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一小实践体验育人总结材料

2024-04-12

区一小实践体验育人总结材料(共5篇)

篇1:区一小实践体验育人总结材料

强实践育人之路,夯德育立校之基

江夏区第一小学实践体验育人总结材料

在区教育局印发《江夏区“十二五”中小学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方案》,并明确提出有效德育工作的“五大体系”和“六大育人项目”后,我校作为“实践体验育人项目”试点校,做到了早启动,早安排,对照《方案》全力实施,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将一年多来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方案,加强领导,为育人项目保驾护航

在认真领会教育局文件精神后,我校迅速制定了《江夏区一小实践体验育人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亲自挂帅的专班,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和全体教职工大会,对实践体验育人项目的具体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层层落实。实践体验育人专班:

组 长:方珍、朱来意 副组长:刘战武、雷蕾、盛以贵

组 员:肖勇、谢巧云、伍爱文、马秀华、胡燕、童杰、各班班主任 实践体验育人项目由政教处具体负责实施。

二、抓实常规,注重效果,让体验育人常态化

(一)融“争星夺章”于实践体验育人,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到班级教育的每一个方面,在课堂中渗透,与各项活动交融,并延伸到家庭,社会中,使学生在每一空间、每一时间接受养成教育。

1.十个好习惯我知道——进行广泛宣传发动

首先学校政教处组织召开班主任会,学习和布置学校养成教育活动的精神和要求。各班制定班级养成教育活动实施细则,并在黑板上开辟“好习惯”专栏,明确每周训练和达标的重点。然后由大队部举行“十个好习惯”争星夺章活动的启动仪式,向全体少先队员发出倡议。动员广大学生背诵一日常规,上学、升旗、上课、课间、两操、集合、放学、回家“八做到”,学习十个好习惯的具体内容。

2.十个好习惯我能行——广泛开展“十个好习惯一小之星”争星夺章活动

我们给每名学生发一张《十个好习惯“一小之星“争星夺章表》,并对全体教职工做了要求,要根据十个好习惯中讲文明、讲卫生、勤俭节约、自立自强、认真学习、尊重他人、注意安全、遵纪守法、锻炼身体和热爱艺术十个方面的表现,实时奖励给学生星星贴花,让他们粘贴在争星表相应栏中。每学期班主任300颗星星,其他教师100颗星星。学生每获得10颗星星,政教处将颁发一颗奖章,每天佩戴在衣服上。每月政教处组织一次全校性的授章活动,学期末召开表彰大会,根据获得奖章数授予进步之星、期盼之星、一小之星等荣誉称号。

3.十个好习惯伴我行——开展“瞄准榜样,放飞自己”主题活动 通过发现、评价、放大、生成四个阶段的活动,引导师生瞄准榜样,向榜样看齐,从而使十个好习惯内化为自觉的行为。

发现亮点:学校领导层、班级教师群体利用早晨集会、中午读报、大课间活动,引导学生擦亮眼睛,去发现身边同学的亮点,向班主任和政教处推荐。

评价亮点: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四维评价,形成典型材料。放大亮点:进行表扬,在全校推广。

生成亮点:对活动过程进行总结,反思,整合,生成学校的德育校本。

(二)融家校共建于实践体验育人,构建和谐育人环境

确立“一所学校,三本连心”家校交融模式。一所学校即家长学校,三本连心即学生基本信息本(班主任随身带)、家校联系本(全体科任教师参与)、家访记载本(课外访万家)。

1.办好家长学校,狠抓“三落实”和“五结合”

“三落实”首先要做到时间落实。每学期上两次课,每次上课前事先通知家长,以便家长安排好工作按时参加。其次教学要落实。做到学生入学,家长入校,学生毕业,家长结业。再一个教员要落实。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安排班主任或科任教师、优秀家长讲课。

“五结合”要做到班级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集中辅导与自学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系统教育与树立典型相结合,单向教育与双向教育相结合。

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3月18日下午,学校邀请中国“感恩教育校园万里行”报告团到我校举办“感恩励志教育”专场报告会,学校1600多名家长走进校园和自己的孩子们一起参加了此次活动。整个演讲持续了一个半小时,演讲团用鲜活的事例诠释了母爱和师爱的伟大,震撼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他们一次次被感动,落下热泪。演讲活动采用了师生互动、孩子和家长互动的形式,让老师、家长、孩子零距离接触,一个紧紧的拥抱,一声轻声的问候,一个鼓励的眼神,让整个操场被爱的气息所笼罩,大家都沉浸在感动感恩的氛围中。2.全员家访,家校互动

六(4)班熊天成、熊文彬、黄诺兰三名同学的家庭作业经常不做,秦卫兰和任永慧两位老师在家访中了解到他们都是留守儿童,不做作业的原因是不会做。通过和他们的临时监护人沟通,老师安排这三名同学中午在校食堂就餐,牺牲自己中午休息的时间给他们补课。一学期过去了,三名同学的学习成绩进步很快,家长非常感动,给老师写信表示感谢。

学校班主任老师把学生基本信息本随身携带,保证随时能取得联系;各科教师通过家校联系本和家长每月沟通,使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及学习情况;通过开展课外访万家活动,将学校温暖送给千家万户,把学生家庭情况带回学校。

给家长的一封信是学校与家长进行情感交流的又一种方法,每逢长假,无论是酷暑严冬来临之际,学校都要给家长写一封信,恳请家长关注子女思想教育,特别是安全教育,让家长感到学校时时刻刻都把孩子的人身安全放在心中。

三、精心组织,依托资源,让体验活动丰富多彩 1.开展“三进”活动

一进社区。社区是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最佳场所,我校与龙井社区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每到节假日,学校都会组织学生走进社区,服务社区,在社区中学习,在社区中成长。今年3月5日下午,学校大队部五年级两个中队的队员们,高举少先队队旗,唱着队歌,迎着春风,带着清洁工具走进龙井社区兴才路,开展“爱我江夏,清洁家园”学雷锋活

动。活动中,队员们分工明确,配合得当,有的拣、有的扫、有的铲、有的倒,低的地方学生擦,高的地方教师清,对路边的路灯杆、垃圾箱、墙壁、门头旁的各式各样的小广告、顽固污渍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干劲十足。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辛苦打扫,整个街道焕然一新,队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雷锋精神。路人、周围的居民、业主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

学校还经常性的在社区开展以环保、治安、义演、募捐、志愿者等为主的公益性活动,有以“一日营业员”、“一日推销员”、“一日小报童”、“一日管理员”等为主的体验性活动,还有关于“环保问题”、“文明意识”为主的考察、研究、采访等研究性学习活动。每一学期作轮换,以丰富不同年级段学生的活动内容,增强丰富的实践与体验。学校根据活动开展要求,还建立了会议制度、分析汇报制度、活动展示制度等,同时设立“活动优秀辅导奖”、“社区优秀小公民”等,每学期对活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

二进江夏。江夏区有着丰厚的人文资源,如项英烈士纪念墓、革命烈士纪念馆、中山舰教育基地等,这些场所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地方。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为悼念革命烈士,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教育学生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弘扬民族精神,4月3日上午,大队部组织新一届少先队大队委成员及五(3)中队全体少先队员来到熊廷弼公园项英烈士纪念碑前。师生们首先向革命烈士鞠躬默哀寄托哀思,接着由两名少先队员代表向烈士敬献花篮,大队辅导员胡燕向队员们介绍了项英烈士的生平事迹,大队长肖奕代表全校1800多名少先队员表下决心:一定不辜负烈士遗志,将踏着烈士足迹奋勇前进,为家乡的建设和祖国的繁

荣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最后在大队辅导员的带领下,队员们庄严宣誓:继承先烈遗志,弘扬烈士精神,好好学习,争做时代先锋!这次祭扫活动朴素庄严、肃然有序,使队员们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了队员们立志勤奋读书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增强了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

三进武汉。武汉是中国最重要的教育基地之一,高校毕业生人数全国第一,科教综合实力名列前茅。我校充分利用武汉市大学资源的优势,先后与武汉纺织大学、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武汉大学东湖分校建立了手拉手关系。聘请有专业特长的大学生来学校担任兴趣小组的辅导教师,学校12个兴趣小组有7个是大学生担任辅导教师,他们青春活泼的气质和专业知识的精湛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学生们在快乐中学到了本领。其中葫芦丝队的一批小队员受邀参加了地质大学华韵笛箫协会的专场音乐会,同大学生们一起同台演绎,他们精彩的表演博得了大学生的阵阵掌声。武汉纺织大学环境工程学院的大学生在给小学生作了两次环境教育报告后,感受到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性,表示愿与我校建立手拉手共建校,把我校作为他们开展环保教育的基地校,并举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他们还表示将在今后邀请小学生去现场参观大学校园,感受大学生活的气息,树立从小热爱学习、亲历环保的远大志向。

2.布置特殊的实践作业

学生每年都有寒、暑假,学校为了能让学生度过平安而有意义的假期,总是精心设计布置寒、暑假综合实践作业,让学生走进生活,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在体验中快乐成长。学校除了要求学生完成课本作业外,还针对

学生的年龄特点布置了不同的生活德育作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低年段的作业是自己穿衣,自己整理房间和学习用品;中年段的学生可以帮父母做些简单的家务劳动,比如摘菜、拖地、抹桌子等等;高年段的学生可以帮父母做饭、洗碗、洗衣服等等。假期中孩子们不仅能主动完成这些综合实践作业,一部分有心计的学生还用照相机定格下这些生活的瞬间,用手中的笔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劳动的过程与收获。

特别是在新春佳节期间,特殊的实践作业对孩子们更加有意义。他们会按照班主任老师的要求,精心理财压岁钱。有的向长辈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新春小礼物,表达自己的一片孝心;特别是留守儿童在思念父母的同时,他们有的会亲手制作精美的新年贺卡寄给远方的父母,有的会通过手机发送拜年短信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通过这些感恩活动,学生不仅锻炼了自身的劳动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学会了感恩父母,培养了他们的感恩之情,让家长们感受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全员合力,精心施教,实践体验育人成效显著

一年多来,我校在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教育局有效德育工程的指引下,全员参与,大力开展实践体验育人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先后荣获武汉市第六届少先队特色队比赛金奖、最佳创意奖、武汉市第八届青少年环境表演大赛一等奖、武汉市青少年“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环境书画大赛团体二等奖、武汉市小学生红歌传唱校园行合唱比赛银奖,实践体验育人精品案例《瞄准榜样、放飞自己》荣获湖北省德育精品案例优秀奖,丁红群老师执教的《做合格家长》荣获湖北省家长学校优质课一等奖,干亚丹老师的《生态金字塔》与《环境保护法》在全市中小学优秀法

制教案评选中获三等奖。王际洲同学勇救落水儿童被授予“湖北省见义勇为好少年”,肖奕同学品学兼优被评为第二届“湖北美德少年”,昌雨欣同学拾金不昧的行为受到区文明办的表扬。

今后,我们将继续大力开展实践体验育人项目,进一步高扬实践育人的风帆,乘风破浪,致力德育创新,让实践体验育人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篇2:区一小实践体验育人总结材料

小学“实践体验育人”工作交流材料

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践行三雅教育,营造和谐教育生态,办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特别是《江夏区”十二五”中小学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方案》下发以来,我校在构建德育工作网络,抓好德育队伍建设,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同时,着力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道德实践活动中,让孩子在活动中实践 在实践中成长。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德育教育之路。下面,就我校前段“实践体验育人”的主要做法和体会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六个一”主题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

近年来,我校针对学生对学校德育教育不感兴趣,教师空洞说教理论的可信度下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不理想的现象,坚持“六个一”主题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炼意志,锤炼品质,塑造性格,陶冶情操的同时,将积极的内心感受内化为良好的道德情操,外化为健康的实践活动

1.坚持每周一次升国旗仪式。升旗时师生同唱《国歌》,国旗下讲话根据不同时期的教育任务及德育工作重心,结合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由学生结合身边的事例情理相融地进行演说。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思想教育。

2.坚持每周一次主题班队会。主题班队会主要以各种节假日为载体,立足学生思想、生活、学习实际,开展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专题教育活动。

3.坚持每月每班一期板报。做到月月有主题,期期有检查,回回有小结,年终有总评。培养了学生广泛的兴趣,锻炼了学生搜集、筛选、整理、归纳以及运用信息的能力。

4.坚持三年级以上每班每天向广播站投稿。每班每天选出好新闻好的文章上报校园广播站,在每天的广播站中播出。激发了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关心国内外大事的兴趣,增加学生知识储备,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小小播音员。

5.坚持每月一个道德主题实践活动。如9月的“行为规范”教育,10月的“爱国主义”教育,11月的“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教育,12月的“诚信、守

纪”教育等。活动集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学生在锻炼能力的同时提升了道德品味。

6.“六一”主题活动

为培养学生“心理健康、乐于助人、珍惜生命”的道德品质,去年的六一活动老师和同学深情演绎了诗歌《生死不离》、《爱的奉献》等节目,在歌曲《爱的奉献》中,举行了义卖活动,师生们纷纷解囊相助。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还激发学生做个有爱心的人,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学生在节日的气氛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强化道德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通过“六个一”的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目前,我校的德育教育已经呈现 出内容鲜活、形式多样,过程扎实,效果明显的喜人局面。

(二)、探索“四自——四会” 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针对目前独生子女多,家长过分呵护造成孩子自理能力差, 人际相容性差、心理承受力差、过分依赖等突出特点。我校积极探索“四自——四会”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改掉陋习,不断提高。

1.在自理中学会生活

自理能力是一切能力发展的基础。小学阶段更是培养自理能力的关键阶段。学校从学习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自理能力三种不同层次、不同内容来锻炼学生的独立能力,努力做生活的小主人。如花岭之星:要求学生做到,坚持“五自”(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争章,“五小”(生活的小主人、学习的小标兵、妈妈的小帮手、同学的小伙伴、社会的小卫士)评比等活动,培养自理意识和基本生活能力。开展防震、防火、防暴、防盗,溺水营救等演习和知识讲座活动,锻炼自理、自护能力和处理生活中突发事件的能力。尝试家长评、老师评、同伴评、学生自评等多元评价方式,督促、激励学生把自理当作一种美德、一种习惯,让学生在自理中学会生活。

2.在自主中学会做人

我校提出:让学生做学校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为此,学校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处事。聘请了学生卫生监督员;实行大、中队干部的公开竞选制,通过竞争上岗“引路子、搭台子、压担子、结果子”,培养了一大批工作热情高、能力强,有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和创新能力 的优秀学生干部。有了这样一批优秀学生干部队伍,小到平时的文明卫生监督岗、红领巾广播站等日常管理,大到策划、主持组织学校、少先队的各项活动等,大队部都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这些做法让学生懂得了“要做事,先做人”、“从小立德,长大立身”的道理;培养了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明礼诚信、团结友善、乐于助人等良好品质;激发了自主热情和竞争意识;增强了民主观念和自主能力。也为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人文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3.在自学中学会自育

学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教师积极引导,让学生在自学中学会自育。教师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根据各科教学的特点和实际,以丰富的知识为载体,让学生在自主与合作中积极自育。另外开展了“晨读午写”创建活动,确立了“每日一读一写”(早读30分,午写20分),“每周一课”(阅读课),人人办借阅卡,班班有图书角,家家有图书柜,每学期评比“书香阳光少年”、“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接受能力提高的同时,自行受到思想感染和情感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认识,并在学习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潜移默化地受到生动的思想教育。

4.在自强中学会创造。

在校内,学科渗透,全面发展,强化办学优势。通过课堂;“阳光一小时”和课外活动,全面实施弘扬民族文化、学生“五个一”技能训练方案,即:每位学生必须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规范漂亮的汉字;会演唱一首歌;会“两操一舞”掌握一项以上体育技能(乒乓球、中国武术);掌握一项书画技能。采取分层动态递进制,把各项技能的训练目标分解成五个阶段完成,体现渐进性、阶段性和连续性。通过每学期“五个一”技能训练,为不同的学生创设不同的进步台阶,以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不断感受每一点成功,每一步成长,从中增强自主、自信、自强和创造意识。

随着“四自——四会”活动的深入,“四自”行为越来越成为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比勤劳不比享受”、“比学习不比吃穿”、“比节约不比浪费”、“比文明不比野蛮”的良好正气已蔚然成风。

(三)、尝试“阳光行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孩子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实践、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为此学校尝试“阳光行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快乐、健康成长。

1.在学校生活中体验。学校组织开展“我是食堂师傅阿姨”活动,让学生体验学校食堂阿姨平凡工作中的不平凡;开展“我当一次小老师”活动,让学生体验教师的自豪与清苦;开展“我是消防宣传员”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强化法规意识;开展消防、防震、疏散等演习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自救与互救。

2.在家庭生活中体验。

开展“我给妈妈洗洗脚”活动,让学生学会关爱、学会感恩。感谢妈妈为我们的成长所付出的努力,同时也让孩子在简单的生活体验中体会到妈妈平时工作的辛苦。从而达到让孩子学会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的教育目的。

3.在“文明礼仪规范月”活动中体验。

2010学年开学初,以学校整体搬迁进入新校舍为契机,学校开展了主题为:走进新校舍,你准备好了吗?“文明礼仪规范月”活动。活动分为几个部分:首先,通过仪式教育、参观新校舍、讨论、作文比赛、寻找身边的文明行为、制定班级公约的内容,规范学生行为。其次,每周制定一项文明礼仪训练内容。如:第一周为“文明用语大家说”,以此展开行为训练。第三,在全校的集会上,进行文明礼仪的讲座,通过讲座,提高学生的文明程度。通过这次活动,使学校整体文明水平得到了提高。

4.在大自然中体验。开展踏青、春秋游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之美,增进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开展“数星星、识星座”活动,让学生了解宇宙之浩瀚,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开展“新区小手牵大手”活动,让学生认清环保的重要性,争做一代“绿色少年”。

学校通过开展“阳光行动”系列体验教育活动,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去想;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去干;解放孩子的眼晴,让他去看;解放孩子的嘴,让他去谈;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到大自然和社会里去体验更丰富的生活。以此提高孩子们的道德认识,升华孩子们的道德情感,提升孩子们的道德行为。

二、主要感受

大花岭小学德育工作之所以能顺利开展,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感受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领导认识到位,是德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首要前提。《区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方案》下发后,从教育总支、学校领导和各处室都高度重视《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方案》的贯彻落实,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营造了积极、健康的育人大环境。总支领导经常深入学校检查、指导、帮助,给我校提出了问题、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二是体系构建到位,是德育有效实施的根本保证。学校从党支部到政教处到班主任;从校长到教导处到各任课教师;从少先大队到中队到小队;从学校到家庭到社区,构建了完善的德育组织体系。并且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课内教育、课外教育、实践教育;各科教育、兴趣教育、都有机结合起来。把德育思想融入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融入到家庭教育的角角落落;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还初步构建了各年级互相衔接的评价体系;构建了年级、班级德育评价、学生品德评价的诸方面相互联系的评价体系;构建了评价德育条件、评价德育过程、评价德育效果有机结合的评价体系。三是制度措施到位,是德育工作稳步推进的必要条件。《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方案》下发后,学校多次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研讨,制定了三年有效德育工作规划;确立了以“党风促校风,校风带教风,教风领学风”的德育工作思路和全员育人的思想;建立了评价体系;健全了管理机制;开通了校园网站、电子备课室、图书阅览室等育人渠道。四是氛围营造到位,是德育工作快速行进的有效途径。学校重视文化氛围对人发展的影响,利用集体的智慧提升校园环境品位,让个性文化誉满校园:让每一堵墙成为无声的语言,让每一片绿成为有益的教诲;让每一名教师成为学习的楷模;让每一个学生成为行动的榜样。全方位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书声、琴声、教诲声,声声入耳;德育、智育、体美育,育育生辉”的温馨家园,让德育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篇3:区一小实践体验育人总结材料

一、思想品德课整合资源,引导体验的实践探索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思想品德教材内容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开放的,精美的插图、各种情境化的活动和丰富的资源链接都紧贴学生生活,蕴涵着丰富的情境内容。但学生对教材设置的情境未必全部都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更新和拓展,从而增强教学实效。

1. 运用媒体资源拓展教材

媒体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生活、人文历史等领域,包含可以从网络和现实生活中搜集到的视频、音频、文字、图片、FLASH动画等丰富素材,具有可视化、情景化、时空化、动态化的特点。这些特点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展教材,使教材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实效起到积极的作用。如在《关爱父母,学会孝敬》一课的教学中,我先播放了《感恩的心》《游子吟》等音频文件导入新课,渲染气氛;接着又引入了“家中有儿学艺术,父母拾荒供学费”等视频故事,充分发挥媒体资源的优势和感染力。媒体资源创设的感人情境打开了学生的心扉,震撼着他们的心灵,唤醒他们的情感体验,产生强烈的共鸣。这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好比是一股“润物细无声”的神奇力量,这种直观的感受会对学生产生更加深刻、更加到位的影响。

教师运用媒体资源和教材整合,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使教材内容情境化,使他们在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教材的作用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2. 依托社区资源形成合力

学校课程资源包括学校内的各种场所和设施,包括反映学校文化的各种无形资源及与教学密切相关的各种活动。学校教育的发展需要一个和谐、健康、优化的社会环境,这离不开社区的关怀、支持和帮助。学生身边的社区也是思想品德课需要积极挖掘的课程资源。社区资源包括:社区场所、教育基地,街道、居委会以及各种社会团体,居住在社区中的革命前辈、各行各业先进模范人物等。教师可以把学校开展的社区服务、军训、庆祝教师节、校园文化节、社团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活教材”引入课堂,整合学校资源和社区资源,找到与教学内容最恰当的结合点,使学生把间接的认识与直接的体验联系起来,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深化。

如在《文明社区,家家奉献》一课的教学中,我结合我校开展的“大手牵小手忘年交”主题活动,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进结对的小区,围绕“社区提供的家庭服务、社区丰富多彩的活动、社区中的志愿者、社区的安全隐患”专题进行采访调查。学生在采访调查过程中体验了社区管理活动,并寻访了与学校结对的社区退休老干部,其中包括了参加抗美援朝的老革命家、归国华侨等,他们在新中国成立、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中的无私奉献,退休后还自发参加小区夜间治安巡逻队,每晚轮流在小区内巡逻,这种坚守平凡的精神品质给学生以深刻的震撼。学生懂得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懂得了真正的人生价值。对于平时不注重参加社区活动的他们是生动、形象的教育,增强了参与社区活动的意识。

教师整合好学校资源及社区资源,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感染、影响学生,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主题之中,增强教育深度;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道德内化,达到知行统一,更积极地投身到学习生活中。

3. 利用社会资源拓宽视野

社会资源是最丰富的课程资源,为思想品德课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包括社会的场馆资源,如历史遗址、博物馆、纪念馆、实践基地、体育文化科技中心等,还包括内容丰富且不断生成、发展、变化的时事资源等。

《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教学,同时事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同社会科学学习领域其他学科教育相互支撑,共同完成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时事政治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具有时效性、丰富性的特点。而上海许多开放的场馆和基地具有丰富的政治、思想、历史和文化内涵,是渗透育人价值的教学资源。将时事资源、场馆资源和教材有机整合,适当把大量鲜活的信息引入思想品德课堂,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在启迪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自我、他人与社会的责任意识,使思想品德课的明理育情效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如结合建党90周年活动,我设计了一堂时政热点专题课,介绍了普陀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习生活的品质的“五大学堂(红色学堂、公益学堂、创新学堂、河湾学堂、田园学堂)”、《聋哑人志愿者构筑世博风景线》等时事资源,指导学生围绕“访红色足迹、忆党史辉煌”等主题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处理网上资料,制作红色学堂——淞沪抗战十九路军军部遗址、中共一大会址等场馆介绍演讲稿、探究报告等,引导学生了解本土历史文化以及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拉近了课堂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教师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也是学生思想认识的重要源泉,更是学生践行的指南。整合社会资源与时事资源,使思想品德课置于广阔的社会中,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感悟人生的真谛,这样的思想品德课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思想品德课整合资源,引导体验的反思

1. 适度性

课程资源内容很丰富,在整合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体验时,教师应该根据实际需要适度引入教学,切忌大量堆砌资源,创设过多的情境,造成师生共同走马观花的结果。教师要把握好课程资源的特性,选好资源运用的时机,如在导入新课、启发思维、情感升华等环节中灵活运用,并加以引导,使资源与多个知识点结合,既能提高对课程资源的利用率,又能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能力。

2. 引导性

教师在运用各类教学资源,特别是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资源时,必须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观察和体会。这是因为人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多元化的现象,对某一事物的评判常常会出现完全不同的声音,学生受到的教育和影响也是多元的,甚至是矛盾的,即使家庭教育也会出现不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情况。教师在运用这类资源时,既需要有直面的勇气,也需要有妥善引导的技巧,任何回避或似是而非的做法都会使教育资源的运用失去应有的效应。引导学生学会正面地、辩证地看问题才是教师运用社会资源的基本价值取向。

3. 有效性

教师整合资源的目的是让它在课堂上激活学生思维,唤醒学生认知,使教学焕发生命力。课程资源虽然丰富但并非完全能派上用场。因此,教师要充分研读教材,学会充分挖掘各种课程资源的深层次价值,课程资源的选择应尽量引用学生生活视野中的事例,这样整合出来的资源才能发挥实效。

篇4:实施有效德育 深化实践体验育人

一、活动的开放性,使德育渠道由单线型转为多线型

实践活动的开放性,使德育渠道变得丰富多样,从形式看,既可探究、实验、调查、考察、服务、社会宣传、公益劳动、设计与制作、技术实践与劳动实践、信息实践等,又可以开展总结与交流、展示与答辩、汇报与表演等,在实践活动中,德育呈现出多线型。

爱祖国、爱大自然的教育。如《我把落叶带回家》《汉口江滩的变化》《低碳生活,美化江城》等活动让孩子们在了解植物、观察生活的过程中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产生了对生活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祖国的热爱。

服务社会的教育。通过走向社会,走进社区访问、调查,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活动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学生为社会尽职的使命感,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作准备,还能活跃思维,积累经验。

科技环保教育。通过科技领域的实践活动,广泛了解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信息,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不断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如学生在《走进科学创意无限》《纸板变变变》等活动中,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劳动与技术知识、技能,树立了环保意识,形成初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引导学生以生活为背景,在不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获得生活的经验、智慧和创造生活的能力。

传统文化教育。四唯路小学通过挖掘地方文化,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探索、研究、实践中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如:学篆刻、抖空竹、扎灯笼、搓汤圆、中秋诗会等活动让学生从地域特色中传承传统文化,在了解丰富而有特色的祖国文化的同时获得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的实践性,使道德感悟由被动型转为主动型

学校通过“四走进”即:走进社区、走进同伴、走进时事、走进社会,让道德体验由“被动型”变为“主动型”,德育效应更明显。例如:“周末清洁家园”活动让学生在社区服务中加深对社会的了解,体验为社会付出的幸福感,在看望帮助老红军的志愿者服务过程中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寻访红色江岸的足迹”亲子实践体验活动更是激发孩子极大的兴趣,在家长的带领下,每周都计划寻访一个地方,有的家长带孩子调查了周边的张自忠路、卢沟桥路、陈怀民路、胜利街等路名的由来,了解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

这种真正走出去的实践活动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道德教育深入到他们的血肉中,终身受益,可见这种“实践+体验”式的育人方式效果非常明显。

三、活动的探究性,使德育由灌输型转为渗透型

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发现式学习,即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调查、实验、制作、设计、观察等方式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探求结论,这为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供了一个更为宽松、开放的环境。学生不仅学得主动,学得积极,而且真正提高了自我教育的能力。

通常对学生进行节约粮食的教育时,教师常常以“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类的话来引导学生,但这样的说教往往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而我校在通过班会开展“三节”教育时,组织学生开展“光盘节”活动。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发现家庭、餐厅、学校的粮食浪费现象确实严重,心中自然升起了爱惜粮食的想法;通过上网搜索,知道了世界上还有不少贫困国家的人吃不饱……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不仅体验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而且从内心真正认识到节约粮食,爱惜粮食的重要性。这种情感的产生不是教师强加的,而是在探究中自然形成的。

四、活动的实践性,使德育评价由单一型转为多元型

以往我们对学生的品德评价仅仅局限于对校内学生和教师看到的情况进行评价,而走出去的实践性活动评价是伴随活动始终的行为,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对活动开展反思和建构。如,教师在活动初就对学生有要求:文明出行、交通安全、记录活动过程、同学合作完成调查报告、家长评价、采访对象、服务对象签名等。那么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及社会成员评价等多主体评价,就能帮助学生客观、真实认识自我、表达自我、获得赞赏、建立自信、不断改进行动策略。同时,这个过程中的自我评价、自我肯定、自我提醒、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承诺就是学生对自己进行教育的过程。

实践体验育人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家长在孩子的内化教育中起着评价、引导的作用。

课堂教学不等于德育,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缺少实践的德育是不完整的。当前许多学科都渗透着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虽然学生们普遍上都能接受、认同这些大道理,但是,对其的体验和感触还是停留在比较浅表的层面,触动不大,不能较好地化为自身的行动。开展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历亲为,而正是学生的亲自动手实践,亲身体验,才使得感触由表及里,渐渐触及到学生的内心,经历认知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最终受到强烈的震撼。

总之,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我们的任务是不断挖掘、开发德育资源,为学生成长创造广阔自由的空间,积极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做到活动育人,实现知、情、行的统一。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岸区四唯路小学)

篇5:区一小实践体验育人总结材料

创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汇报材料

临沂市罗庄区第一实验小学位于罗庄区驻地双月湖街道办事处,占地43.6亩,建筑面积10566平方米,现有2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36人,在岗教职工75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36人,助级职称23人,员级及未定职称人员14人),学历达标率100%。

近年来,学校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以“三个面向”为指针,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先后被授予“临沂市管理规范化学校”、“临沂市花园式单位”、“临沂市校本教研先进单位”、“临沂市小学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04、05、06连续三年获罗庄区办学水平一等奖、04、06年罗庄区“师德建设先进单位”,连年被评为全区“小学教学先进单位”。

一、更新观念,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和重要标志之一,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近年来我校牢固确立了“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建民主和谐校园;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合格加特长人才;以社会需求为宗旨,创建新型城区学校”的“七十二字”办学思想;确立了 “德育为首,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培养特长”的“十六字”育人目标。在“诚实、博学”校训指导下,形成了“文明、活泼、求实、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 严谨、求精”的教风,“求学善思、好问持恒”的学风。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这一管理理念的核心,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多年来,学校领导班子秉承的理念是:“尊重劳动、关心爱护、严格要求、民主管理。”学校在评优树先、职称晋升等关键问题上,严格工作程序,严格按教干教师个人的工作业绩操作,做到了公开透明。在日常工作中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人际工作关系,这种关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我们的教育思想,还体现在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落实上,我们充分做到了严格按课程标准开课上课,做到了“该开的课一门不少,该上的课一节不少”,但从不加班加点,严格控制学生的在校时间,向课堂要质量,落实“堂堂清”,并将选修课开好,办出特色。切实做到对每一名学生负责,对每一名学生的一生负责,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二、加大投入,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

1、高标准建设一流校舍。

区委、区政府,双月湖街道办事处出资1千多万元,本着设计高起点、建设高标准的思路对学校进行了扩建,按照国标《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建成建筑面积8840平方米的高标准教学综合楼一座。并建立了22个专用教室(学生阅览室、图书室、教师阅览室、社会教室、劳动教室、德育室、多媒体教室(阶梯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等),还投资100万元建成了200米的跑道,附设一组60米直道,2400平方米的塑胶操场。人造草坪1600平方米。操场还建起了4个篮球场地、2个排球场地,配备有单双杠、肋木等体育运动设施。

2、严标准完善内部配置

我校还积极想办法筹资110万元为各教室配置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音乐、美术、自然、体育、劳技、数学等学科的教学器材严格按照省一类标准配置。学校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为每个教师配备了一台微机,实现了教师人手一机。

学校设有两口高标准实验室。实验室、仪器室内规章制度完善,所有仪器设备维修、使用率高,帐务卡相符。实验开出率为100%。

图书室和阅览室严格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规范》进行配备,采光、照明符合《规范》要求,布局合理。共有藏书24439册,生均20册。一名专职图书管理员,一名兼职图书管理员,熟知规章制度,紧紧围绕新课改,服务于师生的阅读要求。规范上好阅读课,提高了藏书的利用率。学校还结合蓓蕾读书工程,为每个班级设立了图书角。

配备一口微机教室,配备微机52台;语音室一口,满足了我校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

学校有3口音乐教室,保证了3位音乐教师人均一口专用教室,舞蹈室内的通长照身镜、升降把杆等设施均按标准配备,美观大方。德育室内容丰富。同时我校还设有劳动教室2口,美术教室2口,书法教室1口,社会教室一口,心理咨询室和卫生室各一口,阶梯教室一口。又投资近20万元,为各教室设立了移动多媒体,初步实现了教学条件的现代化。所有专用教室均针对我校班额实际情况设置,较好地满足了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

3、彰显人文营造和谐文化。

在教学设施设备提升档次的同时,学校还注重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学校绿化草木本结合,高低树种结合,果树和绿化树种结合,绿化和知识化结合。我们精心设计规划了校园文化,主题突出,教育性、时代感强,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深受师生的喜爱。教学楼走廊设有学生自主创作的歌谣、自己绘制的涂鸦画和校园名言警句,学生作品展室,为学生搭建展示舞台的空间。校园和教学楼内设有宣传橱窗,各种警示语牌。教室内国旗、班风、警句、守则、规范,专用教室内有名言警句,并根据不同的功能进行美化布置。这一切,像潜在的课程,起着熏陶及潜移默化的作用,给师生带来愉快、活力,带来希望,增添了生活和学习的乐趣。现在的校园干净整齐,环境优美怡人,跑道环绕,富有人文气息。

三、改革创新,推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 第一,深化内部改革,激活管理机制

近年来,我校不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大了人事及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实行了全员聘任制和双系列校内职级工资制。调动了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蕴藏于教职工中的工作热情,基本形成了以工作量、工作过程、工作方法和工作质量并重的计酬办法,使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分配原则落到了实处,形成了一套以教师工作评估方案为基本评价系统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的基本框架,还每年补充完善教师工作评估方案、教学工作评估标准、教学能手管理条例、教学能手奖励办法、业务技能奖励办法、师德师风管理、教职工考勤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为推进学校管理规范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二、加强队伍管理,提升教师素质

我校深刻认识到教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大力加强师资队伍管理与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增强对社会的使命感和对学生的责任感,培养教师群体“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和甘为“红烛”“人梯”的奉献精神,引导教师将“心思花在教育上,工夫用在备课上,本领使在课堂上,眼光放在实施素质教育上”。多年来,学校在教师的培训方面能花大力气,敢下大本钱。一是抓好新教师的培训,促使他们尽快达到岗位要求。学校为每一位新上岗教师选派一位富有经验的指导教师,组织新教师随堂听课,由指导教师从各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示范、指导,以传、帮、带方式,促进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岗位。二是抓好骨干教师的培训提高,促进优秀教育人才成长。在这一活动中我们提出“三年过三关”的要求。即第一年过“胜任关”,胜任自己所任年级学科和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第二年过“成长关”,全面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第三年过“创新关”,要从众多青年教师中脱颖而出。学校先后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教学理论的培训,使用计算机的培训等。学校还选派优秀教师30余人次参加国家或省、市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或培训工作。在不断的培训中,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几年来,我校累计在国家级教研活动中开课3人次;省级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2人次;市级公开课和市级讲课比赛获奖22人次;培养出市级教学能手3人,市级教学新秀1人,区级教学能手16人,区级教学新秀7人。一个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手段,具备现代教育能力的教师群体正在我校形成。

对教干实行动态管理,强化责任。一是强化教干选配。我校坚持四制改革制度,实行教干全员竞聘上岗,真正将“想管理、懂管理、威信高、业绩突出”的同志选拔到领导和管理岗位上来。二是坚持在实际工作中对教干培训,以岗代训,引导他们想干、会干。每周一次例会,并每年抽时间带领教干外出学习,远到外省市,近到本区各校,创造让教干学习的机会,提高管理和工作水平。三是认真实行岗位目标责任管理制度,明确各自责任和工作目标。四是把评价与指导改进工作结合起来。学期末由教干针对本学期的工作目标先进行逐条自评,自评出成绩,也要评出存在的问题,使自评过程成为自我教育的过程,然后学校领导把教干自评情况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与教干本人谈话,指出本学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促进工作作风的转变。

第三,狠抓教学常规,突出“精细化管理”

几年来,我们一如既往地把教学工作的管理、评估、奖惩放在突出的地位,以市区教育局的要求为依据,在备课、上课、作业布批、辅导、考试等环节上做到抓细抓实,突出了“三个强调”,强调备课的实用性,强调上课的精准度,强调作业布置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尤其是突出作业的实效性,最近一年来,我们着力于作业布批的质量,这不仅仅是关系到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减轻学生的负担,珍惜学生的劳动。在教学研究上,我们既抓好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又注重教师的全员参与。每年组织开展示范课、汇报课、研究课、每人一节优质课,充分发挥分片联研活动的作用,加大了听课评课力度,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在教科研方面,几年来,我校有一批教科研项目立项和结题,其中国家级课题1个,省级课题3个,市区级课题17个,在市区范围内有影响的课题有小学生成长档案和综合实践活动两大课题。06年我校被评为市级校本教研先进单位和区级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

第四、规范后勤管理,强化教学保障

认真执行《山东省中小学校舍设施维护管理暂行办法》,完善校产管理制度,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实现帐帐相符,帐卡相符,对固定资产实行微机化管理,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评估。规范财务管理,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坚持在网上和校务公开栏中公布帐务收支情况,保证公开透明。

规范档案管理。设立综合档案室,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专人负责,专橱存放,内容全面,分类整理,管理规范。

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学校安全历来是我校高度关注的问题,多年来,学校有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工作制度,制定了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辑下发了安全知识学习材料,提高了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和自护能力,实行安全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加强了餐厅的管理,杜绝“三无”食品进校园,加强了节假日护校工作。严格门卫管理,强化了门卫人员的工作责任。积极发动和鼓励学生及家长参加人身保险,实现家庭、学校、保险公司的三赢。几年来,我校没有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安全重于泰山的观点,保持我校安乐祥和的局面。

四、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素质优良化

我们牢记全面发展打基础的育人目标,坚持德育为首、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培养特长。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创新德育机制,落实德育工作实效性

几年来,我校在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不断创新机制、拓宽渠道,德育工作有声有色。

一是校长亲自抓,学校全员参与

坚持德育例会制度,学校一把手每年组织学校领导班子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德育措施,落实德育实效性。学期初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传达计划、布置工作,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进行活动的宣传发动,同时深入课堂听班会课,及时了解活动开展情况。全校师生积极参与,从后勤到前勤,从任课教师到班主任,人人行动起来,把“软任务”当作“硬任务”来抓,杜绝了以往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境地,落实德育全员管理。

二是落实养成目标,注重序列教育

学校德育的任务之一应当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我校把养成教育作为德育的主要任务。从学生中存在的主要不良学习、行为习惯入手,由主到次、由深到浅的开展专项教育活动,体现活动的序列化。

首先我们开展了“向不良习惯宣战,争当一小好少年”活动,以“三爱”教育为核心——即教育学生爱学习、爱他人(老师和同学)、爱学校(爱护公物、保持卫生、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节约水、电、纸、维护学校荣誉等),指导学生养成“勤奋学习、友爱同学、爱护校园、勤俭节约”的文明好习惯,努力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建设文明一小。

其次我们发现仍存在少数学生不完成作业、不认真书写,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困扰,为此在这一活动中,我们接着开展了序列活动之一——“向不良作业习惯宣战”活动,发动全体学生对不完成作业、不认真书写作业的行为进行宣战,从教师的明理到学生的大讨论到价值的积极参与,活动历时三个多星期,基本已杜绝了不良的作业习惯,效果显著。

我们又针对学生中仍存在普遍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开展了“向不良行为习惯告别”活动,让学生告别大声喧哗、随地乱扔、不认真值日、不认真早读等表现最明显的不良行为,目前,此项活动正在开展中,初步成效显著。这样,由于是从学生中存在的显著问题入手,切合学生实际,能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所以这一活动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师生参与的自主性强、积极性高,参与率达到100%。

三是构建德育“大环境”,增强德育效果

1、着力建设校园软环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们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和榜样作用影响学生。如“弯弯腰”、“伸伸手”要求我们教师要就带头做到,上至校长下至后勤人员,都能自觉拣起身边的纸屑,给学生当好榜样。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说唱的特点,在活动中我们发动学生编童谣、唱童谣,让学生把教育内容编成朗朗上口的童谣,既便于学生记忆,又能增强学生理解,有助于内化和指导行为。孩子们编的童谣既有正面宣扬的,又有反面讥讽的,活泼生动,趣味昂然,孩子们传唱的积极性很高。这样,把编歌谣贯穿于活动中,日常生活中的点滴都是教育契机,学生在自编童谣,在编唱中达到“知”“行”合一。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学校特有的阵地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如:国旗下讲话、班会、广播站、黑板报、手抄报展等,为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围,使校园里处处是教育,时时有教育。

2、强化学生的自主管理。我们坚持:“凡是学生自己的事情都让学生自己管理;凡是涉及学生的事情都让学生参与管理;凡是学校重大事情都让学生了解;凡是学校重大活动,都让学生唱主角。”学生自己组织的演讲比赛、合唱比赛都闪烁着自主、创新、团结、向上的火花,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我,规范自我,升华自我,逐渐形成以我为主、自我管理的学生管理机制。加强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发挥班干部的核心作用,每年举行一次少先大队干部选举,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形成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的全员管理的育人氛围。

3、建立“三结合”平台。工作中我们重视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配合,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社会和家长教育为连接点,互参互管,共同施教,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一是充分发挥德育基地的作用,积极到双月湖广场清除白色污染,到村中孤寡老人家中送温暖,参加消防大队夏令营并参观消防演练,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社区活动,充分发挥社会的积极教育作用,努力创设大德育环境。二是坚持开展“互访”活动。我们要求每学期班主任对学生至少家访一次,同时鼓励家长访问学校、老师,教师要对“互访”活动的开展做好记录。班主任一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并形成制度与班级量化积分挂钩。三是坚持开展法制、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我们经常结合知识讲座、召开主题队会等对学生进行有关方面的教育,同时聘请公安局(派出所)、交警大队的同志到我校做报告,使安全工作长抓不懈,落到实处。

第二、创新活动载体,让素质教育普惠每个学生

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中,我校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教育,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特长发挥。利用德育室这一教育阵地,室内集历史、党史、校史、科技、社会等知识于一体,能充分给学生以生动的教育和熏陶。同时经常开放德育室,培养了4名小讲解员,针对版面内容分系列进行讲解,达到教育目的。我校还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张扬学生的个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喜悦,给每一个孩子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魅力一小〃童心飞扬”校园艺术节, “拒绝白色污染,创建绿色家园”主题教育,小手拉大手的“欢乐六月天,亲子总动员”系列活动,“我健康,我快乐”广播体操比赛等系列活动。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为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张扬个性,开发潜能,实现“因材施教、人尽其才”的理想目标,落实特色+特长的育人思路,学校成立了舞蹈,书法,乒乓球等六大类,十三项选修课,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陶冶学生情操,并初见成效.分别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英语技能比赛和英语节目多次名列全区第一;近年来,我校的语文,数学,音乐,舞蹈、体育等工作频频在市区获奖,全面开花.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生活,又使学生增长了才干和培养了个性特长,也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奠定基础.第三、创新学生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为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我校自2004年始对学生的操行评价进行了改革,尝试采用成长档案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评价中我们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凸现学生自我评价的实效。2006年,我们将继续对已实行的评价体系进行了完善,建立了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完整分阶段评价体系,增强评价的趣味性、实效性,努力使我校学生评价工作更加科学、高效地运行。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并在全区进行了推广,目前也已成为省级立项课题。

其次,为了充分调动班级工作的积极性,科学地评价班级、评价学生,从而进一步规范学生行为,树立良好的班风、校风,我们开展了 “星级少年”争创活动,分层次评价学生——分设“五星”少年,即“学习星”、“品德星”、“文明星”、“特长星”、“劳动星”少年,各星争创均有标准,并授予相应星级少年称号;符合以上五星标准的学生授予“五星少年”称号。

上一篇:从学习迁移看读写结合下一篇:市州林业局长座谈会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