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持久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论文

2024-05-05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持久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论文(通用10篇)

篇1: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持久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论文

由于中考取消了对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考核,导致初中阶段很多学校停开了信息技术这门课,即使有的学校开设了,通常也是让学生自己在机房玩,教师很少去讲解内容,从而导致了高中阶段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和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同时也使学生降低了对信息技术课的期待和热情。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硬性地按照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进行教学,会导致学生除了高一刚开始的前几节课和对搜索引擎教学内容感兴趣外,其他时间大部分学生好像已经失去了学习的热情,认为学习内容枯燥乏味。

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持久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呢?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因此笔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一些尝试:

一、精心准备高一学生的开学第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刚踏入高中的大门,对于第一节课,每位学生都充满了期待,他们想了解这门学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科?相较初中的内容,高中的学习内容有哪些新颖和不同之处?因此,上好第一节课至关重要,通过精心准备的第一节的教学必定会激发起同学们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使用幽默的语言来吸引学生,并同时告诉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每位同学在老师的眼里都是平等的,没有学习好的和学习不好的学生。充分尊重每位学生,使学生立即对老师产生好感。由此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产生好感。

二、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的“调皮捣蛋”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在学习上缺的成功,都希望自己的进步能够得到老师的赞扬。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心理上已经对自尊心有一定的自我认识,有时还会表现出强烈的争强好胜心。作为老师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在日常的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创新,培养他们敢攀高峰的坚强意志。

在信息技术课上,鼓励学生提一些关于计算机的任何问题,利用网络为学生解答这些问题,允许学生修改和“破坏”计算机系统,只要能从中学到一点东西,计算机系统或者一个程序出错了都是值得的,因为学生在“破坏”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了。在收获的过程中也提高了对于信息技术科的学习热情。

三、精心为每节课准备一个计算机小常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对信息技术课程感兴趣的学生,往往都能主动学习,听讲时全神贯注,也积极参加动手实践的活动;不感兴趣的学生,则是被动应付,精神涣散,参与性不高。

在每节课的前几分钟时设计一个由学生轮流介绍一条计算机应用技巧或心得的教学在课程教学时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每个学生为了能让自己的计算机“招数”赢得大家佩服的目光,学生们不但课上勇于亲自探索尝试,甚至课下还经常浏览各类计算机书籍,到各大论坛切磋探讨,以获取更多更实用的计算机知识。学生收集到的东西可谓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有时连我这个计算机专业毕业从教5年的信息技术教师也不得不为之惊讶,感觉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四、使每位学生学习上都有成就感

信息技术课不能简单的上成是老师讲学生练的课堂模式。如果老师采用传统模式,利用讲半节课的时间进行教学,然后学生自行操作练习半节课,时间一长,学生就感觉到了学习枯燥乏味,没有了学习的热情。甚至有的学生开始逃课,去操场上打球,在教室睡觉等等。那么具体我们怎样来操作老师讲学生练呢?

在讲解文字处理教学内容,让每个学生为班级做一个黑板报,做好后让全体同学作为评委进行评价,自行设立各种特色奖项进行评比。此外还可以让学生给同学,家长,朋友运用学习到的信息技术手段制作电子贺卡等等。设计网页制作的教学内容时,可以让每个同学做一个介绍自己的小网站发布到学校的校园网上。这样通过各种与我们实际联系的方式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也提高了学习的热情,学习的效率大大的提高了。

五、充分尊重学生,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无论是自己的学生时代的亲身体验还是和其他同仁的交流,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一个学生喜欢那个任课老师,那么他对这么学科就会投入极大的热情。如何让一个学生喜欢自己呢?首先当然要“学高为师”,自己的知识要全面,学生任何时候求知的欲望都能满足,他将会对老师产生敬意。其次,对待学生要平等,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在学习上要多鼓励,平时上课回答问题后正确的就多夸奖,错误的也要鼓励,比如:“不错,非常好”“这个想法有想象力”多用这些煽动、鼓励性的语言学生一定会在情感上得到满足,从而对自主学习和这门课产生热情。

总之,让学生在鼓励与赞美声中尝试成功,学生渴求知识,热爱学习的激情就会提高并持之以恒。

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的确需要广大教师的苦心探讨与摸索。总的说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方法不是单一的,枯燥的,而是多向性的,趣味性的,只要教师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注意变换多样性的方法,课堂气氛一定会鲜活起来,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定会得到充分的调动与舒张。

篇2: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持久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论文

高二年级:张自林

摘 要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部分学生厌学心理及对策进行探讨,为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教学厌学心理成因 弱势学科对策 前 言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常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生存在厌学心理,这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及思想政治课教学顺利进行。因此,分析学生厌学的成因,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就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共同关心研究的重要课题。这里我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

1.我校近三年扩大了高中招生指标,基本上普及了高中。学生进校后,教学工作的难度明显增加,在教学中发现有一大部分学生有明显的厌学情绪。经过我的调查和了解,发现学生存在这样的心理现象:

(1)在现代社会里,学习政治没有什么用。

(2)怕影响别人,所以上课经常睡觉。

(3)背书包上学只是为了消磨时光。或者说学习只是为了父母。

(4)一学政治就觉得没劲。一上政治课,就无精打采。

(5)人在教室心在球场。

(6)政治课太枯燥,讲的内容总是似懂非懂。

(7)课堂上政治老师讲的课根本听不懂,也不想去弄懂。

(8)政治考试考好考坏无所谓。

(9)常常不做政治作业。

(10)上课时常做一些与政治课、与学习无关的事。

(11)上课连课本都不拿出来、笔也没有。

(12)对政治老师很反感。

(13)和政治老师的关系比较紧张。

(14)对影视明星、歌坛新秀、体坛名将、青春偶像、奇闻轶事等很感兴趣。

(15)对上网、打游戏机、聊天、看电影、电视、录像、玩耍、打球、逛街等活动很感兴趣。

分析上面现象我认为,学生是由以下几个原因而对政治课产生厌学情绪: 第一、教师方面:

许多政治老师不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味地采用灌输式或注入式教学,教师“一灌到底”,久而久之,学生“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尤其是教师不注重教材、教法和学生心理的研究,教学方法呆板、单调,“满堂灌”法、“题海战”法、严厉惩罚等方式,阻碍了师生情感交流,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形成了对政治课的厌学等消极行为,厌学情绪愈来愈重。

第二、学生自我心理方面:

意志力薄弱、自信心不足,是学生产生厌学的重要心理因素。有研究表明,人生成就至多只有20%归于智商,80%则受意志力、自信心、情绪控制的影响。现实的学校学习生活是很枯燥乏味的,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加之他们又承载着社会、家庭、学校、教师的较高期望,而这些独生子女恰恰在自信心、吃苦精神、抗挫能力等方面远不及其父辈。所以一部分学生则移情于网吧、游戏厅等。

第三、非主流文化方面

非主流文化对学校教育尤其是政治课课堂教学产生了强大冲击。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外界的影响,而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因此,他们对社会中流行的时髦的表层文化思想和行为方式更易接受和模仿,如:机关工作作风、党员干部形象、社会不文明现象......这些东西往往与政治课教育的要求和社会所倡导的健康的文化思想相违背。当非主流文化成了学生的追求时,他们必然会对政治的学习丧失信心和兴趣。第四、学校方面

许多学校重理轻文。由于“应试教育”历史与传统的原因,语、数、英成了重点学科,而政治学科一直处于弱势地位,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弱势学科”。

这使得许多学生根本不愿也不想把时间与精力投入其中。对政治学科本来瞧不上眼但又不得不学,久而久之导致部分学生厌学。

(二)政治教师的主要措施

学生的厌学心理直接影响和削弱教学效果。但,厌学心理并非不可改变,只要教师教学有方,是能够激发学生积极要求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的。

下面我们来看厌学政治的学生他们心目中的政治教师是什么样子。

学生希望的政治教师应该是:

1.风趣幽默型:能让课堂充满快乐,让学生乐学并学会。

2.知识渊博型:授课时能旁征博引,让学生有兴趣长见识。

3.亦师亦友型:与学生如同好友,给一学生生活和学习上无私的帮助,学生乐于说真心话。

4.教学有方型:在教学中用全新的风格授课。

5.潇洒时尚型:漂亮、充满时代气息,是学生的偶像,因此也会爱上本学科。

6.“麻辣”热情型:热情奔放,有时有些苛刻、严厉,有时又会做出令学生感动备至的举动来。

我想,要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做他们心中的政治教师。具体而言,可采取以下一些创新措施:

第一、教学环境的创新

教育心理学认为:情境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进入学习最佳心理状态。良好的环境可以唤起学生对真理的欲望,有助于启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处于乐观的情境中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乐观的环境、心情愉快,兴趣会油然而生。要改变厌学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的认识,首先就必须要改善他们所处的课堂环境。政治课堂上任课教师尽可能地创设乐学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由反感、厌恶感变为愉悦感、舒适感,从而积极、主动、愉快地开始新的课堂中的学习。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第二、教育观念的创新。

教育观念的创新,表现为很多方面。但我认为关键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这一思想已被大多数政治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经常不能体现。有些教师过分地相信自己的传授能力,习惯于“满堂灌”和“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不愿、不敢或无法启迪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要消除学生厌学心理,成为符合学生心目中政治老师的形象,就必须要真正树立起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

第三、教育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为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选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教法上改变过去单一的“满堂灌”的注入式教法,将讨论式、对话式、辩论式、演讲式等教法引入课堂教学。思想政治课的许多观点深奥抽象,而寓言典故则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因此,在剖析观点时,适当地引用一些寓言典故,能使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乐。

第四、教师素质和要求的创新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提高教学效果。“亲其师,信其道”。相反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传统政治课教学中很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权威”,这与新时代的中学生的要求有一定的冲突。经过调查,98%的学生喜欢既风趣幽默又知识渊博的政治教师。这对教师的素质和要求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幽默密切相关。为此政治教师必须

要收集和掌握大量的幽默素材。教学幽默的素材很多,大致可从四个方面收集:①参考书上的幽默。《政治课教学》、《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参考》、《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素质教育新教案》(西苑出版社)等教育资料上有大量的材料。②教材中的幽默。这是教学幽默中的“富矿”所在,最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教材中生动活泼的教学插图都富有幽默感,可以使学生产生新鲜好奇,而新鲜好奇正是诱发学习兴趣的积极因素。③艺术作品中的幽默。许多笑话、漫画、相声、格言、警句、歇后语、谜语等,无不妙处横生。教师拈手拿来,便可获得良好的幽默效果。比如在讲述我国农村生产力落后状况时,把农民形象地比喻为“1007部队”,“1”是一条扁担,“00”是两只水桶,农民种地就是拿一把锄头,刨一个坑,撒上种子,然后挑水浇地。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出我国落后的生产力状况。④生活中幽默。如教师、学生和周围其他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轶闻趣事和出现的形象比喻、俏皮话、顺口溜、打油诗等。对于这些活的幽默素材,教师应独具慧眼、善于发现,精心运用。如在讲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时,用“3861”(用“38”来形容妇女,用“61”来形容儿童)部队来说明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情况。政治教师如果能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就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必然也能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

篇3: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热情

中职学生厌学的行为主要有哪些表现呢?其主要表现在 :无所事事,毫无计划性,缺乏目标,上课无精打采,上课玩手机,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尊重老师等等。

学生的这些行为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 ,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发出了严峻的挑战。学生的这些行为需要及时遏制和转化,否则将会严重影响中职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从而进一步影响中职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学生的厌学行为一方面与其自身存在很大关系,但是中职教师也要反思自己有没尽到作为一名教师应尽的职责。

中职教师的哪些行为与学生的厌学行为密切相关呢?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部分教师无法抵御外在的诱惑,教育教学不用心。由于教师受到外在物质的诱惑,使得部分中职教师无法静下心来专心搞好教育教学工作。部分教师表现得浮躁,对待教育教学工作不认真。部分老师对学生也懒于管理,学生出现问题或者犯了错误,要么听之任之,要么简单粗暴地对待,不讲究教育的艺术。在部分教师这样的工作态度下,学生很难从老师身上学到更多知识,更谈不上对老师的尊重了。

(2)教师缺乏教育的艺术。应该说绝大多数的老师对待教育教学的态度还是相当认真的,但是也存在着问题。据笔者观察,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缺乏教育的艺术。他们要么被学生急得团团转,像保姆一样,对学生的事情事无巨细都要管 ;要么对学生居高临下,以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教育学生,不问事情真相就对学生横加批评指责。前者容易让教育者失去在学生中的地位,同时让学生不懂得感恩,使得学生认为教师为“我”做任何事情都是应该的 ;后者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产生对老师的憎恨,起到与教育目的相背而驰的作用。“亲其师,信其道”,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恨其师,厌其道”,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是否讲究教育艺术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3)教师的师德水平有待提高。在教师的各项技能中,师德的作用至关重要。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有个别教师,在学生面前口无遮拦,在学生面前发泄对社会的不满等,或者在学生面前不注意个人的言行,上课迟到、早退时有发生。教师以这样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怎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呢?

要解决中职学生的厌学行为,除了从学生身上找原因之外,还要对中职教师所表现的负面行为寻找解决的途径。那么针对教师所出现的不良行为,应该如何解决呢?

首先,教师应专心致志与教育教学工作,远离世俗思想,。中职教师要有坚定的信念,热爱本职工作,培养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同感和敬业精神。中职教师要摒弃各种世俗观念的影响,建立起心理平衡,甘于寂寞,埋头苦干,爱岗敬业,专心致志与教育教学工作,养成默默奉献的精神 ;远离社会世俗,静神、静心、静气,专心教学,积极营造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努力培养中职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并让他们习得一技之长。

其次,中职教师要树立新型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育艺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掌握好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做到运筹帷幄,因此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

对于教师来讲,不可能通过一段或几段的学习就一劳永逸,中职教师也不例外。“一本书教一辈子”的思想是行不通的。提高素质就要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仅要从书本上学习,还要在实践中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只有与时俱进,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跟得上形势的发展,才能教育好学生。老师们也要扪心自问 :自己是智慧型老师吗 ? 自己在工作中有讲究教育的艺术吗?

再次,要培养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教师的言行举止影响到学生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对学生进行激励、鼓舞,在平时用自己的良好品质与精神气质去感化学生,逐渐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形成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教师的言行举止,不单对学生在校期间起作用,甚至对学生走出社会还会有长时间的影响,因此要求老师们也必须铭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真理,在学生中树立良好而高大的形象。

篇4: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持久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论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教学手段

中学生对计算机有浓厚的兴趣,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相比,在学生学习兴趣这一点上可谓是得天独厚,然而现实中学生更多关注的是游戏、网络购物、网上听音乐、看电影等,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毫不在意。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建议。

一、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目前大力倡导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信息技术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认真学习领会并付诸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同时要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避免采用旧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简单机械地“逼迫”学生达到教学目标,学生为“教”而学,很难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兴趣自然难以提高。更不能采用“放羊”式教学方法,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还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责任心及科学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二、加强感情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信任、关怀和鼓励,不仅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而且教师的言行也会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进而提高他们对教师所教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欲望;反之,任何伤害学生感情的言行,都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增长厌学情绪。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充满感情、亲切的语言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带领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精心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行教材的编写注意到了学生的年龄特征,课文内容图文并茂,富有特色,并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创新意思的培养,突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地位。因此教师在安排每堂課的教学内容时,应考虑两个“必须”:一是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因为完全不为学生所了解的课题,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必须能给予学生以某种新的知识,因为学生早已理解透彻的内容,也很难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善于处理教材,赋予抽象的教学内容以生动的故事情节。

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

1.充分利用情景导入引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学习在电脑中新建文件夹,还可以用喜欢的中文名称命名(如学生姓名),学生就十分感兴趣。又如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网页设计等诸多学习内容,教师都可以事先展示准备好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垂涎”一番,进而帮助他们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实现他们的愿望。

2.通过游戏活动增强兴趣

爱玩游戏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把游戏活动引进课堂,寓知识于游戏之中,让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开展饶有兴味的竞赛,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之中,进一步学习掌握学科知识。如:学生练习指法时,如果让学生独自练习,学生会很快失去兴趣,而且认为练习指法还不如用一个手指打字快。但如果通过局域网进行打字游戏比赛,学生兴趣就会很高,也会通过比赛认识到指法的重要性。

3.注重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

通过学习成果的及时反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师要经常通过网络教室教学演示功能,多多展示学生的作业,及时给予点评指导,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如组织班内或校内电脑作品比赛,选送作品参加校外各级各类比赛,向报刊杂志投稿等等,不论结果如何,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作用都是立竿见影的,常常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对学生影响深远。

4.注重个别辅导,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一个突出的特点便是学生动手操作量大,注重实践,教师对学生的个别性辅导量也大,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问题并及时指导,这样易于学生克服操作中的薄弱环节,增强学习信心与决心。在实践中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实现教学互动效果。在教学中为了避免教师把时间浪费在不同学生之间的奔走中,我是这样做的:(1)启动电子教室,当有学生提问时可以及时地通过主机进行视频讲解,演示操作方法。(2)进行组内合作,组间竞赛。每组三人,由教师安排好,一个操作能力和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带两个接受能力和操作能力较差的学生。这样既节约了时间,让能力强的学生有成就感,又让学困生能及时解决自己操作中的疑难问题,增加了自信和学习的兴趣。

总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精心设计教案,正确把握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有利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主观能动性,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能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

(作者单位 湖南省常德市西洞庭一中)

篇5: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政治的热情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有趣活泼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 使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要求, 集中学生的思维方向, 而且能启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情绪, 达到“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炼之以志, 导之以行”的效果, 这就要求教师深刻钻研熟悉教材, 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框架和逻辑层次, 逻辑关系, 创造出一个有特色的别出新致的导入。要震动学生的心灵,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如高中哲学部份, 其理论有一定的深度, 对高中学生来说要理解有困难。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化难为易呢?导入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哲学蕴含的人生哲理比较广泛, 名人名言、古训、漫画、幽默、笑话、故事无不隐含着一定的哲理。因此, 可以用实例导入法, 直观导入法, 引用名言导入法等, 吸引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的学习状态, 在讲“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可用笑话《双方都是挨饿》导入:一家小饭店门口挂着这样的招牌, 请到这里来用餐吧, 否则, 你我都要挨饿!这样的导入, 一方面, 能使学生的思维大门打开, 使枯燥的哲理生动起来;另一方面, 使学生明确了主题, 我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时, 要注意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 反对无视事物联系的孤立的观点。在讲发挥主观能动性时, 可引用《孙子兵法》里的:“避其锐气, 击其惰性。”“攻其无备, 击其不意”。从而使学生明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总之, 通过以上导入, 能使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 激发学生学习灵感, 增强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但是, 不管以何种形式导入, 都要遵循一致性, 启发性, 情感性, 针对性, 简明性原则, 突出重点, 化解难点, 做到精和趣, 从而由教师情的设计, 引导学生景的诱入, 达到主客观体的第一次碰撞和统一。首先, 教师要注意语言的幽默性:学生不喜欢一个严肃古板的教师, 尤其是一个严肃古板的政治教师。适当地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 会调节课堂气氛, 使原本艰涩的问题、尴尬的局面变得轻松自然。其次, 教师要注意教学案例的新颖性:针对教材的滞后性, 政治课教学必须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 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充实内容, 从而使理论更加切合实际, 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可信度。最后, 教师要注意在讲授时寓教于“乐”, 提高兴趣。大家也许有这样的体会, 如果政治课教学就是老师教条条, 学生背条条, 是乐不起来的。对“乐”的理解也不是讲有关原理时插几个笑话, 让学生大笑一番。政治课的寓教于乐,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 使学生感到有无比的乐趣, 能够在这种乐趣中比较轻松愉快地增长知识, 增长才干, 不会学得那么累。如用学过的知识组织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哲学小漫画创作展评、社会调查等活动, 尤其是辩论会和哲学小漫画创作展评非常受学生的欢迎, 学生参与性极高, 一开展这样的活动, 笑声此起彼伏, 在这样快乐的气氛中, 学生有很大的收获。针对内容的抽象性, 教师要想办法把抽象的知识以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

2 用教学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思想政治课是具有情感性、抽象性、独创性的特殊艺术。教师要善于将政治教学中的教育性和科学性, 用艺术化的形式诉诸于学生, 使之入心入脑。具体来讲:首先, 以开头艺术萌发学生的求知欲。一堂好课的开头如同一出好戏的序幕。开头开得好, 就能先声夺人, 造成学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状态, 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引起“探究反射”。其次, 以点拨释疑的方式,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导入后, 只有通过点拨释疑, 才能使学生在解开疑团的基础上, 切实掌握知识, 提高认识能力, 才能使得学生的学习进一步深入下去。只有这样, 才能变“苦”为“乐”, 增强知识的吸引力, 使得学生想学、乐学、勤学。点拨的方式多种多样, 常用的有: (1) 借势诱导, 引向深入。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后, 学生一般能答出一二、且思考方向正确, 但认识深度不够。这时, 教师应在肯定学生认识方向的基础上顺势点拨, 诱导其认识走向深入和系统。 (2) 夸谬正误, 转变认识。当学生对一个问题发生错误认识时, 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予以否定, 则难以使学生信服, 且易产生逆反心理, 这时, 如采用夸谬法, 由学生认识导出明显错误的结论, 学生就会幡然醒悟, 转而寻找正确认识。 (3) 搭阶造梯, 指点迷津。当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时, 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分析, 此时教师应善于在到达认识彼岸的路上筑上阶梯, 指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从而启动学生思维。再次, 巧设练习,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识结构的过程。有效的练习可以促进它的完成。课堂练习不仅仅是对所学新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反馈, 而是要成为学生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 发展思维, 培养兴趣的广阔天地。教师要用练习设计的艺术粘住学生的心, 使他们找到“用武之地”。政治课教学常用的练习设计方法主要有: (1) 角色模拟法。是指联系课中的有关知识结合现实问题创设一定的新情景, 让学生模拟扮演情景中的角色, 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练习方法。 (2) 知识竞赛法。把学生分成小组, 进行知识竞赛, 或抢答或必答。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结合掌握知识,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竞争意识。 (3) 登台演讲法。教师事先给学生布置好问题, 学生毛遂自荐, 也可由教师指定在讲台上解答的方法。这种方法可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有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

总之, 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持久地吸引学生学政治的注意力, 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加以实事求是的分析, 积累成功经验, 总结失败的教训;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症下药, 弥补不足。这样日积月累, 可以增强自己的教材处理能力, 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 促进自己的业务水平。

摘要: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强, 概念抽象, 趣味性少。如果不注意改革教学方法 , 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 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影响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而教师若能满怀激情, 生动传神地讲解, 诱导学生积极投入, 使教与学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那么学生就能学得主动, 学得扎实, 在课堂上充分体验参与之乐, 思维之趣, 成功之悦, 教学的效果就好。

关键词:高中,兴趣,注意力

参考文献

篇6: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持久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论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习兴趣 网络环境

下面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体会和做法。

一、课程整合,促进兴趣

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另一重要环节。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必须重视与其他基础学科的结合,特别是在实施案例上多与其他学科结合,让学生在解决案例的过程中养成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基础学科问题的习惯,最终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自觉地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其他学科的学习问题。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其他基础学科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当中。

如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可以选择学生中的优秀作文或有典型错误的作文发送到每个学生的终端机上,供全班同学共同赏析和评议。这种基于多媒体网络的评议批改,由于全班学生都能看到同一篇作文,就能使每个学生都来积极参与评议和修改。在网络环境下有利于学生在写的过程修改、写后修改,教师评析完修改,更有利于养成什么时候有“灵感”什么时候改。改变过去学生写作,单纯是教师的评议,而学生只看分数的状况。而且提倡一篇作文多个学习者共同参与修改,协作修改的修改模式。教师重在选择典型作文重点改,同时组织学习交流评改效果。这样在问题解决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Word2000编辑、排版、打印的相关操作,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我们的学习带来的方便,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更浓了。

二、组织竞赛,发展兴趣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组织“比一比”、“赛一赛”等多种形式的竞赛。

比如学生在上网搜集相关主题的信息时,我常常设计“看谁搜集得多”、“看谁搜集得快”的教学环节。又如学生在电子小报、幻灯片创作中,进行“最佳创意奖”、“最佳设计奖”、“最佳合作奖”等的评比活动。特别是“汉字输入”的教学,学生讨厌那枯燥无味的输入,为了提高他们的兴趣,我先在每个班级中开展“输入高手”的评选活动,然后又开展了全校的“输入高高手”评选活动,并给获奖者以小小的奖励。通过一系列的比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电脑操作水平,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另外,还可组织学校性的信息技术兴趣小组,让一部分学有所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兴趣。

三、借助游戏,提高兴趣

玩是学生的天性,在游戏过程中,不但能增进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不易疲劳,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我经常利用一些具有益智性、趣味性、学习性的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富有趣味的游戏中,学生个个兴致勃勃、跃跃欲试,争着参与游戏。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学得起劲,玩得高兴,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如在鼠标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玩WindowsXP自带的“纸牌”游戏、“扫地雷”游戏外,我还安装了“金山打字通”里的“打地鼠”游戏以及“智慧拼图”游戏等,学生在游戏中轻松学会了鼠标的相关操作。又如指法教学中,单调的指法练习往往令学生久而生厌,为此我让学生玩“青蛙过河”的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指法熟练了,没有死记硬背就熟悉了回车键、空格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控制键的作用与使用方法。

另外,我还把玩游戏作为奖励学生的一种有效方法,当学生提前完成某一学习任务经教师检查满意后,就让学生玩一些小游戏,这样促进了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当然,电脑游戏的选择和活动时间必须严格控制,要选择优秀的适合学生的游戏。

四、适时评价,维持兴趣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因此,对学生的评价都应采用激励性语言,更多地倾注宽容、尊重、理解、信任、赞赏、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形成“乐学”的心态,学习就会更积极、更主动。

例如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常常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注重电子档案袋的评价,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

五、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构主义认为,课程与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主动学习、建构知识,创造种真实而复杂的学习环境、一种具有“情境性”和“协作性”的互动环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显然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学生能接受、爱观看、喜参与的学习情境。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室优势,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情景,将声音、图片、文字、动画、视频融为一体,活化教材,使教材内容形象化,问题情境化,任务具体化,让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最佳心理状态,这样既可以有效地避免厌学情绪,同时也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篇7: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持久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论文

一、通过信息技术教学, 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 才会主动地学习。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 我们注重选取与现代社会生活相联系, 、内容及学生状况, 精心设计创设情境, 尤其注重发挥学科特点, 以网络技术优势通过形、光、声、色等效果, 刺激学生多种感官, 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欲望, 诱发学生探求新知的良好动机。教师采用“创设情境、置迷设障、竞赛激励”等方法引发学生兴趣时, 要根据所学内容, 或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 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 从而带着良好的状态进入学习。

1. 巧妙设计疑难问题, 激发学生好奇心理;

2. 精心布置, 巧设悬念, 激发学生探知的迫切欲望;

3. 根据教学内容, 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 使学生自然产生求知的心理冲动。

创设情趣, 让学生在趣味中乐学。例如, 学生在学习网络搜索中, 网络的使用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我通过微软小冰, “小冰”一出现学生立即比较感兴趣, 然后利用“小冰”的疑问 ( 网络搜索、搜索技巧等一些问题) 进行学习, 激发学生探知的迫切欲望, 步步设疑布难, 同时也激发学生好奇心理, 一堂课在轻松、愉悦中学习到知识。

二、对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实行差异化教学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 如果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对于学生学习任务在设置上采用“一刀切”的方式, 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让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得到缓解, 让那些基础较好的学习学不到更多的知识。因此, 为了更好地改善这种现状, 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运用“差异化教学法”结合每个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 进行任务的布置, 对学生任务采用分类分层的方式, 给那些信息技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 安排一些基础性的任务; 而给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 设计一些难度系数较高的操作。这种分层学习方式, 能够让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完成任务, 并同时得到自己能力的提升。学生在获得成就感后, 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知识探索, 任务分层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己合适的能力范围内实现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满足感, 更是作为一种动力推动他们更好地学习, 学习更深一层的知识。

三、通过合理的教学评价, 适时进行激励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不断重视从评价方式出发,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评价, 可以说是这次课程改革中的新灵魂。它以评价主体的互动化, 评价方式动态化, 评价内容多元化, 评价的积极功能等核心特点反衬当前教育评价的缺陷: 评价主体的消极被动, 评价方式方法的单一、僵化忽视结果反馈的科学化过程。发展性评价以人为本, 立足于个体和谐发展的新理念, 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 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 从而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 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 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我们的激励措施有: 一是期望激励。我们从著名的皮格马列翁效应中获得启示, 运用期望激励学生。老师们以满腔的爱心关心每一个学生, 表达自己对每一位学生的期望。在与学生的个别谈话时, 老师以“我希望你……”“我相信你一定能……”“你能够……”的语气表露对学生的希望, 使学生受到鼓舞。二是表扬激励。在教学中, 教师注意多表扬, 少批评, 尤其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而自卑感很强的学生, 教师尽力发掘其身上的闪光点, 多表扬鼓励, 帮助其树立自信心, 激发其奋发向上的动机。三是反馈激励。我们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及时获悉自己的学习情况, 及时反馈学习成绩, 及时反馈掌握知识情况, 及时反馈学习方法的有效性。四是成功激励。我们运用分层教学, 并且努力创设各种机会, 如开展“露一手”比赛、“谁进步快”评比等, 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使学生经常尝到成功的喜悦, 不断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总之, 只有激发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实行分层次教学, 优化评价体系, 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充分感受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魅力, 创设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 让学生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 从而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 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摘要: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 推动高中生自我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提升他们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使高中生对知识的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这样的教学方式和环境, 更好地推动高中生角色的转变, 使高中生由传统的接受者转变为新课程下的分析者和探究者。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来说, 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开展需要更多的是师生课堂的交流, 而不仅仅着眼于知识的获取。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自主学习,对策,自我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吴亚霜.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04) .

[2]许奕裕.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师道, 2012, (05) :68.

篇8: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持久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论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传统教学理念;学习热情;对策建议

作为高中一门基础学科教育,化学学科既有其难点,也有其简单的一面。为此,教师必须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改善这一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实现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利用实用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作为一门实验性超强的学科,化学有很多知识与生活实际是脱离不开的,很多理论知识需要实验进一步的验证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但是,化学实验与物理实验不同,很多实验会接触到危险的化学用品、试剂,这些可能对于没有充分化学知识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危险程度。所以,化学实验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按照书本上的实验操作程序给学生进行展示,或者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这些都是处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也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学校也对此进行了研究探索,学校给出了适当的解决措施,就是专门设立了实验室,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培训,避免实验过程中出现任何危险情况,实验操作也能达到想要的效果。这样一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操作过程中,对实验现象产生了深刻的认识。

二、进行小组合作,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对于向化学这样一门探究性较强的学科,将学生进行分组合作探究学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组织沟通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了最佳。教师也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其解决问题。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提高班级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热情,不同小组之间都会为自己的小组争取到最好的结果,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会在学习能力好的学生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到教学任务中,使得化学成绩提高斐然。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的积极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任务中,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王明.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热情的形式和手段探析[J].吉林教育,2013,14(11):152-153.

篇9: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持久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论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性,创新

一、什么是有效性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获得技能, 而且能够使得科学素养与技术素养得到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明确教学的目标及方法, 用行之有效的实际教学活动来影响学生、激励学生, 不仅仅让学生能操作几个软件, 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方法, 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1.确定合理教学目标,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准备策略, 即怎样备课。新课程理念认为, 应该从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一堂课有哪几项活动, 有几个思维高潮, 怎样安排, 知识构建采用哪些手段,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指导, 怎样营造和谐进取的课堂气氛, 怎样与学生互动, 知识怎样动态生成, 能力如何提升, 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 这些应该是教师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教师不仅需要事先备课, 还要在教学进行中动态备课, 更重要的还要学会事后备课, 进行教学反思, 积累第一手材料, 丰富教学理论, 形成教学风格。

1.落实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落实三维目标是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基本要求。

2.关注学生的发展

首先, 要求教师认真分析教学对象, 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指导思想, 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 让学生产生求知创新的源动力。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特点, 结合学生的社会经验组织课堂教学, 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求。

3.教师自身不断反思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都注意灵活多变, 同样的教学内容, 根据不同的班级特征、不同的学生对象会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式, 并在教学后不断反思、总结和改进, 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 确定分层次教学目标, “因材施教”。

教师要吃透教材, 精心备课, 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应面向全体学生, 应在难度上有层次性。要有适合于优生的更深层次的任务, 让他们深入研究;也要有适合于基础较差学生的浅层次的任务, 并给予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法的指导, 让他们尽快缩短与其他同学的差距。

(二)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提高信息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教学中, 可以通过设立学生感兴趣的主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欲望, 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但在选择主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需不需要? (2) 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3) 选择的主题既要突出教师教学“重点”, 又要兼顾学生学与思的“热点”。

(三) 联系实际, 设置实用场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信息技术这门课更突显现了它的工具性、学科辅助性特点, 它可以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少弊端和问题, 从而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搞情商教育和智力的开发等。例如, 在讲Excel中“用电子表格处理数据”一节时, 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表格, 要处理各种以表格形式出现的数据。在学校, 老师要按课程表上课——课程表的制作, 要对学生素质教育评估状况进行分析——成绩表的制作、输入、统计和分析比较;在家里, 要对家庭收入、支出情况进行分析, 以便及时调整下一阶段的开支和预算——家庭收支情况一览表。从大的方面讲, 我们经常还会面对拥有庞大信息量的表格, 如对全国人口普查, 分析老人与小孩的比例, 男女比例, 分析各学段受教育程度等等方面的数据统计;大企业职工的工资比例、离退休状况、学历情况等;政府各方面财政支出情况;论文的实验数据分析;还有企业产品的销量分析等等。对于这样庞大的数据量, 如果人工输入、统计、查询起来慢得像蜗牛一样让人受不了。因此,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人们设计了处理表格数据的软件——Excel电子表格, 来解决以上我们提到的那些庞大且复杂的数据。这也是和学生以后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问题, 所以, 为了自己的生活更方便更美好, 学生也会不遗余力地去学习。

(四) 采取小组协作和第二课堂教学

小组协作式教学介于班集体教学和个别学习之间, 较容易发挥集体教学和个别学习的长处。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差异分成若干小组, 使小组内部成员的能力水平呈梯形分布, 使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 相互取长补短, 缩短差距, 达到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平衡。

(五) 通过评价促进效益提升

评价是加强学生自我认识、肯定优点、找出不足的有效方法。通过评价, 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应有的挖掘。进行评价要注意要评谁, 评什么, 评价的目的, 评价结果的应用等一些问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 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 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教学的最终目的, 创建和谐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 最精彩的课堂主角是学生, 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组织和激发下, 才会积极主动参与教学, 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高燕芬.生活: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高中信息技术课如何与生活紧密联系[J].信息技术教育, 2006年09期.

[2].周智.新课程改革前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对比研究[J].考试周刊, 2011年06期.

[3].陈菊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思考[J].中小学电教 (下半月) , 2009年12期.

篇10: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持久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论文

通过外出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感悟和反思,我对物理课堂有了新的认识。

1.还给学生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提出“六部”教学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教学法。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自学学案,让学生有了自学的要点;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通过学生展示,完善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口才,还规范了书写。教师的点拨环节如同画龙点睛,补充学生没有深入的地方,概括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让本节课达到高潮。

这就需要教师既要饱满的热情和爱心,又要丰富的经验和应变能力。在学生整理和当堂检测环节,让学生把知识形成体系,并能查漏补缺。

2.变接受为探究,善于设置疑问

在长期的以接受为主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教师更注重的是如何把教材上的知识讲得丝丝入扣,严谨科学;如何把问题分析透彻,把学生注意不到的地方告诉他们,却很少考虑学生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是怎么想的。教师讲得越细致,学生思考的空间被挤占得越多。这就造成学生“上课听得懂,课下不会做”的局面。没有体验的理解不是真正的理解,我们要善于在关键的地方设置疑问,诱导学生逐步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解决问题。

例如,在选修3—1的“电势能”概念教学中,当然,我们可以直接从电场力做功理论分析中引入电势能概念,但我先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在两块带电的平行板中,悬挂一只金属小球,小球在两板中来回不断摆动,并敲打两板,发出响声。让学生从能量转化角度解释小球摆动的原因。学生叽叽喳喳,终于讨论确定:是小球的电势能转化为动能,让学生体会到电势能的存在。所以我们平时教学时,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吸收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才能灵活应用。

3.改讲实验为做实验,诱发学生思考

实验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东西。无论是课堂演示实验还是学生自主探究实验,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例如,在必修1的摩擦力教学中,学生体会不出汽车行驶地面受到摩擦力的方向,我让学生设计一个可动的路面,让遥控车在上面行驶。学生想到在两个易拉罐上面搭一块硬纸板,第二天我带来材料和遥控车,与学生一起进行了这个实验。学生很兴奋,课堂很活跃。趁热打铁,我让学生解释纸板后退的原因。还有在学生的自主实验中,我们不仅仅需要学生参与,更需要学生思考,通过手的劳动调动大脑的运动,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使学生对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物理学家贝费里奇:“做实验的时候,我们如果仅注意那些预期的事物,就可能错过预期之外的现象,而这些现象尽管开始令人不解,却最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重要事实的发现。”

4.注重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体验

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进一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交流与评估”等环节体验科学过程,感悟科学方法。但课堂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环境等因素制约,可以让学生借助于体育课研究跳远成绩可以通过改变哪些因素来提高;通过测体重,乘坐电梯,到游乐场乘坐过山车等活动,了解和体验失重与超重;通过放假时坐车回家,体会汽车转弯时离心运动的感觉。在这些此类研究活动中,追求的不是结论的尽善尽美,而是由过去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向重视过程的教学,让学生多接触社会生活,并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5.融入物理学史,培养创造型人才

英国哲学家培根有句名言:读史使人明智。在教学中,恰当引入物理学史,以其中的欢乐、困惑、惊奇和哲理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以物理学家认识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

例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牛顿,与学生一起循着伟人的研究历程,从而加深学生对该定律的理解。在讲“电磁学”部分时,我不仅向学生介绍库仑、安培、奥斯特、法拉第等科学家的事迹。特别是法拉第,我让学生从网上和图书馆搜集有关资料,让学生把自己找到的部分在课堂中展示。有的小组从法拉第出生家庭说起,法拉第出生贫寒,没有接受正规教育,但他好学、认真和上进,从而获得戴维赏识,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开拓了视野。

上一篇:关于中国大学生对吉普赛文化了解情况的调查下一篇: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