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与热议论文

2024-04-24

冷与热议论文(精选9篇)

篇1:冷与热议论文

什么是冷?什么是热?于我而言,对我关心,给与我信任,就是热;忽视我,误解我,就是冷。

难得一见的大周,却抵不过高中以来养成的早起床的好习惯,早早的起了床。推开屋门,寒意陡然袭来,外边竞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秋天真的到了,天也冷了。于是又到被窝睡起了回笼觉。

八点左右,爸妈要出门,叮嘱我照顾好表弟。不久,竟然开始嗓子疼,外加头疼。找到体温计一量,竟然是发烧了。“罗诚,姐姐发烧了,你自己听话写作业,我再去睡一会。”我对书桌前的表弟说。

再次睁开眼的时候已经九点了,窗外依旧下着小雨,让人听了都能感到寒意。突然想到小表弟依旧饿着肚子。刚到客厅,就瞧见厨房里表弟正在笨拙地煮着面条,不一会儿,他就跑出来喊我去吃饭。我坐在餐桌前,看着表弟把盛满鸡蛋的那碗推到我面前。吃完饭,他又端了水拿了药给我,然后推我去房间睡觉。

看着洗好了碗又重新书桌前的表弟,我笑了。表弟今年已经12岁,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顽劣的混世魔王,他长成了懂得关心照顾别人的大男孩。想到这里,心热热的,窗外的雨好像也要停了。

最不喜欢夏天,头顶上的太阳火辣辣的,风吹过都是热的。今天依然很热。

上化学课的时候被老师点了名,化学老师说我在学习上太懒,作业都不认真做。突然觉得有些委屈,我明明认真的做作业啊。只是因为化学基础不太好,一轮复习中综合性的题目做起来不够得心应手才没有做完的,只是怎么跟老师解释呢?哎,突然很郁闷。

抬头看外边的太阳好像也没有那么毒了,心里凉凉的。唉,被误解的滋味真的是很不好受啊。

篇2:冷与热议论文

马云有一双热情的眼睛,他冷静的看着。看着微信从无到有,从无名小辈到交往平台大亨,看得他心潮澎湃。作为王牌电商的马云发动了声势浩大的阿里巴巴团队助推平台——来往。这是一场战争,全阿里巴巴的员工都参与进来,他们顶着王牌电商的身份向微信学习,叫板,希望在未来社交平台上拥有一席之地。虽然结果还未见分晓,但身在其中的马云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冷静睿智又自信热情的探路者。

他并不担心什么时候向前,因为在出发之前,他已经看到了许多。看到了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之所以失败的教训,然后借着热血的心和充满热情的双眼的指导,一路披荆斩棘。没有人会永远屹立山巅,所以到半山腰者不必害怕,怕的是面临现实,连勇敢迈出一步都不敢!

也有的人,有一双冷的眼睛。冷得看不见父母,亲人,朋友。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理咨询室接到一位30岁的患者。陈先生大学毕业已经多年,每天沉迷网络,连社会工作都无心参加。父母为其连找三次工作也因为自身交际差,基本不懂社交而丢掉。从那以后,他更是沉迷在网络虚拟的世界里,和虚拟世界里的人打得火热却很少和家人交谈,甚至在社区没有朋友。陈家人虽然有了儿子却失去了儿子。尽管他还活着,却失去了成为这个世界一份子的资格。他用一双冷眼看世界,却没有热情的迈出一步。站旁观席上,看着别人在这个世界舞动,而自己却只有一纸证明,这世界我曾经来过。

但短暂的冷眼并不代表悲观。‘文学超女’萧凯茵,苏珊大妈的一战成名,在于他们能坚持梦想,让热血的心永不老;开创‘联想’时代的柳传志,年过半百出山的诸葛孔明,时间从来不是问题,而是面对现实,你是否能用热情迎接每一个冰冷的挑战与困难。

篇3:公考的冷与热和黄世仁“被嫁”

不过, 公务员热也不是铁板一块, 和往年一样, 发烫的热度中, 也常见冷遇。统计显示, 报考竞争最激烈的职位, 招录比往往达到数千比一, 如此前备受关注的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欧洲处的职位, 不出所料地成为此次公务员考试中竞争最激烈的职位, 招录比达到了惊人的4224∶1;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此次也有62个职位无人问津。进一步的分析表明, 竞争最激烈的职位, 基本上集中在社会美誉度较高、待遇较为丰厚、办公条件较好的海关、国税等系统, 而门可罗雀的职位, 则大都属于生产一线, 工作较为艰苦, 如气象、海事等部门。

公考冷热的泾渭分明, 为我们审视公考提供了一个视角。我们生活在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 价值追求的多样化理应在公众的就业取向上充分地表现出来。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然而, 公务员考试的狂热, 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对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来说, 就业取向上的价值追求惊人的一致, 侧身行政系统、膜拜行政权力似乎成了他们的集体理想。报考职位的冷与热, 则把这种价值追求进一步明晰化, 并毫不含糊地为之贴上了赤裸裸的趋利标签。

无独有偶, 日前的黄世仁“被嫁”风波中, 趋利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009年10月14日, 著名文艺评论家熊元义先生到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讲学。在提到“白毛女应该嫁给黄世仁”的观点近来在年轻人中很流行时, 熊元义认为这表明人们由对新中国成立前群众疾苦的同情, 演变成了如今对权钱的膜拜。对此, 现场一名90后女生站起来说:“如果黄世仁生活在现代, 家庭环境优越, 可能是个很潇洒、很风雅的人。再加上有钱, 为什么不能嫁给他呢?就算是年纪大一点也不要紧, 可能更成熟、更顾家。”抛开白毛女、黄世仁已经根深蒂固的符号化意义, 90后小女生口中的“家庭环境优越”“再加上有钱”等已经充分说明了黄世仁“被嫁”中的趋利动因, 至于是不是由对群众疾苦的同情演变而来, 倒是不重要了。

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在一定意义上, 这是基本的自然法则, 没有人类的趋利行为, 就没有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 趋利自有其正当性, 空喊高尚的口号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在这个角度, 公务员考试的狂热, 公务员职位竞争的冷与热, 板子不能打在年轻人的趋利动机和行为上, 任何人都有追求自己正当利益的权利。在一职难求的今天, 既然有一个前景可期的机会摆在面前, 靠自己的本事去争取, 纵然削尖脑袋, 于情于理都无可厚非;在就业歧视依然严重的职场, 有一个风流多金的钻石“王老五”站在面前, 女大学生又如何能不动心呢?从中, 我们看到的不是激情澎湃, 而是无奈。

真正需要反思的倒是我们的市场环境。千军万马去挤独木桥, 也许并不是独木桥风景这边独好, 而是缺少其他的桥。上世纪90年代初期, 市场经济大潮方兴未艾, 为人们提供了大把创新创业的机会, 一时间许多机关工作人员毅然辞职下海, 在风雷激荡的市场中打造自己的人生。十几年间沧海桑田, 人们齐齐向后转, 只能说明我们的市场环境出了偏差, 人们的创新创业之路愈走愈是艰辛。所以, 公务员考试的冷与热所对应的, 与其说是因年轻人的趋利而挤破头皮, 倒不如说是他们硬着头皮去趋利。■

“基层经验”是公务员的必备素质

公务员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执行者, 其素质状况直接影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决定着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但是, 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看到, 有一些公务员在处理基层和群众的问题时作风拖拉、推诿扯皮, 甚至吃拿卡要、贪污腐败;有的制定政策、出台办法“拍脑袋”决策, 做工作华而不实。出现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务员没有基层工作经验, 缺乏相应的工作能力, 对基层、对群众缺乏感情和服务意识。

“在乡政府一年的工作经历, 让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贫困, 体会了落后地区生活的艰辛。希望考上公务员后, 尽自己的努力帮助这些地区摆脱贫困

面貌。”一位西部志愿者曾这样说。公务员

篇4:冰的冷与热

严寒冰冻尽显本领

据测定,水冻结成冰之后,它的抗拉强度可以达到每平方厘米12~15千克,抗压强度每平方厘米35~45千克。所以,当冬季到来的时候,寒冷地方被冰雪覆盖,结了冰的大江小川就会成为一条条晶莹闪光的公路,车辆来往穿梭。2008年1月11日,一架从澳大利亚霍巴特起飞的空客A319客机,降落在南极蓝色的冰制跑道上。这条特制的跑道长4千米,冰层厚700米。尽管跑道冰面缺乏摩擦力,但是飞机首次试降落,仍然成功地在1000米距离内停住。由于冰层浮动,跑道会以每年12米的速度向西南方向漂移,但这种冰跑道的作用还是得到了认可。

不久前,韩国研究人员在瑞山航天测试中心展示了他们开发研制的能够在各种冰冻环境飞行的“冰飞机”。该中心专门设置了一个18.8万平方米的冰冻展区,人为制造出严酷的低温环境,用以测试飞机与配套设施在极端气候下的飞行能力。这种低温环境可以是南极的低空飞行环境,也可以模拟高空低温飞行环境,甚至外星球大气稀薄下的飞行环境。“冰飞机”成功地完成了各项飞行测试,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冰车等现代交通工具相继出现,不仅能够让越来越多的人一睹冰雪世界的美景,还有望在将来的外星旅游中大显身手。英国莲花汽车公司研究人员根据雪橇原理,开发出模样十分卡通的新概念冰车。两位探险家驾驶冰车,踏上通向南极的漫漫征途并通过电视台全程直播。这种新型交通工具看上去就像是穿了3只大靴子的直升机,可以忍受南极零下72℃的低温考验。在滑行装置的帮助下,时速可以达到每小时135千米,足以让南极海豹和企鹅看得目瞪口呆。冰车不仅可以在平整的冰面上行驶,在崎岖不平的雪地上也照样飞驰。它采用生物燃料作为动力,经过改装的超动力发动机排放的温室气体比普通汽油低70%左右,这种冰车可以在横跨4000多千米的南极洲雪地自由驰骋。冰车上载有雷达,可以探测到冰下危险的裂缝。车体十分轻巧,净重只有350千克,如果在雪地里熄火,驾驶员可以轻松地推着它前行,直到寻找到一个就近的维修点。

海洋封冻冰点下降

2010年1月,我国受冷空气影响,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冰冰情迅速发展,为近30年来同期最为严重的一次。约40%渤海海面已经结冰。渤海湾近岸15海里、莱州湾近岸20海里、黄海北部海域近岸17海里的海水都出现了结冰,冰层最多有近一尺厚。其中,渤海莱州湾海庙后海域,完全被厚厚的冰层覆盖。这种状况的出现,对渤海沿海水产养殖、港口运输和油田钻井平台作业造成了严重危害。辽东湾的部分油田因受海冰影响而停止作业,船舶进出港口时间也明显增长。

海水因为含盐量高,冰点要低于淡水。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不易结冰。据测定,淡水在0℃结冰,10‰盐度咸水的冰点为-0.5℃,而35‰盐度的咸水冰点是-1.9℃。地球上各大洋海水平均盐度为34.48‰,因此,海水的冰点大约在-1.9℃左右。再则,海水的最大密度并不是在4℃,而是随着盐度增加而降低。它的降低速度,比冰点随盐度增加而降低的速度快。若用坐标表示,两条下降线相交于24.7‰盐度和-1.33℃的汇合处。因为海水平均盐度是34.48‰,远远超过24.7‰,所以海水达到冰点时尚未达到最大密度,对流混合作用并不停止,从而减慢了结冰速度。此外,海洋受洋流、波浪、风暴和潮汐影响很大,这些因素一方面加强了海水混合作用,一方面也使冰晶难以形成。凡此种种,都不利于海冰的形成和发展。

然而,一旦冬季气温过低时,海水会排析出盐分而促使海洋混合均匀。当从表层到海底各深度的水温接近冰点时,就会由海面开始逐渐向深处伸延凝固结冰。我国渤海和黄海北部,每年冬季都有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出现。辽河、海河、黄河和鸭绿江等出海口附近,是冬季冰情严重的海域。从世界范围讲,北冰洋是四季冰封的海洋,太平洋北部的白令海、鄂霍茨克海、日本海,大西洋北部的格陵兰海、挪威海、北海和加拿大沿海等海域,到了冬季电都会有海冰生成。

海洋上的冰块,受海风和海流作用而产生运动。漂浮的海冰运动时的推力和撞击力是巨大的,与冰块的大小和流速密切关联。据观测计算,一块6千米见方,高度为1.5米的大冰块,在流速一般的情况下,其推力可达4000吨,足以推倒石油平台等海上工程建筑物。1912年4月,豪华巨轮“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北部航行。途经纽芬兰岛南部海域时,因撞上巨大的冰山而遭到灭顶之灾。这一事件成为20世纪海冰造成的最大灾难之一。1969年2~3月,我国渤海发生百年不遇的大冰封灾害,整个渤海被几十厘米至一两米甚至9米厚的坚冰封堵了50天之久。天津港务局观测平台以及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均被海冰推倒。不冻的塘沽港和秦皇岛港也遭到了海冰破坏,损失十分惨重。空军曾在60厘米厚的堆积冰层上投放30千克炸药包,竟没能炸破冰层。由此可见,海冰的破坏力对船舶、海洋工程建筑物带来的灾害多么严重。

值得注意的是,海洋封冻情况在亚欧大陆东西两岸差别很大。欧洲西岸由于既受西风又受墨西哥暖流的影响,冬季海港不会结冻。亚洲东岸冬季受大陆季风控制,加上南下的鄂霍次克海寒流和日本海寒流的影响,沿海封冻较强。我国渤海之滨的塘沽港,所处纬度和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相近,但冬天的情况大不相同。塘洁港时常会出现封冻,有时需要靠破冰船来疏通航道,才能便利海轮进出,而里斯本则从来没有这种情况发生。

罕见“热冰”令人叹服

在人们的印象中,水结冰总是同寒冷联系在一起。然而,在特殊的条件下。水也能够生成温度很高的“热冰”。

水的结冰过程和它受到的大气压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压力越高,冰点温度越高。因此,在超高压条件下,所结的冰并不寒冷,温度反而会很高。经测定,在2万个大气压下,80℃左右的热水就可以结冰;如果气压达到3.9个大气压,冰的温度可高达180℃以上。这时,我们如果能够触及到冰,不仅不会感到寒冷,反而要被烫伤。

目前,对热冰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早在十几年前,科学家就预言可以利用强电场的作用把室温下的水变成冰。这是因为水的结构比较松散,而冰中的水分子之间的氢键比较强,强电场可以加强水分子之间的氢键。前不久,韩国科学家完成了在室温条件下的结冰实验,把室温(25℃)下的水变成了冰。这种实验在世界上尚属首例,而且他们利用的电场的强度比以前预言的电场强度小了1000倍。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在一个金属盘里和一根金属尖器之间保留了一层水,在电场的作用下,金属尖器沿着金属盘向下移动。随着尖端不断下降,电极距离越来越近,两者之间的电场就会不断增强。当达到2个水分子距离的时候,水转化为固体形态,盘中的水在室温条件下结成了冰。

利用强电场能够促进水结冰的原理,科学家可以进一步解释出一些自然现象的成因。比如,夏天高空在太阳的照射下,气温一般不会达到0℃以下,然而,不少地方会下冰雹。这是因为在高空雷电的强电场作用下,在水汽加快凝结变成雨水的过程中,一部分雨水在强电场的作用下迅速凝固而变成了固态冰雹。另有地质工作者在一些地下岩石中探测到冰块,而这些岩层的温度在冰点之上。现在得知,这些岩层在断裂的过程中相互摩擦,产生强大的静电场,让裂缝中的水结成了冰。

科学家相信,如果能够简化室温下的结冰设备,还可以有更多的实用价值。夏天可以用电场产生室温冰,制造人工溜冰场和冰雕,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室温下溜真冰或者观赏冰雕而不需要大量的冷气机,游玩者也不需要穿上厚厚的冬衣了。此外,室温冰在生物学、工业、旅游业和军事等领域也有重要的用途。(文章代码:100507)

篇5:冷与热议论文

年轻稚嫩的我们总是向往着大城市的霓虹闪烁,向往着长大后的无拘无束,但成长总是要付出代价,那代价生生的拉扯着稚嫩的心,催使人变得成熟。所以我们也披上了坚强的外衣,粉饰着自己那颗不安的心。

小时候的我们总是很大胆,长大的我们也失去最初的勇气,现实让人感到无奈,不是不想去相信人心,而是学会了吃一堑长一智;不是不想去试着改变,而是学会了委曲求全;不是不想去放纵,而是学会了责任这个两个字。

年少轻狂的我怀揣着炙热的心,远走他乡,独自一人来到陌生的城市,想象着扎根在这繁华的一方天地间,一展雄心,空有抱负,可终究敌不过现实的一只冷箭,他无情地射杀着理想的翅膀,直至翱翔或者坠落。

年轻的时候总免不了轻狂,认为身怀几百元钱就可以独自流浪,可以独自生活的很好,可是当逃离了曾经认为的爱的囚笼时,离开了家的庇护,才惊觉原来我们没有并想象中那般无所不能。徘徊在城市中寻找着适合自己的角色,一个个应聘现场竟无一处容纳之所,理由是年轻的我们不曾思考的新鲜名词,年龄、文凭和工作经验。

那一个个的陌生词语,犹如凉水般泼冷那颗炙热的心,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小小的旅馆,想要打通电话回家哭诉却终究放下手机。看着单色调的墙壁,洗得泛黄被单,空气中都散发着陌生的味道,显得那般刺鼻,不禁使喉头涌上一股酸涩,却倔强的咬住下唇不让它散发出来。

当黑夜过去重新收拾好心情重复着昨天的轨迹,唯一变化的是今夜我将无法再回到那小小的寄住点。拖着沉重的行李,漫无目的地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看着招聘栏的招聘信息时一次又一次满怀希望的打电话询问时,而又被一次次的打破希望时的那份惨淡心情。便也放弃了寻找的念头,坐在某一陌生的角落,打量着这座城市的热闹非凡,一切都与形单影只的我形成鲜明的对比!命运却仍嫌我不够悲惨,当身上仅余的几十块钱与手机都被无情的丢失时那想要大声痛哭的无助,却最终只是环抱着自己小声的啜泣,因为知道就算痛哭流涕,歇斯底里也没有任何人为陌生人停住脚步。

曾经厌恶的家,在此时成为了孤寂时最美好的想望;曾经刺目的鲜艳色彩,此时想着却充满柔情;曾经讨厌的唠叨话语,此时想来是那般温馨。尽管遭受如此,我亦不想逃避当初的选择,即使遭受世间无数无情,我也将倔强的一直走下去,创出自己的一方天地,为曾经不曾理解的爱坚持着!努力着!

抓住那唯一一点热度,温暖着寒冷的心,吹打在身上的寒风仿佛也减少了些力道,就这样挂着微笑,在花园的角落甜甜的进入了梦乡。当太阳冉冉升起,我也重新扬帆起航,就这样我找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暑假工的工作,——服务员,虽然很忙碌,但我却很开心。也让我懂得了以前不曾懂得的道理!父母永远是爱着自己的孩子,不管他们多么的约束你,他们都是关心你!

接受完社会这个大家庭洗礼的我踏上了回家之路,看着曾经严厉的父母,脸上都挂着温暖笑意,没有过多的言语,仅是望着那关切的眼神,就能那颗疲倦的心沐浴在无限的暖意中,使得人不自觉的露出微笑,忘记了经历的辛酸过往,全身又充满了前进的力量。

人生路上我们总会经历许多挫折,悲欢离合,人情世故,但家永远是我们在疲惫时的停栖地,无力时的加油点。不管你做错了什么事情她总会无条件的接纳你,不管你走向了何处走失多久她也会一直矗立在那里等待着你的归来!

篇6:冷与热议论文

生活构成了人生,人生需要冷与热,没有了冷与热,那么这个人的生活毫无意义。热是冬天给你的阳光,它驱散你心中的寒冷,带来春天般得温暖。而人在冬天恰恰需要热的存在,人在寒冷中变得有意义,变得有活力。倘若在冬天没有了热的陪伴,你将全身受到寒冷的侵蚀不是吗?在困境中,它是一把神圣的灯指引你通向成功。在冬天里,它是一种支持你运动的精神物质。然而它也有弱点,就在春天来临时,它消失了,不知去向,人们已忘了在最寒冷时是谁帮助了他们,是那些默默无名,独自散发着的热啊!人们只能在下一年的冬天里,才会记起它。生活在大千世界,四季是分界线,它标志着冷热的到来。是的,为热夏天的的到来,人们重新唤醒记忆中的冷。

冷的作用与热的作用截然相反,它们是一对反义词,然而却有着相同的目的—为人民服务,太阳烤炽着大地,是你,在人民对抗大地时,你无息地来了,来一场暴雨是你的第一种方法,赶走了人民心中的烦闷,自己又得到什么?你拥有坚强的毅力,人们怕太阳,你却不怕。你考验着人们,用你的身躯亲吻每一个黝黑的人得皮肤。在无声无息中你逝去,是的,你一样被人们遗弃在金秘中。

冷与热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常常被人遗弃,却又常常不顾一切帮人。人们总在需要你们时记起,原来你们是那样的好。

篇7:冷与热议论文

1937年,南京。光,在这腥红的晚霞中吞噬得微不足道。从古老带血痕的城墙,到每个民宅的仓库,从中山陵的炮痕到填满新土的杀人坑……六朝古都,南京,生命已经荡然无存,黄土地上留下了数十万“战果”……炮火,浓烟,毒气,像一张令人窒息的网,笼罩了整个南京,即使在夏季,冰冷也充斥了这六朝古都。

一架又一架的日军战机从中华大地上肆意撺入深蓝的天空,一颗又一颗死寂的炸弹留给黄土地上的人们一具具苍白的尸体,民族的痛哭。冰冷,吞噬了鲜血,孕育着抗争。

1938年,四川。一个个脚踏草鞋,身上穿着不能形容为衣服的粗布的士兵,从家乡出发,前往各个抗战角落。也许石头和身体会首先成为他们进攻的武器,也许他们在生命结束时也陌无声息。他们是无名英雄,他们却诠释“一寸山河一寸血”。所有的士兵,用他们保家卫国的赤热之情,将宝贵的生命奉献给冰冷的战场,奉献给自己的祖国。父母送给儿子的出征旗上,镌刻着“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份上尽忠”。他们战衣破碎,伤痕累累,用自己血热的身躯,以手榴弹爆炸消失在烟雾中……热,不过是转瞬间,却能在冰冷的夜空划下闪耀的痕迹。

赤红的刺刀终会划开那死寂的网,腥红的落日余辉照耀下的黄土地上,赤热的心在所有中国人心中迸发。由内而外地冲开令人窒息的网,将冰冷消灭。伟大的卫国战争走向黎明。

1945年,密苏里号。中国接受日本投降。抗战士兵热泪盈眶,举国欢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远征军许多老兵埋骨他乡。

1966年,许多抗战老兵遭受批 斗。

现在,抗战的老兵在慢慢消亡,赤热的心被高速发展的社会遗忘。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被新世纪人们化为冰冷的无知……

篇8:冷与热议论文

回顾2015·规划2016——住宅产业协会年度工作报告

会上, 协会秘书长付灿华回顾了协会2015 年度的工作, 她指出, 2015 年, 协会明确了全新的发展方针, 紧紧围绕“管理年+ 服务年+ 品牌年”这三大主线展开具体工作。

对内强抓管理, 通过制度化、标准化、流程化建设及团队建设与考核激励, 加强管理提效。引进KPI绩效考核、日常工作标准化表格、项目服务导图、流程图、“复盘”等系列管理工具, 规范运作、高效管理、激发团队, 被有关部门评价为“在市内同类行业组织中具有创新性, 独具一枝。”

对外提升服务、建立品牌, 通过完善专家库、协助参与标准规范、孵化培育示范基地企业与示范项目、提供项目技术服务、搭建政企桥梁、提供政策参考、发出行业呼声、加强专业培训、举办沙龙论坛、组织参展住博会、倡导行业自律价值、开展丰富多彩的会员活动、借助微信官网平台扩大宣传渠道、积极推广会员企业及本土专家品牌等多方面的工作, 切实体现“服务企业、服务行业、服务政府”的职责。

付灿华还向会员单位报告了2016 年度的工作规划, 提到由于2015 年下半年以来, 随着市住住建局相关职能调整, 机构合并等不可抗力, 协会以主管部门采购服务为首的传统工作以及经费来源发生重大调整, 2016 年的工作模式、工作重点将更贴近行业、更贴近企业、更贴近市场, 整合行业资源, 同心同力, 更多地为会员企业谋福利。虽然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 但这是行业组织的大势所趋, 也是协会面临的必然选择, 因此协会将抓住机遇, 力求拓展, 与会员单位共创未来。

协会会长陆荣秀在会上做了精彩发言, 提出“共创、共担、共享”的六字方针。共创——工业化经历了不断摸索前进的过程, 从1.0 到2.0, 甚至3.0, 工业化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链每个环节, 需要所有企业去攻破壁垒。共担——全行业共同承担对整个建筑工业化的创新与创造, 实施与责任。共享——基于共创、共担的前提, 共享行业发展成果。他提倡, 全行业应形成共创、共担、共享局面, 共同促进建筑工业化快速、健康发展。

中建科技·万科地产——行业大咖实战案例分享盛会

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樊则森以“工业化被动房设计”为题, 首先介绍了中建科技与山东建筑大学下属的绿色建筑协同创新中心在2015 年11 月份签约的一个用工业化建造的项目, 该项目1.2 万平米, 共6 层, 包括实验室和研究室, 其亮点在于“钢结构+ 工业化+ 被动房”, 目标要通过德国和中国相关部门的认证。

接着, 樊则森列举不同的设计图让现场嘉宾选择最佳方案以进行互动交流, 通过一系列的选择、对比、分析和讲解, 加深听众对于被动房特点的理解。他指出, 被动房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被动房是一种保温性能很强的建筑, 门窗要做暖边系统, 可以减少冷辐射, 因此室内的密封性能很好, 舒适度很高。

2.被动房的指标很多, 整个建筑的传热系数、房屋的气密性、空气相对湿度、超温频率等都有很高的要求标准。

3. 被动房节能控制的关键指标包括采暖一次性能源需求量, 最大采暖负荷, 制冷一次性能源需求量, 采暖 (制冷) 、生活热水、家庭用电和烹饪的年一次性能源总消耗。

4. 被动房是非常节能的建筑, 它的能耗相当于中国建筑节能92% 的标准。

5. 被动房的重要设计原则有极佳的气密性、极好的保温隔热性、健康的空气系统、高效的热回收系统、整体无热桥设计和“自产热”取消传统供暖。

分享最后, 樊则森总结道, 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筑的结合是未来的大方向, 北方被动房的建设更加系统化, 相信本次对于北方被动房建设经验的分享必将对深圳绿色建筑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启发作用。

深圳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工程部总工程师甘生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分享了万科云城项目, 该项目的涉及的是办公楼项目, 从实践上开始将“住宅产业化”概念扩展到了现在所提倡的“建筑产业化”范围, 堪称2015 年度深圳的明星项目之一。

甘生宇介绍道, 云城项目位于西丽留仙洞区域, 整个项目用地面积约40 万平米, 总建筑面积180 万平米, 涵盖了办公、商业、居住、配套设施等各个方面, 形成了一个类似小城市的工作生活圈。

据悉, 整个项目采用“清水混凝土预制墙板、铝合金模板、自升式外爬架、预制混凝土内隔墙、高精地坪、机电工业化”六大工业化技术以保障项目实施的高标准, 而清水混凝土预制墙板则为重中之重。该墙板采用不锈钢模具, 侧模推拉、翻转, 震机振捣, 预埋螺栓定位采用全刚性支座, 定位准确, 不需依靠人工对位。在万科“同一批工人、同一配合比、同一浇筑流程、同一厂家水泥、同一振捣时间和同一养护标准”的严格要求下预制墙板呈现出更加产业化的特色。

项目具有严格的验收标准和反馈机制, 厂内立有六块样板, 若达不到样板效果, 需通知甲方去构件厂复核每块PC验收后拍照留底。构件运输过程中会选择最优化路线, 采用矮排卡, 构件在构件场24:00 时前装配完成, 第二天早上6:00前运输到施工现场。

甘生宇还就万科云城项目中遇到的困扰与在座嘉宾进行了深度互动。

在清水混凝土PC如何做保护的问题上, 樊则森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混凝土需要多大的保护?在我看来, 混凝土不需要太多的保护。为什么建筑大师们都热衷于混凝土材料?混凝土无论是粗糙的、露骨料, 还是其他细腻的形式都会呈现出一种美感。上次去美国参观一个项目, 尽管混凝土表面有破败和青苔, 但是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龙玉峰则谈到了对“可持续发展的公共建筑工业化技术路线图”的看法。他指出, 首先, 技术和理论要与本土结合、本土化。其次, 进行技术项目化, 万科云城外立面为什么要做成清水混凝土, 这取决于项目本身的定位、项目需求和特点。最后, 公共建筑要工业化, 技术路线图要结合企业本身的资源, 就像万科云城这个项目很适合万科一样。

六大关键词——各路专家透析建筑产业化发展趋势

协会秘书长付灿华提出“2015 年行业发展态势和2016 年行业发展趋势是什么?为什么?”这一话题, 深圳市住建局科技与工业化处副处长岑岩、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龙玉峰、深圳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工程部总工程师甘生宇、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樊则森、深圳市现代营造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谷明旺、深圳市鹏城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世钟六位行业专家积极对话, 热烈讨论。岑岩:2016 年度的政策环境肯定是非常好的, 但是我要提醒大家的是, 越是这种时候, 越容易投资过剩。所以大家先别想怎么赚钱, 先想想怎么发展。2016 的整个形势会处在剧烈的变幻和转型之中, 所以产业应“深挖洞、广积粮、不冒进”, 切忌一哄而上, 先活下来是上上策。另外, 要特别说明的一点就是应该以项目为先导, 有项目再做, 没项目别先冒进, 项目是建筑产业化顺利后进行, 可靠发展的有力保证。

龙玉峰:我认为2015 年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理性回归。建筑工业化从2010年以后开始进入大众视线, 这五六年来一直很热, 尤其是许多当地政府都在大力倡导甚至在强制推行这一块, 但是现在政府也认识到只靠政府推动还很不够。正如谷总刚刚提到的, 2015 的形势也不太好, 所以说优先建预制构件厂对企业的负担还是很重, 现在政府和行业也逐渐意识到其实现阶段还是北上广深比较适合做产业化, 因此我们还是有希望的。另外, 2016 年会是重要的一年, 体制的改革会对这个行业产生一定的促动和顶层设计上的推动作用。如今行业的发展正在形成技术集成化和社会资源的共享化, 正如深圳市住宅产业协会的会员之间深度沟通可以合作做很多事一样。2016 值得期待的一点就是国家可能会在工程总承包方面出台重要政策, 值得期待。

甘生宇:从开发商的角度来讲, 最明显的体现就是现在搞建筑产业化的企业越来越多了, 但是在这种潮流中, 有两点很重要。第一就是建筑产业化的质量很重要, 包括政府部门和施工单位。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 一点点质量问题都可能被无限放大, 来自业主的压力很大, 因此很多施工单位和合作方都主动要求做工业化, 通过工艺的提高来提高质量。第二点就是房价持续蹿升, 而材料价在降低, 反向发展, 这说明工程本身的造价在整个工程中投入中的占比在下降。所以, 工程上多投入一点相比以前的影响可能不是特别大, 但是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就很大, 因此严把质量关是有利于建筑产业化的推进和应用的。而且, 在质量保证的情况下严格要求工程策划, 把效率提上去也很重要。

樊则森:2015 年“绿色化”三个字划时代地写进了中央文件, 而在此背景下, 中建科技的成立也就成为年度的一件大事, 因为它就是冲着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筑而诞生的。另外, 从各种渠道透露的信息来看, 国家很重视可持续发展, 而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筑和这一国家定位的大方向是一致的。回到中建科技, 我么的发展定位也是和这一国家策略以及全世界的发展趋势是相符的。虽然建筑工业化并不好走, 但是应该坚持一点, 就是将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筑结合在一起。只要我们围绕如何节能减排和如何推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前进, 未来一定是美好的。

李世钟:我个人认为2015 的最大的亮点应该是整个建筑行业范围内政府行为的转变, 即推进简政放权, 比如开放市场管理、公布资质审批的通知等。这说明政府已经意识到整个建筑行业的恶性竞争并不是因为门槛低、而是因为产能过剩造成的, 因此在推行政策的时候也正在从以往管控型的模式向契合市场形势的模式转变, 这种从严进宽出到宽进严出的转变对建筑市场和整个行业的发展都很有好处。

谷明旺:从宏观经济形势上讲, 我认为2016年经济形势可能要比2015年更加严峻, 设计单位的都清楚, 2015年的活比2014年接的要少, 而2015年的设计是为2016年准备的, 所以形势不容客观。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另外一个趋势, 就是建筑工业化如火如荼。另外, 我们必须意识到建筑工业化的革命不仅仅是一场技术变革, 更是产业链健全的问题, 归根结底其实是诚信问题。比如, 最低价中标就是一种不正当竞争, 因此, 我希望市场回归理性, 遵循性价比最高的中标模式。我相信, 深圳的产业化在2016年将不再是几家企业在孤独奔跑, 而会形成一个众企业蓬勃发展的势头。

会议最后, 六位专家各用一个关键词来总结对于2015行业形势的思考和对于2016的预测展望:

岑岩——顶层设计

我们前期的形态可以说是“盲人摸象”, 各个角色对于产业化的认识很片面。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顶层, 因此而2016 年我们要做的, 就是进行顶层设计。国家层面, 必须深入思考顶层设计工作的推进。从建设部层面, 就是EPC的问题。以往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技术问题, 但其实它是理念、管理和技术相结合的一个事, 所以我们要特别强调系统性和协调性, 几个层面一起解决。

龙玉峰——EPC

我们这个行业遇到的困难和行业的建设组织方式有很大关系, 我很期待在建筑行业, 政府能在2016 年在行业体制改革中向民用建筑方面倾注力量。如果这条路能走出来, 我们第一批的这些企业未来才能更有价值, 也才能创造更多价值。

甘生宇——理性

虽然建筑产业化在深圳的势头起来了, 但是实质的东西不多。回归到行业本质, 大家要思考驱动建筑产业化的源动力是什么, 材料供应商、设计企业、开发商, 他们所追求的都不同。不要盲目的去冒进, 而应该立足企业根本, 想想在全产业链中自己到底能做什么, 保持一份理性。

樊则森——去产能

2016 年应该是去产能的一年, 钢结构则是值得重点关注的课题。从全国的市场反应来看, PC和钢结构的生产企业都很吃力, 而国家也会在2016 年出台相应的一些政策来引导钢结构的产能消化, 因此建议大家多关注这一块。

谷明旺——启航

我们深圳的建筑工业化虽然做了很多年, 但是我认为在2015 和2016 年才真正起航。深圳已经在逐渐认识到, 如今我们要做的是不管预制还是现浇, 都应该达到两T两减的目标, 这才是真正的起航。

李世钟——冬天里的一把火

全球的经济大环境并不好, 可谓是冬天。但是深圳的建筑产业化在全国的市场形势中还是比较乐观的, 在行业中分一杯羹的势头很猛, 还是很有机会的, 我称之为一把火。

歌声·酒杯·奖牌——协会2016 年年会继续精彩

会议结束后, 全体与会成员共同转场银湖会议中心茉莉厅参加协会2016 年年会, 在美食、音乐和酒杯中继续交流, 继续精彩。协会成员现场深情演唱歌曲《明天会更好》, 预祝协会和会员单位的美好未来。会长陆秀荣为行业前辈陈振基颁发专家聘书, 并为2015 年度优秀企业一一颁奖。

链接

深圳市住宅产业协会:奋力完善自我, 为行业创造价值

深圳市住宅产业协会四届二次会员大会暨建筑产业化2016 趋势论坛内容干货满满, 形式轻松活泼, 会后好评如潮。协会朝气蓬勃的团队气氛和扎实认真的工作作风更给协会会员以及与会嘉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更丰富地了解协会的相关情况, 进一步从协会的角度去感知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态势, 本刊记者会后特地走访了深圳市住宅产业协会, 与会长陆荣秀和秘书长付灿华深入对话, 以求将业内更多的宝贵经验分享给行业同仁。

本刊:建筑产业化涵盖的产业链非常庞杂, 不仅包括开发、设计、施工、生产、供应, 还包含后期运营、维护甚至物业管理等诸多环节, 就目前发展情况而言, 哪个环节遇到的推动难度最大?

协会:建筑产业化是对传统建筑业的一场革命, 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在近期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力争用10 年左右时间, 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级别文件, 可以说, 建筑产业化是政策所指、大势所趋。但是, 建筑产业化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多个环节的统筹配合,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各个环节都面临这种新变革带来的巨大挑战。

从开发建设的角度,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开发企业主动加入到建筑产业化的队伍中来, 但从整体占比来看, 大多数开发商仍然抱持观望态度, 对政策、技术、成本等暂时还难以深入理解, 理念认知仍有待提升, 因此对比传统建筑项目, 目前工业化项目仍然占少数。

以设计环节为例, 如华阳国际等设计企业已经通过多年先行尝试,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优势, 可以说技术层面不是重点问题, 真正的难题在于受限于目前工业化项目的落地情况。对于目前还没有动起来的设计企业而言, 转型就具挑战。

在施工环节, 由于工业化项目有限, 难以形成持续的产业化工人劳务需求, 如果一段时间企业没有产业化项目实施, 这些工人不可能干等着, 势必导致更大流动性。而产业化工人等人员的培训培养需要时间与成本的投入, 如何留住有经验的人员队伍, 对企业而言也是一大挑战。

再如生产供应环节,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出现部分地区产能过剩的严峻局面, 导致企业难以为继、市场难以健康持续发展, 为整个行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如何合理调配供需两端, 疏通行业发展痛点, 需要市场、政府共同努力。

总体而言, 由于建筑产业化仍处于发展初步阶段, 无论是经验、技术、管理、人员等尚未能达到固化进而全行业共享与铺开的阶段, 各环节都遇到一些挑战, 这个过程也离不开主管政府和行业协会的科学引导。

本刊:据了解, 建筑产业化推广遭遇的一大阻力就是成本问题, 即工程造价比传统项目高, 因此许多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种状态下, 您是否看好产业化的未来?中国的产业化道路将如何拓展?

协会:从世界范围来看, 用工业化的方式建造房屋并不是新鲜事物, 国外建筑产业化都是进行了几十甚至上百年才走到今天这种程度, 我们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 从协会的角度, 非常看好建筑产业化的未来前景, 一方面, 从国家到地区越来越重视推动建筑产业化,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深圳, 政府的支持力度更大, 利好政策不断。另一方面, 从长远来看, 行业劳动力匮乏、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等客观形势, 都在推动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接触并参与产业化, 所以, 这一定是未来大趋势, 只是, 从一个更宽广的发展范畴来看, 这个道路一定会比较漫长, 需要行业共同坚持和努力。

至于成本问题, 应该理性客观看待。

首先, 产业化方式建造的建筑物质量比传统建筑物质量大幅提升, 这也是业主能够切实感受到的。其次, 仅从单一建造环节来看, 目前产业化的建造成本的确更高, 但这也与建造的规模、技术的成熟度等有关, 刚开始时每平米可能高出三五百块钱, 随着建造量的增加, 产业配套的完善, 造价一定会持续降低, 增量成本会必定递减, 这也是工业化本身的特性所在。

但是, 正因为建筑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对于成本也必须放至建筑全生命周期内来看待。与目前增量建造成本同时带来的, 是建筑品质、建造效率的大幅提升, 现场劳动力的大幅减少、对资源耗费环境影响的大幅降低, 简言之, 是综合效益的整体提升。与此同时, 随着政策落地, 实施产业化项目还可以享受有关奖励扶持政策, 仅以《关于加快推进深圳住宅产业化的指导意见》中便明确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3% 建筑面积奖励”与“1/3 提前预售”等政策, 由此带来的是资金周转成本的大幅降低与实实在在的经济性提升。可以说, 利好远远超过建造增量成本。

当然, 从现实层面而言, 企业首先要满足基本的生存要求与盈利要求, 对于一些还没有发展壮大或不具备条件的企业而言, 也无需苛求一定要为了产业化而产业化。

但我们理解, 成本问题的背后其实是一个时间问题, 随着产业化的逐步推进, 随着小企业的成长, 大企业的带动, 政府的支持, 产业化的氛围会越来越浓郁, 道路也必将越来越宽敞。

本刊:从宏观方面来看, 影响建筑产业化未来普及的因素有哪些?协会和会员企业能做些什么以促进产业化的发展?

协会:影响的因素很多。首先是政策层面, 如果政府重视, 加大力度出台利于产业化发展的政策, 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肯定会继续提高。第二是经济大环境的影响, 如果经济形势一片大好, 那么建筑产业化全产业链的各个接口发展都会更容易;如果经济下行压力很大, 企业利润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挤压。此外, 还有劳动力因素, 假设大城市劳动力回流现象严重, 那么产业化的形势也会非常严峻, 等等。

为了更好地促使建筑产业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协会一定要有所为, 做搭建政府和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桥梁, 与各方精诚合作, 让政府搭台、专家编排、领先企业表演、带动更多企业积极参与进来, 形成庞大的系统性力量, 加速建筑产业化普及。

本刊:协会旗下迅速聚集了一大批海内外行业专家, 这些专家们在整个产业化过程中以怎样的角色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协会:专家是一个行业最宝贵的资源, 特别是有着一线实践经验的专家。目前, 协会现有专家200 多名, 来自产业链各个环节, 可以说各行各业都有, 其中建筑工业化核心专家70 余位, 都是某个方面、某个维度有经验有研究的专业人员, 为协会的各项工作提供了宝贵支持, 并且对于我市建筑产业化政策、技术、项目、试点示范等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然, 产业化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不是三年五载的速成型工作, 随着行业的深入发展, 专家们也与我们的建筑产业化发展情况同步成长。这是一股推动行业向前的宝贵力量。

本刊:协会在本届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绽放出新的活力, 这一点大家有目共睹, 请问协会具体在哪些方面做出了改变?下一步有什么工作计划?

协会:其实协会的具体工作和未来规划在会员大会的工作报告中基本都已谈到, 而说到团队协作, 确实进步很大。

篇9:地热的冷与热

与国际地热开发的“热”相比,我国地热开发偏“冷”。在今年8月6日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有关地热能利用的目标是,“到2015年,各类地热能开发利用总量达到1500万吨标准煤,其中,地热发电装机容量争取达到10万千瓦。”在可再生能源4.78亿吨标准煤的总盘子中,这一数字无疑显得有点“可怜”。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被视为世界地热开发“楷模”的冰岛,目前85%的住宅都在利用地热来实现供暖。同样是亚洲国家,在菲律宾的电力供应中,2002年地热就已占21%。

作为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国家,中国地热能开发缘何“先发而后至”?研究地热的专家们称,这主要是因为业界对我国地热能源的开发潜力尚没有完整的认识,相关决策部门对地热资源的“偏见”亟待纠正。

20%年增长与30年停滞

黄少鹏最近比较忙。作为西安交通大学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院教授和地热与环境变化研究实验室主任,他刚刚在《自然》杂志子刊——《自然—气候变化》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的地热能源》的论文。随后,他马不停蹄地到日本参加一个以地热能为主题的国际会议,紧接着又赶到甘肃天水参加在那里举行的全国火山研讨会,与火山专家探讨地热开发问题。

与国外同行的交流让黄少鹏对目前国际上地热能的开发热度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日本的地热能投资增加了10倍。美国最近几年的经济危机不仅没有导致地热能产业衰退,反而使其进入了鼎盛发展时期。”

近两年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风能、太阳能都是新能源发展的亮点所在。与之相比,地热能因何可以后来居上?黄少鹏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与其他新能源相比,地热能有许多独特优势。例如,稳定性好,地热发电的平均利用系数高达80%~90%,远高于太阳能发电、风电等;其次,占地面积少,其单位装机容量占地比风电、煤电、核电等至少低一个量级;此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如果实行合理回灌,可以基本做到零排放。

国际相关机构对地热能的未来也非常看好。2011年5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工作组发表分析报告指出,就技术开采潜力而言,地热能是仅次于太阳能的第二大清洁能源。IPCC和国际能源署最近发布的报告一致预测,到2050年地热发电装机容量将占世界电力总装机容量的3%。

正是基于对地热能巨大潜力的认识,从2005年至今,世界地热能产业以年均20%的速度飞快增长。

然而,就在其他国家纷纷加大地热能开发力度时,我国的地热开发则在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90年代的热潮后,在过去30年里陷入近乎停滞的状态。黄少鹏告诉记者,在过去的5年里,我国的地热发电装机容量至少减少了10%,在全球25个利用地热发电的国家中排在第18位。

“热”与“冷”

龚宇烈是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他所在的地热能研究中心对地热能已经持续关注了30多年。

龚宇烈对目前我国地热的看法是,“确实有点‘冷’,但也不是全‘冷’”。他告诉记者,地热能利用分为地热发电和地热直接利用两大领域。长期以来,我国包括洗浴、保健、养殖、采暖等在内的地热直接利用量占据世界首位,目前直接利用总装机容量为889.8万千瓦,年产能达7.53×1013千焦/年。与之相比,地热发电却长期徘徊不前。

龚宇烈认为,我国地热发电之所以在高潮之后进入低谷,除了相关部门对地热发电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以及缺乏政策支持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能源价格水平比较低,与煤电等传统能源相比,地热发电的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不显著。

“然而,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龚宇烈说。 增强地热系统(EGS)是现在国际上利用地热能的主流方式,利用这一技术能够从地下3~10公里的低渗透岩体中经济地开采深层地热。据美国和澳大利亚EGS开发试验后评估,目前EGS发电成本为0.45美元/度。

在此基础上,龚宇烈认为,如果地热钻探开采技术实现国产化,按实际利用率为风能的3~4倍计算,我国地热发电的投资和成本已与风能发电接近,远低于太阳能发电。而按照目前石油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地热钻探开采成本还会大幅度降低。因此,一旦EGS开发技术取得突破,其应用前景将比风能、太阳能更具有竞争力。

首要工作是摸清家底

长期以来,我国地热产业总体呈粗放型发展态势,在利用的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地热资源,使得地热资源利用率较低。黄少鹏和龚宇烈都认为,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让社会各界对地热发电的竞争力有明确认识,并扭转地热能源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偏弱的局面。

“我们还有一些作业没有做好。”黄少鹏说,首先就是摸清家底。

龚宇烈告诉记者,此前的一些数据表明,我国地热发电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数据显示,我国地热发电潜力达到670万千瓦,仅低于印尼(1600万千瓦)和美国(1200万千瓦)。此外,我国具有非常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利用80℃以上的中低温地热资源发电也逐渐引起了更多关注,其技术经济可行性已得到国内地热界的基本认可。

然而,“我国目前地热发电到底有多少资源,却还是一本‘糊涂账’”。龚宇烈认為,当务之急是,对于适宜发电的地热资源和增强型地热资源应建立一套统一的评价及勘查体系。

今年3月20日,中广核集团旗下的中广核节能产业发展公司与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合作成立的“地热能应用工程技术联合研发中心”正式开始运作。龚宇烈告诉记者,成立此中心的目的,一方面是要解决产业链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另一方面就是为了做一些示范项目。

“要想扭转目前地热能发展偏弱的态势,最重要的是要多做一些示范工程,让政府能够看到实实在在的东西,而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有实力的能源企业的参与。”龚宇烈说。

nlc202309010801

链 接

湖南省地下热水资源

资源概况

根据湖南省地矿系统现有资料初步统计,全省已发现温泉、热水钻孔、热水矿区共206处,分布在11个地、市47个县(市、区),其中仅发现1处热水点的县有10个,发现10处以上热水点的县有3个——宜章、永兴和隆回,分别为17、16和12处。热水分布在地理位置上大体分成四片,即湘西北片,包括石门、慈利、龙山、永顺、张家界等;湘中片,包括隆回、武岗、洞口等;湘东北片,包括平江至湘东茶陵,攸县一带;湘东片,包括郴洲、宜章、资兴、汝城等。另湘中、湘南还有个别零星分布。

利用现状

湖南省地下热水分布范围虽广,热水点虽多,但总体因全省地下热水水温偏低,绝大部分低于60℃,属温水和温热水,对综合利用不利,因此,全省总体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开发利用的用途也不很广,目前地下热水的利用仅限于洗浴洗涤、灌溉和饮用。

据初步调查,湖南省地下热水勘查工作程度较低,到目前为止,仅对已开发利用的地下热水点作过专门的调查评价工作,而全省开发利用地下热水资源仅限于个别点上,主要分散在湘西的慈利,张家界、桃源、湘中的隆回、湘东的宁乡、衡东、湘东南的永兴、郴州、汝城等。调查统计的开发利用总量为4.19m3/d,约占全省地热水资源总量的13.4%,

开发建议

目前省内已发现的地下热水点仅宁乡灰汤和郴州汝城两处勘查程度较高,其它热水点大多未做专门的地热勘查工作。近几年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地热资源需求的急剧增加,省内在地热水资源方面的勘探投入有所增大,但由于缺乏全省性地热资源方面的勘查规划指导,勘探工作重点不突出。

另外,我省尚有部分地段他布有热传导型地热水资源。主要分布于地壳沉降区内,沿基底、盖层内构造裂隙带或自身地层孔(裂)隙,所形成的地热带或热水盆地。如洞庭湖盆地、长平盆地、衡阳盆地、湘潭盆地、沅麻盆地、湘西北桑植——石门复式向等,这些盆地均可能蕴藏着丰富的低温地热资源,但目前研究程度很低,需要进行相关勘查工作。

针对我省已有地热工作情况、资源特点、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建議近期开展以下地热工作:湖南省地下热水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湖南省地下热水资源分布规律与成因研究工作;湖南省地下热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划工作。

(以上资料由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402队提供)

上一篇:全自动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下一篇:白浪九年一贯制学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