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问题式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022-12-12

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教学程序的设计, 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教师的讲授过程中被动地接受知识, 其个性及创造力的培养相对弱化。 这种教学方法突出了信息技术的“学科性”, 但忽略了其 “实用性”与 “实践性”。

“ 问题式学习” 是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使学生缘 “ 疑” 探究, 主动分析解决。 这种教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探索。 它可以诱发动因, 激发动力, 促进学生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1问题的设计

问题式学习的关键环节是问题的设计。 首先, 问题的提出应有引导作用, 要能够切合教学任务;其次, 问题要有隐含性、梯度性和启发性;三要结合学生实际, 根据不同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针对性的问题。 例如在介绍计算机硬件组装这个内容时, 笔者提出了“家庭配置组装一台多媒体功能电脑”的问题, 学生自己设计、配置一台多媒体电脑方案。 问题一提出, 学生很感兴趣, 有些需要配置电脑的学生更是跃跃欲试, 他们纷纷查阅资料, 在网上下载信息, 劲头十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笔者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平均每组4~5 人, 自由组合、推举出小组长。 在小组成员搭配上教师进行适当调整, 以把握调整各组知识技术实力。 每个学习小组应根据“问题”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讨论, 最后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变为 “主动式学习”, 变死读书本知识为主动满足需求而“创造”知识。 为了使设计的问题更有意义, 在进行问题设计时, 应遵循以下原则:

(1) 设计的问题必须结合教学内容, 考虑到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知识的提取。

(2) 设计的问题应该存在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感,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鼓励他们去探索、学习。

(3) 设计问题时, 应考虑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现状。 设计学生“跳一跳”就能够解决的问题, 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与上进心。

2教师的主导作用

由于学生的释疑、 解疑是在教师指导、 疏导下进行的, 所以, 教师的诱导、引导、启导对促进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教师能否在教学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直接影响到信息技术的学习效果。 由于“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 所以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教师不能生搬硬套传统的教学方法, 更不能将语数外等学科的教学方法机械地套用到信息技术学科中来, 而应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出发, 对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程序的编排、小组合作的形式等进行创造性安排。 要做好这一切, 教师除了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以外, 还应做好引导学生的工作。 学生在接受问题时, 由激发出的兴趣和需求的驱使, 产生积极探究的动力。 在“问题式学习”实施中, 学生经常不知如何收集素材, 不知道采用哪种基本技能方法, 有时还会知难而退。 这时, 教师应适当点拨, 或组织实际操作,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为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 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解决问题的资料, 设置问题探究的情境, 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学习“Power Point”的相关内容时, 为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笔者专门设计了“问题”, 其中包含一系列操作技能的幻灯片设计, 让学生分组完成。 笔者先组织学生了解相关的操作步骤, 使其做到心中有数, 学生增强了信心, 根据教师的提示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并且总结出许多实际的技巧, 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兴趣。 学生自己设计幻灯片, 在家利用课余时间收集素材, 确定主题, 在家里完成幻灯片的设计。 然后在课上进行交流、点评与示范, 潜力得以充分地发挥, 课堂教学的效果大为改观。 学生思维活跃, 接受新生事物快, 对幻灯片的制作技巧超出了课堂讲授的范围, 超出教材的难度。 学生觉得学有所获, 每位学生均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制作各类幻灯片作品, 内容非常丰富。 利用“问题式学习”教学法, 收到传统教学过程中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3小组协作学习、自主学习

以小组方式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 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学生的相互协作贯穿于整个“问题式学习”的过程。 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学生, 学生才是问题解决的主体。 有些问题比较复杂, 有些信息技术知识比较前沿, 这时就需要把班级学生进行分组, 实行分组学习, 利用小组的力量和智慧确定解决方案。 小组成员应职责明确, 相互协作, 积极主动探索自己负责解决的任务。 所以, 学生的自主学习也相当重要。学生在共同完成一个问题时, 不断磨合, 既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又促进组与组之间相互竞争, 使教学工作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笔者在介绍程序设计这个知识点时, 根据学生成绩进行排序分班工作, 结合教学的内容, 为学校设计自动分班的程序。 问题提出后, 程序虽然不复杂, 由于采用投票竞争方式, 一下调动了学生的情绪。 在程序设计过程中, 学生发挥出了极大的学习热情和较强的动手能力。 他们收集有关资料, 阅读大量的范例程序并对之进行加工处理。 为了使小组编写的程序具有竞争力, 添加了许多便于用户使用的功能, 使编写的程序更趋合理化。 有的小组还对编写的程序进行了加密与编译。 完成课题后, 教师组织讨论与交流, 让各小组代表汇报程序开发的过程。 每位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完成任务过程中所探究的知识大大超过了教科书与讲解示范的教学要求。

通过问题的解决, 可以促使学生理顺知识间的关系,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有利于形成可以迁移的问题解决策略, 可以说“问题式学习”教学法在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 路远见.“问题式教学”的内涵及特征分析[J].高中生学习, 2013 (8) .

[2] 吕艳艳.信息技术与“问题式”教学[J].科技资讯, 2014 (3) .

上一篇: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7例下一篇:西安市居民鞋撑需求及其使用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