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

2024-04-30

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通用9篇)

篇1: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

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

麻城三中 金涛

作为教学改革前沿阵地的《课程课程标准》确立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等新的历史课程理念。为历史学科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改革历史课堂教学,是摆在我们广大历史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人结合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明确新课标要求,更新教学观念 1 理清传统教学与新《课程标准》差异

传统的课堂观和教学观以为:教学是课程的传递和接受的过程,它规定教师“怎么教”,学生应“怎么学”,是教师对学生单项的“培养”活动,教与学表现为两方面:

以教为中心。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师给,生收;使课堂上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

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多少,学多少,么教,怎么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学生的独立性“丧失”,最终遏制了学生学的“力量”。而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轻松地学习历史新知识,同时培养他们学习的方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标准》既重结论,又重过程。

传统教学大量地灌输权威性地事实,教科书记载了一系列地科学结论,学生的学习就是了解这些科学事实和结论,至于这些科学事实与结论是怎样产生的,则往往被忽略。而新《课程标准》既重结论,又重过程。在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过程和方法”培养,强调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注意对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活动中给学生判断、决策的机会。这种既重结论又重方法、过程的教学方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积极倡导的,这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新《课程标准》既要关注学科,又要关注人

在新课标的实施中,要求我们去关注具有独特个性的,活生生的人。要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关注他们的情感。课堂上学生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去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人格养成,以及关注人的结果。前苏联教学论专斯卡金指出:“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专家的一语点破了关注学科的传统教学所带来的弊端,现在中学生厌学也印证了这一点。

二 贯彻新教学理念,重在教学模式的转变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如何体现知识、能力、情感、品质的有机整合,使课堂教学由知识本位向以发展为本位转换,本人认为应在教学过程中实验以下几点转变。建立师生合作互动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角色、行为(1)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学中师生合作互动必然要求教师进行角色的转变。传统的历史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按照预定的方案进行全面讲授,学生则按照教师的要求听、记、练。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按照合作互动的教学模式,则要求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中解放出来,不但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建立互动合作关系过程要注意下面几点:①应该理解、尊重学生。②不但关心学生的成绩,还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③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尊严。④注重师生互相理解,积极互动,共同学习和发展。随着教师主观意识对角色的转变,必然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互动。

(2)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受传统“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带有专制武断的作风。扼杀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对教师只能服从,不能反对,严重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此,在贯彻新课程理念过程中,必须转变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师生之间互敬互爱,民主和谐,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对学生更多的是尊重和赞赏,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价值与尊严,赞赏每个学生的爱好与特长,赞赏成绩差的学生通过努力取得成绩,即使是很小的成绩。利用“活动与探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变学生接受学习学生探究学习。不再是一味听教师讲,看教师做,而是在足够的实践和空间范围内,由自己分配时间,进行方案设计,并准备和展示,对的事实加以分析并做出结论。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由此激发其主动参与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时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发挥到了最高点,也使学生学习行为发生了质的转变(“要我做”变为“我要做”)。

在开展探究活动中,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①探究活动重点不在探究的操作方法和技能上,应放在通过探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获得对身边世界的理解,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习得方法,逐步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及科学本质的理解。②面向全体学生,并关照个别,在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时,要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分工、协作,共享探究成果。③探究中教师要倾听学生的想法,发现的问题,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引导学生解决发现的问题。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转变呆板、单一的灌输形式

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使学生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习成果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真实情感和态度,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为此,在教学中要摒弃传统的“听讲、联系、复习、考试”单一学习方法,利用教材的演示实验,课堂讨论,历史问题,小故事,新闻报道,历史•技术•社会,生活动等,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4 把握教学深广度,转变“双基”在新课标中的教学。

新课标已不再以知识的完整性,严密性作为第一课程标准,不在于知识本身是否具有系统性,而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建构知识,才能学得最好,也许个人的知识体系不太完备,但这种建构知识具有最强的可发展性,那种一味追求体系的严谨和完备,不惜偏离和超出课程要求,拓宽、加深知识,强加给学生一个生硬的“系统知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加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与学生经验的联系,与时代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学得有趣,并能积极地自主建构。如有些概念在现阶段无法给出严格地,学生容易理解的科学定义。只能对核心概念给出一般定义,对一般概念给出描述性的说法。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教材尺度,忌一见概念就下定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转变传统的教学手段

现代的信息技术,为历史教学提供许多有利条件,展现出新的前景。它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注意。历史多媒体软件在内容组织上采用大量的色彩鲜明,活泼有趣的音像画面,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使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清晰认识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扩大信息时空,提高学习效率。不能以此增加教学内容,减少思维活动,强化机械训练。用计算机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但不能以此取代历史教学。总之,要贯彻新教学理念,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科学探究为主线,开展多形式的教学活动,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明确教学要求,把握好教学深广度,加流教师之间的交流,参加各种教学研究,实现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和学生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由简单的教书匠转变为实践研究者或研究的实践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篇2: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

为进一步教育和引导全行员工转变经营管理理念,树立合规意识,提高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和内控案防水平,根据省行统一安排,扎实有效的进一步树立依法合规“合规大讨论”活动,我作为网点负责人,与全行员工一起积极参加这次大讨论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任何差错、风险、问题和案件的发生,都不是一朝一夕突然形成的,都会经过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这一客观自然规律。正是由于日常工作中,个别员工执行制度不严,存在隐患和漏洞,且长期得不到整改,有的经验主义至上,操作陋习难改,屡查屡犯,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最终酿成案件。国家财产遭受损失,工行信誉遭受损害,责任员工受到处分,丢工作,丢饭碗,祸及国家、单位和个人。因此,在落实内控制度,依法合规稳健经营上,必需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自我约束,自律自警,一丝不苟,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一、案例分析

案例一

马向景在担任中国农业银行邯郸分行现金管理中心金库管库员期间,于2007年3月中旬至4月14日,利用看管金库的职务便利,多次从金库盗取现金共计人民币5095.605万元。他与任晓峰将其中的4535万余元用于购买彩票,余款用于购买车辆等物品供个人使用。案发后,检察机关追缴赃款和用赃款购买的物品共计折合人民币500万余元。马向景作为国有银行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吞公款共计人民币5095.605万元,其行为均已构成贪污罪,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严重。2007年4月14日下午2时许,任晓峰、马向景二人驾车潜逃,公安部随即对二人发出A级通缉令。2007年4月18日下午2时40分许,邯郸警方和北京警方在北京市大兴区一出租房附近将马向景当场抓获。8月9日,邯郸市终级人民法院以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一审判处主犯马向景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判决下达后,马向景的律师表示将上诉。9月19日,省法院对中国农行邯郸分行金库被盗案进行二审宣判,维持对马向景的死刑判决。2008年3月31日下午,中国农业银行邯郸分行金库被盗案主犯任晓峰、马向景被河北省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死刑,任晓峰死时36岁,马向景则是39岁

案例二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以下简称为法兴银行)创建于1864年5月,是有着近150年历史的老牌欧洲银行和世界上最大的银行集团之一,分别在巴黎、东京、纽约的证券市场挂牌上市,拥有雇员55000名、国内网点2600个、世界上多达80个国家的分支机构500家,以及500万私人和企业客户。法兴银行提供从传统商业银行到投资银行的全面、专业的金融服务,建立起世界上最大衍生交易市场领导者的地位,也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风险控制最出色的银行之一。但2008年1月,法兴银行因期货交易员杰罗姆·凯维埃尔(Jerome Kerviel)在未经授权情况下大量购买欧洲股指期货,形成49亿欧元(约71亿美元)的巨额亏空,创下世界银行业迄今为止因员工违规操作而蒙受的单笔最大金额损失。这桩惊天欺诈案还触发了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金融震荡,并波及全球股市暴跌,无论从性质还是规模来说,都堪称史上最大的金融悲剧。

案例三1995年2月27日,英国中央银行突然宣布: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资产清理。这个消息让全球震惊,因为这意味着具有233年历史、在全球范围内掌管270多亿英镑的英国巴林银行宣告破产。具有悠久历史的巴林银行曾创造了无数令人瞠目的业绩,其雄厚的资产实力使它在世界证券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可以这样说:巴林银行是金融市场上的一座耀眼辉煌的金字塔。

那么。这个金字塔怎样就顷刻倒塌了呢:究其原因还得从1995年说起,当时担任巴林银行新加坡期货公司执行经理的里森,同时一人身兼首席交易员和清算主管两职。有一次,他手下的一个交易员,因操作失误亏损了6万英镑,当里森知道后,却因为害怕事情暴露影响他的前程,便决定动用88888“错误帐户”。而所谓的“错误帐户”,是指银行对代理客户交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经纪业务错误进行核算的帐户(作备用)。以后,他为了私利一再动用“错误帐户”,创造银行帐户上显示的均是赢利交易。随着时间的推移,备用帐户使用后的恶性循环使公司的损失越来越大。此时的里森为了挽回损失,竟不惜最后一博。由此造成在日本神户大地震中,多头建仓,最后造成损失超过10亿美元。这笔数字,可以称是巴林银行全部资本及储备金的1.2倍。233年历史的老店就这样顷刻瓦解了,最后只得被荷兰某集团以一英镑象征性地收购了。

案例四井口1977年进入大和银行纽约分行工作以后,一直从事债券保管业务。1984年,他被提拔为债券交易员,但是,银行并没有取消其债券保管和监督的工作权限。这种局面下,井口实际上同时垄断了债券的交易和监督工作。在大部分的金融机构,这两种工作是严格分开的,但是,大和银行的松散管理给了井口可乘之机。自从1984年井口在美国的政府债券市场上亏损20万美元后,他便开始利用职务之便篡改客户账目,把客户账上的债券出售,再造假账说明这些债券并未卖掉。年复一年,假账和亏损积聚迅速,然而大藏省、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及大和银行总行均未曾检查出问题,直到井口俊英自感难以为继才主动坦白。他造假帐的主要手法是把本银行持有的其他股票卖掉,拿来填补他亏损的窟窿,同时伪造文件掩人耳目,让总行相信被他卖出的股票仍属大和银行所有。此时的井口,完全变成了一个赌徒,越输越想翻本,下的赌注越大,结果输得更多。在长达11年的时间里,他累计做了3万多笔这样的交易,总共亏损11亿美元。直到后来,纸终于包不住火了,他才向总行写密函自首。这时,他已经再没有机会了。事发之后,井口周围的人都很吃惊,大和银行总裁藤田彬在新闻发布会上还说:“他似乎很擅长本职工作。我听说,债券市场上的人很尊重他。”

1995年10月2日,美国宣布暂停大和银行纽约分行买卖美国债券。10月4 日藤田彬为此引咎辞职。11月2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等金融监督管理机构联合发布命令,限令因非法交易美国国债而导致巨额亏损的日本大和银行在美国的17家分行以及大和信托投资公司,在90天内停止一切经营活动,撤离美国,并规定大和银行3年内不得在美国重新开展金融业务。由于家大业大,虽未倒闭,却信誉扫地,最后不得不走向同住友银行合并之路。

二、小组讨论

1、课堂准备:每个小组一张白纸,两种颜色白板笔,并告知这一部分

2、播放案例:《选择》,3、组织小组讨论并记录:组长牵头,讨论主题“主角的得与失”,用T型图,左边是得(黑色笔)右边是失(红色笔)

4、小组安排代表,到台前陈述小组的结论

5、讲师对各小组结论进行总结归纳,引向“六笔账”,违规要付出的严重代价

要点:本次讨论是本节重点,目的在于让学员自己为选择违规算一笔账,而且账是学员自己总结出来的。最终要引导学员自己算一笔“违规=得不偿失”的帐。

一时的贪腐得到的只是短期的利益,因此而影响的长期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可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刻,往往忘了算一算长期的经济帐。就像一只饿了的老鼠,看着老鼠夹子上的食物,结果。。

6、提醒:现在的人事录用,非常关注应聘者之前工作的情况,关注应聘者的诚信情况。不仅仅在中国,世界任何地方都会有相关的人事档案记录,而且公司之间的人事沟通也是企业的正常做法,没有隐瞒的可能。

以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两只健康猴子,关在两个不同的笼子里,接受不规律的电击(电力只会引起疼痛,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其中一只猴子笼子里面有一个踏板,这只猴子逐渐发现,只要它踏一下这个踏板,电击的时限明显延长;而另外一只没有踏板,只能被动地接受电击。3个月后,检查两只猴子的身体状态。大家认为结果是怎么样?

结果是有踏板可以避免电击的猴子得了严重的胃溃疡。这个科学实验说明了什么?(提问,或让学员思考)

1、讲解:巴西一名医生马丁斯对583名被控有贪污受贿行为的人员和583名违规人员作了10年追访,追访的结果令人震惊,下面给出两组数字大家猜猜看

2、违规的人员和合规员的患病死亡率分别是多少,给出答案选项 A:15% B:30% C:60% D:70%

3、请大家分别选择,然后挑选1-2名学员给大家分享他们的答案并说明原因

4、讲解:大家知道,在各种疾病里面癌症是最可怕的,如果发现晚了根本无法治愈。那么接下来我们再来做一道选择题,不合规的人员得癌症的几率会是多大? A:15% B:30% C:60% D:70%

5、请大家分别选择,然后挑选1-2名学员给大家分享他们的答案并说明原因

6、下面我们来看看马丁斯医生的研究结果 对照图表讲解:

根据马丁斯医生的研究,那些违规的人员患病和死亡率达到60%,合规的人员只有15%,违规人员的患病和死亡率是合规人员的四倍的4倍。在患病的违规人员中癌症的比例居然占到了60%,而心脏病的比例也占到了23%。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每天都处在内心挣扎和忐忑不安中,有点风声,自然会胆战心惊,没有一夜能睡好安稳觉,在这样的状态中生活不得病才怪呢!有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词: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1、触犯了法律,严重的后果——身陷牢笼,自由尽失!当人生没有了自由,一切就变得子虚乌有了!

2、再次提醒,侥幸心理是我们选择贪腐的大敌,总认为自己的贪污手段最高明,总认为自己的腐化方式最隐蔽,总认为自己的不法行为最保险,但恰恰就是这些高明、隐蔽和保险,自己却跳下了深渊不能自拔。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直属营业部

篇3:更新教学理念 优化教学环节

一、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情感丰富,生性活泼好动,在教学中我们就要灵活多变。教学方法善于利用学生求知的心理特点,巧妙地、恰到好处地运用教材蕴含的知识、智能和情感等因素进行激趣,使学生产生追求学习和摄取知识的欲望。可采取:①采取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如在教学中我们针对单调无味的数字设计出一些游戏、故事、谜语、趣味数学等进行教学。②通过设疑置难,使学生思维经常处于萌动状态,从而激发其求知欲。③借助电教手段、模型、实物和运用语言直观创造出“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④充分发挥动手操作实验,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先让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学生很感兴趣,有的拼成长方形,有的拼成正方形,还有的拼成平行四边形。然后让他们观察拼成的图形与原来三角形的底、高、面积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实践告诉我们,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老师拼、摆,听老师讲解获得的知识要牢固得多。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化单调为灵活,化深奥为浅显。让学生在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中学有所悟,学有所获,使课堂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应用知识,学会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双基是基础,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是根本,要固“本”授“渔”,切实克服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的约束。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探索未知、发展提高的过程。要培养学生探究,教师就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学生逻辑思维规律和认识规律的层次,富有启发针对性的探索程序,能诱导学生开动思维的机器,主动探索新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品质。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探究形式和方法的传授。①问题探索法。就是围绕教材的重难点,紧扣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要求入手,一环紧扣一环,可引导学生以从易到难的问题为线索,让学生运用已知条件对问题进行分角度、多层次的分析讨论,在设疑—思维—释疑的循环反复中概括出新知识。②实验性探索法。就是借助动手操作实验创设激励思维的情境,然后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获得新知识。例如在教学《圆是轴对称图形》时,先让学生准备几个大小不同的圆,然后通过折圆、做直径的操作实验,让学生探索出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是圆的直径。③练习探究法。就是针对某一数学概念、定义或某个数学解题规律,以例题为基础,以练习为手段,运用边讲边练边总结的方法,使学生在练习中领悟知识,掌握解题技能。例如在教学《量角的度数》时,通过学生练习,使学生探究出量角的一般步骤,即点对点,边重边;然后读数的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感知客体是理解的前提,儿童的感知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心理过程,是儿童最基本的认识手段。因此,培养学生学会主动探究就要注重方法的传授,只有重视了教与学、师与生、讲与练、动与静、知识与能力的和谐统一,创造出富有特色的教学方式,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精心设计,拓展思维培养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更在于平时的积累及课前的收集、整理,课后的巩固延伸。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还要重视对学生获取知识进行总结和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后教师还要根据课堂上学生所学知识,通过优化练习形式内容,使学生能从“少而精”的练习中悟出一定的规律性的东西来。我们可通过健康有序的练习,使学生能及时对自己的学习水平作出评价,从而将学习的成功转化为更高层次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后作业延伸题的设计。做到:①作业设计要针对学生实际。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而学生中又存在着个性差异,这就要求我们要因材施教,要针对本班中好、中、差三类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练习题。同时要针对教材中的难点、关键处以及易混、易错的知识,设计出符合教材和学生知识要求的基本练习题。②设计的作业要注意灵活性。设计的练习题的题型要多样、新颖,一般有填空、判断、选择、改错、编题、作图等。练习的方法也要多样、活泼,可口答、笔练、板演、操作、游戏等。③设计的作业要有层次性。我们知道学生的认识过程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我们对待作业的设计也要遵循这个规律,可根据教材和学生知识水平,呈阶梯状分层设计。因此,在练习巩固、延伸拓展的练习形式中,我们不仅要科学合理,适度适量,要以教材为主源,课外知识为主心,能力为主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4:转变理念 更新教法

一、转变教育理念

1.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

课堂是学生的地盘,让学生自己做主;教师不是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协助者;教师不是课堂的统治者,而是学生展示交流的裁判;教师是学友,不是导师。课堂的目标是: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这要求每个专业教师必须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突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以理论为基础,从强化技能训练入手,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理解教师职业,提升自我素质

教师是管理者,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教师是朋友,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达到知心朋友的程度;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和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为此,每个专业教师要不断进行理论知识的更新,不断吸取新知识,通过参加学术研讨、观摩示范课、开设公开课、听取学生的反馈评教意见等活动,着力提高理论水平;同时又要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团队合作力量大

“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分组讨论或团队共享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团队的智慧必定会超出团队中某单个人的智慧。首先,交待目标。教师确定主要展示内容,布置任务,也可由各小组抽签决定。其次,组内分工,明确组内人员任务,确定展示人员,确定质疑人员并组长负责。第三,分组展示,台上板书展示与台下交流、讲解展示结合。第四,相互PK,进行组间纠错、组间质疑,记录问题和结果。第五,教师小结,进行纠偏和释疑,并进行小组评价,充分肯定各組成績和每位同学优点,让课堂气氛更热烈,积极性更高。最后,学生反思以下问题:你认为你本堂课中有哪些收获?你与团队的合作是否还有不足?你获得了团队哪些帮助?你认为你帮助了其他同学吗?通过分组教学,让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了,课堂气氛热烈起来了,团队的合作使得教学效果明显好起来了。

三、打造电子电工特色课堂

1.理实一体化教学

电子电工理论教学,应从实际应用入手。一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电子电工演示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二是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教学课与实训课不分家。例如,笔者讲到机床电气控制课程中的自锁控制电路时,将电动机及电路板搬进教室,两人一组,讲完自锁的原理后让学生亲自操作,将接触器的常开触头与起动按钮并联后电动机就由点动变为连续运行。这样,学生兴趣很高,效果明显提高。

2.面向社会,面向实际应用

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传授的同时,应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此,在学校开展课外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去工厂实习等,提高电子电工教学效果。

3.以练促教,强化技能训练

电子电工专业课实验实习多。为此,笔者注重以练促教,强化技能训练。在实验实习中,工艺过程复杂,笔者采用分层模块教学法,设定实验过程,分步骤、分阶段逐个击破。首先,设立单项分组训练。其内容立足于操作技能的达标和规范化,立足于学生独立分析、独立操作的能力,立足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其次,设立综合技能训练,在单项分组练习达标后再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其内容立足于强调整体素质的提高,立足于协调处理的能力,培养群体合作精神,以适应社会实践需要。

4.培养科学严谨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在电子电工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形成。教师必须提供给学生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良机,以帮助学生学会对故障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学会排除方法,使其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

总之,专业理论基础课的教学,必须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寻求新突破。要围绕构建理想课堂,充分研究学情、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改革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展思维空间,在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上下功夫,求实效。

篇5:更新教学理念

永善县示范小学

杨忠娣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能够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曾这样明确提出了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切实的搞好阅读教学。

因为我认为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在阅读中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阅读教学浅谈:

一、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引导点拔的课堂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这就决定了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那么,阅读就应成为学生的自主性阅读。为了落实学生的自主阅读,我的做法主要是:

1、鼓励学生自主质疑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激起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

刚开始,学生提的尽是些“鸡毛蒜皮”的问题,许多问题都不着边,尽管如此,我还是认真倾听,给予肯定。同时表扬一些问题提得好的学生,引导他们围绕课文重点来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起初由于问题提的多,课堂教学时间是会受到一些影响。为了避免问题重复或问题过于简单,我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质疑释疑,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记录下来,由小组代表在班上汇报,再由大家进行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提问水平提高了,往往能紧扣教学的重、难点提出问题,因而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我在上《金色的脚印》一课时,先让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问学生:“看了这篇文章,你读懂了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同学们纷纷举手谈了自己读后的认识,同时也提出了问题:“狐狸在人们眼中是狡猾的动物,为什么正太郎要给它们投送食物?”有的学生问:“狐狸在地板下做窝难道不怕正太郎的家人把它们给抓了吗?”“为什么说脚印是金色的?”“为什么课文要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看,这些问题不正是学习的关键吗?当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教学目的不也就达到了吗?

2、自读自悟,发表见解

有了问题,学生自然会急于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求真知,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问题,我并不急于分析、解答,也不马上进入讨论中,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进行阅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通过再次的读,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老狐狸冒着危险住在地板下完全是为了照顾小狐狸,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这种爱让老狐狸特别勇敢。”“老狐狸对小狐狸的爱感动了正太郎,所以他给它们投放食物。”“狐狸的脚印被阳光照耀所以说是金色的。”有一位学生说道:“这个脚印是老狐狸救小狐狸留下的,说明它们一家人生死在一起,这种亲情是非常珍贵的,和《金色的鱼钩》意义是一样的。”……这些不都是孩子们自读、自悟的结晶吗?当然,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情感体验、家庭社会背景的不同,对同一事物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为了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能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我让学生在文中深有感触的地方作旁注,写上自己读后的感受、想法,或是发表议论。有的同学是这么写的:“其实人与动物是可以和谐相处的,只要我们善待它。”“不仅是人,动物也有亲情。”“亲情真伟大!”……课本成了同学们表达情感的舞台,记录下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3、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探究精神。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要营造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课堂气氛,规矩少点,束缚少点,让他们思维动起来,语言活起来。在自主的前提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昧地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昧地讲解。”新课标要求学生“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有争议、答案多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我就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各抒己见,相互启迪。如,我在教《九色鹿》一课时,让学生就文中的国王、王妃、调达及九色鹿的人物形象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在课堂中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活跃。有生说调达是一个见利忘义、恩将仇报的坏蛋;有生说国王是一位明君,能知错就改;还有的学生说王妃为了自己的漂亮,不惜牺牲别人,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虽然爱美之心人人都有,但不能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当然,大家都喜欢九色鹿,因为它漂亮,还乐于助人,不求回报呢!说着说着,急欲表现的孩子还迫不及待的要起来读出喜欢的人物……看到孩子们在讨论中既悟出了文章的道理,又能自主的提出见解,我也感到非常欣慰。这时何需我多言呢?

二 教师范读的重要性

朗读,是用明朗的有声语言转换书面语言的特殊阅读,是小学生必备的阅读能力之一。我们在教学中应突出一朗读为主的语感训练。

范读,可以让学生在教师正确流利的朗读指导下,通过语音的抑扬顿挫,语速节奏,在一定的语境中自然而然的感受课文的言语形式,体会语句字里行间的丰富意蕴。这里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要求:教师的语音必须是标准而规范的普通话,倘使教师本身基本功不过关,字音五花八门,读出来的是带有本土方音的“半普”这就会对学生造成语义含混或是出现字的歧义理解。从而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不但使作品失去原来的美感,还会让学生在教师的误导下失去朗读的兴趣。

因而,教师的本身素质非常影响学生!如果教师有一口纯正的普通话,那不但对于学生平时的语感训练有帮助,而且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也是很有作用的。

二、将阅读扩展到课外 凯勒说过:“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辽阔的海洋。”书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但如果把眼光盯在有限的课本知识上,那是远远不够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因此,我注重把学生的阅读扩展到课外,让他们开拓视野,自觉地在书海里遨游,汲取丰富的养料。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向学生推荐优秀的童话、散文、小说及科普读物,利用晨读或阅读课时间向学生讲讲书中人物的先进事迹,精彩片断,当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之后,就适可而止,让他们去找原书来看。推荐了书目后还要定期举办一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读报”、“成语竞猜”“读书交流会”等。或者从自己平时阅读积累的内容中确定一个主题,教他们制作剪报集、手抄报,这样既督促学生认真阅读又检验了阅读效果。

其次,背诵、摘抄优秀诗文,读练结合

从三年级起,我每周就向同学们推荐优秀的诗歌、散文,让他们摘抄在一本专门的好词佳句本里,熟读成诵,并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之后建议他们将平时阅读中看到的精彩片断、名言佳句摘录下来,制作摘录式读书笔记。到了五年级就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读后感式读书笔记,把自己本周看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心得体会写下来。既开拓了视野,又丰富了知识,同时还提高了写作水平。

平时我还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练笔本,有时上完一篇优秀的文章,觉得有必要了解一下学生的所思所想,则要求他们写一小段话。或者身边发生了什么突发事件,都可以写一下。“生活处处有学问”,只要他们善于去寻找,总是会有收获的。

篇6:更新教学理念促进课堂教学论文

课改已进行了多年,但多数教师仍然遵循着“传导、授业、解惑”的古训,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之间缺少交流、对话,学生只是一个接受知识的的容器。这种教学方法是与新课改背道而驰的。新课改的课堂教学应是既紧张又严肃的合作教学,也是愉快和谐的快乐教学,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合作的、和谐的、愉悦的。课堂上师生要既有的大量互动的信息交流,又有充分的情感交流,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中,充分利用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交流来获取新知识、掌握新知识。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诱导、开导、疏导、指导、辅导者的角色,在师生的信息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的导要力求让学生自求得之。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课堂教学达到师生协调一致、相互默契,主体与主导积极配合,师生思维定向、心里同步,形成教与学的合力、教与学的共振。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思维能力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主导力量。化学教育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从思维品质入手的。思维品质实际上是在个体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这五个方面能反应人与人之间思维的个性差异,是判断智力层次,确定一个人智力水平的主要指标。笔者在这里提出这个问题,主要是告诫教师们,要记住学生智力水平的个体差异,在思维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品质。现代课堂教学应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不允许把学生当成接收知识的容器,也不允许把课堂搞成生产统一标准间的车间,要允许和鼓励学生随时提出不同意见和见解,要鼓励学生随时提出自己的质疑,讲出自己的体会或提出自己不同的解题思维,特别是那些具有独创性的思维和见解,对学生错误的观点和思路,教师要善意的指出,给以科学合理的引导和解释。我们要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都有成就感。这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是极为有利的。

三、要把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篇7: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

【摘要】本文根据个人在教学实践中,对采用区别化教学这种新的方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进行探讨。通过运用这种新教学方法,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证明了区别化教学方法是我们教育领域在适应新的形势下,有目的地培养适用型人才的一种创新教学方式。

【关键词】机械制图区别化教学探索与体会

一区别化教学是新形势下中职教育的发展趋势

现实告诉我们,中职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接受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尤其对《机械制图》知识的领悟和掌握能力上的差距更加显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必然不能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根本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进行“区别化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

我校机械专业大胆地尝试了区别化教学,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针对我校具体情况,机械专业办在本学期,首先对机械4个班进行了区别化教学试点。将4个专业班,按照不同的培养目标,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为操作工人类,即培养的目标为工人,对他们的理论课知识要求难度较低,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B层次为技术工人类,即培养的目标为具有一定技术的工人,该层次对理论课知识有一定要求;同时,也注重一定的动手能力的培养。C层次为升学类,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并为以后升学做准备、打基础。

我们按层次分班的依据:一方面是根据学生第一学期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是根据学生填报的志愿而定。经考核后,共分出一个A层次班级,两个B层次班级和一个C层次班级。这样既为基础差的学生创造了一个展示动手能力的环境,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为想要学习的学生营造了一个较好的学习氛围。进行区别化教学试点后,也要求教师在教授不同层次的班级时,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制订出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同时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区别化教学试点的最大特点: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了不同的学习的平台和拓展专业知识的空间。

二区别化教学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本人在这学期接受了2个层次、4个班级的《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不同层次的班级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教材的适当处理,逐渐摸索出对不同层次教学方式和内容改变的体会与认识,供大家参考。 由于A层次的班级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态度不明确,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且理解问题的能力较差,上课睡觉的人数较多。因此,在该班的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每次上课,让同学们与教师讲解的内容一边听、一边练,达到互动的目的。在课堂上,教师在黑板上作图,让学生随教师的步骤进行操作,使学生的思路随教师的教学内容一起动。同学们通过亲手练习以后,较容易地掌握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同时,又避免了上课睡觉的现象,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B层次的班级,在教学过程中,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直观式”和“导入式”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轴测图这一节时,为了树立同学们的空间概念,在教学中充分带领学生画基本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因为无论读图与画图都离不开立体,这就要求学习制图必须具备空间概念。开始时并不严格按照轴测图的要求画图,这是因为还处于培养学生的兴趣阶段,避开理论学生更易接受。但是也不能让他们任意发挥,而应在画图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画比较接近正等测的草图。学生在我的示范下能迅速画出棱柱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基本几何体,并很快转变为自己的技能。虽然这时学生所画的图形不规范,但是他们能通过线条的变化区别立体上不同的.表面,同时对各种基本几何体的轮廓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树立了空间概念。

通过对学生直观教学的引导,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了单纯理论知识的抽象难懂,也消除了学生对制图的畏难情绪。在此基础上逐步深入,引导学生画一些简单叠加或切割的图形。通过训练,同学们的作图能力和空间想象力都有很大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充分运用动态教学模式,将点、线、面的知识和体的形成融合在一起介绍,这就降低了知识难度,还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08级的教学过程中,学习了几何体的投影以后,安排了一次手工制作模型的练习课。这堂课同学们兴趣浓厚,没有一个学生睡觉。同时,还制作出许多几何体的模型。这样既加强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亲手制作以后,大家都加深了对基本形体的认识,并掌握了几何体的看图方法和画法。同时,也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并掌握了怎样下料、排料、剪切和拼接等方法的操作。

三区别化教学的考核方式

篇8: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设计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创新, 既能体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精神, 倡导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注重体验和实践环节, 又能体现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各门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呢?我从2009年秋季起新课程开始使用到现在, 一直进行教学设计的探索创新, 努力更新理念, 不断提高德育课的教学实效。教学设计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创新。

一、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以前的教学目标相比, 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情感态度观念目标。认知、情感态度观念、运用三维目标有机组合在一起, 教学目标更加科学、合理, 突出了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观念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我在进行《经济政治与社会》中的《企业中的劳动者》教学设计时, 是这样设计教学目标的:认知目标:理解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理解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 理解中职生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性和努力方向。情感态度观念目标: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运用目标:通过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的途径, 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采集就业信息, 调查市场需求, 努力使自己成为市场需求的劳动者,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正确分析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突出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教师应全面分析教学内容, 分析职业中学学生的学情, 合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重点, 围绕重点进行教学活动, 并顺利解决重点难点。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问题要浅显易懂, 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 切忌深奥难懂, 淡化一般概念。要坚持学生为本, 教师备课时就要立足中职学生的视角和需求, 选取中职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 构建针对性较强的内容, 并将知识与活动设计融为一体, 帮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消化和掌握教学内容, 符合中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形成的规律。以《企业中的劳动者》为例, 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依据是职业学校的学生是未来产业大军的主力, 能否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直接关系到“中国制造”的质量, 学习企业生产经营的相关常识, 落脚点就是让学生理解作劳动者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行动起来, 努力使自己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因而这是本课的重点。受传统文化中重文轻技观念的影响, 学生包括家长对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的目标有抵触情绪, 但如果不能以劳动为荣, 就难以成为高素质劳动者, 因此这也是本课的难点。贴近学生, 贴近职业, 贴近社会生活, 让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三、灵活使用教学方法, 注意启发诱导

教无定法,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使用, 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个性特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合理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基于学情, 注重实效, 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一) 教法。

1.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情境, 适时导入新课,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2.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演示,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案例教学法。通过举例说明, 层层分析,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4.讨论法。针对课前、课上自主探究的问题,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或分组讨论, 让学生在讨论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 又可以让学生在全班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 从而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最终树立学习信心。5.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 以学生为主体, 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让学生体验作为学习主体的魅力, 从而产生践行的愿望。

(二)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讨论, 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发挥,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让学生从课堂走入社会, 拓展知识的运用, 注重实践、体验、养成, 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从而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合理选择多种教学辅助媒体资源

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 提出问题。多媒体展示图片、案例、材料。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动态合理选择整合课程资源。教材是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用好教材中的图片、互动空间、连线职称。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更要把信息技术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用好实物资源, 场馆、教具、仪器、设备等。充分挖掘社会蕴含的课程资源, 组织学生围绕课题进行调查研究, 使得每位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师的素养、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 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学生更是教育的资源, 学生的爱好、体验、能力是资源,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生活, 探究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中的道理, 并且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激活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五、强调师生互动, 突出以生为本

以《企业中的劳动者》教学设计为例。

(一) 情境导入, 提出问题。

播放视频《共和国的脊梁蓝领精英邓建军》提出问题:1.邓建军的故事和经历, 给了你什么启示?2.你认为成为优秀员工应该具备哪些素养?情境导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师生互动。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点评总结:劳动模范显身手, 职业学校的学生学好本领大有可为。高素质的劳动者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体现教师主导地位。

(三) 学生自主学习, 师生探究解疑。

教师列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学习大纲,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生质疑:为什么高素质的劳动者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师生通过互动空间展开讨论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高素质的劳动者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教师举例说明。本环节真正体现以生为本,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学生质疑, 师生探究解疑。

学生质疑: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中职生的就业前景如何?连线职场当代工人杰出代表———孔祥瑞的事例给你什么启发?学生分析思考回答, 教师点评总结, 加于肯定和表扬。导出我国技能型人才匮乏, 高级技能人才更为短缺。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成为党务之急。就此教师向学生介绍当前的就业形势, 以及学生极其关心的用工情况, 以及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学生即将面临实习就业, 迫切希望知道自己的就业前途。教师适当地加于正确的引导和导向, 教学效果将会非常显著。从而引出要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呢?

(五) 体验探究活动。

课前教师布置任务, 让五个小组分别从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的五个方面搜集相关材料, 说明成为高素质劳动者需要什么素质, 为什么需要?怎样才能培养这种素质?1.活动分组。学生分成五组, 每组选出组长。各组具体分工明确。2.活动探究。各组依据自己的任务进行组内讨论, 发表各自见解, 完成合作探讨任务。3.全班分享。各组选派代表上台, 在全班分享本组的活动成果, 说明成为高素质劳动者需要什么素质, 为什么需要?怎样才能培养这种素质?4.师生互动。教师及时汇总学生的探究情况, 并引导各组同学畅所欲言, 提出自己的见解, 充分肯定学生积极思考的态度, 激励学生。5.教师点评总结。通过学生精彩的讲解和表演, 我们知道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必须确立职业理想, 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培养道德品质,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专业知识, 提高职业技能。掌握学习方法, 培养自学能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增强心理素质。这五方面缺一不可, 我们每组同学都提出了培养这五方面素养的具体行为。让我们行动起来, 为未来优质的“中国制造”奉献自己的才能。师生评出最佳活动小组和最佳表演个人和最具活力个人, 加于鼓励和表扬。教师坚持“三贴近”原则, 设计体验探究活动, 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激发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 实现本课的育人目标。

(六) 学习评价。

通过学习检测看了“我的青春故事”———全国优秀中职毕业生事迹报告会你的感想如何?结合自己的专业你打算怎么做?检验学生的认知、运用目标。通过课外拓展, 检验学生的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对学生的德育课成绩采取综合评价, 重在体验, 重在感悟, 注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要把对学生的个性、品德、思维方式、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等的考查作为学生总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本课来讲, 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课前的准备工作、课上问题的解答、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课后拓展作业的完成, 以后两项为主要依据。

六、注重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最后要进行教学反思。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不断探索创新, 积累经验, 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 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以《企业中的劳动者》教学设计为例。

(一) 本课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探究活动。

学生动脑思考, 动口说话, 使学生体会到思考的快乐、学习的快乐、合作的快乐。激发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 从而达到本课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 针对新大纲要求和新教材特点, 在教学设计中

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从学生的职业出发, 从现实的社会生活出发, 精选案例, 设计问题, 组织活动。从学生存在的问题入手, 通过案例, 提出问题, 开展活动, 层层深入, 分析讨论使学生的认识从抽象上升到理性。

(三) 存在问题, 学生在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 学生

存在个体差异, 有的学生临场发挥很好, 有的学生临场发挥欠佳, 有的学生准备不足, 会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效果。这个问题有待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希望日臻完善。

篇9:更新理念 转变角色 增强能力

摘要:学生学习问题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为顺应时代发展,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教师由以往知识讲述者而成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者,思维启迪者;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同时转变,使学生学会学习。

关键词:观念 角色 能力 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由单纯重视“教”变为同时重视“学”,学生学习问题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新课程以顺应时代发展以及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的角度提出转变教师的角色,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能力,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

一、教师由以往知识讲述者而成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者,思维启迪者

中国有着几千年灿烂的历史文明和文化,学生对其大多有着浓厚的兴趣,并由此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有时这些问题在我们看来非常幼稚,甚至是无意义的,但从学生的角度和教学的角度而言,这未尝不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探索和创新。学生对其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正是带着这种好奇心不断地去认识世界,对已有的科学理论和观点提出质疑,并创造出新的适合时代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成果,有利于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不至于停滞不前。但如果我们对现有的理论和成果不加任何质疑地全盘接受,人类将永远停滞不前。

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出各种与众不同的见解。

笔者在进行隋唐历史的课程教学中,一位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隋炀帝心胸狭窄,不容贤才是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加速器,而唐初会出现“贞观之治”则是与唐太宗爱护人才、善于用人有直接关系。这位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隋灭唐兴的原因,这种探索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提倡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钻研教材、优化教学方案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挖掘教材所提供的本质和精华,挖掘教材中的因果并列关系和历史发展的规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学生引入深层思维。

例如,在讲述“907年,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唐亡”这一史实时,我优化设计方案,来挖掘教材的深度。具体设问有:“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生产发展,因而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历史上称之什么?而到唐玄宗天宝年间,出现了怎样的危机?造成这种危机的原因有哪些?上述危机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它为什么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还有哪些因素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又是什么事件瓦解了唐朝的统治?唐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段历史的学习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以此安排教学,保证了学生思维的逐渐深入,又强化了学生对唐朝“强盛—衰弱—瓦解—灭亡”这段历史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深层思维的能力。

二、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质疑是创新的源泉,科学独创贵在质疑。如果牛顿对苹果为什么会落地不产生质疑,就不会发现地球引力。巴普洛夫不怀疑狗听到脚步声而流唾液就不会发现条件反射。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教会学生善于、敢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不以寻求“确切答案”为目的,而是倡导“求异”,对学生的答案不简单地加以判断,即使答案是错误的,也不是妄加责备,而是让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获得经验,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

总之,作为教师,要不断地思考,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提出新的、需要探索的问题,并以此来感染、带动学生,使他们经常处于积极思考中,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三、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同时转变,使学生学会学习

所谓学习方式,一般被认为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去向,其主要体现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而不是单纯的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课程标准背景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势在必行,教师应运用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其主要可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首先,优化和调整课程结构调整,可增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拓宽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其次,促进学生学习内容的创新,以教材为基础,合理优化教学内容,多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积极思考,不断去解决问题。学生应学会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如采用问题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倡导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独立学习,以此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而言,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质疑精神,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养成。

同时教师应积极促进学生参与到各类实践活动中去,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稳定推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尚伏,黄占福.更新理念,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30).

[2]尤善良.把历史课堂还给学生——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师生角色的转变[J].新课程:中学,2013(9).

[3]闫冬梅.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J].学周刊,2012(14).

上一篇:形容自然风光的成语下一篇:中国文化概论试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