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凤云---依托语文实践,提升语文素养

2024-04-22

崔凤云---依托语文实践,提升语文素养(共9篇)

篇1:崔凤云---依托语文实践,提升语文素养

依托语文实践活动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东 关 小 学

崔凤云 2009年9月26日

依托语文实践活动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东关小学 崔凤云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2006年11月,东关小学先后整合了5所学校。合校后,学生整体语文基础较差,面对新课改的要求,尤其是宽泛的有自主空间的语文教学,学生的语文积累相差甚远。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校在校本教材《背篓采文》的基础上,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针对学生的需要,创造性开发了《君子之学》校本教材。同时结合校本教材,创造性设计并扎实地落实好语文实践系列活动。两年多来,我们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开发校本教材 传承与创新

《君子之学》校本教材是语文教材的拓展延伸,它的前身是语文校本教材《背篓采文》。我们对《背篓采文》进行了传承与创新,并将其融进了君子教育系列——“君子之学”中。

依据语文教材,我们从每单元中挑选有价值的文章或名篇,对这些文章的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君子之学》每课由“采撷之乐”“名篇欣赏”“笔诉心声”“宽带网吧”四部分组成。其中“采撷之乐”由“成语苑”“古人咏山水”“谚语”“歇后语”五部分组成。对这 2 部分拓展的知识,要求3---6年学生熟练掌握并善于运用。“笔诉心声”栏目,要求教师按每单元的要求,指导学生注重内心体验、感悟,将积累的语言渗透、融入到自身的“血液”,创造出自己的美文,实现“厚积薄发”。

二、落实课程计划 实践与展示

1、语文实践展示课。

积累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学习诗词歌赋,熟记名言谚语,欣赏名家作品本身就是一种文字的积累。开设每周一节语文实践课,是学生课外积累,拓展知识的有效途径。根据学生积累情况,班级内组织开展语文实践展示课,展示课每月一次,形式多样。从内容上,可以展示《君子之学》的内容,也可以展示课外积累的内容。从表达方面,低年级要求对积累的内容流畅地有感情的表达出来;中年级根据需要,能恰当巧妙地应用积累的好词、好句;高年级的学生还要根据要求,运用积累的语言特色、表达手法仿写、创作。

2、微型语言展示课。

低年级学生学习知识比较浅显,我们把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做为重点,以此培养学生语言创造性,形成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微型语言展示时间为每节课课前几分钟及周五早自习七点至七点十分。学生可以背诵古诗词,可以对当天发生感人的事、有趣的事向学生介绍,也可以充当播音员将收听到的新闻发布给学生。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增强,在各级评优课、示范课中,孩子们创造自如的表达给听课领导、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3、阅读积累展示课

每周一节阅读课为教师指导学生品读美文、欣赏佳作的时间。同时在课堂上为了更好地丰富学生文化底蕴,引导学生建立课内、课外积累。课外积累主要搜集好词、妙诗、美文,通过抄、析、评、悟等多种形式展示出来,加强了他们对多种信息的储备,培养了他们的鉴赏能力。另外对于积累的妙诗,提倡学生根据读懂的诗意给诗词配画,这样也给了学生更多的展示空间,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更增强了他们的理解诵读能力。课内积累主要将每课的双基知识,经过归纳、总结,通过抄、记、考等多种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4、语文实践活动总结汇报会

每学期末,各个班级全部开课,以班为单位,邀请学生家长参加,验收学生参与面和整体效果。到目前为止,语文实践总结汇报会已经成功地举办了五届。在每一次的汇报活动中,还要选出优秀课,全校示范,展示的内容可以围绕一个专题,也可以展示本学期积累的精华。课堂上教师自由发挥,一个个具有个性化的设计精彩纷呈,真可谓:杨柳吐新绿,润物细无声。

5、“诗韵飘香,君子尚礼”擂台赛

学校每学期还开展一次“诗韵飘香,君子尚礼”擂台赛活动。以年组为单位,每班选出5名积累高手,开展擂台竞赛,培养拔尖人才。2008年3月31日正值北京奥运圣火点燃之际,东关小学第二届“诗韵飘香,君子尚礼”的擂台赛场上,“迎奥运,讲文明,做君子” 4 的主题赛事也同样开展的如火如荼。同学们精神振奋,诗韵博发,展示出文学才华、礼仪风采和对奥运知识的极大热情。此次活动邀请县团 委、宣传部、县电视台、教师进修学校小教部、德育部、科研室的相关领导参与活动,并获得一致好评。

三、形成特色活动 成绩与收获

如今,语文实践活动已经成为东关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特色,为东关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1、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全校学生在成语、歇后语、谚语、名言、古诗词等方面的积累有了明显的提升。六年级的同学能背诵唐诗一百多首,宋词五十余首,仅毛泽东诗词就能背10余首。另一方面又能学以致用,比如同学贪玩,大家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来劝勉他。再比如同学考试没考好,大家会说:“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2、增强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

语文实践校本课程以活动为主,形式多样,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在汇报课活动中,孩子们兴趣浓厚,争相展示。朗诵绘声绘色,表演惟妙惟肖,就连普通话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比如二年级的小同学表演的课本剧“可爱的雨宝宝”入情入境,令人激动。一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丧失了教育的信心,当他们亲眼见到自己孩子的精彩表现后,流出了高兴的热泪。

3、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增长

美育是我校的办学特色,我们要把无处不在的美融入到无处不在的教育中。在说见闻、读美文、写真文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活动中逐步形成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了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比如四年级的小同学就能赏析名著,而且很有见地,点评学生的作文更是一针见血。

4、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首先是学生的作文能力有了普遍的提高,一改以往无话可说的现象。其次是作文的真实性有了提高。叶圣陶老先生说: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我们的真话作文活动就做到了这一点。比如郑渝同学在一次真话作文竞赛中,写了一篇文章《我最讨厌的××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这回老师的面色由红变紫,接着像火山爆发一样,冲我怒吼着:‘你小子,王二小放牛——不往好道上赶了„„’从这以后,一上××课,我就心惊胆战,生怕被老师再次批评。”在文章的结尾又写道:“严师出高徒,郑渝曰:‘严师未必出高徒。’”他的作文写出了心里话,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由于我们的努力,我校同学参加县级作文竞赛,网上作品展示赛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英·巴克斯顿说:“对儿童的第一任务是令他们快乐,如果你没有令他们这样,你便亏待了他们,没有其他的好处能抵偿这一点。”语文实践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给我校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二十一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他们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文 6 化修养;他们要有较高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所有的这一切都要从小抓起。而语文作为母语,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人才的培养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为孩子们的一生发展而奠基是我们的责任,提升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是我们的义务。愿我们的语文实践活动成为孩子们自由成长的摇篮。

篇2:浅谈依托绘本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

一、看一看

看到了什么?画面上什么最吸引你?画面的色彩你喜欢吗?还注意到哪些细节?通过指导学生观察绘本,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的能力。绘本上的图都是插画家们精心手绘的,讲究绘画的技法和风格,讲究图的精美和细节,是一种独创性的艺术。可以说,好的绘本中每一页图画都堪称艺术精品。绘本中要读的不仅是文字,而是要从图画中读出故事,进而欣赏绘画。在绘本《我爸爸》的教学过程中,一个对色彩敏感的孩子发现,整本书都是以爸爸睡衣的颜色作为底色和基调的。爸爸睡衣的黄色是那么温暖,对这种色彩的记忆将永远停留在作者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而表现这种色彩的语言也是温暖而明亮的。

二、猜一猜

猜猜故事会怎么发展?故事的结局会是什么?让学生根据画面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通过猜测情节的发展和故事的结局,将注意力紧紧集中到课堂上,有效训练了语文素养中重要的一环——“思”。和学生共同学习绘本的这段时间,我深深地感受到好的绘本好比供儿童看的一部电影,既展示出宽广的视野,又有细节的特写;既有极其有趣的故事情节,又暗藏着起、承、转、合的节奏设计。这些特点都可以作为训练学生猜一猜的有效的训练点。

三、听一听

听听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主要的情节是什么?主人公是谁?因绘本的图文并茂,故事内容的鲜活,情节的跌宕,孩子们往往会被绘本牢牢地吸引,停下来,安静下来,去看、去听、去想。而且绘本以图为主,文字极为精练,又富有童趣,符合孩子们的语言习惯。绘本中的文字,沉静地隐藏在绚烂而飞扬的图画之中。如果没有人透过声音,将之“演奏”出来,是很难让人体会到它那不逊于图像的神采的。在老师、家长或是同伴的朗读中,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解读画面,品味绘画艺术,在欣赏图画中认识文字、理解故事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步地学会聆听,从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到在交流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直至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地听的能力的训练和听的素养的提升。如果教师再选择适合的音乐加以陪衬,这个聆听绘本的过程实在是轻松美好,比起那些一闪而过、只带来一时快感的电视电脑等快餐文化,欣赏绘本无疑是一种让眼耳享受、让心灵愉悦、让精神提升的美妙体验。

四、想一想

好的绘本就像一部微型小说,一部微电影。虽然短小,却有完整的情节以及出人意料的跌宕起伏,最可贵的是基本上每个故事都会蕴含一个温暖而美好的主题或人生真谛。有许多值得学生质疑、思考的训练点。孩子读故事时很容易把自己带入故事情境中,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去理解故事内容,去思考故事主题。

五、说一说,写一写

如果说看、猜、听、想都是输入的过程,那么说和写就是输出的过程。有了看一看、猜一猜、听一听、想一想的铺垫,学生的说和写也就水到渠成了。

1.汇报自己看到的、猜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对其他同学发言的补充和评价,又训练说和听的能力。这是对上一个环节的反馈,也是口语表达的训练。

2.学习模仿练习使用绘本中的简洁精炼而又富有童趣的语言。绘本故事中的语言不华丽却准确清晰,尤其对低段学生的口语表达很有作用。《万圣节的大南瓜》这篇绘本,语言很有特点,有好几段内容的形式是一样的,读到后一段,孩子们会和老师一起将大致内容复述出来。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就体会到“反复”也是一种修辞手法,使内容变得更滑稽有趣,而且有了音乐般的节奏美。

3.为绘本中的留白之处补白,学习描写故事情境。绘本故事简洁明快、主题鲜明、内容精炼,常常会给读者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你很特别》中那个特立独行的微美克人露西亚,她身上为什么贴不上贴纸?她为什么就不在乎别人是怎么看她的?她怎么会知道寻求伊莱的帮助?她背后会有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些内容足以让学生浮想联翩,也使他们进行口语表达和补白描写的兴趣高涨,难度下降。

4.续写绘本的结尾,学习续编故事。很多绘本故事的末尾都是余音袅袅,意味深长,使读者不由自主地会浮想联翩。当有了绘本故事的原型启发,孩子们在续编、改编或创编的过程中,便有了灵心妙语。

这些温暖而生动的绘本故事,有效地补充了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在带给我和学生快乐与美好感受的同时,还潜移默化地渗透和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训练,并且逐步有效地培养了使孩子们终身受益的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篇3:浅谈依托绘本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

一、看一看

看到了什么?画面上什么最吸引你?画面的色彩你喜欢吗?还注意到哪些细节?通过指导学生观察绘本,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的能力。绘本上的图都是插画家们精心手绘的,讲究绘画的技法和风格,讲究图的精美和细节,是一种独创性的艺术。可以说,好的绘本中每一页图画都堪称艺术精品。绘本中要读的不仅是文字,而是要从图画中读出故事,进而欣赏绘画。在绘本《我爸爸》的教学过程中,一个对色彩敏感的孩子发现,整本书都是以爸爸睡衣的颜色作为底色和基调的。爸爸睡衣的黄色是那么温暖,对这种色彩的记忆将永远停留在作者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而表现这种色彩的语言也是温暖而明亮的。

二、猜一猜

猜猜故事会怎么发展?故事的结局会是什么?让学生根据画面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通过猜测情节的发展和故事的结局,将注意力紧紧集中到课堂上,有效训练了语文素养中重要的一环——“思”。和学生共同学习绘本的这段时间,我深深地感受到好的绘本好比供儿童看的一部电影,既展示出宽广的视野,又有细节的特写;既有极其有趣的故事情节,又暗藏着起、承、转、合的节奏设计。这些特点都可以作为训练学生猜一猜的有效的训练点。

三、听一听

听听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主要的情节是什么?主人公是谁?因绘本的图文并茂,故事内容的鲜活,情节的跌宕,孩子们往往会被绘本牢牢地吸引,停下来,安静下来,去看、去听、去想。而且绘本以图为主,文字极为精练,又富有童趣,符合孩子们的语言习惯。绘本中的文字,沉静地隐藏在绚烂而飞扬的图画之中。如果没有人透过声音,将之“演奏”出来,是很难让人体会到它那不逊于图像的神采的。在老师、家长或是同伴的朗读中,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解读画面,品味绘画艺术,在欣赏图画中认识文字、理解故事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步地学会聆听,从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到在交流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直至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地听的能力的训练和听的素养的提升。如果教师再选择适合的音乐加以陪衬,这个聆听绘本的过程实在是轻松美好,比起那些一闪而过、只带来一时快感的电视电脑等快餐文化,欣赏绘本无疑是一种让眼耳享受、让心灵愉悦、让精神提升的美妙体验。

四、想一想

好的绘本就像一部微型小说,一部微电影。虽然短小,却有完整的情节以及出人意料的跌宕起伏,最可贵的是基本上每个故事都会蕴含一个温暖而美好的主题或人生真谛。有许多值得学生质疑、思考的训练点。孩子读故事时很容易把自己带入故事情境中,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去理解故事内容,去思考故事主题。

五、说一说,写一写

如果说看、猜、听、想都是输入的过程,那么说和写就是输出的过程。有了看一看、猜一猜、听一听、想一想的铺垫,学生的说和写也就水到渠成了。

1.汇报自己看到的、猜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对其他同学发言的补充和评价,又训练说和听的能力。这是对上一个环节的反馈,也是口语表达的训练。

2.学习模仿练习使用绘本中的简洁精炼而又富有童趣的语言。绘本故事中的语言不华丽却准确清晰,尤其对低段学生的口语表达很有作用。《万圣节的大南瓜》这篇绘本,语言很有特点,有好几段内容的形式是一样的,读到后一段,孩子们会和老师一起将大致内容复述出来。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就体会到“反复”也是一种修辞手法,使内容变得更滑稽有趣,而且有了音乐般的节奏美。

3.为绘本中的留白之处补白,学习描写故事情境。绘本故事简洁明快、主题鲜明、内容精炼,常常会给读者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你很特别》中那个特立独行的微美克人露西亚,她身上为什么贴不上贴纸?她为什么就不在乎别人是怎么看她的?她怎么会知道寻求伊莱的帮助?她背后会有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些内容足以让学生浮想联翩,也使他们进行口语表达和补白描写的兴趣高涨,难度下降。

4.续写绘本的结尾,学习续编故事。很多绘本故事的末尾都是余音袅袅,意味深长,使读者不由自主地会浮想联翩。当有了绘本故事的原型启发,孩子们在续编、改编或创编的过程中,便有了灵心妙语。

这些温暖而生动的绘本故事,有效地补充了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在带给我和学生快乐与美好感受的同时,还潜移默化地渗透和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训练,并且逐步有效地培养了使孩子们终身受益的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篇4:崔凤云---依托语文实践,提升语文素养

一、经历活动过程, 提升主动参与能力

在活动中, 引导学生了解其本质, 清晰其具体细节, 明确关键点, 帮助学生建立起以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础的框架体系。

例如, 在《正多边形的图形镶嵌》教学中, 学生在研究了单一的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密铺后, 利用学生发现的四边形规律, 进一步探讨是否只有四边形可以呢, 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其他边形。例如, 三边形、五边形等其他正多边形, 在学生自主选择性的实践中, 再次得出其他正多边形密铺的特点。由此再一次引发学生思考, 对于五边形这样的图形就无法完成密铺了吗?在问题的激发下, 学生探究思维异常活动, 带着问题, 在多个图形的反复琢磨中, 开始尝试六边形、三角形的镶嵌密铺。通过小组自由选择图形, 再利用拼一拼、画一画、说一说、议一议等系列活动, 让学生明确什么样的图形是可以密铺的, 什么样不可以, 密铺成功的本质是什么, 如何简单判断能否密铺。在一系列多样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讨交流、总结归纳中, 学生对正多边形图形密铺和镶嵌有了清晰的感知, 并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般问题研究的基本框架, 经过内化, 提炼具有个性鲜明特征的思维经验。

二、提炼思维方法, 提升自主构建能力

学生在参与活动中, 自觉地或不自觉地运用已有经验研究问题的同时, 新生类的问题、思维方法也应运而生。因此,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利用数学的视角进行观察、分析、思考, 根据已有的活动经验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实践、解题、思维的经验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 在学习了勾股定理、投影、相似形相关知识之后, 可以组织学生测量教学楼的高度, 深入接触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首先, 进行分组, 组内分工, 讨论可以使用什么样的测量方法;其次, 实际测量, 作好数据记录汇总, 在实际测量中克服实际困难, 并思考选择测量方案的优劣;再次, 对各种测量方法是否简易可行及测量的结果是否准确等进行比较、质疑、评价;最后, 推选小组代表向全班介绍本组的测量方案、测量过程、测量结果, 以及在测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 自主探索, 合作分享, 在实践中体验, 在体验中反思, 在反思中积累, 实现“从头”想问题、思考问题、做问题的全过程经验的积累。

三、延展活动经验, 提升学以致用能力

数学实践活动是立足生活实际问题的数学研究, 旨在引导学生能综合运用各项能力, 合理、有效地研究现实问题。

如, 在《丰富的图形世界》的教学中, 课前组织学生寻找我们身边的图形, 用相机等记录下来, 课堂教学中, 学生展示不同的图片、实物, 从整体到局部感受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是由一些常见的图形组成, 再根据小学已有知识经验, 通过互相教学的方式, 由实物模型到几何体, 认识几何体的特征, 学习过程中, 学生互为老师, 互相促进, 互相弥补,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指导者, 始终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静观其变, 看似漠不关心, 实则明察秋毫, 对学生行为、思维动态了然于胸, 并积极地运筹新的策略、方案。学生则在活动过程中, 学会自主思考, 积极积累经验, 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 在用数学中巩固数学, 爱上数学, 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综合调配, 协调发展, 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高效的展现。

切实有效地开展各项有效的数学活动, 能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能力, 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性地、智慧性地运用数学知识, 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形成具有个性魅力的思维经验。

摘要: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个性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获得富有个性化、现实化的发展也日益显著。因此, 在数学活动中要基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和思维特征, 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适于思维发展、蕴含有显著数学内涵的本质性的实践活动。经历活动过程, 提升主动参与能力;提炼思维方法, 提升自主构建能力;延展活动经验, 提升学以致用能力。通过切实有效的数学活动, 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 促进学生创造性地、智慧性地运用知识, 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篇5:崔凤云---依托语文实践,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 语文 实践 技能 培养

都说“学以致用”,语文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意义重大,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在做好理论知识教学之余也要关注学生的实践技能发展,以便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语文知识、运用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多积累,而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运用,单调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于语文内容的学习感知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学习的有效性。在新时期就需要教师能够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策略,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学习。实践表明,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应,具体表现在:

1.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生情感丰富、外显,喜欢丰富多彩、形式灵活的活动。他们不像中学生能以理智的眼光去观察分析问题,也不能对深奥的问题作持久深入的钻研。而语文实践活动因其具有集知识性、活动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特点,能够化枯燥为有趣,化深奥为浅易,从而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感知

提高学生的语文、交际能力。现代生理心理学认为,语文能力和交際能力是现代人所必需的七种能力的两种。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交际能力在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活动中得到提高。如开展“我与新闻”活动,通过让学生看新闻、听新闻、写新闻、讲新闻,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在采写新闻的过程中,又能培养他们的社会交际能力。

3.能够实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很好的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现代教学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语文实践活动,强调的是“活”与“动”,避免了教学的单调呆板。灵活多变的学习形式、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又能有效地缓解学生的紧张、畏难心理,从而促进其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又能使语文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开展“小小贺卡寄深情”活动,要求学生通过设计一张贺卡,表达自己对亲人、朋友的祝愿之情。设计贺卡的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开展这一活动,能点燃学生深藏于内心的创造思维的火花,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二、语文实践活动的策略

实践活动是一个庞大的教学体系,既要引导学生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课外拓展,还要处理好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更要关注形式与效率之间的均衡,所以在教学中想要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取得实效,还有赖于活动过程中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调控,尤其要辩证地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首先是要处理好课外与课内的关系。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防止和克服“只重课外,不重课内”的错误倾向。诚然,语文实践活动多数可以在课外开展,但有些活动也应在课上适当联系,如办手抄报等;有些则可以直接引进课堂教学中来,如课外阅读指导与交流、开故事会、即兴演讲、模拟采访、制作读书卡片、表演课本剧等。如此,可以避免课内与课外人为的割裂,加强课内外的联系、沟通与整合。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将学习的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进行联系、拓展,丰富学生的学习感知,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其次要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语文实践活动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疱。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随意“实践”。活动前的设计,活动中的引导、点拨,活动后的总结、点评,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关键的问题是教师要增强自己的“导演”意识,在“引导”上下功夫,而不要把自己易位为“演员”,在“表演”上白费力。教师只有认识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才能够更好的实现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另外也要注重教学形式与教学效率之间的关系。语文实践活动无疑应该讲究生动形象、活泼有趣,但决不能因此去片面追求形式的趣味生动,而忽视语文学习的扎实有效。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使实践活动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使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各有所得。特别是在三年级阶段,正处于学生基础知识积累与综合技能发展的衔接阶段,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处理好教学形式与教学效率之间的关系,以便能够在丰富学生学习形式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学习的效率,让学生能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要加强实践与改革评价的关系:没有评价改革的教改是没有生命力的。以往那种知识概念和课文内容复现式的语文考试方式,使教师不得不死教一册书的二十来篇课文,死灌教参上拟定的结论,使学生不得不抱着课本和习题疲于奔命。要使语文实践活动扎实、持久地开展下去,必须大刀阔斧地改革语文评价方式。要牢固确立“突出能力,强化积累,注重运用,联系生活”的命题思路,以“课标”和教材所规定的三维目标要求为依据,在学生的生活中选取鲜活的语言材料。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从“应试”的苦海中解救出来,使他们扑进学语文、用语文的生活海洋里,尽情遨游,奋力弄潮。

综上所述,想要做好新时期语文教学工作,就需要我们能够巧妙的运用教学实践活动,通过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的学习感知度,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语文知识的价值、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提升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综合认知,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张爱民,适度模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应有的情怀[J],《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002年第10期。

篇6:崔凤云---依托语文实践,提升语文素养

一、关注首尾, 探寻鲜明的文体特征

语言是有“体”的。当我们一味地去感悟文本内容, 陶醉于课文的意境之美, 体会体会再体会的时候, 不能忘了仅仅享受那份美是远远不够的, 还得有那么一种意识:在内心叩问:文章为何能带给别人如此美的体验、如此深刻的思考。

【教学片段1】

师:我们知道, 课文的体裁是通讯报道。通讯报道一般有开头、正文和结尾三部分, 他的开头和结尾有何特点呢?

师:通讯报道在内容上有三大特点:及时性、真实性、典型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研究这个典型性。什么叫典型性呢? (指生读)

师:本文的典型性就隐藏在正文部分。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2~5小节, 主要写了哪几个典型事例? (生默读, 引导归纳出小标题“保大堤、救群众”)

师:这两个事例对战斗取得胜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看来, 写文章就要这样精心组织材料, 选择关键性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例。那么, 作者到底是怎样进行具体描写来体现子弟兵们的可贵精神的?

很多时候, 学生读一篇文章, 很容易读到文章写了什么但就是无法破解作者是怎么把这些内容架构起来的。这也许就是因为我们对文体特征缺乏理性的思考。本文是一篇通讯报道, 具有它特有的鲜明的文体特征:形式特点为开头将事情概括介绍, 结尾点明事件的意义、主人公的精神;内容特点为及时性、真实性和典型性。本堂课, 我着重将形式特点复习作为导入, 探讨内容的典型性作为教学的重点, 引导学生从作者创作的表达手法入手, 解读人物的形象, 让学生发现通讯报道这一类文章在形式、内容上的特点。

二、关注表达, 领会考究的遣词造句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语文教学就需要教师借助教材中一篇篇典范的言语材料, 引导学生去学习典型的言语现象, 揣摩、辨析、品味语言文字在具体语境下表达的适切性, 触摸表达形式, 领悟表达精妙, 摸索言语运用的一般性规律, 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提升语言表达运用的能力。

【教学片段2】

师:课文还写的另一个典型事例是——— (救群众) 。作者是如何将救群众这个典型事例写生动的?请大家默读第5自然段,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战士们救群众的情景, 你头脑里跳出哪个字来?

(出示句子, 比较) 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 飞向树梢, 飞向房屋, 飞向电杆;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 飞向漂动的树梢, 飞向灭顶的房屋, 飞向摇摇欲坠的电杆。

师:读读这两句话, 感觉一样吗?

生:第一句话看得出情况很险, 第二句话可以看出情况是险上加险了。

师:这一段话句句藏着险, 用你们的慧眼将他们找出来吧。

师:突出如此险境, 究竟为何呢?

师:作者紧紧围绕着“险”突出了战士们的勇, 并运用多种修辞抒发出了对他们的赞美之情。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感受那种如虹的气势, 澎湃的激情!

夏丏尊说过:“学习国文应该着眼文字的形式方面。”因此, 教学时不仅仅要知道文本的内容, 还要去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 即怎么写的问题, 这才构成了理解的完整层面。本文遣词造句极其考究, 尤其是第5自然段勇救群众的画面。在这一段的教学时, 先引导学生带着思考进入文本, 用一个字来形容救群众的情形, 引导学生发现这一段句句藏险;并体悟着排比、对偶的言语秘妙, 深刻感悟文字背后的形象、感情、气韵, 言意由互转而融合。

三、关注写法, 深究秘妙的谋篇布局

阅读教学中, 我们常常会将目光聚焦在文本中的个别字词或者句子上, 但是如果只是停留在个别的“点”上, 而缺少“面”的观照, 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学中, 除了引领学生体悟文本遣词造句的精当之外, 还需要在把握作者谋篇布局上花些工夫, 做点探寻。

【教学片段3】

师:同样是写保大堤, 第4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有何不同?

师:写了一群人保大堤的场面, 为什么还要写一个人保大堤的情景呢?

生:说明所有的人民子弟兵都是那样的铮铮铁汉。

师:你有一双火眼金睛!写一个, 代表的是一个整体, 这叫以点带面。课文是如何写黄晓文个人保大堤的呢?请一位同学读读这一自然段, 想想课文是抓住了什么细节来描写的? (指生读)

(关注“来不及了!”, 通过教师连续的三次追问: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来不及?他怕来不及去干什么?他说了来不及后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咬、拔、扯、捆”等字的内涵, 领会黄晓文铮铮铁汉的本色)

师:既兼顾了全面, 又突出了重点, 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气概, 就一目了然了。这就是作者运用点面结合的用意所在。如果现在让你就运用这样的写法来进行一段场面描写, 相信你也能写得惟妙惟肖!

本文的点面结合的写法是一大亮点。教学时, 在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句体悟子弟兵们奋不顾身的品格之后, 巧妙地以“同样是写保大堤, 第4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有何不同”一问, 将这两个自然段的学习置于“整体”的框架结构之中, 引导着学生联系具体的“例子”, 联系感性的言语材料, 领会两个自然段是从“整体”和“局部”分别展开描写的。

篇7:在语文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给学生一只语言自我积累的小背篓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篇,其语言融思想美、规范美和艺术美于一体,堪称语言之典范。语文课就是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文中规范性的语言,并日积月累。我尝试用“捡贝壳”的方法鼓励学生养成自我积累的好习惯。

上课铃一响,我便在黑板的一侧工工整整地写起“散文”来。学生很纳闷,屏息凝神默念着:“阅读课文,犹如我们光着小脚丫,踩着松软的泥沙,正漫步在刚退了潮的沙滩上。啊!那里有五彩的贝壳,那里有神迷的小精灵……”最后,51双眼睛突然凝固在省略号上。学生瞬间的眼神变化:纳闷—新奇—欣喜,正活跃着孩子们学习语文的欲试之心:“今天的语文课,老师要我们捡贝壳……”

“这‘贝壳就在我们要学习的新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风趣而又耐人寻味的交代使学生恍然大悟:“老师不是也曾让我们做过蜜蜂嘛,他是让我们在课文的花海里尽情采蜜。哦,读课文不也正是捡贝壳嘛!”五彩的贝壳谁不喜欢?于是,雀跃的思绪在学生的心里不停地燥动。他们毕竟是孩子呀,有着无穷的遐想,更有享受无限童趣的希冀。它便这样使孩子们的心一下子亲近了老师,亲近了课堂,亲近了语文课本。他们打开书,尽情地“找”,忘意地“捡”,似乎真的来到了浩渺的大海边,光着脚,在沙滩上快活地捡着五彩的贝壳。他们是那么的专注,生怕一不小心便遗漏了沟沟里、窝窝里的精美“贝壳”。

约摸十分钟的忙碌之后,“赛贝会”开始了。学生个个都是“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准确的用词、精美的语句、富有哲理的语段,甚至贴切的标点使用等都争先恐后地一一为大家展出。有的是动情的诵读,有的是激烈的争论,有的面红耳赤,有的手舞足蹈……

下课铃响,学生高涨的热情暂且平缓了下来,可在我的耳畔却传来了他们愉快轻松的歌声:“松软软的沙滩上,金黄黄的沙,赶海的小姑娘光着小脚丫……一只小篓装不下呀……”这不绝于耳的稚真歌声,似乎正流露着孩子们怡悦的课堂感受,洋溢着丰收的满心欢喜,使我心中春意盎然……

二、“双脑”并用学语文——

给学生一个信息搜集处理的鼠标

“用活动的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科技发展的今天,应验了鲁迅先生早先的预言:电教媒体正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们正处于信息化的高速时代,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并不能只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面向未来,面向终身教育,我们应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怎样学,尤其是在网络背景下为人们筑起信息的高速公路。面对这种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教师肩负着对学生进行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的培养重任。于是,“‘双脑并用学语文”也便走进了语文课堂。

我们将有关课文的众多信息资料,如生字读音、难词难句理解提示、课文朗读、背景图片、音像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用形声色结合的方法,化小为大,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制成程序软件,载入学校多媒体教学网,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充分利用其巨大的交互性上网检索、浏览、下载。在具有巨大潜能的人脑主持下,发挥电脑大信息量的作用,将有关为学习所用的信息搜集起来进行细加工处理,为学生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添“翅”加“翼”。

三、撰写“实验小报告”——

给学生一方科学研究的试验场

小学语文新大纲明确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努力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方法启蒙教育的好教材。教师应创造性地设置教育形式,让形式成为教育的载体,将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融注于实实在在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可指导学生撰写实验小报告,将科学研究与语文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詹天佑》(小语人教版第十二册)“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两段内容的教学,我们采用了撰写实验小报告的形式:①成立学习小组;②阅读教材,查阅参考,合作学习;③撰写实验小报告——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④展示研究成果。各学习小组就是一个课题研究组,他们分工协作,阅读资料,探讨问题,严密论证,最后呈上了一份份研究报告。我想,这也许就是学生语文课堂实践的平台吧。它既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使教师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更是一次对学生规范性科学研究的启蒙教育。

四、语文课后写“战报”——

给学生一把自我完善的解剖刀

中小学学校管理工作中,将学生的自我管理提到了应有的地位:在管理者的作用下,让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控、自我克制和自我修正。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自觉能动性,是一种教育活动的艺术升华。语文教学也应高度重视这一学生自我完善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认识自我、检讨自我、完善自我。为此,我采用了语文课后写“战报”的方法。

教学《草船借箭》(小语人教版第十二册)后,我便扬开嗓门“训”起话来:“各位将士!将近两堂课的‘草船借箭的军事演习,以‘诸葛部的借箭成功而告终。成功是可喜的,它为我们积累了更多的信心;但失败也并不可怕,因为失败乃成功之母。不管是成功的‘诸葛部,失败的‘曹军,还是与‘诸葛同部的‘周瑜,都要好好总结。”于是,我便下了“诏书”,“责令”三方彻底反省,尽心尽力写好“战后报告”。“三方将士”因循着“军事演习”之势,全方位地剖析自我,总结经验教训。这里既有成功后的经验陈述,又有失败后的痛定思痛,这既是一次有效的言语训练,又是一次学会自我完善的渗透教育。

当然,教师更应重视日常的课后小结,让教师的总结变成学生的课堂自我剖析,畅谈自己的课堂收获,表述自己的课堂缺憾,使收获扬起信心的风帆,让缺憾激起振奋的波浪。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学生自主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上述教学实践正是教师创造性地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的课堂实践平台。而此时,教师只是一位组织者、点拨者——在此,我们给了其习惯,给了其情感,给了其意识,更给了其方法,使得学生在这广博的“舞台”上引吭高歌,舒展舞姿。

篇8:在语言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应该是“用课文来教语文”,不是教课文内容,而是培养语文能力。课文是不稳定的,是可以替代的,而语文则是相对稳定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我们应该依据新的课程标准,考虑可以用这篇课文来教哪些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语文能力,提升学生哪些方面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恰如其分地设定教学目标就显得尤其重要。

阅读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什么呢? 我觉得是努力追求“言意兼得”。文学大师歌德说过: “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给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这句话言简意赅地阐释出了阅读教学的真谛。文本中 的“意”是借助文本中的字、词、句、段像溪流一样缓缓显现,以形象吸引人, 以思想启发人,以情感打动人。那么在理解文本时应有两个路向: 一是通过文字符号理解文本旨意,即课文“说什么”; 二是理解文本的表达形式,即课文“怎么说”。据此来设定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包括每个教学环节的子目标。下面结合《孔子学琴》一文来谈谈教学目标的设定。

在教《孔子学琴》一文时,教学目标不应仅仅停留在孔子是如何学琴这一过程,应更多地去挖掘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通过对孔子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来体现孔子学琴的坚持不懈、精益求精这些优秀品质的。也就是说,教学目标是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去体悟文本人物的品质,目标指向人物品质是怎么表达的。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每个环节也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孔子学琴》一文的教学分三个大的环节: 第一个环节教学目标是初步了解孔子,通过资料交流,初步感知孔子的伟大; 第二个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是走近文本,体会孔子的伟大; 第三个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是从孔子身上汲取营养,谈怎样才能做好一件事,如何去接近成功,接近伟大。

有明确目标教学让老师教什么变得非常清楚,学生也学得有目标,听得有方向,领悟之后便可去实践,这样的教学,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也会扎实而富有成效。

二、用语文学习的方式达 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语文 素养

( 1) 读中理解,培养语感。阅读教学就是借助一篇篇课文,在大量的言语活动中培养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充分的时间去读书,去体会,去表达,要成为学生语言实践的策划者。

还是以《孔子学琴》为例,在教这一课时,围绕孔子是如何使琴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这一主要问题,让学生从时间的描写上感悟是坚持不懈让孔子的琴艺炉火纯青,让学生从语言的描写上让学生体会是精益求精的精神让孔子的琴艺炉火纯青,让从学生从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上明白是认真虚心的态度让孔子的琴艺炉火纯青。理解体会的过程, 就是学生语言实践的过程,提升语文素养的过程。如体会坚持不懈时,教学让学生找到描写时间的语句,反复地练习朗读,通过找重点词“又、不知、多少天”,读出了时间的长,也就理解了孔子的坚持。如体会精益求精时,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出了孔子的四次语言描写,在与老师扮演的师襄的情境对话中,感悟到孔子对学习的不满足,并了解孔子一步一步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最终使琴艺达到炉火纯青的最高境界的。

为了让学生能更真切地感悟孔子学琴时的状态,帮助理解文本,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如在读孔子“感悟作者”这一部分时,教师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孔子,用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说: “此时你就是孔子,在悠扬的琴声中, 你的头脑逐渐浮现出一个人的形象,他身材魁梧,皮肤黝黑,目光有神,胸怀博大……他仿佛就是周文王的形象, 对! 就是他! 突然,琴声戛然而止,你激动得站起来,大声地说……”学生在语言的渲染中,拉近了与孔子的距离, 理解了孔子的感受,所以读得也就入情入境了。在谈孔子动作神态时,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毕恭毕敬”“一遍又一遍” “丝毫没有厌倦”等重点词的含义,老师无须过多解说,只巧妙设计一说话练习: “孔子的眉头时而……时而……; 手指时而……时而……; 身体……”通过想象练说,学生不仅理解了孔子的学琴时态度的认真,而且在用语言去勾画心目中孔子弹琴时的形象时,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以及审美情趣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 2) 读写结合,升华主题。读写结合,是传统语文教学的一个宝贵经验,也是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它对改善课堂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和影响。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和促进学生把内化于心中的意再转化为言,让学生在阅读中绘声绘色地读,真情实感地读。在对课文有了充分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将感悟与表达结合起来。如在教学《孔子学琴》一文中, 当学生充分了解了孔子学琴持之以恒、精益求精、认真虚心的求学精神时,他们对孔子的崇敬之情已积淀在心中,此时教师可由孔子学琴的成功联想到其他的名人以及身边的人和事,再想到相关的成语、名言,这时学生心中的意已经到了呼之欲出的境地,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心中的意写出来,指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用上谈到的实例、成语、名人名言等,学生不仅对成功的认识有了升华,语言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三、创建有利于学生的个 性化发展的自主开放的课堂

( 1) 学案导学,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阅读教学的准备是以预习方案为载体的,在准备阅读环节中,教师的作用是指导预习方法,提示预习项目。在设计《孔子学琴》一课的自学方案中就有一个让学生收集资料的题目: 用一两句话说说你了解到的孔子的设计。通过搜集有关孔子的信息,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当所收集的资料在交流中得到大家认可时,愉悦感会成为激励学生进一步开展课外阅读的有效动力。

( 2)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建开放的课堂。教无定法,课堂虽没有完全固定的教学模式,但新课标提倡的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这一理念必须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阅读讨论是自主开放式阅读教学最主要的形 式。人往往忠实于自己的感觉,而且总认为自己的发现是最有价值的。学生经过准备性阅读和自悟性阅读两个阶段后,他们急于把自己的阅读所得呈现出来,检验自己的所得是否正确。这一环节,教师既要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有所得,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让学生既从自己的思维程度和认识经验角度谈出自己的看法,又在相互的交流中受到启发,慢慢地朝着文化的主旨靠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乐于表达,又敢于表达,对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能力很有帮助。

教师的教学则要秉着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原则。老师在这一过程中不要急于给学生正确的结论,而是通过建议性或协商性的语言 ( 包括提供词汇建议) 鼓励学生清楚地表达,让学生尽量朝教学目标的方向发展,同时对有偏差的和肤浅的见解及时予以纠正或终止, 使讨论富有成效。

摘要: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学科。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关系到课堂教学的价值。学习课文,不是为了得到文本内容,而是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收获学习的方法,锻炼语文能力。读懂只为这篇课文而学,练能则为天下文章而学。语文教学要依据新课标,设定准确的教学目标,积极创建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自主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去感悟,去体味,从而培养语感,学会表达,发展个性。

篇9:崔凤云---依托语文实践,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课堂;提升;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挖掘教材,引向生活

文本只是我们教师任教的范例,更是同学们学习的依靠,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及时地发现同学们生活及学习教材问题的相同点,再利用相同点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使同学们能轻松、愉快、自主地进行学习。

在教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过程时,老师把一组简单的词语:如“燕子、早饭、阳光、闹钟、洗脸、刷牙”这六个词语,教师根据每个词语特点,有机地把这六个词语组成现实生活中有趣的活动,诱导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现实生活交流,早晨起床后,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又是怎样感想的,用上面这六个词语说一段话来。有位同学很快站起来说:“闹钟催我把床起,阳光送给我温暖,燕子愉快飞翔,叽叽叫,催我洗脸、刷牙上学校。”这位同学把词语有机结合到生活中,使文本教学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寓教于乐。

这样教师利用现实生活的素材,巧妙地将文本内容与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营造了一个愉快的课堂情景教学,触及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这样课堂教学就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同学们在学会教材内容的同时,也体会到生活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有效导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二、开放课堂,走进生活

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中提出:“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陶老的教育理念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他提出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利用教材,因地制宜地向同学们的现实生活方面有效的延伸。

作为教师我们可引导同学们走进现实生活,从生活中亲身调查研究,获取丰富的生活素材,掌握生活资料,我们可及时组织同学们进行整理,撰写报告,进行交流,同学们可快乐地汲取着综合素养。显示生活课堂、实践课堂,使同学们真实地步入生活,并从中进行各种综合的语文实践,既可提升同学们积极探索学习的兴趣,又能提升从实践生活中形成独立的个性,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走进自然,体验生活

语文的学习是和自然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恰如其分地使同学们融入自然,从自然中来感悟生活,从现实生活体验中来提升语文素养。为此,在课堂语文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拓展同学们的学习空间,使同学们适时地接触到大自然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只有如此,同学们才会融入现实生活,体验生活,提升同学们的语文素养。

在春天,教师可带领同学们去郊外,踏青春游,在风和日丽的春光中感受自然之亲切,还可带同学们亲临秋天丰收的景象,领略硕果累累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也可以让学生参观各地名胜和革命纪念馆,使同学们从中接受地大物博的文化和悠远的历史熏陶,使学生走进自然,得到祖国文化伊人风景来浸润同学们的心灵,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使学生吸取到广泛的语文知识,又得到鲜活的人文熏陶,这也是同学们最渴望得到的语文之素养。

四、运用知识,创造生活

语文课程实践性要学生只是在运用的实践过程中才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恰如陶行知所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使同学们运用他人的经验在自己的生活之中体验实践的价值,创造出自己美好的生活,在创造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展示自我的个性美。

在现在的教材之中,有许多赞美家乡之美的文本,教师可以根据家乡特点,给学生调查家乡的饮食文化、旅游景点、风土人情等信息,课堂之上引导同学们进行多维的互动交流,同学们可根据自身特点爱好,运用自己的知识,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描绘出自己家乡之美景,这样不仅激发同学们对家乡的爱,还可使学生实践语文知识,在实践之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诚然,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生活是同学们学习语文最生动、最鲜活、最有效的课堂。教师只有通过自然生活实践的加强,引导同学们体验现实生活,深入现实生活,让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快乐地学习语文知识,才可有效地提升同学们的语文素养。

上一篇:描写新年心愿作文下一篇:山花烂漫初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