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建筑企业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课程思政和翻转课堂是目前高校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本文将在课程思政和翻转课堂的双视角下,提出《建筑企业管理学》课程综合教学模式,并从课程改革目标、基本思路、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等多方面对此教学模式进行阐述。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学校建筑企业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学校建筑企业管理论文 篇1:

立足本地培育人才

1982年,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春潮涌动,江苏省涟水县职业中学如知时好雨,应运降生了。10年来,该校始终坚持以振兴地方经济为宗旨,以培养有理想、憚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一专多能”人才为目标,着力培养本地经济建设所急需的各类合格人才,在重重困难中闯出了一条崭新的路子。

实用性一职教方向

建筑业是涟水县的优势行业。然而,80年代初,全县1,5万名建筑工人均未受过专业技术培训,五级以上的建筑工人只有120人,这样的队伍很难打出去、打得响。

为了振兴地方经济,涟水职中根据实用性与地方性相一致的办学方向,于1982年秋天开设了第一个建筑专业班,以后又相继开设了建筑企业管理、建筑电气、建筑财会、建筑装潢等“长线专业”,其中建筑财会专业从1989年开始就面向淮阴市全市招生,建筑专业已成了该校在省内外享有声誉的专业。

与此同时,该校还根据地方经济的急需,开设了农村经济管理、烹饪、植保、文书打字、酿造、漆艺等“短线专业”,做到以长求稳,以短求活。1985年以来,已有2400名学有所长的毕业生从这里走向全縣乃至全市各行各业。这些人才,有效地改变了地方人才结构,为各行各业的经济发展增添了后劲。用人单位纷纷反映:“涟水职中的毕业生素质好、留得住、用得上。”

立体性——办学模式

传统的办学模式,把人才培养固定在一个平面上。涟水职中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经验,探索出一套立体型办学模式,将职前与职后、学历与非学历、培训与函授、全日制与业余等不同类型的教育形式有机地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他们在师资培训、基地建设、设备更新、图书添置、毕业生分配等关键环节上花大气力,下大本钱办好职业高中班,共送培教师27人,更新设备100多套(件),添置图书3万多册,保证了“长线专业”的稳步发展,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其次,他们打破单一学制、单一学员、单一教材的佩化模式,合理利用师资设备。1983年以来共开办各类短训班12期,培训建筑施工员、技术员、预算员412人。同时,他们还为县教育局、公安局、工商局,卫校等单位代培各类急需专业技术人才00¥名。1988年,该校受省建工局委托,成立了“江苏肖建筑职T教育中心涟水雨授站”。这种培训、:雨搅制取代了传统的师徒制,使职T培训建立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之。上,并与该校的专业没置相配套。已们871)名学员结业。

第三。该校还下设办学点。就近培训各乡镇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1988年为大东镇小I民建筑职州班,1989年为杨口乡成人敦育中心办了乡镇企业管理职业班,

10年来,从这个立体的职北敦育基地出去的斗州生全部被城建部门、乡镇企业、乡村技术邰门永州,就业率达100%。

科学性——育人良方

融教学、科研、生产、服务为一体的科学教学体系,是涟水职中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良方,

在教学上,他们聘请了3名高校教授、讲帅、一级咧师等组成办学的“智懂团”。不仅提出厂课堂教学的自人、实践、信息、艺术等“八大要素",还将传统课程分为理论课型、混合课型、技能实践课型、专业劳动课型四大类,按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式教学。学校还添置了价值40多万元的教学设备。

在科研上,全校已有近百篇论文在报刊上发表,其中程锦华的无木横浇制房顶的研究论义。巴在田家级杂志上发表;张善武的“膨胀珍殊岩的试制及14用”填补了市建材工业的空白,平顶房渗水瀚用的克年

防漏油已进入批址生产。同时,该校师生还京门动手编写出版了《建筑应用文议建筑心理学以涟水地方菜巢锦》等书,有的已被选为全省的通用敦材。

在生产上,涟水职中注意“生产小4人"心识的培养,生产实习办公室编写了《生产实习指导。。作为学校生产教育的蓝本。并将生产实习作为学员把理论转化为技艺的第二课堂,有利于学员及早地从消费书向生产者转变,在课堂敦学与实践教学上探索出一杀新路子。

在服务上,涟水职中注重人才效流、经济欲硫、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在大力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还积极创办生产实习基地,先后办起!混敞土构件厂、实验工程公司、防漏油厂、漆器”、实验棠馆等校办企业。其中骨石镶嵌、刻漆金地等中档漆器产品远销加拿大、美国、日本、东南亚等一些国家和地区。

作者:刘泽源 朱旭 谢观淼 魏善华

学校建筑企业管理论文 篇2:

课程思政和翻转课堂视角下的《建筑企业管理学》课程综合教学模式构建

摘 要:课程思政和翻转课堂是目前高校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本文将在课程思政和翻转课堂的双视角下,提出《建筑企业管理学》课程综合教学模式,并从课程改革目标、基本思路、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等多方面对此教学模式进行阐述。

关键词:课程思政 翻转课堂 建筑企业管理 综合教学模式

在当前国际竞争新形势和国家发展战略新需求下,“新工科”应运而生。“新工科”是在新形式、新背景下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今后教育发展的新思维、新方式[1]。同时,思政教育具有中国特色,但长期以来,理工科专业的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的讲授并不能做到“零过度”和“無缝对接”,思政教育往往存在“孤岛”困境[2]。究其主要原因,归根结底是在理念认知、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等环节存在盲区或漏洞。为推进“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必须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在理念认知、人才培养及管理机制等方面统一思想,做到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相融通[3]。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张智强教授在专业课程德育功能的德育探索与实践方面做出的卓著的成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好地融入了专业课程教学,对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做了有效的探索。

欧美学者则较早关注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在预期目标上存在不协调与不同步的矛盾。这个矛盾最早追溯到1860年由Spencer根据人类行为分类提出的教育规划目标论,1949年泰勒Taylor进一步深化了在教育目标中应用课程设计和教学策略理念,并就此提出了“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什么”等四个基本问题[4]。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经过数年的探索研究,提出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该理念自2005年引入中国以来,对我国的工程教育模式产生了很大影响[5]。王孟钧[6]等人提出建筑企业管理学的教学应该由“重形式”向“重内容”转变,应该注重重组教材内容, 符合企业发展要求,应该注意企业的调研。王蒙[7]在论述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经济管理类课程的设置时强调要注重建筑企业管理学课程的边界问题。严映镕[8]则强调要用启发式的授课方式进行建筑企业管理学的教学。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也逐渐得到推广,并深受学生喜爱。

综合来看,目前国内高校对于课程思政和翻转课堂视角下的建筑企业管理学的课程综合教学模式改革探讨相对较少,如何使这门课程既符合新时代特征下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需求,同时又能很好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很多待探索之处。

一、课程改革目标和基本思路

在已有的《建筑企业管理学》课程建设基础上,按照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采用知识-能力矩阵明确并细化《建筑企业管理学》课程对毕业要求、专业培养标准的支撑作用,深入学习和探讨以“课程思政”为主题引领,思维导图为学习主线,CDIO理念为教学方法指导;借助BB教学平台和手机APP,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校企双师”课堂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考核方面,采用多元化、过程式评价体系;设立《建筑企业管理学》课程教学跟踪和反馈体系,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最终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结合”、“以单一化评价为主”向“多元化、过程化评价”等一系列转变。

《建筑企业管理学》综合教学模式构建图如下:

二、实施方案

课程思政和翻转课堂视角下的《建筑企业管理学》课程综合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如图2所示。

三、实施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1)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体验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或案例视频观看,经过小组讨论,依次发表观点。教师做讨论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同时在理论层面将注意力引入教学的知识点,进而提升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深度。同时,再次强调现在坐在教室里学习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建筑行业从业者,务必要深刻认知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以及作为将来的城市建筑师所应当具有的“工匠精神”。总之,基于案例的学习会让学生的知识留存率实现最大化。

(2)深度融合CDIO理念与建筑企业管理学课程

在秉承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课程实践的具体内容,将教学模式从以往的以教为主逐渐向学生主动学习为主,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来切分知识点,讲核心、讲重点、讲难点及讲兴趣点,做好课程的顶层设计,明确能力培养点,以及学生课内外CDIO训练的内容和学时,并以课程CDIO教学大纲为基准组织教学。在现有的建筑企业管理学课程基础上,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修订课程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能通过本课程学习获得清晰的管理学核心概念,并能将概念应用于建筑企业管理的综合案例中。

(3)建筑企业管理学课程的翻转课堂应用

在上课前,将课堂教学的PPT、一定数量的案例和思考题通过BB教学平台发给学生,并辅以“章节导图”来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将原本将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进行了前移。学生可以通过资料检索,小组讨论等方式提前进行自主的深入学习。同时,这些案例和思考题都是基于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层层递进的,让学生在分析案例,讨论思考题的同时就掌握并理解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课堂上则更多地进行问题的讨论和交流,同时进行更多地案例分析和讨论,给学生更多的演讲、交流和团队合作的机会。

在课堂上,采用小班化教学和合作探究模式,就事先安排的学习任务向学生提问,学生和组员讨论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教师解惑。课后,鼓励学生开展研学活动,就某一感兴趣的问题到建筑企业开展深入的调研,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实现工程思维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4)校企联动,完善“校企双师”制教学体系

本课程自2015-2016学年开始尝试“校企双师”双师制授课,首次邀请业界专家进入课堂给学生授课。由于业界专家丰富的实践经验,将一线最新的管理理念带入了课堂,得到学生很好的反响。“校企双师”课堂至今已坚持授课六轮,为校企合作课程的进一步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接下来将通过组织企业调研,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双向运动,让课堂深入到企业现场,通过互相影响和互相促进,使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掌握管理的基本技能,以培养学生从全面管理的角度来发现、分析、解决管理者所面临的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

(5)制定“过程结果相结合”的个性化、多元化评价体系

根据学生自身的知识、能力是否达到要求,探索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业评价体系,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纳入期末课程综合考核。将学习过程中的课前任务完成情况、课堂发言和讨论情况、BB平台测验、小组大作业执行情况等按一定比例纳入总体评分体系,进行综合评分。由于课程注重平时表现和平时成绩的积累,为了更完整地记录所有同学的课堂表现,特在学期初以自愿的方式设立3名课程助教,帮助教师及时记录每位同学的课堂发言次数,以便进行期末统计计分。此外,还利用DoctorZ的手机APP功能,让每一位同学对上台演讲的同学进行打分,兼顾公平性。实现线上和线下的互动。

(6)跟踪和定期反馈,实现建筑企业管理学课程的持续改进

设计问卷调研,每学年开展一次建筑企业管理学问卷调查,了解教学改革的实际效果以及学生的相关意见;对分组讨論式学习、课堂交流讨论的效果、在线单元测试等教学环节进行详细分析,对照能力矩阵和知识点掌握程度标准,判断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并反思教学过程的不足之处;建立教师反思制度。从以上各方面,实现课程的持续改进,完善建筑企业管理学综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钟登华. 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3):1-6.

[2]高德毅, 宗爱东.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1):43-46.

[3]高锡文.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 以上海高校改革实践为例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7 ,(24):16-18.

[4]申天恩, 斯蒂文·洛克. 论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J]. 高校教育管理, 2016, 10(5): 47-51.

[5]顾佩华,沈民奋,李升平,等.从CDIO到EIP – 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1): 12-19.

[6]王孟钧, 陈辉华, 蔡海蛟. 建筑企业管理学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探讨[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0(1): 26-28.

[7]王蒙. 浅议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经济管理类课程的设置[J]. 科教平台, 2006, (6): 98.

严映镕. 建筑企业管理学的启发式授课[J]. 高等建筑教育, 1987, (1): 43-45.

作者:朱萍

学校建筑企业管理论文 篇3:

以实践技能培养为目标的“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 以培养实践技能人才为目标,针对“建筑施工组织”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途径与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进行了全面的课程改革。确立了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建立了立体化评价体系,将工程实训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建筑施工组织;教学途径;课程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 05. 135

1 前 言

“建筑施工组织”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专业课程。按照高职教育教学的要求,该门课程要培养学生成为建筑工程专业技术人才,要求学生了解建筑施工组织的基本知识和一般规律,掌握建筑工程流水施工原理和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方法,具有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施工组织工作打下基础。本门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所以必须改变以往只侧重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要注重教学的实践环节,加强实际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职教理念,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

“建筑施工组织”是与“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企业管理”等课程息息相关的主要课程之一,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大多是在建筑安装企业,主要从事施工员、预算员工作,或是在造价咨询企业从事工程造价的编制与审核。随着建筑工程从业人员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建筑施工组织”课程的有关内容已经成为二级建造师考试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因此,对学生而言,学好这门课程既能为将来工作打下基础,又能为参加各类注册考试打下基础。

该课程具有如下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强。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广。课程的知识点多且抽象,课程内容除涉及流水施工原理与网络计划技术相关知识外,还涉及建筑施工技术与企业管理等专业基础知识。第二,实践性强。该课程涉及的流水施工原理与网络计划技术实践性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流水施工原理与网络计划技术方法。第三,知识更新快。当国家有新的建设规范出台时,该课程的内容也及时地更新并与新规范和新文件相适应。

2 课程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密切联系各建筑类企事业单位,以工程实践需要为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设计教学内容。

与“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有关的专业基础课有“建筑施工技术”和“建筑企业管理”,这三门课程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安排教授课程内容时,如讲到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时,首先,给学生们介绍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并结合施工图纸讲授主要的施工工艺;其次,在讲解施工方案的选择时,可教学生灵活运用施工方案选择的标准和原则和来准确地进行施工部署;最后,安排学生们通过一个完整的实例来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相关内容。

在这一学期,压缩了“施工准备工作”这一章节的部分课时,增加了“流水施工原理”和“网络计划技术”的教学课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实际技能和动手能力。同时将“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与“概预算课程设计”相结合,因为学生在“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中,对建筑施工与概预算的关系、工期、与成本的关系,不能形成全面和系统的认识,更不知如何动态管理工程项目。因此,在大三的上学期安排“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与“概预算课程设计”,也是采取分散的方式,由学生自己联系工地,这样就能让每个学生都接触到一个具体工程和一份真正的施工图,让学生通过这两个设计学会科学组织管理施工的方法,并具备一定的经济分析能力。

3 课程的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包括预习—讲授—讨论—案例教学—实训的教学环节,将工程实训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要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但更重要的是要先端正学生的心态,把学生从原来的“要我学”心态转为“我要学”心态。引导学生端正心态关键要做到两点:一是要培养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我要学”心态会自然产生;二是要培养出学生的自发式压力,在课堂上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实际工作流程、常识以及人才竞争对学生自身利益的影响,让学生真正明白“能者居上”的道理,从内心产生一种自发式学习动力,养成在没有任何督促的条件下自觉求知的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针对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 灵活采用实物教学法、启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真实工程模拟教学法和现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参与, 在参与中学习。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1)实物教学法。即在上课时多以实物构件作为教具,结合实物进行教学的方法。

(2)案例分析教学法。在课堂教学阶段中引入小案例教学,大案例分析,掌握流水施工原理与网络计划技术。

(3)任务驱动教学法。配合理论知识学习,设计单项与综合的练习任务,让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组成部分到实际工程图纸,反复练习不断强化、不断深入,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4)真实工程模拟教学法。可以选取一个简单的框架结构项目为实训内容按照不同的工序展开教与学,让学生围绕工程,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在具体活动中去体验施工企业经营运作的全过程,认识到市场资源的有限性及风险性,从而深刻理解工程项目管理的思想,领悟科学的施工管理规律,提升现场管理的能力。

(5)现场教学法。通过在建筑工程施工和生产第一线进行参观、学习、操作技能训练等,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提高实际操作技能。现场教学法既可在理论教学中穿插采用,也可在实践教学中采用。

在校内,把“工地”搬进教室,模拟施工场景实训,使学生未进工地就感受到工程的技术氛围;在校外,把“教室”建在工地,聘请有能力的技术人员为现场指导教师,使教、学、做融为一体,形成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使用人才的良性互动。“用得着,留得住,干得好”,最大限度地满足建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4 教学途径与手段

确立了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形成了预习—讲授—讨论-知识点训练—单元训练—综合训练--案例教学途径,并将实际工程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5 课程考试方式

采用理论考试与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考核相结合、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的考试方式。理论考试部分主要考核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实践考试部分主要考核学生解决实际工程施工组织的能力;灵活的考试方法,丰富了本课程的教学特点。

教学过程中建立了立体化评价体系,不光对学生进行评价,还对教师进行评价,采用教师互评、自评、学生评价的方法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师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和企业指导老师综合评价,强调对学生工作过程的评价,把学生的态度和表现纳入评价指标,从全方位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使评价结果更能反应学生的实际能力。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利用课余及寒暑假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写出专题调查报告,力争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到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等地进行参观访问和调查,通过诸多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不断地形成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6 今后计划改进的方面

(1)校企合作,建立校外第二教学课堂,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参加社会实践,在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综合实训环节中能增加建筑施工组织的知识。加强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我系计划把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模式与学生毕业前的校外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利用校外实习场地进行建筑施工组织实训教学,将真实施工管理与模拟施工现场的管理方式结合起来,让学生承担不同的工作任务,使学生在做中学,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意识。加强工学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与行业企业共建PKPM软件实训室,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优化提炼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

主要参考文献

[1]王艳飞.高职《建筑施工组织》课程四部教学法[J].职业教育研究,2013(3):97-99.

[2]王健,张哲,张伟.《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改革探讨[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10(12):245-248.

[3]刘国钧,陈绍业. 课程改革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4]肖凯成.“任务化”教学方法在“建筑施工组织”课程中的应用与分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9,22(5):89-93.

[5]张彬, 赵建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下的建筑施工组织教学初探[J].民营科技,2010(11):109.

[6]李静.浅论高职院校《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教学改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9):255-256.

[7]晏永玲.试论施工组织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J].现代企业教育,2008(12):1-2.

[8]植红梅.浅谈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教学的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5):215-216.

作者:张海玲

上一篇:城市环境文化建筑论文下一篇:土建施工现场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