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4-04-16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共12篇)

篇1: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人类突破旧认识、旧事物,探索和创造有价值的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未来的世纪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学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是我们英语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英语教学与培养创新能力间的关系

英语作为一门交际的工具,其自身的发展演变过程和人们学习它、掌握它、运用它的过程无不体现出人类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

1、英语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英语自产生之初至今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语言的发展变化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在其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断地丰富着它的内涵,使其成为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英语的词汇随着时代的`发展日益增多,目前已发展至上千万个,其语法结构、语音也在发生着变化。目前人们已几乎无法听懂中世纪地道的伦敦英语了。

2、英语如同其他语言一样,都是人类创新文化的载体。

人类历史的无数次创新都被包括英语在内的各民族语言所记录,在其语言结构和优秀作品中都凝聚着人类不断挑战自我的创新精神和高超智慧。达尔文用英语写下了《物种起源》、爱因斯坦用英语写下了《相对论》、还有无数的英文作家写下了无数的传世佳作。人类用英语和其他各民族语言创造出了人类文明。

3、英语是我们学习国外先进思想和文化的有效工具。

我们在用英语与世界各国的人们进行交流的同时,可以从中学得他们的创新思想和创新手段。我国历史上的“新文化”运动正是我们向西方先进思想和先进技术学习的运动。当时,许多人出国留学,借助所学得的英语、日语、法语等外语来学习先进思想和技术,他们之中涌现了一大批象严复、詹天佑等具有创新精神的科学家、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家和文学家。而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更有中外文化和思想的交流促成了整个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的不断进步。

二、充分发掘初中

[1][2][3][4]

篇2: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目前,创新意识的培养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并被认为是开发智力,激发创造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摆在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如何实施创造性英语教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我们英语教师在新形势下共同探讨的重大课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多问,要激发学生愿问,指导学生善问,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 质疑多问 记忆力 想象力 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TH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2-0214-01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巧设疑问,最易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定向――探究反射。而学生的质疑多问,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记忆力,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

那么如何鼓励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上质疑多问?作为教师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

首先,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营造活泼、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从自我压抑、教师的压抑和同学的压抑中解放出来。在和谐的人际互动中,让学生受到激励启发,引起思想共振,产生一系列新的设想,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始终用“爱生”这块磁铁紧紧吸引学生。在课堂上,尽量创设一种集温情、友情、亲情于一体的课堂气氛。微笑的面容、和善的目光、亲切生动的语气、形象活泼的手势,使学生如浴春风,不知不觉亲近老师。学生处在无拘无束、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的状态之中,才能闪烁智慧的火花。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树立起学生学好英语的心理优势,而这种心理优势则是学好英语的第一步。

其次,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喜欢的是那些天赋好、学习优、升学有望的尖子生。但那种只会死读书,只知老老实实听话的学生是难以挑起时代赋予的重担。作为教师,不能因为怕“乱”了课堂,而限制学生的行为、语言。尽量做到能听的让他们听,能看的让他们看,能摸的让他们摸,能尝的让他们尝。在发挥他们多种感觉器官的同时,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二是要转变“一日所学,终生受用”的观点。有些教师不随潮流,不思进取,几年来甚至几十年来,不思充实自己,不思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因为怕被学生问倒,而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教学。教师要克服这种得过且过的怠慢思想,把学生的好问作为自己不断进取的推动力,激励自己不断探索。教师要不断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由对英语喜欢到努力,由努力到成功,由成功到快乐,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体系,而这一体系的形成,则要靠教师不断引导。

再次,要拓宽英语教学空间

对于英语学科来说,要想让学生能质疑多问,还应使学生善听会说,善读会写,善思会做。要坚持课内外结合,即“课内打基础,课外增才干”的教学组织方式,否则让学生质疑多问则是一句空话。

在英语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质疑多问,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激发学生愿问

学生的创新思维无论在课堂上、生活中都表现在好学好问。作为教师应因势利导,鼓励孩子们发表不同的见解,肯定胆大妄为地发问。如果教师要训斥,学生们的智慧火花便会被扑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质疑动机,培养兴趣,使他们在自觉的心理投入中享受质疑、问难的愉快。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的情趣因素,设计新颖的传媒方式并辅之以适当的背景材料使其与学生的感知联系起来,教师要有意制造学习“悬念”,诱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他们所有心理活动都有质疑问难。

二、指导学生善问

学生开始质疑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广开思路,不受任何思想框框的限制,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充分发问。使学生的问题并不仅仅停留在字、词、句上,帮助学生形成有一定质量、有创造性的问题,这样可以避免学生问题杂而乱的现象,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有效提问,什么是无效提问;什么是肤浅的问题,什么是深刻的问题。指导学生真正学会提问,把学生提问的着力点引向课文内容和表达技巧方面,引向“小而精”阶段。

(一)在答疑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

孟子说:“引而不发跃如也。”此话的意思是说善于教人射箭的人,总是引满弓;不射出去,却作出跃跃欲动的姿势。目的是教人得射箭要领,而不是代替别人去射箭。教师在答疑的过程中也要善于引而不发,即要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思维,拨正学生思路,不代替学生思考,不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让学生自己化疑解难。这样,学生的思路得以扩展,而且印象深刻。辟如说,在谈到blue颜色时,学生们只知道是蓝颜色,不知道其他意思;于是,我举了例句:That he failed in the exam made him feel blue.并提示学生他在考试中失败后会感觉怎么样?学生们想了想后,说肯定是心情不好,又进而说“沮丧”。又如在谈到black颜色时,学生们只知道是黑颜色,其实,它还有很多意思,如black sheep,是字面意思“黑颜色的羊”吗?说法讲不通,我举了例句:John was a black sheep and was driven out of the Party.教师提示学生是褒义还是贬义?学生异口同声说贬义,进而归结出最佳翻译“害群之马”。这种集思广益、展开讨论、激活思维、形成共识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有效记忆的过程。

(二)质疑多问,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在英语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挖掘他们的创造潜力,努力提高他们的自创能力,而让学生质疑多问则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在教学身体各部位的名称时,有学生提出ear与eye常混淆。很快有学生帮忙解决了难题。一学生说:“老师,ear与语文中耳(er)的拼音只差一个字母,而eye则更容易记了,两个e就象两只眼睛,而y则象中间长长的鼻子。”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我不由不说“Wonderful”。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挖掘教材,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借题发挥,大胆想象,不断创新。

(三)多角度、多方位设计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提问题。”因此,教会学生求异质疑,独立思考是培养创新的前提。我在英语教学中注意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思考题,以发展他们横向对比、逆向联想、归纳等思维,使他们不是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上,而是利用现学的知识,结合已学的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本学期,我在某某班开展了两场辩论赛活动。学习了第四单元之后,针对旅行这个话题,我把全班分成甲队和乙队,甲队推选出四个人为甲方辩手,乙队推选出四个人为乙方辩手,班长为主持人,请四个老师为评委,甲方的辩题是:Travelling is good?,乙方的辩题是Travelling is bad,通过唇枪舌战的辩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也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同时也显示了学生的特异才能,可以说每个学生的辩论过程都是一次创新,因为他们积极地有目的地去认识事物了。

篇3: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在中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 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并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同时这也是我国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以及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宗旨, 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 需要于平时教学期间切实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重要任务, 采取积极举措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 让学生加强创新意识, 通过让其产生好奇心与探究心, 在数学角度进行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实施积极的探索, 进而整体提升数学能力。

一、教师自身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当前的中学教学工作中, 还未完全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特别体现于中考升学率压力情况下, 多数教师依然沿用填鸭式教学模式, 导致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 失去自主学习性。此种教学方法屡见不鲜, 如果不能有效解决, 不仅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全面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教师只有具备创新思维, 才能够予以学生良好启发, 培育出创新型人才。因此, 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同时, 首先教师应该建立起创新意识度。例如, 不断对于自身知识结构进行优化, 重视学习, 接受新的思想, 将原有的认知偏差进行调整, 并且与时俱进地及时更新教学观念, 把传统的指挥者角色转变为引导者角色, 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人翁地位;同时, 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及手段, 调整教学的目标以及教学的内容等;在教学中, 多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 让学生感知数学领域不同规律以及方法、思想等的产生过程, 进而锻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期间会逐渐培养起创新思维, 促进创新能力发展。此外, 教师在备课期间, 也应该积极构建集体备课新模式。通过采取集体备课的模式, 能够避免教师个体研究势单力薄的情况, 发挥出集体的智慧, 最大程度降低教学失误, 确保学生在扎实地掌握基本知识期间, 培养并增强创新能力。

二、充分激发并且维持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

伟大的教育家皮亚杰曾提出:“一切同智力有关的工作, 都会对兴趣产生一定的依赖感”。因此, 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 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维持这种学习的热情度, 成为教学期间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 把握学生好奇心理, 充分激发兴趣

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而言, 其尚处于身体和心理的发育过程中, 好奇是中学生最大的特点之一。作为思维的源泉, 好奇心理也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中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认知这一点, 通过加以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教学期间, 对于学生因好奇心理所提出的质疑, 教师应该予以充分的理解以及尊重, 切忌随意抹杀, 而应该认识到学生的好奇心理可以推动其在学习中获得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为学生建立起新奇学习对象, 以创建生动形象教学情境的方式, 将学生注意力吸引住, 进而全面激发求知欲。并且在此期间, 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愿意根据自身的体会提出相关问题, 包括疑问或者见解。对于学生“刨根问底”的热情以及精神, 教师应该加以培养和爱护。这样一来, 使学生对每节课都充满激情, 在兴趣中学习, 在乐趣中获新知, 进而激发更多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

(二) 不断提出新目标, 发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本质上讲, 学习是一项具有艰苦性质的脑力劳动, 并非肤浅形式的兴趣活动,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 还要通过不断提出新目标, 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以及发展。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性地对学生顽强意志品格进行培养, 通过引导、启发的形式, 建立起独立思考问题、大胆进行实践、不断挑战新目标的意识和能力。例如, 为了有效地将学生视野拓宽, 可以采取一题多解、习题优解或者变式训练等途径展开。在此期间, 让学生意识到, 每一道问题都具有多种思维方式或者解决的途径, 认识到在数学领域存在太多奥秘等待他们去发展和探索, 进而可以显著地提升数学求知欲望。在数学学习期间, 学生通过不断转变思维进行解题, 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创新能力。

三、课堂教学需要让学生具备主体地位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学习形式。鉴于此, 在课堂教学期间, 应该以实现学生自主活动为主, 同时鼓励敢说、敢想以及善说, 提供更多的空间让学生实施创造, 对于陪养积极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一) 创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传统教育模式以教师讲、学生听作为重要的教学形式, 讲求师道尊严, 降低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创新能力的培育, 对于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标准, 即育人从宽。实践教学经验表明, 只有轻松和谐、民主宽松、具备弹性的学习氛围, 才能够推动学生直抒己见,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所以, 在教学期间, 教师应该由以往的“独裁者”角色, 转变为“伴奏者”角色, 打造可以让学生敢说、敢试的环境, 为发散创造思维能力提供良好的前提基础。在这样民主和谐的环境氛围中, 教师幽默智慧的语言、一个温暖的微笑、一个具有启发性并贴近于学生的问题, 或者一项具有挑战性质的探索活动等, 都可以推动学生在心中树立主体地位意识, 愿意在课堂学习中畅所欲言, 充满激情地接受知识, 在无形中培养起良好的创新能力。

(二) 采取多维学法指导

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地位, 缺失创新性基础。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过程中, 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课本知识, 也尤为重视提出问题以及探索问题, 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进而才能够在将来的社会实践工作中具备竞争优势。所以在教学期间, 教师除了要传授学生更多的数学知识, 也要重视学法的转变, 从教会向着学会再至会学的方向发展。为实现这一过程, 平时课堂教学工作中, 教师要采取多维学法指导, 于知识传授过程中, 引导学生掌握获得知识、探究问题的方式, 切实保障学生可以得到基本学习方法的认知和掌握, 例如直观感知、实际操作以及演绎推理、抽象概括、系统整理和迁移类推等, 在帮助学生建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同时, 也构建起积极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和良好的创新思维及能力。

例如, 在实践教学期间, 讲授平行四边形这一内容时, 要打破传统采取逻辑推理形式获得平行四边形性质方法的举措, 转而大胆应用让学生利用实验材料亲自动手操作的方式, 在实践中带着思考获得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然后, 在几何画板动态操作下, 对于学生猜想的正确性进行明确, 再经过运动原理, 证明以及引导学生实施相关总结, 获得最终的结论:平行四边形对角、对边相等以及对角线互相平分等内容。此种方式以活动作为中介, 同时辅助于多媒体展示的多维教学方法, 不仅可以立体地让学生观看图形运动演变过程, 而且也可以将对于几何图形感知的敏感度提升。另外, 在实操期间也可以让学生提升自学能力, 在操作猜想阶段, 提升创新能力。

(三) 重视因材施教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予以尊重, 在这种情况下让各位学生均可以体验到学习的成功。由于爱好、习惯以及天赋等因素的差异性, 不同的学生势必会存在较大学习差异, 而这种差异也导致了个体接受知识能力不同。因此, 教师应抛开求全责备的思想, 对于每一位学生都要公平对待, 重视个性的培养, 在学习期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享受学习所产生的成就感。鉴于此, 教师应该重视因材施教, 并且遵循以人为本、分层施教的原则。分层的内容包括目标分层、学生分层、练习分层以及评价分层等。以这样的教学方式, 让全体学生享受求知快乐, 感受创造的快乐, 进而推动其自主学习, 获得主动发展, 最终提升创新素质。

(四) 重视反馈归纳

在数学教学期间, 针对学生所进行的讨论以及交流中产生的问题, 教师应该适时予以点评, 同时进行总结归纳方法结论, 帮助学生对于所学习的内容条理化和系统化。在此期间, 积极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和领悟, 实现思维的不断活化, 充分发掘创新潜能, 对于创新思维发光点进行捕捉。一方面, 可以推动学生以良好心态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另一方面, 也能够让学生不仅仅只满足于现状, 而更加愿意自主创新性地学习。

四、结语

在当前的素质教育背景下, 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并提升创新能力, 最终获得综合素养的提升。在中学数学教学期间, 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且充分尊重个性发展规律, 以创新教育实践作为渠道, 对实现整体的教育目标存在重要现实意义。对于创造性个性特征而言并非天生, 所以需要教师进行启发以及引导, 并加以训练, 通过提供必要的条件获得理想成效。教学期间, 应该充分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将传统形式的知识被动接受转变为知识自主吸收的形式, 进而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欣丽.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 2015 (11) :157-158.

[2]张宁兰.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革新, 2014 (5) :33.

[3]邱新昌.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理科考试研究, 2016 (12) :40.

[4]孔玉兰.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学教学通讯, 2016 (17) :51-52.

[5]朱言堂.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6 (29) :19.

篇4: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能力;课堂教学;课外活动

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是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敢于“say No”,从而让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在课堂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应经常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积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用自己的独特见解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例如我在组织学生学习New Concept English第一册第75课时,提出了“Why does the shop assistant say women always wear uncomfortable shoes?”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展开热烈讨论。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语言。

学生在母语环境中学习英语常常会遇到英语和母语在语音、词汇和各种表达方式上的冲突,而这正是引导学生自觉归纳语言学习规律的最佳切入点。例如,在语法结构教学中,初中学生往往会对都能在汉语中表示“有”的结构“there be”和“have/has”颇感疑惑,教师可利用时机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掌握语言规律。教师可让学生搜集含有“there be”和“have/has”结构的例句,将它们分类罗列。学生们的分类罗列过程,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便会发现“have/has”表示“拥有”而“there be”表示“在…有…”。

又如语音教学中,有的学生发现worse,word,world,work这些词中的or都念[?藜:],便好奇地问老师:“是不是所有的or只要放在w后就发[?藜:]的音,教师此时便可卖一下关子,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自己去寻找答案,找出单词的發音规律来,并启发学生对于其他的语言现象进行思考,自己总结出语言规律和英语学习的小窍门来。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运用创新型教学手段。

以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交互性、生动性等特点,有利于适时拓展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在创意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时也常常将自己的创造力融于其中,从而以教师的教学创新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创新。

英语教学课件的制作尤其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例如本人在创意制作课件“Where are you from?”时,设计了“See the World”板块,在这一板块中,课件呈现了世界各国的风景,让学生用英语说出每个国家的名字并简单地叙述该国的风土人情。学生在这一课件呈现的课堂活动中,复习了旧知,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

二、通过生动有趣、富于启发的英语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充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激发创造思维火花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兴趣活动时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依据现有水平开展各种创造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和用英语进行创造的愉悦。

在组织学校英语课外兴趣活动时布置英语角。在英语角内学生们布置了Household Corner(生活功能区)、Reading Corner(阅览功能区)和Audio-video Corner(视听功能区),充分利用身边的实物和场景来学习英语。并通过自编自演英语小品、创意制作英语小报和贺卡、写英语书评甚至设计英文个人主页等活动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已从在活动中单纯学习英语知识转化为在活动中用语言进行交际、用英语进行创造。

篇5: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学校 王冬梅

来源:江南时报网 时间:2008-12-31 点击:10

【 字体: 大 中 小 】 【 关 闭 】

当今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教材难易,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提出独特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一、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英语教学中,注重构筑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首先,注重自身素质的完善,以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教学艺术、高尚的人格,赢得学生的信任、尊重。其次,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让学生愉乐掌握知识,在运用中形成技能,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在合作中发现、解决问题。最后,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只要学生积极参与,就要加倍鼓励和表扬。

二、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教法还要研究学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如培养学生预习、复习、做读书笔记、课外阅读,学会查资料、用词典,发现问题主动与别人讨论合作等良好学习习惯。这样使学生由“学会”过渡到“会学”,同时提高老师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敢于说“No”,让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在课堂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应经常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让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独特见解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四、不拘于教材,创新教学手段,拓展学生思维。超越教材本身,利用丰富的外部资源,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如通过定期举办English Corner,编演英语小品、讲故事、出板报、写贺卡和信件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其英语应用能力。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交互性、生动型等特点,因此,老师要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以自己的教学创新启发学生的学习创新。

篇6: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田淑敏

(吉林省敦化市大石头镇中学)

摘 要:在地理教学中,更新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的目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创新;教育;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破旧立新”.就是改变旧的观念。旧的思维,开创新的想法、新的观念、新的理论。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培养创新兴趣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灵活运用,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讲日本的经济时,我设疑让学生读书讨论日本的经济为什么这么发达?很多学生纷纷说:“日本科技发达,日本合理地运用资源,在发展中国家购买原材料,把它加工成工业产品,出口卖给发展中国家,赚到很多利润。”这时我抓住时机,让学生自由讨论,我们国家也想发达,怎么办?学生情绪高涨,纷纷说也要靠科技,我们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技术,也要让中国发达富强,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走进生活,培养创新能力

地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正确了解和掌握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对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社会生存能力,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在讲天气和气候时,这样设计问题,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对我们有哪些影响?让学生自由讨论,这时学生的思想活跃,视野开阔,从衣食住行,到房屋建筑,再到各行各业,都和天气和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挖掘教材,培养创新灵感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他的意识和行为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要善于总结过去的经验,扬长避短,使自己的教学课课有新意、年年有创新、有变化,在教学的轮回中不断提升对教学的认识。挖掘教材的经典,培养创新的灵感,例如,学习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利用Flash软件将其演示在大屏幕上,使抽象的理论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四、开阔视野,提供创新空间

篇7: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教师的重任,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作为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须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把课堂交给学生,营造出主动学习、民主和谐、积极探索、大胆质疑的课堂氛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把课内延伸到课外,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想象潜能,使创新能力得到升华。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校教育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语文教育应有的人文科学特征荡然无存,一篇课文教师十分尽责的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思想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面面具到;学生做练习,紧扣教材观点的考点,机械的重复训练。学生的学习形成了思维定势,没有了主动、自由的个性,只有录音机般的复制功能。学生的创新意识被死死的束缚着,鲜活的个性和丰富的想象力被扼杀了。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社会、对自然的责任意识应当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着落点。

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学生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语文教学是一个活动空间很大的学科,可以通过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去快乐的体验生活、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真正凸显出语文教学应有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得到形成和发展。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使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学习状态,就要从根本上改变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的扩展和完善自我认识,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探究性学习则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所以,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并设计出具有一定探究空间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开展语文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语文是进行创新教育极具优势的学科,把知识放在问题中,放在现实社会中,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情境学会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主动的去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活动。

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要注意课内外紧密结合,通过开展丰富多采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原苏联心理学家列昂夫认为人的内部心理活动来源于外部活动,其间存在一个内化过程,提出了人的能力与个性是再活动中形成的观点,并认为人的活动的主动性的形成是个萌芽的重要表示。通过开展语文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激发其兴趣,培养其能力,陶冶其情操,发展其特点,培养其创新,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

四、把社会生活作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

语文作为一种工具学科,是学生学习最早、学习过程最长的一门学科。但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总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眉飞色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口才,学生只有静听的份儿。长此以往,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厌倦是完全可以理解了。

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主要是靠社会实践活动和生活积累获得。知识和兴趣是在实践中获得并发展的。创新性语文教学,就是要为学生创设参与实践活动的各种机会,使其不断的积累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社会实践是最好的课堂,传统的教育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使学生学习上形成了思维定势,成了“应试”教育的奴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透视社会生活,体验语文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大语文观,由“应试”变为“应时”。

篇8: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 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因此, 教师的创新意识,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首先应该具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在具备敬业精神的基础上, 注重自身知识结构的优化, 克服认知上的偏差, 并且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 注重培养自身的创新素质, 从而使自身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现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力量的源泉, 也就是说, 兴趣可以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主动钻研, 探索, 将注意力放在人所感兴趣的问题, 从而获得创造的成功。要使学生的创新直接兴趣转变成稳定的创新动机, 教师应不断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创新兴趣, 启发学生用心灵去感知创新, 努力让这种直接兴趣能转化为创新动机。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深入剖析每一个教学内容, 加强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注意学生创新心理的状态变化, 及时解决心理障碍, 使学生从内容上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 培养其创新能力。

三、以创新教育为目标,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1.运用创新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思想, 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 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方法, 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 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 才算真正掌握了数学。现行教材中蕴含了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教学时, 我们应充分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设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 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 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 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在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有的放矢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和形结合的思想、特殊与一般的思想、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程与函数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样本估计总体的数学思想”等。用新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分析、研究解决新的问题, 或者对已有的知识结论和解题方法进行创造性的改造和加工, 以适应新的问题情境, 求得最为简捷合理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2.引导学生敢于质疑, 善于发问。

很多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爱发言, 课后不敢提问, 原因多半归于“怕”。怕自己回答错了, 同学们笑话, 怕自己的问题太“幼稚”, 让老师觉得不值一问。这就要求教师要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在课堂上争先恐后发言, 让学生体验多发言、会提问对自己是绝好的锻炼机会。对于不善于发言的学生, 教师可以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或者让其看到多发言者实实在在的进步;或者对提问题多的同学予以某种“奖励”。或者采用定期让学生当“老师”的办法, 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逐步培养学生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勇气, 从而激发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意识和兴趣。

3.课堂教学中注重变式教学, 训练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将课本中的公式、定理、图形作变化处理。如公式通常情况都是从左向右运用, 能否从右向左看呢?图形的画法除常见的形式, 能否上下颠倒位置, 或者左右交换位置来画?教师要通过日常教学中的细节处理, 教会学生敢于标新立异, 培养学生的批判反思精神。

4.适时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诱导学生大胆想象。

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 其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创造性既不同于幼儿和小学生, 也不同于成人。教师对学生稍有创新的想法所给予的点滴肯定, 都会成为点燃学生思维的燎原之火。在数学学习中, 中学生创新意识可表现为对已有解法的超越、或者是对问题已有解决思路的再加工以寻求新的思路, 也可以表现为对未知问题长时间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等。

四、运用创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 不断为教育提供更多、更优的技术支持, 尤其是对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它不仅能处理数字和文字, 而且还能处理图形、图像、声音以及二维及三维动画。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使得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概念和繁琐的演算过程, 复杂的数形关系和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变得简单起来。通过综合利用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视听信息符号, 进行视、听、触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 弥补常规媒体在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 补充了对学生右脑功能的开掘利用。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利用已有的数学应用软件, 不仅能制作图片式的、阅读型的、程式化的课件, 还能制作出当场可灵活变化的, 并能按变化当场进行计算、推理和作图的课件, 把传统意义下的“学习”数学变成了“研究”数学,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结语

素质教育中, 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需要学校、教师、学生自身等各方面的的共同努力, 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应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加强学习, 以便更好地为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磊.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访中央教科所所长闰立钦教授[J].教育研究, 1999, (7) .

[2]张奠宙, 孔企平.未来展望:2010年的中国数学教育[J].数学教学通讯, 2001, (1) :1-5.

[3]王心天.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学教育, 2008.

篇9: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兴趣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铺路石”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才会有创新的激情,反之,只能是徒劳无功。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思想、兴趣、爱好等,就谈不上教育”。而且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我们的孩子,这就要求我们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我在教授八年级下册Unit 5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 时,设计了一个句子接龙的游戏,比如:If you are late for school, your teacher will be angry.另一个同学则接着说:If your teacher is angry, you will have to apologize to your teacher. …一开始学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如何是好。但经过简单磋商之后,小组之间的竞赛真正开始了,而且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因此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学生在下课后还意犹未尽。因此,我们可用“兴”促进教育,用“趣”构建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真正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运用能力。

二、课堂教学是创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

1.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新课标强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因此,教师应在情景导入阶段,充分调动自己的激情,用自己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对新知识的渴望,引导他们变“苦学”为“乐学”,把求知变成学生最大的内在需要。例如,我在教授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时,一开始我给学生呈现出一组外星人的图像以及形态各异的不明飞行物的图片,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由此引出本课的主题句以及重点语法,而学生一点也不觉得枯燥。

2.发展学生个性 营造创新氛围

英语作为一门交际语言,课堂教学迫切需要有良好的氛围,师生双方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所以说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才是学生发展个性的“优质土壤”。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消除胆怯和依赖的心理,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直言不讳。例如:我在教授How long have you been collecting shells?,讲到语法the more…the more时,我给学生举例:The longer we stay together, the happier we’ll be!当我刚板书完这句话时,其中一名男生就问:“不是the more吗?为什么写the longer/the happier?”我和同学们听了以后,都为之一震。然后就有学生解释道:“这里的more指的是比较级的形式”。那位男同学很满意的点了点头。只有在这种“生态氛围”中,学生才不怕出错,因为即使错了,教师也不会批评、同学也不会嘲笑,学生可以大胆的丢掉“包袱”,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寻找适合自己的空间,发展自己的个性人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创设质疑情境 培养发散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例如:我在教授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时,(其中本单元主要学习how to give suggestions and comments)设计一项由学生自主完成的练习时,学生除了运用课本上的几项评论(如:too personal, special enough等)以外,还用到了usefulhelpfulwonderful…比如:A: What should I get for my friend? B:How about a ditionary? A:That’s helpful.因此,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质疑空间与环境,让他们敢于挑战老师,挑战课本,从不同的角度全面思考,提出迥议,从而得出新的习得。

三、交际活动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活教材”

英语作为全世界的通用语言,足以验证到他的重要性,因此会说英语已经不再是一种技能,而是一种生存的基本能力而已。而且“用中学、学中用、学了就要用”已经成为新课程背景下公认的教学理念。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特别注意把学生分成小组,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模拟表演、实践运用,从而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和谐同学关系。例如:在教授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时,我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根据设计的练习,分别表演出来,提出的建议比较合理。这就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不断交流,直至探究到最佳的答案。比如:三组的同学设计的情形是这样的:学生A在随地吐痰;学生B在随地扔垃圾;然后学生C分别比较委婉的提出建议:对学生A说“Would you mind not spitting here?”学生A:Sorry, I won’t do that again.对学生B说:“Could you please not drop litter here?”这样一个简单形象的“英语小品”就在同学之间的合作之下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而且效果相当不错。

篇10: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叽拉小学

李金蓉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如何才能在实施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首先,教师要指导、帮助学生储备丰富的基础知识,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必要的知识储备与技能积累是创新的基础,一切创新都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美术创新也不例外。创新其实也是对已学美术知识和技能的理解、运用和进一步强化。例如,只有具备了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只有分析了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如:各种事物的外形、结构、色彩等(不管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才能得心应手地将它们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养成多向可变的思维习惯。例如,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草丛中》这篇课文,本课涉及到“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以线绘画的形式进行造型活动,观察、描绘几种野生草类植物,适当想像、添画。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学生会想到很多,我们不能限制他们的思维。因此,在学生进行创新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思维轨迹,并加以引导,提高他们思维的质量。

再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愉快、生动的教学情境,善于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发展学生的美术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引导他们有意识地进行创作尝试,提高他们的美术创造力。因此我采用了踏青的课件,老师带着学生到郊外去感受春天的气息,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然后谈谈所见所感,从而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接着让学生自由欣赏草丛作品,让学生感受草丛的丰富,草丛的画面充满了生命力。思考:在草丛中除了草以外,还会有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有蜻蜓、蝴蝶、蚱蜢、青蛙、小朋友、玩具等等。

1、重视表现形式

在表现形式方面,学生临摹画册也是一种学画的手段;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画活的东西,多观察,多写生,自己选材自己造型。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不能单画一种画,要让学生广泛涉猎,包括中国画、水彩画、水粉画、油画、腊笔画等等。经过多种实践,可以丰富学生在造型、创作、色彩等多方面的表现能力。对于儿童画画的兴趣,要注意“留有余地”,爱护他们的积极性,不能让他们画厌了。儿童时期要以学文化为主,每天可有一定时间画画,保持他们精力旺盛,画兴不衰。熟悉儿童的美感情趣。

2、加强情感的体验与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应以情感教育为主线,经常采用欣赏、感受等方法让学生多看、多想、多说,加强他们对美术作品的正确感知和理解,并进行充分的情感体验,以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3、激发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美术,作为一种陶冶情操,激发想象力的高雅艺术,它的价值在于激发人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行为。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4、提高绘画的能力

绘画是学生乐于参与的一种美术活动,也是培养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在绘画教学中,可以通过教材欣赏河教师示范画,让学生感受绘画的内容和情绪,然后请学生自己动作绘画,把绘画的内容和内心的感受通过画笔表现出来。

在每节课的最后,我总是留有一段时间来让学生进行点评。每次都让二、三个学生给全班同学点评自己的绘画作品,对学生的作品,我都给予简单的、有针对性的小结。对那些性格内向、不太喜欢绘画的学生,我总是多加表扬、鼓励,以培养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发掘他们的创造力,对那些有一定绘画基础和变现能力的学生则是提出更高要求,在绘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篇11: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的改变传统观念、注重教学创新,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构建良好创新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此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在素质教育中,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特别是在初中数学这门学科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还需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讲解推理证明、函数图像,导致学生对数学充满了厌倦,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有效改善这种现象,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创新元素,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在提高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一)教师的教学思想落后

教师的教学思想,指导着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本身具有创新思维,才能使其开展的教学活动具有创新性,从而服务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当代初中教师的创新教学意识不足现象仍然十分普遍,落后的教学思想使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存在困难.受到传统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的影响,一部分初中数学教师不能适应社会与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认识不到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教师仍然将学生中考成绩的提高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目标,一切从成绩出发,无视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更有教师持有创新无用论,认为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可以正确解题才是王道.诸多的落实教学思想,使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不佳.(二)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足

初中学生本身所具有的创新意识,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趋向于等待答案,而并非探索答案.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普遍认为,教师是提供答案的重要人物,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不管自己是否可以回答,教师都可给予正确的答案,并为学生讲解解题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的头脑越来越懒惰,不愿意自主进行数学问题的思考,也不期待自己可以从其它角度对数学问题进行解答.创新的源泉被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足,让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难度再一次提高.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

(一)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树立创新意识.教师的创造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意识.主要体现在教师要走出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做法,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起主导作用;教师要走出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做法,在教学活动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要走出过于强调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的做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空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点到圆的距离”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总结两点之间的距离是连接两点之间的线段长度,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由此引出问题:点到一个圆的距离是什么呢?学生第一反应会说:点到圆心的距离.教师接着问学生:圆心是?A的一部分吗?学生又说:过这一点的切线长度.教师提示:距离都是最短的.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答案了.这样引导学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而前提在于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其次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见.说起创新,很多教师认为就是脱离教材,让学生随意想,想法离奇的就是创新,这是对创新认识的偏见.其实,只要是学生的新发现、新角度,都可以看成创新.创新不是说这个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别人是否提过,而在于这个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对这名学生来说是否新颖,如果是新颖的那就是创新。

(二)构建良好的创新场景

受以往的教学观念影响,教师往往给人一种严肃、古板的形象,而课堂也显得十分僵硬,这就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新环境下,教师应该积极的改善这种现象,构建良好的氛围,为学生打造一个轻松的创新场景,这样才会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单纯依靠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当学生对知识点有所疑惑时,教师应该耐心的去引导学生,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怎么去总结,这样学生才能对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例如对于内接三角形的概念,有的学生很容易理解错,这时教师可以给出学生这样一个例题:在圆O上,任意选择A、B、C三个点,将这三个点依次连接起来,能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对于这一问题,学生往往会先画出一个圆,然后选择三点,连接起来,这时学生会容易发现得出的图形是个三角形,此时教师将内接三角形的概念引入其中,这样学生通过实例探究,就会加深对其的理解。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而言,仅仅是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不够的,教师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相应的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讲解“角的认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事先设置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分别用2、3、4、5根火柴拼出一个图形,并且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拼出一些图形,这时有的学生会考虑将火柴折断,分成好几节,进行图形拼凑,有的学生会考虑和其他学生合作拼接出更多的图形,这无形中就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当学生拼出图形后,教师可以用两根火柴组成一个角,问学生这是个什么图形?与其他图形有什么区别?在学生仔细的观察中,教师将角的知识引入其中,这样学生就能通过实践理解角的知识。

(三)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但因为涉及面较广,同样也具有开发性。在课堂教学中的复习课、练习课等课堂环节中,教师要善于针对同一种题型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学科知识,促使学生掌握多种解题思路,或者在这一过程中还能够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达到做题中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在这一环节中,大部分学生往往只能提供课本教材中给出的答题思路,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够另辟蹊径给出不同答案,这就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与鼓励了。

参考文献:

[1]覃海兰.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7)

篇12: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姓名:李志红

[内容提要]本文针对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旧模式,提出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进行创新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本文的主要观点,提出创新能力的培养的主渠道在课堂,突破口在活动。试从课堂模式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展开阐述:

1、在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渗透创新教育。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形式,大胆创新。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增强创新兴趣。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我们已经跨进21世纪的门槛,我们社会步入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为了适应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企业必须不间断地创新,人必须不停顿地学习,人的道德素质必须不断地提高。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原有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不断实行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人口素质要求更加优化。因此,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培养创造性人才是当今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江泽民同志1995年曾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讲座中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先进之林。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哪一个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江泽民同志以其长期从事科技工作的丰富实践经验,敏锐地把握当今时代创新—特别是教育创新这根主脉,可以说没有教育创新基础的支撑其他创新将是无源之水。①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在各科教学中,重视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是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在课堂,突破口在活动。语文是各学科中最基础的学科,那么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一些新的尝试。

一、在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渗透创新教育。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下,教与学环境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过程结构模式。传统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在课堂上规规矩矩正襟危坐,老师在讲台上口沫飞溅地侃侃而谈,你讲我听,你记我补,你点我背,加上统一的课程,统一的考试和评分标准,教师面对的仿佛不是一群活生生的人,而是具有相同智力的一群机器人,随着指挥棒点头或摇头,说‚是‛或‚不是‛。

江泽民同志指出:‚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特别是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推广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

学生是人,是有独立人格的人,而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装的容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将课堂、学校办成学生思维和情感发展的空间,宣泄无穷无尽创造力的场地。改变传统的我教你学、我讲你听、我写你记、我做你看的刻板做法。

现今的课堂要创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气氛,这种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手段现代化,效果明朗化,目的是要达到启思益智,乐教乐学,发展特长,全面提高,使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实现意义学习。显然,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完全是认知的主体,学习强调的不再是对知识的机械记忆,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在和谐平等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完全是可行的。

1、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儿童在学习中产生迫切的求知欲,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得到发挥,要想方设法点燃心中探求新知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创设良好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和条件,在此基础上就会产生强烈的创新欲望。

如教《山中访友》一文时,我对生说,如果你还未读及课文,请展开想象,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呢?(学生可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自圆其说即可。)‚访一位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叙叙旧。‛

‚访一位得道的僧人—参悟人生。‛ ‚访一位隐居在山林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

‚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

……

尽管学生的答案各有千秋,也有些与老师你所望的答案相之甚远,但这些是学生创新思维火花的迸发。对此,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起学生急欲读文的强烈欲望。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如果一个教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在语文教学中,时文赏析,微型故事命题,哲理诗的创作等都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创设一个创新的良好氛围,让学生明白创新并非登天难事,学生的创新欲望便会大大激发,长此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便会渐渐诱发出来。

2、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动力,这种力来自一个人的好奇心,而好奇心与怀疑精神又是密不可分的。俗话说‚疑为思之始,学之端。‛疑是学生积极创新的诱因。

初中语文教材的讲读课文,大都为名人名作,无论是思想内容的表达,材料的选取还是结构的安排及语言的应用,都具有典范性,值得学习和借鉴。但又必须看到名人也好,大师也好,所写的文章也不可能绝对的完美无缺。如果让学生站在大师的同一台阶,在学习他们优点的同时,对大师的名作大胆质疑,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如教《死海不死》,教学中心目标确定为:要求学生阅读时辨清准确数和约数,理解准确数据的作用。教师在阅读的基础上要有意识设置多处疑问,想方设法组织学生探求、争论,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发生撞击,引起认识冲突,比如:‚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百分之二十三至二十五。‛句中数据是否可改成‚百分之二十四‛或‚大约百分之二十四‛‚百分之二十四左右‛学生经过一番交锋和分析,感到原来阅读时枯燥乏味的数据,在说明中起着那么重要的作用,以后就会引起高度重视,积极思考、创新。我们在教这一课时,经过这一练习,一个平时成绩很差的学生却从课文中发现问题:‚课文讲到死海的深度时写到:‘海水平均深度一百四十六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四百米,’这个数据不科学。‛他认为:‚既然最深的地方是一个约数,为什么平均深度却是一个确数?‛好一个质问!好一种创新精神!这个就是智慧的闪烁!学生由此沉醉于知识的探索之中。由此可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因素,随机应变,精心设计种种问题,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勇于怀疑,积极创新。

3、辨异求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包含两个基本成分:一是求同思维,二是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新的主体,它要求学生对同一问题从不同度角去思考,力求突破原有知识、经验、思路的局限,创出新意。

传统教法中《愚公移山》这一课,归纳‚智叟不智,愚公不愚‛,表现了一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但有一次我外出学习,受益不浅。上课的老师抓住‚愚公移山‛这一核心问题,放手让学生展开发散性思维。有的学生说:‚老师,干吗一定要移山呢?不就是山挡住了去路吗?移民不就解决问题了吗?比依山容易多了。‛有的学生说:‚实在过不去,也不要移山,打个隧道通到那边不就行了吗?‛还有的学生认为移山破坏了生态平衡。这位老师对同学们大胆冒出的这些想法一一予以肯定,认为有创新精神,然后从两方面引导:一是引导学生以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去认识古代愚公移山的故事,当时人们还未摆脱原始落后的状态,愚公移山表现了人们的理想追求,歌颂了一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二是引导学生做新愚公,奋发努力,掌握科学武器,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这位老师鼓励学生求异质疑,多角度去思考,欢迎标新立异,不囿常规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学习,这样学生就会有突破和创新。

当然,求异并不排除求同,语文教学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事物间的相似规律,从而由对规律的认识,掌握而创新,如引导学生寻找各种文体的结构特点,进而进行独立创作等。训练学生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在比较、分析、联想、综合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这是语文教学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行之有效的方法。

4、培养学生坚强的创造意志和毅力,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创造之花需要创造者的血汗浇灌,方能结出智慧之果,而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是创新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明白,古今中外的成功者都是凭着扎实的知识和辛勤的劳动而有所建树的。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意志和毅力,良好习惯和正确创新观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可见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

5、积累资料,引导学生掌握创新方法。

创新的方法很多,如情报利用法、联想法、逆向创新法等,但无论哪种方法的运用,都需要学生细心的观察、反复的了解、精确的记录,从而掌握信息,积累资料。因为一个人知识愈丰富,生活面越广,引发创新的触点才越多。

一个学生家里有一本郑板桥文集,当他读到‚平生最不喜欢笼中养鸟,我图愉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之性乎‛、‚欲养鸟莫如多植树,使绕屋数万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以天地为囿,江汉为池,各适其天,斯为大快‛这些话语时,很有感触。我们指导他运用所学知识,采用资料整理分析法创新,写出了《爱鸟莫若植树》的小论文,便是一个极好的例证。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形式,大胆创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启发点拨外,还要给学生创造的空间,改进教学方法,要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让课内长骨,课内长肉,让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大展宏图。我们可利用语文活动课,组织一些有益的活动,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运用课本剧教学,提高审美素质,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在戏剧、小说、寓言教学过程中,我们可适当地运用课本剧这一教学手段,让学生有以表现、实践、创新的机会,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剧作家曹禺曾经说过:‚演课本剧,可以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使他们对听课读书发生兴趣,从而引起学生想读其它的文学书籍。‛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一些情节简单、表演难度不大、学生有能力完成的课文,都可让他们自己去完成,他们可自编、自导、自演,老师只起点拨的作用。如教完《皇帝的新装》后,我给学生准备了几套服装和道具,让他们完成本课的课本剧练习,让学生自己选配音乐,编排形体动作,设计脸谱,自编自演使作品得以呈现、创新,不仅反馈了教学效果,而且经常训练,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组织讨论、辩论,以‚说‛促进‚想‛,发挥创新能力。说话的过程,是一个思维活动迅速地由口头表达出来的过程。说话人的思维活动处在高度集中和紧张的状态,他必须抓住外界或头脑中的某些表象、概念,展开闪电般的联想、想象、判断、推理,经过中枢神经系统复杂的信息传递,迅速把思维转换成通畅的语言。②这种说与想的联系,如果发生在想互讨论、辩论当中。那就显得更为活跃。

把课堂比作一个舞台,如果教师一味地唱‚独角戏‛,‚观众‛就会产生已觉不新鲜的厌恶感,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利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竭力将学生推向‚舞台‛,以‚说‛促进‚想‛,让他们尽情地展示自己的观点,发挥创新能力。基于此,我常常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和辩论赛,让他们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

如八年级上册‚世界何时铸剑为犁‛鼓励学生通过适合自己的方式和途径搜集关于战争的资料,联系今年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展开演讲比赛。在这次开展的演讲比赛中,有《落后就要挨打》、《不忘历史,珍惜今天》,也有《珍惜吧,朋友》、《我们将牢记》……在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极为活跃。

3、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拓展创新空间,加快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形成。

能力的获得需要实践的土壤,创造性的学习能力的形成同样也离不开实践。荀子曾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之也。‛这充分说明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生中有爱朗诵的、爱表演的、爱书法的、爱写作的,本着自愿的原则,我将不同的爱好、志趣分组,再组织他们开展活动。语文兴趣小组通常可分为演讲团、书法社、文学社、读书会、影剧社、故事组、辩论队、记者团、游艺组等,每组的目的不同,活动内容和方式不同。每次兴趣小组的活动,教师都要精心地准备,好好组织,恰当引导,让他们在自己喜爱的领域里自由驰骋,充分调动他们参加创造性学习实践的积极性,以加快其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形成。

三、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创新兴趣。

在现代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运用多媒体制作直观形象的电脑课件,能多方面刺激学生感官,使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得到充分调动,收到直观立体效果。

1、把现代技术作为工具。不仅老师的授课、指导、辅助可通过各类媒体进行,而且学生的学习和探索也可借助于各类媒体来实现。另外,各类计算机网络还构成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递信息的工具,老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反馈都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这样学生就学得有滋有味,更好地实现创新教育。

2、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磁带音像教材,多媒体教育软件,校园网等等,而且Internet网本身就是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教学资源库。

3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环境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构造各种教学环境,如多媒体综合教室,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校园网,Internet网的远程学习系统等。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创造和展示各种趋于显示的学把抽象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探索。学生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中去感悟、接受知识,受到启发,增强创新的兴趣,给学生以新的启示。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教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和学生的特点及教育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初中语文肩负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中,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① 转引自于立蕾的《江泽民教育创新观研究》文件原始刊号为200005。

上一篇:新学期小学高年级教研组计划下一篇:站岗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