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激励评价方法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

2022-09-22

赶水镇土台学校位于綦江县赶水镇南部, 紧邻贵州习水, 地处洋渡河畔, 依山傍水, 是典型的九年一贯制农村山区学校。几年来, 学校在“习惯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引领下, 以“习惯养成教育评价”为德育工作突破口, 应用激励评价方法, 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走出了一条以“习惯养成”为主的德育特色发展之路。

一、全面建立立足校情的习惯养成评价体系

一个学校学生的习惯是对外的窗口, 同时也代表着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怎么样—习惯即质量。

所以习惯养成应该抓, 应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 应该抓紧抓好抓实, 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可持续发展, 终身发展。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立足于校情建立了我们的习惯养成评价体系, 想以此打造我校德育工作的特色。

1、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德育处、班主任、学习小组、值周教师、值周学生、监督岗。

让老师学生人人都成为学生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践行者、观察者、监督者、帮扶者。

2、我校习惯养成教育的评价内容在中小学德育纲要和中

小学行为规范基础上, 结合我校实际, 制定了“2标7面45细则”。“2标”即两大目标 (我们也叫A级目标) , 一是“特别有公德”, 包括效忠团队 (即集体主义精神) 、文明礼仪、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四个方面 (也叫B级目标) ;二是“特别能自理”, 包括规律生活、学习自觉、安全自负三个B级目标。“特别有公德”主要从与社会、与集体、与他人的关系方面设置目标, “特别能自理”是对自立自强自我成长方面提出要求。两方面结合, 突出了对学生社会交际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评价训练。

七个B级目标再分解成更具体可感可量化可评价的45条细则 (C级目标) , 用于对应评价, 有极强的可操作性、针对性。C即目标的制定体现四个特点:一是实, 针对学生实际突出德育的实在性实效性;二是小, 立足于小事细节评价学生表现;三是近, 一定是贴近学生实际, 就是学生身上的身边的, 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四是序,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 阶段实施, 循序渐进, 如小学注重文明习惯养成, 初中注重学习习惯养成。这样避免了评价的形式主义作风, 使德育工作显得具具体体实实在在。

3、评价方法简单概括为:

细则为标, 阶段实施, 注意对应, 分数量化。将习惯养成细则一条或者几条作为一周或某阶段检查评价的重点内容, 教师对学生、小组对学生、学生对学生, 对应评价得与失, 好与差, 然后对学生、对小组、对班级进行量化 (主要进行扣分) 评价, 优者激励, 差者帮护教育, 促使大家共同形成良好习惯。

二、落实习惯养成评价细则的评价过程

我校的习惯养成评价过程具体落实在“1课”、“1组”、“2卡”、“4评”上。

“1课”, 我校专门每周开设了一节评价课。这节评价课类似班会课, 其功能主要用于学生的习惯评价, 落实评价细则, 针对学生表现, 及时评价小结。

“1组”:是学生习惯评价的基本操作单位。评价小组就是学习小组, 小组的组建特别注意学生性别、性格、兴趣、学习基础、行为习惯的搭配和互补, 一般为6—8人, 设有专门的评价组长、记录员、监督员, 每学月进行轮换。

“2卡”:一是建立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成长记录卡。此卡包含学生的学习、清洁、文明等C级评价指标, 每天按照评价细则在组内进行量化评价, 每周小组进行评价小结。它是学生平时习惯养成情况的记录, 也是学生进行各种评价的基本依据。第二张卡是家校联系卡。此卡由学生随身携带, 家长每天签字。学生在校表现情况通过此卡反馈给家长, 作业完成、家务劳动、尊老爱幼等在家表现又反馈给班主任, 这个过程学生全程参与, 也在实施着自我评价。这样, 家校联系卡将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结为一体, 三方互动, 不但有效加强了习惯评价的信息传递, 还有效控制了学生上学、放学的“真空”时间。

具体的评价过程分四步, 即“4评”:包括自评、互评、师评、家评。师评和家评主要在平时完成。自评和互评主要在评价课上每周完成, 这也是我们评价工作的一大亮点。

首先, 在开学初利用评价课对习惯养成教育评价细则进行学习, 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

然后, 每周评价课上组内学生要对自己在组内的表现, 如从发言、清洁、纪律、生活、文明礼仪等方面 (C级指标) , 给自己打一个“自评分数”, 此为自评。小组长和全组成员共同为每个成员打出一个组内评分, 此为互评。两个分数互相比较, 让每个成员明确知道自己的“自我感觉”与“大家评价”差距是多少, 组长和组中评分最高的同学要一起找差距最大的同学谈话, 帮助该同学首先正确认识自己, 并订出下周改正措施。组内表现最好的要在全班进行交流, 并要授予“周习惯标兵”、“月习惯标兵”、“进步之星”、“最佳记录员”等等称号, 并在小组评比栏中加一颗“★”, 连续各方面表现最好, 进步较大, 就将受到学校的表彰了, 并且学校评选的“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挂钩。

再次, 根据小组及学生的课堂表现及作业完成等情况, 学科教师给予相应的评价。学科教师的评价每周交给班主任统计, 并及时收录到学生成长记录卡中。

其次, 家长评价每周反馈, 优劣突出之处也及时收录进成长卡。

最后, 各种评价产生之后, 班主任按比列 (如自评占10%, 互评占30%, 师评占50%, 家评10%) 折算出学生的每周习惯养成教育得分, 形成评价等级, 学生、小组、班主任签字存档, 作为后面评价基础。

三、充分发挥习惯养成评价结果的激励功能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发挥其教育功能, 将评价与教育结合, 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经实践我校对评价与教育的结合程序如下:评价目标 (细则) —形成评价—激励教育—再评价—再激励、训练—达成教育目标—形成终结性评价。

上一篇: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应对危机的公关传播控制下一篇:浅析多媒体界面设计原则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