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田

2024-05-03

煤田(共6篇)

篇1:煤田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和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1、陕西省煤田地质局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成立于1954年6月,是省政府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全省煤田地质技术管理职能,并从事资源勘查设计、施工和科研工作,拥有以煤田地质勘查为主导的综合勘查队伍。下辖一三一、一三九、一八五、一八六、一九四等五个勘探队,水文、物探测量两个专业队和勘察研究院、陕西工程科技技工学校共9个事业单位。

建局57年来,先后探明了渭北、黄陇、彬长、榆神府、麟北等著名煤田和矿区,累计探明煤炭资源量1700多亿吨,占全国已探明煤炭资源量的六分之一,奠定了陕西煤炭资源大省地位,为国家和陕西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府地区发现并探明了被称为“环保煤”、“洁净煤”的丰富煤炭资源,确立了陕西煤炭资源大省地位,为陕西经济发展和国家煤炭工业战略西移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证。

在发挥煤田地质勘探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地质延伸产业,开展水资源、地热资源、地质灾害防治、石油钻井及定向施工、煤层气勘探、瓦斯排采、桩基工程等勘查开发、利用和研究工作。寻找的大荔育红水源地,解决了高氟地区40万群众的饮用水问题。率先开展关中地区地热资源研究,并在西安、宝鸡、咸阳、渭南等地成功地进行了地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又率先在陕西省开展煤层气资源评价和开发试验工作。韩城1号试验井一次试气成功,成为全国单井排采时间最长、出气量最大的试验井之一。全局拥有多台大型钻探施工设备,可满足施工4000米以深的石油、天然气、盐矿、地热以及煤层气1000米以上的水平井施工要求,具有较高的市场信誉。在彬长矿区大佛寺煤矿和韩城矿区进行1.2米超大孔径瓦斯抽放井施工取得成功,其技术水平在西北地区属首创,在全国处于前列。在山西沁水、陕西铜川、韩城等矿区进行煤层气勘探与施工,取得重大突破。在北京、上海、太原、广州、西安、内蒙、西藏等省(市、区),开展公路、桥梁、高层建筑以及边坡治理等基础工程施工,取得良好业绩。

近年来,积极实施“地质勘查立局、矿业开发富局”的发展战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扩大服务领域,现已初步形成以地质勘查为主,以矿业开发为支撑,以煤层气勘探、石油钻采、物探化验、机械制造、房地产开发、酒店旅游、塑制品包装等产业为必要补充的产业发展格局。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涉及煤田勘探、矿业开发、酒店管理、煤炭转化、煤层气开发、铁路等多个领域。与徐州矿务集团合资开发郭家河井田,建设年产500万吨的大型现代化矿井,与陕西最大的民营企业宝鸡东岭集团合作建设年并400万吨的崔木煤矿,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合作计划建设年产2000万吨以上的超大型现代化矿井,为煤田地质局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积极实施“人才兴局”战略,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1人荣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2人分别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3人荣获“孙越崎青年科技奖”,4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0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 人荣获全国先进生产者荣誉称号,20人荣获煤炭部、陕西省劳动模范及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一八五队、一八六队、一九四队分别荣获“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煤炭工业地质勘查功勋单位”和“全国地质勘查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物测队荣获全国煤炭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水文队、一九四队、一八六队、一三九队荣获陕西省“文明单位”称号,局机关荣获省直“文明机关”称号,物测队荣获西安市“文明单位”称号。

2、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原名陕西煤田地质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9年1月,是煤田地质局按照陕西省地勘单位体制改革的要求而组建的并由陕西省国资委监管的国有独资地质勘查和矿业开发企业。2010年12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司更名为“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

煤田地质集团主要从事矿业开发,固体、液体、气体矿产资源勘查,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查,工程测绘等产业。集团下辖14个子公司、3个分公司。同时,拥有1个控股公司和6个参股公司。拥有即将建成的年产500万吨的郭家河煤矿、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年产400万吨的崔木煤矿、小保当矿井前期工作即将展开。同时与煤矿建设相配套的化工及铁路关联产业也在同步规划中。

3、其他

2011年7月12日,省煤田地质局(集团公司)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分行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西安举行。这是省煤田地质局继建设银行陕西省分行、招商银行陕西省分行之后,与第三家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篇2:煤田

煤地质学是理论性强、实践性强、技术发展快的学科。为了让我们学到的知识能够学有所用,学院组织了第19周的课程设计。

《矿产资源勘探课程设计》一共是一周的时间,我的具体作业时间如下:

2011.6.23(星期四)中午我们班一些同学在学校领取了图板、尺子和教室钥匙。

2011.6.24(星期五)早上9:00左右,大家都来到了新附2101教室,赵志根老师给我们我们讲了课程设计的内容及方法。赵老师大概讲了40min,给了我们电子版的材料和PPT。下午大家来到了课程设计的教室,先看书熟悉熟悉书的内容。并决定明天再开工。2011.6.25(星期六)今天上午8:00准时到了教室,因为昨天已经仔细看了作图方法,所以一来就开始画了,我的第Ⅳ勘探线剖面图,画了一上午,下午把岩煤层对比图画了一些,第二天上午就完成了岩煤层对比图。

2011.6.26(星期天)下午3:00去了教室做了收尾工作,晚上上网拷贝了课程设计报告的模板并照着模板写了报告。

第二章课程设计内容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煤地质学是理论性强、实践性强、技术发展快的学科。我们也已经是大三的学生了,三年来,课内教学在老师的谆谆教导我们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来丰富我们的大脑,野外实习让我们开阔了视野,学会了理论联系实际,学会了用图来表示我们野外看到的地质现象。而今天作为拥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大学生,我们又迎来了《矿产资源勘探课程设计》。其目的在于让我们进一步的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矿产资源勘探课程设计》是一门让我们用学到的《矿产资源勘探》知识以及以前地质填图实习、和巢湖实习的绘图知识对某矿区的矿产资源的具体情况进行勘探设计,其基本要求如下:

1、编制岩煤层对比图1:500

由已获得的钻孔资料,选用Ⅲ-

4、Ⅲ-

3、Ⅲ-

2、Ⅲ-

1、Ⅳ-

2、Ⅴ-2共6个钻孔(按此顺序展图),以B煤层底版作为基准线编制岩煤层对比图(左边附综合柱状图)。

2、编制勘探线剖面图1:2000

由已经获得的勘探工程资料,分别编制五条勘探线剖面图:I线,II线,III线,IV线,V线。

3.编制基岩地质及工程布置图1:5000

根据已经编制的五条勘探线剖面图及其他勘探工程资料绘制基岩地质图要求在该图上绘出:O与C23、C23与P1、P1与P2地质界线;A煤层、B煤层露头线;

F1、F2、F3断层线;勘探线、物测线、钻孔、探槽、探井等勘探工程及必要的地形地物(勘探区地理坐标位置:经度700000--703500,纬度100000--102500)。

4、设计钻孔预想柱壮图1:500

在某一剖面上选择一个精查设计钻孔,采用剖面定柱法绘制出该孔的设计预想柱状图。

5.歪斜钻孔的校正

(1)校正计算:选用III-2孔的测斜资料。计算各测点坐标增量,并计算出A煤层底板标值,B煤层底板坐标值及终孔点坐标值。

(2)校正图编制:将III-2斜孔投放到相应的剖面图上及平面图上。

6.编制煤层底板等高线图1:5000

(1)编制平面图:根据已经编制的五条勘探线剖面图采用地质剖面法编制A煤层底板等高线平面图。

(2)编制立体图:根据已经编制的剖面图和平面图。编制III线至V线间-200米水平以上区段的A煤层底板等高线立体图。

三、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编制岩煤层对比图

编制方法:

1、计算参与对比的各工程点岩煤层真厚度

根据计算公式:H=L*cosB(H-岩煤层真厚度,L-岩煤层钻探厚度,B-岩煤层倾角或岩芯倾角)。分别计算出 Ⅲ-

4、Ⅲ-

3、Ⅲ-

2、Ⅲ-

1、Ⅳ-

2、Ⅴ-2 6个钻孔的各岩煤层真厚度(上至E煤层顶板,下至终孔层位)。

2、编制各对比工程的真厚度柱状图及综合地层柱状图

以垂向比例尺1:500。柱宽1.5厘米(综合柱状宽2厘米)。按照图例规定的岩性符号编制E煤层至终孔层位的6个钻孔真厚度柱状图和综合地层柱状图(按后附资料的平均厚度直接绘制)。

3、选择对比基线

一般应选择全区层位稳定、标志位显,且居于对比层段中下部位某一煤层或标志层的底板为对比基准线为宜。本图可选定B煤层地板为对比基准线。

4、排列钻孔柱状

各对比工程柱状图的排列次序一般应以相邻工程在施工平面图上距离最近为原则,或按与地层倾向一致的勘探线上工程点顺序排列,或沿某一地层走向上的工程点顺序排列。本图可以各柱状图的基准层(B煤层)底板对齐在同一水平线上,由左至右的摆放次序:综合柱状-

4、-

3、-

2、-

1、-

2、-2。

5、对比联线

运用沉积岩学及煤田地质学等岩煤层对比方法进行分析对比,确定各柱状岩煤层层位。把对比柱状中相同层位的地层、煤层标志层等底板用实线(对比依据可靠)或虚线(对比依据不充分)连接起来。本图仅依据三个标志层和煤层厚度为特征就能对比而确定层位。连结的对比线条有:A、B、C、D、E五层煤层底板和P2/P1、P1/P3二个地层界线即可。

二、编制勘探线剖面图

编制方法

1.确定编图的比例尺、图幅大小、剖面方向

比例尺:一般应为同勘探阶段地质平面图比例尺的二倍左右-即本图定为1:2000。图 幅:长度:为煤系地层倾向上的控制宽度-本图长50CM~80CM;宽度:取决于勘探深度-本图幅宽30CM~40CM。

方向:一般习惯性确定剖面视向是以0°~180°为右,180°~360°为左-本五条剖面图均按此确定左右视向。即NW向的一端放于左边。

2.绘制水平标高线

水平标高距一般是根据煤层倾角大小及编图的比例尺确定的。若煤层倾角平缓,则选定的距小(为10M~50M);若煤层倾角大,则选定的标高距亦大(为50M~100M)。该剖面以100M为标高距(即在图纸上每两条间距为5CM)。共绘制七条水平标高线(即

+100M~-500M)。水平标高线的上下标高值是由地面标高和勘探深度确定的。水平标高线要求绘制精确。并在每条线的两端注明标高数值。

3.投放工程点

以剖面线所切的某条经纬线或某工程点为基准,将该剖面所通过的工程点全部投放到剖面的相应位置上(在平面底图上量取与基准点的相对位置;临近偏线的工程点按走向投影法投到剖面上。并用虚线表示工程以示与线上工程的区别;歪斜钻孔经校正后投绘到剖面上。)

各线上的工程点有:I线(I-1,I-2,Ⅲ-4);Ⅱ线(Ⅱ-1,Ⅱ-2);Ⅲ线(Ⅲ-1,Ⅲ-2,Ⅲ-3,Ⅲ-4,Ⅲ-5);Ⅳ线(Ⅳ-1,Ⅳ-2,井2);Ⅴ线(Ⅴ-1,Ⅴ-2,井1,K1)。

4.绘出剖面地形线

剖面地形线一般是通过该线的地表实例的高程点连线绘制而成。本图以线上各工程点的地面标高点(即钻孔口,探井口,探槽头标高)直接连线并向两端水平推延至剖面长度即可。

5.绘制剖面上的各勘探工程

各种勘探工程在图上的深度(钻孔和探井)或长度(探槽)按规定的图纸比例尺确定;工程类别按图例符号表示;钻孔以宽度为6毫米三条线组成的简易柱状表示(Ⅲ-2孔需校正后投放)。并在钻孔中心线上以岩煤层倾角画出煤层底板线、地层分界线标志层及断层点等。

6.分析联线

通过对比,确定各工程所控制的各岩煤层层位,根据剖面所处的构造形态和确定地层倾向,把各工程中的相同层位用圆滑曲线连接起来。

联线次序:先联基岩界面线,再联断层线,最后联地层界线和煤层底板线。

基岩界面线联接:连接剖面上各工程新地层深度点,并向二端水平推延之。

断层线的确定:F1在Ⅲ线剖面上有工程断层点(Ⅲ-5孔)控制。并配合断层倾角即可在剖面上画出;F2在Ⅲ线剖面上有工程断层点(Ⅲ-2孔)控制,在Ⅱ线剖面上有工程断层点(Ⅱ-2孔)控制。并配合断层在剖面上的视倾角能分别在Ⅲ线剖面上和Ⅱ线剖面上画出;F3在Ⅳ线剖面上有二个工程断层点(Ⅳ-1孔和井2)控制。直接连接二个断层点即可。

地层、煤层联线:先连同一断盘或同一翼上有二个以上工程控制点的相同层位,再按层间距连接(或推出)一个工程控制点(或无控制点)的其他同层位连线。每条剖面上均需连4条地层界线(Q/P.P2/P1.P1/C3.C/O)和5条煤层底板线(A、B、C、D、E)。注意问题

1、充分利用工程控制点资料作图。如井I的B煤点,K1的A煤点和P1/P3点为V线剖面作图利用;井2的A、B、F3点为Ⅳ线剖面作图所利用;Ⅲ4孔为Ⅲ线剖面和I线剖面作图所利用的公用钻孔等均不得忽视。

2、断层(或岩煤层)走向与剖面线斜交时(夹角〈75°〉。应由真倾角换算为视倾角在剖面上表示。

3、Ⅱ线与Ⅲ线相交点,各层位深度(包括地面标高)分别在二个剖面的相应位置上应该相一致(以线剖面图控制线剖面图的相应位置)

4、图面内容:图签、图名、比例尺、剖面方向、工程编号、煤层编号(底板深度、真厚度)、地层代号、断层编号(性质、产状、落差)。等均不得遗漏。

三、编制基岩地质及工程布置图

基岩地质及工程布置图的编制方法:

1、绘制经纬网格线

参见〈〈煤田普查与勘探〉〉P276介绍的经纬网的制作方法。以1:5000比例尺按经距值700000~703500(8条线)。纬距值100000~102500(6条线)绘出正方格网,并标注经纬距数值。(要求各小方格对角线误差〈0.5mm〉

2、放置勘探工程

按各勘探工程点平面坐标值(x,y)将钻孔(16个)、探井(2个)、探槽(2个)分别以图例规定的符号投放到相应的平面位置上(斜孔需投终孔斜点)。

钻孔按孔口坐标投点;探井按井口坐标投点;探槽按槽端坐标、方向和长度投放。同一条直线上的各工程点连线即为勘探线,注名线号。

物测线(地震测线)按测线端点坐标、方向、长度投放、注名线号。其中W2.W4.W6线分别与勘探线I、Ⅱ、Ⅲ线重合。

3、编制各勘探线剖面图

五条勘探线剖面图应编制完毕,并应进行修订。

4、投放隐伏地质点

把各条勘探线剖面图基岩界面上隐伏的地层界线点、煤层露头点、断层点分别投放到平面图相应勘探线的相应位置上(平距移置时注意剖面图与平面图不同比例尺的换算)。

5、分析联线

详细分析区内构造形态和特征,把各线上同一地层界线点同一煤层露头点,同一断层点分别用圆滑线条连接起来。

联线时应先联断层线,后连地层线和煤层露头线。

断层联线:F1由Ⅲ线剖面和测线I控制,并参考断层走向;F2由Ⅱ线剖面、Ⅲ线剖面、测线

7、x2孔控制;F3由Ⅳ线剖面和 K2槽控制,并参考走向。

地层界线及煤层露头线联线:一般应先连同一断盘上有2条以上的勘探线控制的相同层位线,再按露头平距连接(或推出)只有1条勘探线控制(或无控制)的联线。并注意不同性质的断层两盘相同层位线的错动关系不要有误。地层2应连出3条

(P2/P1.P1/C3.C3/O);煤层露头线应连出2条主采煤层(A煤层和B煤层)。

四、编制设计钻孔预想柱状图

在精查设计勘探工程中,选定剖面上的一个精查设计钻孔,由地面为起点,沿钻孔轴线,按1:2000的剖面图比例尺分别量取各层位点的设计深度。以各层位深度为依据,参照邻近钻孔相同层的岩性资料,编制出1:5000的设计钻孔预想柱状图(具体编图步序从略)。

五、Ⅲ--2钻孔的歪斜校正

方法一:测点计算法(平均天顶角,方位角法)

以各测点直接作为计算点进行列表计算的。即根据测点深度算出相邻测点间的孔段距。以孔段上下测点的天顶角和方位角之平均值作为该孔段的计算参数。算出各测点间的座标增量值,从而获得任一测点的空间座标值。

对于控制点(如A煤层,B煤层)的座标计算。只要根据控制点的深度插入至某二个测点之间。按计算测点座标值的方法,即可算出。具体计算方法按表一进行。

方法二:平距孔段距法

以各测点之中点作为计算点进行列表计算的。即根据测点深度算出各测点的中点间的孔段长度和各中点深度。以孔段中的测点的天顶角和方位角作为该孔段的计算参数。算出各中点间的座标增量值,从而获得任一测点的空间座标值。

这种计算方法实则是把各测点的中点作为孔段歪斜的转变点而每个测点的测斜参数(天顶角和方位角)表示了上下测点间一半孔段距的歪斜程度。这种计算方法所应用的测斜资料比较合乎钻孔歪斜的实际情况。因此可以提高歪斜计算精度。多为现场实际工作所采用。对于控制点的座标计算,只要根据控制点(A煤层,B煤层)的深度插入至某二个中点之间。按计算中点座标值的方法即可算出。具体方法按表二进行。

2.校正图编制--把歪斜钻孔Ⅲ-2绘制到该孔所在的Ⅲ 线剖面图上。

下面介绍二种作图方法均是以平均孔段距法统计资料进行投点作图的。

方法一:投影作图法(不需要计算数据而直接通过投影作图)

(1)作天顶角剖面图

作一条水平线(地表线)和一条铅直线,交于一点为孔口。按剖面图比例尺,以各孔段长度(l)和各孔段天顶角(r)作出各孔段成折线。

(2)作平面投影图

在(1)地表线下方的一定距离处作一水平线(平面图勘探线)交(1)铅直线于一点(平面图孔口)。过孔口以勘探线方位(161°)定出正北方位线及地层走向线。将天顶角剖面

图中的各计算点(即各测点间的中点)垂直下投到平面图勘探线上,得各孔段的水平投影距(d)。根据各孔段水平投影距和方位角(Q)即可作出斜孔平面投影图。

(3)作剖面投影图

把(2)中的各孔段端点分别垂直向上(垂向投影--勘探线与地层走向夹角>75°)投影到

(1)中相应的各计算点标高水平线上相交。连接各相交点成圆滑的曲线,即为斜孔轴线剖面投影图。

(4)填绘钻孔柱状

在铅垂线上由计算出的各控制点标高(如A,B煤层底板标高)作水平线交斜孔轴线于一点(或在天顶角剖面图上根据各控制点孔深作水平线交斜孔轴线于一点),该点即为某控制点在钻孔轴线上的位置,按岩芯倾角作出各地质点层位,再以一定柱宽(6mm)和岩性符号填绘出斜孔柱状。

方法二:计算投影作图法(通过校正计算的中间数据,结合投影作图)

(1)计算各孔段间垂距(⊿Z)和平距(a):校正计算表中直接获得。

(2)作平面投影图:作一条水平线为斜孔所在平面图的勘探线,以勘探线方位(161°)过线上一点定出正北方位线及地层走线,按剖面图比例尺,以各孔段平距(d)和孔段歪斜方位角(Q)即可作出斜孔平面投影图。

(3)作平面投影图:由平面投影图孔口向下引一条铅直线,在平面投影图一定距离处的下方作一条水平线(剖面图的地表线)交铅直线于一点为剖面图孔口。根据各孔段间垂距(⊿Z)在铅直线上作出各计算点的水平标高线。把平面图中各孔段端点分别垂直下投(垂向投影法)到相应的各计算点水平标高线上相交,连接各点成圆滑曲线,即为斜孔轴线剖面投影图。

(4)填绘钻孔柱状:同方法一中(4)。

六、编制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1.煤层底板等高线平面投影图的编制方法-A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1)绘制经纬网格线与基岩地质图绘制方法(1)相同。

(2)放置勘探工程

把对A煤层起控制作用的各工程点按其平面坐标值,以图例规定的符号投放到相应的平面位置上(Ⅲ-2孔要投放对A煤层控制的歪斜点),并注明各工程点对A煤层底板的控制标高。注意:Ⅲ-5,Ⅲ-3,Ⅹ

2、Ⅹ

3、井

1、K2共6个工程未对A煤层起控制作用,不得投放;勘探线同基岩地质图;物测线暂不放置。

(3)投放底板标高点,煤层露头点及断煤交面点

把各条勘探线剖面图上的编制煤层(即A煤层)的底界线与各条标高线相交的交点移置到平面图中相应勘探线的相应位置上。并标记上各点标高值(一般每条勘探线上应相交出+100~-500M标高线的若干个标高点)。把各条勘探线剖面图基岩界面上的A煤层露头点投放到平面图相应勘探线的相应位置上(与基岩地质图中投放的煤层露头位置相同)。若剖面图中有断层,则将断层线与上下二盘煤层底界线的二个交面点投到平面图相应勘探线的相应位置上(Ⅱ线上有F2-对交面点;Ⅲ线上有F2-对交面点和F1的上盘交面点;Ⅳ线上有F3的一对交面点)。

(4)分析联线

根据各勘探线上煤层底板标高点的分布情况,确定平面上各部位的构造形态和特征,圆滑地连接各线上标高相同的点。即为底板等高线;圆滑地连接各线上的A煤层露头点,即为A煤层露头线;将不同线上的同一断层上下盘交面点分别连接,即为断煤交面线。

联线时应注意先联出断煤交面线,而后联底板等高线和煤层露头线。底板等高线的连接应注意断煤交面线二侧同名值等高线的错动关系及各等高线的协调性。煤层露头线连接时应参照基岩地质图。二图上A煤层露头线应完全完全重合一致。

F1.F2.F3三条断层断煤交面线的编制介绍如下:

F1断煤交面线编制:把Ⅲ线剖面上的上盘交面点和基岩地质图上的A煤层露头线与断层线的交点用点划线连接起来,即为F1的上盘断煤交面线(下盘煤层上升而被剥蚀,故不存在交面线)。

F2断煤交面线编制:把Ⅱ线剖面上的一对交面点,Ⅲ线剖面上的一对交面点和基岩地质图上A煤层露头线与断层线的一对交点,分别用点划线连上盘交面点和用叉划线连下盘交面点。即为F2的上下盘断煤交面线。

F3断煤交面线编制:根据Ⅳ线剖面上的一对交面点和在基岩地质图上A煤层露头线与断层线的一对交点。并配合采用断层面等高线法可作出该断层的断煤交面线。其具体方法如下:先作出F3断层面等高线,再作出A煤层底板等高线。二种等高线的同值线相交的交点即为某盘断煤交面线一点。若干个这样的点的连接,即为某盘断煤交面线。

针对该图简便的作法是:先作出F3断层面-100~-300M等高线,再作出Ⅳ-Ⅴ线间

-100~-300MA煤层底板等高线。选择二种等高线的-300M(-200M)相交的交点和Ⅳ线上的上盘交面点连接。即可作出F3上盘交面线。下盘交面线根据Ⅳ线上的下盘交面点推出,并逐渐向深部与上盘交面线相交(即断层尖灭)。

第三章总结

大学期间,到目前为止,我们参加了3次实习,普地认识实习、巢湖地质填图实习和矿产资源勘探课程设计。刚入学时,我对我所学的专业是一点都不了解,再加上我们大一学的都是基础课程,还没有设计到专业方面的书籍。到了大二下学期我们开始接触专业课了,对自己的专业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紧接着我们参加了普地认识实习,此次实习我们学到了很多很多,学会了用罗盘等地质仪器以及初步会观察地质现象并学着用自己的理论知识解释这些地质现象。到了大三,去年我们参加了巢湖地质填图实习,这次我们不再是以一个参观者的身份接近大自然了,我们是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去观察和认识大自然的种种地质现象。如今大三快要结束了,我们进行此次矿产资源勘探课程设计,这是一个让我们再学习的机会!我们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普地认识实习和巢湖地质填图实习学到的知识及对地质现象的领悟力在矿产资源勘探课程设计可以得到运用了,让大家很有成就感。

我的课程设计制图画的是第Ⅳ勘探线剖面图,相对还算比较简单。画钻岩煤层对比图时,我按照资料一步一步顺利的完成了。

通过这短短一周的课程设计,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我的理论知识更丰富了,实践性也更强了。

地质工程08-4班第2组何亨武

篇3:煤田

煤炭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矿产资源, 据国际能源中心估计, 全世界煤炭总储量为6900亿吨标准煤。我国是世界第一煤炭生产与消费大国, 煤炭在我国分布广泛, 主要集中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 其中最为重要的供应地为华北地区。

煤炭是古代植物长时间埋在地下, 经历了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作用而形成的固体可燃物, 在经过地质作用形成煤层。华北地区的煤田是我国主要开采的煤层, 该区煤层形成于晚古生代。该时代煤层在构造煤的作用下, 含有较多的瓦斯成分, 从而制约了该区的瓦斯事故防治和煤层开发。在煤炭地质理论中, 构造煤具有重要的地位, 能对煤层可燃气的开发和瓦斯浓度的控制产生决定性影响。

由已有的构造煤赋存规律研究成果可以知道, 煤田区域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构造应力与顺层滑动的相互作用;构造煤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为切层和断层。根据勘测与研究结果, 华北地区的煤田分布规律主要与构造有关, 总体上说, 由南向北分为三个煤层带。

(1) 南部煤层带

南部煤层带主要包括河南西部、永城、平顶山、淮北和淮南等煤田。该区域中, 平顶山、淮北和淮南的煤层结构为Ⅲ-Ⅳ类构造煤;河南西部煤田结构主要为Ⅳ-Ⅴ类构造煤;永城煤田为Ⅰ-Ⅱ类原生结构煤。

(2) 中间煤层带

中间煤层带主要包括鄂尔多斯、山西地区、渤海湾和山东西部地区的煤田, 该煤层带总体上为原生结构煤, 煤体结构类型总体上以原生结构煤为主, 尤其是西部鄂尔多斯盆地内, 主要是Ⅰ-Ⅲ原生结构煤。比较重要的煤田有:准格尔煤田、东胜煤田、神府煤田、贺兰山煤田和河东煤田等。此外, 该煤层带还包括Ⅲ-Ⅳ类构造煤, 主要分布在太行山东侧和山东西部地区。

(3) 北部煤层带

北部煤层带主要包括辽宁西部地区和北京西部地区, 该煤层带绝大部分为Ⅲ-Ⅳ类构造煤。

2. 煤田构造理论

2.1 煤田构造研究进展

煤层的形成与赋存的主要地质因素就是构造作用。首先, 地壳运动为构造拗陷的形成和煤的聚集提供场所, 构造格局与沉积构造的迁移与转化在煤形成聚集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 在煤层的勘察与测量工作中, 煤田的构造研究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我国煤田构造研究体系是在前苏联的基础上起步的, 然后才逐渐形成了一套基本完成的理论体系, 并在改革开放后得到迅速的发展完善。当前, 我国煤田构造体系的主要理论内容包括:地质力学、断块学说、岩石圈板块构造学说和构造地质理论等等。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岩相古地理、古气候和成煤植物、主要聚煤期的古构造、聚煤作用与聚煤盆地演化等。国内煤田构造学界先后确定了板块活动的观点、煤田滑脱构造的概念和构造控煤概念等重要理论, 促使我国煤田构造理论框架结构完善。

当前时期, 国内对煤田构造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板块构造理论对煤田构造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 煤田构造理论与地质构造、盆地构造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

(3) 高精度勘测技术、遥感技术等先进技术在煤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4) 煤田构造的研究与安全、高效生产紧密相连;

(5) 煤田构造理论的发展得益于全国煤炭资源的潜力评价工作的进行。

2.2 煤田构造的主要控制因素

(1) 地球动力学环境

煤田构造发生形变的基本条件是地球动力学环境的变化。以华北地区为例, 整个区域由众多不同的构造活动带拼合而成。因此, 华北地区的煤田具有非均匀性显著、活动带密度大、地表环境复杂等特点。

(2) 构造演化历程

构造演化历程对含煤岩系的改造过程影响显著。聚煤底层的构造演化过程开始的越早, 含煤岩系的变形就越复杂。我国最具有工业价值的煤层形成于早石炭纪至新生代时期, 一直伴随着聚煤作用的发生。在不同的时期、不同地域的地壳运动与地表构造演化方式均不相同, 所以不同聚煤区和聚煤期的煤层所受影响也就不同。

(3) 深部构造与基底属性

煤层形成过程中的空间差异主要取决于深部构造与基底属性。由于不同层次间的地壳存在密切的联系, 地壳浅部的煤层和深层的物质运动密切相关, 深层的构造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聚层构造演化的活动历程。一般情况下, 板块内部的地台稳定且盖层变形较小, 含煤岩系就能得到较好地保存。

(4) 构造应力场作用

导致含煤岩系变形的直接原因为构造应力场的作用。实际上, 煤田构造就是含煤岩系在应力作用下变形和变位的综合结果。即使在同一地区、不同含煤岩系也会经历不同期次的应力场作用, 其结果也就千差万别。板块构造应力向板内减弱, 致使煤系变形的空间具有规律性展开的特征。深部地壳的活动会引起不同区域应力的分异, 最终导致煤系构造变形复杂。

(5) 煤系的组合特征

煤系的上覆和下伏岩性导致含煤岩系的变形具有特殊性。煤系组成的主要特点就是成层性好、软硬岩层相间、回旋频繁和软弱层位发育等特点。

2.3 煤田构造研究任务

随着国内煤田构造理论与煤炭勘测技术的发展, 煤层的地质构造的清晰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但是, 由于我国不同类型煤田地质条件复杂, 完全勘测存在很大难度, 另外, 勘测经费的限制也严重阻碍了煤层构造勘测的效果。因此, 充分利用有限的地质信息资源, 获得更多有价值的勘测结果并提高构造的查明程度, 是当前煤炭勘测工作的主要研究任务。

3. 华北地区的煤田构造分区

3.1 概述

华北赋煤区域在经历地质演化中地壳运动作用的改造后, 分割为不同种类、不同大小的煤田。一般情况下, 赋煤区构造单元是从赋煤的角度划分的, 从区域煤田构造的规划看, 华北地区煤田构造单位的划分如图2所示。

3.2 华北赋煤区构造分区

华北赋煤区构造分区主要包括缘挤压与伸展变形带、东西南北挤压与伸展变形带。该区域赋煤区可以划分为四个级别, 分别是:赋煤构造区、赋煤构造亚区、赋煤构造地带、赋煤坳陷区。对应的地形构造单元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构造单元。具体如下表所示:

4. 结论

华北地区煤田的开发程度较高, 露天煤矿与浅地层煤炭资源基本上已被充分利用。因此, 该区域找煤的方向主要为新生界覆盖与矿区周围的深部区域。加强对煤田构造理论的研究能为煤炭勘测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华北地区的煤田分布, 主要包括南部、中部和北部三个煤层带。然后介绍了我国煤炭构造理论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对华北地区煤田构造的探讨。华北赋煤构造区主要包括赋煤构造亚区、赋煤构造带和赋煤坳陷等构造区域。本文研究结果对于提高我国煤炭勘测技术和查明华北地区煤田构造特点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华北地区,赋煤区,煤田构造,煤田分布

参考文献

[1]曹代勇.煤田构造研究与煤炭资源潜力评价[C].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279-282.

[2]曹代勇, 等.中国煤田构造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煤炭地质, 2008, 20 (10) :1-6.

[3]王恩营, 等.华北板块晚古生代煤层构造煤区域分布的大地构造控制及演化[J].煤矿安全, 2010 (2) :86-89.

[4]张玉贵.构造煤演化与力化学作用[D].太原理工大学, 2006.

篇4:煤田大火亟待治理

惨痛的资源损失:一年烧掉一个小煤窑

乌达煤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西北部,为神华集团乌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乌达矿业公司)的生产煤田,下辖3个井田:五虎山、苏海图、黄白茨。煤田总积为35平方公里,总地质储量6.3亿吨,目前剩余地质储量约2.8亿吨,可采储量约1.9亿吨。

乌达煤田可采煤层有12层,目前已在8个煤层中发现了规模大小不等的火区。据2001年11月北京市国土资源遥感公司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煤炭地质勘察院等单位联合详查,确定火区26个,总面积307.6万平方米,占整个煤田面积的8.8%。

那么,43年来煤田大火共烧掉了多少煤呢?据乌达矿业公司初步统计,截至2003年年底,乌达煤田煤炭资源总烧失量达到1800万吨左右,年均烧失煤炭约44万吨,相当于一年烧掉了一个小煤窑。

此外,由于受煤火影响,乌达煤田现存2.8亿吨剩余地质储量中至少有5000万吨已难以开采,使原煤田服务年限减少了16年,给国家造成了约50亿元的经济损失。

早在1961年,乌达矿业公司前身乌达矿务局组建后的第三年,就在苏海图井田9号和10号煤层发现了自燃火情,但当时以及此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并未得到生产企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以致火势像脱缰的野马般日渐蔓延。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乌达煤田内出现了三四百个小煤窑,这些小煤窑大多不重视安全生产,乱挖乱采,巷道横七竖八,相互串联,在煤田内部形成了一条条燃烧通道,一旦井下出现难以控制的火情,所属窑主便将井口一封了之,任凭煤火在地下蔓延,因此形成了不少燃烧中心,最终沿着采煤巷道进一步扩展蔓延形成燃烧带。

沉重的环境污染:烟雾、酸雨、地热……

记者在乌达矿业公司五虎山井田看到,这里的地面四处冒烟,整个煤田上空弥漫着刺鼻的烟雾。火区地表出现大面积塌陷、下沉和裂缝。在一些地表上可看见煤焦油、芒硝和硫磺通过裂缝析出地面。有的裂缝还可见到烧得通红的、正呼呼地往外冒热气的煤火。

据乌达矿业公司煤田灭火工程处处长贾跃荣介绍,这里的煤含硫量大,主要用于炼焦,这种煤在自燃状态下所排放的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气体不仅漂浮在矿区上空而且还影响到邻近煤田的乌海市乌达城区。

当地环保部门多年检测结果显示,乌达城区的空气中所含一氧化碳超过国家标准的五倍以上,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均超标一倍以上。

乌达矿业公司职工医院的一位大夫告诉记者,这几年矿区内患呼吸道疾病的人明显增多,几乎是翻倍增长。

由于大气中含硫量大,近几年来,乌达煤田及其周边地区的酸雨明显增多。记者看到,煤田里的一些建筑物以及一些露天设备由于受酸雨侵蚀,其表面已变得坑坑洼洼。一些矿工对记者说,我们这里是干旱地区,本来一年下几场雨是让人很高兴的事情,但现在一下雨大多是酸雨,不仅对生产设备有损害,而且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有损害,雨水流到眼里扎眼,所以我们现在是既盼下雨又怕下雨。

严重的空气污染以及地温升高,使得火区周围的生物也难逃厄运。记者在火区附近走了一圈,仅仅见到几棵枯死的沙冬青,它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在火区的边缘地带,记者还看到一些被遗弃后已坍塌的房屋。据有关方面介绍,这些房屋多数是因环境污染而被迫搬迁的居民遗留下来的。记者有幸找到了一位仍在此居住的老人。老人姓王,因为不愿意随孩子离开居住了一辈子的故土才暂时留了下来,但他说:“我也要走了,为了多活几年,必须走。”

严酷的现实拷问:能源紧张,何时缚火龙

近10年来,火情一直呈现出蔓延的趋势。1995年至2001年期间,火区面积增加了一百余万平方米。1995年之后的6年间,年均损失煤炭资源约130万吨。2002年之后,除个别火区因采取灭火措施得到局部控制外,估计年损失煤炭资源仍达到一百五十万吨左右。

据专家介绍,煤是一种可燃有机矿物,在自然氧化条件下,具有自燃倾向性。为此,煤田地层一旦产生裂隙,空气进入煤层并达到一定的温度,就会产生自燃。为此,防止煤自燃是煤矿生产中需重点防范的重要安全问题。

2002年年初,乌达矿业公司成立煤田灭火工程指挥部,着手对影响生产的火区进行治理。据煤田灭火工程处处长贾跃荣介绍,截至目前,乌达矿业公司已累计投入2000万元进行灭火治理,实施治理的面积大约100万平方米,现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采取的灭火方法主要有沙土覆盖裂缝堵死供氧通道,向地下火区打钻孔注泥浆或注高分子复合胶体材料。

但贾跃荣说,乌达煤田大火已燃烧了四十多年,要一下子把它灭掉是不现实的。并且,乌达矿业公司是神华集团所属的特困企业之一,企业能力极为有限。在1998年划归神华集团统一运营前,这个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十分艰难,长期拖欠职工工资。要不是当前煤炭市场看涨以及背靠神华集团这棵大树,目前的灭火工作也无力开展。

据乌达矿业公司总工程师介绍,现在灭火的最有效办法就是采用有机高分子复合胶体材料,与水浆混合直接注入地下火层,这一先进技术是西安一所高校的科研新成果,它的塞隙、降温、封堵、灭火效果很好,但价格高、投入大。

2002年8月,乌达矿业公司委托内蒙古煤炭科学研究所编写了《乌达煤田灭火工程初步设计》,并于2002年12月底呈报给国家有关部委。按灭火工程初步设计概算,灭火资金需要九千六百多万元,除企业自筹一部分外,剩余资金得申请从国家煤田灭火专项资金中补助。

篇5:2014煤田地质学考试总结

一、填空题

1.、勘探划分阶段:找煤(初步普查)、普查(详细普查)、详查(初步勘探)、精查(详细勘探)

2、勘探线的种类:主导勘探线、基本勘探线、辅助勘探线

3、勘探网布置形式: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勘探网

4、影响勘探工程布置的地质因素:构造特征、含煤特征、地貌特征

5、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岩相分类:山麓相、河流相、湖泊相、沼泽相、三角洲相、滨海相、浅海相

6、工业分析包括哪些:水分、灰分、挥发分的测定、固定碳的计算

7、元素分析的定义:是指测定煤中有机质的组成元素(如c、h、o、n、p)的含量

8、取样目的:研究煤质

9、取样方案:取样的种类和研究项目、取样方法、样品的数目、采样点的分布

10、储量计算误差:地质误差、技术误差、方法误差

11、煤质分析的步骤:采样、破碎、干燥、制样、实验分析

12、地质填图的方法:剖面法、追索法、穿越法

二、名词解释:

1、成煤作用:从植物死亡、堆积到转化变为煤所经历的一系列演变过程。

2、泥炭化作用:高等植物死亡后其遗体在沼泽中堆积起来,在水、氧气及微生物的参与下,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转变为泥炭的整个过程。

3、腐泥化作用:在湖、海等水体或沼泽深水地带的还原环境中,在厌氧微生物参与下,低等动、植物的遗体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形成富含水分的有机软泥—腐泥的过程。

4、旋回结构:是指在煤系的垂直剖面上,一套有共生关系的岩性或沉积相的规律性组合和反复交替现象。前者称岩性旋回;后者称沉积相旋回。

5、侧相迁移:不同聚煤期或同一聚煤期的不同发展阶段,聚煤盆地在空间上的转移。

6、原生变化:是指在煤层顶板岩层的沉积物形成之前,由于泥炭受到某些地质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煤层形态和厚度的变化

7、后生变化:是指泥炭层被顶板沉积物覆盖以后或含煤建造形成之后,遭受到各种地质作用而引起的煤层厚度的变化

8、动力变质作用:是指由于褶皱和断裂构造变动产生的煤变质作用

9、同沉积褶皱:是指聚煤盆地内低级别的隆起与坳陷,伴随含煤岩系沉积过程发育而成10、同沉积断裂:是指在含煤岩系形成过程中不断活动的断裂,又称生长断裂

11、叠合勘探:在基本勘探系统的基础上,应针对各种特殊需要,叠加一些专门的勘探工程,使勘探后期形成的勘探网实际上是不均匀的12、复合勘探:在基本勘探系统的基础上,为准确地查明影响采掘顺利进行的开采地质条件,需要加密一些专门的勘探工程,使勘探后期形成不均匀的勘探网。

13、钻探:指为了勘探矿床、地层构造、土壤性质等,用器械向地下钻孔,取出土壤或岩芯供分析研究的一种勘探方法。

14、遥感:广义理解,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狭义的遥感,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及综合性探测技术。

15、勘探程度:是指勘探区(井田)在建井设计以前对煤炭资源的地质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的研究和查明程度。

16、煤化作用:是指已经形成的泥炭,由于地壳的下沉而埋藏于地下深处后,在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因素的作用下转变成褐煤、烟煤、无烟煤的过程

三、简答论述

1、普查最终目的:

普查是在找煤的基础上或已知有勘探价值的地区进行。主要任务是对工作地区有无开发建设的价值作出评价,为煤炭工业的远景规划和下一阶段的勘探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料。

2、遥感特点:

(1)大面积的同步观测:遥感平台越高,视角越宽广,可以同步探测到的地面范围就越广。

(2)时效性:获得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时效性强。

(3)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获取的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且数据来源连续,具有可比性。

(4)经济性: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局限性:许多电磁波有待开发,还需发展高光谱遥感以及与其他手段相配合。

3、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应用:

全面研究地质构造和成矿地质条件,以查明地表矿体形态、规模及产状、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矿体与围岩的关系及其围岩蚀变,为探矿工程的布置、储量计算以及矿山

设计和建设提供地表地质资料

4、勘探线布设原则:

(1)勘探线应与岩层走向或褶皱构造线方向相垂直进行布置;若不垂直,其与倾向交角小于15°,以便获得剖面正确的构造形态;

(2)勘探线方向不因地层走向的局部改变而改变方向;

(3)详查、精查勘探阶段在布置勘探线时,应尽量利用以往普查、详查勘探阶段所布置的勘探线,以减少剖面上新增工程量,而又能获得更多的地质效果;

(4)勘探线布置尽量与物测线的位置重合一致,以利钻探与物探资料的对比和解释;

(5)勘探线的布置尽量避开不利于施工地段,如地形地形切割剧烈的悬崖陡壁、河流、湖泊等。

5、探井使用的条件:

(1)表土厚度大于3米,且地层产状平缓的地段,不宜使用探槽时,可选用探井。

(2)探井挖掘深度比探槽深些,因此,岩、煤层受风化影响较小,被揭露的煤层厚度接近实际。

(3)探井沿地层走向和倾向均可布置,注意选择在地势较高、表土较薄而稳固且含水较少的地段,以防止垮塌和地表水流入

6、影响煤田与勘探的地质因素:

勘探区内的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如褶皱和断裂的发育情况,煤层的产状变化及岩浆岩的侵入破坏等)和含煤性变化(如煤系厚度、含煤层数,主要煤层的层数和其间距、煤层厚度、结构、煤质变化,以及煤层对比的难易程度等);勘探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复杂程度和掩盖程度等

7、综合地质编录意义:

(1)综合地质编录能反映勘探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和特点

(2)能帮助系统地了解和分析地质构造、煤层、煤质等问题,从而客观地反映煤层在地下的赋存状况,为储量计算提供必要的资料

(3)综合地质编录的成果,可直接为煤矿设计、建设和生产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它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8、观测点布设原则:

(1)点位的布置以能有效地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要素为原则。

(2)在地层分界线上、不同岩石接触处、岩相变化处、构造点、蚀变带、矿化及矿点、重要化石点、标志层、代表性产状要素测量点、取样点、山地工程以及其它有意义的地质现象观测部位,必须布设地质观测点。

(3)按地质实际情况,适当布设岩性控制点。一般岩性控制点不超过总地质点数的 30%,切忌机械地等距离布点。

9、钻探的关键技术在哪:

(1)高效破岩技术:提高钻井速度、缩短建井周期、降低钻井成本

(2)携岩技术: 将钻头破碎的岩屑从井底及时清除出去是提高钻速,减少钻井事故的关键。

(3)井眼轨迹技术: 钻头在地层中钻进会受到地层力的影响;井眼轨迹预测的难度;地面遥控可变弯接头和可变径稳定器被研制出来;旋转导向钻井系统

(4)井壁稳定技术: 地层被打开后,井壁岩石便失去了原有的支撑力;井壁稳定问题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5)地层评价技术:地层评价主要包括地层的工程特性评价和油层的含油气情况评价、进行地层工程特性评价是为了安全、优质、高效的钻井,进行油层含油气情况评价是为了提高油层的穿透率,提高油田开发效果

(6)油气层保护技术:为了防止井涌、井喷等严重后果,通常使井内液柱压力略大于油气层压;当井内压力大于油气层压力时,钻井完井液中的固相颗粒也会侵入油气层的孔隙内,增加油气流动阻力,造成对油气层的严重损害;正确诊断油气层损害机理

(7)钻井环保技术:若因预防措施不力而对井喷失去控制,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废弃的钻井液和其它废弃物处理不当,则会对周围环境或水源产生污染;钻遇地下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时处理不当,更会殃及人畜的生命

11、勘探工程密度确定方法:

(1)勘探经验法与类比法

(2)探采对比法:指将勘探资料与矿井采掘资料进行对比,检查误差的大小,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以确定合理的勘探工程密度的方法。

(3)稀空法(稀孔法或逐步放宽法)

(4)数理统计法

(5)模型法

10、矿井地质勘探与地质勘探:

与煤田地质勘探相比具以下特点:

1.继承性、补充性;2.直接为采掘生产服务;3.针对性、局部性; 4.资料丰富、手段多样

特点:矿井地质勘探与资源勘探相比:

(1)矿井地质勘探具有继承性和补充性的特点

勘探工程布置系统、勘探密度等重大勘探方案的选择方面,原则上应与资源勘探尽量保持一致,重点放在补充以前工作的不足,其中包括为防止资金积压,有意留在以后进行的勘探工程。

(2)矿井地质勘探在时间安排上,必须考虑生产接续计划和采掘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需要。过早进行矿井地质勘探,就会造成资金的积压;过晚进行矿井地质勘探,又会导致生产接续不上和采掘失调。因此,要通过总结经验和必要的推算,确定合理的勘探时间。

3)矿井地质勘探具有针对性和局部性的特点。

矿井地质勘探多是针对某一专门问题而布置的,任务比较单纯,地区比较局限,一般不要求提交完整的地质勘探报告。

(4)矿井地质勘探具有一系列的优越条件。

在进行勘探设计时,有资源勘探和丰富的井巷资料作依据;在布置勘探工程时,有条件采用井下钻探、巷探和井下物探手段,并把井上、井下布置结合起来。

篇6:煤田地质录井技术应用浅谈

煤田地质录井技术应用浅谈

在石油钻探领域,将钻时录井、岩芯录井、岩屑录井等录井技术综合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可以较准确地判定钻遇地层岩性,在煤田勘探中,尤其是在深孔采取率低、水文孔含水层判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河北煤炭 英文刊名:HEBEI COAL 年,卷(期):2009 “”(5) 分类号:P624.5 关键词:煤田地质   录井   综合录井   地质录井  

上一篇:8文明施工管理制度下一篇:加强公路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