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案例多媒体

2024-05-25

数学教学案例多媒体(精选8篇)

篇1:数学教学案例多媒体

Moudle4 Thanksgiving is my favourite festival

教学案例

西渠完小 张晓丽

【案例背景】

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能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多媒体技术对文本(Text)、图形(Graph)、静止图像(Still Image)、声音(Audio)、动画(Animation)和视频(Video)等信息具有集成处理的能力,它能加速学生感知过程,促进认识深化,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和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案例描述】

本课选自外研版(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上册第四模块第一单元。本课主要是是学习外国的一些重大节日,以及节日所做的事。如果直接去传导,学生很难想象外国的一些东西,于是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较多的应用信息技术,把无声的无形的东西,有声直观的呈现在了学生的面前,使教学手段趋于全方位、多层次,创造一个更适合学生学习的开放的探索式的学习环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本课的效率。案例描述

步骤一:学唱导入

通过媒体课件插入一首简单轻快的外国歌曲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并在一体机上显示歌词,让学生跟唱。T:what festival do you hear? S:Christmas。T:Good.We have learned this festival ,do you still remember what do they do on Christmas?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段西方人过圣诞节的场面,然后截取几张图片让学生在图片的提示下描述出 They say Merry Christmas!They have a Christmas tree.They give presents.They sing songs.【设计意图 】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利用歌曲引出西方节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步骤二:课件出示美国国旗,教授新单词。

1.在单词的教授中,我主要采用的是连环法。所谓连环,就是每一个单词都是围绕着上一个单词开展的。如美国国旗的出示我会说:What is this ?It is a flag.It is a American flag,in American they have a special Day.由此应出special,what is this Day?然后由此在引出the Flag Day等等。当然这一过程的实施我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完成,这一过程中我会强调每一个单词的发音,要求学生严格按照音标的标注发音,这其中包括教师领读、小组读 分组读、竞赛读以及小老师教读等。

【设计意图 】 我之所以运用连环法教单词是为了让学生运用联想法快速记住本课的生词,多种形式的读主要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单词,请单个学生来读,如果遇到不会读的,就让该生找自己的好朋友帮忙读出来,然后该生再跟读,依次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设计意图 】单个学生读单词能够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好朋友的帮忙增进了孩子们之间的友谊,同时也能使他们之间形成默默地竞争意识,加强学习的动力。步骤三:听听力,初步感知课文。

1、课件出示动画,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What festivals do you hear? 学生通过动画的观看,得出答案,初步了解课文所要讲述的内容。

【设计意图 】我将普通的录音转换成了动画的形式,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这一环节的设计也在无形中训练了学生的听力。

2.课件再次播放动画,学生打开课本,对照课文听,注意句子的语调及单词的发音,同时用红笔画出描述the Flag Day和Thanksgiving Day的句子。

【设计意图 】我们的学生在读文的时候有一种拖音的习惯,听录音是为了让他们感受正确的读法,改掉拖音的坏习惯,同时画出本课的重点。

步骤四:出示节日动画,描述节日盛况。

我将这两个节日的活动用一段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观看,然后让学生反复的读一读描写节日盛况的句子加深理解。最后让学生齐声朗读这一部分。

【设计意图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像火鸡这种食物他们是没有见过的,所以也无法想象,将这些有形东西的呈现给学生,增长了他们的见识,也使他们更容易理解课文。步骤五:练习

1.出What i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 My favourite festival is...这一句型,两人一组进行练习。此时,用课件将我们所学的节日以图片的形式出示,供学生选择。【设计意图 】学生在练习的时候可能会一时想不起所学过的节日,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以图片的形式将内容呈现,方便学生描述,同时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2.小组合作将自己己所喜欢的节日及所做的事填写到课前发放的表格中,然后两人一组进行练习。

My favourite festival is xxx,on this day,we...,we...,we...,we are so happy!【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争取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将表格内容装换成文字语言,并将它表述出来,既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能力。步骤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2.将今日所学的外国节日的盛况描述给周围的人,熟读课文。【案例反思】:

本节课我较好的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中,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探索小学英语教学规律,优化小学英语教学结构,为促进学生在技能、知识、情感、策略以及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发展,为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不懈努力。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改进,更重要的是它对教育教学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

篇2:数学教学案例多媒体

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案例

稻田镇田马初中 张法国

一、教学背景与定位:

课型:第二单元第二节(2 课时)

学生信息:一个班 52 人,分成 14 个学习实验小组,其中每个组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基本上是优秀一名,良好一名,一般一名,差一名。

教学起点分析:在上节中学生已经了解到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做知识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从而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教学的起点定位于引导学生从观察宏观现象到用微观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主要方式:实验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时数: 2 课时。

二、教学资源与设备:

仪器与药品:水电解器 14 套(玻璃管中注满了 10%~15% 的 NaOH 溶液),启普发生器一套,锌,稀硫酸,火柴,烧杯,橡皮导管,尖嘴玻璃导管

学生自备: 2 张直径 5 厘米的圆纸片(模拟氢原子)一张 10 厘米的圆纸片(模拟氧原子)多媒体材料:课件:(1)水的电解示意图(2)电解水实验的指导(3)氢气的燃烧 网上资源:氢能的开发和应用

文字资源:《初中伴你学习新课程从书》中的“课外探究”;氢气的燃烧有污染吗

三、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水的分解

(一)提出问题导入(师)我们已经知道,水在加热时变成水蒸气。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间隔改变。而“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这一事实始终没变。那么,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有所不同呢?

(二)解决方法:

用实验验证

(生)猜想同或不同

(师)那么用什么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生)实验

(三)学生分组实验(共 14 个小组,每组 3-4 人,实验时学生只需插上电源即可)展示多媒体指导实验

(师)同学们在实验中要学会运用观察法,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1)两个电极,两支玻璃内液面有什么变化:

(生)两个电极产生气泡,并且与正极连接产生的气泡慢,负极连接产生的气泡快。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玻璃上部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大约是 V 正极: V 负极 =1 : 2。

(每次学生回答实验现象后,点击多媒体出示答案。)

(师)水通电产生气体是什么呢?是不是水蒸汽呢?我们来检验一下。

(2)用燃着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快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所发生的现象。(生)管中的气体被点燃

(师)这种气体是不是水蒸汽呢?为什么?

(生)不是,因为水蒸汽不能被点燃。

(师)对,这种能被点燃的气体就是氢气。也就是在氢气球里所装的气体。

(3)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慢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所发生的现象。(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师)这种气体是不是水蒸汽呢?

(生)不是

(师)这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就是氧气,也就是我们呼入的气体。

(板书)水通电文字表达式:水→氢气 + 氧气

(师)分析此反应特点,反应物一种,生成物二种,像这种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物质的反应,我们叫它是分解反应。分解反应首先必须是化学反应,而且要符合“一变多”的特点。(练习)判断是否为分解反应

(1)教师掰粉笔

(2)《伴你学》 P37,3

(四)发散思维多角度分析实验

(师)看待一个问题,我们不能仅限于表面,而应从多角度分析,深入思考。下面老师提醒几个角度,你们分析一下。

(1)从能量角度

(2)从元素组成的角度

(3)从微粒的角度(此时将很多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无所适从)

教师一一点拨,生逐一回答

(1)水吸收了电能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师)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过化学反应,我们不紧得到了所需要的千千万万的新物质,而且也可以吸收或释放能量,从而实现能量的转换或储存。

(3)水由水分子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五)建立模型得出化学变化实质

结合课本中的模型

(师)想象一下,刚才看到的水通电形成氢气和氧气在微观世界里,他们的微粒经过了怎样的变化?小组讨论

(生)小结:水在通过时,水分子里的氢原子跑到了一起,形成氢气。氧原子跑到了一起,形成了氧气。

(评价)这位同学说得比较好,有没有同学补充一下。

(生)水通电时,水分子里面的氧原子和氢原子分开,每两个氢原子形成一个氢分子,氢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形成一个氧分子,氧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氧气。

(师)完美的描述,道出了化学变化的实质,请同学们给点掌声。

(展示多媒体)水电解示意图

(师)刚才所说的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与加热水变成水蒸汽,他们的微粒变化有什么不同呢?(生)水通电时分子变成了原子,原子重组成新分子

水加热时,分子没变,变的只是分子的间隔

(师)这就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六)介绍分子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师)我们知道水,氢气,氧气都是有分子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实际上,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有很多物质就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比如(抬手)看手上的这枚戒指,就是由金原子构成的,而中间的钻石,也就是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还有惰性气体氦气也是有氦原子构成的。因为原子也是一种微观粒子,当然也就具有微观粒子的的一般性质

(看书)P39 看图结合

(七)反馈练习及作业

《伴你学》 P37 反馈练习

(八)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都穴道了什么?

(生畅言)

第二课时:水的合成

一、复习提问

1,水通电生成了什么?是什么反应类型?

2,水通电与水加热有什么本质不同?

二、引出新问题

(师)我们知道,水在通电条件下,可生成氢气和氧气,发生分解反应。我们不妨采用逆向思维来考虑,如果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和氧气是否相互反应生成水?

三、解决问题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将氢气点燃看是否生成水,可以在火焰的上方放一个玻璃片,生成水的话会有水滴

四、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得出结论

(教师演示)点燃从启普发生器出来的纯净的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引导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注意火焰的颜色,找两个学生轻轻触摸烧杯

(提醒)不纯的氢气在点燃或高温的条件下,会发生爆炸,所以要点燃的是纯净的氢气

(生)纯净的氢气在空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壁上有水雾,用手触摸烧杯,烧杯发烫。(生)通过上述实验,说明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水。

(板书)文字表达式

氢气 + 氧气→水

(推断)对比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看此反应的特点,如果让你给这个反应类型起个名字,你会叫他什么?

(生)多变一个,叫合并反应??(师)这个反应叫化合反映,那么,你认为如何去判断化合反应呢?

(生)首先是一个化学反应,并且有多变一的特点。

五、知识迁移

(师)我们知道,研究问题应从多角度思考,那么对上述实验,你们又能从哪些角度说说呢?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小组互相讨论)

(生)小结:

(1)从能量的角度这是一个释放能量的反应

(2)从元素组成的角度,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3)从微粒的角度,知道水由水分子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六、模拟微粒变化

(师)小组同学根据上节课演示的水电解示意图,在组内用大圆纸片表示氧原子,小圆纸片表示氢原子,把水形成的过程模拟演示一遍。

(学生上台演说)

七、物理化学性质

(分析)电解水形成氢气和氧气与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都是化学变化,在这个变化中表现出了水、氢气、氧气的一些性质,这些性质称为化学性质。例如:水有通电分解的性质,氢气有可以燃烧的性质,氧气有可以支持燃烧的性质。我们发现不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而不同的物质是由不同的微

粒构成的。例如:像水由水分子构成,那么水分子就有通电能分解的性质;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氢分子就有可以燃烧的性质??。可见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等等。物理性质是很多分子集合在一起表现出来的性质。

八、知识整合、梳理

九、信息链接

氢气燃烧有污染吗?

氢能的开发和应用

十、练习及作业

《伴你学》 P40 反馈练习

四、教学效果与课后反思评价

本节教学,从课堂气氛来看很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师生的互动及小组生生互动进行的很好。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都很成功。采用多媒体,纸片模拟微观世界中水的分解与合成有效突破了本节教学的重难点。本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实验探究,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等得到了培养提高。不足之处是本节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把握的尺度不够好,尤其是在第一课时中,从多角度分析电解水实验,教师对学生的情况分析不到位,设计问题缺乏一定的艺术性,造成学生回答困难,好在由于及时更正,使学生在第二课时表现良好。

从整体教学过程及学生的练习反馈来看,这是一节较成功的新授课,不过通过本课教学再次提醒教师要充分备学生。

荐上教版

荐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很实用)荐化学

篇3:数学教学案例多媒体

气象气候的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入探索和反思的学习过程。同时它也是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和研究,阐明地理科学的一般规律或通过案例对某一地理知识的具体认识,从而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对于气象气候课堂教学而言,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适用并且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思想。而大量的案例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在学生面前,生动的三维动画、色彩鲜艳的画面可以不断地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案例教学的基本要素

在气象气候多媒体课堂教学系统中,主要有教师、学生、气象气候教学信息和多媒体课件四大要素。教学目标是核心,其中气象气候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多媒体是教学手段,教师和学生是两大主体。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强调教师的讲授,而在现代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更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所以在“案例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选择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储备量的相关案例,处理好教师和多媒体课件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多媒体课件之间的关系。教师需要学生的信息反馈,控制课堂讨论节奏及方向,始终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这样学生就可以将接受到的气象气候案例信息,进行回忆、储存、加工、转换等,以达到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在多媒体气象气候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是环境中最主要的因素,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多媒体的组合使用,让声、形、像、色等不断刺激学生的感官,所选案例内容贴近或唤起学生的生活记忆,让多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节奏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进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善于把教学案例问题设置由浅到深,由简到难,由小到大,分步到位,指导学生逐步理解案例中涉及的教学内容。

2 案例教学的基本内容

气象气候多媒体课堂案例教学可分成以下6个阶段:好奇探究、认知判断、获取信息、储存信息、记忆提取、概括总结。

(1)好奇探究阶段:教师将事先选定的气象气候案例通过多媒体展示或发给学生,引起学生对新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头脑中对气象气候的学习期望与学生的行为联系起来。这时学生的学习状态主要是观察案例信息努力回忆先前学习过的气象气候相关的基本理论。

(2)认知判断阶段:已被激发起学习动机的学生接受多媒体课件的多种感官刺激,主要关注点是认真选择案例中有用的信息。教师在这个阶段要认真观察和了解学生的表情、动作并能顾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情况,适当地用语言强化案例中的重点内容,以促使气象气候案例信息在短时间内进入学生大脑进行加工、储存、记忆。当然,在此过程中也并非所有的多媒体刺激都被学生接受,学生的认知是依据其动机进行的。

(3)获取信息阶段: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无形的气象气候事件变为有形的,把抽象的变为具体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变幻的色彩、强烈的动感给气象气候教学带来新的刺激。教师通过课堂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获得比传统课堂教学更多的相关知识与信息,让学生将与案例相连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但信息有时被修饰或歪曲了,所以此时的教师就是“导演”,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帮助学生正确获得信息。

(4)储存信息阶段: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学生从了解案例中表述的具体事件,用哪些相关知识解决问题,以此事件产生的原理或原因出发,透过案例逐渐认识气象气候本质、原理,对专业知识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得到提高,教师要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多媒体提供的案例信息并能让学生展开讨论,增强记忆。

(5)记忆提取阶段:为了使多媒体的案例信息成为学生认知结构的一部分,所以在多媒体气象气候课堂教学中回忆验证是不可缺少的,从教育目标方面看,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依据学生自己的思路寻找案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例如:根据多媒体提供的音、色、画、动,把多媒体的内容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教学案例和教学手段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圈,学习也能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内容。

(6)概括总结阶段:回忆再现是多媒体案例教学“记忆”的起步,概括总结则是多媒体案例教学“记忆”的深入。学生所学的气象气候知识和技能并不总是在同一情境下再现,气象气候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社会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知识的概括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而概括能力的提高又有助于迁移能力的增强。例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了大气环流的变化,并用电脑动画模拟了整个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之后投影屏幕展现了一幅日本在二战中利用气球炸弹企图炸毁美国西部军事基地的动画,此时多媒体案例信息将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说明大气环流的形成及在军事活动中的作用。

3“案例教学”运用的问题

(1)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气象气候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气象气候科学发展变化的认知过程,教师科学的指导有助于学生多维、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这将贯穿于整个气象气候教学的始终。至于气象演变过程则更适合用多媒体技术来呈现和演示,如用电脑模拟锋面的形成及变化移动过程,指导学生熟悉和辨识锋面天气的形成等,若再配合实时的天气状况则更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

(2)案例教学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的引导作用仍不可忽视。气象气候的多媒体案例教学,教师仍要发挥好自己的语言功效,并注意和引导学生在已设置好的问题上进行讨论,才能保证不偏题或不跑题。

(3)案例教学的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节的教学内容不同,每一届的学生层次也不同,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不断更换课堂教学形式,教学案例的选择要实时,内容明确并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

(4)多媒体课堂教学手段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对教师多媒体技术手段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熟练并能操作多媒体,重视多媒体气象气候教学课件的制作与更新,在课件制作中尽可能融入现代动画技术,增加信息的容量和密度,提高气象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刘靖.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a93224d226fff705cc170a16.html.

篇4: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案例分析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的发展向传统的教育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引发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重大变更。在这个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课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一、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类型

多媒体教学课件一般有4种类型。

1.课堂教学型。课堂教学型也称为演示型,在教学软件中占大部分,主要是为了解决某一特殊的问题或者教学重、难点而开发的,可以演示要讲解的知识内容。2.模拟型。借助计算机仿真技术和仿真软件,展示现实中难以再现或无法用实物描述的现象,也可以通过添加不同的参数实时反映事物的状态特征的变化情况,供学生做模拟试验或一些特殊的研究。3.自学型。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全面反映教学内容,提供课堂练习,甚至还有学习功能,能够让学生通过课件掌握知识点。如CAI软件。4.训练复习型。通常包括知识点回顾,提供大量的练习,并能够检查学生自我测试的结果,给出分数或者评价。这种课件主要用于训练学生某方面的技能。

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过程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过程一般包括脚本设计、素材收集、模块设计、软件设计、调试和维护等过程。1.选择课题。课题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制定,一般包括熟悉大纲及授课计划、内容、重点和难点、目的要求、预期效果的设定。2.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教学需求为基础,确定知识点、基本理论、实践环节、练习环节、教学对象、媒体类型和软件架构,同时考虑软件用到的公式函数、数学模型和算法等。3.素材收集。在教学过程中肯定会要用到大量的素材,包括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利用素材处理软件自己制作,也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建议软件设计者平时注意素材资源的积累,手上常备几张这样的光盘。

4.脚本制作。脚本类似于电影电视的剧本,用于说明主要教学内容以及整个教学过程,如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结构、媒体类型和教学方法等。制作规范化脚本能够提高软件设计的效率,保证课件质量。脚本通常以文字描述或者表格形式体现出来。

5.软件设计。软件设计包括模块设计和详细设计,任何一个多媒体软件都是由几部分构成的,将这些部分组织成模块,教学时可以进行模块选择,从而达到灵活掌握的目的。然后对每一个模块可以进一步细分,划分为更小的模块,即二级模块,最后精确到每一个模块讲授一个知识点。注意设计时要能够方便操作者返回。

三、实践案例

[例]在讲授“简单的线性规划”开篇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几何画板度量坐标的功能以及计算的功能,首先显示出在直线x+y-1=0的右上方,对于任意一个点(x,y),将它的坐标代入x+y-1中,得到的都是正数,而在直线的左下方,对于任意一个点(x,y),将它的坐标代入x+y-1中,得到的都是负数这一性质。然后再叫学生从理论上证明这一性质。这样,首先学生情感上容易接受这一知识点,其次体现了数学前后知识的联系,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并使每个学生都富有成就感。

篇5:保险学多媒体案例教学法

目前,在所有的经济管理类的专业中,为了丰富本科学生的知识结构,基本上都开了保险学的课程《。保险学》已经成我我国金融、经管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保险学》课程同其他经济学科相比,有很鲜明的自身特色,具有如下:

1。1保险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保险学涉及的学科很广泛,比如像西经就是学习保险的基础,另外,像工程保险明显涉及到了建筑学知识。学习保险精算就必须首先学习数学以及数理统计和概率论等。金融学也是保险的一个基础。

1。2保险学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保险的基本原则、保险合同、保险的起源与发展等都可以算是保险的理论部分,实践部分则重点介绍人寿保险、意外伤害险、健康险和财产损失类保险的主要险种和承保、理赔等知识。

1。3保险学包含较多的法律知识

从法律上来看,保险合同是研究保险的基础,保险单就是一种民事合同,必须以民法、合同法、保险法为基础。所以,保险学属于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但是大部分类似武夷学院国贸专业这种非保险专业的学时不多,有的学校都只开32个学时。教师必须在这区区32个课时内,保证学生对保险知识有基本地掌握,很考验老师的教学能力。学生学完了保险学的就要具备保险的专业素养,这就要求教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但是限于教学条件的现状,很多院校的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2案例多媒体优化教学法在保险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针对保险学教学的特点,结合本人近5年承担保险学教学任务的实际摸索,对案例多媒体优化教学法在保险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使用多媒体案例教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2。1精心准备教学案例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的,要先确定准备上的课程的教学目的,根据教学目的,去考虑具体的教学内容。然后,根据自己确定的教学内容,考虑是不是要用案例来教学。如果确定使用案例教学,那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怎么选择案例。保险实际案例可以说多种多样,浩如烟海,如果没有一个可行的选择标准,就不能跟上课内容相得益彰。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同时要注意一定要贴近现实的案例,有一定的趣味性案例,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在讲解机动车辆保险这一个部分,在整个章节地学习中,笔者搜集各种车险的案例之后,编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穿插在车险个险种的讲解中,效果很好。一上课,笔者就开始讲:同学们再过两年就毕业了,毕业之后赚了钱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没错,买房买车,买房的事情我在另一门课再说,现在谈一下买车的问题。车买来之后,千万别忘了保险,大家的一位学长就比较倒霉,他买车的故事对大家对车险的理解有不少参考意义。这位学长名叫张三,毕业之后去银行工作,工资不少,攒了一年之后,有5万元人民币,又贷了一些款,买了一辆福克斯两厢。买来之后没上任何保险就高兴的上路了,很快被交警拦住了进行检查,因为他车上没贴交强险标志。原来现在交强险成为我国的强制险,按规定所有上路车辆都必须购买,没购买的不但要补交保费还要罚款一倍,悲剧的学长就此损失大约3000元。那么交强险具体条款怎么规定的?理赔又要注意什么事项呢?―――在这之后教师就可以按PPT讲解交强险的具体内容了。讲解完交强险,接着通过刚才的故事引出车辆商业三者险―――学长补交了保费,办好了交强险,对车险终于有了一点认识。一天,他开车上班时候精神不够集中,一不小心追尾了,交警判学长全责,倒霉的是被追尾的是一辆劳斯莱斯,学长需要赔款40万元。可是到保险公司一问,才搞清楚交强险物质损失部分赔偿额度只有元,学长自己要赔偿39。8万元!还好,最后由于劳斯莱斯车主心地善良,免了学长的赔偿。痛定思痛,学长去保险公司咨询,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公司业务员介绍他购买50万额度的商业三者险,就完全可以规避此类事件的不良后果。在这之后,教师就可以配合PPT讲解商业三者险的课程内容了。讲解完商业三者险,给出两个典型案例让大家课后计算理赔金额问题,就可以继续刚才的故事,引出车身险―――学长买了50万额度的三者险,终于放心的开车了。不料不久之后由于雾霾严重,和另一辆车发生相撞,交警认定双方同等责任,其中对方损失2万修车费,学长有保险,当然没问题,可以通过保险公司赔偿对方。学长自己修车花费3万,除了对方按责任赔偿的1。5万,自己还要自负1。5万。这1。5万学长投保的保险公司不赔吗?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交强险和商业三者险都是不赔这一项的。学长又去咨询了保险公司,得到的答复是:要想这一部分得到赔偿,要购买车身险才可以。在这之后,教师可以配合PPT讲解车身险的课程内容,配合2个计算车损险保费计算的案例加强理解。车身险讲解完毕,接着刚才的故事:学长买好三种车险,终于觉得放心了,刚好十一黄金周到了,约了两个老同学去旅游,由于路况不熟悉,撞到了树上,修车的费用当然有车身险买单不必担心。不幸的是,两位同学受伤,医疗费用一共2万元。根据法律,这2万元学长有责任赔偿,大家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交强险和三者险是不赔这一项的,通过学长去保险公司咨询,得到答复:这类情况可以通过加保车上责任险来处理,学长听从了业务员的建议,购买了车上责任险,从此之后,学长终于可以真正地放心开车了,这位学长敬告各位学弟学妹:对车险的四种主要险种一定要熟悉,否则一旦遇到学长的情况可就后悔莫及了。在这之后,可以配合PPT讲解车上责任险的课程内容。通过这个故事性的案例,可以把车险的四种主要险种所针对的风险形象生动的演示出来,加深了学生对车险的理解,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听课积极性。

2。2让学生参加案例的讨论

保险案例有的时候是有一定复杂性的,使用案例教学,不能光是教师自己在上面讲,而且要加强学生地参与度。比如对于一些涉及到保险公司到底要不要赔偿的案例,答案一般有要全部赔偿,赔偿一部分,不要赔偿三种备选答案。这个时候就可以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对应一种答案。先让小组内讨论,给出选择该答案的原理或原因,然后每个小组推出一个代表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这种参与方式,学生对相关理论、原则、实务处理方式的认识不断加强,增加了感性认识。

2。3多媒体案例的精心策划

教师要立足于实用制作多媒体案例课件,要切实把握保险实务的最新发展情况。如果原来一些典型的保险案例所依据的判定依据发生了变化,教师就必须紧跟最新的变化,舍弃过时的案例,寻找新的案例代替。教师应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广泛查阅和搜集有关文献资料,了解新保险法条款修改的具体情况,在通过多媒体手段编辑案例时,对案例内容要进行适当的再加工如剪接、调整、重组等,要让课件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习惯,以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2。4掌握好授课进度

使用多媒体进行案例教学使得授课内容的信息含量大增。教师在授课时必须根据保险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设计良好的教学方案,适当控制多媒体案例课件的数量,要有深度地、有重点地制作课件,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制作技术,必须合理地控制授课进度,案例主要是针对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设计,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参与度,并要求学生课后做好总结。总之要把握的度就是既要使教学信息量适中,能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又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而不是过度渲染多媒体制作技术。

2。5正确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

使用多媒体进行案例教学,要注意教师讲解进度,注意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教师在讲解时要尽量多使用启发性语言,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善于依据学生的情绪变化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所以,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案例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和学生打成一片,更多的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学生之间要多交流,不能还是抱着以前那种灌输式方式不放。要从学生角度考虑来确定教学的难点,教师觉得很容易理解的内容,学生可是不一定也做如是想,毕竟站的角度和高度是不一样的。

2。6在课后作业及考试中引入案例分析

使用多媒体进行案例教学,除了在课堂上使用案例教学外,还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作为课后书面作业,从而巩固有关知识。教师通过作业批改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作归纳分析,从而在教学中年查漏补缺,不断提高案例教学质量。同时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中要包含适量案例分析的题目,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

3在《保险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的效果

近几年笔者在教学中普遍使用了案例教学,特别是保险学,由于课程的特点决定了保险还是基于实践的学科。特别是在二本院校,现在很多二本院校实行教学改革,建设应用型技术大学,区别于一本的研究型大学。在这个背景下,研究案例教学,突出保险学的应用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笔者多年保险教学实践,总的看来,案例教学在保险教学中发挥了良好效果。学生对基本原理、基本原则的理解更加深入,特别是在保险的实践应用是更是有了很深的体会。笔者的学生有多人现在就业于保险公司,用人单位反应都十分良好,均表示学生基础扎实,对保险理解深入,对实务熟悉。这跟笔者采用案例教学法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篇6:数学教学案例多媒体

单保盛

多媒体进入语文教学课堂,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它为语文教学改革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多媒体进入语文教学课堂,减轻了教师的劳动负担,节省教学时间,增强课堂密度,化抽象为具体,化宏观为细微,化静态为动感,图文并茂,声像并举,打破了时空局限,显示出其重要性和独特性。但近年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却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乱用多媒体,有的教师不管教材特点,无视语文学科特质,无视目标主次,注重形式忽视内容,违背学生认知规律。特别是公开课,几乎无多媒体就不能上,而且评课时也往往会把有无使用多媒体作为衡量教学成败的一项重要指标。语文课堂在内容呈现上,以影片剪辑代讲解,以录音代范读,以屏显代粉笔板书,图解文本,热衷于语文课堂表面的热闹繁荣和娱乐化,语文课堂的本色原味在淡化。多媒体失去了它应有的教学辅助价值。笔者近来听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公开课示范课,很有感触,就上述现象以案例具体展开。

案例一:课题 苏教版 《唐诗宋词选读》范仲淹 《苏幕遮.怀旧》

导入: 师生集体背诵《长亭送别》中“端正好”曲﹝完毕﹞

师:《长亭送别》中“端正好”一曲很好化用了范仲淹 《苏幕遮.怀旧》,把张生和莺莺的离别场面写得凄美伤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范仲淹的《苏幕遮.怀旧》一词,感受一下它的魅力。

师提问,学生回答作者简介

师:很好,下面我们一起进入范仲淹的世界,首先我们来听一段名家的诵读和赏析。﹝放录音总长三分钟,一分钟诵读,两分钟名家鉴赏点评﹞ 生:﹝认真听,纷纷点头感叹名家诵读精彩﹞ 师:名家的诵读非常精彩,下面我们来集体朗读。生:﹝集体读,完毕﹞

师:好,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这首词,有了大概了解,下面我们具体鉴赏,词的上片写什么? 生:﹝集体回答﹞写景。

师:那作者向我们展示什么景色呢?﹝学生沉默﹞ 师:﹝追问﹞上片写了几幅画面,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学生沉默﹞ 师:﹝投影 三张秋景图片﹞

生:﹝注视投影图片,由沉默到小声议论﹞ 师:什么样景色,有何特点? 生一:天空碧蓝,秋高气爽。

生二:典型的秋景,天地之间色彩斑斓,天空晴朗,黄叶满地。生三:远处水天相接,而且云雾缭绕,景色优美。……

师:﹝总结﹞很好,大家看的非常细致……

反思:

这节课,教师在多媒体的使用上有两处值得商榷。第一处,诗歌鉴赏读为先导,但读也有讲究,也有层次性。本节课教师在放名家诵读录音的时机的选择上欠妥,而且名家范读后无强化措施。依笔者之见,就本篇而言,应先学生读,可点名读,后老师范读,再名家范读,最后集体诵读,体现出层次感,也符合学生情感认知升华的规律。同时学生在倾听和朗读中自我修正,体味文本情感。另外,放完名家诵读录音后再放名家鉴赏评论,对语文课而言似乎有越俎代庖、喧宾夺主的嫌疑。名家点评是权威解读,学生听了很容易固化认识,限制了学生的思索空间,不利于诗歌的进一步理解和个性化多元性的解读。即便要听,也应该放在鉴赏完全篇后,这样去听,学生在认知上就会有成就感和情感上的共鸣。

第二处 移花接木,偷梁换柱,图解文本。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就是:文字不同于画面,诗歌鉴赏是鉴赏充满魅力的诗歌语言而不是几张图片。上片写景不假,但我们在带领学生鉴赏诗歌时,不可以以一两张风景图片代替含蓄蕴藉的写景文字啊,更何况上片写景还有虚实之分呢。教师如果忽略语言文字本身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情感性,把文本中所描绘的情景统一于某一图象中,就会剥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不利于发散思维的挖掘。本节课中,学生对上片写景的描述完全脱离了诗歌文本,被几张图片吸引了注意力,由鉴赏诗歌变成了欣赏风景图片。图解诗文,让学生一览无余,将含蓄的诗歌变成了一杯毫无想象力的白开水,掩埋了语言文字的美。

笔者认为,在诗词教学时要大胆让学生去想象联想,多启发,多引导,多前后融会贯通。图解文本是短视行为,只会扼杀学生应有的想象力,毕竟诗歌语言的外延大于图片的外延。案例二:课题 人教版 沈从文 《边城》节选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就要求预习《边城》这篇文章了。今天就让我们在悠美的音乐声中再次走进《边城》世界。﹝示多媒体课件,放笛子演奏的背景音乐,三张题为“美景湘西”风景图片,两张题为“湘西姑娘”图片﹞

生:﹝抬头注视图片,传出笑声,课堂气氛渐涨﹞

师:我们欣赏了湘西胜景的图片,你们有何感想? 生一:山美水美人也美。师:很好。

生二:我想到湘西去旅游。师:这个地方的确令人向往。

生三:老师那个图片中的湘西姑娘是导游小姐,她身上挂了导游证了。师:﹝笑﹞你观察的很仔细。……

师:﹝总结﹞这是一个神奇的世外桃源,山水秀美,民风淳朴,那小说中有那些人物呢? 生:﹝七最八舌﹞翠翠 爷爷 傩送 天保 师:好,那这些人物之间有何关系? 生:﹝七最八舌﹞兄弟 祖孙 恋人

师:﹝投影﹞①祖孙 ②兄弟手足 ③翠翠 傩送 天保——三角恋 生:﹝众笑﹞

师:这是小说基本的人物关系。本文是节选内容,下面我们来欣赏电影《边城》中的片段。结合课文,感受沈从文所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示电影《边城》中与文章节选有关的视频,大约六分钟﹞ ……

师:电影片段与文章的内容基本一致,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翠翠是一个怎样的姑娘呢?为什么我们感受到悲哀的分量呢? …… 反思:

整个课堂应该说学生配合积极,表现踊跃。但沉静下来,总觉得这节课多媒体的内容呈现与小说的感情基调不相吻合,与教学重点相距甚远。以几张山水图片代替湘西胜景,以导游小姐的照片代替美丽善良纯朴的湘西姑娘,以三角恋概括翠翠、傩送、天保三者复杂的情感关系,以看电影片段代替阅读具体文本,这些机械式的呈现和看似幽默的表述,似乎与小说力求表现人性美人情美的主旨背道而驰。究其根源,过于依赖课件,多媒体的使用忽视了教学情境,偏离了教学目标,脱离了文本重心,无视教与学的关系,缺乏身态行为、情感表达、现场板书设计。

篇7:多媒体辅助物理实验教学几个案例

多媒体辅助物理实验教学几个案例

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应用广泛,已渗透到各个领域。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于一身,在教育教学中引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必将给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其强大的人机交互性,是其它教育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如何将多媒体技术引入物理实验,以辅助物理实验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每一个从事物理教学的工作者思考。

当然计算机多媒体软件不能代替物理实验,物理学本身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物理实验真实地反映了物理现象的变化过程,它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而验证物理规律,获得物理知识,对学生的认知过程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所以不能用现代教育媒体来代替物理实验。但对于那些不易观察清晰、有危险性或没有条件进行的实验,可以考虑用计算机多媒体软件来模拟,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计算机多媒体软件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谈一些做法。

一、放大实验细节

有些物理实验,其实验的现象、实验的读数、实验的结果细小而不易观察,给教学演示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大屏幕液晶投影仪放大展示,可以弥补这类实验的不足,教学效果较好。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原理、使用及读数的教学,仪器小、刻度细微和精度高,给教学演示带来了较大的难度,运用计算机的人机交互性及智能性,设计软件模拟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测量过程,且测量值随机多

图1 变,具有真实感,并将仪器尺寸和刻度线充分放大,方便了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学习。如图1,是“游标卡尺课件”用来模拟游标卡尺使用过程中的一幅图,使用者可以用鼠标拖动图中游标模拟测量,进行读数练习,并且课件能给出正确读数,帮助学生纠正读数错误。图2是“螺旋测微器课件”使用过程中的一幅图,模拟测量时,课件自动随机产生一待测的长度,螺旋转动完成测量过程,供读数练习,课件也能给出正确读数。以上两种仪器用计算机多媒体来模拟进行辅助教学,充分体现

图2 了计算机多媒体的优越性,配合实物练习使用,学生能很快掌握这两种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能准确读数,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二、重现历史实验

一些在物理学发展史上起重要作用的物理实验,有的受条件限制在教学中只能靠讲解与图形来描述,对学生的说服力不强,这时可以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软件,来模拟实验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如α

图3

粒子散射实验,将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制成计算机三维动画,来重现卢瑟福发现原子核式结构的过程,取代了空洞的说教,使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再也不感到枯燥难学,对原子核式结构有更深的理解。如图3,是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图,荧光屏与显微镜连在一起可在底座上绕金箔360度转动。荧光屏和显微镜转到任一角度,显微镜中都能观察到粒子数的变化,真实感较强,图4即表示了荧光屏和显微

图4 镜转到某一角度时,所观察到的粒子数,这个辅助教学课件形象地模拟了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对学生掌握知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再如马德堡半球实验,虽然在实验室中有马德堡半球,在教学中可有学生互拉,但当年十六匹马拉开马德堡半球的壮观场面,在课堂教学中已无法重现,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此过程再现出来,当拉球的马两边各增加到八匹时,“砰”的一声巨响,马德堡半球被拉开,这样的场景,令学生永生难忘,对大气压强的学习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模拟微观现象

有些物理实验,揭示的是微观世界的物理现象,实验难以演示或现象很难观察

图5 到,学生无法建立感性认识,从而妨碍了对知识的理解,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用动画来模拟展示微观世界,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如布朗运动实验,在教学中学生无法看到花粉颗粒的运动,限制了对分子是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且与温度有关这一物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来模拟这一实验的过程,在课件中温度可以调节,让学生看到悬浮在液体中的花粉颗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升高,运动加快,如图5所示,表示了某一时刻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现象。同时课件还可以跟踪某一颗粒的运动,如图6所示。通过这个课件,生动地演示了布朗运动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理解物理知识起到了辅助的目的。

篇8:数学教学案例多媒体

一、小学数学多媒体网络教学案例分析

1.1营造出“感知”、“创意”的模式

多媒体网络技术内容丰富、形象多样, 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 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多媒体网络教学中, 需要注重研究性学习模式与数学案例之间的整合使用, 营造出“感知”、“创意”的模式。

例如, 在《我为新家来设计》的教学中, 可以如此设计:

在第一课时, 以教材知识为重点帮助学生掌握关于正方形、长方形表面积和面积的计算方式;

在第二课时中, 利用多媒体演示出生活中常见的正方形与长方形, 开拓学生视野, 培养他们的探究兴趣, 紧接着, 从房屋装修问题为切入点, 使用虚拟软件来装修房屋。由教师先进行演示, 演示完成后, 引导学生来欣赏, 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空间概念, 再让学生用自己现有的知识计算出客厅、卧室的面积, 利用网络资源选择建材、房型设计图, 利用小组合作模式做出预算, 完成后, 大家共同进行评价, 选择出物美价廉的设计方案。

教学反思:

此类实践活动是从学生日常生活与数学基础上延伸而来, 能够拓展学生现有的学习资源, 丰富学生的学习渠道, 让他们可以创造性的解决各类问题。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的流程中, 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用处, 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发散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与聚合能力。

1.2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 要多选择网络上的资源, 例如, 在《年、月、日》的教学活动中, 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制作电子索引卡。在上课前, 教师需要收集好资源, 确定发展目标, 资源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空间与探究空间, 在课堂上, 可以引导学生自行从网络上选择需要的资源, 一般情况下, 搜索资源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搜索法, 但是搜索法的准确性并不理想, 因此, 教师必须要注意提升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

在本课中, 可以以“百度”搜索为例让学生掌握“三次过滤信息搜集法”, 第一步先将不需要查看的资源过滤掉, 第二步进行二次过滤, 第三步查看网页链接, 进行再次过滤。

经过精心选择的案例可以用电子索引卡的方式进行储存, 制作为目录索引, 卡片的内容需要涵盖到学习主题、网站名称、网页截图等内容。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 可以收集出大量的优秀学习资源, 再提交到网络论坛上, 进行整合与共享, 促进学生的日后学习。

二、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2.1课件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 在网络上有大量的小学数学课件, 一些教材中也有相关的配套课件, 大多数教师都是套用这些课件来开展教学, 但是, 学校不同、教学对象不同, 课件内容是应该存在一定差异的, 但是, 很多教师却未考虑到这一差异, 盲目的套用网络上的课件, 这只会分散学生注意力, 给课堂带来大量的无效信息, 降低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总而言之, 现阶段下小学数学教师的课件制作质量继续提高, 这也是提高多媒体网络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2.2没有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制作课件时, 完全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制作, 没有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播放课件时, 学生只能瞪着眼睛看。此外, 教师也未给学生留住足够的笔记时间, 在该种模式下, 学生反而沦为旁观者, 难以对课堂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 采用该种模式实质上就是将以前的教师灌输模式转化而电脑灌输模式。

2.3教学组织水平不高

很多教师并不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将主要精力放置在课件的演示上, 没有停下来与学生进行交流, 不注重收集学生的反馈, 这既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影响了教学效果。还有教师受到课件的影响, 将课件演示作为课堂主导, 影响了自身的林场发挥, 这是无法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教学效果的。

2.4重视形式, 忽视了内容

多媒体很好的将声音、文字、图像等信息集为一体, 有效满足了学生的视觉与听觉需求, 激发出了学生的参与兴趣。为此, 很多教师在这方面都下了苦工, 在课件中融入大量的图像与声音, 实质上, 如果这些内容过多, 反而很容易影响学生的思维, 不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 过多的动画元素导致学生没有记住应该记住的教学重点, 反而对于其中的动画印象深刻。

三、对小学数学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反思

3.1注重合作、交流

在多媒体网络教学应用过程中, 不仅仅要开展协作性学习, 也不能够忽略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可以在课堂上广泛推广合作学习模式, 在设计学习方案之前, 教师务必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明确学习重点, 独立的分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

以此为基础, 进行分工合作, 在合作流程结束后, 教师需要予以客观、及时、中肯的评价。看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有怎样的贡献, 以星级来评判学生的价值。此外,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 教师还要采取科学的方式发挥出每个层次学生的聪明才智, 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 让大家都能够彼此尊重的进行讨论。

3.2建立起完善的能力评估表

虽然小学数学多媒体网络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但是也必须要进行科学的评估, 为此, 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能力评估表, 这能够给教师提供客观的评价指标, 更好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除了要建立评估表, 还要应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 评估要遵循客观性原则, 注重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情感态度, 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缺点。

3.3数学案例要具备真实性

虽然现代化社会属于网络时代, 但是多媒体网络教学是不能够脱离学生生活的, 要让小学生明白, 数学知识是存在于他们生活中的, 商店、公园、商店、田野都可以作为小学数学课堂, 生活中的休闲活动、买卖活动与考察活动都可以成为网络教学的案例。

例如, 在《人民币的认识与商品标价》中, 可以让学生提前到商场或者市场中进行调查, 让学生选择几种不同的商品标价牌, 将其记录下来, 大家一起来读标价。

同时, 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换季、节庆以及产品积压对于商品价格的影响, 这种模式更加的真实, 只有真实才能够唤起学生的感动。

四、结束语

小学数学学科是小学阶段的重点与难点学科, 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些能力都是学生发展过程中不可获取的一种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广阔的平台, 在多媒体网络教学活动中, 教师必须要选择好案例, 案例需要具备代表性、生活化、趣味性特征, 能够唤起学生的感触。

而网络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不仅要注重启迪学生的个人思维能力, 还要开展合作学习模式, 让学生开展互助性学习, 注重学习评价, 评价务必要具备真实性、客观性, 充分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成效, 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摘要:多媒体网络技术内容丰富、形象多样, 可以营造出“感知”、“创意”的模式, 促进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建立起完善的能力评估表, 同时数学案例要具备真实性, 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网络教学,案例与反思

参考文献

[1]陆建国.发挥多媒体优势诠释知识的真谛——探析多媒体辅助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 (11)

上一篇:2023.3.13选调生通知事宜下一篇:宝马公司简介及各大汽车品牌广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