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信息管理论文

2024-05-24

建筑企业信息管理论文(通用6篇)

篇1:建筑企业信息管理论文

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信息化论文

摘要:近年来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建筑业的规模和数量也随之急剧增长,投资额度和复杂程度越来越大,导致工程管理的难度剧增。然而,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开发与应用水平却没有“与时俱进”。认真分析了实现项目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快其发展的合理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项目管理;方法

0引言

以不同工程项目作为管理的基本单元,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基本特点。对于一个工程项目而言,信息扮演着提供其过程中规划、控制、协调和决策的依据的重要角色。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项目管理信息化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建筑施工企业面对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如果仍然使用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部门之间不能协调统一,就会处于十分不利的环境之中。因此,寻求一种与新时期相适应的项目管理模式,突破旧机制的束缚,已成为一种共识和必然。面对项目管理的优化问题,人们提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首先,以信息网络作为项目信息交流的载体,使项目管理信息反馈速度发生了质的变化,在信息化速度加快的同时,减轻了相关人员的工作负担,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随着建筑业各项机制与方法的不断完善,信息量急剧增长,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对各管理环节进行及时便利的督促与检查,实行规范化管理。第三,建筑工程项目投资大,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是高风险行业。风险管理需要大量和十分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对风险进行预测、分析、防范和控制。第四,信息资源规划是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通过建立企业信息标准和信息系统模型,衡量现有的信息系统及各种应用,从而使信息化建设更稳步、积极的.发展。

2对项目管理信息化的问题分析

2.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体制和范围存在局限性

当前大多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特别重视对成本与进度的控制,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也偏重于此,这就使项目管理信息化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项目的策划、质量、风险等预测不足。另外企业的各个参与部门没有协调统一,数据独立分散,常出现缺失与重复现象,给项目管理软件制造了障碍,不利于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实现。由于对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足,所以它的应用范围也极大受到了限制。许多建筑企业不注重工程项目整体管理,把责任重点仅放到项目的某个阶段或某项工作,如企业很重视施工的前期阶段,造价预算、招投标、施工设计等,一旦进入施工阶段,企业似乎就放下重担,全凭项目施工管理人员经验和处理能力维持施工的正常状况。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信息化的应用范围,使项目管理的施工阶段没有合适的信息系统模型,难以进行科学的风险预测和分析,有巨大的潜在风险。

2.2高管层的信息化意识薄弱,部分人仍抵触其推广

许多建筑企业的高管层年龄结构较大,计算机的使用水平普遍较低,这就造成他们对计算机停留在认知阶段,对计算机应用在项目管理上的潜在利益认识较为模糊,所以在选择与否时,常抱有疑虑。这一特点尤其表现在中小型企业,一贯的有限投资和微薄的收益,都成为科技发展和应用的障碍。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有意无意地打破了企业内部工作小组以及个人的平衡领地,一定程度上限制或削弱了一部分人的权利,还加大了一部分人的工作量,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这两部分人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其进行消极的评论。项目的数据是一个智能又带有一定色彩的资源,是企业许多部门和机构享受自己的权利和地位的保证,所以抵触信息化的推广也无可厚非。

3推进信息化建设速度的方法

3.1消除抵触情绪,革新观念,推广信息化

企业中的一部分带有抵触情绪的人,应当立足于科学的发展观,清楚地认识恶意的评价只会阻碍信息化技术在建筑行业上应用的步伐,但不会改变任何结果,项目管理信息化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应当认清形势,不是让企业适应你,而是你积极的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信息化技术是提供准确实时的信息,辅助合理决策的最理想方法。要想提高建筑项目管理水平,就必须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切实改进工作思路,抓好信息化建设工作。一个先进的管理方式,首先应从观念上革新,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实施过程只是一个业务流程的变更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计算机将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

3.2重视信息资源规划建设

信息资源规划是项目工程信息化的基础。实行信息资源规划的建设,可用如下方法:第一,数据流分析和信息需求分析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这样可以为信息资源规划的开发打好基础,规范决策层、管理层和业务层信息需求。第二,数据环境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建立包括信息分类编码、数据元素、用户视图等标准,然后将这些标准贯穿于整个环境的开发之中。第三,建立工程网络、信息系统框架的目的,是使工程的投资方、承建方、监管方、信息中心负责人和信息系统开发人员在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方面达成共识,并制定统一的发展目标和实施策略,从而有效推进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筑企业各部门应主动参与信息资源规划,在应用中找出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3.3明确信息化管理目标,尽快建设相关政策

确定合理的建设目标才能明确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因此要想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实现其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运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加强相关人员培训是树立建设目标的重要方法。另外,国家应当尽快出台相关的政策。当前我国有关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政策还比较少,这对其发展是很不利的。因此,企业在消除各种障碍,努力实现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同时,政府应当给予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出台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政策。

4结语

建筑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建立一套“与时俱进”的管理系统,才能提高管理水平,从容应对竞争挑战。21世纪是信息发达的时代,对信息的处理方式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竞争能力。管理信息化可以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支持,也是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一个有效的管理手段。

参考文献:

[1]陶庆,王红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77-80.

[2]陈岱林.项目管理信息化务实求进[J].中国建设信息,(8):20-21.

[3]何社全,吴琳.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基石[J].建筑机械化,(3):33-34.

[4]李宁远.浅谈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7(7):72-73.

篇2:建筑企业信息管理论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信息技术 信息化解决方案 信息化实施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建筑行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繁荣期。工程项目的增多、工程量的增大,对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从自身的管理入手,增强企业竞争力,是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关注的焦点。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实施是解决企业管理难题的最优途径,也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得以生存的关键。

一、前言

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增加,也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确立了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出产业的地位。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而愈演愈烈,通过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综合收益,也是适应市场信息化需求的发展方向。

二、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施行状况

目前国内施工企业发展良莠不齐,但提升整体竞争力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信息化管理方式的定位。通过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督促施工企业自身工程质量的提高和工程项目的科学化管理,也有助于整个行业的信息整合。就信息化施行情况现状来看,一些大型建筑企业起步较早,计算机技术应用相对成熟,已经完成了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初步构建。但在企业占有比例更高的中小型企业中,信息化开展较晚,甚至还是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在项目管理、财务管理和招投标过程中,依赖手工操作,还不能有效地利用信息平台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价值,这也是造成国内施工企业整体水平两极分化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从整个建筑行业发展来看,信息化起步整体较晚,远远落后于其他技术行业,因此,建筑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开展已经迫在眉睫。

三、施工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作用

3.1建筑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目标

信息化系统的构建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首先要明确系统建设的目标,将信息化管理的起步定位在满足企业的基础数据、文档管理、日常办公和人力资源等基础管理需求。其次,信息化管理的进一步目标是在设计管理和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与普及。通过对企业各环节信息化管理的实现,提出了更高的建设要求,就是要将信息化管理手段推向项目管理应用的更高层次,从而真正实现建筑企业的整体信息化管理转变,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收益。

3.2实现多方协同作业与信息共享

信息化管理的实现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开放的平台,借此来创建一个信息共享空间,为各企业间的协同作业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项目管理的信息化集成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通过对预算管理、设计管理、招标管理、施工管理等环节的数据分析和合理规划,增进合作企业间的信任度,同时对项目工期、质量和成本做到信息互通,最大程度的发挥组织协调的作用,通过信息交互避免多方合作过程中各施工企业各自项目管理上的漏洞存在,从而保证多方协作的经济收益。 3.3实现企业信息资源统一规划管理

建筑企业庞大的日常信息以及业务数据是建筑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因此,这些信息的集中和统一存储是施工企业决策数据的积累,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项目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息资源的收集、存储和利用都要经过统一、细致的规划和管理,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满足不同情况下的使用需求,发挥信息的真正意义。此外,除了在基础设计上考虑到数据体系的建立,更要在信息管理中融合统计与分析工具,通过智能化分析工具对项目投资、工程成本、施工进度、经营利润等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并在智能分析工具的作用下,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辅助。

四、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系统管理研究

4.1项目概况信息化管理

工程项目的概况包括项目的基本资料,例如,项目名称、地点、投资单位、投资金额、项目负责人等主要信息。这部分信息的集中和整理,是要保证信息的及时、有效和准确,目的是让相关人员了解工程的主体。

4.2项目招标规划信息化管理

招标规划信息化管理,是通过对招标工作中的各环节的统筹安排,建立项目招标的结构体系,直观、准确的反映招标过程中的范围与内容,便于协调其中的各项相关因素。

4.3施工投资控制信息化管理

施工控制,包括对项目的进度、质量和资金投入等环节实施目标化管理,在满足项目要求的同时,将以上因素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从而对整个工程项目起到约束的作用。特别是投资控制,是建筑施工企业信息系统的主要目标,从投资估算、施工图预算、合同造价、实际造价支出等涵盖了工程投资建设的全过程资金相关数据,因此,信息化管理可以在实现保证工程质量的基本前提下,压缩成本支出使收益达到最大化。

五、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对项目管理实施信息资源整合,从而达到信息化的高度统一。项目管理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是建筑企业综合竞争力价值的体现。建筑行业信息化革命的开展,为建筑行业的振兴和繁荣平添了新的契机,在推行科学化企业管理的道路上开启了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冯兰晓。如何进行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李宇宁。施工企业信息化初探[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霍国庆。建筑施工企业战略信息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篇3:建筑企业信息管理论文

收录日期:2012年7月18日

建筑施工企业的周转材料是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仍可保持原有形态且不确认为固定资产的物资, 周转材料主要包括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和其他周转材料。其特点是单个产品价值相对较低, 所需批量大, 多次参与施工企业生产而不改变实物形态, 其价值通过不断使用逐步分摊到受益成本中去。据统计, 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中物资成本占工程造价的50%~65%, 其中周转材料占项目物资成本的15%左右, 控制好周转材料, 对提升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具有积极意义。

一、当前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周转材料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管理粗放, 周转率较低。

由于很多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是在原来施工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 加上我国前几年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房地产投资拉动的,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 投到标, 拿到工程基本就有钱可赚。因此, 这些建筑施工企业的资源配置重点大多在投标及各工程项目的施工上, 项目管理者对保有的周转材料管理不够细致, 没有从企业利益全盘考虑提高管理效率, 责任意识淡薄, 周转材料使用过程中管理粗放, 损耗率极高, 造成使用寿命缩短, 周转率较低, 不能真正实现周转材料的真正“周转”。

(二) 各工程项目之间周转材料信息不通畅, 资源浪费较多。

由于很多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建立专门的周转材料管理部门, 没有专门的周转材料信息共享平台, 不能做到对全企业施工范围内周转材料信息的及时统计和发布, 各项目施工单位的资金使用权和材料采购权下放, 施工项目管理者往往因本项目生产急需而不考虑公司整个周转材料的库存状况, 自行采购, 一旦项目施工完毕而企业同类型施工项目未有接续, 易形成周转材料闲置, 场地租赁、维修保管费用增加,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三) 材料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对材料管理的侧重点多放在材料的防盗、安全上, 认为管理员能够看好材料就可以了, 而忽视了材料现场管理的科学性。材料员随意报计划, 收发材料把关不严, 材料没有科学的分类保管, 不按规定认真盘点等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二、以管理信息平台对周转材料进行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 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是流动性大、多地、在建项目多, 需要对各项目现场情况全面掌握, 以了解各施工项目的周转材料情况, 明确周转材料在各施工项目间的分布情况, 以实现快速调配和避免重复投入。通过建立内部周转材料管理系统, 给材料供需双方提供直通式信息服务, 能够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实现统一协调下的全企业范围的资源调剂;其次, 由于周转材料种类繁多、规格不一, 人工统计费时费力, 利用网络资源及计算机技术, 采用信息化手段, 可以对账务处理、业务流程进行规范, 将各种闲置资源信息及时统计并全面反馈, 提高周转材料的管理及利用效率, 实现公司的敏捷管理, 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果;再次, 随着标准规范的信息平台的利用, 各项目材料管理人员按照统一的程序管理周转材料, 通过计算机输入物资信息, 能够及时处理材料收发业务, 避免了管理中的盲目性, 真正实现对周转材料的科学管理。

三、建设周转材料管理信息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一) 形成科学的管理制度, 完善企业基础数据。

信息系统的实施, 需要企业有一整套标准的流程和良好的基础数据管理作为支撑。目前中小建筑施工企业仍属于家族式管理模式, 许多企业管理处于主观随意的经验管理阶段, 许多制度、规范流于形式, 有的甚至无章可循, 不规范的管理加大了信息系统实施的难度, 甚至降低了工作效率。在中小施工企业实现周转材料管理系统的过程中, 要注意从目前所处的经济环境和企业的实际出发, 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 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业务处理流程, 从强化基础管理这一源头抓起, 尽快完善企业基础数据的标准和规范。

(二) 选好周转材料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方式。

传统的企业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方式有两种:定制开发和购买商品化软件系统, 近几年出现了一种租用软件服务的Saa S模式。

1、定制开发方式。

定制开发是指由企业IT人员自行开发或委托他人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式。定制开发能针对企业自身的特点, 设计开发适合企业使用的管理软件, 但定制开发软件需要企业自身有很强的IT队伍, 而且要保持人员的长期相对稳定, 才能保证软件系统的升级和维护。这对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 因此一般不采用此种方式来实现材料管理信息系统。

2、购买商品化管理软件。

商品化管理软件是指由专门的软件公司研制的, 经过国家或省、市级评审, 具有较高质量和通用化、标准化水平, 在市场上公开出售的管理软件。一般来说, 其买来后经过系统初始化即可使用, 复杂程度低, 易学易用方面比较出色, 对于企业管理的基础水平及人员素质的要求较低, 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企业来讲最为适用, 因此国内很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一般选择购买商品化软件的形式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但是, 对于中小建筑企业来说, 一方面缺少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另一方面项目施工地点不固定, 流动性大, 需要架设服务器等网络设施, 显然也不大适合购买软件来实现周转材料的管理。

3、Saa S模式实现信息管理。

Saa S是Software-as-a-service (软件即服务) 的简称, 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应用模式, 是软件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它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模式, 用户不用购买软件, 而是向服务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来管理企业的经营活动, 企业无需购买软件、对硬件要求不高 (仅需购买客户端机器) 、不用建设机房、不用招聘IT人员, 即可通过互联网使用信息系统、无需对软件进行维护, 服务提供商会全权管理和维护软件。中小建筑企业项目分散, 地点不固定的特点恰好需要这样的软件服务, 通过服务商提供的网络软件, 企业就不用担心地点的变换, 只要能上网, 就可以对周转材料进行输入管理, 对于公司来说, 及时了解各项目部及整个公司的周转材料状况变得非常容易, 从而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因此, 建议中小建筑施工企业选择Saa S模式实现周转材料的信息系统建设。

(三) 选择好软件服务提供商。

企业以租用软件服务的方式进行周转材料管理系统的建设, 实际上购买的就是软件服务商的服务, 一旦软件开发商经营出现问题, 那么企业只有自尝苦果。因此, 企业在选择软件服务商时应选择能够持续发展、在行业内拥有庞大用户群的品牌软件服务商, 并且积极关注公司的发展态势。

(四) 企业一把手要真正重视系统建设。

周转材料管理系统的实施, 需要很多基础数据, 需要各个施工项目的积极配合, 及时提供真实的数据, 及采用标准化的材料管理流程, 有些甚至涉及业务流程重组, 需要调动企业各方面的资源。因此, 企业一把手必须特别重视项目的实施, 采取措施, 保证项目的正常推进。

(五) 做好员工培训工作。

周转材料管理系统对企业员工来说是一个新事物, 要通过培训让员工了解系统工作原理, 改变观念, 学会使用新的工具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并且认识到其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为了使大家能足够重视, 在培训之前, 一定要明确各个层次的员工学习目标, 特别是具体岗位的操作人员, 达不到操作要求的, 要让其转岗或下岗, 有压力, 才有学习的动力。

四、结束语

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在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下生存环境并不乐观, 而加强周转材料的管理是节约成本的一个有效途径, 以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实现周转材料的科学管理是各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的必要选择。

参考文献

[1]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3.

[2]桐小勇, 王朝友.施工企业周转材料管理信息平台应用探索[J].铁路采购与物流, 2012.1.

篇4:浅述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流形及大数据应用在各行各业中的渗透,建筑施工行业也纷纷进入到信息化数据管理尝试和实践中。然而建筑施工行业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和大体量性,原来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使得相当数量的企业管理水平与其他行业相比较为落后,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大多只是用于财务管理和办公管理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建筑业将继续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保持支柱地位,然而建筑市场也在一步步走向规范化,建筑施工企业在生存压力和发展压力下需抢占、整合和优化各方面的资源,提高自我竟争优势。大数据时代下使用信息化管理在改变着建筑施工行业的新格局。

一、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机制不够完善,市场承发包行为不规范,大多企业诚信度较低,虚假的招投标、联合围标、强制垫资、非法转包、非法挂靠等现象造成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目前除去处于垄断关系的机场、港口、矿山、铁路、隧道等等有操作难度且利润相对丰厚的项目,一般的建筑企业对超高层、外观复杂、结构多变的大型公共建筑又没有实实在在的技术支持,所以技术要求门槛较低的普通房屋工程、安装、装饰工程就成了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相互压价、恶性让利、甚至违规操作的业务领域。

在如此不健康的竞争环境下,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不断压缩自己利润空间的同时,也不断在压缩中标项目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越是如此,管理越是跟不上,以往粗糙的管理模式并没有得到改变,最后造成盈利目标不能实现,于是一些小企业或是非法挂靠的企业开始想尽办法节约成本,于是就从材料质量、安全文明措施、大型机械设备等这些投入较大的分项工程中下手去压缩,最终造成安全、质量、信誉、官司等问题不断发生。

(二)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发展的方向

所有企业需要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几乎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唯一办法就是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找准自己的核心价值。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还大多都只是停留在单一的施工总承包业务模式,也就是说经营业务只是在建筑施工阶段范围内,这样一来,企业的获利能力就比较单一,抵抗风险的能力也就比较单一,所以企业面临的风险比较大,施工现场一旦管理跟不上就会拖累到企业的分支机构。企业要想继续发展,唯一办法就是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往高端市场竞争的方向努力,也就是目前大多施工企业都在倡导的以技术驱动经营发展,做具有完整建筑产业链的工程总承包和拥有绿色建筑技术的大型企业集团。把企业的业务能力扩大,让企业的价值链延伸到工程总承包(EPC模式)、项目管理总承包(PMC模式)、设计施工一体化管理(DB模式)、建造运营交付一体化(BOT模式)等业务上去。

目前,大多施工企业主要项目的获取主要以投资为主,项目大多是普通住宅,施工要求和技术含量低,在市场上属于低端项目,利润微薄。现行的项目经营结构,难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上很难形成竞争优势,经常疲于奔命,长此以往,企业将失去造血机能,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恶化,环保越来越被重视,未来的建筑施工绿色化将成为必然,节材、节能、节水、节地和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会逐步成为共识。此外,过去的这些年,我们看到各类城市“越长越高”,超高层施工技术将逐步成为建筑业企业的基本本领;未来,中国的发展还会向地下要空间,因此掌握深基坑技术和轨道交通技术对于企业的生存将越来越重要;以混凝土预制构件工厂化和装饰工程工厂化等工厂化生产为特点的住宅工业化也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建筑企业要想在高端市场上分到自己的份额,那就必须在确定好自己的发展方向后做好管理策略,要把过去的简单粗放的管理模式向精细化、集约化转型。通过内部的纵向发展来提升管理品质,提高企业内涵,这样才能拓展发展空间;另外高端市场的发展需要企业有一定的前沿技术和高端人才,企业需要有专业化人才的储备能力,这对提升企业的品牌、项目管理、成本竞争、融资与财务、资源的整合、科技创新的能力等等创造了多元化的必备条件。使企业各板块间形成强有力的无缝连接,创造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要实现以上种种,就得摒弃以前企业的多种管理模式并存残局,避开重包轻管的现象,更不能让以包代管的模式把企业置身于无尽的风险之中。把所有这此内部矛盾都解决以后,需要解决的大的问题就是生产要素的问题了;生产要素的问题其实就是解决高素质人员配备的结构合理性、科技设备投入匹配、创新能力加强、上下链条上信息对称、岗位间人员协同力增强等。信息化管理的推行可以让所有要素间变得透明,利于跟踪、督促、监控。

二、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从现场施工的角度分析信息化管理

施工现场是所有管理的发源地,也是项目经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一个工程中标投产施工后,跟随着的管理程序就起动了,在这里它基本要完成着企业对本项目预期利润80%的份额。然而一个工程涉及的管理方面较广,而且错综复杂,环环相扣,例如采购与成本的关系、成本与工期的关系、工期与安全的关系、成本与安全的关系等等。要让这些方方面面在管理可控的范围内良行交融,相互兼容,那建立有效而流畅的疏通渠道就变得相当的重要。但是这么多工作僅靠人工去计算、统计、分析来完成,花费的时间较长,出结果的速度较慢,而且有不容易被发现或是纠正的死角,不利于快速反应现场的实际状态。

随着办公先进化的发展,以前那种随时纸质化、笔记化的管理模式已经被时代远远抛弃,随之所代替的是计算机的计算、统计、分析,只有这些才能匹配现代化的办公节奏,也只有这样才能系统发现问题,而且问题能及时被解决。

当施工现场的所有关系都变得透明了,监督和跟踪就变成了可能。当责任化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后,所有错综复杂的关系间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就会被及时发现,那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就有了切入点,就可以选择一个最佳的方式方法来处理。

(二)从企业成本及利润的角度分析信息化管理

随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不断增长,各种生产原材料价格及劳动力价格快速甚至成倍增长,然而施工企业与开发业主签定的交易价格并没有跟上这种物价及劳动力上涨的节奏,竟争激烈的项目最终的中标价格甚至还停留在5年前的水平。这进一步蚕食了建筑施工企业本已可怜的利润空间,企业只有靠降低成本来实现利润的增长,然后如何降低成本是摆在建筑施工企业面前的一道急需解决的难题。怎么样在保证工期、保证安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耗费,这就是目前多数施工企业所倡导的二次经营。二次经营其实就是在组织施工能力、统筹管理能力、施工现场的应变能力等等达到高效、合理,也就是说企业只有将项目管理集约化、精细化、透明化,这样才能在管理成本上去掉繁琐,提倡简约有效;在采购成本上去掉层层代理及分包,直接进入供应商底端;在施工指导上去掉无效指令,提高个体责任意识;在施工现场布局上提高工作面接合程序,提高材料去库存化,现场工人窝工化、专业无缝配合化等等,这样方能合理降低运营成本。

(三)从业主的需求角度分析信息化管理

随着施工技术及经济水平的提高,业主们关心的不仅仅是建筑产品本身的价格,他们更关注建筑产品的质量。高技术高质量正在取代价廉物美成为业主衡量一个建筑施工企业的标准。甚至在一些较为发达的城市,业主们已经争相设计标新立异的建筑产品,来成为一个地区或是一个城市的标的物、地标建筑,以此来为他们自己的企业创造名片效应,这些复杂形式的建筑涌现,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设计施工能力、质量控制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现在不仅是政府形式的业主,就是一些大型的地产企业也已经纷纷要求用BMI技术,3D打印等数据建模技术等等,它可以实现自动算量计件、碰撞检查、4D模拟施工,这样可以把设计问题、施工问题、甚至是质量安全等问题统统扼杀在事件发生以前。

(四)从企业战略及发展的角度分析信息化管理

社会在不断发展,中国政府已经布局提倡从中国制造转变成中国创造。此信息告诉我们:中国正在紧缩资源;中国正在控制环境污染;中国正在提升劳动力高效价值,而作为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劳动力密集型的典型大户,建筑施工行业正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充分利用信息化编排项目各阶段的任务,有利于减少各环境人力资源浪费;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施工,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污染排放与资源消耗。充分利用信息化辅助建筑设计、能耗分析,可减少建筑在建成后运营维护过程中的消耗及排放。当企业真真正正好掌握了节能、环保、高效的理念后,末来的施工领域才能持久占有份额。

三、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方式方法

(一)企业信息化实施的规范原则

所有工具都是为实现某种目标服务的,信息化管理也是如此,它只能算作是企业管理的升级,把企业从追求资源获取能力转化为提高资源配置能力。所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要求来委托第三方软件机构完成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搭建,让信息化平台的个性化为实现企业的终极目标服务的宗旨而展开。具体来说,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重点就是把企业集约化经营跟项目精细化管理的框架拓展开来,把人员、资金、采购、经营、数据集中起来管理,让利润可计划、可控制、可实现;在实现客户需求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技术、生产、经济三条关系的作用力,随时关注质量、进度、成本三个基本要素的变化规律,利用好合同、资金的平衡关系。

(二)企业信息化实施的软硬件条件配备

具备高等级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大多都成立在改革开放的中前期,企业的历史越久,工作人员的平均年龄偏高,这使得信息化管理的推行就很为困难,人员的结构调整和优化方面更应该舍得投入成本,特别是管理链条上的上游层面人员不论是在思想、技术、信息接受方面的能力都不能再上演过去国企模式下的教条化、形式化、官僚化。另外所有层面的员工都应该定期能接受到培训、继续教育、团体活动,特殊岗位的人员还应该给他们创造深造机会,如技术人员、造价人员、财务人员。人文结构的软件改革必须建立在硬件的合理配置之上,大多建筑施工企业较大的弊端就是硬件配备相对落后,大到办公环境、小到办公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都较慢,甚至部分员工的办工设备基本不具备信息化办公的条件,要实行信息化管理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办公操作工具。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施方法

规范了企业信息化的原则后,信息化的实施方法就围绕着规范原则层层展开,从决策层到项目管理层,都按照这种规章原则执行。首先决策层制定战略目标并进行分解,按照经营计划与预算管理下达经营指标;运营管理层在接到决策层指令后按照管理职能分工,从经营、采购、人员、资金、数据等方面对项目进行全过程对口管控,这其间涉及到全员工基础管理的信息交流、沟通协调的OA办公,对市场商机、项目跟踪、投标过程、客户关系和竞争分析进行综合管理的市场经营管理,对工程分包、劳务分包、材料及设备集中采购管理的招标采购管理,对项目的全面预算管理、滚动预算、月度资金计划、结算控制、实际支付控制、成本核算一条龙的资金控制体系,对财务的报表实现实时、准确、灵活的财务管理,对人员的配置、培训、薪酬、绩效等做好统筹的人力资源管理,还有档案、数据管理及其他基础运营管理等。最后的层面就是项目管理层,是建筑施工企业最核心的业务层,是以成本为核心、计划为基准,覆盖作业全过程的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最后决策层通过商业需求抽取各个业务系统数据,建立战略分析、经营分析、项目分析、财务分析、企业的关键绩效指标分析、竞争力分析等等,根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战略决策和战略目标。

四、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长远规划

信息化是建筑施工行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而当前面临着的复杂市场环境加强了实施信息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企业应化挑战为机遇,在政策战略发展的支持下,以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改变落后的管理模式及技术施工手段,打造与提高企业的核工业心竞争力,实现自身产业结构的升级。

施工企业应在现有的信息化平台上,加强信息化培训,推进办公自动化为核心的信息化应用,提升工作效率,充分发挥视频会议系统在企业管理运营中的作用,依托信息化工具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与降低运营成本。工程上加大BIM等数据建造模型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开发具有企业独自项目管理特色的数字化管理系统。运用个性化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拓展具有高利润率、具有良好社會形象的项目;逐步运作绿色建筑等高端产品,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逐步形成中高端产品竞争力,着手打造住宅工业化基地;绿色建筑等高端产品逐步成熟运作,实现利润效益倍增;管控方面,逐步转变管理模式,继续调整、优化内部管理,在新领域下功夫,形成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发展模式,稳固和发挥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崔惠钦.建筑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开发应用.施工技术,2008l11;112

篇5:建筑企业信息管理论文

一、建筑施工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一)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期阶段,对其调研力度不足。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在开展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前期,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调研不充分的问题。因此,如果企业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分类、整合、进行检索以及编码工作,就可以很容易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企业信息档案的规章制度,从而从真正意义上形成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库,做到真正的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档案信息的管理,实现档案信息化。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只有2%的企业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企业档案信息等相关数据的管理。由此可见,建立数字化的档案数据库是建筑施工企业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功更有利于企业更好的收集、处理、积累具有信息价值的庞大的档案数据。因此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期,要加强对其调研。

(二)对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视力度不够,针对性不强,档案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中,档案信息化建设受到很多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比如高层领导不够重视,导致协调沟通不到位,又如档案人员对档案的管理能力不够好,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单纯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只是简单的对工程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因而不需要太专业的知识和专业人才,导致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高、业务水平偏低、来源杂乱,这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三)档案信息化的探索、开发和建设传统化。

目前国内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开发都流于“表层化”,仍然以比较简单的介绍、汇编和存储为主。比如在数字化的扫描或者目录录入方面,只是由传统方式转变为数字化的网络化的`保管,在建立开发的工作中,更多的是改变了档案信息存储方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没有实质上的突破,甚至有一些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从不进行档案的编研及相关的检索工作,至于具有综合性、专题性的档案信息化的调研更是少之又少,甚至没有。

二、关于解决建筑施工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方案

(一)通过几种手段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加强对企业档案信息化的管理。

加强对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对工作人员的培训,要有针对的根据建筑企业档案的实际情况进行,要着重于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系统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与操作的培训。同时也要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软件系统维护人员的培训,这其中包含:数据的管理、各个业务模块使用权限的控制以及意外事故的处理等。加强建立档案移交、管理分类方案。对于工程项目竣工档案,集团公司档案管理部门要形成一整套的收集、整理、移交规范。对企业档案、文件的分类以及其组卷原则,都要有统一的要求。

(二)从顶层设计入手,同时培育复合型人才,积极建设并完善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

将档案信息化管理规划到企业的发展中去,依照国家及行业的规划,同时结合企业自身档案信息化发展现状,制定切合实际的的发展档案信息化发展规划。总体规划要从信息化现状、建设目标、系统构架、行动路线、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等方面出发,既要有短期要求,又要保证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长期目标,使档案信息化不盲从、杂乱。要加强基础理论、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对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学历要求、专业对口性要求。加强对相关人员现代化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在恰当的时机引进专业人才,增强团队实力,为企业更好地服务。

(三)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引进新的方法,用应用来促进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立。

改变企业档案一归档、保管工作为主的局面,注重档案的应用、扩展范围,提高员工参与档案管理的比例,形成全员参与的好局面。同时应用更加专业档案管理方法,充分利用IT新技术。

三、结束语

篇6:浅谈建筑企业信息化

摘要„„„„„„„„„„„„„„„„„„„„„„„„„„„„„„„II 1 绪论„„„„„„„„„„„„„„„„„„„„„„„„„„„„„„1

1.1 研究背景„„„„„„„„„„„„„„„„„„„„„„„„„„„1

1.2 建筑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1 2 当前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1

2.1 企业对管理信息化的模式和整体需求不清楚„„„„„„„„„„„„1

2.2 企业的管理运作流程优化和流程再造往往不考虑信息化处理的要求和规范„„„„„„„„„„„„„„„„„„„„„„„„„„„„„„„„2

2.3 企业信息化建设普遍缺乏整体规划和分步实施的措施„„„„„„„„2

2.4 企业软件开发各自为战、重复投入、浪费资源„„„„„„„„„„„2 3 实现我国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对策„„„„„„„„„„„„„„„„2

3.1 管理信息化模式的选择„„„„„„„„„„„„„„„„„„„„„3

3.2 管理信息化应实现的主要功能„„„„„„„„„„„„„„„„„„3 4 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4

4.1 转变观念„„„„„„„„„„„„„„„„„„„„„„„„„„„4

4.2 明确目标„„„„„„„„„„„„„„„„„„„„„„„„„„„4

4.3 人才培训„„„„„„„„„„„„„„„„„„„„„„„„„„„4 5 结语„„„„„„„„„„„„„„„„„„„„„„„„„„„„„„5 后记„„„„„„„„„„„„„„„„„„„„„„„„„„„„„„6 参考文献„„„„„„„„„„„„„„„„„„„„„„„„„„„„„7

浅谈建筑企业信息化

在国际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压力下,国际上一些知名建筑企业,为了保持和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除了积极联合重组外,还在企业的战略、管理和技术等方面努力创新,其中最重要的创新点之一就是: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这一创新点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注意。国家、政府和许多企业对信息化十分重视,在信息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费用,研究、开发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1企业信息化的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已无法适应建筑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在这样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筑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成为制约建筑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提高自身的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无疑将成为保证企业成功的重要砝码。

2企业信息化需要建立现代企业文化

习惯势力不利于企业推进先进的管理技术。由于企业改制不充分,传统的管理文化和组织行为与现代管理技术的冲突十分突出。致使现代管理技术难以贯彻、实施,连能取得一点效果的企业,也是少之又少。更可悲的是,企业在推行信息化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后,很少有企业去反思自身是如何做信息化的,在信息化上又做了多大的努力,以及自身的管理体制、企业环境或企业文化等问题,反而将问题归结到管理技术、计算机软件或软件开发商方面。他们没有认真地去思考,现代管理技术对企业有什么要求,他们也没有意识到,推行现代企业管理技术,企业必须具备良好的企业文化。例如,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施工项目管理是企业的核心业务,现代项目管理技术是企业的首选管理技术。现代项目管理技术要求是:

2.1必须有明确的管理目标。工程项目的管理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为达到项目目标而对项目实施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是以目标控制为核心的管理活动。

2.2必须有明确的管理责任和考核依据。明确的项目管理责任是落实项目管理责任、控制项目,达到项目管理目标的重要前提,是促进、激励项目业务流程和组织更好运营的重要手段。

2.3管理业务必须公开。现代项目管理技术要求项目管理责任、目标的制定与分解,管理业务流程、制度、绩效评价以及监督、奖励办法等都是透明、公开的。

2.4必须以人为本。现代项目管理着眼于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是没有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现代项目管理技术是无法推广应用的。因为企业处于领导地位,而项目组织处在被领导地位,被领导者或多或少存在对抗领导的思想和行为。要是没有领导的强制推行,没有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任何不能直接为应用者(项目管理人员)带来利益的、再好的技术也难以有效地推广应用。

2.5必须平等管理。在现代项目管理体系中,没有什么等级观念,只有严格的业务流程、岗位和角色的设置,每一岗位和角色有着明确的职责和任务,是一种民主、职责分明的管理方式。

2.6必须有明确的管理权限。公司法人在明确项目经理的管理责任的基础上,必须对项目经理充分授权,让项目经理有施展才能的空间。在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与项目经理部之间又必须明确分权,以求相互制约,达到权力平衡的作用。

2.7必须讲求诚信,必须对企业法人负责。所有参与项目管理的人员必须讲求诚信,保证项目统计数据和上报数据的正确性和时效性。项目管理工作中有些工作是项目组织直接需要的,有些是企业法人为了积累管理经验而需要的,不能说企业法人需要项目组织完成的工作是额外的工作,增加了项目组织的负担。项目组织必须对企业法人负责。

3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3.1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现状

近些年,随着越来越多的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信息化在建工企业中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其具体现状表现在:

(1)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有所提高,重视相差很大

国内一些特级和一级建筑企业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运用,无论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有关专业领域应用方面比如工程项目信息管理,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中建一局四公司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建五局三公司的建筑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等。相反的,大部分中小建筑企业的主要领导由于忙于奔市场、找活源,信息化建设难以列入领导的议事日程,并且很多领导认为,信息化投资大,收效慢,对企业用处不大,没有必要在信息化进行投入。

(2)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深度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各种规模建筑企业绝大部分都用上了微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但是在信息化的使用深度还是比较低。虽然一部分企业在工程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应用了部分软件,但通常这些业务单元的信息化是孤立的,系统之间的数据无法共享,系统扩展性也较差。

(3)项目管理信息化有待加强

国外项目管理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90年代后,项目管理软件发展迅速,不断有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的软件推出,在项目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外建筑企业中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成为项目管理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手段往往比较落后,无法及时掌握各个工程项目的成本费用发生及其盈亏状况,包括项目成本核算、收入核算等数据模糊不清,无法实现工程管理中各个部门间数据的集成与共享,无法实现多项目数据的集中管理。虽然目前已经有部分的企业开始重视并运用项目管理系统,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明显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重视不足;没有将项目管理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在信息基础设施上的投入不够。

(4)信息化人才匮乏

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匮乏是建工企业的一个普遍现象。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经常检查、维护、更新,这些工作需要既懂计算机专业知识,又具备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人才,而目前我国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多集中在工业工程领域,还没有高校针对建设领域信息化进行专门人才的培养。

3.2建筑企业信息化的策略

根据上面分析的建筑企业的现状,我们认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3.2.1从强化企业信息化意识入手

领导重视是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首要保证。建筑企业信息化首先要从强化企业的“一把手”意识入手,使其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企业的高层领导必须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态度坚定,把信息化当成是一件关系企业未来出路的重大问题来对待。信息化只有在总经理的统一指挥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才能得以实现。

另外,在强化领导者信息化意识的同时,企业还需要强化和统一企业全体员工对信息化的思想认识。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全员参与的工程,只有人人重视信息化,相信企业信息化将为他们带来的益处,才能把信息化建设的被动行为转为主动,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3.2.2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

建筑企业信息化不是盲目进行,也不是什么技术新就选择什么技术,建筑企业在信息化的选择过程中应该结合企业自身情况,量力而行,不要盲目追求先进性,也不能一味的生搬硬套。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现状以及实力状况选择最能满足自己当前需求的软件,并且在应用过程中积极地与系统供应商联系,使系统真正意义上的为公司所用。

4企业信息化需要建立现代企业文化

习惯势力不利于企业推进先进的管理技术。由于企业改制不充分,传统的管理文化和组织行为与现代管理技术的冲突十分突出。致使现代管理技术难以贯彻、实施,连能取得一点效果的企业,也是少之又少。更可悲的是,企业在推行信息化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后,很少有企业去反思自身是如何做信息化的,在信息化上又做了多大的努力,以及自身的管理体制、企业环境或企业文化等问题,反而将问题归结到管理技术、计算机软件或软件开发商方面。他们没有认真地去思考,现代管理技术对企业有什么要求,他们也没有意识到,推行现代企业管理技术,企业必须具备良好的企业文化。例如,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施工项目管理是企业的核心业务,现代项目管理技术是企业的首选管理技术。现代项目管理技术要求是:

4.1必须有明确的管理目标。工程项目的管理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为达到项目目标而对项目实施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是以目标控制为核心的管理活动。

4.2必须有明确的管理责任和考核依据。明确的项目管理责任是落实项目管理责任、控制项目,达到项目管理目标的重要前提,是促进、激励项目业务流程和组织更好运营的重要手段。

4.3管理业务必须公开。现代项目管理技术要求项目管理责任、目标的制定与分解,管理业务流程、制度、绩效评价以及监督、奖励办法等都是透明、公开的。

4.4必须以人为本。现代项目管理着眼于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是没有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现代项目管理技术是无法推广应用的。因为企业处于领导地位,而项目组织处在被领导地位,被领导者或多或少存在对抗领导的思想和行为。要是没有领导的强制推行,没有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任何不能直接为应用者(项目管理人员)带来利益的、再好的技术也难以有效地推广应用。

4.5必须平等管理。在现代项目管理体系中,没有什么等级观念,只有严格的业务流程、岗位和角色的设置,每一岗位和角色有着明确的职责和任务,是一种民主、职责分明的管理方式。

4.6必须有明确的管理权限。公司法人在明确项目经理的管理责任的基础上,必须对项目经理充分授权,让项目经理有施展才能的空间。在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与项目经理部之间又必须明确分权,以求相互制约,达到权力平衡的作用。

4.7必须讲求诚信,必须对企业法人负责。所有参与项目管理的人员必须讲求诚信,保证项目统计数据和上报数据的正确性和时效性。项目管理工作中有些工作是项目组织直接需要的,有些是企业法人为了积累管理经验而需要的,不能说企业法人需要项目组织完成的工作是额外的工作,增加了项目组织的负担。项目组织必须对企业法人负责。

5、企业信息化的展望

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中国企业都将直接面对拥有高度信息化优势的国际企业的挑战。建设领域很多企业领导人已经认识到信息化在提高企业竞争力、缩小和国际企业差距方面的突出作用,并已经开始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企业信息化已经是大势所趋,只有迅速提升施工企业信息化水平,并通过信息化拉动施工企业向智能型和管理型企业转化,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上一篇:报刊杂志编辑流程分析下一篇:瓦斯爆炸事故专项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