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知识点整理

2024-05-10

当代文学知识点整理(精选6篇)

篇1:当代文学知识点整理

1.再现论与表现论

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创作于批评的最高标准,忽视作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中一味的情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2.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

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整体。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现人物的心理,杜十娘的出身青楼,对爱情的渴望,以及遇人不淑的事件决定了杜十娘必死的结局。又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身在封建社会,其地位与性情以及过分看重爱情,注定她的宿命。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未得到爱情暗示了她的死亡。

2)形象性:事物的外形是怎样的,抓住外在具体的东西。可以以外写内,例写“愁”,将情感化具体形象,切忌将情感抽象化,或长篇大论,应找具体“意象”,融入主体感情。3)情感性:文学以人为中心,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而且文学形象带有主体创作色彩,文学是有情感的价值趋向与判断,没有纯客观的形象。例如“一切景语皆情语”。审美主体将情感移情到审美客体上。

4)无功利性:文学有求真、从善的功能,最终为了求美,这里的美指的是崇高的美,壮美。例如悲剧,美在其悲剧性,表现主人公的抗争性。文学不追求直接的功利性,而是追求情感的体验,例如歌德诗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艺术影响很大,艺术追求积极健 康的影响趋向。

5)创造性:文学的创造性是一种精神创造,追求精神个性,可以通过材料、写作技巧等方式表现出来。在报刊中选稿的标准就是有没有创意。

3.文学形象的审美特征

文学表现的载体即使文学形象,媒介就是文学语言。文学形象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 1)虚拟性:假定与真实的统一,虽有虚构的成分,但虚构性≠虚假,用情感逻辑与生活逻辑来虚构,通过虚构生活现象来接近生活本质规律,呈现这种本质规律。文学追求的是艺术美而不是生活美,即文学不是直接为了求实从善,而是为了求美。

2)情感性:特别强调的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区别于日常生活中的感性、情绪状态。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包括求真求善,对象的喜好、认知,对对象道德、品质等情感判断,有理性的一面。审美的情感具有审美规范,包括内涵与形式。在文学中,作者思想越深刻,表现的情感越深刻,越能吸引读者。

3)模糊性:朦胧与明晰的统一。例如“眉是山峰聚,眼是水波痕”,没有明确写出女子的美貌,这样模糊的比喻反而留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4)涵盖性:个别与一般的统一。个别指作者刻画的艺术形象具有个别性,独一无二的创造性,一般指的是艺术形象有很大的涵盖性,例如:鲁迅《阿Q正传》中阿Q有很大的涵盖性,代表了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形象。

5)生动性:文学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文学外在形象特点表征内在涵义,例如辛弃疾《西江月》中“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言语、动作中将醉汉形象与精神面貌相结合,生动形象。

4.文学功能系统的基本层面

1)认知功能:①开拓视野:可通过文学作品了解一定的生活知识,例如饮食、着装、药方

等,但文学作品有一定的虚拟性与夸大性,其生活细节不一定真实,是“艺术化”的百科生活。例如《红楼梦》„„

②深化认识:通过文学作品加大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了解,例鲁迅《药》

《祥林嫂》中„„

③把握自我:文学以人为中心,文学映照人的精神、灵魂、潜意识与人性等

文学应着力于表现人的真善美。

④探索哲理:文学与哲学、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好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着哲

学、宗教思想。例: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堂吉诃德一开始充满幻想 到后来务实稳重,而仆人正好相反从现实务实的到充满幻想的,引发读者 思考怎样的人生才是最好的

2)净化功能:①教育:通过文学作品对人的人格、思想、情操进行影响。例在《白毛女》、《林海雪原》中的正面人物具有教育功能。

②提升:在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整个人格与心灵的升华,在潜移默化中形成。3)愉悦功能:①悦情:感观上的愉悦,达到情感的宣泄与释放。

②赏心:一方面人们在现实中努力寻找,另一方面又在文学作品中寻找慰藉。例:三毛的小说中描写与她丈夫的甜蜜爱情生活,与现实相反,是希望在

小说中寻找寄托。

4)生命功能:①生命力的激发:文学可以激发对生命的热情。例:鲁迅认为文学最早是劳

动的号子,统一的喊声,情绪饱满,激发热情。

②创造力的肯定:文学艺术强调独创性、个性化。

③生命价值的追寻:与把握自我、探索哲理、生命价值的追寻紧紧相连。

5.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

1)个性的鲜明性:每一个文学典型都是不可重复的,不可重复性首先表现为人物的神态、心理、行为、个性风貌等,通过这些外在的神态、心理、行为、个性表现人物的心理。例《水浒传》李逵“杀到东京,杀了那个狗皇帝”大胆而鲁莽的性格。

2)意蕴的丰富性:认知的要素:《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卡夫卡的《变形记》

哲理的要素:一方面通过典型人物体现生活、现实、时代的认知,另一

方面可以超越现实,体现人性、人的生活方式、价值、意义等哲理。例: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体现了人物对命运的不懈斗争。

情感的要素: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融入了作者的情感,鲁迅对阿Q就是“哀

其不幸,怒其不争” 3)魅力的持久性:可以让读者反复阅读,在思想上给予启迪,在感情上给予震撼。

6.文学意象的审美特征

1)表意的圆润性:立意以尽言,表意不是生硬直白的,但直接说不能说清楚,而用生动形象的意象说明。在《孤猎》中从不同角度寄予了责任。2)感受的直观性:意象是以像来表意,在张继的《枫桥夜泊》中有很多具体的意象:月落、乌啼,霜,渔火,钟声„„等

3)内涵的深邃性:不是直白的说出来的,而要细细平品味

4)阐释的多义性:意象到位,阐释清楚,主观的意蕴含于像中,并且可以有不同的意义。例如:在庞德《地铁车站》中“人群中幽然浮现的一张张脸庞,黝黑的树枝上的一片片花瓣”表示了对生命的礼赞;“人群”用“黝黑的树枝”表示,有烦躁的情绪;还体现了心理的恐慌。

7.文学意境的审美特征

1)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文学作品中既有景又有情而意境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有三种不同类型:

①景中藏情式:作家藏情于景,一切通过逼真的画面表现出来,虽不言情,更显情深意 浓。如朱自清《荷塘月色》 ②情中见景式:往往直抒胸臆,有时不用写景,景却历历在目。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未描写景物,但可以看到无际的天宇下独立苍茫的诗人。③情景并茂式: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2)虚实相生:这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实境中逼真描写景、形、境,虚境则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它一方面是由原有的画面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另一方面是伴随着这种联想而产生的具体感悟。例如《游园不值》

3)韵味无穷:这是意象的审美特征。例李白的《忆秦娥》气势博大,意境苍凉沉郁。

8.情感在文学活动中的意义(作用)

1)情感是文学创造的动力

2)情感是文学表现的主要对象和文学作品中的基本内涵 3)情感是文学感染力的源泉与文学接受的桥梁

4)情感是文学功能的根本指向(文学的最终目的是给读者欣赏,情感是核心。)

9.文学情感的审美特征

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与文学情感不同,文学情感更美,因为:

1)文学情感具有超越性,可以超越具体事情,超越时间,不关注对象的客观属性、功利属性,只关注情感。而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与具体事件相联系,追求功利性。

2)文学情感具有普遍性,文学情感既立足于个人,有指向一般。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等文学情感具有普遍性。3)文学情感具有开放性,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以个体为基础,具有封闭性。4)文学情感具有具象性,把主题情感放在可具体感知的物象中。

5)文学情感具有蕴藉性,通过一定的故事,情感表现出蕴藉性,以外写内,以景衬情。6)文学情感具有形式美,对内容加以规律,用文字语言表达。而日常生活中主要关注内容,主题美而不是形式美。

10.想象在文学活动中的意义(作用)

1)想象是文学作品构思的基本手段,例如王之涣的《折柳送别诗》

2)想象是文化作品造境、塑形的重要手段,例如李商隐《嫦娥》 3)想象是文学抒发情感的重要手段,抒发情感的靠形象,形象靠想象,例如屈原诗中的“香草美人”往往是君王的象征,抒发自己壮志难酬,渴望被重用的心情。

11.文学想象的基本类型

1)简单联想:简单联想是一种由此及彼、由彼及此或彼此对照的想象,它是由事物唤起类似的记忆、情绪的推移,经验与经验之间的呼应。例如贺知章《咏柳》,春风似剪刀的比喻,动态化。又如《红楼梦》中的宝玉与宝钗的金玉良缘 2)无意想象:是一种表面上午特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在文学中往往以梦境、意识流、幻觉等形式出现。例: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十五岁的邮递员夜里做梦表示自身对战争的恐惧。

3)有意想象:有明确逻辑的想象,依据创造力强弱分为:

①再造想象:作者在经验、记忆的基础上依据原有想象在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主要为历史小说或报告文学。

②创造想象:依据预定的目的,对记忆中储存的表象进行分解,独立创造出

新的形象。

12.文学鉴赏过程的心理特征

1)文学鉴赏过程中充满了联想与想象,在鉴赏过程中,联想与想象的联系表现在三个方面:

A.建立形象之间的联系,实现形象之间的流动、过渡、跳跃

B.建立形象与生活的联系,《乌衣巷》

C.捕捉“象外之象”、“言外之旨”

2)文学鉴赏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情感的反应与跃动是文学鉴赏的重要特征,这是由鉴赏对象的特点决定的,也是由鉴赏性质决定的。

3)文学鉴赏情与理相互渗透,理性往往表现为审美直觉,渗透于情感之中。

13.文学鉴赏的意义

1)文学鉴赏是实现文学价值与功能的中间环节。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是经过作者的能动反映成为文学作品,作品必须经过鉴赏,才能完成自己的各种使命,通过读者进而分作用于生活和作者。2)文学鉴赏是推动文学创作发展的重要动力。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鉴赏趣味,读者鉴赏要求是不断变化的,民族与地域文化造成这一鉴赏传统。读者鉴赏后形成的意见和看法,必然作为反馈影响到作者以后可能的创作。

3)文学鉴赏是文学批评的基础。鉴赏与批评是文学接受两个互为联系的层面,批评必须从鉴赏开始。

14.文学批评的内容

1)品评文学作品 2)总结文学经验 3)论争文学主张 4)研讨文学问题

15.文学批评家的基本素养

理论素养:哲学、文学、美学的理论素养,熟练的运用抽象思维的能力,坚持唯物辩证法。艺术素养:包括多方面的艺术知识、鉴赏经验、审美感受能力、审美判断能力,在长期的艺术鉴赏和批评实践中养成。

知识素养:包括社会生活知识甚至科学知识。

人格素养:比一般的读者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应有更高的人格素养,热情、天然、客观、坚持真理,坚持原则。

文学理论教程

名词解释

1.文学四要素: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提出,认为一个完整的文学活动包括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要素,完备而准确的指明了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2.典型人物:文学作品中借助一定的文学语言所构造的特征鲜明、意韵丰富,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独特的人物形象。3.典型环境:文学作品中典型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它包括典型人物置身其中,围绕典型人物展开的具体环境,也包括支配人物行动,促成典型人物性格形成与发展的特定社会氛围和时代面貌。

4.意境:文学作品中通过一定的文学语言构造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文学形象体系。5.意象:文学作品中通过一定的文学语言构造的主客合一,心物交融的具体形象。

6.小说:是一种以人物形象塑造为核心,以情节构造为支架,以个体阅读为主要接受方式的散文体、叙事类文学样式。7.情节:是小说对故事所进行的符合表达目的的艺术安排及由此而形成的新秩序且是小说建构的基础。8.叙述视角:作家审美视角在小说文本中的物化形态。

9.外视角:即全知视角,由小说作者以叙事主体的身份进行叙述的小说叙述角度。10.内视角:即半知视角,由小说人物来充当叙事主体的叙述角度

11.单视角:一部小说自始至终只有一个叙事主体,一个叙述视角。

12.多视角:同一部小说的叙事主体或叙述视角发生变换的叙事方式,例《孔乙己》 13.情感力:是一种情感发生、感受、提升、处理、创造、表达的综合能力。

14.想象力:是一种在感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综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的能力。15.简单联想:是种由此及彼,由彼及此或彼此对照的想象,它是由事物唤起类似记忆,情绪的推移,经验与经验之间的呼应。16.无意想象:是一种表面上无特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在文学中往往以梦境、幻觉、意识流等形式加以表现。

17.创造想象:文学活动中有意想象的一种,根据预定目的对记忆镇南关储存的表象进行分解,中和,独立地创造出全新的形象。18.文学接受:读者与批评家对文学作品阅读、理解、再创造,从而获得艺术享受或价值批判的一种艺术过程。19.文学鉴赏:是文学主体通过阅读欣赏文学本体而重构文学形象,从而获得特殊的精神享受的过程。20.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对作家作品及相关文学现象进行研究、阐释与评价,侧重于对作品的理性评价。

篇2:当代文学知识点整理

一.填空选择:

1.古希腊、罗马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古希腊人被史学家们称为“正常的儿童”。

2.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史称“英雄时代”,又称“荷马时代”,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起先,神话以口头文学的形式流传。赫西俄德的《神谱》、荷马史诗以及古希腊悲剧、历史著作等,都记载了大量的神话故事。3.古希腊神话在内容上主要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希腊神话诸神——

地母:该亚;天神:乌拉诺斯;雷电之神:宙斯;天后:赫拉;太阳神:阿波罗;智慧女神:雅典娜;月亮神:阿尔忒弥斯;战神:阿瑞斯;爱神和美神:阿佛罗狄特;火神:赫淮斯特斯;神使:赫尔墨斯;海神:波塞冬;农神:得墨特尔。4.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荷马史诗。5.赫西俄德的教诲诗《工作与时日》,古希腊流传的最早的一首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叙事诗。(叙述人类经历了金、银、铜、英雄和铁5个时代)《神谱》,一部最早的比较系统地记录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神话作品。6.独唱体抒情诗的代表是萨福。(古希腊抒情诗中最著名的诗人)柏拉图称萨福为“第十位缪斯女神”。

7.阿那克里翁的诗后被称为“阿那克里翁体”。品达的诗歌颂奥林匹克运动的优胜者,对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产生较大影响。8.与抒情诗同时期的有《伊索寓言》。比较著名的有《狼和小羊》、《狐狸和葡萄》、《农夫与蛇》、《龟兔赛跑》、《乌鸦和狐狸》。9.柏拉图主要理论著作是《理想国》,他的文艺理论是“理念论”,他认为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文艺是对现实的模仿,也即“模仿的模仿”。他强调文艺创作的源泉是灵感,他的“灵感说”对后来的浪漫主义文学乃至现代主义文学都有影响。10.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著作是《诗学》。

11.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2世纪,史称“希腊化”时期,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新喜剧和田园诗。

12.罗马喜剧的主要代表作家是普劳图斯和泰伦提乌斯。普劳图斯主要作品《孪生兄弟》、《一坛黄金》;泰伦提乌斯主要作品《婆母》、《两兄弟》。

13.古罗马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歌,集中表现在维吉尔、贺拉斯和奥维德三大诗人上。维吉尔是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主要作品有《牧歌》、《埃涅阿斯纪》(代表作)。《埃涅阿斯纪》使用了“荷马式”的比喻、对比等,它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14.贺拉斯:《歌集》是他抒情诗的代表作。《诗艺》是他文学批评的代表作,继承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提出“寓教于乐”的原则。15.奥维德《变形记》,是对古希腊、罗马神话的系统整理。

16.古罗马在散文和小说方面的成就超过了古希腊。西塞罗是古罗马的散文大师,世传其“西塞罗句法”。

17.阿普列尤斯:被称为“小说之父”,主要著作《金驴记》是罗马文学中最重要、最完整的一部长篇小说。

18.古希腊的两大史诗:《伊利昂纪》、《奥德修纪》,一直被看做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荷马史诗又称“英雄史诗”。19.《伊利昂纪》:战争起因——“不和的金苹果”。主人公是英雄阿喀琉斯;天下最美的女人

是海伦。《伊利昂纪》中希腊一方的主将是阿喀琉斯,主帅是阿伽门农,特洛亚方面的军事代表人物是赫克托尔。

20.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古希腊奴隶主民主制全盛时期(雅典时代),故又称“雅典戏剧”。古希腊文的“悲剧”原意为“山羊之歌”,“喜剧”原意为“狂欢歌舞剧”。

21.古希腊悲剧一般采用“三联剧”形式(三个剧本写相对独立的故事,但在情节、人物上又是连贯的,合则为一,分则为三。

22.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23.埃斯库罗斯:第一个采用“三联剧”形式,被称为“悲剧之父”。重要作品有《俄瑞斯特斯》三部曲(《阿伽门农》、《祭酒人》、《报仇神》;《普罗米修斯》三部曲(《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带火的普罗米修斯》)其中,《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是他的代表作。24.索福克勒斯:打破“三联剧”形式,被称为“戏剧艺术的荷马”。最著名的作品是《俄狄浦斯王》,亚里士多德将它当作悲剧艺术的典范,它是世界戏剧史上第一部“终局式”的经典作品。25.欧里庇得斯:欧洲文学史上“问题剧”的最早创始人,他在希腊戏剧中首先发现“女人”,被称为“舞台上的哲学家”。最优秀的作品是《美狄亚》,主人公是伊阿宋,这个爱情悲剧在西方文化和文学史上具有原型象征的意义。

26.古希腊喜剧的代表作家是阿里斯托芬,唯一有完整的剧本流传至今的旧喜剧作家,被称为“喜剧之父”。其代表作品是《阿卡奈人》(他最优秀的政治讽刺剧之一);《鸟》是他喜剧中唯一以神话题材表达理想与愿望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学史上最早描写理想社会的文艺作品。另外还有《蛙》。

27.中世纪的欧洲文学按其内容的性质可分为教会文学和世俗文学。中世纪后期的英雄史诗主要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罗兰之歌》是具有代表性的英雄史诗。

28.骑士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文学现象,它是骑士制度的产物,它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

29.城市文学又称市民文学,城市文学的代表作品是法国的讽刺叙事诗《列那狐传奇》。30.恩格斯称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但丁爱慕的女子叫贝亚德丽齐,但其华年夭逝,但丁将自己表达哀思的抒情诗组成作品,取名为《新生》。31.但丁的《新生》受“温柔的新诗体”影响,清新自然,体现了“温柔的新诗体”派最高的成就,也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向读者流露作者最隐秘的思想情感的自传性作品。32.但丁的《神曲》分“地狱”、“净界”(炼狱)、“天堂”三部。地狱共分9层;按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所论,凡人之罪可分为放纵、凶残和恶意三类。净界分9层,主体部分的7层中分别住着犯了骄、妒、怒、惰、贪、食、色7宗罪的人。

33.人文主义文学的发源地是意大利。有“桂冠诗人”称号的是彼特拉克,他被誉为“第一个近代人”。他的作品《歌集》是献给心中情人劳拉的,类似但丁的《新生》。《歌集》运用十四行诗体,它是中世纪以来第一部展现世俗生活的欢乐和痛苦、把爱情描绘成有血有肉的情感的佳作。

34.薄伽丘:代表作《十日谈》,框架式短篇小说,采用故事中套故事的方法,叙述100个短篇故事。《十日谈》不仅为意大利散文奠定了基础,而且开了欧洲近代短篇小说的先河。35.文艺复兴后期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文学以阿里奥斯托和塔索为代表。前者代表作长篇传奇叙事诗《疯狂的奥尔兰多》,后者代表作《被解放的耶路撒冷》。36.法国具有民主倾向的人文主义代表是拉伯雷。代表作是《巨人传》,主人公是巨人国王卡冈都亚和他的巨人儿子庞大固埃,小说开创了长篇小说的新形式。

37.以龙沙为首的“七星诗社”是法国具有贵族倾向的人文主义作家。龙沙是法国近代第一位

抒情诗人。

38.蒙田:欧洲近代散文的创始人,其日常感想组成的《随笔集》是法国近代第一部散文集。39.塞万提斯:西班牙人文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唐吉诃德》。

40.维伽:西班牙民族戏剧的代表,被称为“西班牙戏剧之父”,代表作是《羊泉村》。41.乔叟:英国诗歌之父,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42.英国人文主义者莫尔的《乌托邦》是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指出“圈地运动”中“羊吃人”的血腥事实。43.斯宾塞(英国):代表作《仙后》,其格律诗被称为“斯宾塞体”。44.培根:英国散文家、哲学家、实验科学家,著有《随笔集》,他被公认为英国随笔式散文或议论文体的创始人。

45.英国人文主义文学成就最高的是戏剧。主要作家有李利、格林、基德和马洛。其中马洛成就最大,他是莎士比亚之前英国戏剧界最重要的人物,也是英国文艺复兴戏剧的真正创始人,代表作《帖木儿》、《马耳他岛的犹太人》、《浮士德博士的悲剧》。46.本.琼森说莎士比亚“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47.莎士比亚的作品:39个剧本、两首长诗、154首十四行诗。

48.《亨利四世》是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代表作,但在作者心中亨利五世才是完美理想的君王。最搞笑的人物是“福斯塔夫”。49.莎士比亚的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斯》、《鲁克丽丝受辱记》。50.莎士比亚喜剧:《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喜剧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威尼斯商人》是其戏剧的代表作,主要人物有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和高利贷者夏洛克。另外还有《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罗密欧与茱丽叶》是其创作的悲喜剧。51.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52.莎翁悲剧中最阴森恐怖的是《麦克白》,英雄堕落为暴君,野心与善良的矛盾。53.《雅典的泰门》:表现金钱使人“异化”主题,揭示资本主义货币的本质。54.莎士比亚传奇剧:《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等。《暴风雨》是传奇剧的代表作,有人称该剧是莎士比亚的“诗的遗嘱”。

55.意大利的“马里诺”和西班牙的“贡戈拉”代表了巴洛克文学的贵族倾向,西班牙戏剧家“卡尔德隆”被认为是巴洛克文学的代表。

56.著名的文人史诗有: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但丁的《神曲》、弥尔顿的《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

57.《失乐园》是弥尔顿的代表作,取材于《旧约》,叙述亚当夏娃偷食禁果被逐出乐园之事。58.《复乐园》取材于《新约》,叙述耶稣不受撒旦诱惑,替人类恢复乐园的故事。59.诗体悲剧《力士参孙》取材于《旧约》,参孙是理想化了的资产阶级斗士形象。60.约翰.班扬:代表作是《天路历程》,受其影响,萨克雷作有《名利场》。61.英国古典主义的代表作家是约翰.德莱顿,被认为是“英国批评的创始人”。62.德国作家格里美尔豪森的《痴儿西木传》,是一部自叙体的流浪汉小说。63.路易十四:号称“太阳王”,“朕即国家”。

64.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笛卡尔,其二元论哲学为古典主义提供指导。65.高乃依:古典主义的开创者。代表作《熙德》,主人公是罗狄克和施曼娜。66.拉辛: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后起之秀。其悲剧《安德洛马克》,主人公安德洛马克,爱庇尔国王庇吕斯。

67.拉封丹:法国最杰出的寓言诗人。68.布瓦洛:诗体理论著作《诗的艺术》,是古典主义的权威性作品。69.莫里哀: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始人,其主要作品有《伪君子》、《唐璜》、《恨世者》、《吝啬

鬼》。《唐璜》不受“三一律”的约束;《恨世者》五幕诗体喜剧,主人公是阿尔塞斯;《吝啬鬼》主人公是阿巴贡。《伪君子》主人公达尔杜弗是个宗教骗子,奥尔恭是王权的支持者,桃丽娜反对封建、揭露宗教伪善。

70.丹尼尔.笛福: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开创者。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是世界文学名著中最流行的小说之一,鲁滨逊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活生生的具体的平民资产阶级正面形象,恩格斯称他为“真正的资产者”。71.斯威夫特:代表作《格列弗游记》,采用幻想游记的形式。从他开始,讽刺成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一个鲜明的特色。72.亨利.菲尔丁:他的创作代表了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代表作《弃儿汤姆.琼斯史》,被称为“散文滑稽史诗”。

73.理查逊:代表作为书信体小说《克拉丽莎》。法国卢梭的书信体小说《新爱洛绮丝》和德国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都模仿它。

74.法国启蒙文学代表作家:孟德斯鸠和伏尔泰。75.孟德斯鸠:其《论法的精神》,是启蒙运动第一部政治法学著作,伏尔泰称之为“理性和自由的法典”。另有书信体小说《波斯人信札》。

76.伏尔泰:首先研究中国文学并改编元代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写成《中国孤儿》。代表作《老实人》,描绘了一个“黄金国”。

77.狄德罗:当时哲学上最进步的启蒙学者,主持编撰《百科全书》,作品有《修女》、《拉摩的侄儿》。

78.卢梭:启蒙思想家中最富有民主思想的代表人物,“主情”,提出著名的“天赋人权”、“返归自然”(表现在《爱弥儿》中)。

79.博马舍:代表作是“费加罗三部曲”中的前两部--《塞维勒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80.莱辛:德国启蒙文学的第一位代表。著名的美学家,其论著《拉奥孔》探讨造型艺术与语言艺术的不同规律。戏剧代表作是《爱美丽雅.迦罗蒂》。81.席勒(德国):著名的唯心主义美学家。作品《强盗》,代表狂飙突进运动最高成就,“歌颂一个向全社会公开宣战的豪侠的青年”(马克思)。《阴谋与爱情》,写斐迪南与露易丝的爱情,恩格斯称其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82.歌德(德国):欧洲启蒙文学最杰出的代表。《少年维特之烦恼》,使德国文学第一次获得世界声誉。他在意大利完成了名剧《埃格蒙特》。83.歌德代表作《浮士德》,被别林斯基成为“我们时代的《伊丽亚特》”,是一部具有历史总结意义的史诗性作品。

84.浪漫主义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卢梭是浪漫主义文化思潮的精神代表。85.浪漫主义文学首先产生于德国。

86.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理论倡导者是奥.施莱格尔和弗.施莱格尔,1789年创办《雅典娜神殿》杂志。施莱格尔兄弟是“耶拿派”的理论奠基者。

87.“海德堡派”的诗人布伦塔诺和阿尔尼姆整理德国的民间文学,试图找回德国的民族自信心,收集编撰民歌集《儿童的号角》。

88.霍夫曼: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最具国际影响的作家,代表作品是《谢拉皮翁兄弟》。89.格林兄弟合编《儿童与家庭童话集》,例如《白雪公主》、《小红帽》、《灰姑娘》、《青蛙王子》、《渔夫和他的妻子》等。

90.海涅:德国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早期作品《歌集》。1843年发表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具有现实主义倾向。

91.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分为“湖畔派”和“撒旦派”。

100.1789年,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合作出版《抒情歌谣集》(其中有他的代表作长诗《丁登

寺》。他为《抒情歌谣集》写的序言是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宣言书。101.柯勒律治:诗歌具有神秘色彩,代表作《古舟子咏》。

102.骚塞:用诗歌赞美反动势力,因此被统治者封为“桂冠诗人”。103.雪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西风颂》是其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名句“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他的代表作是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104.济慈:追求艺术的美,主张“纯美说”。作品有《秋颂》、《夜莺颂》。

105.司各特:历史小说之父,他的小说开后世历史小说的先河,代表作《艾凡赫》。106.法国最早的浪漫主义作家是夏多布里昂和史达尔夫人。夏多布里昂发表理论著作《基督教真谛》,标志法国浪漫主义开始。作品有《阿达拉》和《勒内》。《勒内》的主人公勒内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表现出“世纪病”特征的浪漫主义形象。史达尔夫人的文学理论著作是《论文学》、《论德意志》。

107.乔治.桑:她的小说从空想社会主义理想出发,代表性小说《安吉堡的磨工》、《魔沼》等,她写的最好的是以贝里乡村为背景的“田园小说”。108.大仲马(法国):代表作是《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等。小仲马代表作《茶花女》。109.俄国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是茹科夫斯基,他是俄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110.普希金:俄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也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俄罗斯文学之父”。

111.莱蒙托夫:普希金的继承人,写有《诗人之死》。代表作品有《童僧》《恶魔》。长篇小说《当代英雄》是他的代表作,主人公毕巧林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二个“多余人”形象。112.亚当.密茨凯维奇:波兰诗人,《青春颂》广为流传,代表作《先人祭》等。113.裴多菲:匈牙利爱国诗人。《爱情与自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代表作《民族之歌》、《使徒》。

114.美国文学史上,真正作为本民族文学的第一次繁荣是浪漫主义文学。

115.华盛顿.欧文:被称为美国民族文学的先驱,“美国文学之父”。代表作《见闻札记》,开创了美国短篇小说创作的传统。116.库伯:代表作《皮袜子故事集》,他是“美国的司各特”,为美国长篇小说的创作开了先河。

117.柯伦.布莱恩特:是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歌的创始人,被称为“美国的华兹华斯”。118.爱伦.坡:是美国哥特式小说和侦探小说的创始人,描写神秘与死亡。

119.爱默生:美国散文作家,超验主义文学的代表,著有《论文集》和《诗集》。120.霍桑:19世纪影响最大的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代表作《红字》,探讨“人性本质”和基督教的“原罪说”。他被称为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和心理分析小说的创始人。121.惠特曼:美国19世纪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草叶集》是他一生创作的诗歌总集,开创了美国民族诗歌的新时代。122.麦尔维尔:代表作《白鲸》。

123.拜伦:19世纪初英国诗坛上的巨擘;“精神界的拿破仑”。鲁迅在《摩罗诗力说》称他是“挣天拒俗”、“立意在反抗、旨归在大作”、“不克厥敌,战则不已”的诗派领袖。

124.拜伦《东方叙事诗》是以东方为题材的传奇诗,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被称为“拜伦式英雄”。

125.拜伦的《恰尔德.哈罗德游记》是拜伦的代表作之一,记录了他两次欧洲游历是他对当时重大事件的评论。

126.拜伦的《唐璜》被歌德称赞为“绝顶天才之作”。主人公唐璜原是中世纪西班牙传说中无恶不作的登徒子形象,拜伦改造成天真、热情、善良的贵族青年。127.维克多.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道主义作家。(人道主义作家还有狄更

斯、托尔斯泰、罗曼罗兰)。

128.雨果为其巨作《克伦威尔》写的序言被公认为浪漫主义运动的宣言。序言中所提出的对比原则,成了著名的浪漫主义美学原则。129.雨果的悲剧《欧那尼》,演出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浪漫主义最后战胜古典主义的标志。130.普希金《驿站长》,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小人物形象,首创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同情关怀小人物的传统;关心俄罗斯的命运,创作了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反映当代农村斗争的是《杜勃罗夫斯基》;揭露资本主义利欲的是《黑桃皇后》。另有名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31.对于普希金的《致凯恩》,别林斯基说“既有炫人的美色和直觉的雅致,又有微妙的情调和崇高的纯洁”。

132.法国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133.司汤达发表文学评论集《拉辛与莎士比亚》,提出“为现代人服务”的原则,成为第一部现实主义的宣言书,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部理论著作。长篇小说《红与黑》,实践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标志着现实主义的形成。

134.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代表了西欧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135.梅里美:比较著名的作品有《达芒戈》、《高龙巴》、和《嘉尔曼》(《卡门》)。136.福楼拜:代表作《包法利夫人》,主人公是爱玛。他提倡“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理论,他的作品堪称法国文学史上的“范文”之作。137.都德:长篇小说代表作《小东西》,带有自传性色彩。世界性名篇有《最后一课》、《柏林之围》,反映爱国主义情感。

138.马克思所称赞的“一派出色的小说家”有狄更斯、萨克雷、勃朗特姐妹和盖斯凯尔夫人等。139.萨克雷:代表作为《名利场》,副标题是“一个没有主角的小说”,主人公是穷花匠的女儿蓓基.夏泼。

140.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爱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是《呼啸山庄》;盖斯凯尔夫人的代表作是《玛丽.巴顿》,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接触劳资矛盾的小说。141.安徒生(丹麦):著名的童话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看门人的儿子》等。142.易卜生(挪威):北欧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重要作家。

143.果戈理:喜剧《钦差大臣》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社会冲突。长篇小说《死魂灵》是他的代表作。

144.冈察洛夫:代表作是《奥勃洛摩夫》,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个“多余人”奥勃洛摩夫的形象。

144.屠格涅夫:代表作《父与子》中塑造了带有“新人”形象特征的平民知识分子形象(巴扎洛夫),表现了“多余人”向“新人”的转变过程,却不是典型的“新人”形象。他在50——70年代创作的《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烟》和《处女地》等被称为俄国生活的“艺术编年史”。

145.车尔尼雪夫斯基:其长篇小说《怎么办》是一部社会政治小说,副标题为“新人的故事”,塑造了拉赫美托夫等“新人”形象。

146.杜勃罗留波夫:在美学方面贡献卓越,著名论文有《什么是奥勃洛摩夫性格》、《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等。

147.奥斯特洛夫斯基:被称为“俄国民族戏剧之父”,著名戏剧《大雷雨》塑造了卡杰琳娜这一动人的妇女形象。

148.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品有《群魔》、《少年》、《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148.萨尔蒂科夫(谢德林):俄国著名的讽刺作家,他的小说以“伊索式”的语言揭示俄国社会的本质。代表作《戈洛夫略夫一家》。

149.列夫托尔斯泰: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高峰。

150.美国的废除黑奴文学蕴含了现实主义因素。希尔德烈斯的《白奴》和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把美国的废奴运动推向了高潮)是废奴文学的代表。

151.马克.吐温: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作家,被称为“文学中的林肯”。152.亨利.詹姆斯:他的小说开创了美国文学史上心理分析的先河,开辟了小说艺术表现的新途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一位女士的画像》、《鸽翼》等。

153.欧.亨利: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善于描写“小人物”的不幸命运。在艺术上,他的小说常常以“带泪的微笑”和辛酸的欢乐打动读者,善于构思出人意料的结局,被称为“欧.亨利笔法”。代表作品有《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警察与赞美诗》等。154.杰克.伦敦:《荒野的呼唤》(狗变成狼)和《白牙》(狼变成狗)通过对动物的描写表现“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思想。《铁蹄》政治幻想小说,其中也流露了尼采的“超人”思想。《马丁.伊登》是他的代表作。155.司汤达:第一部长篇小说《阿尔芒斯》,中短篇小说集《意大利遗事》,代表作《红与黑》。其墓志铭:亨利.贝尔,米兰人,写作过,恋爱过,生活过。

156.巴尔扎克: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构成了19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两个高峰。157.《舒昂党人》:巴尔扎克的成名作,第一部以“巴尔扎克”署名的小说,也是《人间喜剧》的第一部。158.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标志着他现实主义风格的成熟;《高老头》是他的代表作。159.1829——1848年,巴尔扎克创作《人间喜剧》,《人间喜剧》有90多部作品,2400多个人物,分《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三类。160.狄更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是继莎士比亚后拥有最广大读者群的英国作家。作品最突出的特点是幽默、具有人道主义精神。161.狄更斯创作的第一时期:作品有《匹克威克外传》、《老古玩店》、《奥列弗.退斯特》等。《匹克威克外传》是狄更斯的成名作。

162.狄更斯创作的第二时期:作品有《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等。带有自传性的小说是他的《大卫.科波菲尔》。

163.“个人奋斗者”形象有:狄更斯笔下的大卫、司汤达笔下的于连、巴尔扎克笔下的拉斯蒂涅和萨克雷笔下的蓓基.夏泼等。

164.狄更斯创作的第三时期:作品有《双城记》、《远大前程》(主人公匹普)、《我们共同的朋友》。

165.英国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区分了“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把狄更斯的人物归之为“扁平人物”。他认为“真正的扁平人物可以用一个句子描述殆尽”,但狄更斯的扁平人物却不显单调枯燥。

166.狄更斯作品的人物按人的天性良知分为四类:可教化的孤儿、善良的怪人、自我牺牲的“吉神”、凶狠的恶棍。二.连线

1.华兹华斯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2.雨果名言:

a.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b.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c.笑声如阳光,驱走人们脸上的冬天。

d.脚步不能达到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e.多办一所学校,可少建一座监狱。

雨果遗言:人生便是白昼与黑夜的斗争。3.司汤达:不自由,毋宁死!4.《哈姆雷特》:

篇3:谈民间文学的搜集与整理

民间文学的搜集记录工作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它反映了人民的心声,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文艺工作者可以通过调查记录民间文学更好地了解人民的生活和人民的心理,党政部门和各门社会科学研究人员通过采风也可以得到研究人民、社会的许多宝贵资料。搜集的民间文学作品经过选择、整理和出版,可以使优秀作品得以推广,发挥更大的审美教育作用,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民间文学的健康发展和提高。通过直接深入群众搜集民间文学作品还可以使文艺工作者更全面地向人民群众学习,有利于文艺的民族化、群众化。

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工作是艰巨的。要搞好这一工作必须首先尊重民间文学,要有不怕困难深入群众的奋斗精神以及必要的科学、文化素养,特别是对于民间文学的特点要有足够的认识。

要搞好搜集整理工作必须充分认识民间文学的立体性特点,贯彻“全面搜集”、“忠实记录”、“立体描写”、“慎重整理”等原则。

调查记录民间文学要把在口头流传的作品如实地保存下来,过去只讲“一字不动”,这当然是“忠实记录”的重要原则,但今天看来已经不够了。要科学地保存下民间文学作品的全貌,进行忠实记录必须进行“立体描写”,把民间文学的立体性原封不动地描写下来。

民间文学同作家书本文学的重要区别之一,就在于它的立体性。它不只是一种平面的语言艺术,而且是活动的、多面的、带有综合性的立体艺术。如果拿鱼来打比方,民间文学不是画上的鱼,而是水中的鱼。它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活动的。不只是三维空间的立体, 还包括时间,是“四维空间”的活动的立体。因此,如果要如实地记录下民间文学的全貌,就一定要充分理解民间文学作为一种活的语言艺术的立体性特点,进行“立体描写”。这就是说,民间文学作品本身是立体的,同时它所产生的和流传的环境也是立体的。二者紧密结合, 形成了民间文学完整的立体结构。如果忽视了这种立体性,搜集来的民间文学作品就可能不是“活鱼”,而成了鱼干儿,甚至成了“画中之鱼”,这就有失民间文学的精神和原貌了。

摘要:民间文学是一种口头文学,在人民的口头流传。为了更好地学习民间文学,使它的优秀作品得到更广泛流传、出版的机会,必须进行搜集记录。

篇4:图书馆整理利用网络文学作品初探

关键词 网络文学 网络小说 移动阅读 网络信息资源 盛大文学

分类号 G250.73

Primary Exploration of the Systemizing Work and Using of the Network Literature in the Library

Chen Tao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on the problems in collecting the network literature faced by the library with the rise of this type of literature. On that basis, it proposes the appropriate solutions. And based on this situation, how the library carry on the innovative work when the network literature is in its period of prosperity is discussed.

Keywords Network literature. Network fiction. Mobile reading.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 Cloudary.

网络文学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兴起,现在已成为除了传统图书以外,大众阅读的又一大选择,它的特征是以网络传播为主,而作为搜集、整理各种文献的图书馆在收集、利用、传播此种文献时面临版权、设备等问题的掣肘,如何使图书馆在网络文学流行的时代,利用好此类文献,避免被边缘化,是图书馆界面临的新问题。

1 图书馆收集利用网络文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网络文学在国内主要依托三种形式存在:一是专门的网络文学网站,如盛大文学旗下的起点、红袖添香等;二是各大论坛中的文学版块如天涯论坛中的莲蓬鬼话、凯迪社区中的原创文学等;三是作者个人的博客。此外,网络中还有诸多未经作者授权或同意的转载其作品的网站。传统上图书馆收集文献一般以一次收集齐备为主,而网络文学的特征决定其每隔一定的时间段更新一部分内容,使收集时间拉长,而占网络文学主流的网络文学网站运营模式又使得版权掌握在网站手中,使图书馆与其谈判购买版权的难度加大,图书馆收集此类文献面临时间、精力、经费等多方面的压力。连接纸本小说与网络文学的桥梁还未形成,读者在图书馆检索相关网络文学信息时可能查找不到对应纸本资源。此外,读者在图书馆阅读网络文学作品的阅读体验较差,大量读者正远离图书馆,转而利用其他手段阅读网络文学作品,图书馆整理利用此类文献的地位、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

2 图书馆收集利用网络小说资源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已有图书馆在探索此类文献收藏与利用中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例如,上海图书馆与盛大文学合作,租用其旗下的阅读工具使读者获得阅读盛大旗下文学作品的权利,在2012年7月上海图书馆又与盛大签约使得从上海图书馆访问盛大旗下网站文学作品的读者可以免除每千字五分钱的收费。上海图书馆的创新无疑给图书馆向读者传播网络文学作品提供了一条途径,但搜集、利用网络文学的工作应不仅限于与版权单位签署共享协议。笔者认为对网络文学的收集与利用应通过纸本和电子两种方式向读者传播。对网络文学作品收集和利用时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通过正常渠道收集已经出版的网络文学作品。传统的由书商提供书目和参考公开发行图书目录的采访方式已不能满足网络文学作品收集的需要,这就要求采访人员先要了解网络文学这种新的文学传播方式,在购买图书时区分一般文学作品与网络文学作品的异同。通常出版的网络文学作品在封面、前言等处会标注是由哪个网站或论坛首先刊登的介绍以吸引读者,这从客观上有利于采选人员在现场采购时区别网络文学与其他文学作品。如要以订单方式集中购进网络文学类型的,则需留意各大网络文学网站的公告栏,通常会公布在该网站已经授权出版图书的书名、作者以及出版社等信息,这实际是采访人员掌握网络文学出版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如起点文学网的出版频道就会定期显示即将出版的实体书信息并且有“热销作品排行榜”等栏目。

其次,要关注一些文化传播公司的网页。网络文学的兴起也吸引了部分有市场眼光的文化公司的重视。它们收集作品,联系作者与出版社,策划出版大量网络文学作品。如“读客图书有限公司”,虽然不是出版机构,但以其成功的营销手段,使大量网络文学作品出版并成为畅销图书。近几年流行的网络文学作品《藏地密码》《侯卫东官场笔记》(起点连载)等都由其运作,查看其官方网页可理解其运营发行的网络文学纸本图书的ISBN、出版社等具体信息。

第三,要考虑网络文学作品有时效性的特点。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前期写的不错,网上会有诸多读者追捧,但一旦由于作者自身原因停止更新,或干脆出通告不写,就会导致大量所谓“太监”的网络文学作品在网上流传。这些网络文学“半成品”以信息碎片的形式在网络间流传,当读者阅读一段时间才得知其并没有结局时产生的失望情绪,会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进而影响读者对网络文学作品的价值判断。此类网络文学作品的存在,也加大了图书馆收全网络文学作品的难度。在图书馆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对每种网络文学作品一一追踪,如果图书馆收藏的网络文学有前述问题,就会影响读者对图书馆的评价。目前,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利用专门的网络文学搜索引擎,查找具体网络文学作品的详细信息,如找小说、SoDu等,在其对网络文学作品的描述中注明是否更新或断档。二是关注作者本人的公告,作者一般会将自己作品注明更新时间或不更新原因。三是网络文学连载网站上也有其连载作品的最新情况。图书馆工作人员利用以上方法可准确判断一种网络文学作品是否完结、是否更新,有利于后续收集工作的开展。

nlc202309042155

第四,图书馆在收录网络文学作品时要有审核能力,把好文献信息发布关。尽管随着网络文学作品的蓬勃发展,产生为数众多的优秀文学作品,不少还被实体出版,但是由于网络作品审查制度的缺失,也出现大量宣扬暴力、色情的作品。此类文学作品有的还被网站置顶作为吸引读者眼球的招牌。图书馆是人类存储各种文献的主要场所,但对此类作品要做特别收录处理,不能公开发布,如可编制文学批判的专题材料供相关专业人员查阅。这就要求作为信息中心的图书馆在收集网络文献时要有一定的辨识力,且不可贪多求全,不能将未经审查的网络文学作品就向读者公布。

第五,图书馆在收集网络文学作品后,可按专题形式向读者提供阅读服务。如将已出版为纸质图书的网络文学作品以专架的形式进行展示,可打破以中图法分类号按号排架的方式,将网络文学作品分为“玄幻”“穿越”“宫斗”“盗墓”等网络文学热门题材向读者推荐,使读者能够按图索骥,找到自己喜爱的作品。对正在连载并部分出版的网络文学作品要有跟踪服务,及时向读者披露此类文学作品的出版动态。例如《盗墓笔记》系列分8卷出版,历时3年,2010年前后大批读者在笔者所在图书馆的留言板上留言,希望图书馆能将《盗墓笔记》系列配齐,但该书其实当时并未出全,只是读者没有充分了解该书出版信息的动态,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3 图书馆收集利用网络小说资源的思考

图书馆如何更高效地利用网络小说资源为广大读者服务是一个值得思考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使图书馆成为网络小说的推广阵地。

首先,要借助图书馆平台,研究网络小说的分类模式,给出网络小说分类详表,进而开展网络小说数据库建设,设计图书馆适用的网络小说搜索引擎。网络文学门户网站虽然为数众多,但因为签约作家、版权等的限制,至今尚未出现可囊括所有网络文学作品的网站,图书馆可以此为契机,在对网络文学作品分类的基础上,建立各种网络小说数据库,尽可能搜集全网络文学作品的各种信息,并以摘要形式展现,为以后解决版权问题,图书馆开展全文检索阅览做技术储备。

其次,要最大限度地解决或规避版权问题。图书馆要同网络小说门户网站合作,以图书馆免费推广此类网站为手段,建立图书馆免费获取网络小说资源的新模式,达到二者的双赢。与此同时,也可以和一些在论坛发表连载作品的作者合作,以图书馆为平台,发布此类作品,拓展图书馆获得网络文献的新渠道。

第三,图书馆在对读者提供的阅读方式上要有所突破,可利用智能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实现对读者网络小说阅读需求的定制服务。还可和本地移动服务商合作,结合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体系CMMB,实现对网络小说在线更新的即时推送。其中,通过智能移动终端完成图书馆网络文学的阅读方式已得到应用。例如,2013年4月,盛大文学与上海图书馆共同打造移动端借阅平台“云中上图”阅读应用触屏版正式上线内测,读者可以使用上海图书馆读者证登录“市民数字阅读门户”,选择“网络文学”板块,即可与盛大文学通行证绑定,选择喜爱的网络文学作品免费借阅。

第四,对网络文学作品在图书馆层面建立分级制度,解决图书馆在向不同年龄阶段读者特别是未成年读者推荐网络小说时所面临的尴尬。在保障其阅读权利的同时,把真正适合该年龄段读者阅读的网络文学作品推送给读者。

综上所述,图书馆在网络文学作品的收藏、传播过程中虽面临各种问题,但图书馆有其他传播平台所不具有的优势,在投入一定人力、物力、财力的基础上,图书馆在网络文学作品的流传中会占有一席之地,有所作为。图书馆应该重视关注网络文学这一新兴阅读趋势,自动收集相关文献,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 1 ] 曾秀明.网络小说的发展前景(上)[J].中国商界,2010(4):187-188.

[ 2 ] 曾少武.网络小说发展现状研究[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75-79.

[ 3 ] 官云生.浅析网络小说中关于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的问题[J].学理论,2011(6):113-114.

[ 4 ] 吴琼.网络小说及其读者关注度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2(6):66-69.

篇5: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知识整理

1.梁启超,又号饮冰室主人,曾倡导“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全部著作汇编为《饮冰室合集》。

2.近代学者王国维著有《人间词》及《人间词话》等著作。3.《古文观止》是由清初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一部普及性的古文选本。

4.中国现代文学开始于 1919 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和胡适是推动文学革新的两个代表性人物。《新青年》是当时主要的文学期刊。

5.文学研究会 1921 年 1 月成立于北京,它是最早成立的新文学社团之一,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等,成员主要有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等。

6.创造社 1921 年 7 月成立于日本东京,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

7.新月社 1923 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8.1922 年春,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汪静之等因在湖畔写诗,并合集《湖畔》,被称为“湖畔诗人”。他们对新诗最大的贡献是爱情诗的创作。广泛的社会批评是鲁迅早期杂文创作的特色。他早期的杂文主要收入《坟》和《热风》中。

9.鲁迅(右图)后期杂文主要反映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和重大的政治事件,代表作是《且介亭杂文》三集。

10.鲁迅的《狂人日记》是现代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它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11.《阿 Q 正传》是小说中最著名的一篇。作品突出地描绘了阿 Q 的“精神胜利法”。阿 Q 这个人物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典型。

12.《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女神》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凤凰涅磐》和《女神之再生》。

13.郁达夫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家。他的第一部小说集《沉沦》是作者留日时期生活和思想的写照。

14.徐志摩的抒情诗《再别康桥》把他对母校的深情溶进了别离时的形象和想象中。

15.茅盾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子夜》和短篇小说《林家铺子》。16.老舍的作品很有北京味儿。他最著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17.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是他的早期代表作。18.林语堂主要从事小品散文创作。他提倡“闲适文学”。赴美定居后,用英语写作了长篇小说《京华烟云》。

19.戴望舒是三十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雨巷》是他的代表作。20.沈从文最有特色的作品是反映少数民族地区风土民情的小说。中篇小说《边城》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21.曹禺,现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话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22.钱钟书的中篇小说《围城》生动地描写了战时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

23.艾青,现代著名诗人,《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抒发了对抚育他的保姆的深情的追怀。

24.梁实秋的代表作为散文集《雅舍小品》。

25.冰心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她的散文柔美、清俊,抒情性很强,被当时的读者誉为“冰心体”。

26.冰心影响最大的作品当推散文集《寄小读者》。母爱、童真是作品的主要内容。27.张恨水是通俗社会小说家。他的作品语言精炼,明白晓畅,其代表作《啼笑姻缘》是三十年代销售量最大的长篇小说。

28.张天翼是现代文坛杰出的讽刺作家。他的小说主要描写小市民的灰色人生和部分知识分子的庸俗虚伪,以及他们矛盾可笑的心理状态。他写的短篇小说《华威先生》,不仅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史上的名篇,还被列入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之林。

29.胡适是现代诗人,著名学者。他是积极推动白话诗的先驱者之一。1917 年发表的他《文学改良刍议》,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文章。30.周作人的散文追求知识,哲理,趣味的统一,风格冲淡平和。代表作有《乌蓬船》。爱情诗人冯至是个很有个性的诗人,鲁讯评价他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诗集有《昨日之歌》。31.现代女作家丁玲的代表作有日记体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和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32.闻一多是现代著名诗人,学者。他提出了著名的“三美”原则: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他的作品大多表现爱国主义的思想内容。诗集《死水》是他的代表作。

33.叶绍钧(圣陶)善于描写小市民和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潘先生在难中》是大家熟悉的优秀短篇。34.赵树理是中国农村题材的优秀小说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 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

35.中国第一部大型新歌剧《白毛女》是中国现代民族新歌田汉与冼星海在一起剧的奠基之作,它继承了民族传统,同时又吸收了西方歌剧的长处

36.李季的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全部采用陕北民间流传的“信天游”写成,节奏流畅明快,语言在朴素中具有形象美,音乐美。37.丰子恺是一个有独特艺术气质的散文作家。代表作是散文集《缘缘堂随笔》。

38.田汉是中国现代卓越的戏剧家,是“五四”后早期话剧运动的开拓者之一《名优之死》是其代表作,他是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

39.朱自清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作品纯正朴实,篇幅都极短小,有一种朴素的美。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

40.庐隐是与冰心齐名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充满了悲哀,某些小说具有自传性质。代表作有《海滨故人》。

篇6: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整理

一、“文革”后的诗歌变革

在诗的战斗性和表达人民心声的层面,诗歌受到主流文学界的肯定。

(一)“政治诗”(政治抒情诗),在文革结束后的几年里,得到继续发展。

(一)“政治诗”(政治抒情诗),在文革结束后的几年里,得到继续发展。“政治诗”的写作者:复出的诗人;一部分青年诗人

在诗歌主题上:对文革的批判;对老一辈革命家功绩的赞颂;表达重获解放的快感;对现代化的呼唤。代表作品

雷抒雁《小草在歌唱》、叶文福《将军,不能这样做》,熊召政《请举起森林般的手,制止》、叶延滨《干妈》

(二)“朦胧诗”

(三)第三代诗歌

• “莽汉主义”、“非非主义”、“新整体主义”、“野牛诗派”、“新传统主义”、“他们派”、“撒娇派”、“三脚猫”、“病房意识”、“男性独白”、“莫名其妙派”等等。

二“归来者”的诗

• 这个期间,“归来”是一种诗人现象,也是一个普遍性的诗歌主题。• 被称为“归来”的诗人主要有:

(1)50年代反右派运动中的右派诗人,艾青、邵燕祥、流沙河等;(2)胡风集团事件的罹难者,牛汉、罗洛等;

(3)因与政治有关的艺术观念,在50年代陆续从诗界消失的诗人,辛笛、穆旦、等。• “归来”者的诗的共同点:(1)某种“自叙传”的性质;

(2)以历史反思为核心的理性思辨倾向。具体诗人: 艾青

• 艾青归来的诗歌创作:

(一)具有哲理的短诗:显示了饱经忧患而洞察人情世态的意识,透露出坎坷的人生经历的感悟。《鱼化石》、《酒》、《蛇》等。

(二)概括激荡的时代,对历史给予评说的长诗:《在浪尖上》、《光的赞歌》、《古罗马大斗技场》。公刘(刘仁勇)

公牛归来后,放弃了50年代天真的幻想,一出手便显得凝重深厚。曾被批评家概括为从:

“带着旭日光彩的‘云’到 “喷射着至爱大憎的炽烈感情的‘火’的转变。邵燕祥

(1)复出后的大多数作品,承续的是他50年代的青春的诗情,尤其是《贾桂香》那样的社会批判立场。历史和现实的取材倾向,尖锐的论辩色彩。《愤怒的蟋蟀》

(2)对民族物质和精神的现代化追求的抒写。《中国的汽车呼唤高速公路》

⑶ 80年代后期开始,着力于杂文、随笔的写作。流沙河

• 重新写作的最初作品,多表达对这段岁月的伤感,青春年华无法追回的失落。• 一些诗写得委婉、细密,情感上混合着苦涩、凄清和甜蜜,《情诗六首》;

• 另一些作品,则是诙谐的谣曲体制,以调侃、揶揄、自嘲的语调表达,《故园九咏》。蔡其矫 .他以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的关怀,写了大量的爱情诗、山水诗和表现故乡人文 地理、历史习俗的风物诗。《川江号子》悲剧性 .和一些经历过革命、战争的是人一样,他的部分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感知和政治意 3. 人道主义是贯穿其诗歌的精神线索。4. 艺术方法上,处在传统与创新的中途。昌耀

1诗歌主题:对青藏高原的原始风情的描述和对生命、爱与苦难的深刻体验,是昌耀创作最重要的灵感源泉

2.艺术风格:昌耀的语言是充分散文化的;常有意采用奇崛的语汇、句式,并将现代汉语与文言词汇、句式相交错,形成突兀、冲撞、紧张的效果。三 诗歌流派的确认 七月诗派: 1曾卓

2绿原 代表作:《又一名哥伦布》、《重读〈圣经〉》

3牛汉: “复出”后发表的的诗,他所经历的人生体验,在 “大自然”的创伤中找到诗歌构型的方式。《半棵树》《华南虎》《悼念一棵树》 九叶诗社:

1穆旦:对现代生存境遇中个体生命,对现代知识者心理悲剧的质询和揭示。《秋》《智慧之歌》《演出》《冥想》《自己》《停电之后》《秋》《冬》

2郑敏:《寻觅集》《心象》《早晨,我在雨里采花》《郑敏诗选》。

第十九章 新诗潮

一、《今天》与朦胧诗:

朦胧诗的崛起,经历了从地下到地上的曲折经历,到了1978年底,朦胧诗人开始由地下转入地上,其中1978年《今天》创刊号出版(北岛和芒克是主要创办人),是朦胧诗诗歌运动的重要标志。朦胧诗的“三个崛起”:

1、最早对朦胧诗进行评论的是:1980年5月7日发表于《光明日报》的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 2、1981年《诗刊》发表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 3、1983年《当代文学思潮》发表徐敬亚《崛起的诗群》。• 朦胧诗定义(名词解释):

朦胧诗是新时期新诗潮运动的产物(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它对整个新时期的影响,在于诗人主体意识的觉醒,以人为核心的诗歌美学思想的确立。它用新的艺术实践,对沿袭已久、固定不变的诗歌模式和审美情性进行了强有力的冲击。在内容上,朦胧诗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艺术品格上,它既注重汲取我国古代诗歌美学中的营养,又采用多种现代主义文学惯用的表现手法,如隐喻、通感、错觉、幻觉等,诗歌结构多是意象群的多层构建,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诗歌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北岛、舒婷、顾城、杨炼、江河是朦胧诗的主要代表人物。

二、新生代或“第三代诗”

“朦胧诗”后的发展,主要有两个:

1一个是海子、王家新等为代表的“后朦胧”诗人 2一是所谓的新生代或“第三代诗”

“后朦胧”诗:强调体现古老的文化传统和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

新生代或“第三代诗”:

第三代对朦胧诗的背叛与反动:

1、反对的就是朦胧诗的意象化写作。对第三代诗歌来说,回到“在”本身,也就是回到诗本身。

2、反对对主体性的构造,写普通人,反英雄,反崇高。

3、反对语言—书面语言的反抗。用地道的中国口语,朴素,有力,有一种孩子气的口语。

朦胧诗与第三代诗歌特征的比较

朦胧诗 第三代诗歌 精英化平民化 理想化 世俗化 意识形态化倾向 个人化

意象、象征、隐喻 反讽、调侃和黑色幽默

“新生代”的局限

1、反文化,反语言,反崇高,导致诗歌品质的全面下降

2、理论的夸大与实践的渺小

3、新生代发育极不充分。

三 新诗潮主要诗人

• 食指

1998文友文学奖授给了当代朦胧诗人、《相信未来》的作者食指(郭路生),因为“他在他的时代里,独立承担了一位大诗人所应承担的。”

1948年11月21日,郭路生生于山东朝城一个革命家庭。母亲在行军途中分娩,故起名路生。《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 北岛:本名赵振开,1949年出生,祖籍浙江湖州,生于北京。1970年开始诗歌创作.1978年同诗人芒克创办民间诗歌刊物《今天》。1990年旅居美国,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州戴维斯大学。2007年,北岛收到香港中文大学的聘书。8月,北岛正式搬到香港.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他的诗刺穿了乌托邦的虚伪,呈现出了世界的本来面目。一句“我不相信”的呐喊,震醒了茫茫黑夜酣睡的人们。是当今影响最大,也最受国际承认的中国诗人。北岛诗歌艺术世界:

一 北岛的诗具有一种深沉而冷峻的理性批判精神.二 悲剧英雄形象:

北岛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常常显示出一种“横眉冷对”的风骨,没有欢歌笑语,没有天真烂漫,只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凝眉苦思和随时准备慷慨赴死的悲壮。

三 北岛的诗往往由一些生僻、奇崛的意象组合,构成一种“悖论性情境”以此来表现复杂的精神内容和心理冲突。

舒婷

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石码镇(漳州龙海)。1969年下乡插队落户于山西,1972年返城当工人。当过泥水工、浆洗工、挡纱工、焊锡工。插队期间开始试笔,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真水无香》等。一 舒婷诗歌的主题内涵:

(一)揭示理想追求过程中的内心矛盾,表现青年一代从迷惘到觉醒的痛苦思索。包括三个层面:(1)从关心个人命运,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出发;上升为(2)“同情别人的泪”;上升为(3)对民族命运和祖国前途的关切。

(二)舒婷诗歌的另一主题内涵:就是对爱的咏赞和歌唱(1)爱情诗:《致橡树》、《神女峰》、《无题》„

(2)对母亲的爱:《呵,母亲》 《读给妈妈听的诗》、《献给母亲的方尖碑》„(3)对朋友的爱: 《这也是一切》 《童话诗人》《秋夜送友》„ 二 舒婷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浪漫、古典与现代主义诗歌的结合

(二)甜柔深谧、温婉端丽的女性气质和风采

(三)创造了一套她自己的语言符号系统,推动了新时期诗歌语言的变革。顾城: 童话世界的追寻与建构

 顾城:(1956-1993)

 诗的世界,对顾城来说,不仅是艺术创造的范畴,而且是人的生活范畴。

 1987年出国,旅居新西兰。英儿的到来,让他在激流岛上过着一种与世隔绝的一夫二妻的理想生活。他继续在自己自造的童话世界中称王称帝。为了满足自己对这童话世界的绝对想象,他甚至拒绝自己的儿子(木耳)在家生活,而让妻子将儿子送给当地土著喂养。妻子就像母亲一样,为他安排他与英儿的生活。但是,现实。毕竟是残酷的,英儿之后与一个男人私奔,妻子情感的背叛并提出要与之离婚,这让他感到诗歌写作与现实生活的双重困境越发尖锐。为了维护他刻意构造、并已经昭示给世人的那种诗和诗人的不变的姿态,他付出了太大的代价,并加剧了内心的分裂。1993年9月在新西兰杀死妻子之后自杀身亡。

一、童话世界的追寻与建构:“童话诗人”

二、主观感觉世界的独特显现

《远和近》《弧线》《感觉》《眨眼》《小巷》

三、对社会历史进行理性的反思:

《一代人》《永别了,墓地》 《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四 新诗潮主要诗人(二)韩东

韩东,1961年生于南京,.978年考入山东大学哲学系。1982年被分配至西安工作, 1984年调回南京,在大学马列教研室任教至1993年。后辞职专事写作.1985—1995年主编民办刊物《他们》,共出十期。为“第三代诗歌”运动中的代表诗人之一。1990年代后,主要从事中短篇小说写作。2000年以后,开始长篇小说的写作.1998年,和朱文等发起题为“断裂”的行为.2000—2004年参与文学期刊《芙蓉》的编辑。曾主编“年代诗丛”

一、二辑、“断裂丛书”第一辑。参与“他们”、“橡皮”网站的创建。2007年加盟《今天》,担任小说编辑。著有,诗集:《白色的石头》、《爸爸在天上看我》。诗文集:《交叉跑动》。散文随笔集:《韩东散文》、《爱情力学》。中短篇小说集:《我们的身体》、《树杈间的月亮》、《我的柏拉图》、《美元硬过人民币》、《西天上》、《明亮的疤痕》、《此呆已死》。长篇小说:《扎根》、《我和你》、《小城好汉之英特迈往》。一平淡而简约的语言 二 庸常而冷漠的诗情

..文化的超越与反叛 :“莽汉”、“非非”主义的诗歌理论与实践..李亚伟,1963-,著名诗人。出生于重庆市酉阳县。1984年与胡冬,万夏马松,二毛,胡钰,蔡利华等人创立了“莽汉”诗歌流派。诗作收入《后朦胧诗全集》(1993)1983年毕业于南充师范学院中文系。20岁时写出代表性作品《中文系》,在诗界较有影响。为第三代人诗歌的发起者和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作品:《中文系》《 少年与光头》《 异乡的女子》《 风中的美人》《 酒中的窗户》《 秋天的红颜》

 李亚伟的诗集中地表现了莽汉们的反文化倾向。

 他的反文化并不是一般的反文化,而是反对异化的文化规范。他的诗表现了对现存文化秩序和文化状态的困惑、怀疑和绝望。 因此,他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对作为文化传播者和负载者的文人的嘲弄。于是以自谑的方式表达对文化的亵渎和嘲讽。

海子

 海子(1964-1989.3.26)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4日(他生日这一天)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

 海子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从1982年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用超乎寻常的热情和勤奋,才华横溢地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结集出版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等。其主要作品有:二百五十余首优秀抒情短诗,《太阳七部书》,即诗剧《太阳》、诗剧《断头篇》、诗剧《但是水,水》、长诗《土地篇》、第一合唱剧《弥赛亚》、仪式和祭祀剧《弑》、诗体小说《你是父亲的好女儿》。

海子的本质是抒情的

他的诗常有意识地远离表层社会热点,在贫瘠的诗歌语境里寻找神性踪迹,以对生命、爱情、生殖、死亡等基本主题及其存在语境如庄稼、植物等一切自然之象的捕捉,致力于精神世界和艺术本质的探寻

海子:诗歌主题的基本模态

海子从“直接关注生命存在本身”的人本主义立场出发,注定了他只能遭遇现实与理想、物质与精神对抗的痛苦冲突,并以生命外部困境和生命内部激情间的矛盾搏斗结构成诗歌主题的基本模态。

一、爱情的追逐和抗争

海子大约可算作当代先锋诗人中创下了书写爱情诗数量之最的一位。他笔下少女、爱人、新娘、姐姐、妹妹、未婚妻、母亲、女儿等大量女性形象的出现,既是女性崇拜倾向的流露,也是诗人爱情诗数量繁多的明证。

二、土地乌托邦的庆典和幻灭

作为农民的儿子,海子心中先验存在的大地乌托邦想象,使他自然将土地当作生命与艺术激情的源泉、沉思言说的“场”和超离世俗情感社会经验的神性母体,以对童年记忆的诗意抚摸、乡土命运和情感旋律的切入,从“最深的根基”——乡土上催生出缪斯的芽苗。

诗歌也随之呈示出农耕庆典意味,恪守着农业家园的土地乌托邦中的事物,遍布和大地相邻的麦子、麦地、谷物、河流、村庄等呈现着古朴、原始、本真魅力的意象。

三、生命和死亡的真理性揭示

海子在气质上属于灵感型的抒情诗人,促动他诗歌生成的多是天性的灵光,早期抒情短章布满的有关青春和土地恋情的柔软的古典情结也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他的诗和哲理思考无缘。但仔细巡视过海子的诗歌世界后人们惊奇地发现,他诗的浪漫情感流脉背后还时时蛰伏着想像力对知性的追逐,有种理趣丰盈的品质 女性诗歌

女性诗歌的主题内涵

一、对女性悲剧宿命的预感和忧患。翟永明《独白》、《母亲》

二、侧重于表现女性个体生命骚动的体验,为女性正常的人欲正名并在大雅之堂争取地位,使它在诗中获得合法地位。

三、热烈呼唤女性生命逃离规范而表现其反抗意识。唐亚平:《黑色沙漠》伊蕾:《独身女人的卧室》

第二十章 历史创伤的记忆 一 创伤记忆与历史反思

(一)“伤痕文学” 对十年浩劫的展示 • 1.“伤痕文学”的概念: “伤痕文学”是文革结束之后最早出现的文学现象,它以刚刚过去的文化大革命为批判对象。它直面文革这一历史事实,通过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的讲述,引发人们对十年**的思考.作家、包括整个社会的躁动与激愤、控诉与哀怨,形成这种文学的主要特征。巧合、误会化手法是这些作品的情节构思方式。伤痕文学为恢复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解放人的思想,立下了非常大的功绩。

1977年11月,刘心武《班主任》的发表成为伤痕文学的开山之作。而伤痕文学之名则来自于1978年8月《文汇报》发表的卢新华的小说《伤痕》

2.“伤痕文学” 的内容,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方面:(1)写知识分子 国家官员受到的迫害,他们的受辱和抗争.(2)写.“知青” 的命运.伤痕文学”的主要作品: • 刘心武《班主任》、卢新华《伤痕》、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 3.“伤痕文学”代表作家作品分析(1)刘心武《班主任》

刘心武的《班主任》是伤痕文学的开山之作。这篇小说以两个基本上还属于“单质型”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宋宝琦、谢惠敏),最早揭示和呈现了被“四人帮”极左思潮伤害、扭曲的青少年的灵魂,传达出救救孩子的呼声,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在新时期文学中具有开创性意义。宋宝琦:一个从外表到内心都已经被扭曲、变形的青少年形象.。外表上是一个小流氓嘴脸,他满身横肉,脸上还有一条长长的刀疤,他随身带着三样物品:扑克牌、弹子锁、一本外国小说《牛虻》.其精神愚昧无知,思想僵化幼稚,是一个从外表到内心都已经被扭曲、变形的形象。宋宝琦被毒害的心灵赤裸裸的暴露在人们面前,如同外伤一样,一眼可见创面,令人震惊,催人疗治。谢惠敏:外表与内心的反差,更让人警醒。与宋宝琦相反,是个好学生,团支书,品行端正,穿着朴素.。然而,其内心世界却与宋宝琦一样的愚昧无知、思想僵化,一切言行举止向左看。譬如:她主持的团组织生活,只能是读报纸,学习文件;凡是报纸上没有推荐的书籍,都不能看.她不穿裙子,不穿露臂的短袖,没有什么业余爱好,从不参加体育锻炼„„谢惠敏的偏执和僵化如同内伤一样不易被人发觉,因此,这个形象的出现,在当时如空谷足音,振聋发聩。(2)卢新华《伤痕》:

《伤痕》采用倒叙的手法,小说一开始,女主人公王晓华乘坐在1979年回上海的火车上,回忆起自己与母亲十年来的感情历程 :文革初,母亲被打成叛徒,作为革命的女儿,毅然决然地同叛徒母亲划清界限,下乡当知青。在乡下,尽管王晓华积极表现,努力劳动,但因为母亲的关系,入团受到影响,爱情受到影响„, 她一直不回家看母亲,心里还怨恨着母亲。8年过去了,母亲的问题得到落实,平反了,昭雪了,母亲再次来信要王晓华回家,并且告诉她,她已经得了重病,希望在临死前能看到她。王晓华这才踏上了归程。然而,当王晓华回到上海时,她的母亲却已经永远的离开了她,她终于没有看到自己女儿的最后一面,带着无限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当王晓华看到母亲的遗体,永远半闭着的眼睛,看到母亲写的日记:孩子心上的伤痕也许比我还深得多。她感叹着人生的生离死别,在母亲的亡灵前失声痛哭„„。这是两代人的伤痕,两代人的悲剧。这样的伤痕和悲剧,在**年月的中国大地上比比皆是,通过作者充分的艺术概括,在广大读者中产生震动,引起共鸣。

4.伤痕文学的意义和成就

(1)伤痕文学最先揭开了文革十年的黑暗现实,它以真情表达了人民的悲愤。因此,伤痕文学的成就是第一位的,划时代的,作家的情绪是人道主义的,在人道主义的张扬上,它取得了同五四相类似的历史境遇。

(2)伤痕文学具有悲剧的美学特征,作家通过悲剧的构思和悲剧所特有的情感功能,来揭示极左路线对人们心灵的扭曲及其所导致的不幸命运。它产生于历史的破晓,现实主义正在复苏,因而保持了悲而不伤,哀而不绝的基本品格。

(3)由于作家们急于吐露长期郁积在胸中的悲痛和愤怒,有一种报复性的宣泄,还来不及在艺术上作深思熟虑的精细打磨,作品一般都写得较为急促和粗放,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还缺少些深刻和老到。

见到雨就是泪,见到蝴蝶就是姊妹,一顿不吃饭就是绝食,走了100里就是流浪,割破手指就是自杀未遂„„。(二)“反思文学” 对左倾错误的深刻审视 1.“ 反思文学” 的概念: 反思文学略晚于伤痕文学,但很快就取代了伤痕文学在新时期小说创作中的地位。反思文学的产生与伤痕文学有着相同的社会条件,当伤痕文学把十年**这场悲剧再现在人们眼前的时候,随之而来的是清醒的、理性的、深刻的思考:造成这场社会悲剧的远因近源,历史的教训是什么?今后的道路怎样走?反思文学就是反映了这个社会主题,使它具有明显的对历史道路反顾思考的特点。所以,伤痕文学是反思文学的源头,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深化,反思文学在创作上更具有理性思考的冲击力与穿透力,作家的思想感情也更为深沉,1979年反思文学大量涌现,一直持续到1983年。(1)王蒙及其反思小说: • 王蒙: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反思文学 •(一)基本主题: • 知识个体----理想社会之间复杂、缠绕的关系.• 小说主人公一开始都具有独特年代所赋予的理想化信念,并且积极参与创造新社会.但理想社会总是让主人公受到伤害,从而陷入精神的迷误.(二)艺术方法:“东方意识流”

这些作品打破了时空顺序,打破了沿袭已久的中国小说传统的叙述方式,加进了包括“意识流”在内的西方现代派小说因子。因此,被称为:“东方意识流”。

(2)张贤亮及其反思小说

• 复出后的创作,题材包括两个方面: 一、主要部分是以作者近二十年的苦难生活经历为素材的“大墙文学” :(“大墙文学” 之叔)《土牢情话》、《灵与肉》

《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

二、表现80年代农村、工厂的改革的小说.《男人的风格》、《河的子孙》、《龙钟》 • 小说的艺术贡献:(1)细致、逼真地展示了他在作品中展开的生活情景和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2)爱情线索:男女主人公的个性气质形成鲜明的对比。

古华《芙蓉镇》

古华:(1942—)电影编剧、作家。湖南嘉禾人。原名罗鸿玉。长期生活在五岭山区农村,当过农业工人和农村技术员。1962年发表作品,1980年3月到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学习。古华的作品以描写湘地风情见长,主要有:长篇小说《山川呼啸》、《芙蓉镇》;中、短篇小说集《爬满青藤的小屋》、《金叶木莲》、《礼俗》、《姐姐寨》、《浮屠岭》、《贞女》等,其中《芙蓉镇》获首届(82年)茅盾文学奖。《爬满青藤的小屋》1981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

2、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构成乡土风俗画卷骨骼血肉的毕竟是人。

(三)改革文学的嬗变轨迹

1.改革文学的概念:

• 新时期以来,凡反映我国各个领域的改革进程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社会变化、人物心理、情感、命运变化的文学作品,都应属改革文学,改革文学一出现就表现出一种雄壮、磅礴和奔放不羁的气概。它既是现实改革浪潮波澜壮阔发展的审美反映,也是民族变革意识觉醒的集中表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新时期中国社会各阶层精神风貌的深刻变化,可以体味历史新旧交替中的痛苦和欢欣,可以领悟崇高悲壮的美和内涵丰厚的人生哲理。

• 1979年夏《人民文学》第7期上发表了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由此掀开了一个新的文学思潮——改革文学的序幕。

2.改革文学的发展历程:

(1)自1979年夏《乔厂长上任记》的脱颖而出,改革文学开始了它的发韧期。

(2)1981年底,张洁《沉重的翅膀》问世,使改革文学进入了第二阶段,作品大都剖示了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带给社会结构的整体变化,特别是伦理关系和道德观念的变化。

(3)1985年以后,改革文学取得突破性发展,改革文学从发韧期的社会小说向文化小说演进。作品在题材的拓展上更 趋生活化,多视角,写改革与人心世态,风俗习尚变化的关系,从历史文化的内蕴上寻求参照,开掘民族精神的历史活动。作家不再固守传统的现实主义法则,而是在现实主义原则的前提下,吸收和借鉴一些非现实主义的技巧,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表现方法,使现实主义得到了开放性的发展。3.改革文学作家作品介绍

(1)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和他的“开拓者家族”(2)高晓声“陈奂生系列” • “陈奂生系列”小说:

• 高晓声从历史纵向上对农民命运的历程进行了剖析,表现了作家对中国当代历史、政治运动的深刻反思。合作化运动、社会主义教育、文革等政治事件都成为反思的对象。同时,揭示出长期小农经济方式和封建残余的影响造成了农民巨大的性格缺陷。关注当代农民性格心理的文化矛盾.• 高晓声继承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对于国民性问题的探讨。从鲁迅到赵树理而至高晓声,他们所塑造的农民形象,恰好构成了中国农民从民主革命到80年代的命运变迁和灵魂的演进史 • 《陈奂生上城》 • 陈奂生形象: •(1)勤劳、坚韧、质朴:新时期分了土地之后,通过自己的劳动,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而且,还利用空闲时间到城里卖油绳。

• 他身上有了肉,脸上有了笑;有时候半夜里醒过来,想到囤里有米、橱里有衣,总算像家人家了,就兴致勃勃睡不着,禁不住要把老婆推醒了陪他聊天讲闲话。

•(2)同时,揭示了新时期农民生命主体的觉醒和精神心理的勃发。

• 陈奂生对当前的生活相当满意,对共产党的信任,他坚信今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希望有骄人的谈资;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 3)作者没有回避陈奂生这类农民身上的局限:他肩负的因袭重负,血液里流淌着旧时代的遗传基因,小生产者的自私、狭隘、目光短浅、自我安慰、封建等级观念等劣根性。(3)贾平凹 “商州系列”小说

1、首先表现了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

2、对古典文学(明清文学)的借鉴与仿制

(四)“知青小说”的演变 1.知青文学的概念:

1968年12月22日,伟大领袖发出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 历时十年牵动数万个家庭和千万知青命运的上山下乡运动从此拉开序幕。2 知青文学的发展历程:

(1)青春、理想、生命的失落与寻找:早期知青小说,更着重于对文革悲剧的感伤的揭露和控诉,他们的青春、信念被埋葬,心灵被扭曲的过程。(2)“边缘人”的困惑:

这一时期,知青运动事实已经结束,大批知青返城后的生活、思想、情感成为作家关注表现的内容。城市对于这些游子的态度是复杂的,但无论如何,它绝不是原先所企望的理想的天堂,城市既提供了开拓新生活道路的可能,也有事先没有料到的推拒,以及上学、就业、住房、婚姻、人际关系等等的困扰。他们成为城市与社会的“边缘人”。(3)借知青的眼光来观察生活,探讨人类的一些重大问题,知青小说走向了自我消解。梁晓声及其知青文学

• 其小说创作大致分为三类:

• 第一类是具有浓郁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色彩的知青小说:

•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年轮》等,• 第二类是以近乎纪实的手法写的现实主义的社会小说,其中包括写亲友、师长的亲情小说和描摹人生百态的世相小说:

• 《父亲》、《母亲》、《老师》、和《钳工王》、《司马敦》、《喋血》、等; • 第三类是他的90年代以来以荒诞、象征的手法创作的讽喻小说: • 《浮城》、《泯灭》、《恐惧》、《尾巴》、《失聪》等。• 另外,他还创作了《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京华见闻录》等纪实体小说,出版了《九三断想》、《九五随想》、《凝视九七》、《自白》等散文随笔以及长篇纪实随感录《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梁晓声被称为:中国的巴尔扎克。史铁生及其创作

• 史铁生早期小说的意义 : 一 故事与寓言:

• 史铁生喜欢讲故事,他早期的许多作品都显示了这一点.(一)第一类故事,大多以白描的手法,描写生活的真实:作者力图准确地表现当年知青们的经历,揭示同代人的境遇与心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 1.陕北自然景象、民俗风情的描绘与呈现: 作者调动出他对那片土地所有的情感,凸现出一幅色彩明丽、优美的画面: • 那秋山的色彩、红的小灌木,黄的杜梨树,那珊瑚珠似的小酸枣,蓝蒙蒙的野山花,还有在黄土高坡上回荡的信天游„„

• 2.表现了普通老百姓质朴美好的情感以及在苦难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坚韧的人生态度.• 3.具有一种亲切温馨的艺术氛围。

• 作者以“追忆”的手法拉开了与对象之间的时空距离,这种距离感所产生的和谐的气氛、情调是作品美感的重要保证.一切都显得那么清新健康,透现出生命的欢悦和质朴

(二)史铁生的另一类故事,则带有明显的虚拟性质.其总体的艺术特征,是寓言或准寓言。他借助这类寓言,讲述自己领悟到的人生哲理.• 《命若琴弦》、《毒药》、《礼拜日》

二 生存与死亡:或许是由于残疾的不幸,史铁生的作品对生与死倾注着格外多的思考。• 生存:生存困境

•(一)残疾者的生存困境: • 首先,如何面对和解释残疾事实,残疾者对自身的生命意识的证实与肯定;• 其次,残疾者对于人格的尊严、平等和自由的渴望,即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价值的平等。•(二)普通人的生存困境:三种根本的困境

• 1.孤独:人生来注定只能是自己,人生来注定是活在无数他人中间并且无法与他人彻底沟通,这就意味着孤独。• 2.痛苦:人生来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的能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距离。欲望无边,能力有限.这意味着痛苦。

• 3.恐惧:人生来不想死,可是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亡.向死而生,这意味着恐惧.• 所以,史铁生认为生存困境不是某些人的,而是全人类的,不仅是偶然的,而且是必然的.三 哲学与宗教: • 哲学:生存、死亡、困境、超越,这些话语无疑都属于哲学的范畴,当它们构成史铁生小说文本话语的基本建构时,当然是他精神建构的一部分。

张承志

张承志的小说创作中“诗”始终是一鲜明的标志,诗歌精神、诗歌情绪深刻地融入小说当中,形成“诗体小说”的美学风格。从张承志的文学创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个人的心路历程: 由对草原母亲的歌唱走向对黄河父亲的崇拜,进而走向男人的挺立和承担;由赞美丰富的内心走向宗教的情怀,最后皈依回教的:哲合忍耶;

第二十一章 80年代中后期的小说

上一篇:义工协会主要事迹总结下一篇:运输安全生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