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小学教育研究论文

2024-05-24

新课改下的小学教育研究论文(共12篇)

篇1:新课改下的小学教育研究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牌口乡中心学校

汤朝晖

新课改已经实施好几年了,这是广大语文教师的期盼,更是广大学生的福音。但在新课 改实施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1.教师怕影响自己的语文成绩,打着新课改的幌子,依旧老一套;2.对新课标研究不透,不知如何下手。这些原因产生,我认为主要是当前的语文教育带有明显的功利性,用繁琐的分析讲解、五花八门的语基知识、花样百出的练习题,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和领悟,重视技术训练而忽视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并且广大语文教师在思想上一时难以转弯。这些都非常不利于新课改的推进。其实新课改不是对传统教学的批判和否定,不要以为新课程是脱离传统土壤的天外来客,新课程的新,是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吸纳了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成果,反映了 广大语文教师的呼声与要求、理想与愿望。它是对已有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经验的整 合、发展,是对前人的教改成果的继承和运用。因此,我认为新课改实施下的小学语文应在 传统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把握住以下几个原则。

一、贴近“生活”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育要注重密切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生活与语文的关系是源头与活 水的关系。但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工作者迫于应试教育,过分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远离了 生活的源泉,语文教育只盯在几本教材上。语文教改的关键在于如何把狭窄的课堂教学引入 社会实践与生活实践中,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变“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从观念上讲就是树立“生活是语文源泉”的大语文观。从做法上讲,就是突破课堂教学封闭模 式,扩大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时空界限,使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运用,在实际运用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 动学习,由狭窄的课堂教学变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学。

二、放眼“全面”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语文教育历来重视读写,听说往往被老师们所忽视。而新课 改实施下的初中语文应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各方面的能力。首先课堂上重视的应该是“读”、“说”,二者紧密联系。认得表现欲望,认得自信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讲话能力,他会讲 话,他就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课堂上应要求学生朗读、默读、读书课文,教师也可以范读,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运用的过程中读,在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心得体会、观点和看法等,并在“讨论”和“训练”时,说或写出来。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通过合作、讨论、互助,排除学 生对课文的理解、领悟的障碍。在讨论是让学生见仁见智,遇到有价值、有话可说的问题,可引导学生辩论,活跃学生思维,在真实的情景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其次,应该是听,听出对方的观点,听对方的观点,听出对方的漏洞,还要在听的过程中观颜察色,辨析语气 语调等。再次是写,除了课堂上的写作以外,应多开展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包括校内阅读书 报、讲故事、朗读诗文、学书法等。听故事、写参观访问记、山水游记、写调查报告,写所 见所闻所感等。

三、突出“主体” 传统教学主要是发挥教师讲的作用。岂不知学习是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对知识意义的建构 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能由他人代替的。对于学生而言,一切知识起源于认知主体的实践活 动,学生的自主活动是他们认识形成和发展的源泉。语文教学如果离开学生自己学习实践活 动是不可想象的。在新课改实施下的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宽松的环境,设 置适当的问题情境,制造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让其充分展示,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 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让学生自读感知,读而生颖研读演练,运用迁移。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合适学习的情 景,科学地引导,灵活地组织,平等地参与和有效地规范学生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能 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学会学习”,为其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注重“过程” 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记住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 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 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所在。在新课改实施下初中语文课堂中,要落 实教学的具体环节,每个环节中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使学生体验到每个环节的过程是什 么,自己又做了些什么。同时教师要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学习过程,因材 施教,尤其注意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更要 转变教学评价指向,即由侧重评价教师教的过程和艺术,转变为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 方法。

五、强调“合作” 新课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语文学科中,对于每一篇课文,学生都 是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不同 的方面。教学要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别人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不同的侧面,必须通过合作和讨论,融合彼此见解,达成共识,从而形成更加丰富、正确、全面和深刻的 理解。因此合作学习在新课改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 氛中,完成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有效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 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当我们在文教学的十字路口徘徊彷徨之时,当我们在世纪之交苦苦思索语文教学真谛 时,我们是否可以结合前人的探索与未来的要求,走出一条可行之路呢?我想只要我们用于 改变观念,大胆创新,一定会找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路。

篇2:新课改下的小学教育研究论文

摘 要:新课改实施以后,很多科目的教学工作,都必须做出良好的优化处理,不能总是按照老旧的模式来操作,这样并不能在未来获得良好的成就,还容易在具体工作的践行过程中,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身的难度并不低,要求从多个角度来出发,坚持在教学方案上有效的弥补,由此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上,不断的创造出较高的价值。文章针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了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紧密结合时代的多项要求来完成,要坚持从长远的角度来出发,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完成,提供较多的保障,在工作的可靠性、可行性方面,也要获得大幅度的提升,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综合发展上,不断的获得更好的成绩,坚持在人才培育上,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很多地方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都展现出了一定的问题,为了在日后的教育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应坚持对教学问题做出深入分析。首先,部分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小学生的关注度不够,没有及时的去了解小学生的内心想法,这就很容易造成师生交流的不畅,对于小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和自身的学习能力拓展,产生了很大的阻碍现象。其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层面上,没有对小学生做出积极的巩固。部分教师未能够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总是按照简单的模式来操作,这对于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培育,无疑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第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体系需要革新,不能总是按照老旧的操作方式来完成,需要融入一些实践锻炼的元素。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课堂探讨、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已经成为了必然的选择,如果总是按照固有的模式开展教学,不仅会对之前的教学成果造成损失,还容易影响到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当下的教学标准,建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课堂探讨、分析。例如,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桂林山水》一课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教育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文章、学习知识。第一小组负责文章的脉络梳理,寻找到关键的字词,了解段落的意义;第二小组负责语言描述和情感寄托,并阐述不同的观点与看法;第三小组负责类似文章的对比分析,加强对桂林山水的意义掌控;第四小组负责文章的背诵方法和记忆巩固;第五小组负责内心情感的塑造。通过多元化的探讨和分析,能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的学习气氛,促使大家相互帮助、相互进步,从而在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文能力的巩固上,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二)不断创新教学方式

就小?W语文课堂教学本身而言,想要在今后的教育成绩上更好的提升,还应该坚持创新教学方式。老旧的灌输式教学,难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出良好的培养,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小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出现遗忘现象、拖沓现象等。通过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能够对小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在语文知识的巩固过程中,不断的获得更好的成就,推动自身的学习优势发挥。例如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体会在生活中经常遇到过的事情,运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和别人交流沟通会得到什么样的效果;在和小伙伴玩耍时,用怎样的语气表达自己的诉求,等等。这些和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实践,会让学生明白语调在朗读中的作用。这些生活实践比课堂教学更加直接,更能让学生接受。由此可见,在教学方式做出创新后,有利于师生交流的便利性获得提升,在课堂知识讲解的透彻程度上也可以取得较好的巩固效果。

(三)加强教学技术的应用

现代化的教育工作开展当中,教学技术的操作是必要性的组成部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虽然是比较主观上的内容,可是对于小学生的言行举止,将会产生特别大的影响,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也会造成很大的作用。因此,可尝试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加强教学技术的有效运用。例如,我们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对语文课文的描述画面、场景做出再现,让小学生锻炼不同的语言、文字进行匹配,这样就能够达到生动教学的目标。另一方面,教学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还需要给予学生较大的发挥平台,促进学生想法的表达。

三、总结

近年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成为了新课改背景的重要体现,同时也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关注。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体系正在不断的健全,对小学生提供的指引和帮助是比较值得肯定的。日后,应继续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面,按照科学化的方式来完成,减少固有的教育不足。

参考文献

篇3:新课改下的小学教育研究论文

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完整地统一于学生的主体性之中。自主性是核心, 能动性是基础, 创造性是灵魂。基于此, 对于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也应该以调动广大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提高广大小学生的积极能动性, 发挥广大小学生的丰富创造性为指导原则。当代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普遍不是很高, 总是认为数学很枯燥, 学起来没有任何乐趣, 而改进小学数学的作业对于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为此, 笔者试图对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进行大胆探索, 目的是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从而促进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双丰收。

一、充分利用网络

当今, 全国各地都在进行“数字校园”的建设, 利用网络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 更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 不妨做一次大胆而且有意义的尝试, 改变以往“书本+课后作业”的模式, 继而利用网络来设计作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 关键要把握好这个度。让学生利用网络做作业的同时, 能够有效防止学生沉迷于网络, 这一方面要靠家长的指导, 另一方面还要把握作业量的大小。

二、边游戏边学习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 游戏教学就是让学生在玩中学, 学中玩, 它顺应了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的天性,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甚至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利用游戏的过程中, 怎样才能协调好课堂教学游戏和课后作业游戏之间的关系, 这是值得思考的。同时, 在游戏中要明确游戏规则, 通过规则的制定要学生理解数学的严谨性;同时, 也要使游戏变得灵活、易懂, 把教学内容和游戏规则紧密结合起来。如在课堂中设计游戏, 让第一个同学说“一只青蛙一张嘴, 两只眼睛四条腿, 扑通一声跳下水”, 然后让第二个同学说“两只青蛙两张嘴, 四只眼睛八条腿, 扑通一声跳下水”, 然后依次类推。通过这种类似的识数游戏, 可以使低年级的小学生掌握规律, 化难为易, 从而与数字的乘法有机结合起来。

三、利用生活环境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应用学科,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把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周围的客观环境, 切身感受到身边的数学, 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直观, 而不是抽象、模糊的。然后再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从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交融式的作业设计

其实从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来看, 把不同学科融合在一起, 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 而且能够加深对多个学科的理解, 使整个体系融合在一起, 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总而言之, 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交融性的设计的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利用小学不同学科的融合来丰富课堂教学中的学习任务。课堂中的学习主要以教材中的知识点为主, 而课后作业的交融式设计能够消除小学生对作业的厌烦感, 让他们带着兴趣完成作业, 增强趣味性; (2) 利用小学不同学科的融合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不同学科某部分的相似性能够确保这种交融式的作业设计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培养, 使学生更加能够理解数学的精神; (3) 利用小学不同学科的融合来拓展数学的知识领域。 (4) 利用小学不同学科的融合来改善数学学习的客观环境。

1. 语文与数学的融合

例如:百发百中的“百”指100%, 半壁江山中的“半”指50%。《庄子》中也有:“一尺之锤, 日取其半, 万世不竭”, 用数学语言表示即为:1、1/2、1/4、1/8、1/16……通过这些学习, 学生了解到, 其实数学无处不在, 古人就已经把数学融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2. 地理与数学的融合

例如:数学第八册《位置与方向》课后的习题设计:河南是我们的家乡, 位于河北省的 () 部位。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 也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与了解。

3. 历史与数学的融合

例如, 唐朝始于公元618年, 终于907年, 它总共历时多少年?通过运用简单的减法运算, 使学生了解到中国历史的悠久与灿烂, 一改以往枯燥的数学作业设计范式。

篇4: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研究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创设情境;多媒体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特别强调“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社会逐渐把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新课改要求不断提高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创新能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在自主探究中寻找语文学习的乐趣。本文分析三种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案例,希望为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借鉴。

一、合理设置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对事物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所以教师在课堂环节中,应尽量去设置更加可观的课堂情境、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促进有效教学。

例如,在讲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四季》的时候,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学习生字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一年四季的基本特征。在上课之前,教师将自己提前准备的关于“四季”的画板展示给学生。分别是“春天的绿草、夏天的荷花、秋天的麦子、冬天的梅花”,让学生看着画板指出这些图片的特点是什么?分别代表哪个季节?学生看见直观的画板,都很兴奋,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在之后的课堂环节中,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跟着多媒体一起朗读课文,朗读两遍之后,挑选几个学生一人朗读一段,让其他学生认真听,指出错误的地方,当场纠正。同时,让学生说出自己心目中的春夏秋冬分别是什么样子。这样,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轻松地完成了课文的讲述内容,在快乐中学习语文。

二、合理使用多媒体,激发创新思维

现代科技迅猛发展,多媒体授课模式逐渐被引入课堂教学中。多媒体采用动态图画、音乐和视频多种模式,把授课内容变得栩栩如生,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小学生本身比较喜欢活跃、动态的画面,所以这种模式受到学生的极大欢迎。

例如,在讲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难忘的泼水节》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在上课之前,在多媒体上先给学生展示一系列图片“傣家竹楼、傣家舞蹈、傣族服饰、孔雀舞”,由于这些图片对学生而言比较新鲜,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学生就会思考“傣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我们汉族人民不一样,那他们的泼水节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之后教师播放视频《泼水节》的片段,让学生充分了解傣族泼水节的具体状况。这种学生主动思考并且教师解决学生疑惑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使用多媒体,对于优化语文课堂,促进有效教学具有积极作用。

三、转换教师角色,激发创新思维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基本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备课,在课堂上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生字的讲解和课文朗读。这种教学模式,从本质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在课堂中使教师和学生互换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讲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观潮》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并分析课文,积累运用描写大潮的语句。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本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潮的?课文怎么样描写大潮的特点?你心目中的大潮是什么样的?”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朗读文章。文章朗读过后,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小组内部讨论这些问题,并形成自己的答案。每个小组派一个学生代表来进行总结回答,如果有补充的内容可以自行解答,最后教师进行一个课堂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发现新的问题“为什么钱塘江大潮是如此壮观?”等,这种教学模式,一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自主提出新问题,自主解决新问题。互换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极大的发挥。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不断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更直观的教学表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给学生展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动画和视频,提高学生的兴趣点;在课堂教学中,互换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教学模式。创新小学语文教育模式,一方面,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改进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另一方面,需要学生积极接受教师的指导,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董云丽.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5(2).

篇5:新课改下的小学教育研究论文

体育教学随着教材内容的不断改革,已有新的发展,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体育基础知识课”,体育基础知识谭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学生懂得锻炼身体的科学道理和方法,这一部分虽然课时不多,但却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所不可缺少的,要有计划地进行,不能随意取消和减少。因此,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探索新教材的教学方法,已成为迫切需要的研讨课题。

教学挂图是体育教学中重要的教具,而现在常见的悬挂式教学挂图,使用时有诸多不便,如不生动形象,学生不能模仿,并且不易保存,易损坏等。随着现代科技计算机网络在人们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我对电脑多媒体与体育室内课的教学,谈几点认识。

一、基础知识课教学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小学生具有喜欢了解新鲜事物,对趣味性知识感兴趣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从而收到明显效果。比如,上《做游戏有哪些好处》这课时,利用多媒体软件出示各种游戏“老鹰捉小鸡”、“支援前线”……很快就能引导学生归纳出游戏的种类:奔跑、跳跃、对抗、智力等。并且更重要的是让儿童充分体验游戏的乐趣,为今后的游戏教学激发兴趣。培养各种能力打下基础。如在课堂进行“支援前线”的游戏,可以让各队学生想象,可以乘坐什么样的运输工具去前线,学生会想出坐火车、飞机、汽车、轮船等运输工作,然后让他们模仿自己提出的工具奔向练习地点,这样既激发了他们的活动兴趣,也利于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模仿力。

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

学生最大特点是活泼好动,好表现,善于模仿。教学中,结合特点,让儿童边听、边看,边模仿,演示某些操作和活动过程,进行实际体验。如教学“路上的安全”,先让他们看一段多媒体演示片,模仿过马路时的情景,这样的活动,对他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表现极为认真,“入角色”有助于学生在尝试性的演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基础知识教学应彩合理的教具——多媒体课件。

如四年级教材有“小篮球规则简介”和“小足球规则简介”,如果单纯讲解,学生会对“角球”、“任意球”等概念感到陌生。因此,采用电脑课件,边出示边讲解,加深对陌生概念的理解,取得明显效果。

四、基础知识教学与现代体育信息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

基础知识教学的题材应该是广泛的、全面的,不仅是技能方面,而且还应及时把现代日新月异的体育信息传递给学生。利用课件,结合我国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

篇6:小学美术新课改下的教学反思

喜爱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千姿百态的昆虫形象能极大地引起儿童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看见书本上和我提供的各类昆虫作品,每个人都非常开心。尤其是教材上的图案,那绚丽的色彩,那展翼飞翔的优美的舞姿,那斑斓的花纹条理,让学生们都沉浸在无尽的遐想中。我让他们欣赏,相互议论,用心的看和感受,自由的站起来说所知道的昆虫的各种知识。并模仿一种你喜欢的昆虫的动作。让他们了解千姿百态的昆虫形象,并来想象一下自己和小昆虫玩耍的感受,用自己的双手来画一画自己是如何与自己喜欢的小昆虫一起玩耍的情景。

学生不仅从自身的表演中得到了乐趣,并且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篇7: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张玉双

(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第二高级中学)

在整个的高中学习阶段,数学的地位十分关键,属于教学的难点。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的固有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作为视角,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鉴于此,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需要创新教学方法,进而与新的要求和发展相符合。

一、应用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也就是对某个问题进行辩论或者是交换意见。讨论法是教师结合提问,启发学生探讨教学中的热点、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在比较、判断、综合的基础上获得确切的结论,进而实现教学的.目的。组织讨论属于一种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讨论教学方法的实施策略是:(1)教师引导学生的思维,归纳适宜探讨的教学知识为一定的问题。例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函数知识的时候,针对求cos10°,cos30°,cos50°,cos70°值的问题,学生能够以多种方法进行解答。教师能够划分所有的学生为三个学习小组进行探讨。(2)选择需要探讨的问题。(3)在适当的时机适宜地应用讨论。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迅速地让学生探讨,且进行相应的归纳和概括,从而让学生更进一步地认知探讨的结论或者是结果。

二、应用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课堂上,教师能够借助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讲解数学的发展历史和最新进展,讲解数学在社会、经济、科学等方面的重大功能;以充满趣味性和生动的手段讲解数学与美术、音乐、文学之间的联系,呈现数学之美;通过具备说服效果的分析或者是报告对数学教学中的热点进行分析等。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能够给学生讲解一些跟数学有关的充满趣味性的实际生活当中的数学知识等,进而将人文思维的内涵渗透其中。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高中数学概率知识的时候,由于学生难以区分随机事件与必然事件,只是要求学生单纯地理解概念难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不少学生感觉通常天气预报都比较准确,认为天气预报属于必然的事件,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自身的丰富的人文知识为学生解释如何科学地预测天气,以使学生从根本上对这两个概念间的区别进行思考。教师还能够要求学生对每一天某个时刻的天气情况进行观察,这样,在一段时间的累积之后,学生可以将观察的结果归纳出来,这对于学生学习有关的概率知识非常有益。

总而言之,上述这一系列教学方法并非单独实施的,而是能够互相地交叉应用和灵活地把握。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应当思考如何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多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与时间进行讨论,进而让学生具备自主思考的机会,互相地探讨并发表自身的观点和看法,这是教师需要努力的正确方向。

参考文献:

孟祥云。谈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氛围[J].黑龙江科技信息,(12)。

篇8:新课改下的教研改革研究

关键词:新课改,教研改革,研究

一、教研改革概述

教研改革, 是对教学模式等进行新的探索, 以期发现更好的教学方法的一个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 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 要正视问题的存在, 合理地解决问题。教研改革, 在实施的时候, 可以采取教师授课, 其余教师进行听课, 从而发现新的方法哪里有优势, 哪里有不足, 进行全面分析后, 加以改进。虽然一些教师不能接受新的教学方法, 然而, 也需要慢慢体会, 多加改进。然后, 就是教师聚集到一起, 大家一起商量哪位教师的方法好, 可以互相借鉴, 互相学习, 共同进步。教研改革, 是对以前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改进, 而不是彻底的否定。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有自己的可取之处, 比如在课堂上, 教师能够很直接地和学生进行感情的交流, 深刻体会所讲内容中的感情流露, 做到和大家产生共鸣, 更亲近学生, 和学生的交流也变得更为方便。而新的教研方法, 在某些层面上就缺乏教师和学生情感的共融新的教学方法, 能够以学生为中心, 多鼓励学生自己想问题, 自己学会思考, 在一些实验相关的课程上, 学生能够主动去动手动脑完成实验, 还能够主动提出一些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思考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等, 而在某些课程的教学时,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互动, 比如课文的朗读, 学生可以分角色进行朗读, 各自扮演不同的主人公, 甚至还可以共同出演课文中的角色,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教研改革, 就是对教学模式的改变, 促进学生的互动, 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发, 培养学生的勤于动手动脑的习惯, 而且还吸引学生更认真地听讲, 而不是以前的死气沉沉的课堂。教研改革, 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学校教育, 更好地培养人才。

二、新课改下的教研改革研究

在社会的发展中, 人们对于教学的改革也有了新的要求。为了顺应社会发展趋势, 新的课程改革应运而生。对于教研的改革的研究, 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1.教研改革, 是要改变教学的思维模式和教学的观念。

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把握好教学基本知识的讲授, 要充分地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的目的。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 使得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 更加热爱学习。在讲授课程的时候, 要注意理论知识的讲解,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课堂理解情况, 结合课程的要求, 合理讲解理论知识, 以及一些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 将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好地传授以后, 还要注重教学的思维模式的改变和教学观念的改变。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动手动脑, 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自己努力解决, 善于应用课本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新课改要求在教学的时候, 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要把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的形式扭转过来, 要使得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让学生自己开发智力, 锻炼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比如在课堂上,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认真讲课, 学生认真听课, 在听课的过程中, 很容易使得学生养成一种依赖的习惯, 只是一味地等着教师讲, 自己记, 而这样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很好, 学生不能够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在新课改的要求下, 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组成一些小组等, 分组进行探讨问题, 大家共同研究, 得出结论。比如在进行科学实验的课程时, 就可以分成几组, 按组进行实验, 等实验结束后, 大家讨论每一组出现的不同的实验现象或者不同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 分析其需要注意的问题, 共同进步。在语文课程的教学时, 比如乌鸦和狼的故事, 教师就可以找学生分组表演, 每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 这样更加深了对课本的理解和记忆。可以看出, 在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后, 更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且教学效果更好。新课改的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更适合社会的发展, 更有利于培养新世纪人才。

2.教研改革, 在学习的方面, 主要是侧重于教学形式的改革。

新课改的出台, 就要求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 要在进行教学的时候, 更加注重探索性的教学。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时候, 更要进行必要的演示实验, 甚至要让学生自己动手, 参与到实验当中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自参与, 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标。在学生实际参与的过程中, 教师要开发学生的智力, 提供一些思路, 让学生能够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而不仅仅是为了课程的学习而学习, 要在学习的同时, 进行科学的研究, 培养科学的态度、科学的办事风格。这一点就是新课改所要求的学习模式——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模式。

3.教研改革, 是对一些有关课程进行的修订和完善。

按照21世纪的课程编排要求, 将一些课程进行修订。在修订后, 能够更好地体现课程的实质。有些课程的难易度也有所调整, 还有的内容也进行了调整, 有的是需要早学习的知识放到了前面, 一些有难度的知识放到了后面, 以期更好地实现循序渐进。比如将自然的课程重新命名为科学, 其名称有变化, 内容也是有区别的。科学这门课程可以借助于一些实验教学, 将一些自然现象和物理化学常识带到课堂上, 使得学生更形象地学到知识, 还加深了印象。对于更好地进行教学, 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研改革, 在其他的方面也有自己的改革。教研改革, 在对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有了自己的新的变化。在使用多媒体技术后, 教师通过将所讲的知识做成PPT的形式, 然后再添加一些必要的图片等, 使得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所学的知识。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演示, 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和难点, 有利于学习。

新课改下的教研改革, 还修改了原有的考核制度。传统的考核只是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考核, 主要内容就是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 通过一张试卷来考查哪个学生学得好, 哪个学生没有好好学习, 这样的方法也是一种策略。在新课改的要求下, 考核的方法不仅局限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还表现在学生的个人能力方面。新的考核制度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还包括学生的课堂上的表现, 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 在实验课时是否喜欢动手, 善于动脑, 能够发散思维, 提出个人的新见解等, 综合考察后, 得出这个学生的真正成绩。这样, 就可以了解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 避免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发生。

新课改的出台, 还需要合适的教材配合才行。因此, 对于教材的修订, 也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如何合理地编排课程, 进行顺序的调整等, 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有的部分需要删减, 有的部分需要添加, 还有的地方是需要调整顺序, 都需要仔细考虑, 认真分析, 得出结果。新课改的教研改革, 还需要强大的师资队伍做保障。有了好的师资, 才能很好地实现教研改革。在许多的问题上, 都需要一些有头脑的、有知识的人员参与, 才能更加完善。因此, 只有管理部门和执行部门综合协调, 才能更好地实现教研改革。

三、结束语

新课改的教研改革, 是适应社会发展而产生的, 是一种社会必然。在新课改的要求下,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使得学生能够自己主动地去学习, 还能够自己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在课堂上的转变, 引领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真正的知识, 从传统的等待学习变为现在的主动求学, 知道自己思考的重要性, 开发自己的思维, 培养创新精神。教研改革包括的内容很多, 而且针对不同的课程还有相互间的差别, 在对不同的课程进行教研改革的时候, 还要结合课程的实际情况进行, 不能盲目地改革。希望在新课改的教研改革下, 能够实现科学的教育教学, 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森.新课改下大学体育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4) :216.

[2]葛学武.“大学生研究计划”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目标[J].教育与现代化, 2005, (4) .

[3]孙术慧.中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文汇, 2010, (7) :73-74.

[4]蔡德民.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

[5]顾鸣敏, 等.02-03级七年制学生培养过程的调研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4) :3-5.

[6]秦廷永.新课改下中学英语教学研究[J].聚焦新课程, 2010, (5) :29.

[7]许书琦.对体育选项教学现存问题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 2004, (4) .

篇9:新课改下的小学英语教育创新研究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很多行业都面临着巨大的改变,教育工作作为社会建设中的基础工作,也必须要以全面、创新的改革来应归时代发展的需求。随着新课改要求的颁布与实施,全国范围内的教育改革工作逐渐展开来,而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总结经验与教训,以期尽快到达改革的目的。

一、新课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新课改认识还不够明确。一是部分学校校长、教师对课改还存在模糊的认识,对课改的重要性,作用还是认识不清,以至在教学实践中课改的理念落实不到位或落实少,引领作用不够;二是一些教师有畏难情绪和抵触情绪,穿新鞋走老路,课堂老师讲的多,学生自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少,还处在一个消极、被动的应付状态;一些教师的课程改革还停留观念的层面上,课堂教学形似而神不似,表演的成分多,合作交流有余,实效性不强,表面化,形式化的东西多;教学活动、内容不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处于两难境地。

(二)课改工作整体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乃至学科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农村有些小学教师课头多,疲于应付写教案、改作业,研究课改的时间很难得到保证;有些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平衡,特别一些教学点,教师年龄偏大,学习的主动性不强,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城区学校班额过大,课堂教学分组过大或分组过多,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有困难,对学生个别辅导顾及不到,或顾此失彼,课堂得不到有效的监控,在具体操作上还不能得心应手。有的属于客观因素,但有些主观努力不够,还有些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不力。有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缺乏整体规划,对课程的实施有名无实(上了课表,但没有落实),或者是以课外活动取而代之;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有的学校脱离学校实际和学生需要,重形式轻内容,重教材编写轻实施过程,有的甚至只是当作摆设,装潢门面,应付检查。学校领导的点子少,也是个认识上的问题。

二、新课改对小学英语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给予了小学英语教师十分广大的发展空间,给予教师开发课程的权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程改革的成败在教师。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学校要更加注重教师培养和发展。教师要更加注重自我的成长。

一要重学习,养成读书的习惯。勤于学习,乐于读书,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基础。当前,在小学英语教师和校长队伍中普遍存在学习不足,理论水平不高的状况,教研工作在低水平的层次上重复运作。在座的各位都工作在一线,是教学的行家里手,面对不断发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观念,新方法层出不穷,进一步推动新课程工作,学习一定要走在前头,在学习中研究,在教学研究中学习。

二要重总结,养成反思的习惯。课改重在实践,但离不开对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批判性总结和深刻反思,改革就只能停留在经验层次上,难以实现质的飞跃,形成影响力的教育方法。六年多的课改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不少教育教学的经验,显示了新课程的魅力。新的理念,新的标准,新的教材,带来了面貌一新、充满活力和激情的课堂教学,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

三要重研究,树立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在课改研究中,要树立形成“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改进即成果”的共识。树立小问题,大研究;小现象,大问题的课题研究意识。及时发现教学当中动态生成的实际问题,发现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力求小课题、短周期,重实效;要用敏锐的嗅觉捕捉先进的理论帮助我们破解教育难题;要用科学的思维总结经验,推广成果。

三、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英语教育创新方案

课程改革的主要场所是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也在课堂。深入推进课程改革,需要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课堂,以课堂作为基点,扎实开展工作。

(一)进一步转化角色,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实效性。

一是由实践者转化为研究者。现在许多英语教师把自己定位在实践的角色上,按照教参或者他人的设计和谋划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新课程给教师教学留有很大的空间,使得教师不能固有原先的角色定位,既要做实施者,又要做设计者,研究者,要在实践中研究,通过实践研究,为了实践研究。二是管理者转向引导者。在实际教学中,英语教师有意无意间将自己定位在管理者的角色,新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要求教师要把管理者这一身份意识转向为引导者身份意识,“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声音”。引导是门艺术,需要教师潜心研究,仔细揣摩,倾心打造。三是由课程的实施者转向课程的开发者。有些英语教师在理解新课程所提出的课程开发理念时,仅仅把课程开发的职责定位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在教学中,仍然有大量未开发的资源,对教材不进行二次开发,当你拿着教材走进课堂,教学可能失去针对性和有效性;开发不到位。当你拿者教案到课堂,教学可能缺乏效益。最丰富的课程资源是教师本身,不要舍本取末,要把第二次开发当作教学的日常自觉行为。

(二)注重导疑启思,激活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除设疑外,还须积极引导学生开启思维的源泉。常用的方法有:

1、设置悬念:单纯的讲解操练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注入一丝悬念,便会引发想象力,激活思维力,诱发创造力。如在复习介词的用法时,老师向学生介绍:I have a good friend. Its a lovely dog. Where is Bobby now? Please guess! Is it behind the door?等。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寻找各种可能的答案。

2、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发现、归纳总结有关知识内容也不失为培养创造思维的好方法。如在要求学生回答“Thank you.”时,学生分别答出了“Not at all.”“It’s a pleasure.”“You are welcome.”然后,引导学生弄明白哪些句子属于正式用法,哪些属于非正式用法,哪些是英国人的说法,哪些是美国人的说法。

篇10:崔峦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学习

特邀主讲人:崔峦

上周六上午,我校11名语文教师有幸于郑州市青少年宫聆听了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关于“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学习”专题讲座,大家都感觉获益匪浅。在这里,我将讲座内容汇报如下:

一、语文的性质

崔老师这样解读2011版课标对语文性质的阐述:“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课程。”课标这样阐述,目的是要求我们更加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要求我们将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好。

二、语文教学的现状

崔老师指出了目前语文教学重阅读而轻表达的现状,语文课程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是课文,口语交际和写作的篇幅很少。崔老师把这种现状比喻为“一只脚轻,一只脚重;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我们和学生花费在阅读上的时间占百分之七十,写作交际只占百分之三十。小语会正着手于编一套新教材,加大语文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比重;阅读教材中增加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练习。要求我们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更加重视口语表达和习作表达。

三、高考的改革

高考改革后,将减少考试科目,只靠语数外,其他科目在高中阶段参加会考;外语在高考前完成考试,学生可以考两次,取最高成绩计入成绩;到高考时只考语文数学,以此来体现对基础学科的重视。考试内容上体现三贴近:贴近时代、贴近现实、贴近学生。高考的阅读题将有四分之三的学生做不完,四分之一的学生经过努力能完成。因此提醒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高阅读速度和能力,更加注意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独立思考的能力,答案要有自己的看法、认识、评价)。新教材将增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内容:增加古诗词、文言文。小学三四年级教材中将安排小古文。作文将会是一大一小:一篇大作文,一篇微写作。

中考的趋势让我们感受到:语文的地位更高了,加强母语教育自上而下达成了共识,“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将是新课标的一个课题。

四、习作教学

(一)习作教学的重要性:习作是一个人的习作水平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他举了三个例子:

1、调查表明,表达能力强的大学生有更多的求职机会和胜任自己工作的能力。劳动者应具有的八项能力中,语言技能排在第一位。

2、跟踪各地高考状元的发展情况:发现这些状元没有一个日后成为业内的领军人物。“题海战术”练出来的分数高,能力未必强。

3、著名人物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高考考了3年,才考上北大西语系。他的成功靠什么?俞敏洪自己的回答是:“靠语文”。从小酷爱读书的他至今每天读书,晚上12点之后都要写一篇文章才肯休息。俞敏洪的成功离不开他清晰的思路与卓越的表达能力。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均衡的能力。语文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能力,达到能说会写。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普遍不喜欢作文,怕作文甚至怵作文。老师不喜欢教作文。

2、学生感觉没内容可写。胡编乱造。缺乏真情实感。

(三)作文教学的改革要做到“四个三”

1、习作教学“三步走”

(1)一二年级:儿童话习作

在老师指导下,写想说的话、想到的事物。他特别强调:小学作文教学,要放低身段、降低要求,是习作而不是写作,更不是创作。

低年级会写一定汉子后,就可以写句子,每日一句。开始阶段:“话”与“画”结合。为培养孩子兴趣,“每日一句”可以和家长轮流写;读绘本时,给绘本添个尾巴。鼓励学生写想象的事物。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儿童天生就是诗人。”其实,每个儿童心中都藏着美好的童话,每个儿童都拥有瑰丽的想象翅膀。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充分挖掘孩子的语言天赋,引导孩子运用想象的翅膀,儿童话的表达。

(2)三四年级:生活化作文

这个阶段,让学生乐于观察自然、社会、周围的人、事,乐于把看到的、听到的,用连贯的话表达清楚。用童言童语表达出童真童情童趣。不要急于写成篇的作文,要不拘形式,自由表达。不讲究谋篇布局,只要学生表达心中的真情实感,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悟。

(3)五六年级:个性化作文

要求学生的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会分段表达,教学生写一篇完整的作文: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感受。语言要运用自己的话,运用平时学到的鲜活的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2、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

(1)观察能力

开始要培养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有顺序(时间、空间、事物的方方面面)——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乐于观察,勤于表达。

(2)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能力,即激活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在习作中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思维的条理性,理清文章的思路、顺序;思维的深刻性:要有自己的感受,见解。

(3)表达能力

低年级:句子完整、通顺;中年级:连贯;高年级:会分段表达、要有个性化的语言。

3、习作指导要体现作前、作中、作后三个环节的指导(1)作前指导

写作文一周前与学生打招呼,学生在思想上、材料商做准备。(2)作中指导

上作文指导课:20分钟左右。从内容入手,帮学生过材料关、内容关。每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写作的内容,指导便成功了一大半。学生开始起草,老师要巡视,抓两头:发现好作文和对有困难的学生具体指导。(3)作后指导

作文讲评更有指导性。以鼓励为主,让大多数学生享受习作的快乐。还是从内容上讲评:让学生交流作文题目,即用报作文题目或者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明白哪些内容可写;小组赏析:把自己最得意的段落读给同伴听;全班交流,好作文大家共同欣赏。

作文批改:精批精改,效果不好。学生看分数和评语,不注意老师细节上的改动。主张作文批改改革:三分之一精批精改;三分之一略批略改;三分之一面批面改。

4、培养能力“三管齐下”(1)习作课和口语交际课

习作课:习作内容范围要出在学生的心坎里、生活里、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里,在习作指导课上动动心思。

口语交际课:普京说:“俄罗斯尽管幅员辽阔,但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而中国的官员几乎都说:“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这是语言表达能力的问题。而我们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可以让学生从说的少到说到多,说不好到说得好。

(2)加强阅读课上的练笔

要有这种意识,适时、适度、适当的练习。练笔十二招:文中词句换一换;好的句式练一练;抓住留白补一补;观察插图写一写;段篇内容归一归;文章结构理一理;顺着情节扩一扩;展开想象叙一叙;变换文体改一改;迁移写法仿一仿;加工信息编一编;学习所得记一记。(3)日常语言生活中

校园习作:征集校歌歌词、教室提示语、好书推荐语、写表扬稿、通知;短信、微博、微信;建议书、编写成长手册。

篇11:浅析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程改革标准使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面临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诸如“怎样使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怎样充分发掘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探究性,怎样减轻小学生因为学习方法不当而产生的心理负担等”等是小学语文教师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那么,小学语文教学该如何调整,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呢?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简单分析。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小学语文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那么,具体该怎么调整?调整什么?这就需要我们先明确现在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和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课堂沉闷

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仍然是采用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单一教学形式或者仅仅是简单地把这些文字内容放到幻灯片上;教学内容多源于教科书,内容单一,缺乏多样性,内容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和激情,师生之间也缺乏应有的交流和互动,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教课本上的东西全部灌输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机械地死记硬背,而没有真正做到理解记忆。例如:很多教师在“识记生字词”的时候,只是简单地领着学生念几遍,然后就让学生自己默写数遍,然后再检查的方式,这种简单、粗陋的方法,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往往是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二、教学手段陈旧,不能满足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和小学生能力发展的要求

目前很多语文教师仍然是上课时,手提一个录音机上讲台,简单地给学生播放几遍课文录音,然后就直接进入课文讲解,效率不高。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仍然是用一台录音机,几张简单的拼音挂图在进行语文教学。

三、教师角色错位,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仍然是教学过程中的控制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定者,占据着教学的主导地位,没有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只是机械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没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即仍然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仍然是把分数看成一切,以成绩来定英雄。

四、课程设计不够合理,教学设计不全面

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弱化,仅仅强调语文的工具性;目前有些地区的语文教学中不重视学生的听说能力,只一味的强调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而且我国的小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量小,阅读过程繁琐等问题。上述这些问题是与教师的教学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教师教师设计不全面,课程设计不合理所致。

五、课堂效率低下,没有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形式的单

一、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手段陈旧、课程设计不合理等这些都使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不高,与预期的教学效果相差甚远,甚至南辕北辙。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结合新课改具体要求和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实践,提出了以下几条调整策略。

一、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效率

充分利用多媒体强大的表现功能,提高语文课堂知识讲授的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逐渐走进了小学课堂,多媒体强大的表现功能,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比起来,在讲授知识的效率上无疑要高出许多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制造图文精美的课件,将一些课本上抽象的文字内容转化为动画,图片等冲击力较大的形式。通过动画、图片等演绎一些复杂的概念。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动画的形式来导入一节新课,通过幻灯片演示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的能力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交互、反馈功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互动和研讨效果

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交互和反馈功能,将学生对于某一问题的多种解释通过多媒体技术反馈出来,并且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分析,帮助学生得出一个合理的答案。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之间有着充分的互动,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小学课堂,通过开展分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出不同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改要求教师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由传统的“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教学成绩的评判者”转变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鼓励者和推动者,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不平等关系,把课堂还给学生,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1.教师应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而不是控制者,应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提倡自主探究、引导和发现的教学模式。3.教师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者,而不是管理者和监督者。4.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要努力增强开发个性化、特色化、校园化课程的能力,而不能仅仅是教科书的的代言人和传声筒。例如,在向学生讲述古诗文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解,让每个学生自由的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学生给出自己的解释,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四、实现由填鸭式教学向“探究、引导、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

“探究、引导、自主学习”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因此,要实现这种教学方式,首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情感”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展现给一个充满激情的形象,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需要,注重对学生的激越。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一个“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奋进的教学气氛。与此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改变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努力实现“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生动”的课堂,改变以往传统语文教学“只是告诉学生”的做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究,去感悟,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例如,在课本《乌鸦喝水》中有“鸟”和“乌”,“喝”和“渴”。两组形近字。这两组形近字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在这里不妨让孩子们自己动脑筋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做出解释,最后教师在加以补充。

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学习语文

“让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这样,学生才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更加自发地去学习。例如,“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证明了上述观点。马路上、电影院里、公交车上……生活中处处都是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教师要努力抓住生活中的方面方面、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语文学科的课程资源可以说无处不在。

六、扩大小学生的阅读量,引领孩子去读书,读好书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学以致用,那么,教师在利用了好的例子教给学生理论知识之后,接下来应该进行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具体实践中,学生的各项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巩固和提高。鉴于此呢,语文教师应该经常搜集一些课外阅读资料,推荐或引导给学生去阅读。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将《十万给为什么》、《唐诗三百首》、《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知识的魅力!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做一个好的牧羊人,要努力把这些天真的孩子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徜徉!

篇12: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初探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它要求课堂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更加注重对学生兴趣、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应用情境创设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理念 兴趣 多媒体

促进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是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摇篮,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制定强调从以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的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所以,课堂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策略指导并开展课堂教学,对教学价值的体现、学生成长的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根据自身的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采取哪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首先,巧设导入语激趣。上课伊始,教师应根据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重难点,设计一段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导入语引入新课,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其次,设计擂台赛出情趣。小学生表现欲强,爱争强好胜,喜欢受人夸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小学生这一年龄特点,有意识地设计竞赛题和竞赛形式,学生会兴致盎然,热情高涨,学习空前活跃。如:把基础数学知识或口答题设计成抢答竞赛形式,把中等难度题设计成限时必答竞赛形式,把难度较大的题设计成小数奥赛形式,让学生以赛激趣、以赛促学、以赛提效。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选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激趣方法,会使数学课趣味盎然、高潮迭起,会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积极创设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特别注意选取生动有趣、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素材,精心设计了单元主题图或重要课题的情境图,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情境图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思考,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提出问题。同时,教师又是教学情境的直接创设者,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创设新的教学情境,如: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赛情境等。灵活运用新教材

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善于运用教材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第一,要领会编者意图,提高驾驭能力。是否领会编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对教材内容理解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在教学之前应从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和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全面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二,要结合教学实际,适当调整内容。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到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同时也要注意改革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不合理因素,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补充或调整,进行教学再加工,从而真正达到优化教学之目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关注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要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法适时地引导学会合作,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独立的群体,每个小组成员都是这个小组的一分子,小组的健康成长需要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支持、合作、促进。小组的点滴进步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大家共享的荣誉。这样,学生的团队精神就会逐渐得到培养和加强。还要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教师必须明确这样一个道理,合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自然生成的,它与其他技能一样离不开后天有意识、有计划的训练与实践。充分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创造了图文并茂、声色俱佳、动静皆宜、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为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方法,使教学更加充满活力。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能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并迅速转化为求知欲望。运用多媒体教学,能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认知障碍,加速学习的进度,提高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中能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止为动态、变复杂为简单、变枯燥为有趣。一旦知识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形象化、具体化、感性化的信息又逐步被深化为抽象化、概念化、理性化的浓缩信息,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

上一篇:对医学类高校学报发展的几点思考下一篇:20110601关于公开选拔部分副厅级领导干部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