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高校

2024-05-03

新建本科高校(精选十篇)

新建本科高校 篇1

近年来, 在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进程中, 新建了一批本科院校, 随着办学层次的提高和办学规模的扩大, 这批本科院校逐渐成为当地教育发展的重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据统计, 近五年来, 全国新建普通本科高校114所, 平均每年增加23所。新建本科高校, 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新建本科高校大部分都是由两所或多所普通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 原专科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机制各不相同。因此, 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 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 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特别是来自师资队伍整合过程中的问题。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 以河南工程学院为例来对新建本科高校师资队伍整合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河南工程学院是2007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 由原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的一所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在几十年的办学历程中, 原两校分别依托河南省的两大传统支柱产业——煤炭行业和纺织行业, 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地方、行业培养了大量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并在办学实践中各自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专业特色的“一黑一白”在新的本科院校成立后如何进行师资队伍整合成为我校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2. 新建本科高校人力资源队伍整合中的问题分析

在河南工程学院人力资源队伍整合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这些问题很多都是共性问题, 在其他新建本科高校中也是存在的。

2.1 教师“院系所有”现象明显, 没有改变原有的学科分布格局

在师资队伍整合过程中, 学校基本根据教师“院系所有”原则, 实行“同类项合并”, 即将原两校相同或相似专业合并, 形成新的专业, 在这个过程中新专业师资只是原专业师资简单的合并, 其结果只能是实现了不同高校教师的“混合”, 通过教师“化合”来实现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目标却远未实现。

2.2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教师“短缺”与“过剩”共存

院系经过合并之后, 出现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是, 教师“短缺”与“过剩”共存, 这样就加剧了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现象。具体表现是, 重复专业合并后人员相对过剩, 而一些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优势专业师资却明显不足。然而同时, “过剩”学科专业的师资分流困难, 以致会出现“人多课少”的被动局面, 从而造成师资资源的浪费。

2.3 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较低

本科教育要求教师具备综合知识和多方面的素质, 既强调教师能力, 又强调教师的学历, 新建本科院校在升本前多是专科层次的学校, 教师的专业素养、科研能力等水平整体较低。新建本科院校升格时, 教师队伍结构虽有所改善, 但由于新建本科院校成立的时间较短, 从专科学校升为本科院校以后教师队伍的素质存在明显的滞后性。

2.4 本科办学意识差, 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新建本科院校专任教师中多数是升格前的专科学校教师, 由于长期从事专科教育, 专科教育的意识方法根深蒂固, 虽然学校在增强本科意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但仍有一部分教师本科意识差, 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还停留在原来的专科教学的层面上, 不能适应本科的教学要求。

3. 对新建本科高校人力资源队伍整合中问题的思考

如何在后续发展中真正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是我们在人力资源整合中后期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3.1 合理分流, 在稳定中整合, 真正落实教师聘任制

如果说整合中前一阶段的“院系所有”更多地考虑了学校的稳定发展, 那么, 一般来讲, 合并2-3年后就应该着手实际意义的师资整合。高校合并升本旨在提高学校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 真正实现1+1>2的目标。如何去实现呢?实际上主要体现在学科上, 要使不同学科的优势得到互补, 使大量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源源不断地得以产生, 这样学校才会有发展, 而不是简单的学科专业的累加。学科建设是高校在合并中后期实现自身终极目标的关键所在, 为此, “学校发展目标”取向应成为这一阶段教师整合的指导思想。鉴于教师对学科与专业的依附性, 因此, 合并后高校的学科与专业建设规划应成为师资队伍整合的行动指南。教师聘任制是促进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的有效策略。应建立真正的“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共同管理”的教师聘任制, 最终形成有利于合并高校学科建设的优化的师资队伍结构。

3.2 引进与培养并举, 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提高, 是新建本科院校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可逾越的重要环节。目前, 多数新建本科院校普遍采用的是引进和培养并重的方法。首先, 学校对外应采取引进机制, 引进在某一领域内具有一定建树的真正使学校, 使学生受益的人才, 向社会张榜, “纳天下贤才”, 输入新鲜血液。但是, 由于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各方面尚处起步阶段, 学校基础较弱, 许多方面还很难与那些老牌本科院校相媲美;另外不少新建本科院校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区位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才流入。所以除了加强自身建设, 增强吸引力外, 新建本科院校可立足于自身培养。鼓励校内教师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 尤其是年轻教师, 鼓励他们考研究生或到一流的大学进修学习, 更新知识;或向校内专业出色的教师取经学习, 采取以老带新, 互学互助的方法, 从而使新建本科院校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趋向合理。除此之外, 我们也应把兼职教师看作是教师队伍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这将对搞活教师队伍, 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促进学术交流, 博采众长,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学术水平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

3.3 转变观念, 树立本科教育教学意识

正确认识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 准确把握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 准确把握培养本科人才所必需的教师队伍素质、能力和水平。本科教育决不是在专科教育的基础上, 简单地延长一年学制, 增加几门课程;专科向本科的提升, 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变化和教育的创新。专科教育注重实践, 注重学生就业的针对性, 注重知识的岗位性, 而本科教育注重理论教学, 注重学生就业的适应性, 注重知识体系的学科性。即在培养方向上, 要实现“突出技能型”向“突出技术型”的转变;在理论教学上, 要实现“突出应用型”向“突出学术型”的转变;在专业课教学上, 要实现“突出针对性”向“突出适应性”的转变。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出的大学生将成为具有职业性、一定程度系统性、一定程度创新性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所以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要在明确本专科教育差别的基础上, 从自身找差距, 对传统的专科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进行扬弃, 切实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参考文献

[1]韩丽娜.加强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 (4) :29-30.

[2]陈建宁.关于地方新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7 (35) :39-41.

[3]李文鹏.新建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 (1) :168-170.

新建本科高校 篇2

大学德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的全面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德育环境以及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许多变化,大学生德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德育工作,已经成为大学德育工作者思考的重要课题。新建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中的新生力量,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需要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上突出德育工作,加强学生党建工作是促进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推进新建本科院校德育创新的现实选择

近年来,随着新建本科院校规模的逐渐扩大,其学生党员人数也不断增长,这不仅使该类院校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变得更为迫切和重要,同时也为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带动整个新建本科院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良好契机和客观条件。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与德育工作具有内在契合性。这主要表现为两者在总体目标上的一致性。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目标是以发展学生党员为导向,以强化党员的教育管理为内容,以发挥学生党员在思想教育、学业探究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核心,培养和发展具有坚定信念和高素质的骨干人才。而新建本科院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则是全方位提升这类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成为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党建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而党建工作又成为德育工作具体与深化的现实表征。二者有机融合,在总体目标上是契合一致的。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党建在德育工作中承载着重要的功能。这主要表现在新建本科院校党建如何融入德育工作的具体要素。一是党建工作在德育目标价值上的导向功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就是要培养有明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鉴别力的大学生,使他们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并引导他们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也是新建本科院校德育工作的最重要目标之一。二是党建工作在德育行为中的表率功能。榜样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丰富的党建资源为大学生树立光辉榜样,是诠释大学生德育功能的重要体现。三是党建工作在德育过程中的领导功能。党建工作是一种综合实施德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以及师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并且将各种力量凝聚在党建目标上,进而形成有机配合的德育机制。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党建是提升德育工作层次和水平的必然要求。这主要表现在新建本科

院校德育工作的方式和载体上。目前,不少高校都将党建工作作为驱动力,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这已经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方式和载体。换言之,党建工作已被视为高校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基石。此外,以党建为核心推进新建本科院校的德育工作,不仅符合我国的政治发展主流,有利于把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而且它还是新建本科院校德育工作的创新点之一,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法宝。可见,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已经是新形势下新建本科院校提升德育工作的层次和水平,深化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二、“互联共建”机制是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有力抓手

近年来,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很快。然而,很多新建本科院校却存在着党建工作基础薄弱、发展党员工作力度不够、党员质量不够高等问题。因此,如何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提高党建工作的有效性,进而不断促进新建本科院校的德育工作,是各类新建本科院校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笔者就所在新建本科院校构建的“互联共建”机制,谈谈党建工作如何成为德育工作的有力抓手。

所谓“互联共建”机制,其要点在于进一步创新和优化学生党建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整合校内资源,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网络化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型育人工作模式,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形成“互联共建,全员育人”的学生党建工作新格局,不断提升学校的德育工作水平。它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开展和深化“五联系”活动,建立“共促共建,先锋同行”的学生党建工作新格局。一是建立学校领导联系教学系部党组织制度,主动关心和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通过联系基层、服务师生,有力促进基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科研工作健康有序开展;二是建立中层干部联系学生班级制度,采取深入教室、宿舍、食堂等多种方式,定期与班级沟通联系,为他们解答疑惑,提高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落实管理;三是建立教职工党支部联系学生党支部制度。充分发挥教职工党支部的专业和经历优势,通过讲座、报告、就业指导等方式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拓宽党建空间;四是建立教职工党员联系入党积极分子制度,定期分析他们的思想状况与优缺点,指出不足与努力方向,使入党积极分子尽快成长成熟起来;五是学生党员联系普通学生。即“一帮一”、“一对一”,带动学生学先进、争先进,配合学校做好入党启发教育,协助做好班级党建工作,强化普通学生的入党意识。

从运行现状看,“互联共建”机制通过科学利用学校基层党组织资源,构建共管网络,优势互补,有效融合,形成合力,使学校党建工作更加系统化、合理化,成为学校党建工作创新的有力抓手;从目前的运行效果看,“互联共建”机制充分发挥了党建工作在学校德育工作

中的作用,保证了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助于学校党建队伍从经验型向复合型转变、党建工作方法从灌输型向渗透型转变、党建工作载体从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学校党建工作和德育工作充分融合,形成德育工作的新格局。

三、建立新建本科院校“抓党建促德育”工作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

构建“互联共建”机制,是推进新建本科院校“抓党建促德育”工作的有益尝试。结合本校开展的“互联共建”机制的实践探索,笔者就如何建立新建本科院校“抓党建促德育”工作长效机制作出以下思考:

(一)从学校层面为“抓党建促德育”工作提供制度设计与运行保障

以“互联共建”机制为例,新建本科院校的“抓党建促德育”工作是学校基层党组织在党委领导下,以党组织坚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来带动德育工作的发展,从而不断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因此,要做实新建本科院校的“抓党建促德育”工作,首先要从学校层面提供可行的制度设计与可靠的运行保障。

一是建立民主的领导决策机制。所谓建立“抓党建促德育”工作机制,就是将高校党建工作和德育工作作为一项统一的工作来谋划,这必然就要发挥党委在其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一方面涉及到高校党委领导班子是否坚强有力。而制度机制则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各种制度一旦形成机制,便会形成长久持续的保障,并且会作用于班子成员的思维,规范其行为,使之自觉按有关规章制度办事,这是形成良好机制的前提。另一方面则是学校制度制定的民主化程度。这直接涉及到师生对制度的认同,进而影响到学校成员对党建和德育制度框架的接受与认可。

二是建立稳定的工作运行机制。新建本科院校工作任务艰巨,如何把“抓党建促德育”工作做好,并且能与学校其他工作有机融合,就必须要建立稳定的工作运行机制。除了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外,还必须要遵守高校党建和德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并且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师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尤其是要把加强和弘扬优良的党风与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紧密结合起来,以党风促教风带学风,以形成良好的校风。要把党风建设贯穿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全过程及各个环节,并内化于“三风”建设之中,起好引领和示范作用。

三是建立科学的监督考核机制。新建本科院校的“抓党建促德育”是一项系统且涉及面很广的工作。因此,必须从学校层面进行目标责任考核,督促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具体来看,不但要将学校的总体目标分解到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而且要实行交叉考核,以保证考核的客观公正性。此外,有必要将考核结果作为创先争优以及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才能真正调动党员干部教师的积极性和发挥考核的促进作用。

(二)坚持把学生党建工作贯穿于新建本科院校德育工作的全过程

一是注重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党员发展的全过程。新建本科院校因为刚刚开始本科教育工作,有必要将党员的发展、教育、培养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递进过程。比如在入党启发教育阶段需要实施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在申请入党阶段需要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在“推优”发展阶段需要让学生接受触及灵魂的思想教育;而在入党后则需要学生思想上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接受政治上思想上的再教育。坚定学生信念,从对党的思想认识稚嫩模糊到成熟稳定,从普通学生的培养到党员的教育管理,从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到支部政治学习和组织生活,集中体现了德育教育的内涵。

二是注重搭建各种培养教育平台。构建的党的工作“互联共建”机制,其中显著的特点就在于建立了“两级党校、四级培训”的学生党员培训机制,并且把党建带团建工作纳入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格局中,建立了“党建带团建”工作领导责任制度。充分发挥了党、团组织日常思想教育的作用,从而达到了多渠道加强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是围绕学生成长成才抓党建,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层次不一,学生党建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尤其是为学生学习提供动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更新党建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切实体现其对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比如将学业成绩作为学生入党和评选优秀党员的重要标准。如同“互联共建”机制中的党员联系普通学生那样,让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党员在同学中起到表率作用,在同学中形成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达到“以党建带学业,以德育促学业”的效果。

四是强化实践教育抓党建。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是立足地方的院校,他们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任务。一方面,可以有意识地把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调整到学生干部岗位,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培养他们关心集体和为同学服务的精神,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并接受师生的监督和组织的考验;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学生党员参加当地社会实践和挂职锻炼。努力从实践教育中引导他们投身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党员对马克思主义和党的认识。

概言之,全程育人中加强学生党建更有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感染力,也易于使学生感到党建工作的持久与魅力,从而增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以学生党支部工作创新推动新建本科院校德育工作有效开展

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党建创新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观念、内容及方法的创新等。因此,抓住党建创新点至关重要。而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基层党组织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围绕新建本科院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内涵及其对学生党员提出的新要求,重点加强学生党支部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方面的创新,核心是从围绕“带头学习理论,坚定理想信念”、“带头勤奋学习,学好专业知识”、“带头加强实

践,实现全面发展”、“带头遵纪守法,促进校园和谐”、“带头弘扬正气,争当模范先锋”等方面不断促进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并以此带动和促进学生党建工作,这也是开创新形势下大学生德育工作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一是思想建设的创新。主要涉及工作思路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思想建设是学生党建工作中渗透面最广的环节,应坚持系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采取不同层次和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就社会热点话题和大家关心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解决他们深层次的思想问题,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政治辨别能力。要注重运用多种载体、通过各种途径实施对学生生党员的思想建设,如党校、党小组、支部活动、组织生活及各类党报党刊、校园广播和网络媒体等等,增强党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是组织建设的创新。主要涉及党建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问题。学生党支部是学生德育工作的物质载体和战斗堡垒,加强和改进新建本科院校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推动学生党支部组织创新。首先,一套强有力的大学生德育工作保障体系必须要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专兼结合、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要求,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学生德育工作队伍。其次,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设置学生党支部。如按年级、班级、专业、宿舍等,不定期举行工作交流会,不断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力。最后要加强制度建设,扭转当前学生党建工作中要求不够明确、内容不够具体、机构不够完善的状况,加强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学习制度、党员民主评议制度及党员教育培养制度的创新,使大学生德育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是作风建设的创新。主要涉及学生党员发展、培养及教育管理中的理念问题。从学生党支部来讲,要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不断纠正在党员培养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发展、轻过程,重考察、轻培养,重数量、轻质量”等片面做法。从学生来讲,不断改进自身作风,把切实关心同学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作为立足点,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确保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新建本科高校 篇3

关键词:高等教育;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5)02-0089-07

20世纪末,为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更好地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按照教育部部署,不少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相继创立。为了与传统本科院校进行错位竞争并办出自己特色,这些新建院校把办学方向定位于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经过连续几年的高等教育扩招和以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标志的质量检测洗礼后,这些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纷纷将办学重点转向内涵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明确将应用型高等教育作为日后发展重点。如何在规模扩张的同时提升办学质量,是摆在这些应用型本科院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它们迫切需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而完善治理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只有构建适应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治理结构,才能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因此,通过简述经济学中的治理理论,从理论的视角分析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内外部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推动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可持续发展无疑大有裨益。

一、经济学中的治理理论简述

经济学领域中的治理理论内容广泛,主要包括委托代理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管家理论及法人理论等。委托代理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双边委托代理理论发展出多代理人理论、多任务代理理论等,但仍以双边委托代理理论为核心内容。该理论认为“如果当事人双方中代理人一方代表委托人一方的利益行使某些决策权,则代理关系就随之产生”〔1〕。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所追求的目标不同,委托人追求利益最大化,代理人则追求待遇最优化,即获得尽可能多的工资收入、奢侈消费和闲暇时间等,两者目标相互冲突,如果没有合理的制度设计,代理人可能出现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

交易费用理论的代表科斯认为如果缺乏企业制度,要素所有者都自己生产产品并直接进行市场交易,那么交易者数量将会非常大,势必带来剧烈的摩擦,交易费用也会由此变得很高,甚至导致交易难以进行下去〔2〕。后来,威廉姆森、德姆塞茨、张五常、巴泽尔等其他学者也陆续从各自的角度对交易费用进行界说,尽管各种界说见仁见智,但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即除了与交易直接相关的费用外,所有可能想到的费用均为交易费用。

产权理论最早见于《资本论》,马克思认为产权(所有权)是一种以私人间的排他性来界定“所有”的,可以进行市场交易并在交易运动中不断增值的财产权〔3〕。后来,科斯提出企业如果明确产权界区,就能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提高效率。其他学者,如威廉姆森、艾尔奇安、德姆塞茨、佩杰维奇、布坎南、舒尔茨等也纷纷提出各自的观点,多种产权理论观的共同之处在于“产权界定不清,就难以有效地配置资源”〔4〕。换言之,只有产权界定清晰,才能提高效率。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奠基人弗里曼认为利益相关者是指“能够影响组织目标实现或受组织目标实现过程影响的所有个体和群体”〔5〕。三十年来,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迅速发展,它被日益广泛地应用到各学科领域中,如管理学、伦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从经济学视角来分析,在现代公司制度中,风险已不再完全由股东来承担,而是发生了转移,即部分转移给其他利益相关者和债权人。从管理学视角看,任何公司的发展与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密切相关,企业不该只追求某些主体的利益,而应该是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这些利益相关者既包括直接利益相关者,如企业的股东、债权人、雇员、供应商、消费者等,又包括本地居民、周围社区、政府部门、媒体等间接利益相关者;从伦理学视角看,利益相关者理论主要关注公平问题;从社会学视角看,“社会资本是人们之间积极联系的积累,包括信任、相互理解、共同的价值观与行为”〔6〕,通过提高利益相关者关系的质量来为企业创造价值;从政治学视角看,利益相关者理论通常是一种施政理念或民主制度等等。总之,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各学科领域的应用广泛,内涵丰富,但基本意思是一致的。

管家理论最早由戴维斯和唐纳森提出,他们认为管理人员(指经营者)不再是一个机会主义的偷懒者,而是公司资产的一个好的管家。〔7〕管家通过权衡组织目标和自身需要,认为只要努力工作,为组织实现目标,会使自己也达到效用最大化。

法人理论认为,现代企业治理理论并非只是追求股东利益的实现及其最大化,还要考虑吸纳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并均衡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才能具有独立经济利益追求。它强调利益相关各方的权责分配以及为处理公司事务所制定的一整套规则和程序。

二、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面临的治理困境

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是由高职高专、师专等院校合并或独立升格而成的,深深打着原有专科学校专制管理的烙印,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治理弊端日益凸显。

(一)委托代理关系导致产权不明

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和代理人问题,一方面,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由公办的高职高专、师专院校独立升格或与成人高校、少数公办中专学校合并升格而成,其资产在法律上明确归属于国家所有,而国家本身只是个抽象概念,由政府部门组成,并由政府官员代为行使权力,政府部门委托校长具体负责学校运作,但在实际运作中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产权关系模糊。国有资产的划拨权、管理权和人事权分别由财政系统和计划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人事部门掌控,这些部门各自为政,却都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管理者,都按照自己的设计和利益行使所有权职能,出台互不相同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各种限制,忽视了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所有者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知识活动的场所,专业壁垒很高,政府与学校之间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加上政府部门对校长只是采取行政考核,约束力不足,校长可能为了追求办学规模及楼房建设等外显化政绩,不注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出现损害委托人(政府部门)利益的行为。

(二)办学活动日益多样化导致交易费用增加

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基本活动,它们性质有别,究竟采取组织(纵向)合约、市场(横向)合约或者混合合约来完成这些活动,取决于哪种方式的交易费用最低。由于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存在学术权威,其命令机制和协调行为不仅可以减少活动风险,还可以节约交易费用,从而更有效地实现目标。因此,实际上就是在组织合约情况下将交易费用最低的活动聚集起来的场所,但这些交易费用不易察觉、属性特殊,往往容易被忽视,随着学校办学活动的日益多样化,各类需求不断凸显,主要包括:一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特质信息增多,沟通不畅,获取信息成本加大;二是现有某些人事制度僵化或过时,妨碍人才引进,而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又急需从其他类型高校或企业大量引进师资,人才引进成本增加;三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刚创办不久,急需制定和实施各种规章制度、计划等,这要耗费资源,制度运行成本增加;四是脱胎于专科类学校,内部管理随意性大,加上有些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是由若干所专科或中专学校合并而成的,同事之间摩擦、冲突不断,从而导致协调成本增加;五是学校内部利益群体的寻租行为和管理层的渎职行为等导致管理成本损耗增加。

(三)教师主体地位没落实,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等产权问题,导致效率不高

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所从事的大多是高知识壁垒和高度不确定性的活动,应该由具有“当下”情景知识的人进行决策才有效率。李普斯基等人指出:“‘街头官僚——教师、警察、社会福利工作者、其他掌控政府项目的人等一类人员——的工作比正式组织程序设计的还要周到,因为‘街头官僚的工作情景太复杂以至于无法使用规则,对问题的主观或人为的反应常常需要在现场作出应对,这样工作的周全性便提高了个别‘街头官员行为的合法性”〔8〕,这就要求赋予教师主体权利,即倡导“学术自由”。然而,在实际运作中,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往往行政权力干预过大,学术权力处处受到挤压,加上人力、物力、财力等稀缺性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尚不合理,导致产权不明,效率低下。

(四)忽视以教师为主的多元利益相关者要求,产权不明

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是非营利性组织,从事社会公益性事业,没有人能对其行使独立的控制权,只能由利益相关者共同控制,因而其运作时必须考虑和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根据利益相关者与学校密切程度的不同,可依次分为核心、重要、间接、边缘四类。第一类是师生和管理人员等,第二类是校友、财政经费提供者等,第三类是贷款提供者、科研经费提供者和产学研合作者等,第四类即为社会公众、周边社区等。其中,教师是学校最主要的人力资本,负责高等教育的提供、组织和指导等,同时,老师也是学校的雇员和主人,诚如罗索夫斯基所言:“大学教师常常认为他们就是大学。教学和研究是高等教育最重要的使命,而这种使命就掌握在他们手中。没有教师,就不称其为大学”〔9〕。然而,在实际运作中,教师主体地位往往得不到落实,学校更谈不上顾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产权不清晰。

(五)忽视情感交流,委托人对代理人进行严格控制

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不仅是所有者的合约组合,也包含人与人情感的结合。合约组合是基于完全的个体理性,强调清晰的合约条款和可问责性,学校完全根据合约来运作,明确规定权力与责任。情感组合是基于人与人之间具有情感,通过沟通、协调而不是依据清晰的权责来运作。两者不存在“谁代替谁”,而是表现形式不同,本质统一,共生和相辅相成。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管理者和师生员工与政府等委托人追求的利益和目标是否一致关键在于两者之间是否形成了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为了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即政府等委托人希望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者和教职员工为其实现办学效益最大化,而学校管理者和教职员工则希望政府等委托人尽可能地授权,让他们自主办学,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干预。因此,他们必须合作。然而,由于存在情感交流,管理者、师生员工具有内在动机为实现政府等委托人的利益而自愿勤勉尽责工作,而政府等委托人却忽视这一点,对校长等学校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严格控制,导致校长等学校高级管理人员可能因不被信任而缺乏工作动力。

三、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优化治理的对策

运用治理理论进行治理改革是学校为适应外部环境冲击,并改革内部弊端而做出的必然选择。针对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交易费用增加、教师主体地位没落实、资源配置不合理、存在多元利益相关者、忽视情感交流等诸多治理问题,可做出如下改革:

(一)明确委托人和代理人职权责,构建有效制衡机制

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只有将所有权与运作权分离才是其独立运作的本质要求。根据委托代理理论,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关键是要明确其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职权责,通过有效的制衡,既能激励代理人不断努力以实现委托人的目标,还要能有效制约代理人。具体而言,一是规范政府与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委托代理行为,明确各自的职权责。在遵循“政事分开”的原则下,各级政府要转变职能,将原来对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直接行政管理转变为对学校办学的宏观调控,具体负责教育方针的确定,战略重点的选择,对教育总体规模、发展速度和学校布局进行总体协调等;而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校长则在政府宏观指导下,依法自主办学。二是有效监督(包括内外部监督)代理人。内部监督首先要理顺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党委和管理层关系,明确两者的分工。其次要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在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依法对学校管理者实行民主监督,如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校长如果不能履行好自己的代理角色,就有可能直接通过教代会被新的校长所取代,这样可以促使校长能够认真履行其代理职责。而外部监督主要来自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监督以及社会的舆论监督等。政府可以通过行政考核等方式监督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校长,此外,还可以发挥网络、报纸、电台等各累新闻媒体的社会监督作用,通过他们对学校某些行政行为的报道和评说,引发社会关注,从而起到监督作用。

(二)合理设计制度,降低交易费用

以往几乎全部由政府来配置高等学校办学资源,学校办学成本构成较为单一,且相对封闭办学,办学过程中即便产生某些费用,往往不明显,不容易被察觉。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高校办学方式的转变,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经营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办学成本构成更为多样化,某些原本被忽视的办学成本也开始显现,比重不断增大,尽管这些成本由于属性特殊难以恰当地解释,但它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运行必不可少的费用,必须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来加以降低,具体为:

一是明确产权。降低交易费用的关键就是要明晰产权,要使交易费用为零,产权就必须被完整地界定。否则,就不可能为零。而产权明晰就需要通过立法,以法律明确规定学校产权。二是实现自主办学。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成为独立办学主体的前提条件是政府必须下放办学权力,即将国家财产终极所有权、高校法人财产所有权、经营权三者分离。为此,可以在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内部成立学校董事会,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转变为“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由董事长担任学校法人代表,拥有学校法人财产权,而校长则接受委托对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进行经营管理,拥有对学校的经营管理权。只有两权分离,学校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从而自主决定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和科研活动开展,招生等事项。政府只需从宏观上进行管理和监督,不具体干预。唯有这样,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才能面向社会自主办学,降低成本。

三是创新机制。逐步引入市场机制,让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参与公平竞争,减少因盲目运作而导致不必要的损耗。此外,还要树立和保持自身的良好形象,协调好与社会各方的关系,降低交易成本。

四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合理的制度设计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为了减少教职工行动的不确定性,必须不断健全管理制度,并使其为大家所认可。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章立制进行规范管理。当然,在制定制度时要考虑成本核算。研究表明,制定制度的平均总成本、边际成本和制度实施量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制度平均总成本、边际成本在起始阶段随制度实施量的增加而减少,达到Q点时,平均总成本量低,之后制度总成本随制度实施量的增大而增加。所以,Q点为制度总成本和制度实施量的最佳点〔10〕。由此可见,制度并非越多越好,需要保持适度的量,否则,会导致成本增加。

五是加强思想教育,增强教职工的团结意识和信任感。威廉姆森认为“良好的关系节约交流成本”〔11〕。随着学校的发展,校方办学经验日益丰富,全校教职工在长期工作过程中逐步形成一种默契的交流方式,相互间的信任感增强,交易费用减少。

(三)明晰各相关利益主体的责权利,降低运行成本

在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管理体系中,各相关利益主体之间在制度层面上的合约关系即责权利并不很清晰,导致实际过程中的运行成本较高,所制定的目标有些也难以实现。为此,必须明晰各相关利益主体,即学校、学生、政府、社会、家长等的责权利,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学校方面,学校直接负责学生的教育管理,即在思想教育上,学校需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以及思政和法制教育,在日常管理上,学校有责任通过校规校纪来规范学生。因此,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履行好教育责任,必须做好以下方面:明确职责,建立责任制;建立思政教育效果的反馈系统;创新思政教育体系;构建责权利明晰的教育管理制度。

二是学生方面,学生在学校中的权利包括人身安全、维护正当权益、学习及全面发展、建议权等。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所进行的诸多改革,如后勤社会化改革、建立和完善弹性学分制、不断提高和改善师资水平、建立各种服务咨询机构等无疑都是为了保证或满足学生的权益和正当要求。然而,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诸多改革往往很难完全落实。因此,要明晰学生的责权利,既要取得学校、社会、政府等各方面的支持,还要求学校始终贯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三是政府方面,政府对教育公共事业的发展责无旁贷,除了制定人才战略规划、全民素质提高政策、公共财政政策、加大投入以改善办学条件和环境等宏观责任外,还要有微观层面的责任,具体包括:第一,按照高教法规定,落实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推进学校管理从行政型向服务型转变;第二,创建大学生社区,加强校园周边综合治理,优化环境;第三,建立并规范人才市场;第四,制定积极的财政政策。

四是社会方面,社会风气、价值和道德观念等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社会要履行好职责就必须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并尽可能建立为社会负责的文化组织。

五是家庭方面,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把家庭的配合视为学校办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经常与家长互动。一方面,学校必须把学生的在校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另一方面,家长也要把学生的思想情况及时向学校汇报。只有学校与家长互动反馈,教育效果才会更加明显。

(四)非均衡分配学校控制权,实现多元利益主体“共同治理”

玛格丽特·M·布莱尔认为治理结构实际上是一系列的规则,“这一系列规则的重要性在于,它们决定着每一个参与者所享有的控制权、收益权和所承担的风险是否匹配,以及谁在什么状态下实施控制,如何控制,风险和收益如何在不同企业成员间分配等这样一些问题”〔12〕。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资产并不属于学校所有,它是一定意义上的“公益或互益资产”,属于社会〔13〕。学校应该由社会来控制,也就是说,学校控制权应该掌控在办学的各利益相关者手中,并将这些权益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合理分布。然而,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与学校利益的相关程度不同,参与学校治理的意愿和能力也有所区别。这就意味着与学校利益关系密切且参与学校治理的意愿和能力强的,应得到更多的控制权,相反,应得到较少的控制权。换言之,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控制权无须平均分配,可依利益相关者与学校利益关系的密切程度以及治理学校的意愿和能力来定,通过非均衡分配控制权协调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从而达到平衡。由此可见,各利益相关者根据他们参与学校治理的意愿和能力,各得其所,各行其责,形成多方“共同治理”的结构。当然,这种“共同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立足实际逐步推进。

(五)监督校长等高级管理人员,并给予充分信任

校长等高级管理人员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往往具有管家的心态,对他们的管理必须采取合适的方式,具体做法为:一是既要加强监督又要充分信任。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了对校长等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督,设立了董事会。与此同时,考虑到校长等高级管理人员具有具有管家而不是机会主义者心态,不能采取严格控制,否则会适得其反。因此,必须把监督和合作、控制和信任有机结合起来,并因不同发展阶段、领导风格、方式方法等而有所区别。二是合理遴选校长等高管人员。组织部门考察校长等人选时,除了要考察其“德、能、勤、绩、廉”外,还要依据管家的甄选标准,即具有高成就需要、重视自我实现、追求长远目标的,倾向于使用个人权力为基础影响别人的,接受组织的使命远景和目标、自觉将自己视为组织的一员、集体主义意识强的〔14〕等对校长人选进行考察。三是坚持加强思政教育工作,培养高管人员的管家意识。

(六)理顺委托代理关系,明晰产权

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存在多层委托代理关系,需要加以理顺,明晰产权。具体做法为:一是以委托代理取代隶属。在传统体制下,高校是政府部门的附属机构,自主权无从谈起。在现代大学制度下,国家将学校的资产委托给政府职能部门,政府职能部门又将其委托给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管理者。政府只通过政策指导和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由于拥有法人财产权和独立的法人地位,需要对学校的财产运作负责,从而达到产权明晰,使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真正确立法人地位,为其自主办学奠定基础。二是以协调合作取代专制集权。在传统体制下,高校内部管理行政色彩浓厚。在现代大学制度中,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以协调合作的分权模式取代专制集权的科层管理模式。党委、董事会和校长之间要形成委托和被委托、相互制衡和相互约束的法律关系,从制度上保证学校的决策、执行、监督、反馈形成一个闭合回路,从而实现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决策的权威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总之,将治理理论引入到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治理改革中,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相关政策的指引下,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然而,由于制度的“路径依赖”以及组织变革对原有管理秩序的冲击所引发的原有体制下形成的利益群体的阻力和障碍,导致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结构的变革过程必然是长期的,在这过程中,治理改革还必须与国家的社会制度、经济体制相符合。

参考文献:

〔1〕StephenA.Ross.TheEconomicTheoryofAgency:thePrincipalsProblem〔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73,(2):134-139.

〔2〕陈翔云,包林梅.当代西方交易费用理论述评〔J〕.教学与研究,1996,(6):66-70.

〔3〕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M〕.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4.

〔4〕张五常.中国的前途〔M〕.香港:香港信报有限公司,1989:176.

〔5〕Freeman,R.E.,Evan.W.M.CorporateGovernance:AStakeholderInterpretation〔J〕.JournalofBehavioralEconomics,1990,(19):337-359.

〔6〕DonCohen,LaurencePrusak.InGoodCompany:HowSocialCapitalMakesOrganizationsWork〔M〕.Boston: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2001:214.

〔7〕LexDonaldson,JamesH.Davis.StewardshipTheoryorAgencyTheory:CEOGovernanceandShareholderReturns〔J〕AustralianJournalofManagement,1991,(6):49-64.

〔8〕Lipsky,Michael.Street-levelBureaucracy〔M〕.NewYork:RussellSageFoundation,1980:57.

〔9〕亨利-罗索夫斯基.美国校园文化——学生、教师、管理〔M〕.谢宗仙,周灵芝,马宝兰,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5.

〔10〕张学敏,潘燕.论高校经营中的交易成本〔J〕.高等教育研究,2005,(3):33-38.

〔11〕迈克尔·迪屈奇.交易成本经济学:关于公司的新的经济意义〔M〕.王铁生,葛立成,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38.

〔12〕玛格丽特·M·布莱尔.所有权与控制:面向21世纪的公司治理探索〔M〕.张荣刚,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10.

〔13〕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

〔14〕张志波.管家理论与代理理论的比较及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的启示〔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8,(7):56-58.

新建本科高校 篇4

在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极其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上亟待就业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原因主要有:国有企业为了改制减员增效,使失业待岗人员大为增加;机关事业单位在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通过精减机构,裁减编制来提高工作效能,新招收人员自然也大为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也不断涌入城填,努力寻找各行各业的就业岗位等等。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社会上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就业队伍。而另一方面单位工作所需求的人员大大减少,使社会上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呈不断下降趋势。因此,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大大增加。

反观地方高校所处环境与省属、直属高校恰恰相反,不但地方财政投入有限,而且在地理位置、师资力量、可用资源、信息渠道等都与老牌高校相差甚远,所以很难在吸引高水平的教师和优秀生源方面与老牌高校竞争,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难以与老牌高校相比。

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新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就可想而知。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优势

1、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培养目标明确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在保证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的同时,更好地发扬过去的优势和特点,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在提高实践育人质量上下功夫。切实转变办学观念,建立“地方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根据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趋势,特别是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学校的区位优势,有重点地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应用型学科专业。

2、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更了解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要

新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虽然面临成立时间较短,办学经验不够丰富,办学经费紧张等问题,但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与当地联系紧密,拥有较强的危机意识,对当地实际情况了解,拥有长期服务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经历,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专门人才。这种天然的优势使得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更容易为当地接受,有利于大学生就业。

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模式灵活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紧贴当地社会发展实际,注重培养实用创新型人才。通过采取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大力发展实训基地、高校强强合作等形式,做到瞄准社会需求,先于社会需求,培养实用创新型专门人才。在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上更能贴近实际,实现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实要求的密切结合。”

4、办好新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有政府的高度重视

首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完善地方教育发展,合理调整教育布局结构的需要。所以办好地方本科院校,有利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可以为当地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其次,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多地处省会之外的地级市,只有办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才能够吸引硕士、博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到当地工作、生活,为地区各项事业发展出力。第三,投资商选择是否在当地投资,人才是否能够得到充足供应是其重要的参考因素,因此,办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促进地方招商引资和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条件。

三、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劣势

1、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择业观念存在一定偏差

随着高校扩招效果影响的进一步显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已然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但是由于家庭、城乡差异和消极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影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尚存误区。

2、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短缺大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相较于老牌本科学校而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尽合理,整体质量不高。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将进一步拉大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和老牌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差距,出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成为老牌高校人才输送地的被动局面。

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渠道不畅

毕业后找一份工作,成为每一名大学生毕业时必须去面对的现实问题,但面对五花八门的招聘信息,加之市场竞争激烈,急于找到工作,大学生上当受骗,个人权益遭到侵害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另外,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和社会之间的就业信息网络尚未建立或健全,导致就业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无法保证,影响学生就业率。

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机遇

1、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建设者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目前,我国进入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地都将精力放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方式调整,要实现这一目标必然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撑作保障。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牢牢把握历史性机遇,发挥与地方经济建设结合密切这一优势,优化专业建设,大力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助力。

2、各级政府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千方百计促进就业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始终将大学生就业工作放在突出位置。(1)就业工作管理体制方面。各地方政府先后建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的协调机制,定期研究、协调解决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2)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方面。一是对非公有制企业单位聘用大学毕业生提供政策支持,二是国家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面向高校毕业生来进行选拨。(3)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法规方面。2007年8月30日,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不但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劳动保障方面的法律体系,也为即将毕业面临就业的大学生提供了法律保障。

综上所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作为培养大学生的基地,高校更要明确责任,迎难而上,想方设法将大学生就业工作做好,当好政府的参谋,争取政府的支持,了解企业的需求,广开就业渠道,提高大学生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刘飞燕.关于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若干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013年筹备新建本科院校 篇5

安徽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亳州职业技术学院筹备合并升格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筹备升本

安徽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筹备升本 安徽马鞍山市整合马鞍山师专等地方高等教育资源筹建应用型本科院校

安徽万博科技职业学院申请升本 安徽长江职业学院、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筹备合并组建安徽城市建设学院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筹备创建本科院校

北京市北京吉利大学升格为北京吉利学院

福建筹建平潭海洋大学 福建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筹备升格为莆田理工学院 福建泉州华光摄影艺术职业学院筹备升格为华光影艺学院

福建泉州理工职业学院筹建本科 福建泉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泉州师院软件学院筹备升本 福建厦门华厦职业学院升格本科院校列入福建省“十二五”高校设置规划

福建厦门南洋职业学院筹备升本 福建厦门医高专筹备升格为厦门医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筹建福清大学(学院)甘肃联合大学升格为兰州文理学院(甘肃文化传媒学院)甘肃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筹备升格为本科院校

广东筹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兰卡斯特大学

广东筹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广东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申报升格为本科院校

广东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筹备升本 广东技术师院天河学院筹备转设为独立本科院校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申办本科院校 广东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申报升格为广东东软学院

广东南华工商学院申请申本

广东深圳筹建深圳城市大学 广东私立华联学院申报升格为本科院校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筹备升格为本科

广东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拟申报成立广东工商学院

广东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筹备申办本科院校广东理工学院

广西北海艺术设计职业学院申报升格为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广西北海职业学院和北海市电视大学筹备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

广西城市职业学院筹备升格为本科院校

广西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筹建桂林旅游学院

广西桂林师专筹备升格为桂林学院

广西教育学院与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合并改制为政法类普通本科院校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申请转制为广西经济学院(本科)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申办本科警官学院

广西柳州师专筹备升格为来宾学院(或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申办本科体育学院

贵州财经学院商务学院筹备转设为贵州商学院

贵州贵阳医学院神奇民族医药学院筹备转设为本科院校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筹备升本

贵州黔南民族医专升格为本科贵州民族医学院

河北: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筹备申办本科院校

河北: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筹备转制为普通本科高校

河北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筹建沧州理工学院

河北省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升格为石家庄理工学院

河北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筹备升格为本科高校

河北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全面启动升本工作

河北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筹备升格为本科院校

河北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将升格为河北工程信息学院

河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河南鹤壁职业技术学院筹备升格为本科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申请升格为河南工学院

河南焦作大学申请升格为焦作工程学院

河南教育学院申请改制为普通本科院校

河南开封大学筹建本科开封学院

河南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筹备升格为漯河医学院

河南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筹备升格为南阳医学院(张仲景医学院)

河南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筹备升本

河南永城职业学院联合河南煤化集团筹办本科院校河南煤化学院

河南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筹备转制为本科河南体育学院

河南郑州大学西亚斯学院筹备转设为普通本科学院

河南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申办民办郑州华电学院

河南郑州交通职业学院筹备升本

河南郑州经贸职业学院申办民办本科郑州财经学院

河南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申办民办本科郑州澍青医学院

河南中州大学申请晋升本科郑州理工学院

黑龙江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筹备转设为民办本科普通高校

黑龙江哈尔滨华夏计算机职院筹备升格为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

黑龙江将整合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商业职工大学、黑龙江省贸易经济学校和黑龙江省对外贸易学校的优势资源,创办本科商业学院

黑龙江伊春职业学院申请升格为伊春学院

湖北: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筹备转设为独立本科学院

湖北鄂州大学升格为湖北城市建设学院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和湖北园林学校筹建湖北林学院

湖北郧阳师范专科学校申请升格为汉江师范学院

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筹备申本

湖南同德职业学院申办本科院校

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筹备升格为本科院校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筹建湖南艺术学院

吉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筹备申报本科院校

吉林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筹备转设为民办本科高校

吉林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筹备转设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长春光电信息学院

吉林长春医专升本进入吉林省高等学校设置十二五规划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筹备申办本科院校

江苏硅湖职业技术学院筹备升格为本科硅湖学院

江苏昆山杜克大学(筹)获批成立

江苏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筹建申本

江苏南通职业大学申请升格为南通工程学院

江苏省正德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正德学院

江苏苏州市职业大学、苏州教育学院、苏州广播电视大学、苏州职工科技大学、苏州建筑职工大学和苏州影视艺术学校合并组建苏州城市学院

江苏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筹备升格为本科院校

江苏无锡市政府筹办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本科高校

江苏无锡市政府筹建筹建无锡大学

江苏宿迁职业技术学院申办本科院校

江苏扬州江海职业技术学院筹备升格为本科院校

江苏扬州职业大学、扬州教育学院、扬州广播电视大学和扬州职工大学合并组建扬州科技学院

江苏紫琅职业技术学院申办本科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筹备升格为江西会计学院

江西城市职业学院筹备升本

江西大宇职业技术学院筹备升格为本科南昌工商学院

江西赣西科技职业学院筹备升格为本科赣西科技学院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筹备升格为江西林业学院

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筹备升格为本科江西商学院

江西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筹备升格为九江工程学院

江西南昌师专筹备申本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江西先锋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筹备升格为南昌软件学院 江西艺术职业学院筹建江西艺术学院

江西鹰潭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师范大学鹰潭学院筹建本科鹰潭学院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筹备升格为江西应用学院(或江西国土资源学院)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筹备升格为江西渝州学院

辽宁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筹建本科辽西学院(辽宁工程学院)辽宁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筹备转设为民办本科学院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筹备升格为辽宁仪器仪表学院 辽宁盘锦职业技术学院筹建本科院校

辽宁沈阳工大和辽宁大学2校辽阳校区将组建辽宁理工学院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顺华能源学院申请转设为辽宁能源学院 辽宁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筹建本科

内蒙古科技大学稀土学院申报改建为本科院校包头稀土学院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申请升格为山东电力学院 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筹备升格为本科院校 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申报升格为本科院校 山东聊城大学东昌学院筹备改建为聊城学院 山东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筹备升格为本科 山东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筹备申办本科院校 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筹备升格为本科院校 山东现代职业学院筹备升格为本科 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筹备升本 山东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筹备升本

山西晋城职业技术学院筹建晋城大学(学院)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将与太原警官职业学院合并升本 山西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筹备升格为山西能源学院 山西兴华职业学院筹备升格本科

山西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筹建运城幼儿师范学院 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申办本科陕西电子科技学院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筹备升格为本科陕西青年政治学院 陕西西安海棠职业学院升本工作全面启动 陕西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筹备升格本科 上海筹建上海(浦东)科技大学 上海筹建上海纽约大学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申办本科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申请升格本科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筹备升格为本科院校 四川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筹备升本 四川天一学院申请升格为本科院校

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筹备转设为西南艺术学院 天津筹建滨海大学

天津职业大学申办本科天津工学院

新疆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筹建本科克拉玛依工程技术学院 云南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筹备升本

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筹备升格为本科院校 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将申本

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筹备升格为本科院校 云南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筹备升格为本科院校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筹备升格为本科浙江华侨学院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筹备升格为本科院校

浙江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筹备升格为嘉兴新南洋学院 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申办本科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筹备升格为旅游本科院校 浙江拟重建辅仁大学

浙江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筹备转设为独立本科院校 浙江温州筹建国际合作温州肯恩大学 浙江温州筹建华侨大学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筹建独立的浙江音乐学院

169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筹备升格为本科院校

170 重庆筹建重庆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171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升格为重庆城市科技学院

172 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经贸管理专修学院、重庆新世纪专修学院、东亚专修学院、重庆工业管理学校合并筹建本科重庆海联学院

173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升格为重庆涉外商贸学院

174 重庆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南方翻译学院升格为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175 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筹备申办本科重庆信息学院

176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筹备转设为民办本科高校

新建本科高校 篇6

关键词:新建本科高校;读者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95-01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类高校分布在各省除省会以外的地级市,它们大部分都是从专科学校升格成为的省地共建的二本院校,在人才建设、资源建设、基础设施等方面相对较为薄弱,加之这类学校刚刚接触本科教育,在本科办学方面的经验有所欠缺,经费来源主要是靠地方财政的投入,这样一来,地方经济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建设水平,同样,地方高校对地方经济的建设服务亦受到制约,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对高校的投入力度有所增加,从而使高校对地方建设更好地服务,而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可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此外,图书馆主要是为高校的学科建设、科研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提供服务,新建本科高校图书馆如何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实现服务的最大化,更好的服务于教学、科研,这这些新建本科高校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作为新建的本科高校,无论是在资源建设,还是在管理服务方面,与那些老牌的本科院校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这里主要谈谈这类新建个本科高校图书馆升本后在读者服务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模式相对滞后。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因刚刚从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在办学需求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图书馆资源不能满足现有的专业建设需求,管理模式也还停留在原来的专科学校水平,一下子难以改变原有的服务模式,在信息资源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借阅模式难以满足读者的借阅服务需求,使得图书馆在发展中受到传统服务模式的制约,即使是升本后购买到的大量数字资源,在向读者推广服务的时候就显得力不从心,导致各类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二)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这类新建的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引进较难,图书馆的队伍建设难以实现新老更替,基本上还是原来专科学校的队伍,管理团队的学历层次多属于专科及以下学历,年龄结构老化,在面信息化是显得束手无策,导致图书馆的运作效率低下,数字资源难以有效向读者推广。此外,这类高校的人才队伍不稳定,即使有更高层次的人才加入,由于人文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的影响,也会使得部分高层次人才流失。使得图书馆的创新服务难以顺利开展。

(三)创新性服务不够。新建背本科高校图书馆的创新服务不够,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图书馆员的学历层次较低,知识水平有限,在新技术、新知识的应用方面较为困难,对原有的服务模式产生惰性,不想再有新的转变思想,更谈不上在服务上的创新;二是由于图书馆服务的整体性导致图书馆在读者个性化服务需求方面难以实现,在学校体制、政策、投入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下不能满足个性化的服务要求。

二、如何实现新建本科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高校图书馆以资源建设为基础,以服务读者为宗旨,在传统的服务模式下,如何更好地实现图书馆的创新服务成为图书馆发展的主线。

(一)优化队伍结构。人才是推动新建本科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首要资源,针对当前新建本科高校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紧缺、馆员年龄偏大、学历层次较低的现状,图书馆应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实际,重新规划图书馆的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实施新政策引进一批年轻化、学历高、素质高的青年人才,在传统服务上以老带新,在信息资源建设中以新带老,互学互补,发扬传统服务模式中的精华,实现新形势下的读者服务需求。

(二)创新服务理念。图书馆在创新服务中要“以读者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更好地为读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主动性强的服务,积极主动开发多元化的服务内容,以满足读者多层次和多维的服务需求。在图书馆的整个创新服务过程中,都要以读者的需求为创新服务导向,以读者最急需、最迫切的领域为切入点,优先满足多数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在服务现有读者的同时,要积极主动地挖掘潜在读者的需求,努力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和服务领域,注重与读者的交流互动,及时听取读者的反馈意见,将读者的想法和建议结合现有的服务资源优化服务模式,正确引导读者参与到图书馆的创新服务中来。

(三)创新服务内容。高校图书馆在创新服务的过程中,并不是说大量增加服务的信息资源储备,更在于服务内容的优化创新上,在不同的服务对象中,要求服务内容更为精准,更为贴近读者的现实需求,在整个服务过程中,如何为读者收集、整理有用的文献信息显得尤为重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信息资源的传播平台形式多样,图书馆如何快捷、高效地将服务内容传递到读者手中,提升读者在资源使用过程中的效率,成为新建本科高校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读者是在校学生和老师,而老师和学生使用文献资源主要是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作为图书馆要更好地为师生提供教学资源和科研信息资源保障,才能更好的扩大图书馆在读者中的影响,从而更好的体现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三、结语

在信息化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如何迎接信息化的挑战,在利用信息化条件下更好的实现图书馆的创新服务,成为图书馆急需处理的问题。图书馆只有做好准备,顺应时代的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完善自身的软硬件设施,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创新管理服务模式,充分发挥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优势,为地方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骏毅,杨九龙,邓媛. “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微信应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 2014(6): 29-34.

新建本科高校 篇7

一、统一的思想保障

保证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这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国际化教育, 能够正常开展、顺利实施的先行保障。无论是从学校的管理层、还是从教师层面, 甚至针对学生层面, 都要树立并使其具备较强的国际化意识。只有先使全校思想意识统一, 之后才能使全校师生清晰的认识问题, 对自己所在高校有准确的国际化教育定位。首先,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一般都是依据特色求发展, 大都会借助自己的地缘优势开展有利于高校发展的特色国际教育合作项目, 高校应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各项合作, 开展国际教育合作项目应当制定三级规划, 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也应当发动全校力量共同开展, 绝不仅仅是高校国际教育学院和国际交流合作处等少数几个部门能够独自完成的专项工作。其次, 学校领导下的每个二级学院以及处室, 需要根据学校层面顶层设计的国际化教育发展三级规划, 结合自己本部门的工作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院以及本处室的国际化教育发展三级规划。最后, 检查审核各级规划的合理性, 讨论调整, 使各部门的规划具有可行性, 根据各个层面制定的规划, 在全校范围内定期的召开国际化教育工作以及国际交流合作工作会议, 适时督导、检验各部门规划开展实施的实际情况, 以便有针对性地及时修改、调整相关规划。

二、完善的设施及资金保障

完善的设施和资金保障, 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国际化教育内容, 能够具体实施的物质基础以及保障条件。首先, 完善的硬件设施, 充足资金的投入, 对于国际化教育工作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想要更好的开展国际化教育合作项目, 优质的完成各各阶段教学任务、科研任务、学习任务, 必须引进优质师资、吸引外国留学生, 外籍专家, 而比较舒适的生活条件、办公环境和学习条件对他们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可以多途径、多渠道, 综合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为更好的开展国际化教育工作争取经费保障。其次, 从开展留学生招生、培养方式的角度来讲: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可以申请省政府的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向国家汉语推广办公室、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教育部申请来华留学生的奖学金。再次, 从提升师资队伍素质的角度而言: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可以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每年派出的教师出国经费;可以从省政府外国专家局申请国际引智的经费支持;还可以向省教育厅申请外国文教专家的专项经费支持。最后, 对于开展国际化的科研项目角度而言,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可以向省政府科技厅申请国际科研合作的经费支持。

三、优质的管理梯队保障

优质的管理梯队保障, 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国际化教育实施具体内容的人力资源保障。我们所谈的管理梯队保障, 主要包括从事国际化教育工作的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两个队伍。首先, 专职人员的梯队建设:主要指具体从事开展国际化教育的专职管理阶层人员。应当提升专职人员的梯队素质, 加强学习和交流, 寻找多渠道沟通, 积极参加国家教育部、国内一流大学举办的各种业务学习和培训班, 前往兄弟院校考察、学习、交流, 定期举办本校内研讨会, 学习分享优质资源。为高校更好的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孔子学院发展、留学生培养等打造建设出一支专职管理人员梯队。其次, 兼职人员梯队建设:主要指高校中的二级学院建立起来的负责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的分管院长负责制, 组织机构中还需配备外事秘书;每个二级学院的分管院长可以经常交流, 定期召开工作研讨会, 加强彼此之间工作的沟通与交流;负责具体事务的外事秘书也可以组织交流、学习, 定期举行培训交流会;在全校范围内构建起的便捷的外事信息交流网络。

四、激励进取的机制保障

稳定的机制保障, 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国际化教育具体内容, 得以实施的宏观运行保障条件。首先,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可以成立专门的国际化教育工作委员会、国际交流合作工作委员会, 定期更新委员会, 实行择优选拔淘汰制, 不断加强国际化教育工作的, 从而实现战略部署与规划研究。其次, 可以在国际化教育委员会下面设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 如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孔子学院管理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国际交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通过以上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之间的协调、工作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全校国际化教育工作的大发展。最后, 为调动工作积极性, 可以建立起和年度工作考核挂钩的激励机制, 可以在校内设置《国际化教育工作突出贡献奖》, 还可以专门为国际化教育发展设立专项基金, 通过资金合理分配, 改革一系列奖惩鼓励机制, 调动全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有热情的投入到教学改革及国际化科研合作道路中。

由此可见, 通过统一的思想保障、完善的设施及资金保障、优质的管理梯队保障、激励进取的机制保障四个方面将会构建起完善的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国际化教育保障机制, 为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从而更好的解决地方高校留学生教育的瓶颈问题。

摘要:目前国内许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国际化教育发展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在梳理这些问题后, 分析并积极构建寻求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国际化教育的发展策略, 努力研究构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国际化教育保障机制, 从而为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保障, 更好的解决地方高校留学生教育的瓶颈问题。

新建本科高校 篇8

一、高校图书馆收藏学位论文的必要性

学士学位论文是大学教学科研的重要学术成果, 是教学类档案重要组成部分, 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 是反映学校学术水平的原生文献资源。新建本科院校生成背景多样, 有成教、高职、单科院校、几个专科院校合并而成等, 发展之路, 不应一味模仿老高校, 而是要创“新”本科教育模式, 建立自己的发展理念和战略, 走特色之路, 因此, 积累自己特有资源尤为重要。

学位论文由于不发表、不出版是灰色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一般只有学生所在的学校拥有这一资源, 其他单位收藏不到, 流通范围狭窄。因此收集本校学生的学位论文, 并将其数字化, 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自己馆独有的馆藏特色, 形成本校的特色数据库, 有特色才能生存, 才能可持续发展。

新建本科高校尽管本科教育处于起步阶段, 但许多学生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 还是写出了一些具有新颖性、学术性、独立性及创造性等特点的省优、校优毕业论文。建立优秀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不仅可以完整地保存历史资料, 而且能快速实现优秀成果的共享和利用, 可保证教学和科研水平持续发展。众多的本科生希望能阅读师兄师姐们同一水平的论文作参考, 以训练、培养、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和学术写作素养。优秀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有助于学生确定自己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方向, 避免与他人研究成果不必要的重复, 能通过吸收优秀的论文信息, 开阔他们的学习视野, 对今后的学术研究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能帮助从事相近科研工作的教师了解相关研究动态, 借鉴有关的理论与方法。同时, 优秀学位论文的网络公布使其研究和实验的结果受到更广泛的关注, 将进一步提高反盗版、反剽窃的能力, 使作者的研究成果得到更好的保护。在全校师生都可以评头论足情况下, 更有利于促进学士学位论文写作质量的提高。

二、新建本科院校学位论文数据库建设现状

目前, 国内高校普遍重视学位论文数据库的建设, 纷纷建立起了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数据库, 但新建本科院校建库单位不多, 对网上教育部公布的09年到12年期间 (建校时间在02年~05年之间) 参加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的42所高校进行调查, 见下表:

结果显示, 建有学位论文数据库的高校仅占16.7%, 尽管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问题是:1) 与新建的本科院校每年毕业人数相比较, 参加学位论文数据库建设的单位过少、学科覆盖面偏小, 地域分布范围亦过于狭窄, 局限于京津沪少数几个大城市。尽管国家教育部对学位论文规定有呈交制度, 但由于各学校间无隶属关系, 收藏渠道不畅, 现在所建的各库论文数据均不完整;2) 目前已建立的学位论文数据库, 大多是书目数据库或仅提供论文的一部分, 由于种种原因所致, 全文数据库所占的比重不高, 因此, 用户通过数据库检索到的是二次文献, 若想获取原始文献还需要文献传递等其他服务的支持;3) 数据的质量难以保证, 标准难能统一;4) 论文的雷同现象无法检测出来;5) 几乎都是建立在本校的校园网上。由于教育机制的不同, 相应的国外高校的管理软件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 国内由于各种不同层次的学校管理制度的不同, 也缺乏能够满足不同学校需要的管理软件。目前国内外数字化工作几乎都以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为重点, 而本科生毕业论文因其数量太大, 全数字化的不多。

三、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建设实例

金陵科技学院图书馆从2010年开始致力于此项工作的研究, 已将校全部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数字化、网络化, 成为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一部分, 建成了一个较完整的学位论文管理服务系统, 形成了一个从收集到整理编辑、发布、审核、检测、评价等一系列符合规范的系统工程, 建成了有显著特色的图书馆数据库。

根据当前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潮流和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平台开发采用的是最成熟, 最稳定的信息化技术, 主要是以.net为平台, 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 应用C#语言, 采用快速模型开发法完成服务器端管理系统开发, 开发过程使用流行的喷泉模型、迭代进行。具体如下图图1和图2:

最简洁的检索界面如图:可直接输入标题、作者、关键词、导师。

高级检索界面共定义了十几个字段, 分别是:中、英标题、中、英摘要、学院、学位名称、毕业年度等等, 字段可任意添加和删除。都可以进行论文的全文检索, 支持各种文本类型的文档格式。

参考文献

[1]朱振国.专升本变成"夹生饭"光明日报, 2011.

[2]程洪滨.新升本科院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开发与建设.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2.

新建本科高校 篇9

“教育评估是根据一定的教育评估的目标和标准, 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和进行科学分析, 对教育工作做出价值判断并改进教育工作的过程。”《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条例》是由原国家教委在1990年颁布的, 该条例确立了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基本框架, 《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条例》是我国普通高校教学评估工作的起点, 该条例明确了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指导思想、评估的基本任务、评估的机构、评估的性质、评估的目的、评估的基本性质等等。1993年1月份成立的高等教育研究会会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本着以下原则:“以评促改, 以评促建, 评建结合, 重在建设”从此揭开了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的新篇章, 同时也颁布了一系列的评估方案:《综合大学本科教学优秀评估》 (讨论稿) 、《新办院校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讨论稿) 、《工科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估》 (讨论稿) 。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是本科教学评估框架中将“《综合大学本科教学优秀评估》 (讨论稿) 、《新办院校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讨论稿) 、《工科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估》 (讨论稿) ”, 这3个讨论稿的内容整合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水平评估方案 (试行) 》, 该指标体系由最初的包含7个一级指标附加1个特色项目, 18个二级指标和38个观测点到增至40个观测点, 发展成为含7个一级指标附加1个特色项目指标19个二级指标及44个观测点。

从教育评估内涵的界定到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都是依据教学档案, 是依据对能够准确全面反映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教学档案所承载的信息的系统收集和科学分析。教学档案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最重要的信息来源。

二、教学档案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中的重要性

有统计资料显示本科教学合格水平评估方案中共有44个观测点而其中有37个观测点与教学档案密切相关, 因此教学档案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一) 教学档案是对抽象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量化。

制定高等学校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是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基本方式之一, 评估指标体系的抽象的内容是由具体的教学档案来反映和诠释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的一级指标划定为: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服务社会。人才培养的二级指标为:学生全面发展质量和毕业生质量。在“学生全面发展质量”中又包含了5个三级指标:品德、知识、能力、身心素质、审美素质。这5个指标的内容都是抽象的, 这些抽象的内容, 只有通过具体的教学档案的内容才能量化。

(二)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很大部分是考察教学档案所反映的评估体系的内容。

以教学类为例:JX11综合类;JX12教学条件与利用:有校舍状况;有实验室、实习基地状况;有校园网建设状况;有运动场及体育设施;有教学经费等;JX13专业类:有专业结构及布局;有培养方案等;JX14课程类:有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JX15实践教学:有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有实验、实习与课程设计;JX16教学管理队伍:有结构与素质;有教学管理及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JX17教学管理:有课务管理;有学籍管理;有考试管理;有学位管理等;JX18质量控制:有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有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有教学质量控制等;JX19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一个教学大类里, 包含了很多与教学相关的评估指标体系里的内容。在以上的9个二级类目中其中有很多都是与评估指标体系中的观测点相契合的。如JX19: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里:这里含有国家四、六级英语考试通过率统计方面的材料;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方面的材料:毕业生考研情况等等有关材料。那么对照与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这一指标体系里面第一指标里的人才培养当中二级指标里学生全面发展素质中的知识、能力其实际内容是一致的。

三、本科教学质量水平合格评估中的教学档案工作

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与教学档案是共谐共振的关系。

(一) 制定契合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专门的归档文件目录整理方案。

首先对归档文件目录的整理的要求要明确、细致, 同时要便于实际操作。如跨年代形成的文件材料如何归档一定要有明确的标准, 绝不能模棱两可, 以避免查找时的重复检索;其次盒内归档文件整理要按程序, 准确、有序按件归档。装订→分类→排列→编号→著录→装盒→标引→入库上架。每一件首先要用不锈钢钉装订;备考表要放置在盒内文件的最下面。档案盒脊背标著要用规定规格的黑水笔。不能用铅笔等等。其次是对档案类目的划分和标识的划定要规范、准确。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要求, 结合档案产生的领域范畴和档案记述的内容性质, 采用“年度———问题———保管期限”分类法。即归档文件整理先按自然年度分开, 年度下按问题分类, 再按保管期限划分。类目代号采用类目名称主题词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标识, 其名称、标识符和主要内容如JX教学档案一致等等。分类主表的编制。一级类目下设的二级类目是对一级类目的细分统一使用阿拉伯数字依次标识为11、12……99, 但是不用阿拉伯数字零。每个级别的类目要考虑到设置新类别的可能性, 在教学档案类目中设置二级类目时适当保留一定的类目空间。

(二)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档案馆员队伍。

高等学校教学档案是高等学校教育质量评估的有力佐证, 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更是高校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档案馆员是高校教学档案工作的忠实执行者。档案馆员的素质决定着这支队伍的素质。

首先要培养档案馆员的档案意识。档案意识是对档案、档案管理活动的思维。档案馆员的档案意识不仅对档案馆员的自身工作有能动作用, 对整个档案、档案馆管理工作都有重大影响。其次要着力培养档案馆员的服务意识, 明确档案馆的职能。既要做好档案材料的“归档、整理、保管利用”等基础的档案业务工作, 还要做好档案载体及信息的提供利用工作。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不仅促进了普通高等学校的建设工作, 同时也对被评估学校的教学档案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使被评估高校的管理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进程更加迈进。

摘要:本文结合高校教育评估工作实际, 论述了新建本科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

关键词:教育评估,新建本科院校,档案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冀生.高等学校教育评估在中国的发展——纪念我国高等学校教育评估创业10年高教发展与评估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2005年7月第21卷第4期

[2]俞笑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视阈下的地方高校教学档案建设新课程研究 (中旬刊) 2013.08.11

新建本科高校 篇10

一、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

师德师风建设,是促进校风学风形成的重要推手、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有力基石,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师德师风建设发展存在多种问题亟待解决,其现状也不容乐观。

(一)教师责任心不足,教学育人理念缺失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向“钱”看倾向日益突出,教师这个有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美誉的职业人群也渐渐融入了世俗世界中,少数教师认为上完课任务就完成了,至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事情应该由专人负责,与他无关;甚至还有部分老师就是授课,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事情藉由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管理即可。

(二)教师教风浮躁,缺乏实践精神

部分老师对工作不够认真,仅将学校教学看做工作,应付了事,不够热爱本职工作,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准,知识体系不够完善,加之观念和思想落后,缺乏实践经历和必要的实践操作,导致学生对上课内容兴趣不大,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基本为零,根本无法实现教学相长。

(三)科研能力不强,急功近利

职称评定、年度考评多与科研挂钩,因此,教师在无形的压力中做科研,无法专心致志潜心研究,往往只看重表面功夫,科研工作浮躁且急功近利,学术造假案例频发,论文剽窃事件屡禁不止。

二、新建本科院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建高校的升格办学、在校生人数的增加以及高校校区的分化,均对师德师风建设提出更高要求,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述。

(一)价值观念扭曲,缺乏正确观念引导

1.个人主义。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冲击下,部分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在工作条件、待遇和职称等方面还在艰难爬坡期,常常将个人利益、家庭生活放在首位,办事教学也是从个人角度出发,调课次数频繁,随意停课,不考虑学生学习意愿和上课效果。

2.拜金主义。部分教师在工作中总把将眼光瞄向金钱,不管是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做专业考察报告,还是做实践锻炼,关心的是将有相应的回报,而不是考虑如何将学生的培养更契合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本末倒置的事情常有发生,缺乏为大学生服务和把高等教育作为事业的责任心。

3.师德师风建设理念引导不够。出现以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现象,除教师自身原因外,高校管理部门也应警觉,如何做好师德师风的理念引导,使高校教师具备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不断了解教师工作中的问题,解决建设难题是关键。

(二)奉献精神不足,敬业态度不够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美在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中逐渐减少,谈奉献的人越来越少。“最美乡村教师”感动中国,掌声落下又响起,眼泪擦干又流下。这种奉献成了典型,成了经典,屈指可数的“最美教师”感动世人,但却没有感染所有的教师,“范跑跑”“郭跳跳”等现象在高校中仍然存在。

(三)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创新精神

高校的教师队伍梯度不够合理,教师的专业水平高低不一。大部分高校教师均具备研究生学历,理论知识储备丰富,但实践能力不强,大多停留在照本宣科的教学状态,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大大降低。高校推出的“老带新,传—帮—带”基本停留在外在形式,没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上勉强过关,创新能力的培养明显缺乏,没有创新精神作为支撑。

(四)教师职业能力发展有待提高

教学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知识要更新,能力要发展,教师抱着经验和陈旧的知识是无法教好学生的。“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不能仅注重知识的传播和灌输,还要关注知识的吸收和发展。

三、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对策

(一)建立师德师风建设制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师德师风建设的各个环节都要有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展榜样,树典型“。每年一度的教师节表彰大会,要表扬先进,树立榜样,通过模范的示范作用,可以把高深的教师职业道德和伦理道德具体化、形象化,增强教师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教师荣誉感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教师的优良品质和典型示范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事故认定办法》极大地减少了教师教学事故的发生率,分别列出了教学事故范畴、教学事故等级及处理意见等,认定办法有一定的威慑力,教师迟到早退和课堂教学秩序混乱的现象明显减少,与师德师风相适应的制度相继出台,将为师德师风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提供制度保障,并将极大地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迈进。

(二)在实践中内化师德师风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师德师风建设要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让教师的德育在实践中得以内化并影响广大学生。首先,在教学一线的课堂教学中,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和相处中,逐渐热爱教师岗位、热爱学生、热爱教学工作。其次,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水平,社会生活实践比教育实践拥有更广阔的空间,形式更灵活多变,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锤炼师德很有必要。如思政类课程改革的春风,让学生们喜欢上思政课程,暑期思政实践报告的完成,大大加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风和学风。

(三)创新师德师风建设

随着高教的发展,师德师风建设内容日益繁多,师德师风信息化成为师德师风发展的必然阶段,师德师风管理信息化是在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及创新的需要下诞生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对师德师风建设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存储及共享是管理工作者需要掌握的技能。结合各校实际,采用相应的管理办公系统,从而将冗长的管理工作化繁为简,创新理思路,提高工作效率。

(四)建立教师职业发展中心

教师可以自主选择不同门类的课程进修学习,在发展中心与不同学术背景的大家进行学习和交流,极大地满足教师要发展、求发展的需要,教师发展中心中的网络培训课程,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选择;教师高级研修班也是对教师很好的发展和锻炼,通过学习、研修、交流、实践和理论凝练,相信广大教师可以不断扩大知识面,拓宽知识眼界,为更好地教书育人做好铺垫。

四、结语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效工作,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领导,应完善师德师风制度体系的建立,强化管理,在实践中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水平,关心教师,解决教师难题,创新师德师风管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强对师德师风建设的理论研究,推动校园文化的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安祥仁.对当前高校师德建设的思考[J].学术论坛,2009(12).

上一篇:图像融合下一篇:现状分析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