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秉扶贫办六精准宣传扶贫工作

2024-05-01

施秉扶贫办六精准宣传扶贫工作(精选17篇)

篇1:施秉扶贫办六精准宣传扶贫工作

施秉县扶贫办“六精准”宣传扶贫工作

为切实搞好精准扶贫工作宣传,在开展“33668”计划和领导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活动中,施秉县扶贫办积极采取措施,着力抓好精准扶贫信息宣传,竭力营造精准扶贫开发舆论环境,为搞好施秉精准扶贫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精准明确责任目标,做到有的放矢。要在开展“33668”计划和领导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活动中,建立和完善信息调研和报送长效机制。领导认真搞好示范带动,原则上领导干部要做好表率,带头深入基层调研,撰写调研文章,善于发现和推广工作中典型,每月至少完成1篇信息或者调研文章,带动全体干部职工形成积极学习调研的风气,提高精准扶贫工作宣传水平,综合股(包含办公室)、项目股、中药办、扶贫开发服务中心每月必须拟写报送信息(新闻、简讯、简报等)3篇以上,做到宣传工作个个有担子、人人有责任,以保证全面完成省、州、县下达的精准扶贫信息报送任务。

精准宣传内容,力求重点突出。今年精准扶贫信息主要是国家、省、州、县精准扶贫开发工作相关文件、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全县开展精准贫困户建档立卡、干部驻村、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电商扶贫、旅游扶贫、职业教育培训、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产业化扶贫、社会扶贫、园区建设等扶贫工作的做法和亮点;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开展及成效等方面。

精准审核稿件,从严从实把好质量关。各股、室、中心干部职工拟写材料要报股、室、中心负责人和分管领导进行审核,分管领导认为需主管领导把关的信息则报主管领导审核,比较敏感或涉及有关机密的信息材料必须报送办主管领导进行审核把关,最后报给本办信息员,由信息员按程序报送,确保宣传内容及时、真实和准确。

精准设定平台,强化干部管理。该办设定干部职工参加信息撰写、报送平台,提高该办干部职工在县级以上书报、杂志、信息刊物和州级以上官方网站、扶贫开发网站上发表与精准扶贫工作相关的宣传稿件,做好统计,年底根据工作实绩,一是纳入干部职工年度评先争优的重要条件之一;二是按照《关于印发<施秉县扶贫开发办公室管理制度(试行)>》(施扶党组通[2015]1号)文件规定,给予奖励。

信息撰写要详实精准,突出信息实效性。信息撰写内容要详实、具体,力求做到图文并茂,信息报送务必及时,突出信息时效性。

信息宣传资料发放要精准,做到因贫困乡、贫困村、贫困户、贫困对象而发不同的精准扶贫政策资料。精准发放扶贫政策信息资料,让8个贫困乡镇,30个贫困村(撤并后),13646户贫困户41452人贫困人口,24120册《施秉县产业化扶贫知识手册》、4812册《贵州省领导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手册》、31200册《精准扶贫手册》、1215碟《看真贫 扶真贫 真扶贫--贵州省领导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专题片》等这些精准扶贫信息资料中,找到减贫摘帽、致富奔小康的法宝,为施秉县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贡献力量。

(施秉县扶贫办:吴光祥)

篇2:施秉扶贫办六精准宣传扶贫工作

问:精准扶贫对象分几种类型?

答:分四种类型。第一类:扶贫开发对象。指农村有劳动能力、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扶贫标准(2010年不变价,相当于2013年的2736元)的贫困人口;第二类:扶贫低保对象。指农村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我省今年标准为220元/月,月人均补差达到145元)的贫困人口;第三类:纯低保对象。指农村因病因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贫困人口;第四类:农村“五保”对象。指《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的供养对象。

问:铅厂镇是怎样识别贫困人口的?

答:各村在再识别再核实贫困人口时,严格按照“七步工作法”即:农户申请、村民小组评议、组级公示、村民代表大会审核、村委会公示、镇政府复核和县扶贫办批准、村公告以及扶贫对象签字等7个步骤进行识别的。

问:铅厂镇精准扶贫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截止2014年底,全镇还有贫困户362户、贫困人口830人。从2015年起,凝聚全镇各方力量,优化整合资金,大力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减少返贫发生,全镇每年实现精准脱贫170人以上,确保到2020年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目标。

问:铅厂镇是怎样开展结对帮扶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从2015年起,利用“三送”工作平台,按照“三送“单位和镇干部在编在岗情况,采取“321”的方式安排结对帮扶干部,确保每个村都有帮扶单位,每户贫困户都有干部结对帮扶。帮扶干部要围绕脱贫成效可持续、不返贫的要求,根据贫困户家庭的实际情况,与贫困户一起制订脱贫措施和计划,帮助贫困户最终达到脱贫目标。

问:精准扶贫的扶持方式有哪些?

答:全镇贫困人口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精准识别,科学分类。

1、对“低保户、五保户”等农村因病、因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由政府实行托底保障;

2、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扶贫户、扶贫低保户,采取“产业扶贫”、“产业+就业”扶贫、“培训+就业”扶贫等组合式的“一户一策”帮扶方式,助其按脱贫计划脱贫。

问:目前出台的产业扶持政策有哪些?

篇3:施秉扶贫办六精准宣传扶贫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实施精准扶贫方略,省、市上下积极行动,全面安排和部署了相关扶贫工作任务。对此,洮南市针对全市扶贫工作实际,提出了“精准扶贫,牧业先行”的工作思路,制定了《洮南市畜牧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减少贫困人口为主要任务,以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为主体工作,瞄准目标人群,坚持治标与治本结合,“输血”与“造血”并举,大力实施畜牧业重大项目促动、专业合作社带动、奶牛牧场拉动、粮改饲推动和规模企业优先安置的“四动一安置”思路,为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下坚实基层,确保贫困人口按期脱贫。

在具体扶贫工作中,启动了“规模企业优先安置”的办法,即:由吉林雏鹰农牧有限公司,安排贫困户到公司从事生猪养殖。公司优先安排65个养殖区,安置65个贫困村的一类贫困户先进入,每个贫困户落实1栋猪舍,每个养殖区落实12户,可落实780户、1 560人。经过公司测算养殖效益,每个养殖户(2人)在公司养殖一年,最后扣除银行利息后纯利润为17.2万元。同时公司承诺:农户在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且不存在重大违约情形的条件下,公司设定年保底利润为10.5万元。

现已进驻贫困户48户、96人,这些人干劲十足,脱贫致富意愿强烈。预计到今年底前,能进驻500户左右,人均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

篇4:施秉扶贫办六精准宣传扶贫工作

一、延川县基本情况

延川县辖7镇1个街道办,346个行政村,总土地面积1985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5万人。2014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2.4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8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34元。

延川县是革命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有贫困村107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30.9%。现有贫困户9877万户29143人,其中享受低保3768户8742人,分别占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38%和30%;五保户883人,占贫困人口的3%;残疾人2560人,占贫困人口的8.7%。贫困人口中,18岁以下的占10.1%,18-60岁之间的占64.9%,60岁以上的占25%。

贫困户致贫的主要原因:一是生存环境恶劣致贫;二是自然灾害频繁致贫;三是文化素质低下致贫;四是因病致贫;五是因残致贫;六是因学致贫。

二、延川县精准扶贫“六大”措施及主要成效

(一)产业扶贫。按照“台塬苹果,沿黄红枣,川道大棚,沟道养殖”的产业发展思路,着力实施“12125”工程,即移民搬迁贫困户每户1人就业,贫困户人均2亩基本农田,发展棚栽的贫困户每户1个大棚,发展苹果的贫困户人均2亩苹果,发展红枣的贫困户人均5亩红枣。县上实行差异补助政策,对精细化管理红枣、苹果的贫困户按每亩100元补助,非贫困户按每亩50元补助;对新建大棚的,贫困户按每棚2万元补助,非贫困户按每棚1万元补助。目前,扶持38个村贫困户1330户5980人栽植管理红枣22万亩;扶持54个行政村1430户4850贫困人口栽植和管理苹果9700亩;扶持川道35个村贫困户140户476人发展大棚150座;扶持1200户4104人养牛700头、养羊2400只、猪600头、养鸡30000只。

(二)搬迁扶贫。结合城镇体系建设,三年内将3340户11620人贫困人口搬迁到县城、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社区,推进“一体六配套”建设,给搬迁贫困户提供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实施劳务输出,在工业园区吸纳就业,有条件的发展主导产业,确保搬得出,稳定住。目前,已搬迁贫困户1304户4500人,已扶持移民搬迁贫困户发展大棚152座,劳务输出1350人,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280人,开办门市及摊点65户245人。

(三)旅游扶贫。依托文安驿文化产业园区和乾坤湾景区,大力发展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三年扶持发展农家乐225户,吸纳2000个贫困人口就业,实现脱贫致富。目前,已扶持发展农家乐90户,吸纳就业800人,根据贫困户发展农家乐规模,每户将按照5-10万元标准进行扶持,促进旅游扶贫取得实效。

(四)整村扶贫。对50个具备发展条件和潜力的贫困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加大扶持力度,实施整村推进。目前,启动实施整村推进12村,行业部门资金与扶贫专项资金整合使用,完成村内硬化道路2401米、排水沟长500米、引水管线3650米、农网改造1.2公里、过水便桥1座、排水管涵1处;新建党员活动室平房14间、活动广场3200平方米,文化室3间、安装太阳能路灯37盏。

(五)能力扶贫。三年计划对3200个扶贫移民搬迁劳动力、2200名进城务工人员、2500名“两后生”贫困人口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劳务输出,确保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对贫困家庭劳动力进行实用技术培训,确保每户贫困户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至少参与一项特色产业增收项目。目前,实施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培训农民6期1100人,举办了“国家蜂产业养殖技术培训班”1期,培训蜂农100人,实施了天津市畜牧局科技帮扶项目,举办养殖技术培训1期,培训养殖农户130人,举办红枣技术骨干培训1期,培训枣农80人。通过培训,提高了贫困户脱贫致富本领,促进了家庭收入的不断增加。

(六)兜底扶贫。将5182名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纳入县民政局社会保障范畴,由县民政局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按照2015 年3100元、2016年3500元、2017年4000元的兜底脱贫线,全部实施兜底扶贫。

三、延川县精准扶贫“十项”保障措施

(一)调整充实机构。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组织部,与包扶办充分整合,由组织部牵头负责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和包扶低收入村工作。

(二)制定政策措施。制定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精准扶贫扎实推进全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延川县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延川县领导干部包扶贫困户工作实施意见》《延川县领导干部包扶贫困户工作考核管理办法》《延川县精准扶贫发展产业补偿办法》等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性文件,明确了精准扶贫的思路、目标和措施。

(三)驻村联户包扶。在原有211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的基础上,进行了包扶延伸,使驻村联户覆盖了252个行政村,占到全县行政村的72.8%。抽调省市县乡四级2613名领导干部包扶全县9877户贫困户,实现包扶全覆盖。落实了省市领导包9户,县级领导包6户,科级领导包3户,一般干部包3户,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党员、致富能手各包3户,每一户贫困户有一名包扶责任人,实现领导干部对全县贫困户包扶全覆盖,一包三年不变。

(四)选派“第一书记”。为全面推动精准扶贫,加快全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中共延川县委从科级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中选派163名干部到村党支部担任第一书记,选派任职期限为三年,从2015年至2017年。

(五)加大财政投入。按每个贫困人口每年1000元的扶持标准,县财政每年列支3000万元,三年列支9000万元,支持贫困户发展脱贫致富产业。

(六)设立担保基金。县财政每年列支500万元,作為贷款风险补偿和担保基金,帮助贫困户办理3-5万元小额贷款,财政全部贴息,帮助发展致富产业。

(七)兜底救助保障。对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在各项政策性收入之外,不足部分由民政部门补足当年脱贫标准差额,实施兜底脱贫。

(八)组建督查队伍。由包扶考核办、两办督查室抽调干部组建精准扶贫日常工作督查小组,对精准扶贫、干部包扶及第一书记工作情况进行了日常督查,并对进展情况适时通报,确保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推进。

(九)强化纪检监察。县纪委制定《精准扶贫工作监督检查办法》,对精准扶贫工作人员、贫困户识别确认、驻村联户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法违纪问题严格追究直接责任人和单位领导责任。

篇5:精准扶贫宣传标语

精准扶贫宣传标语

xx福地,在家的心安,出去的平安!

人穷不能志短,好政策不养懒人!

顺利沟,人心齐,脱贫之路就顺利!

咱下川,是中心,小康路上排头兵!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

脱贫“富口袋”,更要“富脑袋”!

群众干,干部帮,徐家湾,奔小康!

白家山,条件差,小康路,多奋斗!

扶贫济困,你我同行。

一份捐赠,一份爱心。

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不能“靠着墙角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

流转土地得租金,入股分红得股金,就近打工挣薪金!

党的政策好,要感恩,要知足,不当懒人,不当闲人!

政策好,人努力,惠家河,得实惠!

钱盘子,人勤劳,有农行,钱多多!

xx关是龙头,脱贫小康要加油!

下河庙,曾第一,奔小康,心要齐!

金石塔,银xx,小康路上争第一!

国土局来帮忙,咱上川有希望!

贫困济困靠大家,温暖人心你我他。

情系贫困群体,奉献诚挚爱心。

xx沟,风光好,旅游扶贫有潜力!

篇6:精准扶贫工作宣传标语

1、我国将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

2、营造全社会参与扶贫良好氛围推动共同富裕

3、创新扶贫机制,助推产业发展

4、瞄准扶贫开发对象,全面落实扶贫政策。

5、到户扶贫强基础,金融扶贫兴产业

6、聚力扶贫攻坚,推进民生工程

7、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扶贫开发促进发展。

8、加大到村到户扶持力度,增强贫困人口发展能力。

9、全面落实到户帮扶政策,加快贫困群众致富步伐。

10、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合力推进扶贫开发民生工程

11、扶贫攻坚发展产业,精准到户引领脱贫

10、扶贫开发是一项头号民生工程,必须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11、落实扶贫开发政策,竭诚服务贫困群众

12、深入开展扶贫工作,早日建成小康社会

13、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帮扶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建成小康

14、精准扶贫到户,发展产业脱贫

15、扶贫开发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16、金融扶贫兴产业,精准扶贫强基础

17、创新扶贫思路,助推民生工程

18、三到村三到户,帮民兴助民富

19、精准扶贫到户到人,发展产业齐心脱贫 20、坚持群众路线,推进民生工程

21、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扶贫攻坚致富幸福

22、瞄准扶贫对象,建成小康家庭

23、先富帮后富,共走小康路

24、扶贫攻坚,当心所向,民心所依 25、10•17,邀您一起

26、情系困难群体,奉献诚挚爱心

27、扶贫济困靠大家,温暖人心你我他

28、扶贫济困,践行友善

29、扶贫济困,你我同行 30、扶贫济困,积德行善

31、弘扬中华美德,关爱贫困家庭

32、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

33、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人心向善的传统美德

34、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事业

篇7:精准扶贫宣传标语口号

1.扎实推进精准扶贫脱贫 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

2.扶真贫,真扶贫

3.扶贫先扶志

4.贫穷落后不光荣,好吃懒做很可耻

5.全民动员 全民参与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6.三年为期 三级努力整体脱贫 率先小康

7.真帮实扶拔贫根 决战三年户脱贫

8.精准扶贫 不落一人

9.先富帮后富 同奔小康路

10.弘扬中华美德 援手扶贫帮困

11.扶贫济困 践行友善

12.营造全社会参与扶贫良好氛围推动共同富裕

13.创新扶贫机制,助推产业发展

14.瞄准扶贫开发对象,全面落实扶贫政策。

15.到户扶贫强基础,金融扶贫兴产业

16.聚力扶贫攻坚,推进民生工程

17.加大到村到户扶持力度,增强贫困人口发展能力。

18.全面落实到户帮扶政策,加快贫困群众致富步伐。

19.扶贫攻坚发展产业,精准到户引领脱贫

20.落实扶贫开发政策,竭诚服务贫困群众

21.精准扶贫到户,发展产业脱贫

22.金融扶贫兴产业,精准扶贫强基础

23.创新扶贫思路,助推民生工程

24.精准扶贫到户到人,发展产业齐心脱贫

25.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扶贫攻坚致富幸福

26.扶贫攻坚,当心所向,民心所依

27.扶贫济困靠大家,温暖人心你我他

28.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

篇8:创新扶贫机制 促进精准扶贫

关键词:创新机制;精准扶贫;方法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8.032

目前,我国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设定了到2020年完全脱贫的目标,而各省也确定了今后扶贫工作开展的原则,即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切实、六个精准、四个一批”思想为指导,对重点贫困县、特困县拓展扶贫政策,从而达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全面奔小康的目标。笔者就创新机制促进精准扶贫方面,展开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1 精准识别

精准识别主要是指政府扶贫过程中应当具有系统化理念,即通过由上而下进行逐个地区、逐个村镇,逐户逐人进行核查,然后按照指定程序锁定准确的扶贫目标,即入户评议、地区公开、政府审核、市检查以及省备案的逐层程序,从而准确掌握贫困人口的基本信息。同时本着统筹以及持续发展的眼光,从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入手,可以分为居住条件、家庭负担、经济来源三个方面,然后将锁定的贫困目标再次分为三种:特困人口,即没有基本生活保障;五保户,即只有低保来源,生活困难;一般贫困户,即难以维持未来发展,从而进行识别和区分,采取相应的手段,差别扶贫,进而将扶贫工作有效落实下去[1]。

2 明确救助

明确救助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在救助过程中应当明确救助机制以及底限,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增强低保标准,即对不同困难程度的低保户每月可以发放不同数额的特殊补助金,而且可以根据低保类型配合新型标准完成扶贫目标;二是强化资源统一,即对更多发展困难户,解决相应的生活资源缺乏问题,诸如教育问题、医疗问题、就业问题、交通问题、饮水问题等,发挥教育、住房、交通以及水利部门的联合效益,体现系统化扶贫方法,若暂时无法解决相应问题,政府部门应当对贫困人口进行相应补助,特别是一些残疾类贫困人口;三是优化保障,主要可以对供养进行统一或者分开落实,主要目标就是保证五保户的基础生活条件,例如以福利院、敬老院等形式对贫困人员进行集中供养等[2]。

3 教育扶助

教育扶助也应当遵循从个人到户再到村、镇的循序渐进原则,即通过省、市、镇、村四级协助,从而加大扶贫政策宣传,特别是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宣传,主要是提升贫困人口整体劳动素质以及就业能力,特别是一些特困户,家庭内部包含正常劳动力,则可以通过特殊招聘的方法优先分配就业。另外强化在校特困生的学业资助,避免因为学费问题而导致辍学,同时也能减少贫困代际传递。

4 服务落实

加大服务落实也是扶贫的一种特别有效的策略,特别是对于公共服务项目来说,应当抓住项目落实,进而将其深入推广到家家户户,例如对一些偏远地区或者农村地区,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投资方式建立自来水厂,然后根据地区贫困人口情况,酌情进行免费安装和提供自来水服务。可以联动地区集市、银行、交通以及娱乐等服务推广,让贫困户的生活条件得到相应改善。另外,着重加大地区危房改造力度,同时村镇规划、农村改造等服务,引导贫困户建立特殊居住区,从而推动搬迁扶贫策略实施。

5 动态管控

要保证扶贫是“真扶贫”,政府部门还应当加大动态管控力度,主要也可以从三个方向入手:一是构建动态管控机制,目标主要是根据“抓观点,精引导,细清除”入手,从而构建起准确的贫困人口数据库以及脱贫流程记录,同时每年跟脱贫人口数目定期进行审核和注销,若出现返贫,则应当二次审核,并且进行记录;二是强化区分监测机制,主要将贫困户归纳为民政局的监管职能,以救助扶贫的方式介入,同时诱发市场的推动例,开展开发扶贫策略,另外对一些“暂时贫困”的人口,则应当仔细监督管理,同时利用社会扶助,从而达到参与扶贫目标;三是通过科学评估体系构建,获得扶贫具体效果。例如将贫困人口平均生活水准以及脱贫人数作为判定指标,进而每季度核查,每年一验收,从而保证扶贫策略循序渐渐,逐步落实下去。

6 结语

创新机制促进精准扶贫是目前政府部门急需落实的政策,也是改变目前我国贫富差距的最好方法,要保证扶贫工作的完全落实,必须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落实,配合多种制度联动,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海涛.创新机制促进精准扶贫——龙凤镇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探索[J].政策,2014,06(06):49-50.

篇9:精准扶贫政策宣传

1、仁怀市政府政策

我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含省内户口)。

在仁怀市内就读学前、高中、中职、高职、大学的。在哪间学校读书就交材料到哪间学校。

在仁怀市外就读学前、高中、中职、高职、大学的。原则上三合政府、各村和学校配合调查确认后,交材料到三合一小。

2、贵州省政策 我镇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贵州省内就读学前、高中、中职、高职、大学的。在哪间学校读书就交材料到哪间学校。

在贵州省外就读学前、高中、中职、高职、大学的。原则上三合政府、各村和学校配合调查确认后,交材料到三合一小。

篇10:精准扶贫工作宣传活动标语

2、到户扶贫强基础,金融扶贫兴产业

3、创新扶贫机制,助推产业发展

4、瞄准扶贫开发对象,全面落实扶贫政策。

5、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帮扶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建成小康

6、聚力扶贫攻坚,推进民生工程

7、共同架起慈善的桥梁,建设文明祥和、美好温馨的美丽社会!

8、扶贫济困送温暖_人民献爱心。扶贫宣传标语。

9、弘扬扶贫济困传统美德,积极推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10、关注教育事业,关心贫寒学子。

11、慈善送温暖,爱心献社会!

12、捐出一份爱心、奉献一片真情!

13、慷慨解囊,奉献爱心,努力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14、奉献爱心,收获幸福。

15、依法行善,公开透明,提高慈善公信力。

16、一份捐赠,一份爱心,一份奉献。

17、一份捐赠,一份爱心,十分关爱。

18、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体现。

19、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20、阳光甘泉及时雨,温暖慈爱人间情。

21、嘘寒问暖送关怀,走访慰问献真情。

22.扶贫路上,有你同行,爱满人间

23.为脱贫献爱,为致富助力

24.扶贫济困,践行友善。

25.人人都是扶贫使者,个个都是济困力量。

26.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

27.一份捐赠,一份爱心。

28.让我们凝聚每一份热与光,一起去实现共同富裕的梦想

29.我出力,你出力,扶贫济困齐努力;我添彩,你添彩,同步小康更精彩。

30.携手扶贫开发,共筑美丽和谐中国

31.扶贫帮困人人参与,美丽_处处和美

32.多一份关爱、少一户贫困

33.打开扶贫千把伞,撑起_一片天

34.办好“扶贫日”、提高社会共建意识于以恒

35.扶贫在你我心中小康与大家同行

36.“黔”心竭力扶贫,携手同舟济困。

37.崇德扬善、济世施贫、厚重一生

38.“1017”全国扶贫日,关注贫困,传递爱心。

39.“1017”全国扶贫日,邀您一起,崇德向善。伸出我们援助的手,关注贫困,奉献爱心。

篇11:施秉扶贫办六精准宣传扶贫工作

扶贫济困靠大家,温暖人心你我他 扶贫开发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扶贫开发是一项头号民生工程,必须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事业

关心社会福利事业,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关注教育事业,关心贫寒学子。

弘扬扶贫济困传统美德,积极推进慈善事业的发展!弘扬中华美德,关爱贫困家庭

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人心向善的传统美德 加大到村到户扶持力度,增强贫困人口发展能力。坚持群众路线,推进民生工程

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扶贫开发促进发展。金融扶贫兴产业,精准扶贫强基础 金融扶贫兴产业,精准扶贫强基础 精准扶贫到户,发展产业脱贫

精准扶贫到户到人,发展产业齐心脱贫 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扶贫攻坚致富幸福 聚力扶贫攻坚,推进民生工程 聚力扶贫攻坚,推进民生工程 捐出一份爱心 奉献一片真情!落实扶贫开发政策,竭诚服务贫困群众 瞄准扶贫对象,建成小康家庭

瞄准扶贫开发对象,全面落实扶贫政策。贫穷落后不光荣,好吃懒做很可耻 情系困难群体,奉献诚挚爱心 情系困难群体,奉献诚挚爱心

全面落实到户帮扶政策,加快贫困群众致富步伐。全民动员全民参与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全社会都来关心贫寒学子,用我们的双手撑起爱的绿荫。三年为期三级努力,整体脱贫率先小康 深入开展扶贫工作,早日建成小康社会 先富帮后富,共走小康路 先富帮后富同奔小康路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

篇12:精准扶贫,让扶贫工作更高效

【关键词】民办高校 精准扶贫工作 有效开展

精准扶贫是我国的新型扶贫理念及扶贫方式,自2013年习近平同志提出“精准扶贫”这一理念以来,对于彻底解决目前仍旧处于贫困的几千万人口来说,确实也取得了非常有效的成果,对于我国民办高校扶贫工作的后续开展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精准扶贫工作的理论基础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扶贫工作的实施和开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议程之一。结合我国改革开放数十年的努力,我国的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贫困问题依然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点问题及难点问题。精准扶贫是我国为彻底解决贫困问题而提出的扶贫战略,这也是我国今后若干年扶贫工作的一个指导方向。

时光追溯到2013年,习近平同志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他结合多次的调研,在多个场合就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诠释,并在他的调研下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2016年习近平同志在安徽金寨考察时提出:“因病致贫、因残致贫问题时有发生,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在医保、新农合方面给予更多扶持,坚持精准扶贫,认真落实每一个项目、每一项措施,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打好扶贫攻坚战,采取稳定脱贫措施,建立长效扶贫机制,把扶贫工作锲而不舍抓下去……”

二、高校精准扶贫工作的策略开展探索

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的理论基础,我深深体会到作为民办高校,扶贫工作一直以来也是一项重点的管理内容。扶贫工作应该如何开展?仅仅是通过给予的方式吗?通过学习习近平同志的精准扶贫工作的理念,我有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一)心理健康教育为先导,引导贫困生正确认识现实

对于很多高校贫困生来说,他们自身的自尊心比较强,因为自己家境不好遭到同學的讥笑、嘲弄、排挤等等,很可能出现心理方面的偏差。所以在高校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中,我认为首先要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先导,引导贫困生正确认识现实,树立“我贫穷,但我坚强”的精神,为实现贫困生问题首先帮助这些学生解决思想上的迷茫和困惑,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让贫困生意识到磨难和贫困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可以磨练自己的意志和毅力。

(二)感恩教育为突破口,寻求贫困生积极的心理回应

感恩教育是当下比较流行的一个话题,从社会层面的角度来看,国家、社会的筹措帮助体现了对贫困生受教育权利的社会公平机制,从贫困生角度看,各种形式的助学金实际上是国家、社会对贫困生的个人关爱,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要积极引导贫困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回应,以感恩教育作为突破口,引导贫困生克服不良的消极的情绪。

(三)明确受助学生的义务,促进贫困生成为社会公益活动倡导者

结合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内容:“大学生在享有申请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获得助学贷款等相应义务。”当前也有不少高校是按照捐赠人意图设置助学金的同时,将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工作作为学生受助的条件之一,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是在社会和他人的关爱下成长的,他们在受到关爱的同时,应当将爱传递下去。高校在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中,也应当明确受助学生的义务,促进贫困生成为社会公益活动的倡导者。

(四)励志教育为手段,促使贫困生成为优良学风代表

有不少贫困生,由于自身心理上遭受了挫折,这种挫折感带来的消极情绪,促使这类学生成为了学困生、后进生,如果不能有效的对这样的问题加以重视并实施改革,很有可能促使这类学生成为“问题生”。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学校要培养贫困生坚强的意志,引导贫困生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激励措施,引导贫困生成为校风学风建设的排头兵。可以设置一些专项奖学金,例如学校奖学金、勤工助学奖学金等,通过这类激励措施,促进贫困生不畏困难、奋发成才。

(五)校内勤工助学为平台,提倡“助人自助”指导思想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勤工助学基金,在全校范围内设置一些勤工助学的岗位,深化勤工助学的思想内涵,渗透“助人自助”的指导思想,力促广大贫困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努力获得经济报酬。贫困生还可以通过协助学校科研部门和教师进行科研工作,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

总之,高校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今后努力着眼于“精准”二字,开启更为全面有效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张雨晴,镶嵌式公益扶贫模式与反思——对K基金会扶贫模式的个案研究,[J],学术论坛,2016年2期

[2]虞崇胜、余杨,提升可行能力:精准扶贫的政治哲学基础分析,[J],行政论坛,2016年1期

篇13:瓦房小学精准扶贫宣传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心校关于精准扶贫工作有关要求,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精准脱贫大决战,着力为我校精准扶贫工作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精神动力,特制定如下宣传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决策部署,聚焦“六个精准”总体要求,充分运用各种有效方式和载体,广泛深入开展精准脱贫思想教育和精准扶贫宣传报道工作,凝聚社会力量,形成思想共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和参与扶贫开发的良好氛围。

二、宣传重点

上级有关教育扶贫相关政策

三、宣传安排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牌、灯箱广告、黑板报、横幅等大众宣传工具,以乡镇、村为重点,制作悬挂精准扶贫工作宣传标语,广泛持久地宣传扶贫工作。

四、宣传要求

篇14:五精准扶贫知识宣传教学设计

五(2)班:蒋广林

教学目标:

1、让孩子们了解相关精准扶贫知识。

2、让孩子们了解并成为宣传精准扶贫知识的桥梁。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关于脱贫攻坚会议时强调,言必信,行必果。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要强化领导责任、强化资金投入、强化部门协同、强化东西协作、强化社会合力、强化基层活力、强化任务落实,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连日来,各县区教育局根据《亳州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的通知》要求,及时制定“万名教师访万家”走访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召开专项会议,明确走访活动的目标及责任,并将“万教师访万家”活动手册及时分发到各学校。

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是亳州市教育局为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采取的一项创新举措,旨在通过教师进村入户访问,宣传教育扶贫政策,了解贫困学生家庭基本状况,掌握第一手信息,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确保贫困学生应助尽助。

督导组要求全市教育系统要把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到位,提高群众知晓率,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把政策落实到位。要将走访活动作为一种常态工作,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开展大走访,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教育的温暖,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服务,以确保此次走访活动顺利、持久开展下去。

一、解释精准扶贫的含义: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一句话:精准扶贫就是个人定制式的扶贫。不仅保证个人经济上翻身,而且经得起党中央的检验。

二、简介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2013年11月,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后来又在多种场合进一步阐述并丰富这一概念的内涵,从理论到实践形成了系统的思想,不仅成为指导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方针,为我国扶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够取得成功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且提升了关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思想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重要的最新成果,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和广泛的理论意义。

总书记在形成精准扶贫思想时就提出扶贫要实事求是,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切忌喊口号。按照习总书记后来的阐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指农村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要提高到贫困标准线以上。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按2010年贫困标准确定的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按照2010年物价水平确定的贫困标准是人均纯收入2300元,据此计算在2014年全国贫困人口规模为7017万。

(一)让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的根本在于精准扶贫。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又一重要思想。

习近平同志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篇15:幼儿园教育扶贫精准资助宣传制度

---教育扶贫精准资助宣传工作制度

为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我园落实上级部门安排开展的教育扶贫精准资助工作情况,充分发挥信息宣传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推动教育资助工作的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一、宣传工作的内容

1、贯彻落实上级部门教育扶贫精准资助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的动态情况。

2、上级领导对我园教育精准资助工作情况视察、调研、现场办公时的重要讲话以及贯彻落实情况。

3、我园教育扶贫精准资助工作中的重大举措和做法,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项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及突出的问题。

二、宣传工作的载体

供需上传的资料内容,信息科负责上传网站。

1、宣传栏:一个季度出一期,以宣传、反映当前大政方针、中心工作及本办重点工作为主,同时完成上级要求的其它宣传任务。由信息科统一调度、安排、设计制作,各相关科、部室配合做好文案编写及各项数据的汇总工作。

2、公示栏:对每月评出的红旗窗口进行公示,教务主任负责公示。

3、上报信息:需上报两办或其它部门的信息,由教育精准资助领导小组提供文字资料,经领导签字盖章,重大信息经主要领导签字盖章后,交由教务主任统一登记上报。

三、教育精准资助扶贫宣传工作的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内容真实可靠,如实反映客观情况,事例、数据要准确。

2、坚持时效性原则。及时反映最新工作动态,重大紧急信息应在事件发生后1小时内报送有关情况,并续报事件处理进展情况。切实做到不迟报、不漏报。重大事件上报必须报经主要领导审签。

3、坚持全面深刻的原则。要拓展视野、增强敏锐性,多领域、多角度、多渠道掌握全面的第一手材料,反映的情况和问题不仅要全面、完整,而且要有深度,做到有情况、有分析、有预测、有建议。

4、坚持新颖独到的原则。集中反映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同时,鼓励在宣传工作上开拓创新。

四、考核要求

1、在控辍保学、结对帮扶的基础上,完成家庭困难幼儿的认定工作;

2、采用家访的形式,到精准资助学生的家中了解情况,做好教育惠民政策、教育扶贫精准资助政策的宣传;加大对困难学生的救助;

篇16: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的核心动力

早在2013年,陇南成县县委书记李祥因为在微博上推销“成县核桃”走红网络,“成县核桃”通过网络开始源源不断地走向全国,步入“网销时代”。通过网络将全国各地的买家和“山大沟深”的陇南的农特产品建立联系,帮农民把优质农特产品卖出去,核桃县长让陇南看到了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2013年底,陇南把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农特产品上升为市级发展战略,助推陇南扶贫开发进程。截至目前,陇南市已经开办了6000多家网店,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超过10亿元,农民人均增收240元,帮助1.7万人就业。

陇南的经验正在被更多的县市借鉴,通过网络使得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近年来,一些贫困地区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经济结构,开发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不仅培育了马铃薯、中草药、经济林果、草地畜牧业等适合贫困地区发展的产业,而且探索了“县为单位、资源整合、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了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等不同主题的利益联结机制。2001年以来,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产业扶贫贡献巨大。

“互联网+” 时代的陇南电商扶贫

65岁的花椒种植户杨云开家住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汉王镇,每隔一段时间,他便会把自己挑选出来的花椒,送到当地花椒专业合作社,这里给出的收购价格比直接卖给花椒商要高不少。而在十几公里外,不到30岁的年轻设计师徐涛则坐在一间不大的工作室里,给汉王镇等几个乡镇的土特产品设计用于电商销售的统一包装标识,希望能让乡亲们的土特产在网上畅销。

这是地处秦巴山区深处的甘肃陇南发展电子商务、探索电商扶贫的一个缩影。陇南是甘肃乃至全国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这里虽然生物资源丰富,核桃、花椒、油橄榄等农产品类型多样、品质优良,但由于种植分布零散和交通不便等因素,长期以来,优质农产品“卖出难”问题突出,当地群众守着富庶的物产却难以转化为实际收入,“富庶的贫困”严重制约当地脱贫步伐。

针对特色农产品种类多、品质优,但规模小、分布散的实际,当地政府和群众意识到电子商务或是破解这一制约瓶颈的“蹊径”。自2013年7月开始,当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贫困地区光缆入村入户速度,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形成了“服务点+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网店+物流快递”的新型电商精准扶贫模式,为群众提供在线交易、代购代销、信息服务、物流配送等服务,有效解决了特色农产品产销不对路、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大大小小的网店和电商扶贫点通过电商平台帮助农民在卖出中做挣钱的“加法”,在买入中做省钱的“减法”,让农民双重受益。

10月16日,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甘肃省陇南市扶贫开发办公室获得2015中国消除贫困创新奖。据国务院扶贫办工作人员介绍,这是“电商扶贫”模式首次上榜。电商扶贫是国务院扶贫办2015年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经过两次专题调研,今年1月,陇南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2015年全国首个电商扶贫试点市。

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在大会上介绍了陇南电商经验,目前,陇南市扶贫办已经在陇南9县区普遍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电商扶贫综合服务中心,在450个贫困村创建了一批电商扶贫示范网店。截至2015年8月底,陇南全市网店达到6837个,网店销售总额8.9亿元,带动了1.7万多人就业,通过开展电商扶贫,贫困人口纯收入人均增加306元。

据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副司长孔令羽介绍,目前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电子商务发展可观。移动网购消费增幅最大的100个县中75%位于中西部,亿元淘宝县中,国家级贫困县21个。“电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弯道超车的有效途径”。

国务院扶贫办国际合作和社会扶贫司巡视员曲天军表示,电商扶贫的思路实际上是“消费扶贫”,通过有效建立贫困地区资源独特的产品与外界买家的沟通,扩大外界的积极消费,从而拉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阿里巴巴零售平台上,全国贫困县网店销售额超过120亿元,而网店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贫困县由2013年的11个增长到21个。依然有问题困扰着迅速发展的农村电子商务。今年8月,商务部等1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指出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不足之处:总体上,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市场主体发育不健全、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滞后、发展环境不完善和人才缺乏等问题。

“我国电商扶贫的主要力量还是大型企业和政府。”曲天军说,农村存在的问题多集中在交通、物流、网络覆盖及质量标准不够完善等方面,这需要大型企业的积极帮扶和政府的全力支持。

企业开创“造血式扶贫”新模式

沁县是山西省扶贫开发重点县,2011年财政收入1.3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06元,没有煤炭和重工业使得沁县财政拮据,百姓致富困难,是名副其实的穷县。然而,沁县水资源丰富,空气、水、土壤无污染,非常适合发展有机蔬菜产业,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县”。

因此,在山西省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背景下,沁县县委、县政府根据自身优势将发展有机蔬菜产业作为沁县十二五发展的主要方向。近年来,全县鼓励企业、合作社、农户种植蔬菜,尤其是发展设施蔬菜,目前已发展设施蔬菜2.5万亩。然而,现有的多数蔬菜基地面临技术不过关、标准不统一、市场不对接的问题,经济收益较少,迫切需要引进蔬菜种植和运营的专业公司。

据了解,中国扶贫开发协会长期致力于扶助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帮助贫困地区对接龙头企业,推动扶助贫困地区的产业建设,以帮助其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实现造血式扶贫,是协会近年来积极探索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帮助沁县引进的“嘉盛农业沁县百万亩有机蔬菜项目”就是这一模式的具体实践。

“嘉盛农业沁县百万亩果蔬产业项目”计划在5年内建成50万亩左右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及相应规模的配套产业,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果蔬产业基地。项目的建成将带动沁县及周边区县20万以上的农民脱贫致富,参与农民人均收入将达到3万元,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发展。

nlc202309031109

作为蔬菜产业的领军企业,嘉盛农业具有多年积累的蔬菜生产核心技术优势,能够实现反季节蔬菜的种植和丰产丰收,并可凭借多年积累的市场经验打开蔬菜销路,通过带动农民参与,保证农民的经济收益,推动项目快速扩展。本项目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由嘉盛农业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种苗培育、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生产加工、统一仓储物流、统一品牌形象、统一市场销售,进行全产业链运营,合作社组织农民在公司技术指导下负责生产环节。这种模式确保了蔬菜达到绿色、有机产品的标准,实现了项目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科技化、信息化、市场化的健康发展。

“慈善不仅仅是简单的现金捐赠,而更应该在一些困难的地方做投资,带动就业,上缴税收,带动当地经济的成长,促进当地人观念的转变。不是‘输血式’,而是‘造血式’扶贫。”嘉盛农业董事长杨建国如此表示。

要真正做到彻底脱贫,就要实现从单向“输血式”公益,向提升内生动力的“造血式”公益转变。此前,中央政府已下发文件要求各地进一步落实精准扶贫要求、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探索金融扶贫模式。

越来越多像嘉盛农业这样的企业开始更加注重模式创新和产业集合,从单向“输血式”公益,向提升内生动力的“造血式”公益转变。嘉盛农业打造绿色蔬菜产业基地,全面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开创了“企业包县、整体脱贫”的新模式,这些新的公益理念越来越受到各界的肯定。

对于产业扶贫,嘉盛农业董事长杨建国表示,希望这种“企业与农民共同发展”的模式能够复制和推广。除了向杨建国这样呼吁创新公益模式的企业家之外,也有不少企业家提出,要把利润和价值重新返回到公益事业中去,形成一批以公益慈善为职业的“社会企业”。社会企业在欧美十分流行,其通过商业方式解决社会问题,可以盈利,但不以盈利为目的,且获得的合理利润全部用于公益,将输血变成造血。

产业扶贫是脱贫的必由之路

虽然各地产业扶贫项目成功案例很多,但是,多年扶贫过程中产业扶贫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像陇南电商扶贫和嘉盛农业产业基地扶贫的模式并不是不可复制,但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效仿。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金融项目部主任蒋任重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表示,产业扶贫的实质就是为贫困地区找到一个适合发展的产业,同时要引进一个有能力拉动这个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在两个前提基础之上,再调动金融的资源、科技的资源和其他的资源来推动这个项目的发展。“首先地方得有产业,比如我们农业扶贫项目,项目所在地是个贫困县,它适合发展生产产业,你不能说那个地方根本不适合你去搞,那肯定不行的。如果没有龙头企业是不行的,零零散散的小打小闹的搞是搞不起来的,一定得有一个龙头企业,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扶贫协会的扶贫项目都会有个龙头企业牵头来带动”。

事实上,国内多年的扶贫经验验证了产业扶贫是脱贫致富的重中之重。没有产业发展带动,很难脱贫。目前对于我国贫困地区来说发展的方式有很多,但为什么目前将产业扶贫作为一个重点呢?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孙小兰认为,一些贫困地区一直以来靠传统农业都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救济式扶贫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产业扶贫可以使这些地方的贫困人群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因此国家扶贫资金到了地方上要求将其中70%左右用于产业扶贫。这几年贫困地区产业扶贫作为重点在推进,而且成绩比较突出,支柱产业初具规模,实践证明产业扶贫是解决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是脱贫的必由之路。

但是,产业扶贫的难度也非常大,有的地方有产品没资金。有的地方有人力没技术。因此,产业扶贫应该可持续发展。孙小兰建议,特殊地区应该有特殊政策,做大规模,延长产业链,完善利益机制。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应该让企业和农户都成为受益者。而不是某一方受益另一方受损。大力培训贫困农民也是产业扶贫的重要因素,首先,强化搞好9年制义务教育。其次,加强现有农民的职业培训。通过职业培训,让农民成为“明白人”,并有一技之长,能够顺利就业和创业。

脱贫减贫要取得长效,发展致富产业,形成造血功能必不可少。来自贵州省江口县偏远大山里的闵孝镇鱼良溪村党支部书记杨再炼对此有切身的体会。鱼良溪村山高路难,村民收入微薄。如今,通过发展以大棚果蔬为主导的种植业和中华鲟鱼、虹鳟、大鲵等特色养殖业,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65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产业扶贫,还可探索以土地经营权确权入股开展资产收益扶贫,以财政资金形成资产确权入股开展资产收益扶贫。”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汪三贵说,资产收益扶贫以产业为平台,将自然资源、农户自有资源以及各类扶贫资金资产化,由经济实体以市场化的方式经营,并将收益落实到每个贫困农户,从而达到持久脱贫的目标,可为我国实现脱贫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但同时也要注意到,很多贫困县都在搞产业扶贫,力图从根本上改变贫困面貌,这些扶贫中,有些是切合当地的产业发展,因而取得了成功,但失败的亦不在少数。一些地方,看到百合等中药材需求高,于是拍拍脑门就把该产业列为当地重点扶贫支持产业,因没有经过认真调研,一方面并不知道百合到底是否适合在当地生长,另一方面,由于市场意识不强,生产出来的产品缺少销路,最后损失惨重。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产业扶贫委员会主任林嘉騋认为,“产业开发一定要看准,不能说上就上,一定要有特色,千篇一律就没意义了。”

“随着扶贫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扶贫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我觉得未来扶贫方式会更多地在三个方面发生变化:一是更多地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二是更多地从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产业式扶贫转移,三是更多地从悲情式扶贫向快乐式扶贫转型。这几个转变归根结底都是要让扶贫从一次性变为可持续性。”林嘉騋说。

“看到一些地方花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去搞产业开发,却没有成功,我非常心痛。”林嘉騋认为,没有成功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视野不开阔、可借鉴的经验不多成为主因。

事实上,在扶贫开发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部门在扶贫中愿意“锦上添花”,不愿“雪中送炭”,“造富造典型比扶持困难群众更容易出名”,这种政绩观加剧了“扶弱不如扶强”现象。

云南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郑宝华认为,在“政绩冲动”左右下,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投入资金后想尽快见到“扶贫效果”,认为帮扶贫困农户效率不高,而扶持部分种养殖大户或龙头企业则可以明显壮大当地农业经济规模,更容易获得上级重视,“扶弱不如扶强”由此产生。

郑宝华建议,首先要加强调控,合理布局,避免“一拥而上”。其次,扶持产业可持续发展,延长产业链条。要优化人才环境,人才是发展的前提和关键。为进一步优化连片特困地区的人才发展环境,各地应积极拓宽各类科技人才培养资金投入渠道,加大对科技人才发展的资金投入,为科技人才培养创造条件。同时,通过推进产业发展带动更多外出群众回乡参与扶贫开发,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群众在扶贫攻坚战中的主体作用,变“输血”为“造血”,探索开发式扶贫新路。

篇17:施秉扶贫办六精准宣传扶贫工作

享受对象:在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普通高校(不含研究生阶段)就读,具有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和贵州省户籍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

资助项目:除执行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外,贵州省增加以下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项目: 1.普通高中

(1)扶贫专项助学金,标准为1000元/生·年;(2)免教科书费,标准为400元/生·年;(3)免住宿费,标准为500元/生·年。2.中职学校(一、二年级)(1)扶贫专项助学金,标准为1000元/生·年;(2)免教科书费,标准为400元/生·年;(3)免住宿费,标准为500元/生·年。3.普通高校

(1)扶贫专项助学金,标准为1000元/生·年;

(2)免学费,标准为本科3830元/生·年、专科(高职)3500元/生·年。办理流程: 1.省内学校:已获得过资助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入学报到时直接按资助标准免除国家免学费和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免学费、教科书费、住宿费资助项目的费用。农村建档立卡一年级贫困新生凭县级扶贫部门发放的具有二维码标识的“贵州省贫困户登记卡”和录取通知书,入学报到时直接按资助标准免除国家免学费和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免学费、教科书费、住宿费资助项目的费用。扶贫专项助学金资助项目由学校在每年秋季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通过学生资助卡发放。

2.省外学校:已获得过资助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凭就读学校盖章的申请表,农村建档立卡一年级贫困新生凭县级扶贫部门发放的具有二维码标识的“贵州省贫困户登记卡”和录取学校盖章的申请表,在每年秋季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到户籍所在地县级教育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申请,通过涉农补贴“一卡通”或“一折通”发放资助资金。

黔西县关于就读省外学校农村建档立卡学生 申请2017-2018年教育精准扶贫资助的通知

各就读省外学校的黔西县农村建档立卡学生及家长:

根据《省学生资助办关于报送2017秋季学期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有关材料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将就读省外学校申请教育精准扶贫资助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资助对象

黔西县户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在省外就读普通高校本专科(高职)、中职(一至二年级)、普通高中,并具有正式学籍的学生。

二、资助标准

1.高中:1900元/生/年; 2.中职:1900元/生/年;

3.高校:本科4830元/生/年;专科4500元/生/年。

三、申请资助所需材料。

(一)首次申请的省外大学生:

1.经就读学校盖章认可的《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资助申请表》;

2、学生身份证或户口簿复印件;

3、涉农补贴“一卡通(一折通)”或学生银行卡复印件(银行卡必须是黔西县农村信用社开户);

(二)上一学年获得教育精准扶贫资助的省外大学生:

1、经就读学校盖章认可的《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资助申请表》;

2、涉农补贴“一卡通(一折通)”或学生银行卡复印件(必须是黔西县农村信用社开户的)

四、申请时间及申请地点

(一)申请时间:2017年9月25日前。

(二)申请地点:黔西县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联系电话:0857-4240552 特此通知

黔西县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

2017年9月8日

附件下载: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资助申请表(阅读原文下载)

黔西县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

重新镇晓星小学 杨文俊

教育扶贫享受对象是在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普通高校(不含研究生阶段)就读,具有全日制正式学籍和我省户籍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在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普通高校(不含研究生阶段)就读,进入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子女。根据黔教助发〔2017〕92号《关于印发〈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实施办法〉的通知》文件,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项目具体如下:

补助标准。中职学校一至二年级和普通高中:标准为1900元/生•年,构成是:扶贫专项助学金,标准为1000元/生•年;免教科书费,标准为400元/生•年;免住宿费,标准为500元/生•年。

普通高校本专科(高职):本科生标准为4830元/生•年,构成是:扶贫专项助学金,标准为1000元/生•年;免学费,标准为3830元/生•年。专科(高职)生标准为4500元/生•年,构成是:扶贫专项助学金,标准为1000元/生•年;免学费,标准为3500元/生•年。

办理流程。省内学校:每年秋季学期开学时,由农村贫困学生本人向就读学校提出申请。首次申请的农村贫困学生须提供身份证(或户口簿)、学生资助卡或银行卡复印件,填写《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资助申请表》(附件1),《贵州省贫困户登记卡》;之后在当期学段内,不须再次提出申请材料,即按学年给予资助。扶贫专项助学金资助项目由学校在每年秋季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通过学生资助卡发放。省外学校:每年秋季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由农村贫困学生本人(或委托监护人、亲属等)向户籍所在地县级教育部门(技工学校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部门)提出申请。首次申请的农村贫困学生须提供身份证(或户口簿)、涉农补贴“一卡通(一折通)”或学生银行卡复印件,填写经就读学校盖章认可的《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资助申请表》,《贵州省贫困户登记卡》;之后在当期学段内,只须按学年提交经就读学校盖章认可的《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扶贫资助申请表》即予以资助,不再提交其他资料。

根据2017年8月18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黔府办发电〔2017〕161号)文件精神,学生入学报道时不再提交《贵州省贫困户登记卡》。

每年暑假,各乡镇(街道)均按县扶贫办通知,要求各村(社区)通知贫困户中有符合条件的学生自行到乡镇(街道)扶贫工作站进行登记,告知相关申请程序并通知符合条件贫困户到县扶贫办打印贫困户登记卡。由于你留言内容未提及你所在的乡镇(街道)、村(社区),无法查实是什么原因导致你没有相关登记卡册。若你需要打印贫困户登记卡,请到你所在的乡镇(街道)咨询办理。

感谢你对我工作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附件4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宣传图解阳光高考网:

二、相关事项

一、资助政策

四、省内(包括县内)学校就读办理流程

三、省外学校就读办理流程

上一篇:紧箍咒的管理寓言下一篇:教师专业素养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