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阳一小环境整治工作总结

2024-04-28

恩阳一小环境整治工作总结(精选9篇)

篇1:恩阳一小环境整治工作总结

恩阳镇一小环境整治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省、市、区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城乡建设和管理水平、改善人居环境、优化发展环境的重大决策部署,恩阳镇一小认真抓好开展集中整治校园及周边环境专项行动工作的落实。通过专项整治,校园及周边环境明显改观,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我校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的表率作用,现将此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关于“改善人居环境”的重大决策和省、市、区等各级政府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作部署,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学校”活动,进一步掀起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热潮。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抓好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我校成立了学校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罗义祥任组长,全体行政人员为成员,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同时制定了工作方案,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有力。学校全体教职工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学校环境 1

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力地促进了该项工作的开展。

三、加大宣传力度

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板报、红领巾广播站、发倡议书、举办文艺表演、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师生,深入群众,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全体师生环保意识。营造师生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对需要整治的问题先从宣传入手,着力解决整治对象的思想认识,提高整治效果,确保此项工作不走过场,不搞花架子,扎扎实实地解决存在的问题。

四、真抓实干,密切配合,确保成效

开学初,学校召开了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把学校及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按照“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并签订了责任状。

(一)建立“学校——职能部门——班级”三级联动的工作运行机制。一是领导小组调查摸底。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对学校及周边环境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建立整治台帐,制定整改措施,细化整改方案,明确整治重点。二是职能部门组织实施。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及各阶段任务要求,政教处、教导处、安保处等部门相互协作,共同负责组织实施。三是班级具体抓好本班辖区内环境整治工作。

(二)按照“三个一”(即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要求,狠抓落实。一是建立了协调联席会议制。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二是建立了执法即时联动制。特别是在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过程中,当学校单独执法有困难时,主动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请求联合行动。三是建立了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对工作不负责、工作不到位的相关人员,坚决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对于整治后又出现反复的问题,师生反映强烈的问题实行挂牌重点督办,限期整改。四是通过开展与友邻单位共建活动,开展城管知识进校园活动,教育学生、带动家长、辐射整个社会。落实综合整治措施,加强环境整治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努力营造和谐的校园外部环境。

(三)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文明的习惯、文明的语言、文明的行为,让校园更干净、更整洁、更美丽。每学期坚持开展“七个一”活动:即举办一次“净化校园,从我做起”签名承诺活动;组织一次“小手绘蓝图”书画比赛;办好一期“我是环保小卫士”手抄报;举办一次“爱我校园、爱我古镇、争做文明城镇小公民”主题队会;召开一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演讲比赛活动;每天一次“弯腰行动”,自觉捡拾校园垃圾,净化校园环境;开展一次“大手牵小手”活动,以给家长写信、放假回家进行家庭卫生劳动、上

街宣传等形式带动家长及社区居民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助推全镇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开展。

(四)学校在积极开展校园环境综合治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健康教育、环保教育、礼仪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卫生、文明观念,增强节约、环保意识,摒弃乱写乱画、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等陋习。

(五)创建洁净文明校园与建设良好的育人环境相结合。一是加强办学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美化、净化校园环境。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三是加强校风、学风建设,优化学校整体育人环境。

(六)加强监督。在校内设立“红领巾监督岗”。在校外与社区干部通力合作,共同监督校园周边保洁工作,以此带动全社会公民积极参与到环保工作之中。

五、建立工作长效机制

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及各班级在整治校园环境的过程中,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形成工作特色。同时,学校建立和完善评价和管理制度,形成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环境整治活动长期深入地开展,极大地推动了我校“书香校园”创建活动,营造了和谐、温馨的育人氛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进一步以上级文件精神为指导,与时俱进,坚持整治和巩固并举的方针,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把此项工作推上一个新的起点。

2009年7月5日

篇2:恩阳一小环境整治工作总结

为配合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深入推进农村环境和卫生综合整治,加快构建环境洁净、山川秀美、生态优良美丽祁东,根据《祁东县2016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县委、县政府“城乡一体、镇村共建”新农村建设总体思路和县教育局统一部署、学校具体安排各班为主体的思想,突出“大宣传、大清扫、大整治、大拆违”专项行动,着力解决农村学校环境“脏、乱、差”的问题,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学校。

二、工作目标

从2015年12月至2016年底前,彻底清除学校及周边垃圾死角面,搞好校园环境卫生,争取成为县、市级文明卫生校园。

三、组织领导

成立归阳镇一小校园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蒋尚训 副组长:石小勇

成 员:陈诚、彭百知、唐志刚、刘晓锋、王翔及各班主

四、工作原则

各班要根据学校的部署,配合乡镇(街道)党委、政府、教育管理中心开展好相关工作,负责组织学生做好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五、工作任务

1、学校文明卫生宣传教育。(1)上好健康教育课。(要有专任教师,有教案、作业、考试、评比)

(2)采取板报、演讲、征文、广播、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开展文明卫生宣传。

(3)组织学生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传帮带”活动(2015年12月---2016年元月),带动家长参与到整治工作中来。

2、校园内和校园周边环卫保洁。(1)教室布置整洁完美,地面平整,保持干净,桌、椅干净光亮,门窗完整无破损,卫生工具排放整齐。(2)寝室地面平整,干净,干燥无积水,生活用品摆设整齐一致,床铺整洁规范。门窗完整无破烂,室内空气清新无异味。

(3)厨房干净,无陈旧油渍;工人着干净工作服,且有健康证;炊具、器皿无乱摆乱扔;食堂地面无油渍积水,桌面干净无污渍,无剩饭剩菜;食物储藏“三防”设施齐全,食物离地隔墙规范,无鼠迹,无变质食品;流水洗刷餐、炊具,洗碗池无油垢;无固定不洁的装盛剩饭剩菜的箩、桶;生活饮用水必须达到农村集中式供水要求的标准。(4)环境卫生达标,水沟畅通,无污水淤积;配置足够的垃圾桶(箱),无滞留垃圾;地面平整无垃圾,花坛修剪整齐,绿化美丽。(5)教师宿舍区干净、整洁,无乱搭乱放现象,墙面无生活油渍,内务整齐干净。

(6)厕所地面无污迹,便池便槽内无杂物、垃圾,墙上无乱涂乱画及不健康语言。

(7)整个校园及校园周边无“五乱”现象;校园内无蛛网;校园内晾晒衣、被、什物要规范。

3、建立完善学校文明卫生制度,加强学校卫生工作资料归档管理。

4、配合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六、工作步骤

1、加大宣传(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

悬挂或张贴永久性、针对性强的宣传标语,要开辟宣传专栏,对农村学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大力宣传。

2、组织清扫(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开展“全民大清扫,党员我先行”大清扫活动。2015年12月25-30日,2016年元月25-30日分两次集中时间突击大清扫。

3、及时拆违(2016年3-5月)

要彻底拆除临时搭建的小厨房、小煤房、小杂物间,彻底清除临时堆放的杂物。

4、大力整治(2016年3-12月)

校园内禁止放养宠物;禁止饲养家禽;禁止焚烧垃圾、杂物。校园内及校园周边杜绝“五乱”(摊点乱摆、垃圾乱扔、车辆乱停、广告乱贴、工地乱搭)。

七、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及时成立学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确定专人负责落实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体卫工作的副校长(或主任)具体组织实施。

2、要完善清洁卫生检查考评制度,做到天天检查公开、登记评比。同时,加大养成教育力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

3、建立和完善学校卫生工作档案。

4、校行政根据县教育局对环境综合整治的考核办法采取“日检查、周小结、月总结、期考评”的办法,对各班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督促。

(1)学校值班领导每天对各班环境卫生工作检查一次,对存在的问题当面对班主任指出,并及时要求纠正。

(2)学校领导对各班实行问责制,连续两次检查不合格的班级,在每周学校教工例会上点名提出批评。

(3)环境综合整治考评结果与2016教师评优评先挂钩。考评结果作为教师晋职的重要依据,受到学校通报批评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

归阳镇第一小学

篇3:恩阳一小环境整治工作总结

一、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体现了党在新形势下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统筹推进的现实要求, 也表明这五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开展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能够极大地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主人翁的积极性和参与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的热情。可以说, 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提升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一)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 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不断推进, 已经形成了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发展格局。同时也面临着农副产品种类多且生产基地分散、冬季气候条件严酷、中西部部分村屯交通条件差等问题。虽然经过农村公路建设的长足发展时期, 但仍有部分村屯存在着农民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的问题;农村泥草房改造工作已经解决了多数农民居住条件差的问题, 但现有的农村砖瓦房大多已使用20多年, 既不保暖也不美观, 需要修缮和改造;农村地下排水管网建设滞后, 沼气等清洁能源尚未大面积推广、农民传统的生活习惯亟待改变和加强环境卫生意识等工作任务依然繁重。要想彻底改变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创建和谐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必须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二)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可以有效带动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

从吉林省的新农村建设实践看, 抓好村容整洁仍然是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 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引领作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各个重点和难点都具有这样的作用, 比如做好农村道路桥涵修建修复工作, 可以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打下交通和物流基础,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 同时也方便了农民的生产生活;做好农村环境美化和基础设施建设, 有利于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思维意识、生活习惯, 促进乡风文明、实现移风易俗、推动农村文化发展繁荣。

(三)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可以聚集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建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 社会各方面力量对农村和农业的关注度不断提升, 介入的力度也不断加大。其中,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形成社会各方面合力共建新农村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 各级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倾斜力度逐步加大, 促进了城市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益事业向农村覆盖, 对农村环境改善客观上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关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关注度日益提高, 投入力度日益加大。比如:林业部门有绿化美化村屯建设任务, 交通部门有农村道路“村村通”、“屯屯通”建设任务, 水利部门有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任务, 卫生部门有农村卫生厕所改造任务, 农电部门有支持农村电网新建和改造任务。社会各界对农村环境投入的热情也很高, 军民共建、村企共建、社会捐建、干部回乡援建的很多帮扶项目, 都是帮助农村修路、修桥、绿化美化等, 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明显改善。因此, 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就能够凝聚各方面力量, 汇集各方面资源, 合力建设新农村,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工作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涉及了农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工作任务繁重, 工作量大, 工作环境也较为复杂。此外, 由于受部分农村干部和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知程度低、参与热情低, 以及部分地区新农村建设组织领导工作方式方法的限制, 给进一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和阻力。因此,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必须要科学规划, 并有重点分阶段地推进, 从根本上完善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结合吉林省“三化”统筹和农村实际, 应对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加强:

(一) 加强农村道路建设

道路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整治农村环境的重要基础, 对于支撑农村民生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 农村道路建设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在普及“村村通”的基础上, 进一步解决村屯内主干道和巷道全部硬化的问题, 实现“屯屯通”和“户户通”;另一个是着力解决好中西部农村道路建设滞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此, 应加强所有乡镇、行政村和自然屯通水泥 (沥青) 路建设工作, 条件较好的村屯应争取实现住户到住户、村屯到农田修建水泥路或沥青路。

(二) 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村屯排水设施建设

目前, 部分地区仍然存在饮用水污染、缺水以及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高铁锰水的问题。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农民身体健康和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应集中力量, 加大投入, 建设安全饮水工程, 积极发展农村饮用自来水, 做好饮用水水源开发和保护。同时, 由于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排水排污设施不完善, 生活及畜禽养殖污水不能及时排放, 畜禽粪尿、建筑垃圾、化学药品等往往会污染地下水和饮用水源。道路排水沟没有进行硬化, 受冬季冻融作用和夏季雨水冲刷而易损毁;河流排水不畅导致洪涝灾害和生命财产损失等问题依然严重。因此, 必须加强农村道路排水沟渠建设和小流域治理, 确保排水通畅,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和实现农村污水无害化处理。

(三) 加快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

标准化养殖小区是畜牧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是现代畜牧业生产的标志。这种方式不仅满足了现代畜牧业要求的科技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生态化发展要求, 也顺应了农民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 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一次变革。因此, 要重视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 加大建设力度和步伐, 尽快实现人畜分离, 加快建设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 解决好畜禽粪尿污染环境问题。

(四) 加强垃圾集中处理

目前, 农民卫生环保意识不强, 乱丢、乱倒垃圾;农村垃圾处理方式较为单一, 普遍以填埋为主;农村保洁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健全, 环卫队伍没有建立起来, 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备设施缺乏, 导致农村垃圾得不到有效收集处理。当前, 吉林省试行推广的“3+5”垃圾处理模式, 为解决农村垃圾集中处理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3”代表3个责任主体, 分别指农户、保洁员、村委会。农户负责门前三包, 对垃圾进行分拣后定点放置;保洁员负责公共场所清扫、垃圾清运和回收;村委会负责保洁日常管理。“5”指5种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方式。例如, 剩余饭菜等易腐类垃圾倒入沤肥池或沼气池, 变成有机肥料或清洁燃料;秸秆类垃圾可作燃料或还田;金属、塑料、橡胶、纸等可利用垃圾, 送回收站回收;土建垃圾铺路填坑;废弃电池、医药垃圾、废弃化学品、化纤类垃圾等有毒有害垃圾, 运送指定地点无害化处理等。要逐步建立“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工作机制, 着力推进垃圾点、垃圾转运车、垃圾转运站和垃圾填埋场等设施建设, 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的经费保障机制, 实现日产日清、常态保洁。

(五) 加强推进清洁能源开发

目前, 吉林省部分农村地区生活燃料依然以秸秆、木柴为主, 不仅浪费了能源, 也易造成大气污染, 不利于森林植被保护。因此, 应加快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吉林省农作物秸秆等资源丰富, 应依托资源优势, 大力开展农村沼气建设, 对大型沼气池、秸秆固化、户用秸秆气化炉、户用沼气池、开发地热能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彻底改变农民的能源使用习惯, 创建美丽、环保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对策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从根本上治理农村脏乱差问题, 建设清新整洁、优美靓丽的新农村, 任务艰巨, 责任重大, 必须加强领导, 加大投入, 强化帮扶, 建立长效机制, 强力推动各项工作。

(一) 强化领导完善机制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强化领导, 加强研究, 科学组织。应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激励约束机制, 鼓励先进, 鞭策后进, 真正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变成各级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坚持实施农村环境整治月活动, 进行集中整治、突击攻坚、重点突破, 有力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完善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不断巩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建立起专兼结合的村屯保洁队伍, 配备垃圾箱、垃圾转运车、小铲车等必要的清运工具和垃圾处理设施。建立保洁制度, 落实农户包保责任, 保证街路、巷道、庭院、村屯整体干净整洁。完善村屯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 约束不卫生、不文明、不健康行为, 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

(二) 加大投入强化支撑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求高、任务重, 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应积极设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 重点围绕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安排。充分利用国家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民生改善投资的有利契机, 多争取和谋划农村道路、水利建设、房屋改造、清洁能源、绿化美化等建设项目, 加快环境整治步伐。加强涉农资金项目整合, 实现集中投入、重点建设。要切实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 解决好“等、靠、要”思想, 真正体现农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办, 自力更生建设美好家园。

(三) 合力共建强化帮扶

篇4:如何做好昭苏太河的环境整治工作

关键词:昭苏太河;环境;整治

中图分类号: X5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4-04-1

近年来,梨树县城镇建设和乡村经济迅速发展,企业数量和规模逐渐增大,昭苏太河的污染源也随之增多:一是倾倒垃圾;二是排放污水;三是丢弃农田杂物;四是畜禽粪便和病死畜禽。昭苏太河污染导致了水资源污染,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威胁。

1 昭苏太河的环境整治情况

1.1 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昭苏太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组织领导,梨树县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孟家岭镇、郭家店镇、十家堡镇、梨树镇、白山乡、四棵树乡、喇嘛店镇7个乡(镇)及县环保局、水利局、发改局、畜牧局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昭苏太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负责日常工作。

1.2 严把涉水项目准入关

梨树县环保、发改、规划、国土、工商、金融等部门,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共同把好建设项目的环保关。凡不符合环保要求和与国家产业政策相悖的涉水项目一律不得开工建设,凡未认真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的新上项目不能投产运营。

1.3 积极开展环保专项行动

梨树县开展了昭苏太河全线环境清理整治专项行动,明确要求由乡(镇)干部包村包屯、包段包块,对各自辖段逐一进行全方位清理,彻底清除了河道内一切杂物,并将两侧畜禽粪便、生活垃圾、烂秸秆柴草等清离河岸100米之外。县环保局、水利局、畜牧局和昭苏太河流域各乡镇政府迅速行动,全面开展环境清理整治专项行动。目前,各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稳定,废水排放达标。昭苏太河六家子出境断面水体CoD、氨氮等污染物均达标。

1.4 扎实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

为有效减少农村面源污染,梨树县以昭苏太河沿岸乡(镇)村屯为重点,扎实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积极创建“生态村”。 2011年,梨树县小城子镇亲仁村被授予吉林省第一批“省级生态村”荣誉称号。蔡家镇敬友、万发镇关家岗子、十家堡镇靠山屯、梨树镇高家和刘家馆镇东五家5个村获得“市级生态村”称号。白山乡岫岩村完成了国家农村环保专项资金100万元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通过了吉林省环保厅的验收。

2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1 环境压力增大 污水处理能力不足

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数量和规模逐渐增大,环境压力也在增大,现有污水处理厂已经满足不了日常需要,时间紧迫,对县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和郭家店污水处理厂建设速度必须加快。

2.2 农业面源污染亟需解决

为防治病虫害提高作物产量,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短时间内还难以有效解决。在昭苏太河两岸建立保护区,亟需国家和省给予资金支持。

2.3 环境保护资金严重短缺

由于梨树县财政有限,环保业务经费严重不足,环境监测设备不够,制约了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难以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运输、取证、监测工作。环境保护能力建设亟需国家和省给予投入。已经列入重点流域规划的昭苏太河水污染防治项目、沿岸村屯环保设施及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需要大量资金,资金存在严重短缺。

3 应采取的措施

3.1 形成环保工作长效机制

以环保目标责任制为龙头形成“县-乡(镇)-村”抓落实的长效机制,落实好农业源减排目标责任,真正把环境保护工作摆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统一规划、统一部署,进一步改善昭苏太河水体质量。

3.2 进一步强化执法工作力度

始终保持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坚持每周对重点污染源监督检查和检测一次,对超标、超总量排污和偷排、偷放等环境违法行为,除在经济上实行严格处罚外,还要采取限产或停产措施。同时,积极探索研究完善重污染、高排放中小企业退出机制,通过搬迁、关停等措施,退出城区一批、改造提升一批、限制准入一批,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优质项目腾出环境空间和容量。

3.3 加快污水处理厂改造和建设

2013年年底前完成对县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将其日污水处理能力由2.5万吨提高到3万吨,增加脱氮除磷工艺,提高排放标准;郭家店正在新建日处理能力2.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争取尽早完工。

3.4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充分利用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等有机废物,发展沼气能源,美化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积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计划,推广使用低残留化肥,通过精确计量,科学组配,从而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水土流失量;加强农药管理,推广使用高效、低毒、易降解、低残留农药,注重科学施药。

3.5 加大宣传引导

广泛宣传典型事例,对在保护环境和减排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宣传鼓励,对严重违法的典型案件进行公开曝光、严肃处理,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在重点河段村屯、涉水企业均设立保护环境标语警示牌,向昭苏太河流域内各乡(镇)政府、各中小学校、各企业单位、各村屯每家每户发放环境保护宣传单。积极探索环境宣传教育新思路、新机制和新手段,开展多角度、深层次的宣传教育工作,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篇5:恩阳一小环境整治工作总结

1 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的现状

自正式启动城乡环境整治工作以来, 郴州市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逐步重视城乡环境整治工作, 把它作为促进“两城”建设,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初见成效。

1.1 城乡环境卫生不断改善

郴州市启动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以来, 市政府及时印发了《郴州市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在城区, 以“三创”为目标, 实施“百亿城建计划”、开展绿城攻坚、实行数字城管, 城区环境卫生得到较大改善。在农村, 积极开展以包括农村垃圾处理在内的农村环境脏、乱、差整治行动。今年资兴市安排1300多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城乡环境整治工作, 重点实施四化工程, 嘉禾县安排700多万元用于农村环境整治行动。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全市共投入整治资金1.38亿元, 有1个国家卫生县城、7个省级卫生县城。

1.2 城乡绿化攻坚开局良好

我市自开展“绿城攻坚”活动以来, 共栽种大规格苗木50.92万株, 被湖南日报誉为“奇迹般‘林城’再造”工程, 极大地改善了城区的生态环境。接着又作出了《关于开展三年城乡绿化攻坚的决定》, 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 采取有力措施。截至今年7月底, 全市完成荒山荒地绿化4.7万hm2, 占市计划任务3.33万hm2的140.8%;完成通道绿化里程3909.9km, 占市计划任务2044.3km的191.25%;完成城市绿化面积1543.3hm2, 种植苗木411万株;完成街道庭院绿化567处, 建公共游园或公共绿地220处;创绿化示范村村庄植树156.39万株, 新建公共绿地面积24万㎡。

1.3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稳步推进

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建设为抓手, 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每年都将该工作纳入“民生100”工作内容, 加大绩效考核力度。截至目前, 共有8个县 (市、区) 17个乡镇74个村列为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建设。其中列入整治任务的三县 (区) 均已顺利通过上级部门验收, 永兴县还被评为一类项目, 获得奖励资金300万元。此外, 我市力争每个县 (市、区) 有一个乡镇进入全省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乡镇推进项目, 安仁县被省环保厅列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县整体推进县。通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稳步推进, 农村环境逐步改善。

1.4 村庄整治进展顺利

今年, 市委、市政府提出“点亮郴州”行动, 市农办制定了村庄整治三年行动计划, 编制完成了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制定了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新农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计划用三年时间对全市主要交通干线沿途503个村开展集中整治, 积极推进“净化、美化、绿化、亮化”, 建设洁净秀美乡村。为更好地促进这项工作, 多次组织赴外地学习考察, 提高工作水平, 市委今年决定安排专项整治奖励资金500万元。今年1~7月, 我市村庄整治工作完成投资10329.5万元, 农村安装路灯11571盏, 建垃圾池1805个, 建保洁队伍256个。

2 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些地方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特别是对农村环境整治必要性、重要性认识不足, 没有充分认识到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是关注民生、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一项惠民工程。虽然各地都出台了城乡环境整治的实施方案, 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班子, 做了一些工作, 但是关注城市的多, 关注农村的少;做表面文章的多, 检查落实的少。在调研座谈中, 部分干部存在畏难情绪, 认为环境整治困难重重, 没有扩面提升的必要;部分干部一味强调资金不足等困难, 存在“等、靠、要”思想;部分群众认为环境整治是政府行为, 与己无关, 存在“干部干, 群众看”现象, 主动参与意识不强。

2.2 规划编制严重滞后

据了解, 目前我市尚未制定全市性专门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总体规划, 由于各县 (市、区) 规划局专业技术人才普遍缺乏, 乡镇未设置规划站, 缺乏技术指导, 规划部门与农村部门相互衔接配合不够, 规划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等原因, 导致各县、乡 (镇) 规划自成体系、各自为政, 随意性较强。绝大部分乡镇和村庄没有编制规划。目前, 全市只有永兴、宜章、汝城编制完成了县域村庄布局规划, 而尚无一个乡镇编制完成乡镇村庄布局规划。全市11个县 (市、区) 共2933个村, 编制新农村示范规划的只有792个, 占27%, 而经过审批的只有245个, 仅占8.35%。由于缺乏规划引领, 农村建房不报建、不审批、私建、乱建现象比较严重;基础公共设施配套存在先天不足, 导致“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现象突出。

2.3 资金投入整合不够

一是上级政府投入资金有限, 虽然在资金安排上已向新农村建设倾斜, 但由于原有基础设施薄弱, 与实际需求相比资金缺口较大;二是县、乡两级财政能力有限, 加之中心工作较多, 无能力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去;三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 根本无法聘用卫生保洁人员, 更不用说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四是各有关部门项目资金整治不够。据调查了解, 农业农村、水利林业、环保卫生等部门都有城乡环境整治的相关项目, 但相互之间缺乏统筹调度, 导致资金分散、合力不足, 存在重复建设、分散建设、无效建设的现象。

2.4 体制机制不健全

由于我市的城乡环境整治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很多问题还需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一是机构不健全。全市城乡环境整治工作是多头管理, 缺少一个强力、专职的机构来牵头抓总, 导致有关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 协调配套不够, 情况不互通, 信息资源不共享, 整治工作效率不高;二是城乡不统筹。存在城乡二元分割现象, 在管理上完全把城区与农村分开来。缺乏统一规划, 在资金投入、项目实施、部门力量整治上也缺乏统筹兼顾, 城乡一体的整治局面没有形成;三是管理长效机制未建立。很多地方只是把城乡环境整治当作突击性整治, 还没有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 整治工作仅停留在办点示范上, 整治工作拓展延伸不够, 整治效果难以巩固。

3 加快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的具体路径

3.1 强化宣传教育, 统一思想认识

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是民心工程, 也是一项长期的复杂工程, 更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关乎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 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体现政府执政水平, 折射干部工作作风。要牢固树立“为官一方, 为民造福”的理念, 提高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期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政府是主导, 农民是主体。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 同时大力宣传环保科普知识, 加强环保法制教育, 增强群众的卫生意识, 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环境综合整治行动, 培养群众良好的卫生习惯, 形成人人争当文明公民, 个个参与环境整治的良好社会氛围。

3.2 强化规划引领, 做好规划编制

科学的规划是实现环境整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针对我市镇乡规划严重滞后的现实, 一要加快城镇规划的调整和修编, 发挥规划引导发展的作用, 同时注重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 彰显特色, 具有前瞻性, 提高规划水平;二要加强规划队伍建设。要高度重视规划部门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 加大人才队伍引进培养力度。充实乡镇规划力量, 配备专人负责农村规划的指导。三要依法行政。政府在开发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中, 用地红线、建筑风貌、设施功能等方面以规划为依据, 严格按规划执行。四要严格监督。对规划进行广泛宣传, 建立投诉与处理机制, 重视村规民约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 对规划制定和实施进行有效社会监督。

3.3 强化资金投入, 整合资源促环保

按照“政府投入、群众参与、社会帮扶”的原则, 坚持量力而行, 逐步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重点加强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厂建设, 及时更换和添置果皮箱、照明灯具等街道环卫和亮化设施, 不断提高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科学制定收费标准, 确保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拓展社会融资渠道, 创新投入机制, 鼓励民营企业、个人积极参与投资环境建设项目, 形成多元化投资环卫建设的投入体制。要抓好项目整合, 减少重复建设、分散建设, 把新农村建设、水利林业、环境保护等相关项目列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库”, 注重发挥项目合力, 争取最大功效。

3.4 强化探索创新, 构建长效机制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工作, 必须着力机制建设, 构建整治的长效机制, 巩固整治成果。一是构建责任落实的长效机制。坚持突击工作与日常工作相结合, 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包片责任制和责任人分段、分块包干责任制, 落实职能部门管理责任、教育监督责任和部门联动责任。将综合治理责任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二是构建城乡保洁的长效机制。坚持从队伍建设入手, 进一步充实、配齐配强市政和环卫专业队伍, 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建立考核检查和情况通报制度, 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绩效评估、考核。三是构建城乡环境统筹整治的长效机制。坚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与城镇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相结合, 科学规划, 分步实施。

参考文献

[1]刘振华.生态文明是发展的新形态[N].郴州日报, 2012-10-01.

[2]张道斌.巩固环境治理成果需构建长效机制[N].绵阳日报, 2009-09-14.

篇6:恩阳一小环境整治工作总结

一、佛山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2014年11月,佛山乡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全乡干群的共同努力,扎实开展农村环境大清扫、大整治活动,全力治理农村“脏、乱、差”,全乡面貌显著改善,形象大幅提升。全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呈现出“群众得实惠、政府树形象、干部转作风”的社会效应。

1.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乡上成立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抽调专人组建了环境卫生整治办公室,结合实际制定了整治方案,各村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明确了职责。

2.广泛宣传动员,引导全民参与。通过悬挂横幅、宣传栏、散发宣传资料和召开乡镇党代会、人代会、村干部会议、党小组长会议、群众大会等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大力宣传“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性,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深入人心,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推动农村环境整治的深入持久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3.开展集中整治,改善农村环境。(1)加快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在乡整治办的带领下各村组都开展了以垃圾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以“农村是我家,卫生靠大家”和“清三堆”(土堆、粪堆、柴堆)、“治三乱”(污水乱泼、垃圾乱倒、柴草乱堆)、“美三口”(村口、路口、家门口)为整治重点目标的集中整治活动,组织发动群众对村内外的积存垃圾进行集中清理,共组织发动近5千人次干部群众,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清扫活动100多次,清除公路、河道、村庄、乡村道路等区域积存暴露垃圾90余吨。(2)整顿秩序“治乱”。整治乡政府驻地广告牌乱悬挂、车辆乱停放、街道卫生难保持等突出问题。采取统一模式,统一尺度,所有广告牌统一贴墙;对街道实地勘察,定位置、划车位,规范车辆停放;与商家住户签定“三包”责任制,确保门前卫生有人管,门前绿化有人护。(3)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筹集整治资金,共新建垃圾池47个。努力改善农村环卫设施基础条件,为长期搞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4)以植树造林绿化环境为出发点,建设“绿色乡村”。全乡共种植柳树、雪松等各种树木3万多颗,核桃树和油橄榄15647万颗,不仅美化了乡村人居环境,同时也为群众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真正做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齐抓共管的良好效果。

二、对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对策措施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对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德钦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增强群众环境卫生意识。改变农村面貌,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成效,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要把农村环境卫生问题当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事来抓,要改变农民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进一步扩大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影响面,努力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增强公民“讲文明、讲卫生,保护环境、洁我家园”的思想意识,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

(1)要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各级政府部门和环保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经常性地宣传教育,可以以发放宣传单、建立宣传栏、利用板报、宣传标语等形势,进村入户,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目的意义、措施方法的宣传教育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和健康知识的常态化宣传普及,引导群众自觉保护环境,增强卫生观念,使环卫知识真正深入人心,完全把村民“要我干”的观念转换成“我要干,干得好”的自觉。

(2)要通过制定卫生公约等村规民约,规范约束个人家庭卫生、公共场所卫生行为,对不卫生、不文明行为给予批评教育或一定的经济处罚,并给予公开曝光,有效促进群众规范个人卫生行为,以巩固垃圾处理成效。同时,通过组织开展农户卫生检查评比、文明卫生户创建活动,促进观念转变,影响带动群众自觉参与村容村貌整治,实现全民参与。

(3)以典型促发展。对在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成效、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加以宣传推广,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2.科学规划,加快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科学的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条件和基础,村庄建设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条件和基础,规划不合理,势必影响农村的后序建设与发展。

(1)要高度重视乡村规划工作,将其纳入政府工作的大盘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真正实现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

(2)县级相关职能部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科学的规划配置各乡镇的环卫基础设施,可以由县环保局牵头,对各乡镇的农村环卫基础设施情况进行一次摸底检查,并绘制区域环境卫生设施散布图,科学考量,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分级管理。

(3)在新农村建设规划时,县级的主管部门要帮助各村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综合考虑道路、水沟、公厕、公共场所、公益事业设施、绿化美化等多种因素,派专业人员进行建设指导,使村庄建设科学公道,整洁美观。

(4)对已实施的不符合要求的乡、村建设应尽快制定整改方案,以弥补规划滞后带来的种种弊端,规划实施时,城建部门及乡、村两级要加强指导,强化服务,使村庄建设科学公道、整洁雅观。

(5)尊重村民意愿,号召全民参与,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效性。村庄的整治与规划必须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使整治规划成为广大村民的共同熟悉。在整治规划与方案中,要广泛了解村民的需要,只有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设计出村庄整治的最好规划与方案。

3.拓宽资金渠道,建立整治投入机制。

(1)政府主导。县委县政府继续积极争取省、州政府对实施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项目资金支持补助,以弥补乡镇资金运转难的空缺;

(2)财政倾斜。提高财政投入新农村建设、环境建设资金的倾斜比例,安排量化的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以物代补等有效形势,确保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转。对经济薄弱村,要增加村庄环境整治专项资金补助力度,全力打造“干净、有序、优美”的城乡环境。

(3)部门帮扶。县委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环保、农业、林业等职能部门,要积极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和垃圾处理工作,除提供资金外,还可以提供项目、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帮助联系村解决环境“脏、乱、差”的问题。

(4)村民参与。不让村民出一分钱不见得是一个好方法。由于没有付出,所以才不会去珍惜环境卫生整治的成功果实。要想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与村民的亲身利益联系起来,就必须让村民加入到整治的全过程中来,通过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卫生保洁费制度,使村民构成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保障长效管理走得更远。

篇7:恩阳一小环境整治工作总结

1 方案措施

以往对南明河的治理, 也都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但往往几年后, 又恢复到治理前的景象,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

第一, 重主河轻支流, 对主河道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治理, 但却忽略了沿线汇入的支流河道、出水口的整治, 形成了主河干净支流脏的状态, 治理成效难于持久。

第二, 重治理轻维护, 只注重了对工程成效的追求, 却往往忽略了对成果的维护, 河道治理区别于一般工程, 集中力量的整治, 在短期内的确能带来较大改观, 但若不加强对后期的监管维护工作, 污染日积月累, 最终取得的成效也将功亏一篑。

第三, 城市排水系统升级改造建设滞后, 未形成完整的雨污分流排水体制, 相当一部分进入河道的雨水系统实则上都是雨、污合流排放, 虽有一定截流措施, 但也存在诸多缺陷, 实为治标不治本。

根据南明河流域的污染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经认真研究、综合分析, 本次对南明河流域包括支流和干流提出以“清淤、截污、治污、补水、生态修复”为宗旨的治理对策。

(1) 清淤:对南明河市区主河道及市西河、贯城河、麻堤河、小黄河、小车河5条主要支流进行全面清淤, 通过疏浚底泥能够彻底去除积累在河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保证水体清澈及水环境安全, 有效改善南明河水体水质, 消除南明河臭味, 提升南明河沿线整体景观文化质量。

(2) 截污:现有排水出口的截污完善及截污沟的改造, 尽量杜绝旱季污水进入河道。现状排水干线出口截污不完善, 造成大量的污水外溢进入河道, 需对排出口进行截污改造, 同时对沿线截污沟的跑冒滴漏现在进行整治, 防止污水进入河道。同时通过对现有排水大沟出口进行拦渣、沉沙处理可有效的防止漂浮物和沉渣进入河道。

(3) 治污:完善污水收集系统, 建立沿线污水厂。在南明河支流建立污水厂:如花溪南部污水厂、麻堤河、小车河青山、市西河二桥二期、小关、河滨6座污水厂, 将污水厂处理水质达到景观环境水补充南明河流量, 同时完善各污水厂的污水收集系统, 使污水得到收集处理。

(4) 补水:/25CB/, (1) 通过新增污水厂建设以及对现有污水厂的升级改造, 使其出水达到景观环境水标准, 为南明河补充景观水。/25CB/, (2) 远期上游水库蓄水调度, 根据需要下泄景观水。对南明河上游及其支流分布的花溪水库、松柏山水库、小关水库、阿哈水库的蓄水能力及供水水源地、防洪功能等进行充分调研论证, 在满足区域供水需求的前提下, 建立调度机制, 每天向南明河提供一定量的河道景观用水。/25CB/, (3) 加强雨水的收集调蓄利用。把雨水变害为利, 改变以往单纯的排为蓄积利用, 以及加强城市绿化和道路广场的透水性, 减少雨水的径流量, 提高雨水的涵养量, 可以逐步释放进入河道作为景观水, 减少对上游水库水资源的消耗。

(5) 生态修复及景观提升:沿河种以适当的水生植物对河流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和修复, 以及加强森林绿化, 防止水土流失, 并将生态元素、景观元素、文化元素、经济元素巧妙地融入南明河带区域。

通过以上“清淤、截污、治污、补水、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等措施, 有效的提高河道及支流入河水体质量, 使南明河的水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 改变南明河现有的黑臭现象, 打造了清澈的、生态的、开放的、文化的、繁荣的南明河, 为实现南明河的长治久清奠定了重要基础。

3 结论及建议

彻底解决河道水体的污染问题, 从根本上是需要逐步完善整个区域范围内排水系统, 实现河道流域沿线各排水主干线, 乃至各小街小巷排水系统的雨污分流问题, 同时, 相关监管部门需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 对管沟污水截流设施、沿线各大沟、主、支线河道进行定期检查, 及时清掏维护, 实现维护工作责任到人。

城市河道水体环境的彻底改善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本次工程作为在一定年限内对南明河河道环境治理, 较为有效、快捷的处理措施, 的确取得了较大的阶段性成效, 但同时必须认识到河道治理非一朝一夕之事, 这甚至需要一代人的努力, 若把其比喻成一颗参天大树, 我们只是对其主干进行了修复, 成百上千的枝干的修剪养护, 更是一项持久而复杂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吴以保.河道提高环境整治实效性研究.《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1

[2]张毅.浅析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科技致富向导》2010.29.

篇8:恩阳一小环境整治工作总结

1.科学谋划,高度重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根据长春市粮多,秸秆多,畜禽多,粪便多,农村脏乱差的实际,制定下发了《长春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计划》。总体思路和目标是,按照“五整治、五提升”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护长效机制,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面貌。到2016年,全市农村环境清洁率达到70%,美丽乡村示范村和中心城区环境清洁率达到100%。力争使全市绝大部分村屯环境得到有效整治,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态环境更加优良,乡村特色更加鲜明,公共服务更加配套,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新农村。重点实施4项措施。一是百村示范。重点建设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其中省级重点村72个,市级28个,全年完成建设项目199个;二是配套推进。集中整合10个部门11个农村环境建设项目,集中投入,配套推进;三是城乡一体。城区和开发区率先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推广“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中转、区处理”的模式,实现农村环卫设施、农村保洁员队伍、日常保洁制度三个全覆盖;四是全域提升。全市集中组织开展春、夏、秋三个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攻坚战,县域所有村全面达到“三消灭、两建立”标准,既消灭垃圾围村、消灭柴草垛进屯、消灭“四害”;普遍建立环境卫生保洁村规民约,普遍建立环境整治“门前三包”。2014年,全市投入环境整治资金2616万元,出动人力25万人,出动车辆6万台次,清运垃圾40万立方米,清理柴草垛3万个,维修道路1700公里,栽花13万株,专兼职保洁员人数达到6529人。初步解决了“垃圾围村”现象,农村环境卫生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2.加大投入,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014年,长春市获得省补资金3161万元,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1160万元。整合涉农部门的项目资金,配套推进饮水安全、危房改造等12个环境建设项目。建设农村水泥(油)路1000公里,绿化美化村屯50个,改造农村危房3500户,新建农户科学储粮仓2.5万套,完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68个,实施50个村环境连片整治,武装12个乡(镇)和120个村健身器材,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基本解决。绿园区在全省率先实施整体绿化美化工程,三年累计投入改善农村环境整治资金7780万元。德惠市沿102线布设了“一带十村”,投入1000万元进行了集中打造,建设农村环境的靓丽风景线。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环境卫生面貌有了根本改观。

3.加强领导,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水平

一是统一部署。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了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情况,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进一步明确要求:綜合整治农村环境是推进幸福长春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要突出重点整治内容,努力为农村农民办一些实事好事;二是会议推动。去年7月,长春市召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现场会。召集各县(市)区、开发区的行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现场观摩7个县(市、区)和开发区,23个乡(镇),105个村。姜治莹市长亲自带队参观检查并讲话,对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三是宣传引导。组织长春日报、晚报、交通之声、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对环境卫生春季攻坚战的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宣传。并制作了专题片《长春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纪实》和宣传画册《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剪影》,系统展示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成果;四是推广模式。在实践中,长春市探索出多种长效管理模式,比如绿园区“城管下乡,城乡一体”管理模式;榆树市恩育乡红庙村“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管理模式;九台市政府“政府扶持,农民参与,村级组织”的管理模式;农安县陈家店村“建农民新居,实行社区化管理”的管理模式。这些模式的积极推广,对全市面上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五是部门联动。注重明确部门责任,分兵把口,形成合力。年初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印发了《长春市首届“最美乡村”评选活动方案》,围绕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民俗特色和乡风文明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考量,开展长春市首届“最美乡村”评选活动,提升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在全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年3月份,下发了《长春市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月活动方案》,对全年的整治任务明确部署,逐步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护的长效机制。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农委会议精神,与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合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为建设美丽乡村,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做出努力。

篇9:恩阳一小环境整治工作总结

一、环境综合整治主要情况

2013年8月份以来, 秦淮区委、区政府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以解民忧、谋民利、提高城市综合品质为出发点, 紧紧围绕市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总体部署, 加强组织推进, 共实施动迁项目16个, 总完成率达94.9%;拆违6103处、74.5万平方米;搬迁城中村危旧房居民4732户、工企单位152家, 签约数位列全市第一;整治5条干道、148条街巷, 完成街巷 (片区) 雨污分流107条, 出新小区6个, 出新房屋293幢, 整治高视点下房屋56幢, 清路治乱36条, 实施干道交通整治22条, 更新书报亭156个, 维护维修楼宇景观照明21幢, 拆除户外广告58块, 提升优化干道绿化17条, 整治广场游园21个, 端掉小广告印制黑窝点26个, 查处违规渣土车117辆, 整治各类占道摊点900个, 按时间节点顺利推进京沪高铁沿线整治工作, 圆满完成了第一轮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大明路汽配城、城东污水处理厂三期按时完成动迁拆违, 南捕厅剩余地块动迁完成率突破74%, 李府街拓宽改造后面貌一新, 科巷菜场提档改造后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全区环境整体面貌得到了较大提升, 取得了全市中心片区考核第一名的好成绩, 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二、群众不满意的具体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我们仍应看到不足。调查发现, 虽然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推动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但群众仍对此项工作抱有意见, 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宣传解释不到位, 群众不明情况

一些项目和工程事先没有充分地宣传和公示, 个别小区出新项目, 75%的受调查住户对施工原因、施工目的、施工时长不了解;一些涉及历史遗留问题的拆违工作, 没有及时公布相关政策和标准, 没有做认真的研究和处理, 群众对拆违人员前后不一的说法表示不满;一些动迁项目, 没有及时公布动迁户的补偿结果和房源信息, 导致小道消息、不实信息乱传, 扰乱了动迁秩序。

2. 配套措施跟不上, 工作虎头蛇尾

有些违建拆除后, 绿化或其他建设没能及时跟上, 拆违后的空地无人管理, 成为新的卫生死角;有的道路整治后没有及时办理移交, 路灯已严重损坏;有的小区出新后, 物业管理没到位, 绿化无人管养、新修设施破损失窃;有的街巷雨污分流工程完成后, 却因干管还没有埋设, 不能连接到污水管网而成为摆设。

3. 施工组织不科学, 群众利益受损

有的道路重复开挖, 原有路面破损严重;有的片区内几条道路同时施工, 居民出行困难;有的施工期已经远远超过了公示的时间, 有的工程中途停工, 围挡长期困扰居民出行;有的工地为赶进度半夜施工, 噪声扰民;有的开挖后不做覆盖, 扬尘污染严重。据调查显示, 85%的受调查对象抱怨施工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其中55%的人反映有路面重复施工的现象, 77%的人对施工扬尘表示不满。

4. 工程质量有问题, 缺乏人性关怀

有的污水支管标高比干管标高要低;有的雨水管壁太薄, 有的施工水泥一捏就碎;有的居民楼“平改坡”后屋顶出现漏雨现象;有的小区20米道路3盏路灯, 有的楼前楼后黑灯瞎火;有的不顾居民的切实需要, 拆掉车棚建花坛;有的新修道路止步于居民楼前最后一米, 居民对此很有意见。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

群众反映的问题虽然琐碎, 但是客观地反映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的不足, 我们认为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是:

1. 服务群众意识不强

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城市品质, 根本目的是改善市民生活环境。但有些职能部门、施工单位仅以完成上级交派任务为最高目标, 只唯上、不顾下, 只认项目按时序推进、不问群众需要, 所以才出现宣传解释不到位, 群众不了解、不理解、不配合的结果;才会出现群众不知政策, 小道消息乱传;才会出现有的地方路灯扎堆、有的地方黑灯瞎火;才会出现拆了居民最需要的车棚建花坛;才会出现新修道路止步于居民楼最后一米的现象。

2. 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

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综合性工程, 往往一个片区项目涉及到拆违、雨污分流、街巷整治、小区出新等多项工程。很多情况下, 统筹机制的不完善、协调的不充分, 以及前期施工方案制定的不细致, 导致拆违、雨污分流与管线建设、街巷整治、小区出新等相关联项目之间联动不力、施工环节脱节, 才会出现重复开挖、拉链马路、施工时间过长、中途停工、片区内多条道路同时施工影响居民生活的问题。

3. 项目管控力度不足

群众反映的工程设计不合理、偷工减料、不规范施工问题, 说明有关部门在项目设计上把关不严、施工管理粗放, 履行职责缺位, 也真实反映了目前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重项目进度、轻工程质量问题。

四、几点建议

环境综合整治是有利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 是受到市民广泛欢迎的“民生工程”, 涉及面广、任务量大, 出现一些问题不要紧, 关键是如何在下一步工作中吸取经验、改正不足, 真正把“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

1. 要做好宣传, 群众参与, 不要“剃头挑子一头热”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社会治理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 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近期, 秦淮区成立了城市治理委员会, 通过有序的引导, 支持公众参与全区城市管理重大决策和部署的制定, 参与市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参与城市管理标准、要求的确定。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应坚决贯彻落实《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 充分依托和利用好城市治理委员会这一平台, 做好宣传, 发动群众有序参与, 共同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一是做好宣传。应切实利用各种宣传媒体, 大张旗鼓宣传环境综合整治重要性和必要性;应结合实际, 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发动活动;应做到信息公开, 积极向群众宣传动迁拆违的政策、标准, 做好解释、妥善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 主动公示有关工程项目的目的、工期等情况, 让群众能主动配合、积极参与有关工作, 提高整治效果。二是问需于民。应坚持好我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 充分发挥好街道和社区紧密联系群众的优势, 畅通居民与相关部门的交流渠道, 广泛征求居民对改善生活生产环境的具体要求, 促进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由单纯的“政府配餐”型向“政府配餐”与“群众点菜”相结合的方式转变, 标本兼治, 真正提供群众需要的服务, 减少“面子工程”对政府形象的损害。三是问计于民。施工设计、施工组织既应走专家路线, 从技术上把关, 也应走群众路线。群众最了解实际情况, 只有把群众的意见融入到施工设计、组织方案中,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才能以最合适的方式落实群众需要。

2. 要着眼全局, 统筹安排, 不要成为“拍脑袋工程”

城市环境整治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 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正常运转和市民的生活便利, 组织者只有着眼全局、具有较高的统筹水平, 才能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一是应增强计划性。目前我区雨污分流、小区出新、道路整治任务量很大, 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 应结合区情特点, 根据秦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 抓住主要矛盾, 突出危旧房改造、重点项目推进、“窗口”地区整治、群众生活环境改善等重点, 集中主要力量, 分清轻重缓急, 有计划、有秩序地逐步实施, 整治一片、见效一片, 避免出现“四面出击”、战线太长现象, 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生活的影响。二是应增强系统性。由于雨污分流、小区出新、水电气敷设工程建设主体各不相同, 容易出现项目联接环节脱节、各行其是、推诿扯皮现象, 综合协调部门应加强工作指导, 重视各工程项目相关性研究, 完善项目联动机制, 尤其应重视项目建设对城市正常运转的影响, 将市民生活需要、城市正常运转做为项目实施的重要因素加以考虑, 改变单个任务逐一下达为区域性实施方案的整体下达。应坚持建管并重, 完善建后移交、建后管理的衔接机制。应改变城市管理重突击、轻长效的痼疾, 建立完善的城市治理长效机制。三是应完善环保机制。根据市里下达的第二轮环境综合整治目标, 区域河道水环境、大气环境、建设工地环境整治, 以及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集中处理都纳入整治内容, 都与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关联, 因此应尽快将区环保局纳入指挥部成员单位, 将环境评价的有关要求和标准列为督查、考核的重要指标, 确保各项目施工组织、竣工验收都能达到环保标准。

3. 要加强建管, 强化监督, 不要成为“劳民伤财工程”

上一篇: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红三旱地区始新世-渐新世砂岩物源分析下一篇:镇意识形态工作自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