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实践提高语文素养论文

2022-04-23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應试成绩之外,我们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转变思路,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方式,提升小学语文的课堂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参与度。我们需要多培养学生朗读和动手实践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语文实践提高语文素养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语文实践提高语文素养论文 篇1:

加强语文实践 提高语文素养

摘  要:小学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动手能力是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目标,也是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小学语文老师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的前提下,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朗读和动手实践,这样双管齐下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来说十分重要。

关键词:语文实践;语文素养;朗读;动手

语文是理论和实践并存的一门课程,语文实践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内容,而语文素养又包括写作、阅读、听力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因此,教师要从多方面入手,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其中,阅读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是加强语文实践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朗读与实践进行结合,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既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和实践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可以合理地划分课堂教学时间,给学生一部分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并自我展示,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还可以结合阅读教学和实践教学,开展一些阅读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进步和成长,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来说意义重大。

二、让学生多“写”,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写作是语文教学过程最基本的教学内,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动手,多动笔。反复的书写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课本中的内容,设定一个相关的作文题目,让学生写作。这样的写作不需要长篇大论,可以是简单的短篇小作文。写作完成之后,老师可以让每个学生交换,对文章进行批改和点评。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增加语文实践教学,让学生“动”起来

语文的教学过程大部分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的书本教学,授课的方式较为单一,这样的教学方式没有办法给学生新的体验,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保持对语文的新鲜感以及兴趣。在进行教学时,老师可以采用理论和实践双管齐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授课,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学习《古诗两首》时,老师在对古诗内容进行解读后,可以让学生对古诗的内容进行绘画,将其中单一的文字知识转变为图画的形式,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语文素养。

多动手,多朗读,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十分重要。老师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入一些适当的教学模式,帮助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责任编辑:向志莉)

参考文献:

[1] 吳林升. 加强语文实践,提高语文素养——基于小学语文教学“多朗读,多动手”的视角[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08):165-166.

[2] 陈晓红. 加强朗读教学 提高语文素养[J]. 小学时代:教师,2011(09):19.

作者:黄莹

语文实践提高语文素养论文 篇2:

加强语文实践,提高语文素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應试成绩之外,我们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转变思路,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方式,提升小学语文的课堂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参与度。我们需要多培养学生朗读和动手实践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关键词:语文实践;小学语文教学

1.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不足

1.1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十分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讲台下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形式占据了所有课堂内容,课堂上只有老师讲授,没有学生互动,因此学生的自主性非常差,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产生厌学情绪,只为应试提高成绩而学语文是行不通的。教师的教学模式不够创新、不够丰富,就会让学生觉得语文非常的难以理解,很容易忘记,不利于提高学习效果。语文教育如果不在实践之中,语文教育也只会沦为纯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朗读和动手实践的意识,帮助他们提高语文素养。

1.2小学语文教学的不足

由于课堂资源的短缺,教学设备的不完善,教师观念转换不及时,导致学生上语文课的积极性差,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并且认为学习语文没有用,十分枯燥乏味,失去学习愿望,没有学习动机。新课改的理念下,我们要让学生全面发展,不能一味的死灌知识,只让他们背诵。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可以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进一个崭新的课堂,一个充满轻松活跃氛围的课堂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的一些重难点用更加生动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自己去实践,才能更好的记住知识点,也能够让他们体会语文教育的意义。

2.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加强语文实践,提高语文素养

2.1创设情境教学,创新课堂形式

教师一定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创新课堂的形式,不能一味地只教学生认字,朗读,背诵,还应该让学生们更深刻的了解学习语文的含义。在朗读的时候,一定要一字一句交代清楚朗读的感情,让学生有层次,有个性的学会朗读技巧。

比如在学习古诗时,让学生们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描绘诗句所描写的画面,体会诗句中带来的情感。例如,我们讲到《从军行》,就应该让学生们了解一下边塞诗,讲清楚边塞诗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们有感情的朗读这篇古诗,想象一下诗句中所描写的画面。在此创设一个情境,让同学们更加身临其境。这样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领悟诗中的情感,体会边关将士的情感。

在引导学生朗读时,“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一句诗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抓住“黄沙”还有“百战”等重点词语去体验一下当时环境,非常艰苦,边塞又异常荒凉,身处时代,战争又十分的残酷,回乡的时间就显得非常的漫长,最后一定要体会出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将士们的爱国之情需要被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2.2理解朗读感情,融入朗读气氛

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我们要活用教学方法,在适当的时候让同学们体会课文中想要表述的情境,再让他们带入主人公的心情,可以更好的学习课文,理解人物情感。

例如,在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中,首先要通过朗诵来奠定古诗的基本语感,在读中让学生产生一种韵律的美感。这种强烈的家国情怀可以通过朗诵表现出来,爱祖国爱人民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情感,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可以带领学生们领会这种感情,让热爱祖国的心情更好发展。可以让同学们了解一下宋代诗人陆游的基本背景以及当时所处的朝代,因为这首诗的背景对于理解整首诗非常的重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也是一篇讲述爱国情怀的古诗。具体背景为作者从小立志要杀敌报国,后来也是亲自奔赴了前线。陆游在写下这首诗的时候,已经是一个老人,又非常的贫困,还在念念不忘祖国,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够收复所有祖国领土。对于那些期待救赎的人民,他写下了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两句是饱含了诗人对于南宋的愤怒以及一种控诉。在朗读时,一定要将这种情感拿捏好,在朗读时读出气势,融入情感。

2.3加强语文实践,利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是非常有优势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帮助了我们丰富课堂的形式,也帮助我们更形象的展示一些非语言内容。信息技术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年龄特征来进行,不能一味地只强调信息教学而错误地使用了它。因为信息教学是不能取代传统教学的,如果过度滥用只会适得其反。信息技术的利用应该使课堂更加完善,更加丰富,只单一地使用信息技术来完成我们的课堂教学,这就是本末倒置了。在语文课堂中一定要重视朗读和动手实践的部分,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学会完整的语文,进行全面的发展,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3.总结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要重视朗读和动手部分的教学,要丰富自己的课堂形式,转变自己的观念,更好地让学生体会语文学习的意义,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薛芳芳.加强语文实践,提高语文素养——基于小学语文教学"多朗读、多动手"的视角[J].基础教育论坛,2014,(12):50-51.

[2]吴林升.加强语文实践,提高语文素养——基于小学语文教学"多朗读、多动手"的视角[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9,(30):21-22.

作者:吴峭

语文实践提高语文素养论文 篇3:

重视语文实践 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实践的机会和形式很多。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应抓住阅读实践、写作实践和口语交际实践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在阅读实践中学习阅读

语文新课标体现了语文教育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处于形成时期的小学生来说,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

1.让学生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学习阅读。传统的阅读教学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的、被灌输的状态。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加阅读教学实践。具体而言,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质疑,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主动介入,获得由被动阅读转入主动阅读的最佳心境。

2.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实践中学习阅读。如果说上一步是解决学生由被动阅读转化为主动阅读,是让学生自己成为阅读的主体,是阅读的主人的话,那么这一步就是让学生明确只有将阅读向课外延伸,开展广泛的阅读实践,才能真正学会阅读。新课标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四百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了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并提出了建议,给老师和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

阅读是个宽泛的概念,阅读需要积累,但绝不是简单的阅读材料的堆砌,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要感悟、省悟。众所周知,阅读最基本的方法是整体感知,整体欣赏,获得感悟,于不可言传处通过品读、推敲、咀嚼、反省、涵咏,达到意会于心中。同时,阅读又是终身的事情,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基础。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只有在丰富的阅读实践中,才能领悟阅读,学会阅读,体会阅读的真知。

二、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阅读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但阅读和写作又是很难分开的。在某种程度上讲,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的就是这个道理。那么我们又如何在写作实践中落实语文素养的培养呢?我们认为应着眼于两个方面:

1.让学生在课内作文中学习写作。写作的教学要力求精,要有用,应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同时,适当贯穿简要的写作知识,重视引导学生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叶老先生说得好:“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如何教,就是要在培养学生自我思维的基础上适当地教给自我的规律和方法。大多数学生总感觉生活单调、枯燥,没有素材可提供。出现这种感觉,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般都是主观原因,绝不能归咎于我们的生活。生活中并不是没有素材可供写作,而是学生的写作欲望未能激发,写作热情未能调动。体悟是自我思维的好方法,体悟是学生体察、感悟自己的内心,捕捉感受,梳理思想。

2.在课外练笔中学习写作。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它练笔不少于1万字。”我们不难看出:新课标对学生的其它练笔形式做了明确的规定,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练笔中学习写作,提高语文素养。

其次,学生的生活是广阔的,如:在校学习、街上见闻、假期生活、读书看报、观看影视节目等,真可谓丰富多彩。这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教师对学生指导和培养,也源于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要让学生养成这样一个好习惯:看到一个影视节目,参加一项活动等都要谈谈体会,说说看法,甚至打电话、写贺卡等生活琐事也不放过,让孩子们用心去学、去做、去想、去写。只有让学生时时处处做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勤动笔,水到渠边也就自然成了。课外练笔形式不仅能积累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而且能在练笔的实践中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更能在练笔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作者:周莉莉

上一篇:德育理论重点课题管理论文下一篇:高校权力监督内部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