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管理理念 促进学校发展

2024-04-08

更新管理理念 促进学校发展(共9篇)

篇1:更新管理理念 促进学校发展

强化学校管理 不断更新观念 全面实施教育

加强学校管理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为此,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强化学校管理措施,在各个环节渗透“严”、“苦”、“细”、“实”的工作作风,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推行学校目标管理,促进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这是我学校一贯坚持的做法,结合我学校实际,把教学成绩的提高,教研论文的发表,作为学校考核的重要指标,对考核倒数第一名的教师校长实行诫勉。

学校制定了2010—2015年五年规划,进一步从组织纪律,领导责任上强化了教育工作的计划管理,督查指导与总结,使各项目标任务得到了落实,做到了总目标和分目标协调适宜,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融合相通。加强对学校目标管理。对班主任、任课教师实行质量目标责任制,并层层签订了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责任到人,责任到位,使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任务,并突显了教学质量的权重分值,加大奖罚力度,激励教师兢兢业业干工作,一心一意搞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的实施一改以往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大锅饭弊端,有力地强化了广大教师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使每个教师都掂清了自己肩头的担子轻重,及早科学地制订好完成目标责任的详细计划。学校目标管理的实施有力的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增强了广大教师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

二、推行学校制度管理,健全学校运行机制

有效的制度管理有助于建立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秩序,是学校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在严格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制度外,结合人事制度改革,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符合学校实际的管理办法,重新修订了《教师工作量化考核细则》等规章制度。建立和健全了岗位责任制、考核制、奖惩制,对学校各类人员做到定职、定责、定量、定考核标准。在考核中重点突出“德、勤、能、绩”(德:主要考核教职工的职业道德,勤:主要考核出勤情况和工作态度,包括上、下班、参加政治、业务学习和教学研究活动等情况,绩:主要是按分工情况考核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质量和效果,能:主要是考核是否具备本职工作要求应知应会的知识和工作能力),考核实行民主测评、学校考核、等方式。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充分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

三、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只有拥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取得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成果,基于这一认识,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当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来抓。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做法:

1、统一领导,坚持不懈,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每周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学区统一领导,学校组织学习,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提倡教师发扬不计得失,不甘落伍,爱生如子,敬业奉献,认真执教的精神,使广大教师真正懂得作为教师责任重大,无尚光荣,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不惜身上膏,化作千只明。”通过努力,取得了明显效果,涌现出了一大批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典型,并感染了广大青年教师,使他们乐于教、勤于教、认真教、吃苦教。

2、外树形象、内练真功,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创学习型学校,做学者型教师”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各学校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的探索课、创新课、精品课、当堂质量验收课,教师之间掀起了比方法、比能力、比效果的热潮。二是积极开展“请进来教,走出去学”的学习观摩培训活动。中心小学、一棵树小学等学校请名师上课,并不断派教师到兄弟学校观摩学习,校内要求新老教师互相结对子,互听、互评、互帮、互学,不断吸收新的信息,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促进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三是把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一项“未来工程”来抓,每学期都要听青年教师的过关课3次,指导青年教师“一年入门、二年合格、三年优秀”。

3、加强培训,转变理念,适应新的教改形势要求。一要派出教师分别到省、市、区聆听专家报告,受益名师名课,然后给全体教师作专题报告或上示范课,通过典型带动、骨干示范,促使全体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二是组织教师、现聘教师、学习新课程培训。三是每周利用1—2小时观看《聚焦新课程》、《新课程课堂实录与点评》等教学实况与专家讲座的光盘,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做好笔记,写出心得体会。通过培训使广大教师掌握了新的教育理念,更新了教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中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被广泛采用,教学评价逐渐由注重结果向过程与结果并重转化。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人性化转变,促进了效果的明显提高.四、强化教研工作管理,促进教育质量提升

1、多管齐下,学研并重,着力夯实基础。一是强化教学活动管理。如教案、作业实行目标管理量化评分,定期公示。语文、数学作业按学期定指标、批阅次数上不封顶,下必保底,期末总评和奖惩挂钩,校领导定期不定期检查和抽查,实行推门听课制,校领导每人听课次数30节以上。以这一系列措施为手段,切实强化了教学管理。二是加强了教研管理。教研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杠杆,是优化教学的源头活水。各学校把教研工作首先向“小”向“实”靠拢,解决与自己最接近,最实际的问题,真正体现教研为教学服务的思想。从写好一个字,说好一句话,上好一节课,转变一个后进生着手,研究新方法,总结新经验。做到校校有教研项目,人人有研究课题,逐步深化教研层次,拓宽教研领域,丰富教研内容,拓展教研形式,浓厚教研氛围。对教研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总结,有成果。从深化教研工作,教学常规管理,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查指导与管理,教研教学工作总结交流活动的管理,学困生转化的管理,加强学校、社会、家长三结合教育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三是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全面发展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开齐开足了各门学科。尤其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的音、体、美,不仅开齐开足,而且要求任课教师上全上好。

2、注重督查,狠抓落实,继续寻找差距。能否将措施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是能不能取得相应效果的关键。每个学期对各学校的全面工作进行了一次系统的督查,将督查情况及时予以反馈,肯定成绩,指出不足,要求限期改进,以便今后扎实有效地做好各项工作。

五、加强校园环境管理,创建科学文明的校园

1、加强校园自然环境管理,创建示范性学校。

结合实际,对校园环境建设全面规划,因地、因校制宜,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并逐步得以实施。

2、加强校园文化环境管理,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浓厚的文化氛围,优美的环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能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在自然环境建设的同时,也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下功夫。校园内悬挂名人名言牌匾,制作形式多样的标语牌,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进行精神文明教育。学校通过办墙报,以及国旗下讲话展示同学们的才干,充盈学生的知识库,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坚持校内环境建设与校外环境建设相结合,利用春秋两季绿化周边环境,及时组织学生清理学校周边垃圾,并进行大力宣传,取得家长及周围群众的积极支持,对学校周边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整顿、治理,从而绿化、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为师生创造了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育人环境。

3、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促进校园环境共同提高。

让我们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学习,辛勤耕耘,就一定会提高办学水平,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篇2:更新管理理念 促进学校发展

1.关注生命教育教师的工作就是爱的工作。博爱就是对每一个学生都付出真情,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爱的平等权利,这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教育以人为本,应关注个体,关注内在的、活泼的、流动的鲜活的生命情感的培育。积极的生命情感能激发人振奋向上,成为人生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消极的生命情感使人对他人漠视,否定生命的积极意义,最后走向生命的沉沦。我们现在的教育对象大多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较低、耐挫折能力差、竞争意识不强、自卑心较重,为此,我们应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积极的生命情感来影响他们,让每一个生命体在这里得到关注。

2.重视个性发展在教学工作中,有的教师为了整齐划一,要求学生上课时把双手倒背,不许乱动,就像一个被捆绑的犯人,这样的教育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更谈不上思维的活跃和愉快的教育了。教书只是育人的一部分,学生是个体的人。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有自尊的、平等的个体来看待,当作平等朋友来对待,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3.培养创新能力现代教学理论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永远向前的不竭动力,有创新才会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创新,一般指在批判或改变旧事物的过程中创造新事物,其特征是思维具有深刻性、生动性、求异性。能力则是个体顺利进行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初中阶段应启发学生的动态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鼓励其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不惟书,敢于挑战权威,给自己留一片想象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其创新能力。初中生是一个脆弱的群体,热爱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宽容他们,接纳他们,善于发现他们的每一点细微的进步,弘扬他们身上人性的光辉,他们才会在学习中释放出无穷的创造性的火花。

篇3:更新管理理念 促进学校发展

教师的观念、行为方式, 直接影响到教育改革的成败和教学质量的高低。这就要求, 一方面, 学校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教研氛围, 积极引导教师学习、运用新理念, 另一方面, 教师要主动学习, 不断更新自身教育教学理念, 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但受多种因素制约, 一些教师, 特别是农村学校教师在新理念的实践过程中, 还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一些教师对新理念的学习不深不透, 未能从根本上理解和吃透其中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新的理念和旧的思维方式间的激烈碰撞常常让教师感到困惑, 使之不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课堂, 往往是“穿新鞋走老路”, 面对课堂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显得力不从心。二是偏远地区条件艰苦, 信息相对闭塞, 教师知识视野比较狭窄, 教学思想和教学技巧陈旧, 再加上各类培训跟不上, 教师在新理念、新方法实施过程中的跟踪指导和横向交流缺乏, 致使教师既成的思维定势和陈旧的教学模式难以打破。三是评价机制改革不能与新理念运行同步, 使一线教师面对新理念无法放开手脚, 只能借新理念之名, 行应试之实。

对此, 学校应加大宣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力度, 加强教师培训工作, 先选择那些容易操作的理念予以推广, 然后由难而易, 逐步展开。在深入理解新理念的基础上, 不断实践、探索,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用新的理念武装自己, 用亲身实践检验新理念并予以创新。

一、以学生为本,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教育中, 教师是权威, 既缺乏民主精神, 又缺乏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和关爱, 更谈不上师生间的互动与合作, 这势必会造成“一言堂”、“填鸭式”教学现象的产生。其结果是教师精殚力竭, 学生昏昏欲睡, 又何谈好的教学效果。现代教育改革则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种交往意味着参与和平等的对话, 教师由居高临下的传统权威变成“平等中的首席”, 传统意义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将不断让位于师生的互教互学, 从而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的良好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也不仅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 而且还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和升华课程的过程, 更是一个动态、发展、师生富有创造个性的过程。

二、教师不仅在于传授, 更在于激励、鼓舞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教科书不再一统课堂, 教师也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 教师个人的潜能被极大地激活, 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比重不断增大。随之师生的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教师失去对学生学习内容的“垄断”, 从知识方面的权威、从知识的传递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传授不再是教师唯一的工作, 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创造性的活动, 激励与鼓舞学生, 开发学生的智力与潜能, 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并确认与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创造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和谐的、宽松的学习氛围。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 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分享自己的情感和学习方法, 同学生一起去探索真理、发现真理, 并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

四、教师对学生要在心理上予以支持

篇4:更新管理理念 促进学校发展

关键词:教学管理 理念 内涵建设

0 引言

从世界范围看,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增长最快的是高等职业教育,我国也不例外。自从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性的增长点。据统计,仅仅在在1998年到2004年的6年中,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从417所增加到1047所,增幅高达151%。目前,急剧扩大带来的负面效应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重硬轻软”倾向,很多学校管理人员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在硬件的建设与管理上,忽视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1 内涵建设与高职教育管理的关系

1.1 内涵建设思路

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主要思路为:实行开放办学,建立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明确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教学,坚持、完善“双证书”制度;加强干部、教师、职工队伍建设,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院校长的领导能力和领导艺术;加强校企合作,坚持走产学研结合道路,不断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加强制度建设,不断规范、完善质量监控体系,不

断提升办学效益和水平。

1.2 内涵建设对高职教育的要求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面对所出现的“重硬轻软”问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解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依赖于内涵建设或软环境的营造。

现代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的核心就应该是“质量、效益”。从微观层面上看,学校的教学质量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而产生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是学校的管理不够规范,尤其是教学管理。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高职院校最本质最经常的活动,因而教学管理在高职院校办学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

2 高等職业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归类学历教育,由教育部高教司负责;教育部下设高教司,负责我国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与协调。

在高职教育方面,统筹规划高职院校和办学机构,制定高职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指导高职院校教学基本建设和改革,负责高职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估工作。在职业教育与培训证书管理方面,教育部高教司仅负责职业教育的学历证书管理,而职业资格证书则由国务院劳动、人事行政部门综合管理。并且,两者不存在任何关系。这种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分裂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证书管理体系,严重影响了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健康发展。

2.2 我国高职教育的投资体制是多元化的。

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已基本形成了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多渠道依法筹集高职教育发展资金的多元化投资体制。政府投资大致比例少于40%,明显投入偏低。非国有的高职院校只能依靠学生个人学费及社会资助、捐赠,经费管理缺少有效的激励手段。

2.3 师资力量薄弱。

作为我国的高职教育师资现状是十分不乐观的。一方面,可能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太快,师资十分短缺;另一方面,可能是高职教育尚处“婴儿期”,国家要求的“双师型”师资十分匮乏。所以,高职教育的师资管理也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体现在招聘的教师质量缺少必要的资格控制和质量监控手段,在职的教师缺少必要的社会实践和相应的业务培训。

2.4 内部管理混乱。

我国高职学院多采用院党委领导下或院党总支监督下的院长负责制。多数高职学院的管理机构不健全,规章制度虽有但不完善,运作虽然有序却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目前,政府也缺乏相关管理软件的开发、推广使用,各学院虽引进了微机、甚至建立了内部网络参与了部分管理工作,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度、质量和效率并未得到有效的提高。

2.5 高职教育的教学组织管理效率低。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组织管理采用的大都是传统的以教师为本位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封闭式的、全日制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主要是知识的提供者,学生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无论是任课教师的安排,还是学习内容、方式、地点、考核办法的选择,学生墓本上处于完全服从的位置。教学组织形式比较单一、古板,难以满足部分学时制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另外,由于管理软件的开发、推广不利,大多数学院的学生的注册、学籍管理、课程信息服务等仍然沿袭着传统的管理模式,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十分低下。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是要在一定的管理理念指导下进行的管理活动,因而,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应当秉持先进的与科学的管理理念。

3 重构教学管理理念

所谓管理,即管理主体在一定环境下以一定的方式对管理对象施加作用,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或过程。从管理的主体来看,管理一定是有人来实施的;从管理的客体来看,管理的内容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与信息等方面的管理。但是无论哪种形式的管理,人都是管理的核心要素,管理首先是管人,通过管人去管物、管事。

3.1 管理应当以人为本,人是管理中最核心的因素。

人是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能动性与主动性使人能够进行管理的前提与基础,管理客体中的财与物、时间与空间及信息等相对于人来说是被动的、静止的,因而也是由人来进行控制和掌握的。说到底,管理的问题最终还是体现为对人的管理。

3.1.1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以人为本,首先是指管理必须围绕培养合格人才的宗旨来进行。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应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具有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优良的技术应用或高技能型人才。因而,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应当以人为本,把对人的管理与对人的培养放在第一的位置,应当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使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和个体发展的需要。

3.1.2 高职学院教学管理的以人为本,同时也是指教学管理中处理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规章的关系。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需要正确处理管理中上级与下级的关系、领导与群众的关系,也就是说,应当处理好人与组织的关系。以人为本在处理管理中人与人的关系时所体现就是构建一个和谐的组织。

在处理人与规章的关系时,应当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之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让组织成员共同遵守、共同执行。

3.2 高职内部管理体制应明确主攻方向,搞好内部管理理念创新。

纵观国内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我们可以从高职教育的研究性、开放性、普适性、连续性等方面着力尝试高职内部管理体制创新。

3.2.1 重视高职教育自身研究,增强学校的研究性。

3.2.2 实现多维多向开放,加强学校的开放性。

3.2.3 建立统一技能标准,完善教育的普适性。

3.2.4 跟踪适应时代发展,重视职业教育的连续性。

4 山东大王职业学院教学理念的实践探索

山东大王职业学院地处黄河入海口——山东东营。学院始终以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提升人的能力为目标;努力实现“依托企业办教育,办好教育为企业”的办学理念,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战略。

为实现上述目标,教学理念的创新是关键,以下是学院在教学上的特色:

4.1 构建以能力为主线,以素质为核心的职业培养方案。

学院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为核心,各项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都紧紧围绕着职业培养方案进行设计。同时,注意职业培养方案的不断更新,每年定期邀请企业、行业精英、骨干来校座谈,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等实际情况调整职业培养方案,适时的进行更新。

4.2 依托行业办专业,依据企业设职业,根据职业定能力,按照能力设课程的专业设置理念。

学院在各专业设立前的市场调研阶段,积极邀请地区经济中发展较好、相关性较高的企业来校座谈,或者组织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开展调研。依靠实际调研的第一手真实资料,制定具有学院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中突出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提高学生在地区经济中的适应能力。

4.3 以实训为主轴,文化和专业并行的课程结构的理念。

学院所处的东营开放区,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合理,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我们积极利用周边企业作为学生实验实训的主基地,利用企业骨干、精英参与对学生的实训指导。在学生日常在校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学院充分利用实践机会,每学期定期制定专职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参与企业一线生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长期以来正确的教学管理理念,促使我校不断成长壮大,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越来越多的专业应用型人才,我们将更加有力的推动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的腾飞。

参考文献:

[1]徐敦楷.《谈基于内涵发展的质量工程建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报》.2007年12月.

篇5:以人本理念为指导促进学校发展

促进学校发展

一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紧紧依靠全体教职员工,深入实践“三个代表”和“十七大”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加强校务公开、维护学校稳定、保障学生安全,始终把教育教学放在一切工作的中心,坚持课堂教学改革,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现就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依据,以人本理念为指导,加强两支队伍建设

(一)领导班子建设

1、加强学习,坚持干部周五例会学习制度,学习各种管理理论,积极参加各种专项培训,形成团结向上、求真务实的领导集体。

2、干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秉公办事,各方面做群众表率。

3、管理干部做到五要求;即深入一个年级组,深入一个教研组,抓好一个科研课题,指导好至少一个青年教师,高质量的完成听课指标。

(二)教师队伍建设

1、继续坚持周五例会制度,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有关精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除集中学习之外,教师们还进行了自学,保证每周2小时学习时间。

2、让教师更多地走出去和将专家请进来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先后多次走进山东杜郎口中学和南京东庐中学让教师感受异样的课改气息,拓宽思路。利用连片教研的机会请杜郎口的干部教师同说、同上一节课;请心理专家培训阳光心态。请来30多位农村校长来校指导教师的课改。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课改理念、能力和信心。

3、定期对教师开展落实新课程计划为主的校本培训工作,推广布鲁姆目标教学法、六课型最优教学法、问题改进方案设计编写、教学案和教育反思的运用方法等。通过培训和教师实践,教师基本掌握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4、开展“三点一线”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旨在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全新校本教研形式,通过说课、观课、评课三环节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和关注教师在教学中的研究点、结合点和发展点。从而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的发展,通过教师的设计发展、观察发展、反思发展实现着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知识和教师的专业精神的发展。可以说,以这样一种教研模式实现了宏观意义上的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真正地实现了教师发展学校的目标。研究实现我校校本教研聚焦课堂的理念的提升、方法的规范、实效性的增强。这样的研究背景下今年11月25日成功举办顺义区第四届科研月启动暨赵全营中学校本教研现场会。

5、注重对党员及全体教师的经常性教育,开展好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学习、向身边优秀教师学习活动,形成团结向上的教师群体,在社会上树教师良好形象。组织党员积极分子“我为学校发展献一技”主题活动、参观鱼子山抗日战争纪念馆和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系列活动,为庆祝建党88周年和建国60周年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二、校本德育建设,全面提高学生德育素质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1)积极开展庆祝建国60周年,开展走进北郎中和焦庄户抗日战争纪念馆,弘扬爱国精神活动(2)开展迎花博主提系列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花博活动(3)进一步利用每天的升降国旗仪式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每周一都有完整的升旗仪式,利用周一升起的国旗下讲话,将感恩、爱国教育日常化。

2、注重养成教育,狠抓常规管理。(1)、坚持“日查、周评、期结”方法。狠抓卫生、纪律、两操的量化检查评比。(2)、各班有目的、有计划的制定符合本班实际的班规,促使学生言行逐步规范化、文明化,开展有教育义的班级活动。(3)全面推进文明卡使用,独生子女受到家庭过份关爱,文明礼仪淡化,学校力推文明卡使用,培养学生良好文明礼仪之风。

3、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在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中,继续以净化校园管理为重点,引导学生爱护花草树木,楼道内悬挂了相关的教育材料,在教室、实验室挂上名人画像、格言警句、优秀教师照片,为师生营造温馨愉快的工作、学习环境;增加“弟子规”“少年中国说”“毛泽东题词”文化墙;利用广场橱窗宣传学校各种文化,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本土气息浓厚。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并定期开心理健康讲座;初二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举办心理讲座,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心理,使学生得以健康成长。

5、认真开展协同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教育网络

(1)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积极深入进行问题家庭学生教育的课题研究,为学生家长印发教育学生方法和家长交流的《杨帆》校报家教版。(2)建立家长教师协会,利用家长会对学生家长进行家教培训办好家长学校。(3)利用公休日和晚上的时间对所有学生进行家访,走访15个行政村,深受家长好评,使课题研究得以深入。学校领导和每一名班主任教师深入到学生的家中,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同时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4)利用小手拉大手的宣传教育机制,推动了我真垃圾分类的开展。(5)建立抗震减灾宣传教育基地,提高学生防震减灾意识。

三、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素质提高

1、严格执照国家课程计划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保证学生知识的全面性。以各种活动课(兴趣小组)为学生的特长发挥搭建平台,现在我校开展了学科类,体育类,艺术类等活动小组,活动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极高。

2、充分开发资源,精心备课。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都要依据所教学生的特点深入研究教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写好教案,备课过程中尤其要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

3、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精心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尤其要关注困难生的发展。

4、利用好联校教研活动。继续坚持初

一、初二年级与牛山三中、板桥中学联谊,初三年级与板桥中学、北石槽中学、高丽营二中联谊,向他们学习好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加强与其他兄弟学校的交流,活动中做到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今年组织了四次大型连片教研活动其中搞了两次理论培训,从缓解教师压力到新课程理念给教师带来全新的视角,一次是学习杜郎口教学方法的同说、同上、同评一节课,另外一次是集体素质测试后的

质量分析和教师反思。

5、认真落实体育锻炼一小时标准,组织落实早操、课间操,初三年级更是加强体育锻炼,由班主任、体育教师、主管领导负责组织,确保体育学科成绩连年提高。对初一新生进行军训和广播操训练,在全区广播操评比中获得较高的奖项,体育杜红军老师获得优秀领操员称号。召开赵全营中学春、秋季运动会和体育中活动,教师学生共同参与,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

6、提高教研活动质量。教研组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教研活动切实做到了计划、内容、时间、地点四落实,坚持每周一次的教研组集体备课。教研组长确实全面负起责任,保证了活动质量。

7、坚持科研引导教学改革,形成学校导学、合作、展示、平价的教学模式。

四、关注学生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1、为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我们采用了有效的帮教措施,如每位教师都要帮教2名学生,学期末有检查,对帮教工作表现突出的学校给予奖励。

2、发挥评价与导向的促进作用,全校上下形成的一个理念就是发挥奖状在对学生评价及成长中的作用。抓住各种机会评选先进个人,先后组织了文明之星、小手拉大手先进、我有一双灵巧的手、思维导图竞赛、各学科素质展示、读书比赛、争做家庭小主人、感恩社会感恩家长和学校活动竞赛、文艺、体育和科技竞赛以及各类征文等十几项竞赛活动,利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和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活动中学生和教师表现出了较大的热情,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充分发挥了多元智能评价的导向作用,使素质教育得到有效实施。

3、加强对问题生和特长生等各类学生的引导,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我校问题学生数量较多尤其是问题家庭的学生比例大问题多样的特点更为突出,不受家庭关注学生和无力关注学生的问题明显,解决好这部分学生的问题对于让每个学生不掉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确保班级、学校秩序稳定、提高教学成绩有重要的意义。

(1)坚持实行教师联系学生制度,对学生实行德育导师制(2)领导干部联系问题生,实行有效的教育

(3)坚持领导干部联系班级制度,促进班级、学生全面发展。(4)以年级组为单位定期研讨各类学生的培养

一年来,我校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2009届教育教学先进单位,中考考务工作目标管理优秀奖、普九教育先进奖、教育改革事迹在《现代教育报》上发表,校长于长明被评为北京市初中校建设先进个人,学校被评为顺义区初中校建设达标学校。4位教师获学科教学成绩优秀奖,《扬帆》获全国优秀科研校报校刊一等奖。

六、存在的问题

通过阶段性学校发展评价,找到了学校仍然存在的问题有:

1、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待于更加深入。

2、现在开展和实施的校本教研其内容学要进一步调整,实现本土化、富有更加实效的校本教研的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尚需不断深化。

篇6:更新教学理念促进课堂教学论文

新课标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学科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要以现代的、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着眼于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具体谈几点看法:

一、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改已进行了多年,但多数教师仍然遵循着“传导、授业、解惑”的古训,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之间缺少交流、对话,学生只是一个接受知识的的容器。这种教学方法是与新课改背道而驰的。新课改的课堂教学应是既紧张又严肃的合作教学,也是愉快和谐的快乐教学,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合作的、和谐的、愉悦的。课堂上师生要既有的大量互动的信息交流,又有充分的情感交流,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中,充分利用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交流来获取新知识、掌握新知识。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诱导、开导、疏导、指导、辅导者的角色,在师生的信息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的导要力求让学生自求得之。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课堂教学达到师生协调一致、相互默契,主体与主导积极配合,师生思维定向、心里同步,形成教与学的合力、教与学的共振。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思维能力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主导力量。化学教育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从思维品质入手的。思维品质实际上是在个体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这五个方面能反应人与人之间思维的个性差异,是判断智力层次,确定一个人智力水平的主要指标。笔者在这里提出这个问题,主要是告诫教师们,要记住学生智力水平的个体差异,在思维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品质。现代课堂教学应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不允许把学生当成接收知识的容器,也不允许把课堂搞成生产统一标准间的车间,要允许和鼓励学生随时提出不同意见和见解,要鼓励学生随时提出自己的质疑,讲出自己的体会或提出自己不同的解题思维,特别是那些具有独创性的思维和见解,对学生错误的观点和思路,教师要善意的指出,给以科学合理的引导和解释。我们要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都有成就感。这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是极为有利的。

三、要把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篇7:更新教育理念 创建特色学校

为进一步开阔视野、更新理念、提高品位,打造高素质骨干教师队伍,于七月二十日至二十八日参加了北师大在北京举办的暑期骨干教师的培训班学习。此次培训是以提升骨干教师的办学理念及管理水平为目的,使各地各学校的骨干教师对更新教育观念,推动基础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着更深层的认识,并能肩负着学校未来的发展的重托。

培训期间,我们听取了国家级教育专家、知名校长不同专题的研究报告,这些报告系统地讲解了基础教育的科学发展、学校发展规划与学校管理、校长素质与学校的品牌建设、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与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学习的管理、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班主任素质结构与队伍建设等课程,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操作性。同时,我们还考察了北京市第二中学,北京市第二小学等学校。培训虽然时间短,但我们收获大、感触深、启迪多,在思想认识、理论水平、管理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结合北师大“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提升综合改革实验项目”的实施我有如下的认识。

一、创办特色学校,校长要有独特的办学理念

特色学校要具有独特性,是指学校在具有一般学校的基础上,又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这是特色学校的主要特征。要创办成特色学校,首先学校要有独特的办学思想。而校长作为学校管理的决策者和组织者,关键是校长的办学思想要有特色,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实际上是校长办学思想个性化的表现。校长要有正确的 1

教育思想,利用学校的优势,发展自己的独特见解形成自己的教育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办学特色。可以说没有特色的校长,很难办出有特色的学校,因此,校长要能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办学主张,找到办学的优势和突破口,从而扬长避短,创造出学校的特色。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正因为成为全国有名的特色学校,这与该校卓立校长创新的办学思想是分不开的,历经44年校长生涯的卓立在《校长素质与学校品牌建设》的专题报告中,通过100余幅图片展示了史家小学从1939年发展至今的辉煌历程,反映了史家小学“一切为了明天、一切为了孩子”的办学思想、“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和孩子的未来托付给你的学校”的办学目标、“三全、三爱、三服务”的办学宗旨,特别是“和谐教育”的办学特色和现代化的育人设施、育人环境,以及我们实地参观考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令人回味深思。

二、创办特色学校,校长需要学会高位思考

北京史家小学卓立校长在《校长素质与学校的品牌建设》的报告中指出:“成功需要学会高位思考。”这一点对我们启发较深,每一位校长都想把自己所在的学校办出特色,这就需要学会高位思考,即思考问题形如一个塔,在塔底考虑问题和在塔顶考虑问题不一样,在塔底考虑问题往往是起点低、目标局限,学校不会有大的发展。在塔顶考虑问题,起点高、目标远大,学校才会有特色。常言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宽。一个没有世界眼光的人就不可攀登事业发展的高峰;一个没有历史眼光的人,就没有勇气告别昨天,也就不会有机会同明天握手;一个人的视野有多么开阔,他的想象力空间就有多大;一个人的目标有多么高,他的潜能就发挥得多么充分。在当今社会主义事业飞速发展,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教育就要不断的深化改革,适应社会的发展,作为校长就要有历史发展的眼光,2

敢于告别昨天,学会高位思考,才能办出特色的学校。

三、创办特色学校,校长需要科学的管理

作为一名校长,管理至关重要,但管理要讲究科学,讲究艺术,一名优秀的校长对学校的管理要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学校工作能不能紧跟当前的教育形势,创出优异的成绩,与校长的带领、科学的管理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科学的管理能促人上进,出现可喜的成绩。史家小学之所以能够成为全国第一,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这与卓立校长的科学管理息息相关。卓立校长的科学管理的全过程一靠民主,二靠科学,他制度的制订是集结于民主智慧的结晶,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制度以内人人自由。卓立校长具有很强的创新超前的能力、科学和奉献精神;卓立校长还具有很高的领导艺术和人格的力量,体现了卓立校长自身的特色。

四、创办特色学校,要建设一支有特色的教师队伍

在专家、知名校长的报告中,指出学校特色建设要有一支有特色的教师队伍。因为学校育人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要形成学校特色,光靠校长的办学理念是达不到的,还必须有一支与之相适应的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爱与责任的高度集中,一个“爱”字诠释了教育的真谛。教育是心灵的教育,只有爱才是最高尚的教育方式。“教书育人”是引导学生全面、科学发展的责任;“为人师表”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责任;“终身学习”则是实现上述责任的方法和途径。

学校的品牌竞争力有“三样东西”买不来、偷不去、拆不开、带不走,这就是学校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个优良向上的校风,一套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则是这三个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校长要正确认识教师队伍发展的现状,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为教师学习和发展提供平台和支持。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一所学校的特色往 3

往指导学校教师的群体特长,是他们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与升华,这是创办特色学校的真正财富。

五、更新教育观念,推行素质教育

我有幸来到首府参加学习培训,聆听专家和名校长精彩报告,使我深受鼓舞,更新了教育理念,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方向。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指引学校健康发展的导师。校长要把握教育的动态,做到宁静致远,要用冷静的头脑分析学校目前的状况,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尽最大努力把计划落实到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

教育是培养人格的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因此,教育的本质就是要为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的劳动者。我们要树立新时期的大教育观,明确教育的任务和教育发展的方向,对学生进行良好人格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面对有差异的学生,给他们提供发挥能力的空间,实施差异化教学,是泥土就让他烧成砖瓦,是旷石就让他百炼成钢,是金子就让他闪闪发光!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感到教育的责任是那样的任重而道远,教育改革的步伐是那样的坚实而有力。尤其是在创办特色学校上使我深深体会到:没有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没有大胆实践的决心,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是很难取得成效的。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我们将学习到的知识、本领用于实践,学有所用,用有所成,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行政的效益,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形成和发展工作的特色和优势,为我校教育事业的全面、均衡、协调、跨越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篇8:更新管理理念 促进学校发展

一、管理者转变观念

学校领导班子和各科老师等诸要素共同构成教育主体。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注重教育主体诸要素间的和谐发展,在提倡谅解与宽容、促进公平与公正的和谐氛围中,增强竞争实力,获得效益的整体提升。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势下,管理者首先要转变观念,做到“四个到位”:角色转化要到位,人文关怀要到位,服务指导要到位,搭建平台要到位。管理者由过去的指挥者、命令者变为服务者。管理者要树立“三种意识”,即: 服务意识、整体意识、创新意识。

二、民主管理促和谐

学校领导班子在学校管理中,要用自己的实力、活力、 魅力去影响师生,形成共识的价值观、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等。在学校管理中,重在民主管理。

在学校的管理中,我们一是坚持教代会制度。无论是学校管理条例,人事调整方案还是绩效工资的分配方案,我们都认真听取教代会代表的意见,让代表参与学校的管理,使他们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以主人翁的姿态参政议政。二是坚持纳谏制度。在管理当中对与学校管理办法持不同意见的,而对学校的发展又起推动作用的任何想法和措施我们都认真听取,积极采纳,并对提合理化建议者给予奖励,鼓励教师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三是坚持互评制度。我校坚持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互评制度,两者之间不是单纯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而是积极的促进关系。教师评价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工作创新和工作效果,管理者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班级管理、家校协同工作。在互评中促进,在促进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

三、贯彻人本管理理念,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贯彻落实“人本管理”的管理理念,从发展的角度寻求保证学校稳步提高的管理途径。学校各项工作均以“师生健康和谐发展”为宗旨,以“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为目标,以“科学化、制度化、人文化的管理”为保证。以理解他人、信任他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为基点。在校内形成党、政、工、 团、队齐抓共管,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环境;校外形成领导支持、家长协助、社会认同的共同参与的教育格局。为教师创造能够不断学习和自我提高的条件,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

一是建立和谐的上下级关系,努力培养一支勤政廉洁、 团结向上、求真务实的干部队伍,做到“四加强,一深入”。 即: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规范管理水平;加强工作研讨,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加强后备干部培养,搞好梯队建设;深入一线实践,提高管理决策能力。实现以德聚人、以理导人,以绩服人的和谐管理局面。

二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培养一支爱岗敬业、严谨求实、合作进取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政治思想水平和师德修养,积极追求并努力实现由应付型教师向责任型、事业型教师转变,由叙述型、讲解型教师向启发型、研究型教师转变, 积极扶植和培养“名牌”教师,增强辐射效应,以教风带动学风,以师能带动生能。

三是建立和谐的生生关系,努力培养健康、向上、勤奋、 好学的高素质人才,坚持成“人”与成“才”教育并重,教会学生如何认知,如何做事,学会为人处世,学会和睦相处,把学生培养成为:知书达礼的文明人,身心和谐的健康人,开拓进取的现代人。

四是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努力营造校内外共同参与, 群策群力的教育氛围,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工作内容,让家长认可学校的发展目标,让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过程,将校内外教育资源有机整合,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篇9:更新管理理念 促进学校发展

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所有教学活动都是通过校级、院系级教学管理组织推进实施,教学管理组织的水平反映整个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特色的实现能力,直接影响各项教学管理工作的教学水平。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面临观念、体制、规模、服务对象的新变化,教学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成为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保障。

二、教学管理面临的新变化

(一)管理理念的更新

很久以来,人们对教学管理在认识上普遍存在误区。这主要体现在教学管理的重要性与科学性两个方面:一是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高校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学管理处于辅助地位。而事实上,许多著名大学发展的历程证明,一流大学不仅要有一流大师,更应有一流管理。二是忽视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认为教学管理是纯粹的行政事务性工作,殊不知教学管理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要遵循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的客观规律,要以科学的态度分析研究学校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深入了解学校管理的历史背景及现有条件,分析投资效益;需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手段来管理教学工作,是一门高等教育的应用学科。

(二)管理体制的变革

我国“高教法”规定的现行管理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国家是学校的主权人,学校党委被授予领导学校,把握办学方向,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法令、法规,保持学校稳定,管理和选拔校内领导干部等,同时支持校长依法行政。教授通过各种委员会、领导小组在校内学术问题、规划、发展等许多问题发挥作用,教工则通过教代会、工会对学校发展和管理上享有审议权、监督权或部分决议权,是一种特殊的“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使高等学校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实体,高校需要不断分析,了解社会需求和市场变化,自主地制定办学目标,在竞争中找准自己定位,寻求自己发展机遇。高校必须改革计划经济时期教学管理体制,追求教学质量提高,关注社会经济效益,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相结合的“中国式”教学管理制度。

(三)管理对象的变化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学生与家长为高等教育付费,学校与学生之间,不再是以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是一种享受服务和提供服务的关系。这使学生在与学校的关系中变得更主动,出现了学生选择学校,要求学校的管理组织提供相应的服务。另外,随着我国人才流动机制的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的另一个对象教师也发生了诸多的变化,各高校间的“人才战”就是充分的证明。教学管理工作如何面对教学管理对象的变化及时调整,更好地让教学管理工作导向教学、服务于教师和学生,是一个必然要面对的新课题。

四、发展高校组织的管理能力

美国学者艾利森指出:“在达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有10%,而其余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现实中,不难发现学校顶层设计本身制定得很好,但宣传不够、组织与安排不精心、配套资源不充足、无适当的监督,都无法保证政策的全面贯彻和落实。教学管理组织不仅为学校顶层设计提供依据,还承担着设计方案的实施重任。面对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规模、管理对象发生明显变化的高等教育,在发展高校组织教学管理能力时,注重将个人力量转化为组织力量,形成整体协调的管理效力同时,要摆正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个人、组织管理能力协同发展

学校教学管理的水平取决于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学校各级组织的管理水平也将直接影响个人业务能力的提高。教学管理的发展不仅是个人问题,还是组织问题;个人的管理水平与组织的专业化管理水平是相互作用的,组织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个人的专业化水平。高校管理组织不仅要管理别人,还要致力于自身的发展,精心打造能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服务的现代化学校。组织管理水平提高的主要内容是组织学习能力和管理知识经验的生产与共享。(1)建立管理知识与信息的生产与共享机制。教学管理知识库是学校管理水平提升的基础工程。教学管理知识库产生于从事教学管理的每一位人员。校长或教学委员会的会议记录,教学管理文件汇编,学生的座谈会记录,学生实践教学记录,奖学金的评定办法等,都是教学管理知识库的内容。而一旦形成学校管理知识的生产、储存与共享的机制,学校的管理就有了实际支撑。在形成的过程中,创建管理组织信息平台,增加信息合作与共享,实现管理信息的传承。(2)加强组织对已有管理能力的继承。教学管理是将教学工作各环节连接起来锁链。学校的长期发展,在日常教学运行过程中自行生成、形成、储存了组织管理能力,这也是学校发展的实际支撑。现行教学管理人员更换很频繁,换人时只重视是否能够完成新任务,常忽略管理经验的延续性。组织管理能力的继承将避免重复实践,跳跃性大,随意性大,促使工作迅速展开,管理者与被管理都尽快适应,少走弯路,尽快投入改革创新管理上,发挥效能。

(二)提高管理专业化与科学化水平

首先是运用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现代化的管理办法,确立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校、院两级管理组织分工合作,学校管理层面则主要强化目标管理,配套责任考核,主要进行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施、教学评价等目标管理,发挥宏观调控、科学决策、监督指导作用,实现高效、优质、有序的教学管理目标。

其次,高校的教学管理不是单纯的行政管理,它还承担着学校教学工作的学术性管理职能。作为管理职能部门应当树立管理不仅是服务,“管理是科学、管理体制出效益,管理是生产力”的理念,加强管理的专业化与科学化。

(三)重视质量管理的局部与整体效应

全面质量管理(TQM)理论认为,质量产生于过程,过程决定质量,强调通过抓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从过程上对质量进行管理。实践证明,质量形成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和偏差,都会对结果造成影响。只有保证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达到标准,才能确保最终的结果达到质量标准。教学活动作为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要保证其质量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样必须对整个行为过程加以保证。

(四)加强信息网络化教学管理与现代技术的应用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任何一所高等学校都将面临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学校教学管理是整个学校竞争力关键的因素。国外一流大学往往也有着一流的网络化教学管理,我们必须自觉形成与互联网一致的网络意识,努力去形成一个所有资源无缝集成,低成本运行、个性化服务和及时反应的教学管理体系,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及时共享与更新,最终促使学校由传统管理型向公开服务型转变。教学管理信息网络化在向服务对象提供信息资源的同时,各级教学管理政策、管理方法、管理人员行为等也将纳入到管理网络系统中,该动态管理系统一旦运行,各管理组织与人员将受到学校内外各类人员的推动,信息网络化将使教学管理由控制向服务、由单向指挥向双向互动、由制定规则向协调关系转变,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享受对方提供的服务中形成促进与监督的作用。

四、结语

中国香港某些大学能够在短短二十多年时间里,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其不断创新教学管理,发展现代高校组织管理能力,创建一套完整高效人才培养体系,为人才成长与科研成果培育起到积极推进作用,希望这些成功的经验能够给予国内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发展内地高校组织管理能力一些启迪。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教务处)

参考文献:

[1]潘维真.创新管理理念建立现代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06(07):88-89.

[2]汪家惠,郑秀英,张进明等.以人为本建设学习型教学管理队伍[J].教学管理,2005(6):45-46.

[3]傅定涛,胡弼成.论大学教学质量的基本特点[J]集美大学学报。2005,6(2).

中国和加拿大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比较研究

?笏 龚玉平

一、加拿大对于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现状

加拿大的法律制度主要以判例法为基础的普通法系,但魁北克省的私法在不少方面是以欧洲大陆法系为基础的。{1}但是加拿大或是魁北克省都未曾颁布过专门处理商业秘密的成文法。当魁北克省出现了“民法”问题时,不能使用衡平法或是不成文法。实际上,正如后文所见,衡平法与不成文法中的条例经常被民法所引用,法庭通常是试图在民法典中寻找相似的法规以便可以使用特殊的不成文法法规。显然,民法典本身并不是专门处理商业秘密。与商业秘密和保密协议相关的法律完全是由法官制定的。

在魁北克省与商业秘密相关的案件是根据民法来裁决的。在没有禁止透露和使用商业秘密或机密信息的书面契约时,便可运用民法典中的1024,1053,1065及1984条进行裁决。其内容如下:

1024条:合同不仅对合同中所申明的内容有法律约束,并且从法规、法律上来看,履行合同时所产生的结果也具有法律约束力。

1053条:任何有明辨是非能力的人都要对因自己的过错而对别人造成的损失负法律责任。不论这种错误是由于独断、不慎、疏忽,还是因缺乏技术而造成。

1065条:法律表明债务人在单方面毁约时有责任赔偿损失。而债权人在情况允许时可以要求执行该法令,并且有权在债务人承担开销的情况下执行该法令,他还有权取消赋予债务人义务的合同,这些都是根据法典中所包含的特殊法规或根据其本人对损失的声明来决定的。

1484条:以下人无论是在其本人或其他团体介入时都不能成为买方,也就是说:

该财产的指定监护人或管理者,除非有法律授权,否则就不能成为买方。

担任销售该财产的代理人不能购买该财产。

负责管理该财产的管理人或受托管理人,不论他是公共团体还是个人都不能购买该财产。

通过其所在部门销售的国有财产的官员不能购买该财产。

该条中所宣布的无权购买的人不能由买方来决定,该条只倾向于对财产所有者和对所售财产有兴趣的人。

依据以上规定,原告可以获得以下方式的保护:

(一)赔偿

基于民法典1053款和1056款,在魁北克省当出现非法使用商业秘密或机密信息时通常要索赔,主要有以下几种:

-永久禁令

-损失

-交出所有包含机密信息的文件

-在魁北克省法庭没有追索权

(二)书面程序

在魁北克省并没有法规指出原告需要怎样以书面的形式描绘出机密信息或商业秘密。根据民事诉讼法典,要申请对信息的保护必须包括以下几点:

1、申明原告用由该商业秘密或机密信息,并且陈述为什么它可以成为商业信息。

2、解释被告得知该信息的环境,并且解释被告如何非法使用了该信息。

3、索取赔偿

在上述情况下,法院有权将所有的辩护和与机密信息相关的发现密封起来,作为机密保护。这种解决办法虽然远不完美,但是可以给原告的财产以最小程度的保护。

除此之外,加拿大刑法对商业秘密也有相关的规定,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基于加拿大刑法,加拿大高级法院认为获取保密情报不能出于控诉偷窃的目的,也就是说复杂难缠的机密情报并非达到刑法目的的合法“所有物”。最高法院做此决定一部分原因是,在这样的案件中受害人保留有他的信息的使用和所有权,只是信息已不具有机密性。但是,法院保留了这样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如果受害人在经济利益上蒙受损失时,这种对信息的非法使用就构成了欺诈。在加拿大刑法增加的有关商业秘密保护条款草案中第301届第3条第(1)款规定如下:任何人欺诈性的违反合法权利获取、披露、使用他人商业秘密,未经他人同意而企图剥夺他人

(1)对商业秘密的控制,或

(2)与商业秘密相联系的经济优势

为应公诉的犯罪处以十年徒刑,或以简易审判处罚。{2}

二、中国关于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现状

我国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起步比较晚,过去主要是通过民法进行保护,如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87年颁布的技术合同中都有关于商业秘密的规定。在1991年4月9日施行的《民事诉讼法》中,我国首次使用商业秘密这一术语,但该法并没有对商业秘密作出明确的界定,参与立法人员对其的解释是:商业秘密一般涉及到企业以及经济部门的技术诀窍,商业情报等。{3}1993年9月2号,我国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于我国商业秘密立法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法对商业秘密作出了详尽的定义,而且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1997年刑法在第219条里明确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这标志着我国对于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处罚力度的提高,更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保护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合法利益。

我国目前对于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形成民法,刑法,劳动法和不正当竞争法综合保护模式,以不正当竞争法保护为主。不正当竞争法和刑法都对商业秘密的概念以及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给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有如下四种:(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第一种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掌握的商业秘密。(四)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三种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劳动法第二十条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

依据以上法律的规定,侵犯商业秘密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一)民事责任

1、赔偿损失。赔偿损失是指侵权行为人依人民法院的判决、调解,给负对权利人造成的财产或精神损失进行赔偿。具体表现为:

(1)违约责任。当事人根据保密合同造成权利人损失的,应当根据保密合同中约定的损失赔偿额承担赔偿责任;若合同没有约定的,可根据实际损失赔偿,但赔偿额不得超过双方签定合同时所预见的损失。

(2)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是指权利人因被侵权而造成的损害,侵权人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权利人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同时承担被侵权人因调查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2、支付违约金。当事人应当依合同约定履行保密义务,因未履行保密义务或喝没有完全履行保密义务,是违反合同约定的,无论该行为是否造成权利人实际损失,均应按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支付违约金。

3、停止侵害。停止侵害是为防止权力人的损失扩大,最大限度减少权利人损失,人民法院向侵权人发出的警示,责任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如停止生产和销售、责令销毁侵权产品等。

4、其他民事责任。除以上三种民事责任外,侵权人应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承担其他民事责任。如排除妨害;恢复名誉、荣誉等。

(二)刑事责任

1997年修订的刑法第九条对侵犯商业秘密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该罪的刑罚为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以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由此,《刑法》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是非常大的。

(三)行政责任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行为人违反该法第十条规定,侵犯他人的商业秘密,对于不正当竞争行为负有监督检查责任的县级以上工商管理机关在查处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时,可以采取两种措施:

1、以强制措施制止侵权。

根据受害权利人的要求或者依照职权,工商管理机关认定侵权行为存在,并且将给权利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的,在权利人出具自愿对强制措施后果承担责任的书面保护的前提下,工商管理机关可以扣留侵权人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再有商业秘密的图纸,软件以及其它有关资料,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销售使用权利人商业秘密生产的产品。在采取以上处罚措施时,工商管理机关对侵权物品可以做以下处理:责令并监督侵权人将载有商业秘密的图纸,软件以及其他有关资料返还权利人;监督侵权人销毁使用权历任商业秘密生产的,流入市场将会造成商业秘密公开的产品。但权利人同意收购,销售等其他处理方式的除外。

2、罚款。

对于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人,监督检查机关可以根据情况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侵权人拒不执行处罚决定,继续实施侵犯商业秘密的,视为新的违法行为,从重处罚。

三、中国、加拿大商业秘密法律保护比较

商业秘密保护作为专门的法律制度,是工业革命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产物。商业秘密不仅仅牵涉到私人的利益,还牵涉到公共利益,因此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就牵涉到不同的法律部门。各个国家又有其特定的社会状况,历史及社会现状的影响下,对于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侧重点也不一样。加拿大对于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模式主要是以民法为基础,以侵权和合同理论对其进行保护,这与其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加拿大属于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经过长久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政府只是起着辅助性的作用,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就主要由私法调节。合同法理论,侵权法理论,财产法理论都比较成熟。我国经济发展道路非常曲折,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才走了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许多遗留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市场秩序依然混乱,人们的权利意识尚未发达,因而我国则更多的偏向于用公法的手段对商业秘密进行保护,即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秘密进行调整。

由此可见我国和加拿大对于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侧重于不同的方面。但是从商业秘密自身的特性来看,还适应该侧重于从民法的角度来对商业秘密进行保护。商业秘密,从根本上来说,具有财产权的性质,侵犯商业秘密,首先是侵犯了权利人的财产权,应该使得权利人受到的损失得到弥补。因此,我国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亟待完善。

四、对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立法的建议

保护商业秘密的理论,主要有侵权法理论,合同法理论,财产法理论,还有限制竞争理论和不正当竞争理论,各种竞争理论各有优势。但是在我国,侵权法理论,财产法理论,合同法理论的传统都不是很深厚,实践中,更缺乏具体的操作程序。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主要是依托于其他的法律,并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对此进行明确规定。因此,在制定商业秘密法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确立商业秘密是一种财产,商业秘密权是一种财产权

商业秘密属于知识产权法的范畴,我国对于知识产权的其他几种保护对象,如专利,商标,和著作权都已经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来进行保护,对商业秘密也应该一样。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已制定专门的商业秘密法,加拿大也制定了商业秘密保护法草案,我国制定专门的商业秘密保护法也是势在必行的。商业秘密财产权理论是技术,经济基础的客观反映。{4}产权的特征是普遍性,排他性和可转让性。在法律上明确商业秘密是一种财产,对于实现其流转,进而使利益最大化是必然的选择。

(二)明确商业秘密的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商业秘密合同主要存在于有合作关系的当事人之间以及有雇佣关系的单位和职员之间。尽管从理论上来讲,只要不与公共制醋相冲突的合同都是合法的,且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有些信息,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往往不能肯定是否可以得到保护。因为商业秘密的秘密性较差,或者无法得到证明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还有些合同中未明确规定需要保密的的信息,属于职员的模式义务。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明确规定。

(三)明确侵犯商业秘密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商业秘密受到侵犯时,利益最先受到损害的是商业秘密权人。侵权人和商业秘密权人作为平等的权利主体,它们之间的关系首先是一种民事关系,应由民法来调整,侵权人应该承担民事责任。目前我国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是以不正当竞争法为主,所采取的是行政手段。但是采取行政手段,只是对侵权者进行了制裁,权利人受到的损失并未得到赔偿。明确侵权者的民事责任,才能更好的保护商业秘密权人的利益,才能保护商业,促进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法学院)

注释:

{1}刘艺工,杨士虎.加拿大民商法[M].北京:民族出版社,第1页.

{2}张玉瑞.商业秘密法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第763页.

{3}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法室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问题解答.北京:法律出版社,1991,第37页.

{4}张玉瑞.商业秘密法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第303页.

论探望权及其执行

?笏 张国刚 范凯文

所谓探望权,是指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直接抚养方协助非抚养方行使探望权。它是由亲权派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利,夫妻离异后,它关系到能否定期与子女团聚,弥合家庭解体给子女造成的感情伤害,促进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成长。我国宪法规定获得父爱、母爱是一个人的宪法权利,这些权利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更是社会未来安定的重要因素,规定探望权对社会道德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离婚是现代文明社会普遍的现象,是婚姻自由权利的重要体现,抚养方都不能阻止有探望权方探望子女,伤害对方和子女的感情,侵犯对方的合法权益。

探望权,在国外通称为探视权,探视权制度起源于英美法系,这一制度为处理离婚后父母探视子女提供了法律依据,为各国立法和法理所接受。确立探视权符合世界婚姻家庭制度发展的潮流,我国婚姻法在修订时,正式把探望权引入,这个规定弥补了我国婚姻法中探望权制度的缺失,是婚姻立法上的一大完善。

上一篇:你乐意一个人睡吗下一篇:胡小刀新站三天被收录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