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群建设与实践

2022-09-12

教育部在2006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指出:“公共艺术课程与高等学校其他公共课程同样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是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方案明确指出公共艺术课程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对于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对于高等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发展逐渐加大投资力度。一些“985”、“211工程”院校率先发展起了相对完备的公共艺术课程群体系。其他大部分院校竞相考察和调研这些优秀学校的做法,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或建立专门的公共艺术教学部门,或利用艺术学院和人文学院师资,开设了《书法鉴赏》、《影视鉴赏》等艺术选修课,也拥有了自己的公共艺术课程群和相关保障体系。可以看出,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共艺术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艺术理论研究也百花争鸣,如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培养的重要性、公共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公共艺术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公共艺术教学模式的构建,等等”。

本文是课题《新建本科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群的建设与实践》的第一篇文章。文章从前期准备阶段研究中可以得出结论,除少数几所知名高校较为完整和优秀以外,“大多数高校的公共艺术课程群存在体系不健全”。课题在根据实地考察调研后发现,新建本科院校问题则更为突出。由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普遍面临师资力量、资金投入不足,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机构设立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因而这些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达不到教育部规定标准。课程开设仍是根据现有师资力量,仅有几门课程被推出,缺乏长期固定的特色课程,课程体系不稳定,结构松散。教学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完善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课程内容的安排难以与学生达到互动,教学方法不能做到针对大多数学生。教材的选用偏向专业教材,考核方式不够科学,也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课程管理和保障体系。因此,加快建设与实践公共艺术课程群,稳步推进大学生普及艺术教育的进程,是新建本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亟待整改的问题。

在充分分析和认识上述问题的原因后,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解决新建本科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群建设与实践较为有效的途径是,“结合地方区域特点,创新性开设公共艺术类选修课程”。学校要依托所处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合理利用这种地域文化,走出一条将地域文化特色与公共艺术教育相结合的道路。下面以我校为例,学校地处关中平原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景观。我校一方面继承和发扬这些关中文化传统,另一方面结合学校艺术教育的实际条件,并广泛吸纳和利用各种社会文化资源,着重建设和发展出五大公共艺术课程群:

一、限定性选修课程群

学校文化艺术教育中心按照教育部的规定面向全校推出《艺术导论》、《美术鉴赏》、《书法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影视鉴赏》、《音乐鉴赏》7门限定性选修课,《戏曲鉴赏》则由外聘教师担任。限定性选修课程群主要为鉴赏类课程,艺术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手段讲授一些艺术基本常识,使学生了解艺术的门类、发展脉络、评判标准、表现技法和美学哲学原理等知识,并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

二、特色选修课程群

文化艺术教育中心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地域文化特色等,开设各类艺术任意选修课8门,如《广告原理与广告策划》、《林声音乐审美及视听欣赏》、《书法创作》、《形体与舞蹈》、《绘画与摄影》、《数码摄影及摄影作品欣赏》、《“微”浪潮--微电影欣赏与解析》、《从民间到艺术-关中民间美术赏析》,特别注重开发以关中民俗、关中文化、陕西民间艺术、“关学”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任意选修课,大量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本省和市区博物馆。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所在关中地区独具特色的深厚历史文化积淀,以及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另一方面能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把自己的特长及学术研究融入教学,同时也将学生有针对性的带入到艺术实践活动之中,贴近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开发自身艺术创造能力。

三、博物艺术馆实践课程群

公共艺术中心有马继忠美术馆和喻氏陶瓷馆,收藏有喻德江先生捐献的钧窑、越窑、临汝窑、鲁山窑、耀州窑、磁州窑、吉州窑等窑口的陶瓷器三百余件(套),陈列了马继忠先生部分写生手稿和巨幅系列创作38件,集中系统的展示了马继忠当代密体山水画的整体风貌和独特魅力。自建馆以来,累计接待校内外各类团体参观64个,参观人数达8000人次。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师生文化修养和艺术素质,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为我校在转型发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促进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与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西安中国画院共同成立长安精神创作中心,成为陕西文化艺术界与地方高校文化创新的重要举措,开辟了艺术机构走进公共艺术教育的新渠道。

四、音乐欣赏会课程群

文化艺术教育中心于2014年成立“林声音乐工作室”,旨在努力提升广大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为西安的文化大繁荣和大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林声,被西安广大音乐爱好者亲切地称为“音乐传教士”,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至今已举办十五个春秋的“林声经典音乐视听系列欣赏会”,让听众在聆听音乐大师们的杰作中,感悟真善美的昭示。林声老师在西安文理学院开设的“音乐审美与视听欣赏”艺术公选课也深受广大在校学生的欢迎。

五、艺术展览、艺术讲座和研讨会课程群

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定期面向全校和社会开展各类高水准艺术专题展览和研讨会,如2014年陕北炕头狮子展、2015年姜国兴泥塑展、2016年西藏擦擦艺术展及高层研讨会;还聘请文化艺术界知名专家学者,面向全校师生举办各类艺术讲座,如陕西省古迹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刘克成教授《对话历史——设计的一种姿态》专题报告会、西安中国画院副院长王建树先生的《山水画创作》讲座等。

以上就是我校建设和实践起来的五大公共艺术课程群。这五大课程群在推动我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促进学生艺术素养全方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以及打造我校公共艺术教育品牌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建本科院校应努力开全教育部规定的限定性公共艺术课程群,并极力打造特色性公共艺术课程群;在教学环节里增添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内容,使学生充分领略本民族、本地区文化艺术的魅力和内涵;还应不断完善公共艺术课程日常管理体制和方法,建立完备的听评课和学生评学制度,加强教师培训和师资队伍建设等。这些都是新建本科院校建设与实践公共艺术课程群真正有效的经验和方案。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建设公共艺术课程群的发展方案,对合理推进新建本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提供一些重要参考。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群,特色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6年,(9).

[2] 蒋佳,顾平.《浅谈我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群的改革》[J].新视觉艺术,2011-2,第37页.

[3] 周亚辉.《关于公共艺术课程群建设的几点思考——以“大美术”课程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体育与艺术,2012年,第162页.

[4] 史健男.《新建地方综合性大学公共艺术课程体系的构建》[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总第135期),第7页.

上一篇:地铁车站FAS与气灭系统组成、原理及联动方式下一篇: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师的能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