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运营管理期末论文

2024-04-09

企业运营管理期末论文(精选6篇)

篇1:企业运营管理期末论文

学习《企业管理》课心得体会

姓名:王硕学号:2010322233班级:机电102班

通过这一学期企业管理课的学习,我认识到管理方法对一个企业的成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小到一个项目,大到企业的发展都伴随着企业管理。这门课程从最基本的管理以及企业的概念讲起,一直讲到招标程序、工程造价计划与控制等。作为一名工科学生,很感谢学校给我们一个学习管理的机会,更感谢老师为我们做的详细讲解。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企业管理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大。事实证明,凡有人群活动的地方,就必须有管理。多数人在一起活动,如果没有协调、配合、控制,就无法有序的进行企业经济活动,也不能彼此正常的生活。社会越进步,管理也显得越重要。科学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带有普遍性,只要运用得当,就能起到协调活动,促进企业的发展。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管理的对象包括人、财、物、信息、时间等五个方面。企业管理的职能包括:决策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指挥职能、监督职能、调节职能、激励职能和创新智能。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是现代企业产生的基础和条件,现代技术和现代企业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两大支柱,三者相辅相成,是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特征,现代企业就是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达到技术和管理现代化的企业组织形式。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联系并规范股东(财产所有者)、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权利和义务分配,以及与此有关的聘选、监督等问题的制度框架。简单的说,就是如何在公司内部划分权力。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解决公司各方利益分配问题,对公司能否高效运转、是否具有竞争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是采用“三权分立”制度,即决策权、经营管理权、监督权分属于股东会、董事会或执行董事、监事会。通过权力的制衡,使三大机关各司其职,又相互制约,保证公司顺利运行。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从企业制度演变的过程看,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一种企业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企业制度。十四届三中全会把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十六个字。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并重申了对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十六字”的总体要求。现代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它从事经济活动,生产出各种有形产品和提供无形的服务,为社会创造财富。但现代企业又是一个组织,是一个由各种各样的人聚集成的集体。而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他们时刻都要有一种文化来调节和规范自身的行为。人群的活动必然造就文化,现代企业的经营活动也是如此,相应就产生了“企业文化”。它的特点为:民族性、客观性、独特性、综合性和历史性。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创造消费信心,激发全体员工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提高全体职工的积极性。

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施工活动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具有战略部署和战术安排的双重作用。它体现了实现基本建设计划和设计的要求,提供了各阶段的施工准备工作内容,协调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单位、各施工工种、各项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施工组织设计一般包括五项基本内容:

(一)工程概况。工程的基本情况,工程性质和作用,主要说明工程类型、使用功能、建设目的、建成后的地位和作用;

(二)施工部署及施工方案。施工安排及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及工艺;

(三)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控制性网络计划。工期采用四级网络计划控制,一级为总进度,二级为三个月滚动计划,三级为月进度计划,四级为周进度计划。

(四)施工平面图。施工平面图是施工方案及施工进度计划在空间上的全面安排。它把投入的各种资源、材料、构件、机械、道路、水电供应网络、生产、生活活动场地及各种临时工程设施合理地布置在施工现场,使整个现场能有组织地进行文明施工。根据场区情况设计绘制施工平面平置图,大体包括各类起重机械的数量,位置及其开行路线;搅拌站、材料堆放仓库和加工场的位置,运输道路的位置,行政、办公、文化活动等设施的位置,水电管网的位置等内容。

(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包括:施工工期、施工质量、施工成本、施工安全、施工环境和施工效率,以及其他技术经济指标。

施工进度计划分为施工总进度计划,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和季度(月,旬,周)进度计划四个层次。最广为接受的施工进度记录形式是每日施工报告,它由驻地项目代表,或者如果生效的话,由承包商的质量控制代表逐日填写,即使在施工现场的某天并未开工,也应该这么做。这种报告通常会被制成多份复印件或者直接在复写纸上打印以生成必须的多份复印件。

招投标,是招标投标的简称。招标和投标是一种商品交易行为,是交易过程的两个方面。招标投标是一种国际惯例,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应用技术、经济的方法和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的作用,有组织开展的一种择优成交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在货物、工程和服务的采购行为中,招标人通过事先公布的采购和要求,吸引众多的投标人按照同等条件进行平等竞争,按照规定程序并组织技术、经济和法律等方面专家对众多的投标人进行综合评审,从中择优选定项目的中标人的行为过程。其实质是以较低的价格获得最优的货物、工程和服务。招标程序如下:

1、招标资格与备案。

2、招标方式的确定。

3、发放招标公告。

4、编制、发放资格预审文件和递交资格预审申请书。

5、资格预审,确定合格投标人。

6、发售招标文件。

7、勘察现场。

8、接收问题解答问题。

9、投标文件的编制与递交。

工程造价是指进行某项工程建设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其核心内容是投资估算、设计概算、修正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竣工决算等等。工程造价的任务是根据图纸、定额以及清单规范,计算出工程中所有的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所消耗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台班费等等。施工图纸是建筑工程的“语言”,在计算之前,要认真熟悉图纸,认真阅读设计说明,了解设计者的意图。一般先粗看后精读,使该工程在头脑中形成立体图形,知道它的结构形式,内外装饰的要求,采用了哪些新型建筑材料等。看图顺序一般先由结构图开始,最后看施工图,注重核对结构图和施工图的标高、尺寸是否一致,发现互相矛盾的地方或不清楚的地方要随时记录下来,在图纸会审时提出来,由设计单位解答清楚。

我还了解了建设项目的划分,即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开工。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在一切管理工作中,始终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并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管理的核心和动力。将来的日子里自己一定会更深入的学习这门学科,相信将来的某一天自己定会走上企业管理的道路!

篇2:企业运营管理期末论文

我眼中的企业战略管理

摘要:企业战略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学科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不仅仅是为企业指出正确的方向。而且还包括让企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方法和路径,所以它不只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为保证目标的实现进行规划。并发扬其内部能力将这种规划和决策变成现实,以及在实现过程中进行控制的动态管理过程。现代企业所面临的是一个复杂和迅速变化的生存环境。企业为了生存和达到盈利的目的,必须了解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以及在战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这样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取得自身的优势,获得长远发展。

一.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

企业战略理论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一直发展到今天,从巴纳德强调的企业组织要与环境相适应的这“匹配” 思想成为现代战略分析的基础,到肯尼斯·安德鲁斯开创性地提出要通过组织的实力与弱点及市场环境的机会与威胁的方式,将战略定义为公司“能干什么” 与它“可以做什么” 之间的一种配比,形成了企业战略分析的框架,再到迈克尔·波特突破性地提出以五力量图为工具的产业结构分析方法,以价值链为分析工具的识别企业竞争优势的分析方法以及三种基本的竞争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形成了以外部环境为重心的企业战略分析框架。

1990年,普拉海拉德与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了“核心竞争力” 的概念,强调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组织内部两个相互补充的方面:企业所具有的资源、企业的能力。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如土地、设备等;也包括无形资源,包括品牌、企业文化等。企业能力是指企业协调资源并将其发挥生产作用的技能。“核心竞争力” 还强调具有“价值”、“稀缺性” 与“难以模仿性” 的资源与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企业依此才能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在市场中得以长期生存。由此形成了以内部条件为重心的企业战略分析框架。作为资源依赖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杰伊·巴尼提出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企业在行业中业绩出众的能力,也即能够赚取比同行更高利润的能力。既然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就要比竞争对手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影响,战略联盟的形成使得传统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向以集团为基本单位的市场竞争形式,即联盟集团与联盟集团之间的竞争,产业链之间的竞争,联盟内的企业成员要达到双赢的目的,而不是“零和游戏”,以避免你死我活的竞争状况。

2005年,W ·钱·金教授和勒妮·莫博涅教授在其《蓝海战略》中提出,企业要把视线从市场的供给一方移向需求一方,从关注并超越竞争对手的所作所为转向为买方提供价值的飞跃,从而摆脱“红海” ——已知市场空间的血腥竞争,开创“蓝海”——新的市场空间。

简言之,随着战略思想的引入及市场竞争态势的变化,企业战略管理的重心也在不断转移,逐步从注重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发展到注重企业的内部条件,并转向内外相结合的资源依赖学派与超越单一企业的联盟及群理论,从关注生产企业转向关注需求方,从关注并超越竞争对手的所作所为转向为买方创新价值,并开创新的市场空间,“蓝海战略” 已经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二.企业战略管理的制定过程

为了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为了使战略目标得到有效实施,战略管理必须贯穿于企业管理全过程,体现系统性和全面性;必须加强部门间业务流程和任务活动间的整合;必须加强对中基层管理人员直至员工的战略目标实施绩效管理工作;必须体现变革性,认识到调整的必要性。

首先,提出战略方案。需要考虑的最基本问题是”哪一种战略方向最明智?“人们在选择战略方案时往往考虑那些最显而易见的战略,因此,在制定战略过程中,考虑可供选择的方案应较多一些。

其次,评估战略备选方案。要按战略分析的原则对各种战略备选方案按完成企业目标的能力逐个进行评估,目的在于选出在配合企业外部环境所具备的机会和威胁与企业内部的优势与劣势两类要素时的最佳战略。人们在评估时通常使用以下两种标准:要选择的战略是否发挥了企业的优势,克服了弱点,善用了机会,将威胁削弱到了最低的程度;战略是否能被利益相关者们接受。

第三,进行战略选择。

第四,围绕选择的可行战略方案制订政策和实施规则。选择好最佳方案并不是战略制定的终结,管理层要建立政策,确定战略实施的基本规则。所以,政策与选择的战略一脉相承,政策是把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联结起来指导决策的指南。企业运用政策来确保所有员工用行动支持企业宗旨、目标和战略。有些政策生命力很强,甚至比促使他们建立的某个战略还要长命。有时一些政策能变成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这些政策使战略更容易实施,但它们也会限制管理者未来的战略选择。

以海尔公司的发展为例,从海尔的发展历程看,海尔经历了三个发展战略阶段:名牌化战略阶段;多元化发展战略阶段;国际化战略阶段。从发展战略角度看海尔经历的几个历程。

1.技术引进,抢占市场。

1984年,海尔就成功的引进了当时国外较先进的技术。为海尔神速的占领内地新兴的市场空间,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为海尔积攒了一笔可观的发展资金,为海尔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提高质量,力创品牌。

在占据了国内的大量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海尔为了谋求长期的发展,将产品质量的提高与稳定放在首要的战略位置,实施名牌化战略。1985年,当时国内的消费观念尚停留在新三年,旧三年,修修补补又三年的艰苦朴素过日子阶段。当众将稍有质量问题但尚可以适用的部分冰箱当众砸毁,充分反映出张瑞敏前瞻的策略眼光。1988年海尔冰箱终于荣获金牌,在消费者心中迅速建立起了良好的质量形。

3.低成本策略,扩张规模。

虽然第一次并购是政府行为的结果,但是由于海尔之前所实施的技术高起点策略,创新品牌策略取得了很大成功,使得海尔很轻松的进行了当地几个同类企业的合并。海尔从此实现了生产上的大规模,低成本,低价格,高质量的策略进一步稳定了市场份额,牢牢的坐在了行业老大的位子上。

4.多元化策略,文化取胜。

与第一次“拉郎配”式的合并完全不一样。在成功上市取得稳定的融资渠道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将企业做大,做活,做强。海尔大施资本运做的“休克鱼”策略,盘活资产,注入新企业文化。以海尔的无形资产激活有形资产,输入新的企业文化激活休克鱼的发展战略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5.战略转移,全球化经营。

进入新世纪实施新战略。海尔要实现战略转移。从管理方向,市场方向和产业方向三个公司战略方面实施海尔发展战略的转移。向整个国际市场提供海尔服务。

三.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风险

风险是指在特定环境和特定时期内导致经济损失的不确定性。它具有客观存在性、相对可变性、可以预测性和在一定程度上的可控制性四个特征。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信息新的竞争形势下,中国企业亟待加强战略风险管理。所谓企业战略风险管理,就是根据战略的分析与制定、评价与选择以及实施与控制,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控来妥善预防和处理风险所导致的损失及其后果,并尽量降低经营成本,以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动态管理过程。

四.了解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

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意义表现在:

首先,由于企业在战略中确定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体目标和企业资源的分配,从而使企业的成员充分了解了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年内应完成的任务,因而可以激励他们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其次,战略管理使企业和各部门的战略性活动优先得到实施。企业战略的全局性使企业各个部门的人员都能充分考虑到与其他部门进行决策协调,从而有利于培养员工的整体观念和集体意识;

再次,企业的高层管理部门能够根据企业战略的需要在各部门之间合理分配资源,并以战略目标的实现情况为依据对资源的使用效率进行监督和评估。

篇3:企业运营管理期末论文

每个学期末, 教师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给学生所学课程一个总评成绩。以本校为例, 一个学生的总评成绩是由三个方面组成:平时成绩 (占10%) +实践成绩 (占20%) +期末考试成绩占 (占70%) , 从而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看出一个学生最后的总评成绩的得出, 是一个相当繁琐的给分和算分的过程, 那么如何快速准确地产生出每个学生最终的总评成绩, 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利用VFP设计和开发了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能帮助教师解决以上问题。

2. VFP简介

Visual Fox Pro (以下简称VFP) 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可视化数据库管理系统平台, 是功能强大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提供了友好的用户界面、功能完备的辅助工具、独一无二的跨平台技术、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为数据的管理和程序设计提供了灵活简便的手段, 易于学习, 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之一。

3. 系统构成

平时成绩是由学生考勤、课堂提问、平时作业三部分的平均值构成, 其计算也是最复杂;实践成绩则由四、五个实践模块的平均成绩构成, 期末成绩则由已经在EXCEL中产生好的成绩直接导入即可。系统维护主要包括授课班级维护、学生名单维护和学生总评成绩导出三部分。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学生数据表的结构为:学生 (学号 (C, 10) , 姓名 (C, 8) , 性别 (C, 2) , 班级代码 (C, 5) ) 。

4. 功能设计

4.1 学生考勤登记

教师上课时, 首先在系统中选择考勤班级, 对每次课上有迟到、早退、请假、旷课4种情况的学生进行考勤登记, 包含学号、班级代码、日期时间, 考勤的类型等信息, 并给予相应的扣分, 以便计算最终平时成绩时, 根据教师给定一学期以来允许迟到、早退、请假的次数下限来确定是否要扣分, 而旷课的学生是一定要扣分。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主界面与学生考勤维护界面如图2所示:

4.2 课堂提问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 提出某个问题, 由学生回答或者操作演示,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或操作的情况, 现场给出一个百分制的分数, 然后添加到该学生的课堂提问成绩中。

4.3 平时作业

平时作业有两种一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课堂上机练习的实际情况, 当课堂给的分数;另外, 就是教师为了巩固知识, 让学生课后完成的作业, 进行批改后的成绩分数。

4.4 实践成绩

实践成绩是指教师对学生所学课程分成几个大的实践模块, 然后根据每个学生上课的实践情况, 给出每个实践模块一个成绩分数, 最后的平均值就是该学生的实践成绩, 占总评成绩的20%。

4.5 期末测试成绩

期末测试成绩是指教师对学生所学课程, 进行最后一次上机综合考试的成绩, 占总评成绩的70%。

5. 关键技术及其程序代码

5.1 考勤管理

每次上课时, 教师首先要在系统中选择好考勤的班级, 而考勤时, 教师只要输入每次课上有迟到、早退、请假、旷课4种情况的学生的学号后一位或两位数字, 按回车键后, 系统会自动根据所选班级及学号的后两位, 显示出该学生的完整学号, 姓名等信息, 并将焦点停留在该学号文本框中, 选中所有的学号数字, 以方便教师重新输入新的学号, 程序代码如下:

代码中的“Entekg”是一个全局变量, 被定义在主界面窗体的init事件里, 并设置初始值为假, 用于监控用户在学号文本框Text1中按回车键失去焦点后, 能在文本框的Valid事件中, 再次将焦点设置到文本框Text1中。

5.2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主要完成班级的添加、选择、删除等操作;实现对学生信息的浏览、添加、删除和修改等操作, 其中添加学生信息包括单个学生信息添加和由Excel文件导入整个班级学生名单的两种添加方法;成绩导出则是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实践成绩、期末测试成绩计算得出每个班级学生的总评成绩, 并可以将成绩结果以班级为单位导出到Excel文件中, 方便教师打印成绩单。其中总评成绩导出为Excel文件 (左侧代码) 和由Excel文件导入整个班级学生名单 (右侧代码) 实现的主要代码如下:

6. 结束语

用VFP开发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简单、实用, 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且能够自动管理学生的各项成绩, 帮助教师节省了很多输入与计算各种成绩的时间, 使广大教师能更轻松、方便、准确地管理学生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韩冬.VFP编程技巧[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5) .

[2]匡松, 胡念青, 鄢莉.新编Visual FoxPro应用教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1.

篇4:企业运营管理期末论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 工商企业管理 毕业论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B)-0000-00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各类普通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化要求与管理,这就表明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自然也要完成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但是,笔者在多年指导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在选题上范围过大,缺乏价值;在评价考核上,毕业论文成了例行毕业环节,失去了教学目的;在毕业论文在教学安排上不尽合理等。

高职的培养目标重在“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的特点是更强调教学成果的实用性。体现在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1 整合毕业论文写作的教学环节

一篇高水平的毕业论文从选题、收集资料和信息、拟订提纲、完成初稿,修改到最终定稿,有效时间不能少于2个月,在此期间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高职毕业论文开展的时间正是学生毕业实习和找工作的时间,因此学生在时间和精力上难以满足潜心写作毕业论文的要求,结果导致学生仓促成文,抄袭成风,难以完成高质量的论文。

要解决这一矛盾,需要重新合理安排毕业论文的教学环节,化整为零,将毕业论文的写作和课程教学结合起来。在大学第二学年就着手进行毕业论文的部分工作,主要包括选题、广泛收集、整理、熟悉相关资料和阅读相关文献,基本完成毕业论文的基础性工作。具体的思路是,首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择业方向,在专业范围内自行选择毕业论文的方向,例如市场营销方向、质量管理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方向、战略管理方向等等。其次,在确定方向后,由学生在专业课程教师的指导下,收集、阅读相关材料,拟订毕业论文的具体题目。以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为例,学生可以收集、熟悉相关资料的前提下,结合自己熟悉的内容拟订毕业论文的具体题目——《用平衡记分卡思想建立企业KPI指标体系》。再次,在参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拟订好论文提纲并经指导教师审定。

2 规范毕业论文的选题

如前所述,笔者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过程中发现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学生论文选题过大,缺乏实用价值。恰当的选题能够使学生在毕业实践的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培养与全面素质提高相结合、毕业实践与企业生产相结合、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目前,我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进行了改革试点,要求学生在初期选题的基础上,结合毕业实习的单位进行问题研究,以《用平衡记分卡思想建立企业KPI指标体系》为例,要求学生将题目拓展为《用平衡记分卡思想建立佳美塑料制品公司的KPI指标体系》,而选题当中的佳美塑料制品公司即学生的毕业实习单位。通过该举措,一方面体现论文选题的阶段性特点,第二学年完成基本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在第三学年有针对性地结合实习单位的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可以为毕业论文的写作节省前期准备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将毕业论文的写作和学生的实习单位相结合,使论文选题实现“一人一题”,避免了重复和雷同,即使学生论文写作的方向相同,但是因为不同企业的情况有其特殊性,因而在文章的内容上也应体现出差异性;此外,结合论文写作的前期准备工作,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企业实习,利用所学的知识为制定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既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又能使毕业论文为企业解决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提供参考,使学生的毕业论文真正具备了一定的实用价值。

3 创新毕业论文写作的新模式

高职的培养目标重在“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的特点是更强调教学成果的实用性。从这点看,应该说毕业设计更适合高职教育。毕业设计主要是指理工类专业针对特定的工作背景和条件所做的产品设计、工艺设计或方法设计、实验设计,一般可以直接用于生产。但是毕竟工科与文科、经济类存在明显的区别,不能直接把工科的毕业设计直接搬到文科、经济类。因此就引起了文科、经济类毕业论文在高职教育的改革。

为了切实发挥毕业论文的教学功能,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必须对毕业论文的内容模式进行创新。毕业设计(论文)的做法既不是纯粹的毕业论文,也不是纯粹的毕业设计。它既强调要做直接能为企业所用的东西,诸如一个广告、一个营销方案、一个绩效评估、薪酬设计方案、一个管理系统软件或一套制度、一个管理体系(如质量手册)等;又强调要有“设计”过程,即指出企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对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说明分析的理论依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观点和解决方案,形成论文的主体;最后要求把“设计的成果”附在论文的后面,作为附件。这样的做法是把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融为一体,既体现了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又体现了设计成果能直接为企业所用。

总之,高职学生毕业论文应紧紧围绕提高论文质量这一中心,以分阶段实施、规范选题、创新写作模式为基本点,加强对毕业论文的科学规范管理,推动毕业论文质量更上一层楼,使之真正起到检验学生综合素质、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Z].高教厅(2004)14号.

[2] 王丹主编.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撰写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

[3] 于凤博、张楠、滕连爽.提高高职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方法研究.中外企业家.2009(7).

[4] 陈晓燕.高职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院报.2003(4).

[5]曾小彬主编.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探索.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6.

篇5:企业文化-期末论文

在学习了一个学期的企业文化课之后,对企业文化从陌生到了解,形成了自己对于企业文化的一种认识。在学期结束之际,来说说我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是关于企业文化的理解。先前,我们连什么是文化都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而在文化前加上了企业两个字,使这本来就难的事显得更难。文化,是我们人类活动的产物,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大特征。说到文化,我们就能联想到一个词:文明。其实,文化就是鲜活的文明,而文明,则是固化的文化。在狭义上说,文化就是人们的观念系统。企业文化呢,广义上说,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所创造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侠义的文化,就是指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的企业意识形态。

企业文化的结构有四个层次。最里面的是核心层,就是精神文化。比如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以盈利为主不择手段还是兼顾社会价值。他体现着道德和规范。在核心层之外的是中层,制度文化。一个企业管理的如何,往往从它的制度上我们就能看得出来。制度是否合理,是否能有效的进行,这些都是影响企业运作的关键。再外面,就是浅层,行为文化。像员工的面貌,企业对员工的教育,企业价值取向的宣传等等。像我们元培经管系在三楼就有一面镜子,让每个路过的师生都能看的到自己的样子,今天精神面貌如何。衣着行为举止是否得体,让自己监督自己。最外面就是表层,即物质文化。比如我们学校的校舍,我们的校标,都有一层含义蕴含在里面。

前面说到文化是人们的观念系统,而企业文化,就有属于自己的观念系统,叫做企业价值观。价值观,又是一个哲学性的名次,原来指的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好快是非的看法,评价。对于企业来说,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及其员工的价值取向,是指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一个组织要生存,那么,就有一种成员所共有的价值观维系他们在一起,大家所一直认同。于是可以看出,企业价值观的一个特点是:由员工所共有。价值观是可以培养的,就像我们从小接受教育从而获得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一样。但是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像买卖东西,马上就能完成。一些优秀的企业都有类似的优秀的价值观,比如尊重自己的员工,相信每一个人,用人不疑,才能让人

才的才能得到发挥。支持创新,允许失败,这样才能激起员工的创造。这方面,给我印象最深的是google公司,那样的工作环境,对思维绝对是没多少束缚的。也就不奇怪google能做出那么多有创意的产品了。

和企业文化密切相关的一个词,叫经营理念。其实这个经营理念和前文所说的企业文化四个层次的核心层次非常相近。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对发生的各种关系的认识和态度的总结,就是所谓的经营理念。举例来说,我们元培学院的办学理念,就是以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独立学院的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摸索出一套具有学院特色的教学与管理办法。一个企业的理念,能很好的概括出这个企业的目标来。理念不是一层不变的,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以适应当下的社会环境。而对一个企业理念的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企业的领导人。

在世界各国,不同文化分为下的经营理念是不一样的。在美国,他们推崇能力主义原则,这样能使个人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管理者和生产者也能很好的沟通,能够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但是这样的一个副作用是个人对企业缺乏奉献精神,鼓励创新和回避风险形成矛盾。而在中国,采用家庭管理,强调人重于事,重视动机而忽略结果。这样做的结果是人际关系对企业的影响很大。但是也有一定的缺点,比如为亲是举的现象,对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是不利的。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一些误解从而导致企业文化建设走向歧途。建设企业文化,要认清什么是企业文化,怎样建设企业文化,要摆脱“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怪圈。同时还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学习优秀的企业文化,不能盲从之类的。

篇6:企业法期末论文

教学站:

河北师范大学

学号:

20***06

姓名:

卢津津

摘要

公司收购作为一种重要的并购活动受到企业家的广泛青睐,尤其在西方国家一直是实现企业外部扩张的重要方式,但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立法却有些滞后,《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已经2006年5月1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80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充分表现了国家对此的重视。本文将从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性质和收购的基本原理为出发点,结合国情以及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对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在不同层面存在了一些缺陷和不足,并由此提出完善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问题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公司法律问题;上市公司收购;协议收购;信息披露

在证券市场上,公司之间的收购兼并以争夺控股权的方式展开,即一上市公司直接或间接地持有另一个上市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达到一定的数额,经过一定的程序以达到收购兼并的目的,这是各国证券市场发展过程的必然现象,它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上市公司的管理水平,从宏观上实现了优胜劣汰。在我国随着证券市场的产生和发展,上市公司的收购活动也不断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产权市场的证券化,推动了上市公司的产权重组;另一方面也对证券公司的法律监管和《证券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上市公司收购活动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关系,需要订有详尽的收购法律法规,不仅可以维护公司收购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防止公司收购中出现的欺诈、操作市场的现象,而且能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稳定本国股市,保障收购活动的有序进行。

一、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性质

上市公司收购就其性质而言,实际上是一种股份买卖,是当事人(即收购者与目标公司股东)通过对目标公司股份的买卖而使目标公司控制权发生移转的一种买卖行为,因此,买卖法的一般规则应同样适用于上市公司收购。如该种股份买卖合同的达成同样要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卖方对所出售的股份与一般买卖合同中的卖方一样也要承担瑕疵担保责任等,但上市公司收购中的股份买卖是一种特殊的买卖,这主要表现为上市公司收购的标的是一种特殊的财产----股份。上市公司收购的标的既不是作为法律人格的公司,也不是公司自身所拥有的具体形态的财产,而是抽象的表示公司资本份额的股份。这是由上市公司收购的目的和股份的性质所决定的。上市公司收购直接的和根本的目的是要获取目标公司的控制权,进而通过运作被收购的公司来获取收益,这一目的只能通过收购目标公司股东持有的公司股份的方法来实现。对于这一点,可以从股份的性质来解释。

第一,股份从性质上来讲是股东持有的公司资本的份额,股东对自己的股份享有所有权,基于这种所有权,股东对公司享有一系列权利,总称为股权,它包括共益权和自益权两大类。通过前者,股东可以控制公司;通过后者,其可以获取收益。因此,只要取得了股份的所有权,上市公司收购的目的就可以达到。

第二,上市公司的股份作为股东自己的财产,可以依法自由转让,无需经过被收购公司的同意,这就使得收购者在不经目标公司同意的情况下取得其股份成为可能。由上可见,上市公司收购的目的和股份的性质决定了上市公司收购只能是一种股份买卖。

二、上市公司收购的基本原则

(一)股东平等待遇原则

1.全体持有人规则。2.按比例接纳规则。3.全体持有人规则。

(二)信息披露原则

1.大额持股披露。大额持股披露是指股东在持股达到一定比例时,有报告并披露其股份增减状况和持股意图的义务,并且在持股达法定比例时,有强制收购的义务。大额持股往往是收购的前兆,大额持股披露一方面使广大投资堵对迅速积累股票的行为及其可能引起公司控股的变动情势有足够的警觉,另一方面又提醒其对所持有股票的真正价值重新加以评估,以保护投资公众在充分掌握信息的基础上时自主地作出投资判断,防止大股东以逐步收购的方式形成事实上的信息垄断和对股权的操纵。

2.收购要约和收购意图的披露。

收购者收购要约的具体内容和收购意图是目标公司股东作出投资判断(保有或卖出)的主要依据,因此,为保护广大股东的合法权益,防止有关人士利用内幕信息从事股权交易,各国的上市公司收购立法都对此做出了相当严格的规定。这也是保障股东平等待遇原则得以贯彻的基本前提。

(三)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原则

上市公司收购活动中目标公司中小股东的弱者地位应当得到重视,如果他们提不到收购立法哟有力的保护,那么法律的公正性就很难体现,因此各国的收购立法都对中小股东的利益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这主要体现在强制收购要约和强制购买剩余股票两个方面,即强制收购要约和强制购买剩余股票。

三、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问题

(一)信息披露制度中的缺陷

我国的上市公司收购立法已初步确立了信息披露制度,《证券法》和《信息法披露实施细则》以及相应的《信息披露内容和格式准则(第五号)》都对“股份变动报告书”和“收购报告书(收购要约)”的披露时间、内容、程序和形式等问题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但现行立法中仍有不少值得商榷或有待完善之处。

1.对目标公司董事会的信息披露义务没有明确规定

鉴於前文所述目标公司董事会披露其对收购所持意见及理由的重要性,笔者认为,我国公司收购立法应借鉴欧共体第13号公司法指令中的相关规定,明确目标公司董事会出具意见书的义务。意见书应包括下列内容:董事会对收购行为所出具的意见,并要附上理由;意见书中必须注意董事会是否与收购者就此次公开收购或行使目标公司表决权事项达成任何合意或谅解等情况;持有目标公司股份的董事是否应此次收购而计划售出或不售出其股份。

2.对一致行动问题也没有明确的规定

我国《股票条例》第47条曾规定任何法人“直接或间接”持有上市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达到5%时,应当负有持股披露的法定义务。虽然该条对“间接”一词该如何理解没有明确说明,但至少涉及到了一致行动问题,而新颁行的《证券法》对此却没有任何涉及,这不能不说是立法上的缺失。因此,我国收购立法应当在充分借鉴英国日本和香港等相关立法的基础上,对“一致行动人”给予科学的界定。本文建议将其界定为:收购公司的母公司、子公司、联营公司、并列入子公司、收购公司的董事(包括董事的近亲属、与之有信托关系的公司及该亲属或公司所控制的公司)、收购者的合伙人、近亲属、与之有信托关系的公司或该亲属或公司控制的公司以及其他与收购人有一致行动契约关系的人。3.没有明确规定上市公司重组计划的披露

不论是何种收购,从控股到控制公司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一个大股东在实现这样一种“质的飞跃”时应当向证券监管部门以及公众报告或公告控制公司后的重组计划,以便有关部门和人士监督,以便对未来做出准确的判断。《证券法》第82条中仅作出“收购目的”披露的要求,是不够的。

(二)上市公司协议收购中存在的问题

1.收购行为不规范

收购行为不规范,有些尚无规范可循,有些虽有规范,却不够明确具体,如有关协议收购中如何履行披露义务,境外投资者直接购买早市公司的法人股,间接进入我国A股市场如何规范等。自1995年以来,我国证券市场上相继发生了几起成功的外资协议购上市公司非流通国家股和法人股的事件。如日本五十铃等公司协议受让北京北旅公司非流通法人股,四川广汉市国资局将其所持的广华化纤部分国家股协议转让给美国凌龙公司。为此,国家主管部门作出规定:在国家有关上市公司国家股和法人股管理办法颁布之前,任何单位一律不准对外转让上市公司的国家股和法人股。

2.资产评估不规范,转让价格不合理

资产评估不规范,转让价格不合理,造成国有资产价值的低估和流失,在实际操作中,股权转让通常处于非公开状态,以低于市场价格较大的幅度成交是屡见不鲜的,因为国有股的转让价格是一对一的协商谈判确定,转让价格高低往往取决于双方的议价能力,而非股权的内涵价值。而收购公司一般是在资金、技术上占有优势,他们往往会抓住上市公司的弱点而极力压价,导致转让价格不合理。

3.信息披露义务和收购要约义务的豁免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

我国业已发生的场外协议收购中,由于大多数是一次性完成的,几乎无一例外地都获得了5%和2%的公告义务豁免;在持股比例达30%或以上的案例中,也都获得了强制收购要约义务的豁免。

4.协议收购中关联交易现象严重,却缺乏监管措施

1994年恒通公司以协议方式受让棱光公司35%股份后取得了控股地位,随后棱光公司出资116亿元收购了恒通公司属下的一个全资子公司,这种连环控股行为,属典型的关联交易。而这种关联交易中,由于控股公司拥有对子公司的绝对控股权,极易在交易中以损害中以损害或牺牲子公司中中小股东的利益来谋取本公司的利益。因为按资本多数表决原则,中小股东根本无力左右局面。

5.政府职能不明,对公司购并中政府监管功能的规定尚不健全

我国的许多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作为主要发起人设立的,原国有企业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理所当然成为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且占绝对控股地位,这种股权结构使企业间的重组不仅不能避免政府的行政干预,而且政府可以股东身份充任决策人,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根据《公司法》的规定,由股东大会按资本多数来表决,因此董事长也就成了政府的代言人。这就使得资产重组的出发点不是社会效益和全局利益,而是从本位主义和地方或行业保护主义出发,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受到较大限制。

四、上市公司收购法律的几点建议

(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公开机智,将信息公开贯穿于管理层收购的整个过程

在收购开始前,要公开目标公司股东、管理层及其近亲属的名称、地址及其持股状况。对收购决定、目的、收购股数、价格、金额作出公告。在收购价格宣布之前,执行人不得交易公司的股票,也不得建议其他人交易该公司的股票。在收购过程中要一直保持信息的公开。当收购完成后,管理层要对目标公司的营运计划、人事安排进行报告。在监管上,首先,应立法明确禁止性关联交易的行为及信息拒不披露的惩罚措施。如美国法律规定证券交易中涉及到虚假陈述行为,则可能被认定为犯罪;或沉默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构成欺诈。其次,积极引进对公司事务作出独立、客观判断的独立董事。由于独立董事具有一定的超脱性,因此由他来审理和监督重大的关联交易,要比监事会更有优势。为保证独立董事有效的发挥其经营监督作用,公司应对独立董事提供必要的经营信息,同时还应加强公司监事会对公司日常事物的监督,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实行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双重监督。这样既可帮助缺乏战略眼光的公司提供决策支持,又可以拓宽信息获取渠道。

(二)收购价格上,要在信息公开的前提下,通过产权交易市场,进行合法、公正的评估。

目标公司应聘请专业的会计师、资产评估师,根据公平、公正原则进行资产评估,并由董事会和职工持股会共同讨论出价。目前资产评估的方法有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成本法即是以资产的现时重置成本扣减其各项损耗价值来确定,并适当考虑管理层人员对公司的贡献而给予适当优惠。这样既客观反映资产的价值,防止资产的流失,又避免价格偏误导致对职工的不公。在股权分红上,为避免管理层过大分配红利,以偿还收购时的借款,导致目标公司现金流量减少问题的产生,可借鉴英美法系国家的做法,限制管理层收益的数额。如参照职工持股会的份额,每年只能分的股比的15%-25%,以防止过度分红现象。在股权套利上,可规定当员工获得独立股权须工作满5年后,或工作3年后获得应有份额的20%,以后逐年增加20%,7年后获得全部股份,以防止管理层的短期行为。

(三)上市公司收购中应坚持效率与公平

1.在处理二者之间的矛盾时,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公平和效率是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社会价值。一方面,以效率为标准配置社会资源,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社会财富总量,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高层次的公平,即共同富裕。另一方面,如果把效率绝对化,不考虑公平,就可能导致收入悬殊、两极分化,造成社会不稳,影响以致从根本上损害效率。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的本意是通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实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并实现共同富裕

但这种提法没有考虑到,效率和公平是相辅相成的,把任何一方置于从属地位或对立面,都可能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我们不能说公平和效率孰轻孰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和效率具有矛盾性,更具有一致性。我国的收购立法应兼顾收购效率和少数股东权益保护,而不宜确立收购效率优先于少数股东权益保护原则。否则,必然有人打着“效率优先”的幌子,在上市公司收购市场大发不义之财。

(四)上市公司协议收购立法的建议

1.加强对场外协议的监管

对场外协议收购的调整对象与范围应相当广泛,以加强监管,包括收购前后购并方、关联公司、目标公司及其董事会和股东等行为主体所发生的各项法律关系,尤其是对作为上市公司收购活动的重要利害关系人的目标公司及董事会的权利予以明确,以保护广大中小股东和公众投资者的利益。如目标公司公开收购信息的义务;董事会为股东利益着想,聘请独立财务顾问出具独立意见的义务;重大决策的股东批准义务;以及利益冲突回避,不作内幕交易的义务等。

2.完善强制收购义务豁免规定

证监会在没有法律根据的情况下作出豁免收购的决定,这显然属权力滥用。同时,从各国的立法看,凡是规定了强制收购义务的,都同时对豁免收购的条件作了明确规定。我国立法应参照相关规定,确定豁免收购条件,如虽达到法律规定的触发点,但没有取得控股权的,可以豁免,或购买受国家股或法人股后,不再参与流通也可豁免。

3.对协议收购中的关联交易,可以从限制大股东的表决权进行制约 对协议收购中的关联交易,可以从限制大股东的表决权进行制约,如拥有绝对控股权的大股东在涉及自身利益时,可以在股东大会上先让中小股东表决,在中小股东表决同意收购后,再由全体股东表决。还可以从交易价格中进行规制聘请独立财务顾问对交易价格进行确认在纯牟利场合中,应采用市盈率定价而非净资产定价法(当然,为减持国有股的协议收购中另当别论,但也要严格适用条件,也防国有资产的流失)。

4.对协议收购进行严格控制

对协议收购进行严格控制,比如规定协议收购应经特别批准,并明确规定协议收购的审批机构、审批程序、收购程序等,收购人可以在要约的同时进行协议收购,但是协议收购的价格不得高于要约价格,否则应将要约价格提高到同一水平。

五、结束语

上市公司收购对经济的发展,增加资本市场竞争力等都具有重大意义,虽然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复杂而且重要,无论是上市公司协收购行为不规范,信息披露制度的缺陷,管理层收购对企业的有效整合、降低代理成本、经营管理以及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都着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在对管理层收购的有关立法层次比较低,法律冲突仍较严重,立法方面漏洞较多。我国应该加紧完善管理层收购的有关立法,与世界通常做法相接轨,发挥企业活力,在实践的不断探索和改进,一定会使上市公司的收购健康,快速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 [2] 上市公司收购法律问题研究 作者:严彬, 期刊 2007年 第05期 [3] 符启林:《中国证券交易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4] 官以德:《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透视》,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转引自朱谦:《论公开要约收购与中小股东利益之保护》,《法学》2003第8期。

上一篇:淤泥解作白莲藕,粪壤能开黄玉花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下一篇:黑石头初级中学安全法制教育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