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二级教代会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对策

2024-04-26

我国高校二级教代会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对策(精选6篇)

篇1:我国高校二级教代会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对策

我国高校二级教代会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对策

摘要:二级教代会是指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代会下设的二级单位,教代会的拓展。二级教代会的职能主要是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它促进了高校的民主发展进程,但是,二级教代会同样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虽然二级教代会的现状不容乐观,只要高校、政府同时努力,做好相应的改革政策,二级教代会将会促进高校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高校;二级教代会;民主

引言:随着《高等教育学校暂行管理条例》的颁布,二级教代会制度也逐渐的在高校建立起来。从1985年到现在,也已有快30年的历史了,在这将近30年的时间了,二级教代会制度不断地加强高校的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促进了高校的民主政治。早前在高校规模较小的时候,二级教代会制度的重要作用还不能更好的体现主来,但现在,随着高校的不断扩建,师生数量的不断增加,二级教代会制度在高校的重要作用愈加明显起来。虽然二级教代会制度正在不断地普及和运用,但其还是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二级教代会存在的必要性

二级教代会是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二级单位(学院)民主管理的制度,是广大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重要组织形式,在高校,各学院的教师是学校的主力军,是学校办学的依靠和基础。二级教代会是学校教代会的延伸和发展,是学校教代会的分支机构,它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力下放到个学院。使学校教代会的意志和各学院教职工的意见、建议能够得到更好地沟通,加强学校的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

(一)二级教代会推进了高校民主政治建设

二级教代会是高校教代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院(系)教职工广泛和直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有效手段和实现自己民主权力的组织保障。相对于校教代会,二级教代会更加贴近广大教职工的实际,能更好的体现高校民主管理的本质,是推动高校民主政治建设的有益尝试。

(二)二级教代会有利于提升教职工民主法治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

高校通过二级教代会这一桥梁,能够引领更多的教职工参与学院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使更多的教职工参与到学院建设管理中来,不仅提高了自身的主人问意识,也提高了,参政的水平,增强院校的办学质量。学院凡是有涉及教职工利益的重大事项,都通过二级教代会来解决,是学院的规章制度能更好的体现教职工的意志,这样,有利于减轻学院领导的工作压力,还有利于增强学院的名距离和向心力。

二、我国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的现状

二级教代会制度在这存在的近30年时间里,对高校的民主政治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近年来高校的发展状况来看,二级教代会制度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还是成功的,它不仅挺高了高校民主制度,更是提升了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是全体教职工更加乐于去参与教学与管理学校中去,提升教学质量,为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二级教代会制度至今还是没有很好的得到运用和普及,许多学校的二级教代会制度如同虚设,发挥不了其真正的作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二级教代会制度在其实际运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对二级教代会制度认识并不到位

虽然二级教代会制度已存在这么些年,但是许多学校的教职工和领导对其并不是很了解,首先就是学校领导对二级教代会制度不了解,有时依然“专制独裁”、“一意独行”并不是十分在意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任然无法从以前独权的制度中完全的走出来,以前我行我素的作风很难改正过来。对于学校的一些重要决定并不按照二级教代会的制度去进行研究讨论。再者,他们认为,我们已经有了党委会议党、政联席会议、院务会议和教授委员会议,没有必要再有二级教代会,二级教代会的存在就是多余的,因此,其并不按照二级教代会行事。

其次,教职工的民主意识还是不够,突然地放权让教职工也有些一时适应不了,再加上许多教职工的民主权利意识十分薄弱,在学校里他们也没有任何主人翁的意识。即使召开二级教代会,他们也只是敷衍了事,并不回去主动行使他们的权利。因而,他们也不可能做到去监督学校的事务,对于一些不合规定或者错误的决策决定也只能放任,只要不有损自己的利益他们也只会忍气吞声。

最后,二级教代会的召开并没有固定的时间,由于校领导和校教职工对二级教代会制度的认识存在着不足,因此,二级教代会的召开也是时有时无的,并无固定时间。更有甚者,学校根本就不去召开二级教代会,而二级教代会的存在,也只是个形式,并无实在的作用。

(二)二级教代会制度的法律保障不够充足

目前,我国二级教代会制度的法律保障就只有1985年的《高等教育学校暂行管理条例》,二级教代会制度的存在也仅仅只有30年的时间,并且由于为正真的落实过,其一直处于不断的完善中,还并未完全的成熟起来。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二级教代会制度既要做到完善自我,又要做到跟随时代变化,因此很难去适应高校的现状。由于二级教代会的立法依据只有一个,许多学校无法根据法律的有效规定和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校校情的二级教代会制度。

(三)制度执行缺少评估与奖励机制

尽管各省都对各高校都下达了实行二级教代会的规定,但是对于各高校的实行情况并不去进行实质的检查与评估,各高校对二级教代会也就不会去重视和落实,这也就造成了各高校二级教代会成为虚设的现象。奖励和评估的缺乏,也没有明确的表扬与批评,好坏都一样,虽然高校属于素质较高的机构,但是如果没有努力的动力,各高校也不会去尽力做好。

三、我国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的改革对策

面对我国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存在的以上问题,各高校应该重视起来。二级教代会制度作为我国高校民主管理的形式,在高校有着重要的作用。二级教代会制度不仅加强了高校的民主政治建设,还有利于教职工参与高校制度建设,由于教职工属于高校一线职员,他们更加了解高校、了解学生,二级教代会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教职工参与学校建设,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改革。

(一)充分认识二级教代会制度在学校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二级教代会制度在高校之所以得不到很好的落实与发展,正是由于学校对于二级教代会的不重视和不了解。首先,学校领导要充分重视起二级教代会不能敷衍了事,在许多高校教导会只是作为工会一样的存在,学校领导不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二级教代会是民主制度的体现。在这一点上,校领导应该将校代会当做学校的一个重要的组织机构,真正从思想上提升对二级教代会的认识水平,从学校建设发展的高度来看待二级教代会,给予二级教代会充分的支持和关注。同时,校领导要加强“三个代表”的思想观念,切实认识到二级教代会制度是对“三个代表”思想的体现,是国家民主意识在高校的体现,认识到二级教代会是落实政治文明建设的具体工作,有利于提高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其次,各高校教职工要加强民主意识,教职工是高校建设的主力军,只有教职工提升自己的之人翁意识,切实加入到高校建设中,高校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作为搞笑奋斗的主力军,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才是高校建设发展最有效的建议,虽然领导的意见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教职工建设性的意见才是切实可行的。二级教代会期间,教职工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意见的重要性,不能因为迎合领导口味而提一些毫无意义的意见。

(二)加强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

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来看,所有的制度要想真正的得到运作,就必须要加强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在我国法律的强制性是保证一切制度正常运行保障,缺少这些法律保障,很多制度都很难的到正常的运作,甚至有些都难以存续长远或者是形同虚设。

(三)各政府加强评估仆固和奖励机制

没有政府的充分重视、没有正常的评估和奖励,对于高校来说校代会的存在似乎毫无意义。即使表现的再不堪,也不会得到任何的批评,因此,校方也就不会再把校代会当做是学校的一项管理机制。只有政府也加入二级教代会的管理中,表扬好的批评不足的,校方才会真正的落实校代会制度。

结论

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做为我国高校一项新起的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制度,由于没有得到校方领导、教职工和政府的充分重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但是,二级教代会制度作为一项民主制度,能体现出教职工的意志,对于高校的民主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保障其正常运行应成为高校建设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吴学松;我国高校二级教代会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对策;科学经济市场;2012-1(15);55-57

[2]张崇岐;高等学校建立二级教代会的实践与思考;经济与管理;2009-(10);114-115

[3]刘威;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的作用及改进措施;学校工作交流;2009-6(128);196-197

作者简介:

张虹 文学硕士,毕业于华中师大文学院。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篇2:我国高校二级教代会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对策

当前高校二级教代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 高乙森

摘要:高校二级教代会是在新形势下加强民主建设的一种新形式,作为校级教代会的重要补充与延伸,在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行使民主监督权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如何做好二级学院民主管理工作,促进二级学院更快发展,是现代大学搞好学校工会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高校建立二级教代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高校 二级教代会 基层民主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

高等学校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简称二级教代会)是学校教代会制度的补充和延伸,是校级教代会在二级单位民主管理中的体现,是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指导方针的重要措施,是教职工对本单位工作行使民主权利,促进二级单位民主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障教职工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基本制度和组织形式,也是体现教职工主人翁地位的良好平台。建立和完善二级教代会制度,对于推动二级单位和学校的民主政治建设,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单位和学校的改革、建设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高校院(系)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始终把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二级教代会制度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我们加以研究和解决。本文针对高校推进二级教代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思路与对策。

一、加强高校二级教代会建设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1、加强高校二级教代会建设是推进基层民主的重要体现。高校二级教代会建设是广大基层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形式和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也是党政领导与群众沟通的一个平台。健全和完善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能够依法保证教职工对本学院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发挥教职工参与学校(院)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优势,促进高校民主政治建设。高校二级教代会作为学院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建设的基本形式,从制度上保障了基层的民主建设,进一步拓宽了教职工参与学院事务的渠道,培养了教职工民主意识,为学院的院务公开、民主评议领导干部提供了载体,为高校的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面对新的形势和时代特点,建立以广大教职工为主体的二级教代会的基层民主管理体制就势在必行,这是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提高基层决策水平的最有效的途径,是体现广大教职员工当家作主,实现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有效机机制,是推进学院基层民主的重要体现。

2、加强高校二级教代会建设是教职工参政议政最有效的途径。随着我国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正由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向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管理体制、教育模式也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以二级教代会的民主参政形式已以成为二级学院广大教职工参与学院管理的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途径。教职工应充分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主动地对学院的发展规划、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制度等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献言献策,充分行使法律赋予教职工的四项职权,不断提高自己参政议政的能力。

3、加强高校二级教代会建设是院务公开最重要的载体。实行院务公开是在新形势下建设基层民主的重要措施,是实现科学民主决策、推动改革和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手段。目前院务公开的形式主要有院务公开栏、院长意见箱、部门网站等,特别是校园网的开通与学院网站的建立,为院务公开提供了快捷高效的平台,但是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仍然是院务公开最重要的形式。院务公开使得教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有利于推进二级学院的民主管理、依法办事,有利于基层领导干部廉政勤政建设,大大增强了学院教职工的凝聚力,有利于二级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是改变领导作风和推进学校民主建设的新途径,是促进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举措。

4、加强高校二级教代会建设是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需要。随着学院在办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决策权的不断扩大,关系着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各种职称晋升、表彰奖励、津贴发放等相关政策更多地是由学院来进行决断,学院等二级单位也是教职工的利益共同体,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的诉求与保护也越来越多地由二级教代会来保障执行。因此,加强二级教代会建设,正是教职工维护这一共同体合法利益的基本手段。

5、加强高校二级教代会建设有利于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和谐校园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高校教职员工有着较强的民主意识和维权观念,构建和谐校园,必须要建立一种机制,能协调、均衡各方面的利益,倾听各阶层的不同意见,从而形成统一的意志和凝聚力,实现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学校工会和二级学院工会(简称分会)作为教职工利益的表达者和维护者,要通过教代会等形式组织教职工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正确反映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岗位考核、职务竞聘、津贴发放等关系教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应交由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审定,在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等重大事项时发挥好源头参与和民主监督作用,从而为积极有效地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发挥作用。

二、当前高校二级教代会建设存在的问题探析

1、对二级教代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一是学院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院领导思想上存有顾虑,执行二级教代会制度自觉性不高,存在怕麻烦、怕群众心理,因而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些领导对二级教代会工作重视不够,支持力度不足,没有从学院建设和发展的高度给予充分的重视与支持;有些领导只是把二级教代会当作发扬民主、听取意见的一种途径;有些领导不敢把敏感问题拿到二级教代会上讨论,降低了教职工对二级教代会的信任程度;有些领导存在着二级教代会“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认为学院党政联席会议机制已经规范,学校也有教代会了,没有必要再专门召开二级教代会,认为是搞形式,不会取得什么实质效果。反过来,有些领导把二级教代会当成万能钥匙,大事小事都拿到二级教代会上讨论决定,这又增加了教代会工作的难度。

二是教职工对二级教代会的认识不高。有的教职工民主意识不强,权利意识淡薄,对教代会的职权和作用认识不明确,认为教代会是少数人说了算,是形式上的民主;有些教职工没有理清高校二级教代会与二级学院党委、行政、工会及教职工之间的关系,对二级教代会的地位及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教职工认为学院的教职工人数不多,只要召开全院大会就行了,再开教代会不过是走过场,搞形式。以上这些思想与偏见,大大影响了二级教代会工作的建设与发展。

2、二级教代会的组织建设弱化,运行机制不规范

如果没有有效的运行机制,领导不重视,光凭分会的热情和努力,是难以承担二级教代会推动者和组织者的责任的,最终也难以建立完善的二级教代会制度。因此,二级教代会应建立形成“党委领导,行政主抓,工会运作,有关部门配合,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的局面。可有些学院关系理不顺,职责不清,甚至消极应付,特别是组织建设弱化,运行机制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分会干部的配备不力,大多以兼职人员为主,时间精力投入不足,对于推动和组织二级教代会工作良好运转有一定的影响;二是有些二级教代会的代表素质不高,难以适应工作需要,有的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学院民主程度有怀疑,参会都做旁听者,甚至不去参会;有的代表缺乏培训,不了解教代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不清楚自己的义务和权利,不能担负起代表相应的职责;三是二级教代会制度不健全,职权行使不够,随意性很强;四是缺乏激励机制,有些二级学院对教代会履行职责情况,缺乏奖惩措施,没有考核标准,极大地影响了广大教职工参与的积极性。

3、二级学院教职工自身参与热情不高

一是不少教职工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认为教代会上的评议结果效用较弱,即便有教职工愿意参加教代会,也只是热心于相关议案的讨论,不能从全局上分析问题;有的代表参政议政能力和管理能力不足,不能切实担负起履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的职责;有的代表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没有做好一名教代会代表应尽的义务,表决时随大流,人云亦云;有的代表甚至不参加教代会问题讨论等等;二是部分职工的参与意识淡薄,对学校的整体利益关心少了,对个人利益的关心多了等,不愿发表意见,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4、二级教代会不能按期正常召开

随着高校办学体制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学校的管理重心落实到学校二级学院身上,高校赋予二级学院更大的自主权和决定权。但同时,为保证二级学院的管理质量,高校对二级学院的考核任务和力度也大大增加,压力也随之加大。二级学院在抓教学科研等日常工作的同时,既要谋划二级学院自身的改革发展大事,又要接受来自学校和外界的各种检查、考核,管理工作任务比以前更加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开二级教代会,一年一度的教代会有时不能如期召开,教代会履行的四项基本职能停留在表面工作上,没有进入实质阶段。

5、分会组织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分会组织是教代会的工作机构,在推进二级教代会工作中,分会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受制于种种原因,有些分会在开展二级教代会的工作中,由于缺乏有力的措施和手段,直接影响二级教代会的积极开展。如有些二级学院领导对分会组织的认识仍留在“福利工会”、“文体工会”层面上,有的学院即使召开了二级教代会,但分会组织也难以担当教代会闭会期间的工作机构任务;对于在二级教代会开展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缺乏认真细致的调查与研究。对学院分会来讲,如果只停留在一般性的事务中,长期以开展教职工活动和教职工福利等工作为主,这样如果工作过程中碰到一些困难,就产生了畏难情绪,影响了分会组织在推进二级教代会方面的作用发挥。

6、推行二级教代会进程缺少评估与激励机制 目前,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已经在全国高校中普遍建立起来,使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得到进一步延伸、完善和加强,推进了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促进了学校二级学院的改革与发展。因此,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总体呈现良好的、积极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起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各高校的发展参差不齐,就发展较好的高校,各个学院也发展也不平衡。虽然许多省市教科文卫体工会都出台了关于高等学校二级教代会的文件,对于推进及规范二级教代会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缺乏评估和激励机制,致使一些学院领导错误地认为,召开二级教代会只是“走走过场、搞搞形式”而已,起不到根本的作用,即使认认真真地开展了,也没有评比和奖惩,做好做坏一个样,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二级教代会发展的进程。

三、加强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对策

1、增强思想意识,提高对二级教代会重要性的认识

一是要做好二级教代会工作,关键是学校党委重视、院领导认识到位、班子思想统一。学院党政领导必须切实提高对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真正认识到建设二级教代会制度是一项落实政治文明建设的具体工作,是一项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指导思想的民心工程,是一项防范腐败,改善干群关系的廉政亲民行动。因此,要不断地克服“工作忙,没空搞;怕麻烦,不想搞;有私心,不肯搞 ”的思想,防止形式主义和走过场,积极主动地建立健全二级教代会制度;二是要明确认识到二级教代会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它将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制度化、规范化,是解决群众困难、为教职工办实事,解决教职工思想认识问题的正规途径,是新形势下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新的有效载体。所以,要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国家、地方、学校出台的有关法规、制度文件宣传、解读,积极营造氛围,进一步提高对二级教代会制度的认识,在广大教职工中形成共识,提高全体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教职工参与学校、学院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学院决策更加民主化和科学化,进一步促进学院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建设和发展。

2、进一步落实职权,着力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充分发挥二级教代会在学院民主管理、科学决策中的作用,会前应积极听取广大教职工对单位事业发展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各基层党组织、行政班子与群众的密切联系,畅通教职工利益诉求渠道、参政议政渠道,增强学院民主管理,加强监督,每次会议议题应该鲜明,多关注与教职工切身利益有关的建议和意见,提出明确的解决方案,对于一时学院层面上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予以答复或解释,让教职工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特别是要将涉及教职工具体利益的事项:如学科建设、分配方案、奖惩制度、院务公开、职称评审方案等,提交教代会讨论或审议通过,既能形成共识有效推进工作,又能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确保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不走过场、不留形式,使二级教代会成为学院民主办院、依法治院的基本形式,也为学院内部科学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一个重要平台。

3、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促进二级教代会的规范化、程序化

民主建设离不开制度保障,制度不健全,容易导致二级教代会程序不规范、随意性大,教职工所关心的重大问题不能纳入议程,二级教代会形成的决议贯彻不力,从而挫伤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因此,高校应该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切实有效的二级教代会实施细则或试行办法,用以指导二级教代会工作,规范其运行程序、组织形式以及职权范围,进一步确立二级教代会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这也是做好二级教代会工作的前提。与此同时,要健全二级教代会的具体工作制度,如调查研究制度、咨询与沟通制度、提案制度、民主评议干部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等,这样才能保证二级教代会真正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要求运作。同样,教职工参与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也要有合法的渠道和手段,并在制度上给予保障。这样,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才不会因人因事而弃,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才不会流于形式,二级教代会也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4、建立监督评估机制,不断深化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

随着二级单位教代会在二级单位的不断普及,建立二级单位教代会评估和激励机制,成为巩固、健全二级单位教代会制度、落实二级单位教代会职权、维护教职工主人翁地位、推进民主建设的重要保证。为此,高校要从民主政治建设的实际出发,制定二级教代会制度的评估标准和工作条例,建立二级教代会制度的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明确院(系)党政领导对民主建设应负的责任。把高校民主建设纳入督导或考核学院工作的内容,作为学院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优的重要条件,把二级教代会制度的评估与各级党政干部评议直接挂钩,提高院(系)领导干部民主管理的意识。在评估中要与学校党政对二级单位的工作考核联系起来,与组织人事部门对中层干部的考核联系起来,与校工会对各单位工会建设“教工之家”的考核联系起来,与学校、工会评先评优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推进二级单位教代会制度建设向纵深发展。要以二级教代会职权规定为依据,对需要提交审议、讨论、决定、评议的事项应提交教代会,尤其是二级教代会评议监督的权利要努力争取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视与支持,通过出台相应的政策来保障落实。

5、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分会的积极作用 二级教代会能否与时俱进,发挥作用,关键要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干部队伍。为此,要充分发挥分会的积极作用,必须着力抓好分会干部队伍建设,选好配强学院分会主席,明确工作职责,支持分会主席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要严格把好代表选举关,代表的构成既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又要充分体现代表的先进性,真正把那些素质好、能力强、有工作热情、愿意为教职工服务的同志选为教代会代表;要重视和加强代表培训工作,学校应在全校范围内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有关工会干部的素质培养,不断提高干部的理论素养,培养其与实际相结合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大家都有归属感;同时,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奖励激励机制,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通过组织培训,可以增进各分会之间的交流,培养对工会工作的认同感;要积极发挥分会干部的组织协调作用,将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与“职工之家”建设结合起来,动员和吸引更多的职工参与建家的具体活动中来,并把有关二级教代会制度的形式和内容通过在“建家”的过程有机衔接起来,来加大对二级教代会制度的广泛宣传,得到学院教职工的认可,使二级教代会成为二级学院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构建和谐学院的重要途径和院务公开的主要载体。

参考文献:

篇3:我国高校二级教代会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对策

1 二级教代会制度的重要作用

高校教代会制度多年的实践及运行,为二级教代会制度的推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为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进一步延伸、拓展和深化,它正在呈现出制度渐趋完善、内容日益丰富、程序逐渐规范的良好态势,在各高校二级学院的建设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1 二级教代会推动了高校民主政治建设

二级教代会是高校教代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院(系)教职工广泛和直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有效手段和实现自己民主权利的组织保证。相对于校级层面的教代会,二级教代会更加贴近广大教职工的实际,更为直接地体现了党的“依靠”方针和高校民主管理的本质,是推动高校民主政治建设的生动实践和有益尝试。

1.2 二级教代会提升了学院的管理水平

以二级教代会为载体,把学院的规章制度、重大改革方案、学科和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分配方案等交由代表们审议讨论,有利于发扬广大教职工的主人翁精神,有利于凝聚人心、集中智识,避免重大问题少数人说了算,从而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有力地提升了学院的管理水平。

1.3 二级教代会增强了教职工民主法治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

通过二级教代会这个抓手,引导更多的教职工参与学院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使得更多的教职工“知院情、参院政、督院事”,不仅体现了自身的主人翁地位,也提高了参政议政水平,增强了依法办学、依法治院的民主法治意识。凡是涉及教职工利益的重大事项,经二级教代会审议并通过,使学院的规章制度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加强,有利于减轻学院领导的工作压力,也增强了学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4 二级教代会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

当前,高校要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就必须深化改革,而改革势必要打破原有的利益均衡,进行利益的再调整、再分配,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影响到和谐校园的创建。如许多高校正在推行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后勤社会化改革、医疗制度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二级教代会制度的施行,一方面使得涉及教职工利益的重大事项决策必须依法进行,另一方面也让基层教职工可以藉此平台表达诉求、反映意见、化解怨气,有利于营造“心齐气顺、和谐共事、共谋发展”的和谐校园环境。

2 我国二级教代会制度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由于起点上存在差异,各高校重视程度不一等原因,在运行中还存在着地位得不到重视、运行机制不畅、职权虚化、分工会建设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有:

2.1 二级学院党政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

二级教代会作为高校教代会制度的延伸和拓展,推进了高校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其在二级学院民主管理、依法治院的过程中的地位毋庸置疑。实践中,一些学院的党政领导对二级教代会工作思想认识不到位,仍然停留在传统观念层面,认为学院已有一套完备的议事制度(如学院党委会议、党政联席会议、院务会议、教授委员会议),没有必要将二级教代会作为基层民主管理制度纳入到学院的管理体制内,由此造成了二级教代会的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作用得不到发挥。

2.2 二级教代会运行机制不规范

《暂行条例》虽然在许多方面已经不能适应高等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但目前仍然是我国高校教代会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同时也是二级教代会制度实施和建设的蓝本,由此带来的二级教代会各项职能的实施缺乏相应的约束措施。许多学院也没有根据校情、院情实际制订出二级教代会的工作细则或实施办法,导致二级教代会召开随意性很大。

2.3 职权落实不力

由于二级教代会缺乏明确的实施办法与工作规范,职权的落实缺乏有力的保障机制,造成了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和对领导干部的评议监督权等四项职权落实不力。实践中,在履行二级教代会四项职权时,往往避难就易,如二级教代会上不落实民主测评干部,即使测评了干部结果也不公布,民主评议干部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有的二级教代会,对于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及重大议题没有提交或及时提交教代会审议通过。

2.4 分工会组织建设弱化

学院分工会是二级教代会的工作机构,分工会干部的配备是二级教代会工作的组织保障。目前, 学院分工会主席的配备, 基本没有按中央有关文件规定执行,普遍的做法是由教职工会员直接选举产生, 基本都是兼职人员, 无职级, 无待遇, 导致分工会干部地位不高, 腰杆不硬, 使工会组织难以承担二级教代会主要推动者和组织者的责任。

2.5 制度执行缺少评估与激励机制

尽管很多省市主管部门与上级工会组织都出台了关于高等学校二级教代会的文件, 对于推进及规范二级教代会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 缺乏评估和激励机制, 对二级教代会履行职责的情况既无考核标准, 也没有明确的奖惩措施, 二级教代会制度执行好坏一个样, 这不同程度上影响二级教代会发展。

3 我国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的改革对策

二级教代会制度作为学院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使得学校的教代会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延伸和完善,促进了二级学院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肯定这一组织形式的制度贡献。对二级教代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加以重视,可以从五个方面改进二级教代会的建设。

3.1 充分认识和明确二级教代会在学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实践中出现的学院领导不重视二级教代会作用,二级教代会工作进展缓慢、效果不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领导思想认识没有到位,仅仅把它作为工会的一项普通工作来对待,没有从学院建设发展的高度来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重视。学院党政领导要自觉加强学习,真正从思想观念上提高对二级教代会制度的认识水平,要充分认识到二级教代会制度是二级学院实现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推进教育民主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真正认识到建设二级教代会制度是一项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政治文明建设的具体工作,是一项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办学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入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指导思想的民心工程,是一项从源头上防范腐败,从根本上改善干群关系的亲民行动。[1]

3.2 大力支持和促进二级教代会与学院管理体制的整体融合

二级学院要搞好教代会制度建设,最根本的是党、政、工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形成相互支持、相互协调、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才能把二级教代会制度落到实处。学院党总支要充分认识到建立和完善二级教代会制度的重大意义,自觉加强对二级教代会工作的领导,正确把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方向,切实履行起政治核心、思想教育、监督保证等职责,为二级教代会定向把关、保驾护航;学院行政要支持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支持二级教代会四项职权的落实,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自觉接受二级教代会的民主评议和监督;学院分工会要切实承担起二级教代会工作机构和指导部门的任务,积极履行二级教代会工作机构的职责,推动本学院教代会制度建设的发展和完善。总之,学院党政领导只有在思想上重视、政治上领导、经费上支持、时间上保证、行动上参与,才能形成学院党组织领导、学院行政支持、分工会主抓、教职工广泛参与的二级教代会工作机制,促进教代会制度与二级学院管理体制的整体融合。

3.3 认真制订和完善与二级教代会相关的规章制度制度是引导和规范二级教代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就内部而言, 要结合《暂行条例》和本校的校情、学院的院情, 制定相应的二级教代会实施细则 (或试行办法) , 用以指导二级教代会工作、规范及其运行程序, 这也是做好二级教代会工作的前提。与此同时, 要健全二级教代会的具体工作制度, 如调查研究制度、咨询与沟通制度、提案制度、民主评议干部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等, 只有这些内部规章制度完善了, 才能保证二级教代会真正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要求运作。

从外部角度来说,作为具体指导高校教代会工作的《暂行条例》,颁发近30年来一直没有被修订,条例中的许多方面已经不能适应高校的改革与发展。由此带来的是二级教代会各项职权的实施缺乏相应的制约措施,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高校教代会的法律地位问题及机制问题,已直接影响到二级教代会的实践。[2]必须与时俱进,根据现今的实践发展和形势任务的变化,及时对教代会制度在高校中的地位作用、机构设置、职权范围、组织形式、运作程序以及评估考核等问题作出进一步的细化和规范,使二级教代会相关的制度能有好的实施和运行蓝本,避免跟不上高校事业发展的尴尬局面。

3.4 努力构建和充实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长效机制

由我国高校二级教代会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可以看出,由于未能建立确保这项制度有效运转的长效机制,严重制约了二级教代会应有作用的发挥。就目前的实践状况而言,应当从三个方面来努力。

首先,正确把握二级教代会的功能定位。二级教代会应该紧紧围绕学院民主管理、围绕维护教职工利益等方面开展工作,有效地促进院(系)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推动基层民主政治生活的不断进步,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动员教职工在学院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其次,全面落实二级教代会四项职权。职权的落实是二级教代会建设的核心问题。二级学院的建设与发展规划、教育教学改革方案、教职工的集体福利、人事任免、分配改革等重大事项,必须提交二级教代会审议,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学院教职工聘任的考核办法、奖金及岗位津贴实施方案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和重大规章制度等,必须经过二级教代会审议通过,决不能架空教代会,由其他会议或少数领导的决策代替。

再次,充分发挥学院分工会作用,加强二级教代会闭会期间的后续管理。学院分工会与二级教代会的紧密关系决定了要加强二级教代会建设,就必须重视分工会作用的发挥。分工会作为二级教代会日常工作机构,不仅承担着二级教代会具体组织和协调工作,还要负责处理闭会期间的各项事务。只有分工会把二级教代会工作列为自身工作重点,把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结合起来,把二级教代会后有关决议的落实、检查、督办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才能真正构建二级教代会制度运行的长效机制。

3.5 不断拓宽和丰富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新举措

二级教代会制度作为二级学院民主管理体制重要组成部分,应与时俱进,因势而变,不断拓宽和丰富建设的新举措,才会让这一制度跟上时代要求。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创新:

首先,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展院务公开新载体。二级学院的院务公开,是二级教代会行使各项权利、履行各项职能的基本领域,也是在二级教代会闭会期间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一种补充形式,有利于引导、保护和发挥广大基层教职工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主人翁积极性。互联网技术在高校的普遍应用和推广,为利用这一载体拓展院务公开的发展空间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互联网平台在院务公开上的应用,不仅可以使教职工更加开放地了解到有关院务信息,也便于二级教代会组织及其工作机构接收教职工的信息反馈,使得信息的双向流通加快。

其次,科学设立标准,加大对二级教代会工作的考核与激励力度。加强考核与激励,才能为二级教代会制度的推进提供持续的动力。1996年出台《关于开展教代会评估工作的意见》,旨在通过评估推动教代会制度的健康发展。实践中,二级教代会工作随意性较大,走过场搞形式主义现象严重,必须加大考核与激励力度。二级教代会考核的内容应当主要围绕组织工作规范程度和四项职权落实程度两个着力点。考核包括校工会对二级教代会的检查评估,自上而下有利于促进学院党政领导对二级教代会工作的重视;还包括二级教代会自身工作总结评估,这是二级教代会自我审视、自我督促、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同时,广大基层教职工对二级教代会的评价是最客观有效的,应当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第一要素和核心指标。以评促建,通过设立科学标准,加大评估力度,及时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促进二级教代会制度向纵深发展。

第三,提倡调查研究,鼓励申报二级教代会专项课题。二级教代会制度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课题。在高校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管理重心不断下移的大背景下,(下转第54页)建立二级教代会,最大限度地发扬民主、集中民智,破解学院发展遇到的难题,已然成为一个趋势。但各高校由于发展起点不一,校情院情不同,二级教代会的建设没有统一的模式,各方面的理论尚需要进一步的研讨,二级教代会与一级教代会的关系、二级教代会与二级单位管理的关系、四项职权中的民主评议干部权的落实等问题仍然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提倡广大教职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申报二级教代会专项课题研究,有助于推动二级教代会工作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创新。

当前,我国高校二级管理体制改革正在全面铺开,在下放权限、提升二级单位管理水平过程中,坚持和完善二级教代会制度显得尤其重要和紧迫。二级教代会不是装点门面的“民主橱窗”,而是推进学院发展的建设性力量。在实践中,我们必须重视二级教代会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对二级教代会的组织领导,认清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才能真正把二级学院的各项工作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上海市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现状调查”联合课题组.上海市高校二级教代会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工运理论研究, 2005, (1) .

篇4:我国高校二级教代会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对策

1979年,全国教育工会参照企业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经验,在辽宁、上海等地的一些大学、中专、中学和小学开展建立教工代表大会的试点工作。1985年1月,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颁发了《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对高校教代会的性质、职权、代表、组织制度、工作机构等作了明确的规定,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制定的关于教代会的专门法律制度,也意味着高校教代会制度有了国家意义上的法制保障。历经20多年的实践,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建立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制度对保证广大教职工民主权利的实现,促进高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起到很大的作用,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高校教代会制度面临的困境

随着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教代会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不容忽视的困境,这些问题需要引起进一步的关注。

(一)教代会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在实践中,部分高校的党政领导没有真正把建立健全教代会制度看作是学校深化改革的客观要求和内在动力,没有把教代会工作作为推进高校政治民主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列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有的高校尽管能如期召开教代会,但也仅仅是例行公事,没有制定教代会实施办法,对重要的议题未作认真研究,通过的决议与事项往往得不到落实;少数高校领导没有真正认识到教代会应有的作用,将其当作是“民主的外衣”,需要时就开,不需要时就不开,使教代会处于“说起来重要,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

(二)教代会四项职权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

《暂行条例》对高校教代会赋予了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评议监督权等四项职权。在实际运行中,四项职权很难全部落实到位。在建议权上,部分高校领导没有将教职工的建议权看成是“发扬民主、听取意见”的一种形式,听取校长的工作报告更是流于形式;在审议通过权上,与教职工利益有关的改革方案,没有或者部分拿到教代会上审议通过,有的甚至在校领导已经事先决定的情况下拿到教代会上“走过场”;在讨论决定权上,有些涉及教职工集体福利的事项,教代会发挥的决定作用不强;在评议监督权上,各高校普遍存在评议监督各级领导干部难现象。

(三)教代会代表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

教职工代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代会的层次和水平。从当前状况来看,不少高校教代会代表素质不高,不能体现出代表的先进性,只有“荣誉感”而没有“责任感”,一届代表当下来,没有提出过一件提案;有的代表缺乏相应的参政议政和民主管理能力,参加教代会“不会说”、“不敢说”、“说不好”的情况时有发生;还有少数代表缺乏工作热情,对集体事务漠不关心,表决时随大流,不能认真地代表广大教职工行使好民主权利。

(四)高校工会在教代会建设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发挥

《暂行条例》明确规定:“学校工会委员会承担教代会工作机构的任务”,因此,教代会是高校教职工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力机构,而工会组织则承担着教代会的日常工作,依法履行民主管理职责,在高校的工作中发挥着党政无法替代的作用。工会工作情况的良好与否,与教代会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在现实层面中,“重活动”的传统工会工作思想仍然有很大的市场,许多高校工会的工作内容仍然呈现出单一化倾向,“唱歌跳舞,体育比赛,布置会场,带头鼓掌”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我国高校教代会制度的改革对策

针对上述现实困境,必须在坚持教代会制度的前提下,正视这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勇于改革和创新,找到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和牢固确立教代会在高校事业发展中的地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高校领导和广大教职工要自觉加强学习,真正从思想观念上充分认识到教代会制度是实现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推进教育民主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党政领导要深入了解教代会及其工作,要从思想根源上认识到支持和加强教代会工作,实现民主管理与加强高校党组织的领导是一致的,是贯彻党的“依靠方针”的具体体现;其次,广大教职工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和学校工作的主体,这种主人翁地位决定了有对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而这种权利的实施需要教代会组织作为保证。唯有如此认识,才会从内心深处、从情感上认可教代会制度,关心教代会的成长与发展,进而在行动上参与和支持教代会的各项活动,相信它能够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建章立制,认真修订和完善与高校教代会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20多年的实践使得各高校在教代会制度建设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为教代会制度更加规范地运作奠定了基础。笔者认为应当从内外两方面来健全和完善与教代会相关的制度及法律法规。从教代会建设的内部制度保障来说,各高校要结合《暂行条例》和具体校情,制定相应的教代会实施办法(或细则),对一些关键环节予以明确规定。如明确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教职工在代表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明确教代会代表任期届满要按期换届,最好与工会换届同时进行。只有内部规章制度完善了,才能保证教代会真正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要求运作。

从外部法制保障而言,尽管《宪法》、《工会法》、《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都明文予以了规定,但相关法律条款仅仅是一种纲要性的描述和规定,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可操作性不强。作为具体指导教代会工作的《暂行条例》,颁发20多年来一直没有被修订,许多方面已经不能适应高校发展现状。必须及时对教代会制度在高校中的地位作用、机构设置、职权范围、组织形式、运作程序及评估考核等问题作出进一步的细化和规范,才能避免跟不上高校事业发展的尴尬局面。因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可以尝试起草《高等学校教代会法》,以推动这项好的制度向更高层次、更具实效性和操作性方面发展。这样,就会从内外两方面形成从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方针政策到教代会实施细则、具体规章制度的一个多层次的规范体系,在制度建设上保证高校教代会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科学谋划,精心构建和充实高校教代会制度建设的长效机制

首先,全面落实教代会职权,切实提高教代会质量。《暂行条例》规定的四项职权能否落到实处,是衡量高校教代会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校的建设发展规划、教育教学改革方案、教职工的集体福利等重大事项,必须提交教代会审议,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教职工聘任的考核办法、奖金及岗位津贴实施方案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和重大规章制度等,必须经过教代会审议通过,决不能架空教代会,由其他会议或少数领导的决策代替。

其次,推进二级教代会建设,拓展民主管理新领域。二级教代会是高校学院(系)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也是校级教代会制度的延伸和完善,对于全面推进高校的民主政治建设,保障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促进学院的改革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二级教代会应该紧紧围绕学院民主管理、维护教职工利益等方面开展工作,有效地促进院(系)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再次,充分发挥高校工会作用,加强教代会闭会期间的后续管理。高校工会作为教代会日常工作机构,不仅承担着教代会具体组织和协调工作,还要负责处理教代会闭会期间的各项事务。工会要注意发挥教代会联席会议、常任教代会代表或其他民主形式的作用,在闭会期间仍能继续有效地开展工作,对教代会期间讨论的重大事项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向教代会代表和广大教职工及时通报。只有高校工会把教代会工作列为自身工作重点,把教代会后有关决议的落实、检查、督办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才能真正构建教代会制度运行的长效机制。

(四)与时俱进,不断拓宽和丰富高校教代会制度建设的新举措

当前,高等教育领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各高校正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为目标而不断深化体制改革。作为高校管理体制重要组成部分的教代会制度亦理应与时俱进,不断拓宽和丰富建设的新举措,才会让这一制度紧跟时代要求。

第一,科学设立标准,加大对教代会工作的检查评估力度。全国教育工会1996年出台了《关于开展教代会评估工作的意见》,旨在通过评估推动教代会制度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教代会评估的内容应当主要围绕教代会组织工作规范程度和教代会职权落实程度两个着力点。评估的主体应该包括三个:高校的上级机关对教代会的督导评估,自上而下有利于促进高校党政领导对教代会工作的重视;专门工作委员会及时对教代会工作总结评估,这是教代会自我审视、自我督促、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广大教职工对教代会的评价是最客观有效的,应当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第一要素和核心指标。以评促建,通过设立科学标准,加大评估力度,及时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才能促进教代会制度的健康发展。

第二,提倡调查研究,鼓励申报教代会专项课题。高校教代会制度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课题。同时,高校是各类人才荟萃之地,提倡广大教职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申报教代会专项课题研究,有助于推动教代会工作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创新。要组织专家对申报的教代会课题进行评审,对立项的课题给予相应的资助。只有加强了对教代会理论的研究力度,才能指导解决遇到的实际难题,启发工作思路,开拓工作视野,积累丰富经验。

第三,拓宽教代会的适用范围,逐步在民办高校试点推广。目前,教代会制度已在公立高校基本普及,教职工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的观念深入人心。随着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的多元化,民办高校已成为我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民办高校在实践中普遍存在着董事会权力过大、民主制度建设不到位、教职工参与权难以实现等现象。政府以及教育工会应加强督导及监管,适时在民办高校试点推广教代会制度,保障民办高校教职工民主管理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实现,同时民办高校自身也要积极培植教职工的民主参与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地“参校政、议校政、督校政”,从而增加他们的主人翁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推动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

篇5:我国高校二级教代会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对策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是高校运转、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高校二级学院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现状的研究,探讨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管理水平的对策。

高校二级学院行政管理人员是沟通学校党政及高校各职能部门,上传下达,落实政策、文件、精神的学院行政枢纽,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对内对外的多重角色。在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提高二级学院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管理水平,是强化高校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同时对加强高校校院两级管理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高校二级学院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现状及问题

1.人员构成复杂,队伍结构不合理。在当前高校招聘体制中,行政人员要求往往比教师序列要低,这就造成相当一部分行政岗位成了人际关系的集散地,导致行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由于对行政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许多行政人员所学专业与从事工作不匹配。由于多数高校都以科研成果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因此在人员引进方面,有限的引进名额多数都向科研人员倾斜,导致行政人员队伍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进而形成一些岗位由外聘员工担任的情况。由于外聘员工在待遇、福利等方面与在编人员有较大差距,往往难以保证工作质量,而且其流动性也较强。

2.工作内容繁杂,成就感较低。二级学院行政管理人员每天都要承担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不但要完成院领导指派的相关工作,还要与学校的各个职能处室对接,落实学校的各项任务。除了常规的工作内容,还有相当一部分临时性的工作,而且往往时间紧、任务急,需要行政管理人员迅速、高效地完成,他们常常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由于二级学院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特点,交流、学习的机会较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时间更是难以协调。繁杂的工作以及相较于学院高层次、高学历人才,无形的压力也会不时出现。长期紧张的工作状态导致工作的主动性不强,职业倦怠,成就感较低。

3.职业地位不高、晋升渠道较少。在以教学、科研为第一要务的高校中,二级学院行政管理人员虽然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与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的主力军——教师、科研人员相比,其地位还是有些尴尬。高校教职工的总体收入水平、福利待遇等方面在不断提高,但是专职行政人员既没有如教学、科研工作量可以作为考核的量化标准,又没有课题、奖项等标志性成果,工作的表现形式难以简单地用数字化来评判,只能在有限的.职务晋升中努力竞争。由于高校及行政管理人员的特点,没有教学、科研等工作经验的二级学院行政管理人员只能期望于竞聘学校的其他行政职能部门。

二、提高高校二级学院行政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对策

1.完善人才引入机制,按需设岗。学校应当完善人才引进的制度建设,合理配置资源,杜绝因人设岗,明确岗位职责,面向社会,实现招聘引进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针对不同行政岗位的工作特点和工作要求引进所需人才。并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岗位职责和设岗人数。合理分工,推动各岗位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二级单位行政管理人员是学院的窗口,需要协调校院两级以及学院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因此对其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管理人员应当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努力为学院教、科、研工作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如一些周期性的工作,要提前做好准备,形成工作手册,不断总结提高。要有大局观和全局意识,从推动全院发展的角度处理各项事务。要有主动服务的意识,锻炼提升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力,从服务学院、服务师生的角度不断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

3.以人为本,完善考核评价。高校和学院两级部门应当合理加强对行政管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引导行政管理人员调整心态,提倡奉献意识,提高社会认同度,明确目标,适时提高行政人员的福利待遇。并做到人尽其才,为其提供进步发展的平台,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动校内和各高校间行政人员的交流学习活动。还应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适当引入相应的激励体制,如轮岗、进修等,促进教学、科研、行政相辅相成,共同推进高校建设发展顺利前行。

篇6:我国高校二级教代会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对策

关键词:高校体育社团对策

摘要:体育社团在高校学生体育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学生群体性组织。社团活动形成了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之间的纽带,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水平,推动了校内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也为加速校内体育工作深化改革提供一条新思路。本文以我国高校体育社团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发展对策研究。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网络社团增多、跨校活动增多、与社会联系增多等新情况、新趋势和新问题。从国外高校体育发展来看,一些国外体育强国都很重视高校体育组织的建设工作,特别是高校体育协会、俱乐部的建设,把培养高校学生的竞争、协作、创造、组织等能力作为协会、俱乐部的主要目的[1]。高校体育也同样面临着象高等教育一样,如何适宜两种经济体制转换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寻求改革和发展是高校体育的当务之急[2]。

2 我国高校建立体育社团的意义

2.1 丰富了大学生余暇生活,形成高校特有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体育社团是高校社团的主体,大学生社团是高校社团文化的载体和主体。高校社团文化,是指大学生社团在长期的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是大学生社团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社团活动、社团形象、社团精神、社团品牌、价值观和文化产品等主要方面。社团文化的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不是通过硬性灌输,而是通过社团活动以及其形成的环境和氛围,成员之间的关系,作用于潜移默化之中。由于活动选择的自主性,目标的指向和行为的自觉性,没有感到来自外部的强制要求,在某种程度上有更好的教育效果,尤其是对心理品质、道德素养、文明行为的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

社团活动形成了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之间的纽带,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水平,推动了校内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也为加速校内体育工作深化改革提供一条新思路。传统的课外体育活动,大都是体育课的直接“翻版”,形式简单、内容粗略,且带有强制性,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和习惯的培养,造成了学生消极参与。通过成立体育协会能培养学生体育参与意识,并把具有等同兴趣和爱好的学生组织起来,对学生业余体育活动进行引导和制约,充分发挥协会的导向作用。其目的是使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技术动作加以吸收、理解、运用,从而巩固教学效果使其与体育课保持统一性、连贯性和完整性。在组织管理上将单项体育协会纳入体育管理系统,使其与校内体育教育实现一体化[4]。

2.2 培养学生体育参与意识和能力

通过体育社团活动,突破了体育课时数的限制,学生在系统教学和自主锻炼过程中了解自己,掌握所学的各种体育技能,激发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再认识,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再吸收。并且还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以及裁判水平,较好地挖掘了学生的体育潜能。从而使整个校内体育教育的价值超出学生时代而具有终身意义。促进学生社会能力的增强,以平等为特征的学生体育社团在促进学生社会能力发展方面的潜力要大于班级和其他学生正式组织。在社团活动中,通过对活动内容的商定、活动目的的认定,活动角色的分配,活动工具的准备,活动冲突的调节及活动结果的评定,学生逐步形成与发展自己的社会能力。

2.3 适应了校园体育文化的需求

校园体育文化的主体是开展业余体育活动的学生,各协会或俱乐部的成立为学生对传统体育项目、竞技体育项日和现代健身项目的共同追求提供了条件。这些项目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具有集体性强,易于合作和交流的特点。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比赛,繁荣了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同时,在协会活动中学生之间精诚合作、协调,能使群体成员形成一定的规范意识和价值意识,对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质,培养集体荣誉感,互帮互爱的良好品德都起着积极作用,使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5]。

2.4 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巨大工作潜力,推动群众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

每周上一次体育课,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通过协会活动延长了学生锻炼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体悟和巩固课上所学的体育技术知识,并逐步达到熟练运用与掌握的目的。把体育课、课后体育活动与运动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体化,提高了体育课教学质量。大学生体育合格达标率逐年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也逐年提高。

在全民健身的今天,体育锻炼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参加锻炼的人普遍感到锻炼的盲目及内容的贫乏,都希望能有懂行的人来进行指导,而且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高的体育老师。在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后有较多的业余时间,但他们缺乏一定的可以联系教与学的机构,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体育教师的闲赋与社会迫切需要体育指导之间缺乏沟通的桥梁。通过体育协会、俱乐部的形式,把校内体育教师组织起来,使社会上热衷锻炼的却缺乏指导的人得到专业指导,使业余锻炼科学化,这不仅能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对于挖掘体育教师的工作潜力也有一定的意义。

2.5 有利于启发学生的体育动机

体育社团在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中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和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要求,借助体育专项协会的组织形式为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活动形式。增强了学生自我锻炼身体,缓解压力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主体意识。即自己选择、自主锻炼、自我评价。成为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集知识、健康、娱乐、竞技及兴趣一体的多元课外体育教育,是一种有效补充手段。

同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不够,重智育,轻视体育的现象较为普遍,表现为体育意识、健康意识淡漠等。在校内课余时间开展体协活动,就是采用逐步诱导的方式,让参加者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体育乐趣,激发起体育兴趣,进而寓教于乐,逐渐深化其体育化的层次[6]。因此,这种体育组织形式易于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3 我国高校社团的整体特征及存在问题

3.1 我国高校社团的整体特征

3.1.1 参与的自愿性

协会活动是课堂教学之外,学生自愿选择参加的一种活动。这些活动能够比较充分地照顾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和才能。因为是自愿参加,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比较高,再加上学生把协会当作自己的组织,在活动中能够比较自觉遵守纪律,接受教育,养成良好的纪律性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形成友好、亲密的关系。在协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地位,都受重视,是同学们自觉自愿组织起来的群体[7]。

3.1.2 参与的自主性

协会活动以学生为主,教师和辅导员只处于指导和辅导的地位。由于学生是主体,他们在商量计划、组织活动中,培养了自学能力和组织能力,学生可以自己教育自己。

3.1.3 组织的灵活性

协会活动不受课堂教学的限制,它没有教学大纲,没有考试,对学生没有心理的压力,内容可宽可窄,可多可少,富有伸缩性。在形式上,活动规模可大可小,非常灵活。各个学校可针对各自不同设施条件,根据学生的愿望开展各种协会的活动。

3.1.4 运动的经常性和持久性强

人多数学生都有参加体育、文化、娱乐活动的需要和寻求表现自我的机会,体育协会的形成可以在不断接触中产生维持小群体存在的共同思想基础。

3.1.5平等的成员关系

协会中成员不是以“专业角色”或“领导”来与他人交往,而是彼此信赖,相互尊重,以一个完整的人――有思想、有性格、有情感、有自尊的人投入群体活动中。因此,他们的活动是全体、平等、深入、全面的.。

3.2 我国高校社团存在的问题

3.2.1 规模小,管理不规范,品牌社团少

由于缺乏高年级社团负责人的“传、帮、带”,低年级社团负责人对社团的建设较茫然,许多社团只继承了名号,工作缺乏继承更毋言创新,很少有品牌社团树立起来;会员规模一般只有20人,大型社团少。 3.2.2 社团活动内容单一,质量不高

缺乏专职社团管理及老师对社团发展进行具体指导,同时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视野的局限性制约社团长足的发展,约束社团发展在谋种程度上违背了高校学生社团自身发展规律。

3.2.3 社团活动经费来源少,不能提高活动质量与次数

经费不足直接制约着社团正常工作开展及活动质量,社团经费行政拨款非常有限,仅靠会费肯定不能解决问题,因此要充分吸收社会力量开展社团活动。

3.2.4社团育人功能没有得到发挥未能准确

把握社团育人功能发挥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结构性、层面性的差异,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新“三进”特别是社团工作的创新不能深入开展。

4 对策

4.1 推动社团品牌化发展

加强我国高校间社团管理交流,结合本校实际,健全高校社团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模式。使社团管理规范化、活动经常化、发展快速化。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管理应尽快规范,完善制度化,健全体制。提高会员所占学生比率。组织出大型活动,形成特色,形成品牌,产生较大影响。

4.2 加强学校对体育社团的重视

应该引起学校对学生社团加强重视,适当的划拨活动经费,兴建活动场馆和更多的开放体育场馆。为社团活动提供必要支持。场地器材条件落后,学生活动兴趣受限,协会开展活动受限。各院校的体育经费虽然逐年有所增加,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价不断上升,体育器材的价格也有明显的上涨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的配备。学校的占地规模过小,致使体育场地占地面积受到制约。场馆已无法满足来锻炼的学生的需求。统计资料表明,按照原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校场地器材配备目录》的要求。

4.3 社团要争取政策支持,加大体育社团社会化进程

要紧密结合社会,吸收社会资源,增强社会经验,争取必要的活动经费。学校体育工作开展优劣的关键在学校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试想一个活动经费投入不足,政策性扶持不力的学校其体育活动的开展从何谈起。对于学生社团活动,很多学校主管部门没有经费支持,或有限的支持。体育社团办活动的原则是:“以最少的经费,办最好的活动”。社团活动经费来源有限,怎么样以有限的经费开展活动,开展有特色的活动,有较大影响的活动是目前高校社团现状的一个重要课题。

4.4 运用激励机制提高指导老师、社团负责人的工作积极性

通过承认和奖励指导老师的指导工作,提高指导老师的积极性;社团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生组织,归校学工团委管理,挂靠院团委。处在两级都管也都不管的位子,加上活动得不到经费支持。在与同级学生会、团委干部相比有较大的失落感。影响到社团负责人的工作积极性。通过扩大社团的影响力,提高社团的地位。

4.5 增强学生运动健身意识,成立女生感兴趣的社团

在体育锻炼上女生往往是处于被动状态,除少数外人多数女生都不喜欢体育锻炼,更不用说参加体育协会了。女生在体育中的主动性、积极性都比较差,大部分同学只有在老师或其他指导者的带动下才会活动。

4.6 变革活动内容,以娱乐性活动为主,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

传统体育社团活动内容单一,运作模式受束缚。变革教学内容,把竞技运动项目“趣味化”,降低难度,增加美感。符合时代潮流,满足学生运动欲望。教学中则注重健身知识、方法传授和项目内在诸多健身因素的挖掘。

参考文献:

[1] 郄捍列,娄 震,等.我对学生体育协会的认识[J].中国学校体育,(4).

[2] 周福贵、付安国.浅谈体育俱乐部在高校群体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J].体育学刊,1999(3)

[3] 刘笑非.浅议体育协会在高校体育工作中的作用[J].锦州医学院学报,(6):64-65.

[4] 翟弈轩.浅析高等院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管理[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5] 闻 扬,杜力萍.体育社团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作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38-40.

[6] 钱宏颖.高校体育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浙江体育科学,(2):72-74.

上一篇:赔案核查工作职责下一篇:资讯编辑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