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的途径和建议

2024-05-06

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的途径和建议(精选6篇)

篇1: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的途径和建议

昌吉州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研究

陈东运 管志刚

社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城市基层自治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重任,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精神风貌、城市品位、投资环境等。社区工作者是和谐社区建设的主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这支队伍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作风端正与否直接影响社区工作的整体水平。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扎实、热心为民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社区建设,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昌吉州社区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昌吉州共有街道9个,城镇5个,社区103个,其中城市社区61个、城镇社区42个。共建立街道党工委9个,城镇党委5个,社区党(总)支部103个。共有社区党员4583名,其中女党员1497名,少数民族党员433名,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党员2188名,45岁以下党员1424名,60岁以上党员980名。共有社区工作人员1545名。在社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昌吉州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依托“三个渠道”,着力优化社区人才队伍结构

昌吉州坚持广开渠道,并重点面向大学毕业生挑选好“苗子”,不断吸纳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使队伍结构更趋合理,逐步实现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和知识化。一是公开招聘“外引”人才。昌吉州深入贯彻落实“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发挥公开招聘的“主渠道”作用,2009年以来,开始实施大学生社区干部招聘工作,目前,已经保证全州每一个社区有一名大学生任职。为了进一步改善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建设高素质的后备人才队伍,在招聘方式上,改变了以往直接招聘入编的单一方法,采取考试前移、基层锻炼、滚动培养、竞争入编等方式,保证社区人才引进的质量。二是教育培训“内造”人才。与大学毕业生相比,现有社区工作者具有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扎实等优势,但文化基础整体较为薄弱。在拓宽社区人才引进渠道、提高社区人才“准入门槛”的同时,加大从现有社区工作者中造就人才的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外出观摩、挂职锻炼等多种途径,坚持每年轮训一遍,全面提高社区干部的综合素质。近三年来,各级党校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0余期,培训社区干部1500余人次,使社区干部较好的掌握了社区工作的基本方法以及计算机、网络、基础写作等基本技能,并要求他们结合工作实际,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为自身成长奠定良好基础。三是立足实际“孵化”人才。在深化社区党建工作、不断完善社区党组织的过程中,建立社区党员资料库,注意从退伍或企业下岗等类别的社区党员中,把热心社区事业、有一定工作经验、年富力强的党员吸收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同时,根据社区党员来源、构成和实际工作需要,通过自荐和选举相结合的方式,发现并培养社区党务工作者。一方面,在社区、物业和企业班子中挑选党支部书记或党小组组长的合适人选,实行“双肩挑”;另一方面从新转入社区的党员中挑选素质高、经验足、能力强的合适人选,经认真考核,按规定程序产生支部书记。

(二)落实“三个留人”,逐步健全社区人才培养机制

社区人才培养的先决条件是“留得住人”。长期以来,由于编制受限、待遇偏低等原因,社区岗位难以吸引年轻人,更谈不上留住优秀人才。昌吉州从“三个留人”入手,逐步健全社区工作者培养机制,着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社区工作者和后备干部队伍。一是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福利,以待遇留人。2007年以来,州党委出台政策,为103个社区解决编制597个,平均每个社区5.8个,社区各类人员平均达到15人以上。将社区干部的工资纳入财政预算经费,对于招聘的社区工作者,规定在服务期间,享受每人每月不低于750元的生活补贴,同时享受相应的社会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聘期内社区招聘生的生活补贴,可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待遇的增长适当提高,费用由财政承担。二是提供社区工作者发挥才干的平台,以事业留人。加强社区平台建设,将社区骨干力量安排上重要岗位,让他们有机会充分施展才华。对进入社区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实行跟踪培养,尽量安排他们在社区重要岗位锻炼,择优选用担任过学生干部、工作表现好的党员在社区任职。对服务期满经考核优秀的社区招聘生,列入社区党支部书记或居委会主任的后备人选管理。指导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做好“传、帮、带”工作,让社区骨干力量能够更全面地掌握社区工作的政策知识和业务能力,促进优秀人才健康成长。三是营造关爱社区工作者的氛围,以感情留人。拴住人才重在“拴心”。近年来,昌吉州不断加大对社区工作的投入,按照全州所有社区阵地均不少于400平方米,其中新建不少于500平方米,并全部实现自主产权的要求,三年内累计投资投入1470多万元,相继建成了部分社区的办公场所。同时,将社区办公经费由原来每个社区每年0.8-3万元不等,增加到现在的4-6万元,水电暖、聘用人员工资、社会保险等费用全部由财政承担,保证了社区高效运转。

(三)坚持“三个面向”,努力拓展社区人才发展空间

昌吉州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努力开辟社区人才的成长通道,着力实现基层干部选拔任用体制新突破,保证了社区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连续性。一是面向社区党支部书记开展“入编选聘”,2009年以来,党支部书记享受副科待遇。二是面向社区招聘生实行“就业兜底”,为了让社区招聘生服务期满后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组织人事部门面向服务期满经考核合格的社区招聘生,优先提供缺编岗位,实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被录用后其在社区工作年限可计算连续工龄。对服务期满经考核合格的社区招聘生,愿意继续留在社区工作的,可直接予以聘用;并纳入副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三是面向社区干部,打破 “身份壁垒”,推进了社区人才“培养链”的形成,极大鼓舞了广大社区工作者,促进了社区各项工作,也推动了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工作。

二、昌吉州社区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社区人才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目前,在社区一线工作的社区工作者,无论是从事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还是实际经验都相对较为缺乏,对新型社区职能缺乏认识和理解。从行业角度看,社区干部知识结构的不尽合理,已成为深入开展社区工作的瓶颈,难以完全适应服务社区居民,建设新型社区的需要。

2、工作效率偏低,创新意识薄弱。社区工作者来源庞杂,有老居委会保留下来的、有社会招聘的、有下岗失业人员,他们许多人还是沿用政府行政管理的手段从事社区管理,与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社区自治功能的要求尚存在差距。社区工作者中居委会“老大妈”工作作风也较严重,“上面催下面干,不催不干歇着看”,主动性较差,工作效率不高。

3、表达能力欠缺,心理素质不强。随着社区工作职能的加重, 对社区干部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从事群众工作, 难免会碰到一些困难、麻烦, 这就需要社区干部具备较强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社区工作者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有待提高。

4、工作任务繁重,考核不够科学。据调查,目前社区所有工作几乎年年都有评比考核,每年要同有关部门签订各方面内容的“责任书”、“合同”、“达标书”10余份,考核部门涉及党委、政府的几十个职能部门,导致社区工作者的业绩并不取决于居民会议和居民群众的认同,而是取决于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认同,偏离了社区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存在价值。

5、队伍结构不合理,稳定性较差。目前社区工作者女性占到80%,部分社区的工作者队伍是纯粹的“娘子军”,性别比例严重失衡,不利于社区工作开展。年龄结构上,多数社区的工作者队伍都是“4050部队”,新生力量稀缺,整支队伍缺少干事创业的朝气和热情。

6、职业化水平较低。从长远发展来看,职业化是社区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向。而从当前实际来看,社区仍是一级“小政府”,社保、低保、计生、综合治理等等工作,最终要落实到社区一线。这就要求社区人才要以专业水准面对、协调、解决各方面问题,做到社区服务与社区管理并重。部分社区的领头人由于视野不宽、思路不畅、工作方法陈旧,面对工作力不从心,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和谐社区建设的需要。

7、社区工作后备力量薄弱。因为社会对社区的认知程度不高,社区岗位缺乏吸引力,年轻人普遍不愿意到社区工作,导致社区工作力量来源不足。还有少数不具备要求的工作者,进社区工作的目的,只是找一份安稳的收入贴补家用,没有把社区工作作为一项职业对待,开拓进取意识不强,工作标准不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欠缺。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制约了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工作的深化和拓展,削弱了社区工作的创新和发展能力。

8、社区社会工作者培训不够,培训认证机制不健全。由于培训机制不健全,专业社区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及评价体系不完善,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社会服务培训未能普及,社区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缓慢。

9、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人才管理相对滞后。由于社区职业尚未得到广泛了解和认可,目前,社区工作人员的地位、待遇相对较低,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工作人才建设的需要,更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这样就使社区工作没有连续性,社会上工作人才队伍也得不到稳定发展,不利于调动广大社会工作人才的积极性。

(二)原因分析

1、对社区干部关心激励的措施不足。社区工作事务繁杂,工作要求高、难度大、待遇低、发展机会少,工作上的付出和回报比例失衡,使得社区岗位本身的吸引力,尤其是对年轻人吸引力较差。目前社区干部的月均收入为800元左右,达不到目前城镇职工平均收入水平。在职业发展的路径上,缺乏向上发展机会,职务晋升的道路阻隔,使得社区工作岗位的吸引力不大,一些社区干部难以安心工作。此外,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待遇也没有完全落实,开展活动的经费不足,也一定程度地挫伤了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2、行政性事务过多。社区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得应付一些长期性的“中心工作”和日常性事务,如各项创建活动中的三天一检、五天一查,另一方面,还得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一系列的工作,真正是所谓“上头千根线,下面一口针”。如此一来,导致社区干部与居民交往大多就事论事,全面了解少,动态跟踪少。据调查,社区书记一年下来用在思考、研究、落实社区建设方面的时间和精力最多只有五分之一。长期下来,社区干部很难在社区事务中提高自己,更难有所突破和创新。

3、学习培训不够。许多社区党务干部在社区工作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没有受过正规的培训。由于知识更新缓慢,工作水平难以提高,绝大多数社区党务干部开展工作一靠上级指导,二凭传统经验,创新的力度和空间受到很大限制。街道党务部门较多的是下任务、提要求、要成果,而对社区党建工作者的教育、培养、管理、监督不够,以致出现了一些工作被动、创新不够、方法简单等问题。虽然街道党委每年都组织社区工作者进行培训,由于经费困难,培训形式单

一、内容简单,没有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4、选拔任用渠道相对单一。在体制上,目前社区既不是城市基层的行政机构,也没有真正成为具有自治能力的社会组织,因此社区党务干部身份不确定,既非国家公务员,又非事业单位干部,导致了社区工作岗位的社会地位边缘化,甚至成为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一个重要场所。其次,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干部传统管理体制的制约,导致了社区党务干部的选用上存在高层次人才流入难的问题。

三、进一步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引领社区人才队伍建设的正确方向

建设宏大的社区人才队伍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某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工作,它涉及到组织、人事、编制、财政等很多相关的部门和行业。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摆到和谐社会建设更加突出的位臵上,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要深化对社区人才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建立健全社区人才的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机制,确定社区工作职业规范、从业标准,为推进社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可靠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我们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和政府主导作用,从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把社区人才列入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摆上工作日程,纳入决策视野,正确把握社区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采取舆论宣传、政策引导、法律规范、搞好服务等多种措施,大力营造有利于社区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留住、用好现有人才,激励、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到社区工作中来。实现对社区人才队伍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部署,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拓宽服务范围,提高社区工作的质量和专业化水平,为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二)积极开发社区工作人才岗位,完善志愿者队伍建设,推进社区工作者社会化

社区工作单靠专业社区工作者一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动员广大社区居民和社区志愿者积极参与到社区工作中来,走出一条专业社会工作者专业服务、社区志愿者义务服务与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相结合的社会化之路。一是动员社区居民人才广泛参与。提高社区居民人才的参与程度,增强他们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一方面要从社区建设的方方面面做起,特别是社区服务工作,为广大居民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使他们切身感受到社区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用利益把他们同社区紧紧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就是要发展志愿者队伍,逐步建立起一支浩浩荡荡的社区志愿者大军。只要我们努力工作,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是会不断提高的。二是加强社区志愿者人才队伍建设。随着社区工作的不断增多,需要更多的社区志愿者参与进来。志愿者是社会工作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积极打造政府主导的社会工作者队伍的同时,拓宽人才队伍建设层面,积极培育民间社会志愿者工作人才队伍。在扩大志愿者队伍规模的同时,通过组织体系建设、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增强志愿者的稳定性和专业素质,不断提高其服务水平,努力形成“培养专业社工、社工引领义工、义工服务群众、群众参与义工”的社会工作格局。要想吸引更多志愿者,主要是广泛宣传发动,使社区建设宗旨、内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引导社区成员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意识,踊跃参与社区工作。更要通过骨干示范带动,通过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和其他先进分子的模范行为,带动其他居民群众。

(三)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内容复杂、范围广泛,社区党务干部不仅要有一定的政治素养、文化水平和工作技能,而且还要有应对突发事件和处理日常琐碎事务的能力。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社区干部资源,加大社区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是建设和培育一支“专业型、复合型、实务型”专业社区人才队伍的首要任务。针对目前实际从事社区工作人员大多没有社区工作经验的实际,实施社区工作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在完善各级党校培训基地的基础上,与其他培训基地,有计划、分层次地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在职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技术和方法,提高在职社区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专业化服务水平。实行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十百千”工程,通过选聘十名社社区工作领域专家组成研究指导小组、培养百名专业社区工作人才、对千名社区工作者进行社区工作相关理论的普及培训教育,不断壮大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加大对各类协管员的管理力度,进行队伍力量优化组合,理顺条块管理关系,发挥协管员队伍协助政府部门进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作用,形成“统一领导,各司其职,规范管理,强化基层”的管理格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将社区工作人才培训列入计划,研究制定激励措施,鼓励社区工作人员参加各类社会化培训和继续教育,使他们能够通过考试取得社区工作的资格证书。

(四)加强社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凝聚居民搭建平台 在加强社区文化硬件建设的同时,应当更加重视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社区文化管理和文化专业辅导员队伍。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社区文化辅导员队伍。按照重点突出、分布合理的原则,设立社区文化活动辅导,采取多种形式选拔、培养群众文化人才:一是建立健全“文化人才库”,对辖区文化人才进行登记造册,统筹协调市区文化人才的使用,充实社区文化辅导员队伍;二是加强各类社区文化兴趣协会建设,从中发现有专长的文化骨干,及时吸收到社区文化辅导员队伍中来;三是加强同本地艺术团的联系与合作,从艺术表演骨干、退休或在职教师、文体爱好者中,采取自愿报名、组织考核的办法,选聘一批既有专业知识技能和组织协调能力、又热心社区服务工作的人才,担任社区文化活动辅导员,负责组织、指导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四是引导文化艺术的专业人才参加社区文化建设。专业文化艺术工作者定期、定点,面对面地指导基层文化活动,是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积极性,提高社区文化活动水平的重要途径。五是整合社会文化资源,开展驻地单位与社区共建共享活动。充分发挥驻地企业、机关、学校人才聚集的优势,将驻区单位的文艺骨干融入社区文化队伍,增强社区文化队伍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同时,最大限度“盘活”小区内各企事业单位的硬件设施、各类人才优势的社区文化资源,开展与驻区单位文化共建共享活动,积极为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六是定期举办社区文化骨干培训班。请有关专家学者讲授“社区文化与管理”、“如何组织社区艺术团队”、“大型群文活动策划与组织”、“群文活动方案的制定及总结”等,不断提高社区文化骨干的业务素质。举办秧歌、声乐、器乐、舞蹈、曲艺等辅导班,组织学员到一些先进社区进行考察、观摩,强化学习培训的效果,进一步提高群众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自我娱乐的能力。

(五)推行机关干部到社区任职工作

在目前情况下,鼓励选派优秀的机关、街道干部到党务人才薄弱的社区任职。一是锻炼了干部,使他们更加了解基层工作实际,使党的工作更加符合社区群众和驻区单位的愿望和要求;二是促进了社区党建工作的深化,社区党支部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协同工作的水平有了提高,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党员和社区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增强。这些下派干部在社区党建工作中以自己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搞好“传帮带”,并利用召开支委会的时机,认真组织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学习有关党务知识,积极指导社区开展为民服务,提高了社区党组织在居民群众中的威信,凝聚了社区力量。

(六)建立可靠的社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切实解决社区人才队伍建设的经费问题

要加大财政资金向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增加“政府购买服务”等用于社会工作发展的财政预算,创建有利于社区工作发展的财政体制。社区人才队伍建设要建立在必要的财政支持体制,要保证社区人才队伍建设健康发展,使社区工作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建立可靠的社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一是要制定出台社区工作人才薪酬指导政策,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完善奖励政策,切实改善社区人才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以体现“专业人才价值”。二是要设计并实行一套多层次、全方位的社区工作激励机制。在薪酬设计上,采取学历、资历、资格、业绩、岗位等多种指标相结合的方案,“以岗定薪、以绩定奖、按劳取酬”,设立合理的社工薪酬标准,使其高于同等工作的一般从业人员,合理体现社区工作的专业人才价值。对于业绩突出、能力卓著的社区人才及机构,可设立各级各类灵活的表彰奖励措施,采取嘉奖、评优、培训、保险等多种方式,激励社会工作者,吸引优秀人才,使其在发挥作用中逐步提高社会地位、职业威望和职业生涯发展空间,使社区工作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三是对于事业单位的社区工作人员,要积极争取人事部门的支持,做好“资格与岗位挂钩,岗位与薪酬挂钩”的工资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保障机制;对于在民办社会服务机构从业的社会工作人员,要适应社会工作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特点,研究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财政支持体制和合理的薪酬指导标准。

(七)尽快制定出社区工作人才规划,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落实中央精神,结合各地区人才资源开发规划相关内容,在人才工作中引入社会工作人才的理念、理论和方法,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新突破,用社会化的思路和方法推进社会工作人才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拓宽人才工作的覆盖面,将党委、政府的人才政策、工作措施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服务的群体,提高他们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抓紧制定各地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规划,建立起完整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从现状出发,着眼于构建“和谐社会”、“平安社会”的客观需要,明确社会工作人才不同时期的培养结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方法步骤,增强人才培养体系的系统性、计划性、实施性,充分调动广大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八)积极推进干部管理制度改革,着力营造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面对现有社区干部队伍结构情况,加大改革力度,是建设一支高素质、职业化、充满生机活力的社区人才队伍的必然要求和首要任务。一是制订目标规划,优化干部配备。要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订社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规划,明确工作目标、选人标准、选拔方式等,同时,要加强居民区党支部建设,突出一把手这个关键,选好配强支部书记,有条件的居民区还可探索党支部领导班子公推直选的办法。要实行职业化管理,交叉兼职,通过民主选举使居民区党支部成员依法进入居委会领导班子,为提高班子效能、加强党支部对社区工作领导、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提供组织保证。二是改革选人方式,推行竞聘上岗制度。针对社区干部来源单

一、人才欠缺等问题,要拓宽渠道,广辟“才源”,采取公开招聘、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人才选拔形式,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要特别重视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进社区工作,以加快解决干部队伍的老龄化问题,并提升社区工作的文化含量,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声誉。三是积极推进社区干部轮岗交流和条块之间的交流。交流一方面是锻炼培养社区干部的一个好途径。(完)

管老师,你好,我1号要到清华大学学习,麻烦你对这篇文章做一些修改。

州组织部领导看后,认为文章写得很好,为了保障让自治区入选,特提出如下修改意见,供你修改时参考。

1、第一部分,把社区干部的作用方面的内容增加一些,比如,在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方面的具体工作情况。

2、第二部分的存在的问题部分再提炼一下,有些内容可以进行一些合并概括。

3、对策建议部分的对策要针对文章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接,不要和提出的问题相脱节。有些内容可以再归纳提炼一下。

文章修改好后,直接发到州组织部这个邮箱(2337204@163.com)在下周一,8月2号发过去。谢谢。

篇2: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的途径和建议

提 案 者: 陈延烈

案由: 关于加强徐汇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承办单位: 卫生局

办理结果: 解决或采纳

提案内容:

案由: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今后一段时间城市卫生工作的重点。多年来,徐汇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在社区卫生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没有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更不能保障全体居民享受公共卫生的基础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同时我们也深刻地感到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关键是要有一支具有相当业务水平、医德、医风高尚的技术人员队伍,一支稳定的社区卫生人才队伍是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员培训不到位,难以胜任公众健康“守门人”的重任。

2、社区医生主要靠医院输送,人员来源难以保证。

建议与意见:

1、尽快制订出规范化在职培训方案,以提升社区医生的素质

社区卫生服务是一个范围宽广、内容极为丰富的领域,涉及临床、预防、保健、康复、传统医学、心理、行为、社会、管理、环境、民俗、宗教等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全科医生的要求远远高于过去对基层卫生人员的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急需一批训练有素的全科医师,而不是专科的医师。全科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单纯依靠学校教育培养合格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力,显然不现实,在职培训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适应服务需要,因而,努力抓好各类人才的在职培训,将是当务之急。尽管自1999年底卫生部制定了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各类大纲,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全科医学教育网络,但目前的培训项目基本上未脱出传统教育的框架。从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在职人员的转型培训不能流于形式,重数量的同时要保证质量,要认真落实中央政策,按照七部委的文件精神,要因地制宜、发挥敢为天下先的探索精神,充分利用徐汇区域内的丰富的医疗资源,尽快制订出徐汇区的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方案,建设徐汇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社区教学基地和带教师资队伍,这也应是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属地内的公立医院应责无旁贷的为社区卫生服务献技出力,政府应充分利用属地内的医疗资源,根据七部委《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才对建设的指导意见》,动员高水平临床教师和临床专家承担全科医学教学任务,参与社区卫生人才培训。各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应承担起本区的社区教学培训基地的任务,通过培训基地,让年轻的全科医生能够在门诊、病房、家庭病床、社区站点之间轮转两年左右;平时定期请培训基地的专家教授到社区为中心工作人员讲课;还分期分批送业务骨干外出参加培训、进修。

2、建立健全人员准入制度和人员来源机制

首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定要有完善的人员准入制度。全科医生的质量起点应该高,决不能将别的地方不要的人员经岗位培训就推给社区卫生服务站。要有严格的准入制度以保证医生的质量水平。如果说现有一二级医院的筛选下来的医生经过的岗位培训变为全科医生是解决短时间内急需补充大量全科医生的“应急之举”,那么完善人员准入制度,建立自身的人员来源机制是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稳定的人才队伍的“长效机制”。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作为独立的医疗机构要有进人权,选人权、培养权和辞退权。政府要在人事和财政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从培养的源头抓起,挑选热爱社区卫生工作,立志于从事社区卫生工作大学毕业生,进行规范化的培训,这些人将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骨干队伍、中坚力量。用形象比喻就是社区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不仅要有医院的“输血”

功能,还要有自身的“造血”机能,要建立起徐汇社区卫生队伍可靠的人才保障机制,才能保证徐汇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对政协上海市徐汇区委员会十二届三次会议第1108号提案的答复

陈延烈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强徐汇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长期以来对徐汇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关心和帮助。徐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正如您所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目前我们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由医院转制的,因此医务人员的服务理念、业务技能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要成为社区居民健康“守门人”我们准备的还不够。

您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的现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对我们思考2009年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很有启发。我们已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才队伍建设作为2009年的重点工作,在目前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也将其纳入重点调研课题。卫生服务中心人才队伍建设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全科医生培养

1、进一步重视人才学科组织建设,积极鼓励专科医生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和全科医学理论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技能。每年选派优秀全科医师到二三级医院、高等院校甚至国外进修。同时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需要,更新和扩展培训内容。

2、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应届或新毕业大学生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使他们通过三年的培养,以及在三级医院各科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地、120急救中心等不同岗位的培训,扎实掌握临床技能。通过几年的积累,逐步优化社区人才队伍结构,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才匮乏的瓶颈。

二、加大二级医院支援社区

1、加强医疗资源整合,充分发挥二级医院技术优势,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示范查房、病例讨论等技术指导服务,构建二级医院技术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挑选业务骨干到社区工作,帮助社区医生提高业务技能;二级医院主任定期到社区会诊、上课、参与病例讨论。

2、建立专家与全科医师结对,设立常见病、慢性病、老年病的协作管理机制。二级医院专家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结对,建立“多对一”和“一对多”带教关系;或确定有关专家与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建立固定支援关系,形成相应的社区慢性病防治联合管理团队。

3、卫生局加强二级医院对口支援社区的政策支持。在人事、分配政策、生活保障、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于适当的关心和倾斜。二级医院副高级医生向社区柔性流动,加强社区业务能力;二级医院临近退休、专业对口、身体健康的女性副主任医师,愿意参加社区卫生工作的,经本人申请社区需要,可采取挂编流的方式到社区工作,并可适当延迟退休年龄。

4、鼓励退休专家到社区工作,带教指导社区医生,卫生局根据政策给予补贴。

三、严格社区人员准入制度。

正式招收录用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医生,必须是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医科大学毕业生,目前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有硕士研究生21名,大学本科508名,执业医生中大专以上学历占79.7%。虽然已较前几年有了很大改善但总体水平不高。目前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但社区在人员招聘中还有许多困难,市卫生局每年在举办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班时,有志到社区工作的应届医学院校毕业生不多,上海生源更是寥寥无几。希望您在适当的场合,帮助我们呼吁,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社区来工作,以便为徐汇的居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根据您的建议,我们正在起草社区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及推进二级医院支援社区工作的实施细则,通过我们的努力,社区服务中心人才队伍建设一定可以得到加强。

以上意见不知您是否满意,再次感谢您对徐汇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关心和关注。特此答复

篇3: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的途径和建议

关键词:黑龙江科技学院,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强校

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是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由于学校不同, 定位也一定不同, 建设人才队伍的方式也不同, 所以, 人才队伍建设依据学校的定位, 根据学校的实际, 以适合的成本建设人才队伍。因此黑龙江科技学院在全力引进和培养高层人才的同时, 更加注重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通过实施学科、专业和课程一体化建设, 将高层人才纳入项目建设团队之中, 使他们创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 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 积极营造关心人才、爱护人才的环境和氛围, 各级党政组织都非常关心广大教师, 特别是引进人才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定期召开高层次人才座谈会、茶话会, 倾听他们的心声。领导和有关部门定期看望在外进修学习、培训的教师。每逢新年、教师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 有关部门和单位准时邮寄贺卡和慰问信等都已形成制度, 从而在全校形成了一种有利于学术人才成长干事的学术环境、人文环境。

一、提高人才队伍综合素质

1. 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高校教师的任务包括教学与科研两个方面, 但由于提高学历、职称评定或科研工作压力大, 再加上现实利益的诱使, 导致价值取向失衡, 造成教师往往不能将精力集中到教学工作上, 甚至排斥教学工作, 这种倾向必定不利于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黑龙江科技学院提出了以学科专业课程建设项目负责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青年教师“过三关”、教师岗位大练兵、教学技能大赛、网络教学大赛等为载体, 组织广大教师开展教学实践训练等活动, 全面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2. 开展实践锻炼人才。

人才来自实践, 只有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才能造就真正的栋梁之才。要坚持在实践中培养人才、在实践中发展人才、在实践中锻炼人才的思想, 紧紧围绕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以及黑龙江科技学院转型提升建大学的需要, 不断拓展锻炼渠道, 通过挂职、盯课、培训等方式, 努力为人才的成长锻炼创造机会, 帮助他们不断开阔视野,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水平, 增强服务意识, 从而形成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立志成才、人人争当人才的良好氛围。

3. 实行导师制。

黑龙江科技学院师资队伍中既有黑龙江省教学名师, 也有在教学、科研上都很优秀的学术带头人, 还有很多有才华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他们的精神是学校的宝贵财富。黑龙江科技学院充分把握这一财富, 鼓励青年教师选择优秀的指导教师, 学习他们讲课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上习题课和实验课等等。

4. 引进竞争激励机制。

无论在哪个岗位, 奖励制度都能到激励作用。对教师也一样, 一方面, 黑龙江科技学院每年举办一次教学基本功大赛, 涌现出很大一批教学名人、名师。另一方面, 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和主讲教师, 在职称评聘上可以为优秀的教师破格晋升。

5. 设立年轻教师资助基金。

经费不足是长期困扰和制约师资队伍建设的难点问题, 黑龙江科技学院为青年教师设立院内青年科研基金, 鼓励青年教师搞科研, 在教研项目上也给予资助, 对于参加国际会议或者发表文章, 都会给予相应的报销和奖励。总之,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 黑龙江科技学院青年教师的培养取得了良好成效, 师资队伍的总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整体结构也得到了合理改善。

二、实施“高层次人才工程”

1. 深入推进黑龙江科技学院人才强校战略。

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和科研科技服务等中心工作, 强化队伍转型, 着力在教学、科研、管理、教辅和服务岗位上培育若干教学名师、学术创新拔尖人才、管理专家型人才和技能专家型人才, 学校重点培养资助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才俊, 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条件, 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浓厚氛围, 全面提升教学、科研、管理以及服务水平。

2. 加大宣传力度。

黑龙江科技学院在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研究生就业网、卓博人才网、中国教育联盟、光明日报等多家专业网站、报纸上广泛进行宣传。采取超常规措施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 学校提供安家费、科研启动基金, 还在校内岗位津贴上给予倾斜, 师资队伍数量与层次显著提升, 结构更加合理。

3. 实施名校名企研修、挂职计划。

实施名校名企研修、挂职计划, 遴选学科专业带头人、后备带头人或骨干到名校名企业盯学科、盯专业, 到厂矿企业挂职锻炼或担任厂矿长助理, 遴选教师到名校盯名师课程;实施海外学人计划, 遴选教师到国外学习、研修或引进具有海外学习、研修经历的高水平教师;实施高素质、高水平兼职教师计划, 聘请国内外专家、企业家、著名校友、政界人士作为兼职或客座教授。通过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切实整体较大幅度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服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为建设国内同类院校一流水平的教学服务型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黑龙江科技学院以良好的生活环境服务人才, 牢固树立为人才服务就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就是为学校服务的理念, 切实把真心诚意地为人才服务作为重要的职责, 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切实解决待遇问题, 使他们的待遇与自身的能力、贡献相吻合。同时, 全校各单位、各部门都千方百计地在物质条件方面为人才提供方便, 满腔热情地关心人才, 真心、真情、真诚地解决人才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

四、结论

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 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为学校的建设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和不竭动力, 黑龙江科技学院坚定不移地推进“人才强校”战略, 积极采取引进、培养、共享等措施, 大力推进实践锻炼工程, 弘扬“自强不息、创业创新”办学精神, 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 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出现了人才规模稳步增长、人才结构趋于合理、人才水平日益提高、用人机制逐步完善、发展环境更加和谐的大好局面, 形成了包括党政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在内的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人才队伍。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打硬仗的人才队伍, 才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使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取得了主体搬迁、上硕士点、评估优秀、转型提升等巨大成就, 开创了科学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吴照云等.高校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思考.人力资源管理, 2011 (5)

[2].吴丽琼.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 (3)

篇4: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的途径和建议

关键词: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建设 人才培育 意义 途径

一、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义

1.贯彻落实党的服务宗旨的必然要求

党组织的主要任务就是教育群众、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组织群众,一切以群众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要求,争取做到与时俱进,加强服务质量。而基层党建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基层群众,它是党的方针政策的直接执行者,是党紧密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是我党工作和奋战的基础。

2.体现了党的代表性和先进性

人民群众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所在,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石,群众的利益是国家的基础,只有人民的利益得以实现,才能保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党组织建设的核心就是围绕“为人民服务”而展开,所以其首要任务就是心系群众,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只有满足群众的基本要求,才能实现党组织职能的完美转化,进而实现服务型社会。

3.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经济发展

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我党必须不断加强基层建设,建设服务型的党。基层党建的出发点是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经济发展,维护人民利益。只有不断加强党建,培养基层专业人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途径

1.转变政府功能,改变基层工作理念和方法

推进基层管理职能,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从工作理念上基本实现由管理到服务的转变。意识是行动的指导,只有先认识到建设服务型基层组织的重要性,才能落实具体方案。这就要求广大基层工作人员首先转变思想观念,由管理者转变成服务者,从服务上级领导转变成服务基层群众,从而不断加强服务意识,把群众的要求作为首要的出发点;第二,贴近群众生活,及时了解民情和民意,认识到群众最需要、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因此,基层人员要强化自身素质,深入调查研究,走进群众生活,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真正做到以服务群众为中心。

2.加强宣传,营造良好基层建设氛围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是我党存在和发展的支撑力。一直以来,我党都坚持弘扬和传承基层群众的优良传统。这是我国基层不断发展的重要经验,也是推进基层建设的完善和创新的宝贵途径。我们应耐心细致地做好宣传工作,把国家发布的重大政策及时传达给群众。应国家上级的要求,近期已有多个地方开展组织以“服务群众,走进基层”为主题的活动,积极宣传各地群众的优良事迹和美好品德,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以服务群众为载体,为创建良好基层氛围做出了很大贡献。只有各级团体凝聚力量,才能共同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培育基层干部和人才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离不开相关人才的指导和引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才缺乏锻炼,没有实践经验,所以提高群众的工作能力任重而道远。这就要解决好基层工作人员的态度和作风问题,工作人员要亲身参加到实践中,与群众共处事,提高党务建设者的综合素质,能够吃苦耐劳,积极服务群众,充分发挥组织的作用,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三、总结

基层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所以要想建设服务型基层组织,必须做到以“满意群众”为标准,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针政策,不断提高党组织的执政水平和服务能力。

篇5: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的途径和建议

黄挺拔

2007年04月13日15:07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加紧培养大批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新形势下各级党委和政府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一、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社会工作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社会工作是现代文明必不可少的“润滑剂”、“安全阀”,发挥着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的重要作用。从我国社会转型带来的深刻变化来看,随着各种社会问题大量涌现,复杂性、多样性明显增强,解决问题的难度不断加大,对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服务等专业化社会工作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必须把做好社会工作摆到和谐社会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拓宽服务范围、提高工作质量和专业化水平。

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邓小平指出,人才问题“是个战略问题,是决定我们命运的问题”(《邓小平文选》,第2卷,384页)。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高层次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这对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培养好一个高层次、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就可以带动一个专业的人才群体;培养造就各类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就可以带动和促进整个人才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总的来讲,我国目前在培养社会工作人才方面还刚刚起步,甚至社会工作者这一职业尚未被社会各方面广泛了解,从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现状来看,无论是数量还是能力素质与现实需要都存在很大差距。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从党和国家建设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切实把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摆上日程,大力培养使用社会工作人才,切实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和谐社会建设中来。

二、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应坚持高起点、树立新观念和构建大格局

始终坚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高起点。在社会人才队伍建设谋划筹划、宏观指导上,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四个尊重”的方针,整体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要把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各个因素统筹起来,通盘考虑,注意抓住重点和急需人才工作,带动和促进整个队伍的壮大与发展。要长远规划、综合安排,根据长远需要与眼前需要、总体目标与阶段要求,对人才队伍怎么建、主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有什么要求,都应考虑得很周密、计划得很具体,确保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稳步推进。

牢固树立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新观念。要树立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和谐社会建设主力军的观念,把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培养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以应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带来的各种挑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要树立超前培养的观念,制定社会工作人才培养选拔的目标、任务,各级党委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舍得在培养社会工作人才上出思路,下力气。要树立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观念,切实把培养人、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统一起来,想方设法为那些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人搭梯子、铺路子,使各类人才能够才尽其用。

努力构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大格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要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规划,找准定位,明确思路,努力形成重点推进、协调发展、整体提高的局面,不断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步伐。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施所长,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形成整体合力。

三、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完善教育体系,拓宽育才渠道,努力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各级党委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学科专业齐全、课程体系完善、师资和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提高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要根据选送院校培训的具体专业、目标和单位的实际需要,切实选送那些综合素质好、有发展后劲和培养前途的人才入读深造。要积极创新培训的方式方法,譬如坚持开放式育才,建立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协助区,把教育资源用足、用活、用好,逐步使育才模式向基地化、正规化、现代化发展,真正成为社会工作人才成长的摇篮。

立足本职工作,加强岗位锻炼,充分发挥实践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的基础作用。实践证明,本职岗位是人才成长最实际、最有效的舞台。要强化在职学习,引导大家深入学习政治、历史、社会、哲学、管理、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提高理性、辩证和创新思维能力。要大力开展岗前培训活动,着力提高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素质。要注重实践提高,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增长才干,提高能力。特别是对那些有发展潜力的各类人才,要适时进行交叉任职和换岗锻炼,使其在工作实践中实现能力素质的综合提高。

坚持正确导向,凝聚吸引人才,不断强化社会工作人才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要公正用人,坚持德才兼备,坚持五湖四海,注重工作实绩,注重群众公论,真正把那些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要注重发现、培养、宣传在本职岗位上奋发成才的典型,切实让优秀人才成长进步的步伐快起来。反之,对那些工作马虎、能力素质提高不快的,该调整的调整,该诫勉的诫勉。要不断建立健全全方位培养机制,如内容规范、方法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效能强化、配置优化的选人用人机制,氛围良好的引才聚才激励机制,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篇6: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的途径和建议

(征求意见稿)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是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完善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体系与培养模式,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对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增进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的培养体系和培养制度,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城市社区卫生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尚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不能适应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发展的需要,存在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和培养能力薄弱等问题,制约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全面发展。

为贯彻全国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促进城市卫生服务工作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和完善城市社区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机制,全面提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的素质,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服务,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务。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纳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卫生人力发展规划和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统筹考虑,协调发展。

2、坚持政府领导,各有关部门协调,医学院校和卫生服务机构积极参

1与,充分利用现有教育和卫生资源,促进城市社区卫生人才培养工作健康发展。

3、坚持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制定适宜的培训目标、内容和方法,高标准、严要求,注重培训效果和效益评价,处理好质量与数量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4、坚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长远发展与当前的实际条件相结合、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积极发展和逐步完善的原则。

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0年,在地级以上城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市,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显著提高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适应卫生改革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需要。

(二)具体目标。

1、到2010年,在地级以上城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市从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社区护士及卫生管理人员完成岗位培训。

2、到2010年,各省区市都要开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探索建立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3、到2010年,90%从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各类继续教育活动,并达到规定要求。

4、到2010年,医学院校普遍开展全科医学知识教育,并安排学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全科医疗见习或实习。

5、到2010年,在全国完成300-500个国家级社区卫生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

三、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创造有利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良好环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是加强社区建设和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在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切实加强领导,将人才培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倾斜政策和相应支持,创造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认真组织制定本地区的社区卫生人才培养规划,将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投入,强化管理,保障城市社区卫生人才培养工作顺利开展。中央政府提供专项补助经费,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的人员培训,包括国家级社区卫生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师资培训、培训标准制订和培训教材开发等项目内容。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大对社区卫生人才培养工作的经费投入,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社区中医药人才培训等、同时要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提高经费的使用效果和效率,保障城市社区卫生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制定政策,完善制度,规范和加强对社区卫生人员的使用和管理。

1、建立和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将岗位培训及规范化培训作为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必要条件,在执业医师注册中增加“社区医学”科目。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优先录用经过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医生。

2、完善社区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制度。在职称评定中要体现全科医学的特点和要求,鼓励已经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各科临床医生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经过转岗培训后考核合格,并由人事部门认定后,其职称可以转为全科医学系列的相应职称。

3、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岗位培训制度。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岗位职责与功能,新进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人员必须在三年内完成岗位培训,获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由其他医疗服务机构转入社区开展卫生服务工作的人员,应首先获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未获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者不予聘岗。

4、在研究生学位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中增加全科医学专业,将全科医学作为一个重要的临床学科加以发展。

(四)突出重点,均衡发展,健全和完善城市社区卫生人才培养体系。

1、高等医学教育。高等院校要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主动适应卫生事业发展对医学人才的需求,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支持全科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加强医学生的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

学科教育,将全科医学正式列入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必修课的基本课程目录中,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要举办全科医学研究生学位教育。

2、岗位培训。对从事或即将从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人员,采取脱产或半脱产的方式进行岗位培训,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考试,对合格者发放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同时,要进一步明确岗位培训的目的,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提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技能和服务水平。

3、毕业后医学教育。积极开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探索相关配套政策和培养模式,稳步推进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要积极承担培训任务。

4、继续医学教育。有关部门要明确对城市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要求,大力开展具有全科医学特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继续教育活动,采用多渠道、多种方式开展继续教育项目。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提供更多的继续教育机会。

5、加强基层医疗服务队伍中医药人才培养,规范诊疗活动,提高社务卫生服务质量。

(五)培训师资,建设基地,加强社区卫生人才培养能力建设。

上一篇:苏教语文五上课文内容复习下一篇:学习《自主发展取向的教师专业成长》之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