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高段五步教学模式简介

2024-04-10

小学语文中高段五步教学模式简介(通用6篇)

篇1:小学语文中高段五步教学模式简介

小学语文中高段“五步”教学模式简介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教学模式以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依据,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将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前置,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师适时点拨、引领,及时反馈,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教学模式:

引入课题,明确目标——根据学案,主动自学——小组合作,交流自学——全班展示,教师点拨——达标测评,当堂总结 各步骤说明:

一、引入课题 明确目标(3-4分钟)

1、引入课题。第一课时重在激趣,引起阅读期待;第二课时重在温故知新,在提出旧知的同时巧妙与新知连接,营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当然,引入方式并非一成不变,关键是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2、明确目标。明确目标是指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并非教师教学目标的复制,教学目标应高于学生的学习目标。此目标在教师引入课题后用多媒体、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的确定要简单明了,重点突出,阐述时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本节课要掌握哪些知识,并掌握到何种程度。

二、根据学案 主动自学(13-15分钟)

本环节是指教师针对学习目标,整合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情感态度的目标)制定自学提纲。自学提纲的设计要突出“导学性”,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达成学习目标。如学生理解重点词语时,可试着这样提示:“在文中画出某某、某某词,联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查字典或其他工具书,把你的理解批注在旁边吧!”自学提纲的设计还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方法,多让

学生质疑。自学提纲的叙述口吻要以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励学生为主。好的自学提纲是一堂课能否达到高效的关键点之一。

此过程教师逐组巡视,少说话,少讲解,了解学生的学情,初步把握学生学习的难点、易错点,关注学困生,必要时可适当“开小灶”。学生少讨论,尽量发挥个体自学潜能,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三、小组合作 交流自学(5-7分)

自学完成后,学生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在小组内交流自学的情况:完成得如何?(特别是学困生,由对子帮扶)存在什么疑问?小组讨论是否得到解答?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如何处理?(可由组长用纸条记录形成问题条交教师,或在全班展示时提出)

小组合作要做到:各自明确责任,明确对子(对子间交流基础性的知识、问题),小组长的责任(组织组内难题的交流、不能解决的问题的记录、确定谁在下一环节展示);先交流基础问题,再交流难一点的问题。各小组要做到热烈而有序。

此环节教师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交流自己的自学,启发学生“兵教兵”帮助学困生。教师进一步洞察学情,了解学生通过自学学会了什么,什么一知半解,什么还未掌握,什么还未弄懂,收集整理学生的问题条,梳理出点拨、提升的重点问题、关键点。

四、全班展示 教师点拨(7-10分钟)

学生分小组根据教师安排的先后顺序分别展示自学提纲中的相关练习题。展示的学生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小组(如朗读),其他小组认真倾听,教师或其他小组可适当点评(可从对错、语言、情态等方面点评)。尽量让每一组都有机会展示或点评(非展示、点评人员要有明确的要求:认真倾听,做好笔记,精彩处给予掌声等等)。

教师要依据自己对学情的了解,抓住带有普遍性、关键性的问题(凡是学生通过自学能解决的问题不列为点拨的问题)巧妙点拨,引领学生深层次解读文本,动脑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的点拨要有启发性,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点拨时还要注意适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阅读方法、学习方法。既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又要关

注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师能否根据学生暴露的典型问题精讲,讲在必讲处,能否引导学生找出规律。”这也是课堂高效与否的一个关键点。

五、达标测评 当堂总结(7-10分钟)

学生展示,教师针对关键问题点拨后,教师可适度拓展文本,如相关事、物的介绍,推荐相关内容的课外阅读,可适度联系生活实际,此后,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测试题,在限定的时间内,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检测。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学生学习达标情况。测试题的设计要围绕本课时的学习目标设计,体现层次性。当然,课堂检测的形式可以多样性,可以是背诵,也可以是听写、默写,关键是要针对学习目标来检测。

测评结束后,学生或教师以口头方式,简短地评价本堂课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感受、收获。

综上所述,“五步”教学模式的核心所在:一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的学放在教师的教前;二是充分让学生经历独学、对学、群学的学习过程;三是教师精讲,学生多学,教师的讲解、点拨在关键处、重点处、易错处,教师讲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四是及时反馈。

此模式供教师参考,并不断修正、完善。

篇2:小学语文中高段五步教学模式简介

一、课堂教学模式探究的理念导向.新课标明确指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教育要转变观念,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新课程关键在于课堂创新,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深入钻研领会课改理念,大胆改革课堂模式,经过不断摸索,总结出了“四段五步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二、“四段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诠释

(一)“四段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框架

1.四段:是指“自主探究阶段——合作探究阶段——探究成果展示阶段——实践反思阶段”四个阶段。

(1)自主探究阶段:提出学习内容,按自主探究导航提示(制定学案)独立自主学习。(2)合作探究阶段:以四人或六人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

(3)探究成果展示阶段:各小组把学习成果(收获、结论等)进行课堂集中展示交流。(4)实践反思阶段:集中进行练习反馈,巩固结论,评价反思。

2.五步:是指 “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展示分享——精讲点拨——总结评价”五个环节。

(二)四段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1、四段内涵释义(1)自主探究阶段、根据所学内容,教师要有针对性进行学案编制(自主探究导航)。在本阶段内编制学案是关键,学案的编制要把握好以下几点:①基础性。紧扣教学目标,突出基本知识、规律等内容。②适度性。能让绝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绝大部分问题。③启发性。学案力求由易到难,逐步启发引导最终能发现规律,形成新知。此外自主探究阶段内容设计呈现以下步骤:①提出自主探究内容。②复习旧知,学生解决较基本型的问题(较基本型的问题是特指能以旧有知识能力给予解决的)。③通过观察比较、质疑或提出发现的新问题。④从旧知到新问题间尝试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思路和方法。(2)合作探究阶段

合作探究内容则为自主探究内容和学案中由老师设计的重点问题。该阶段中合作小组的组建是决定合作探究成败的首要一环。如何组建合资小组呢?①资源互补。(组内各异)就是要做到一个小组内要有善于思考的学生,有善于整理记录的学生,有善于发言的学生等等。②资源均衡。(组间同质)就是要求各小组的配比实力均衡。③组内分层。一般可以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指20%的优秀学生。B层指60%的中等学生。C层指20%的后进生。④各小组人数4人为宜,多则不超过6人。

合作探究中应该把每一个同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智慧献出来,由能力强的学生任组长,负责讨论交流。每个学生都尽可能提出自己对问题的解决方案方法,小组讨论评议,并对各种方法进行综合比较,达到去伪存真或逐步改进完善。(对有重点争议的方法可以放到后面课堂集中展示交流时提出了评议。)最后小组内形成结论,最好能以书面形式存在,以便交流展示。

合作探究是学生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有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充分的空间,不仅能发挥出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学习的优势,更是要让全体学生都能把思路打开,每个人都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看法。教师要全面掌控,可以巡视指导,也可以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学习中。组长负责围绕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甚至争论。总之要在合作探究中出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教生、生促生、生评生”的过程,力争做到思维有深度,探究有高度,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为目标。(3)探究成果展示阶段

探究成果展示阶段是形成知识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碰撞升华的过程。该阶段中教师要全面驾驭,根据合作探究阶段中教师巡视情况,让最能有效帮助完成本节教学的小组进行展示。当然展示中并不一定都是成功的,反例该引入时也要展示,但此时教师需要恰当委婉做出评价,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有时反例也可以有教师自己引入。

探究成果展示阶段的具体流程如下:①小组代表展示各组成果,可全部展示或个别小组展示。小组间有异议的可以进行指正,有类同的可以进行有效补充。展示的总体原则是B层展示,A层点拨,C层提升。展示的方式可以采用板演、口头表述、幻灯播放记录等。②根据展示情况让学生质疑,逐步提升教与学。(学生展示时,其他学生可以进行提问。)③教师针对展示情况相机引导帮助学生或和学生一起进行方法规律的归纳整理。④学生进行简要小结。小结要求学生初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清楚即可,后续教学中根据内容的难易度和学生的能力逐步设定较高的要求。⑤展示中的评价要贯穿始终,重在肯定表扬和鼓励。(4)实践反思阶段

该阶段实际是一组课堂练习及总结环节。在探究成果的指导下进行实践练习,是进一步巩固新知、提升技能的有效环节。练习题设计可从三个方面考虑:①教材中出示的相关练习题,一般为基础题。②教师自行设计有针对性且有梯度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方法强化技能或拓宽视野。③学生依据所学内容自出1-2道题目完成,采用同伴互评或老师点评的方式。

经过练习之后进入反思阶段,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思维比较活跃,这时需要静心进行归纳总结,使本节课产生质的飞跃,使所学的知识更扎实,思维更灵活,方法更优化。此外关注学生的状态的评价很重要,可以评评自己、他人的表现,谈谈收获等等。把过程性评价演绎得更完善,从知识、能力到过程、方法到情感态度三维目标得到圆满完成。

2、“五步”解读

(1)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这是课堂教学的基础环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后能提出疑问,任何一项新知识的产生都是由产生疑问而来。带着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探索。所以第一步非常重要,设计导学案时要巧妙安排化难为易,引导学生能通过观察对比中发现问题并引发对新问题解决的思考方向。(2)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课堂的中心环节。该步充分发挥出小组合作的优势,使每个小组形成一个个小型的课堂,根据导学案的引领和组长的分配,集思广义逐步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方法。该环节中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合作探究的方法,包括思考、发言、记录、交流等方面,都要以一指导到位。教师为了调控课堂把握探究成果,需要对各小组一一进行查看,还可以对进行不顺利的小组参与其中,进行指点帮助,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合作学生的优势和快乐,从而激发他们能以更大的热情参与合作,积极思考、快乐交流、共享成果。(3)展示分享

展示分享是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关键环节。学生都愿意去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所以展示中一方面是对他们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对他们思维语言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于学生没能按预期的目标而生成的方法、结论,教师便可以以平等对话的形式参与展示之中,让学生共同分享老师的成果,让学生从意识到实质上感受到自己是学生的主体主导,使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得到更大的提升。同时该环节中教师要细心留意展示中出现的亮点和暗点,以便在下个环节能进行针对性的精讲点拨。(4)精讲点拨

精讲点拨是课堂教学中明确总结,提升技能的必要环节。通过该环节的相关练习来巩固新知,强化技能。这一环节中要求教师必须设计好练习题,并能根据课堂实效来领会选用练习题,进行有针对性精讲点拨。不能给课堂留下模糊。(5)总结评价

总结评价是对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标的诊断环节。通过总结明确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规律等;通过评价了解自己在主动性发面、积极思考交流方面的表现如何。评价中重在表扬和激励,希望能激发学生更强更深的学习兴趣动机。

(三)“四段五步”课堂教学模式适用的学科对象

该教学模式一般适用于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且知识前后的联系较紧密的章节内容上,运用该模式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包含全部或只运用其中的某些环节。

(四)应用“四段五步”教学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教育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思考、质疑、合作、讨论、提高。

2.抓好学习小组建设:合作小组的组建不能盲目随意,其中要包含很多方面的细节都要考虑到位,这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

3.编好用好导学案:导学案的编写要符合新课标要求,重点突出,按“四段五步节”模式要求,注意问题设置的层次性。最好能发挥出集体备课的力量共同完成。

五、模式探究中的几点困惑

1、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优生占优势,学困生相对劣势。如何在合作探究的教学过程中很好的落实不同的人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2、“使用本模式应有充足的合作时空,但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的矛盾如何解决? 总结:经过探索“四段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成型。通过尝试也初有成效,但其中无论是从理论还是方法策略上,都还不够成熟,系统性、有效性都还需要进一步地去学习探索。望各位领导专家能给予批评指正,以便使“四段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科学化、规范化,能够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自主发展的平台。

“四段五步”

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与思考

位:太尉镇蔡营小学 姓

名:王

篇3:小学语文中高段五步教学模式简介

关键词: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拓展性;阅读模式

一、研究背景及基本观点

新课程实施以来,按“主题”组织单元的设计已成为语文教科书编排的一个新取向。单元主题教学突破了以往教科书封闭、零散和乏味的结构体系,对学生的参与很有吸引力,为拓展性阅读教学搭建了平台,是以大语文观实施开放课堂,开展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良好契机。

而“拓展性阅读教学模式”是指遵循以单元主题编排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以单元主题为单位开展的课内外拓展阅读教学模式。

二、拓展性阅读教学的五种课型及操作建议

1.“单元识字课”

集中识字应在集中阅读单元内几篇文章的基础上,以字的共性为抓手,在句子中读,在词语中记,在情境中理解,追寻字的本源,再灵活运用识字方法,一字带多字,做到读记结合,牢记字形,规范书写。

2.“精读导学课”

教师要做到把单元训练重点熟记在心,有效设计教学环节,正确选取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中,发展语文素养。本课型的拓展内容可在教学难点的突破、单元训练重点的感悟和初步内化等环节开展。在开篇课的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列出单元阅读目录,开始进行亲子、师生共读,为拓展阅读交流打好基础。

3.“略读迁移课”

建议教师在略读课文的处理上做到大胆放手,教师作为合作者和辅助帮手的身份,为学生梳理和内化,搭建开展语文实践的平台。老师可采取一篇带多篇、两篇对比或群文阅读等形式加大阅读量,也对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达到单元训练重点的要求。

4.“交流活动课”

本课型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回顾课文内容,结合课外阅读、实际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把语文学习带到更大的实践场,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在生活中用语文解决问题。对这个课型的拓展阅读建议多用文献搜索式的快速阅览汲取或目标锁定式的跳读以及快读。

5.“拓展阅读课”

本课型旨在对单元内容的巩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对阅读能力的实践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三、单元主题拓展阅读课的基本操作模式

教师以大语文观的角度解读每个单元的阅读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统整学习材料,建议以 “单元识字课”—“精读导学课”— “略读迁移课”—“交流活动课”—“拓展阅读课”的顺序开展主题单元教学。

1. “单元识字课”操作模式

前置认字—句段认字—多样识字—课堂练习—归类写字。

2.“精读导学课”操作模式

导读梳理,了解单元—初读文章,了解内容—选择重(难)点,拓展解决—回顾评价,内化提升。

3.“略读迁移课”操作模式

回顾引文—持疑读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总结内化。

4.“交流活动课”操作模式

“交流活动课”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交流活动课”可以用“口语交际”“语文综合性学习”“交流平台”等时间来上。

5.“拓展阅读课”操作模式

“拓展阅读课”应注重指导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方法。特别是适应现在海量信息的好方法。

四、研究结论及观点

通过本模式研究,不仅带动了课题研究成员的发展,还促进了整个语文学科的整体水平。为了进一步将课题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作研究结论如下:

1.事实性结论

(1)通过课题促进了语文科组的整体水平,打造了研究性团队。通过课题研究,整个团队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每位教师每个学期都上一节研讨课例,进行说课、评课活动,提高的不仅是课堂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教师把握教材和解读的能力。2014年,语文科组在参加番禺区第六届优秀科组评选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抱团发展的模式得到了同行的认可。

(2)形成以课题带课题的科组发展模式。本课题以可行为牵头,组建了7个(后来又有老师自愿组建了作文、写字教学研究小组)5~7个人组成的课型研究小组。由于小组是按照个人的喜好组建,研究的热情异常高涨。他们一有时间就一起讨论课例、研究策略,变被动为主动,变抗拒为自省。其中,罗雪梨和曾筱洵老师还在番禺区十二五课题第三批和第四批中成功申报课题,并参加广东省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培训活动,专业能力明显提升。

(3)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特色形成。由于本课题涉及的课型较多,给了老师较大的发展空间。例如,曾少冰老师钻研单元识字课型,从不知道该怎么上再到熟练掌握识字教学,她上得单元识字课特色鲜明,已经在全区上了展示课,并撰写论文发表在省级刊物上。

课题组在课题研究期间,承担了41节研讨课,发表专题论文7篇,承担13次专题讲座,有20篇拓展性阅读专题论文获奖。

2.认知性结论

本课题的研究规范了拓展性阅读等概念,用实践总结提炼了“三段五步”单元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和五种课型的模式以及注意事项。

3.价值性结论

(1)解决了用时多、效率低的问题。自从实行“三段五步”单元拓展阅读教学模式以后,学生学会了自己梳理单元训练重点,学会了单元拓展阅读,学会了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在外出的时间里,他们也可以按照模式自学单元内容,甚至有的时候,外出回校直接测验,成绩也仍很好。而且,学生的阅读量明显提高。

(2)省时且加大阅读量。本课题模式省时的效果是最明显的。传统模式学习8个主题单元,基本没有时间再去辅导课外阅读,而这个模式由于简化了课堂程序,加上略读课的一篇带多篇的学习方式,以及每个单元至少两本的课外阅读量,平均下来,每个学生每个学期可平均阅读16本书,一年至少32本,还不包括假期的阅读。教师课堂省时,学生课内课外都有收获。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被动转主动。过去,教师苦恼学生在课堂上不发言,年级越高越安静。实施本课题,由于起初就要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每个阶段都要评价和反思,渐渐地学生的主动性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了。

参考文献:

陈琰瑾.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刍议[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

篇4:浅析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研究分析;教学现状;教育思想

阅读教学应当是学生很好的对知识点进行吸收和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关键点。在当前现代化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之中,阅读教学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需要注意的是,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准,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必然需求。在今后教师还应当很好地对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阅读过程当中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使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当中开阔自己的视野,并且促进其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同步提升。

一、采用多种阅读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兴趣

很好地提升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的兴趣,是切实增强教学水准的关键点,所以广大教师应当加以高度重视。教师一方面需要很好地营造出一种适宜的课堂氛围,同时,还应当对教学的模式和手段进行改进,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达到增强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确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以此为基础和核心环节充分地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得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可以大大增强。

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指导

教师应让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与技巧,在浓厚的文学氛围中陶冶情操,实现与作者思想感情的心灵层次交流。例如,在学习老舍先生的《林海》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融入对大兴安岭的感情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三次亲切舒服”展开交流,在简单的交流中了解林海的广袤、山岭的柔情,启迪学生的阅读思维。

总的来讲,增强阅读教学质量是当前教学的关键点,正如上文所阐述到的,阅读教学应当是学生很好的对知识点进行吸收和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关键点。综上所述,根据对当前现代化的阅读教学重点和难点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从实际的角度着手对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发展水准等进行了集中性的探析,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地实现相关教育质量的增强和改革。

篇5: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65-01

新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的语文教育教学思想空前活跃,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如何使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找春天》、《秋天的雨》此类涉及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的教学内容,如有条件,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情趣。又如我在教《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时,充分地发挥了电教手段的优势,创设了小鱼在美丽的大海中游着,小鱼后面藏着一些词语,让学生认读,接着海上刮起了风暴,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的情境,巧妙的引出了下面要学习的内容,并用话语和音乐为辅助手段,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使人如身临其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学生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二、有效提问,感悟文本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

1.抓题眼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诱发学生的感情。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而问题导入最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我们可利用语文课程的有效资源,抓住课文题眼巧设问题。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太空生活趣事多》等等,都可以在课前或由老师设问,或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学生阅读期待,为学生进入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2.抓关键词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拓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三、巧用评价,激活阅读

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内容进行巧用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我曾在一次公开课上不经意的让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而又声情并茂。我听完他的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并真诚的说:“你读的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我。在这样充满爱意的课堂中,学生展现了蓬勃的生命活力,享受到了语文的欢乐。

四、读练结合,提高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都很重要,我们更要重训练……”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有让“读”与“练”结合,在课堂中做到以读为本,读练相融,才能让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真正扎实有效。

读练结合,切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对低段学生而言,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词语的推敲和品味,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其次以说代写,融口语训练和思想品德为一体。比如可以看动画说,用词语说,想象说,联系实际生活说等等。如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最后一个环节里,我进行了两个拓展训练:①出示海底世界画面,说说小鱼会对小男孩说些什么?②如果你看到了一种受伤的动物,你会怎么做?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启发了他们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说话能力,又把问题引申到实际生活中。高段的练笔形式多样,如仿写,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等,我们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相关练笔。

“宝剑锋从磨利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教师只有不断地思考、学习、总结、实践、尝试改进,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只有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才有利于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见《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 377.

[2] 罗素.《教育的目的》见《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36

[3]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103.

篇6:浅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

关键词:观察;兴趣;积累方法;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095-01

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而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习作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马头牛嘴对不上。那么,如何进行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

一、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丰富见闻。

2011版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小学生从家庭到学校,所见所闻是有限的,平时我们要注意教给学生仔细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注意抓住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味道,人物的衣着、神情以及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等方面的特点细致观察……学生学会了观察,而且要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并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兴趣,推动内力。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根据这一特点,在习作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习作积极性。

1、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

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如教师或学生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或小组内选读一至两篇优秀习作,互相点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师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

2、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向报刊投稿

鼓励学生积极向华人作文刊物,课堂内外刊物投稿。当学生拿着刊登着自己作文的书想教师汇报时,要大力表扬,在肯定他们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鼓励其他同学:他能发表,你们也能一定行!这不仅调动了发表优秀作文小作者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其他同学的写作积极性。

3、将优秀作文打印成册

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优秀作文变成了铅字并配有美丽的、富有联想的插图,心里肯定非常高兴。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互相借阅、讨论、评议,学生的习作积极性会空前高涨。学生有了习作的欲望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即使是“三言两语的流水帐”教师也不要责备求全,让学生感到习作不是“難于上青天”,这样才会大大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三、采取多种积累方法,注重平时积淀。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语言材料

“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习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桂林山水》这课后,就让学生积累山水词语,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2、通过读课外书籍来积累语言材料

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多读课外书籍,还是帮助读者积累语言材料的重要手段。

摘录学生习作《钢琴梦,我的梦》一段细节描写:“平时柔顺的音阶成了一串串乱哄哄的噪音,平常听话的五指如今像脱了缰的野马不听使唤,使人眼见为“虚”,耳听为”实”。老师也气坏了,两眼瞪得圆似葡萄,皱着眉,就像要引发一场火山爆发。哎,平时一个“小才女”直降为四六不懂的小笨蛋,怎能不让老师生气?现在我的脑子好比是一个无首领,无将军的阵营,又加上了敌人的进攻,战士们各个落荒而逃,我的脑子也巨巨阵痛,望着那上下舞动的“小蝌蚪”,望着那些调皮捣蛋的琴键“弟弟妹妹”,我的脑子乱成一锅粥,像在热锅上的蚂蚁,又像抓耳挠腮的小猴子,更像一只对刺猬无从下手的黄鼠狼,不知如何是好。”

3、通过朗读积累语言材料

朗读是理解文章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朗读训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达到发展语言的目的。这种训练实质上也是一种口头习作训练。如果一篇文章不止朗读一遍,而是读许多遍,读得烂熟,作者的语言便真正化为读者自己的语言,无论词语、句子,还是表达方式,都被消化吸收,成为朗读者自己的语言储备。待到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时,只要从储备里拿出来用,不愁有话说不出了。

四、将习作与生活相结合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我们号召节假日家长要带领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孩子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我班有个四年级学生在暑假到山西旅游写了一篇习作,题目是《美好之旅》,写到爬绵山时,这样描述:“开始走的时候,我还是像猴子一样嗖嗖的向上蹬,坚持走了八十多个台阶后,就像大象似的慢吞吞的走着,累的实在不行了,我就像小青蛙一样,一步一步的向上爬,终于爬到了终点,我怀着一颗血热的心,往下望去,享受着微风的吹拂,毅力排在第一。多么真切的生活体验啊。”

参考文献:

上一篇:云集组织架构下一篇:小绞车操作工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