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2024-04-15

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精选6篇)

篇1: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构建语文教科书与《同步阅读》一体化教学模式

研究之子课题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开题

报告

建构语文教科书与《同步阅读》一体化阅读教学模式,可实现课

内外阅读的互动,满足儿童的需求,拓展阅读空间,整体提升学生语

文素养。我们不仅要在整体构建语文教学目标体系,改进课堂教学结

构,提高教学效果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加强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研

究,提高儿童的阅读兴趣,不断增加儿童的自主阅读量,提高独立阅

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弥补当前小学生阅读量普遍不足的需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积

累,而且进行了量化,“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每个学生在第一学段(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

学段(3-4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

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第四学段(7-9年级)课外阅

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四套教材汉字的容量分别为人教版48.3万,苏教版37.3万字,语文版52.6万字,北师大版44.9万字。无论学

生使用哪套教材,在义务教育阶段不仅阅读总量达不到《语文课程标

准》的要求,也完成不了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养成,更不要说理解、鉴赏和良好语感的形成了。

(二)学生阅读能力较差亟待提高的需要

据教育人士多次调研和测评,小学生各项语文学习能力中,阅读

能力的水平较其它各项能力差。前国家教委曾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在云南、吉林、河北、陕西、江苏、湖南、广东、四川等8省进行过小学生语文学习情况抽样调查,调查的结果

是:在语文各项能力测试中,阅读能力测试成绩偏低。

(三)阅读品味有待提升的需要

2008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今天孩子们手中的课外书已经名不副实。调查结果显示83%的孩子有阅读课外书的愿望,但现在孩子手中“课外书”76%都是考试类书籍。

(四)不知如何读而茫然需指引的需要。

有的学生明白读书的重要,渴望读点好书,但面对书海感到茫然,不知选择什么书来读,怎样读,不少学生尝试过后觉得无成就感,于

是又放弃了。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经,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苏州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在《阅读与中国教育改造》的演讲中呼吁“真正的阅读要从儿童开始”。他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美丽的城市;让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让阅读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让阅读成为我们的国家战略!”目前我国民众的阅读能力一直走低,导致国民素质降低。当前,读书的问题已经成为我们整个民族的大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还是在学校。我们作为教师肩负着这一伟大“工程”。因为一个人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主要是在学校养成的。学校教育如果离开了阅读,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只是训练。因此,“真正的阅读要从儿童开始,这才是解决中国教育问题最重要的手段,是中国素质教育突破口的最重要的选择和路径”。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调研

调查了解低年级不同性别不同班级的学生是否阅读课外书,喜欢阅读什么类型的课外书,喜好课外阅读的持久度,课外阅读能力如何,有些什么阅读方法等。

2、开展课例研究,指导如何进行课外阅读

根据调查资料分析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现状,并开展课例、案例研究。通过备课制定教学设计,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总结反思及进一步提出新的构思等研究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3、撰写科研论文

在开展课例研究的基础上,定期交流,总结经验,撰写指导策略的论文,并在班级、年级进行推广。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整体研究法。将语文教材与《同步阅读》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将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指导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课堂阅读教学必须向《同步阅读》延伸,《同步阅读》必须以课堂阅读教学为基础。

2、网络调查,借鉴国内外已有方法

3、、课例研究法。围绕本课题在本学段广泛、反复开展课例研究。课例研究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激发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

读的动力;创设读书环境;指导读书方法;选择最佳书目;指导学生以读带说促写。

4、、试验研究法。通过搜索国内外有关材料,借鉴已有得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预设好试验方案,并将试验方案分段进行试验。

5、调查反馈法。分段进行试验后及时调查其成效,收集、整理学生的反馈情况。

6、经验总结法。在开展课例、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定期调查收集整理阅读指导策略试验的成效,并反思、总结,形成文字材料,撰写相关论文。

五、课题实施计划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4-2010.6)

1、选题申报、理论学习

2、确立研究课题的问题

3、拟定研究课题开展计划和进行方案

4、把研究具体任务进行合理分配

5、对调查问卷的内容及调查问卷的纸张进行准备

(二)第二阶段:研究、试验阶段(2010.9-2010.12)

1、(明确调研目标)课间现状调研:调查了解低年级不同性别不同班级的学生是否阅读课外书,喜欢阅读什么类型的课外书,喜好课外阅读的持久度,课外阅读能力如何,有些什么阅读方法等。

2、网络调查,借鉴国内外已有方法

3、开展课例研究,预设实施方案

4、分段进行试验

5、试验成果反思

6、总结指导策略

7、策略推广、普及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0.12-2011.9)

1、实施调研

2、资料整理

3、申报结题

(四)第四阶段:推广阶段(2011.9-)

1、指导策略结集

2、校内推广

3、校外推广

篇2: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课题核心概念

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它相对于课堂阅读而言,是指学生课外通过阅读书报、影视、网络等进行学习的方式。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的总称,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它是语文综合性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通、最常见的形式,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新课标中,课外阅读已经作为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要求提出来。

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是指为了达成目标(即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在分析学生阅读活动的基础上,对所采用的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具体教学行为的整体性设想与运筹,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集成。

(二)、问题提出的背景

阅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增加知识,开拓眼界,积累广博的知识,发展思维,陶冶性情。小学低年级是学习成长的初期阶段,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好时机。如果从小养成喜爱阅读的好习惯,那么将终生受益。阅读仅仅依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级课外阅读总量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低年级不少于5万字。”然而通过与一二年级学生和家长的接触了解,发现很多学生的阅读量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主读书课外能力差,部分家长对阅读不够重视,学校老师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缺乏引导,这些都使低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处于一种随意的状态。因此,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进行课外阅读指导非常有必要。

另外,作为一名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老师,对于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也存在很多困惑。例如,学生对于什么样的课外书感兴趣?怎么让家长重视家庭阅读?如何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课外阅读指导课应该以什么样的模式呈现,是不是要按照语文课堂的模式进行?等等很多问题困扰着我,我想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对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进行深入的了解,研究、学习指导低年级课外阅读的理论知识以及切实有效的方法策略。

(三)、理论依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要求: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学生的发展具有未定性,教师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必须给予足够的外部强化和指导。把课外阅读理解为一种集体性的综合活动,有助于让此项活动更为有效的开展。

2、心理学理论:

兴趣是积极认识事物的内在动力,它首先由新异的刺激所引起,凡是新的事物、新的形象、新的学习内容、新的教学方法都能引起认知兴趣。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它往往同愉快的情绪体验联系在一起。兴趣具有探索性的特点,凡是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会去积极探索它的奥秘,力求把它认识清楚。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通过课题的研究,激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2、向学生推介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让感受阅读的乐趣。

3、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阅读,逐步形成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引导家长重视课外阅读,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良好的环境。

5、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学习课外阅读指导的理论知识实 践方法,形成有效的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了解低年级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并对其分析,找到造成低年级课外阅读量不足的原因,为问题的解决找到出路。

2、在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探索激发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

3、通过上网、看书等途径查阅相关理论,探索指导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教学方法,并在班级中进行实践,形成有效的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4、形成并撰写关于指导低年级课外阅读的教案片段及反思。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拟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性研究,开展调查,对学生现状分析,对调查情况分类对比,积累材料,拟进行为期一年的实验研究,进行具体操作。

1、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学生、家长的访谈调查,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以及家长对于孩子阅读的关注度。从中了解里面存在的问题对有关问题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

2、行动研究法:即边研究边行动,行动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是由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环节构成的循环往复的运作系统。根据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训练情况,适当调整课题研究,以便科学地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3、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进一步了解低年级儿童在学习以及阅读方面的特点。了解关于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专业理论探讨以及形成的研究成果,作为本课题的参考。

4、案例分析法:在对典型教育事件进行具体描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和解释,概括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

5、课例展示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会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我们研究的根本目的,通过研究,形成的成果我们将及时运用到阅读指导课的课堂,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改进教学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2013年6月,我开始思考酝酿,并最终选择了对该课题进行研究,9月制定出研究方案并上传至课题管理中心。从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用一年的时间以二(11)班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该课题进行实践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一边实践,一边研究,不断思考发现的问题,结合理论专著探求问题的答案。研究伊始,我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搜集、整理并分析调查所得到的信息,找出低年级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对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并在实践过程中在每节阅读指导课中不断的改进,努力探求能够激发养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从2013年9月到2014年8月,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3.8——2013.9)

1.课题立项准备:搜集资料进行课题研究的相关调查,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结合实际制定课题工作计划,确立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3.10——2014.7)(1)、根据研究方案,开展研究活动

(2)、理论学习:阅读《打造儿童阅读环境》、《阅读心理学》、《阅读教育学》、《快乐的绘本》等著作,并结合研究实际撰写读书体会。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上好阅读指导教研课,尝试不同的课型,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思考,每节课后及时小结反思,对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进行阶段性总结。

(三)总结结题阶段(2014.8——2014.9)

1、整理研究过程中积累的各类资料,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一)、“三个转变”:

1、学生的转变:

(1)阅读积极性提高了。

经过一年的培养班级中由过去的大部分学生不看书,转变为现在的大部分学生主动看课外书。积极参与阅读课的课堂学习,以及课外的拓展活动。

(2)藏书量增加了。经过一年的读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藏书由原来的人均不足5本到现在的人均藏书15本以上。

(2)读书的习惯初步养成

大部分学生初步养成了较好的阅读习惯,每天能坚持阅读半小时以上。在阅读中学会思考,能通过写、画、说、演等形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乐于和别人交流读书体验。

2、家长的转变:

通过和家长的交流沟通,对家长进行了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宣传,使家长认识到阅读的意义。同时向家长推荐适合低学段儿童阅读的书籍,指导家长进行亲子阅读的方法。现在家长能够帮助孩子选择适合阅读的书籍,并在家庭中与孩子一起读书。通过读书记录、亲子共读等方式促进孩子在低年级就形成良好的主动阅读的好习惯。

3、老师的转变:

(1)、理论水平提升了。

课题研究促使我读书学习。为了更好的搞好课题研究,我买了《打造儿童阅读环境》、《阅读教育学》、《阅读心理学》等书籍,仔细研读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并且学以致用,利用这些参考文献中的理论来指导研究实践活动,使课题研究更有成效。通过研究学习,我认识到阅读环境对于儿童开展阅读的重要性,学到了打造儿童阅读环境的方法,并在研究班级中积极实践,创设适合儿童阅读的环境。班级里的图书角、流动书屋、小伙伴图书分享袋都为学生读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研究能力增强了。

在课题研究中我通过上课外阅读指导课,不断尝试课外阅读课的新形式,参与式课堂教学、互动式课堂教学、开放式、拓展式等多种形式的阅读课形式我都进行了尝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我的目标,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我的用意所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我的追求。通过上课——反思——改进这三个环节,不断发现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改进。经过一年的研究实践,对于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能力提高了。

(二)、“三个互动”

通过一年的课外阅读活动指导,班级中实现了三个积极的互动。

1、师生互动

通过课堂的阅读指导,以及课外阅读拓展活动的开展,师生共同阅读、交流、讨论,让阅读不再只是个体行为。学生的积极参与,让课外阅读指导课呈现出活力,同时,老师通过对学生阅读行为多种方式的积极评价,更提高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2、生生互动

学生在开展课外阅读时,通过交换书籍、交流故事内容、小组共同阅读等活动,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获得的乐趣,这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了阅读的成功体验,也成为推动学生继续阅读的一个动力。

3、亲子互动

阅读活动的开展让家长在孩子的阅读活动中拥有了更重分量的角色,他们不再只是付钱买书的人。一年来,他们在书籍的选择方面由原来的茫然到现在的目标明确,在家庭阅读方面由原来的只有要求转变为现在的陪伴与参与。孩子给家长朗读诗歌、表演故事,画故事人物,让家长在陪伴孩子阅读的过程中,也体验到了孩子阅读所带来的快乐。

现在班级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图书角、流动书屋成了学生们的乐园;读书故事会、诗歌朗诵会、故事人物绘画比赛成了同学们喜欢的活动;阅读指导课上同学们阅读、交流、评议、写画心中的感受„„分享着阅读带来的快乐。书香溢趣,趣在书中。

(三)、研究所得

通过一年来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方面的研究,我有了这些体会:

1、阅读环境很重要,学校、家庭要努力创设条件,打造适合儿童阅读的环境。

2、课堂内外,相辅相成。阅读指导课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指导学生读书方法。课外拓展活动(如:读书故事会、朗诵比赛、表演故事、绘本插画比赛„„)对课堂既是延伸也是丰富,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读书活动的热情。

3、家校协作,形成合力。低年级的孩子开始阅读离不开老师、家长的引导和督促。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需要老师、家长的共同努力。

五、课题研究的反思

篇3:指导小学三年级课外阅读的策略

一、我爱读

1.大力营造读书氛围。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大造阅读的声势,对那些主动阅读,乐于阅读的学生进行表扬,给予学生以适度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评比出不同星级的课外阅读活动积极分子。把学生自带的、喜爱的图书进行小组间交换,使学生阅读的图书源源不断。同时,每周确保一次到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借阅图书。另外,还可以在教室墙壁上设置“书海拾贝”、“读书园地”、“阅读指南”等版块。

2.保证学生读书时间。每天都留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可以进行课外阅读,特别是保证学困生的阅读时间。三年级刚开学时,我总是一边叫学生自己安静地看课外书,一边辅导一些学困生订正作业、做练习题。可结果总是弄得班级里闹哄哄的。一部分学生趁着老师指导同学时就小声地讲话,假装或根本没有在进行阅读。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明白,补差工作不如留到课后,布置学生阅读时就纯粹地做好这一件事,自己陪着他们一起安静地看书,比“利用”那么一点点时间补差效果好很多。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机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头脑需要科学知识之光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需要阅读、阅读、再阅读。”全班同学一起安静地阅读,尤其是让学困生也一起参与进来,时间一长,同学间共同徜徉书海、畅谈心得的兴致,必定使一些学困生也动心,自然而然就慢慢地加入进同学们阅读的行列。

3.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求自己博览群书,其意义不仅在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更重要的是发挥教师示范熏陶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杨红樱的《笑猫日记》系列,有一阶段时间在学生中颇受喜爱。于是我向学生借了几本阅读起来,读完以后,我选择了几段有关环境描写的段落和学生分享。看过的学生顿时都来了精神,纷纷举手想谈谈他们的看法;有些读完了不大记得的学生一脸遗憾的样子,当场努力回想着;没看过这套课外书的学生也被吊足了胃口,都表示下课了以后非常想要阅读这一有趣的课外书。

二、我会品

1.多读书。古人说的“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有些夸张,但不无道理。在做到让学生有品种丰富、充足的书源的同时,告诉学生因为每个人的精力有限,所以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或自己的兴趣,把不想读或简略的内容跳过去,能了解内容大意、寻找作者的观点也可以。这样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实际需要或自己的兴趣而采用不同的方法,也能让他们真正没有压力地乐在其中。

2.读好书。光靠学生自己浏览群书,没有老师的指导当然也不行。所以作为老师,每学期选择一到两本课外书进行有指向性的阅读指导是十分必要的。指导学生精读时,应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本学期我就选择了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木偶奇遇记》进行精读指导。指导前,我首先自己仔细地阅读了这本书,认真思考了应如何利用这本书,教给学生精读的方法。经过整理,确定了以下方法:(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如用“———”、“?”符号分别标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等。(2)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通过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也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等。例如《木偶奇遇记》第一章中有这样一段:“樱桃师傅吓呆了。他的眼珠子差点儿从眼眶里跳出来,嘴巴张得大大的,舌头也被吓得快伸到下巴了,活像是喷泉池子里的一尊怪兽雕像。”有学生在这一段旁写了一段自己的感受:“文章通过描写樱桃师傅的眼珠子、嘴巴、舌头,把樱桃师傅当时惊呆了的样子生动地写了出来,我也要学习这种方法。平时仔细观察别人的表情,写作时就可以用上了。”非常简单的语言,但是看得出来,学生已经通过课外阅读学到了一些写作方法。(3)写读书笔记。可以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我们三年级主要是作一些好词佳句的摘抄,品读语言,学习作品中常见的构段方式,获得并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4)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由于《木偶奇遇记》是一本有趣的世界经典童话,学生在读过以后,我让学生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阅读的效果就更好了。

篇4: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低年级是语文阅读的基础和关键时期,语文教学课堂教学固然重要,教师在课堂上的精讲和分析是导,但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孩子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提高,必须要课外的大量阅读拓展和延伸。在启蒙阶段让孩子爱上读书,并且成为一种习惯,贯穿于整个求学乃至人生过程中,与书为友,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从书中汲取精神的养分,开启认知的大门,启迪智慧,培养审美情趣。随着孩子的识字量慢慢增加,为阅读习惯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孩子的阅读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在实践中提升阅读兴趣,并和学生的“听、说、读、写”密切联系起来,从读到表达,全面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

一、阅读材料的多元化

有的教师仅仅从引导孩子读故事书上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其实阅读材料在低年级段的选择是非常广泛的。故事书的选择是不错的,故事情节有发展、高潮,各种人物角色,具有悬念的情节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另外还有很多丰富的儿童读物:中国古典启蒙读物中《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孩子可能学前就接触过,对其中的意思不一定理解,但这些读物讲究韵律,朗朗上口,语言简洁不繁复,孩子易读易记,现在的读物不单单呈现文字,配以图片、拼音和简单的释义,孩子在识字量增加后也会逐渐深入理解了其中的意义。儿歌内容浅显,短小活泼,富有韵律感,其短小精巧的结构富于节奏感,与启蒙读物相比,儿歌更容易被低年级的学生所喜欢,比如柯岩的儿歌《小弟和小猫》,形象可感,让人忍俊不禁,传统的谜语歌、绕口令、连锁调等等也深受孩子们喜欢。儿童诗歌也是适合孩子听赏的阅读材料,低年级孩子因其年龄和心理上的特点,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尽量选择图文并茂,讲究韵律,能读易记的读物,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可以让孩子在富有音乐感和节奏感的作品中得到美的享受。同时注重选本的直观性、审美性、形象性,所以最好是色彩丰富的图画,内容不多的拼音辅助的读物,这样符合低年级儿童身心特点,吸引孩子的阅读兴趣,有翻开读的欲望。

二、阅读氛围的立体化

一个有浓郁文化氛围的学校和班级是孩子读书的大环境,营建这样一个富有浓郁读书氛围的环境是浸润“书香”的必须。首先是学校,在醒目的楼梯口和转角设立“小书吧”,小小书架上是丰富的儿童读物,由学校提供大部分书籍,也通过学校孩子把家里的书籍捐出来充实书架。既有新课标的课外推荐优秀文本,也有孩子们自己喜欢的丰富多彩的书籍,定期进行更新,让孩子们在处处有书的环境里自由阅读。其次是班级:语文课外,早读或中午可以安排时间的独立阅读时间,孩子们把家里的书籍拿到学校阅读,并且和同学交换阅读,阅读的交流讨论在语文老师的引导和监督下坚持一段时间,孩子们慢慢就会自觉读书,同时交流了思想,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是宽阔视野,增加见识的有效方法。教室的布置也可以配合学校“书吧”的形式设置,成为一个呼应,和学校的阅读环境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再次是家庭:根据学生家庭结构的调查了解,获得家长的支持和重视,发起倡议,订阅书刊和添置孩子的课外读物,订制家庭读书日,让父母和孩子分享阅读的快乐。这样立体的读书氛围建立了,在这个浓郁的读书环境中,读书就像日常生活中的吃饭睡觉一样平常,孩子自然觉得读书就是一件常事,慢慢成为生活里的需要,成为生活里的一种习惯,让读书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和世界对话的方式。

三、阅读方式的特殊性

低年级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孩子处于身心发展的初始阶段,一切都处于最初的构建之中,他们的认知以形象思维为主,智力发展和社会认知能力处于低级阶段,其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这一阶段的阅读方式的特殊性。这一阶段,儿童对抽象的文字的识别量少,无法从文学这一静态的语言表达中体会更多的乐趣和魅力,这决定了低年级孩子不能在完全没有人帮助的情况下完成独立阅读,即他们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需要通过教师或家长的帮助和引导。儿童在认知和上心理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特殊的审美方式,即通过多元的阅读材料直观呈现、通过多种方式去感受作品,包括丰富多彩的图文结合,包括通过有声有色地朗读或角色表演。

一方面,教师有效阅读的组织和引导是孩子学习阅读的良好开端。教师运用讨论、合作等方法引导孩子们学会表达,学会评价,学会互相分享,而老师始终作为阅读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到孩子们的整个阅读过程,这样孩子们发挥了自主性,又不会盲目的阅读,阅读水平和能力一定会逐渐提高,参与热情也会随着阅读能力的增强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必须注重家庭亲子阅读。对三年级以下的儿童的家长,要求注重孩子的阅读,保证有一定时间陪伴孩子一起阅读。通过教师和家长的组织、指导、陪伴,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和分享,达到课外阅读目的。

四、阅读评价的鼓励性

小学低年级孩子对老师的信任几乎是无条件的,孩子把老师的话当作“圣旨”,教师的评价和关注会让学生非常在意,小学低年级孩子对老师的依赖和信任是最强的阶段,孩子喜欢老师,就会对所学的课程非常感兴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基础阶段的阅读评价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鼓励评价能激励孩子积极参与阅读,教师对不同层级的孩子的评价应该区分对待,抓住孩子思维上的闪光点,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恰当而具体的评价和鼓励,让孩子能充分融入阅读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进入阅读的情境,和教师积极互动,在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扣开阅读之门。

作者简介:李小莉,女,1978年生,文学硕士,贵州遵义师范学院副教授。

篇5: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摘要 小学生课外阅读对成长语感,提高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试图通过实际调查和科学的阐发,寻求指导社团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路子、方法、形式和计谋,促推小学生课外阅读与课堂阅读教学相得益彰,促推小学生养成终生念书的好习惯。本论题从对“小学课外阅读”的思维规律概念的角度入手,对通过心理学和举动学两方面的体现形态的阐发,站在一个相对的高度,以大视阈,看实际,透辟的阐发“影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因素”,科学地提出:指导课外阅读的计谋,从而提高论题研究的实际指导意义和深切研究文献意义。

关键字 小学生,课外阅读,计谋

弁言

所说的“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自力的阅读活动。《语文课程规范》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该当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今世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的总称优秀文化的营养……”“具有自力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堆集,形成良好的语感。” 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自力获取、自觉摸索常识等多种能力的重任,课外阅读是学生自力获取常识,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主渠道,是语文教学的课外延长和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课外阅读是大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阅读的延续与扩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进步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我国现代语言巨匠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疑难题目》一文中指出:“少量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异口同声地得益于看课外书”。由此可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不仅是现代语文教学的要求,并且对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001年,教育部决定鼎力大举推进根蒂根基教育课程鼎新,调解和鼎新根蒂根基教育的课程系统。这是全面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新的语文课程规范夸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故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堆集,学会多种阅读方法阅读课外书籍,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新的语文课程规范,划定了5、6班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课外阅读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多重功能,但这种功能的发挥,必须依赖于每位学生扎敦实实的完成这个课外阅读总量。21世纪是一个常识经济的时代,当今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愈来愈盘绕人才和常识的竞争展开。社会形态的成长和进步对我们每位国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素质要全面提升。科技在进步,人的总称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更新,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会愈来愈强烈,而阅读是人的总称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之一,更是人的总称从外部世界获守信息的主要体式格局。在现代社会形态中阅读将是一种最为基本的日常活动,作为未来社会形态的主人,当今的小学生来说,必须具备更广阔更深广的常识层面,具备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才气更快的获守信息,也才气顺应日月牙异的社会形态变化,而仅靠课内阅读已满足没完学生对常识的需求,是以,面对常识经济的挑战,作为语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必须加鼎力大举度,加强未来意识和创新意识。而学生的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还没能掌握合理有效的阅读方法,是以阅读的效率不高,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摸索学生大量课外阅读指导方法与计谋势在必行。

一、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理解

《语文课程规范》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根蒂根基,也是学生全面成长和终身成长的根蒂根基。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成长,同时还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念书,好念书,读整本的书,鼓动勉励学生自立选择阅读质料。”占有关研究表白,学生所获得的常识大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课外学习获得的,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梗概只有三成。在大语文教育观看来,语文教育是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和感触领悟3个方面构成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大语文运动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大语文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稿)提出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小学语文课程规范》明确地界定课外阅读的量的指标,在我国也是第一次。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与能力尤为重要,我们必须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打破课内外的界限,从课内延长到课外,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得以沟通,指导学生进行广泛地阅读。

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实际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育资源,积极创造前提,指导学生多念书,并采纳多种形式交流念书心得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开放的语文教育系统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以外的“粉饰”,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使命”,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吕叔湘曾经说过:“少量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这说了然啥子?这说明,局限在课堂里的语文学习是封闭的,是脱离实际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因而不有可能是高效的。只有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系统,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才气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阅读教学分为课内、课外两方面。课内的阅读固然重要,即使篇篇读得倒背如流,所得又有几何?必须让学生哄骗学得的常识、方法去广泛地阅读课文以外的文章和书籍,使他们有方于课内,收益于课外。我们要创造一切前提,帮忙学生多念书,读好书,激发其念书的兴趣,堆集尽有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质料,积淀尽有可能多的语感经验。课外阅读是开启语文教学的又一把金钥匙,决不能让这把金钥匙遗落在角落里。

课外阅读指导是课内阅读教学的自然延长和须要增补,它使课内常识得以迁徙到课外。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导致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根究常识的强烈情欲,丰富常识、开阔视阈,自小在他们心魄上播下刻意攀登科学高峰的胚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伶俐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体现形态

㈠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心理体现

1、从众心理

中班级小学生的这种心理尤为强烈。如果有一些书被大家喜爱便能迅速形成风潮,形成浓厚的念书氛围。然而,中班级的学生接受能力加强了,念书的种类上却没有响应的调解,大大都同学仍旧沉迷于看《儿童画报》、《动画乐园》、《机器猫系列》等形象具体丰富的书籍,从一定程度最大限度定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触领悟理解和想象力的成长。

二、诱因心理

中班级的小学生学习语文最大的困难的疑难题目之一便是撰著文。有很多同学的书架上都有《同步作文》、《优秀作文》等作文指导书。他们很少把这些书当作闲暇时的“阅读小点”,反倒当作了撰著文时的“开胃大餐”。如果教师要求写一种你喜欢的动物,他们不在“喜欢”上下功夫,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触感染,而是找到相干类型的“示范作文”,照着别人写好的路子走,长此以往,会形成学生的依赖心理,不撰著文不看书,看了书后才会撰著文。导致作文(诱因)——看书(结果)的恶性轮回。

三、被迫心理

有一些家长由于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不充分考虑孩子的现状,盲目强力压制性的让孩子大量的念书。教师也要求学生念书要做念书条记,写心得。,在学生本身没有阅读的内在动力情况下,只是疲于应付,机械、被动地完成使命。学生险些每次都获得掉败的体验,而这结果不断被强化,造成厌倦甚至恐惧念书,进而将这种情绪迁徙到其它学习举动上,产生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四、猎奇心理 学生的课外阅读完全出于兴趣,读物能使他们产生积极的体验。他们有的读到了有趣的人和事,有的获患了新鲜感,有的在读完后有成就感、满足感。使他们对念书产生了兴趣,并形成了习惯。这类学生的课外阅读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没有特定的目标和计划,为所欲为,具有涣散性。

㈡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举动体现

1.家庭环境因素。从学生的家庭环境来看,我校有70%来自打工者家庭的孩子,这些家庭家长学历偏低,居住环境、经济前提差,直接影响到孩子的阅读习惯,没有浓厚的家庭文化环境的陶冶,造成学生没有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2.家长盲目指导。由于家长文化的局限性,不明确阅读哪类书籍对孩子有益,只是盲目购买教辅资料逼着孩子阅读,认为这就是课外阅读,歪曲“阅读”一词的深刻内涵。甚至盲目认为:只要孩子把语文书上课文会背了,就是学好了语文。这也是造成学生阅读内容浅近书籍的客观原因。

3.应付阅读作业。除了以上两个客观因素外,与教师的阅读指导和阅读兴趣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虽然每周老师都检查学生上周阅读的书目和阅读时间是否包管半钟头以上,并由家长签字证实,这是逼迫学生阅读,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4.理解能力低下。课外阅读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成绩,阐发理解能力普遍差。对文字描述性的疑难题目或需要加以主观阐发的习题,就无从答起。作文时导致错别字、语病连篇,理解能力较着低下。

5.目标取向浅近。usa心理学家克龙·巴齐指出:“学生的任何举动型的形成,在客观方面乃是遭到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差异于常态的则需要追溯各种因素的影响是否适当。”从“教”的角度去审视,助学者目标取向以考试成绩“一槌定音”,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一把尺子,驱使教师考啥子教啥子,教啥子学啥子,课外阅读,也是在应考模式里兜圈子,何谈兴趣之有?何谈感触感染美、认识美、赏识美?

6.教学方法单一。语文课的阅读原来可以从不同视角对课内课外质料进行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重新组合配置,给学生以全新的感触感染。课外有广袤丰美的土壤和取之不尽的活水,若教师课外阅读指导有方,学生将会进入一种亮丽的境界。但大都语文教师习惯以讲代读,或者“满堂讲”或者“满堂练”,使“主体”变成了“客体”,限定了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削弱了学生阅读的心志,丧掉了课外那片肥沃的土壤,使学生思维与课外阅读没有办法同步成长。㈠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调查阐发

1、调查结果及简析

⑴ 阅读课外书在小学生课外生活中的官位地方

表1.阅读课外书在小学生课外生活中的官位地方 从表1中可以看出,大多学生的课余时间仍然为课内作业所占用。参加其它活动的人仅占6.8%,如果要使学生的课余活动真实的丰富、多样起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须要前提。

⑵小学生课外阅读种类的选择

表2.课外阅读种类选择的班级差异 学习辅导类 童话故事类 小说出名著作类 科技常识类 历史故事类 合计 低 2 20 3 9 3 37 中 10 13 2 19 7 51 高 13 3 6 10 8 40 合计 25 36 11 38 18 128 不同班级的小学生在课外书种类的选择上存在着极显著性差异,低班级学生较倾向于童话故事类,占54.1%。中班级学生较倾向于科技常识类,占37.3%,以及童话故事类,占25.5%,而高班级学生则倾向于学习辅导类,占32.5%以及科技常识类,占25%。

⑶课外阅读种类的性别差异

表3.课外阅读种类的性别差异 学习辅导类 童话故事类 小说出名著作类 科技常识类 历史故事类 合计 男 9 13 7 30 10 69 女 16 23 4 8 8 59 合计 25 36 11 38 18 128 男性和女性生在课外书种类的选择上存在着极显著性差异,男学生较倾向于选择科技常识类的图书,占43.5%,其余类型的选择较为均衡。而女生较倾向于童话故事类的图书,占39.0%,学习辅导类的选择比率也较高,占27.1%,而小说出名著作类的选择比率较低,占6.8%。

⑷选择不同种类课外书人数的表4.选择不同种类课外书人数的 从表4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各种读物的选择上存在极显著性差异,较倾向于童话故事类(28.1%)和科技常识类(29.7%),较少选择小说类(8.1%)。表5.优差生在课外书阅读上的差异 学习辅导类 童话故事类 小说出名著作类 科技常识类 历史故事类 合计 优 5 2 0 1 1 9 差 1 1 2 5 1 10 合计 6 3 2 6 2 19 经过对优差生在课外阅读的动机、阅读的种类,以及影响学生选择课外书的因素等差异检验。结果表白,优差生在各方面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只有高班级优差生在阅读课外书种类上有显著性差异。优生较倾向于选择学习辅导类(占55.6%),而差生则倾向于科技常识类,占50%。

㈡主要因素阐发

1、小学生课外书种类选择差异的阐发

从表2中可以看出,低班级学生喜欢阅读童话故事类的课外读物。童话故工作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富有想象,语言文字简单易懂,切合儿童的心理特性和常识能力水平。

中班级学生的常识能力水平有了较着的提高,生活接触面也有所扩大,思维、视阈也逐渐开阔,开始对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以及自己身旁的物质发生兴趣和疑难,所以科技常识读物的比例有所增加。

高班级的学生因为遭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学习辅导类图书的选择人数较着上升,且由于常识水平、能力水平的上升,阅读小说出名著作类,历史故事类书籍的人数有所上升。总体上看,较之低、中班级,不同种类图书的选择较为均衡。

从表3中可以看出,男性和女性生在课外书类型的选择上存在着极显著性差异,这是由于男性和女性生之间的兴趣、思维上的差异酿成的。男孩子到了中班级后,开始喜爱下手操作一些什物,对外界开始关注,在老师、家长、同学的影响下,逐渐由阅读童话故事成长到阅读通俗科学读物。而女孩子较之男孩子在情感上较为细润、丰富,童话故事中曲折、感人的情节更适合她们的口味。动机是指策动并维持活动的倾向。奥苏伯尔指出:“一般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该包括3个方面的内驱力决定身分,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以及从属内驱力。此中,认知内驱力是指学生想要了解以理解常识,想去应用常识的心愿,常由好奇心与兴趣导致。而自我提高内驱力并非直接指立志求学习使命本身,是由于学业成就或胜任工作等外部因素所导致的。从属内驱力是指以他人的赞许、奖励,认可而体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在学生的成心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主要最稳定的动机。小学生阅读课外书,大多是由于课外书内容有趣,是出于自己本身的内部动力,主动的去阅读,这对儿童更好的学习、吸收课外书中的常识是大有利益的。

自我提高的需要则跟着春秋的增加而呈上升状态。这说明跟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春秋的增长,愈来愈体会课外书给他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利益和乐趣,从而更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

而纯粹的因为阅读课外书会遭到外界表彰的则只占极少量。

从以上阐发可以看出,小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动机主要为内部动机,兼有其它各种内驱力,单纯的从属内驱力极少。

三、影响学生课外书选择因素的阐发

从不同班级来看,跟着春秋的增长,他们对外界物质评价愈来愈客观,评价能力在慢慢提高,学生选择课外书时,愈来愈注重书籍的内容,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自己所需的图书。

虽然有将近一半的人不去特别选择自己要阅读的课外书,但其实不说明这是一件坏事。开阅有益,小学生春秋尚小,多接触各方面的常识,对他们的全面成长,以及将来确定自己的成长方向等等都大有利益。

四、优差生在课外阅读上的差异

通过本次调查,得知除高班级学生在阅读种类上有显著差异外,其余方面均无差异。可以看出阅读学习辅导类的图书对孩子的学习的确有帮忙,但是仅仅是在高班级才出现这样的差异,低、中班级都没有差异。这说明阅读课外书的收益并非是立竿见影式的,而是一个逐渐堆集、逐渐见效的一个过程,它的收益带有一定的滞后性。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课外阅念书对学生的学习并无很大的影响,所以没必要担忧课外阅读会影响学生的课内学习。即使是在阅读种类上优差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也不说明课外阅读对孩子的学习或者将来有啥子决定性的影响。从表5中可以看出,差生在科技常识类、小说出名著作类的阅读上多于优生,这些图书有利于帮忙他们扩展常识面,增长多样性的常识。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小学时的学习成绩好坏不能代表这个人的总体素质,或者借以判断其往后的作为,历史上众多名人的事例可以证实这一点儿。

四、实现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计谋

㈠培养兴趣,让学生乐读。

课外阅读指导要从“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才气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外书籍。

1、课文引伸。课外阅读恰是切合了“教学与活动的统一”这一教学计谋。为了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我们想方想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以自立的,能动的心态投入课外阅读,变教师的主观心愿为学生的主观要求。例如学了《伊索寓言》,我就立志求学生推荐《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选》等各种童话、寓言选。学了《变色龙》,我就立志求学生介绍切科夫的《变色龙》等。为了包管学生的阅读时间,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创立了“课内学一篇,课外带几篇”的同步导读法。

二、榜样引路。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教师可根据小学生都很仰慕英雄、名人的心理特点,经常介绍毛泽东、高尔基、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念书的故事,帮忙学生认识他们能有伟大成就的要害在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身旁同龄人念书的事例,对他们产生的影响更大。我在班上对学疏远别调查课文阅读的情况。结果发现,优秀生的课文阅读习惯好,阅读量大,收获也大;学困生没有养成读课外书的良好习惯,阅读量少,很多人根本就没有读课外书,读不出啥子收获。从而,使每一个人真正感触感染到了读课外书的重要性,纷纷表示要当真读课外书,班上很快形成了浓厚的课外阅读风气。

三、活动激情。小学生的心志品质正处于慢慢形成成长之中,他们往往缺乏坚持阅读的恒心。开展课外阅读方面的活动,最大的功能就在于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坚持阅读。念书交流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彩,可以是专题性的活动。如“长征诗歌”朗诵会,安徒生童话故事会;也能够结合校园文化的建设来举行,以发挥阅读活动的综合效应,比如“语文节”、“校园童话节”、“红领巾念书读报活动”等,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览出来,使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四、巧设牵挂。故事人人都爱听,欣忭之情溢于言表,火烧眉毛地想一听为快。正当孩子们津津有味、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戛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工作节交错庞大,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掉时机地立志求学生推荐出相干的读物。如,我给学生们讲《斑点松鸡和乌龟》的故事,当我讲到乌龟们为了让斑点松鸡能整天呆在洞里陪它们玩耍,便在斑点松鸡的同意下把斑点松鸡的羽毛全部拔光。这样斑点松鸡没法飞走了,它们的目的也都到达了。可是某一天正当它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黄鼠狼窜进洞来,扑向斑点松鸡,一口咬住斑点松鸡的脖子……讲到这我戛然而止,学生迫切懂得结果。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逐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一千零一晚上》一书告诉他们,想懂得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工作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请求别人借给书。这样让学生在享受故工作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触感染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㈡授以方法,让学生会读。

昔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限。”让学生用课上学到的学习方法去指导课外的阅读实践。

1、选读法。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却是浩如烟海,一个人要想读完那是根本不有可能的,我们提议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阅念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书多了,还要选文质兼美的书读。在选的内容上,教师还要注意把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结合起来,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念书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收集,增进常识的迁徙,使课内外彼此增补,相得益彰。

二、精读法。即逐字逐句精研细读,咬文嚼字的阅读方法。小学课文大多语言隽永,文质兼美,运用典范,以这些作品为凭借,指导学生精读,引导学生抓住精要,进行圈点批画地读,要求学生全身体和精神投入,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思考边批注,逐渐养成“不涉笔墨不念书”的好习惯。例如学完《艾滋病小斗士》一课后,让学生去了解艾滋病的有关常识,查找有关资料来进行交流。学生到藏书楼检索书目,用筛子选有关书籍,找到有关介绍艾滋病的书籍;再通过浏览,用筛子选有关章节,找到世界群众如何与艾滋病作斗争的部分,最后精读,用筛子选有关常识点进行交流。这样的念书活动一般都能进行得十分乐成,并使学生从其中掌握这种阅读方法。

三、略读法。现今科学突飞猛进,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很难顺应社会形态的飞速成长,是以,我们还应教给学生略读法。以培养其迅速“用筛子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而略读法的特性是翻看读物,首先要看看叙言、目录,或开头、结尾,之后从头至尾地浏览,力求迅速准确地从全局上把握读物的脉络和主旨,明确内容。平时要放手让学生盘绕研究主题寻觅信息,哄骗藏书楼、书籍报刊、收集、电子读物。当然,应让学生大白,略读也不等于走马观花、漫不经心,而是要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扫视。

四、念书条记法。为了养成学生结壮当真的念书习惯,巩固课外阅读成果,写念书条记是个好办法。写念书条记的要求不求陈旧见解。如:学生可摘记精彩词语,为作文堆集词汇;概括故事大意,归纳撰著特点,培养概括能力。如阅读论说文可要求学生摘记、评注警语、格言,用以陶冶情操,为写论说文堆集论据;阅读文艺作品,则要求归纳使命性格、品质,评论艺术伎俩的作用,培养阐发能力;还可以从一个角度,写一篇读后感,进一步挖掘作品的思惟内涵和实际意义,熬炼培养学生的阐发和撰著的能力。念书条记形式多样,但读一本书、一篇文章,没必要四平八稳,应该重点突出、讲求实际效。

㈢拓宽渠道,让学生多读。

吕淑湘先生说过:“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多。”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生读的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楚,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是以,教师应注意拓宽学生获取书源的路子,让学生多念书。

1、班级阅读指导

——开辟图书角。为了填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储存安放在班里,社团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卖力求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社团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撮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前提。

二、学校阅读指导 ——建好藏书楼。学校应在前提容许的情况下,集合人的劳力、物力加强和完善自己的藏书楼、阅览室的建设,尽有可能购置配备较多的图书资料品种,尤其要注意图书资料的及时更新,不断购进最新出版的社会形态上有影响的优秀书刊,从而满足学生的念书情欲,为学生开辟一条图书借阅的主渠道,这样可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产生一种无形的影响力。这也是学校良好教育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学校做好课时兴小调控。拥有课外阅读时间,是包管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前提。凡是课外阅读开展得比较出色的学校都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所以,划定:学生在校的集中阅读时间为早晨上课前及前晌第一节早读课,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并制定教师伴读值日制,每班学生在学校划定集中阅读时间内,均有一儒家观念师在班内伴读,帮忙学生解疑释难,维持阅读秩序。

——引导收集阅读。互联网的产生和被广泛应用,给我们的课外阅读开辟了一条新路子。教师只要引导得当,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收集开阔眼界,当真阅读,广览博采,为我所用。

三、家庭阅读指导

——建立“家庭图书角”,开展“家庭念书竞赛活动”和“家庭图书漂流活动”,营造念书氛围和家庭图书的哄骗率。

——营造家庭念书氛围,立志求学生家长介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学校的阅读规划,要求家长为学生创设优良的念书环境,做到“3个一”--每天伴读一会儿书,提供一个平静的念书环境,挑选一批可读性强的书。我们积极拓展渠道,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堆集语言,亲近民族标准语,陶冶情操。

四、课堂阅读指导

——课外延长,拓展视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课文为“经”,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有机扩大课外阅读量,这是一项切合实际可行的重要计谋。扩大阅读量是连接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联系中心环节和桥梁,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从课内向课外延长,对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的具体做法是:

⑴课文是节选的,到课外查找、阅读全副的著作;

⑵查找、阅读与课外题材、内容、写法相干的其它文章;

⑶查找、阅读与课文内容相联系但文体、写法不同的文章; ⑷作文前引导学生阅读与习作内容相干、形式附近的文章。

在这种有目标、有计划的引导下,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朵星星之火,会以延烧原野之势蔓延,一发而不可收拾!

五、论断

小学生课外阅读与课堂阅读教学是相辅相承的提高小学生语言水平的两条平行线,坚持课外阅读的兴趣性、循序渐进性、指导性、自立性、差异性 “五性”原则,就能使课外阅读百花齐放、杂英纷纷,有效增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学校教育的长足成长,为学生终生阅读堆集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汪莹:《素质教育实践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张必隐:《阅读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3]陈国安:《语文教学心理学简稿》,宁夏群众教育出版社,2000年

[4]钟启泉、金正杨、吴国平:《解读中国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5]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实的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6]钟晓雨:《疑难题目与对策:中小学语文教育鼎新》,群众教育出版社,2000年

[7]查有梁、傅先蓉:《小学语文教学建模》,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

[8]张玮:《混沌初开——儿童的心理世界》,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年

[9]李鹏、陈力:《素质教育的呼喊——说“减负”谈鼎新》,新华出版社,2001年

[10]《语文教学大纲》,(中华群众教育部制订)群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1]包南麟等:《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7、8期

篇6: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和构想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纵观整个小学阶段,一个学生所学的课文不过三百来篇几十万字,即便学得再好,所得也很有限。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扩大信息量,不能把全部精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把课内与课外、校内和校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鉴于此,笔者认为加强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然而,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语文能力偏低,极大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怎样?我们又该怎样切实加强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让农村孩子也“得益于课外”?为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并申请课题立项。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及指导思想

1、《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读整本书”。课标中,还对各年级段的课外阅读总量提出了明确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是这一研究的纲领性文件。这是我国对小学语文教育在课外阅读这一块的总要求,农村小学也不例外。然而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离《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太远,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从中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2、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新课程还处于实验阶段,应以唯物辩证的观点。求真务实的态度来研究、扶持它。要敢于面对现实,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推动新课程发展的过程,也是推动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完善、规范的过程。

3、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要想使学生博览课外书籍,就得先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兴趣之火。有了饱满的读书兴趣,学生才会对课外阅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身其中。实验教师利用各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得学生对阅读产生极大的兴趣,就能变“要我读” 为“我要读”。学生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积蓄了足够的内存,还怕大量而快速的输出吗?

三、研究目标、内容及方向

1、研究目标

总体目标: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使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在阅读中巩固字、词,积累好词好句,达到大量阅读的目的。

(1)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培养广泛阅读的兴趣,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

(2)能在课外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3)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营造书香氛围,提升校园文化。

2、研究内容(1)课外阅读的指导 ①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应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教师、家长共同对学生进行引导,引领他们走到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去。根据学生现有的阅读水平,欣赏能力,从阅读童话、故事、诗歌等开始,以鼓励为主,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激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②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由于地处农村,信息较城市闭塞,孩子平时很少外出,家长也很少光顾书店,即使到了书店,面对包装精美的书,也不知怎样去选择适合的书籍。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过深、过古、过洋的读物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精力,而且会把学生引进死胡同。因此,指导农村小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根据我校孩子的阅读水平,推荐学生读一些童话、寓言和一些科学小故事、科学小知识。本课题研究人员将对课外读物进行筛选,推荐给学生。

③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的方法很多,指导学生掌握精读、泛读;并做到以下两个结合:课外阅读应与课内阅读相结合,在课内阅读时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感悟文本的美,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并指导学生记读书笔记。课外阅读与说话相结合。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所读的文章的大概故事情节描述一下。(2)课外阅读成果展示

课外阅读与学校活动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外阅读活动的效应。

①读书笔记交流:每月月末让学生把自己在这个月课外阅读中所作的读书笔记进行交流,并进行评比。

②阅读才能展示:利用读报课的时间,每次安排一位学生为大家读一篇最近阅读的佳作。

③结合学校活动,如 “2+2”项目、“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读书读报活动”等,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并让家长参与到其中的一两个活动中,转变他们的观念,使他们能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3)建立读书会,发挥品牌效应

为了提升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培养孩子主动阅读的兴趣,给予孩子更多的阅读机会。我们将在学校以会员制的形式建立读书会,中午时段开放“书吧”,供会员们阅读及开展活动,将读书会作为读书活动开展的阵地,发挥好对内对外宣传作用。

(4)开发课外阅读校本教材

在原有校本教材“书香悠悠满东港”的基础上修订、美化、更新,打造一套更实用的课外阅读校本教材。

四、课题实验中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手段

1、方法

(1)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并分析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询有关的报刊杂志、光盘及网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掌握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动态、前沿进展及已取得的相应成果等。

(3)行动研究法:根据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等相关步骤,对一些材料进行整理,概括出行动与研究目标中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系统地、科学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成果分析法:收集整理现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资料,包括论文、软件、课例、文件等,进行归纳总结。

2、策略

(1)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转变教师的以课本知识为主的观念,提高家长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的认识。(2)以课堂教学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教给学生正确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边阅读边积累的好习惯。扎扎实实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3、原则

(1)科学性原则:研究要体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能保证自主性实践探索方向的正确性。

(2)主体性原则:研究以学生为主体,选择问题、资料收集、方案设计、问题解决、结果评价等整个过程都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主要起组织、指导和参与评估的作用。

(3)实践性原则:研究性学习特别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学校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

(4)创造性原则:强调学生学习创新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的思想意识和创新能力。

(5)合作性原则:引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6)开放性原则:学生学习活动的时间空间、学习方式(小组或个体)是开放的;指导教师(可以是校内教师,也可以是校外的家长或专业人士等)是开放的;信息来源渠道(既可以在校内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查阅获取资料,也可以到校外采用采访、调查等形式获取资料)也是开放的。

我们将根据不同研究领域内容的各自特色,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在所有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遵循“实践——理论——实践”的研究原则,扎实地开展研究。

五、研究项目的拟订周期与实施阶段计划

1、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定为两年,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具体实施:(1)准备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3月—2007年12月)

①进行实验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完成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

②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内容,制定课题研究方案。(2)实施阶段(2008年2月—2008年12月)

以低、中、高年级学生为对象,分年级段进行研究,及时反思和小结,根据实验的进展,对课题方案做必要的调整。

(2008年2月—2008年8月)

①开展以“绘本阅读”为载体的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着重探索课内外阅读中听说读写能力综合发展的策略。②开展以“拓展阅读”为核心的主题式阅读研究,着重探索课内外阅读中阅读主题与内容的融合。

③开展以整本书阅读指导中读物推荐课、交流汇报课的模式研究,着重探索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片段赏读与整本书泛读相结合,朗读与默读相结合,读懂内容与感悟内涵、品味语言相结合的策略。

(2008年9月—2009年1月)

①继续研究拓展阅读课、读物推荐课、读后交流课的模式与策略。②研究课内外阅读评价策略的衔接,着重研究测试性评价与展示性评价相结合的策略、方法等。

③开展课外阅读价值的研究

着重研究课外阅读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智力背景”,开发农村小学生的智力、以读促思、以读助写以及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等诸方面的功效和实际效益。

(3)总结阶段(2009年2月—至今)①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②对实验班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进行后期的调研测试、分析研究。

③整理实验教师的课例、论文、经验总结等原始材料,编辑成册。④邀请专家鉴定,进行课题成果交流。

2、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课题的扎实推进和有效实施,我们还将狠抓以下“四个落实”:

①时间落实。一是统一指导的时间要落实,每周开设1—2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指定一定量的时间为课外阅读活动时间;二是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要落实,减少作业,增加自由阅读的时间,将早读课以及中午休息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课外书。

②活动落实。开展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辩论赛、速读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同时组织参观、旅游活动,使学生多了解社会,多了解课外的知识。公园、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大自然的优美风光等,无不是一本本摊开的大书,漫步其间,自然增长见识。

③指导落实。首先应选好读物,可以是教师统一指导的读物,可以是学生自由选择的读物,也可以是由教师结合课文推荐课外读物。在上好阅读指导课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搞好每周一诗、读书记载和自办报刊,同时有选择地观看知识含量高的影视节目和光盘(如影视欣赏、电子阅读、上网浏览等)。

④检查落实。对课外阅读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如通过随时个别询问、检查读书笔记、小组调查或“阅读汇报课”等形式进行检查反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经常检查,创建和使用阅读成长记录袋,督促学生形成习惯。要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

六、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及主要成果:

2007年10月课题如期开题。我们首先召开了开题会,开题会使课题组成员明确了本课题研究概念的界定,了解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现状,明确了分工,制定了个人研究计划,讨论了具体做法和措施,同时,课题组根据领导和各方提出的论证意见,进一步完善了《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11月份组织教师广泛收集相关的研究资料,通过学习、交流、研讨,增强教师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提高分析、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12月份运用调查研究方法了解小学生的思想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调研的基本方法,做好各项调查访谈记录。并把调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还召开了课题组全体成员的问卷调查交流研讨会,互相进行了学习和探讨。在会上,老师们都分析了自己在这次问卷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谈了具体的改进措施,促进了科研课题的深入开展,有助于老师对班级学生思想现状的了解和掌握,更好的进行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活动。着手完成准备筹划阶段小结,形成规范性的论文。

2008年1月份至今是具体实施阶段,是全体成员深入学习理论和新课程标准,挖掘教材内容,教育教学实践以及相关实验研究活动的阶段。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尝试让网络说话。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设置课外阅读课题专题网页,进行科研管理。网页以各项活动为载体,通过加强教师之间交流、开展科研培训、说课评课、课题研究常规检查、共享教育资源、进行教育调查、参与论坛讨论、网络留言等途径,形成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互动平台,使课题管理透明度更高,更高效快捷。

(二)加强理论培训,把握课题研究方向。课题研究的深入与有效实施需要先进科研理念和纲领性文件做指导,我们紧抓学习不放松,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新朗读手册》、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等。还采取个人自学、外出学习,讲座辅导、提问研讨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做到主研教师先学一点、多学一点、学深一点,在自学基础上,再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学习使每位教师深化了对课题的认识,丰富了课题内涵,充实了研究方法,提高了研究能力,有力地保证了研究有序进行。

(三)进行课例研讨。我们采用了同题会课的形式要求每个成员都要上好一节教研课。

此种上课形式是指由组内相同科目的老师同时选取同一教材内容,确定同一目标,由个人根据自己个性化的备课思路备课,然后个案设计者在定时定点的课题组活动中陈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程序及设计的思路,组内成员提出修改意见。个案设计者通过不断的试上研究课与反思,结合其他教师的意见对教案进行反复修改,最后定案。然后进行一次组内集中性的会课,然后再集体讨论,取长补短。

流程:个人钻研――陈述思路――综合智慧――尝试教学――修改定案――同题会课――研讨总结

(四)抓实各项研究活动。

本学期,我们到学校图书馆找来了绘本并发动学生有选择地买了一些绘本,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热情一下子攀升,在此基础上开展以“绘本阅读”为载体的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着重探索课内外阅读中听说读写能力综合发展的策略。本学期还开展了以“拓展阅读”为核心的主题式阅读研究,着重探索课内外阅读中阅读主题与内容的融合。

根据研究需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研究活动,在学生各项活动中体现课外阅读的魅力。

三个学年以来,我们尝试利用早读课、班会课,开展“诗文朗诵比赛”、“名人格言交流会”、“新书介绍”、“课外阅读摘录笔记评比”“谈谈读后感”、“故事大王比赛”、“小博士竞赛”等活动。此外我们在本校还举办了“古诗文诵读比赛”、“读书交流会”、“故事大王比赛”、“自编自演课本剧”等。这些活动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学生阅读的兴趣。

特别是“经典美文诵读”比赛评比活动。在这次活动前,由于我们研究人员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调动起学生诵读经典美文的热情,学校刮起了一股学习经典美文的热潮。

我们惊喜的看到我们的研究正在悄悄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

(五)继续运用调查研究方法,做好各项调查访谈记录,认真完成教育科研随笔,及时总结,形成研究小结和规范性的论文。通过三年的研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教师方面来说,我们边学边教,边教边学。在这一年中,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写出了许多优秀的教育随笔和论文,并有多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如:陈秀英老师的《用生命去体验》发表在省级刊物《教学理论与实践》上;《构建大语文课程体系,走出高耗低效之怪圈》发表于《成才之路》上;《多元合作,创造个性空间》发表于《成才之路》并获二等奖。李梦琳老师的《运用多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表于<《新课改教育研究》;《“妙用”信息技术,“靓丽”语文课堂》发表于《教育界》,罗青琴老师的《朗读:充满情智的语文实践活动》获省教育学会三等奖,彭爱华老师的《孩子需要真正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价值取向》获学校新课改论文评比一、二、等奖。

从学生方面来说,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激起了学生能力,从小养成“热爱阅读的渴望,积极参与到课外阅读中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特别是作文能力的提高。课题组的老师指导的学生作文在校级比赛中囊括了学校作文比赛的前三甲,得到学校领导的较高评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彭爱华老师指导的徐洁洁同学在市小学生作文比赛中获一等奖,指导的张梦钰同学在溧阳市“小康在我身边”论文评比中获优胜奖。李梦琳老师指导的宋可人.陈柳.徐昕晔等同学在市作文竞赛中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七、研究成果的表现方式

1、论文、案例、学校网页、学生作品、阶段报告、结题报告等;

2、学科教师课外阅读指导及研究的意识加强和能力提高;

3、农村课外阅读的指导及研究的打造,浓郁了课外阅读文化氛围的创设,学校的发展内涵得到提升。

研究结束时,将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整理学生的学习成果,编写研究过程中的典型研究案例,开展现场展示活动等,请上级领导和专家进行鉴定。

通过研究,初步界定校园信息文化的内涵,形成相关的理性认识,基本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整合”等教育教学模式,形成具有我校特点的信息素养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形成良好的信息文化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在教育领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研究成果适当推广,并取得相应的社会效益。

八、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在过去的三年中,我们的“课外阅读策略指导”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问题,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困惑,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探索与解决:

1、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课外阅读时间的安排有时会得不到保障,使课题的正常开展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有来自家长的,有来自学生本身对课外阅读的不重视等。

上一篇:深爱着你的句子下一篇:有关滴水之恩的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