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钟教学设计晒课

2024-04-07

编钟教学设计晒课(精选8篇)

篇1:编钟教学设计晒课

晒课教师如何在“晒课”中撰写教学设计

做足了充分的晒课准备,接下来的篇幅将结合“一师一优课、一

课一名师”的平台结构和功能为您介绍如何在“晒课”中撰写教学设 计。

一、确认课程,选择课时

教师进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首页,依照选课步骤 找到预晒课程,点击“我要晒课”按钮,进入晒课界面。信息框弹出 后,确认晒课标题无误后,根据撰写的教学设计,在学时选项栏里选 择相应学时数(以 2 学时为例),之后点击“保存”按钮即可。

二、结合平台,撰写设计

点击“保存”后,来到《a o e》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编辑界面,您在此界面可依次对教学目标、学情分析、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教 学设计过程环节进行内容编辑。接下来将结合平台的结构功能,为您详细介绍如何在本界面进 行教学设计各环节的编辑。

1.填写教学目标(总目标,学时目标)

如下图所示,教师点击右侧的编辑菜单后,出现修改、删除、上 移、下移、上方插入、下方插入等选项,接下来将为您依次介绍其功 能及操作方法。

●修改 点击“修改”选项,可对教学目标的标题和内容进行编辑。将鼠 标移至教学目标下方空白处点击,出现文本编辑器,此文本编辑器可 实现对文本剪切、复制、查找、替换、插入图片、表格、特殊符号、公式、对字体大小颜色的修改、段落对齐等超多功能,适合各学科教 师应用。编辑完成后,点击“保存”按钮,将出现您编辑完整的教学 目标。

●删除

点击“删除”按钮,教师可根据教学设计的整体结构按需进行板

块的删除修改。在弹出的信息框里,点击“确认”按钮后,即可实现 相应板块的彻底删除。此操作请您请谨慎选择。

3●上移/下移

点击“上移”/“下移”按钮,教师可根据教学设计的整体结构

按需实现教学设计板块位置上的向上或向下调整。以学情分析为例,点击“下移”,该板块位置则处于重点难点之下了。●上方插入/下方插入

点击“上方插入”/ “下方插入”按钮,教师可根据教学设计的 整体结构按需插入“新设计”,进行板块的添增。“新设计”插入后, 在右侧的编辑菜单栏中,选择相应选项对“新设计”的教学内容进行 编辑即可。

2.填写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即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本界面的教学过程结构将依据

晒课伊始您选择的课时数进行相应呈现。如需增加课时,点击页面下 方“增加学时”按钮,教学过程中的学时数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添 加,整个教学过程最大学时限制为三;如需删减,操作方法同教学目 标的内容删除。

5学时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学时重点、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四部分的内容。前三部分的内容编辑方法不再赘述,接下来将以学时 下的教学活动内容编辑为例,就如何根据您的具体教学设计在平台上 进行内容撰写做一介绍。

6“教学活动”即课堂教学步骤,您可点击下方“添加活动”按钮,出现添加活动对话框,教师在填写了“活动标题”、“活动内容”并 选择了相应的活动学时(类型:包括热身、学习、实践、强化、评价、作业、导入)后,点击“保存”按钮即可实现活动 1 的内容编辑。如 需添加活动 2,活动 3„„,操作方法同活动 1。如需对添加的活动 内容进行修改,可点击相应活动右侧的编辑选项栏,对活动内容进行 修改。

7注:在进行内容编辑过程中,如想对具体的教学活动做板块上的 调整,如第三课时的整体教学内容需要与第二课时的整体教学内容调 换位置,具体可通过学时右侧编辑菜单栏中的“上移”和“下移”按 钮实现教学设计结构的上下调整。切记调整完成后,对课时名称进行 编辑修改。

8下移成功后,我们将第一学时部分移回首位,点击“上移”即可。

在教学设计的撰写过程中,您可根据课堂教学的设计需要,添加 教学学时、教学设计及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的编辑页面中,您会发

现课程编辑页面有“添加设计”、“添加学时”、“添加活动”三种 编辑按钮,那么这三个按钮具体的功能和操作方法分别是什么呢,接 下来将逐一为您介绍:

添加设计:此按钮位于教学过程——第**学时——编辑框的最下 端,实现的是教学过程某一具体学时下的教学内容的添加,如第一课 时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等。添加的新设计位于“教 学过程”上方,在新设计右侧的编辑菜单栏中,即可选择相应选项对 新设计进行编辑。

添加学时:此按钮位于教学过程的下方,实现的是所晒课程教学

过程的学时添加,添加的最大学时限制为 3 学时。

添加活动:此按钮位于教学活动的下方,实现的是所晒课程教学

过程中某一课时具体的教学活动内容的编辑添加,具体操作方法见 “教学活动”编辑操作方法。

注:在“我要晒课”界面的右下位置,悬浮有一个所晒课程教学

设计的结构树,点击树上的每个分枝,都可实现教学设计内容的具体 定位,方便您的整体浏览与操作。

以上是撰写教学设计的全部操作步骤,教师完成此步骤后点击页

面底部“下一步”即可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篇2:编钟教学设计晒课

课文编排有两幅插图。一幅是曾侯乙编钟全套六十五件及钟架图,另一幅是曾侯乙编钟出土现场情景图。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创造情境,调动学生人人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并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利用课文,提高学生从读学写的迁移、运用、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课文内容,学习字词,积累语言。

2、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了解编钟的知识,学习抓住特点介绍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提升学生对祖国历史

文化的情感,赞美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抓住编钟的主要特点体会古人超前的智慧。

教学准备:

查阅编钟资料及相关图片,制作教学课件,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知道哪些民族古乐器?

2.课件出示编钟图片,问:这是什么?学生交流对编钟的了解。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出读通读顺的要求,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然后,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解决疑难的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思考汇报

这一次仍然采用朗读地方法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流利,并把读懂的关于编钟的知识画出来,进行简单的汇报。

四、设置情境,确定学习目标。

1.准备选拔最佳解说员。

请全体解说员研究要解说的材料——课文语句。讨论解说稿的大致条理。列一个小提纲。

2.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脉络。

3.交流小提纲。

(1)简要讲述编钟的历史由来。(第1自然段)

(2)具体说明曾侯乙编钟的基本情况。(第2---6自然段)

基本情况包括

(1)曾侯乙编钟的重要价值。

(2)曾侯乙编钟的主要特点:一是造型设计精巧。二是音乐性能良好

(3)曾侯乙编钟的演奏效果。

4.各解说员挑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琢磨一下,把认为应该介绍的内容整理整理,最好能够不看书向大家解说。

5.学生开始准备。

6.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展示。教师随机参与,指导评价方法。

【学生在课堂上高兴地忙碌,是主动学习的最好的诠释。而主动学习的平台需要教师去随手搭建,情境需要老师去精心营造。】

五、交流展示

各组选派能干的选手或有特色的选手全班展示自己的解说内容。要求大家一起注意听。相机指导学生

1.理解生词。

2.理解重点语句。

如:“??是我国目前出土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从四个“最”和后一句的四个“方面”体会曾侯乙编钟的重要价值。

关于曾侯乙编钟的特点,课文是怎样有条理介绍的??

通过什么方法,介绍曾侯乙编钟的演奏效果。(举了两个例子。)

六、拓展练习。

1.用一句话赞美曾侯乙编钟或赞美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

2.设计一份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节目单。

板书设计

一、历史由来

二、基本情况

1、重要价值

2、主要特点 }基本情况

篇3:编钟教学设计晒课

一、重视课堂导入,方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一个成功的导入可以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因而如何设计本课的课堂导入让笔者煞费苦心。

最初,笔者海选了与明清历史有关电视剧十几部,用其片头剧照制成胶片状,并拟定导入语:当下,古装电视剧充斥荧屏,“正说”“戏说”大行其道,历史在编剧们的笔下被随意安排。这些就是以明清历史作为背景的电视剧,它们塑造了很多古代帝王和政治家的鲜明形象。其实,历史上的朱元璋没这么正气岸然,雍正没这么帅。经过试上就发现问题了,除了《步步惊心》外其他电视剧学生都未看过甚至未听说过,结果学生在课堂上不是兴奋而是茫然。而且导入语太过冗长,学生不知所云,于是笔者决定用吴奇隆的雍正扮相和雍正帝的同龄肖像画对比,并将导入语改为:吴奇隆版雍正的颜值很高,现实版的雍正与之相比反差太大,现在编剧们为了收视率,从人物的外形到相关故事情节,随意安排历史,所以我们要用一双慧眼去探寻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历史真相。这样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时尚偶像剧与历史真相间的差距激起学生的探索兴趣,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史料选取考虑学情,让学生更好理解与掌握历史

运用史料进行历史教学充分体现历史学科教学的特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人教版教材提供了很多的历史结论。为此,笔者阅读了相关的部分研究成果和高考题、模拟题,围绕本课教学重难点去寻找有效的史料,进行教学设计。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内阁制,笔者认真挑选史料。最初找到的史料有:“张居正对神宗教育十分严格,神宗把张居正当作严师看待,既尊敬又惧怕。再加上太后和宦官冯保的支持,朝政大事几乎全部由张居正做主。”后来觉得这段材料来自通俗历史读物《上下五千年》,虽浅显易懂但历史感和严谨性不足,于是转而从二十四史之一《明史》中摘录一段史料。但在三个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试读后笔者又发现了新问题:文字太多,信息量太大,文言文晦涩难懂。最后,经删减、注释后形成这段史料:“太后以帝冲年(幼年),尊礼居正甚至……时帝顾(看)居正益重……待以师礼。……帝甚惮(畏惧)居正……”

笔者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史料运用不能过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时间和阅读能力。史料字数过长,信息量太多,学生难以抓住有效信息,且会占用过多课堂教学时间,因此我们应该精简史料,大胆删减与主题、要旨无关的文字。如果史料过于晦涩难懂,不利于学生解读史料,会降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尤其是作为古代史教学不可回避的文言文史料,我们应该增加注释,尽可能减少学生的阅读障碍,进而减少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解释史料的时间。

三、重视抓好问题设置质量,以便于拓展学生思维

“晒课”的准备和实践中,如何设置问题来突破重、难点,并引领学生拓展思维,始终是笔者思考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之一是内阁制的特点。为了很好地突破这一难点,笔者在史料搜集的基础上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最初设置了一个常见问题:比较宰相制和内阁制的异同。学生由于历史知识有限,要准确回答这一问题还需老师助其回忆宰相制的相关内容,教学效果很差。思考之后,改为一组多层次问题,其“晒课”片段如下:

首先通过PPT呈现一段史料:“大柄悉以委居正,吏部左侍郎……恂恂(小心谨慎)若属吏,不敢以僚(同僚)自处。”并提出第一问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张居正的权势堪比之前的胡惟庸,那能不能就此说明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呢?”由此引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引导他们阅读两段史料(略)。

笔者还设计了两个问题:“张居正大权独揽的原因有哪些?”“内阁制具有哪些特点?”在学生讨论后笔者做出总结:从制度上看内阁首辅不可能有较重的权势,即使有也是非法的。张居正之所以权势堪比宰相,是因为年幼皇帝对老师的信任和支持,如果信任不在了,会怎样呢?学生思考片刻后笔者进一步讲述张居正去世后的结局:封号、谥号被剥夺,被抄家,长子自杀,次子充军。通过对比张居正前后天堂与地狱般差别待遇,得出“内阁是皇权强化的产物,并不能制约皇权,内阁首辅并不是宰相”这样的结论就水到渠成了。

当然,在具体“晒课”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探究历史,突出展现数字教育资源的课堂应用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应得以充分体现。

摘要:如何更好地展示学生,“晒”出他们的精彩和成长,是笔者“晒课”的重点,而学生的健康成长背后蕴藏着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素养。

篇4:编钟教学设计晒课

[关键词]“晒课”史料教学问题设置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072

“晒课”是“晒教师”更是“晒学生”。“晒教师”便是通过公开课展示教师个人风采,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语言和课堂驾驭能力等基本功。“晒学生”则是通过学生的課堂活动展现他们是如何参与、如何认知及如何思维的。“晒课”结束,掩卷而思,笔者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晒课”教学体验为例,得出了以下思考。

一、重视课堂导入,方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一个成功的导入可以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因而如何设计本课的课堂导入让笔者煞费苦心。

最初,笔者海选了与明清历史有关电视剧十几部,用其片头剧照制成胶片状,并拟定导入语:当下,古装电视剧充斥荧屏,“正说”“戏说”大行其道,历史在编剧们的笔下被随意安排。这些就是以明清历史作为背景的电视剧,它们塑造了很多古代帝王和政治家的鲜明形象。其实,历史上的朱元璋没这么正气岸然,雍正没这么帅。经过试上就发现问题了,除了《步步惊心》外其他电视剧学生都未看过甚至未听说过,结果学生在课堂上不是兴奋而是茫然。而且导入语太过冗长,学生不知所云,于是笔者决定用吴奇隆的雍正扮相和雍正帝的同龄肖像画对比,并将导入语改为:吴奇隆版雍正的颜值很高,现实版的雍正与之相比反差太大,现在编剧们为了收视率,从人物的外形到相关故事情节,随意安排历史,所以我们要用一双慧眼去探寻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历史真相。这样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时尚偶像剧与历史真相间的差距激起学生的探索兴趣,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史料选取考虑学情,让学生更好理解与掌握历史

运用史料进行历史教学充分体现历史学科教学的特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人教版教材提供了很多的历史结论。为此,笔者阅读了相关的部分研究成果和高考题、模拟题,围绕本课教学重难点去寻找有效的史料,进行教学设计。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内阁制,笔者认真挑选史料。最初找到的史料有:“张居正对神宗教育十分严格,神宗把张居正当作严师看待,既尊敬又惧怕。再加上太后和宦官冯保的支持,朝政大事几乎全部由张居正做主。”后来觉得这段材料来自通俗历史读物《上下五千年》,虽浅显易懂但历史感和严谨性不足,于是转而从二十四史之一《明史》中摘录一段史料。但在三个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试读后笔者又发现了新问题:文字太多,信息量太大,文言文晦涩难懂。最后,经删减、注释后形成这段史料:“太后以帝冲年(幼年),尊礼居正甚至……时帝顾(看)居正益重……待以师礼。……帝甚惮(畏惧)居正……”

笔者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史料运用不能过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时间和阅读能力。史料字数过长,信息量太多,学生难以抓住有效信息,且会占用过多课堂教学时间,因此我们应该精简史料,大胆删减与主题、要旨无关的文字。如果史料过于晦涩难懂,不利于学生解读史料,会降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尤其是作为古代史教学不可回避的文言文史料,我们应该增加注释,尽可能减少学生的阅读障碍,进而减少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解释史料的时间。

三、重视抓好问题设置质量,以便于拓展学生思维

“晒课”的准备和实践中,如何设置问题来突破重、难点,并引领学生拓展思维,始终是笔者思考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之一是内阁制的特点。为了很好地突破这一难点,笔者在史料搜集的基础上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最初设置了一个常见问题:比较宰相制和内阁制的异同。学生由于历史知识有限,要准确回答这一问题还需老师助其回忆宰相制的相关内容,教学效果很差。思考之后,改为一组多层次问题,其“晒课”片段如下:

首先通过PPT呈现一段史料:“大柄悉以委居正,吏部左侍郎……恂恂(小心谨慎)若属吏,不敢以僚(同僚)自处。”并提出第一问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张居正的权势堪比之前的胡惟庸,那能不能就此说明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呢?”由此引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引导他们阅读两段史料(略)。

笔者还设计了两个问题:“张居正大权独揽的原因有哪些?”“内阁制具有哪些特点?”在学生讨论后笔者做出总结:从制度上看内阁首辅不可能有较重的权势,即使有也是非法的。张居正之所以权势堪比宰相,是因为年幼皇帝对老师的信任和支持,如果信任不在了,会怎样呢?学生思考片刻后笔者进一步讲述张居正去世后的结局:封号、谥号被剥夺,被抄家,长子自杀,次子充军。通过对比张居正前后天堂与地狱般差别待遇,得出“内阁是皇权强化的产物,并不能制约皇权,内阁首辅并不是宰相”这样的结论就水到渠成了。

当然,在具体“晒课”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探究历史,突出展现数字教育资源的课堂应用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应得以充分体现。

篇5:晒课教学设计

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因此教学中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获取知识。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2、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3、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演示多媒体)

师:小朋友们,中秋节到了,你们都喜欢吃什么呀? 生:月饼

师:老师想把四块月饼分给两个学生,怎么分比较公平?你能帮他们分分吗?

生:每人分得同样多比较公平,每人分2块。

师:数学上把每份分得一样多,叫做?(板书:平均分)

平均分有什么好处啊!(公平)

师:那两块月饼应该怎样分? 生:每人1块。

师:那1个月饼怎么分比较公平呢?

可是月饼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给两个人吗?(能)板:(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呢?

生:一半

师:如果让你来分,怎么分?

生:切成两半

师:老师来试一试,是这样吗?生:每人分得一样多。

师:来!用手指一指,月饼的一半在哪里?是这一半吗?是这一半吗?看来啊,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可是这一半该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板书课题:分数的认识----几分之一)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谁知道这一半该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

生:二分之一

师:听说过吗? 像二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

二、操作比较,探究新知

1、分数的读写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二份,(同步演示分数的书写,分数线、分母、分子)这个“2”和“1”分别表示什么?

生:2表示平均分两份,1表示其中的一份。

师:他说得怎么样?

生:评价同学

师:小结:分数线---平均分,分母---分的总份数,分子---取得份数(先写分数线,在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会写了吗?我们一起写一个。师教学书写及读分数,这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1/2,另一份呢?(也是这个月饼的1/2)它指的是谁?

师小结:看来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现在,你能说说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月饼的1/2的吗?

同桌互相交流,反馈;学生说。

2、同学们会了吗?那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吧。(演示多媒体)--指名回答

(1)、判断涂色部分是整个图形的1/2吗

小结:无论是一个月饼,一个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二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2)、填一填:用分数表示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

(3)、判断下面的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对吗?(4)、涂一涂,填一填

A,红色占这些正方形的九分之几? B 绿色占这些正方形的九分之几? C 蓝色占这些正方形的九分之几?

3、比较分数大小

(1)演示多媒体:比较它们各自涂色的部分,你能说出哪个分数大?

生1:1/4

生2:1/2

1/2表示哪一部分?(一大块)1/4呢?(一小块)中间用什么符号?(小于号)

(2)1/

3、1/4比,想象一下怎么样?

小结:平均分的分数越少,每一份反而越多;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

(3)练习:(演示多媒体)

比较 1/3和1/8 1/10和1/7的大小

三、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谈)

四、板书设计:

分数的认识

----几分之一 1。。。分子(取得份数)

篇6:六年级下册编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独立默读课文,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体会中国古代音乐艺术家的创造才能。

2、帮助学生认识“椭、卸”;读读记记“悠扬动听、赞叹不已、泪水涟涟”等词语。

3、引导学生设计节目单,提高从读学写的迁移、运用、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体会中国古代音乐艺术家的创造才能。

教学难点:

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

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编钟以及曾侯乙编钟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知道哪些民族古乐器?

2、课件出示编钟图片,问:这是什么?

学生交流对编钟的了解。

二、设置情境,确定学习目标。

1、准备选拔最佳解说员。

请全体解说员研究要解说的材料——课文语句。讨论解说稿的大致条理。列一个小提纲。

2、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脉络。

3、交流小提纲。

简要讲述编钟的历史由来。

具体说明曾侯乙编钟的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包括(1)曾侯乙编钟的重要价值。(2)曾侯乙编钟的主要特点:一是造型设计精巧。二是音乐性能良好(3)曾侯乙编钟的演奏效果。

4、各解说员挑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琢磨一下,把认为应该介绍的内容整理整理,最好能够不看书向大家解说。

5、学生开始准备。

6、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展示。教师随机参与,指导评价方法。

【学生在课堂上高兴地忙碌,是主动学习的最好的诠释。而主动学习的平台需要教师去随手搭建,情境需要老师去精心营造。】

三、交流展示

各组选派能干的选手或有特色的选手全班展示自己的解说内容。要求大家一起注意听,可以模拟观众随时提问。

相机指导学生

1、理解生词。

2、理解重点语句。

如:“……是我国目前出土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从四个“最”和后一句的四个“方面”体会曾侯乙编钟的重要价值。

关于曾侯乙编钟的特点,课文是怎样有条理介绍的……

通过什么方法,介绍曾侯乙编钟的演奏效果。(举了俩例子。)

四、拓展练读。

1、用一句话赞美曾侯乙编钟。

2、设计一份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节目单。

3、有感情朗读《编钟赋》

编钟赋

历史的浓烟淡了

淡化为氤氲的白烟袅袅

有雷霆从地平线滚过华夏

一缕民族的精魂

从土地里

掘起永恒

时光静默流逝

流逝成震动着的编钟棒

……敲……

响了龙的信念

直了龙的脊梁

有思绪从亘古反馈而至

篇7:蒲公英教学设计晒课

执教:大溪河中心小学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8课《蒲公英》

[课时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嘱咐”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情境体验,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教学重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品味重点——创设情境——总结明理——拓展延伸——作业

[教学课时] 第2课时

一、复习回顾,情境导入

师:我们今天继续学习课文——蒲公英(齐读课题),我们知道这是一篇 生齐:童话故事

师:那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那么你对蒲公英究竟了解多少呢? 生:我知道蒲公英是靠风传播种子的。生:蒲公英属于菊科,花期在4-10月份。生:蒲公英清热解毒可治疗感冒。

生:蒲公英可以凉拌吃,花可以泡茶、酿酒。

师总结:看来大家对蒲公英了解得还真多!你们想不想亲眼看看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呢?(课件播放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师根据录象情境说:秋天到了,蒲公英的花瓣落了,花托上长出了洁白的绒球。)

二、品味重点

过渡:绒球需要15天左右成熟,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就会

1、引读小诗

生齐读:带着妈妈给你的小伞,到远方去寻找美丽的家园。

穿过小树林,2 越过田野,飞过小溪流

2、过渡:大家抬头看看,遇到谁了呢?跟他打个招呼吧!(幻灯片出示笑眯眯的太阳公公)

3、理解“嘱咐”

师:小降落伞随风飘荡,寻找美丽的家园。太阳公公看见了,有话说。

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

(默读提示:默读时做到不出声、不指读,思考:太阳公公想和大家说什么?)生默读

(课件出示太阳公公的话)

师范读

师:我们先来看看哪个词表示说? 生:嘱咐。

师:看看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字,与什么有关? 生:都与口有关。师:为什么? 生:因为都用嘴巴说。师:谁知道嘱咐是什么意思? 生:告诉别人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师:嘱咐就是再三告诉别人不能怎么做,应该怎么做。师:请同学们拿出小手,我们一起写写这个词。

师范写,生书空。

师:同学们看着屏幕,再次轻轻地读,看看太阳公公想嘱咐什么?

生自读。师:谁先来说。

生:太阳公公说,别落在表面上金光闪闪的地方,那是沙漠,也不要被银 花朵朵所迷惑,那是湖泊,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师:你把太阳公公的话又重复说了一遍。谁能说得更简单 生:黑黝黝的泥土里能去,沙漠、湖泊不能去。(多媒体出示)师:长话短说,也是一个本事。

4、理解“金光闪闪”、“银花朵朵” 师:谁了解沙漠。(板书:沙漠)生:是很热的,如果走上去,会很烫。生:是沙子做成的,一点水也没有。师:是啊,又热又干。师:一起看看图。(出示图片)

师:沙漠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着金光,所以太阳公公说,沙漠是? 生:金光闪闪。(显示:金光闪闪)

师:那太阳公公说湖泊是什么样子的?(板书:湖泊)生:银花朵朵。

师:谁见过银花朵朵的湖泊。

生:我看见花园湖在太阳公公照耀下花园湖很亮,风一吹,湖面荡起了波闪着银花。

师:一起看图。这是银花朵朵的湖泊。(出示湖泊图片,显示银花朵朵)师:还能用哪个词说。生:波光粼粼。

师:太阳公公让小种子不要去表面上金光闪闪的地方,也不要去银花朵朵要去哪?

生:黑黝黝的泥土。(出示图片)师:为什么?

生:泥土有空气、水分和养料,适合种子生长。

5、指导朗读,练习说话 师:谁来嘱咐一下。生:读嘱咐

师:这个不太像太阳公公,像太阳姐姐。想想,平时谁嘱咐过你。生:妈妈嘱咐我,每天要完成作业。(练习说话,出示幻灯片)师:听了妈妈的嘱咐,你觉得心里怎么样?

纹,湖面的地方,4

生:很感动,我觉得她很关心我们。

师:是啊,这凝聚着感动和关心的话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指导朗读,用亲切语气)生:亲切。

师:现在,谁来做一回太阳公公,来嘱咐嘱咐。生读。

6、体会决心

师:语气亲切多了,字字句句都凝聚着太阳公公的关心,师:小种子们听明白了吗?谁来回答太阳公公。生:放心吧,太阳公公,我们一定要泥土中去生长。师:从小种子们的回答中你听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小种子们决定去泥土中生长。生:我从“一定”读出了小种子的决心很大。师:你真会读书,我们一块来大声地回答。(生齐读)

师总结:同学们发现这里的太阳公公和小种子都会说话了,这里用到了拟人修辞手法。同学们记住,运用拟人写法具体生动地描写故事情节,这是童话故事的特色。再次读一读小种子们的话。

7、学习“选择”

师:是不是所有的小种子都明白了太阳公公的话?

生:不是。

师:有两颗小种可不是这样想的。

自读提示:两颗小种子是怎么想的?(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A、(体会富翁种子)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一颗小种子,自己读一读,看看能不能读懂它的心思。生自读。

师:指名读小种子的话 生:读小种子的话。师:小种子心里在想什么呢?

生:它不想到黑黑的泥土里,它想变成百万富翁。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生:因为那里金光闪闪。

师:小种子看到了金光闪闪的沙漠,它会想什么? 生:它在想,这里一定有很多金子。

生:这里金光闪闪的,我落在这,一定能做个百万富翁。

师:所以他说生:瞧,那金光闪闪的地方,肯定有数不清的宝物,到那去,我准会变成百万富翁。

师:瞧,当时它的心情是多么高兴啊!师:这句话中有两个意思相近的词你能找到吗? 生:一定,准会

师:他自己以为那金光闪闪的地方一定有数不尽的宝贝,准会变成富翁。事实上是这样吗? 生:不一定

师:用上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这颗种子? 生:自以为是。痴心妄想

师:他觉得自己的想法一定是正确的。来,读一下。生:读。师:于是它就向—— 生:沙漠飞去。(体会快乐种子)

师:这颗种子被沙漠迷住了,另一颗种子呢?。生:读——这波光粼粼的湖面,一定会给我带来欢乐。师:你想到了什么欢乐。生:可能它想,可能有很多银子。生:可能它想和小鱼交朋友。生:可能想,我可以游泳。

师:它可能会想,它可以不停地划船,多开心啊,我们一起读出它的快乐。生齐读师:于是它就向—— 生:湖泊飞去。

三、创设情境

师:孩子们风伯伯来了,我们可以动身去旅行了,(播放风声)太阳公公有话说。(男生)师:小种子们一起回答。(女生)生:放心吧,太阳公公,我们一定要泥土中去生长。师:到哪去安家呢,咱们还是一边旅行一边决定吧!师采访生:生读 一颗种子,另一颗种子

师:决定好了就住下来吧!时间过得真快,一年过去了,不知道你们在自己的新家生活的怎么样?

生:我去了沙漠,可惨了,不但没找到宝贝,而且连水都没有,所以我早就干死了。生:我去了西湖,可我并不快乐,因为没有泥土根本无法生根长叶,早就淹死了。生:我去了拉萨,那里太冷了,我根本无法生存。师:去泥土的种子们,你们过的好吗?

生:我去了北大荒,在原野里生活的很开心,你看我正在茁壮成长!生:我长在花园里,那里有充足的养分,我还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师:看到你们茁壮成长、竞相开放,我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四、总结明理

师:同学们,那到底为什那两颗种子落到沙漠和湖泊的种子没存活下来呢?大家找找小种子自身的原因。

生:追求财富,被迷惑了。(找找书上,从哪看出他们被迷惑了?)师:是,金光闪闪和银花朵朵只是表面,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师:还有什么原因? 生:爱幻想。

师:是啊,不能一味幻想财富和快乐。

一定要—— 生:脚踏实地。师:还有哪些原因?

生:他们太自以为是,听不进去别人的劝告,肯定会吃亏!师:我们要听长辈的建议,不能自以为是想怎样就怎样。

师总结:是啊,大部分种子听了长辈的指导,茁壮而快乐的成长着,而两颗种子却为自己错误的选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得到了一个教训(多媒体出示句子):记一记

出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被美丽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必须脚踏实地,多听别人的建议。

五、拓展延伸

1、编一编

第二年的秋天,那些在泥土中生长的蒲公英们也成了妈妈,她们的孩子就要去远方了,妈妈会嘱咐什么呢?他们又会怎样选择呢?(动动脑筋,自己编编)

(出示提示:蒲公英妈妈__语重心长_地_嘱咐___孩子们:“孩子们记住,不要去表面金光闪闪__的地方,因为_那是沙漠__;不能去_表面银光闪闪____的地方,因为__那是湖泊___。那些地方虽然表面上很美丽,实际上却充满了危险,只有__黑黝黝的泥土____才是_你们生长的地方_____ 师引导: 一颗种子说:“瞧!那里多好玩,我们一起去那里安家吧!”

小种子们回答:“不行,你忘了妈妈的话了吗?黑黝黝的泥土才是我们的家。”)

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再一次生活选择,让我们知道一定不能被事物美丽的表面现象所迷惑。通过刚才跟老师的合作,发现同学们都学会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了。

2、送你一个词(脚踏实地)师总结:在生活中,愿每个小朋友都能做一颗脚踏实地、不被事物外表迷惑,能听取别人建议的小蒲公英种子,好吗?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六、作业:

1、为蒲公英设计名片。

板书设计:

8、蒲公英

沙漠 金光闪闪(富翁)早已干死

湖泊 银花朵朵(欢乐)早已淹死

泥土 黑黝黝(脚踏实地)茁壮成长

【教学反思】

《蒲公英》是一则童话故事,全文用拟人手法,写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不相同。从而告诫人们做事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实事求是实现自己的理想。文章语言通俗易懂。我以“嘱咐”为中心,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进行了较为细腻的教学处理,是成功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直观导入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首先播放蒲公英动画,了解蒲公英生长过程。这种学生喜欢的形式及从旧知识来设置悬念,揭示课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品味重点,层层递进

首先,在教学第二自然段“太阳公公嘱咐小种子”时,抓住“嘱咐”这个词,我进行了层层递进的教学。这一环节,先引导学生理解“嘱咐”的意思,即告诉某人 “可以怎样,不可以怎样”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随后的“生活中有谁,也用这样的语气嘱咐过你?”进行说话训练时,学生积极参与:“每天早晨,我上学时,妈妈总是嘱咐我过马路多看看,要小心车辆。” “考试时,老师嘱咐我们细心答题。”在学生已学会结合生活实际用“嘱咐”说话后,我并未停止训练,而是让学生回想父母老师在嘱咐时的神态、语气,进而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都谈到了长辈们的关心、爱护,以此,把生活情感转移至文本情感,学生不难从文本中感受出太阳公公对小蒲公英种子的关怀与疼爱,此时,让学生做一回太阳公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次亲切读“嘱咐”的话,已是有声有色,入情入境。接着,通过文本与图片展示更直观了解沙漠、湖泊的特点,理解词语“金光闪闪”“银花朵朵”,体会小种子们的决心。为下文的情境体验做铺垫。

三、移情文本

教学中,通过分角色朗读,设置情境等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生生配合 “移情”课堂。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把整个课堂的气氛调动起来。“蒲公英的种子带着小降落伞,乘着风儿,飘呀飘呀,飞到田野、飞到小溪、飞到沙漠„„优美的语言,广阔的空间,打开 9 了学生想象的翅膀。然后结合课文蒲公英的种子三种不同的选择,泥土、沙漠和湖泊,让学生明白只有落到肥沃的土地里才能茁壮成长,贪图外表的金光闪闪和银花朵朵,最后的结局只有是干死,淹死。然而,文本所要揭示的道理是个难点,需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最终得出。这一点在教学中体现不够,没有让学生充分讨论。

四、拓展延伸

结尾的小练笔设计,让学生们想象一下,第二年这些蒲公英种子也有了孩子,蒲公英妈妈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什么?教学中逐层点拨,让学生明白做事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实事求是实现自己的理想。

五、作业设置

篇8:西汉时期编钟教习研究

一、打好理论的基础

宫商角徵羽, 琴棋书画唱, 大致就是对古代贵族子弟的要求。而乐师则必须熟悉五音, 方能辨识曲谱, 进行相应的演练。宫gōng、商shāng、角jué、徵zhǐ、羽yǔ, 起源于春秋时期, 是中国古乐五个基本音阶, 相当于西乐的Do (宫) 、Re (商) 、Mi (角) 、Sol (徵) 、La (羽) (没有Fa与Xi) , 亦称为五音。《乐记》作者认为:凡音之起, 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 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 故形于声;声相应, 故生变;变成方, 谓之音;比音而乐之, 及干戚羽旄, 谓之乐也。乐者, 音之所由生也, 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凡音者, 生人心者也, 情动于中, 故形于声:声成文, 谓之音。又言, “使故治世之音安以乐, 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 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 其民困。声音之道, 与政通矣。”而对于音乐的教学上, 公孙尼子认为, “凡事必询其源, 厘其根;溯源才能晓首, 知根方能悉叶”, 十分强调理论学习的作用。某些学者认为:在古代, 贵族子弟多习六艺, 似乎这一步就无须专门的教化了。这是极大的常识性认知错误。我们只需看下今天的教育, 就已经明了, 有多少豪门子弟是在家里教成的呢, 必须要接受专门化的成体系的教学方能够“术业有专攻。”《汉书·礼乐志》记载:“凡子弟欲入乐府者, 必先予以考较, 不过者两途, 一去之;若颇有资质且家门高贵, 则须得重头细检, 习五音以为根基耳……一众乐徒, 识礼乐之根本而始由进阶, 不然, 拒回重锻, 不得师门而入。”这说明了考较的严格, 以及对理论知识的高度重视。传说汉初大才子司马相如老早就已经心仪卓文君, 可惜不通乐理, 想要谋入乐府, 沾染一下乐师们习气, 然后讨好深爱古乐的卓文君及其家人, 然而在乐理考较的时候被乐师抓住作弊, 指责其“仪表斯文, 不作斯文之事, 实乃乐人之耻耳。”差点断了前程, 幸好得到当世李延年的赏识, 这才以一阙《佳人曲》换得李延年办询教化, 遂作《凤求凰》终于感动卓文君, 抱得美人归。

二、认识编钟

乐理一关过后, 就会有相应的乐师带领着学习编钟的构造以及相关的音乐知识。《汉书·礼乐志》:“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 采诗夜诵, 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 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 略论律吕, 以和八音之调, 作十九章之歌, 以编钟奏和之……是乐师群疾, 而时日褐尽, 由是钦差使节, 去向高门贵府, 网络青壮乐子, 以充欠数……然手足生涩, 欧亚噪杂, 实难为听焉, 故急遣有道德者教焉……时延年高贤, 颇通乐事, 故责无旁贷。初, 布置何谓, 后延年延请乐府, 开启门第, 以为亲见钟鼎, 面授机宜, 历时半旬, 居然功成……”即是说实物教学, 在实践中学习了。

从物理学的角度我们知道, 同样物质构造的实物, 其体积越是庞大, 其发出的声音也就越加低沉和厚重;反之则高亢、尖锐。这类同于男女的喉结, 男人喉结粗大, 所以声音也就低沉, 粗壮;而女人喉结细小, 所以女子声音尖锐, 高亢。编钟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同样是青铜制造的半圆形铜钟, 体积越大, 发生响度越大, 音调却低;而体积较小的铜钟, 则音质高亢、发音频率快, 音调高。至于钟的排序按音量的高低从左向右排列, 则是考虑到人体的生理结构因素。音调高亢的钟, 体积小, 响度大, 只需要轻轻撞击便能够发出期待的响度;而体积庞大的则需要大力撞击。一般人的右手力量远远大于左手, 因此如此安排。钟架用木质的, 在于考虑了声音的休止, 木料的隔音效果远比金属好。中间的音阶则是为了五音 (宫商角徵羽) 的分门别类。最后, 乐师还会让弟子明白, 用什么去打击编钟, 进而演奏华美、庄重、肃穆的乐音?丁字形的木锤和长棒是打击编钟的器具, 木锤主要用来打击高音铜钟。锤身15公分, 锤柄长40公分左右, 以方便打击为宜, 可以因人而异;而长棒约一人半高, 一端以棉布或是皮革包裹, 避免损坏铜钟, 长棒主要用以打击低音位端的铜钟, 由于需要较大的力气, 所以不得不加长, 以全身之力进行打击。

三、学习演奏

毫无疑问, 第一二步都是为这第三步打基础的, 也只有第一二步打好扎实的基础, 第三步才能够曲径通幽, 水到渠成。正如公孙尼子在其音乐专著《乐记》中所言, 礼乐向来作为统治阶级教化和臣服万民的事物而存在。即所谓“乐在宗庙之中, 君臣上下同听之, 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 长幼同听之, 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 父子兄弟同听之, 则莫不和亲。故乐者, 审一以定和, 比物以饰节, 节奏合以成文, 所以合和父子君臣, 附亲万民也, 是先王立乐之方也……礼、乐、刑、政, 其极一也, 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是故先王之政乐也, 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 将以教民平好恶, 而返人道之正”。即是说, 古代音乐始终是为了统治者的文治武功而存在。在周朝以前, 音乐的教学一直颇有成效, 成果良多。但周朝灭亡之后, 礼崩乐坏, 特别是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 推行焚书坑儒的文化专制政策, 音乐及其音乐的教学更是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直到汉朝建立, 儒学重新得到认可, 音乐才又重新回到人间。乐府这一专门从事音乐创作和音乐教学与传承的机构也在汉朝最伟大的皇帝汉武帝的时代得以重拾青春。然而礼教取代乐教的现实却是已经被完全地固定下来, 因此西汉以后包括西汉王朝在内的音乐教育也就有了有别于前朝的众多特点。首先, 它明文规定和提出了道德教化的内容, 而不像之前的教育, 是把真善美的东西融合进入曲谱之中, 让受众在潜移默化当中接受, 以“德音”施教, 使臣民的言行举止都符合封建伦常, “故听其雅颂之声, 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 习其俯仰诎伸, 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 要其节奏, 行列得正焉, 进退得齐焉”;其次, 把音乐当做一种文化知识教育的手段。《乐记》已经扩宽了音乐教学内容的范畴, 认为诗书礼仪歌舞等都是音乐教学的内容;第三, 把音乐教育看做是一种情感教育, 认为人只有在演奏或是聆听的时候才是最本真的。西汉的音乐教学正是在此基础之上开展起来的。

西汉的编钟的音乐教习, 第一步是先要学会听。所谓耳聪目明, 古人相信,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同样的曲谱听了多遍之后, 也同样会有所感悟。先对曲谱产生感情, 然后再胸中萌发出想要自己演绎的冲动, 而后才有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际的操作当中。否则, 整天拿把锤子, 舞根棒子张牙舞爪地锤锤打打, 一开始自然新鲜, 时日久了便会生出厌心。这足见古人教学的高明之处, 他们是捉摸透了人性的, 不似今天的教育工作者, 只懂得生搬硬套, 条条框框。然而是看, 即观摩。《汉书·礼乐志》记载:凡学子必得观摩前辈演练三载以上, 方得在恩师的允诺下独自演奏习练。这些前辈都是来自乐府的乐师, 技艺高超, 品德高尚。乐府是当时最高的专业音乐学府, 相当于今天的中央音乐学院, 是名师荟萃的地方。他们主要负责民间采集、音乐表演、音乐教育与音乐理论研究以及制作乐器等工作。能够进入乐府的, 都是当时音乐界颇有造诣的音乐人。像司马相如之类想要浑水摸鱼者, 都是被挡驾在外的。音乐大师李延年就曾经担任过汉朝乐府的最高学术顾问兼行政主管。李延年是汉武帝宠妃李夫人的哥哥, 贰师将军李广利的二弟。说起来李家一门的荣宠富贵全都得益于李延年的音乐天赋。他那首《佳人曲》 (北方有佳人, 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硬是活生生地把在青楼卖场的妹妹平步青云, 推上了卫子夫当年的宝座, 同时也为李广利的官拜将军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被誉为古今以来最成功的活人推销广告。

摘要:编钟音乐是宫廷音乐和宗教音乐的共同体。中国自夏商开始, 就已经十分注重对既有之音乐艺术的教学和传承, 并相继出现了成均、大司乐、乐府等重要的音乐教学机构, 大大促进了传统民乐的绵延发展。

关键词:编钟音乐,教习方法,乐府,西汉

参考文献

[1]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3.

[2]李延年.佳人曲.

[3]公孙尼子.乐记.

上一篇:中国银行票据贴现管理办法辩析下一篇:一树繁花谨献给热爱青春的姐妹们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