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德育于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2024-04-08

寓德育于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精选9篇)

篇1:寓德育于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寓德育于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敦化市贤儒镇中心小学 王成玉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小学英语课程则是基础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二者的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那么,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北京申奥成功、英语作用凸显的今天,如何才能实现德育与小学英语的成功渗透呢?

一、寓德育于小学英语教学的理性思考

1、把德育渗透到小学英语教学是实现德育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德育在儿童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奠基作用,在学校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导向和保证作用。培养“四有”新人是德育的根本任务。完成德育任务,必须遵循德育原则,选择最佳的德育途径和方法。如果我们把完成德育任务看作攻克河流对岸的堡垒,那么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就好比是通向对岸的舟或者桥,它对德育的效果和成败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

在实施德育的众多途径中,品德与生活课、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系统进行德育的任务。但于德育于学科教学也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其具有的优势是其他方法所无法替代的。因为学校教育培养人,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教学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它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具有严密的计划性和组织性,较强的系统性,占据了学生学校生活的大部分时间。而其他途径与学科教学相比,都不完全具有这些特点。由此可见,尽管德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是如果不主要依靠教学而只依靠社会实践或团队活动,是绝不可能完成其任务的。而小学英语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小学德育任务的顺利完成必然要求实现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成功渗透。

2、思想教育是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1、紧扣小学英语课的性质和特点

各门学科都能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但由于学科的性质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点。各科教材都是为培养现代化建设者服务的,都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学科教学能否成功渗透思想教育,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准确把握好两个大纲:一个是《德育大纲》,了解对所教年级学生的德育要求;二是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明确课标对本学科的德育要求。

小学生好新奇、爱活动、善模仿、记忆好、爱说、爱唱、爱跳、爱表演。这就要求德育与小学英语教学渗透时必须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学内容要生动有趣、形式活泼多样、方法灵活简便。通过听说读写玩演视听等方式,通过对话、谜语、故事、绕口令、歌曲、游戏及竞赛、表演等活动,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英语感性知识,同时思想受到净化和升华。

2、深刻把握小学英语教材的知识体系和德育内容

小学英语教材有许多版本,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教学内容都渗透了思想教育因素,以使学生在学好英语的同时,在树立正确思想和培养良好思想品德方面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以川人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例,其编排始终坚持寓德育于小学英语教学之中的原则。入门阶段的内容主要反映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注意灌输文明礼貌、尊师爱生、团结友爱、助人为乐、遵守纪律等品德教育以及介绍英语国家的风俗人情。入门之后,教材内容逐渐从课堂、家庭向社会各方面展开,贯穿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爱劳动、爱科学、爱集体等有教育意义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

以该教材第一册为例,从语言功能来说,主要学习日常交际用语及句型What’s thisthat?从德育内容来说,则把学生礼貌用语习惯的培养贯穿始终,要求学生会用Hello!Nice to meet you!How are you?Excuse me.Please.Thank you.等进行交际。该书Lesson 20则增加了英语的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圣诞

教学结合在一起,安排了生动有趣的活动,寓教于乐,寓学于做。如用英语字母报数,既可使学生集中思想,提高辩音能力,又可使学生认清个体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在相同时间内看哪组报数又快又准,只有每个小组成员都努力才能取得胜利。而全班同学边唱字母歌,边玩开火车的游戏,既让学生熟悉了字母顺序,又让学生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当然,这还要靠教师平时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

三、寓德育于小学英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寓德育于小学英语教学,要防止德育教育“成人化”倾向。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低,模仿力强,自控力弱,独立性差,思想行为易受外界干扰。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小学英语生动活泼、快乐有趣的优势,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长期有效的德育教育。

2、寓德育于小学英语教学,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书育人,是信息的传递,思想的转换,情感的迁移和理想意识的交流”。寓德育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成效,取决于师生间的诚挚、信赖、心理相容。只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清理相通,才能使学生的认识活动进入佳境,才能产生最佳的德育效果。

3、寓德育于小学英语教学,要有明确的针对性。针对性主要针对学生关于社会生活和思想中的模糊认识,针对学生中的认识分歧及背离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习惯,针对某一时期共同的思想倾向等等。要做到有针对性,教师必须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学担负着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而德育目标的全面实现必须寓德育于小学英语教学之中。我们只有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寓德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才能为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一些外国语的跨世纪人才。

篇2:寓德育于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摘 要】教师是学生掌握知识、认识世界的领路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摘 要】教师是学生知识、认识世界的领路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外语教学的每一环节,里粗浅地探把育人寓于教书过程中,是每位教师的责任。讨如何在英语课堂上

德育教育。

【关键词】教师 英语教学 德育

“师者,这句话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师说》中的一句话,概括了教师的重大职责。教师是学生

知识、认识世界的领路人,教书育人

外语教学的每一环节,是教师的天职。把育人寓于教书过程中,是每位教师的责任。里粗浅地探讨如何在英语课堂上

一、在英语课堂上

1.在外语教学中主要学生在用于学生的知识的德育教育。

专业化教育、社会化教育和情感教育对学生德育教育

完全用外语组织课堂,对教学的语言材料做简单化、条理化的讲解,活动:,培养

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思想,升华课文主题,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力。这三种能力的培养有利

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动向,地去更新于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去观察和思考知识,建树。

2.在外语教学中学生因素中的性格特征所致,基于学生的点滴进步敢、自信、进取、有因“羞口”而厌学的情况,教师

去,这是教育学中讲到的非智力学习

学生,做、辅导,对鼓励、表扬,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勤奋、勇、朝气蓬勃的性格。

3.在外语教学中,以课文做为内容载体,在学生完全华主题,对学生

语料的基础上总结和升情感和道德教育。例如让学生在“My First Job”一文中学习对待工作的,在“The Ageing Society”一文中学习尊重和关注老龄化群体,在“For or Against Smoking”一文中学习健康生活可在学习过程中情感。

二、在英语课堂上运用语言及榜样手段对学生

1.语言手段: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教育的手段。教师可以

德育教育

环保问题……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

教学内容

学生,培养

健康的升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规范性用语、评价性用语和解释性用语等三类语言对学生

教师同学生谈论责任或义务,使用的是“规范性用语”,可以上学生不

用语涉及

德育教育。

种语境下教师

在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待人处世。,是教师规范学生

常用的道德语言。教师,例如课堂用指令和禁令,直截了当向学生听讲或不按时

道德要求,约束学生的不规

作业时对学生说,“You have to…”;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如“You’d b用道德倡议对学生道德理想教育,运用激励语言来鼓励学生的高尚etter…”,“You are the best one.”,“Don’t be shy.”等。教师可以长经历予以不同句式来表达对

不同学生的个性及成的教育期待,如“I wish…”,“You should…”,“You ou

后多少会朝着你的ght to…”,“Why don’t you…”等。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到期望发展;在学生具备较强理解力的前提之下,教师可以商量和请求的规范和

学生的软化道德要求的语气,用,如“May I…?”,“Will you…?”,“Would yo的道德观。u…?”,“Let’s…”等。让学生感受文明与道德,并在感受中

在道德语境中,“评价性语言”声明,它是去做的事情。这类道德判断归根结底是对善良生活由应当追求、珍视、把

有价值的事情,而构成、东西

有义务终极价值、“Team wor

传递给下一代的断言。例如在教学中k”团队精神,让学生们感受到集体的herland”,直至热爱的民族。

及温暖,让其以热爱集体而发展为热爱祖国“Mot

在道德教育中,告诉学生不好在是

是对的或错的、该做

对或错、为

或不该做、好在或好或的,还要向学生说明为该或不该、为不好,即“tell them the reason and why.”学生的也充满探究欲望。诸如“为的解释。解释

对自然充满好奇心,对社会和人类自身

?”,“那样公平吗?”

问题需

我受罚而他要教师向简单地“填塞”,当教师对学生说:“Why I didn’

人类高尚道德的t criticize he,but you.Just because he is honest!”是在同对话。

2.榜样手段:教育专业服务的内容与师德规范的内容要求对教师的道德要求。师德不鼓励和教育学生的道德手段。在教师为学生示范对学生最具感染力。

师德在学校生活中和约束作用;另一

双重,师德对学生

:一,师德对教师的专业

约束、鞭策和

性,对学生的道德教师的道德手段,的所有道德榜样中,教师自身的激励、,潜移默化的道

教育作用。师德教师的专业学生的道德发展。教师的身教是作用。教师在情况下之

自然而然的身教,对学生的品德可以能够自然而然地实施身教,并

教师天生德教育家,而是教育活动的特殊性使然。教育情境也确实使人处在教育情境中的学生,都的老师确实应当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美德。情况下不会对教师的道德示范产生抵触情绪。其实,学校德育的人格和道德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信念端正。”德育以知识为载体强大的内化力量。让习的参考文献:

心灵的体操,它使。

教师的“身教”,就,取决于教师的它的真正的德育,学校教育就不

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

学生的,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为学生创设

真、善、美的情感空间,使在语言的天空中感受纯我本色。

在语言学把握情感品质的内化力量,让

[1]杨建中.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尹汝昭.大学英语教学要

德育为先.职业技术教育,2005,(32).[3]刘源.谈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1).[4]杨晓红.如何在英语教学中

篇3:寓德育于小学英语教学之中初探

一、结合教材礼貌用语,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跨世纪的一代,应进一步弘扬这一传统美德。小学英语教材中编排了丰富的文明礼貌用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并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

1. 结合教学常规进行德育渗透

在日常的教学中,结合一个个教学常规,培养学生有礼貌、互相关心、谦虚等好品质。如在课堂组织教学中,每节课前的师生问好就在无形中增进了感情,“Glad to meet you! Nice to see you,boys and girls!”等语句的使用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也告诉了学生见面时应打招呼,要有礼貌。在教问候语“Good morning.How are you? How do you do?”等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掌握这些问候语,并鼓励学生要学以致用,学会文明交际,以礼相待。在Daily talk中,采用的对话也是很贴近学生生活的,如Is everybody here? How are you,today? What do you like best?…通过回答,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同时也明白了应该关心他人,这就是学科德育的一种方式。

2. 通过激励和表扬进行德育渗透

激励和表扬对学生的触动是很大的,因此我常常用榜样的作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当同学表现好,老师发奖券或以奖品鼓励时,要求全班都礼貌地表扬:Good! Very good! 得奖同学应礼貌地回答:Thank you,teacher!对于受表扬的同学来说,是一种鼓励,下次会争取做到更好,培养了学习兴趣,调动了积极性;对于其他同学来说,这就是学习的榜样,进而勉励自己要向优秀的同学看齐。通过鼓励和表扬这种形式潜移默化地进行了德育渗透。

3. 注重孩子合作精神的培养

如今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往往导致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倾向。然而,现代社会充满竞争,同时又充满着交流与合作,没有合作精神的人犹如汪洋中的一叶小舟,经不起风浪的搏击。所以,教师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使学生记住自己是集体的一员,热爱集体,明白团结力量大,学会和同学友好相处。在英语教学中,老师给出一个“话题”(Topic),让学生们展开讨论,表演对话。(eg:How to introduce your new friend?)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采取一些游戏、比赛的活动,以增强集体感。例如,PEP Book3 Unit3 Part C Story time讲述的是小白兔一人无法拔起大萝卜,后来森林中的小动物联合起来将萝卜拔起的故事。在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语言教学后,教师让学生回答并说明道理,从而让他们悟出团队精神的伟大。为强化学生对团结就是力量的理解,教师也可以再对“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难折断”这个俗语进行情景演示。这样,不仅达到了教学目的,巩固了知识,而且还进行了一次“学会做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以自身高尚素质,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只有教师的模范行为,才能使学生具体形象地感受到教师所讲的道德要求是可信、有益的,从而去积极行动。一般来说,学生模仿性是很强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可从不同方面来注视、模仿和学习教师。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的身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教学过程中,我想方没法地营造积极活泼的学习气氛。例如课前播放英文歌曲,如JINGLE BELL、ROW ROW YOUR BOAT;穿插“绕口令”比赛、“单词接力”等游戏。我用良好的品质和个性促进师生互动,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既吸收科学知识,思想品德也如春雨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并逐渐形成科学的价值现、世界观和人生观。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言行结合,对学生的言行统一具有多么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课内外结合,强化德育渗透

篇4:寓德育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之中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多媒体教学 德育 结合

德育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渠道。发挥学科教学的特点,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学科教学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学科德育渗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德育应每时每刻地渗透在各个教育环节中。信息技术教学当然也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寓德育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之中呢?

一、寓爱国主义教育于信息技术教学之中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重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引起情感共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因此,教师要结合材料内容,挖掘德育素材,努力创设各种情境,自然地进行德育渗透,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网上搜索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在网上查找我国的四大发明为造福人类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勤劳、智慧的伟大民族,而且具有悠久而灿烂的文明历史,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师也可结合学生关注的国内外大事,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如中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六号”飞行成功后,每个中国人无不欢呼雀跃,甚至整个世界都在为此欢呼。笔者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上网搜索杨利伟与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宇宙飞船探索太空的相关图片、文字,然后制作成电子报刊,从而培养学生的科普知识素养和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相信科学的思想和情怀。

二、寓感恩教育于信息技术教学之中

“爱使世界运转”。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自我意识较强,他们往往不懂得关心别人、爱护别人。所以笔者进行以下几个环节的设计:

在进行制作美丽的贺卡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利用画图软件制作教师节或母亲节、父亲节的贺卡,并在贺卡上写“教师节愉快!”“我爱你,妈妈!”“你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等祝福语,来表达他们对老师、父母的爱。

在进行用写字板写汉字的教学时,笔者要求学生写一封让父母亲最感动的信来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信,把文字编辑教学与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进行Word软件教学时,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用Word软件制作送给自己母親的贺卡,要求贺卡中有感人的图片、发自肺腑的文字。

把以上内容都保存下来,在教收发电子邮件后,让他们自己用所学的知识发送到父母的邮箱中。

三、寓环保教育于信息技术教学之中

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一个话题,也是一门系统的科学,更是一种意识、一种理念、一种生活方式,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对每个学生来说,更是要从小养成环保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精心设计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球观”,关爱地球,关爱环境,逐步帮助学生树立“关爱地球、从我做起”的意识。

笔者在教学画图软件时,先用投影仪展示人类的地球所遭受的严重污染、生态破坏图片,请学生进行观察、想象我们的地球所遭受的痛苦,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把地球所承受的痛苦画出来,从而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常识教育,倡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我们还可以绘制“环保”题材的宣传画;用Word软件设计环保标志;制作关于“保护母亲河”“垃圾分类,防治污染”“关注绿色环保”等内容的Word海报。

四、寓计算机使用道德教育于信息技术教学之中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推广,学校计算机教育全面普及,电脑开始进入千家万户,互联网已经开始走进小学生的生活。网络以强大的辐射力和感染力吸引着众多的学生,小学生可以从网上更快、更多地获取信息,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和乐趣,但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也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因此,我们必须在计算机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加强计算机使用道德教育,建立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可通过实例(CIH病毒、蠕虫病毒等)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它会破坏计算机存储的数据,损坏计算机的硬件,造成系统的崩溃,将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性。所以,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篇5:寓德育于英语教学之中的探讨

摘 要:育人先育德,德是一个真正的人的根本。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把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放在与英语知识同样重要的地位,寻方法、找途径,使英语教学与德育紧密联系,将德育融入语言教学之中。

关键词:小学英语;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1;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6-0014-01

一、深入挖掘教材,找到德育点

在英语课本上,只有单词、对话和课文,并没有标明怎样育“德”。其实德育的点,就隐藏在这些对话、课文之中,关键在于教师的发现和挖掘。例如,从简单的入门对话“Good morning,how are you”开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见到同学、老师、朋友要热情打招呼,向对方问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在一篇阅读短文中,有一篇为《Rich or poor》,Mr rich有钱但没有朋友,Mr poor没钱却很快乐的原因是他有许多朋友。在读完两段文章后,我向学生这样提问:(1)Who is happier?(2)Which is more important? Which one would you like to be?学生的回答为:(1)Mr poor.(2)Friends are important.we should make friends with others.这时我说:“钱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没有朋友却会心灵孤独,失去生活的快乐。那么我们生活中,应该多为他人着想,关心他人,以豁达的胸怀去创造生活的快乐,生活才有意义。”在学Apple picking时,学生找到了劳动的兴趣,同时培养了他们热爱劳动的思想。话不用很多,但要让教师的启发与教学内容自然、紧密结合,短少而精深,起到画龙点睛之效。

二、抓住适当机会,充分利用练习材料

练习和测验,是衡量教与学效果的尺度。教师若只把目光盯在分数上,那么,对学生的教育是不全面的。相反,通过测验,我们可以培养学生诚实、自信、不畏困难的品格。英语测验以选择题居多,有的水平差的学生,题做不出来,就“蒙”一个,这时教师就应该告诉他那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同时也辜负了老师的期望。同时告诉他要静下心来,认真考虑,相信自己的能力,一定能找到正确的答案。练习内容也是德育的好途径。记得有一次考试后的第二天,得知成绩,大部分同学情绪比较低落,上课注意力不太集中。这时,我拿出了短文《My Teacher》。这篇短文是Heller Keller记述她的老师怎样帮她学习“语言”,她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成功的故事。我一边读,一边解释难句,让学生们自己理解简单句。教室里静极了,学生们在听的同时都受了故事的感染,在我读完后,有好几个学生都哭了。我轻轻地说:“海伦?凯勒遇到了那么多困难,可她坚持下去,获得了成功。你们这次的小失败算什么呢!找出自己的不足,再加把劲吧!”学生们振奋了,并告诉我要以Helen Keller作为他们的榜样和动力。还有一次读到这一句“If you want a friend,be one”,学生不能理解,以至影响了下面的阅读。这句话是说,如果你想要一个朋友,就要先以和善友好行为去对待别人,成为别人的朋友,你才有了朋友。学生深受启发,会意地朝我点头,随之顺利地读完了下面的文章。可以说,阅读的段落,不仅是阅读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是对学生思想的熏陶。语言,总是跟社会背景和人的生活紧密相关,我们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输进了人的思想、社会的舆论。我们要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找到文章的闪光点,适时地将美好的人类的思想输入到学生的头脑当中,帮他们把握人生的方向。

三、教师做好表率,坚持相互交流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模仿的对象。教师优美的语言、实事求是的作风,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学中,我总是以情带英语,用英语传情,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例如,哪位学生病了,我在班上提问:“Where’s ×××!

What’s wrong? or I’m sorry to hear that”当他回来时,我用惊奇热情的目光看着他,并说:“Oh,I’m very happy to see you.I hope you are better now.”同时,我还鼓励学生用英语说出要对他说的话,这样既锻炼了口语,也创造了和谐的人际关系。渐渐地,在英语课上,乃至课下,英语交流越来越广泛,学生们也朝着real man的方向发展,彬彬有礼的多了,敢于认错的同学也多了。我还在班内设立了English Comer,并挂上了一个小信箱,学生可以用英语写出心里话,表达自己对班内某事的看法,或者请老师给予帮助。这样既锻炼了写作,又交流了感情。教师授以语言和知识,同时授以做人之道,双手齐抓,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我们教师应拿出细心、耐心、恒心,想尽一切办法,因势利导,坚持不懈,利用好我们每一节课的内容,发挥好我们每一言行的作用,将德育深入课堂、深入教学生活,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参考文献:

篇6:寓德育于语文教学

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快二十年了,常常听到老师们概叹:我们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学生的素质越来越低,学生的行为越来越难以理解。学生当中存在着许多不良现象:骄横偏执,我行我素;自由散漫,缺乏修养,爱攀比,虚荣心强,早恋;抗挫能力差,面对困难,他们总是逃避;面对长辈或来客不会打招呼,不懂得尊重老师和他人,对于身边所发生的一些灾难,不太关注,缺少爱心,表现较为自私,缺乏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花钱大手大脚,不能够体会父母的艰辛,不懂得感恩,不能为他人着想,做事不认真,缺少耐心;好高骛远,缺乏责任感,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容易产生恐惧、焦虑、孤独的症状,甚至产生嫉妒、攻击的心态和行为;有时做一些荒唐不可思议的事,去伤害别人或者走极端,甚至轻生自杀。究其原因,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学生行为的缺失就是德育的缺失。那么作为语文老师该如何担当这个任务,把德育寓于语文教学当中呢?

一、备课时深入挖掘教材,把握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就目前的教材内容而言,如果牵强附会的话,每一篇课文都可以挖掘出德育教育的内容,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那种挖掘很容易让课堂流于随意的情感宣泄,空洞的理论说教,从而让每一篇文章的作者板起了面孔,使文本中的人物离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远,从而偏离了语文教学本质。为此,在备课时,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明确目标的原则。思想教育的目标因文而异,我们在教学必须中要明确每一篇课文的思想教育目标,不能牵强附会,更不能张冠李戴。教《我的叔叔于勒》就必须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金钱之上、利益至上的社会实质;教《斑羚飞渡》就要教育学生摒弃私心、对动物要富有爱心;教余光中的《乡愁》就要启发学生领会作者对亲人对大陆不尽的思念,使学生产生企盼台湾回归、维护祖国统一的强烈心愿。不同的课文,应有不同的德育目标。

2、针对实际的原则。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有的放矢。在课前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并分析产生这种思想状况的个人、家庭、社会原因。教师要用全新的观点来审视今天的学生的思想特点,发挥语文教学思想导向的积极作用,让学生的思想摆脱庸俗浅薄的泥淖,跟上时代的步伐。比如,在教学《陌上桑》时,有的学生可能会大胆直言:“那个罗敷真是太傻了,太守有权有势,嫁给他可以吃香的喝辣的,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不比在家里整天采桑养蚕强多了吗?”我们不要简单地认为这种想法离经叛道、幼稚可笑,实际上,在现在的商品经济社会中由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持有这种想法的绝非个别。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加以讥讽、训斥,而应该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摆正他们的人生航向。

3、合时适度原则。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不是在教学中牵强附会地加上点德育内容,也不是情感的随意宣 泻,更不是纯粹的理论说教,它必须遵循合时适度原则。要在教学语文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有机渗透,做到天衣无缝、润物无声。比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当讲到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时,可启发学生思考并讨论:“如果现在某人做了坏事,有个人见义勇为,拔刀相助,将那人也暴打致死行不行?”通过讨论,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现代的法制社会不同于封建时代的人制社会,我们应该运用法律的武器,通过合法的途径来维护正当的权益。

4、)求新激活原则。艺术是以新颖、形象、生动为基本特征的。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中的“求新”,是指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要有时代感,要贴近学生实际,反映国内国际的新形势、新成就、新信息,尤其要反映 学生关心的身边的新情况、新问题。而所谓的“激活”,一是指教风活泼,课堂教学德育渗透深刻,可接受性 强;二是指教法灵活,能根据学生的心态,选择最佳切入口,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激活学生情感,使之迅速产 生移情体验,感悟为人处世之道;三是指教学手段多样,能根据需要,充分发挥与教材中德育渗透点相关的幻 灯、录音、录像等电教手段的作用,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使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易于为学生所 接受。

二、课堂中,营造课堂教学氛围 创设浓郁德育环境

新的教学理念产生了新的教学模式。教学逐步改变过去“满堂罐”的传统模

式,强调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下面我试从三个层面探讨一下:

1、在阅读教学中,一方面在尊重文学本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作品内容,同时注意联系不同学期教材中的德育相同点进行比较阅读。在高中第三册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中我们领略到一个大思想家的生命价值观。联系到曾经学过的高中第一册教材中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从一个独特的视角阐述作者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从而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往往是通过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来打动人的,引导学生细心体味细节描写是培养学生语文基本技能的方式之一。同样,文本中的德育因素也是可以通过品味细节,揣摩词句来领会的。《我与地坛》通过对母亲神态、行为、语言等细节描写将竭尽全力鼓舞儿子生活的勇气和自信深沉的母爱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让我们深刻地领会的生命的意义以及母亲的伟大。语文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于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入境、生情、悟 道,从中受到品德的熏陶和感染。如教学节选自《红楼梦》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就可以深入剖析课 文的情节,揣摩人物的细节,挖掘小说的思想内涵,使学生认识贾雨村的性格,紧紧抓住细节中几段要言破的 “警语”:“老爷荣任到此,难道就没抄一张本省的护宫符不成?”“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使学生认识旧社会官官相卫、徇情枉法的丑恶行为。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同样,德育感知也只有建立在让学生充分感受作品深邃主题的基础上,才能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加强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渗透,要允许教师和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进行稍许独到的自我阐释、自我解读,做出自我的、合理的多元解读。在讲授《屈原列传》一课时,我就着重引导学生从屈原怀石沉江,至死不悔的悲壮中学习他对真理、对正义的执著追求。只有引导学生从不同教材中汲取各种营养要素,才能使他们更加坚毅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才能用更坚强的翅膀迎接风雨的洗礼,才能用更执著的追求到达生命的高度。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领略古代伟大人物的精神境界,培养自己的健全人格。读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学生们就会涤荡心中残存的卑躬屈膝,树立做人应有的骨气和尊严;而读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学生们就会焕发心中的自信和豪迈之气以及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而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表现出来的诗人在遭受极度不幸和挫折之后的豁达胸襟,是怎样的使人心境为之舒畅开朗;“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中朋友的热情关怀,使诗人忘却二十三年的凄凉和不幸,表示要振奋精神,重新投入到新生活中去。这是怎样的人生境界,怎样的人格力量啊!语文教材中,这样的佳句俯拾皆是,我们在赏析它的精妙之处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领悟到其中蕴含着的诗人的人格力量,正是这种人格魅力给予我们以强烈的感染,激发了我们对这些伟大诗人的景仰。这种人格精神,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领悟,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那么学生们就不会在生活中遭受一点挫折,遇到一点不幸,就意志消沉,就一蹶不振,甚至走上极端之路。胡适先生说:“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而无灵魂,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在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中,教师通过富有感情色彩的美谈、声情并茂的描绘、启发、点拨与暗示以及通过自身的人格力量和学识,把学生引入理想的意境, 不留痕迹地让学生产生移情感悟心理体验,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学生。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重点字词语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做到 “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从而揣摩其中的思想感情,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2、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首先在于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感受生活,在学生感受生活和发现生活的过程中,适当地点拨,渗透德育,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会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无论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最终的指向都是人类社会,都要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赞美人性的高贵,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去选题,如“舍与得”,可以让学生明白“舍弃也是一种智慧,有舍才有得”,从而懂得“勇于舍弃也是一种美德”;“诚信”,可促使学生反观自己,从而提醒自己在生活中要讲诚信,等等。教师通过有意识的渗透,能有效引导学生注重自身德育方面的修炼。

3、在讲评时,学生每个学期都要参加几次考试,一些试题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好材料。拿来进行考试的段落或文章,无论哪一方面都要禁得住推敲,学生不但要仔细地揣摩着去做,教师也要精心去讲,这又是进行德育渗透的好机会。如2009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中的语言运用题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4分)我常想,人们常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肯定有其合理性,①

正如《五人墓碑记》中提到的许多读书人,在阉党高压下不照样易志变节?而五人

“素不闻诗书之训”,不照样激昂大义,蹈死不顾?我认为我们青年人

要学会学习,学会探究,但更要学会做人。④,我写下了不足为外人道的《自诫书》:正直善良,温和谦逊,以为立身之本;自强不息,即使是最飘渺的梦想,也绝不放弃„„”就涉及到了“正直善良,温和谦逊,自强不息”等精神品质;大阅读所选的《鞋说》的末尾一句“流光不驻,生年有限,我们不能辜负了那些疼爱我们生命的鞋”,谈到了珍爱生命,珍惜时间。另外文言文试题的命题者偏好选历朝历代中有关气节品质类的文章,也是教师可以利用的好素材。

在分析讲解这些题时,教师应有意识的带着学生结合标准答案欣赏这些题,因为学生细心的做了,领悟起来会更快、更深刻。

三、有效利用第二课堂,增加学生生活阅历和德育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强化德育教育作用,语文实践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活动中学语文,可以帮助学生增加生活阅历和德育体验。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例如诗歌朗诵比赛、演讲辩论赛、文学沙龙等,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实践,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倾听时代的步伐,关注社会民生的发展,使身心从有限的课本放飞到广阔的现实生活空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使命感,全面提升人文精神的素养。这样才能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加强实践体验,收到很好的课文学习能力迁移和德育感知的效果。我是一直紧抓摘抄的,每周规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三张摘抄,摘抄内容适当做了些要求,如可以根据个人兴趣摘抄正面积极向上的事例。通过检查学生的摘抄本,我发现了许多好例子。如:“给我们自己加满‘水’,使我们负重,这样才不会跌倒”,强调了人生的责任感;“夏衍的临终遗言”,表现出“谦恭是一种深刻的教养”;“一个给珍珠剔除斑点的人”让学生们学会“宽容与珍惜”,等等。我把涉及美德的例子打印出来,贴在教室里让学生共享,这样既充实了学生的摘抄,也让学生互相交流,看一看别人搜集的材料体现出了人类的哪些优秀品质,我们又能从中学到什么。学生通过阅读与摘抄,能进一步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篇7:初探寓德育于教学实践中

刘红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邓小平教育思想和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的指引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制订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年人犯罪法》等教育专门法律以及由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规定性文件。这些法律、规定、文件的颁布实施为我们依法执教、依法治校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为新世纪的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行万事,德为先”;“德才兼备真君子,有才无德真小人!” 人不可能脱离道德而存在,在现行的社会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法律来规范着人们的道德行为。如果一个人没有了道德,那么他必然会对身边的人,乃至社会都造成伤害,所以我们时时刻刻都不能放松对品德的教育。[关键词]:以人为本

双重责任

适应社会

小学的的课程中,有门课叫“品德与社会(生活)”,授课范围是思想、德行、信仰以及未来的人生观。那是不是仅仅就靠这门课就行了呢?作为面对学生的老师会肯定的回答“当然不是”,德育必需渗透到我们教学的各门学科中去,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当然不能例外。

一、时代的需要

古往今来,历代王朝大体都有“王霸道杂用之说法”,而学校教育征对的是青少年儿童,故主要还应在德治礼教范围。《左传·昭公二十年》子产说:“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 新课标指出:“要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这充分说明:小学数学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体现为社会服务的性质,为社会培养有用的建设人才。

新大纲指出:“德育是小学数学必须完成的一件重要任务。从一年级起贯穿在各年级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学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德育内容,它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寓德育于教学之中

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们只需要加以利用就好。有的时候只是短短的几句话就能起到效果,比我们枯燥的讲上一节课要来的有效果。所以我们若能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那么,我们就能成功地担负起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责任。

我们的教材很多地方都渗透了德育内容在里面。只要我们课前充分的钻研教材,就能很好的把 1

握德育与教学的关系,使它们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很多时候德育教育并不会花掉我们多少时间,只需要少许的带到一点,就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了。在小学数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如与数的发现相联系的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小学数学课本中收入了许多生动的素材,结合有关数学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家的杰出成就,介绍现代中国人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例如,我国商代形成的十进制,比西方早2000年;公元3世纪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分数除法法则,给出了最小公倍数的严格定义;现代特别是解放以来,数学家苏步青、华罗庚和陈景润等对人类数学发展的贡献,都是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生动教材,以激励学生立志献身祖国建设事业,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态度。

在漫长的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积累了一整套数学的科学思维规律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些规律和方法无不充满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在教学中,结合有关内容,恰当地揭示数学知识中蕴含的辨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以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主义观点教育的事例比比皆是。例如,教学中通过数和计量的产生发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领悟到数学知识源于实践。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实际如下游戏导入新课:“用掌声表示得数”。教师口述: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同学们击掌两下。教师板书“每个小朋友分得2个苹果: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同学们击掌几下。教师板书:每个小朋友分得1个苹果;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呢?没有掌声。教师问:为什么没有掌声呢?同学们回答:“半个苹果不能用掌声表示”。教师急忙夸奖同学们:“你们真聪明”!从而揭示课题。使同学们真实地感到,分数的产生,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而不是数学家们硬性规定的,使学生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是学好数学的重要保证。有了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才有一定的方向。因此,我们在教学数学知识时,要注意联系实际,说明数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如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一节时,举一些工农业生产中的实际数据,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以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数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要一丝不苟,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通过严格训练,使学生形成对待任何工作都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如在进行计算能力训练时,我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边审边思考:“题目有没有抄错?先计算什么?再计算什么?能否简便计算?”在计算时要求学生一步一回头,自觉进行检查,做错及时纠正,自觉分析错误原因,防止再

错,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端正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培养独立思考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寓德育于教学中的策略:

(一)有效利用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一直被大多数学生认为是枯燥、乏味的学科,自然他们在学习中就变得很被动,有的甚至产生恐惧数学的心理。若在课上用生活中的问题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用生活实例来加强概念的理解,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应用数学解决问题,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让学生运用所学概率知识,计算一张数字彩票的中奖概率,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计算的结果又认识了事物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数学不仅仅是教学生一些计算、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克服了对数学的惧怕心理,从本质上真正地热爱数学,主动地学习数学。在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开动脑筋,勇于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开拓创新地解决问题,使他们逐步养成严谨朴实的科学态度,理智自律的人格特征及勤奋自强的探索精神。

(二)创设德育环境,尊重和肯定学生培养自信心。

主体性的德育观,尊重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提供学生主动学习的充分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德育过程,尽可能在自主自娱的教学活动中自我体验、自我探求、自我顿悟、自我发展。教育者应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儿童不仅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们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使学生在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进行正确评价的时候,既要看到进步的一面,又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数学教师自然喜欢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但每个班中都会有几个“不喜欢数学、学不好数学”的孩子,教师要善于及时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上课不注意听讲,注意力分散,不按时完成作业,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首先要改变的还不是他的学习方法,也不是忙于提高他的学习成绩,而是激发他的兴趣和热情。只要他通过努力取得了进步,就应给予赞赏和表现机会。诸如一些简单问题的提问,对于他的正确回答,给予十分肯定的语言赞扬,并同时让全班同学用言行给予鼓励。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情感氛围,以爱的情感与学生交流,让学生们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自觉地学习,从中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树立自信心。例如:在一节课上,出了这样一道题:养殖厂要把100头牛运走,如果每4头牛装一车,已经装好23车,还需要几辆车?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一般解法是:100÷4-23,在做

这道题时,我请了一名学困生到黑板板演,这位学生列式:4×23,刚写出这个式子下面的学生就沉不住气了,纷纷举手要求到黑板板演,有些学生还喊了起来:“这么简单的题都做错,老师还是让我来吧”。有些同学在下面窃窃私语,站在讲台上的那位学生:“满脸通红,手足无措。”,这时,我示意下面的学生安静,并对他们说:“这样做也可以,人家还没有作完你们怎么就下结论呢!你知道人家下面怎么做吗?要尊重他人,虚心向他人学习。” 教室里安静了。这时我鼓励那位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在黑板上:4×23=92(头),这一步是求23辆车里共有多少头牛?100-92=8(头),这一步是求还有多少头牛没装车?再用8÷4=2(辆),最后这一步求出还需要几辆车?待那位学生写完之后教师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时我也表扬了这位学困生,同时也指出了少数几个同学的不礼貌行为。并告诉大家要学会尊重人、理解人,虚心向他人学习。那位同学满脸笑容地回到了座位上。在这里我没有因为下面同学的影响,而停止那位学生的板演,而是在稳定环境之后,及时地肯定他并鼓励他把自己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看维护了他的自尊心并增强了他的自信心。

(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意识。

主体性德育观就是要创设一种真实而深刻的道德激励境界,引导学生将自己作为修养主体,找到自我的尊严和价值,积极进行道德思维和道德选择,发展道德探究能力,真正成为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实践的主体,真正体验到德育是从实实在在的自我开始的。

数学教学的课堂是开放的,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不断探求知识,自主学习,寻找规律,发现创新。数学课堂要不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充分的机会表现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课堂中老师“教的主导”转变为学生“学的主体”,变“跟我学”到“我要学”。应鼓励、启发和诱导学生能从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新思路。因为这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世界的心理触角,是创造意识的体现。

例如:在最优化思想的数学教学课中,首先创设了问题情境。秋天到了我校要组织学生秋游,都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和老师所提供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由此展开实践活动的内容。这样的问题对学生而言,既有现实性、趣味性,又有思考性和开放性,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愿意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问题情境的故事化,确保了每位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了学生很大的思维空间,学生的智慧在这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在合理选择车辆的环节中,共有便宜宽敞的大公共汽车和舒适豪华的小轿车两种,让学生一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选出本组认为最合理的一种乘车方式,并算出本方案的租费是多少。经过讨论学生得出了多种乘车方案,有经济型的、有舒适型的、有关心型的(照顾晕车、身体不舒服的同学和老师,让他们乘坐舒适豪华的小轿车其他人乘坐便宜的大公共汽车)等等,各种各样不同的乘车方案,而且每组都阐述了自己的理由。在这节课上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关心他人的意

识,而且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新思路,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利用实践活动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既能使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既能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体现了现代的主体性教育思想。例如:在复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我设计了一节“治理白色污染”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活动前先给学生展示了一组资料,并让学生谈谈感想,然后再调查统计自己家中一周内每天扔塑料袋的个数;活动时分小组统计本小组在一周内共扔塑料袋的个数及平均每天扔的个数,待汇报完数据后再计算全班在一周内共扔塑料袋的个数及平均每天扔的个数,然后通过测量计算出塑料袋的平均面积并汇报数据,接着设置情境让学生计算若全校都照这样的速度扔塑料袋,多长时间后我们的校园将会被我们扔的塑料袋扑满;然后对这些数据再进行分析、讨论,经过分析、讨论每一位同学都发自内心地说:“一定要治理白色污染”。活动的最后我们共同制定了活动的口号“白色污染几时休,齐心协力何须愁!”,同时每个小组都制定了活动后的任务,下决心要把“治理白色污染”进行到底。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通过统计、计算、分析、讨论不仅复习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而且还运用已学的知识探讨了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白色污染。通过大量的数据给学生的内心以震撼,从而使学生既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养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又焕发了学生内心深处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体现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能力”的教育思想。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应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心里需求出发,找到合适的方法,做到真正激起学生的心理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的熏陶,实现育人的本质,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篇8:寓德育于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使汉字的音、义、用有机结合起来

儿童三岁时, 语言就慢慢丰富起来了, 他们掌握的词汇越来越多, 能说出合乎语法的比较复杂的句子, 喜欢听故事, 跟人交际, 模仿大人的话。到七岁入学时, 他们听说能力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是教师指导学生口语表达的黄金时期。然而, 由于上思县属讲壮话地区, 刚入学时, 学生无一人能说一口较流利的普通话。因此, 普通话听说能力很差。作为启蒙老师, 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普通话的听说能力。教师可以用普通话讲课, 讲故事, 加上直观教学:状物、图画、动作、表情等, 有时还加上适当的壮语解释, 使学生听的能力得以提高。教师上课的语言也是从壮语加普通话过渡到全部是用普通话教学。课堂上, 无论是说话课、写字课, 还是阅读课都让学生有练说普通话的机会, 并及时纠正错误。课外, 师生的对话, 同学间的交往, 都鼓励学生用普通话表达。这样, 学生在讲普通话中逐渐地把汉字的音、义和用比较好地结合起来。

二、培养学生分析字形认识汉字的能力, 让字形与字音、义联系起来。

汉字是音形义结合为一体的, 通过听说只能明白字的音和义, 还需要通过分析字形, 把字的音形义融合一体。

汉字有一整套笔画、偏旁部首名称、笔顺规则和构字规律。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传授识字写字规律, 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技能, 让学生掌握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

识字技能的培养方法:第一, 构字法分析。教师熟悉六种汉字构字法, 小学课文中出现的字大多数是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依据构字法, 指导学生识字, 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如“月亮”的“月”字, 原是由新月形状“月”造成的, 这就是象形法造字。又如, “采”字, 上部是手爪, 下部是木, 即用手爪去摘树上的东西, 这叫会意法。形声字如“轮”, 左边为形旁, 右边为字音 (声旁) , 让学生跟同声异旁字比较学习。“轮”是车子上的轮子, “抡”是挥手之意。第二, 偏旁部首归类。同一偏旁的字大都表示同类, 如“海、江、河、潮、浪”等都与水有关, “树、林、枝、枯”等都与木有关。第三, 用组词法识字。这便于区别形近字、同声字。如:元—元旦, 园—公园, 圆—圆圈, 员—人员;斤—公斤, 斥—排斥。经几种识字法指导, 学生能根据实际, 自学汉字, 识字技能逐渐形成。

写字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写字要工整美观、准确, 有一定的速度。第一步, 重点培养正确的握笔方法、写字姿势, 学会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及名称。学会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及名称, 学会字的笔顺规则。第二步, 学了间架结构, 着重培养学生写字匀称。第三步, 学习偏旁部首。如此既教了学生写字的有关基本知识和练习方法, 又循序渐进, 由简单到复杂, 学生容易掌握。在学生掌握了练字基本功后, 训练就要保证质量和速度。如抄写, 从看一笔写一画, 看一字写一字, 到看一词写一词, 看一句写一句, 不仅写写字教材中的字词, 还写阅读教材的词句, 同时在班内进行写“快、好”字的比赛, 调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 学生的写字技能逐渐形成。

三、通过课内外大量阅读识字, 使识字技能转变为技巧

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几乎都是注音课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 先把注意力逐渐集中到字上, 不知读音才看注音, 通过字音字形联系上下文, 了解字义词义句意。如课文《小白兔和小灰兔》, 学生根据分词法知道:“菜子”是一个词, 但有的学生不明白意思。我教学生把与“菜子”有关的句子找来分析:第一, “小白兔不要白菜, 说:‘您送我一些菜子吧’”里的“菜子”就是一种东西。第二, “小白兔回到家里, 把地翻送了, 种上菜子”这里的“菜子”就是蔬菜的种子。第三, “过了几天, 白菜长出来了”说明“菜子”是一种种后可以长大的东西。第四, “小白兔常常给白菜浇水、施肥、拔草、抓虫。白菜很快长大了”这里的“菜子”就是指经过“浇水、施肥、拔草、抓虫”等运作后长成“白菜”的东西。然后就让学生综合概括出:“菜子”是一种用来种的种子, 种后经过浇水、施肥、拔草和抓虫等劳作后, 能逐渐长大。

小学生由于理解水平有限, 识字技能还不很高, 一时还不能理解或充分理解字的音形义, 初遇字词时, 总是用机械识记的方法记下来, 然后在以后的阅读中, 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认识水平的提高, 再逐步加深字词的理解, 转化为意义识记。

教师还要教会学生查字典识字法, 鼓励学生多读给汉字注音的报刊, 通过大量课内外阅读, 汉字在脑中重复出现, 印象逐渐深刻, 达到识字目的。

四、写作实践, 使汉字的音、形、义、用融为一体。

从第一学期开始, 就教学生写作文。作文时, 如果只知道音和义的字, 用拼音表示, 音形义都知道的字, 用字形表示。通过作文训练, 巩固了汉字。同时, 学生掌握汉字的情况, 通过作文得到了检验, 教师及时总结纠正, 能使学生识字用字有机结合, 达到预期目的。

篇9:寓德育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

一、有机结合,自然渗透

1.结合教材内容,及时渗透

就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而论,一般可以从下列四个方面去发掘或设置德育的“渗透点”:题意和数据;概念、法则、定律、公式的成因;插页、插图和统计图表;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

2.结合教学过程,适时渗透

教师通过渗透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可以是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也可以是一个教学环节,一个教学过程。在应用题教学中,选用的题材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做好事、绿化种树、节约用电用水、积极锻炼身体、改革前后人民收入对比等事例,使学生在解题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3.结合技能训练,培养习惯

数学的精确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要一丝不苟。因此,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来说,培养其良好习惯主要通过不间断的反复训练来实现。通过严格的训练,使学生形成对待任何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

二、陶冶情操,潜移默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应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心理需求出发,找到合适的方法,做到真正激起学生的心理认同,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的熏陶,实现育人的本质。

在教育实践中,可以充分运用情感诱导法、情景激励法、实例渗透法、竞赛训练法等对小学生进行情操的陶冶。

三、开展活动,拓宽视野

通过数学训练和实际应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通过数学作业和练习,培养学生严格、认真、仔细、工作有条理,对计算结果负责任的良好作风。

四、示范导行,感染习惯

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法。

上一篇:徐剑文同志先进事迹下一篇:学校小金库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