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多媒体教学反思

2024-04-12

数学多媒体教学反思(通用8篇)

篇1:数学多媒体教学反思

数学多媒体教学反思

数学多媒体教学反思

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也随之被更替。多媒体教学的出现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从城市到农村,多媒体教学已渗透到了全国的各个角落。与传统教学相比,它的亮点与不足也同时显现在了大家的眼前。

作为一名农村的数学新教师,尽管各方面的经验还很少,对教学的悟性也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我仍想把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观点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一、备课上的反思

备课是课前一项必备的工作,就像运动员在正式进行体育活动之前,首先必须进行相应的准备活动,否则,在正式比赛时就会受伤。同样,如果课前不进行充分的备课,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不明确的话,就会出现课堂教学混乱,教学失常,尤其是多媒体教学的备课,通常我们使用幻灯片来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从课的导入,到新知识的传授以及重难点,课上的练习,知识的拓展,都由幻灯片一一展示,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重难点部分或者强调部分要用较明显的颜色的字体书写,并配以独特的出现形式,强调学生注意。在一些地方的插图将会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如:在第一章§1.1与数学交朋友中,蜜蜂的蜂房,家里铺地的地砖等图片用幻灯片放出来,使学生更深的理解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二、课上的反思

有一句话说的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说讲好一堂课不需要十年的时间,但课前的充分准备却也需好长时间。一堂课从教学设计,重、难点讲解,课上的练习,学生的练习,归纳总结,步步紧扣,缺一不可。要求教师把握整堂课的内容,讲授详略得当,同时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最关键的也即你的讲授内容学生能懂多少,是否整节课的重点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再者就是利用多媒体教学,你不能只靠幻灯片上的东西让学生学习,还应结合黑板,把重点写在黑板上,或要求学生记笔记。否则,课上或课下学生无法复习回忆。

学好数学,只靠课上单单四十五分钟,根本不行,必须结合课下多做习题。

三、课下的反思

教师应多利用自习时间辅导学生作业,同时认真检阅学生的课下作业情况,及时了解课堂教学效果,也是教师必备的工作。不是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吗,所以课前要把作业自己先认真做一次,这样既可以节约课上审题时间,又可以很快的把最适宜的思路给学生讲出来。

总之,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方便、更直接、更直观的展示教学内容,同时也要看到多媒体教学的不足,用传统教学进行弥补,达到两者的有效结合,使数学教学更加完美无缺。

篇2:数学多媒体教学反思

[摘要]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利用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素质。但在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着许多误区: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重视演示数学现象,忽视教学规律的探究;重视演示数学内容,忽视师生交流;重视形式,忽视内涵。要走出这些误区,作为数学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应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认真制作课件。[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 小学数学 误区

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能够解决许多传统课堂教学中不能够解决或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当教师能够正确、合理地选择和恰当运用多媒体时,则能更好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在积极性,进而促进创新教育的有效实施。但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手段,在它运用的发展过程中势必会产生一些误区、漏洞。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客观看待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利与弊,发挥优势,走出误区。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存在着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显得十分枯燥,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知识掌握不扎实。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是最佳的创设情境的工具。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因此多媒体技术所创设的情境、动态的画面以及辅以的声响或音乐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心理,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重点内容,学生能否正确计算,很大程度取决于对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的理解,把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如忘了“÷2”专门制成幻灯片,通过“分”、“合”动态模拟、闪烁等功能显示: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通过重合,确认他们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再合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观察他们是同底同高,再分开,要求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必须用“底×高”然后再“÷2”。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加强了表象,加深了理解,自然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又如,应用题也是小学生最头疼最不爱学习的一方面,运用多媒体能简明扼要地把教材的主要内容表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概念,使学生印象深刻,便于理解和记忆。例如,教学“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时,“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这几个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比较抽象,“抗洪救灾中两架飞机装满救灾物资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按时到达救灾地点”这类型的问题,通过多媒体技术对飞机飞行行程的放慢处理,形象生动地揭示两个物体相向运动的变化特点,加深学生对“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相遇”等关键词的理解,为解题教学扫除障碍。

(二)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1、培养创新意识 《课程标准》指出:“多媒体技术能为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象等,并能随时抽取播出;可以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这说明多媒体技术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的注意与创设情境方面,具有其它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开发学生潜力,培养其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较复杂的平均数内容时,可以用多媒体出示如图1所示的图形。

图1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教师问: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平均每组有几个球?学生列出了几种算法:(1)(6+6+6+4+4+4)÷6=5(个);(2)(4+6)×3÷6=5(个);(3)(6×4+3×2)÷6=5(个)。教师又问: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没有人回答,这时教师用多媒体先闪动前三组小球,让学生思考,在多媒体的刺激下学生又有了新的算式方法:(6+4)÷2=5(个)。教师闪动前三组中每小组多出来的两个小球,学生的思路又有创新:(1)3×2÷6+4=5(个)。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情趣交融,由“被动型”学习变为“主动型”学习,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2、培养直觉性思维

思维的直觉性是指未经过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测、联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学生常常借助直觉来完成小发现和小创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学生突如其来的,而又说不出理由的答案。这是学生思维的直觉性萌发和表达的一种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直觉性。

例如,在圆柱体的体积练习课中,有这样一道题:“一个圆柱的侧面积为 414.48平方厘米,底面半径为6厘米,求这个圆柱体的体积。”一位学生的列式为:414.48÷2×6。但是,他却说不出解题的道理。显而易见,该生运用了直觉性思维,在这个创造性的火花闪现的时候,只有多媒体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位同学思维过程的呈现。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先将圆柱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圆柱切开,再把它拼起来,就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了。显然,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为圆柱的侧面积的一半,高为圆柱的底面半径。因此,用“圆柱的侧面积的一半×圆柱的底面半径”的方法是合理的。这样就使学生不能用言语表达的思维过程以多媒体具体、直观、高效地表现出来。

(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集中精神的时间不长,一般学完新课后,就开始感到疲倦,不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情况。在多媒体辅助教学当中,计算机可随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学生、教师。像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型,学生回答对了。计算机可以马上亮出正确答案,并会表扬你,并来一声“棒极了!”、“你真棒!”、“真聪明!”,学生看到了听到了自然高兴,兴趣盎然;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计算机会提醒他们“再想想!”并配以音乐,启发学生认真动脑。即时的反馈,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促使学生自我激励,不断得到“独立发现的愉快体验”。

二、媒体辅助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一)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

课件是以教师为主要门户,只设计教师的“教”,即用多媒体电脑帮助教师讲清楚用黑板和其他教具不容易讲清楚的问题,很少设计为帮助学生“学”的内容。因为课件有示范、讲解、习题以及反馈等功能,所以教师、学生的作用都受到一定的影响。例如:在幻灯片展示习题时,往往只单纯地给学生看看习题,为了提高效率,教师几乎就直接展示答案,不给学生思考、动手操作的机会,也不进行讲解,这样学生脑袋中一笔糊涂帐,根本无法真正掌握知识点。在这种情况下,只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而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重视演示数学现象,忽视数学规律的探索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代表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的基本思想是指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知识结构的心理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代替的。而大部分课件设计的“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教学过程”、“巩固练习”、“小结”等教学环节,只见教师展示的是解题步骤(同书本类似),不见过程,学生看到的是电脑演示,而完全不知道为什么要那么解题。这样的课件重视演示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更不利于学生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

(三)重视演示内容,忽视师生交流 传统的教学发存在着“教材、教师、学生”三元关系,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教师关系已逐渐转换为“教材、学生、多媒体技术及教师”四元关系。但在这里不能简单得把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转变为“人机”关系,“人机”关系是通过鼠标等媒介完成的,而“师生”关系是用言语以及行为来促成交流活动的。但在许多多媒体数学课堂上,我们能发现教师关注的是屏幕,思考着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课堂过程中,教师就好比是操作员。但是教师的语言、表情、姿态、板书始终是连接教学媒体最活跃的因素,教师在讲台上的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启发、诱导产生积极作用。只有教师和学生充分互动起来,教师才能清楚地明白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程度。

(四)重视形式,忽视内涵

界面友好并不等同于华丽。因此,作为辅助教学的课件,应把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放在第一位,追求课件的内在作用,而不是只追求外在的所谓“美”。有一个“减法的认识”的课件,在屏幕上呈现出宁静的湖水、蔚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画面很鲜艳夺目,还配有悦耳的音乐。这时5只天鹅飞了过来偏偏起舞,接着有2只飞鹅轻歌曼舞地飞走了。这时教师在教学中,本想把学生的兴奋点集中在“减去”的概念上,但学生却陶醉在图画和声响效果之中,陶醉在美的世界,没有真正理解“减法的意义”。用过多的、非必要的声像阅读代替数学思维活动是非常有害的,数学课必须坚持以数学思维活动为主。真正的“数学美”应体现在教学内容上。

三、走出误区的对策

(一)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

学习理论是进行实践的前提,所以要正确、恰当的运用多媒体的前提就是较好地掌握理论,而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是克服误区产生的首要任务和根本方法。教师应将先进的教育理论融合到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去。如“认识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它的最早提出者可追溯到瑞士的皮亚杰,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的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所谓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由于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作为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应体现这一认识学习理论。

(二)学习先进的教育技术 数学教师应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技术,充分认识各种媒体、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平台的优势与不足,充分利用它们的独特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但要避免一味追新立异,只顾形式,不顾内涵,不遵守教学规律以及师生之间的无交流。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和多媒体的优势同时发挥出来,把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的结合。

(三)选择适当的课件,认真制作课件

并非每一节数学课都要利用多媒体。布鲁纳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在数学课堂中,要在有限的40分钟内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媒体的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是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设置恰当的难度。比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画面可以活泼些,色彩可以明亮些,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创设较深层次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的兴趣和欲望,这样就体现了以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为准则,使得数学问题化抽象为直观、化静态为动态、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着重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过程和应予以突出的重点上,把计算机作为探索、发现、发展数学概念,开发想象能力的工具来使用。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创新,不断制作出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的课件。这样,才能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深入发展。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但教师不应把它看作是一种万能的工具。多媒体辅助教学无论怎样发展,都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不然,将会导致我们的教学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华小红、秦兴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J],数学通报,2004(3)[2]杨欢耸,现代教育技术概论[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3]郑恩涛,谈谈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J],中小学电教,2002 [4]郑敏信,数学通报:从理论到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5]许海丽,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J],2006年第9期

篇3: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反思

一、运用多媒体导课,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动机与兴趣。

创设情境,生动、巧妙地导入新课,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下产生对新知识的好奇与渴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完成这一过程,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笔者问学生:“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便笑着回答:“圆形的。”笔者又问:“为什么造成圆形的呢?”这时学生不知如何解释,笔者引导说:“今天老师带大家去看一看动物们在运动会上的表现。”播放汽车拉力赛:小猪驾驶方形轮子参赛,小兔驾驶椭圆形轮子参赛,小猴驾驶他的圆形轮子参赛。当比赛开始后,学生都放声大笑。这时,笔者解说道:“小猪、小兔的车子今天是怎么啦,跑起来怎么一高一低的,开得那么吃力呀!小猴最轻松,比他们开得稳当多了,而且速度也快,同学们说一说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创设情境,给学生一种新鲜感,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问题就在身边,同时也由问题引起思索,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直观展示数学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圆柱、圆锥的侧面积的推导,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对初中生来说是个难点。以往的教学中,常用一张纸片或实物模型演示,一会儿是平面图形,一会儿是立体图形,教师讲得别扭,学生听得模糊,教师还要反复地演示、讲解,立体学习需要,切忌随意性和盲目性,复习课的习题变式不但要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还要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同时变式习题要紧扣考纲.(2)应立足于学生实际,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数学变式,距离太远,学生会“断了念头”;距离太近,又吊不起学生“胃口”,其目的是教师通过富有层次性、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真正能“跳起来摘到桃子吃”.(3)变式不是盲目的变,应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根据实际需要抓住“思维训练”这条主线进行变式,恰当地变更问题情境或改变思维角度,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多问、多思、多用等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深刻性.

数学教师不仅要成为解题的能手,而且要成为变题的巧手.在复习课中教师在加强对课本例、习题和中考数学试题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三基”,力求变化,以变式题组形成问题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主动参与学习的时间、空间,促进学生学习感差的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处展开思维。而多媒体技术的引进,对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中,可以设计这样的课件:一个圆柱,沿着一条母线剪开、旋转,其动态过程可反复显示,并保留圆柱的运动轨迹,然后通过闪烁“圆柱底面圆”和“母线”,使学生注意到“圆柱底面圆的周长即它展开的长方形的一边,母线即长方形的另一边”的实质,从而完成“圆柱的侧面积即展开的长方形的面积”这一转化过程。这样较实物模型演示,更能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更能提高学习效率。

三、实现数学教学的美感。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兴趣有着定向和产生动力的作用。新课导入如何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和求知者,这至关重要,而多媒体则有它的独到之处。新课一开始,就显示图片、字幕,突出某一特点,用生动形象的画面、轻松活泼的对话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美,课堂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和课的进行顺序。一堂课45分钟,学生不可能自始至终全神贯注地听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与教师角色的变化是同步进行的。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顺势适时地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安排教学的各个方面内容,以把握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兴奋点至关重要。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激发学生真切的感受,让师生共同遨游在教材提供的审美天地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利用多媒体创设全新的教学情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操练、活动、实践为主,做到知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思维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使每一位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有效地完成各个环节的教学任务。因此,善于使用多媒体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四、运用多媒体拓宽延伸知识,理论联系实际。

知识的应用是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这一环节是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以其传播信息量大,不受时空限制的显著特点,为教学开拓更广阔的领域,从而使学生灵活地应用知识。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引例是这样的: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学生经过讨论也未说清楚其中的道理。笔者让学生讨论:如果做成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的,行吗?当人坐在装有这几种形状车轮的汽车里,将会是怎样的情形呢?在学生欲说不明、欲罢不能时,笔者运用多媒体先展的内化的机会,达到“做一题,通一类,会一片”的教学效果.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数学知识、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策略、方式方法,而且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的活力,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美的主观感受能力,发展了学力.

参考文献:

[1]夏飞.谈谈变式训练的设题方法[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1(7/8):57-59.

[2]武岿.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的理论探索[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8).

[3]谢景力.数学变式教学的认识与实践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刘家良.中考解题教学中问题变换方法的类别研究[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3(4):36-39.

打造德智相融的数学课堂

臧清华

(丹阳市正则小学,江苏丹阳

摘要: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德智全面发展的学生,这一目的也同样适用于数学教学,应努力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可以进行教育的各种因素进行充分挖掘,并且在教学中巧妙地加以运用,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接受辩证的唯物主义方法论与世界观,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本文就如何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进行德智相融的学科渗透展开研究。

关键词:德智相融数学教学学科渗透

在“德智相融”的育人理念指导下,教师自觉地将德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德智并举,使学生知识技能、人格品质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学生以自觉的行为、远大的理想、顽强的毅力、高尚的品质、坚定的信念促进智力的生成、发展,促进了学生成绩的提高,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才能有力地证实“德智相融”育人理念的科学性、时效性,实现德、智同丰收,心、智同发展,本文对此展开研究。

一、构建和谐的教师文化

教师在育人的方面不仅要重视言教,更要重视身教,这是因为学生不只听教师的言谈,更会注意到教师的各种行为,因此教师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假如教师在要求学生做之前自己首先已经做到了,要求学生不该做的自己也不去做,这样就给学生做出了表率,从而对学生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在“德智相融”的育人理念指导下,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和相应的行为方式,提升自己的职业境界,形成职业角色意识。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业使命显然已不再只是学生获取升学机会或功名利禄、资本的手段,而在更高层次的精神价值上,将我校“爱岗敬业、勇于拼搏、努力奉献、集体奋斗、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继续发扬。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关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把代表社会道德价值的正确的观念内化为个体自身的要求,成为自己行为的准则、生活和工作的态度,逐渐形成“精于教书,勤于育人,严谨治学、优质和谐”的教风。教师的教育行为逐步从最低层次的传授知识,提高到中层的催生智慧,再升华到最高境界的教化人生。教师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待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开3组画面,学生看到人分别坐在装着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的车轮的汽车里颠簸的情形,紧接着出现第四组画面:人坐在装有圆形车轮的汽车里又平又稳。为了更好地展示问题的本质,最后屏幕上出现4辆汽车同时开动的画面,以及车轮运行留下了车轴的行动轨迹分别是折线、波浪线和直线。通过几组不同画面的对比,学生清楚了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道理。

五、使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性

多媒体作为先进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固然有其优点,但只有用到实处能发挥出来,并非所有的数学教学内容都适合,在教学中必须针对数学教材自身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选用。

(二)注意使用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适时性

课堂教学中,并非整个教学过程都用多媒体就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用得恰到好处。有的

类命运的积极生活态度和高度社会责任感。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奠定人生、世界观的基础。学生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学有所成,更重要的是带着对未来理想的追求。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德,形成正确辩证观

在校中小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且学习的毅力比较差。针对中小学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显露出来的畏难情绪,教师可以用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成长故事对其进行正面教育。比如,可以向学生介绍牛顿和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的事迹;在讲解了“正多边形”的相关概念之后,可以介绍一下我国古代的数学家祖冲之及他发明的割圆术,并强调祖冲之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去计算圆周率。用古今中外的名人的成长经历来说明,只有拥有刻苦学习的坚强毅力,再加上相应的正确的方法,才有可能会克服困难,从而解决问题。

数学是探讨物质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一门学科,是从人们的感性经验之中概括和提炼出来的,起源于客观的现实世界,数学理论反过来又帮助人类揭示了客观现实世界。数学是辩证方法的表现形式与辅助工具,因此,数学对于培养辩证的观点十分有利。对于中小学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是有限的,教师在讲到新的数学概念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指明所讲概念是从实践中来的。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还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是珍宝,但实践是它的钥匙”,“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辩证观点。解每题数学题目的时候,教师都需要进行审题,对数学题目进行辩证分析,然后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实际上这就是只有对事物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够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相关手段的辩证思想的体现。讲清楚数学内容之间的关系,重要的数学方法,以及数学的概念等,对其进行详细的辩证分析,这不仅对学生的解题能力有所提高,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想。

三、结合历史,帮助学生了解数学方法来历

作为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我国是初等代数的发源地之一。在古代我国在数学方面上的研究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国际教师过分追求全程效果,整节课都使用课件,电脑的播放替代教师的讲解,教师成了放映员,学生成了观众。譬如在数学例题讲解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留给学生必要的思维空间和必要演算推理时间,不能让多媒体成为学生思考注意力的分散因素,一般不宜频频使用课件。事实上,并不是每个教学环节都需要计算机辅助教学。因此,教师课前要周密思考,哪些内容、哪几个环节运用最适宜、最有效。一般来说,教材中难以用言语表达,学生缺少感性认识而难以领悟,而现场演示条件不足时,利用多媒体演示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很多,利用好这些现代化教学设备,会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教学中如果使用不当,违背了教学规律,就会事倍功半,减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因而只有合理运用,做好各种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优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把计算机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融入图形、文字、影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大大刺激学生的感官,能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充分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效果。

篇4: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实践与反思

关键词 初中数学;多媒体;魔灯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1-0126-02

现代教育手段进入课堂,使传统教学发生深刻的变化。多媒体手段利用其丰富多变的展示教学信息的优势,深深地吸引了广大师生的注意力。教师纷纷尝试采用各种多媒体手段进行课件的制作,纷纷思索如何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学生也期待教师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因为多媒体教学较以往教学更有趣味性,更便于理解和沟通。

1 多媒体教学形式多样,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打破传统数学教学单调的课堂授课模式,把枯燥复杂的数学课堂变得气氛轻松,活泼有趣。以往的教学需要教师把习题抄在黑板上,需要画图的也是当堂画,这浪费了许多宝贵的课堂时间。而如今教师可以提前将课上所需材料编辑入多媒体课件之中,什么时候需要,随时调用,既节约了时间,又避免了误差。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的时候,也往往注重知识呈现的多样性,尽可能地变换方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制作演示课件的时候,习题的呈现是最普遍的,这时笔者尽可能采用动画的形式,因为学生似乎对这些运动的文字更加容易产生兴趣,更能怀着浓厚的兴趣去阅读。当然,教师不能过多地追求各种动态效果的变换,这样学生反而只是看热闹,而迷失学习的方向。

教师在呈现课堂知识的时候除了形式要每节课翻新,教师的语言也要经常变化,让学生时时感到新奇。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富有引导性、鼓励性,让学生感到教师在注视自己,关心自己。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更加投入地进行学习,以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多媒体教学最根本的目的,也是教师最关注的地方。

2 多媒体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易于学生数学知识领域的拓宽

每一名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都会有所感悟,如果说传统教学的课堂容量是一杯水,那多媒体教学能够轻易做到一桶水。教师除了可以使用课件中的内容,还可以通过点击超级链接,将互联网上的相关知识带入课堂,实现数学知识领域的无缝链接。因此,多媒体教学内容可以变得丰富多彩,学生眼中的数学世界不再只是枯燥的文字及图形,不再是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解。这些文字常常是伴随着图像或者动画,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演示,学生的思路也随之打开。教师开始注重数学习题的关联性,尽可能地增加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以此为出发点来编辑试题或习题,这些生活中事物、事例更能激发学生去剖析,同时也鼓励学生把数学应用到生活中去。学生眼中的数学世界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愈来愈精彩,学生的知识领域也随之拓宽。

例如,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四边形”,课前笔者让学生广泛搜集他们身边的四边形,并把他们或者用绘画表示,或者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让各学习小组的组长汇总,在课上分别予以展示。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数据搜集能力,又将数学与他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在制作习题的时候,笔者不仅以这些素材为例进行习题编辑,而且要求每名学生这样去做,让学生更加感到数学就在生活中,而更加努力地去学习数学。

3 多媒体教学能够打破时空限制,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

多媒体教学如同给常规教学插上翅膀,使课堂教学不再仅限于某事某时,能够随时将遥远的地方的事物拉到眼前,将古代的场景搬到课堂。只要是教学需要,教师可以随意组合各种画面和场景,不管是古今中外,还是春夏秋冬。

例如,教师在讲授某一定理之前,通常要将这一定理的创始人一并提起,随着这名数学家图像的展示,也常常附带有一段文字,包括这个名人的生平和成就,定理产生的时代背景。随着这些点滴的数据输入,学生不仅牢固地认识了很多的定理,而且也认识了很多的古今中外的数学家,也如同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数学发展的历史。这些历史人物的勤勉探索的人格也激起每一名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欲望。多媒体教学使数学不再只是书本上静止的文字,它让这些文字恢复了生活中的本来面目,学生眼中的数学变得丰富多彩,变得活动起来。渐渐地,学生的数学想象力开始变得强大,只要是教师提起某一图形或者定理定义,学生脑海里就会浮想联翩,举出大量的事例,这无疑是多媒体带来的成效。

学生的数学想象力的培养也带来他们数学思维的活跃,他们开始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生活。于是,每当他们编辑一个富有创意性的数学题的时候,笔者便热情洋溢地鼓励他们,这些小创作者便会更加精力充沛地去发现新的问题。

4 多媒体网络教学,让学生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因特网走进千家万户,教育也加紧步伐穿山越岭来到寻常百姓家。你可以随时去浏览某一学科的网页,或者搜集相关的视频教学;在家里,你可以轻松地上某个网络大学去聆听专家教授的授课。网络拉近了生活,网络让学生和教师的沟通更加方便。很多学校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这些网站成为学生了解学校,学校宣传自我的窗口。随着教育装备愈来愈现代化,很多学校建立了多媒体网络学习课堂,逐步开始网络教学。唐山市丰润镇中学也应上级的号召,建起魔灯学习课堂,这一新兴事物虽然现在处于雏形阶段,但笔者相信不久的将来,这种教育方式必将成为课堂多媒体教学的一个有力延伸。

网络课堂的教育模式是开放性的,以魔灯学习平台为例,网络课程按学科作为大分支,然后每一学科的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自身的特点进行详细的分类,自主性很强。教师在编辑某一课题时,可以旁征博引众家之长汇总到自己的课件之中,或者只是采用一个超链接的形式,把读者引入更广阔的空间去探索。学生通过网络课堂可以提前预习下节课的知识,这无疑节省了课堂学习时间;学生也可以提前试做一些习题,对这些习题,教师可以按难易程度划分成等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试做。学生通过预习和试做习题,头脑中事先有了学习目标,上课时也就能更快地吸收知识了。网络课堂还提供了大量的拓展性知识,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还能灵活多变地应用所学知识。网络课堂上的很多习题是按照难易等级,以闯关的形式设计的,因此能够满足多数学生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更加感到有成就感。

此外,很多网络课堂设有交流讨论的区域,如魔灯课堂中的讨论区,教师可以将某一问题作为讨论重点,让学生集思广益,讨论解题方法;学生也可以登录聊天室,畅谈自己的学习心得,或者同其他学生探讨学习中遇到的某一难题。教师也要时常关注聊天室里的情况,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无疑更能促进师生间的正常交往,更能加快学习的进程。教师通过聊天室及时捕捉教学中的遗漏,及时对学差生进行辅导,更能促进其教学的良性循环。

篇5:数学多媒体教学反思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更加直观、更加形象地获取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运用多媒体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要手段,是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突出知识的呈现过程,使知识更加直观、形象;有利于揭示数学规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思维;有利于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数学教师滥用多媒体,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探究。

一、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运用过程中存在问题

虽然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有许多的优点,但在实际的使用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一些数学教师一味的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一些用传统教学形式就可以完成的课堂教学也要运用多媒体教学,自己不会制作的教师也请别人帮忙制作,虽然学习了有关电脑知识,但是严重冲击了教学,造成资源浪费。

2、只求课件的形式上的花哨,不注重内容的实质。

一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滥用动画,盲目添加大量的声效、图像,教师如何“教”,而很少用电脑来帮助学生如何学的,同时也忽视课件的“交互性”,很多老师如遇到学生提到的问题和自己设计的不符就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二、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数学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与数学的学科特点相结合,突出数学课的特点。

传统教学手段由于以静态为主,很难在课堂上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情景展示出来,更不用说借助情景来分析。正是因为抽象的情景不能得到直观、有效的展示和分析,就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为此成为教学中的难点。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帮助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2、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应着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老师的思维方式。所以,编制课件必须要了解学生

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将会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

当前,我们的许多教师只是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改革这一背景下,把原来的黑板粉笔换成了电脑,把学生封锁在教材或简单的课件之中。而整个教学过程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成为教师表演的对象。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传统方式相比,没有实质性的进步。因此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关键在于使教师拥有先进的现代教学思想理念,并使之贯穿于教学实践活动中。这也是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重中之重。

篇6:数学多媒体教学反思

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数学教学与它们密切整合时,它们能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们能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是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确定哪些环节,哪些教学内容适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选用合适的软件,创造相应的学习环境,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辅助教学,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作用。

1、建立清晰表象之时。表象是思维想象的依据,能否在学生的脑中建立清晰的表象,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在几何形体知识教学中,往往要求学生掌握一些作图的方法,常规教学中,教师常用三角板、圆规等教具在黑板上的板演,但由于受到教师的手、粉笔或视角的不同而形成视觉阻碍。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将这部分内容均用计算机模拟演示,使模拟作图过程或其它知识点的讲授,既不受视觉阻碍,又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深刻的感性认识,为教学过程的进一步深入埋下伏笔。

2、渗透数学思想及方法之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要求“在教学中要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及其方法”,在几何形体知识的教学中有一些公式的推导往往涉及到一些中学才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只可让学生意会,不可言传,这在常规教学中往往是令教师头痛的一件事,而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往往化难为易。课件《圆的周长》中,周长公式C=2πr的推导涉及到不完全归纳法,我在课件中是这样设计的:先出示直径分别为8cm、12cm、14cm的圆,然后令其依次在一线段上滚动,在滚动直径的1倍、2倍、3倍距离时依次出现记号,滚完后显示其滚过路程的距离。演示完后,老师让学生观察圆滚过的路程既周长与圆的直径关系,学生有这三个圆环滚动的动画作为依据,很容易归纳出圆的周长是圆的直径的三倍多一些的结论。

3、概念阐明之时。在小数几何体知识教学中,涉及周长、面积、体积、高、棱等概念,由于这些概念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以接触感性知识为主的小学生来说,往往易混淆圆的周长及面积的概念,弄不清体积与表面积的区别,不能正确理解高与底的对应关系等,而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后,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课件《圆的面积》的复习模块中,为了帮助学生分清周长与面积的概念,我设计了两幅动画,第一幅是一只小狗绕圆一圈,跑过的地方同步改变颜色;第二幅是将圆的平面部分从上到下涂上黄颜色。配合师生的问答,学生很快理清了周长与面积的关系。

4、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之时。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学习“体”部分知识的困难性,而采取常规教学手段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一情况,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软件中,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三维动画的功能。如圆柱体的表面积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在该课件中,我运用了三维动画的变形功能,将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变为一个长方形。学生看了动画后就很容易明白圆柱体的表面积是二个圆形面积加上以圆的周长为长、圆柱体高度为宽的长方形面积之和。这里三维动画软件中所制作的动画,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弄清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特点及其表面积公式的由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篇7:多媒体教学反思

绛县大交初中

李桂枝

在现在的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利用多媒体教学了,课件也成现在上课或不可缺的东西,但在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如何看待计算机和教师的作用,如何评价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传统教学。有两种极端的意见:一种是过分夸大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有人提出信息时代的教学应该与粉笔、黑板说“再见”了!持相反意见的人则认为传统教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实践已经证明了这种教学是成功的,为什么要否定行之有效的传统教学呢?特别是数学教学是训练人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他们担心信息技术的引入会带来负面影响。

其实以上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片面性,事实上,一方面教育需要技术,信息时代的数学教学需要计算机技术,但是任何先进的技术都不能取代教师。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我们认为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优势互补。所以需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们时常看到不同的教师使用同样的软件,产生不同的效果,这里教师的数学修养、教学经验、教育理论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创意和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和教师的素质比较起来,后者显然是更关键的因素。同时,在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中,教师对学生的热爱、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师生关系又是任何先进的信息技术所不能取代的。我们也曾看到有的教师上课时不用粉笔,所有的知识点都展示在大屏幕上,翻页后学生就看不见了,试想:对一位初学者来说,只能得到一个临时的、局部的印象,怎能有利于对知识全面而深入的理解。而优秀的板书能科学地展示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具有概括、完整、合理、持久、易操作等特点,有利于学生记忆的同时,也能带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因此我们说传统媒体有着计算机多媒体无法取代的作用。

当然,我们不能低估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它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与课本和数学词典不同,计算机不是简单的表述数学知识,利用它可以揭示数学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而且表述方式很灵活,可以以文字、图形、动画、图表等多种方式多窗口的呈现,如果说使用印刷技术呈现的信息是线性的,那么利用超文本技术就能够以网络状结构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呈现信息。这些特别适合于表达数学。与录音机录象机不同,计算机可以提供可交互的实验环境,于是学生可以利用它来“做”数学。基于上述理由,我们认为信息技术或许能引发数学教育的一场革命,它将极大改变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工作方式、教学模式乃至教学理念。教师不是被计算机替代,而是用新的方式工作,从新的视角考虑问题。

把信息技术引入数学教学后,计算机手段与传统媒体教学完美地结合显得十分重要。不是信息技术用的越多越好,计算机作为有效的辅助工具是为教学服务的,要把它用的恰到好处。传统教学的优势应该保留,如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究问题的活跃氛围等等。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信息技术计算机多媒体与传统媒体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篇8:中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反思

一、过于注重多媒体课件的精美

多媒体之“媒”, 主要是在视、听等方面占有优势。诚然, 媒体手段越多, 越易引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课件运用得当, 可以创设良好的情境与氛围, 使学生受到心灵震撼,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故有些教师往往费很大精力和时间去搜罗多媒体素材来制作课件, 甚至在选用软件上大动脑筋, 认为“几何画板、Power Point等不如Author Ware和Flash做出的课件漂亮。”以求把课上得有声有色。在这种思想指导下, 课件制作的比较亮丽、鲜艳, 这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干扰学生的观察, 不利于看清问题的本质。视听毕竟只是处在浅层上, 而数学教学要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掌握, 还要由老师引导、分析, 使学生在思维空间进行深层的理解和思考过程。

二、忽视揭示数学问题的过程和数学能力的培养

显而易见, 用多媒体展示数学现象是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可使得“静”变“动”、微观变宏观、抽象变形象, 这样使学生便于理解知识, 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学习。但是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 数学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 即逻辑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传统数学教学通过启发、讲、练等方式注重了能力的培养。多媒体的展示, 使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只是基于感性的形象化的认识还是不够的, 不去训练会使运算能力降低, 过多的依赖多媒体来理解问题, 也会使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下降, 抽象思维能力的削弱则不利于数学的再学习,

三、教学设计变成固定的程式, 不利于师生交流

现在不少多媒体教学的课堂, 多媒体的播放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课件完成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般是难以改动的, 教师的教学过程就只能按程式一步步进行演示, 实际上,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千变万化的, 数学课堂更是如此, 需要教师灵活地把持掌握, 常常会有一些预料不到的情况需要教师随机应变地去应付, 而往往正是在这随机应变中显示出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 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调节课堂的气氛, 调动学生的情绪, 丰富课堂内容。因此, 固定的教学程式不仅压抑了教师的个性和特长, 使教师的教学能力难于很好地发挥。另外, 教师制作课件时, 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板书、问题和答案都是事先设计好的, 课堂很难修改, 教学过程中, 教师势必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导到自己设计好的答案中, 对于学生临时提出的很有创意的、比原先设计的更好的答案, 不能有效的展示, 这样长此下去会严重抑制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 造成思维的单一性。

再者,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 教师则可以情感、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教师的语言、神态、动作、甚至笔迹往往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需要师生情感的交流。如果教师只顾忙着操作机器, 播放事先制作好的课件, 既不能深入到学生中间, 又不能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 这样的课堂怎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怎能使学生的品德受到熏陶?

四、错误地认为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就等于备好了课

有些老师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编写和制作好了多媒体课件就等于把一堂课备好了, 同时教案就准备好了,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多媒体课件技术虽然是一种先进的技术, 但它仍然只能对课堂教学起辅助作用, 不能代替课堂教学, 我们在上课前都要认真地备课、写教案, 研究数学问题并对其分析拓展, 认真分析学情, 这些都是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能有的放矢、有法可循。那种一味依靠课件的编制展开课堂教学的做法必然会为形式所累, 课堂教学也会被课件材料牵着鼻子走, 这就导致教学过程本末倒置了。

由此可见, 我们不要盲目追求“多媒体”, 要正确的定位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认真分析数学与其它学科不同的特点, 正确处理好其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 从根本上改变观念, 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作用。那么如何走出误区呢?

五、对多媒体教学的反思

1. 更新教育观念, 加强多媒体教学能力的培养

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数学教学中, 专业知识、教学设计、课件制作三者必须有机结合, 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因此, 教师既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 树立现代教学理念, 又要加强多媒体教学能力的培养, 熟练掌握一定的教学设计理论和信息技术处理能力。从理性认识和实践操作的结合上, 提高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效益。

2. 合理使用媒体,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辅相成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不应搞“花架子”, 不应一节课从头到尾都用多媒体而对其他教学手段不屑一顾, 甚至整个一节课, 黑板上一个字也没有。对于数学课而言, 教师在黑板上的作图、证明、推理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有些是通过教师的眼神、动作、语调等表现出来的, 是任何机器都代替不了的。媒体的选择应实事求是, 哪种媒体方便、直观、有效, 就用哪种媒体。例如:实践证明, 表现一般事物的静态特征时, 可用板书、投影或幻灯;表现动态过程可用录像或计算机;表现一般性文字资料可用小黑板;加强对比性的板书可采用贴绒……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媒体, 才能充分发挥多种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3. 重视数学能力、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的培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我们要帮助学生从抽象的高度去对直观的图形作出适当的理解和必要的推广。在用现代教育技术时, 若一味地用演示代替学生的操作, 代替学生的思维, 包办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 那可谓用得不适时。要预留一些时间和思维的空间给学生, 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有效的训练, 这样, 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益。如我们在讲授“三角函数”这一节时, 可设计动态的三角形的模型, 通过三角形的变化, 让学生发现某两条边的比值不变从而得出三角函数的定义, 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 同时也轻松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 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有助于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的培养。

4. 注意多媒体的辅助性, 认真分析学情,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使用技术时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如果过分强调课件的作用, 则可能导致学生思维和推理的单一化、静止化。因此, 我们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介入学习的全过程, 在教师的点拨下, 学习知识, 理解本质, 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 在大力提倡使用多媒体辅助中学数学教学的今天, 我们应该予以冷静地思考、认真地对待, 我们数学教师只有吃透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质, 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根据各种教学媒体的基本特征和特殊功能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去选择、设计和优化组合, 同时要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的结合, 扬其所长, 避其所短, 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摘要:文章对中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出现的一些误区做了分析, 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做出了反思, 以期真正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误区,反思

参考文献

[1]张君麟.新技术支持下的数学教与学[J].数学教育学报, 2000, 3

[2]黄鹏程.中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误区[J].数学教育学报, 2001, 3

[3]张波.关于数学CAI公开课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 2001, 1

[4]吴以浩.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误区及反思[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1, 6

上一篇:不能忘怀的日子作文600字下一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