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管理

2024-05-19

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精选6篇)

篇1:中等职业学校管理

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依法设立的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的设立依据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其设立、变更、终止应当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审批或备案。

第三条 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相结合。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工培训、下岗再就业培训、社区居民培训等各类教育培训活动。

第四条 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实施学历教育,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人员,基本学制以三年为主;招收高中毕业生,基本学制以一年为主。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层次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实施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第五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有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和组织领导职责,其他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中等职业学校相关管理工作。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办学资质的审核和监管,在每年春季招生工作开始前,公布本地区本具有招生和享受国家助学政策的学校名单。

第六条 学校应当依法制定学校章程,按照章程自主办学。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聘任具备法定任职条件、熟悉职业教育规律、敬业创新、管理能力强的人员担任校长。新任校长应当经过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学校章程中应当明确校长在学校发展规划、行政管理、教育教学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学校建立健全校长考核及激励约束机制。第二章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第七条 学校建立校长全面负责行政工作、党组织保障监督、教职工民主参与管理的内部管理体制。民办学校实行理事会或者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学校建立党组织,并确保党组织发挥监督、保障和参与重大决策的作用。学校应当在党组织领导下,建立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组织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第八条 学校建立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利,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的作用。学校建立工会组织,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

第九条 学校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合理设置内部管理机构,并明确其职责,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设置若干专业部(系),实行校、部(系)二级管理。

第三章 教职工管理

第十条 学校按照人事管理规定,科学设置各类岗位,公共基础课教师和专业技能课教师保持合理比例,实行固定岗位和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岗位和兼职岗位相结合的岗位管理办法,逐步提高同时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不断优化教职工队伍结构。

第十一条 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国家关于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的有关规定,科学制定学校教师聘任管理制度和具体管理办法。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定员、定岗、定责的基础上聘任、解聘或辞退教职工。学校应当建立健全保障教职工合法权益的程序和制度。

第十二条 学校实行教师职务制度。逐步提高同时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务和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课教师比例,实习指导教师应当具有相当于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及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学校建立有利于引进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聘任制度。学校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特岗、特聘、特邀”等形式,向行业组织、企业和事业单位聘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

第十三条 学校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技能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应当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鼓励教师参加高一级学历进修或提高业务能力的培训。

第十四条 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建立健全师德考评奖励机制,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

学校应当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班主任业绩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

第四章 教学管理

第十五条 学校应当设立教学管理机构,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

第十六条 学校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专业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第十七条 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按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设置的专业,应当经学校主管部门同意,地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核准,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设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外专业,应当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准,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学校应当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专业建设和教学指导。

第十八条 学校根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指导性教学文件,制订实施性教学计划。

学校依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教学大纲或教学指导方案组织教学、检查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效果、选编教材和装备教学设施。加强课程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设置的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

第十九条 学校应当建立严格规范的教材管理制度。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根据培养目标和产业发展需要,可以开发使用校本教材。

第二十条 学校应当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有部门专门负责教学督导工作,定期组织实施综合性教学质量检查。

第二十一条 学校应当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管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建立健全学生实习就业管理制度,学校应有相应机构负责学生实习就业工作,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学校应当做好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工作。

第二十二条 学校应当积极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举的“双证书”制度。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与职业资格标准相结合,突出职业技能训练。学校应当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开展技能竞赛活动。

第二十三条 学校应当设立教学研究机构,加强教研和科研工作,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国家和地方的教研活动。

第五章 德育管理

第二十四条 学校应当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德育全方位融入学校各方面工作。

第二十五条 学校应当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明确各部门育人责任,设置德育和学生管理专门机构,建立专兼职学生管理队伍,使德育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

第二十六条 学校应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注重汲取产业文化的优秀成分,发挥文化、环境育人作用。

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等学生社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第二十七条 学校应当按照相关要求开足德育课课程,发挥德育课在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加强其他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训等环节的德育工作,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十八条 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思想道德评价制度,改革德育考核办法,加强德育过程的评价管理,建立学生德育档案。

第六章 学生管理

第二十九条 学校应当依法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十条 学校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及其他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学生入学注册、课堂教学、成绩考核、实习实训、学籍变动、纪律与考勤、奖励与处分以及毕业、结业等各项管理工作。

第三十一条 学校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等规定,制定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规范,做好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工作。

第三十二条 学校建立健全学生学习管理制度,加强学风建设,引导学生刻苦钻研理论和实践知识,努力提高综合职业素养。

第三十三条 学校建立健全学生奖励和处分制度,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减免学费等制度。

第七章 招生管理与就业服务

第三十四条 学校应当根据有关规定,按照教育行政部门和招生管理部门的要求,明确学校招生管理部门职责,做好招生工作,严肃招生纪律,规范招生行为。坚决杜绝有偿招生和通过非法中介招生,不得与不具备中等职业学历教育资质的学校或机构联合招生。学校发布招生广告(含招生简章),应当真实准确,并按照有关规定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十五条 学校应当加强职业指导工作,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维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六条 学校应当制定招生管理和就业服务的规章制度,对违反规定的,应当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第三十七条 学校违反有关规定开展招生和就业服务活动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依据法律和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对涉嫌犯罪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八章 资产管理与后勤服务

第三十八条 学校应当做好校园总体规划,做到功能分区合理,满足发展要求,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加强校园建设和管理,建设安全、整洁、文明、优美、和谐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第三十九条 学校应当依法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做好规范收费和财务公开,建立健全会计账簿,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制度。

第四十条 学校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和规范对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补助资金的管理,健全资助体系和监管机制,防范和杜绝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骗取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补助资金等违规违法行为。

第四十一条 学校应当做好资产的登记、使用、维护、折旧和报废等资产管理工作。

第四十二条 学校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和完善设施设备采购、管理和使用制度。加强对教学设施,实习实训设施的管理。

第四十三条 学校应当加强后勤管理工作,创新后勤服务管理机制,促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

第四十四条 学校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做好膳食、宿舍管理等后勤保障工作,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第九章 安全管理

第四十五条 学校应当制定安全预防、日常安全管理、应急处理等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设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全面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十六条 学校应当保证校内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教学设备、土地、道路、绿化设施、交通工具等学校设施设备符合安全标准,定期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第四十七条 学校应当加强学生的法制、安全、卫生防疫等教育,开展逃生避险、救护演练、消防演练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卫生意识。

第四十八条 学校应当保障校内活动中的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安全,保障经由学校组织或批准的校外活动中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安全。加强学生实验、实习实训安全管理。

第四十九条 学校应当加强与当地公安机关和社区的联系,建立校园安全联防制度和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

第十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依照本规程制定实施细则或相应的管理制度。

第五十一条 本规程从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2:中等职业学校管理

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蒋莹

实习管理,不是骑着单车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看风景,也不是没事就找个单位领导聊聊天。学生实习的情况几乎每年都不一样,作为实习指导教师,不仅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安全工作,安排好学生的实习单位,还要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与同事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以积极的工作态度,优良的工作作风和爱岗敬业精神,维护电子职校在实习单位的良好形象。实习指导工作做了三年多,路没有少走,话没有少说,只是成就不高。所以和其他班主任比较起来,我没有成功的经验,只有管理的方式和大家有点不同。

一、分析现状:

1、学生实习的盲目性。

⑴ 有很多学生选择实习,就有这样的想法:实习了,就不用整天的学习;实习了,就

可以随意着装,抽烟染发,自由自在;实习了,就成了上班族,上班就可以拿工资„„ ⑵ 实习生不能给自己准确定位,调换实习单位比较频繁。部分学生就业条件很高,有

“八不去”:工资待遇不高不去,环境不好不去,专业不对口不去,私营个体单位不去,离家太远的单位不去,工作不稳定不去,到外地工作不去,没有好工作不去„„

⑶ 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的时候不清楚这些知识与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之间的关系,很难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校的学习与校外实习分离,导致学生在选择实习岗位时比较盲目。

2、学校管理的复杂性。

⑴ 中职学生的特点是:年龄较小,文化基础差,学习能力和习惯相对较差,识别能力

和自制能力较弱,有的甚至品德和行为表现也难令人满意。要使这些学生的素质得以提高,成为受社会欢迎的实用型人才,是极为艰巨、繁重的任务。

⑵学校着重对学生进行文化课,专业课教学和操作技能培训,为企业培养合格的技术操作工人。我校生源主要集中在杭州市区,而且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工作纪律,技术要求,企业文化等和学校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就给刚跨出校门的毕业生从学生向工人的转变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这也给我们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⑶ 由于学生的实习时间长,企业分散,学生的安全管理十分复杂。学生实习岗位的安排主动权主要在企业方,学校存在着许多不可控的因素,这给学校的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

3、企业培养的功利性。

为了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学校把教学实习作为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手段。实习确实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岗位技能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实习过程中,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往往把实习生作为廉价的劳动力来使用,不是按照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来安排教学实习的各个环节,也不可能把学生放在不同的工作岗位熟悉工作任务,了解工作过程,而是把学生固定在某一工作岗位,作为劳动力来使用。这虽然有助于提高学生某一岗位的就业技能,却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1更不利于学生将来的职业流动。

二、如何管理:

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不同,学校管理主要是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是以每位教师充分发挥自主性与创造性为前提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性化管理模式。而企业管理是以制度为基础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比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要更高、更严。学生到企业实习,具有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这种特点决定了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必须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也就是说,学校把学生放到企业去实习,不能认为主要由企业来管理。企业也不能因为实习生的身份特殊,而对他们疏于管理。良好的实习管理,是提高实习质量的先决条件和基本保证。近年来,结合我在实习管理中的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 “线”(组长——组员)放风筝,长线遥控,抓住学生;两 “点”两点支撑,(家长和企业);三 “心”三心服务(细心,耐心,爱心);四“人”(四人团队)。

一“线”

还记得周淮松老师给我们讲过的“放风筝”管理模式,实习生就象放飞的风筝,既要让他们放得高、放得远,又不让他们在你的视野中消失,牢牢地在你的“掌控”之中,所以放风筝的线要拽在班主任手里。现在的城市越来越大,实习战线越来越长。为了保证对实习生的有效管理,每个实习点都有一个实习组长,组长主要负责记录组员的考勤和劳动表现,反映本组成员意见、建议,以及企业领导要求,组员有问题及时告知班主任,再由班主任集中、归纳,及时与企业领导沟通。

每个月的返校都要召开实习组长会议,各组长汇报本组情况,相互交流经验,有困难可以让大家共同出谋划策,班主任再给大家一些建议。例如某电脑公司有一个职员总是对我们的实习生存在戒心,总爱在公司领导那里打小报告,学生都很反感他,但他修笔记本电脑的技术很好,而且他不让我们实习生站在旁边看。这个人喜欢在休息时间玩电脑游戏,吃饭经常没规律。于是我就给组长建议,每天安排一个同学给这个职员买盒饭,并且还要观察他爱吃什么菜,半个月之后,组长就很高兴地说,他们已经称这个职员为大哥,他们不仅一起玩游戏,而且也跟着他学到了很多修电脑的技术,我就跟组长说,你们的学费(盒饭钱)没有白交,现在是市场经济,讲究交换,你们应该有体会了吧!培养好一个组长,班主任就多了一个帮手。这样的长线遥控才能更有效。

两“点”

在实习管理中,借助学生家长和实习企业的力量非常重要,有这两点的支撑,我们的实习管理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1、家长。

(1)家长会

首先要让家长了解实习的重要性以及实习的要求(因为个别溺爱孩子的家长总是害怕孩子吃苦受累,给孩子准备一个防空洞),让家长做好实习的心理准备,要让孩子在社会上学会吃苦,也要与孩子多沟通;其次班主任必须传达给家长管理学生的理念,我们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让学生达到怎么样的一种状态;另外还要让家长明确:实习不等于就业,本科以下无专业……

(2)家访

比较容易出问题的学生往往会成为我们班主任的家访对象,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而是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有很多的问题孩子,都是家长疏于管理或是教育方法不当造成的,他们的知识水平,教育观念,生活理念,生活状态,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如果我们再放弃他们的孩子,就不仅仅是给社会增加负担,更是一个新的不幸家庭的诞生。例如:05级有个女孩在实习期间经常夜不归宿(和上届一个毕业的女生关系比较特殊),而父母因为自身的感情纠葛无暇顾及孩子,后来这两个关系特殊的女生因为闹矛盾,甚至把刚买来的2000多元的新手机扔进河里……为了让这个糊涂的孩子回家,我先与她母亲取得联系,经过多方努力,家访那天,她们一家总算能心平气和的坐到了一起,谈话进行得非常艰难,因为涉及到的话题比较敏感,担心引起孩子的反感,当家访结束,学生送我出来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她终于不再沉默,对我说了声谢谢。一个星期以后,她母亲发短信给我,女儿现在每天都按时回家,女儿和父亲的关系也得到缓解,他们一家人过几天还准备出去旅游。

(3)电访

平时与家长密切沟通、因为我自己也是孩子家长,要与学生家长心理换位、尽量站

在家长的角度解决处理问题。做好解释工作:学生在单位实习,难免会有很多问题,工作时间、劳动强度、工作环境、待遇、专业是否对口、安全问题、放假时间问题等等。

2、企业。

⑴学生第一次进企业,班主任先跟企业的负责人沟通,了解企业的规模,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同时也把学生的大致情况告之他们,包括学生的特长、不足等。让他们对学生有个初步的了解,有问题请他们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并表示一有问题一定及时教育学生,配合企业做好工作。

⑵学生在实习期间,经常跟企业领导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也把学生的想法及时传达给企业,便于企业对学生情况的掌控,尤其是像移动这样一些学生比较集中的实习企业,他们的企业文化可以让我们学生成长得更快,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企业对学生的管理有规范,学生才能稳定,学生的稳定,就给我们的管理减轻了负担。

⑶与企业领导多沟通,才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学校以及我们的老师。企业对学生的评价,直接影响着我们学生今后的就业,也影响着社会对我们学校的认同程度。在教育已经走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学校的生存发展与社会对学生的接纳程度紧密相连。学生在单位能很快的适应,并能给单位创造好的效益,单位才会源源不断地输入我们的学生,我们学校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时刻关注企业对学生的反映,可以让我们的工作更加完善,让实习单位对我们的学生更加满意,真正做到“招得进、分得出、稳得住”,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三“心”(三心级服务)

1、细心。

发现问题要细心。有时候学生因为贪玩,随意编造谎言,欺骗老师和家长,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察觉,后果会不堪设想。例如:本班有一女同学,在国庆长假期间请假(实习单位是轮休,不放长假),说是母亲车祸住院,急需手术,我特别仔细地询问了车祸的地点和她母亲所住的医院,当天我好几次打电话到她家里,电话无人接听,她父亲的手机也关机。两天

很快就过去了,第三天我到实习单位走访时发现,这个同学还没有上班,再打电话联系,她告诉我母亲手术后要拆线,我让她告诉我她母亲住院的具体地址,我会去看她母亲的,她当时回避了我的话题,我开始对她的话产生了怀疑。于是,我再次拨打了她父亲的电话,从她父亲那儿得知,她母亲此时正在他父亲的车上(她父亲是跑长途运输的)。于是我立即打电话给另外一个男生(读书的放假),(和女生关系比较密切)我第一句话就直截了当的问他,你是不是和某某在一起,他刚开始还想狡辩,后来他承认他们在一起已经在绍兴玩了好几天了,我告诉他必须在5小时之内带着某某来见我,并且告诉他,那个女生的家人非常着急。她当天回来之后,就叫了她和她家长一起来学校,弄清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楚,再给她阐明厉害关系,同时也给她家长分析现实情况和潜在的危险,让家长对此提高警惕,配合学校共同管理和教育孩子。通过这件事,我觉得有时事情处理得及时,只要一天的时间就能解决,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以后就要花上一个礼拜的时间来处理。因为刚开始只是一个人的个别问题,拖上几天时间,可能就是一群人的问题需要解决。因为学生会觉得你这个班主任太好骗了。

2、耐心。

走访指导有耐心。现在有很多单位都不愿意接收杭州本地学生,因为他们被父母宠坏了,懒散,任性,蛮横,势利,没有责任心,爱撒谎。高兴了就来,不高兴就走,不听劝阻,不计后果,对任何事都无所谓,还看不起别人,总觉得他们自己很高尚。

有一个学生,就因为单位一次偶尔的疏忽,让他受了一点点委屈,在我看来也算不上委屈,就打电话给老板说要辞职,老板要求他回公司,还给他做思想工作,这个学生就是铁了心要走。最后老板又打电话给我,第二天一早,我就赶到公司,给学生做思想工作,两三个小时谈下来,学生总算同意继续做,老板也同意他留下来,结果等到我走了之后,这个学生根本就没有回公司,并且把手机关机。放学之后,我直接找到学生家里,先和他父母沟通,发现学生的很多问题都是来自父母的影响,于是我不得不先说服他的父母,还有他的祖父母,最后我终于以少胜多。走在回家的路上,我还在想,明天他要是又改变主意了,我会放弃吗。后来这个学生一直在这个公司实习到毕业前一个月。当然在这段时间里他又反复过好几次,但是我的原则就是: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绝对不会放弃。

在指导实习的过程中,我还经常对学生进行就业观念,就业政策以及就业技巧方面的指导。求职就业是一门艺术,涵盖了许多技巧和学问,这是学生谋职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之

一。我们有些实习生,由于不懂得求职的技巧,在面试时言行失当,失去了良好的就业机会。例如:有个实习生到博世网络公司去面试„„

3、爱心。

进入实习单位以后,紧张的工作节奏,激烈的社会竞争,复杂的人际关系,再加

上弥漫在身边的各种诱惑,会让实习生一下子措手不及。有个同学就给我发短信说:“社会是如此不堪,我再也不想相信任何人……”。还有位女同学就直截了当地说:“我总算看透了社会上的人,活着真没意思……”。前者是因为在工作中遇到了难缠的客户,受了委屈又没有人能够理解,所以才觉得人人都不可信。后者是因为工作能力有限,遭到领导的批评,所以就觉得整个世界都是灰暗的。学生毕竟是孩子,当他们感觉到在社会受歧视时,他们可能会通过其他途径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有的是沉迷网络游戏麻痹自己,有的是自暴自弃放任自己……面对类似的问题,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找他们谈心,努力让他们打开心中的结,不要让他们坏情绪生根发芽,甚至影响到其他同学。所以倾听他们的困惑、理解他们的烦恼、解开他们的心结,用爱心包容他们,才能真正达到我们的预期的教育效果。

四“人”(四人团队)

我们连续几年的实习班级都是四个班,四个实习班主任,我们四人团队在工作中利用集体的智慧,形成合力,互相帮助,我们的四人帮组合在遇到问题时总是群策全力,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互相配合,取长补短,使得我们的工作更加完善,更加和谐,当然这其中帮主(陈主任)是功不可没。例如我们实习生的每次回校的主题班会,实习简报的编排,都是由我们四人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三、管理难点

最后我还补充说明一下我们实习管理工作的难点问题:

1、学生实习的岗位与专业不接轨。计算机知识更新速度快,而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动手操

作能力较差,所以学生想找对口专业实习非常困难。家长和学生往往以此为借口,频繁更换实习单位或者不服从学校安排。

2、现在,大多数企业不缺管理者,缺的恰恰是干活的,他们需要有技术、肯实干、能吃

苦的工人。企业抢人才,抢的是能快速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知识型技工”,而不是传统企业里靠反复操作积累经验的技工。而我们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往往不能给自己准确定位,(学生的期望与企业的要求格格不入),所以很多企业并不欢迎实习生。

3、现在的企业都是以赢利为目的,不可能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培训实习生,工作的技术

要求很低,很多单位把实习生只是当作廉价的劳动力来使用。

4、企业的工作时间与实习生的规定劳动时间存在矛盾。文件规定的实习生工作不得超过八

小时,而我们实习的单位不可能因为我们而更改他们的作息时间。

5、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强度与实习生的理想也有一定距离。所以保证学生安全一直是我们非常关注的问题。有些公司要上夜班,也有公司要出差,还有学生在外面送货„„每个点都有要操心的地方。

四、思考建议

①利用主题班会或学校开展的活动,加强职高学生的职前教育。或者利用一些活动课,创设具体模拟职场情景,给学生现场锻炼的机会,从而加强学生言行举止方面的修养。

②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是学校经常带学生到人才市场或劳动力市场,去切身体会那里竞争的气氛,了解社会工作需求变化,学习应聘经验。或者让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应聘打工,直接增加面试经验,体验生活,了解社会。请进来是我们可以利用各方面的关系渠道,把招聘单位或主管部门有关负责人请进学校,做好进岗前的培训工作,包括学生态度、思想等必须进入状态;尽可能缩短学生角色转变的时间。也可以请本校优秀毕业生做演讲报告,或编写优秀毕业生先进事例集等。

篇3:中等职业学校资产管理探析

一、固定资产清查的工作目标

旨在通过此次对学校范围内各部门固定资产的清查, 全面摸清学校固定资产的存量、分布、结构状况, 真实、客观地反映学校固定资产现状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对固定资产科学有效的掌控和调配, 并界定和明确财产责任人, 建立起学校固定资产长效管理机制, 杜绝财产、设施的重复采购及毁损丢失。

二、固定资产清查的工作范围

学校所有科室部门保管使用的固定资产。标准是使用期超过一年, 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 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 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 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三、固定资产清查的工作内容

(1) 对学校各科室、部门使用和管理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理和造册登记, 并进行编号, 贴标, 明确资产责任人。

(2) 在清理登记工作中发现物资存在流失、损失或被占用、借用等问题时, 要及时追回。

(3) 对全校固定资产进行核查, 根据折旧年限进行分类, 摸清固定资产使用现状。

(4) 修订完善固定资产的购置、报废管理办法。

四、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基本情况

为确保清查工作顺利进行, 学校结合实际, 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 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资产清查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具体负责清查工作的组织实施, 积极开展清查工作。本次清查分为四阶段。

第一阶段为摸底清理统计阶段, 各部门指定固定资产管理员, 按照清查要求严格进行固定资产清理、统计。认真、如实填写《固定资产清查盘点表》, 并在登记表上明确资产使用人、责任人。

第二阶段为实地盘查阶段, 实地盘查阶段主要分两个步骤:第一步固定资产清查办公室成员对所属部门的资产进行技术推算盘点, 即根据财务审计科的资产账簿和部门自查的表格确认各部门所属的资产, 为实地盘查做准备。第二步为实地盘查, 将固定资产清查办公室分三个小组, 清查小组将驻扎各部门对资产进行实地盘查, 要求仔细核对固定资产名称、结构或规格型号、坐落位置或使用部门、投入使用日期、使用情况、变动情况、数量、原值等情况。清查盘点结束时, 应及时把数量和质量情况如实填制《固定资产清查盘点表》, 并由盘点人、部门资产保管人员、部门负责人签名或盖章。

第三阶段为入账汇总整理核对阶段。各固定资产清查小组将本次固定资产清查的结果, 按照相关规定分门别类、分期分批地进行汇总, 固定资产统一编号后, 录入电脑。同时填写《固定资产汇总表》, 制定个人固定资产卡, 统一贴资产标签。财务人员通过资产软件对学校资产进行登记、管理。

第四阶段为总结阶段。固定资产清查小组对固定资产清查中新形成的资料, 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档案。针对本次清查出来的待报废固定资产进行鉴定、处置。各部门要以本次固定资产清查为契机, 对在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要分析原因, 制定整改措施, 并限期进行整改, 同时要找出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 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固定资产清查小组认真总结本次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开展情况, 并针对清查工作中暴露出来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 依据相关规定, 建立和完善各类管理制度。

通过清查和汇总情况, 发现部分资产存在已使用时间较长且已损坏无法维修;部分资产实物丢失但未销账;部分资产存在已经资产管理部门提出报废申请并报批并从财务账上销账,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资产使用部门仍在使用, 造成资产账销案存的情况。

五、通过全面清查发现管理漏洞

(1) 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一是部分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平日无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员, 只是在本次清查中临时指定一位管理员, 以至于对于本部门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了解程度不够, 不熟悉相关业务。二是部分部门负责人思想上不够重视, 认为东西都在学校, 自己没有拿回家就没问题, 以至于平时疏于管理, 对于自己部门的资产没有做到定期清查, 无法做到谁使用谁管理。

(2) 管理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上有欠缺。一是没有分门别类的建立资产管理台账, 对资产只是简单的登记。二是固定资产没有贴标, 资产的调配缺少痕迹化管理, 资产调拨时没有使用调拨单, 资产调入、调出只是口头安排, 未经过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资产管理人员签字确认, 造成管理混乱。三是资产没有实现动态化管理, 资产变动时没有及时调账, 造成资产实际存放地点与账面不一致。

(3) 资产报废等处理程序不健全。例如部分资产已经由资产管理部门报废处理或者采取以旧换新方式购入新资产时将旧资产处理掉, 但是未交给财务报废单据办理销账手续, 造成账在实物不存在的现象, 致使资产实物账与财务账不同步。

(4) 资产管理界限不明确, 存在着交叉管理。

六、对症下药研究解决对策

(1) 加强学习, 强化资产管理意识, 建立资产管理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健全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 做到与时俱进, 制定完善符合单位实际的固定资产使用、管理制度, 例如制定固定资产的核算制度, 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固定资产管理监督制度等, 增强学校资产管理的及时性、系统性、真实性与全面性, 使得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二是树立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 充分利用和优化资源, 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组织资产使用、管理部门负责人及管理人员学习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管理经验。

(2) 根据省财政厅资产信息平台的固定资产编码标准, 由信息系统生成电子条码, 在条码打印机上打印输出每一项固定资产的条形码标签, 对学校固定资产实物进行一物一码标注, 统一粘贴条形码标签, 从而使每一件固定资产都有了“身份证”并逐一登记, 帮助使用部门建立部门台账。在资产后续管理上, 以条码扫描为手段, 对资产进行跟踪和监督管理, 确保资产安全。

(3) 根据这次清查结果, 彻底摸清家底, 对于账销物存或物销账存的资产提出处理意见, 重新调整财务及管理台账。

(4) 充分运用信息网络平台, 加强资产的动态管理。利用科学的平台, 建立起固定资产电子档案, 将固定资产按类别做好登记, 其购入日期、入账价值、存放地点、使用部门、责任人等信息详细录入, 把固定资产从购入、入库、处置一系列管理一目了然, 实现从“进口”到“出口”各个环节的信息化动态管理。资产管理、使用变动时及时填制固定资产调拨单, 并按照要求签字后交存相关部门。根据资产调拨单, 相关部门及时调整资产管理台账。根据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加强对资产的监控, 把学校的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结合起来。

(5) 加强固定资产的清查及核对工作。资产使用部门依照其部门资产台账每季度清点一次实物资产, 并及时与管理部门对账;学校资产管理部门每年清查两次, 并及时与财务资产管理人员进行核对, 年终进行总清查, 总对账, 确保账实相符。

(6) 明确资产管理界限。资产管理分为资产管理部门管理和使用部门管理两大块。总务科、信息中心作为学校资产管理部门, 负责学校固定资产的购置、调配、报废处置等管理工作, 建立学校总的固定资产管理台账。各部门均为固定资产使用部门, 按照谁使用是负责的原则, 做好所辖资产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 建立本部门资产管理台账。学校固定资产资产的增加、减少、报废等变动调配必须由管理部门统一调配并办理相关手续, 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篇4: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方法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职业学校 班级管理

职业教育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制度,它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国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关心下加快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职业教育正在朝着美好的明天迈进。当前,职业学校由于生源素质较差,缺乏自控力,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内驱力不足,在日常管理中难度较大。班级作为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状况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同时也影响到学生的成才。加强班级管理,创造良好的班级育人环境,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風,为技能型的人材培养奠定基础。

记得几年前刚刚参加工作,我就担任了班主任。那时年轻气盛,总认为“严师出高徒”,无严无以成班,所以在管理班级时一味地要求严。然而,结果并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样,班级非但没有“风平风静”,反而出现了几个屡教不改的“问题学生”。后来我渐渐明白,自己过分的严使得一部分学生压抑了个性,而其中另一部分则产生了逆反心理,对要求反而不去认可和接受了,成了“问题学生”。我认识到一味地严并不能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还需要适时、适度地采用“柔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两者应该是密切结合、有机统一的。在班级管理中,严不是冷面铁心,宽也不是迁就纵容。只有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贯彻体现呢?就此,我谈一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班主任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应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2.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学生观。班主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必将会在班级管理中产生巨大的人格力量。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应具有广博的知识、精深的专业技能和不断地自我学习能力。

4.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应具有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

一个学生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班主任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在,了解他们的家庭、周围环境,研究他们的心理、个性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二、要注意“严”与“宽”的结合

首先,班级管理中要突出“严”。“教不严,师之惰”道出了“严”的重要性。我认为“严”要解决的问题是班级最基本最主要的问题,为了保证所有力量集中于此,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当然,所谓“严”要有“格”的限制,这种“严”要求以能鼓舞人,激励人进取为目的,要严中有情、严中有信、严中有章、严中有爱。

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对学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但“严”不是严厉、严酷。过严既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班级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班主任要正确把握严格管理的尺度,做到严中有宽。

如果说“严”以奖惩制度为手段,那么“宽”则以思想教育为主要手段。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自觉完成班级所规定的各项目标。“宽”把对学生的爱护和宽容放在核心地位。

“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但必须有“严”做为前提,才不致于使学生放任自流,不致于使班级管理进入一盘散沙的危险境地。

严与宽的关系,作为班级管理活动中的基本关系,它们既相互渗透,又相互包含,是对立统一的。只严不宽,很难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格;只宽不严,则谈不上能及时有效地制止各种不良行为和不良现象的发生。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严中有宽,宽中有严,优势互补,才能有效地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三、用“爱”凝聚着班集体

爱心是人世间最有价值的礼物,是在任何时候,送给任何人都会被接受的最美的珍藏。爱心也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献爱心的人在人们的眼中总是崇高、受欢迎、受尊敬的。正因为如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在一个班级的管理中才会有着不可替代的定位。

世界上有两种爱是最无私的:一种是父母对子女的爱,还有一种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与母爱、父爱相比,教师对学生的爱有着更深刻的道德意义,它是教师的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之情,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父母对子女之爱,因为教师对学生不仅仅表现为关心或怜悯,或迁就与放任。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之心,出自于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与热爱,不但自觉而且有明确的原则性。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师对学生诚挚的爱,唤醒的将是学生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情感。“爱”不仅是教育的“润滑剂”,也是教育的出发点。

对于学生来说,班集体是他们成长的一块田;对班集体来说,学生则是在集体这块田中成长的一颗颗苗。苗要茁壮成长,离不开具备爱心的辛勤园丁;要使一个班集体中的每一位学生都会做人、成才,离不开每一位班主任老师爱的滋润。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师生之间息息相通,才能把工作做到点子上,做到学生的心坎上。也只有想学生所想,爱学生所爱,急学生所急,做学生所求,给学生亲切感、安全感和信赖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才会自觉地、主动地投身到班级活动中去。“爱”是一条贯穿于班级管理的永恒主线,更是一条提高管理质量的生命线。“爱”要贯穿渗透整个教育的全过程。没有了爱,教育将不复存在。

四、建立“心灵航班”,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职业学校学生由于经过中考的失败后,大多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据调查统计: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同程度地都受到六个方面的心理问题的困扰。依次为:人际关系、早恋、学习、社会适应、性别及爱美、人生观等。这样学生的心理障碍极大地影响着班级管理的效果。为此,我认为职业学校的班主任还应努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只有学生的心理障碍消除了,班主任的班级工作才能真正上一个台阶。

篇5: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证教学点能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更好地适应办学需要,根据国家有关教育政策法规,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教学点教学管理应坚持以德治校、以人为本、以质量管理为核心,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强化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第三条 教学点教学管理应以“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第四条 教学点必须重视文化建设。要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发挥学科课程、环境课程、活动课程以及各类教学管理制度的育人功能,引入先进的企业文化,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培育良好教学风气,便学校持续健康向上发展。

第二章 专业建设管理

第五条 教学计划规定专业培养目标、业务范围、课程设置、授课时数和教学要求,是教学点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教学文件。

教学计划分指导性教学计划和实施性教学计划。指导性教学计划由国家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和颁发;实施性教学计划由校本部依据指导性教学计划及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教学点实际制定。

教学点教学计划由校本部教务科拟定实施性教学计划一经确定,不能随意变更。第六条 为了使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教学点应深入进行教育改革与教学改革,应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要求,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并及时调整方向,创办符合社会需要的新专业。

第七条 教学大纲规定开设学科的目的、任务、内容纲目和教学实施的指导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各门学科的知识、能力的范围和结构。

教学点开设的每门课程(含实习及单独开设的实验和实训课)均应有教学大纲。教学点原则上应采用国家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行业部门颁发的通用教学大纲。对无通用教学大纲的课程,教学点应制定试用性教学大纲,并报校本部审批。

教学大纲(教学纲要或教学基本要求)应在课程开设前备齐。任课教师必须认真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执行中允许在完成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增删,但需经校本部批准,并不得减少实践教学时数。

第八条 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的要求,系统地表述课程教学内容的教学

用书,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

教材应与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配套。学校必须严格按规定使用教材。学校使用的教材必须是正式出版物,原则上应是国家规划教材。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行业部门推荐的教材,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对没有指定和推荐教材的课程,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自选教材或自编教材(讲义)。选用或编写的教材应具有时代特征及职业教育特色,能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学校要鼓励教师编写必要的补充讲义,或有目标、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开发校本课程,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以适应科技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和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开发的校本教材,使用前须经校本部审定通过,方可使用。

第三章 教学行政管理

第九条 教学工作计划分为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专业部(科、室)工作计划和教研组工作计划。其内容主要包括学期(年)教学工作目标、主要措施、重点工作、阶段性中心工作及其人员、时间、任务安排等。

各项教学工作计划分别由教学点负责人、各科室负责人及教研组长在开学前2周拟定,经校本部审批后执行。校本部对教学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经常进行检查,学期结束时由教学点各计划拟定人对计划执行情况作出书面总结。

第十条 教学点必须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其内容主要包括教务科、专业部(科、室)、教研组的职责;教学管理人员、教师以及教辅人员的岗位职责;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期授课计划、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审批、归档制度,教材管理制度;考试、考查的规定,教学检查、督导制度,教师教学质量、岗位考核制度;实习场所、实验室、电教室、计算机房、体育场(馆)等教学设施(备)的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制度由教学点负责人责成教学点有关人员制定,由校本部颁发执行。第十一条 学校应加强校园网络化建设,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开展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大力宣传学校办学成果和学校教育信息的传递和传播。

第十二条 教务常规包括制定“三表一志”(即校历表、作息时间表、课程表、班级日志),组织召开教学例会,进行教学质量检查,以及进行教学档案、资料管理等事务。教务常规管理由教务科负责,应使用计算机辅助管理。1.制定“三表一志”

(1)校历表:应按校本部的要求,在新学期开学前制定,经校本部审定后执行。其主要内

容包括学期及寒暑假起讫时间、教学活动周数、考试周数,开学、注册、入学教育、军训、校运动会、毕业教育、教学重大事项的日期以及其他全校性活动日程等。

(2)作息时间表:在每学期开学前发至各部门和班级。执行中如有变更,须提前一周将变更后的作息时间表下发。

(3)课程表:包括全校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和任课教师课程表,由教学点在新学期开学前编制并印发各科室、班级和教师。课程表一经排定,不得随意变更。特殊情况需代、调课者,应提前填写《代、调课申请单》,报教务科同意后执行。

(4)班级日志:主要由日期、周次、节次、课程、授课教师、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及出勤情况等部分组成,应分班级发放,教务科定期回收,发现教学问题及时处理。

2.教学例会:包括教务例会、教研组长会议和教师及学生座谈会等。各类会议均应有明确的议题和内容,并注重实效。

3.教学点应实行全过程教学质量管理和全员教学质量管理,建立和健全教学检查制度。

校本部每学期应定期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开展评教评学活动。教学点必须建立教学事故的认定、调查、追究、处理责任制度。教务处应定期组织检查性听课和分析学生试卷,检查教案、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作业的批改情况等,了解教与学的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以达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教学档案、资料管理主要包括教学文书档案管理、教学业务档案管理、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和教师业务档案管理。

学校应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要求,确定各类教学档案、资料的归档内容,力求做到规范、齐全、适用。教学档案、资料由教务科负责收集、整理和建档。短期档案由教务科保存,需长期保存的,应及时交校本部保管。

第四章 教师教学管理

第十三条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申要遵循教书育人、管教管导的原则,把思想品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融会于教学全过程。

第十四条 教师要在钻研大纲、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学习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及思想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学期授课计划,认真备课,写好教案,设计出每堂课的全部教学活动。教案应包括首页、教学过程设计(讲课提纲或讲稿)和教学后记(课后反思)三部分。

教师开学前应提前写好两周教案,学期中应提前写好一周教案。不得使用旧教案,不准无教案上课。

第十五条 教师授课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加强基础知识、基

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讲授要力求概念准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逻辑严密、语言精练、深入浅出,板书繁简适度、工整有序、布局合理。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广泛采用课件、挂图、仪器等教具,充分利用电化、多媒体设备和生产(工作)现场组织教学。

第十六条 作业一般包括预习或复习教材,阅读有关的课外书籍,完成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技能操作等。作业的内容应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综合性;份量要适度、难度要适当。教师应及时认真批改作业,原则上要求全收全改,并有批改记录和成绩记载。作业中的普遍性错误要集中讲评。

第十七条 辅导答疑可定期或不定期采用集中、个别和组织学生相互帮助等方式。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区别不同情况,确定辅导对象、内容。

第十八条 教学点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并对教师提出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的要求。活动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时间、场所、经费要有保证。

第五章 实践教学管理

第十九条 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见实习、社会调查和毕业实践等,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重视和加强实践性教学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第二十条 教学点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实验仪器装备标准,完善教学设施,提高实验仪器的完备率、完好率。教学点应设立足够的工位,满足学生实训需要,并在课程优化与改革中加大实训的授课比重。实训应将理论知识传授与操作技能培训相结合,达到培养目标规定的岗位能力要求。实训要有计划、有记录、有考核、有成绩,指导教师要加强现场指导。

第二十一条 教学点必须按照实习大纲组织好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各专业部(科、室)应根据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于实习前制定计划,落实实习地点。实习计划的主要内容有:实习性质、目的和任务;实习内容、方式和时间分配;实习组织,指导教师的分工与安排;实习考核、实习成绩的评定方法与评分标准;实习措施与实习要求等。

实习期间,指导教师应按实习计划认真组织和指导学生实习,定期检查实习情况,实习结束时,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按要求撰写实习报告,会同实习单位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

第二十二条 社会调查与课程设计应按教学计划(大纲)进行。

社会调查的目的要明确、组织要严密、提纲要切合实际、日程安排要合理。指导教师

要组织学生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资料,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并认真进行考核评分。第二十三条 教学点要实行学历证书和技术等级(职业资格)证书并举的“双证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有关部门的技术等级(职业资格)考核鉴定。各专业的学生毕业时应争取获得两个以上初等职业技术(职业资格)证书。

第六章 德育、体育与就业、创业指导教学管理

第二十四条 教学点德育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德育总体目标要求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德育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增强针对性、实效性。

教学点德育要按要求开设德育课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等愚昧、腐朽思想的侵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团结协作精神、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就业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德育要纳入教学工作计划和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做到有目的、有记录、有检查、有分析、有总结。

学校德育要建立专职人员负责与广大教师参与、德育课程教育与各学科渗透教育、专题教育与常规教育相结合的德育网络体系。

第二十五条 教学点应设立专人具体负责全校的体育工作。应有必备的体育场所和器材,满足体育教学和教学点体育活动的需要。应按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有关体育工作条例,努力提高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增强学生体质。应组织学生做好“两操”,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经常性的校内体育比赛,每年举行1-2次田径运动会,以推动学校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

第二十六条 教学点要将就业创业指导课纳入教学计划,并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讲授,内容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竞争状况及素质要求,就业信息收集整理,就业应聘技巧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增强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就业率。

第七章 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管理

第二十七条 凡教学计划规定开设的理论课程和独立设置的实践课程(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调查)都必须进行考核。考核可采取考试、考查、技术等级鉴定等方式。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理论课程考试可采用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开卷与问卷相结合等形式;考查可采用课堂提问、卡片提问、作业练习、阶段测验、学习总结、调查报告、论文撰写等形式,在平时教学中进行。任选课程考核可采用考查或学习过程(出勤与学习态度、提问与讨论、课堂笔记、平时作业、终结性作业)考量的形式。实习课程应根据实习教学计划安排,采用教学实习考核、生产实习考核和技术等级考核鉴定等形式进行。

第二十八条 考试命题必须以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为标准,逐步推广试卷库或试题库的命题方式,注重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课程原则上实行教考分离。

第二十九条 考试课程的总成绩,应根据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的两项成绩,按一定的权重综合评定;考查课的总成绩,应按平时各次考查成绩加权综合评定;毕业考试和有关部门组织的统考,其课程成绩分别以毕业考试、统考成绩为准;实验、实习、实训、社会调查和课程设计的成绩,应分项评定,一般可分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四等。

第三十条 任课教师应对考试进行质量分析,原则上考试必须有比较详细的书面分析材料。质量分析表应在考核结束后一周内报教务处。教务科应抽查阅卷情况,并对各课程考核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及时反馈至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应将试卷(含标准答案、评分标准)及时交教务处保存。学生成绩一式三份,教务处、班主任各一份,任课教师保存一份。学生成绩一经上报校本部,任何人不得私自更改。如须改动,应经校本部同意,并派人会同阅卷教师查阅试卷,提出理由,签署意见后方可更改。

第三十一条 学校必须严格执行学业补考制度。实行学时制的学校,对课程考试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应按规定组织补考;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对尚未取得已考课程学分或没有达到规定累计学分的学生,均应安排重修该门课程或选修其他课程。

第八章 教师业务管理

第三十二条 理论课教师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实习指导教师原则上应具各大专及以上学历和本专业(工种)中、高级技术等级以上的实际操作技能水平,中级职称以上的理论教师和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应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第三十三条 文化基础课程教师应了解专业知识。专业课程教师要掌握相应专业技能。取得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应具备开设两门以上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能力,并争取获中级以上的职业技术等级证书,成为“ 双师型”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应取得中级及以上的技术等级证书。

第三十五条 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懂

得职业教育规律。非师范类毕业的教师,必须补上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法等课程;师范类毕业的教师,应根据学校性质,补上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有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学校要有计划地安排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下现场,参与专业实践活动,了解生产一线的动态与发展,提高他们的专业实践技能。

第三十四条 教学点应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和教师岗位继续教育培训,每学年时间不少于两周。

教学点要建立以校为本的研训制度,保证研训的时间、人员、内容、场地和经费的落实,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的组织,促进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教学点应重视同企业的合作,同企业建立伙伴关系,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人才资源,提高校本研训的质量。

第三十五条 教师应遵守教学点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分配,积极参加各种政治活动、教学研究活动,应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教学工作量一般为平均每周10-14课时;每学期至少听课10学时,并做好记录;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积极参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做到教书育人。

中级职务以上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应能开设两门课程。教师每年应撰写1-2篇具有一定质量的教学论文。

第三十六条 教学点要重视对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与使用,有计划地选派他们参加有关教学研究、学术研究的会议,及时了解科技发展动态,开阔视野。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社会咨询等工作。帮助他们做好教学经验的总结,切实起到学科带头人的骨干作用。

第三十七条 教学点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组织他们进行有目的的听课与讲评活动,让他们参加生产实践、社会实践与实验室工作,充实实践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分配担任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教学的青年教师,学校应先安排时间去现场参加实践活动,并提出严格要求。新教师(新调入教师)开课前应由教研组组织试讲,经评定能胜任教学工作后,报批方可开课。

第三十八条 教学点可根据需要,经过严格考核,聘任(用)有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和其它教育机构的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并保持队伍相对稳定。对聘任(用)期三年以上的兼职教师应视作专职教师,并给予建立教师个人业务档案。

第三十九条 教学点应建立和健全教师考评制度,成立教学点负责人、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参加的教师考评小组,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一学年进行一次全面考核。教师的学年考核结果记入本人业务档案。

对考核成绩偏低的教师应由教研组调查原因,提出要求,限期改进。对确难胜任现职工作、短期内又不能达到要求的教师,学校应适当调整其工作岗位。

第九章 教学研究和信息管理

第四十条 教学点应以校为本,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操作技能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并做好教改实验总结和成果的推广工作。在教改实验中要重视校企合作,使教改实验具有针对性和应用性。

第四十一条 教学点应建立由专兼职骨干教师组成的教科研室,没有成立教科研室的应有教务科专人负责全校的教学研究和信息资料管理工作。

教科研室的任务是:制定全校教科研计划,承担并组织教学研究专题和教改实验课题,督促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组织全校性业务学习、科技讲座、教改经验交流,推广教研和教改实验成果,搜集与学校专业教学有关的资料,开展校际间信息交流等。

第四十二条 教研组是进行教学教学研究和组织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它直接承担学校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教研活动要有计划、有考勤、有记录、有总结,要保证时间,每周不得少于两学时。教研活动内容主要是研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和教法;研究实验技术的改进和实验室建设;交流教学经验;分析教学质量;开展业务学习和其他教学研究。要认真组织活动。教师除积极参加听评课、观摩、研讨等教研活动外,还应主动探索所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注意积累教学资料和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兼职教师也应参加各类教研活动。

第四十三条 教学评估是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要把教学评估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除完成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要求的评估工作外,学校还应有计划地开展校内专题性的教学评估。

第四十四条 教学点要重视各种教育教学信息的收集、管理和使用。通过常规教学检查、师生座谈会、听评课等形式建立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网络;通过各种层次的教学评估收集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水平、办学效益的反馈信息等。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要及时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归纳,并采取相应措施,改进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第十章 教学设施管理

第四十五条 教学点应根据专业设置情况设立满足教学需要的各类实验室。实验室可按专业性质归口到专业科室管理,也可由教务科或单独设立的实训科统一管理。实验室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实验室的规划、建设和安排实验教学任务。

第四十条 学校应制定实验室工作计划,包括实验计划、设备材料使用计划以及实验开

出率、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等。实验室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实验操作规程、实验守则、实验情况记载,仪器设备采购、登记、保管、保养、赔偿、外借等制度。

第四十一条 教学点应重视校内实习场所建设,满足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需要。实习场所及设施的管理应归口到相应科室,并制定工作计划、规章制度、实习守则、操作规程等,确保教学实习的开出率、设备的利用率达到有关标准。

第四十二条 教学点应与校外有关行业(企业)联合,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校企双万应签定合同书或协议书,确立协作关系。实训期间应由校企双万指导教师共同商定实训计划书、任务书和指导书。制定实训考核方法,检验学生实训效果和质量。

第四十三条 教学点应加强电化教学设施的建设,建立健全购置、保管、使用、维修及教学音像资料的编审制作、管理等规章制度。搞好设备的维护保养,保持完好率,提高利用率。

第四十四条 教学点应建立健全体育活动场所及器材的维修、管理制度。体育场(馆)的器材由体育教研室(组)或教务科统一管理,并配备专人保管,每年的体育维持费应予以保证。

第四十五条 教学点应设立图书室(馆),包括藏书借阅室、阅览室。图书室(馆)要由专人负责,定时向师生开放。

图书室(馆)应根据教学需要和专业特点,有计划地购置图书、音像资料,征订各种报刊杂志。文艺类和专业类图书、报刊资料比例要合理。及时进行图书编码,定期编制资料目录索引,提高图书资料利用率。要不断推进图书室(馆)现代化建设,实行计算机检索借阅,建立电子阅览室。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教学工作管理规范的实施涉及教学点的各个部门和所有工作人员,教学点应按规范要求制定实施细则、部门职责和相应的规章制度,并报校本部审批。

第四十七条 教学工作管理规范适用于我校各教学点。

篇6:中等职业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7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的决定》,实行了广西首轮的三年职业教育攻坚,几年来,各地方政府各部门加大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加大了对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投入,据广西教育系统的一份资料显示,从2008年到2010年末,全区14个市职业教育共投入68亿多元,全区中等职业学校新增校园面积817万多平方米,扩建校舍面积327万多平方米;新增教学设备价值16.5亿元;新增图书250万册„„由此可见,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等职业学校的规模有了迅速扩大,固定资产数量、品种和价值增长很快, 如何科学有效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及保值增值,保证学校持续稳定的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为中等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中等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大批同类物资也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主要包括房屋和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它是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后勤、行政管理等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资基础。由于中等职业学校 的固定资产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加上其数量大、规格品种繁多、涉及人员范围广等因素,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监督机制不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的固定资产主要是由国家拨款购置或无偿调拨,资产的使用无需承担任何经济责任,从而造成学校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思想仍停留在传统的“经费”观念上,只关注教学计划是否完成,只注重教学、政治等方面的制度的建设,忽视了资产保管和监督的管理制度,没有重视资产的效益性,也由于学校的固定资产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造成了资金使用的随意性。目前.大部分学校没有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专门的管理部门、使用单位、财务部门的职责分工制度和管理岗位责任制,管理意识严重缺乏,加上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单位和财务部门配合不够,造成固定资产管理严重滞后。同时,在资产的占用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价方面还没有一个健全的监督、考核机制.缺乏必要的考核评价制度,造成日常管理的随意性较大,购置环节也缺乏必要的购前分析评价制度,审批的部门又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对购置的必需程度难以管到实处,对设备的配备没有统一的标准,对资金的节约没有相应的鼓励政策,也是造成管理混乱、浪费严重、重复购进、使用效益不佳的局面。

2、固定资产的归口管理模式缺乏完整性和有效联系。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原则是统一核算、归类分口管理,从使用方面说,涉及到教学、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各个职能部门,从价值角度说,以原始 价值反映固定资产,从几百万元的楼房到几十万元的仪器设备,从几十元一把的椅子到几元一册的图书,规格品种繁多。但在目前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没有一个归口单位,通常是教务部门管理教学仪器设备、总务部门管理房屋建筑物、家具,图书馆管理图书杂志,财务部门进行固定资产的价值记录核算。表面上教务、总务、财务都在管理,但没有一个综合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只是注重使用不注重管理,认为那是管理部门的事,所以管理时常脱节,都处在似管非管的状态,没有起到实质性的管理作用,而且归口管理的财务、设备、总务、基建等职能部门分别由不同的副校长分管缺乏统一领导,同时多数学校也没有固定资产管理的综合协调部门,结果造成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财务核算、归口管理部门与各占有使用部门工作相互脱节,最后形成无人管理、无人负责,学校资产得不到有效保护,从而导致资产毁损、流失。

3、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忽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有些学校因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而无章可循,有些学校虽有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但因为存在某些缺陷或不具备可操作性。具体表现在:第一、固定资产购置缺乏计划性、目的性,重复购置资产,固定资产浪费严重。第二、固定资产购置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在固定资产购置时,没有人验收或者没有办理财产入库手续。第三、缺少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制度,长期不对账、不清点,账面反映的固定资产与实物严重不符,导致固定资产存量不清,“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第四、资产转交缺少交接手续,资产借用归还手续不 完备,在固定资产进入、使用和退出的各个环节没有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有的先交付使用.办理入账手续滞后:有的教学设备已经报废,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没有及时销账;有的是学生在课室内把设备弄坏、弄丢失了,却没有办理相关手续,最后就不知道是谁所为:有的在物料领发室领用物件,没有登记.出现“一去不回头”的现象。4.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不准确、不及时

中等职业学校固定资产核算账目不全.没有按资产类别设立固定资产明细账,缺少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增加时,财务部门在会计处理中只做事业支出,没有做固定资产登记;固定资产减少时,如:固定资产报废、丢失或者管理使用部门没有及时办理相关手续,这样财务部门就不能及时记账.因此。很难做到“账实”相符。

二、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主要包括: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机构和规章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购进、验收、使用、维护、报废等进行日常的管理、进行固定资产的经常和定期清查等等。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现提出以下几个改进措施:

1、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工作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验收制度。明确由专业管理人员、采购人员、保管人员、部门使用人共同验收。②登记制度。明确无论从什么渠道取得的固定资产必须登记入帐,在 采购部门、保管部门、财务部门各设一套帐、采购部门、保管部门可设置数量金额式明细帐,而财务部门要设置三级帐簿,即:总帐、分类帐、数量金额明细帐。三套帐要定期进行核对,做到帐账相符。③盘存制度。财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定期进行实地盘点和财产清查,做到账实相符。④处置制度。固定资产的变卖、出借、出租和报废等要严格履行处置权限和报批程序,非经批准任何人不得自行处置固定资产,处置的固定资产要进行评估确认价格,防止低价处置。⑤赔偿制度。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认为的损坏和丢失应视情节轻重进行赔偿。⑥报告制度。建立必要的报告制度,定期报送统计报表,并对完好程度和利用率进行定期分析,有利于领导掌握本校资产总量及构成。

2、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盘点及处置工作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学校应该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盘点和处置工作,要把固定资产纳入财务管理范畴,财务及物资管理部门应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对学校的全部设备编制详细分类目录,并确定设备分类序号,以便学校使用部门统一使用和管理。另外,为准确、及时、详细地反映设备的增减情况和设备使用、转移情况,学校还应该对作为固定资产的设备设置“固定资产卡片”或“固定资产台账”。固定资产卡片实际上是以每一个独立的设备为对象开设的明细账。在学校取得设备时设立并登记有关原始资料,在使用过程中记录大修理、内部转移、使用部门变更等信息,在设备报废或调出时,记录有关报废、调出资料。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保护学校设备的 完整,有利于促使设备使用部门及人员关心设备的管理和保养,有利于做到账实相符,为管好、用好设备创造良好条件。学校应定期或不定期对设备进行清点,做到账、物、卡相符。不管是购入的固定资产、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租入的固定资产、社会捐赠或国家无偿调拨的固定资产、盘盈的固定资产以及通过改扩建增加的固定资产,都要作为清查内容,要查清分布、使用状况和完好程度,并如实登记。通过清查盘点,学校可以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妥善处理和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保证设备的安全完整。要建立切实可行固定资产处置机制、严格固定资产报废手续,防止固定资产流失。此外,要加强对闲置设备的调剂管理,使闲置的固定资产合理流动,共享资源,尽可能提高其利用率。

3、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审计监督

固定资产在学校总资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审计监督,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会同各主管部门以及财务、审计等部门对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按照有关法规进行处理,从而促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制度化。

4、实施电算化管理,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化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的固定资产数量及金额增长迅猛,规模庞大,种类繁多, 在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中,财务部门负责对固定资产价值进行分类管理,物资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实物管理,物资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物资使用部门之间的联系在价值上表现为账账、账卡、账实相符的制约关系。而实际上这种传统的核对关系往往出入很大,操作起来又很不方便。因此,从现代管理的角度上看,利用计算机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要建立一套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从购进验收后,财务部门根据发货票、验收单等—次输入全部信息,生成固定资产卡片及明细账页,并分类汇总有关数据,然后让物资管理部门、实物使用部门通过校园网随时查阅有关数据,使各类数据资源实现共享,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事后监督为事前审查和实时监控,实现财务部门和资产部门数据的对接,便于不同系统间资产的统计核对,保证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逐步达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使固定资产从购建、使用直至报废都处于制度的严密监督和管理之下,提高资产管理部门的数据管理能力和运用效率,使学校的资产配置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从而实现各部门间固定资产的资源共享、调剂余缺直至优化配置。总之,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项涉及多个部门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细致的工作,但只要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协同努力,一定能建立起有效的管理、运行、监督机制,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

上一篇:时间是-抒情诗歌下一篇:小学普通话宣传的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