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第三方评价的实践经验

2024-05-01

中等职业学校第三方评价的实践经验(精选8篇)

篇1:中等职业学校第三方评价的实践经验

中等职业学校第三方评价的实践经验

伍鸿平

摘 要:本文分析研究了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现状,依据国家对教学质量评价的相关要求,结合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实际,总结得出中等职业学校实践第三方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作者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实践第三方评价模式,总结得出第三方评价需要具备完善的机制建设、规范的评价标准、科学的评价方案、深度的校企合作和充分的实践准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第三方评价;实践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主要存在以下现象和问题:第一,评价主体单一,职业学校现行的教学质量评价依然延用的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评估和职业学校自我评价结合的传统评价,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成为教、考、评的主体,没有行业、企业等“第三方”的参与和监督;第二,评价模式单一,学校“自己评价自己”,缺乏外部监督和制约机制;第三,评价方法单一学校评价常用“考试”,考试成绩决定学生的评价结果;第四,评价内容单一,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缺乏对接,评价内容与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缺乏对接。

以上问题,表面上是我们考试与评价的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本质上是由于我们的考试与评价体制的不合理、考试与评价技术的严重落后所造成的。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评价主要来自教育行政部门系统内部,教育行政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考试评价主体不明,其科学性、公正性自然大打折扣;我们的考试与评价技术,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水平上,与素质教育严重脱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建立起职业教育 质量保障体系,要“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这就有必要开展中职教育第三方评价实践,从而健全中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2016年10月表示:教育部支持第三方社会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校教育教学评价。

中等职业学校实践第三方评价,建立第三方考核机制,意味着教育水平好不好,不再由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自己说了算,而是由第三方评价机构发挥行业岗位、专业技术优势,对教育进行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的评价。第三方评价,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坚持“谁用人、谁考核”,将评价的话语权交由市场,让市场说话,是职业教育改革任务的有效探索,也说明中等职业学校实践第三方评价非常有必要。

中等职业学校实践第三方评价,推进学校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的改革,突现中等职业学校实践第三方评价的重要性。通过第三方评价模式的实践活动,改变学校传统教学评价模式,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模式和校企合作育人的办学理念,促使学校初步建立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学校教育改革。

基于国内当前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现状和教学改革实际,实践第三方评价很重要,也很有必要。中职学校教学质量引入第三方评价这是一件好事,但是,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评价的机构制度、建立标准、实践筹备等环节都非常重要。我们在实践第三方评价的过程中总结出几点实践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完善的机制建设是第三方评价的基本保障。成立机构,建立 制度。依托职教集团、行业协会、教学研究等组织机构,由教育专家、行业专家、教科研专家、企业技术骨干、专业带头人等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简称:专指委)、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简称:建指委)、第三方评价委员会(简称:考评委)为平台,从评价模式、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技能考评、顶岗实习等环节,以第三方的身份全面参与学校教学质量第三方评价。成立组织机构的同时还必须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第三方评价制度体系。如:专指委、教指委、建指委和考评委的工作方案、工作制度,考试方案,第三方评价方案、实施细则等。

二、规范的评价标准是第三方方案的核心保障。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第三方评价,根据职业能力,突出岗位特点,拟定第三方评价的方案。首先是企业调研。教指委在就业区域内,依托区域职教集团、行业协会和教学研究组织,深入行业、企业对实践岗位进行调研,提炼总结区域内就业岗位中所必备的知识、技能与素养。其次,结合中职学校实际,拟定评价方案。考评委把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起来,制定第三方评价标准和内容。特别注意的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评价标准必须对接就业岗位且具备可操作性。评价内容既要突出全面性,又要体现项目化,如项目实操、情境谈话(专业会谈)、案例报告等。

三、科学的评价方案是实践第三方评价的指导纲领。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案包括评价方式、考核评分办法、考核评价时限与题型、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等。以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 评价方式有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专业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或网络机考,实操技能采用实际操作考核。

考核评分办法。专业理论知识考试按标淮答案和试卷配分评定得分,满分为100分,达到60分以上(含60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合格。专业理论考试评分占考核评分权重的40%。专业技能考核按标准配分评定得分,满分100分,达到60分以上(含60分)为专业理论考核合格。专业技能考核评分占考核评分权重的60%。考核评分=专业理论评分*40%+专业技能评分*60%。在专业技能考核过程中出现任何责任事故均为评价为“不合格”。专业理论考试或专业技能考核评价不合格,必须通过补考合格。

考核时限与题型要求。专业理论考试时间60min,考试题型配分为:判断题40%、单项选择题30%、不定项选择题30%;专业技能考核时间为90-120min,考核题型配分原则为:维修作业75%(含职业素养,设2-3题)、故障判断与排除25%(含职业素养,设1-2题)。

评价内容有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专业核心知识与技能和专业相关知识与技能。评价内容必须结合企业岗位职业技能要求。评价标准的制订,主要依据《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汽车维修工)考核大纲》和《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标准》,结合区域行业企业实际,调查分析行业对人才的需要状况和岗位职业技能,同时参考国家和省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竞赛规程和相关要求。

四、深度的校企合作是第三方评价的根本保障。教学质量第三方评价结果需要得到企业认可,评价过程就需要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的积极参与。深入校企合作实施第三方评价能够实现校企双赢,既能促进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又能让企业得实惠,增强了中等职业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推进校企融合。深入校企合作是评价的根本保障,如何确保第三方评价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呢?首先,第三方评价组织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确保评价全过程能够公开、公平、公正地站在真正”第三方”的立场上去做客观的评价,而不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代言人”。其次,第三方评价组织机构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确保科学的评价方案,得出客观的、准确的评价结论。

五、充分的实践准备是第三方评价的重要保障。首先,组织召开考评工作会议,公布考试委员会章程,学习《考试专业委员会岗位职责》、《考试管理制度》和《监考人员守则》等制度,确定组织评价机构、明确评价纪律、拟定评价方案,确定评价标准、时间安排、评分比重等。特别要组织好考评前的筹备工作,如考务袋、试卷袋、项目单、签到单、确认表、成绩统计表等资料和人员安排、考场5S、桌椅摆放、工具准备、车辆设备、实操辅料及配件等准备。其次,在评价过程中努力为考生和考评员服好务,严格监控考试全过程,做好现场管控,特别做好考试区、待考区的设立,考场检查,茶水、卫生、考务及技术资料服务,技术人员现场恢复,考试记录等。最后,在评价实践结束后依据评分方法、评价原则进行统计、公示、总结、通报、结果运用等。分析国内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现状,研究教学改革实际证明,中等职业学校实践第三方评价有必要也很重要。但是在第三方评价的实践过程中,完善的机制建设、科学的评价标准、深入校企合作和充分的实践准备等保障条件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徐双敏.政府绩效管理中的第三方评估模式及其完善[J].中国行政管理,2011(1)

[2]李翔.中职学校开展第三方评价的意义及对策, [J].新课程研究,2014(1)

[3]吴双.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第三方评价机制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0)

[4]陆春阳.让第三方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J].职业技术教育,2011(30)

[5]王宝刚,赵岩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机制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3)

[6]朱永新.关于发展“第三方”教育考试与评价体系的提案[J].考试(理论实践),2014(3)

篇2:中等职业学校第三方评价的实践经验

一、评价的意义和目的近几年来的实施情况表明,有效而明确的评价是防止综合实践活动流于形式,防止综合实践活动为活动而活动的有力保障;同时开展评价活动,可以更好的掌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效果,并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其职业行为素养的提高。可见,要提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水平,建构综合实践活动的新的评价方式至关重要。

二、评价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以活动促发展”。综合实践活动在评价功能上突破了甄别与选拔功能的倾向,重点关注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差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提高的发展性评价。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实践的学习,活动本身和探究活动的结果并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真正关注的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与提高。在评价时,应重参与重过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进一步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积极深化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不断增强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评价的主要原则

1、参与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要注重学生亲自参与和学生全员参与,强调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活动量的参与情况和参与态度的考核,同时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并自觉参与评价。

2、过程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并且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

3、综合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本身由几部分内容构成,如营销专业职业行为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社会交际能力、自我表现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群体合作能力、协调能力、现场解决问题能力、应变能力、职业习惯和态度等。而各部分的进行、教学又包含各自的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要求,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内容、要求、过程和结论都应是综合而全面的。

4、激励原则: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评价的主要形式和方法

我校在经过几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研究后,初步建立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以不断提高教师能力为保证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职业行为素养的评价形式和办法。

1、评价注重“三结合”,让学生真正成为评价的主人,我校要求教师把对学生评价与活动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

(1)注重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我们对学生的评价采取自评、互评、师评等。首先,以自评为主,但主要是由学生自评,让学生在班级展示活动内容,按照评价内容在班级(或小组)进行小结交流。从而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调节自己的学习探究活动,积极地把评价要素纳入到自己的学习活动中去,逐步形成和提高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的能力。我们发现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对自己探究学习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一次检查,因为许多学生的失败并不是智力和经验的因素,而恰恰是学习方法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让学生自评,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学生互评,全班(或小组)所有学生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最后由学校予以汇总。最后,教师评价,由班主任负责召集最了解该班情况的任课教师代表不少于五人,组成教师评价小组,共同按考评内容逐条为每个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教师评价组成员应参加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考察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主动了解被评学生的情况。

(2)注重过程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我们让学生把日常评价获得的成绩(如用“星星”表示)汇集起来,按其数量的多少转化为更高一级的奖励,采用滚动评价,并在期末评价中得以反映。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主要参看学生平时活动中的表现,根据其进行情况给予评定。平时评价与期末评价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激励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

(3)注重统一评价与差异评价相结合,以差异评价为主。在评价中,我们有统一评价(如值周活动结束后,每班均有对每位学生劳动表现的评价,见《值周工作评价表》),但更多的是差异评价。我们承认学生有差异,采取相应的评价办法,给学生多次评价、多层次评价的机会,拓宽发展空间。(如需要收集资料,动手操作的实践性课程——我校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评价不受时间限制),动态的差异评价有助于学生树立自尊、自信和进取心,增强了学习兴趣。

2、评价的基本方法

将评价内容(职业礼仪素养)分为五个要素,每个要素评价分为

A、B、C、D四个等级,分别表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A项20分,B项15分,C项10分,D项5分,五项共100分。90——10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79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对表现“不及格”的学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实践证明: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学生的职业活动能力、职业行为习惯、劳动态度及团结合作精神得到了转变和提高,教师自身观念又一次得到极大的转变,由过去教师“灌”给学生,变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研究,自己得出结论,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总之,学生职业行为素养的养成教育,是一个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社会教育为必要条件的立体网络教育,需三个方面紧密配合,通力协作,才能保证教育的效果。今后,我们将根据职业行为素养的要求编制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反馈评价体系,根据家长对学生在社会家庭中的表现,通过家长会、家访、反馈联系卡等形式,及时捕捉学生行为养成训练信息,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协调三方力量,提高“立体教育”的效果。

(三)、评价情况分析

课题组选择了市场营销班和列车乘服班作为研究对象,历时三个学期,对学生的职业行为素养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作了统计与分析,探讨有效的评价方式。

1、市场营销班和列车乘服班学生的评价结果(附调查表)表一:被评价学生总体情况

调查人数 48 性别 男 女21% 38 79%

涉及专业 市场营销专业和列车乘服专业29% 34 71%

年龄结构 15岁 16岁 17岁 18岁6.3% 15 31.3% 25 52% 5 10.4%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被评价的男生占21%,被评价的女生占79%,符合专业特点(男少女多),年龄结构主要是16、17岁,涉及是我校两大传统专业,评价采用记名形式,所以,评价结果具有一定信度和效度。

表二:三学期评价结果统计(综合评价)

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自我表现与自我控制能力(%)环境适应与应变能力(%)职业行为习惯与态度(%)

2004、6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20 60 10 10 40 40 10 15 45 30 10 8 12 60 20 5 10 50 35

2005

20052、调查结果分析

①从调查结果来看,截止到2005年6月止,五项评比内容中,相当比例的同学(50%)以上已达到了A级指标,尤其是自我表现与自我控制能力达到65%,通过评比大部分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和进取心,增强了学习兴趣,尤其是心理素质,普遍得到了提高,95%的学生喜欢上了综合实践活动课,98%的同学觉得自己有进步了,很多还顺利的走上了实习岗位,正如“家乐园”人力资源部程勇总监评价说:“中职学校的实习生近几年来一年比一年好,学生一到实习岗位,很快就能适应新的环境,经过短期培训,个个都能直接顶岗,商场对学校的实习生非常满意------”

②从调查时间看,我们分别在三个学期临近结束时进行调查,发现结果呈阶梯式上升,各项指标呈逐学期递增趋势,如语言表达能力:2004年6月,第一次调查时发现,C级指标占60%,而到了2005年

1、、1 30 35 30 5 35 45 15 5 45 30 20 5 40 20 30 10 30 30 25 15 6 50 40 10 / 60 30 10 / 65 20 10 5 45 25 25 5 60 20 10 10

月第二次调查时已降低为30%,A级指标却从10%上升到50%,大部分同学都达到了优等,最后,D级指标几乎下降为零。

③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同学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意义重大,自己的能力与进校时相比确实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希望学校继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继续提高他们的能力,以便将来更好的适应营销业的需要。

3、调查后的思考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组成的,事物必须坚持两点论,学会运用两分法,既要看“主流”,又要看“支流”,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它的实质是综合性学习,只一种基于实践的学习,它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及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特点为基础,通过教师间教学内容相互渗透,如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师与专业教师之间相互渗透;通过学生自主的、合作的、创造性的体验;通过实践和研究;通过调查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活动,三学期来的实施情况表明:有效、明确的评价是防止活动流于形式,防止为活动而活动的有力保障。我以为我们的成功之处表现为几个方面:

①注重了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一方面,建立了多维评价体系。职业行为素养共涉及五大方面,即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自我表现与自我控制能力、环境适应与应变能力、职业行为习惯与态度,比较全面的涵盖了各个方面,增加了评价的系统性。另一方面,制定了多层次评价标准。我们将每个方面划分为几个要点,每个要点又量化为若干个标准,从而便于实际操作,增加了评价效度。

②注重了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有自评、互评、师评等形式,但主要由学生自评,让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调节自己的学习探究活动,积极的把评价要素纳入到自己的学习活动中去,从而逐步形成和提高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的能力,我们发现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对自己提高行为素养方面作一次检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③注重了评价过程的动态性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是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其评价参看学生平时活动中的表现,所以,评价应是动态的、循序、渐进的、贯穿于整个活动的全过程,这种评价能随时反馈学生实践活动的信息,根据其进步情况给予评定,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参与活动,养成职业行为的习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便于即使调整评价策略和方式。

④注重了评价结果的系统性

每学期临近结束时,我们就将平时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情况进行及时纠正和总结,按照平时内容进行测评,经过自评、互评,然后有关教师进行师评,最后大家将面前的测评结果作为参考,最终打出了综合等级,前后我们共进行了三次测评,然后系统的统计出总体状况,进行分析总结。

当然,综合实践活动因为是一项探索性的实验性、实践性的工作,在制定各项目详细而科学的评价标准中总不免有些偏颇或不够全面的地方。主要是个别项目评价还不够科学、完善,有些过于理想化或者脱节、个别老师的追踪评价不如学科教学那样扎实主动。但总之,在对学生评价中,我们发现不仅仅学生的活动方式、态度及合作精神得到了转变和提高,教师自身观念又一次得到了极大的转变,由过去教师“灌”给学生,变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研究,自己得出结论,让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的发挥,“教学相长”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新的诠释。

三、中职学生职业行为素养养成教育实验前后的对比分析

课题组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典型调查、统计和个案研究等方法,对实验前后两方面进行对比,总结规律。

(一)课题实验前的情况

1、学生的自我了解。同上面一样,我们也设计了专门的调查表格,通过随机抽取的方法,以访谈、问卷调查、典型调查等形式,请部分中职学校学生参与了调查。通过对收回表格的详细的分析,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不满意,甚至有想放弃的想法。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缺乏礼仪的基本素质,具体表现在:不好意思也不愿意同

生人讲话,不太适应新的环境,不善于与人交往,遇到问题往往会束手无策,协调能力、群体合作能力也不太行。尤其是对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缺乏自信心。

2、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了解。我们设计了专门的调查表格,通过随机抽取的方法,以问卷的形式,请部分营销专业学生的家长参与了调查。通过对收回表格的详细的分析,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家长对自己小孩不满意,甚至有绝望和已经放弃的现象。绝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缺乏礼仪的基本素质,具体表现在:遇到生人不好意思甚至不敢讲话,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不善于与人交往,遇到问题往往会束手无策,协调能力、群体合作能力还有待加强。尤其是对待将来从事的职业,缺乏自信心,对自己能否从事的行业表示怀疑甚至无所谓。

3、授课教师的了解。通过对部分授课教师的调查,我们发现:授课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上述两方面的结论相差无几,(二)课题实验后的情况

正是基于以上的现状和要求,课题组从中学生心理特点出发,组织喜闻乐见的活动,展开了形式多样的研究与探索。包括:班级常规教育,学科渗透教育,值周活动,组建技能特长班,校礼仪队活动,社团活动,礼仪大赛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的职业素质明显提高,职业行为素养养成效果明显。

篇3:中等职业学校第三方评价的实践经验

1.1 建立机构是开展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的前提, 是做好工作的组织保障。

2005年, 我校将原有的“就业实分处”更名为“就业指导办公室”, 这标志着我们由以往单一的实习安置、就业推荐部门像多元化的职业指导及就业服务部门的转化。成立了就业指导办公室, 抽调得力干部及教师专职从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部门由1名科长, 4名职业指导教师, 2名就业干事组成。同时为了提高职业指导的专业化水平, 分批派送教师进行“职业指导师”培训, 目前科室内7人中已有6名教师取得国家二级职业指导师资格。为了确保学生就业率, 学校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充分保证, 为就业指导办公室开展工作尽可能创造条件, 在人员调配、办公场所设备、用车指标分配、资金预算等各方面给予倾斜。

1.2 由于工作人员的职责任务、动力、压力直接关系着机构工作的

成效, 学校对该科室实行目标制度管理, 明确每一年学生就业率的纵项、横项指标及就业稳定率的指标。制定《职业指导教师业绩考核方案》, 保证职业指导教师工作的热情和主动性, 确保职业指导教师定期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就业指导活动, 及对实习生和已就业学生的跟踪, 促进学生就业的成功率和稳定性, 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一定的奖励。职业指导教师目标责任管理及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科室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全体人员将变压力为动力。同时, 制定《就业干事业绩考核方案》, 激励就业干事多联系企业, 拓宽就业渠道, 保证就业岗位充足, 搭建校企合作机会。同时形成企业调研制度化, 保证从企业采集一手信息, 为我们的教学教育、职业指导提供参考。促使学校办学理念和实践的探索。

2 通过校企合作, 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2.1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增强学生适应就业岗位的能力。

学校早在2002年就建立了大连第一家“对日BPO业实训基地” (以下称为基地) , 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 基地模仿真实就业环境, 引入企业化管理制度, 聘请企业人员开展培训及管理。通过实训让学生贴近经济建设、生产实际, 使学校教学与实际生产、上岗紧密结合起来,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这种模式不仅有效提高升学生实战经验, 也帮助学生平稳的进行由学生转变为职业人的过渡。

2.2 近两年, 我校校企合作深入化。

很多合作企业提供时间、地点、设备供学生实习实践。这样不仅为学生铺就了就业成才的“直通车道”, 而且通过合作办学, 能积极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 促进学校步入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3 派送教师进企业调研、研修, 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我校通过就业指导办公室搭桥, 分批派专业教师进到企业调研和研修。通过教师亲身体验和工作才能真正了解岗位是做什么的, 需要什么技能, 需要怎样的职业能力特征、职业人格特征等。学校教学部门要依据教师的调研设置课程, 有目标进行教学, 有方向的进行人格塑造。只有将职业指导贯彻到教育教学的每个角落, 才能最有效的发挥其作用。

3 建立人才信息平台, 开辟网上就业渠道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 学校深刻认识到信息获取的重要性。谁拥有了信息, 谁就占领了先机。为了及时捕捉各种就业信息处理, 学校就业指导办公室专门设置了“就业干事”的职位, 这些“干事”主要通过与当地人事、劳动市场中心、个人社会关系、媒体和企业联网, 及时掌握各种就业信息, 并将采集来的信息核实后第一时间公布到校园网站上, 保证就业信息的公开化, 让学生能在第一时间内把握好各种就业机会, 增加就业成功的机率。

4 制定《用工标准》, 准确进行职业描述、岗位描述

我校就业指导办公室人员通过企业调研, 制定适合本校就业需要的《用工标准》, 并根据市场变化随时修改。在《用工标准》中要进行准确的职业描述、岗位描述。我们会将制定的《用工标准》发到校园网上, 供全体师生了解。只有让学生了解细致准确的职业、岗位描述, 才能够帮助学生有目的选择所学专业、选择职业目标、实现就业和发展职业生涯。

5 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指导活动

5.1 学校在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同时, 结合职业礼仪、德育课、

专业课以及团队活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的不同特点, 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渗透职业指导, 寓职业指导于各种活动中。以年级、班级为单位开展模拟招聘会, 通过学生撰写求职信、准备求职资料, 进行模拟面试来检验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和应变能力。开展诸如“天生我才必有用”、“感受蚂蚁精神、树立团队意识”、“掌握择业技巧, 提高求职技能”、“学会与人沟通”等专题知识讲座。

5.2 邀请知名企业宣讲和部分优秀毕业生作报告, 以增强学生就业的信心和勇气。

5.3 学校会选择在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带领学生参观工厂、公司、人才市场, 走访社会成功人士。增强学生对职业、职业环境的直观认识。

5.4 同时, 学校还应注重营造氛围, 利用广播、校报、板报、宣传栏

等工具, 宣传就业政策和相关知识, 充分发挥媒体的宣导作用, 端正求职欲望, 适应客观实际, “先就业, 再择业”。

6 鼓励自主择业, 开展创业教育

现在劳动就业制度实行的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这既给学生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和广阔的就业渠道, 同时也给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学生要实现就业, 除了要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外, 还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择业观, 懂得求职就业的有关知识和技巧。因此, 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维持社会的稳定, 鼓励学生自主择业, 开展创业教育是必要的。我校就业指导办公室人员每年会针对即将实习的学生开展一次综合性的问卷调查, 问卷其中包含学生毕业后理想的去向, 就业的意向和方式等。然后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对学生就业意向进行分类, 其中选择“自主择业”的学生我们会有专门的就业指导教师负责管理和指导。鼓励他们发动社会关系进行“自主择业”, 帮助这些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同时对“自主择业”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

进行创业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宽阔的舞台, 因此我校要树立现代教育的思想,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除了传授学生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技能外, 还应重视创业教育, 在平日的就业指导过程中传授创业理念、经验等, 开发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 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竞争能力与生存能力。

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工作, 我校在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进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存在。例如, 没有完善的学校职业指导平台, 全员参与程度不够, 没有完善素质测评制度化, 就业指导缺乏针对性、准确性等。在完善就业指导各项工作的路上, 我们还需不断摸索、不断学习, 使自己的工作更加有效, 帮助学生就业, 帮助学生就业稳定, 帮助学生真正地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第一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1]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第一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

篇4:中等职业学校第三方评价的实践经验

一、我省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具备“六有”基础

(一)有明确的政策导向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出台的一系列针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文件中,普遍提出了建立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积极推动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工作的要求。河南省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工作高度重视,201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先后制发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二期工程的意见》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两个指导性文件,文件均明确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管理和评价,逐步建立健全以行业、企业、非行政部门为主体的第三方评价机构。《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二期工程的意见》又对评价的主要指标、具体项目和结果应用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教育部及省政府的文件精神,为我省实施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导向。

(二)有实际的工作

从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上看,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的有关要求,从2015年起,要采取撤销、合并、兼并、划转、转型、共建等形式,整合一批弱、小、散的中等职业学校,推动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向优质学校集中,优化学校布局,增强办学能力,提升办学质量。到2018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要从800多所调整至420所左右。如何界定“弱、小、散”和“优质”学校,是完成布局调整的先决条件,这就对我省中职学校评价水平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从职业学校的具体工作上看,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精神,我国将建立中职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国家中职示范(重点)学校自2016年起,其他中职学校自2017年起,每年发布质量年度报告。教育部明确要求要引入第三方参与质量评估和年度报告编制工作,以增强报告的客观性和可信度。结合我省职教攻坚二期工程及全民技能振兴计划的实施,可以肯定地说,实施第三方评价是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具有广阔的适用领域。

(三)有前期的工作铺垫

2010年,省教育厅就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了教学质量评估试点工作,2014年又作为试点省份参与了教育部开展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试点工作。有关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形成了诸如《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等一系列成果,也在不断整改的基础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作流程和保障制度,为制定第三方评价有关的政策,指导社会第三方开展评价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随着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和工作的开展,我省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对实施第三方评价的基本模式和其积极作用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在课题组面向全省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所做的以摸清相关评价工作效果为目的的专题网络问卷调查中,76.4%的受访者对教育第三方评价的概念有一定程度或比较全面的了解;96.2%的受访者认为评估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主体应该是行业、企业等社会第三方;94.7%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开展中等职业学校第三方评价工作,绝大部分的受访者将开展中等职业学校第三方评价工作的切入点选择在教学质量评价和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方面。调研涉及的省、市、县属学校比例基本为1:1:1,校级领导、教学主管和一线教师的比重分别为30%、40%、30%,有效保证了问卷结果的科学性,真实反映出我省各级各类中职学校已经具备了对实施第三方评价的认知基础和积极态度,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提供了有效依据。

(四)有典型的借鉴案例

教育第三方评价作为目前美国等教育发达国家的主要评价模式被引入我国以来,教育行政部门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等领域进行了诸多的尝试,其中不乏诸如西安市创新教育评价体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第三方评价工程等成功案例,为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的确立提供了机构组成模式、资金投入模式、评估运行模式等一系列可以借鉴的经验。同时,国内也已经培育出了一批以成功开拓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第三方评价模式的北京麦可思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专业第三方评价中介服务机构,为我省引进和培育专业的第三方评价组织提供了参考和选择。

(五)有丰富的专家资源

“十二五”期间,我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专家队伍建设,在职业教育领域,省政府先后评选出206名职业教育教学专家;在行业企业先后成立了涵盖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25个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这些行业指导委员会是由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组织牵头组建和管理的专家咨询组织,成员主要由行业、企业的专家组成,几乎覆盖了职业教育涉及的全部学科,其主要工作职责之一就是参与本行业职业教育教学评估标准及方案的制定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关评价。职业教育专家团队的建设和行业指导委员会的存在为我省实施第三方评价提供了丰富的专家资源。

(六)有成熟的技术支持

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终端媒体的快速普及,我国已经处于大数据时代,随着近年来我省中等职业学校“三通两平台”“智慧校园”建设的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大数据管理分析成为可能。同时,网络的普及和微信的应用,也使跟踪学校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和成长状况,针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等利益相关方实施问卷调查和访谈等评估事项变得更加便捷。以课题组所做的专题网络调查问卷为例,课题组利用免费的“金数据”网络调研模板,采取在相关工作群、微信圈发布调查问卷、征集反馈的模式,仅用2天时间即完成了近200份调查问卷的收集和整理分析,调研的经济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结果因其覆盖面广、无记名和系统自动分析的特点而更加科学与公正。在成熟的信息技术基础上,第三方评价机构只需根据既定方案采集中等职业学校原始数据,保证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再汇总来自企业、社会和家庭的调查数据,由计算机自动生成不含人工干预的结果,即可为第三方评价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与此同时,大数据技术方便第三方评估机构将信息定期汇总公开,接受社会咨询,积极回应质疑,使评估工作过程和结果更公开透明。

二、我省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亟需法律层面的框架规范

在以上“六有”的基础上,要切实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有效实施,目前我省尚缺乏一个最根本的法律法规层面的框架规范。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省要在教育第三方评价的改革中走在全国前列,必须要以地方法规、条例的形式对第三方评价的框架进行顶层规划和界定。具体来讲,在完善我省中职学校第三方评价机制的法制建设方面,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快出台有关第三方评价机构的权利形成、组织构成、行为方式等的法律法规,利用法律途径规范其性质、职责和有关权利义务,明确其在评价活动中的独立法人地位。二是出台对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评估行为进行监督和规范的法律法规。例如明确行政部门在第三方评价中的管理地位,以立法形式来规定第三方评价中介机构审批的前提条件,并制定出对评价中介机构进行等级管理的具体操作标准和规范。从以上两方面出发,政府部门要尽快制定出机构的资格认可条例、监督条例、行为条例、激励条例、保障条例等,既从法律上规范中介机构的组织行为、评价运作方式,又能发动政府和社会对其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也能完善政府、社会、学校共同参与的监督机制,从而促进我省第三方评价机制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从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来看,我省已经具备了实施第三方评价的诸多基础条件,目前主要工作应着手于法律层面的框架构建。随着顶层设计的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模式必将从辅助地位逐步发展至主导地位,为我省乃至全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创新和发展提供一个更加科学、公正的决策参考机制。

篇5:中等职业学校第三方评价的实践经验

各有关市、县教学点:

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工作马上面临第三学年顶岗实习过程,为确保顶岗实习工作顺利进行,现制订《第三学年顶岗 实习工作的意见》以便各教学点执行。

一、高度重视,缜密安排

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第三学年的主要任务是安排好学生顶岗实习以及总结,各教学点要组织一个实习工作领导班子,具体负责顶岗实习工作,对实习单位岗位、形式、内容、考核以及实习进度等作出整体安排。领导班子成员不少于3人,并且分工明确,责任到人。2010年春、秋两级的《教学点实习工作实施方案》,最迟应于月日以前报省校教务科审核与备案。

二、认真落实实习单位和岗位

各教学点应抓紧时间,尽快落实学生顶岗实习单位与岗位,选择实习单位一般为1-2个,最多不超3个。实习岗位应与实习单位协商确定。同时教学点应与实习单位签定实习协议,明确安全责任,落实实习学生待遇,如果是企业的最好能为实习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三、确定顶岗实习形式

关于顶岗实习的形式,教学点要充分考虑到专业、岗位、内容和阶段周期的实际情况,既可以采取集中实习,也可以采取划分若干个实习小组,由小组就近选择实习岗位。

四、选定顶岗实习内容

原则上以重点教学模块为实习内容,确定6-8个实习题目,学生从中任选4个题目作为实习内容,并按规定时间提交实习报告。

五、完成顶岗实习考核与评价

实习考核以实习报告为主,也可结合技能测试,对学生作出全面评价,分别给予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结论。

六、积极推行“双证制”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在获取学历证书的同时,要获得相应专业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各教学点要鼓励学生积极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在实习结束前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七、完成毕业论文

篇6:中等职业学校第三方评价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多元智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评价;多元化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先生根据多年对人类心智的研究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至少包括: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等九种智能。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上述九种基本智能,这些智能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和运用,以完成不同的任务,解决不同的问题,并且在不同的领域上发展。不同的人在这九种智能上的表现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擅长的智能领域,在这个类型的智能活动中会表现更好。

多元智能理论启示我们:学生的智能是多元化的,各种智力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社会与学校提供学生的学习机会应该是多元化的;学校与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课程应该是多元化的;教师对学生评价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只有这样,学生的各种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向评估学生智力的传统评价观提出了挑战,给教育评价带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理念。在多元智能视野下,教师评价学生再也不能以传统的文化课学习成绩与能力为唯一的标准与尺度,要求我们的教师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而且要促进其优势智力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力领域迁移。这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支撑下,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评价实践中,尝试了以下几方面的转变:

评价内容科学化

以多样化的评价内容取代以分数为标准的单一性评价内容。既要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的评价,更要注重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纠正单纯以文化课考试成绩评价学生、选拔学生的错误做法。注重从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纵向比较,淡化横向比较。

学校在教育实践中,已经作了尝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校注重过程性评价,到一学期末对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和合作能力、学习态度、方法和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综合实践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量化评定。除了评出传统类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外,还制定奖励方案,进行分层奖励。第一层次对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与自身纵向比较有进步,横向比较有亮点的同学进行单项奖励,如文艺积极分子、学习进步奖、体育积极分子、技能操作能手、学习标兵、文明学生等各类奖项;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评出各类校园之星,如文明之星、技能之星、学习之星、自强之星、才艺之星、体育之星、环保之星、和谐之星等作为第二层次;第三层次是在校园之星的基础上,评出校园形象大使,如全面发展形象大使,文明礼仪形象大使、传统美德形象大使、专业技能形象大使等。各类奖励数量呈金字塔形,一二三层渐次递减,奖励层面超过全校学生数的三分之一。这对于以传统评价标准而言的中考失败者,无奈进入中职校的学生来说,产生了具大的影响。有的同学拿到获奖证书,动情地说:“这是我的第一张奖状,原来我也行啊!”在现代飞速发展的多元化社会中,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用多元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在教育实践中,看到学生受到肯定、表扬后兴奋、激动的场景,不仅感叹:这一张张小小的奖状,也许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影响,因为它唤醒了中职校学生沉睡的自信心、自尊心与成就感,勇敢地迈出了走向未来成功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评价形式灵活化

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改变一张试卷作为结终性评价的呆滞性,实行灵活的评价形式。

在教学教育实践中,学校坚持学业学分与德育学分相结合的方式。学校教务部门专门制定了《学分制管理规定》,并且制定了实施性教学计划与课程标准,划定了必修课与选修课,规定了课程学分与奖励学分,采取了灵活的考试制度,实行统考与抽考相结合。把学业评价的主动权交给任课老师,课程的平时成绩占比为40%,平时的课堂讨论、发言、纪律、作业以及课外社会实践等任课教师都可以作为评价的内容。奖励学分包括学生参加校级以上各种知识、技能、文艺和体育竞赛获得的等级奖,都可以加到相应的奖励学分。一门课程修完,经考试合格,取得规定学分后,就可以取得结业证书。如果这门课程考试不合格,没取得规定学分,但是你有这门课程的奖励学分,二者相加,达到了学分标准,那也可以获得这门课程的结业证书。这样同学们就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智能,弥补自己的劣势。学业学分制的实施,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使其优势智能得到了发扬光大。

在不断完善学业学分制的前提下,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职能部门也制定了德育学分制的有关规定。对班级的一日常规进行量化考核,内容包括早操、早读、课间操、教室卫生、宿舍卫生,校园卫生包干区等。在学校对班级进行考核的同时,班级对每个学生也进行量化考核,以100分为基数实行加、减分制,一月一小结,学期未进行总结,根据学生个体一学期的表现最后进行总结考评,得出某个学生的德育学分,作为对学生进行期末综合评价的一个依据。学分制的实施,体现了关注过程,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环节,实现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与知识技能教学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也提高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效率。

评价主体多元化

改变过去让老师一人定乾坤的局面,给学生一定的话语权。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变为主动参与评价,要让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交互式活动,使评价成为平等沟通、探讨问题、确立目标、树立自信的教育过程,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

1.学生自评

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评价的主体。教师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让自评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自发意识,促进自己的学习。教师当学生完成一项学习活动之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判断,想一想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养成自我检验,自我调控的意识。让他们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行为进行评价,这既是知识的再现,同时又是对自己的能力和方法进行全面反省的过程。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不断感受成功的欢乐,不断产生新的追求欲望,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走向成功。

2.学生互评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参与评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互动评价氛围,使学生之间在坚持互帮、互助、互补、公平、公正的原则下,进行相互评价活动,让学生学会欣赏,学会倾听、学会反思,从而加强学生之间的交往与了解。

3.家长评价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评价及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它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家长的客观评价将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并以积极向上的心态经历自己的成长道路。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的工作,让学校评价走进了每个孩子的家庭,架起了学校评价与家庭评价的桥梁,使学校教育摆脱“空中楼阁”的尴尬境地,这种家校评价的一体化,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的均衡、健康发展。

4.社会评价

注重社区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们节假日期间都要参与社区里的各类活动,社区对同学们在活动中的情况进行及时记录并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将对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提高他们的公民意识、社会公德水平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社会评价关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让学生在社区活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发挥社会评价的特殊作用。当然,教师在学生评价中始终是组织者、引导者,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

评价手段多样化

1.点式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

如果把评价内容制成三维或多维坐标系,那么坐标系上的某一空间中的每一个点都可以作为评价内容;如果三维空间的任何三点交叉,使这三方面的内容互相渗透,形成一体,那么就可以作出综合评价。当然,点式评价与综合评价有时需要结合;有时又可以侧重某一方面。

2.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相结合

评价标准既应注意对学生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有个性、有特色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实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评价,实现培优补差,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成长、发展。

3.个性评价与共性评价相结合

当某一学生在课堂学习、技能训练、主题教育等活动中表现出独特的感悟,见解或行为时,应及时给予学生个性化评价。当然,有时为了提倡一种学习风气,引导一种科学精神,形成一种探究氛围就需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共性化的评价。

4.质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只采用分数或等级等量化的东西来对学生各方面进行评价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只有根据它的过程性、发展性的特点,采用如成长记录袋等方式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评价结果,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5.坚持日常表现和标志性发展绩效相结合

评价既要看到学生取得的标志性绩效,又要注重学生在日常发展过程中的心理、道德、价值观、学习态度和创新能力的养成。

篇7:中等职业学校第三方评价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发展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018-01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随着中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大幅增加,但学生的学业水平和思想状况却不容乐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社会要求不适应已是事实。

一、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性德育评价的含义

学校评价是教学环节中的一个极其关键的问题,是任何一位教学

工作者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德育是学生在学校学习中一门特殊的学科,德育评价体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活动十分重视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效性。

1、发展性教学评定的含义

教学评价是教学环节中的一个极其关键的问题,它是任何一

位教学工作者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人们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都有意或无意地以一定的评价标准来进行教学活动。而学生在学习中也把评价结果作为学习任务的终极目标。现代教育评价自20世纪30年代在被成为“评价之父”的泰勒认为,“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和教学大纲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

“发展性教学评价是形成性教学评价的深化和发展,它是针对以分等和奖罚为目的的终结性评价的弊端而提出来的,主张面向未来,面向评价对象的发展。”“它由形成性教育评价发展而来,但比原始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更加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在大力推进“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改革进程中,人们对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研究越多,在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方面较有代表性的有王斌华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周卫勇的《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裴娣娜的《发展性教学论》、蒋建洲的《发展性教育评价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他们分别从不同视角对发展性教学评价进行了诠释。发展性教育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教育发展目标和发展价值观,评价者与评价对象配对,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由评价双方共同承担发展目标的职责,运用评价面谈和发展性评价技术和方法,对被评价学生的素质发展、工作过程和绩效进行价值判断,使被评学生在发展性教育评价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逐步实现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优化自我素质结构,自觉地、发自内心地改进缺点,发扬优点,不断实现发展目标的过程。

2、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性德育评价的含义

发展性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强调以一定的教育目标为标准的价值判断过程。第二、强调用多种科学可行的方法或手段来系统地搜集、分析、整理信息。第三、教学评价内容可以是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可以是教师的教学过程,还可以是教学过程中某种教育现象或教育活动等。第四、强调为学生发展和教育决策服务。

德育评价是教学评价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对精神产品的生产过程及其效果的评价,是对学生德育进展与变化的评价。它与智育、体育等一般评价来比,其内涵和外延更丰富,其评价的过程更具长期性和多维性。

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性德育评价,就是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发现性目标,由评价双方共同承担发展目标的职责,运用相关技术和方法,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综合素发展的进程进行评价解释,使学生在发展性的德育评价活动中,不断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使之不断积淀、发展、优化自我综合素质结构,促进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得到生动活泼与和谐的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的建设者和劳动者。

二、发展性德育评价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意义

发展性德育评价,以学生为核心,重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注重学生的个人价值,发挥其积极性,以促进学生个体德育发展为理念的教学评价。评价目标和评价计划要由评价者和被评价学生协商制定,双方认同,把实现学生个体发展目标和实施评价看作是双方的共同职责;发展性德育评价重视多渠道交流信息,提倡平等主体之间互相评价。发展性德育评价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德育活动和评价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发展性德育评价过程是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并进行分析,对学生的德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实现学生德育综合素质协调发展过程。发展性德育评价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具有重大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性德育评价体系认为,每个个体都是具有发展性的个体,德育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现不足,使个体获得充分的、全面的发展。这种评价体系,有利于打破传统的学校德育中的学生观,树立起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德育观,着眼于学生个体的德育需要、专业要求和社会需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观性评价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客观性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把由传统的教师评价转变为由学生评价学生,教师评价学生,家长评价学生等多样评价主体的结合。在学生评价自己的过程中体现的不仅仅是能力培养的问题,更在于激发他们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培养他们争辩的勇气和自我审视、自我提高的能力。

2、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德育综合素质的提升

篇8:中等职业学校第三方评价的实践经验

近年来,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我主要采用发展性评价做了如下尝试: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

目前职校的生源大多学习成绩差,但我们决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看不起他们。我们应因势利导,以“学做人,求发展”的理念为核心,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对于职校生应深刻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培养学生成为有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远大的人生目标,自觉的纪律观念,良好的心理素质,文明的言行习惯和扎实的文化基础的现代青年。

(二)激发学生成功内驱力。

虽然不少职校生文化学习和思想行为习惯都不尽人意,但并不是一无是处。他们中还有相当部分富于个性,有其闪光点。我班有位同学由于学习基础差,逐渐发展到和科任老师敌对,是班上的“老大难”。开学之初,我偶然发现他朗读能力不错,就及时给予了表扬,还安排他作科代表。他听后,非常兴奋。这以后我经常让他课堂朗读发言,在我的期待目光中,这位同学从开学到现在,一直表现很好,工作认真负责,家长连连反映孩子转变了许多。可见这种成功内驱力是不可估量的,重要的是如何激发它。

(三)鼓励洋溢课堂,激活学习激情。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以鼓励为主要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使其产生“我要学”以及追求上进的心理。例如:为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每当学生探究质疑了,教师就不失时机的给予评价,促进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评价时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当差生有压力,缺乏自信心时,老师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同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星级奖励,如 “突出进步星”` “风采展示星”` “语文特长星”等。正如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得到了这些热情洋溢的评价,学习的激情也得到了激发。

(四)丰富作文评价,激活写作热情。

传统的作文评价多是单向的,自上而下的,而评价改革的趋势是在评价主体与对象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协商、对话的关系。本学期的作文评价,我与学生一起发现不足并提出问题,并找出改进的措施和要求。每次大作文都设置了一些作文奖项,如“最佳开篇奖”、“最佳结尾奖”、 “最佳创意奖”、“最佳书写奖”等。学生写的好的作文及片断练习,给他们展示的机会:或利用课前五分钟读评,或在学习园地中展出,或办成班级作文集等。学生感受到了尊重和赏识,写作兴趣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五)寄语学生作业,激活心中真情。

有人说:“每个平淡无奇的生命中,都蕴藏着一座丰富的金矿,只要肯挖掘,哪怕仅是微乎其微的一丝优点的暗示,沿着它也会挖出连自己都惊讶不已的宝藏。”对于学生的作业,我也注重及时挖掘他的闪光点。当他们的优点被放大到超越自己和他人的明显优势时,学生也就像找到了一座丰富的金矿,自信心被点燃,学习的热情也因此产生了。

(六)点评“成长记录”,激活师生感情。

老师对学生进行点评,既可有的放矢的起到促进作用,也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赞科夫曾说过:“教师之爱是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最佳的营养剂。”给学生点评,我也觉得是在为师生间的感情播洒营养。

学生上课表现进步了,我为他点评:你课上大胆的发言让我欣赏,你的每一点进步我都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学习成绩优秀的,我肯定他的优点,告诉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于那些课上默默无闻的,捕捉他的每一次闪光点,并告诉他我真诚地期待上课能见到他高举的手。平时成绩不够理想,对他的学习方法提出建议。“成长记录本”成为了师生间沟通感情的桥梁,学生得到了老师真诚的点评,感觉到了老师的关心和帮助,在学习上也便能更加主动。

(七)不拘一格写评语。

上一篇:铺张浪费倡议书下一篇:办事处退管服务中心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