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2022-09-11

教与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就是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重难点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一、把握好重难点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形成知识体系,以便整体把握教材内容。这样,才能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知识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切合实际。

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理解知识点,首先,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其次,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数学教学难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化。当新知识不能同化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要改造数学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能适应这种结构的过程是顺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分析,通过同化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重点,通过顺应掌握的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同化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也是学习难点,顺应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是学习难点。就一般情况而言,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难点形成的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因素,即知识难,也就是知识抽象,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难以顺利进行,所学知识内容相似容易发生混淆,还有的是所学知识内容的综合性太强;二是主观因素,即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教师教学不得法。

3.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条件。小学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学就是要借助于数学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由旧入新,组织积极的迁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认识简单与复杂问题的联系,不断完善认知结构。因此,新知识的形成都有其固定的知识生长点,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可依据以下三点找准知识生长点:一是有的新知识与某些旧知识属同类或相似,要突出“共同点”。如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是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基础的,后者是除数由一位变为两位、三位,出现了从被除数的哪一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的问题。无论除数是几位数,试商方法都是一致的,即有共同点,就是教学中应抓住的。二是有的新知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旧知识组合而成,要突出“连接点”。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由同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通分两个旧知识组成的,它的关键问题是因为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通分则成为两个旧知识的连接点。三是有的新知识由某旧知识发展而来的,要突破“演变点”。如“有余数除法的验算”这部分知识,要以前面能整除的除法验算为基础,两类验算都要用“商和除数相乘”,后者演变的是“还要加上余数”。

要想在教学中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必须深钻教材,从知识结构上,抓住各章节和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根据学生实际,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归宿。

1.化抽象为形象,突破重难点。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差,在教学过程中要完成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很不容易的。学习抽象概念,困难更大。这样,具体形象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形成表象,再利用这一表象思维上升到逻辑思维,是突破重难点的好办法。

一是合理应用教具,化抽象为形象,突破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实物、模型等教具,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如教学认识角、长方体的体积等内容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对突破重点难点很有效果。教学时钟的认识时,用钟表模型直观演示,让学生认识钟表一天的转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联系生活实际,化抽象为形象,突破重难点。教学认识东、南、西、北时,在上下、前后、左右的基础上,借助多种感官,联系生活实际,如太阳东升西落、北斗星指北等识别东方,再利用儿歌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三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形象,突破重难点。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因此,在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化动为静,化隐为显,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有效促进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如在学习《直线、射线、线段》时,怎样理解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直接无限延伸,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呢?在教学时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渗透极限思想,先展示射线向一端无限延伸,直线向两端无限延伸,怎么看也看不到尽头的动画。然后,让学生闭眼想象它穿过教室,越过田野,就这样无限地延伸下去的情景,初步感受到无限是怎么回事。又如,五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课,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是物体不同的形状,一般情况下,我们一次最多能看到一个物体的三个面,而且形状有异,那么,一个正方体、长方体究竟有多少个面,各是什么形状?这时,可用多媒体演示和实际观察物体,让学生了解正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的实际形状,进而使学生学会通过推理、分析认识其它物体的面及形状。

2.结合生长点,突破重难点。新知识的形成都有其固定的知识生长点,新旧知识属同类或相似,要突出“共同点”;新知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旧知识组合而成,要突出“连接点”;新知识由某旧知识发展而来的,要突出“演变点”。

同化,突破重难点。教师在讲解中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熟悉的事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如教学《平均分》时,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一是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二是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最后,要为“平均分”的不同分法提供形式多样的练习。

类比,突破重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类比相似的知识难点引导学生对容易混淆的知识作深入浅出的辨析,以防止旧知识对新知识学习形成干扰。如教学“化简比”时就应与“求比值”进行对比分析:“求比值”也就是求“商”,得到的是一个数,可以写成分数、小数,有时能写成整数;而“化简比”则是为了得到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可以写成真分数或假分数的形式,但是不能写成带分数、小数或整数。

牵引,突破重难点。在教学新知识以前通过复习等手段,让学生获得掌握新知识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在新知识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旧知识,通过以旧生新、巧妙牵引的办法促进新知识的掌握。一是抓住知识间的衔接,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系统性强,每项新知识往往和旧知识紧密相连,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旧知识就是新知识的基础和生长点。如果老师能够善于捕捉数学知识之间的衔接点,自觉地以“迁移”作为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以旧引新、旧中蕴新,组织积极的迁移,就不难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了。二是抓住知识间的联系、转化,解决数学问题时,常遇到一些问题直接求解较为困难,通过观察、分析、类比、联想等思维过程,选择运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进行变换,将原问题转化为一个自己较熟悉的、旧的问题,通过熟悉问题求解,达到解决原问题的目的。例如,教学圆面积公式时,首先把圆分成两个半圆,再将两个半圆同时等分为若干份,拼成近乎长方形,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就应用了牵引转化的方法。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把握好重难点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采用同化、类比、牵引、分解、化抽象为形象等教学方法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突破,重难点,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曹侠君.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和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年08期。

上一篇:影响透明皂质量的主要因素下一篇:粤语语音与英语语音的比较探究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