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成语教学策略研究

2024-04-14

小学中高年级成语教学策略研究(精选8篇)

篇1:小学中高年级成语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中高年级成语教学策略研究

成语是构成语言的一种重要建筑材料,只有让学生不断地亲身接触语言建筑材料,才能逐步完善自身语言系统,加强其语言的敏感度和丰富性。成语教学是发展学生语言的需要,只有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学生在阅读和表达的过程中才能更加得心应手。面对“学生怎样学写作文”这一棘手难题,一位台湾教授曾经脱口回应“记一千条成语”。所以,成语教学无疑对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综合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成语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词汇教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正确地读出和写出学过的词语,二是懂得词语的意思,三是注意积累词语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正确地运用。”成语教学也离不开词汇教学的三个根本要务,教师应根据设定的具体教学目标达到不同的层次要求。

如何将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短时记忆有效地转换为日后的长时记忆,是教

1师在教学中必须面对的难题。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主要以声音代码的形式储存。而长时记忆的存储形式则以语义代码为主,但短时记忆在不断复述或有情感介入的情况下还是可以转换为长时记忆的。因此,在成语教学中,可以通过成语游戏和成语故事等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接触和了解成语,长时间地浸染其中,从而产生对成语的感情依赖,提高学习效果。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心理学教授和教育学教授霍德华·加德纳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主要有八种: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2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于成语教学中,教学的形式可因不同的智能训练任务而变得不拘一格。

芬兰优秀语文教师爱丽莎认为“让学生主动学习其实很简单,就是营造出一种学生喜欢的学习氛围。游戏教学,就是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同样地,此教学理念也可以借鉴于成语教学,让成语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寻找到学习的乐趣,并且成为学生在趣味与实践中寻找成就感、吸收知识的天堂。

二、成语教学的实践策略

基于小学成语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以上的理论基础,现提出以下有关小学中高年级成语教学的策略。

(一)内外结合,以内带外

12泛珠三角地区九所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现代心理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第96页.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视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第8-19页.小学成语教学的资源非常丰富,既包括教材课文中出现的成语,也包括课外接触到的成语。“积土为山,风雨兴掩;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厚积才能薄发,成语教学贵在长期坚持不懈的量的积累,日子有功,才能促成信手拈来成语的质的飞跃。毕竟校内教学的课时是有限的,所以要合理分配好成语教学的时间和资源。其过程中应依托教材,以课内成语讲解为主,启导学生学习成语的方法,激发学习成语的兴趣;辅以课外成语阅读,引导学生注重成语的摘抄和积累。课内与课外成语学习各承担着不同的任务,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形成优势互补。

课内成语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成语类型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1.典故型成语——引经据典法

有些成语的意义属引申义,其完全蕴藉在该成语产生的典故(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事件和古代文献等)之中,而在字面上根本无法揣度其意义,甚至感情色彩。如“叶公好龙”、“班门弄斧”、“朝秦暮楚”等等。针对此类型成语,交代一下出处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了解了该成语背后的故事后,再理解其整体表达的意义往往就水到渠成了。通过有趣的成语故事和教师的趁势引导,学生能深深感受到成语言简意丰的形式美,其学习兴趣也会被大大调动起来。2.抽象型成语——直观呈现法

小学生的思维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但有些成语的字义构成较为抽象化,这无疑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一定的障碍。此时,教师应对症下药,将成语的抽象概念形象化,为学生扫清理解障碍。例如,在讲解“捕风捉影”这个成语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紧闭双眼,感受一下微风拂过的感觉,趁势说明风“飘无定形,无法把握”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试着捕捉太阳底下自己的影子,从而明白影子也是只能见其形而无法触碰的非实在物。这时,教师再进行总结归纳:“风和影子一样,都是难以捕捉的。所以‘捕风捉影’可以用来比喻说话或做事没有实实在在的依据。”

3.语义丰富型成语——语境阅读法

正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有些成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要表达的意义或指代会有或大或小的差别,因此着眼于其所在的语境,从上下文的内在联系中把握词义是理解该成语的关键所在。例如,在讲授“藕断丝连”这个成语时,学生往往呆板地光从字面上去理解,认为就是“折断了一根莲藕,但其丝还连着”的意思,理解就不到位了。这时,教师可结合《新型玻璃》这篇课文进行讲解。课文原文是这样的:“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有 些国家规定,高层建筑必须采用这种安全可靠的玻璃。”3可见,此处用“藕断丝连”来表述这种夹丝玻璃坚硬不易碎的特点:虽然表面上碎裂,但是各碎片的内在还有牵连。

4.字义叠加型成语——语素拆分法

字义叠加型的成语是成语教学中最容易解释的一种,因为其整体上要表达的含义可谓显露无遗,基本上就等于各字义的整体叠加之和。此时,教师只需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疏通个别深奥语素障碍便可。例如,“饥肠辘辘”要表达的意思就是“非常饥饿”,但是学生可能对“辘辘”之义存在一定的困扰。这时,引导学生理解“辘辘”之义便成了教学的突破口。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查字典解决或者回想一下自己每次饿肚子时,肚子都会出现怎样的情形,从而引出“辘辘”是象声词,表“车轮滚动”的意思。

当然以上的成语类型和成语教学方法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有些成语能同时适用于多种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自由空间就会相应扩大。此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以选择。

课外,教师则应多加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如书籍、网络、电脑、生活等)搜集和积累喜爱的成语在自己的“采蜜集”中。为了防止学生出现偷懒敷衍了事光光从成语词典中摘抄自己还没内在吸收的成语的现象,教师可以安排每天一位学生在课前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和大家讲解与分享一个成语。

(二)以点带面,融会贯通

成语之间,不仅仅存在近义、同义、反义等关系,还会存在某些属性上的内在联系。教师如果能有意识地把同类成语巧妙地进行归类教学,教学效果势必会事半功倍。

成语归类教学法,在口语交际训练课和作文课上应用性非常强。根据描述对象的不同,成语主要分为人物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和实物描写这四大类。例如,教师在“学会描写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作文课上,可以向学生展示一系列相关的成语,让他们运用其中的成语围绕自己喜爱的一种小动物说一段话。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掌握教师出示的成语,更改善了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词穷”的现象,让其作文的语言锦上添花。

成语分类教学还可以训练、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积累包含数字这一类的成语时,教师可以结合一些运算题,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例子在此不赘述,见下文成语填空中的成语数学乐园处)

成语学习除了重积累,还要强运用。教师在进行成语分类教学时,可以适当自编具体语境,让学生多加运用。例如,教师可以把“春光明媚、春暖花开、春 3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语文》(五年级上册)[M].人民教育出版.2005年6月第1版.第47页.色满园、春意盎然”等描绘春天的成语汇编在一起,然后借助图片、动画、音乐,甚至可以带领学生出外亲身感受春天的气息,以达到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性体会成语含义的目的。

以上都是成语分类教学的具体体现,但其应用远远不止这些。突破逐一教授成语的常规模式,通过归类整理,以点带面,把一定时期、范围内的成语融会贯通,对提高学生掌握成语的数量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都大有裨益。

(三)寓学于乐,情染拓展——多种感官交汇教学

传统的成语教学总是流于形式,长期停留在对意义的单一讲解之上,让学生对成语产生枯燥性和晦涩性的误解。爱尔兰诗人叶芝曾经说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可见,教育的关键在于启动学生的内在学习机制。赞科夫⑤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这正揭示了传统成语教学失效于课堂的内在原因。“成语之妙,在于运用。”⑥因此,构建一种寓学于乐,情染拓展的成语特色教学模式是当今成语教学改革的第一要务。这种教学策略集听、说、读、写、想、画、演等形式于一身,多方位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对成语的长时记忆、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等综合能力。

1.让学生的眼、耳、口、手、脑都动起来

如果成语教学时仅仅满足于学生熟读其音义基础上的正确运用,其结果难免会不尽如人意。多种感官交汇教学不仅仅能让学生通过耳朵接收教师口头传授的知识,还要让学生最大程度地活化眼睛、嘴巴、脑袋的潜能,全身心地融入到成语课堂中。

例如,情境成语说话训练可以检验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成语故事演讲比赛可以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成语课本剧表演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协调合作、展现自我,感受表演的平台;成语绘画则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学生在观看与聆听别人表达或表演的过程中,也能无形中强化成语教学,感受成语的无穷魅力。2.让学生在成语中找乐子

在成语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生动有趣的成语游戏让学生斗智斗勇,不但可以增强知识的趣味性,还可以给教学设计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以下例举一些常见的成语游戏谨供参考。(1)成语接龙

“重见天日→日暮途穷→穷山恶水→水落石出→出人意外→外柔内刚→刚愎自用→用之不竭→竭尽全力→力所能及→及时行乐→乐不思蜀→蜀犬吠日→日理万机→机关算尽→尽善尽美→美不胜收(2)成语谜语

哥哥怕弟弟——后生可畏 喜获双胞胎——一举两得 只骗中年人——童叟无欺 瞎子吃馄饨——心中有数 螃蟹过河——七手八脚 导游——引人入胜(3)成语填空 ① 成语植物园

望(梅)止渴、出水(芙蓉)、投(桃)报(李)、(昙花)一现、瓜田(李)下、百步穿(杨)、(草)长莺飞、雨后春(笋)②成语动物园

狼吞(虎)咽、画(龙)点睛、(狗)急跳墙、惊弓之(鸟)、守株待(兔)、打草惊(蛇)、虎背(熊)腰、鸦(雀)无声 ③成语奇趣园

人体部位(绞尽脑汁、腹背受敌、咬牙切齿、感人肺腑、三头六臂、另眼相看);反义词(翻天覆地、明争暗斗、乐极生悲、争先恐后、弱肉强食、拈轻怕重); ④成语博物馆

最高的人(顶天立地)、最难做的饭(无米之炊)、最长的一天(度日如年)、最宽的视野(包罗万象)、最重的话(一言九鼎)⑤ 成语神州游

源远流(长春)风化雨、难能可贵(阳春)白雪、同舟共(济南)柯一梦、语重心(长沙)里淘金 ⑥成语数字乐园0、1、2、5、6、7、8、9(丢三落四)7 0、1、2、3、4、5、6、9(七上八下)8 3333 5555(三五成群)(4)成语运算

一鸣惊人+一本正经=两全其美 十万火急-一步登天=九霄云外

双龙戏珠×三顾茅庐=六神无主

八仙过海÷二话不说=四面楚歌(5)成语歌

学习成语歌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古为今用,以古为鉴 全神贯注,累土至山 磨杵成针,心坚石穿 百折不挠,几次三番 学无止境,春诵夏弦 诸子百家,卷帙浩繁 十年寒窗,萤窗雪案 废寝忘食,孜孜不倦 韦编三绝,百读不厌 学富五车,百举百全 见多识广,博关经典(6)成语表演

拿一片叶子遮住自己的眼睛——一叶障目 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掩耳盗铃

戴着帽子的张同学和没戴帽子的李同学同时上台,李同学取下张同学的帽子戴上——张冠李戴

3.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浸染成语的人文气息,感受真善美的熏陶

成语不是直观枯燥的符号图形,其蕴含着无数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承载体。成语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对学生来说,成语应“学以致用”,对教师来说,成语应“为其所用”,让成语之花在学生的心底绽放,让学成语成为一种代代学子的优良的传统。例如,学校可以兴办趣味成语学院;定立一年一度的成语节;自主编写“习字学成语”的校本教材;开展成语传统德育活动;增设成语广播站和图书角;举办成语手抄报竞赛;设定成语班级日志(学生可以在里面与同学分享学成语的乐趣,分担学成语的困难,或学以致用运用成语倾吐心情)等等。成语实践活动的形式不拘一格,教师只有因地制宜策划之,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无时无刻不深受成语的感染。

三、小学成语中高年级成语教学成果评估体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策略也只有在不断地实践和检验中才能迸发出生生不息的活力,才能更好地为教学的发展指引方向。

小学成语教学成果评估的对象,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

学生是有效成语教学的直接受益者,所以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和是否全员参与其中是成语教学成果评估的首要标准。教学成果评估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 的。通过日常口头检查、纸笔测评、实践活动这三种常见的形式可以检验出学生对已学成语的掌握情况。如开展成语故事演讲竞赛、成语背诵大赛、成语知识竞赛、成语自编故事活动、成语书写测试等。而主考官既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或同学之间。

此外,教师对成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最终成果的反思与总结,也可以成为教学评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教师还可以设置教学对照实验,在成语特色班和普通行政班之间作对比试验,从而不断完善成语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泛珠三角地区九所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现代心理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2] 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视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周成平.《外国优秀教师是如何教学的》[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 黄波.《我的迷人“语”秘书——小学语文趣味教学12法》[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篇2:小学中高年级成语教学策略研究

中期评估报告

岳维菁 执笔

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过:“什么是我们的目标呢?就是采用使儿童感到愉快而不是痛苦的方法教授音乐和歌唱,培养他们渴望高尚音乐的情感,这种渴望将持续终生。”所以小学中高年级唱歌教学的课题研讨,是以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识和个性的发展意愿为前提,以信任和挖掘孩子的音乐天赋和潜能为目标,以调动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为原则。从而尝试改变当前课堂教学中唱歌教学的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将课堂教学时间进行拓展和延伸,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课题研讨过程中遵循一:循序渐进,夯实学生的音乐功底;

二、彰显特性,回复音乐教学的本来面目;

三、用心感悟,回归音乐的听觉艺术;

四、相机诱导,展现音乐课堂的动态生成。我们的出发点是努力寻找与学生的契合点,引导他们自信、快乐地学,真正把教和学结合起来,使师生的互动和心灵的对话成为一种习惯,让学生能在课堂和课堂以外的场合大胆的展现自己。

一、中期阶段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深入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法”、“论文交流”、“课堂教研”、等方式,初步了解了小学中高年段学生歌唱学习现状。经过了一学期的课题研究,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兴趣可以激发情趣,唤起动机,培养人的意志,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学习,因此“寓教于乐”是重要的教学原则。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今各门学科提倡素质教育在先,兴趣在先,良好的师生关系也会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加强理论学习,扎实开展好每次研讨活动:

1、每月一次的区音乐教研活动积极参加,要求课题组成员主动参与研讨课的评课活动,在教学理论上提升自己。

2、每月一次的校教学研讨,正对课题研究,学习有关的理论,教育教学发,对课题进行理论上的指导。

3、每学期开展两次区和校的教学研讨课,正对学生的歌唱现状,进行课堂教学研讨。课后通过评议来分析学生的歌唱能力、歌唱水平及不足,上课老师根据课题组老师的点评,进一步反思改进课题教学。

(三)学习更先进有效的教学策略,进一步改进课题研究措施:

1、继续狠抓教学研究。在这次研究的基础上长期深入地进行愉快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学习愉快教学的更多高效的策略。

2、进行多渠道的学习,注重平时积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定期进行空中课堂的学习,学习更先进有效的教学策略。

3、坚持撰写教学反思,阶段性小结等,便于随时查看自己的成果,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研究素质。

总之,通过这次课题研究,全体课题组成员做到了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并尽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以鼓励为主,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正确对待自己,树立信心,真正做到了促进每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达到了我们课题组本次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二、取得的阶段成果

在课题实验中,我们已初见成效。课题组成员积极成员,主动研究,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了。通过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探索,初步构建了音乐歌唱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即“设疑激情——引导探索——应用提高——交流评价”。歌唱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的改变使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高,乐于参与到歌唱活动中,唱歌也成为学生最喜欢的音乐表现形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成效也有了显着提高。在学科竞赛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课题组老师在不断的学习研究实践反思中成长,在研究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总结,撰写了学习心得体会,并发表了多篇教学论文。通过课题实验与研究, 不仅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坚定了我们继续开展歌唱教学课题研究的必要性与决心。

1、岳维菁撰写学习音乐教育《做研究型老师》心得体会。(2012年10月)

2、岳维菁撰写学习《童声合唱训练学》的心得体会。(2012年11月)

3、苑岚沁撰写学习《童声训练》心得体会。(2013年3 月)

4、岳维菁撰写学习《小学中高年段歌唱教学》心得体会。(2013年4月)

5、许丹撰写学习《小学歌唱教学》心得体会。(2013年5月)

6、岳维菁撰写学习《关于童声合唱教学》心得体会。(2013年6月)

7、苑岚沁撰写学习《浅析歌唱教学中高位置头声音质的获得 》心得体会。(2013年9月)

8、许丹撰写学习《少儿歌唱科学发声方法与歌唱技巧的训练》心得体会。(2013年10月)

9、岳维菁撰写的论文《浅谈“听”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获《读写算》论文一等奖,并发表于《读写算》2012年第11期。

10、岳维菁撰写的论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恰当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表于《学生之友》2013年第8期。

11、岳维菁撰写的论文《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快乐教学法》发表于《文理导航》2013年第10期。

12、岳维菁撰写的论文《关于小学中高年级唱歌教学策略的探讨》发表于《新课程》2013年第11期。并获《新课程》论文一等奖。

13、岳维菁于2013年10月开设课题研究课《爱的人间》。(区级)

14、岳维菁于2013年6月开设课题研究课《苏格兰的蓝铃花》。(校级)

15、岳维菁于2012年10月开设课题研究课《蓝色的雅德郎》。(校级)

16、许丹撰写的论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浅谈在音乐教学中调动低段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获《新课程》优秀论文一等奖并发表于《新课程》2013年第2期。

17、许丹于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开设课题研究课《过新年》。(区级)

18、许丹于2013年10月开设课题研究课 《让我们荡起双桨》。(校级)

19、许丹于2013年11月开设课题研究课 《牧童之歌》。(校级)20、苑岚沁撰写的论文《把趣味还给孩子》发表于《文理导航》2013年第4期。

21、苑岚沁撰写的论文《小学音乐课堂唱歌教学中的趣味性策略》发表于《学生之友》2013年第5期。

22、苑岚沁于2013年10月开设课题研究课《过新年》,获区青年教师素质大赛一等奖。

23、苑岚沁于2012年12月开设课题研究课《水牛儿》。(校级)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理论支撑的力度不够

(一)教师没有成体系的理论依据来指导自己的课题研究以致理论依据比较单薄,无法支撑课题。

(二)是即使有部分理论依据,理论也比较陈旧,比较浅层次

2、研究过程中总结还不够及时

(一)教师大多重视做而轻视写,开展了工作而忽视了成果积累,(二)教师虽然已经掌握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但在研究过程中没有及时总结和反思性,以致总结不够及时,不能为下学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3、克服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能力有待提高

(一)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某种“问题”或感到某种困惑时,并想方设法加以克服,结合平时教学不断地去探讨、去解决,从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二)学生之间的歌唱能力各有差异,如学生的音准、音色、歌唱的状态,高年级学生的变声期的发声,都需要老师的耐心指导。这是学生个体差异决定的。如老师不运用好的唱歌教学策略与课堂教学实践中,高年段的学生会对唱歌失去兴趣,甚至不愿张口歌唱。

4、把“教学”当作“研究”,把 “成长”当作 “成果”。

(一)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教学活动就是在不断地探究、修改与完善的过程,已经伴随着科研的性质。有效的教学不是日复一日地简单重复,而是教师自觉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和理论,充满激情的创造性探索活动。这就要求我们课题组成员多上研究课,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课题组成员应按计划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提炼经验。不断地主动学习最新教育研究成果,积极进行思考和创新,认真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和教学策略,由此促进了自身教育观念的转变、专业能力的发展、教学水平的提高,提升的教师整体素质。

五、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一)下阶段研究计划

1、学习培训阶段。组织项目组教师进行理论学习。课题组成员形成自己的文献综述。学习和培训贯穿整个实验过程。

2、借鉴教学理论分析教学现状,重点分析中高年段学生的歌唱现状,找出借鉴的切入点。

3、借鉴教学理论课题组成员精心设计教学形式,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典型引路,交流探讨,上好教学研究课.4、阶段成果收集。收集课题研究课教师的研究成果。包括:论文、案例、心得、课例等等。进行成果的整理、总结、交流、展示活动。

(二)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1、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总结的理论水平和时间能力。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观看有关学生歌唱的训练的课堂实录。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保证课题研究质量。

2、课题组主持人上一节区的教学研究课。课题组其他成员上一节校的教学研究课。要求集体备课,充分挖掘教材,备重点、备难点。发挥课题组的团队合作作用。

篇3:小学中高年级成语教学策略研究

一、小学中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长久以来, 小学中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难点, 阅读能力也是学生最薄弱的环节, 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忽视英语阅读教学。

受传统教育理念及教育思想的禁锢, 目前仍然有许多小学中高年级英语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盲目地将知识一股脑传授给学生, 将教学重心完全放在课堂教学上, 忽视了阅读教学, 却不知课堂上英语知识传授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来说远远不够, 不仅不能完全领悟所学知识, 没有阅读的巩固, 也会很快地忘记所学的知识。由此可见, 忽视阅读教学是影响小学中高年级英语学习的一大重要原因。

2.在英语教学指导中过于重视单词, 忽视语境。

就目前而言, 许多小学中高年级英语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指导过程当中过于重视对学生词汇的讲解和分析, 忽视文章整体性的阅读, 甚至在对英语文章的讲解中过度拆分句子, 忽略文章中语境的作用。一方面, 这会直接造成学生一直停留在对英语词汇的记忆阶段, 并且止步不前, 很难在英语能力上有突破。另一方面, 学生难以感受到英语这门语言的魅力, 难以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学效果将大大减弱。

3.学生自身阅读积极性不高, 自主能力差。

经研究表明, 大部分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没有课外英语阅读的习惯, 而在课堂上对阅读也是糊弄而过, 丝毫没有重视。这种现象一方面跟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当中只注重学生的听、说、写能力的锻炼有关, 另一方面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英语阅读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 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在阅读中新接触到的语句不能领悟其含义, 从而觉得乏味;在阅读英语文章的过程中, 小学生们收集核心内容的能力差;学生课外阅读量少, 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4.英语阅读教学手段单一。

许多小学中高年级英语教师阅读教学手段单一, 仅仅是一人一书一黑板, 完全通过口相传授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缺少了趣味性的英语教学活动, 致使小学英语课堂缺乏应有的生动和趣味, 这难免会让学生觉得乏味。除此之外, 相当一部分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师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盲目地灌输给学生知识, 却忽视了学生的“消化”能力, 学生极有可能因为跟不上教师的步伐而放弃阅读, 直接对学生的英语阅读的展开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小学中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1.在开展阅读前进行适当的导读。

为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在英语阅读前进行导读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仅能激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同时也能使学生将所掌握到的知识联系起来, 以便更好地开展阅读。如何进行导读呢?首先, 将要阅读的文章背景以及其主线内容系统地介绍一下, 让学生有迹可循, 不至于摸不着头脑; 其次, 要把一些核心的词汇和难点标记出来, 让学生反复琢磨, 以便达到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再者, 将一些略读、跳读等阅读技巧传授给学生, 不仅可以减轻学生大量阅读的负担, 也能使学生更快地从阅读中获得收获。众所周知, 小学中高年级的英语阅读文章中大多是篇幅较短的, 其中所涉及的词汇和语句也大多简单, 所以英语教师在导读中可以指导学生围绕文章的主线来展开。在阅读六年级上册模块 “It’s in the West.…”这一板块时, 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时, 要鼓励学生联系日常生活, 围绕文章标题去进行阅读, 并且适当地给出问题, 如“Where is your home…?”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本章节的英语相关内容, 更要培养学生的方向意识, 将生活与学习联系起来, 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 进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文章的阅读当中去。

2.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时, 教师需要布置阅读任务, 以便学生更快地找到阅读方向, 但是阅读任务的布置也是要有一定的技巧的, 尽可能地由简单到难, 由浅到深, 不可杂乱无章或者难度过大。在布置任务之后一定要督促学生完成, 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英语阅读当中去, 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也会更加有目的性, 在整个阅读过程当中会得到别样的收获。例如, 在阅读 “The Great Wall”这一章节时, 指导教师可根据后面的题目“ How long is the Great Wall ?”作为阅读任务, 让学生在阅读之后回答, 同时还可以根据阅读内容开展一些趣味性的阅读活动, 以便使学生对文章的印象更加深刻。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以提出其他的题目供学生思考, 利用一些之前学习过的词汇, 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巩固已学过的知识, 必定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授学生阅读技巧。

教师重在“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 所以, 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英语阅读教学指导上,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略读、跳读、 精读与泛读以及朗读和默读有机结合的朗读技巧。精读与泛读是对立的阅读技巧, 两者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从以往的一见陌生的词汇就停下来去查找字典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去查找中转变出来, 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 也能使学生完整的阅读完整篇文章, 以更加了解文章的内容。朗读与默读也是相对立的阅读技巧, 对于刚升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 朗读十分有利于其提高词字发音能力, 同时能更加切身体会语境、了解语调, 所以朗读是英语阅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朗读并不是日常沟通交流所用的语速、语调, 如果一味采用朗读作为阅读方式, 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学习英语而言是不全面的, 因此, 必须将朗读与默读结合起来, 默读更有利于学生思考,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思维去推敲文章的深刻含义, 从而从中领悟文章的真谛, 在无形之中提升英语朗读水平, 进而提高英语水平。

4. 在学生进行英语阅读之后检查之前布置的任务。

在阅读之前布置阅读任务, 那么在阅读后就必须检查, 检查要坚持整体和细节相结合的原则, 并且在检查过后基于点评和指导, 鼓励学生在经指导后再次阅读, 以便巩固所学知识, 提高英语阅读的效率。在检查任务的过程中, 也可有章可循, 从学生的阅读技巧、文章掌握程度、问题回答情况以及对文章的评价来检测, 这样既可以节省检查的时间, 而且能起到最好的检查效果。由于小学中高年级的英语阅读文章中大多是篇幅较短的, 其中所涉及的词汇和语句也大多简单, 检查的重心就可放在阅读速度、文章理解程度以及文章意义解析上。例如, 外研版四年级“Go stright on…”中, 可设定课堂情境, 在学生阅读完后, 检测学生是否对方向以及问路的提问和回答有所了解, 并且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况, 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施展出来, 这能快速地检验出学生的阅读收获以及英语读写能力。

总而言之, 小学中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是为了奠定学生的英语基础, 是为了提升其英语水平, 只有扎实的根基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英语学习中如鱼得水。小学中高年级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指导时, 必须将有效的指导策略辅助其中, 用心去铸造更多的英语天才,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保障高质量的英语阅读教学效果。

摘要:小学中高年级所开设的英语课程旨在奠定今后英语学习的基础, 而阅读教学作为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重点以及难点, 自然也不容小觑, 它能快速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学习英语的能力, 进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英语学习当中去。本文就目前小学中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展开研究, 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指出了相关的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冠群.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以X小学为个案[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章毓婷.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校园英语 (下旬) .2014. (5) :39-39

篇4:小学中高年级成语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素养的学科,而这种人文精神素养的培养主要通过语文的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非常重要。在新形势下,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应该有新的特点,本文主要就对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旨在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教学视角。

【关键词】小学 ; 中高年级 ; 语文 ;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202-01

在当前国人阅读水平日益低下的环境背景下,要有效地提高国民的阅读水平,就要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做起。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既发挥老师的指导性作用,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课后进行兴趣阅读。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有很多,以前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的那种“做题式”的阅读教学已经不能再适应新课改后的教学要求,在新形势下要通过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加强学生的阅读技巧的教学,注重学生课后课外的自主探究式阅读等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下面就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研究策略进行有效的探讨。

一、要通过多种形式来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氛围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氛围的重要性

虽然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身体和心理状态都进一步发展,相对而言有了更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小学生的成长受环境的成长都比较大,特别是家庭、学校的环境。小学生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边度过的,良好的校风等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来说,学生的阅读状况直接受到环境的影响。例如据腾讯教育新闻报道的丰台时代小学,积极创建书香校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该小学在“为每朵花蕾的健康成长提供最佳教育”的核心要求下,开始了以价值引导为核心,以书香校园创建为切入点,以课程为载体,从而引领师生“求真尽善”做事,作“求真尽善”之人,享受工作学习生活的幸福的文化创建,至今已经逐步形成了“浓郁书香,价值引领;求真尽善,共享幸福”的学校文化。这种文化就是一种良好的阅读环境氛围的文化,不仅在促进学生阅读学习方面有巨大帮助,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人文素养的提高也有重要意义。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为阅读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重视通过校园的宣传标语来营造良好的校园语文阅读氛围

宣传标语对于提醒人们的作用很大,特别是在校园。标语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好的标语能超于本身所起的提示作用,还能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小学校园中,尤其是要重视通过校园的宣传标语来营造良好的校园语文阅读氛围,例如:“读书好,多读书,多好书”这一标语是直接引用小学中高年级课文中冰心所说的话,这样学生既有亲切感,在经过课堂的详细讲解之后,学生也就能深切体会到其中的涵义。再如:“安静的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无声的静思给你无穷的智慧”,这个直接说明了安静的阅读学习环境的重要性,也许低年级的学生比较难理解其意思,但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的理解、认知水平进一步提高,完全可以体会得到其中的内涵。

(三)重视教室阅读主题的黑板报的建设

教室可以说是小学生在学校里的“家”,学生都对教室环境的建设十分感兴趣,教室后面的黑板报的建设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在指导学生进行黑板报设计时可以增加一些阅读方面的内容,例如好书推荐,学生的读书笔记展示,学生的阅读多少的获星情况等,这样通过展示的形式,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定能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二、要发挥家长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一)发挥家长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的重要性

家庭是影响学生成长最重要的环境,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起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学校加强与家长在学生教育教学上的沟通也是其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也对小学生的教育也离不开学生家长的作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分为课堂上的和课后课外的,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家长在课外课后对学生教学的作用。一是能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例如老师布置的阅读作用;二是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遇到不认识字、句子、段落,不理解的事物、意思家长都能提供指导作用。

(二)发挥家长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的方式

近年来,随着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一种所谓的“亲子阅读氛围”也在悄然兴起。父母要从小就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在具体的做法上,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养成勤于阅读的习惯;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在学生看书时不打扰他们,并且不让其他的事影响到他们,比如家人的上网、电视电影的播放等;还要积极给予孩子阅读指导,给孩子买好的书,在阅读过程中悉心解答他们的疑问等等。

三、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发挥“双主体性”的作用

(一)对“双主体性”的内涵理解

之前课堂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要充分發挥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而在新课改背景下,现在更多的是“提倡发挥教学主体与学习主体”性的作用,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学习的主体自然是学生。也就是说在阅读教学中,要通过教师的教与引导来达到学生掌握阅读技巧等的知识内容。

(二)如何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发挥“双主体性”的作用

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发挥“双主体性”的作用,首先,对于教师来说,就要提高自身的阅读教学水平,中高年级的学生要求更高一些,不能再像一二年级那样简单地进行,而是要在文章的主题思想、作者的表达情感、文章的写作技巧等方面加大研究的力度,真正做到钻研教材,形成自己的阅读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要进行一种思考式的学习,不能全然只是听老师的讲,还要有自己的思考、看法,这也是对培养素质型人才的要求。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这完全是可以做到的。

参考文献

[1]黄欣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与拓展”策略初探[J].中国教师. 2013(12)

[2]鲁世芳.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现状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 2013(11)

[3]曾朝晖.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学之友(小学版). 2012(09)

作者简介:赵辉(1987年-),女,山东淄博人,职称:小学二级教师,学历:本科,专业方向:小学语文。

篇5:小学中高年级成语教学策略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1、拓宽阅读教学的途径。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吕叔湘先生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自己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可见,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

2、促进个性健康发展。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优秀的课外书籍更是学生精神世界,阅读可以发展人性、提升修养、拓展人生;阅读可以丰富生活、愉悦身心、静享幸福。

3、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大量的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背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助写。

(二)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1、缺乏读书兴趣。由于没有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看电视、玩电脑还是看书的兴趣性选择上,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前者。可见,电视、音像、网络等大众传媒的普及,也会营造不良的外部环境,给学生的阅读带来负面影响。另外,很多学生去看书,只是因为教师和父母的规定而不得不读,只要不在教师和父母的视线范围,他们宁可发呆也不愿拿起书本,即使捧起书本,也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阅读效果可想而知。很多家长都不知道该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书籍,大多选择的是作文选或是作文辅导用书,这些功利性阅读的形式使得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大打折扣。这种阅读兴趣的丧失,造成了阅读量少,语言的吸收和积累不够,阅读质量不高的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兴趣的丧失,是学生阅读的最大敌人。

2、缺乏有效阅读。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尚不能自如地迁移到课外阅读中来,有的该精读的不知如何精读,草草读过,不求甚解;只需粗读的却迟迟不肯放手,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或是读而不思,缺少内化过程,阅读纯粹是“读”,没有“背”、“抄”等帮助记忆、积累的手段。因而,虽然有了大量的阅读,但是仍然语感不强,语言不丰富,阅读和写作能力未见明显提高。

3、缺乏读书氛围。生活的快节奏以及家庭文化的缺失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生活节奏的加快,到处是忙碌着的人们的身影,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人们忙于工作,忙于挣钱,忙于应酬„„人们很少有时间去潜心阅读,甚至连一些消遣性的杂志也懒得去翻阅。处在这么一种社会背景和家庭环境之中,孩子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养成潜心阅读的习惯。可以说,家庭阅读文化的缺失,无论是对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还是阅读积极性的调动,都造成很大的负面效应。

(三)成因分析

1、虽然很多老师、家长也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但由于各种原因,学生过于浮躁,读书意识淡薄,阅读质量低下,缺少良好的阅读习惯。

2、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不浓。我校通过调查发现:中高年级中,25%的学生每天都读课外书,31%的学生经常读课外书,45%的学生只是偶尔读课外书。其中29%的学生读课外书是家长和老师的要求。究其原因,电视、VCD、电脑游戏等大众传媒的普及,对学生的课

外阅读有极大的冲击。

3、学生课外读物的量少且面窄,无疑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最大障碍之一。而我校在5-6年级学生中的抽样调查结果也反映出这样的问题,57%的学生不喜欢读《三国演义》等经典文学作品,30%的学生喜欢读漫画类,78%的学生喜欢看脑筋急转弯,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也存在内容肤浅、欣赏价值低等各方面的问题。

4、学生对科学阅读方法的掌握不够。我们常说:得法于课内,就是要在课内严格阅读训练,让学生学会阅读。然而一些老师抱着急功近利的想法,考什么教什么,学生即使有课外阅读,也是在应考模式里兜圈子,使学生缺乏正确的读书方法。学校调查表明80%的学生希望老师在阅读课上引导大家读,89%的家长认为学校很有必要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希

望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

“课外阅读” 是指学生在课外(除课本以外)的各种独立的、相对完整文本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

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有效指导”是意味着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通过老师介入指导,使学生的读书活动有实效,即通过阅读,达到新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并能将课内外的知识贯穿起来,提高阅读

能力,使学生真正受益,得到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并规定了具体的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

2、苏霍姆林斯基有关阅读的论述。

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效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否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否阅读。因此,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还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认为课外阅读“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

3、心理学观点

心理学家认为小学生的心灵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向质变的发展过程。而大量阅读、语言的积累则是促进质变的有效渠道。因为大量阅读扩大了信息的输入和积累,这些信息的广泛性、层次性和新颖性,促进学生人格与才华向高层次发展。再者,根据人的发展关键期论点,十三岁以前,也就是小学阶段是人的机械记忆的黄金时期。因此,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应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让学生多读多记,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丰富词汇量,为学生的终身发

展做准备。

4、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的四大要素。在学习过程中,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认知的主体,教师由舞台上的主角变成幕后导演,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教师应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学习过程加以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四、预设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一)研究目标

1、从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入手,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探索小学课外阅读内容、阅读形式指导以及课外阅读课堂指导的方法研究,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2、通过让教师介入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的课外阅读与教师的指导同步发展,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使学生真正读起来,真正欣赏起来,真正走进阅读。

3、通过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喜欢上书,喜欢上阅读,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启迪

生活,学会做人。

4、在实践研究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切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5、提高课题组及实验学校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二)、研究任务

1、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指导研究。

2、学生课外阅读形式的研究

3、学生课外阅读过程的指导研究。

4、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研究。

5、探索、研究符合各个学段学生课外阅读特点的有效指导方法。

6、探索和创新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方法,构建有效的符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阅读指

导策略;

五、研究方法

调查法:采用问卷的形式,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课外阅读现状的看法,就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细致调查,客观分析,找准问题所在,确定研究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以便“对

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展开课题研究。

文献法:通过多种途径搜索其他省市在相关课题研究方面好的经验做法,结合学校实际,借鉴使用。同时从《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通讯》中选择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相关文章推荐给课题实验教师。购买有关语文素养和阅读教学方面的书籍,组织课题组成员经常学习,相互交流、研讨,搜集前沿理论信息,指导教师有效进

行课题研究。

行动研究法:深入学习理论知识,立足所教班级,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制定科学的研究方案,并针对实验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采取新措施进行修正和完善,逐步构建适合本校学生的、较为完善、有效的课外阅读的模式。同时积极撰写阶段科研成果,从而转变教师的职业行为,提高科研水平。

经验总结法: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注重积累第一手资料,不断进行概括和归纳,最终

提炼出切实可行,前瞻有望的研究成果。

观察法:对学生平时 的课外阅读进行观察、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素材资料。

六、基本的研究思路

(一)研究的对象

我校三至六年级学生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0.08——2010.12)

(1)成立课题小组。

(2)做好实验前测。

(3)加强学习,掌握理论,学习研究方案,让课题组成员都了解该实验的内涵,并组

织专题学习或讲座交流活动。

本阶段成果为:《小学生阅读现状调查报告》

2、实施阶段(2011.1——2013.6)

主要任务:围绕课题开展各类专题研究。

(1)制定实验方案:确定实验目的和内容,制定出每学期的实验步骤和措施。

(2)开展各类专题研究。

——开始启动实验,动员所有任课教师的力量,并取得家长支持。

——紧紧围绕实验确定的研究内容,开展相关的研究。

——特别关注读书积极学生的变化,及时总结,或请他们自述成文,以给他人借鉴、学习。

本阶段成果为:课外阅读篇目的确立;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案例收集

3、总结阶段(2013.7——2013.9)

(1)全面总结课题研究情况。完成各项课题的研究任务,撰写实验结题报告,确定今

后进一步研究实验的方向和重点。

(2)对整个实验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验收,形成研究成果,实施推广。

本阶段成果为:《有效指导,推进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研究总结报告》 《课外阅

读指导课的案例集》

(三)研究措施

1、成立课题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课题研究。

2、加大宣传,向家长宣传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处和意义,力争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校内、校外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通过学生自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等形式激发学生课外阅

读的兴趣。

3、以教师的阅读带动学生的阅读,发挥教师的引导、身教作用。

4、组织不间断的学习,把教师的自我学习和课题组组织的集中学习、外出学习相结合,大范围收集信息,利用因特网资源、专家资源和其他子课题研究资源,取他人之长,补

自己之短。

5、立足实践。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要勇于实践,努力探索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方法,从每一节课做起,并注意积累实验的原始资料;要经常和学校老师、课题组其他老师交流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互相启发,共同进步;要及时反思自己的实践,使之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实践。

6、结合课题研究,学校经常开展一些语文实践活动,如学生的阅读、教师阅读指导课竞赛、图书室开放日等,营造书香满园、人人读书的良好氛围。

7、及时总结,推进实验的不断深入。

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负责人: 王 莉(小学一级教师,银川市优秀教师,灵武市语文骨干教师。撰写的十余篇论文在国家、区、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并主持了银川市十一五重点课题《农村少数民族聚居区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策略的研究》,此课题现已结题并参加评奖。)

主要职责:完成课题立项申请报告;课题实施方案的设计;全面负责本课题的研究

进程;总结整理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成员:马金芳 刘佳文 高艳华 韩颜花 马学敏

主要职责:具体实施行动研究,并积累典型案例和经验,收集第一手资料,进行反思研究,提炼研究成果,并将成果及时运用于教学实践,让学生及时受益。

八、预设的研究结果

1、探索出在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指导、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课外阅读过程的指导、各类型阅读指导课的开展方面的有效策略,并在实践工作中运用、推广。

2、收集、整理学生读书笔记、阅读卡,并归集成册。

3、撰写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报告。

篇6:小学中高年级成语教学策略研究

古潭乡中心小学:周 燕 妮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段目标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词语教学与画面想象、情景创设、生活实际、查字典、概括文章内容、、指导朗读相结合起来。

正文:在中年级段,很多老师认为识字、学词是低年级的事,跟中年级的教学关系不大,词语的学习只是为学生的顺利阅读扫除障碍,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掌握,不必占用课堂宝贵的时间。认为中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较低年级的强些,作为中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初步会借助工具书来理解词语意思了,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了,教师不需要“浓墨重彩”去做低年级教师的事情,于是很多的教师在处理课后生字词时,无非就是读读抄抄,或自学了事,犹如蜻蜓点水,没有真正达到会读会写会用的目的。特别是公开课,对字词的教学更是微乎其微。课堂上教师或者避过词语直奔课文内容,或者简单地让学生读一读,总以为字词教学是比较简单的。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对于学过的词语学生能讲出词语的意思,换一个词学生就拿不准了,在课堂上,学生只会念字典上的解释,但当要求把词意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表述出来时,欠准确。

如何使学生把使用工具书形成学生理解词语的习惯?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了词语的本意,如何使他们在理解词语本意的基础上,联系语言环境及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如何使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想象画面,用语言描述画面?学生离开了工具书,还可以运用哪些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何多种方法并用来理解词语,本人就执教《搭石》这一课时的词语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尝试。

一、词语教学与画面想象相结合与情景创设相结合1、其实,我们平时在读词语的时候,是不是常常忽视了词语本身也带着很强的画面感、形象感、情感?当我们出示词语的时候,你读、我读、大家读,这些读词语的形式最终导致学生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而当我们把这些词语转化成画面后,让学生想象词语所蕴含的意象,有了质感的画面,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不是更深入了吗?例如:在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先让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走石图”的美,你们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协调有序)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呢?(可联系上下文理解,从课文中找一些句子说明这个词的意思。)

再创设情景: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前面的---踏踏,后面的---踏踏;前

面的---踏踏,后面的---踏踏(师生合作读)

最后师提示: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师:其实没有人指挥,又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叫----协调有序

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指名边读正音,边看图,感受身临其境。这样利用图片展开充分的想象,接着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像在头脑中放电影一样重现那样的情景,学生读起来也很投入。阅读时展开想象,可以拓宽认知领域,深入文本描述的意境,活现出塑造的事物形象,对于词语教学,学生如果没有获得对于词语感性的个人体验、感悟,这个词语在今后的生活中是不可能被学生顺利调遣或正确使用的。

二、词语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在词语教学中,不仅仅要让学生牢记这些词语,更要让学生透过词语的本质,去体会人物的品质。书本中的知识只有能在生活实践中灵活运用了的时候,才叫真正的知识,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例如我在教学词语“理所当然”一词时,我做法是 :

师:那么“年轻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1、指名读正音“伏”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

2、创设情景、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例如:“伏”分析字形,理解字义、请学生上台做动作。

创设情景:你真是年轻人的楷模,这样老人就能轻易的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地、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问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为什么?

问学生: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为什么?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因为---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因为人们把这看成里--()的事

2、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师:透过“伏”字,你看出了什么?(尊敬老人)

师:他们的这份美好的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到了什么?(生谈)

师:瞧,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

生:一道风景。

师:当我们在学校遇到同学摔倒时,我们总是把他扶起来,因为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这种没有人使唤,没有制度规定的做起来,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等问题来调动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理所当然。联系学生的生活开展教学,学生的生活经验被唤醒,这样就使他们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会认识并建构自己的认识。同时,学生原有的形象记忆被唤起,这样,就直奔学生的精神领域,深深地唤起了学生对年轻人敬意,也为理解下文作了铺垫。

四、词语教学与查字典在语境中理解相结合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了词语的本意,如何使他们在理解词语本意的基础上,联系语言环境及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对“行”字教学时,让学生掌握字音,接着让学生用多音字组词理解词语的意思,对整个词语的意思学生掌握的较好,此时,对单个字“行”的理解并不见得到位,我巧妙的将“行”字在字典中的意思罗列出来,再根据画面理解,学生一眼就能将这两个词语中“行”字的不同解释理解正确。

五、词语教学与概括文章内容相结合在词语教学环节完成后我对内容进行了小结,但课到这儿并没有停止,而是将先前所学的词语再次拎出来,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搭石、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伏、理所当然),理清课文的条理。概括能力的培养是中高年段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对于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的训练,与词语教学紧密联系,赋予词语教学以更多的内涵,使词语教学一举多得。

六、词语教学与指导朗读结合起来

新课标特别强调要感情朗读课文。而感情朗读必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就是像读文章那样,要抑扬顿挫、平仄起伏,用不同的语调来读词语。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词,而是一段灵魂的颤栗,在这样的词语教学中,给词语赋予了情感的温度,渲染上了生命的色彩。对以上前面提到的词语教学,我均让学生讲自己的送入到句子的朗读中去,朗读可以使语感细腻,学生在朗读中,能从言语的声音、语气、句式等多角度体察作品的内在意蕴,“使其言皆出于我口”,“使其意若出于我心”。

总之,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抓好词语教学,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是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项目,在我们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给词语教学一个切实的地位,挖掘词语教学的内涵,让词语教学成为课堂教学中既扎实又活泼的课堂新亮点,让词语教学为学生一生的语文素养奠基。只要我们善于去发现,善于采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生词,这样一来,我们的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履祥;《词语教学中应注意的两点》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0年01期

2、洪宗礼 ,程良方;《字词教学》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4、张天麟;《在关联词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天津教育;1980年03期5、小学中高年级用词练习的几种方式[J];湖南教育;1980年10期、王榕春《小学高年级词语教学点滴体会》;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0年01期

篇7:小学中高年级成语教学策略研究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所以,班级管理的好坏对于班级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对于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影响。但在我们的班级管理中,还存在不少误区,例如在校规或班规的制定上总是由学校或班主任、科任老师来决定,没有让孩子们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实践证明,一个班主任要想有效地对班级进行管理,就不能仅仅依靠班主任的管理和少数班干部的监督。面对这样一群朝气蓬勃、叛逆心理较强的学生,仅用呆板的校纪校规和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去管理和约束他们,自然不会取得什么好的效果。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让每名学生都真正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通过研究与实践,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有效的教育管理,可以保持班级秩序的稳定,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制定合理的班级目标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那么如何让班级中的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目标的制定中来呢?首先要让学生互相熟悉,对彼此的优缺点有个大概的了解,从而对整个班级的情况有个大概的认识。其次,让学生针对班级管理提出建议并讨论班级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还需要班主任结合学校教育的目的和学生相应的任务进行取舍。学生在参与班级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认识到本班的优缺点,明确努力的方向,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过程。此外,由学生参与制定的班级目标更容易得到全体学生的认可,从而会自觉地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班主任如果不考虑学生的意愿,也不经过讨论,而一厢情愿地制定过高的班级目标,会遭到学生的反感,最终目标将无法实现。

二、共同制订班级纪律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班级也应该有班规,即班级纪律。如果班级纪律都是班主任制定,不听取学生的意见,不经过学生的讨论,对于这样的班级纪律,学生是有抵触情绪的,效果就不会理想。教师在引导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纪律的过程中,可提醒学生换位思考,如果是自己触犯了班级规律,那么应该如何教育?然后给一周时间让学生商量,一周之后按照学习、纪律、清洁、出勤四大板块收集学生的意见。对于每条纪律实行全班举手投票,如果超过90%以上学生同意,那么这条班规成立。这样制定出来的班级纪律比班主任一手操办的班级纪律效果要好很多,学生共同制定的纪律比班主任个人制定的要全面、严厉、更有约束力。因为这是学生自己讨论的结果,是得到全体学生认可的,而不是班主任强加给学生的。经过学生讨论制定的纪律让班级管理比较轻松,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工作,同时也验证了管在于不管的教育思想。

三、民主投票选举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助手,是学生中的骨干。班干部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行、作风,这样才能起示范作用,班级工作才会顺利开展,班

级才会充满活力,才会健康、有序地发展。笔者以前在班干部选举中曾经尝试过班主任指定班干部的做法,发现工作开展得比较困难,原因是班委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那么如何确定班干部的人选才会对班级的工作开展及建设更为有利呢?学生参与班干部的选举是一个重要因素。在新组建的班级里,不必一下子定下班干部的全套人马,可在最初的两个月里由班主任指定临时的值日或值周班长,由各名学生按学号顺序轮流。一段时间后,学生彼此了解、熟悉了,这个时候就可以由班主任主持全班的民主选举。经过这样的程序选举出来的班级干部才更有威信。

四、提高学生参加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在中高年级小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如何保持他们的积极性?班主任不要让自主管理班级的活动流于形式,要让班级管理由班主任的“强制执行管理”变为学生的“自主管理”。

给予学生信任与信心。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宜提出整体要求,不要一手包办、事必躬亲。整体要求是集体中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得到的基本要求,那么细节方面就留给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创造与发挥。这样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班主任主要制定整体要求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需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观察每一名学生的特点、思想和需要上,从而争取对每一名学生进行个体化培育。

给予学生威信与支持。要求值日、值周班长以身作则,让每一名学生明白只有首先自己做好了,才能去管别人,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碰到实际问题时,只要是为班级着想的,班主任首先要支持班干部,为其分析事情发生后的处理方法等。在这个过程中,既树立了班干部在学生

中的威信,又指导了他的工作方法,这样才能保障班级活动正常开展。给予学生威信及支持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本保证。

给予学生鼓励与勇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困难的增大,学生的勇气慢慢磨灭,积极性也渐渐下降。此时此刻,班主任应该给予学生鼓励与勇气,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提高他们管理班级的积极性。班主任应该根据每名学生的个体特征处理问题,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自尊心强、个性倔强的学生应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应给时间让他们自我反省、思考,从而达到激发他们内在驱动力的目的。如果操之过急,往往会让他们丧失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另一方面,在表扬学生的时候要及时。比如当学生做了一件好事时,班主任应该抓住时机,及时表扬,这样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效果才会明显。

篇8:小学中高年级成语教学策略研究

一、感悟结构,仿写句式

言语的发展离不开扎实的句式训练。例如,在教.学《特别的作业》(沪教版四年级第一学期)一课第5节小莉的作业时,我关注到文本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先让学生整体感知“他有许多优点”,然后从三方面说明。我再深入看每一方面的内容,发现也都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通过比较,我发现三方面内容采用了层层推进的方法,写得一次比一次具体,最后一点“乐于助人”,也举了例子来具体说明。这样的写法值得借鉴。因此,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我让学生拿起手中的笔,去发现身边同学的闪光点。在动笔前,我提示学生再次看看小莉的作业,回顾她在介绍马克优点时,是怎样层层推进写具体的。鉴于三年级学生已多次训练把句子写具体,在这里,教师可以增加练笔的难度,要求学生也从三方面来写,并注意层层推进,所写内容要一次比一次具体。例如,_______有很多优点。他___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___。

二、揣摩词句,仿写修辞

揣摩词句,体会用词的准确性、构句的生动性,是仿写的基础。例如,《悉尼歌剧院》(沪教版三年级第一学期)一课第2小节中,描写悉尼歌剧院外形特点的有关语句是文本的精彩之处。“整座建筑洁白晶莹,像一瓣一瓣盛开的白莲,又像几叶张开的扇贝,再仔细一看,更像一组要出海远航而扬起的白帆。”这句运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突出悉尼歌剧院的外形独特美丽。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把这些句子进行分拆,利用媒体让学生体会到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之处。接着,再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在潜意默化中积累语言,积淀语感。随后,教师再让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式“整座建筑______,像______,又像______,更像______。(也可换用其他比喻词)”来写写他们自主收集的图片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积极性。

三、观察动作,仿写过程

《扬州茶馆》(沪教版四年级第一学期)一文中,朱自清先生用“切、放、浇、滗、拨、倒、搁”七个动词,把茶房烫干丝的过程写得清楚具体。这段文字是典型的“动作分解法”,对学生习作很有借鉴意义。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烫干丝的过程,加深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轻声读一读,并圈出烫干丝的动词。学生边交流,教师边板书,并让学生注意看板书中的标点符号(切、切、放;浇;滗、拨、倒、搁)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理解了烫干丝有三个步骤,并对照板书上的动词把烫干丝的过程讲清楚。学生在讲述时,教师点评,指导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突出烫干丝的特点。学生既在自主的学习中了解了文本内容,又说出了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最后,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烫千丝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在理解动作分解法的同时,做到学以致用,我设计了仿写训练——写一写“炒鸡蛋”的过程。我引导学生把“炒”分解成拿出、敲、掰开、放入、搅拌、倒油、倒进、结成、翻动、盛出等一连串动词,将每一个动词用一句话写清楚。从学生习作的整体情况来看,他们基本能把“炒鸡蛋”的过程写具体。

上一篇:我的新同学初一作文600字下一篇:用坚强注释生命 初中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