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档案管理制度

2024-04-16

档案馆档案管理制度(共8篇)

篇1:档案馆档案管理制度

西安思源学院档案库房管理制度

一、档案馆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安全、保密规章制度,坚守工作岗位,切实管理好全部档案,不经领导批准,不准私自委托他人代行职务。

二、非档案工作人员,严禁进入档案房。查借阅档案时要登记,退回档案应认真填写利用信息反馈并认真检查档案,无问题后销帐放回原处,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解决。

三、应保持库房的清洁卫生,空气清新,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超差时应及时采取措施。温度应控制在 14℃~24 C,湿度控制在 45%~60%,并认真做好温湿度记录。

四、对档案定期检查、核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五、注意及时通风,注意防火、防潮、防光、防尘、防毒、防虫、防鼠、防盗。

六、档案员离开档案库房时,要关好门窗,关闭电源,确保档案安全

七、档案装具排列整齐,保持库房清洁,每周清扫一次。

八、严禁在库房内吸烟以及存放易燃、易爆等物品。

九、每年年末对库房档案的数量、质量、利用率等情况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汇总上报到档案室。

西安思源学院档案馆

二○○八年六月十日

篇2:档案馆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搞好档案保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保密守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有关规定,特制订本制度。

(一)档案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条例、守则等,做到严守党和国家秘密。

(二)档案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复印、摘抄或传播具有内部和秘密性质的档案材料或内容。

(三)带有密级的档案,要在案卷的右上角标上密级标记,机密以上的档案,应专柜存放。

(四)对不归档或重份的带密文件材料,经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审核,需要销毁的档案,必须造册登记,经馆长批准后,由两人以上共同监销。

(五)涉密档案一般不能外借使用,确为工作需要,需征得成文单位同意和经局长批准后复制使用,并在5

个工作日内将复制件缴回档案馆销毁。

(六)档案利用者必须严格遵守档案借阅利用制度,保证档案材料及其内容的安全,未经许可,不得私自抄录和复制,更不能擅自将档案材料带出档案馆。

(七)对保密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密级的变更和解密,必须按国家有关保密法律和行政法规办理。

(八)档案实行集中统一保管,专人管理,专柜、箱存放,非档案管理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档案库房。

(九)违反本制度规定,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泄露国家秘密并造成损失的人员,将按照《保密法》、《档案法》等有关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END

篇3:档案馆的档案管理与保护

关键词:档案管理,保护,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是在各项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文件转化物。档案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宝贵财富,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凭证作用。

档案管理工作就是对各种档案进行收集、征集,分类、立卷,保管、保护,开发利用。档案收集、征集工作是对现行文件、历史档案进行收集归档,是文件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分类、立卷则是将收集到的档案按一定的分类办法分门别类组成一个个保管单位,以利于档案的保管、保密和提供利用。档案的保管是通过采取各种保护措施,保证其完整与齐全,尽量延长其寿命。档案的开发利用是档案工作的目的和归宿,包括档案的检索、编研、提供利用等环节。

档案的管理和保护不仅取决于平时库房条件下的防、治,还取决于档案的接收,库房中的布局、排列、借阅、归还、复制、展览、必要的整理和排列。

一、接收档案

当各个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按着国家《档案法》的规定,需要接收时,要及时接收,入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妥善包装。包装档案时要按一定的卷号顺序进行。包装好的档案要利于运输、搬动存取及科学管理。既要减少磨损,又要利于防光、防尘等。

2、室外运输时,不要在恶劣的天气条下进行。档案要用防潮纸覆盖。车上要盖有苫布,要做到防晒、防光、防尘、防雨淋。室内托运时工作人员要穿好工作服,戴好手套,以防沾污档案。堆放时要上轻下重,保证档案排列的稳固性。

3、档案进馆后,不可立即入库,要先作检查,分流处理后再入库,检查时要注意档案的完整程度,有无霉变、虫害、污损、字迹洇化等。对于不利保存的档案要作相应处理。对于蒙尘的进行除尘,对沾有油斑、水斑、泥斑、蜡斑、墨水痕迹的档案要经过水洗、有机溶剂或氧化剂进行处理,对于被虫霉污染的要进行消毒处理。对于处理后的档案质量确实可靠时,方可进入库房。

二、档案入库的管理

1、档案进入库房后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以方便管理,便于存放、查阅。如以县档案馆为例:党委系列、政府系列、各个科局系列、事业单位系列、企业系列、个体专业户系列、科技档案系列、专题系列、图纸/音像系列等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好,再进行上架。

2、上架时除了轻拿轻放外,还要注意排列疏密合理,千万不可排列过于紧凑,以防查阅案卷时不好取放,容易损坏。过疏松排列不整齐、不美观,还浪费空间。一般以一个宽为一米的密集架或橱柜摆放五十卷左右为适宜。

3、每个机关或单位排放完以后,要留有足够空间也就是空的橱格,以备以后再接收这个机关或单位的案卷时,有存放的地方,一定要让一个单位案卷在一起,这样,便于管理查找。

4、各个库房内要有示意图,要标明存放的单位、全宗及案卷的起始年度、数量等,这样工作人员进入库房后,可以迅速的找到所需要的案卷。

三、档案复制时要注意安全

档案的复制有利于档案原件的保护和利用更好的发挥档案的信息作用。但复制时由于某因素也会造成原件的损害。复印、缩微、摄影时的曝光和光照度,都会给档案造成损害,要尽可能的减少原件所受的曝光量,要求多份复制品时用原件复印一次,再后用复制品复制。

四、档案的展出

档案展出时,为了保护好原件,一般要用复制件,特殊情况下原件要陈列在玻璃柜中,作好防护工作,要注意其安全,防止造成破坏。

五、档案的借阅

借阅档案时,一定要遵守借阅制度。要有专门的阅览室,要专门的人员看管,对于珍贵的档案,要提供复制品,不借阅原件。对于借阅者一定要先交待清楚注意事项。如不准吸烟、不准涂改或在档案上作标记、不准沾污和损坏档案。档案一般情况下不外借,如有特殊需要时,一定要把外借手续办全,并要对所借单位或个人讲清注意事项和对档案的安全和机密性等负责。对于珍贵的不外借。

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人员一定要做到专业,工作认真细心,业务熟练,责任心强,只有做好具体细致的工作,防微杜渐,才能提高档案的利用率,保护好档案原貌,再现真实的历史。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档案工作是党的事业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着社会的昨天,服务于社会的今天,指导着社会的明天。不断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其意义深远,责任重大。然而,档案工作者所肩负的责任,往往具体体现在大量的、繁琐和枯燥的档案业务工作中,不能通过服务获得直观的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这就需要档案工作者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责任、价值和意义,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还要有默默奉献的精神,甘当无名英雄。在服务的上,做到主动,热情、耐心、周到、及时;在服务语气上,做到文雅和气,谦逊礼貌;在服务方式上,变坐等上门的被动服务为送上门的主动服务,变单一服务方式为多形式服务方式,使利用者满意,这是档案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基本要求。

篇4:档案管理理念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

摘 要:档案管理系统对一个国家的信息化和人才资源的管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视,创新档案管理的理念,从管理人员、管理技术、管理制度等进行创造性地改变,完善相关制度,通过技术创新带动管理创新,以理念创新影响管理创新。把握信息化管理的大趋势,让更多的行业受益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当前新型管理方式也存在着许多挑战,如网络安全给信息传输带来的影响,日益庞大的电子档案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档案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意识等。当前我国档案管理最重要的是实现档案管理理念的创新,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

关键词:档案管理 理念 档案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5(b)-0072-02

1 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优点

(1)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十分复杂而且速度较慢,因为输入与管理档案信息全部需要人力,人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导致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的可靠性不能得到保障。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为档案管理方式提高了技术保证,档案管理方式可以摆脱传统的人工管理,创新管理方式,实现管理的信息化。只需要在计算机上输入,就可以录入和找寻到档案,十分快捷,这样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手工管理,因此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常常出现漏写或者漏抄的现象发生,影响了档案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同时由于档案管理工作对于用笔以及笔迹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对于人员的要求比较高,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程,可以有效地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资料搜集、浏览、分类以及查阅的快捷性和简单性,也提高了档案资源传递的效率,提高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办公效率。

(2)资源共享更加方便和快捷。新的档案管理方式也使资源共享更加方便,想要搜索档案只要在网络上搜索就可以找到档案信息,十分方便、快捷,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使资源共享更加快捷。而传统的档案管理,因为档案管理是纸质的,查阅不方便,没法进行资源共享,并且档案管理的内容不可以复制,所以要查阅档案要去档案管理部门,这样十分复杂。传统的资源管理,档案资源的传递以及共享的困难较大,因此多数价值较高的资源都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造成了我国资金的浪费,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程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人们运用资料和查找资料也更加方便,档案管理部门将现有的档案进行系统管理,并且不断提高管理系统的完善性,同时将档案管理系统利用网络实现资源的共享,提高了档案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可以通过共享平台来完善目前自己现有的档案资源,提高资源的完善性,提高了资源的共享效果。

(3)信息保存更加持久稳定。传统的档案管理是纸质档案,随着时间的增加,纸质保存起来比较困难,一定时间后还需要修复,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计算机网络的存储为档案信息保存的持久性提供了保障,可以不受保存时间的限制。

(4)增加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传统的档案进行传送时可能会损害或者丢失,这样补救比较困难,而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为档案信息的传输安全提供了保障,使传输跨越了地域,计算机管理也提高了信息的安全性。

2 档案管理信息化带来的挑战

(1)网路媒介影响档案管理的保密性。网络的快速发展,为信息共享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为档案管理的保密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挑战。由于档案管理人员信息管理的安全意识不够,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成熟,和黑客的恶意攻击,使档案管理的安全受到了极大挑战,因此必须从管理人员与管理技术方面寻求改进措施。

(2)档案管理部门之间合作意识不高。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竞争激烈使内部工作人员缺少合作意识,影响了管理档案的沟通与交流。档案管理人员互相协调,实现信息处理自动化,提高信息管理效率和技术是现阶段档案管理信息化需要处理的关键问题。因此,提高档案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意识十分重要,这关系到档案管理的安全与效率。

(3)电子档案的管理方式有待提高。电子档案的大量存在使人们必须认真地思考其管理方式,从电子档案的数据处理方式和数据保存方式及如何保证网络流通中的安全进行创新。因此,要建立一个正确完整的科学管理方式,使档案管理朝着更加快捷、安全的未来前进。传统的文件传递方式,文件在传递的过程中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文件的丢失,同时用邮寄的方式来传输文件,也会影响传输的及时性,这就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但是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文件的传输,可以有效地缩短传输的时间,保障了档案资源的安全性,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果。

3 实现档案管理理念创新的方式

(1)建全档案信息管理制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要求必须创新档案管理方式,健全档案信息管理制度。传统的档案管理没有一套统一的标准,制度也不够完善。新型档案管理方式的出现,要求必须创新档案管理制度,建立一套符合新型档案管理方式的新制度,以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随着社会发展的逐步完善,同时还要根据不同档案的不同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制度的约束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档案管理制度还需要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度,提高制度的约束性。

(2)提高档案管理意识和水平。当前很多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敷衍塞责,这就出现了许多档案管理问题。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强管理的意识,认真细心地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登记档案信息要准确,整理档案时要仔细装订、分类和收藏。还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门培训,以提高管理能力,用更加先进的手段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从事档案管理工作。

(3)加强信息管理的安全性。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性是进行档案管理最需要保障的关键问题,因此必须从各个环节入手,提高档案管理的安全性。首先,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工作细心认真。其次,对信息管理进行安全保护,实施档案数据备份,设立防火墙和查阅档案进行身份认证等措施,要训练提高管理人员网络安全防护的能力。

(4)利用新技术推进管理创新。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档案管理提供给了技术保障,只有利用先进的技术,才能使档案管理更加方便、快捷和安全。因此要配置先进的管理设备,保证其质量水平。要尽快设计出来进行档案管理的软件,使档案管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利用计算机集成技术,加大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另外,也要选用一些会使用计算机新技术的人才,进行管理技术的创新,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是档案信息化进程的基础,没有技术的支撑档案的信息化进程只是空话,同时为了能够保障档案信息化的进程,需要从源头上减少档案的毁损率,通过技术的进步来减少电磁的干扰,同时技术人员还要研究出档案信息的管理软件,提高信息化管理系统与办公系统之间的融合程度,同时档案管理软件的安全性也是软件开发人员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提高信息的综合开发能力,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翟惜瑞.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J].兰台内外,2014(1):41.

篇5:档案室文秘档案管理制度

公司的文秘档案资料是公司行政办公和经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为了加强对文秘档案的管理,理顺工作程序,明确工作职责,杜绝资料流失,特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职责

(一)行政部是公司文秘档案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文秘档案管理制度的贯彻及在各部门的执行检查,加强对文秘档案室的业务领导和工作实务指导。

(二)各部门所负责的部门内部档案资料,应有专人兼管。同样也应执行本制度所规定的各项条款要求。

(三)文秘档案室是公司对文秘档案的专管机构,在行政部的领导下,其管理的主要职责为:

1、制定或参与制定关于文秘档案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

2、协助行政部长对各职能部门文件资料归档管理的指导监督。

3、负责把永久性的文秘档案移交给相关档案机构的工作。

4、总结经验,改善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技能和工作效率,使公司文秘档案资料能够充分得到利用,为经营服务产生收益。

二、归档资料的分类

1、A类——规章制度类;

2、B类——行政管理类;

3、C类——法制法规类;

4、D类——内部发文类;

5、E类——馈赠、捐赠资料类;

6、F类——标准、清单、检验报告、申请、说明类;

7、G类——各类事故类;

8、H类——设备仪器类;

9、J类——基本建设类;

10、K类——经营管理类;

11、TZ类——特殊载体类;

三、文件资料的立卷归档

(一)档案的收集

1、凡属本制度第三条所涵盖的文件资料,均应归档统一管理,各部门应做好资料的分类立卷,至次年元月底整理归档;会计归档类在终结后,由财务部门编造清册,每两年归档一次。

2、银行票据由财务部立卷留存;各类报表(应收帐报表、销售报表等)报相关领导阅后由专人回收并即刻销毁,只财务部立卷留存。

3、业务要货计划、往来函等业务传真、资料由业务部立卷留存。

4、各类外来文件、资料由总经理办公室负责立卷留存;内部文件原则上各部门传阅后,即由总经理办公室回收立卷留存。

5、公司员工应注意随时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并及时汇总到各部门档案管理员,员工因公外出参观学习考察和参加各种会议回到公司后,应

将相关资料全部移交档案管理员。

(二)立卷归档的时间

1、凡已办理完毕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件资料,均应在三日内递交办公室立卷归档。

2、对于某些专门文件,或驻地分散在外的个别业务单位的文件,为方便日常工作,立卷归档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

(三)立卷归档的要求

1、各部门兼职档案员在规定的归档时间内,把整理审定完毕的文秘档案资料,递交文秘档案室立卷归档。

2、移交档案要填写移交清单,移交清单一式两份,双方签字后各执一份。

3、归档的文件资料必须完整、真实、准确,请示和批复、印本和底稿、正文和附件必须归在一起。

4、立卷时应编制好案卷目录,把文件的作者、标题、日期等项目填写清楚,概括而简洁地拟写好案卷标题,把案卷内容表达出来,装订整齐、牢固,然后还要填写备考表,注明保管期限。

5、填写案卷一律用黑色炭素笔或钢笔,禁止用圆珠笔或铅笔,字迹应清楚、准确。

6、立卷应以本单位形成的文件为主,根据文件形成的特点,保持文件间的历史联系,适当照顾文件的保存价值,使案卷能正确反映企业生产活动状况和面貌。

7、立卷应以同类问题为主,结合其他特征的方法组卷,把有密切联系的文件组合在一起。

8、立卷应把上级文件于本公司文件(除请示、批复外)按保管期限和文件年限分开立卷。

9、立卷归档后,发现还有需立卷的文件资料,可按立卷原则进行插卷。

10、文件组成案卷后,卷内文件应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列,系统地反映问题,做到查找方便。

11、各种实物档案(奖品、奖杯、锦旗、奖章、证书、牌匾、馈赠品等)归档必须有条件,并保持其完好无损。

12、声像档案摄录必须详细记录事由、时间、地点、主要人物、背景、摄录者,归档声像资料必须是原版、原件、清晰、完整。

四、文秘档案的借阅

1、文秘档案主要供本企业利用,一般不外借。如情况特殊,外单位人需须持介绍信,并经公司领导批准,可查阅无密级档案。

2、各部门工作人员可直接查阅属于本部门业务工作范围的文秘档案资料。如需查阅非本部门的重要文件和有密级档案,须经公司领导或原形成档案部门领导批准,方可借阅。

3、文秘档案的借阅者应负责档案的完整和完好,不得私自影印、复印、翻印,不得擅自拆散、调换、抽取、污损、加注标语,不得转借,如有违纪,酌情处罚。

4、珍贵或易损的档案,应制成复制品提供使用。复制可采取复印、照片、重印副本、摘录等方式。复制文件应仔细校对,与原稿无误后,注明档案编号,然后提供使用。如有必要,给复制件加盖公章,以示复制件不会有误。

5、必要时,档案室应对所提供档案出具证明,证明材料写好后应仔细校对和审查,加盖档案室印章后才有效。档案室证明材料只能证明某事在档案上有无记载,而不能对某事下结论。档案管理员不可擅自对档案资料作解释或下结论。

6、文秘档案一般不得借出档案室。如有特殊情况,可以作短期外借,最多为七天,且必须经有关领导批准并办理借阅手续;如要延期借阅时间,须办理续借手续。逾期不还者,档案管理员要及时催还。

7、借阅文秘档案须妥善保管,若有遗失,将根据档案的价值和数量报公司领导批准后,责令其赔偿一切损失。

五、文秘档案保密要求

1、档案管理员和借阅利用档案的人员要树立高度责任心,加强保密意识,双方共同做好保密工作。

2、档案分一般档案和有密级档案两类。档案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3、有密级档案只许在档案室翻阅,不许带离本室。有密级档案复制时,需经公司办公室主任或副总以上领导批准。

4、有密级档案只限归档人使用,其他人员利用需经办公室主任或副总以上级领导批准。

5、对已到保密期限的档案要请相关部门领导和办公室主任鉴定解密,对解密档案作一般档案管理,及时提供利用。

6、外来参观人员,统一由负责接待人答复问题和办理所需材料。

7、档案管理员丢失或擅自提供泄漏档案机密,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直到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企业在职工工作人员调离本企业时,需按档案室要求整理已形成的文件材料,并退还所借档案,档案室审查无误签字后,才能调离。档案管理员调离,应由办公室主任监督办理,档案交接之后,方能调离。

六、超期档案的销毁

1、对超过保存期限的档案,由档案管理员登记造册,经办公室主任和档案形成部门领导共同鉴定,报分管副总批准后,按规定销毁。

2、经批准销毁的档案,可单独存放半年,经验证确无保留价值时,再行销毁,以免误毁。

篇6:档案馆管理制度

为了搞好档案接收、征集(以下简称收集)工作,不断丰富馆藏,将档案馆建成永久保管全县档案的基地,具有独特内容和方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档案馆工作通则》及《山西省档案条例》,结合本馆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档案收集工作分工负责,局(馆)全体人员按联系部门逐一落实。

二、按照《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实施细则》所规定的范围,世界收集应进馆的档案。

三、编制收集档案单位名册,制定接收工作计划。由不定期、定期接收,逐步实行每年接收。

四、按照《档案馆工作通则》第二十五条所规定的期限接收档案。一般是立档单位保管十年左右的档案;对有些立档单位的档案,可视情提前或延期接收;撤销机关的档案及时接收。

五、坚持接收标准,按照档案接收要求接收档案,办好档案移交接收手续。要认真督促指导立档单位按规定整理好进馆档案,经本馆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移交接收;立档单位编制的组织沿革、大事记、概况、年鉴、汇编的资料、全宗指南等等应随同档案一起移交接收;档案移交纸质目录一式三份,其中二份由县档案馆保管,一份由移交单位保管,同时移交一套机读目录;由

-1-

移交单位派员护送档案到县档案馆;交接双方必须根据移交目录逐卷(件)认真清点核对,绝密、珍贵档案要逐件清点核对,并在交接文据和案卷(文件)目录上签名、盖章。

六、要注意收集与本馆馆藏档案有关的各种资料。如党刊、内部资料、统计资料、期刊、图书等等。

七、要广泛、深入地征集散存在社会上、个人手中的历史档案资料;著名人物的传记、日记、笔记、信札、图象、照片、年表、族谱、家谱等;县志、乡里志、年鉴、行业史、店史、村史、家史、各种名牌产品发展史等等。总之,一切记述、反映我县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发展变化的资料均要收集。

-2-

档案馆现行公开文件收集工作制度

一、凡是具有行政管理职能、公益服务职能的县直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和制发的各类非保密性文件,机关职能、职责、制度、办事程序以及上述单位编发的政策法规汇编、文件汇编、书籍报刊、信息简报等均属收集范围。

二、各部门每季度向县档案馆送交一次,或发文时直发档案馆2份。其中:规范性文件、招商引资以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关的房改、工资、福利、劳动就业、职称评聘、优抚安置、教育卫生、社会保险、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文件,因形势需要内容变更时,要在文件印发后2周内送档案馆。

三、遵循文件资料的形成规律和特点,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

四、要督促、指导各单位的文件资料报送时间和内容,对其报送的文件资料进行鉴定审查,把好质量关,对无利用价值的予以清退。

五、加强对零散文件的收集、审查工作。

六、制定岗位责任制和奖惩制度,将收集工作落实到人。

-3-

档案馆档案保管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山西省档案条例》,维护档案的齐全、完整与安全,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二、接收入库的各门类档案,要认真核对验收、整理、编目、装盒上架,按案卷顺序整齐排列。查阅密级性强的档案文件,须经领导批准。

三、每年定期对库藏档案进行全面检查核对,严防档案霉变、虫蛀、潮湿和鼠害,对破损、变质的档案及时修复、补救。

四、及时、准确记载档案接收、整理、保管及查阅利用情况,并做好相关统计工作。

五、库房内严禁吸烟、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保持整齐清洁和适宜的温湿度,确保室内线路安全运行。

六、非本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库房。节假日前,认真做好库房安全检查。

七、外单位人员查阅档案时,一律凭单位介绍信,经领导批准后,履行查阅登记手续,并明确范围。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准擅自摘抄和复印档案材料。

八、保持库房清洁卫生,每周进行一次清洁工作,每年进行二次大扫除。

-4-

档案馆档案整理编目制度

一、进馆档案按全宗进行整理、编目。

二、对案卷质量不规范,期限划分明显有误、跨等原则上不接收进馆,但对特殊情况(如撤并单位)已进馆的,要进行加工调整。

三、在整理档案过程中,必需按相关规范进行整理,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分类科学,便于查找和提供利用。

四、对征集、收集单位或个人捐赠、寄存的零散文件材料先划分全宗,然后分类、组卷、编目。对不同载体的档案材料达到分类清楚、整理规范。

五、对已进馆档案装订不牢固不整齐的,重新进行装订。

六、正确填写档号。对接收进馆的档案,遵循一个代码只表示一个编号对象的原则。准确地查对全宗号、目录号、添写(贴)馆编案卷号,并与《案卷目录》对应。

七、案卷排列应按结合问题的重要强度排列,重要的在前,一般的在后。检查案卷封面、目次、备考表,项目齐全、准确无误的上架定位。

-5-

档案馆保密工作制度

一、经常开展保密教育,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保密制度,确保档案机密的安全。

二、档案的降密、解密、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任何人不得自行其事。

三、严格执行档案借阅制度,根据档案的机密程度,确定不同的利用范围,规定不同的审批手续、尚末开放和需要控制的档案,不得向社会开放。

四、保守档案秘密,不随便谈论档案内容。不准私自替他人复制档案,私人通信不涉及党和国家的机密。

五、销毁档案,应指定两人负责监销,防止档案遗失和泄密。监销人要在销毁清册上签名。

-6-

档案馆档案利用制度

一、利用档案人员需持本单位介绍信并注明阅档人员身份,按规定查档。档案内容涉及之人,一般不准自查。凭私人关系非正当利用档案者,一律不接待。

二、利用涉密档案,须经本馆领导批准;利用未开放档案,须经档案所属单位批准。

三、借阅档案(资料)需当面点清,并按指定范围查阅。要注意保密,不许传看,不准与无关人员议论档案内容。

四、要爱护档案,阅档中要轻拿、轻放、轻翻,以免损坏。严禁在档案(资料)上勾画涂抹。

五、利用档案,原则上不允许全文抄录。摘抄档案内容,须经档案馆领导同意并核对无误后方准带走。

六、本馆档案、资料只限在馆内查阅,无特殊情况,概不外借。

七、大批利用或复印档案资料,须事先和本馆取得联系,经领导批准后方可查阅。

八、认真做好利用效果反馈工作,建利用效果登记簿。对产产生效益的利用实例,要做好追访和登记工作。

-7-

档案馆档案鉴定制度

一、以国家档案局颁布实施的档案保管期限表为依据,定期对馆藏超过保管期限的档案进行鉴定,鉴定档案严格遵守档案鉴定原则和有关政策。

二、档案鉴定的组织领导

1.成立档案鉴定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馆长和档案馆业务工作人员组成。在鉴定某一全宗档案时,立档单位有关人员参加鉴定。

2.档案馆鉴定工作,由鉴定领导小组负责办理。档案馆业务人员,要在日常工作中注意熟悉档案保管情况,定期对已过保管期限的档案进行鉴定,提出存毁意见,交鉴定领导小组审查。

3.档案馆接收未经鉴定过的档案或划分保管期限不准的档案,由档案馆业务人员进行初步鉴定,确定或审查保管期限。

三、档案鉴定原则与方法

(一)鉴定原则

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原则是:必须从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用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判定档案的价值。

(二)鉴定方法

1.一般采用整卷鉴定的方法,不拆卷重新整理。

-8-

2.档案鉴定人员要直接地具体地审查档案内容,逐卷逐件地进行审阅,正确判断其价值。

3.认真填写《档案鉴定记录卡片》和《鉴定情况说明》,以全宗为单位交鉴定领导小组核批,或负责人审查。

四、档案销毁

经过鉴定需要剔除的档案材料,应按全宗为单位编制销毁清册,经过本馆领导批准后方可销毁。在销毁时,实行监销制度,销毁档案要有鉴定小组派人监督销毁,并在销毁清册上注明销毁日期,监销人员签名盖章以示负责。

-9-

档案馆安全保卫制度

为确保本馆的安全,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本馆实行安全保卫责任制,明确以分管领导、管理工作人员为重点,其他人员按照应急预案制度各负其责。

二、分管领导须对全局馆人员进行档案安全管理教育,增强防护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遵守档案安全责任制度,认真履行安全保卫人员的岗位职责。

三、分管领导应不定期带领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检查。

四、分管领导有计划地组织本馆全体员工进行抢险救灾等安全保卫演练。

五、工作人员每天上班后、下班前,应认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及门、窗、水、电的关闭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六、馆内档案资料库房、阅览室、展览室、检索室等防火重地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七、非本馆人员不准擅自进入库房,如工作需要必须经档案馆领导同意后按本馆指定范围查阅,并办理出入登记手续。

八、坚持工作日和节假日值班制度,责任落实到人。

九、坚持做好库房安全检查,严密组织安全巡查和检查登记工作,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汇报、处理,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十、新调入档案馆的同志,须参加岗前安全教育、培训。

-10-

档案馆档案安全责任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山西省档案条例》,结合我局(馆)的实际情况,现制定《档案馆档案安全责任制》。

第一条档案安全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以预防为主。第二条安全保卫保密工作实行以科、室为单位,对档案库房、除湿机、复印机、计算机等重要设备负责管理,责任到人,列入干部、职工的考核、评选先进的条件之一。

第三条局(馆)成立档案安全领导小组,在局(馆)长的领导下,负责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档案安全工作指示、规定;对干部、职工进行防盗、防火、防破坏和防治灾害事故教育,检查督促工作人员对安全、保密保卫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报告,迅速处理。若发生重大治安事故,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保护现场配合公安机关进行查处。

第四条局馆科室负责人要对本科室安全负直接领导责任;组织贯彻实施上级和本局(馆)关于搞好安全管理工作的指示、决定,制定本股、室的安全岗位责任制,确保本科、室的安全。

第五条责任划分

(一)局(馆)领导人因不重视对干部、职工进行法制、安全教育,不重视档案安全防范工作,或安全制度不健全,而导致

-11-

火灾、事故、案件的发生,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的要追究领导人的责任。

(二)凡不遵守工作规程、不执行安全保卫保密工作条件,有章不循,擅离职守,工作不负责任而造成火灾、事故和案件的,要追究直接责任者的责任。

第六条档案资料库房安全管理制度

(一)档案资料要指定专人负责,认真执行档案资料借阅制度,定期清点,做到帐与档案、资料数量相符。

(二)存放档案资料库量,要符合安全要求,要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

(三)库房范围内严禁吸烟,不准携带火种入库,无关人员不得入内。管理人员离库时要切断电源、关窗、锁门。

第七条安全防火管理

(一)安全防火管理分工是:局(馆)防火责任人是局(馆)长,科(室)长(主任)是各科室防火责任人,按照要求,防火责任人要切实履行职责,认真抓好安全防范工作。

(二)要严格执行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保管和使用的规定,档案资料库房重点防火部位,应设立防火标记,配置足够的防火器材,建立健全严格的防火安全措施。

-12-

(三)档案资料库房管理人员要经常检查电源线路,电器设备有无漏电,做好防范措施,注意用电安全。

(四)发生火灾应迅速向公安消防部门、局(馆)长、县政府、保卫部门报告并采取措施用时扑灭

篇7:档案馆档案管理制度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对公司各科室区队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员工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简称“两档”,并由专人保管。

二、职业卫生档案包括:

1、职业健康体检表;

2、各生产单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一览表;

3、各生产单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作业人员登记卡;

4、职业病危害、职业中毒记录卡;

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汇总资料;

6、职业病危害因素程度分级管理表;

7、职业中毒事故报告与处理记录表等;

8、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文件、监督文书清单及有关文本;

9、职业卫生管理方针、计划、目标、方案、程序、指导书、管理制度;

10、职业卫生专(兼)职管理组织、职能及人员分工;

1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管理档案;

12、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技术档案;

13、职业病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档案:

14、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汇总资料:

15、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有关资料。

三、员工个人健康档案包括:

1、员工的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2、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职业禁忌证名单及处理情况;

4、职业病诊断、职业病病例登记表等员工个人健康资料;

5、职业健康监护委托书或合同;

6、职业性健康检查工种及人员名单;

7、职业病人处理、安置情况汇总资料。

四、“两档”资料按档案管理的要求建立目录、统一编号、专册登记;分永久、长期、短期三种期限及时进行归档。

五、“两档”资料应字迹清楚、图表清晰、文字准确可靠,并管好和用好“两档“。

六、随时、定期地根据本矿人员的变动,及时调核和补充“两档”,各表卡每年 10 月前系统地调整一次。

七、“两档”档案中各种资料按要求每三年复核一次;日常职业卫生工作须将测定结果、健康检查结果、职业病管理情况随时过录,以备分析。

八、员工离开单位时,有权索取个人键康档案资料,煤矿应如实地、无偿地提供,并在所提供的个人复印件上签章。

九、职业病诊断,鉴定单位需提供有关“两档”资料时,档案室应如实地提供。

十、档案室对各部门移交来的职业卫生档案,要认真进行质量检查,归档的案卷要填写移交日录,双方签字,及时编号登记,入库保

管。

十一、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的收进、移出、销毁、管理、借阅利用等情况要进行登记,档案工作人员调离时,必须办好交接手续。

十二、职业卫生档案库房要坚固、安全,做好防盗、防火、防虫、防鼠、防高温、防潮、通风等项工作,并有应急措施职业卫生档案库要设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清点,如发现档案破损、变质时要及时修补复制。

十三、利用职业卫生档案的人员应当爱护档案,严禁对职业卫生档案拆卷、涂改、污损、转借和擅自翻印。

篇8:档案馆档案管理制度

关键词:实体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

一、实体管理发展阶段和其各方面特点

在我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发展还未兴起之时,我国档案管理处于档案实体管理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档案工作的基础与重点都是基于档案实体来展开的。与此同时档案学界也同样将理论研究投向于档案实体的研究,各方面的理论探讨以及研究都是围绕这一话题论述开来的。在档案学界我们将这一发展阶段的名称定义为实体管理。

1. 管理工作的基础:

实体原件的管控。档案实体原件就是我们日常档案工作中所常见的文件实体形式、实物实体形式、声像档案实体形式等,其特点是档案的内容与其载体的合一性,日常档案工作常常是以静态放入档案室来管控为主。纵观古今,古代历朝历代都有管理档案的场所和部门,诸如汉朝的兰台等,它们各自均有其所属的档案整理和管理方法制度。随着改革开放国策的实施,档案工作也逐渐发展起来,渐渐有了自己的学科体系。这时档案工作也有了固定的环节步骤——“档案工作6环节论”,档案在各部门的收集、整理分类、鉴定、实体保管、编制目录与统计以及利用等环节[1]13。在档案学界中有声音认为,档案的信息开发工作应成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一支分支,但是此时的档案部门认为档案工作不能离开实体的支撑,因为档案实体是信息开发、传递以及共享、服务工作等的坚实基础。

2. 技术支持:

人工手工化管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我国档案管理都还未借助到计算机等工具,基本上还都是档案人员用自己的双手来完成一系列工作的,诸如: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鉴定、编制目录与统计等工作。档案的保管、保护等重点工作采用的为物理手段,和当前我们所采用的现代化管理手段相比,显得极其落后。随着计算机技术渐渐引入国内,计算机成为辅助档案工作的重要工具,录入检索等可以借助计算机来完成,但是在绝大多数功能上还是不太健全,较原始落后与单一。

3. 理论方面拓展:

以档案实体为重点展开研究。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档案学界所开展的基础理论研究围绕的都是档案实体进行的,诸如档案收集、实体整理分类编号、实体鉴定、保管等工作。在历朝历代的演变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的改良、提升基本上所沿用都是以往档案部门、档案人员的工作经验。档案学的发展是由“8000麻袋事件”源起的,在最初的档案工作发展之初,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史料档案整理规范体系,这也给之后档案整理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国二、三十年代之初,对于档案事业、档案工作已经有了比较模糊的研究,研究的理论较浅,那时还未形成系统的学说[2]34。我国四、五十年代时,国内已经出现一大批档案学方面的专家学者、著作书籍,这标志着我国档案学的发展轮廓已经开始渐渐形成,但是此时所研究的领域大多在政府机关,研究的重点也同样是实体档案,没能将研究视野放到更宽层次的档案类目之中。随着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各项事业百废待兴,档案事业也随伴着起步。此时档案学所研究的理论领域不仅仅关注于档案实体管理,同样关注到其分类编号、收集保管、编史修志、利用统计等方面。

4. 价值体现:

史料、凭证价值。档案是社会各组织或个人对所经历的一系列历史事件所留存下来的记录,其与历史本身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再现历史和还原历史是档案属性之一,一些档案学者撰文中写道,我们走进库房打开档案盒掀开案卷之时,我们也便徜徉在历史长河之中,历史也便呈现于眼前。准确来说,在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前,我们国家档案的价值体现的仅仅是史料方面的价值。档案管理部门在史志部门体制之中,古代之时档案部门也是由史志部门负责,并且档案的记录、管理工作是由史官来担任和负责,这也说明了当时公众对档案所体现的史料价值的认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认知的改变,人们渐渐发现档案不仅能体现出史料之价值,同样也可以作为凭证来解决日常工作、生活之所需,这时档案的凭证价值也便体现出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便成立独立的档案部门、开展档案教育、投资档案事业,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于档案、档案工作、档案事业。这也是档案价值转变得到认可的表现。

二、信息管理发展阶段和其各方面特点

20世纪70、80年代之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互联网络技术传入我国,信息论、通信工程、系统控制论等在国内的兴起。随着这些技术被档案工作者应用到我国档案管理工作之中,刚刚进入档案管理领域便方显才能、大展拳脚,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在理论与实践上均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信息管理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随之产生的。载体和信息内容的可分离性、突破物理距离以及局限性、物本体概念的弱化、对信息内容直接进行管理,分类,鉴定,保管,利用等,这些都是信息管理所具有的特点。

1. 管理工作的基础:

信息内容的开发。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各种技术的飞速进步,人们对于档案的利用需求不仅仅局限于档案实体,对于档案的信息内容同样有着更多的需求。对于信息内容的需求也不仅仅停留在一次信息文献上,二次文献信息的开发也日趋增多。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档案工作的6环节论到八、九十年代已经发展成为8环节论,增加2个环节为档案的检索、编辑与研究,都是为了更深层次的挖掘信息内容。20世纪末期,国家档案局推出一系列信息管理与加工的政策,整理工作上提出“优化检索工作,加深信息内容的开发”的号召。自打2000年以后我国档案整理工作,从以卷为单位变为以件为整理单位,种种迹象都表明国家对于档案工作中实体管理所占的比例逐渐缩小,将目光更多投向于信息资源的开发、共享与服务上来。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所需,编辑与研究工作纵向研究愈发深远。

2. 技术支持:

逐步将信息技术应用至档案管理工作。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后,现代信息技术风靡全球,随之也涌入国内,档案部门、档案人员将其应用到传统档案管理领域,手工化的管理方式渐渐被现代化技术管理方式所取代。通过互联网络以及办公自动化,电子文件可以实现在线归档,在线管理、鉴定等一系列工作[3]27。同样对于之前纸质文件也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其扫描,然后通过档案信息系统挂接于其上,实现信息共享服务等。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档案信息管理及利用,便突破了物理局限性、远距离、层层签字审批,为检索管理利用等工作大大提供便利。但是电子文件的长久保存、永久读取、安全性便成为档案部门与档案人头疼的事情了。我国自十二五规划以来,信息化工作被列入议事日程,各行各业均响应信息化工作,档案部门也积极开展。国家档案局于2002年初出台了全国档案事业档案信息化规划工作纲要,文中倡导沿海、中东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先期发展档案信息化工作,积攒经验以起到示范与带头的作用。

3. 理论方面拓展:

以档案信息内容和实体双重方面重点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档案信息内容的开发利用,档案理论研究从围绕实体研究转向以档案实体和信息内容并重来展开研究,双重方面研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依托信息技术的背景下,重点实现如何使实体档案更好的管理。另一面则是研究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采用当前所有的技术来提高档案工作效率、优化档案组织机构、实现档案价值。开展档案信息化,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服务将是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

4. 价值体现:

档案信息属性。档案是社会组织在所属社会背景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记录,档案中所记录的信息内容反映着记录事件的面貌,其信息属性则可见一斑。档案的本质属性之一是内容的原始性,当前信息社会,人们对于档案的需求不仅仅在于其本质属性的内容原始性,更多的是对于利用档案中所记载的信息内容,和信息属性要求逐渐提高[4]14。当前档案学界不仅仅研究基础理论,对于档案中信息属性与信息价值也给予了很高的关注。

三、档案知识管理发展阶段和其各方面特点

进入21世纪以来,知识经济时代随之而来,知识管理的话题也随之摆在我们面前,当然档案管理领域的知识管理也成为档案部门、档案人员面对的新命题。档案信息资源作为当前社会各个行业的重要财富,档案知识管理也将排入各个行业领导的议事日程。

1. 管理工作的基础:

对档案知识信息元的管理。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管理不仅仅停留在档案实体、信息管理,已经跨越到档案知识信息元的管理。通过对单位档案知识信息元的细加工、深层次技术处理与挖掘、构建信息共享平台与服务体系,来满足用户对档案知识单元的内容需求。从而使档案部门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增强自身竞争力,更好的站在知识经济时代上“存储与创造财富”。档案学界所提到的“新来源观”的特点则是档案知识管理时代的新特征。档案的收集不再是以实体来源为依据,而依据文件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背景等因素。同样,鉴定工作不再以主题内容、时间、来源部门等因素考虑保管期限,而是结合部门职能、社会大背景等因素来综合考量所给予期限[5]25。从此档案人员的身份也将发生转变,由原来的档案保管人员转变成档案知识的开发者与提供者。

2. 技术支持:

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强大后盾。档案知识管理是将档案信息内容中的知识元重新组配、深层次挖掘来满足利用用户的知识需求,达到这个标准必须是以多种现代技术为支撑的,不能仅仅依靠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从当前知识管理应用领域来看,我们所能用到的技术包含有:在档案信息采集阶段所能用到的如数据挖掘、知识仓库等,在信息共享平台搭建层面能用到的如文档一体化管理、工作流等技术方法,在用户利用阶段所能用到的如大数据搜索技术、知识定位等技术。可以肯定地说,档案知识管理必然要以各种现代化技术作为依托,现代化技术是实现档案知识管理不可若缺的手段。

3. 理论方面拓展:

知识单元的共享与服务搭建。知识经济时代以来,档案的知识管理成为档案工作、档案事业的新命题。这就要求档案学界要开展进行新的理论研究,其研究的理论范围与侧重点有所不同,也要求对传统的档案理论之思路予以拓宽,不能僵化走老路。知识管理理论研究之侧重点,即为对显性知识进行管理、组培、共享,对隐性知识进行大数据挖掘、海量数据关联性搭配等。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创新,为知识服务奠定理论基础。当前档案部门、档案管理人员已经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档案信息资源与知识管理中开展大量研发,机关处室政务电子文件背景下进行知识管理研究,虽然现阶段我们所进行的研究成果不是很显著,但我们相信通过全社会档案人员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在不久的未来创造出累累硕果。

4. 价值体现:

档案知识属性价值之体现。档案是对我们所经历的社会活动、历史变迁的记录,在各种各样的记录形式之中无不体现着知识的身影。档案价值之知识属性的体现早在先前档案学界就有这样的声音,那时仅仅是一种声音,而非是一种较为系统、完善的理论。传统的档案学理论是基于对档案实体所展开的一系列理论研究,知识经济时代以来,档案学界将目光投向了信息资源管理形式下的知识挖掘、管理等方面,对于档案的知识属性、知识价值也明确了要重新进行审视。不难看出在未来的时期中档案学界将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档案知识管理领域,同样这也会使得理论研究更多会偏向知识管理。

档案管理发展阶段从实体管理、信息管理到知识之管理,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基础工作重点、技术要求、理论研究方向以及价值取向等。档案的实体管理是信息管理发展的坚实基础,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跃进的必经之路,知识管理则是时代赋予档案发展的鲜明写照。如同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归宿一样。虽然在发展阶段上有这样的趋势,但是在具体概念、理论运行、具体实施均做的不完善、不到位。但笔者相信,我们全社会的档案部门、档案人员动起干劲将现代化技术手段与现代档案理论应用到具体的档案知识管理工作中,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深层次挖掘档案知识信息构建一个知识共享与服务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郭亚军.数字档案馆实施知识管理策略研究[J].北京档案,2013(6).

[2]滑安莉.浅淡文书档案的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07(4).

[3]徐拥军.企业档案知识管理模式-基于双向视角的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9(9).

[4]任越,曹玉.知识管理中档案价值的重新发现[J].档案学通讯,2012(5).

上一篇:卫生院护理部年底工作总结下一篇:正好的近义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