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的能力发展论文

2024-04-13

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的能力发展论文(通用9篇)

篇1: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的能力发展论文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一部分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与师资配备要求的提高,使得增加教师数量的有效供给、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质量成为新建本科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新建本科院校往往需要引进大量的青年教师以解决师资短缺的燃眉之急,但青年教师尽管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较好的科研能力,由于缺乏必要的课堂实践以及教育教学训练,教学经验不足在高校青年教师身上表现得十分明显,尤其是刚刚毕业的研究生,在由学生转为教师的角色过程中,其面对的角色转换与冲突表现得更为强烈。因此,关注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发展是提高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质量的提高,实现成功转型具有重大的意义。

篇2: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的能力发展论文

2)及时更新知识体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教师的教学质量首先由教师的专业知识所决定,一个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师才能在课堂上系统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在知识日新月异的当下,教师应当及时关注并了解本学科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及时汲取新的知识,并养成善于发现与思考的习惯。除此,当所教授学科与所学专业不一致时,系部应根据学科的难易程度,调整课时或“课头”,教师应把握机会在原有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探究新的知识,把握学科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最后知识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才能与时代同步。

3)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实现知识共享首先在教师岗前培训上,注重以教师为本,淡化形式主义,充分了解学院教职工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与安排,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此外,做好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实际需求的调查工作,注重以教师的需求为中心,完善培训内容,使之更有针对性;为了突出培训的效果,对培训的后期跟踪应及时做出反馈,对教学上表现突出,或进步较大的教师能够给予一定的物质与及精神奖励,对教学上存在困难的教师能够耐心进行指导、帮扶。其次,创新听课的方式,如“以新促新”法,示范课、公开课研讨法、跨界听课法。“以新促新”指一个有经验的教授(一般指各系部的督导员)带领一个新老师去听另一个新老师的课,通过对被听课老师的课后评价,听课的新老师能够达到“扬长避短”的效果。这种方法改变了以往新教师盲目随意的听课方式,使听课的效率大大提高。公开示范课研讨法指以系、部为单位或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的师范课、公开课,通过同行之间的听课、评课、交流形成一种学术研讨(包括研讨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材处理等)的氛围。都能够很好地促进新教师的成长。

4)把握参与实践机会,提升应用能力新建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除了要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因而教师在系统传授理论知识与搞好科研的同时,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应用能力,掌握相应的实践操作技能,及时把握企业动向,并在课堂的教学中或者实验操作课上教授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寒暑假抽出一定的时间去企业顶岗实践,使自己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一致,成为既有扎实的学术理论又有高超的操作技术水平的“双师型教师”。

篇3: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的能力发展论文

一、教师教学能力内涵

与传统学术性高校培养学术型与研究型人才、职业技术学院培养技能型人才不同,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新建地方院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由以下四种能力构成:

(一) 专业知识教学能力

无论大学的教育理念如何演变, “知识传授”这一首要职能却始终未曾改变。在广泛的教育理念中, 将高等教育视为一种专业教育, 是为社会发展培养某类专门人才服务的。高校教学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其学科专业的复杂性和系统性, 决定了每个专业的教师需要具备完整的和宽厚扎实的专业知识, 这是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和提高的基本前提条件。因此, 对于高校青年教师而言, 对已有专业知识的传授与讲解仅仅是基本要求, 还需具备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于教学中的能力。其次, 知识的高深性和发展性还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具备将各种知识进行交叉整合与创新的能力。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是衡量高校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最基本标准。

(二)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传统教学方式发起了新的冲击, 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 高校青年教师应具备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这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也是提高教学能力的必要手段。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除了要求青年教师熟练掌握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外, 还要求青年教师具备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 对相关教学信息进行搜索、提取、输入、存储、分析的能力, 并且还应具备制作专业相关教学课件的能力。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改善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三) 教学研究能力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伟长曾经说过:在高等学校, 教学是必要的要求, 科研是充分的要求, 教学没有科研作为底蕴, 就是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有别于中小学教师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教学研究能力, 教学研究能力是教学改革进入深层次改革的内在推动力, 是高校教师不断自我发展的需要。科研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延伸, 高校青年教师仅具备教授学科基本专业知识的能力和追踪学科前沿信息还不够, 还需要通过科学研究, 掌握科学方法, 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把提高教学质量首要因素的教学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科研有效结合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科研方法, 在科研中不断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难点与问题, 这样才能使教学能力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四) 实践教学能力

与学术型、研究型大学不同, 新建地方本科以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 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为目标。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 要求新建地方本科青年教师除了具备基本教学能力之外, 还必须有效地将专业知识、行业知识、实际工作技能结合起来, 具备将抽象化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学生具体实际操作技能的教学功底。实践教学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体现其教学优势与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途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与学术水平的同时, 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历和扎实的实践教学能力。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与问题

(一) 重引进轻培养, 青年教师缺乏系统性教育专业培训与教育教学知识训练

随着新建地方本科教师队伍规模的不断扩大, 大量刚毕业的硕士、博士年轻教师充实到了教师队伍中来。这些年轻教师在原有学校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与训练, 毋庸置疑具有较丰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渊博的学科专业知识储备, 但其中相当数量的教师, 尤其是非师范类青年教师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岗位, 由于没有像师范生那样经过系统的教育专业训练和教育教学知识, 教学能力较薄弱。其次, 目前各地方院校主要采取岗前培训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培训, 培训中宽泛地学习高等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等内容, 缺乏对实际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操作、课堂有效管理与监督等教学技能方面的培训。加之培训时间短, 学习不够充分, 造成了岗前培训走过场、效果差, 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意义不大的现状。除此之外, 青年教师教育培训现实与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对教学的多样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主要表现在:培训形式单一、培训理念落后、培训经费不足, 缺乏针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面的系统性、科学性、长期性的培训, 无论是现有的培训内容还是培训方式很大程度上忽视了青年教师实际工作的需要, 导致培训内容脱离教学实际, 青年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 重科研轻教学, 现有评价体系致使青年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

目前大部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存在教学与科研的失衡, 评价指标仍是以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等为主要衡量标准, 而相对于教学而言, 教学工作状况、实际教学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等教学能力方面的考核却放在次要位置。对青年教师职称评定中, 主要是依据科研论文、论著、科研立项等这些可以量化的科研成果“硬指标”来确定, 虽然对教学也作了许多规定, 但除基本教学工作量能够达到清晰的量化评价之外, 关于教学工作的“质”的评价则更多的是抽象化描述, 概念与评定标准模糊, 缺乏可比性的“软”指标, 并且相对于科研在职称评价中的核心地位来说, 教学考核成了“配角”。在这种评价制度的导向下, 地方高校内部的竞争愈发激烈, 很多青年教师更愿意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含金量”高的科研上来, 不愿意把精力放在吃力不讨好的教学工作上。部分青年教师甚至迫于科研的重重压力将教学工作置于应付的状态, 长期积淀在广大青年教师心中的科研重于教学的理念积重难返, 现实中教育为主的“理想”却抵不过高校评价科研为主这一“现实”的考量。

(三) 重学历轻能力, 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地方区域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及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任务, 但大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师资聘用方面, 仍走着“学历为首、经验为辅”“重学历轻能力”的老路。虽然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也比较重视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 但出台的许多相关政策都是在鼓励高校的青年教师去攻读硕士学位以及博士学位, 对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少有要求与规定。具体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授课过程中涉及到一些实际内容尤其是一些前沿的内容青年教师只能照本宣科, 但求不错, 谈不上什么高质量实践技能的传授, 更谈不上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利器”是加强实践能力教学, 目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着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青年教师自身工作实践经验缺乏、实践教学课时偏少、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实践教学场所缺乏等现象, 这使得培养的学生无法适应岗位要求, 出现“一毕业就失业”的现象。同时, 新建本科院校缺乏鼓励青年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实践的引导机制, 没有发挥促进青年教师实践技能提高的行政指导有效作用, 更无法从实际工作中满足青年教师提升自我实践技能的需求。

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措施

(一) 根据青年教师能力现状, 开设有针对性、多样化的教学能力培训

介于广大青年教师对于教学发展的需求呈现出多样性特点, 地方新建高校在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中, 要充分考虑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的针对性与多样性。在培训上要全面涵盖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条件性知识的及时补充。在培训形式上, 设置导师传帮带、说课评课、教研室教学讨论、案例研讨等日常教研活动, 专家讲座、分专业专项培训、外校进修学习等多样化的集中培训形式。同时结合青年教师对自身能力的认识与考量, 有所侧重地设置新的培训项目与内容。加强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课程开发、教学反思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在培训形式上, 广泛设置导师传帮带、观课议课、读书会、案例研讨等日常教研活动, 专家讲座、专题培训、参观考察等多样化的集中培训形式, 同时学校可以广泛征集青年教师意见, 有针对性地为广大青年教师提供“菜式丰盛、营养丰富”的自助饕餮培训大餐。

(二) 校企联合提高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培养实用性人才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教育理念是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核心, 为此, 需要一支有较强实践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青年教师普遍存在实践教学能力缺失的现象,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新建地方高校要积极采取校企联合, 通过产学研合作, 把教学教育环境与实际生产环境有机衔接起来, 不但使青年教师有机会到相关企业进行相关专业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训, 还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理论和基本技能运用到实际生产实践中去。一方面, 鼓励青年教师根据教学需要, 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 从而保持学校教学内容与产业动态发展密切相关。另一方面, 学校还应聘请一些具有理论知识和行业实践技能的专家和精英对任课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和指导, 让青年专业教师补上实践能力的短板, 满足青年任课教师学习实践技能的需要, 同时, 还应让更多有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补充到教学中来。

(三) 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客观评估

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评教方案教学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指明方向, 可以让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看到自己教学中的进步与不足, 能够促进教学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目前, 我国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考核和职称评定普遍强调科研成果和科研水平, 科研指标占职称考核指标的“大半边天”, 这使得青年教师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当中, 导致“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在青年教师中普遍存在。针对这种现象, 新建地方高校应该制定合理的教学考核计划, 突出教学方面的重要性, 增强教学在考核中的分量, 正确引导青年教师合理地分配教学、科研的时间和精力。而对于教学的考核也不仅仅限于教学的工作量, 还要对教学的质量、教师的教学水平等等进行考核, 综合对教学进行评价。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需要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只有搭乘教学质量这艘船,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才能在转型的浪潮中乘风破浪。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依靠教学的中坚力量, 青年教师应不断提升教学综合素质特别是实践教学能力,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才能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斌, 黄智海.高校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分析[J].继续教育, 2015 (7)

[2]孟子媛, 龙忠敏.关于普通高校转型中高校教师培养问题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31) :34—35

[3]王少良.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多维结构[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1)

篇4: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的能力发展论文

关键词:新建本科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4-0061-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不会自动对教育产生影响,只有应用信息技术的人(主要是教师)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才能对教育产生深刻影响。占全国普通本科学校数量一半以上的新建本科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如何,将对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发挥重要作用。

一、信息化教学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对高校教师提出新的挑战,一方面来自师生面对相同的信息化环境,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化身被改变;另一方面随着新的教育思潮、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师生知识结构与素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对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实施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需要教师充分设计、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环境,不断优化教与学的方式,最终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近年来,许多学者[1][2][3][4]不断探索,试图对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构建,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学者还没有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理解达成共识。本文重点参考李天龙[5]关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的研究,认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中宏观层面,包括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资源设计与开发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信息化教学监控能力、信息化教学效果测评能力。二是微观层面,包括利用多媒体软硬件环境实施教学的能力,如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课件,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综合平台、微格教学设备、电子白板等)实施教学;网络教学能力,如网络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基于网络的授课、辅导、作业布置与批阅,利用网络综合教育平台、网络交流工具(QQ、email、MSN、博客、微博、微信等)开展教学与辅导、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合作交流与探究式学习等;运用虚拟现实技术(VR)或仿真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如设计基于临境技术下的合作与探究式学习环境,开展虚拟与仿真技术的教学与训练等;利用移动终端(智能手机、iPad等)开展现代化教学的能力;结合具体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并应用微课、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实施反转课堂教学实验与实施教学的能力。

二、新建本科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

1.设计研究

本研究选择了陕西省1999年以后新建的9所本科院校(含民办本科院校2所),针对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采用了结构性与半结构性结合的方式,共涉及39题,分为基本信息、信息化教学的意识与态度、信息化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与创新等四个部分。问卷编制后听取了从事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教育行政管理等领域的7名专家的建议,并选择了从事不同学科教学的10名教师试测,根据专家建议和试测结果对问卷进行了修订。

此次调查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剔除无效问卷后,直接参与数据统计的有效问卷144份。调查样本分属不同学科、不同类型学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本信息如表1。

2.新建本科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及分析

(1)教师关于信息化教学的意识与态度

本部分问题围绕青年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意识、意愿与态度进行设置。调查显示,77.78%的教师经常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分别有47.22%、50%的教师认为使用信息技术后教学效果显著提高或有提高。愿意使用新技术进行教学的教师达94.44%,但是在教学中能非常熟练将信息技术融合于教学的只有5.56%。在回答“你认为在教学中应用好信息技术的关键是什么”的问题时,分别有44.44%和33.33%的教师选择了“新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两项。

同时在与教师交谈中了解到,教师对使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的意愿非常强烈,但也由于教学任务繁重、科研压力较大等原因,教师对教学的投入相对不足,尤其主动设计与开发适合本学科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教师不多。

(2)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知识与技能

教师认为在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信息化教学氛围”、“欠缺教学理论与方法”、“没有教学环境”等,选择“不会制作多媒体课件”或“不会使用设备”的只占8.33%、19.44%。可以看出,对青年教师来说,基本具备信息化教学的技术能力,但是如何用好信息技术以及创建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氛围需要引导,尤其新建本科院校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开办了大量的非师范类专业,为了满足专业教学需要,各高校都引进了大量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这些教师缺少基本的教学知识与理论,导致在教学中很难合理、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

在设置的“教师对教学相关理论和软件掌握程度是否需要培训”的矩阵多选题中,关于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知识,一半以上的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信息化教学评价的方法” 等三个项目认为掌握“一般”。关于信息化教学技能方面,69.39%的教师对“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学”项目选择“一般”和“较差”,“微课的设计与制作”、“Flash的使用”,教师们觉得最不熟练。可以看出教师最需要培训的是,信息化教学评价、微课的设计与制作、Flash教学应用。

(3)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发展与创新

教师职业成为专业已成共识。教师的专业能力可以通过专业学习与专业实践获得。专业学习更强调专业知识的习得,重视教师职前的正式、系统的学习,以及职后的非系统学习,如短期培训、基于各种资源的问题解决式学习等。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必备的基本能力。调查显示,“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能力(80.56%)、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能力(88.89%)、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80.56%)”,教师认为是从事信息化教学必须具备的最重要能力。

教师教学具有复杂性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进行创造性地教学。虽然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识强烈,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调查显示,青年教师“小组合作学习时,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活动”采用较少,说明青年教师较少采用除教授之外的其他教学方式。同时对教师“采用信息技术创设真实的学习场景、有意识引导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活动”等方面的能力需要不断提高。

三、新建本科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对策

1.领导重视、政策激励

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报告中指出,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主要任务是“重在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科研组织和社会服务模式,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并且提出“在各级各类学校设立信息化主管,在高校和具备一定规模的其他各类学校设立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机构,全面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协调,明确职责,理顺关系”。高等学校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具备了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使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可能。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比重较大,可以说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高校领导,应结合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制定学校信息化教学与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发展规划,投入人力、财力,有计划、分步骤地落实规划目标。

同时,学校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例如,对在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中取得成绩的教师予以奖励,或在教师评定职称时给予政策倾斜;制定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的政策;通过举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大赛、多媒体课件大赛、微课设计与制作大赛、网络综合平台使用先进个人评选等活动,激发青年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实践与研究的热情。

2.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营造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营造是学校创建信息化教学文化的前提。文化是什么?文化很多时候都是浸润在我们生活当中而不被我们发现的东西。如果把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作为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方法、一种文化,那么,融合会给当前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带来许多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认为是课程教育文化与信息技术文化的双赢。[6]两种文化融合的结果促使传统教学结构、教与学方式发生转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调查发现,63.89%的教师认为缺少信息化教学的氛围,这种氛围一方面表现在缺少适合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环境,另一方面体现出新建本科高校信息化教学的宣传与对师生的影响还有待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营造,其一,需要学校加强教学信息化软硬件建设,同时需要有一支本领过硬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与建设队伍,负责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设计与实施,尤其在软硬件建设、管理、维护方面应为教师信息化教学提供保障。其二,应营造信息化教学的氛围,使教师在此氛围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人才培养。

3.持续开展有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高校青年教师80%以上都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尽管在专业知识方面青年教师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教学的基本素质与技能方面还显得欠缺。十年来,新建本科院校引进了大量的青年教师,没有经过助教等基本的教学环节的训练就直接走上讲台,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同时,调查显示有一半以上的教师来自非师范专业,他们在职前没有经过教师教育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而且许多高校对新进教师的培训也仅仅采用讲座形式,开设了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等课程,培训效果不明显,不能较好地解决高校教师“如何教”的问题。[7] 因此,对大学青年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培训非常有必要。

调研显示,教师认为培训是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结合目前很多高校开展的培训现状,需要进一步改进与优化。①培训内容应具有选择性。调查显示,信息化教学基本知识方面,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信息化教学评价的方法”等有培训需求;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技能方面,教师对“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Flash的教学应用”等不熟练,需要加大对上述内容的培训。②培训策略与方法应具有针对性。一方面应结合教师从事的不同学科、根据教师信息化教学基础进行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培训,例如,文理科教师、师范与非师范教师应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和策略;另一方面,应加强具体教学案例培训,调查显示,教师反对纯理论的讲座式培训,不是教师不愿掌握信息化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而是教师最需要的是如何采用此方法指导具体课程教学的实践。③培训方式的灵活性。各高校可以采用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面授与网络培训相结合、教师自学和个别化辅导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4.教师应坚持在教学实践中自觉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教师是什么?一言以蔽之,“今天你停止学习,明天就会停止做教师”。[8]信息化社会,知识更新非常迅速,师生面对相同的信息资源,某种意义上讲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教师不学习只能掉队、只能被赶超。教师需要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要,除了学习本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学习教育教学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等。知识有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分,显性知识可以以文本的形式获取,但隐性知识必须通过学习者的感悟和实践才能习得。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更为重要,这些知识来源于教学实践,反过来又指导教学实践。

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另一途径是教学反思。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G.J.Posner)在1989年提出了“成长=经验+反思”的教师成长公式,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不能促进教师获得良好的发展。[9]教学反思为教师提供多角度审视自己的不足,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举一反三的思考,如反向思考、返回思考、反复思考等。一方面,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实践中,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回顾总结、吸取教训、改进不足,另一方面教师在反思过程中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知识的内化,提高运用相关的教学理论、方法、策略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小勇,祝智庭.信息化视野中的教师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03(6):25-27.

[2]顾小清,祝智庭,庞艳霞.教师的信息化专业发展:现状与问题[J].电化教育研究,2004(1):12-18.

[3]彭立.有效教学——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李天龙.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李天龙.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与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6):35.

[6]杨哲.让整合成为一种习惯[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6):1.

[7]艾述华.“教学学术”领域下大学教师发展新解读[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2(5):93-96.

[8]杨哲,钟生海.农村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任重道远[N].中国教育报,2010-2-4(4).

[9]庄辉明.明天的教师——师范生必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篇5: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的能力发展论文

【论文摘要】调查显示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明显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其原因有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方面问题、教学管理不力与考核评价不当等。为了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必须完善校本培训制度、改革考核评价制度、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论文关键词】教学能力;青年教师;新建本科

1问题的提出

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从事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多重任务,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已成为衡量高校教师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科研能力在现代社会得到强化,教学能力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一方面,国际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呼吁对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视。,日本大学审议会向文部大臣提交了有关审议报告,提出教授、副教授的任职条件应由重视科研能力向重视教学能力倾斜,正式以官方文件的形式拉开了国际社会关注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序幕。高校教师专业化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专业性,也体现在教学的专业性上。在我国的高校中,往往将教师教学能力视为简单的技能,在积极倡导科学研究、发展学术的同时,却长期比较忽视了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连续扩招的教育现实从客观上引发了社会和政府对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关注。“教育大计,教学为本,要提高教育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一所高校的生命所在,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又在于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在教师诸多的能力构成因素中,教学能力无疑是对其教学影响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它是衡量教学质量的试金石。连续扩招造成了教师数量短缺,为解决此问题,许多高校引进了大量的青年教师,尽管他们学历高、专业知识深厚,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创造力强、乐于改革、科研意识及科研水平相对来说还可以,但毕竟刚走出大学校门或研究所,缺少教育教学环节的训练或培训,教学能力尤显不足。由于教师数量不足,他们到岗后便立马走上了讲台,教学效果难尽人意。

基于这种形势,一些高校适时地做出了反应,例如南开大学在教学工作会议上,果断地提出“将教学带头人与学术带头人同样对待,教学成果奖与科技成果奖同样对待,教研论文与科研论文同样对待,教研项目与科研项目同样对待,教材与专著同样对待”的方案。这一系列改革举措旨在提高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激励青年教师潜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可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问题已引起了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但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大多是面向整个高校的,不分高校是教学型、科研型、还是综合型;不分是专科院校、还是本科院校;不分是老牌院校、还是新建本科院校。总之,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较为笼统。在此背景下,分析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现状及阻抑因素,探讨教学能力提升途径与策略等无疑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本文讨论的青年教师是指35周岁(含35周岁)以下在编在岗的高校教师,新建本科院校主要指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由专科独立或多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合并升格的由教育部批准组建的普通本科院校。

2研究方法

2.1样本选择

对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的180名教师和学生(含已毕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35周岁(含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40名、35周岁以上专任教师40名、院系领导和管理人员35名,大三学生35名、已毕业的学生30名。样本选择考虑到了新建本科院校不同层面的人员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评判,其中35周岁(含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是对自己教学能力的自我评判。

2.2调查实施: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2.2.1问卷调查为了研究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有关问卷的基础上,结合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特点,审慎筛选出了20项教学能力要素,制定出问卷初稿,随机抽选12位教师进行试测,在此基础上邀请专家对试测稿进行审阅和修订,且对此问卷进行了卡方检验,形成了《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问卷》,采用5级记分法,其中“1”表示很弱;“2”表示较弱;”3”表示一般;“4”表示较强;”5”表示很另虽。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66份,回收率92.2%,剔除无效问卷后,参与统计的有效问卷是158份,占回收问卷的95.2%,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7.8%。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了处理。

2.2.2访谈从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因素、教学能力缺失的体现和以及教学能力培养等方面实际,拟定了《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访谈提纲》,就此对有关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

3结果与分析

3.1调查频数统计

表中数字表示每条教学能力要素选答人数(括号内为选答人数占统计总人数的百分比)及平均分。平均分值越低,表明该项教学能力越弱。

从表1中可以看出,各项教学能力要素平均分均偏低,表明了教学能力总体偏弱。均分超过3.0的只有两项,且只比一般(3.0)稍强一点,没有一项达到较强((4.0),绝大部分处于较弱(2.0)和一般(3.0)之间,最弱的是教学创新能力(1.89)。相比较而言,语言表达能力和多媒体运用能力稍好。

3.2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不同因子之比较

根据教学能力总体构成,可把问卷20项能力要素分为四大因子。F1(教学设计能力M=2.71):确定教学目标能力、教材选择与加工能力、教材解读能力、制定教学策略能力、选择教学方法能力;F2(教学操作能力M=2.66):言语表达能力、非言语表达能力、多媒体运用能力、科研成果运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F3(教学管理能力M=2.68):教学评价能力、教学中监控学生能力、教学中自我监控能力、沟通协调能力;F4(教学研究能力M=2.29):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能力、在教学中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设计教学研究程序能力、撰写教学研究论文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学创新能力。调查显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四大因子均分均未达到3.0,亦即总体来看,介于较弱与一般之间,这说明了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无论是教学设计、教学操作,还是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等方面还有待于较大幅度提高,特别是教学研究能力较为薄弱。 3.3教学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明显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3.1师范性却失毕业于师范院校的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在职前培养阶段虽然接受过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环节训练,但职前阶段的师范教育缺少适切性,比如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目标模糊、内容僵化教条、陈旧落后,无法反映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缺乏时代性、针对性和实践性,教育实习流于形式。[3]体现师范特色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三门课程之间交叉重复较多,没能很好地进行整合.致使为师的条件性知识缺失。教学方法机械呆板,教学评价偏向,教学效果差。“学生学完这几门课的结果就是获得一个考试成绩和几条抽象、僵死的概念和原则,而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却不知怎么办,依然从头开始积累教学经验,摸索教育规律”。

3.3.2在职培训问题明显职后培训对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虽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我们不能否认职后培训存在的问题诸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问题主要有:岗前培训时间滞后和缺少从师者实践环节的培训考核。访问学者进修虽对青年教师所在学科领域的拓展、学术视野的开阔和前沿动态知识的把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调研情况来看,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学术会议是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了解学科前沿动态,请教学术权威的一种极好形式,但调查发现众多青年教师没有参加过学术会议,学术会议几乎被老教师或领导所占有。新建本科院校朝向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增设了许多应用型、较时髦的热门专业,而师资又较为缺乏,为便于主干课程能及时开设,学校理应选派骨干教师脱产单科进修,但教师不愿意,学校只好“逼”青年教师就范,这导致了青年教师单科进修的主观意愿不足。师资培训计划随意性较大,培训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受训青年教师被动地听讲解,努力地理解。培训方式整齐划一,全然未考虑到受训教师的不同情况,致使受训青年教师的学习主动性较为欠缺。这一切严重影响了教师培训质量,特别是影响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形成和提高。

3.3.3教学管理问题较多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表现为学校管理者对教学认识的不足,在强调“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注重教学改革,强化质量意识”的同时认为教学是软任务,落实到学校教学管理中就是”教学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其次,虽然出台了一些较为系统规范的本科教学管理制度,但可行性较差,很难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认真贯彻。第三,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不够严格,致使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比如,有些教师不敢管学生,怕管严了,教学评估时学生给打低分;还有些教师不会管或不愿管理学生。第四,用于教学管理的费用不足。

3.3.4考核评价重科研轻教学对青年教师工作进行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评价可以使青年教师有既定的奋斗目标,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同时,评价可以使青年教师得到信息反馈,及时修正自己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中的不足。因此,对青年教师的评价应当全面均衡。但“科研优先”的教师评价政策导向,形成了以科研成果评估为主的教师考核与评价制度,教师职务晋升、奖金分配等都与科研经费的多少、课题与论文的层次和数量挂钩。新建本科院校用这种”重科研、轻教学”的教师评价政策将教师的主要精力导向于相对弱势的科学研究,而忽视立校之基的教学工作,其结果导致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教学的不重视,甚至冷漠,极度地影响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此外,还有青年教师教学效能感走低、能力发展“高原期”和教学反思欠缺等原因。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以安徽省五所新建本科院校为例的调查发现新建本科院校对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要素较为复杂。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总体水平偏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4.2建议

青年教师作为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的中坚力量,其整体素质关系到新建本科院校未来的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对保持新建本科院校的持续快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2.1完善校本培训制度重视校本培训,应从教育专业化的角度对青年教师提出高要求,目的是让青年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认真学习高等教育教学基本理论,了解高校教师职业的特点和要求,逐步掌握高等教育规律,提高教师基本素养,为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履行教师职责打下基础。目前的校本培训虽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为此,必须进一步完善校本培训制度。在培训内容上,一要联系实际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二要多元化、全方位;在培训方法上,要改变传统的单纯知识传授的方法,尽可能多样化,以激起青年教师的学习兴趣;在考核评价上,改革考核方法,不能仅以考试分数来衡量;在培训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设法使青年教师主动参与到培训活动中;在培训时间上,各校要予以保证,使青年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充沛的精力参加培训。

4.2.2改革考核评价制度学校的.考核和评价直接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奖金分配等密切挂钩,对教师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一项有关某重点大学教师的调查表明,58.43%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合理的聘任和考核制度网。合格的大学教师应该同时具备科研和教学的能力。理想的考核和评价制度要能够考虑到教师主体的特长和个性差异,既可以激发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又可以满足教师潜心教学的心愿。鉴于目前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的弊端,新建本科院校要积极探索新的考核评价方法,变重科研轻教学为教学科研并重,可将教学作为学术研究来看待,将它等同于学术研究,突出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之根本,从而使青年教师感到教学好,才是好教师。

4.2.3加强教学过程管理针对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新建本科院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第一,提高学校管理者对教学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重要性的认识,从而积极探索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与方法。第二,制定和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例如,《青年教师导师制度》、《课堂教学管理规定》、《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制度》、((高校教师进修管理规定》、《高校教师教学技能竞赛规程》等。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制度保障。第三,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作用。聘请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高职称教师担任教学督导,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督查,指出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建议和方法,从根本上指导青年教师解决问题,以促使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高门。

篇6: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的能力发展论文

一、引言

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重要组成,主要包括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和教学学术研究能力,其中教学活动能力包含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与教学评价能力;教学学术研究能力包含反思教学能力、分析教学能力、创新教学能力与同行交流教学能力[1]。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数量扩张”向“内涵发展质量提高”转变,有效提升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是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本科人才的重要保证。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进程,大量年轻硕士、博士走人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在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年轻化成为教师队伍一大特点。因此,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对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水平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

二、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高校教学理念的深刻理解认识

以本人的切身体会,当前地方本科院校教学中仍广泛存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充当发令者和管理者,学生则是被动接收者,这明显与新课堂教学理念倡导的突出学生主体作用与地位的理念相悖。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理念已严重影响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提高及人才培养。

2、缺乏对教师教学技能系统培训

长久以来,大多数人认为,中小学教师才需要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大学教师是专业领域专家,不需要再进行专门训练。但实际上,当前高校教师绝大部分都是非师范生,并没有经过教师职业的专门训练,学者与合格教师并不能等同[2]。大学教师应掌握人才培养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策略、传授知识技能及教学新方法新理念。目前,教学技能系统培训存在的问题有岗前培训时间太短、培训内容形式不完善、缺乏教学理念职业素养的教育和培养、忽视教学技能和教育技术培训、采取“大一统”的培训形式、培训评价指标单一等问题。

3、教学手段模式单一、不得法

正如前面所说,目前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普遍采用的还是单向性、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与老师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是主体,学生依然处于客体地位。并且教学语言也缺乏激情不带感情色彩,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课堂教学死气沉沉缺乏活力,少有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原因。

4、教学研究缺少或不深入

教学研究是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自我完善的有效方式,但是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氛围不浓厚,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学变革的能力有待加强[3]。大量青年教师精力满足于应付教学工作、完成教学任务,缺少研究教学问题的热情;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还存在承担课程多、课程间的关联性不大等问题,使得大量时间用于备课,没有时间精力去教学反思;另一方面青年教师获得教改项目研究的机会不多,没有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5、考核评价机制存在弊端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对教学效果与教学能力的评价机制存在比较单一的弊端,评价机制主要包括学校督导评价、院系领导及教研室同事间评价、学生评教三个方面。其中院系领导及教研室同事间评价基本走过场流于形式,学校督导评价难以覆盖全校所有教师,学生评教考虑到课程成绩也往往不能客观反映教学能力。因此,现有的评价机制很难获得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真正信息,进而难以为提高其业务水平提供参考。

6、保障与约束机制尚未形成

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师实践培训中,较好地提高了自身教学能力水平,高校教师队伍教学能力水平得到了促进提高。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不断深入的教育改革,高校师资队伍培养与教师培训之间日益凸显相互不适应。主要有以下体现:培训理念落后、经费不足、缺乏长期科学系统规划;缺少高水平教师队伍;学习方式与内容忽视教师实际需要;教师积极性不高等。此外,各高校尤其地方本科院校针对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措施不配套、组织不落实、制度不健全,且教师培训与教师个人的奖励、考核、评优、职务晋升及职称评定相脱节。所以说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保障与约束机制尚未形成。

三、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

1、更新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

高校教师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人才培养,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宗旨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青年教师要用先进的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重视学生能力、知识的培养和良好品德的养成。

2、切实可行的培养制度建设

切实可行是建立规章制度的基本原则,要做到满足需要、符合规律、切合实际。首先,制度中的规定要求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让青年教师赶到能实现但又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其次,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不能只是抽象、原则和笼统的,要做到细化、量化、具体化;然后,制度执行要做到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最后,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加以总结分析,力求更加完善。

3、行之有效的实践平台建设

开展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和各类教学竞赛,目的在于快速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实践平台建设的关键是实效。首先,青年教师必须参加院(系)组织的学科教学竞赛,成绩好的.继续参加下一步的竞赛,未能参加下一步竞赛的青年教师要现场观摩后面的竞赛;其次,重视过程指导与竞赛结果的利用,评委要认真给出点评意见,比赛现场进行录像,并选出示范案例供广大青年教师讨论学习;然后,专题化、广泛性地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多组织观摩示范公开课与教授讲课风采展示等活动,尽可能提高青年教师参与程度。

4、激励与保障机制

当前高校尤其地方本科院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专业知识学习、轻教育教学知识学习”等现状,高校应确立保护教学能力的制度体系,将教学作为一种学术、科学研究成果加以保护。根据教学学术思想、结合各高校实际,设计对青年教师的评价、考核和管理制度。如青年教师的奖酬金制度、职务职称晋升标准、业绩评价、评先评优等各种制度,加大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考查,建立科研与教学并重的激励与保障机制,使科研为主和教学为主的教师都受到较高的待遇和地位,从而激发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积极性[4]。

四、结论

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高校应积极营造一种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提升教学能力的学习环境。组建教改小组、课程组等形式吸引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稳定化与制度化,促使青年教师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以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为中心,通过问题解决方式推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红春,王亚希.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42-44.

[2]袁宜.大学教师教学成败归因方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1):109-110.

[3]袁新苗.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高教与经济,2011,24(1)33.

篇7: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的能力发展论文

摘要:中医院校的青年教师由于教育背景原因缺乏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同时存在着临床与教学、科研与教学的矛盾,受制于学生评教等问题,阻碍了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的提升。调整原有的评价方式是提升教学能力的根本,重视年终考核中教学“质”的评价,重视教师的理论学习、加强他评,重视自评;以及在职称考核中加大教学的权重。中医院校作为中医传承最主要的阵地,中医院校的教师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提升中医院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成为中医很好传承的关键。有很多现实的因素影响着中医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成长,分析影响其教学能力提升的因素,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是当前中医教育中需要探讨的课题。

篇8: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的能力发展论文

近年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拥有较高理论素质、扎实专业知识的高校毕业生在职场上更具竞争力, 同时也更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而英语作为考量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标准之一, 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一所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综合水平。为了确保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更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及不同行业需求的人才, 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必不可少的。青年英语教师作为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的中坚力量, 其教学能力可以说关乎着一所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的成败。

一、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1. 教学经验欠缺。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英语教师大多都接受了良好的英语本科教育或研究生教育, 其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但由于他们接触教学工作的时间较短, 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组织、课程教学进度把握及教学重点难点的展开等诸多方面的经验还是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这一教学经验上的不足还有待他们在未来的教学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去摸索和积累。

2. 跨学科领域知识欠缺。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 使社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也有了相应的提高。而当前我国许多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却是:很大一部分青年英语教师只着眼于英语语言知识的讲授, 认为只要自己专业知识过硬, 就能讲好大学英语课。青年英语教师在跨学科领域知识方面的欠缺无法满足大学生的求知欲, 也就更谈不上国家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了。

3. 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欠缺。

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欠缺是当前许多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英语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青年英语教师创新意识能力的欠缺在他们使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体现的尤为突出。多年来我国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占主导地位, 英语教学法更是以翻译教学法为主, 而这样的教学模式一直贯穿于大部分青年英语教师的学习生涯中, 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了他们中大部分人在教学过程中仍沿用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他们秉承着一本教材、一支粉笔就能上好一节课的理念, 将大学英语课变成了一门将书本知识转移到黑板再转移到学生笔记上的抄写活动, 学生的语言知识没能在实践中得到练习和应用, 学习也自然失去了其自身的价值。

二、提高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

1. 促进教师间的交流沟通。

鉴于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的缺乏, 要提升其的教学能力, 首先要为他们提供和创造与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交流沟通的机会。一方面, 在本校教师间开展听评课活动, 通过本校教师间的交流与互动, 让青年教师借鉴有效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 鼓励青年教师走出校门, 为他们提供进入其他本科院校交流学习的机会, 以此开阔他们的视野, 丰富他们的阅历, 让他们在交流与沟通中总结和积累有效的教学经验, 并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有效其提升教学能力。

2. 推动青年英语教师加强跨学科知识的学习。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知识结构也由极度分化向高度综合转变, 各学科间的知识都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因此, 作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青年英语教师也不应只局限在自己狭小的专业领域, 为了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教师本身必须具备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知识。鉴于此, 学校在鼓励青年英语教师强化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 更要鼓励并积极促进他们了解和学习其他领域和学科的知识, 为他们创造跨学科间交流学习的机会, 这样教师授课时才能做到真正的融会贯通, 使大学英语成为一门颇具特色、知识涵盖丰富的多元化的课程。

3. 激励青年英语教师勇于探索创新。

青年英语教师创新能力欠缺的根源在于其缺乏创新意识。思想上的怠惰导致了其行为上的被动。因此想要激发青年英语教师的创新能力, 首先要从增强他们的主观意识入手, 加强思想教育, 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接触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其次, 创新能力的欠缺还与教师本身科研动力的缺乏有关。因此, 为青年英语教师提供一个科研的平台、创造一个科研的大环境是十分必要的。要激励他们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阅读并撰写科研教研相关论文或参与科研立项,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以科研手段促进教学能力;最后, 还要为青年英语教师提供深造学习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研讨会的机会, 帮助他们了解国际英语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 促进其知识的快速更新, 为他们在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的探索与创新方面加以指引, 最终实现提高其教学能力的目的。

结语

青年英语教师作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的生力军, 其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一所高校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因此, 提高青年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但顺应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 更有助于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宪平.《课程改革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M].学林出版社, 2009.

篇9: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的能力发展论文

【摘要】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是保证高校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关键。通过对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和特点以及影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提升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途径

2000年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教育,高校大量扩招,每年入学新生达到了600万人。为满足更多学生接收高等教育的需要,许多专科学校陆续升为本科院校,从某种意义上讲缓解了高等教育供需之间不平衡的矛盾。但从根本上来看,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基础较差,特别是教师数量不足,教学能力偏低,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影响了高等教育正常的发展。如何提高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更好地服务于高等教育事业,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我们针对西部地区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问题,在部分院校进行了调查,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

一、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据调查显示新建本科院校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普遍偏高,而且学校总体教学水平偏低,主要是由于这些院校原有师资力量不足,迫使学校在近几年大量引进刚毕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以满足教学的需要。而这些人才在高校学习期间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他们进入教师队伍后,又很快被安排到了教学一线以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使得这些青年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补修教育、教学方面的课程和技能,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驾驭学科知识的能力较差,教学层次单一

青年教师大多数是各专业的专门硕士、博士研究生,他们的学科专业知识功底扎实,尤其是在自己所学专业的某些方向上有着深入的研究,但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普遍性知识地运用能力还比较欠缺,在教学中能够灵活运用的能力很有限。如对课程的内容体系安排,教学进度的规划,课堂教学内容的布设等方面明显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通常只是按照教材的编写顺序和内容不折不扣、不加调整和判断就去讲解,对讲解的知识自己理解不透,尤其是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很好地把握,重点不清楚,难点不突出,从头到尾一个调一种方法。有些青年教师甚至遇到难点时告诉学生,这些不是现在要学的内容,如果有兴趣,自己在课后去看,把难题都留给了学生,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对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不能区别对待。

(二)教学经验缺乏,教学方法单一

在调查中发现,新建本科院校的青年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毕业于非师范类院校或专业,没有系统学习过教法课程,有些青年教师甚至连作为教师必修课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等也没有学习过,缺乏作为教师的基本教学素养。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向互动的双边活动,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发现式、问题式、情境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然而,这些青年教师由于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不知道怎样将课程教学内容教给学生,大多采用传统的单向性灌输式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与互动,教师的主导成了实际的“主宰”,学生的主体常常处于被忽视的状态,成了实际的“客体”。由于教学方法不得当,一些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缺少生机活力,照搬课前预设的流程,一旦出现预想之外的事件、问题、情境就无所适从;教学语言缺乏感情色彩,平铺直叙、缺乏激情,更少有语调的抑扬顿挫与语言的幽默感,必要的肢体语言运用更是一片空白,课堂也就显得没有生命力和吸引力。

(三)教学研究意识薄弱,教学创新能力缺失

教学研究是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升华与提高的过程,是青年教师进行自我完善、提升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新建本科院校缺乏开展教学研究的整体氛围。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是个新手,对教学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加强与提高,而且他们从事教学研究、促进教学创新的能力都很有限。部分青年教师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应付教学工作,缺少深入研究教学问题的兴趣和热情;由于新建本院校师资紧缺,一些青年教师承担的课程较多,教学任务繁重,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已经有些力不从心,更不要说进行教学反思研究了;还有一些青年教师虽然主观上有开展教学研究的愿望,但客观上“有心无力”,缺乏“高人”指导,只能自己揣摩着进行,但是收效甚微;由于教学研究不到位或基本不搞教学研究,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得不到提升,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教学改革和创新更无从谈起。

二、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不高的原因

(一)缺乏对青年教师培养的有效机制

青年教师培养机制不合理,一是教师培训机制不健全。部分院校缺少专门的教师培训机构;多数高校的教师培训由学校人事部门负责,青年教师培训的内容多数是教师职业道德和理论性很强的科目,与课堂教学、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等实践结合不够紧密。二是教师培训制度不健全。部分院校对教师培训工作不重视,至今还未制定相关的政策或规划;一些院校的教师培训制度不完善,缺少可行的实施细则或配套政策。三是培训内容不全面。多数高校的教师培训内容;实用性不强,多以相关教育法规、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外语能力为主,有关教学论、课程论、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的方法等直接与教学活动有关的知识和问题却很少涉及,这种脱离实际、流于形式的培训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帮助不大,往往使培训收效甚微。部分院校只是在青年教师上岗前开展岗前培训,缺乏上岗后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一些青年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了困难和问题无法解决,制约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缺乏对青年教师有效的激励机制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受财力和物力等的限制,缺乏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激励机制。青年教师有着年轻人的豪迈气概和旺盛的精力,思想上要求积极进步,但到了工作院校后,由于客观现实环境和他们想象的差距很大,有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有些志不达意,意志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变得消沉。新建本科院校很不注重这个问题,还是按照常规的做法管理青年教师,部分研究能力强的青年教师承接了外部商业机构的研究项目,获得额外的收入以补充经济的短缺,对学校开设的课程教学只是抱着完任务的态度,缺乏对教学的研究动力,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学校未能有效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竞赛、教学研究和课堂竞赛等活动,不能很好的激励青年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制约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三)缺乏帮助青年教师能力提高的教学经验交流和互动平台

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没有建立帮助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平台,对青年教师管理比较松散,影响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据调查,部分院校没有针对青年教师设置教学竞赛活动,没有组织教学经验汇报会、交流会,没有给青年教师配备有经验的老教师做导师,这使得青年教师只有自己去摸索教学方法和实践,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既是有些院校设立了青年教师导师制计划,但并没有给予导师相关的激励措施,导师缺乏指导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导师也只是个名头。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导师思想上不重视,加之导师忙于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对青年教师指导的时间也无法保证,只做应付性的指导或者根本就没有指导,导师制只是流于形式。青年教师和导师之间也没有很好地进行教学经验交流,“传”、“帮”、“带”作用并没有得到发挥,没有起到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作用。

(四)缺乏对青年教师教学研究的支持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教师紧缺,最近几年招生量不断的扩大,对教师的需求量也在急剧的增加。青年教师一到学校就要承接部分课程的教学任务,并没有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实践一年以后再上讲台的要求操作。很多学校给青年教师安排的教学任务很重,基本上每天都有教学任务,除此之外他们还要担任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同时,青年教师还面临着择偶成家等重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由此导致了青年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任务的完成上,忙于应付差事,很难抽出时间从事教学研究,他们的教学能力得不到提高或提高的很缓慢,很难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三、提高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制度和机制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必须要有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运行机制。新建本科院校应该建立一整套旨在培养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制度体系,并不断完善其运行机制。主要包括青年教师上岗前的培训制度,主讲课程前的听课与助教制度,新开课与开新课的试讲制度,结对帮扶的导师制度,督导跟踪听课的指导制度,定期进修或攻读学位的深造制度等等。这些制度的建立要体现合理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制度建立的同时,还必须要有规范制度运行的相关要求,建立必要的组织机构专门负责制度的运行,并由相关管理部门对制度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提出必要的修改意见和方案,达到持续推进和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目的。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是一个长久的持续性的过程,新建本科院校要从学校长远发展和青年教师的持续发展出发,既要建立能够在短期内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相关制度和机制,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久的可持续发展的机制,通过安排青年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提升教学方面的能力,更要短期和长期结合安排青年教师外出到国内外有相关一流专业的高校和研究所从事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或者安排他们到与课程相关的实践领域从事实践活动,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增强实践教学能力,掌握自己所受课程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以及新的教学教法,拓展青年教师的视野,提升其教学能力。

(二)搭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平台

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通过教学实践才能够得到提升。新建本科院校应该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搭建必要的平台,开展相关的教学竞赛活动,全方位、多角度为青年教师能力提升服务。教学实践平台应由各类教学竞赛和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组成。其中教学竞赛主要包括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课堂教学设计竞赛、多媒体课件比赛、优秀教案(讲稿)竞赛等;主题实践活动则包括示范公开课集中观摩、教授讲课风采展示与观摩、教研室或教学团队例会、系列辅导报告与专题研讨、青年教师教学体会交流、教学名师研讨会等。通过一系列竞赛和活动的开展,让青年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教学经验,借鉴其他教师科学、合理、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技巧,提高对教学的认识水平,达到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的目的。

(三)加大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经费投入

教师的培养分为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大多是刚毕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其职前教育状况良好,但是职后教育却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经费。新建本科院校应该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如:教学研究经费、教师培养经费、进修经费、竞赛经费、教学研讨费用,学术研讨费用等。学校应该专门为青年教师的培养设立专项资金,以保证青年教师的职后教育,从而使青年教师的教育能力得到快速提高。从经费来源、分配的渠道,数量,投资方向等,预期效果等都应该有明确的规定,有相应的配套经费来保证其高效有序地实施。

(四)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必须建立在教学能力研究的基础之上。新建本科院校应该建立专门从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的组织,从青年教师的师源、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和学科特点出发,针对担任不同学科教学任务的青年教师分类进行研究,采取相应的培养措施和提高对策,帮助青年教师尽快完成从以学为主到以教为主的角色转变。同时,学校应设立专门的教学研究项目,让青年教师针对自己所授课程开展相关的研究活动,通过他们自身的思考和实践,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薛素铎,李庆丰等.构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长效机制 保证和促进本科教学质量可持续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10(5):10~12.

[2]佘远福.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考察与对策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150~155.

[3]白云霄.浅谈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与方法[J].2007(3):53~54.

[4]林金辉,潘赛.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实证研究[J].江苏高教,2010(6):82~84.

[5]徐继红,董玉琦.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0(5):76~79.

[6]周萍,纪志成.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调查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1(2):81~83.

上一篇:渭沱镇卫生院召开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大会下一篇:张湾中心小学安全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