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与热》的教学反思

2024-04-13

《电与热》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

篇1:《电与热》的教学反思

《电与热》的教学反思

电与热的教学开始时我利用视频电炉烧水、电热取暖器、电熨斗接着提问,学生产生了较为强烈的学习欲望。整个课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强。然后在猜想假设时放开让学生提出猜想,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我对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做了强化,效果较好。最后关于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给学生举例,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另外时间安排合理,给学生留了几分钟课堂练习,在练习中发现了学生对焦耳定律掌握得较好,但在单位的.选择上出现的失误,加强学生在这一点上的理解。

今后的改进意见

1、在教学中都有一些学生提出了电压影响电热,要引导学生分析,其实改变电压实质就是改变电流,电压与电流不是独立变量。

2、在演示实验时,要让学生注意观察原来水柱的位置,再讲明其中的原理。

3、注意教学语言的科学准确性,热量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不能说成正比,否则误导学生。

篇2:《电与热》的教学反思

在这次创新杯教学能手比赛中,我选择了《电与热》作为课题。本节是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四节的内容,主要内容是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有关;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从选题的方面来看,我认为本节课能充分体现物理学科的特色,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回顾本节课上课的整个过程,我认为有以下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一、成功之处:

1、课题的引入是一大亮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引入时设计了一个身边的小场景:场景给出后,学生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了,而且对场景的问题产生了很大的好奇心。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2、学生感受电发热的实验也是一大亮点:这个实验即让学生亲自感受了电能发热,又对下一个问题(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起到了引入的作用。学生通过亲自感受,并带着问题进入实验探究。

3、实验探究达到了理想的效果:课堂教学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让学生感受实验;发动学生进行猜想;学生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自己总结实验结论。

二、不足之处:

1、在焦耳定律的理论推导中,给出公式太多:焦耳定律是本节课的难点,物理公式的推导又很抽象,在本环节中,我不应该把求功率的公式全部板书出来,这样给学生增加了难度。在此环节中用的时间较多了一点。

2、实验结论总结过快: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自己总结实验结论,此环节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叫几个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例题讲解不够透彻:虽然大部分学生能自己做对例题,但是可以在此处引导学生做题的思路,这有助于在今后遇到题目学会自主分析。

4、练习的设计可以做到更精一些:有一个练习题可以设计成几个小问题,把求热量和电能分开,让学生发现最后的计算结果是热量和电能相等,这样可以进一步说明电能全部转化成热。这样更有助于突破本节的难点。

篇3:《电与热》的教学反思

初中单元复习课是特殊课型,在实际教学中多为“精讲传授”,机械重复,课堂缺乏新意,成为习题课、回顾课。创设的情境多流于形式,有“情”无“境”,只为激发学生兴趣,缺乏思维深度。如何才能提高复习的课堂效率? 让“花哨”的课堂变得高效? 笔者以八下《电与磁》( 1-5节) 复习课为实践,与大家共同思考。

二、教学实践

1.复习课的功能

( 1) 查漏补缺。复习课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的学情,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知识目标的层次,侧重于知识点的再现。教学设计中关注知道、记住、说出、列举、看懂、识别等认知目标的达成,具有重复性与针对性的特点。

( 2) 织线成网。课堂注重科学知识目标的层次关系,知识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所学知识再加工,体现系统性与概括性。

( 3) 拓展应用。紧密结合学生生活与实践,注重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实施探究至解决问题,具有综合性与应用性。

2.课堂前测

以每小节课后的习题为基础,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了统计

3.结果分析:

( 1) 学生对简单磁现象较熟悉 ,但对磁体的认识还停留在生活中一些简单事物上,对较广泛的生产、生活实践应用不熟悉。

( 2) 基于电磁铁制成的电磁继电器广泛应用于生活 ,要求学生能说明它的原理,还需要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知识。

( 3) 学生将电动机的原理与能量转化混淆 ,对电动机的应用缺乏广泛的了解。

学生能较好的判断磁极,磁场的方向,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等,但是对电与磁之间的关系,“电生磁”与“磁生电”是模糊的且与生活脱节。

4.教学实践

【任务一】

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磁体? 请列举尽可能多的方法并解释原理。

预设结果:

1.吸引物体( 磁性)

2.悬挂;将物体靠近小磁针 ;将物体挂在弹簧秤上 ,靠近磁体;与磁体相互作用( 地磁场,磁极的相互作用)

3.周围撒一些细铁屑( 磁化)

【任务二】

任选一幅图片,谈谈实验中体现的电磁知识并将图中装置按电与磁原理进行分类,小组交流。

设疑:说说图中各幅图表示的实验? 这些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

预设结果:

( 1) 奥斯特实验—电磁铁 :磁悬浮列车、电铃、电磁起重机。

( 2)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电动机 :电风扇、四驱车。

( 3) 磁感应现象—手摇电筒、发电机。

【任务三】

将分到的卡片 (“电生磁”“磁生电”“奥斯特实验”“ 电磁感应“”电动机“”电磁铁”) 按一定顺序进行排列,小组展示。

【任务四】

根据自动报警器结构图,说一说它们是如何工作的? 小组代表展示。

【任务五】

利用提供的器材,制作“电磁小秋千”并说明它的工作原理,小组展示。

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展开,展示各种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蕴含的科学知识,将简单磁现象再现,低起点切入,激发学生的思考, 并使学生感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以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分类对知识进行整理, 引导学生寻找“实验”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既复习旧知 ,又强调知识运用于生活。通过简单材料制作“电磁小秋千”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及科学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的快乐,将电与磁知识的复习巩固升华。

三、实践思考

1.提倡学为中心 ,不仅强调课堂以学生为主体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学生的情感。在复习课教学之前采用适当的方法如练习或问卷掌握学生复习的起点,就是尊重学生的开始。了解学情,一是把握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二是诊断自身教学的不足。深入分析学生在课堂练习、课后练习中产生的问题,调整复习策略,才能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篇4:《电与热》的教学反思

关键词:兴趣 导入新课 教学手段 启发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c)-0099-01

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就是课堂成功的关键。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导”的行为又极为重要,本人参加物理公共课比赛,讲课内容是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四节的内容《电与热》,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是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的热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难点是理解焦耳定律。比赛要求设计的教案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和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基本理念,注重科学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我有幸参加了并获得优秀奖,回顾讲课过程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比较成功的地方。

1 幽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言:在进行新课以前请同学们回答下面问题,出示投影片《实话实说》:忆昨天,看今天,想明天。昨天,黑土大叔家仅有的一样家用电器是什么?今天,家长限制你使用的家用电器,你偷偷使用过吗?明天,你还想继续偷偷使用吗?学生一看这个问题学生们脸上都露出了笑容,问题提出的既有趣又和同学的实际生活有密切联系,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同学们争着回答,为了节约时间我只找了一个同学回答,这位同学是真说了实话,其它同学都笑了,紧接着我说,不管第三个问题你的答案是想还是不想,请同学们看下面一个生活实例,出示下一张投影片《生活中的物理》:上周六,小明同学的妈妈出门前嘱咐他要好好写作业,不要看电视,妈妈回来时看到他在认真写作业,电视机也没开,很高兴。可是她妈妈一摸电视机后盖就发现,小明刚看过电视。请同学们回答小明妈妈是根据什么判定的?学生答:电视机后盖热,再接着出示生活中的各种用电器,并提问电流通过这些用电器发热吗?产生的热都有益吗?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实际上电流通过一切导体时,导体都要发热把电能转化为热,物理学中把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这节课我们就学一下有关电与热的有关知识,并通过实验探究电热产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导入新课并指出了本节课主要的学习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是智力开发的钥匙。新课开始,由于有听课老师学生的学习心理准备难免不充分,师生之间难免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时,我通过用同学们喜爱的小品引入一个生活实例再总结多种用电器工作时的共同特点引入新课,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智力情绪。让学生迅速进入特定的教学活动轨迹。“良好的开端乃是成功的一半。”新颖别致的高超导课艺术,必然会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学生欲罢不能、不得不听,整个教学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教学也就容易进入最佳境界,它为这节课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2 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探究实验的猜想阶段很关键,由于电热的产生过程学生看不见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有困难。为了使学生猜想容易,我把电流通过导体生热与学生熟知的摩擦生热进行了对比并用手进行了摸拟,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电流通过导体發热过程我们可以用手把它摸拟出来,一只手看作是导体,另一只手看作电流,带领学生做动作:电流从导体中通过,问学生手有什么感觉,同学答:热,这个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摩擦生热,与电流通过导体结果是一样的,手通过的快慢可以看作电流的大小,手之间摩擦大小可以看作电阻,请同学们摸拟这个动作再猜想电热与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们通过摸拟很快、很容易地猜出电热的多少可能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有关,顺利地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

中学生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教学内容是否有兴趣,兴趣的大小,对教学效果都有直接的影响,在物理教学中若能经常保持刺激的新颖和变化,就能不断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想要学习,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本节课我通过让学生用手摸拟电生热过程,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丰富而生动的感性材料。对难学、难理解和难演示的物理过程让学生用手进行形象、生动的模拟表现。增强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3 灵活机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兴趣

在这节课带领学生讨论如何确定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多少时,其他同正在思考时,有位平常学习不努力的同学抢先回答:“用手摸导体看哪个导体比较热”。其它同学都笑了,那位同学也很不好意思,但我没笑很认真地说:“回答的很好,如果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不多时这种方法很好,但是当电流通过的导体产生的热多时如果用手确定还行吗?如果用手摸不行,是不是我们可以用手以外的其它物体来‘摸’,通过该物体表现的其它现象来确定热的多少呢?”学生们根据我的我启发很快想到用液体或气体来“摸”,通过液体或气体的温度或液柱变化来确定热的多少。

灵活机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去多思多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提出的问题或回答的问题随时变化教学思路、寻找具有灵活性的突破点,才能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相应的物理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奇怪问题灵活处理,有时对教学是有帮助的,不能全盘否定,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本节课我通过这位学生回答的问题找到了启发点,使课堂氛围显得活跃,兴趣自然油然而生,达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教学效果的目的。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搞好学习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处理教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被丰富多彩的教学所吸引,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科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苏州大学主办.物理教师[M].物理教师出版社.

篇5:电与热教案

黄堤镇一中

布天芳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在电流相通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能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2.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知识的学习,认识科学是有用的。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

组织知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并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过程

一. 教学目标展示,导入新课

1.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本节课分为四个小学习目标:1.电流的热效应;2.探究实验;3.焦耳定律;4.电热的利用与防护

2.给学生展示一组图片,展示图片的同时让学生考虑电能有什么用途,在图片中电能转化成了什么能。引出本节课的新课。

二、展示新课

(一)电流的热效应

由刚才展示的一组图片可以知道有些机器把电能 转化成动能的同时也转化成少量的热能,有些机器是完 是把电能转化成热能。给出电流热效应的概念。

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把电能转化成热,这个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让学生自己举出更多的有关利用电流的热效应的例子。向学生展示电阻丝发红的视频,提出问题如下: 电炉丝通过导线接到电路里,电炉丝和导线通过的电流相同。为什么电炉丝热的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热?为什么?那么,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下面我们共同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和假设: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多少可能跟电流的大小、电阻的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有关

1.探究一: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和电阻有什么关系 展示动画演示实验

让学生总结,老师完善结论:在电流、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2.探究二: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是否跟电流的大小有关 展示动画演示实验

让学生总结,老师完善结论:在通电时间一定、电阻相同的情况下,通过电流打的导体产生的热量多。

3.探究三: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和通电时间是否有关? 展示动画演示实验

总上三个实验得出结论:导体的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通电时间越长产生的热量越多。

展示欧姆的图片,介绍欧姆其人。

(三)焦耳定律

介绍焦耳定律的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焦耳定律。

介绍焦耳定律公式的单位 推出焦耳定律公式的变形式

例题展示:一根60Ω的电阻丝接在36V的电源上,在5min内共产生多少热量?(四)电热的利用与防止

通过图片展示电热的利用与防止,赠送学生两条家庭用电小常识

三、本课小结

篇6:电与热 安全用电教案

安全用电(复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能,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电热利用和防止,知道电流的热效应与那些因素有关。

2、知道和理解家庭电路中电流与用电器的总功率的关系。

3、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了解电能表和保险装置的作用。

4、了解火线、零线,了解试电笔的使用,知道安全用电原则,了解触电急救的方法和节约用电的意识。

5、会用欧姆定律说明安全用电的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以学案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复习和巩固电与热、家庭用电、安全用电的知识点。

2、通过讲解焦耳如何努力发现焦耳定律以此加强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3、以实际生活用电———家庭用电的角度来学习课本知识,增加学生对生活的物理现象的观察,反思、以及如何将书本的知识与生活现象相结合,在生活中运用自己所学。

4、让学生自己演习触电急救,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平时良好的用电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焦耳定律,了解焦耳事迹,培养学生爱物理、能吃苦、能坚持、爱创新等物理精神。

2、让学生学习安全用电等知识,培养学生养成一个防微杜渐、从小事防止安全隐患的习惯。

3、通过学习家庭用电,保险丝等知识锻炼学生在生活中的动手能力,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小的电路问题。

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焦耳定律的运用,以及其含义的理解;保险丝的工作原理,以及额定电流的计算,如何选用保险丝的额定电流;触电的急救及安全用电及安全用电原则。

二、教学难点

焦耳定律在解题过程中如何用;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多大的额定电流的保险丝;家庭电路的连接。

教具

测电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上节课复习了电功率,知道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电功率等于

(电压乘以电流)

2、额定电压为

(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额定功率时

(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实际电压

(用电器实际工作的电压)实际功率

(用电器实际工作的功率)当实际电压等于额定电压是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当实际电压下于额定电压时,实际功率小于额定功率,当用电器的实际电压大于额定电压时,实际功率大于额定功率。

3、测量小灯泡的的电功率;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与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是差不多的。都是将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小灯泡串联,电流表与小灯泡并联;(连接电路是开关处于断开,滑动变阻器位于最大阻值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最后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使用公式R=UI,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用公式P=UI.二、引入新课 我们在生活中知道用电器工作时间过久时,就会有点烫,比如电脑,有排风扇就是为了散热;电视机、电动机等,都会有热量产生。虽然这些不是点饭锅、电热毯、电炉等发热用电器但都会产热,也就是电流通过导体就会产生热量。那么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产生多少热量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三、电与热

1、焦耳定律

大家都知道能量的单位J吧!能量的单位焦耳是以英国物理学家焦耳(1818---1899)命名的,焦耳一声致力于实验研究,他用近40年时间研究热和功的关系,根据所测电流通过电阻放出当热量,提出了焦耳定律。

通过演示实验,我们知道,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一个电阻的电流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焦耳做了大量的实验,与1840年最先精确的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表的式Q=I*IRt 对焦耳定律的理解:Q是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电流是通过该导体的电流,电阻是该导体的电阻;并且是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在纯热电路中可以用公式Q=UIt)

例:某电热壶铭牌上标有“220V ,1000W”的字样,当其正常工作时,把质量为2kg,温度为30℃的水加热到80℃,用时10min(C =4.2×10 J/(kg.℃))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

J,电热壶烧水的效率是

解析:水吸收的热量Q=cm⊿t=4200×2×(80-30)J=420000J

饮水机消耗的电能W=Pt=1000w×600s=600000J

饮水机的加热效率η=QW×100%=70%

2、电热的应用和防止

利用通电导体会产生热量,可以制作电饭锅、电热毯、电热水器,电炉的加热用电器(由于这些用电器都是纯电阻用电器,根据公式及其变换式可以知道电阻越小其产生的热量越大)

通电导体都会产生热量,我们有很多用电器是不需要热量,甚至不能在高温下工作的,比如电脑,温度过高会影响电脑正常工作,所以很多用电器我们比希望它发热的。所有的有电流通过的导体都会产生热量,那么怎么来防止电热呢?以电视机为例,电视机的后盖有很多孔,就是为了通风散热,使用时一定要将防止沙尘的罩布拿开;还有电脑运行时温度升高,需要用微型风扇及时散热。过多电热如果不及时散失,会产生许多安全隐患。

四、家庭用电

1、家庭用电的组成

大家的家里的电路就是家庭用电,大家想一想家里的电路有哪些组成的?

学生回答

首先每一个家庭都有一个电能表;然后是保险盒;每个家庭里都有开关,插座、用电器等。所以家庭电路的组成:电能表、保险盒、开关、插座、用电器等。

2、家庭电路的连接

例:将右图用笔画线表示导线连接电路。

用电器与插座并联,开关与用电器串联,开关和保险盒要装在火线上。

3、保险丝

保险丝的作用是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切断电路,其材料是用电阻大熔点低的材料制成,保险丝的额定电流应等于或稍大于电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问:为什么保险丝要用电阻大熔点低的材料制成?

学生答:

(因为焦耳定律,R越大产生的热量就越大,熔点低、产生一定热量就会熔断,因此就可以保护电路,反正危险的产生)

4、测电笔

测电笔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示范测电笔的用法、结论、现象。

5、插座

有金素外壳的用电器要使用三孔插座。万一用电器的外壳和电源的火线之间的绝缘体损坏。使外壳带电。电流就会流入大地不至人造成伤害(解释:人有电阻,外壳与地接触,人就短路。)(与水有关的用电器也要三孔插座)

五、安全用电

1、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短路和用电器总功率过大(功率过大的用电器不要同时使用,从节约等角度不要买过大功率的用电器)

2、触电:人体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火线,当发生触电时,要先切断电源再急救。(切记不要不要直接去拉被触电人)(让两位学生演示触电急救)

3、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低压带电体不要用手等去接触,远离高压带电体)

例 :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家庭电路中熔丝熔断了,一定是发生了短路

B.家用电能表上的示数显示了家庭用电的总功率

C.家庭电路中的熔丝可以用铁丝代替

D.家庭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应该用导线接地

解析:熔丝熔断可能短路,也可能是家用电器总功率超过保险丝的额定功率;家用电表的示数显示的是消耗的总电能;熔丝要选择电阻大、熔点低的材料而不能用铁丝代替,因为熔丝必须在电流过大时能熔断;为防止家用电器漏电,金属外壳要接地(答案:D)

六、本堂总结

焦耳定律

家庭电路

安全用电

七、课后作业

母题探究

八、板书设计 第11课时 电与热 安全用电

一、电与热

(1)、焦耳定律:Q=I×I×R×t(2)电热的应用和防止

二、家庭用电(1)、组成(2)连接

(3)保险丝:电阻大,熔点低(4)测电笔:区别火线和零线(5)插座:易漏电的用电器要三孔

三、安全用电

篇7:《电与热》的教学反思

(30分钟 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2011·兰州中考)关于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Q=IRt可知,电阻越大,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越多 B.根据QU22Rt可知,电阻越大,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越少

C.根据Q=UIt可知,相同时间内,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无关

D.根据Q=I2Rt可知,在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越多

2.云云家购买了一台电热水器,使用时发现通电不长时间,其电源线就很热,甚至能闻到很浓的橡胶的焦味,于是云云决定用她学过的物理知识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她可从下面哪个方面的鉴定提出投诉()A.导线太细 B.导线太粗 C.导线太短 D.电压太高

3.将规格都是“220 V 100 W”的一台电风扇、一台电视机和一把电烙铁分别接入家庭电路中,通电时间相同,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三个电器产生的热量一样多 B.电流通过三个电器做功一样多 C.三个电器消耗的电能一样多 D.电烙铁产生的热量最多

4.在家庭电路中,导线相互连接处往往比别处更容易发热,老化更快.这是因为()A.连接处的电流较大 B.连接处的电流较小 C.连接处的电阻较大 D.连接处的电阻较小

5.(2011·枣庄中考)电炉丝断了,去掉

15后,仍然接在原来的电源两端,则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与原来产生的热量之比为()A.5∶4 B.1∶5 1

C.5∶1 D.4∶5 6.阻值为R的电阻丝,接到电源上,6 min可将一杯水烧开.现在用两个相同的电阻丝串联起来,仍接到原来的电源上,烧开同样一杯水,需要的时间是()A.12 min B.6 min C.3 min D.4 min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7分)7.(2011·怀化中考)家用饮水机电阻丝的阻值为100 Ω,通过的电流为2 A时,电阻丝的电功率为_________W,在10 s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为_________J.8.(2011·娄底中考)两定值电阻丝R1=440 Ω,R2=220 Ω,若将R1和R2串联后接到220 V的电源上,在相同时间内,R1和R2上产生的热量之比是_________.9.如图是探究电流产生热量与电阻关系的电路,R1=5 Ω,R2=10 Ω,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示数为1 A.通过电阻R1的电流是_______A,通过电阻R2的电流在10 s内产生的热量是_________J.10.(2011·泸州中考)一个额定电压为12 V的小型电动机正常工作时,测得通过电动机的电流是0.5 A,工作10 min,电流做功为_______J,在这10 min内该电动机线圈产生的热量是360 J,则电动机线圈的电阻是__________Ω.三、实验探究题(5分)11.(2011·济宁中考)电流做的功跟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三个因素都有关.李明同学要通过实验探究电功跟电压的关系,他选用的器材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两容器完全相同,电阻丝R1的阻值大于电阻丝R2的阻值.(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他把实验电路连接完整.(2)他在该实验中选用两根阻值不同的电阻丝,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3)在这个实验中,李明是通过观察比较__________来比较电流做功多少的.电流通过电阻丝_________做的功多(填“R1”或“R2”).(4)由这个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10分)12.(2010·重庆中考)周友银同学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自制了一个可调节亮度的台灯,他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灯泡上标有“220 V 40 W”,滑动变阻器R上标有“990 Ω 5 A”,设灯泡的电阻不随温度改变,电源电压保持220 V不变,求:

(1)灯泡的电阻;

(2)灯泡最亮时实际消耗的电功率;

(3)灯泡最暗时,求电路中的电流和滑动变阻器每分钟产生的热量.答案解析

1.【解析】选D.本题考查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要说明一个变量和结论的关系时,其他变量 3

应保持不变,故选D.2.【解析】选A.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细的导线电阻大,根据焦耳定律,通过相同电流时,细导线产生的热量多,升温快.所以电源线很热,甚至烧焦橡胶外皮.3.【解析】选A.由题意及W=Pt得三个电器消耗的电能一样多,即电流通过三个电器做功一样多,故B、C正确,电视机、电风扇属于非纯电阻电路,工作时电能只有一部分转化为热能,而电烙铁属于电热器,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所以电烙铁产生的热量最多,故D正确,A错误.4.【解析】选C.导线相互连接处的横截面积变小,电阻变大.由焦耳定律可知导线相互连接处往往比别处更容易发热.5.【解析】选A.由于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所以电炉丝去掉U215后其电阻变为原来的4/5,由电热公式Q15Rt可知当电压不变时,相同时间内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成反比,故电炉丝去掉后,仍然接在原来的电源两端,则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与原来产生的热量之比为5∶4,故选A.6.【解析】选A.本题是焦耳定律的应用之一.电阻丝工作时,电流所做的功全部转化为热能,Q=W=IRt=UIt=2UR2t =Pt.电源电压不变,电路在两种情况下产生的热量 Q1U2Rt1 Q22U22Rt2

2因为Q1=Q2,所以URt1U2Rt2

所以t2=2t1=2×6 min=12 min 或用发热功率来求解 由PU2R可知UP1RP22R,所以2P1P221

又因为Q=W=P1t1=P2t2,所以

t2t1P1P22

所以t2=2t1=2×6 min=12 min.故选A.7.【解析】因为是电阻丝,它符合欧姆定律,所以P=UI=I2R=(2A)2×100 Ω= 400 W.由Q=Pt=400 W×10 s=4 000 J.答案:400 4 000 228.【解析】Q1I1R1t1,Q2I2R2t2,由于I1=I2、t1=t2,故Q1∶Q2=R1∶R2=440 Ω∶

220 Ω=2∶1.答案:2∶1 9.【解析】由题图可知R1、R2串联,测电路中的电流,故通过电阻R1、R2的电流为1 A,由焦耳定律可知,R2在10 s内产生的热量Q=I2R2t=(1A)2× 10 Ω×10 s=100 J.答案:1 100 10.【解析】电流做功W=UIt=12 V×0.5 A×10×60 s=3 600 J;根据焦耳定律的公式Q=I2Rt可得,360 J=(0.5 A)×R×10×60 s,计算得出电动机线圈的电阻是2.4 Ω.答案:3 600 2.4 11.【解析】当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时,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要探究电流做功与电压的关系应控制电流、通电时间相同,改变电压,因此电路采取两个阻值不同的电阻串联,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由于阻值不同,所以其两端的电压不同;实验中通过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可以比较电流做功的多少;在电流一定、通电时间一定时,电压越高,电流做的功越多.答案:(1)如图所示 2 5

(2)使R1、R2两端的电压不同(3)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R1

(4)在电流一定、通电时间一定时,电压越高,电流做的功越多 12.【解析】(1)小灯泡的电阻 RL=ULPL2220 V40 W21 210

(2)小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当滑片P在A端时滑动变阻器阻值为0,灯泡最亮,此时灯正常发光: P实=P额=40 W(3)当滑片P在B端时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且R=990 Ω,此时灯泡最暗.电路中的电流:IURLR220 V1 2109900.1 A

篇8:《电与热》的教学反思

关键词:微风电,光伏分布式,发电,系统

1 引言

风能和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能源资源, 是最具推广前景的环保洁净的可再生能源, 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在发达国家逐渐取代传统能源, 在我国对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才刚刚开始。

由于风能和太阳能在时间上、地域上和经济上都有一定的互补性, 风能和太阳能近年越来越多的用于互补发电。但常规水平轴风能和太阳能都具有能量密度低、稳定性差的弱点, 并受到地理分布、季节变化、昼夜交替等影响, 而基于微风和太阳能的分布式发电系统就不存在这样的缺陷, 可实现昼夜不间断发电, 如果把该系统应用到无电人口地区, 效果将非常显著, 特别是因距离远、电网架设成本高、迁移频繁、线路易被盗、防火等各种原因, 在林场、海岛、哨所、草原、沙漠、山区、乡村等无电地区, 还有大量小型企业、家庭用户生活在无电状态, 使从业人员长期无法享受电视、音响、信息、娱乐等现代文明的生活。

2 发电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微风发电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相结合的供电系统。主要由微风发电机、太阳能电池阵列、蓄电池组、充电控制器、逆变器、监控系统等组成。微风发电机及太阳能电池阵列发出的电流通过控制器贮存在蓄电池中。当负载用于直流电时, 通过控制器将直流电直接输送给负载;当负载用于交流电时, 则需要经逆变器将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再输送给负载。

2.1 微风发电系统

微风发电系统是与传统风轮水平风力发电机完全不同的新型垂直轴风力发电设备[1]。这种创新型风力发电机就是根据帆船在海上航行利用风能的原理, 将风帆安装于发电机转子同轴的鼠笼上, 利用风能对风帆的压力, 推动风帆转动, 从而带动发电机转子转动, 实现风能转化成机械能再转换成电能的过程。其结构简单, 安装方便, 故障率低, 维护简便。由于适应低风速运行, 发电又不受风力影响 (360度自由旋转) , 只要有风, 24小时发电, 风力发电效率高达90%以上。由于在风帆上增设离心式机械自动恒速装置, 省去了复杂自动调速、调压系统, 同时采用升力及阻力相结合的运转方式、既能在风速1.5m/s时发电, 又能抗最大风速60m/s环境中照常运行发电。

2.2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太阳电池的发电原理是利用光入射于半导体时所引起的光电效应, 光伏电池的基本特性和二极管类似, 可以用简单的PN结来说明, 当具有适当能量的光子入射于半导体时, 光与构成半导体的材料相互作用产生电子和空穴 (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的电荷) , 如半导体中存在PN结, 则电子向N型半导体扩散, 空穴向P型半导体扩散, 并分别聚集于两个电极部分, 即负电荷和正电荷聚集于两端, 如用导线连接这两个电极, 就有电荷流动产生电能。利用这一原理, 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 通过调节与控制技术, 将电能变换为各种需要的标准, 以满足不同负载的需要。

3 技术创新

1) 优化设计微风发电机结构, 采用风帆片, 水平旋转发电, 微风 (1.5级风) 即可启动发电, 充分利用风动力, 提高风能利用率, 年发电量多。在微风发电基础上配置光伏组件, 构成微风电和光伏相结合的分布式发电系统, 可根据用户和使用地区不同需求进行定制。

2) 改常规螺旋桨水平轴风向为风帆片垂直轴风向, 无需调向对向结构, 提高风机使用安全系数, 降低用户架设费用。

3) 优化设计风机抗强风能力。发电机在低速运转时, 风叶呈下垂10度角准水平运转;当在强风状况下, 因加速离心的原理, 风叶可自动呈水平状态旋转, 使同心度达到最佳状态, 阻力小;同时控制电路根据风力情况能自动保护, 故风再大, 也不会造成过充电损机事故。优化微风发电机结构设计, 在1.5级风状况下发电机可启动工作, 达到微风发电的目的;在强风状况下, 发电机可自动保护到不发电的状况, 确保发电机安全不损坏。

4) 优化设计系统配套风光互补型正弦波控制逆变器, 改善负载适应性, 并具有过压、欠压、过载、短路、反接、防雷等自动保护功能, 声光指示报警。

5) 发电系统结构简单, 安装方便, 故障率低, 维护简便, 占地省, 由于风叶水平运转, 发电工作时无电子波产生, 故可方便地安装于屋顶、平台、立杆和地面上, 一般架高4m以上即可。

6) 风机外壳和风叶, 设计采用玻璃钢和抗老化优质塑料制成, 内部重要构件采用铝合金成型, 故轻便、牢固、耐用、美观, 使用寿命达15年以上。

4 系统配置方案

该系统由于配置了太阳能光伏发电, 设计发电时间为10小时 (如风速达到1.5m/s则24小时供电) , 依据无电人口地区规模大小进行如下配置:

4.1 配置1

15000W微风发电机+5000W太阳能电池组件+充电控制器+10KW数控逆变电源, 12V 200Ah免维护蓄电池30只。

可满足20户农村家庭全天24小时正常使用彩电、冰箱、VCD、电脑、照明、卫星接收机、电风扇、电饭煲及道路夜间照明。每天可用电量:200KWh。

4.2 配置2

45000W微风发电机+5000W太阳能电池组件+充电控制器+20KW数控逆变电源, 12V200Ah免维护蓄电池75只。

可满足50户农村家庭全天24小时正常使用彩电、冰箱、VCD、电脑、照明、卫星接收机、电风扇、电饭煲及道路夜间照明。每天可用电量:500KWh。

4.3 配置3

90000W微风发电机+10000W太阳能电池组件+充电控制器+50KW数控逆变电源, 12V200Ah免维护蓄电池150只。

可满足100户农村家庭全天24小时正常使用彩电、冰箱、VCD、电脑、照明、卫星接收机、电风扇、电饭煲及道路夜间照明。每天可用电量:1000KWh。

5 结语

本文阐述的微风电和光伏发电相结合的分布式发电系统, 为风力资源属于低风速的区域提供了一种电源新技术, 实现了全天候“风光互补”, 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新技术, 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严强, 蒋超奇.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的发展趋势和应用[J].上海电力.2007.2:166-167

[2]范正萍, 王心尘, 杜华夏, 王亚军.小型家用垂直轴风力发电系统的设计[J].能源技术.2007, 28 (5) .279-283

篇9:“电与热”实验装置的改进

关键词:初中物理;“电与热”实验;改进;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1-0059-01

多年来,我通过对物理教学实验的探究、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介绍对“电与热”实验的改进。

一、对教材中实验装置的分析

教材中“电与热”实验是先将两根电阻不同的镍铬丝和铜丝串联起来,再将这两根电阻丝分别放入两杯煤油中,使之对煤油加热,并用温度计测量并比较两杯煤油升温的情况,从而得出电热与电阻的关系。这个实验操作复杂,看到比较明显的现象需要较长的时间,从而也浪费了更多的电能。

教材对“电与热”实验的研究方法为控制变量法,但上述实验只能做定性说明,不能反映O=I2Rt各量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电流的平方与热量成正比的关系更是模糊。为了提高实验效果,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参考书中提供的自制实验装置。

二、新装置的仪器和器材

烧瓶(500mL)三个,瓶塞上插有细玻璃管,管后有标尺,瓶内有电阻丝,并装满红色煤油,R1=2Ω R2=4ΩR2=2Ω,引出导线穿过瓶塞与电路连接,电流表两个,滑动变阻器(10Ω)两个,低压电源,开关,导线,秒表。装置如图所不。

三、制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1.电阻丝采用新购买的电炉丝,它发热快,表面干净无杂质,尽量不用旧的。因为装置内用的是阻值不同的电阻,所以所截炉丝的长短也不同。2.电阻丝的阻值一定做准确,滑动变阻器的位置实验前要调好。3.烧瓶和细玻璃管一定要用同一规格的,实验前最好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特别是烧瓶如果质量差别大,可以在它的侧面粘贴薄玻璃片,这样效果更好。

四、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

1.实验前

(1)检查电路,电流表调零,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是否正确,滑片是否在最大阻值的位置。

(2)应使玻璃管内煤油处于同一高度,并且严格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移动变阻器滑片,调节好两个电流表的电流,使两表的示数是I1=1A,I12=0.5A。也可以是其他的数据,但示数要方便计算。

(4)让学生分析装置的电路并且做出相应电路图。分析图中各电阻的连接关系以及电流、电压的关系。

2.在实验过程中,切实把握好准确获取实验数据的最佳时机,为学生建立电热、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定量关系创造更方便的条件。

接通电源后开始计时,并按时记录各管煤油上升的高度,经过反复实验得出最佳计时段为1分钟,如果时间间隔太短,煤油上升的高度不大,容易出现读数困难、不准确,产生的误差大。如果间隔太长,造成进度缓慢,完不成教学任务。

3.待实验完成后再分析结果。

五、数据分析与结论

1.时间相同时,可看到B管煤油上升的高度为A管的2倍,而B管的电阻恰为A管的2倍,二者串联电流相等,说明电流通过导体放出的热量与导体电阻成正比。

2_日寸间相同时,可看到A管煤油上升的高度为c管的4倍,而A1的电流是A2的2倍,二者并联电压相等,说明通电导体发出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3.比较不同时间内同一导体所在管内的煤油上升的高度,可看出通电时间加倍,上升的高度也加倍,说明通电导体发出的热量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4.各物理量取国际单位,就有Q=I2Rt成立的结论。

篇10:电与我们教学反思

教学重点:自主、合作探究“新奇”的具体体现。

教学难点:有科学依据的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精神。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重点,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在教学时,我首先与学生进行谈话交流,由《西游记》中孙悟空变身成虫子钻到铁扇公主的肚子里的故事,引入课文,现在有纳米技术也非常新奇,让学生有了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问题教学贯串课堂

我让学生先默读课文两遍,并从中提出问题,按课文的顺序提问题:有的学生提出了什么是纳米技术?然后让其他学生从课本中找到答案,并说出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借机引导学生运用说明方法的作用及答案格式,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中掌握答题技巧。接着,学生有的问:纳米技术的新奇体现在哪里?这是文章的重点,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并在小组内讨论后得出结论;然后有的同学提出:纳米技术有哪些应用呢?将来会怎么发展呢?学生在阅读中找出答案,问题全部找到答案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比较透彻了,比老师讲解的效果要好了很多。

二、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两个:

(一)《西游记》中的故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适当地引导入课文,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贯串课堂,让学生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学习,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果很好,在学生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老师适时引导,并教给学生答题技巧,真正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不足之处

(一)对于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学生关注不够,这些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二)部分学生对与纳米技术的应用不理解,没有体现在课件里。

四、改进措施

上一篇:纸鹤的诗歌下一篇:4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9课自然之道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