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舍议论文

2024-05-03

取舍议论文(精选6篇)

篇1:取舍议论文

2018年3月,日本后现代主义作家村上春树的最新长篇小说《刺杀骑士团长》的简体中译本正式上架,预售时每3秒就卖出一套,发售仅仅两天,首印的35万套全部售罄,这一成绩的背后除了原作者村上春树,还有译者林少华。关于翻译,小强最喜欢村上春树说的这句话非常形象:“翻译这东西,原本就是将一种语言置换为另一种语言,哪怕再认真,再巧妙,也不可能原封不动,翻译当中必须选择舍弃什么,保留什么,这种取舍才是翻译工作的根本概念”。

关于翻译,村上春树有个说法很形象:“翻译这东西,原本就是将一种语言‘姑且’置换为另一种语言。哪怕再认真再巧妙,也不可能原封不动。翻译当中必须舍弃什么方能留取保住什么。所谓‘取舍选择’是翻译工作的根本概念。”

但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当AlphaGo在围棋界所向披靡,Skype开始支持实时翻译功能时,忧虑也在翻译界弥漫。人们在问,人工智能最终会代替人工翻译吗?如此一来,是否意味着大多数译者将面临失业?

事实上,迄今为止,机器翻译已经出现了70年,但大多还停留在比较机械化的字面意思对应翻译。为了打破这一格局,谷歌、微软等都在积极开发智能化的翻译,争取让机器能够真正“读”懂人类的意思,而非一字一字地对应输出答案。

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对翻译行业带来的冲击将会是致命。虽然现在的翻译软件,仍然无法代替正式的翻译。现在一些基本意思歧义,翻译软件对于多重含义词语无法处理,书面翻译尚且搞不定,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翻译软件的缺陷应该会被不断克服。

或许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未来会有部分专业性和创造性不强的翻译工作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这是无法避免的,但语言代表着一种文化,要真正了解一个词的意思,只是简单地查字典还远远不够,更需要了解背后的故事,才能明白其真正的涵义。所以,目前的人工智能还没有发展到完全取代人类的程度,应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即使未来人工智能发展到了非常成熟的地步,但是在文学领域这一块是永远不可能被机器所取代的,因为文学作品的翻译,机器很难胜任。翻译是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机器没有创造性,不懂得文化、审美、艺术,而这些却是译者在翻译一部文学作品时必不可少的素质。“机器翻译即便能趋近准确层面上的‘信’,却未必能做到‘达’和‘雅’。”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完善,小强相信它完全可以胜任简单规范的文本翻译,只要我们高规格的要求,不断的精益求精,那么人工智能永远无法取代我们,因为人才永远是稀缺的!

篇2:取舍议论文

首先, 在备课取向之间取舍

认真研读《孔子游春》这一课, 就会发现有几个备课取向:从人物的了解来看, 可以是走进孔子;从对比阅读今古文来看, 可以是走进古文;当然也可以是走向思维, 甚至注重表达, 等等。但更多的教师却喜欢从单元主题来考虑。毕竟现在新课标倡导教师除了与学生、教材进行对话外, 还需要与编者进行对话。而编者把该课安排在“尊师重教”这一单元, 与之相对应的课文还有《莫泊桑拜师》《理想的风筝》《明天, 我们毕业》等几篇课文。因此很多教师从单元主题出发, 在课文教学中刻意注重单元主题教学。然而语文课由教课文向教语文转变, 这是大势所趋, 单元主题可以有, 但无需刻意, 更无需过分强调, 毕竟很多时候, 语文味才是语文课的前提, 语文意识才是备课的首要出发点。针对《孔子游春》这一课, 笔者认为备课最好还是以语文意识为主。

其次, 在文本主题之间取舍

题目是课文的文眼。《孔子游春》这一课, 很多人自然而然地认为文本主题应该定位在“游春”上, 通俗来讲也就是玩;然而游春更注重心情, 比如程颢曾写过一首诗, 其中有“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就极力渲染了自己游春的心情。《孔子游春》这一课, 认真研读一下, 我们就会发现, 孔子带领学生出来, 如果只是“游春”, 那么就不会限定时间, 而在文中, 孔子是专门等泗水涨潮时携带弟子出来的。这显然是有他自己的教育目的, 这在后文中会得到验证。泗水涨潮, 对游历丰富的孔子来说, 自然司空见惯;但他仍能选择泗水涨潮作为教育媒介, 来激发学生思考, 从而引发“水是真君子”这一论述。从教育目的出发, “游春”是表, “游学”才是根本。因此, 笔者更愿意把这次郊游看作是孔子教育学生, 引领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一次“游学”活动。

第三, 在教学内容之间取舍

很多教师教学《孔子游春》这一课, 总是绕不过“水是真君子”的思辨, 甚至还有教师不厌其烦, 把古文版“论水”搬到课堂, 这种过分强调让学生根据外在命令收集文本信息的做法, 在一定程度上偏移了语文的核心任务, 即学语言。通俗地讲, 教语文, 也需要让语用诗意地行走在语文课堂上。就《孔子游春》而言, 笔者认为, 教师更应该着力于文本的表达方式, 学习作者善用多种方式表达文本的意思。这里, 笔者着重探讨文本是如何通过语言来进行表达的。

一是春天景色。题目为“游春”, 自然春天景色也是文中所要表达的重点, 况且春景还为下文做好铺垫。但又怎样对春天景色进行描述呢?“千里莺啼绿映红”, 那是俯瞰大地的胸襟;“春天的脚步近了”, 却是拟人的手法。在《孔子游春》这一课第二段中, 则几乎用整段的比喻对春天景色进行赞美。把“大自然”比作“母亲”, “大地”比作“胸怀”, “森林”比作“长发”……整齐的句式, 读来让人倍感亲切。这是作者的语言, 更是编者所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在这里, 教师就需要有所取舍, 要放弃文本表面信息, 着重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多读几遍, 多品析几次, 如有可能还可以直接让学生接着仿写。只有这样, 让学生沉浸在语用环境里, 才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二是师生论水。不容置疑, 论水是文中的重点, 更是难点, 无论是文本信息还是品味语言。但由于时间关系, 作为教师也需要有个侧重, 也要懂得取舍。这里笔者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品味语言中理解文本的信息, 因而语言表达才是重点。水很平常, 泗水也是一样, 但孔子能从平凡的事物中引申出不平凡的道理, 这采用了类比的手法, 对于学生来说有点深奥, 因而最佳的方法就是直接让学生品读语言。在持续品读中让学生体会孔子对学生的循循教诲, 在品读中领悟水与真君子之间的关系。“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对于“论水”来说, 也是一样。作为教师要懂得取舍, 舍掉平时的空洞说教, 取的是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 从而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孔子的“意味深长”。

三是谈论志向。论水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言志。然而文中又是怎样表达孔子对学生志向的态度呢?文中没有用大段大段的对话展现, 而是通过歌舞言志。颜回弹琴唱歌言志, 而孔子伴舞以肯定。其实, 他们也不是自娱自乐, 而是通过这种形式让弟子们明白颜回的志向。这种情境营造教育无痕之绝。因而作者在备课取舍中要注意场面描写, 更需要注意这种志向是隐含在歌舞之中, 如有可能还可以让学生联系课文反复诵读, 多角度谈谈颜回的志向是什么, 孔子又希望学生有什么志向?这都需要教师懂得取舍。

篇3:浅议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取舍

关键词 体育课堂教学 有效 取舍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首先,优化课堂结构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体育教学过程是由组织教学、教学内容、身体练习等各种成分组成,各成分之间的结合并无固定形式。体育课的结构形式应根据课的不同任务、不同教材、不同环境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人体的活动变化规律,合理地安排,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掌握和运用。因此,我们不能把教学过程只限于一种手段的固定。个人认为:不论我们采用哪种课堂结构,总要考虑三个要素:(1)每个学生每堂课都要能学习到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2)一节课中合理的教学密度应达到85%以上。(3)有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

其次,从学生心理角度进行换位思考,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体育课教学安排要想学生所想,让学生很快地理解学习内容。教师要进入学生的角色,体察他们的困难,然后帮助他们实现由难到易的转化。

第三,教学方法要有效。

体育课堂教学方法不能都局限在讲解——示范——练习的程度上。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应用讲授、练习、发现、引导、问题等各种方法,设计出更多具有特色的教学策略,提高各种教学方法运用的有效性。

第四,加强有效练习和反馈的运用。

有效地练习,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还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技能提高的重要途径。然而,当今的课堂练习却陷入严重的缺失状态,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否实现,完全取决于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练习,使学生练习带有目的性、方向性。练习应穿插于课堂教学的环节之中进行,同时,练习要富有方法性。

第五,教学过程要富有互动性。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对话与交流就是师生互动的典范。对话教学是对传统家长式教学的超越。

第六,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课堂教学评价是操作性的活动,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主要采用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现在这两种评价方法由于各自的优势正走向兼容。

为此,我们主要应从以下几点出发,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要求教师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一是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当是开放的、全面的,而不是封闭的、单一的,既保证面向全体,又能做到培优补差。

二是教学要注重学生掌握知识、学到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在制定目标时,首先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更要考虑到农村孩子所缺失的意志心理发展品质的方向,处理好学生能力和将来升学测评的关系。

三是学习目标从教学中来,就是总结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解决具体教学问题作为学习活动的目标。学习内容结合教学是指围绕教学活动划定学习内容,因需而学,不是为了保证理论体系完整或者技术的全面而过度学习。

二、指导教师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

第一、规范教学流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教学时间、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的安排等方面坚持与学生的优、良、中、差各层次的实际相适应,使掌握学习将教学视为有一定程序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即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形成制定目标——目标的形成——合理达成的一套完整的新序列。

第二、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应考虑具体的教学内容,不能只重视教学的形式是否新颖。课堂教学毕竟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学得知识、习有技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我校绝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了“发现法”、“谈话法”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第三、鼓励学生参与,实施达标教学。要把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是实施掌握学习的核心。教师应该尊重学生正在经历的感知、思维、情感等真实体验。我们一直积极鼓励教师与学生共同体验,才能真正实现师生平等,共享知识的快乐。

第四、时间安排的有效性。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的时间密度。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主要考虑好教学要求的高度,教学内容的难度,教学进程的速度。要求教师按时间顺序安排高效的教学活动的程序,特别是农村小学生要把握好最佳的教学时序应当符合科学知识的逻辑序列和学生学习心理序列。

篇4:陈枰:推拿.取舍.人间

10年前她写《青衣》、《激情燃烧的岁月》,十年后大家依然在谈论和比较,电视台也乐此不疲地重温。然而她却有些惭愧,虽然笔耕不辍,却没有一部超越之作,一直到《推拿》——她和毕飞宇、康洪雷这对铁三角再度聚首。

《电视指南》:研讨会上,导演康洪雷毫不吝啬对你的赞美,他说:“这个剧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一个人能写,就是陈枰。能写到现在这样的份儿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一个,也是陈枰。”《推拿》是您和康洪雷第四次合作,您对他有什么评价?

陈枰:康洪雷是这样的,他形容一件事情会从形而上的角度告诉你,你必须抓住他话里的核心,把他拉回地面。我俩是有这样的默契,合作起来也非常对脾气。每次和康洪雷合作,当我写到自己特别满意的段落或对白,就迫不及待给他打电话,我说我念一段给你。他说你等着啊,我把灯关了闭上眼听。我念完之后,我的笔记本电脑上全是唾沫星子。我所有的兴奋点都能滴水不漏地在他那里得到回应。

《电视指南》:毕飞宇、康洪雷和您就像一对“铁三角”,十年前铁三角创作的《青衣》现在依然在电视台播,十年后铁三角因《推拿》再度合作,有什么特殊的感受和故事?

陈枰:当年毕飞宇第一次见康洪雷,康导正带着一帮人踢球。毕飞宇见了就说,这个人是个粗线条,拍不了《青衣》。拍杀青戏那天,毕飞宇从监视器里看完之后很真诚地对康洪雷说,我错了,你能拍《青衣》。其实当年毕飞宇在看到我写的大纲之前,也并不看好我,一个内蒙的女人能驾驭得了那么细腻的题材吗?但他看完大纲之后就彻底打消了顾虑。

我们三个人谈剧本完全是开诚布公,畅所欲言,根本不存在谁比谁牛,谁说话压着谁了这样的顾虑。作为编剧,最好的模式就是跟赏识你的导演合作,这种合作最舒服。没有人给你使绊,也没有人给你指手画脚。写《推拿》我就说,你们不要教我怎么写,既然请我来,就要把我的能力和想法百分之百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都是写字的人,毕飞宇很尊重我的选择,康洪雷也给我吃定心丸,“就撒丫子写吧,你敢写我就敢拍,你写出花来我就拍出花来”。

《电视指南》:作为一名编剧,谈谈你的作息规律吧。

陈枰:我的作息很规律。早晨7:30起床,绕着小区慢跑一圈,顺便喂养流浪猫,然后回家吃早饭,8点雷打不动坐到书桌前,写到11:30,吃中饭,休息到下午2点,再接着伏案,一直写到下午5点。一天大概工作6个小时。我不像别的作家,一到晚上就特别来劲儿,我是不能熬夜的体质,所以只能白天写稿。

《电视指南》:《推拿》作为中国第一部盲人题材的电视剧,它填补了历史上的一个空白。它很有意义,但同时又极具风险,为什么会钟情这个题材?

陈枰:当初康洪雷说他要做一个盲人题材的电视剧,我也是众多不看好者之一,因为当时我没有看过毕飞宇的《推拿》,等我一气呵成地读完《推拿》,我跟康洪雷说,这个值得做。我们过去涉及的盲人题材,不管小说还是报告文学,都是一个居高临下的视角,不像毕飞宇能够站在一个完全平视的位置去看待这一群体。他们只是迥异于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方式而己,完全不需要你的怜悯之心,因为怜悯这个词它是不平等的,它建立在心理的优越感之上。毕飞宇的小说给我了这样一个基础,我就可以在这样一种平视的位置身上去发挥自己的想象。

《电视指南》:写任何作品,想象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推拿》有哪些满意的桥段是自己想象出来的?

陈枰:我写到一个小马,9岁因为一场车祸导致心理致盲,后来他又因为一辆车祸复明,按常人推理,复明之后应该开心,可我写的小马在睁开眼睛之后,看到一朵花,那么大的一朵花,哗的一下就把自己吓着了。他变得非常恐惧,过马路的时候他只能闭上眼睛恢复盲人状态。写这场戏的时候,我想到一个朋友,他因刑事犯罪判了十多年,刑满释放之后,当他看到满街的车水马龙奔流不息,怕得连马路都不敢过。这就是异化。当盲人在黑暗里生活那么久,突然把他搁到一个憧憬已久但早就不习惯的环境里,他会特别惊恐。一个编剧在写作的时候,必须放弃自以为是的想当然,而是应该站在人物的立场去考虑。

《电视指南》:目前对电视剧的运作体制,有什么看法?

陈枰:毕飞宇曾问我,除了《激情》和《青衣》,你还有什么能升华的作品?我说没有。他说一个也没有?我说一个也没有。他问为什么,我说从主观上讲咱先不说,从客观上讲,现实不给我机会。因为主导你的是电视台。电视台审了我的剧本之后,往往会说写得很好,但是现在的观众就是喜欢洒狗血。一听这个我就恼火,我说你怎么就知道观众不爱看呢?不能就你们购片方几个人就代表观众了!观众都聪明着呢,他们最识货了,你有没有下功夫,下了多少功夫,他们一眼即知。能有幸参与《推拿》,我内心真的特别感激,一未感谢毕飞宇的信任,二未感谢康洪雷能想起我,第三感谢河谷川的戴老板,他竟然有胆识做这个戏,非常可贵。一个新公司首先要考虑生存,一部赔钱很可能会全军覆没。所以写《推拿》,我没有丝毫松懈,康洪雷把我放到那儿,我特别明白什么意思,包括毕飞宇也“威胁”过我,如果这个剧本是98分,对不起,你给我挤出99来。

《电视指南》:为什么如此热衷改变别人的小说?没有想过原创吗?

陈枰:有。目前还没有机会写。改编别人的小说许多只是一个技术过程,但改编毕飞宇的小说是一个灵魂升华的过程。当初改《青衣》,有人说太难了,我说不难。这么说不是证明自己多能耐,因为有热爱。一旦热爱这个小说,感觉就不一样。《推拿》也难改,这个难对我而言不是痛苦的难,是因为难而爽。当你做结构、做人物关系的时候充满快感。毕飞宇有一次跟我说,你就是写吐了也得写。我说,我什么时候吐过?我特高兴。

《电视指南》:现在特别流行跨界合作,许多编剧都做起了导演或制片人,一方面能名利双收,一方面能够尽最大程度去保护自己的作品不被恶意篡改。您现在有没有考虑过跨界合作呢?

篇5:取舍城市 甄别未来

城市规划专家、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原院长徐鹏飞教授首先作了《1897-1914年间青岛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主题演讲。按照青岛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时间脉络,梳理了青岛市城市规划与发展的变迁过程,尤其是1897-1914年期间青岛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情况,通过大量详实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分析研究,展现了青岛独特城市风貌的形成和变化。在此基础上徐教授进一步阐述了对城市建筑和风貌保护中需要注意的尊重历史原貌、修缮过程的详实标注、老建筑使用功能的充分发挥、与新技术新功能的良好结合等问题,令现场嘉宾受益匪浅。

徐教授特别指出:“青岛城市的形成、规划、建设是按照现代城市建设规划的产物,不同于一般自发形成的城市,我们中国的城市大部分都是自发形成的,规划也是局部的;而青岛的城市是从无到有,在规划中产生的,并且为了规划的实施,还采用了一种比中国其他城市都要先进的市政组织结构,有相应的政策法规,保证了城市规划的实施,这都对于青岛城市初步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恰当而合理地使用是对老建筑最好的保护”,城市风貌保护中如何尊重历史尊重传统,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非常重要,青岛市房产经营公司副总经理傅吉明和青岛城市建设集团房地产公司副总经理张宗本就居庸关路50号公主楼、南海路23号(原海滨旅馆旧址)等历史建筑的修缮与论坛嘉宾就本着外观修整复原、内部功能完善、装修装饰与原建筑风格一致、科学合理利用现代新技术的原则,实现老建筑的重生,分享了保护修缮中的实践做法和成果。

取舍城市、甄别未来,带着观察去思考,论坛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引起社会各界对城市风貌保护、老建筑保护的关注,今后论坛还将从城市文化、风貌保护等方面继续举办形式多样活动,如主题演讲、沙龙等,呼吁从官方、民间等多方面进行资料的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交互便利,搜集汇总和分享历史资料,让更多的人了解青岛历史、保护青岛特色风貌。

(本刊记者)

篇6:杯水定取舍

又一次大型综合招聘会上,看到一家沿海大型企业分部招区域助理,我心情十分激动。时值盛夏,大厅没安空调,热浪滚滚。好多“剩才”朝摊位前涌去,我费了很大的劲,挤得满头大汗,才把简历递给主管。人太多了,主管匆匆扫了我一眼,简单地问了几句,在我的简历上打了个钩,通知三天后到某某大厦参加面试。

机会啊!三天时间来准备,应该很充裕。从来没有参加过正式面试的我,不知道现场会发生什么。突击看了面试技巧的小册子,里面举了不少面试成功或功亏一篑的例子。我上网看了有关企业文化的简介,对主管可能提出的各种刁钻问题准备了几套答案。我想这大热天,干净整洁的T恤配西装长裤应该得体吧!临时得买一瓶冰镇矿泉水带着。

那天,怀着既渴望又焦虑的心情,我惴惴不安地进了那幢宏伟壮观的大厦。整个一层楼都属那家分部。虽然写字间开了空调,但面试的小会议室走道上闷热难耐。面试者约有三四十人,不时有分部的人进进出出,好像在处理业务上的事,抑或与面试有关。报到后,人事经理给我发了个号。每人面试过程约需五六分钟。面试全部完毕后,由主考官宣布结果。

我排在三十几号。在等待的过程中,有相约而来的聚在一起小声交谈,还有的在看资料。面试完一个,人事经理微笑着喊下一个,叫我们不要急,把心态放平稳。

因为口渴,带来的矿泉水早喝完了。走道里就有桶装水,估计是公共的,供来客或公司内部人员饮用。不少应聘者注意到了,但都咬咬干燥的嘴唇没有动。一直坚持到叫到我的号时,实在是口渴的不行便礼貌地征询了人事经理,得到同意后大大方方地喝了一杯,其他人则怪怪地看了我一眼。

那杯水起到了提神醒脑的作用。面试时,起先有些紧张,后来见提的都是常规问题,我便从容不迫地作了回答。看上去,主考官还算满意。全部面试完后,人事经理进屋与主考官进行了商议。出来后,他们当场宣布录用我。

有人不服,问这是为什么,主考官笑着解释:“刘同学不仅现场发挥优异,而且于微细处已显示营销员的潜质。其他人受太多规矩的羁绊,顾虑重重。试想,连‘讨要’杯水都那么畏畏缩缩,能有开拓未来市场的气度吗?主动喝一杯水,证明他已经认同和融入公司的企业文化。我们就是要这种遇难善变,沉着冷静,能化不利为有利的营销人才!”

上一篇:防汛通知下一篇:初中怎么学好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