语气和蔼, 使学生们喜欢自己。还要有丰富的表情来感染学生, 带动他们的情绪跟着自己的思路去走。

(二) 观察能力, 了解, 分析, 评价。作为小学舞蹈教师应具备很强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评价能力, 在上课时有的学生会表现出不乐意学的样子, 这个时候就需要在课间休息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问问学生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 从而帮助她克服困难, 上课时看到她做得好时及时鼓励, 她便会继续喜欢舞蹈了。还有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需要不同方式的教学, 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练基本功时给孩子们扳腿, 扳到九十度时, 感觉柔韧性好, 比较有弹性的还可以继续向上扳, 感觉腿硬的切记不可硬拉, 否则不仅造成厌学还会造成拉伤的可能。还有一些孩子性格比较要强, 在学习一个动作时好几遍都没有学会, 这个时候, 老师更应该耐心去教授, 不可心急, 需要多鼓励。下课在和家长沟通时不可只说学生的弱点, 应以鼓励为主, 多强调学生的优点, 少说弱点, 对于上课表现不好而家长要求严格的学生, 应与家长共同来改善孩子学习的思想观念。

(三) 教学反思能力。在小学教授舞蹈课, 必须要学会教学反思, 每上一节课都要想如何才能上好第二节课, 不断进步, 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达到最完善的目标。

我在小学上第一次课时, 很害怕自己会上不好, 所以就准备了几首好听欢快的少儿歌曲, 让他们学一些简单的舞蹈组合, 令我感到非常意外的是, 孩子们节奏感比我想象的要好, 于是我准备教授他们舞蹈组合, 有个动作做不齐, 没达到我想要的效果, 我就让他们一直练, 导致有些孩子不耐烦了, 因为他们年龄小, 耐心有限。于是第二节课前我认真备课, 每一个环节接下来连哪那个环节心中都非常清楚, 还专门找了一些既短又好听的音乐编了一个简单漂亮的舞蹈组合。从这节课他们的表现中我可以看到他们很感兴趣, 我也很欣慰。每上一堂课都要找优缺点, 优点坚持, 缺点完善, 这样自己的舞蹈课堂就会越上越成功。

教师专业素养 篇8

关键词:科研意识,教学观念,教师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本世纪以来教学研究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 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也因社会发展而有所变化。在教师专业素质完善的过程中, 教师的科研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 并具有一定的“生存意义”[1]。教师的发展目标并不满足于仅仅是作一名能够教好课的教师, 还希望能利用自身的实践经历, 成为研究者。这更需要教师树立严谨、科学的科研观念意识来实现从教学实践走向教学科研的突破。

1 树立纯正的动机是教师教学科研的立足点

树立良好科研观念意识, 首先要树立纯正的动机。动机决定了行为的性质, 影响着行为的结果, 是引导教师教学观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 动机作为教学行为的根本立足点, 决定着教学效果的走向。对于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 树立纯正的动机则是成功的开始。

我国教师的科研动机存在一些问题, 体现为科研工作功利化的观念取向, 并有三种具体表现。第一种认为, 进修过程代表科学研究。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学位化的期望。随着我国的进修形式不断完善和丰富, 教师研修的渠道多样, 使得教师形成一种观念, 即选择一种修读形式, 获得凭证, 便可证明科研能力。第二种表现为, 教师将科研活动理解为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教师不仅要按照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也要承担一些科研工作, 占用了教师部分课余时间, 成为教师的负担。这种意识, 势必会降低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第三种表现是教师存在急于求成的观念倾向。过于重视科研结果的产出, 导致教师忽略科研过程的严谨性与严密性, 轻视了理论深化, 无法领会到科研的精神实质。

2 形成日常科研思想是教师实现教学科研素养的保障

教学科研不仅需要严谨、纯正的科研动机, 还需教师对科研准备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部分教师看来, 科研是一个独立的单元、个体, 有明确的开始与结束时间, 与日常教学关联性低。从事科研工作, 只需围绕研究主题展开即可。科研行为可以随着某一个任务或项目而开始, 但其思想和内涵需要日积月累的循序渐进。不能单独就科研论科研, 要有将科研与日常教学融合的意识。只有对最平常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追问与改进, 以对待科研工作的态度与方式对待日常教学, 会逐渐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立足于教学实践, 以改善教学实践、提升行动品质为目的, 学会反思, 形成“实践—实践”的研究[2], 是教师切实可行的科研路线。

3 关注微观教学问题是教师明确教学科研内容的基本点

教学科研问题的确立并不仅仅要关注重点或热点问题, 更要注重研究问题结果的价值。认真对待日常教学研究、教学实践, 不盲目追求焦点, 科研能力会在点滴的积累中形成。

对研究型教师的倡导, 要求教师从教学执行者向教学研究者转型。这样的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并非增添教师的教学任务, 而是促进教师深入思考、自我提升。从事教学科研初期, 教师会经历多种困难。首先, 如何确立科研主题是教师开展教学科研的一个难题。教师认为日常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比较细微, 与“科研”的层次并不一致。一些认为, 科研是针对社会各界普遍认可的焦点性、理论性问题。其次, 研究主题明确后, 教师的教学理论建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不仅要注重研究的内容确定, 同时要注重问题的解决。

教学科研活动, 是教师教学的精髓体系那。结合自身的教学感受与思考, 以规范的形式进行呈现, 最终形成教师特有的理论成果, 不仅是对教师工作能力的肯定, 也是为教学理论与实践提供了真实的依据。

4 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教师实现教学科研成果的基石

研究方法是决定科研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 是具有研究价值的保障。重视教学研究方法的学习, 是科研实施的前提。

具体的研究问题需要具体的解决方法。在教学研究中, 研究方法一直是重点、难点问题。研究方法的恰当选择, 不仅使研究过程更加顺利, 还会提高研究的信度与效度。当前的教育研究中, 研究问题不断细化, 研究领域不断交叉, 对研究价值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明确研究方法, 是教师开展科研的首要环节。

参与教学科研的初期, 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来掌握、运用研究方法。基本理论的掌握固然重要, 如何将研究方法恰当、有效地应用于可严重是对理论学习的最好检验。研究方法的学习是教师教学科研过程中的必经环节, 教师不能依靠模仿或借鉴的方式来掌握, 而是要从内心对其价值有正确的定位和认知。

5 重视恰当的合作是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成效的推动力

教学科研能力的形成是教师专业发展提升的一个表现, 也是教师从教学实践走向教学理论的有力证明。在具有科研能力的基础上, 教师也要具有明确的团队意识。

教师在科研能力逐步形成的过程中, 会有从向他人学习到自我独立, 从参与分担到主持负责的经历。势必会有相关人士、相关专家、同事的参与, 教师应合理利用团队力量, 以达到最优的科研效果。

在学校的工作环境中, 同事的合作是教学科研无法忽视的重要因素。教学科研活动需要主持者、承担者, 更需要合作者。当教师具有能够独立开展科研活动时, 同事的协助, 可以加速帮助研究开展的进程。除合理利用校内资源外, 教师要有积极争取专业力量的意识。教育或教学专家的指导, 可以提升科研工作开展的效率。借助外在资源优势并不意味着教师要依赖这些资源, 而是要在有独立的科研思想基础上, 使研究更加严谨, 更加规范。

6 结语

追求教学科研能力专业发展已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 对研究型教师的培养也成为学校加强师资力量的发展方向。在这样的契机下, 持有端正、积极、务实的科研意识, 是教师实现科研能力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观念指导行动, 在良好的观念影响下, 会有优效的行为结果。同样, 从科研动机到科研行动, 优质的科研观念带动着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因此, 加强教师的科研观念是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基础。教师科研不仅是一个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也是教师自身完善和提升的过程, 是教师角色转换的过程[3]。

值得肯定的是, 近些年的教师专业发展中, 教师在不断的自我学习过程中, 对教学科研工作的热情日益高涨, 观念和意识也日益成熟, 也在体现出向研究型教师转型的发展趋势。带着这样的观念和信心, 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会有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振华.教师研究的生存意义[J].上海教育科研, 2006 (3) :51.

[2]魏素卿.中小学教师科研意识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0 (1) :19-23.

用实践智慧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篇9

一、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推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其中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作为校长,我们应对今天所倡导的提高教师素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应该把教师专业发展视作与教师生涯相生同伴的历程。

二、教师职业生涯与知识结构

教师职业所依据的专业知识具有双重的学科基础,即教师任教科目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的学科知识。教师职业生涯有走向成熟与追求卓越的两次跨越,即从职初到经验和从经验到卓越教师的基本跨越的过程。支撑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柱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从两次跨越和支柱分析,教师的素养基本涵盖了原理知识(学科的原理、规则,一般教学法知识);案例知识(学科教学的特殊案例、个别经验);策略知识(运用原理于案例的策略,核心是反思)。由于教师个体的职业追求或所处阶段不同,教师所具有的内涵不同,校长的职责在于让更多的教师以专业素养的提升实现教育的理想。

在教师教育过程之中,由于当前师范教育特点、涵养的不足,使得学校必须更重视在职教育。在在职教育过程中,大致有“名言知识”和“默会知识”两种知识的学习。比如教师理论学习属于“名言知识”的传递,然而由于从理论到指导实践的专业技术能用来解决教育教学活动的实际问题还差强人意。因而,教师教育必须符合教师的需求,更趋向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学校整体影响、班组建设和同伴互助等方式,内容涉及学科教学、教学管理、职业责任与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属于“默会知识”学习,需要教师个体通过观察、交流来领悟。

三、“自主、专业、有效”的学习

有人说,名师之名,不在于“名”,而在于“明”。“明”是智慧,更是一种美德。教师的智慧在于课堂的有效教学,美德在于珍惜学生的生命。教师专业发展应围绕新课程的实施,面向新的理念、新的教材,课程改革对每一位教师都是机遇和挑战,是专业发展的契机。因此,教师可以依据学校制订的教师发展条例,把准课改的脉搏,通过校内、区级骨干教师和市级“双名”工程三级培养的平台,以“聚焦课改,决胜课堂”为发展目标,走“自主、专业、有效”的发展道路。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实施有效教学 篇10

1. 思想道德素养

我们必须热爱学生, 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和行为只有建立在爱学生的基础上才有意义。教师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取决于他与学生的“关系”, 越来越取决于学生是否喜欢他的课乃至喜欢他这个人, 只有心灵才能呼唤心灵, 只有人格才能赢得人格。

所以着眼于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养必须: (1) 着眼于教师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 培养会生活的人, 进行“如何做教师”“做怎样的教师”的教育; (2) 关注教师道德生命的自由成长; (3) 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 关注教师的幸福人生, 引导教师走向幸福; (4) 关注师德培训。

2. 人文素养

要着眼于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

(1) 人文知识—反思性知识, 个人风格, 形成性格气质。

(2) 人文态度—爱, 热情, 意志, 幸福感, 德行。

(3) 人文精神—人性, 理性, 超越性;自我觉醒, 人格魅力, 现代学生观, 法律意识。

(4) 人文化教育力—落实于教师的行为上, 用动态的方式体现出来。

3. 教育理论素养

(1) 认真解读课改理论, 提升“眼高”境界, 重在反思实践, 让观念转换为理念, 让理念转换为素养, 让理论在教师头脑中生根。

(2) 重在行为体现, 成为有“根”的教师, 让教师成为有思想的人、有“个性”的人、有“主见”的人。

4. 科学文化素养

(1) 对照新课程、教材内容, 重新审视自己的专业储备。知道缺什么, 缺在哪里, 缺多少。

(2) 在解读、吃透教材上“始于足下”, 备好“第一遍课”。

(3) 让教师订立“文化营养套餐”, 用相对长的一个阶段让教师读一系列书, 拓宽、夯实自身的专业基础。既有深入的开掘、延伸, 也有面上的拓展。

5. 教学素养

(1) 锤炼教学基本功, 做合格教师。

(2) 提高教学设计能力。以学定教, 以教促学, 设计出有效的学习活动, 并关注引导。

(3) 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4) 教学后的反思:关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落实程度及效果;寻找自己的最大收获—意料之中、意料之外;找出自己最大的遗憾与不足, 以求得下次“不二过”;勤于笔头, 写出率真的、有价值的成长故事和反思案例。

二、实施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 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1. 有效提高必修课教学质量的策略

(1) 以知识和技能学习为本位, 每节课都要落实“基础知识回归”。

(2) 必修课也要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3) 讲授法依然是很重要的教学方式, 但讲授不再是单纯追求知识结论, 而是教师生命体验的“结晶”。

2. 有效提高选修课教学质量的策略

(1) 提前备课:在上必修课时就将选修课教材、教师用书发给教师, 用较长时间让教师悉心探索教材。

(2) 集体备课, 共同研讨教材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探索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3) 以从容的时间让教师读与教材密切关联的书, 从而以通透的知识储备驾驭教材, 产生深入浅出的教学效益。

3. 在课程改革实施中期要致力解决的问题

(1) 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在探究时应注意: (1) 教师要在深入解读教材上下工夫, 于“不疑处”读出“疑”来; (2) 理性地分析教材内容, 以体现高中教学应有的“厚度”; (3) 既然安排了一定的探究活动, 就务必达到相应的深度, 力避“浅尝辄止”; (4) 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渗透在日常教学的“点点滴滴”中, 尽可能把握住一切有利的“契机” (许多探究性学习往往在“再坚持一下、再追究一下、再引申一下”之中) ; (5) 尽可能“放权”给学生。

(2) 要坚定地体现选修课教材学科整合的特点, 在教学中构建“开放的课堂”。

(3) 在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

(4) 实现教学方式的真正转变, 创设民主平等、师生对话的教育教学情境。

上一篇:汉密尔顿系统下一篇:曾国藩的道德教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