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公路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2024-05-03

加强公路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精选6篇)

篇1:加强公路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加强公路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摘要

公路文化是一个公路行业创造的具有本行业特点的理念、精神、制度、价值和氛围的总和,是公路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公路行业发展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一个行业没有文化就好比一棵大树没有根。在公路文化建设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充分认识人的价值,重视人、尊重人、爱护人;实施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给人以相应的社会地位,让人充分施展才华,发挥应尽的作用;要科学研究人,把人的开发、人的发展提到科学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处处为人着想,以人为中心组织活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以此激发人的积极性,协调人际关系,使行业管理既人性化、亲情化,又科学化。为此,加强公路文化建设,对于创建文明行业、促进公路行业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公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必将为促进公路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坚强的智力支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关键词 公路 文化建设 基本途径

一、公路文化建设的作用

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先进文化在人类发展和进步中的推动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发展先进文化,用先进文化鼓舞人、激励人、影响人、塑造人,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思想动力和文化条件。当前,在全社会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程中,公路文化也应发挥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公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于凝聚人心、树立文明窗口形象、促进公路行业兴旺发达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凝聚作用。公路文化建设和文明窗口形象的树立,体现着公路行业共同的价值理念,是公路人团结奋进的精神支柱。通过公路文化建设,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才能有效的提高职工素质,激发职工的群体意识;才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使公路人形成一致的价值取向,形成一种和谐创业的良好氛围;从而增强公路行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二)激励作用。培育共同的价值观是公路文化的重中之重。加强公路文化建设,对于树立文明的窗口形象是一种高层次的激励机制。公路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通过奋发向上的价值观念和美好文化氛围的引导,产生一种理想的激励机制,促使公路人对公路文化的心理认同感转化为参与感,由参与感变为责任感,进而将公路行业的责任感转化为公路行业的锐意进取,为公路事业鼎力贡献。

(三)规范作用。在公路文化建设活动中,更重要的是从价值观念中提炼出一种理性的韧性约束,它能够反映公路人的共同愿望、理想,也能够对公路人形成心理共鸣和心理约束,从而激发公路人向既定的奋斗目标协同前进。

二、公路文化建设的特征和动力

公路文化重在建设,它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公路文化是随公路事业发展而形成的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新兴文化,它对于推动公路事业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公路文化建设,主要应从以下入手:

(一)以弘扬“铺路石”精神为核心,凝炼体现公路文化精髓的公路精神。“铺路石”精神是公路人一贯倡导认同并能理解的群体意识,在发展实践中形成的职业思想、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是公路人价值观的集中体现。“铺路石”精神是公路人的思想支柱。通过弘扬“铺路石”精神,可以把潜散于公路人中的认识、信念、理想、追求凝聚为统一的群体意识,激发公路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公路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公路事业的科学发展。

(二)以创建文明行业工作为动力,树立公路部门良好形象。把“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作为根本要求,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主要目标,把不断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加强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公路完好畅通和职工生活质量的提高,来展示公路人良好的精神风貌。

(三)以丰富创建载体为手段,构建文化建设大格局。公路文化是群体文化,只有在情感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生活上关系群众,才能使其健康发展。通过定期举办公路职工文化节活动,通过开展知识竞赛、诗歌竞赛、摄影、绘画、书法比赛等文化娱乐活动占领公路人的思想文化阵地,搭建一个有利于公路人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长才识的文化平台。要用社会公益、无偿服务等公众性活动,引导公路人大公无私、勤政爱民的高尚情操。要用典型示范、模范带头等方式,激励公路人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当好先进,达到潜移默化、增强活力、凝聚人心的目的。

(四)以机制建设为保障,形成公路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完善各项配套制度,推行精细化管理,强化激励约束,对于调动公路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加强工作考核,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公路人的工作实绩,在公路部门营造积极进取、力争上游的良好氛围。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使每一位干部都有接受培训、提高素质的机会,把教育培训作为激励干部做好工作的重要手段。完善后勤保障制度,继续启动公寓化养护设施建设,为公路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

(五)要以凸显特色为突破,打造体现公路文化特色的公路品牌。要立足基层、立足一线,扎根基层公路实践,深入挖掘自身优势,培植各自亮点,调动公路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特色品牌创建活动,积极培育和发展具有公路特色和行业特点、体现公路精神内涵和符合时代科学发展要求的路文化、队文化和公路人文化。

三、公路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一)弘扬公路精神,突出公路行业特性。搞好公路文化建设,必须突出公路行业特性。“甘当铺路石”精神是多年来培育起来的,公路职工普遍认同的群体意识,成为公路行业广大职工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在公路文化建设中,必须大力弘扬“甘当铺路石”的公路精神,把职工的认识、信念、理想、追求凝聚为统一的群体意识,激发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公路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增强敬业爱路意识,培养良好的公路职业道德。搞好公路文化建设,必须培育良好的公路职业道德。一要进行行业责任教育,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公路交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二要重视发现、培养和宣传能够体现时代精神,反映行业特点的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形成学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三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通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等创建活动,树立公路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三)提升公路职工文化素质,完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公路文化品位的提升和各项工作的开展,关键要靠人才来支撑。一要加强职工培训教育。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公路职工教育,本着“既服务于当前又着眼于长远”的原则,把岗位培训和学历教育结合起来,鼓励自学成才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在职工中进行文化、技术、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各种教育培训,提高全员整体素质。二要深化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增强职工进取心和竞争意识。三要建立人才引进机制,积极引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公路发展增添生机活力。

(四)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公路文化健康发展。在公路文化建设中,还要切实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公路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加强公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一是必须和公路工作中心以及当前改革、发展的实际相结合。认真研究、总结和发扬本行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与做法,把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公路建设、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之中,为公路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二是必须紧密结合公路职工在思想认识方面的新问题,结合经济社会生活的新发展,创新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增强时代感,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

(五)把握公路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公路工作更好更快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公路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放在推动公路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上。一要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提高公路总体发展水平,建设畅通、安全、舒适、优美的公路交通环境。二要进一步强化“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提高文明服务程度,为人民群众出行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实惠。

公路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全面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提高,努力建设政治进步、文化鲜明、健康活跃的公路行业特有的文化氛围,从而实现构建“和谐公路”的最终目标。

篇2:加强公路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先进文化在人类发展和进步中的推动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发展先进文化,用先进文化鼓舞人、激励人、影响人、塑造人,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思想动力和文化条件。当前,在全盟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程中,公路文化也应发挥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公路文化是一个公路行业创造的具有本行业特点的理念、精神、制度、价值和氛围的总和,是公路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公路行业发展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一个行业没有文化就好比一棵大树没有根。在公路文化建设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充分认识人的价值,重视人、尊重人、爱护人;实施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给人以相应的社会地位,让人充分施展才华,发挥应尽的作用;要科学研究人,把人的开发、人的发展提到科学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处处为人着想,以人为中心组织活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以此激发人的积极性,协调人际关系,使行业管理既人性化、亲情化,又科学化。为此,加强公路文化建设,对于创建文明行业、促进公路行业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公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必将为促进公路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坚强的智力支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公路文化建设的作用 公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于凝聚人心、树立文明窗口形象、促进公路行业兴旺发达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凝聚作用。公路文化建设和文明窗口形象的树立,体现着公路行业共同的价值理念,是公路人团结奋进的精神支柱。通过公路文化建设,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才能有效的提高职工素质,激发职工的群体意识;才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使公路人形成一致的价值取向,形成一种和谐创业的良好氛围;从而增强公路行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阿拉善公路系统多年文明创建成果是与公路人勇于奉献的敬业精神是分不开的,这种公路精神无疑对阿拉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公路事业的科学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激励作用。培育共同的价值观是公路文化的重中之重。加强公路文化建设,对于树立文明的窗口形象是一种高层次的激励机制。公路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通过奋发向上的价值观念和美好文化氛围的引导,产生一种理想的激励机制,促使公路人对公路文化的心理认同感转化为参与感,由参与感变为责任感,进而将公路行业的责任感转化为公路行业的锐意进取,为公路事业鼎力贡献。

(三)规范作用。在“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公路文化建设活动中,更重要的是从价值观念中提炼出一种理性的韧性约束,它能够反映公路人的共同愿望、理想,也能够对公路人形成心理共鸣和心理约束,从而激发公路人向既定的奋斗目标协同前进。

二、公路文化建设的特征和动力

公路文化重在建设,它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公路文化是随公路事业发展而形成的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新兴文化,它对于推动公路事业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公路文化建设,主要应从以下入手:

(一)以弘扬“铺路石”精神为核心,凝炼体现公路文化精髓的公路精神。“铺路石”精神是公路人一贯倡导认同并能理解的群体意识,在发展实践中形成的职业思想、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是公路人价值观的集中体现。“铺路石”精神能够反映培养“四有”职工所应有的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路、爱岗思想,是公路人的思想支柱。通过弘扬“铺路石”精神,可以把潜散于公路人中的认识、信念、理想、追求凝聚为统一的群体意识,激发公路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公路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公路事业的科学发展。

(二)以创建文明行业工作为动力,树立公路部门良好形象。把“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作为根本要求,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主要目标,以打造“便捷公路、责任公路、文化公路”、切实“实施精细化管理、推进人性化服务、加强科学化养护”、倡导"愉快工作、愉快生活"为基本内容,把不断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加强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公路完好畅通和职工生活质量的提高,来展示公路人良好的精神风貌。

(三)以丰富创建载体为手段,构建文化建设大格局。公路文化是群体文化,只有在情感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生活上关系群众,才能使其健康发展。要通过定期举办公路职工文化节活动,通过开展知识竞赛、诗歌竞赛、摄影、绘画、书法比赛等文化娱乐活动占领公路人的思想文化阵地,搭建一个有利于公路人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长才识的文化平台。要用社会公益、无偿服务等公众性活动,引导公路人大公无私、勤政爱民的高尚情操。要用典型示范、模范带头等方式,激励公路人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当好先进,达到潜移默化、增强活力、凝聚人心的目的。

(四)以机制建设为保障,形成公路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完善各项配套制度,推行精细化管理,强化激励约束,对于调动公路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加强工作考核,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公路人的工作实绩,在公路部门营造积极进取、力争上游的良好氛围。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使每一位干部都有接受培训、提高素质的机会,把教育培训作为激励干部做好工作的重要手段。完善后勤保障制度,继续启动公寓化养护设施建设,为公路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

(五)要以凸显特色为突破,打造体现公路文化特色的公路品牌。要立足基层、立足一线,扎根基层公路实践,深入挖掘自身优势,培植各自亮点,调动公路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特色品牌创建活动,积极培育和发展具有公路特色和行业特点、体现公路精神内涵和符合时代科学发展要求的路文化、站文化、队文化和公路人文化。

三、公路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近年来,盟公路管理局在公路文化建设上下真功夫,把文化建设作为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大事来抓,着力突出建好“三个阵地”、倡响“四种文化”、凝聚“五项工程”,以此搭建了沟通公路文化建设的“连心桥”。

(一)建好“三个阵地”

——建好“舞台阵地”。把路苑艺术团作为对外展示的形象大使、对内的爱心天使,充分发挥重要作用,带动和辐射全体公路人的业余文化生活。先后在重大节日、不同季节组织比赛和演出百余场次。特别是已经连续举办多次消夏晚会,吸引了近四百余名公路职工参与"路工风采"文化节活动,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建好“文化大院”。近年来,盟公路管理局本着"文化、亮化、硬化、美化、绿化"的标准,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相继建起了乌巴公路文化长廊、腰坝育百亩造林基地、马莲湖治沙护路千亩绿洲等美色景观。在基层站(队)陆续修建了健身场所、职工之家、活动中心等硬件设施,努力打造文化大院,为人民群众和公路人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建好“宣传阵地”。以《公路摘编》、《路魂报》为阵地,及时反映全系统工作动态、先进典型,发表各类稿件5000余篇。同时,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先后在《中国交通报》、《内蒙古交通》、《公路党建》、《阿拉善日报》等地级以上报刊发表各类新闻、图片1000余篇(幅),用正面引导凝聚职工队伍,提升公路行业形象、文明程度和文化品位。

(二)唱响“四种文化”

——行业文化。为了让广大职工能把公路精神、行业宗旨和行业理念看到眼里、融入思想、落实到行动上,除统一汇编了《路工文化手册》之外,全盟公路系统还把代表行业文化载体记录在醒目的墙壁上,让行业文化深入人心。做到了公路建设塑造文明,公路管理展示文明,公路养护传播文明,强化管理规范文明。

——功能文化。针对基层站(队)远离城镇的情况,盟公路管理局为每个基层站(队)建起了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先后为基层配发电脑、电视机百余台、图书千余册。还在生活区建起了融学习、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多功能活动中心,使职工八小时之外有休闲、学习、娱乐的场所。

——制度文化。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切合实际、具有公路文化特色的制度管理体系,形成了《管理制度汇编》、《工作程序汇编》等一系列文本。同时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对制度执行实施严格的监督、检查和考核。浓厚的制度氛围促进了现代管理制度的建立,提升了各自的管理水平和职工队伍素质。

——典型文化。把典型的培养、选树、推广纳入到公路文化建设经常性工作,建立了典型档案,层层开展载体活动,增强了典型的生命力。广泛开展了“十佳路嫂”、“十佳青年”、“文化建设标兵”、“优秀路工”、“优秀员工”、“先进工作者”等表彰活动。截至目前,盟公路管理局共获国家级荣誉10项、自治区荣誉35项、盟级荣誉48项,系统内涌现出国家级先进个人24名、自治区级先进个人52名、盟级先进个人40名。形成了“处处有典型、行行有标兵、事事有先进”的特色。

(三)凝聚“五项工程”

——实施“形象工程”,凝聚行业形象。在显明位置上安装了路徽,在窗口岗位开展了树形象、创一流、争创文明窗口活动,推行全员承诺服务,用优质的服务,提升社会形象。

——实施“素质工程”,凝聚职工队伍。着力创建学习型组织,大力推行全员素质培训,建立分级培训管理体系,开展"大练兵、大考核、大提高"活动,采取业务技能培训等形式,达到了“一专多能”的标准。

——实施“创效工程”,凝聚职工智慧。把公路文化建设与公路管养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先后组织开展“抓质量、树形象、增效益”等劳动竞赛活动。用机械创业,减轻职工劳动强度;用设备创收,提高职工生活质量,使职工在创效中体现自身的价值。

——实施“阳光工程”,凝聚职工认同。规范了公开渠道,利用职代会、专题会议、公开栏等形式,及时在全系统进行公开。凡是事关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等重大问题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都交由职工代表大会讨论研究,由过去的事后公开、结果公开向事前公开、过程公开转变,做到了职代会不通过不出台。并以意见箱、政务公开咨询会等载体,深化公开透明度,使各项事务走向“阳光地带”。

——实施“温暖工程”,凝聚职工情感。近年来,盟公路管理局建立了定期走访慰问制度、特困救助机制,使“送温暖”工程制度化、规范化。每年都慰问职工遗属、特困职工、离退休职工,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为职工子女上大学设立了奖学金,建立了《“爱心援助”联系卡》和《“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职工家庭档案》,让他们切实感到集体的温暖。同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树立社会公益形象。

篇3:加强公路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一、当前档案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干部观念落后, 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需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化, 档案工作也逐渐向着信息化发展, 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平台、交互式服务等一系列应运而生的新技术新服务, 都向传统档案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样的趋势下, 一些档案干部存在心理上的不适应, 有的担心会被新技术淘汰, 在工作中怕出错而畏首畏尾, 不能及时学习新的技术, 有的档案干部则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存在排斥, 用老眼光看待问题, 不接受甚至抵触新的岗位技术和职能。

2、档案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 学历偏低, 专业技术人员少

在以往的发展历程中, 档案工作队伍始终处于劣势, 大多组织机构还没有形成专业化很强的档案管理队伍。档案干部在专业上种类很多, 既有专门学习档案学的, 也有专门学习图书情报的, 还有计算机知识背景的, 这些虽然都是档案工作的重要部分, 但是却不能很好统合于档案干部身上, 导致当前队伍结构不合理, 有的单位档案干部多数为别的领域离退休临时工作人员。另外, 档案干部队伍学历偏低, 这是因为我国档案人才培养系统化时间不长, 整个档案事业还缺乏较为雄厚的知识体系。

3、档案干部素质培训力度不够, 资金渠道受限

档案干部的专业化发展, 主要依赖相关的业务培训, 而当前的情况不容乐观, 由于受财力物力的限制, 很多档案系统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培训机制, 档案干部不能及时更新管理观念和业务能力, 有些单位尽管组织了一些小规模培训, 但是也大多时间短, 水平浅。而针对某一具体技术开展的培训更加缺乏, 这不适应当前档案工作的网络化、多元终端共享的需要。

二、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方法

提高档案干部队伍素质, 主要是要坚持思想观念和业务水平两手抓。具体来讲有以下几方面。

1、立足现实, 统筹规划, 树立长远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

人才培养, 理念先行。有了好的培养理念, 档案干部的素质培养才能够系统化, 实效化。这需要各档案系统立足现实, 结合所属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统筹规划, 紧紧围绕档案干部队伍的工作特点、档案材料特点以及档案查询共享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 营造一个良好的档案干部成长环境。不仅要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客观需要在本系统中广泛宣传, 而且要将这一理念扩展到档案系统外部, 让整个组织系统都意识到档案干部培养的重要性, 只有外部环境有所改善, 档案干部的业务培训和素质提升才能得以顺畅实现。观念的改变其核心就是要转变大家对档案工作的无业务性、无技术性、附属性看法, 充分意识到档案干部也需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 甚至更加广博的知识才能很好胜任。

2、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加强档案干部的继续教育

对档案干部的培训, 既要注重传统档案伦理和基本知识的进一步强调, 而且要加入更多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根据现实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分层次、分类别培养计划, 保证培训人员学以致用。在具体培训上, 可以将档案系统内部培训与外部扩展培训相结合, 完善人才轮训机制, 加强对培训内容的开发研究, 依托社会专业机构如软件开发公司、高校专业学院等进行较为长期和系统的理论学习与技能强化。对档案干部继续教育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既保证他们的日常工作不受影响, 又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 这就需要每一档案系统结合自身特点和日常工作安排进行计划, 并注重将培训内容和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形成学习与运用良好互动循环, 这样便能够真正提升档案干部的业务素质。

3、创新人才引进机制, 优化人员岗位结构

实现档案干部的队伍素质提升, 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 吸引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才加入到档案工作队伍中来, 并且要注重专业学科的搭配, 根据不同干部管理岗位的具体职能职责, 面向信息技术、档案管理、综合服务等领域进行人才引进工作, 并解决档案干部的后顾之忧。由于受传统观念和体制影响, 档案干部队伍受重视程度不够, 导致在组织系统中地位偏低, 这就需要单位本着尊重人才的原则, 事业留人, 感情留人, 保证工作队伍的稳定性发展。对于特殊需求岗位, 还可以采用人才支援、岗位借调等方式, 积极吸纳优秀资源投入到档案事业的发展中, 这种做法不但可以降低培养成本, 而且做到了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那个, 符合当前许多档案系统实际状况。

4、建立高效的用人和激励机制, 提高档案干部的主人翁精神

从系统论的角度, 组织能否高效运作, 取决于两个因素, 其一, 人与岗位的匹配程度如何, 其二, 个体的竞争和主动状态如何。对于档案干部队伍建设来讲, 首先要保证档案干部是处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 这就依赖于良好的人才测评系统和详实的一线调查材料, 因此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来讲, 要对所有档案干部有比较明确的综合权衡, 保证岗位对口, 另外, 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很有必要, 通过公平公开的竞聘上岗, 定岗定酬的酬薪制度, 以及定期组织一定的岗位技能比拼, 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三、小结

档案工作关系到一个组织的历史传承和形象彰显, 因此档案干部队伍的素质提升和稳定性发展显得意义重大。我们不但要从观念上来确立这支队伍的重要性, 而且要在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水平上加强培训, 保证档案干部能够适应高度信息化动态化的档案管理工作需求。

摘要:本文就当前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和方法进行阐述, 以期对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档案干部,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冯海:《论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档案干部队伍素质》, 《太原大学学报》, 2008年3期。

篇4:加强公路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公路;廉政文化;建设;内涵原则;途径

一、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

廉政文化指的就是,在廉洁从政思想观念指导下,形成的廉政制度、组织、社会风气、社会意识形态等一切内容。廉政文化与腐败文化相对,腐败文化中充斥着大量的利己主义和金钱主义。而廉政文化中的指导思想是先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倡导脚踏实地、清正廉明的思想观念,将廉洁从政的观念深入人心。凡是侵害和贪占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行为都应该遭到坚决抵制。

廉政文化的主要内容分为社会、政府和公职三个方面,第一面是基于社会层面,即构建充满正能量的廉洁氛围;第二面是站在政府层面,即构建为人民服务、以维护人民利益为主的廉洁氛围;第三面是建立在公职层面,即构建遵纪守法、秉公办事的廉洁氛围。在廉政文化当中,社会廉政文化是根本,政府廉政文化是主体而公职廉政文化是核心。三者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只有三者同时发展才能形成真正的、完整的廉政文化[1]。

二、加强公路廉政文化建设的原则

(一)树立行业观念

加强公路廉政文化建设的首要原则是树立行业观念,在公路行业中要始终秉持廉政建设高于一切的核心理念,并将其落实到公路行业实际运营管理当中。与此同时经常在行业中敦促工作人员学习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首的科学理论,同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违纪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弘扬勤奋刻苦、踏实肯干、廉洁从政的工作观念以及思想观念,全面提升公路行业中工作人员的廉政意识以及思政修养。

(二)制定行为准则

在公路行业中需要尽快制定并推行科学规范的行为准则,用其本身强大的震慑力和约束力管理每一位公路行业从业人员的行为和思想,全面落实公路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在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中深入贯彻廉政文化,并且专门建立防腐体系,采用民主投票的方式做决策、公路行业中的重点项目和重点部门均需要委派专人全程进行监督和管理,行业内所有资金动向需要一一审核[2]。

(三)树立良好形象

公路行业中的干部职工需要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成为宣传廉政文化、践行廉政文化的第一人,进而带动行业内的其他工作人员积极投身到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当中。大力宣扬行业内的廉政先进事迹,形成讲诚信、促廉政的优良行业风气,树立良好的公路行业形象。

(四)坚持人本观念

在公路廉政文化建设当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并将其落实到岗位规章制度当中,对在廉政文化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给予大力表彰并对其进行奖励,如在评奖评优中优先考虑等等,从而充分调动行业内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自觉自愿参与在公路行业内建设廉政文化中,并且在平时能够加强自我学习,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成为我国公路建设中的优秀人才。

三、加强公路廉政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体现时代特色

公路廉政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紧密,因此加强公路廉政文化建设需要充分体现出时代特色,总结过去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党的先进思想理念并将其完整保留下来,同时又要在其中增添时代元素,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因此加强公路廉政文化建设需要密切关注群众感兴趣的问题,与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同时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倡的公平、公正、效率也添加进去,形成富有时代特色的廉政文化。

(二)不断丰富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加强公路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公路廉政文化建设需要尽可能满足市场化要求,并逐渐形成产业化形式,这也要求加强公路廉政文化建设需要得到不断的丰富与发展,不能因为取得了一定成就而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只有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不断为公路廉政文化建设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其永葆先进性。

(三)创新发展方式

加强公路廉政文化建设不能只停留在喊口号的表面形式上,建设廉政文化需要和公路行业相结合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比如说可以在公路部门内积极开展各种各样丰富精彩的廉政文化活动,例如唱廉政歌曲、排演廉政小品、征集与廉政文化建设有关的优秀文章、集体观看廉政文化宣传片等,并且将廉政文化从公路部门推广至各个社区、机关单位等其他领域中去,使得廉政观念能够深入人心实现人人促廉[3]。

四、结论

总而言之,公路行业想要实现持久稳定发展离不开廉政文化建设,通过在行业内树立廉政观念,推行科学的行为准则,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为公路行业树立健康良好的形象。并且通过与时代相结合,不断丰富创新廉政文化形式,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公路廉政文化建设,推动我国公路行业实现全方位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栾斌.加强公路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原则和途径[J].知识经济,2015,06:53.

[2]杨威,李清华.加强公路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原则和途径[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74-76+108.

篇5:加强公路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展农村经济是重中之重。建设一支思想解放、年富力强、善抓经济、会谋发展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是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近年来,内乡县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发展经济这个主题,在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方面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开辟了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新途径。

——抓源头,优化队伍结构。一是调整发展党员的指导计划,为基层党组织输入新鲜血液。农民党员是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主要源头。因此,可以说通过积极培养,把大批能够带头致富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就能激活整个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一池春水。实践中,强化了发展党员的三项指标:把全县发展农民党员的比例由原来的60%调整到80%,把发展高中以上党员的比例由原来的3%调整到0%,发展3岁以下党员的比例由原来的0%调整到70%。二是强化组织培养措施,加快培养过程。对那些有觉悟、有知识、重点是有带头致富项目的致富能手,由村支部澄清底子,分类排队,指定党员结对联系,重点帮带,有计划地进行组织培养,从中确定入党积极分子,使每个农村支部保持10-1名的常数;对那些具有带头致富项目并能带动一方群众致富的党员经过村支部推荐、乡镇党委考察,确定为村级后备干部,制订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实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县委规定:各村支部必须按不低于现职村干部职数1:1的比例,补充配备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三是采取组织手段,实现培养目标。同等条件下,能带头致富的入党积极分子优先吸收入党;通过组织整顿,及时淘汰那些没有致富项目、没有带领群众致富本领的村干部,重点考察、选拔那些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党员进入村级班子。“双带”工程实施两年多来,全县新发展具有带头致富能力的党员132名,占发展新党员总数的81%;新进村级两委班子的“双强”党员61名,占新进村级班子干部总数的83%。

——抓培训,提高队伍素质。一是坚持不懈地开展以“五学、四议、三帮”(学理论、学党章、学政策、学法律、学技术;议党建、议村务、议发展、议致富; 帮支部、帮党员、帮贫困户)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活动,实现培训的广泛性和经常性。通过参加学习,广大农村党员的在党意识、宗旨观念普遍增强,发展经济本领得到了提高,全县涌现了大批种植、养殖大户,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以创建县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为龙头,构建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强化党员干部“双带”能力培训,实现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建立了专门培训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的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主要对村级班子骨干和村级后备干部进行正规化培训,培训基地采取课堂教学与劳动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突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实现了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的有机统一。四年来,培训基地共培训人员1100人次,他们中不少都成了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中的“双强”带头人。在县培训基地启发带动下,全县16个乡镇建立了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学校,9个行政村都建起村科技示范点,对村组干部、后备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农民致富能手、种养加大户进行经常性的“双带”能力培训,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分工负责,分层次培训的格局。三是实行村干部和村后备干部外出打工培训制度,提高党员干部认识市场、参与市场、驾驭市场的能力。去年全县外出打工村干部共30名,他们既增长了见识,解放了思想,又都学到了一技之长,并带回各种经济发展信息1400多条。

—抓机制,激发队伍活力。从2000年开始,县委作出决策,在农村广泛开展了“争创功勋村支书”活动。明确规定:不论是先进村或后进村,只要在经济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在改变村里落后面貌上做出突出成绩,村支书都可以被评为功勋村支书。凡被评为功勋村支书者,县委除隆重表彰外,每月由县财政发给特殊津贴300元;连续年被评为功勋村支书者,每月增加特殊津贴200元,并作为终身补贴固定下来,符合条件的可优先聘为国家干部。这项活动开展两年来,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在农村支部中形成了比发展、比贡献、明争暗赛、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涌现出了一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先进典型。目前全县已经评选出“功勋村支书”34人次。对评选出的“功勋村支书”,县委在兑现奖励措施的基础上,还组织召开全县性的功勋支书事迹报告会,在电视台、电台开辟专栏宣传他们的实际,在全县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等,在全县掀起了学习功勋支书、争当功勋支书的热潮。各乡镇党委也纷纷在农村干部中开展了“争当红旗村支书”“争当优秀村干部”等不同形式的争创活动。在相当一部分村也相继开展了争当“标兵党员”、“标兵村组干部”等活动。目前全县上下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新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使农村经济发展走上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注重“五个创新”培训“双强”村干 中共桐柏县委组织部

随着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不断加大,各地纷纷把培养选拔“双强”村党支部书记工作摆上重要日程。近几年来,桐柏县逐步探索办成了“党校性质、农校特色、军校风采、市场机制”的县农村党员干部“双强”培训基地,走出了一条有鲜明特色的“双强”村干部培训道路。主要做法是:

一是注重实效,创新培训形式。培训形式决定培训实效。为达到最佳培训效果,近几年来,桐柏县坚持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专题辅导与自学相结合,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和讲座实习竞赛活动:坚持以长班(两年制中专学历班)为主,利用长班假期开办短班,获得一定经济效益,从而达到以短养长的目的;坚持边理论教学边技术实践,利用在基地附近开辟的千亩果、药、茶、花示范园和不同功能的3座温室大棚,实行上午理论知识学习,下午实用技术实践的培训方法;利用山下水草土地资源丰富,交通不太方便的现状,实行第一天理论知识学习,第二天畜牧及水产业养殖、高效农业开发等实用技术实践的“轮式”培训方法。四年来,共利用多媒体语言教室举办长训班10期、各类专业短训班18期,受训106人次,培训村级党员干部骨干223人,其中乡土拔尖人才103人、致富能手9人,另有61人成为“双强”村党支部书记。

二是注重针对性,创新选择教员途径。

首先,从乡镇政府、职业学校、涉农单位公开选聘名专职教师分担邓小平理论、村级领导工作、种植养殖等课程;从县委组织部选聘6名领导为兼职教师分担依靠农业科技发展农村经济、村级党组织建设等课程;从林业局选聘2名高级工程师分担农林方面法规和果树嫁接及病防课程;从畜牧局选聘3名高级畜牧、兽医师分担畜牧方面法规和畜牧养殖课程;从扶贫 开发局选聘2名副局长分担农村改革历程及发展目标方针、党在农村基本政策和农业现状及发展方向课程;从财政局选聘2名副局长分担农村财务管理课程;从文明办、民政局、信访局、计生委、党校等13个单位选聘2名干部为兼职教师分担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村委换届工作、信访工作、计生政策及时事政策等20余门课程。为学员提供技术和法律服务奠定了坚定的师资基础。

三是注重灵活性,创新培训内容。培训内容直接影响到党员的思想文化素质、科学技术水平、工作管理能力和致富带富能力。因此,在教育培训工作中,桐柏不仅注重培训学员有关党的基本知识、邓小平理论、农村政策及法律法规,而且聘请部分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人格化”村党支部书记现身说法、传道送经,培训学员基层工作领导艺术;聘请机关文秘工作人员培训学员公文写作与处理;聘请武装部领导教导学员参加军训;聘请乡镇企业局领导培训学员有关乡镇村集体企业的经营管理知识;聘请科协领导培训学员投资项目论证及市场营销,农产品加工技术等知识。培训内容的创新,为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奠定了才力基础。

四是注重科学性,创新培训管理。为适应培训的需要,探索了3条培训管理模式:(1)封闭式军事化管理。学员入学后即按部队要求编班组排队列,统一军装、食宿,晨升国旗、唱 《基地之歌》,早晚军训,日间学习、实践,除节假日外,全天24小时封闭式管理。(2)教育式制度化管理。成立班委会(临时党支部),明确班长(支书)、纪检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职责,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定期召开班委会、总结会、主题会、娱乐会等,开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工作。严格请销假制度,规定一学期学员请假最高时限,用完不得再请,否则不予毕业,并规定没有特殊原因不准捎请或代请,确有特殊原因,电话请假,假后补办手续。(3)激励式跟踪化管理。一是奖学金激励。基地每月评出60名优秀学员,分一、二、三等奖,奖金分别为30元、20元、10元。二是荣誉奖。根据班委推荐——基地把关——组织部审定等程序,每学期按比例评出优秀学员、优秀班干部,由县委组织部统一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并记入档案、通报各乡镇党委,对于那些表现优秀、符合入党条件的学员及时发展入党。优秀学员回村后乡镇根据工作需要,可进村班子挂职锻炼。学员发展致富项目的规模和科技含量达到一定标准的,由乡镇在技术、信息上予以重点扶持。

五是注重适应性,创新培训观念。从完善硬件设施入手,在培训基地建成可容纳120余人的多媒体教室一个,内有广播电视电影VCD光盘播放设施一套、大屏幕投影设施一套、互联网教学设备一套、各类科技光盘1000余盘,增开了WTO知识教程、市场经济理论、农村实用公文写作与处理等,计划近期将针对性地开放办公自动化微机处理教程,同时也将实现与远程教育的对接,那时北大、清华、中央党校等特级讲师、专家的讲仪将呈现在我们面前,一批批知识化、技术化、信息化、年轻化的“双强”村干部也将从这里孕育产生。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基层干部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是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实现“五个好”目标的关键。在经过两轮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整顿后,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仍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村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村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较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村干部素质偏低,造成工作难度加大。一些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观念陈旧,思想保守,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在工作中方法简单,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尤其是一些集体经济匮乏、无钱办事的村,问题更加突出,他们面对困难,束手无策,没有办法解决。

二是村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有效发挥。一些班子成员为了保住位子、争面子,工作按部就班,不求进取,为群众办实事不多,无所做为,在群众中树不起威信,形成不了领导核心。

三是部分村十部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些村干部把村里工作当“副业”,不能一心一意干工作,有的村:厂部在上面压任务、下面群众骂、家庭抱怨多的情况下工作,思想压力大,常有撂挑子的想法,还有的村干部被动应付丁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进取精神。

四是村干部难选难配问题比较突出。一些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年轻党员,忙于个人致富,不愿担任村干部挑担子。同时,受传统思想、宗族观念和既得利益思想的影响,在职班子对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消极,使有些班子经常出现“不调整不行、调整又无合适人选”的问题,干部队伍后继乏人。

五是村干部管理机制上还缺乏有效的配套措施。干部“进”、“管”、“出”诸环节存在不衔接的问题,其结果往往导致班子建设后继乏人,现任干部有后顾之忧,离任干部有失落感,对现任干部工作产生抵触情绪。

二、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村级干部队伍

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设一支素质优良、高效廉洁的村级干部队伍,主要是要着眼于“选、管、培、评、育”,积极探索出一套“选得准、留得住、于得好”的运行机制。

(一)重视选拔——开发和培植人才资源,从组织上优化农村干部队伍。

首先要明确用人标准。努力使农村干部队伍逐步形成以高中文化程度、四十岁左右为主体;注重带领群众致富的实际本领,把有无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致富能力作为选用农村干部的重要条件,从思想政治素质、管理能力、掌握实用技术情况、群众信任程度等方面建立村干部任职资格制度,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宗旨意识强、清正廉洁、开拓创新、群众满意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级班子中来,尤其是要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其次要拓宽用人视野。注意从复员退伍军人、返乡知识青年、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中“选优”,从专业大户、能工巧匠中“物色”,从先进村里“交流”,从机关干部中“下派”,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配强农村干部队伍。

(二)严格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调动农村干部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必须建立健全寓后备、现职、离任于一体的干部管理体制,实现干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一是建立健全干部运行机制,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对村干部在培养教育、目标考核、选拔任用、评议审计、经济待遇等方面实行规范化管理,不断完善和落实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二是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认真落实村务公开;财务管理、干部离任审计、民主评议干部等规章制度,规范村干部的行为,促进基层民主建设。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重视村干部工资、报酬的落实。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村干部,要破格重用,起到一枝动而百枝摇的效果。

(三)强化培训——建立高效实用的培训机制,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要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为导向,加大培训的力度。一是坚持和完善干部培训制度,合理制定培训规划和计划。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任职资格培训和专业培训、岗位培训。着力提高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使他们很好地担当起组织和领导农民发展经济、共同致富的重任。

(四)严格考评——认真评议,疏通出口,确保选人用人机制的正常运转。

坚持和完善以干部目标责任管理、定期考核、民主评议、选择任用等为基本内容的干部考评管理制度,量化考核尺度;定期进行考评考核,形成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考评时注意引导村干部把成绩讲足,把问题讲透,让党员、群众把心里话讲够,上级党组织要帮助支部把责任说清,保证考评工作的深入进行,维护农村稳定的局面。

(五)落实责任——积极构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常抓不懈的动力系统。

一是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意识。探索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的新方法、新途径,坚持做到思想有位置,工作有盘子,实践有路子。做到该想的早预见,该讲的早提醒,该帮的早做工作。二是正确认识思想整顿和组织调整的关系,加大组织调整力度。要对现任干部分类排队,对有一定领导经济工作能力、组织能力、群众威信高的要进一步加强培训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对工作不得力的,要坚决予以调整。三是要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及时督促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规范运行,进一步理顺关系,完善措施,逐步建立一整套完整、有效的干部教育管理机制。四是加强后备干部的教育培养。着眼于村级班子长远建设,着眼于强化培养、备而能用,按照“选苗子、压担子、进班子”的步骤,做到“三个强化,三个坚持”,切实解决村级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

关于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

为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逐步推进村书记的公职化管理和村干部队伍的规范化管理,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保证全市农村各项改革和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根据中组部《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的精神和上级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切实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充分认识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村干部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是团结广大农村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建设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是把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基层的需要,是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需要,是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稳定、推动农村社会进步的需要。各级党组织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二)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推进村书记的公职化管理和村干部队伍的规范化管理,着眼于建设一支高素质村干部队伍,着眼于保证党的农村政策的贯彻执行,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村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保障激励和考核监督机制,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整体功能,为全市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组织村干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自觉性;认真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学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农村工作的方法;努力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科技文化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增强搞好农村社会两个文明建设的本领,真正造就一支勇于开拓,办事民主,公道正派,群众拥护,具有带领农村群众致富本领,能够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需要的村干部队伍。

二、建立选拔任用机制,选好配强村干部

(四)以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精神,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新途径,构建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有利于干部能上能下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五)选拔任用村干部,必须坚持干部队伍的“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把“靠得住、有本事”的人选进村干部队伍,特别要选准配强村书记。

(六)按照“精干、高效”原则,合理确定村干部职数。每个行政村原则上设定员干部三名,规模较小的村可设两名,人口在3000人以上的村可增设一名。村书记和村主任可由一人兼任,但村书记和村主任不得兼任村会计。每个行政村原则上设条线干部两名,规模较小的村可设一名,人口在3000人以上的村可增设一名。村干部职数超过规定的,要及时搞好村干部的精简分流工作。

(七)进一步拓宽村干部选人渠道,扩大选人范围。选拔任用村干部,既要立足村内选人,也要面向社会选人,通过组织推荐、群众推荐和个人自荐等途径,活化村干部队伍的源头。要建立相关制度和激励机制,大力选拔聘用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到村工作。

(八)进一步扩大民主化,在村干部的选拔任用中引入竞争机制。对村党支部班子成员的任用,要按照“双票制”的办法进行;对上级党组织任命的村书记和副书记,任职后的一年内也要按照“双票制”的规定进行选举(挂职锻炼的除外)。对村委会班子成员的任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进行。对村会计和村条线干部的任用,可采取公开招考、择优聘用的办法进行。任用村干部要实行“任前公示制”。

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要坚持按期换届,不断推进民主选举的经常化和制度化,形成村干部能上能下的良性用人机制。鼓励符合条件的村书记和党员村主任双向兼职。

(九)切实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要加强对农村青年的教育引导,积极发展农村青年入党,培养村干部的后备力量。要经常开展“荐贤举才”活动,建立一支年龄在三十岁左右、文化在高中以上、综合素质较好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保持每个行政村有两至三名后备干部的常数。要大力加强组织培养和各类培训,建立后备干部档案,明确领导帮带培养责任,搞好动态管理;要采取担任村副书记、村主任助理、到镇机关和企业挂职锻炼等方法,增强后备干部的实践锻炼,促使他们早日成才。要坚持备用结合,加大对村级后备干部的组织推荐和上岗使用的力度,每个行政村至少要有一名三十岁左右的年轻干部。要重视农村年轻妇女干部的培养和使用,每个行政村至少要有一名女干部。

三、建立教育培训机制,提升村干部的综合素质

(十)建立村干部分级负责、分层培训制度。市有关职能部门要对村定员干部实行“三年一轮训”制度,其中,培训村书记以市委组织部为主,培训村主任以市民政局为主,培训村会计以市农办为主;村定员干部参加轮训的时间不少于七天。镇党委要切实负起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责任,对村干部要每年轮训一遍,每次培训要集中解决一、二个突出问题。

要不断改善市、镇两级党校的教学条件,充分发挥党校在教育培训村干部中的阵地作用。根据党中央中发(1999)3号文件的规定,村干部培训经费要列入各级地方财政预算。

(十一)教育培训内容要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学以致用。要结合村干部“能不能当、愿不愿当、当得合格不合格”的现实问题,围绕“加强理论武装定方向、激发创业动力明责任、提高综合素质长才干”的要求,切实把村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思想工作作风、党务工作水平、依法办事能力和发展致富本领提高到新的层次。

要改进教育培训的方法,做到理论培训与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综合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要根据各个时期的农村工作需要,建立一系列村干部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增强教育培训效果。

(十二)重视搞好村干部的学历教育。要依托市委党校学历班或采取与高校联合办班、委托办班等形式,组织村干部尤其是村书记参加学历培训。三年时间内,全市四十岁以下的村定员干部都要参加大专学历以上的学习培训。鼓励、支持村干部和村级后备干部参加各类函授学习和自学考试,有条件的镇可选送他们到大专院校进修。

四、建立保障激励机制,切实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十三)积极探索村干部的保障激励机制。各级党组织要关心、爱护、支持村干部,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对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村干部,要大力宣扬、表彰,给予鼓励和奖励;对特别优秀的村书记,可选拔进入镇党政领导班子。对村干部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要予以关心和照顾;要坚持制止各种打击报复村干部的行为。村干部的报酬要随着当地经济发展和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逐步提高。

(十四)建立村定员干部基本报酬统筹制度。村定员干部的年报酬收入由基本报酬和考核奖金两部分构成。村定员干部基本报酬统筹以村为主,市、镇给予适当补贴(具体实施办法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办和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村定员干部的考核奖金应根据村级到帐可分配收入、农民增收、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应税销售、税费收缴、村级规范化管理、党建精神文明等各项工作实绩,按照市有关规定,由镇考核确定;考核奖金从村有资金中发放。

村条线干部的报酬可按误工补贴的办法或按本村定员干部报酬收入的一定系数确定。

(十五)完善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村干部任职年限等情况,采取个人和集体分担的办法,帮助村定员干部实行养老保险,确保他们老有所养;具备条件的村也要为村条线干部实行养老保险。要规范村干部养老保险的政策,有条件的要逐步统一实施“企保”。在本镇范围内同类型的村干部应统一投保标准,防止保额高低悬殊,并不得进行“多头投保”。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为村定员干部办理医疗保险。

(十六)加强对离任村干部的管理。离任村干部由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共同负责管理。各地要结合实际制订村干部离任方面的政策规定。对正常离任的村干部,可由镇党委发给荣誉证书,予以勉励。要加强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定期组织离任村干部学习文件,听取他们对村级工作的意见、建议。要从实际出发,引导和扶持离任村干部多途径开辟新的创业渠道。对生活困难的离任村干部,应给予适当补助。

五、建立考核监督机制,推进村干部队伍的规范化管理

(十七)健全村干部考核制度。要根据村干部岗位职责规范的要求,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考核,在方法上实行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由镇党委通过检查工作、个别谈话、参加村级班子民主生活会等途径了解村干部的有关情况。年终考核主要采用目标考核和述职评议的方式进行。根据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和民主评议、民主测评的结果,结合平时考核掌握的情况,由镇党委对村干部作出综合评价。(十八)建立和完善村干部述职评议制度。村“两委”班子及班子主要领导每年要进行一次述职,由镇党委组织本村党员和村民代表、村属企业以及老干部的代表听取述职情况并进行民主评议。民主测评的结果要在本村适当的范围内和镇党委班子中公开。对群众公认的优秀村干部,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群众意见较大的村干部要进行谈话诫勉;对评议合格率偏低的村干部要进行调整或免职;对评议满意度偏低的村“两委”班子要及时进行整顿。

(十九)建立和完善村书记离任审计制度。各镇要对村书记每届任期内的实绩和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审核评价。审计结果要向党员、群众公开,并作为村书记奖惩、去留的重要依据。

(二十)建立村干部任职回避制度,避免村“两委”班子家族化。村干部任职回避的亲属关系为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和近姻亲关系。有以上亲属关系的,不得在同一个村同时担任村定员干部职务。

六、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十一)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镇党委是关键。各镇党委要把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列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领导,结合实际落实相关措施,真正把这项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和巩固农村政权的重大举措来抓,尤其在解决村干部报酬待遇、实行养老保险和开展教育培训上要舍得花本钱,舍得投入精力,坚持不懈地抓出实效。

(二十二)各级组织、纪检、宣传、农办、民政、财政、共青团、妇联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分工负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切实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市委组织部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制订工作规划,定期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加强对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宏观指导。

(二十三)各级党组织和有关职能部门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路子,努力提高我市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

全县共有1xxxx乡镇,9xxxx行政村,此次列入调查的xxxx乡镇,4xxxx行政村,共有乡村干部62xxxx。经调查,62xxxx乡村干部中,年龄30岁以下的10xxxx,占1xxxx;31岁至40岁之间的有27xxxx,占4xxxx;41至50岁之间的有19xxxx,占3xxxx;51岁以上的5xxxx,占8.xxxx。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36xxxx,占5xxxx;中专学历的有12xxxx,占1xxxx;高中学历的有11xxxx,占1xxxx;初中以下学历的有3xxxx,占xxxx。

通过调查发现,基层干部队伍经过几年整顿,结构得到了很大改善,文秘写作网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工作能力得到增强,广大乡村干部成为团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力量,为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作出了很大贡献,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但按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村级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缺乏专业知识,成为影响当前农村发展和小康目标实现的一个重大问题。目前我县乡镇干部队伍结构好于村干部队伍,在一些乡镇村干部队伍结构改善程度不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水平偏低。全县村党支部书记中大专以上(绝大多数是函授)文化程度的仅为1xxxx,所占比例仅为1xxxx,而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则占8xxxx;二是专业结构失衡,具有涉农专业特长的科技型、管理型干部比重较小,而经验型、资历型的干部比重较大,这样的干部队伍结构很难适应农村发展和实现小康目标的需要。

2、思想观念的更新程度滞后于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表现在相当数量的基层干部思想观念还偏于保守,视野比较狭窄。与南方发达地区、先进地区比,缺少“敢闯、敢冒、敢试”的勇气,缺少开拓和开放意识,不敢涉足新领域,接受新事物,运用新科技,发展新产业而是老守田园,安于现状,上边逼一逼,下边动一动,缺少带领群众敢富奔小康,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本领和驾驭市场、把握展机遇的眼光和能力。金城乡幸福村与正义村经济发展的对比就很说明问题。幸福村与正义村村挨村、地挨地,自然条件相同,距县城只有5公里,具有地理交通的优势。幸福村党支部书记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他立足村情,确定围城发展战略,大上棚室蔬菜,扩大奶牛生产规模,使全村很快富起来,人均收入2003年达到320xxxx元,而正义村党支部书记思想观念陈旧,守摊不创业,对村情、对市场缺乏研究,市场经济意识不强,习惯于传统的农业耕作,使村的地理、交通、资源优势等不到发挥,结果在他的任期内山河依旧,面貌依旧。

3、政策水平偏低,法制意识淡薄,不能较好地解决一些突出矛盾和棘手问题。有些干部不注意学习领会党和国家的现行方针政策,对政策理解不深不透,执行政策坚决,不自觉,群众看着不服,有的干部贯彻落实各项政策,不能把党的方针政策与本地实际相结合,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还有的乡村干部囿于小团体和自身利益,执行政策走样。用农民的话说是“经是好经,被歪嘴和尚念歪”。一些村干部政策水平低,不顾国家政策规定,乱摊派,加重了农民负担。一些干部不仅政策水平低,而且法制意识淡薄,往往以权压法,以言代法,不能依法理政,依法治村,有时还激化矛盾,造成群众上访、告状,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威信。

4、工作作风飘浮,方法简单粗暴,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有的乡村主要领导民主意识差,搞一言堂,家长制,缺少正常的民主气氛;有的干部工作中短期行为严重,只求眼前,不顾长远,搞形式主义,干面子活,做表面文章,应付上级,弄虚作假;有的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工作一靠骂二靠罚,人为制造一些不安定因素,造成群众的抵触情绪,致使干群关系紧张,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5、个别干部在任期内滥用权力,为政不廉,降低了基层党组织和乡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有的村干部以权谋私,偏亲向友,仗权种地;有的村干部耍威风,搞特权,贪图享受,腐化堕落,不顾乡情民意,外出雇小车、配手机,出入歌舞餐厅;有的村干部乱摊派,加重农民负担;还有的村干部为官几任村貌依旧,村干部住房一个比一个漂亮。

上述问题的产生,既有基层干部本身的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从主观上分析,一是多年计划经济沉淀的积弊以及长期的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影响,制约了干部思想解放程度,使之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二是有些基层干部轻视对党的理论政策的学习,整天忙于事务,自我约束能力差,理想、宗旨动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滋生,一些干部把手中的权力作为捞取实惠的资本、享乐的依托,由公仆蜕变成老爷。从客观分析,一是有的乡党委对乡村两级干部队伍建设不够重视,在干部队伍建设上缺乏长远的治本措施,往往重使用、轻培养,重调整、轻教育。有的乡一年两次调整乡镇主要领导,使得一些乡镇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缺少长远的打算。二是后备干部队伍后继乏人,总觉得人才难找,干部难选,问题的关键是有的乡镇抓这项工作的领导思想还不够解放,工作措施还不到位,选拔干部筛来选去,总是局限在几个人身上,致使工作没有实现重大的突破和进展。三是有的职能部门服务意识比较弱,布置工作时不切实际地压数字指标,不能给乡村干部的成长进步创造良好的环境,人为地制造出一些矛盾。

鉴于上述问题和现状,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我县实际,科学制定全县乡村干部队伍建设五年规划,从宏观上制定目标,采取强有力的治本措施。通过制定规划,使我们在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管理,制定规划要从实际出发,本着统筹规划,合理调整,分步实施的原则。通过制定和实施规划,在五年内使乡镇干部普遍达到大专上文化水平,村级干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班子成员年龄形成合理的梯次结构,使乡村两级干部和后备干部队伍在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都得到改善。大幅度地提高乡村干部贯彻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和带领农民发展经济、搞好三个文明建设的本领,从而建设起一支高素质的乡村干部队伍。

第二,花大气力对乡村干部队伍进行全面的整顿建设,从根本上改变结构,提高素质。抓住基层干部素质升级的良好契机,要对部分乡镇和薄弱后进村领导班子进行一次整顿建设。制定整建工作方案,严格组织实施。按照考核、调整、整改建制、检查验收等工作程序和先乡后村的顺序进行。整顿考核中做到“三个结合”,即民主测评与民主推荐相结合,个别谈话与民主评议相结合,考核与经济审计相结合。在考核的基础上,下气力对后进乡镇和后进村领导班子进行整顿,本着重实践、重政绩、重公论的原则,对那些政治素质不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强、为政不廉、群众不拥护的干部坚决进行组织调整。少数贪污腐化、践踏政策法律的乡村干部要坚决惩处。调整中,重点是选准用好党政一把手。克服计划经济体制下选拔干部看谁听话、谁老实、谁稳当的弊端,把那政治素质好,领导能力强,有市场经济头脑、工作作风好,勇于开拓进取的年轻干部选拔到乡村主要领导岗位上。调整中要注意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宽选人渠道,打破地域、行业、身份界限,可以采取组织推荐、群众举荐、个人自荐的形式发现人才,采取内选、下派、交流等多种办法选拔人才,尤其要注意从科技大户、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回乡青年的优秀党员中发现和选拔村干部。要从机关干部、优秀大学生中选派干部,注重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加强乡村两级领导力量。通过调整整顿的乡村干部要保持相对稳定,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第三,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使乡村干部思想观念上有新的转变。要以更新观念为突破口,全面提高乡村干部驾驭市场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要认真组织乡村系统学习市场经济理论,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国内省内的先进典型,学习本地发展市场经济、致富奔小康的典型,对照典型找距,使广大干部牢固树立市场导向观念,围绕市场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多种经营;牢固树立科技兴农的观念,运用科技发展“两高一优”农业,走产业化集约经营的道路;牢固树立开放、竞争的观念,积极参与国内乃至国际经济大循环。通过干部思想上的解放,观念上的更新,带来我县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高上的飞跃,进而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第四,加大培训力度,搞好乡村两级干部队伍和后备干部队伍培训。培训是提高基层干部素质的根本措施,基层干部调整面的加大,更需要抓紧培训。要制定全县乡村干部培训规划,各乡镇也要制定规划,分层次、分期分批地进行。对培训内容全县要编写统一的培训教材,以学习市场经济理论为重点,深入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十六大精神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普遍进行一次理想、宗旨、政策和民主法制教育。特别要加大党的农村政策教育的力度,使乡村干部的政策水平有明显提高,达到学习宣传政策要透彻,理解政策要全面,执行政策要自觉,贯彻落实政策不走样。同时,组织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促进乡村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转变,使乡村干部努力把完成上级任务和维护群众利益统一起来,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教育培训阵地以县乡两级党校和职教中心为依托,以农广校、农民技术函授为网络,实现培训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县委党校培训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培训村支部书、村委会主任和其他乡镇干部,乡镇党校培训其他村干部和党员。县职教中心长年培训村级干部和后备干部。35岁以下的乡村干部以函授的形式学习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管理技术。培训方式方法除系统授课外,要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手段,多制作一些高质量的录像片,进行收看。还要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到先进发达地区,特别是我县的一些先进乡镇去实地参观考察,开阔视野,增长本领。

第五,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让农村基层干部都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要加强对干部的宗旨教育、政策法制教育和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教育,提高干部政策水平、法律意识,加强乡村制度和法制建设,全面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努力做到“按章办事”,“依法治村”。要使基层干部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尤其是教育乡镇党政一把手和村支部书记要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讲究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注重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遇事同群众商量,反对强迫命令;注重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思想引导;注重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注重发扬民主,充分发挥一班人的作用;注重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反对以权谋私。

第六,进一步加强村级干部队伍的管理监督,加强日常管理。一是要加强领导,把乡村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到各乡镇党委抓党建工作责任制中,至少要每半年研究部署一次。各乡镇党委和各有关领导部门要为乡村干部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坚决制止各种打击报复干部的行为。要支持和鼓励机关干部、军队转业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到乡、村工作。二是实行动态管理。对那些完不成工作目标,工作打不开局面,干不了事、不干正事或给村集体经济和其它事业造成一定损失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该罚的罚,该处分的处分,该从现职岗位上调整下来的坚决调整下来,绝不能姑息迁就。三是搞好干部监督。村干部每年至少要向党员和村民报告一次民主评议,由乡村干部述职,让广大党员和群众认真评议乡村干部的思想、行为和工作中的优缺点。实行审计监督制度。每年由乡镇经管站对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审计一次,对离任的村党支部书记要及时进行离任审计。坚持实行县委组织部门对村党支部书记上管一级制度。防止个别乡镇党委选拔任用村党支部书记的随意性和标准不高的问题。四是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情况下,适当提高干部的待遇。实行基本工资挂钩的结构工资。对实现当年责任目标,实绩突出,贡献较大,尤其是在减轻农民负担,提高本村人均收入,增加村集体积累和完成急难新任务方面工作出色的,以及被上级表彰的干部要予以重奖;根据实际情况,搞好养老保险,让干部解除后顾之忧。

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

农村基层干部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是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实现“五个好”目标的关键。在经过两轮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整顿后,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仍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村干部队伍的现状

一是部分村干部素质偏低,造成工作难度加大。一些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观念陈旧,思想保守,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在工作中方法简单,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尤其是一些集体经济匮乏、无钱办事的村,问题更加突出,他们面对困难,束手无策,没有办法解决。

二是村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有效发挥。一些班子成员为了保住位子、争面子,工作按部就班,不求进取,为群众办实事不多,无所做为,在群众中树不起威信,形成不了领导核心。

三是部分村十部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些村干部把村里工作当“副业”,不能一心一意干工作,有的村:厂部在上面压任务、下面群众骂、家庭抱怨多的情况下工作,思想压力大,常有撂挑子的想法,还有的村干部被动应付丁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进取精神。

四是村干部难选难配问题比较突出。一些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年轻党员,忙于个人致富,不愿担任村干部挑担子。同时,受传统思想、宗族观念和既得利益思想的影响,在职班子对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消极,使有些班子经常出现“不调整不行、调整又无合适人选”的问题,干部队伍后继乏人。

五是村干部管理机制上还缺乏有效的配套措施。干部“进”、“管”、“出”诸环节存在不衔接的问题,其结果往往导致班子建设后继乏人,现任干部有后顾之忧,离任干部有失落感,对现任干部工作产生抵触情绪。

1、村级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缺乏专业知识,成为影响当前农村发展和小康目标实现的一个重大问题。目前我县乡镇干部队伍结构好于村干部队伍,在一些乡镇村干部队伍结构改善程度不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水平偏低。全县村党支部书记中大专以上(绝大多数是函授)文化程度的仅为1xxxx,所占比例仅为1xxxx,而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则占8xxxx;二是专业结构失衡,具有涉农专业特长的科技型、管理型干部比重较小,而经验型、资历型的干部比重较大,这样的干部队伍结构很难适应农村发展和实现小康目标的需要。

2、思想观念的更新程度滞后于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表现在相当数量的基层干部思想观念还偏于保守,视野比较狭窄。与南方发达地区、先进地区比,缺少“敢闯、敢冒、敢试”的勇气,缺少开拓和开放意识,不敢涉足新领域,接受新事物,运用新科技,发展新产业而是老守田园,安于现状,上边逼一逼,下边动一动,缺少带领群众敢富奔小康,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本领和驾驭市场、把握展机遇的眼光和能力。金城乡幸福村与正义村经济发展的对比就很说明问题。幸福村与正义村村挨村、地挨地,自然条件相同,距县城只有5公里,具有地理交通的优势。幸福村党支部书记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他立足村情,确定围城发展战略,大上棚室蔬菜,扩大奶牛生产规模,使全村很快富起来,人均收入2003年达到320xxxx元,而正义村党支部书记思想观念陈旧,守摊不创业,对村情、对市场缺乏研究,市场经济意识不强,习惯于传统的农业耕作,使村的地理、交通、资源优势等不到发挥,结果在他的任期内山河依旧,面貌依旧。

3、政策水平偏低,法制意识淡薄,不能较好地解决一些突出矛盾和棘手问题。有些干部不注意学习领会党和国家的现行方针政策,对政策理解不深不透,执行政策坚决,不自觉,群众看着不服,有的干部贯彻落实各项政策,不能把党的方针政策与本地实际相结合,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还有的乡村干部囿于小团体和自身利益,执行政策走样。用农民的话说是“经是好经,被歪嘴和尚念歪”。一些村干部政策水平低,不顾国家政策规定,乱摊派,加重了农民负担。一些干部不仅政策水平低,而且法制意识淡薄,往往以权压法,以言代法,不能依法理政,依法治村,有时还激化矛盾,造成群众上访、告状,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威信。

4、工作作风飘浮,方法简单粗暴,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有的乡村主要领导民主意识差,搞一言堂,家长制,缺少正常的民主气氛;有的干部工作中短期行为严重,只求眼前,不顾长远,搞形式主义,干面子活,做表面文章,应付上级,弄虚作假;有的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工作一靠骂二靠罚,人为制造一些不安定因素,造成群众的抵触情绪,致使干群关系紧张,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5、个别干部在任期内滥用权力,为政不廉,降低了基层党组织和乡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有的村干部以权谋私,偏亲向友,仗权种地;有的村干部耍威风,搞特权,贪图享受,腐化堕落,不顾乡情民意,外出雇小车、配手机,出入歌舞餐厅;有的村干部乱摊派,加重农民负担;还有的村干部为官几任村貌依旧,村干部住房一个比一个漂亮。

二、造成村干部队伍不强的原因

上述问题的产生,既有基层干部本身的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从主观上分析,一是多年计划经济沉淀的积弊以及长期的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影响,制约了干部思想解放程度,使之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二是有些基层干部轻视对党的理论政策的学习,整天忙于事务,自我约束能力差,理想、宗旨动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滋生,一些干部把手中的权力作为捞取实惠的资本、享乐的依托,由公仆蜕变成老爷。从客观分析,一是有的乡党委对乡村两级干部队伍建设不够重视,在干部队伍建设上缺乏长远的治本措施,往往重使用、轻培养,重调整、轻教育。有的乡一年两次调整乡镇主要领导,使得一些乡镇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缺少长远的打算。二是后备干部队伍后继乏人,总觉得人才难找,干部难选,问题的关键是有的乡镇抓这项工作的领导思想还不够解放,工作措施还不到位,选拔干部筛来选去,总是局限在几个人身上,致使工作没有实现重大的突破和进展。三是有的职能部门服务意识比较弱,布置工作时不切实际地压数字指标,不能给乡村干部的成长进步创造良好的环境,人为地制造出一些矛盾。

三、途径和方法

(一)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1、选对干部:选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能共事的人,2、引进干部:引进包括本地引进,将在外打工的年轻的,有能力的,高学历的人引回来 引进大学生村官

3、培训干部

加强干部思想教育,树立新型农民典范。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培养农业技术能手。加强干部能力培养,提高干部的影响力。

(二)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1、加快远程教育,搞好干部培训

2、建立农村文化站,引导干部学习加强党的理论学习

加强农业政策和法律学习

加强农业技术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学习

3、营造积极农村文化,解放干部思想

(三)完善干部管理机制

1、健全科学的村干部工作考核机制

2、建立村干部待遇保障机制

3、落实村干部责任制

篇6:探索加强监督的途径和方法

浅谈加强党内监督的途径和方法

(甸中镇)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总的指导思想是,对绝大多数党员干部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严惩极少数腐败分子。党风廉政建设的环节很多,其中重要的,不可忽缺的环节是加强党内监督。党内监督对宣传、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的各种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和执行取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党内监督是党为了加强自身建设,通过评价、揭露、纠偏等方式,依照党章和党纪,在其组织内部开展的协调有序的监察、督促的活动。从党的建设的现实需要以及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来看,党内监督的实质是党从人民利益出发,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而其核心问题,则是对权力予以有效制约,即通过揭露、评价、控制、约束等特有的监督形式和功能,对党内的各种权力形成有效的制约力量,保证权力能够按正确的目标和正确的方式去规范地运用。由此可见,党内监督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环节。

一、目前基层农村党内监督工作开展之现状及存在问题 甸中镇党员干部的基本情况:全镇有11个村66个村民小组,19885人,11个村总支,75个支部,有党员1034名。镇属站所、上级直管单位10多个,机关党员干部有60人,学校和其他单位党员干部200多人,村、组干部有242人。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常抓不懈,党员素质明显增强,基层各级干部能认真贯彻落实好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策,全镇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这写成绩都跟近几年各级党委非常重视加强党内监督,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党内监督的重大举措,把党内监督作为治本之策,作为党的建设的重点来抓,党内监督工作在不断深入分不开。从县级对镇级的监督检查越来越多,镇级对村级的监督力度在不断加大,监督效果不断体现,对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密切党群关系,保证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政,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党内监督责任也得到不断细化。但从这几年的工作情况看到,象我镇的党内监督仍然是党的建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还存在不少难点和急待解决的难题,需要加紧探索和完善。就甸中镇近几年来发现和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情况来看,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监督意识不够强,接受监督不自觉。基层工作在农村,农村工作复杂,工作任务重,镇党委的中心工作主要放在经济建设上,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都做的不到位,也没有一些新的途径和方法,特别是镇纪委人员少,工作压力大,无法胜任对全镇党员干部的监督,而且由于农村党员干部为半脱产干部,大量的精力是各忙各忙的自留地,接受监督不自觉,意识不高,不重视,干部接受监督意识不高。

2、基层的监督机构不健全,监督职能未能充分发挥。由于在基层工作多,人员少,工作人员兼岗兼职的多,特别是目前镇纪委书记兼组织委员,分管工、青、妇,没有专门的纪委专干,有的专干也是兼很多岗,人员少,工作多,基层纪委工作压力大,监督不力。虽然近几年从上级纪委一条线也有了一些新的设想和做法,设立了一些机构象纪工委,可是所设的乡镇纪工委对乡镇的监督职能根本没有发挥作用,纯粹是一个摆设。设立对乡镇的专门监督机构纪工委,其实是非常好的一个想法,可是职能没有发挥,而且也没有什么探索和尝试,镇纪委往往忙于应付一些日常业务和基层工作,比如说参与镇党委政府出台的各种制度的监督执行,贯彻落实,参与工程招投标、参与工程验收和一些廉政教育工作等。如果年内有信访和上访件,也就以查处违纪案件为主,其实对全镇的党员干部的监督以惩处职能代替监督职能,所以监督的。

3、党内监督体制不够完善,制度不够健全。开展反腐败斗争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制定了不少党风廉政建设的政策和法规,各单位内部也制定了很多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对规范和约束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加强党内监督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象甸中镇党委政府也出台九项制度来规范约束干部职工,这几想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规范了行为,避免了很多浪费和开支,效果非常好。还有党政班子实行的“三重一大”事项制度的执行,还有廉政谈话制度、党政主要领导和村主要领导一年一次的述职述廉,民主测评活动等,这些这几年在基层都执行的非常好,效果也很好,但是有许多制度还是存在执行不利,走过场,松口子的行为,所以仍然有许多干部还是误入歧途。

4、责任追究落实不到位,党内监督效果不明显。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已颁布多年,但因党内监督工作不力而受到责任追究则很少。少数地方和部门,思想作风不正,民主氛围不浓,很难依法办事和行使责权,党内监督工作不正常,党内监督效果不明显。考虑到基层干部待遇低,工作多,特别是工作年年增,而待遇一年也不变的实际情况,有时候对有问题的干部都是采取教育说服的办法,而对追究责任方面下的力度不大,这些都对其他党员干部的教育威慑不大。

三、对在基层中开展党内监督的一些思考及对策

1、以教育防范为立足点。

加强党内监督更多地开展事前和事中监督,在防范上下功夫,不能光停留在事后监督上,立足点在于教育。要建立起两道防线,一道是思想道德防线,一道是党纪国法防线。要着眼于严守思想道德准则,不能等到干部犯了错误才去处理。把监督的关口往前移,让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接受教育。通过防范,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在基层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一定不能有三怕思想“怕投入资金、怕投入时间、怕见不到效益”,而是要高度重视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工作,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通过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努力提高党员的理论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确认识党员在党内监督中的权利和义务,增强监督和被监督的意识,特别是对新进班子的领导进行培训,以增强党员干部党风廉政的责任性、自觉性。各基层党组织要根据各单位的工作特点,开展对党员干部的党内监督条例教育,要以邓小平党风廉政建设的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本单位的中心任务,多形式、多渠道加大廉政教育力度,做到教育形式多样性、教育内容针对性、教育方法有特色、教育对象有重点。要抓好政府部门有关人员的监督检查,增强廉洁自律、公正执法、文明服务的观念。

2、要以建章立制为基础。

加强党内监督,要建立健全一套监督制度,努力提高党内监督的综合效果。党内监督制度能够比较稳定地反映党内监督的性质、任务、内容等基本问题。比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收入申报制、重大事项的报告制度、组织人事的集体议事制度、礼品登记制度、各级党委和部门招待费使用情况报告制度,会议审批制度等都是一种良好机制的体现。不少部门还制定了经费使用、用车等各项规章制度,这对加强廉洁自律,形成良好党风都很有好处。要从工程招投标、工程管理、工程结算到提供材料,制订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制度,有效地加以监督。

3、要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保证。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一项重大的反腐败斗争的举措,是一项以权力制约权力的防止腐败产生与蔓延的重要机制。进一步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际上就是建立起一种常抓不懈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对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其主管领导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所以,就会促使其对有关人员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进行经常性的教育,以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和蔓延。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和各单位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中要落实一把手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负总责的责任,明确各职能部门的领导责任以及各个岗位的职责。要完善配套制度,建立责任分解和责任追究等一整套制度。要抓好督促检查,一级抓一级。要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抓好重大问题严格责任追究。

(一)规范制度,确保公开及时到位。制度是保证工作落实的根本举措。明确要求党内规章制度及办事程序长期公开,如党员发展程序、党费收缴标准等;如为民办实事的进展情况、党建主题活动开展情况、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情况等;临时性工作要求随时公开;重要事项要求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必要时根据党员群众反馈的意见,补充完善后再次公开,确保党务公开的经常性、动态性和及时性。同时,县委还将党务公开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要求各单位各部门严格按照要求,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二)突出重点,确保公开全面具体。按照“群众关注什么,就公开什么”的原则,凡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要求公开的内容,凡是群众关心的党内热点问题,以及容易出现以权谋私、引发不公的事项,只要不涉及党和国家秘密,都要最大限度地进行公开:一是在全局和中心工作方面,公开党组织的重大决策、决定、决议以及为民办实事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事项;二是在思想建设方面,公开党组织中心组学习计划、主题活动安排等;三是在组织建设方面,公开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工作职责,干部推荐、选拔、任用情况等;四是在作风建设方面,公开党员干部执行廉洁自律规定和重大事项报告情况等;五是在制度建设方面,公开党内制度规定的各项办事程序和工作要求,改革和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情况。此外,对年初制定的一些尚未实现的目标、没有办成的实事,要及时向群众做出必要的解释和说明,并设置党务公开意见箱,接受群众监督反馈。

(三)创新形式,确保公开务实有效。根据公开内容、公开对象的不同,坚持及时直接、方便有效和群众信服的公开原则。一是专栏公开。对相对固定的事项,如党组织设置、领导分工等内容,采取固定的党务公开栏的形式公开。二是会议公开。对一些需要全体党员和群众尽快了解的方针政策、重大事项等,通过召开党员大会、群众代表大会等动态形式公开。三是专项公开。对群众敏感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让党务公开监督小组和党代表参与的办法,将结果通过代表们间接向全体党员和群众公开。四是媒体公开。对一些需要全体党员和群众尽快了解的方针政策、重大事项等,采取电视报道、新闻报刊等现代媒体手段进行公开,让全体党员和群众随时随地了解他们关注的事情。

上一篇:煤田下一篇:谁,面向哪个东方?--评弗兰克,兼论西方中心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