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论文

2022-04-15

[摘要]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坚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小学教育更应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形成学生高尚的人格,良好的举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论文 篇1:

《品德与社会》课程对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影响分析

摘要:小学生的教育工作中,良好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日后学习和素养提升,对于家长期盼的实现,以及国家教育体系的完善等,都会产生很多的帮助。从课程的角度来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对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可是必须坚持在课程教育过程中,选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完成。文章就《品德与社会》课程对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影响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程;小学生;良好习惯;影响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育,已经在教育界内引起了高度的关注,过往的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直接影响到了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速度和质量,并且无法在具体教育成绩上更好的巩固。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体系上不断的丰富,发挥课程的积极影响力,敦促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过程中,从被动转变为主动。

1.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意义

现代化的教育工作发展,正不断的朝着更高的层次来完成。从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教育目标。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当下的教学标准,认为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意义,重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够促使小学生在个人学习能力、个人素养方面获得良好的进步,减少不良问题的出现,促使小学生对于日后的知识学习和成长挑战,做出更好的应对。第二,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可以拓展小学生的认知理念,促使他们对个人特长有效的发挥,在个人不足的弥补上,不断的取得更好的成绩,为自身的综合改進,奠定坚实的基础。

2.《品德与社会》课程对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影响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是非常重要的课程内容,其对于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影响力非常突出:第一,利用《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全新内容,或者是一些生活化的手段,可以让小学生对于过去的自己,以及拥有良好习惯的自己,开展良好的对比,这样就可以在个人的成长速度上不断的加快,在知识学习和生活习惯改进方面,按照正确的路线来完成,针对传统教育的不足开展良好的弥补,真正意义上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积极意义做出良好的贯彻落实。第二,《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展,还可以让小学生在自我心理健康方面获得良好的改进,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能够帮助小学生的综合成长,获得更多的帮助。

3.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对策

3.1 丰富《品德与社会》课程体系

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品德与社会》课程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坚持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体系做出更好的丰富。例如,我们可以在《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进行过程中,让小学生去社会上更好的体验,组织一定的户外活动来进行,这对于小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可以提供更多的帮助,在自身的综合进步上,获得更多的肯定。与此同时,丰富《品德与社会》课程体系的同时,还要对家长的看法和观点,以及家长的反馈做出良好的融合,这样就可以在未来的小学生教育成就上,不断获得更好的改进。

3.2 加强《品德与社会》课程创新

对于传统的课程教育而言,表现为过于依赖课本的特点,因此并不能帮助小学生在《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充分提高效率和质量,在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过程中,也展现出了很大的不足。建议在日后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中,应坚持在创新力度上良好的提升。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教育来完成,减少课本造成的束缚现象,对于社会上、教育界内的一些话题开展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从而让学生积极的深入学习,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良好习惯的养成,寻找到更多的路径,在教育的可靠性、可行性方面获得良好的巩固效果。

3.3 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评价水平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过程中,《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考虑到日后教育的挑战是比较多的,我们应坚持在课程评价水平方面更好的提升。例如,当小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后,必须对小学生给予足够的尊重,师生沟通和交流应保持平衡,评价内容保持足够的中肯,减少错误的评价或者是极端的评价。与此同时,《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育成果,还可以邀请小学生对教师来进行评价,这样才能将小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的展现出来,对于日后教育的合理改进,提供更多的帮助。

4.结语

我国在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方面,正不断的通过综合性的手段来完成,对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运用,持续性的开展革新操作,很多教育内容都可以做出良好的丰富效果。相信在日后的教育工作中,《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育意义会更加丰富,帮助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取得更好的养成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茂聪.“六项原则”: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基本准则[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04):87-92.

[2]赵洁.《品德与社会》课程对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影响分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5,29(03):11-14+17.

[3]张茂聪.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编写的理念与核心要素[J].课程·教材·教法,2012,32(06):59-63.

作者:陈红英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论文 篇2:

浅谈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摘要]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坚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小学教育更应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形成学生高尚的人格,良好的举止。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学生为本,是学生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方式,是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逐渐形成的自然习惯,是一个创造的过程,着眼学生现在,关注学生未来。

[关键词]教学现状;习惯养成;方法;策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教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应着力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从而达到学生的自动化行为。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针对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良习惯,我校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学生的不良习惯多源于家庭教育,而这些不良习惯直接波及到学生的学习。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一、我校学生现状分析

我校校型较小,但生源较杂,偏于个体家庭多,家长文化程度不高,个人素质差别大,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参差不齐。学生突出的问题表现约束力差,自私任性,个别学生无视家长,学习习惯不好。为此,学校提出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

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对一二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家长、班主任、学生共同填写习惯调查问卷。调查问卷选择统一的内容,这样能全面掌握学生习惯的不同和存在的问题,更能了解家长文化层次对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视程度。调查得出的结果是:任性、自私的占72%,听话的占63%,能独立做事占73%,家长教育轻松的占79%,与家庭差别大的占21%,学习习惯不好占21%,不能轻松教育的占31%,可以自觉接受教育的占52%。

三、建立良好的家校教育机制

我校在进行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培养研究初期,召开了全校性的家长会,公布《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方法的实践研究》教育设想,共商适合我校校情的具体方案。广泛征询家长建议的同时,制订了《好习惯养成细则》共10条。接下来,我们对家长进行系列的专题培训:“我们认识自己的孩子吗?”“现代社会与孩子”“我要和孩子共同成长”等。家长在感悟,在醒悟,他们说:“以往我们忽略了教育心理,只想他们大了,自然会懂事。对孩子好习惯养成科学管理没有想过,教育孩子一定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有机结合。”

四、主要做法和策略

1.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习惯养成教育有的放矢

针对小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设计了九项调查试题,对小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如下:

(1)东西可以随手放,随便扔;(2)杂物随便扔掉就行;(3)大家关心我就够了,我还小不用管别人;(4)喜欢吃的我吃,不喜欢吃的给别人;(5)好电视一定要看完,不然很可惜,上学迟到没问题;(6)我的事情爸爸妈妈可以帮我做;(7)作业一定让大人帮忙,不然错了怎么办;(8)读书一定要有大人陪着,自己多没趣;(9)借别人东西想什么时候还就什么时候还。

调查涉及一、二年级学生86人,共发放调查表86份,回收86份。从调查的86个学生中我们发现:东西随手乱扔、乱放的学生达92.8%;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现象的学生达85.6%;自私、不懂关心帮助别人的学生占79.5%;偏食、挑食、常剩饭的学生占76.1%;着迷电视、不遵守作息时间的学生占66%;自己能做的事仍依赖家长的学生占63.8%;作业马虎、应付、拖拉的学生约占42.5%;学习时要求家长陪读的学生占45%;借别人的东西不及时归还的学生占30.2%。以上调查分析反映,绝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坏习惯,低年级学生自私、散漫、自理和自控能力差的现象颇令人忧心。

2.根据调查结果,寻方法找思路

教师根据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问题,潜心寻方法,找思路,总结适合的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教师们多次坐着一起进行经验交流,在推广自己做法的同时,汲取他人好的做法,并把这些方法用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之中。为了使工作科学有效,及时召开教师总结会,对每阶段工作做详细的总结,并对下步工作进行具体的布置,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制定《小学生养成教育方案》和《小学生好习惯养成细则》

培养学生好习惯,不但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为标准,学校还制定了《学生养成教育方案》和《小学生好习惯养成细则》,指导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让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都渗入习惯养成教育。学生各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变,学会用礼貌用语,学会了谦让,学会了互助,不再以我为中心,知道了自我约束。家长对孩子们表现有了满意的笑容,有了认可。学生相互评价中也表现出了对伙伴的满意,从别人对自己的好评价中形成了自信。

4.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集中体现,学校始终把学生的习惯培养贯穿于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侧重引导。如读书的习惯、写字的习惯、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积极动脑思考问题的习惯、自主学习的习惯、作业整洁的习惯等,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学校多次组织公开课、同课异构、集体备课等活动,学生们在活动中积极配合老师,同学之间团结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精神风貌和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5.在课外活动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环境和氛围对学生习惯的促进作用。各班有自己的主题,板报、墙报上的文化设计,特色专栏、学生摄影作品、手工制品,学生在操作中实践、思考改进、提高。针对年龄差异对学生进行具体要求,低年级的大手拉小手,小手牵小手,把培养学生的友爱作为重点培养,从而弥补独生子女唯我独尊的心理。中高年级以我正视自己、树信心、点滴积累我用心为培养目标。帮助学生改正已有的不良习惯,勇于承认不足,建立自信心,树立我能行的决心。与此同时,各班级根据具体情况,开展了一系列养成教育活动。如四年级以打造书香班级为中心,提倡每天10分钟的读书积累,从经典到中外名著、科普知识,只要有益的书籍学生便去读。学生已达到通读《弟子规》《增广贤文》《笠翁对韵》等书籍三十余本。班级建立了个人成长档案袋,对学生的各年级成长有了更详尽和有意义的记载。

6.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发展研究

学校召开家长专题会,就学生的习惯培养进行讲座,从而提高家长的认识。家长不但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注意孩子的品德教育,家长们懂得好习惯源于平时,在于点滴积累。与家长共度队日是学校一直坚持的特色活动,这是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家校联系,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的有效途径,有效地矯治了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并逐步探索出了一套以学校教育教学为中心,以活动实践为主线,以学生自我教育为着力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7.通过少先队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在研究过程中,以学校少先队工作和德育工作为主导,立足于本校实际,发挥社区优势,将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渗透于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少先队工作、社区教育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当中,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为学生进一步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在各项教育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总结反思

通过教师的潜心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习惯养成初见成效。各年组学生都能自觉遵守校规和社会公德,形成了人人争做文明学生的风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是批评和训斥,而是从自己言行入手,注意熏陶引导及规范举止,培养孩子形成学习和行为的好习惯。

好习惯的培养需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本身有很强的科学性。这中间包括许多内容,既有生活学习的理论知识传授,又有学习生活实践的锻炼;既有对习惯的感受和鉴赏,又有习惯的表现和教育创造。好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需长期坚持的工作,家长在这一习惯形成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真正做到教为学所用,育为生所导。

(责任编辑 史玉英)

作者:刘艳娟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论文 篇3: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探析

[摘要]:习惯是一种与需要相联系的稳定的行为方式。“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好习惯会使人受益一生,坏习惯会贻害终生。

[关键词]:好习惯 生活习惯 学习习惯

好的习惯是人生事业成功的基础。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启用自己的习惯,可见,习惯的力量——会影响人的一生!良好的习惯培养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当今社会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特别溺爱,让他们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如何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必须注重五个方面: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晨6:00左右起床,按时睡觉起床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按时吃早饭,不挑食、不吃变质、对身体有害的食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澡、勤换衣、坚持刷牙漱口;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养成爱锻炼的好习惯:参加各种有益的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孙云晓教授的公式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如培养孩子爱画画的习惯,今天叫他画小兔子,明天画小兔在吃青草,一天天增加好习惯自然养成。克服坏习惯怎么用减法呢?一位细心的妈妈观察写作业的儿子,一会喝水一会撒尿,第二天孩子写作业前给孩子提建议:坐下前把该办的事办好,我看你写作业时出来3次完全可以。孩子果真少出去一次;过几天妈妈又提议再减少一次,孩子又轻松做到了。有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等情况,针对这些困惑,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孩子兴趣的产生,往往是在小时候不同的年龄段,孩子的兴趣往往有自已的独特性。孩子兴趣的发展和表现,往往是他天赋和素质的先兆。家长要经常问,要不断引导。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1)增强学习快感,培养直接兴趣。学习若能给孩子带来快乐,那么孩子一定会喜欢学习。多表扬,少批评。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其次,使孩子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孩子自信心,又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2)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联系孩子的思想和实际,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用多种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

(3)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对孩子的提问要积极回答,如果不会则弄明白后再告诉他,不敷衍了事。如果家长只是骗骗他,会戳伤孩子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4)创立有利于学习兴趣培养的外部环境。父母要以身作则,饭后捧一本书,伴一杯清茶,孩子耳濡目染,也会经常看书、学习。

2.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环境

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应构建民主和谐、平等对话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师生关系,和孩子们平等对话。

3.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机会

教学过程让学生勇敢提出疑问,让学生有主动探究的欲望和乐趣,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4.为学生自主学习传授方法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的关键,是增进学生自主意识,让学生由“要学”转变到“会学”,提高学习质量。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树立榜样,启发自觉性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在家长、教师的要求下或者在模仿他人的情况下形成的,因此,树立榜样,表扬认真听讲遵守纪律的学生,让其他学生自觉模仿,注重言行,做好表率。

2.严格要求,密切配合

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实践。小学生自制能力差,好行为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要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有目的有计划,认真检查,严格督促。

3.“日清周结”,让好习惯成自然

“日清”,即今日事,今日毕。学校每天由2名学生干部和1名值班教师组成值勤小组,对学校进行全方位检查和管理。填写日清检查记录。可看到从进校、晨读、午休,到课堂、课间、两操、课外活动、放学,整个流程,包括一天内的纪律、卫生、好人好事等,学校一天中的大事小情都有详尽记录,并有值班教师针对问题提出的建议。

4.重视家校合作

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行为习惯,家庭作用不可忽略。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是完全不同。家庭教育以言传身教、情境影响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特点。

综上所述,“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良好的生活态度,健全的人格,是一点一滴进行培养的,通过不断熏陶,正面教育而形成。因此,教师要付出耐心、恒心、爱心去教育孩子,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罗小菊.培养良好习惯 提高整体素质[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06).

[2]陈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J].科技咨询导报,2007,(01).

[3]张晓杰.学语文应养成良好习惯[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12).

[4]黄永健.浅谈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J].中国农村教育,2005,(11).

作者:张新霞 徐吉富

上一篇:老干部工作群众路线论文下一篇:创新性教学历史教学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