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要突破重难点

2024-04-29

中学英语教学要突破重难点(通用11篇)

篇1:中学英语教学要突破重难点

中学英语教学要突破重难点.必须要有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和逻辑结构.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条印象深刻的、脉络清晰的纲,并做到纲举目张。要做到重点问题舍得时间。非重点问题敢于取舍,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增大思维容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少做无用功。深入浅出是教师处理教材的最高标准。是教师处理教材的最高标准。1.以“重点”为中心点。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指向。重难点的确定必须 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指向。教学目标既 是一堂课的起点。又对这堂课有指向 作用。因此,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对云 一堂课的有效与否至关重要。一是深高 研教材。了解教材所蕴含的知识价:眚值、人文价值及情感价值,等等。在,„爿 此基础上可确定出丰富的、科学的教 学目标。二是深研学生。了解学生的 知识基础、能力基础、情感倾向、兴 趣倾向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从上 述丰富的教学目标中作出一定的筛 选。三是深研现实。了解是否有与教 材联系密切的生活现实.可以是相同 的、相似的或相反的。与现实联系密 切的目标更科学。更易实现。教学目 标的设计,教师应该兼顾知识与能 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等=三个维度。但是,由于每节课课程 内容的不同,教师本人的特点不一 样,所以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有所侧重。有些知识或技能要求学生掌握.有些知识只需要学生理解。有些知识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情况,精心制定各种层次的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是本次课程需要达到的目的,其中包括应知、应会、了解、熟悉、掌握等知识。而教学重点是本次课程需要重点讲解的知识,难点是比较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知识,重点不一定是难点,难点也不一定是重点,这个要分清楚。

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叙写是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为了配合本次主题论坛活动,我仔细研读了下发的材料,并结合自己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深刻体会到明确教学目标的界定以及教学目标的叙写方式,对于完成英语课程的总体目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目前自己在课堂45分钟分段式模块教学的设计过程中来看,我在教学目标确定和叙写中存在许多的问题,下面我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首先,在确定各个段落的教学目标过程中过于注重言语技能和方法,忽略了知识和情感方面的目标。《英语课程规范》一书中提到的言语教学观之一是强调学问与技艺相分离,学问和技艺既是言语教学的内容,也是言语教学的目的。反观自己所设计和确定的一些教学目标,我发现在很多情况之下,自己设计的一节课内,学生活动十分多,但言语目标却往往不明确,既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言语输入,也没有对学生的言语输出质量给予指导和把关。表面上课堂氛围活跃,但最终课堂教学效益却大打折扣。可能由于自己在制定目标时过于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潜意识中还是关注“我在这节课要干什么”或者“我要教给学生什么”,并且缺乏对言语学习观和言语教学观的理解和领悟,导致自己在教学目的叙写应具备的根本学问和根本办法等方面的知识比较缺失。

其次,在教学目标叙写方面,我发现高中英语课本具有大量内容、思想丰富的阅读材料,对学生的情感造成的影响很大,但由于自己缺乏经验,在设计各个段落教学目标时不能很好得将此显现出来;还有的教学目标设计琐碎,缺乏重点。比如,我在一篇教学设计第二段落的教学目标中写到Students can use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to describe a person they admire。现在看来这条教学目标不仅笼统,更缺乏针对性,要将其转化为精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必须说明学习者学习后能达到的程度和水平,使教学目标具有精确性、可观察性、可测量性,在研究了下发的材料后,我作了如下修改:60% of the students can describe a person they admire with the order of time, using 5~6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e passage after learning it.60%的学生学完课文后能较流畅地用文中所学到的5~6个词或词组按时间顺序描述一位自己所崇拜的人,并在后面标注学生应该使用到的单词作为量化标准,在修改后的目标描述中,从几个方面来看,“60%的学生”是教学对象;“学完课文后”为行为条件;“较流畅地”为程度;“描述……”为学生行为。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向学生转达的信息明确,学生的学习活动与教师的期望相一致,又便于评价教学效果。

最后,材料中着重提到表述教学目标时,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但反观自己在设计和叙写教学目标时,绝大多数用的都是to develop, to help或cultivate, enable, build up, equip等,比较少使用Students will: 1)have opinions … 2)learn about … 3)research the actual costs …等语句叙写教学目标。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必须着重注意这一点。

以上是我在学习和研究材料,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之后的一点体会

篇2:中学英语教学要突破重难点

点击数:

在兵法上,地有所不争,城有所不取,不争、不取,正是为了取得更大的胜利。教学亦然,教学中必须把握主次、轻重、详略、缓急,而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正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在十多年的中学历史

教学实践中,笔者简单概括了如下几种突出重点、破解难点的常用方法,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一、历史假设法:

就历史科学本身来说,是不容许假设的,但从历史教学来说,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可以进行假设性的提问。例如《美国内战》中南北双方的经济制度矛盾、内战的爆发是课文的重

难点,笔者在教学中曾这样假设:假如有一个北方的资本家在美国的南方开了一家织布厂,这家工厂有没有发展的可能性呢?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后进行交流,有的说“他买不到原料,因为棉花控制在南方的奴隶主手中,他们要把棉花卖到欧洲去”,有的说“他织出来的布没人买,因为南方大量的奴隶买不起棉布”,还有的说“他找不到干活的自由劳动力工人,因为南方实行的是奴隶制”,这样,通过一个假

设性的问题,使学生在讨论中对美国内战的原因和性质就理解得更加具体了。

二、材料分析法: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有关共产党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问题,教师可出示相关材料:陕甘宁边区1941年11月召开第二届参议大会,所选举的18名边区政府委员中共产党员有7人,当时共产党员

徐特立立即声明退出,换上一名党外人士。在遵循了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要采取三三制这一做法,为学生揭示抗日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使之真正认识这一政权在团结人民、调动一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阶级和阶层的积极性方面所起的作用。

三、分设台阶法:

如何帮助学生认识近一百多年前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政权性质,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为世界史中的国757 【字体:小 大】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体与政体、议会和政府、国家政权的性质等问题本身就超过了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水平,教师可以

将这一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台阶:(1)3月18日革命是哪两个阶级面对面的生死搏斗?(2)巴黎公社组织机构的组成成分怎样?(3)公社采取了哪些措施?措施为哪个阶级服务?(4)为什么说巴黎公社是

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这样学生沿着台阶步步深入,从而学得顺利,记得深刻。

四、列表对比法:

比较是人们通常运用的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正如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世界近代史上亚洲有两次性质相同 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然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这一内容对学生来说显得难以接受,如果教师将两次改革的内部条件、社会背景、力量对比、政策实施、国际环境等方面内

容列成表格加以对比的话,那么上述结果的出现也就极自然了。这种对同一特征或性质相近的历史事件进行的对比,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从而能帮助学生找出历

史事件之间的必然联系,教师如果在教学中经常采用比较的方法,那么无疑可以启发学生思维,促使他们向知识的广度、深度发展。

五、直观图示法:

此法适用于理论性较强和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如:“奴隶制的确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内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产力水平发展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依次展现如下的一组内容:(1)原始社会时人们制造的粗糙石器(2)我国商代的精美青铜器、陶器、玉器(3)殷墟平面图和古巴比伦城(4)大规模奴隶劳动的场面和生产中精密分工的场景。教师同时根据直观的画面进

行讲解,在历史画面的不断再现中,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理论知识和较抽象的道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这种直观教学法也较符合中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

六、揭示矛盾法:

世界近代史上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漫长斗争过程中,圣雄甘地曾倡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其中的“手纺车运动”这一内容可帮助学生来认识印度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教学中可以利用

教材的插图提出问题“游行群众队伍中推的是什么模型?20世纪30年代的印度人民还在提倡手纺车运动是不是社会的倒退?从而在设置矛盾的情境中引发学生的思考,最终理解运动是保卫印度民族工业抵制

英货的爱国运动这一性质。

七、数字计算法:

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却是个短命的王朝,在学习这一段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用数字计算的办法来说明问题:“打匈奴、筑长城,约征发了30万人;攻打越族、开发南方,约征

用了50万人;筑阿房宫、骊山陵,约征用了70万人,这样就是约150万人了,而当时秦国总人口大约2000万,如果男子占人口半数的话,那就是1000万人,再减去老的、少的、病的、残的,青壮年劳动力最

多也就四、五百万人光景,男子劳力不够用的时候,甚至妇女也被征调……”这些数字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启示性,通过数字的计算比较,进一步深化了教材,使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到:秦末农民起义决非偶

然,而是秦的暴政引起社会矛盾尖锐化的必然结果,因此秦王朝的短命也就极自然了。

八、形象类比法:

打开初、高中任何一册历史教科书,你都会发现为数不少的插图。众所周知,图画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图画对理解和掌握抽象的、复杂的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所学的历史

内容并形成概念,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无疑处设疑,则无疑能够推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内驱力,为教材重难点的突破作铺垫。如“洋务运

动为何未能使近代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是中国近代史学习的一个重点又是一大难点,使用高中《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洋务运动”内容中的“天津机器制造局”插图就可形象地浅化这一重难点,教师在教学

中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而可以清楚地看到天津机器制造局在外观上是中国封建传统宫殿式建筑为主,又加上了一些西洋式厂房和高大烟筒,对此教师可加以启发,由学生思考这一建筑的特点是什么以及

与洋务运动在本质上的相似点,即洋务派只不过是将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生产力的枝芽嫁接到了满清封建主义腐朽的病枝上,又怎能“师夷长技以自强”,学生在这种形象类比的轻松一笑中,深刻地认识了洋

篇3:中学英语教学如何突破重难点

1. 以“重点”为中心点, 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指向。

重难点的确定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指向。教学目标既是一堂课的起点, 又对这堂课有指向作用。因此, 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对一堂课的有效与否至关重要。一是深研教材。了解教材所蕴含的知识价值、人文价值及情感价值, 等等。在此基础上可确定出丰富的、科学的教学目标。二是深研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情感倾向、兴趣倾向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 从上述丰富的教学目标中作出一定的筛选。三是深研现实。了解是否有与教材联系密切的生活现实, 可以是相同的、相似的或相反的, 与现实联系密切的目标更科学, 更易实现。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师应该兼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但是, 由于每节课课程内容的不同, 教师本人的特点不一样, 所以不可能面面俱到, 只能有所侧重。有些知识或技能要求学生掌握, 有些知识只需要学生理解, 有些知识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 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情况, 精心制定各种层次的教学目标。

2. 以“层次性”为立足点, 给学生目标达成的希望。

教师应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状态和能力水平,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英语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英语教学对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来讲, 困难与困惑较多。由于学生本身具有层次性, 因此, 不同的学生就有了不同的重难点。教师既要抓住共性, 又要兼顾个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难点的原因有很多, 课堂效率管理必须遵循使全部学生都有所进步这一原则, 要照顾到没有知识经验基础或者知识经验基础很薄弱的学生, 原有经验或者知识错误的学生, 无法形成思维视角转化的学生, 对内容抽象、过程复杂、综合性强的内容不能理解的学生, 等等。不同学生面对的难点也会有所不同, 教师只有非常了解自己的每一位学生, 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正确的指导。反过来说, 教师如果能够很好地使每一位学生都解决了自己的难点, 那么学生对于新课中的重点就能更好地把握, 间接地使课堂效率管理达到高效标准。

3. 以“课堂解决”为着眼点, 实现当堂解决的高效。

目前, 中学英语教材不仅内容分量增大了, 而且深度也有了明显的增加。不少内容在学生掌握过程中容易形成难点, 这就需要在备课的时候, 尽可能地把它们挖掘出来, 以便在课堂讲解时有针对性, 建构“当堂剖析一当堂解决”的有效课堂效率管理模式, 以减轻学生课后复习的负担。我们教师要努力变过去“接受性、维持性学习”为“研究性、发展性学习”, 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 下课带着思考离开课堂,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唤醒他们的潜能, 开启他们的心智, 放飞他们的情致, 培养他们良好的探索、创新的精神品质。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遵循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则和方法;结合学科特点, 教师应该渗透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通过归因析理, 培养学生规范、科学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教材中类似的问题不胜枚举, 教师不去挖掘它们, 只照本宣科, 就会使讲解停留于表面, 缺乏在难点问题讲解上的深度和频度, 使学生不能掌握难点问题, 也就无法从容地面对新的知识, 进而为下节课埋下新的障碍。日积月累, 学生所面临的难点就会变得越来越多, 直到无法解决的地步。因此, 对新难点做到当堂解决是十分必要的, 它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管理的基石之一。教材中提供解决难点的方法毕竟是有限的, 而解决新难点的方法和形式是无穷无尽的, 探索难点是教师大有可为的一个领域, 只有尽自己所能去探索、挖掘, 才能探寻到更多有效的“传道授业”的途径。

4. 以“方法策略”为切入点, 注重突破实效。

篇4:中学英语教学要突破重难点

一、历史假设法

就历史科学本身来说,是不容许假设的,但从历史教学来说,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可以进行假设性的提问。例如《美国内战》中南北双方的经济制度矛盾、内战的爆发是课文的重难点,在教学中就可以这样假设:假如有一个北方的资本家在美国的南方开了一家织布厂,这家工厂有没有发展的可能性呢?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后进行交流,有的说“他买不到原料,因为棉花控制在南方的奴隶主手中,他们要把棉花卖到欧洲去,那样可以收到更高利润”,有的说“他织出来的布没人买,因为南方大量的奴隶买不起棉布”,还有的说“他找不到干活的自由劳动力工人,因为南方实行的是奴隶制”,这样,通过一个假设性的问题,使学生在讨论中对美国内战的原因和性质就理解得更加具体了。

二、材料分析法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有关共产党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问题,教师出示相关材料:陕甘宁边区1941年11月召开第二届参议大会,所选举的18名边区政府委员中共产党员有7人,当时共产党员徐特立立即声明退出,换上一名党外人士。在遵循了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要采取三三制这一做法,为学生揭示掌握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使之真正认识这一政权在团结人民、调动一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阶级和阶层的积极性方面所起的作用。

三、分设台阶法

如何帮助学生认识近一百多年前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政权性质,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为世界史中的国体与政体、议会和政府、国家政权的性质等问题本身就超过了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水平,教师可以将这一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台阶:(1)巴黎公社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建立的?(2)3月18日革命是哪两个阶级面对面的生死搏斗?(3)巴黎公社组织机构的组成成分怎样?(4)公社采取了哪些措施?措施为哪个阶级服务?(5)国际歌是谁作词作曲,内容体现什么阶级思想?(6)为什么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这样学生沿着台阶步步深入,从而学得顺利,记得深刻。

四、列表对比法

比较是人们通常运用的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如将世界现代史上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内容,和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化知识用列表形式进行比较,学生在异中求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从而能帮助学生找出历史事件之间的必然联系,教师如果在教学中经常采用比较的方法,无疑可以启发学生思维,促使他们向知识的广度、深度发展。

五、直观图示法

此法适用于理论性较强和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如:“奴隶制的确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内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产力水平发展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依次展现如下的一组内容:(1)原始社会时人们制造的粗糙石器(2)我国商代的精美青铜器、陶器、玉器(3)殷墟平面图和古巴比伦城(4)大规模奴隶劳动的场面和生产中精密分工的场景。教师根据直观的画面进行讲解,在历史画面的不断再现中,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理论知识和较抽象的道理,同时这种直观教学法也较符合中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

六、揭示矛盾法

世界现代史上美国崛起过程中,三位最伟大的总统之一罗斯福实施新政,通过经济危机的金融农业工业表现揭示矛盾,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含义和措施性质,指出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在设置矛盾的情境中引发学生的思考回答,最终理解罗斯福新政开创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干预经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这一实质。

七、数字计算法

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却是个短命的王朝,在学习这一段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用数字计算的办法来说明问题:“打匈奴、筑长城,约征发了30万人;攻打越族、开发南方,约征用了50万人;筑阿房宫、骊山陵,约征用了70万人,这样就是约150万人了,而当时秦国总人口大约2000万,青壮年劳动力最多也就四、五百万人,通过数字的计算比较,使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到:秦末农民起义决非偶然,而是秦的暴政引起社会矛盾尖锐化的必然结果,因此秦王朝的短命也就极自然了。

八、形象类比法

篇5:英语课堂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

一、注重发音,突破认读难点 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对于小学阶段学习英语的孩子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虽说大部分同学都能读出每个老师教过的单词,但如果要做到准确无误那也很难。比如我在讲四年级下册Let’s spell这部分时,我首先设置情景引出这几个新单词让他们边看边跟读,然后自己尝试,最后自己通过尝试来说一说这些相同字母的发音,大部分同学都很茫然,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尝试读出字母的组合发音。为了做到发音准确,老师还特意在字母以及字母组合的下面画上横线,并标上音标。当然学生们也必须边读边跟着做好笔记,再通过同桌练习读单词,相互纠正错误读音等方式以至于他们自己能读出有相同字母发音的单词。 二、小组合作,突破难点 对于大班额来讲,每次组织教学活动都成了我教学中的苦恼,我不得不想方设法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老师提出要求让他们自己给明确分工:一人负责纪律,一人负责书写,一人负责教读,还有一人负责表演。每次分组训练时,交给学生自由的学习时间,除了老师巡回指导,对后进生进行辅导,我还专门为每一大组选了一名大组长负责本大组的工作。练习结束后,当我拿着奖品要他们评出最佳小组时,每一组都胸有成竹地进行表演。 三、板书规范而又创意,突破本课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规范而有创意的板书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能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抓住本课的重难点。我在教学there are seven days in a week这一课时,我先将Unit4 Lesson1板书在在黑板的左上角,再将there are seven days in a week板书在黑板的正上方,在边讲边呈现的同时呈现单词妈妈week然后依次介绍她的七个儿子Sunday、Monday、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day、Saturday。并将这七个单词装饰在一个桃爱心里,不仅从视角上吸引住了学生,还给了他们一个抽象清晰的概念,从而,让他们在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创设游戏,巩固训练难点 有趣的游戏,能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降低学习难度,从而,让学生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一课中umbrella、sunglasses这几个较难的单词时,我先拿出单词卡片教读几遍,再把单词卡片藏起来,请一个同学根据其他同学声音的高低来找卡片。此时,同学们都兴趣高涨,甚至有些同学急得手舞足蹈,每轮到下一次时,他们都争当找卡片的,使整个课堂变得有声有色,兴趣黯然。当然,还有许多的游戏都可以针对学生的重难点进行训练,比如创编歌词。 五、注重小结,强化重难点 词汇和句型始终是学习英语的重难点。因此,老师不仅要做到每堂课有小结,还应做到每个单元都有小结。师生可以一起总结,也可以让生自己总结。当然,有时不仅是知识性的小结,还应从学生的情感态度、纪律等方面进行小结。我在上完《What time is it》这一课后,不仅对词汇和句型进行了重点小结,还表扬了课堂上表现好的学生,鼓励学生要有严格的时间观念,养成守时的好习惯。这样,学生就会更加的兴趣十足,从而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在上完整单元后,我们再次对本单元的词汇和句型进行了小结,这样经过反复地训练和巩固,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轻松掌握了。

 

篇6:历史教学如何突破重难点

陈湘涛

历史教学如何突破重难点

参加工作刚一年,接的是初三的历史。边摸索边实践,发现很多学生对历史问题只知皮毛,而没有深入理解问题。我认为是在教学中没有突破重难点。只是把历史当做了记忆的一门课。从网上看到了很多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觉得很好,现总结如下:

一、历史假设法:

就历史科学本身来说,是不容许假设的,但从历史教学来说,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可以进行假设性的提问。例如《美国南北战争》中南北双方的经济制度矛盾、内战的爆发是课文的重难点,笔者在教学中曾这样假设:假如有一个北方的资本家在美国的南方开了一家织布厂,这家工厂有没有发展的可能性呢?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后进行交流,有的说“他买不到原料,因为棉花控制在南方的奴隶主手中,他们要把棉花卖到欧洲去”,有的说“他织出来的布没人买,因为南方大量的奴隶买不起棉布”,还有的说“他找不到干活的自由劳动力工人,因为南方实行的是奴隶制”,这样,通过一个假设性的问题,使学生在讨论中对美国内战的原因和性质就理解得更加具体了。

二、分设台阶法:

如何帮助学生认识近一百多年前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政权性质,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为世界史中的国体与政体、议会和政府、国家政权的性质等问题本身就超过了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水平,教师可以将这一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台阶:(1)3月18日革命是哪两个阶级面对面的生死搏斗?(2)巴黎公社组织机构的组成成分怎样?(3)公社采取了哪些措施?措施为哪个阶级服务?(4)为什么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这样学生沿着台阶步步深入,从而学得顺利,记得深刻。

三、列表对比法:

比较是人们通常运用的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世界近代史上亚洲有两次性质相同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然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这一内容对学生来说显得难以接受,如果教师将两次改革的内部条件、社会背景、力量对比、政策实施、国际环境等方面内容列成表格加以对比的话,那么上述结果的出现也就极自然了。这种对同一特征或性质相近的历史事件进行的对比,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从而能帮助学生找出历史事件之间的必然联系,教师如果在教学中经常采用比较的方法,那么无疑可以启发学生思维,促使他们向知识的广度、深度发展。

四、直观图示法:

此法适用于理论性较强和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如:“奴隶制的确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内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产力水平发展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依次展现如下的一组内容:(1)原始社会时人们制造的粗糙石器(2)我国商代的精美青铜器、陶器、玉器(3)殷墟平面图和古巴比伦城(4)大规模奴隶劳动的场面和生产中精密分工的场景。教师同时根据直观的画面进行讲解,在历史画面的不断再现中,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理论知识和较抽象的道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这种直观教学法也较符合中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

五、揭示矛盾法:

世界近代史上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漫长斗争过程中,圣雄甘地曾倡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其中的“手纺车运动”这一内容可帮助学生来认识印度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教学中可以利用教材的插图提出问题“游行群众队伍中推的是什么模型?20世纪30年代的印度人民还在提倡手纺车运动是不是社会的倒退?从而在设置矛盾的情境中引发学生的思考,最终理解运动是保卫印度民族工业抵制英货的爱国运动这一性质。

六、数字计算法:

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却是个短命的王朝,在学习这一段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用数字计算的办法来说明问题:“打匈奴、筑长城,约征发了30万人;攻打越族、开发南方,约征用了50万人;筑阿房宫、骊山陵,约征用了70万人,这样就是约150万人了,而当时秦国总人口大约2000万,如果男子占人口半数的话,那就是1000万人,再减去老的、少的、病的、残的,青壮年劳动力最多也就四、五百万人光景,男子劳力不够用的时候,甚至妇女也被征……”这些数字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启示性,通过数字的计算比较,进一步深化了教材,使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到:秦末农民起义决非偶然,而是秦的暴政引起社会矛盾尖锐化的必然结果,因此秦王朝的短命也就极自然了。

七、形象类比法:

篇7:如何突破语文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起关键作用、主要作用并具有现实意义的知识内容,从教材体系看,它占有重要地位;从当前形势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看,它是不容忽视的。

1.在预习时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重点,这种浅层次的了解,对课堂教学突出重点提供了一个基本条件。

2.教师备课时要抓住重点,围绕它来组织教材,编写教学提纲,重点备方法,如采用疑问式、反诘式、辩论式,或运用串讲法、讨论法、图示法、阅读法、以旧启新法,等等,以加深学生对重点问题的印象和理解。

此外,在备课的小结部分应重复加以强调。

3.在授课时要突出重点。采取切实措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并运用它去分析和认识实际问题。授课时突出重点是主要环节,为了做好这一环节,一是在教学时间分配上要充分。二是板书时重点内容要放在显眼的地方。还要用具体、生动、贴切的事例来说明重点内容,对非重点内容可以少举例。三是要用富有启发性的提问,促使学生对重点内容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四是教学语言艺术要特别讲究,促使学生对重点内容集中注意、认真听讲和做好课堂笔记。

篇8:中学英语教学要突破重难点

一、提高教师实施能力的难点

(一) 目前学校非人性化的制度及评价体制的制约。

1. 非人性化的制度约束。

目前学校教学常规中都有细化的规定, 明确规定了作业批阅的次数及格式, 学校检查作业时只是数一下批改次数和上交本数, 任何老师做的灵活性处理都是违反制度, 要采取扣分、批评、处置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学校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定位了教师的教育方法, 教师的教育方法定位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2. 考试成绩的高低是决定师生成败的唯一因素。

在考试的压力之下, 教师更是一点时间也不敢耽误, 全程包办, 各种强化训练, 配套、天天练、课时作业、家庭作业、教材全解等资料书五花八门, 品种繁多。新课改提倡的独立思考、开拓创新、交流合作等手段只是师生对领导的推门、巡查、指导、解剖、诊断听课检查时的演示、作秀, “学生减负”喊得响, 却做不实。

3. 繁重的课业负担占用了学生绝大部分时间。

繁重的课业负担, 使学生失去了玩的时间, 学校里的时间教师占着、统一规划着, 家里的时间在家长的唠叨、埋怨中流逝。学生哪里有时间思考、发展自己的特长?

4. 带有严重个人侵向性的评价体制大大打击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学校校长是学校权力拥有的第一人, 少数学校形成了校长一人说了算, 对人不对事的评价体制。在这种体制之下, 讨好领导比干工作更有益的现实, 大大打击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整个教学工作往往处于疲软涣散状态, 出现教职工出工不出力的现象。

(二) 教师习以为常、按部就班、老调照弹观念的制约。

课改实施已经有了十年时间, 教师的观念却未完全改变。再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 教师认为学生观点的表达只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和“顶嘴”。其实, 教师放下面子换个角度看, 学生的“顶嘴”是件好事, 是学生的进步、教育的进步。

(三) 学生消极学习态度的制约。

少数学生质疑学知识到底有什么用, 没知识照样挣大钱, 在谈论中总会以某某企业老总为榜样。他们认为, 现在当老师、当干部一天的工资还比不上建筑队一个小工一天的工资。殊不知, 他们只看到了老总成功的一面, 而未了解其艰辛的创业史。这种态度, 为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了难度。

二、难点突破方法研究

(一) 校长权力的适当转型。

目前在一些学校校长是学校实施有效教学, 构建高效课堂, 提高课堂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同时也是权力拥有的第一人, 在评优选先、奖罚时往往出现对人不对事的现象, 容易造成教师疲软涣散的状态, 产生干不干工作一个样, 讨好领导比做好工作更有效的想法。

因此, 有必要健全校长权力体制, 由目前的全权责任制向多元责任制转型, 在集中的前提上实行必要的民主。如制定奖罚措施要充分调查研究, 充分发挥教代会和工会的职能, 在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的情况下, 形成学校制度。制度一旦形成, 即使是校长也无权随意更改。在对待具体事件上, 对事不对人, 该奖者奖, 该罚者罚, 绝不因校长个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

(二) 形成示范型教师培养学生、能力型学生转化教师的链条式发展模式。

1. 发现和培养一些有新理念、专业化的示范型数学教师, 让他们在教学中发挥自己才能, 培养带动一批优秀学生。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如“同讲一节课”等活动, 发现一批有新理念、专业化的示范型数学教师, 让他们以点带面, 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培养一批有新思想、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1) 教师通过对自己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问题的剖析换来学生的信任。

在教学中, 通过先倾听后点拨的方式, 让课堂主角变成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的亮点并加以表扬, 善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深刻剖析, 以此换来学生的信任, 为学生的讲、听、辩、补提供平台。

(2) 大目标化成小目标, 降低难度, 全员参与。

一道较难的数学题可能大部分学生解答不出来, 如果老师把它分解成几个小问题, 每个学生就有能力解决其一, 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既提高了兴趣, 更树立了学习的信心, 并形成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格局。

(3) 提供机会, 让学生充分挖掘潜力, 展示才能。

教师应相信学生, 有监督、有制度、有点拨、有组织。只有相信学生、将权力下放给学生, 学生才会展示自己才能, 挖掘潜力。

2. 通过能力型学生的促进作用, 带动其他教师的发展成长。

充分发挥学生的激励、感染和引领作用, 让这些能力型学生感染、激励、引领薄弱型教师, 使他们逐步更新观念, 改变教法, 创新教学模式, 实施有效教学, 构建高效课堂。通过示范典型教师培养学生, 能力型学生转化教师的链条式反应, 实现新课改下教师观念的彻底转化, 建立和谐、融洽、友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实现“和谐、理想、高效课堂”。

(三) 关于校园经济文化活动实践的探索。

1. 知识效益化实践活动组的成立让学生亲身体会知识的价值。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 学生亲身体会到知识就是经济, 不再对学习知识有什么用产生怀疑。例如开展勤工俭学、假期上建筑队体验等活动。大多数学生只是向父母索取、社会索取, 没有用自己的知识和劳动换取经济效益的意识。为什么会有惨不忍睹的浪费, 因为学生没尝试过它们是通过艰辛的劳动换来的, 来之过易, 何以唤起珍惜之心?

2. 圆梦娱乐组的成立激起学生创新的激情、理想的树立。

“兴趣小组”这一名称如果改成“圆梦娱乐组”, 就会引来更多学生的关注。

篇9:中学英语教学要突破重难点

[关键词]重点与难点确定与突破主体与主导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094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要么只注意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虽努力体现“学为中心”,但往往忽视或把握不住教学重难点,面面俱到,经常拖堂;要么虽突出了重难点,却没有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满堂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使得教学低效。随着课改的深入和学生选修课、分层教学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学校将45分钟的课时改为40分钟,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应对重难点问题就显得尤为必要。对此,笔者组织了部分教师对重难点的确定和突破进行了实践研究,现将一些思考撰成文字,以求教于同人。

一、关于重难点的确定问题

首先笔者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文章。我们从网上找到一篇较有参考价值的文章,并将之摘录如下。

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

重难点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读后感悟

重点:古巴比伦的文明成就(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重点的突出:让学生根据思考题,认真阅读课文,然后相互补充,再归纳《汉谟拉比法典》制定的目的、地位、概况、性质。 教师给出思考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阅读、互相补充、自我归纳,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难点: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难点的突破:指导学生查阅该法典的相关内容并加以引导分析: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许可,就把奴隶头上的奴隶标志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在补充、阅读和感悟材料的过程中,学生不难理解“它是一部奴隶主性质的法律文献”,其实质是保护奴隶制度,从而突破了难点。

其次,笔者让教师根据平时的教学经验和认识,填写确定重难点的主要因素,笔者对之进行统计。见下表:

确定重点的因素认可人数 确定难点的因素认可人数

(1)教学目标5(1)教材内容的难度(远离学生;抽象;易混淆;太综合;时空跨度大)5

(2)课程标准4(2)学情(学生缺乏知识储备;超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学生思想受不良价值观的影响等)5

(3)教学内容(其中的关键性知识;体现现实意义或社会焦点的内容)5(3)社会焦点问题1

(4)学情,学生的生活实际4(4)问题在内容体系中的地位1

(5)课文的标题1

对此,笔者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讨论,最终认为合乎逻辑地细致表述教学重点的确认因素,只能说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情”“课文标题”。“课文标题”犹如一扇窗或一只眼睛,可以从中发现教学重点。而教学重点的确认应以(1)(2)为准,因为(3)(4)是确定教学难点的依据。

二、关于重难点如何突破问题

2014年5月中旬,笔者听了韩建红老师七年级下册《古老而现代的北京》为内容的说课尝试,然后按照课题的要求在课题小组开展评议,大家受益匪浅。见下表:

上课内容(课题)《古老而现代的北京》

教学重点分析北京的人文特点——古老而现代

如何突出重点在第二个环节“联系阅读,主动问答”中,教师设置了如下问题:

(1)教材中从图6—19至图6—23分别体现了北京什么样的人文特征?(体现了北京是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也体现了古老而又现代的人文气息:和平及温馨、恬淡而愉快的日常生活)。

(2)教师让去过北京的学生先说说去过哪里,谈谈对北京的感受(如面积很大,人很多,外国人很多),再分“古老”和“现代”两个主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分组去讨论,然后派代表到讲台前汇报。

教学难点分析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其对人文特点的影响

如何突破难点在第三个环节“自主讨论,合作探究”上,教师让学生在认真读图后讨论:北京为什么能成为多个朝代的都城?(西有太行山,北有长城和燕山,东临渤海,南有中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进可攻,退可守,军事位置很重要,又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适合居住;历史悠久等)

再如2015年3月,笔者为浙师大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上了一节示范课——《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在听了笔者试教后,学员们围绕课题作了下述讨论:

为了突出重点,大家赞赏笔者的做法,即在学生认真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年代尺,注明新中国以来所取得的主要外交成就,让学生根据年代尺及相关内容提出疑惑的问题,并由学生回答,最后教师作点评。但在何处设置学生讨论活动来突破难点让大家绞尽脑汁,最后认定在学习至“小球推动大球”时让学生讨论:“中美关系为什么开始转暖?”并进行追问:“小球”推动“大球”现象的背后有什么更深层的原因?

为了阐释新中国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大家认可笔者所补充的两则材料。一则是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新中国诞生时的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另一则是中法建交史实:“戴高乐将军于1959年1月再任总统后,提倡东西方‘缓和与合作,主张在欧洲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在中苏关系恶化之际,他主张与中国建交。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 可以说独立自主是中法之间的基本共同点。

另外,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每听完一节课笔者就指定一名课题组成员对任课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看学生反馈的情况,然后进行统计,最后反馈到课题组。

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有:

(1)你认为这堂课的学习重点是什么?

(2)这堂课的重点是否突出了?

A.突出B.较突出C.不突出

(3)老师是采用什么办法突出重点的?

(4)你觉得这堂课的难点问题是什么?

(5)难点问题是否得到解决?

A.解决B.基本解决C.没怎么解决

(6)老师是采用什么办法让你弄清楚疑难问题的?

(7)你觉得这堂课哪些做法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即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哪些地方还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8)这堂课你还有什么疑难问题?

(9)这堂课总体感觉是否较轻松、有效?

A.是B.还好C.一般

经过课堂实践、成员讨论和学生反馈,我们认为,在突破重难点的教学中,主要方法和手段如下:

(1)突出重点的主要方法有:一是分清主次,详略得当。二是围绕重点做必要的补充(呈现材料和讲故事等)。前面两点是处理教材的问题。三是在重要问题的分析上给予充分的时间。四是在重难点处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五是设置问题,强化训练。六是板书的比例占多一些等。

(2)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很多。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复杂为简单,或变生疏为熟悉,其目的都是化难为易。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媒体辅助,增强感性认识;补充材料,架桥铺路;列举实例,力求通俗易懂;进行比较,廓清易混知识;分层设问,分散难度;小品表演,加深印象。

三、关于如何在突破重难点中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问题

韩建红老师在突破《古老而现代的北京》一课的重难点时,主要采用了联系阅读和观察、主动提问并回答、让去过北京的学生说说对北京的感受、让学生“自主讨论和探究”等方法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则是在重点处采取让学生画年代尺并自主提问和相互回答,在难点处让学生讨论等方法。

我们课题组成员在向学生调查问卷中问及“老师是采取什么办法突出重点的?”“老师是采用什么办法让你弄清楚疑难问题的?”时,学生的主要回答是:给予充足的时间,尽量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观察和思考,自己去质疑和互答,自己去演示或表演,自己去讨论和小结等。

在前面所述突破难点的几种方法时,其中的列举实例、进行比较、分层设问和小品表演都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

后来我们不断组织听课和评课,倾听师生对如何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意见反馈(见下表),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也可窥见一斑:

时间上课教师教学内容突破重难点的主要做法

2014.9A九上《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以教师补充材料,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阅读和思考,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佐证

2014.10B八上《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以学生阅读、板书和讨论为主

2014.11C八上《唐的兴衰》以学生阅读和列举实例或呈现实例为主

2015.3D九下“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以学生阅读、讨论和小结为主

经过将近一年的实践研究,我们主要收获了如下成果:

一是明确了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方法,懂得了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今,这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学生思维积极,学得轻松愉快、有效。近期,参与课题研究的五位教师上过课后,学生(每班20人)的反馈情况如下:

上课标题内容这堂课的重点是否突出(是)这堂课的难点是否解决(是)这堂课总体感觉是否轻松有效(是)

人数%人数%人数%

地图三要素178517851470

比例尺与地图内容详略关系199517851680

古埃及文明成就20100189020100

古西亚文明成就1995189020100

合计7593.77087.57087.5

另外,身为课题组成员的笔者为浙师大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上的一节示范课《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受到听课教师的高度好评。另一成员A老师通过网络给乌什二中上的《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一课,也同样得到该校任课教师的好评。

二是教师对学生平时作业围绕重难点主干知识进行取舍。由于作业量减少,课堂效率较高,所以学生作业准确率高。

三是中考成绩较理想。2015年中考成绩平均分达近70分(满分为80分)。

今后,我们在突破重难点时要在进一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认真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以效益为核心。只有如此,实现课堂有效教学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篇10:如何突破高中数学教学重难点

一、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面临的问题

作为该阶段的数学教学而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其实是有一定的储备的,但是如果仅仅是针对学习数学的情况而言,事实上数学的学习其实是有很大一方面的问题的,首先对于学生而言之前数学基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就会让学生在新进入的高中数学学习上出现一定的偏差,由此引发的问题主要有对于解析几何的认识,就会出现脱节甚至是一知半解的,这样对于教师的基本教学而言肯定是不成功的,因此面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一个初步的调研后,才有目的地去对该阶段的数学知识进行有选择性的补充。

当然,关键是需要学生在自身对整个数学知识能够有好的认识之后才会取得不错的效果;再次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才能在短短的一节课时间或者是一学期的时间里将数学知识有效地讲解出来,而且能够力争将其让更多的学生取得好的成绩,这又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函数同几何知识组合往往是学生最为头疼的问题,针对知识的综合而言学生学习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高中数学的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面对综合知识带来的困境,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应该如何去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针对教学比较困难的问题,首先教师需要对每一位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时候出现了哪些问题,或者是哪些概念是没有办法去理解的,因为数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其实是连贯性的,解析几何的掌握就是在初中阶段对于基本的函数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之后才会慢慢地出现新的一轮知识加深,因此只有将知识有效地串接起来,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才会相应地取得进步,对于教师而言,我们要做的无非就是将该阶段的数学知识系统化归纳

然后逐渐运作到具体的教学中来,当然关键的是作为学生在面对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的时候除了具有不耻下问的态度,同时需要自身能有把握好新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因为对于高中数学而言,导数知识微积分知识的一部分,而解析几何也是代数和几何的几何,当然任何知识的提升都是这样,之后在对于基础的知识有了一个系统的把握之后才会有机会在面对有难度的问题时本身解决问题的成功性也会加强许多。

难重点突破策略

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是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前提,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已有的认知水平,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准备,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握不同学生的认知结构的不同,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所有课前的精心备课以及准确的定位,都为教学的突破重、难点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发现知识的生长点和关联点是凸显问题重难点的关键。高中数学是一门难度系数高、系统性强的学科。我们都知道数学的学习离不开数学的逻辑性和思维性,学生的学习也必须在数学的逻辑和思维的结构的帮助下,引导学生走向新的自我;积极的组织学生知识的迁移,由已知到未知的迁移,简单到复杂的迁移,从而改善认知结构。因此,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将新旧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从已知的内容上去探究未知的知识: (1)利用新旧知识的雷同点和相似点,挖掘他们的“共同点”,化复杂为简单。(2)找新旧知识的关联点,即新的知识是由多个旧知识组合而成的,化未知为已知。(3)探究新旧知识的演变点,即有的新知识是由某些旧知识通过某种形式演变突破重难点。虽然概括了突破重难点的相关策略,但应用起来不是千篇 一律的,要针对具体的题目,针对具体的学生而言,采用恰当的突破策略。因地制宜地搞好重难点知识的突破。

确定了教材的重难点,也研究了相应的突破策略,但要真正地突破重难点知识,关键的还是要有恰当的教学方法,采用了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合于学生学习,才能便于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如果方法不恰当,学生不感兴趣,他们的积极主动性调动不起来,之前的铺垫等于白做。那么。何为恰当的教学方法呢?简单地说,就是适合于学生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样,教师除了研究教材之外,还要研究自己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安排新授课的难易,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个性答案,采用恰当的激励性评价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调动他们的能动性,使他们能尽量参与到教学中来,共同探讨所出现的疑难问题,集中多数人的力量,课堂中所出现的重难点知识,也就不成为问题了,会很自然地得到解决的。所以,要想突破教学中出现的重难点知识,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关键。

引导学生应对难点

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自信心。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从中外数学史,数学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跨世纪人才的需要等方面,强调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念,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志向,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教师应磨好每堂课,要面向全体学生展开数学教学,加强启发式和自导式教学。避免教学内容过难过偏。使绝大多数学生能接受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每一个教学过程,使95%的学生理解和掌握学过的内容,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和学生数学练习或在数学考试中使学生获得相当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把学习数学看成是一种乐事而不是一种负担。同时,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教师应以勤奋务实的精神对待数学教学工作,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天职。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在各方面多表扬和鼓励学生,使教师成为学生心目中信得过的长者。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请学生多发言、多板演,发现错误及时评讲和纠正。有的数学例题可直接由学生自行探究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行讲述和解析。师生之间的互相信任是学生学好数学不可缺少的条件。

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在整体把握课程的前提下。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即还课堂于学生,教师只起协助,引导和点拨作用。教师要吃透教材,突出重点并千方百计让学生掌握重点,细枝末节等非本质内容不必苛求。抓住教材特色,构建内容间合理的逻辑关系,重视解题方法,在例题和习题中渗透数学思想。注重引导学生实现初、高中的平稳过渡。

要了解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可引导学生对初中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使新旧知识有机融合。而同时,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教无定法,教学本身就是再生产,教师要有创新精神,不断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学生引导到探求新知当中去。

突破数学概率教学的难点

充分了解学情,注重随机观念的渗透

虽然初中生已经在小学阶段接触了一些概率和统计方面的知识,但是初中阶段的概率知识相较于小学阶段,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在概率教学前,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范围和生活经验来设计教学活动,所举事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知范围,并将随机观念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例如,在讲“必然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的定义和区别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放入形状相同的5个红球,3个篮球,2个白球,之后让学生拿出其中的几只,而且每次要求学生拿出的数量不同.这样的实验简单且易操作,学生很有兴趣.经过多次的实验后,教师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的归纳对以下几种假设进行判定:1.从盒子中任取4个球,全是蓝球.属于事件;2.从盒子中任取3个球,只有蓝球和白球,没有红球.属于()事件;3.从盒子中任取9个球,恰好红、蓝,白三种球都有.属于()事件.学生经过大量的实验和分析后能够很快做出判断,答案依次为: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必然事件.

另外,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大量重复实验反映的规律并非在每一次实验中一定反映出来,即使某一件事件发生的概率非常大,在一次实验中它也有可能不发生;即使一件事件发生的概率非常小,在一次实验中也有可能发生,进而帮助学生培养和树立随机观念.

引导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全过程

要使学生接受统计和概率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的全过程中,从提出问题到得出结果做出决策、评价改进.因此,在概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素材,以及足够的实验时间和空间.例如,学校想了解全校学生最喜欢的体育活动,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是否要问一问每个学生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如果只调查一个班的学生可以吗?

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调查活动中抽样的必要性和样本的代表性.当学生获得调查数据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用什么方法来表示数据,需要计算哪些统计量才能达到调查的目的?当学生得出统计结果后,教师应当要求他们对这些数据做出恰当的分析和解释,最后为学校提出合理的建议.通过参与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学生对事件发生的概率有了深入了解,而且积累了大量的活动经验,掌握了解决概率问题的思维方式.

篇11:高中语文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法

直奔重点,辐射全文这样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主要是使学生有了读书、思维的自由和空间,便于长文短教,中心突出。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以后,就要引导学生直奔重点,明确主旨,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整体感知出发,再联系上下文读书。培养学生养成读书时善于抓住重点词句的良好习惯,掌握阅读方法。

《倔强的小红军》这篇课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过草地时,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倔强地拒绝陈赓同志的帮助,最后牺牲的故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品质及其情感。教学时,我在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并质疑问难以后,引导学生由“从哪里可以看出小红军倔强?小红军为何如此倔强?”这两个问题出发,辐射全文,联系上下文去读书,去品味,成功地变填鸭式、灌输式、注入式为启发式、探究式、发现式的有效的教学设计。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高效解决重难点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语文教学需要更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传统的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口授来反复说明文章的重难点,但常常事倍功半。而多媒体课件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它能将事物很形象地表现出来。因此,运用恰当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倔强的小红军》这篇课文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时期,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遥远,学生缺乏直观感受。于是,我通过多媒体出示长征相关的资料,播放红军过草地的视频,让学生通过真切的画面感受长征的艰险和革命英雄的顽强毅力、崇高人格,奠定了学生学习课文的认知、情感的基础。

三、学练结合抓牢训练点,突破重点、难点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于“用”。

在学习《倔强的小红军》一课,寻找表现小红军倔强的语句段落时,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感受人物的形象,先引导学生结合多媒体出示的图片理解重点词语并造句;再根据学生好动、爱模仿的特点,指导他们进行分角色表演朗读,在一步步融入感情朗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人物的品质。到此仍未结束,我又在课下布置了一项任务:模仿课文的细节描写方法,写一段话,表现特定的人物形象,学生表现非常积极。

我力求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抓住训练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整合,提高课堂容量,使学生获得增强语感能力、养成积累习惯、促进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转化的“原动力”,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带烟检讨书怎么写下一篇:偷盗婴幼儿罪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