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企业环境保护

2024-05-22

石油化工企业环境保护(精选8篇)

篇1:石油化工企业环境保护

摘 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经济和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和进步,但随着人们对自身和环境的认知越来越深入,环境保护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受到人们的重视。

而石油和化工行业在很大程度上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环境污染,职工人身伤害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本文从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安全管理入手,落脚于职工健康保护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探析石油化工企业在环境安全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石油化工 环境安全 环境评测

1.现代石油化工企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当今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化工污染日趋严重,已给全球的生态平衡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开始危及人类的生存。

如何对化工污染进行综合防治,已成为当今社会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化学工业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财富,满足了人们越来越高的生产和生活要求。

但在全球保护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况下,化学工业又首当其冲, 成了人们抱怨的罪魁祸首。

石油化工企业是以开发和利用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为主导的企业,从化石能源的开发,到能源产品的分离、制品,到产品的销售,形成一整条完整的工业链。

但是,化工企业的运行和能源的开采给周围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油气挥发物、石油渗漏等对企业职工的伤害日益严重。

由于化工企业化学污染不同于一般的污染,其污染性质、危害程度及其治理方法有着独特性,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2.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安全评测方法

石油化工企业是以开发和利用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为主导的企业,从化石能源的开发,到能源产品的分离、制品,到产品的销售,形成一整条完整的工业链。

但是,化工企业的运行和能源的开采给周围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化学污染,而且企业在化学污染防护上的投入与关注不足,长时间的累积,直到职工出现健康状况才得知,这就需要环境测评来提前分析潜在污染源,让企业职工远离化学污染伤害。

化学污染测评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化工企业在生产开发中引起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放射性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价,从而提出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

一个完整的石油化工项目的污染测评项目程序包括:污染识别、风险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评价、可接受水平分析、风险管理和应急预案等步骤。

污染识别主要是对危险因子做出准确的识别,从而判断是否为污染物;风险分析主要是分析某一因素或多种因素在未来所能够带来的风险隐患,根据危险系数的大小从而采取不同程度的措施;后果计算是对危险因子所带来的后果做出预估,判断该危险因子所带来的后果大小;风险评价主要是针对潜在风险作出评价,从整体角度上分析风险的大小和严重程度。

化学污染的测评工作应从两个角度展开,第一为从污染物出发;第二为从环境和人体的角度出发,从而对污染指数做出准确可靠的评估。

从污染物出发可分为单元素污染指数和多元素污染指数两个层面。

单元素是从某一中单一的危险因子出发,分析其可能带来的风险,从其产生到扩散,再到对环境和人体的作用机理以及影响程度,全方位的分析其危险指数;多因素危险指数是指将两种或多种危险因子综合在一起分析考虑,考虑他们的正交作用和相互影响。

其中又分为简单加、平均和内梅罗(Nemrow)污染综合指数法和加权平均型综合指数。

第一种是某一测点环境中n个元素污染单指数的算术平均值;第二种是一种兼顾极值的综合方法,既考虑了单元素的作用,又突出了污染最严重元素的重要性;第三种考虑了不同元素对污染影响贡献的差异,从而更能准确的分析不同元素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总之,对化工行业的化学污染测评一定要详细准确,这样才能及时地掌握污染程度情况,从而采取不同程度的措施避免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

3.关于石油化工行业环境安全管理的建议

石油化工企业由于其生产的特殊性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较大,对职工的身体健康伤害颇为严重,且呈现出日渐恶化的势态。

如何解决污染问题成为了急需处理的重大问题。

企业应加大对环境测评的投入,采取合理的评价手段和评价方法,对环境影响做出评价,真实的反应出企业潜在污染源,作为环境治理中的主要依据。

首先,针对化工行业污染的测评应做到全面周到。

化工行业在生产科研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污染物如油气挥发物、裂解残渣、反应废物等等,对这些污染物的含量测评一定要做到详细全面,而且对环境质量要做好监测,针对大气、土壤、水质等做好详细的监测,一旦出现污染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事态的恶化。

其次,污染测评工作要做到实时实地。

由于石油化工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出污染物,而且这些污染物质对职工的危害是连续的,测评人员必须实时监测污染物质的量和环境质量,而不能有丝毫的滞后。

这样才能对企业自身的状况做到随时掌握,从而督促管理人员做出及时的防护措施方案。

另外,污染测评工作必须做到准确详细,反应污染程度的数据必须精确,对各污染物质的数据也要详细准确,从而能准确的分析出当前的情况,作出准确的预测。

4.总结

石油化工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不安全因素多,事故和职业病的危险始终影响和制约着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

一旦出现污染问题,就可能带来极大的危害,为职工的生活带来影响,也对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

因此,做好污染测评工作就显得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1]刘颖方,大气环境的污染监测,人类活动与环境卫生,.6.23

[2]彭理通,石油化学工业环境风险评价探讨[J].能源与环境,,13(2):15—19

篇2:石油化工企业环境保护

1.适用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内容等基本要求。

本指南适用于石油化工(包括石油炼制与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编制该指南。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3.1 环境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环境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3.2 环境敏感区

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3.3 环境保护目标

石油化工企业周边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区。3.4 危险物质

指能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等危险的一种物质或者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3.5 危险废物

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3.6 环境污染事件危险源

在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发生环境污染事件的污染源,包括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的危险物质以及产生、收集、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设备和装置等。3.7 环境污染事件与突发环境事件

环境污染事件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由于不可抗力致使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系统受到干扰,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财富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和环境安全构成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3.8 分类

指根据环境污染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划分环境污染事件的类别。3.9 分级

指按照环境污染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及危害程度,划分环境污染事件的级别。

3.10 应急准备

指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3.11 应急响应

指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3.12 应急救援

指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件危害和防止事件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件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3.13 恢复

指在环境污染事件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4.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4.1 成立预案编制工作组

成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针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类别和应急职责,结合企业部门职能分工抽调预案编制人员。预案编制人员应来自企业相关职能部门和专业部门,包括应急指挥、环境风险评估、生产过程控制、安全、组织管理、监测、消防、工程抢险、医疗急救、防化等各方面的专业人员和企业内部、外部专家。预案编制工作组应进行职责分工,制定预案编制任务和工作计划。4.2 基本情况调查

应对企业基本概况、环境污染事件危险源、企业周边环境状况、环境保护目标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说明。4.2.1 企业基本情况调查 4.2.1.1 企业名称、详细地址。

4.2.1.2 企业经济性质、隶属关系、从业人数。

4.2.1.3 企业的地理位置(经纬度)。4.2.1.4 其他情况说明。

4.2.2 企业环境污染危险源基本情况调查

4.2.2.1 企业的主、副产品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的名称 及日产量,原材料、燃料名称及日消耗量、物料最大贮存量和加工量,列出涉及的危险物质名称及数量等。

4.2.2.2 调查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装置,危险物质储 存方式(槽、罐、池、坑、堆放等),收集企业平面布置图,雨水、清净下水和污水收集、排放管网图、应急设施(备)平面布置图、企业消防设施配置图。

4.2.2.3 调查企业排放污染物的名称及排放量,污染治理设施 处理量及处理后废物产生量,污染治理工艺流程、设备及其他环境保护措施等。

4.2.2.4 调查企业危险废物的产生,储存、转移、处置情况,危险废物处理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资质、处理场所的位置,危险废物处理的设计规范和防范环境风险情况。

4.2.2.5 调查企业危险物质及危险废物的运输(输送)单位、运输方式、日运量、运地、运输路线、“跑、冒、滴、漏”的防护措施等。

4.2.3 企业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调查

4.2.3.1 企业所在地的气候(气象)特征,如风向、风速、降 雨量、暴雨期等。

4.2.3.2 企业所在区域地形地貌及厂址的特殊状况(如上坡地、河流的岸边)。

4.2.3.3企业所处区域地理位置图(比例尺1:5000和1:50000),图中包括以下内容:(1)年风向玫瑰图;

4(2)物料运输(进厂和出厂)依托的公路、铁路、水域,以及管道;

(3)受纳本企业废水(包括污水处理厂出水、直排清净下水和 雨水)的水域,废水排放路径及排污口位置,企业厂区外固体废物处置场;

(4)周边区域道路交通、疏散路线、周边区域的企业分布、社 区重要基础设施等;

(5)区域内环境敏感保护目标(调查范围按HJ/T 169 确定)。4.2.3.4 企业废水(包括污水处理厂出水、直排清净下水和雨 水)排放去向(水域名称),废水输送方式,排污口位置,水域功能类别。企业排污口下游的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地表水及地下水取水口、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红树林、珊瑚礁、鱼虾产卵场、重要湿地和天然渔场等)名称,保护级别,与企业排污口的距离。

4.2.3.5 列表说明区域内各环境保护目标名称及与企业边界的 方位和距离,人口集中居住区人口数量、学校的相对位置和学生人数、医院的相对位置及联系方式。

4.2.3.6 企业相关地表水、地下水、海域、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受纳水体(包括支流和干流)情况及执行的环境标准,区域地表水、地下水(或海水)及区域环境空气执行的环境标准。4.2.3.7 企业下游供水设施服务区设计规模及日供水量、联系 方式;取水口名称、地点及距离、地理位置(经纬度)等,服务范围内灌溉面积、基本农田保护区情况。4.2.3.8 企业下游地下水打井取水情况。4.2.3.9 周边企业的基本情况。

4.2.3.10 企业周边区域道路情况及交通干线流量等。

4.2.3.11 企业危险物质和危险废物运输(输送)路线中的环境

保护目标说明。

4.2.3.12 同一流域或区域产生同类污染物的其他企业名录及 排污状况。

4.3 环境风险评价与应急能力评估

4.3.1 明确企业存在的危险源、环境风险评价结果,以及可能 发生环境污染事件的后果和波及范围。

4.3.2 对企业存在的环境污染事件风险进行识别。

4.3.3 对可能引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危险目标,应分析其关键装 置、要害部位以及重大环境危险源等的风险程度,作为事件分级的主要依据。

4.3.4 针对环境污染事件的风险程度,对企业的应急资源、处 置能力以及员工的综合应急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估,找出不足,并在应急保障中采取适当的强化保障措施。4.4 应急预案编制

在以上调查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类型和影响范围,编制应急预案。对应急机构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备)、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做出具体安排。应急预案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4.5 应急预案的评审、发布与更新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评审。评审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外部评审是由上级主管部门、相关企业、环保部门、周边公众代表、专家等对企业的预案组织审查。预案经评审完善后,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按规定报本地环保部门备案。同时,明确实施的时间、抄送的部门、企业、社区等。企业应急预案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所涉及的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变动、或在执行中发现重大缺陷时,由企业及时 6 组织修订。企业应每年组织对预案进行评审,并及时根据评审结论组织修订。4.6 应急预案的实施

预案批准发布后,企业应落实预案中的各项工作及设施的建设,明确各项职责和任务分工,加强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实现应急预案持续改进。5.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5.1 总则 5.1.1 编制目的

明确预案编制的目的、要达到的目标和作用等。5.1.2 编制依据

明确预案编制所依据的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部门文件,有关行业技术规范标准,以及企业关于应急工作的有关制度和管理办法等。5.1.3 适用范围

规定应急预案适用的对象、范围,以及环境污染事件的类型、级别等。5.1.4 事件分级

参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5.1.5 工作原则

明确应急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减少危害,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企业自救、属地管理,整合资源、联动处置等原则。5.1.6 应急预案关系说明

明确应急预案与内部企业应急预案和外部其他应急预案的关系,并辅相应的关系图,表述预案之间的横向关联及上下衔接关系。

5.2 组织机构和职责

5.2.1 组织机构

明确应急组织机构的构成。一般由应急领导小组、应急指挥中心、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应急工作主要部门、应急工作支持部门、信息组、专家组、现场应急指挥部等构成,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述。5.2.2 职责

规定应急组织体系中各部门的应急工作职责、协调管理范畴、负责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具体操作步骤等。5.3 预防与预警 5.3.1 危险源监控

明确对区域内容易引发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组织进行检查、监控,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预防。

应急指挥机构确认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后,要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通知有关部门、单位采取相应措施预防事件发生。

5.3.2 预防与应急准备

明确应急组织机构成员根据自己的职责需开展的预防和应急准备工作,如完善应急预案、应急培训、演练、相关知识培训、应急平台建设、新技术研发等。5.3.3 监测与预警

5.3.3.1 应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对重点排污 口进行例行监测。

5.3.3.2 根据企业应急能力情况及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级 别,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监测工作。5.4 应急响应 5.4.1 响应流程

根据所编制预案的类型和特点,明确应急响应的流程和步骤,并以流程图表示。5.4.2 分级响应

根据事件紧急和危害程度,对应急响应进行分级。5.4.3 启动条件

明确不同级别预案的启动条件。5.4.4 信息报告与处置

5.4.4.1 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内部信息报告的形式和要 求,以及事件信息的通报流程;

5.4.4.2 明确事件信息上报的部门、方式、内容和时限等内容; 5.4.4.3 明确事件发生后向可能遭受事件影响的单位,以及向 请求援助单位发出有关信息的方式、方法。5.4.5 应急准备

明确应急行动开展之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下达启动预案命令、召开应急会议、各应急组织成员的联系会议等。5.4.6 应急监测

5.4.6.1 明确紧急情况下企业应按事发地人民政府环保部门要 求,配合开展工作。

5.4.6.2 明确应急监测方案,包括污染现场、实验室应急监测 方法、仪器、药剂。

5.4.6.3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企业环境监测机构要立即开展应 急监测,在政府部门到达后,则配合政府部门相关机构进行监测。5.4.7 现场处置

5.4.7.1 水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处置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及事件类型、可控性、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及水环境状况等,需确定以下内容:

(1)可能受影响水体情况说明,包括水体规模、水文情况、水

体功能、水质现状等;

(2)制定监测方案,开展应急监测;

(3)事件发生后,切断污染源的有效方法及泄漏至外环境的污 染物控制、消减技术方法说明;

(4)制定水中毒事件预防措施,中毒人员救治措施;

(5)需要其他措施的说明(如其他企业污染物限排、停排,调 水,污染水体疏导,自来水厂的应急措施等);(6)跨界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措施说明;(7)其他说明。

5.4.7.2 有毒气体扩散事件现场处置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及事件类型,事件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以及风向、风速和地形条件等,需确定以下内容:(1)切断污染源的有效措施;

(2)制定气体泄漏事件所采取的现场洗消措施或其他处置措施;(3)明确可能受影响区域及区域环境状况;(4)制定监测方案,开展应急监测;

(5)可能受影响区域企业、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和路线、基本保护措施和个人防护方法;(6)临时安置场所;

(7)周边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方案;(8)其他说明。

5.4.7.3 溢油事件现场处置

根据溢油数量、油品种类等,需确定以下内容:(1)制定切断溢油源和控制影响范围的有效措施;(2)制定监测方案,开展应急监测;

(3)制定事件现场隔离警戒,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件措施;(4)制定油品回收和减轻环境污染的措施;

10(5)制定减轻溢油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的措施;(6)其他说明。

5.4.7.4 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污染事件现场处置

根据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的性质、污染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需确定以下内容:(1)切断污染源的有效措施;

(2)制定防止发生次生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置措施;(3)明确可能受影响区域及区域环境状况;(4)制定监测方案,开展应急监测;

(5)可能受影响区域人员疏散的方式和路线、基本保护措施和 个人防护方法;(6)临时安置场所;

(7)周边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方案;(8)其他说明。

5.4.7.5 辐射事件现场处置

(1)对于放射源丢失、被盗或被抢的事件,需确定以下内容: 1)制定放射源搜寻措施和步骤;

2)制定在指定区域内宣传放射性危害特性的方法; 3)其他说明。

(2)对于放射性物质泄露事件,需确定以下内容: 1)制定措施,切断辐射范围扩大的途径; 2)制定实时监测方案;

3)制定现场专业技术人员个人防护措施; 4)制定周边群众保护措施和预防、治疗方案; 5)其他说明。

5.4.7.6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依据事件分类、分级,附近疾病控制与医疗救治机构的设置 11 和处理能力,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处置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可用的急救资源列表,如急救中心、医院、疾控中心、救 护车和急救人员;

(2)应急抢救中心、毒物控制中心的列表;(3)国家中毒急救网络;(4)伤员的现场急救常识。5.5 安全防护

5.5.1 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明确事件现场的保护措施; 5.5.2 受灾群众的安全防护。制定群众安全防护措施、疏散措 施及患者医疗救护方案等。5.6 次生灾害防范

制定次生灾害防范措施,现场监测方案,现场人员撤离方案,防止人员中毒或引发次生环境事件。5.7 应急状态解除

5.7.1 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 5.7.2 明确应急终止的程序;

5.7.3 明确应急状态终止后,继续进行跟踪环境监测和评估的 方案。5.8 善后处置

5.8.1 明确受灾人员的安置及损失赔偿方案;

5.8.2 配合有关部门对环境污染事件中的长期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5.8.3 明确开展环境恢复与重建工作的内容和程序。5.9 应急保障 5.9.1 应急保障计划

制定应急资源建设及储备目标,落实责任主体,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确定外部依托机构,针对应急能力评估中发现的不 12 足制定措施。5.9.2 应急资源

应急保障责任主体依据既有应急保障计划,落实应急专家、应急队伍、应急资金、应急物资配备、调用标准及措施。5.9.3 应急物资和装备保障

企业依据重特大事件应急处置的需求,建立健全以应急物资储备为主,社会救援物资为辅的物资保障体系,建立应急物资动态管理制度。5.9.4 应急通讯

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的单位和人员联系方式及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健全应急通讯系统与配套设施,确保应急状态下信息通畅。5.9.5 应急技术

阐述应急处置技术手段、技术机构等内容。5.9.6 其他保障

根据应急工作需求,确定其他相关保障措施(交通运输、治安、医疗、后勤、体制机制、对外信息发布保障等)。5.10 预案管理 5.10.1 预案培训

说明对本企业开展的应急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如果预案涉及相关方,应明确宣传、告知等工作。5.10.2 预案演练

说明应急演练的方式、频次等内容,制定企业预案演练的具体计划,并组织策划和实施,演练结束后做好总结,适时组织有关企业和专家对部分应急演练进行观摩和交流。5.10.3 预案修订

说明应急预案修订、变更、改进的基本要求及时限,以及采 13 取的方式等,以实现可持续改进。5.10.4 预案备案

说明预案备案的方式、审核要求、报备部门等内容。5.11 附则

5.11.1 预案的签署和解释

明确预案签署人,预案解释部门。5.11.2 预案的实施 明确预案实施时间。5.12 附件

(1)环境风险评价文件;

(2)危险废物登记文件或企业危险废物名录;(3)企业应急通讯录;(4)应急专家通讯录;

(5)企业环境监测应急网络分布;(6)企业环境监测机构联系人通讯录;

(7)外部(政府有关部门、救援单位、专家、环境保护目标等)联系单位通讯录;

(8)单位所处位置图、区域位置及周围环境保护目标分布、位 置关系图、本单位及周边区域人员撤离路线;

(9)单位重大危险源(生产及储存装置等)分布位置图;(10)应急设施(备)布置图;

(11)危险物质运输(输送)路线及环境保护目标位置图;(12)企业雨水、清净下水和污水收集、排放管网图;(13)企业所在区域地下水流向图、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划图;(14)各种制度、程序等,如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格式)表、应急预案启动(终止)令(格式)、应急预案变更记录表等;(15)国家和地方相关环境标准目录;

篇3:浅谈中国石油企业环境保护策略

关键词:中国石油企业,环境保护,措施,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大, 污染问题、环境问题成为新时期的主要问题。近年来, 环保理念在整个社会蔓延开来, 环境保护工作也得到了有效开展, 石油企业也开始强化环保理念, 自觉改革经营发展模式, 更新发展理念, 形成了环保型发展计划。在这样的形势下, 要想创造出可观的环保效果, 就要善于从经营理念、环保技术、工艺与管理多方面入手, 打造出一条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与发展之路。

一、强化环保理念, 指导企业经营

思想理念决定着石油企业的经营模式与发展方向, 传统的石油企业正是因为缺乏积极的环保责任意识, 使得环保工作尚未提上日程, 才导致石油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 加强石油企业环境保护管理的核心是要树立积极的环保理念, 形成强烈的环保责任意识, 进而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石油生产、加工、存储与运输的各个环节, 抛弃旧式的“先污染再整治”的经营模式, 选择“预防为主、防止结合”的环保理念, 打造出环保产品、采用先进节能环保的生产工艺, 从而达到污染最低、排放最少、最节能、最环保的目标和效果。

强化石油企业的环保意识, 首先要从广大员工入手, 企业领导要发挥榜样带头作用, 自身树立并形成强烈的环保生产责任意识, 以此为基础加强对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员工的环保教育, 使他们形成积极的环保意识, 争取让这种思想意识化作真实的行动, 贯穿在员工的每一项工作中。同时, 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环保技术培训、强化环保管理制度教育, 自觉遵守规则制度、自觉履行自身的环保职责和义务。让节能生产、环境保护成为企业的一种文化, 成为广大员工的一种信仰。

二、清洁生产,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从目前来看, 我国的石油生产依然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 不仅原油加工的用水量达不到国际标准, 而且产生的工业三废量也严重超标。在这种形势下就必须采用清洁生产的模式,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清洁生产简单说就是将污染预防工作长久、持续地运用到石油生产的整个过程, 集中力量改进技术、加强管理, 确保资源能源被充分有效地利用, 控制污染物排放, 从而维护人类的健康、环境的安全。清洁生产的实现需要先进的环保科技与清洁工艺的支持, 并要加强过程控制与管理, 最终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清洁生产模式是对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模式的优化与发展。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 清洁生产是一条污染防治、环境保护的最科学、有效的方式之一, 对于石油企业来说要想实现清洁生产, 就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 彻底地做好当前生产设备、技术与工艺的调查, 以及企业自身的污染排放水平, 从而为未来的清洁生产计划的制定来提供想法和方案依据。2) 优先选择那些符合条件的设备或工艺技术等作为示范性基地展开清洁生产试验, 加强整个试验过程的管理与监督, 并不断分析、对比、总结, 从中总结出先进的节能技术与环保工艺, 并对这些技术与工艺进行积极地优化、完善与发展, 从而达到节能减排控污的效果, 达到环保的目标。3) 将环保意识贯穿于石油生产的整个过程。从石油的开采、加工、存储到运输都要本着环保控污的原则, 注重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引进, 加强各项技术设备的节能化改造, 优选环保性生产工艺, 控制污染问题发生的概率。4) 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突破难关。对于石油企业来说, 清洁生产与环保工作开展的关键是要拥有强有力的新型环保科技的支持, 只有加大力度突破技术难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 才能切实提高石油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石油企业必须形成积极的节能技术研发与引进意识, 加大对环保工艺与节能技术研究的资金投入, 引进高水平的技术人才, 积极引进并利用国内、国际上的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 不断更新生产工艺, 控制旧式工艺的弊端, 确保资源能够被高效利用, 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为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创造一个有利的客观条件。

石油企业要在清洁生产的带动下来不断更新发展思路、改革发展计划、创新经营模式,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用最少的能耗、最少的排放, 创造最可观的经济效益, 融入世界环保潮流, 不断提高自身实力, 从而在未来的国际石油舞台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创建并完善环保管理系统

石油企业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发展模式的实施需要一套健全完善的环保管理系统的支持。因此, 必须创建并完善环保管理系统, 从而支持清洁生产的运行、环境保护工作的高效开展。

(一) 将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石油企业环保工作的开展绝不是一个口号、一条制度条文, 而是要成为一种行动、一项措施, 应该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企业管理制度系统, 依靠制度来加强管理, 依靠管理来加快措施的采取, 利用制度和措施来监督行动的落实。将环保思想落实到企业决策制定、生产加工与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 形成一种普遍意义上的环保认知理念。

(二) 创建国际性标准的管理系统

我国石油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必须以国际标准为参照, 这是因为在新时期旧式的环保管理标准与管理模式已经无法迎合形势的发展。石油企业越来越多的排放标准已经被国际社会所否认。由此可见, 石油企业依然面临着艰巨的环境保护工作任务, 因此, 石油企业的环保管理不应该单纯局限于企业内部, 而是应该面向社会大众, 应该成为一种国家的责任、全民的义务, 使环境保护成为一种全民的行动和行为。要想实现环保的全民性管理, 就要创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环境管理体系, 加强对全体人民的环保教育, 加大环保工作宣传力度, 全民提升石油企业的环境保护与管理水平, 创造出可观的环境保护工作效益。

四、总结

中国石油企业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需要不断地改革创新思路, 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与工艺, 增强环保工作意识, 从而达到良好的环保工作效果, 打造出一条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之路。

参考文献

[1]王秀琴.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齐鲁石油化工, 1998.

[2]刘青林.等.中国石化清洁生产.石油化工环境保护, 1997.

[3]王秀琴.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齐鲁石油化工, 1998.

篇4:化工企业腐蚀环境电气设计分析

关键词:化工企业;腐蚀环境;电气设计;防腐电气设备;化学腐蚀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Q0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5-0029-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5.014

材料在环境介质的化学或电化学作用下逐渐破坏或变质的过程,称作材料的化学腐蚀,譬如电气设备、元器件、接地材料等生锈就是一个典型的腐蚀现象。

而腐蚀环境是指存在腐蚀物质的环境,常见的腐蚀物质有各种酸、碱等容易与金属发生反应的物质,其存在形态有气体、雾、液体、粉尘和土壤等。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腐蚀环境在不断增多,据2013年报道,我国每年因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超过1.5万亿元。但由于设计行业各设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设计行业鱼龙混珠,有的业主一味追求低成本,有时候甚至出现民用设计院设计工业图纸的情况发生,譬如2014年昆山一家工厂发生的一起爆炸事故,工程图纸就是由民用设计院设计的,希望设计行业、业主方都引起重视。

在以下内容中,笔者将通过一个液氯储存间的电气设计为例探讨一下腐蚀环境中的电气设计。

1 所依据的规范

在进行腐蚀环境的电气设计时,我们主要依据的规范为《化工企业腐蚀环境电力设计技术规定》(HG/T 20666-1999)。

其他专业相关的规范有《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 50046-95)、《钢质管道内腐蚀控制规范》(GB/T 23258-2009)等,可作为参考。

2 腐蚀环境划分

腐蚀环境中化学腐蚀性物质的释放严酷度分为三级,见HG/T 20666-1999表3.0.1。

腐蚀环境划分为三类,划分的主要依据见HG/T 20666-1999表3.0.2、表3.0.3。

表中两个依据应同时考虑当缺乏化学腐蚀性物质的释放数据时,根据表3.0.3列参考依据来划分环境类别。在项目开始前期,电气专业应与上游专业如工艺、暖通以及环境保护等专业充分沟通,了解生产介质和生产环境,并在设计说明中予以表明。以本液氯储存间为例,由于本车间内部液氯输送系统只有在异常的条件下,液氯才会偶尔出现并遇水产生腐蚀液盐酸,因此可以将本车间劃分为中等腐蚀环境。

3 电气设备选型

电气产品防腐级别分为户内防中等腐蚀型(F1)、户内防强腐蚀型(F2)、户外防轻腐蚀型(W)、户外防中等腐蚀型(WF1)、户外防强腐蚀型(WF2)五种。

电气设备应根据环境类别按HG/T 20666-1999表5.0.2-1、表5.0.2-1选择相应的防腐电工产品。

依据以上的原则,我们可以分析出本次液氯储存间相应电气设备选择F1或WF1级满足要求。

本车间优先选用高效、高显色指数、长寿命光源,尽量减少灯具的使用量。

4 配电线路、防雷接地防腐措施

本车间在泄露情况下,会有少部分的氯气,在规范HG/T 20666-1999附录B中显示,氯气对于聚氯乙烯、聚乙烯和氯丁橡胶有严重腐蚀性,而实际上这里所指的腐蚀性是指氯气对于塑料材质的氯化,所以在工业设计中,需要直接接触氯气的管道如输送液氯的管道材质一般采用碳钢,本项目中穿导线所使用的保护管是不直接接触氯气的,而且事故情况下释放出来的少量氯气遇到空气中的水分子很快产生反应变成盐酸。所以本车间的配电线路敷设原则为:总进线采用全塑电缆明敷,沿玻璃钢桥架引来,照明电线穿PVC管敷设,应急照明线路穿难燃型刚性塑料管敷设,暗敷在非燃烧体结构内,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cm,明敷时采取防火措施。

车间电气裸露的电气金属构件,应采取用应的涂漆或者涂覆方案,具体详见《化工企业腐蚀环境电力设计技术规定》(HG/T 20666-1999)附录J、附录K。

腐蚀环境的电缆线路应尽量避免中间接头。

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本车间预计年雷次数N=0.0142,但本车间为乙类车间,该建筑按第二类防雷建筑设计。

屋面采用避雷网,利用柱内主筋作为引下线,利用基础钢筋作为接地极。在建筑物四角的引下线上做接地电阻测试点,高度1.5m。本工程按第二类防雷建筑屋面防雷网格不大于12×8m,引下线平均间距不大于18m。屋面避雷材料采用热镀锌钢材。屋顶避雷网采用Φ10热镀锌圆钢在女儿墙上敷设,并采用-40×4mm热镀锌扁钢作支架。屋面上所有工艺管道,设备及正常不带电的电气设备外壳等均应与避雷网可靠连接。

所有接地干线均选用热镀锌扁钢,并适当增大截面,接地支线采取16mm2黄绿绝缘铜导线,对于抗腐蚀有很好的效果。

5 其他电气设计

在腐蚀环境内,需要注意以下四点设计要求:(1)为避免腐蚀物质进入电气设备,在设备的接缝处,电缆进出口处等可能导致腐蚀物侵入的地方做好密封措施;(2)起重设备如电动葫芦等的滑触线宜选用重型橡胶套软电线或塑料防护式安全滑触线;(3)须在现场监视电流的主回路中,不宜选用直接式电流表;(4)其他改善措施,如改善环境条件,加强耐腐能力,适当采用防腐措施,如阴极保护法,使用防腐剂,应用新技术、新材料等。

6 结语

为降低腐蚀引起的损失,提高电气系统的可靠性和耐用性,各设计师应在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的基础上,遵循适度、经济性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推广应用防腐措施,实现降耗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道武,等.接地网防腐工程中的阴极保护设计[J].电瓷避雷器,2004,(1).

[2] 杨金夕.防雷接地及电气安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 朱雪波,李锐,杨元月.化工腐蚀环境电气设计防护选择[J].山西化工,1998,(4).

篇5:石油企业环境责任

摘要:油气资源开发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作为油气资源采掘业的石油企业,要承担起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已是不争的事实。

本文以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实例,论述了石油企业应担当起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以及承担环境责任的具体做法和完善步骤关键在于落实与真抓实干。

篇6:化工企业环境保护现状及趋势论文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对化工企业生产管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从现行化工行业整体发展现状看,相关的健康、安全以及环保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很难满足节能环保生产理念要求,更无谈及促进化工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共同提高。对此,本文将对当前化工企业环保现状、化工企业环保趋势以及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相关建议进行探析。

关键词:环境保护;化工企业;发展趋势;建议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行业,化工企业能够为社会提供极多的生产生活必需品,如食品药品、建筑以及制造等。然而化工企业生产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又成为企业发展的难点,这就要求实际发展中注重落实环保政策方针,引入清洁生产理念,推动化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本文对化工企业环保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化工企业环保现状研究

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我国现行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中,来自化工行业领域的废水将保持10%以上,尽管该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化工企业整体面临的污染减排形势仍较为严峻。从当前国内化工企业环保现状看,主要表现在:第一,从技术支撑体系角度看。当前环保工作开展中已逐渐引入“三废”利用、清洁生产以及能源节约等技术,但这些技术多以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构建,不具备共性特征,较多关键技术并未真正投入使用,如:氨氮废水削减、有机废水治理等技术,难以为环保工作提供技术支撑。第二,从环保理念角度看。我国当前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清洁生产、节能环保等已逐渐成为化工企业发展的重要指导,然而较多化工企业即使在环保硬件设施上进行完善,但环保工作仍未被置于企业发展中的重点,过于强调经济效益的获取,这样在开展环保工作中表现极为被动。第三,从环保监管角度看。当前基层环保部门整体表现为“双重领导”现象,尤其区域中的环保部门需由区域政府进行管辖,这样在实际执法时,因地方保护主义问题存在,难以取得良好的执法效果。同时,现行关于化工企业环保问题,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无法为环境执法提供保障,由此为企业漏排、偷排等行为创造条件。尽管化工企业开展环保工作中,存在较多突出问题,但其取得的成果也不可否认,如当前国内较多地区化工园区的建设,对于循环经济的发展可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1]。

2化工企业环保发展趋势

在节能环保理念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化工行业在环保工作方面也呈现出一定的趋势,具体表现为:第一,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化工行业中不断深入。化工企业在发展中,将引入清洁生产理念,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都要求引入相关技术,确保“三废”利用、资源优化配置得以落实,使生产中污染局面得以改善,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第二,示范园区与企业将发展起来。在国家倡导节能环保理念背景下,较多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等企业将如雨后春笋般的快速发展起来,较多地区也会在化工园区建设方面进行强化,如“绿色园区”的建设等。第三,环保理念转变。作为环境保护的`主体,化工企业在不断发展中,将认识到经济效益的获取并不能使自身取得长足发展,要求创造更多绿色产品,才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此时,企业在环保理念方面不再局限于被动接受,更乐于主动探索环保工作的开展,以此促进企业自身全面发展。第四,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在整个市场经济环境下,化工企业若仍沿用传统生产经营方式,无论在效益获取还是风险防控等各方面,都不具备较强的优势,特别在国家政策引导下,若企业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将面临被淘汰或加快改造两个趋势,这样产业升级步伐势必会加快[2]。

3化工企业环保工作开展的相关建议

针对当前化工企业面临的环保问题,实际解决中首先应注重在环保意识方面不断增强。企业应改变漏排、偷排等错误意识,认识到环保工作开展可能带来的效益,不断引入相应的污染防治技术,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以此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其次,需做好环保工作机构的构建。该机构的职能主要表现为测试、监察与管理等方面,针对区域企业环保工作开展的情况及时进行记录,并以书面报告形式上交上级环保部门。同时该机构也可承担起培训与宣传工作,使环保理念深入到员工心中,进而提升企业整体环保工作水平。最后,政府部门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由于化工企业在开展环保工作中涉及较多技术改造等内容,一旦无法承担这些技术资金,便会影响环保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政府部门应及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如专项资金的设立等,为化工企业环保工作开展提供保障[3]。

4结语

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是促进化工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应认识当前企业面临的主要困境,不断增强环保意识,借助政府部门提供的扶持政策,进行产业升级,将自身打造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席国荣.化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现状及趋势浅析[J].化工管理,,24:8+10.

[2]司东皖.我国化工行业的环境规制效率研究[D].辽宁大学,2013.

篇7:石油化工企业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部 二○一○年一月

目 录

1.适用范围„„„„„„„„„„„„„„„„„„„„„5 2.编制依据„„„„„„„„„„„„„„„„„„„„„5 3.术语和定义„„„„„„„„„„„„„„„„„„„„5 4.应急预案编制程序„„„„„„„„„„„„„„„„„8 5.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12 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1.适用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内容等基本要求。

本指南适用于石油化工(包括石油炼制与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

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编制该指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 环境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环境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3.2 环境敏感区

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

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3.3 环境保护目标

石油化工企业周边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区。

3.4 危险物质

指能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等危险的一种物质或者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

3.5 危险废物

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3.6 环境污染事件危险源

在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发生环境污染事件的污染源,包括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的危险物质以及产生、收集、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设备和装置等。

3.7 环境污染事件与突发环境事件

环境污染事件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由于不可抗力致使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系统受到干扰,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财富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和环境安全构成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

3.8 分类

指根据环境污染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划分环境污染事件的类别。

3.9 分级

指按照环境污染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及危害程度,划分环境污染事件的级别。

3.10 应急准备

指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3.11 应急响应

指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3.12 应急救援

指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件危害和防止事件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件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3.13 恢复

指在环境污染事件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4.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4.1 成立预案编制工作组 成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针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类别和应急职责,结合企业部门职能分工抽调预案编制人员。预案编制人员应来自企业相关职能部门和专业部门,包括应急指挥、环境风险评估、生产过程控制、安全、组织管理、监测、消防、工程抢险、医疗急救、防化等各方面的专业人员和企业内部、外部专家。预案编制工作组应进行职责分工,制定预案编制任务和工作计划。

4.2 基本情况调查

应对企业基本概况、环境污染事件危险源、企业周边环境状况、环境保护目标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说明。

4.2.1 企业基本情况调查

4.2.1.1 企业名称、详细地址。

4.2.1.2 企业经济性质、隶属关系、从业人数。

4.2.1.3 企业的地理位置(经纬度)。

4.2.1.4 其他情况说明。

4.2.2 企业环境污染危险源基本情况调查

4.2.2.1 企业的主、副产品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的名称 及日产量,原材料、燃料名称及日消耗量、物料最大贮存量和加工 量,列出涉及的危险物质名称及数量等。

4.2.2.2 调查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装置,危险物质储存方式(槽、罐、池、坑、堆放等),收集企业平面布置图,雨水、清净下水和污水收集、排放管网图、应急设施(备)平面布置图、企业消防设施配置图。4.2.2.3 调查企业排放污染物的名称及排放量,污染治理设施处理量及处理后废物产生量,污染治理工艺流程、设备及其他环境保护措施等。

4.2.2.4 调查企业危险废物的产生,储存、转移、处置情况,危险废物处理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资质、处理场所的位置,危险废物处理的设计规范和防范环境风险情况。

4.2.2.5 调查企业危险物质及危险废物的运输(输送)单位、运输方式、日运量、运地、运输路线、“跑、冒、滴、漏”的防护措施等。

4.2.3 企业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调查

4.2.3.1 企业所在地的气候(气象)特征,如风向、风速、降雨量、暴雨期等。

4.2.3.2 企业所在区域地形地貌及厂址的特殊状况(如上坡地、河流的岸边)。

4.2.3.3企业所处区域地理位置图(比例尺1:5000和1:50000),图中包括以下内容:

(1)年风向玫瑰图;

(2)物料运输(进厂和出厂)依托的公路、铁路、水域,以及管道;(3)受纳本企业废水(包括污水处理厂出水、直排清净下水和雨水)的水域,废水排放路径及排污口位置,企业厂区外固体废物处置场;

(4)周边区域道路交通、疏散路线、周边区域的企业分布、社区重要基础设施等;

(5)区域内环境敏感保护目标(调查范围按HJ/T 169 确定)。

4.2.3.4 企业废水(包括污水处理厂出水、直排清净下水和雨水)排放去向(水域名称),废水输送方式,排污口位置,水域功能类别。企业排污口下游的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地表水及地下水取水口、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红树林、珊瑚礁、鱼虾产卵场、重要湿地和天然渔场等)名称,保护级别,与企业排污口的距离。

4.2.3.5 列表说明区域内各环境保护目标名称及与企业边界的方位和距离,人口集中居住区人口数量、学校的相对位置和学生人数、医院的相对位置及联系方式。

4.2.3.6 企业相关地表水、地下水、海域、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受纳水体(包括支流和干流)情况及执行的环境标准,区域地表水、地下水(或海水)及区域环境空气执行的环境标准。

4.2.3.7 企业下游供水设施服务区设计规模及日供水量、联系方式;取水口名称、地点及距离、地理位置(经纬度)等,服务范围内灌溉面积、基本农田保护区情况。

4.2.3.8 企业下游地下水打井取水情况。

4.2.3.9 周边企业的基本情况。

4.2.3.10 企业周边区域道路情况及交通干线流量等。

4.2.3.11 企业危险物质和危险废物运输(输送)路线中的环境保护目标说明。

4.2.3.12 同一流域或区域产生同类污染物的其他企业名录及排污状况。

4.3 环境风险评价与应急能力评估

4.3.1 明确企业存在的危险源、环境风险评价结果,以及可能 发生环境污染事件的后果和波及范围。4.3.2 对企业存在的环境污染事件风险进行识别。

4.3.3 对可能引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危险目标,应分析其关键装置、要害部位以及重大环境危险源等的风险程度,作为事件分级的主要依据。

4.3.4 针对环境污染事件的风险程度,对企业的应急资源、处置能力以及员工的综合应急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估,找出不足,并在应急保障中采取适当的强化保障措施。

4.4 应急预案编制

在以上调查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类型和影响范围,编制应急预案。对应急机构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备)、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做出具体安排。应急预案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

4.5 应急预案的评审、发布与更新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评审。评审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外部评审是由上级主管部门、相关企业、环保部门、周边公众代表、专家等对企业的预案组织审查。预案经评审完善后,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按规定报本地环保部门备案。同时,明确实施的时间、抄送的部门、企业、社区等。

企业应急预案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所涉及的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变动、或在执行中发现重大缺陷时,由企业及时组织修订。企业应每年组织对预案进行评审,并及时根据评审结论组织修订。

4.6 应急预案的实施 预案批准发布后,企业应落实预案中的各项工作及设施的建设,明确各项职责和任务分工,加强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实现应急预案持续改进。

5.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5.1 总则

5.1.1 编制目的

明确预案编制的目的、要达到的目标和作用等。

5.1.2 编制依据

明确预案编制所依据的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部门文件,有关行业技术规范标准,以及企业关于应急工作的有关制度和管理办法等。

5.1.3 适用范围

规定应急预案适用的对象、范围,以及环境污染事件的类型、级别等。

5.1.4 事件分级

参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5.1.5 工作原则

明确应急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减少危害,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企业自救、属地管理,整合资源、联动处置等原则。

5.1.6 应急预案关系说明

明确应急预案与内部企业应急预案和外部其他应急预案的关系,并辅相应的关系图,表述预案之间的横向关联及上下衔接关系。

5.2 组织机构和职责 5.2.1 组织机构

明确应急组织机构的构成。一般由应急领导小组、应急指挥中心、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应急工作主要部门、应急工作支持部门、信息组、专家组、现场应急指挥部等构成,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述。

5.2.2 职责

规定应急组织体系中各部门的应急工作职责、协调管理范畴、负责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具体操作步骤等。

5.3 预防与预警

5.3.1 危险源监控

明确对区域内容易引发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组织进行检查、监控,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预防。应急指挥机构确认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后,要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通知有关部门、单位采取相应措施预防事件发生。

5.3.2 预防与应急准备

明确应急组织机构成员根据自己的职责需开展的预防和应急准备工作,如完善应急预案、应急培训、演练、相关知识培训、应急平台建设、新技术研发等。

5.3.3 监测与预警

5.3.3.1 应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对重点排污口进行例行监测。

5.3.3.2 根据企业应急能力情况及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级别,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监测工作。

5.4 应急响应

5.4.1 响应流程

根据所编制预案的类型和特点,明确应急响应的流程和步骤,并以流程图表示。

5.4.2 分级响应

根据事件紧急和危害程度,对应急响应进行分级。

5.4.3 启动条件

明确不同级别预案的启动条件。

5.4.4 信息报告与处置

5.4.4.1 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内部信息报告的形式和要求,以及事件信息的通报流程;

5.4.4.2 明确事件信息上报的部门、方式、内容和时限等内容; 5.4.4.3 明确事件发生后向可能遭受事件影响的单位,以及向请求援助单位发出有关信息的方式、方法。

5.4.5 应急准备

明确应急行动开展之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下达启动预案命令、召开应急会议、各应急组织成员的联系会议等。

5.4.6 应急监测

5.4.6.1 明确紧急情况下企业应按事发地人民政府环保部门要求,配合开展工作。

5.4.6.2 明确应急监测方案,包括污染现场、实验室应急监测方法、仪器、药剂。

5.4.6.3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企业环境监测机构要立即开展应急监测,在政府部门到达后,则配合政府部门相关机构进行监测。

5.4.7 现场处置

5.4.7.1 水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处置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及事件类型、可控性、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及水环境状况等,需确定以下内容:

(1)可能受影响水体情况说明,包括水体规模、水文情况、水体功能、水质现状等;

(2)制定监测方案,开展应急监测;

(3)事件发生后,切断污染源的有效方法及泄漏至外环境的污染物控制、消减技术方法说明;

(4)制定水中毒事件预防措施,中毒人员救治措施;

(5)需要其他措施的说明(如其他企业污染物限排、停排,调水,污染水体疏导,自来水厂的应急措施等);

(6)跨界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措施说明;

(7)其他说明。

5.4.7.2 有毒气体扩散事件现场处置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及事件类型,事件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以及风向、风速和地形条件等,需确定以下内容:

(1)切断污染源的有效措施;

(2)制定气体泄漏事件所采取的现场洗消措施或其他处置措施;(3)明确可能受影响区域及区域环境状况;

(4)制定监测方案,开展应急监测;

(5)可能受影响区域企业、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和路线、基本保护措施和个人防护方法;

(6)临时安置场所;

(7)周边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方案;

(8)其他说明。

5.4.7.3 溢油事件现场处置

根据溢油数量、油品种类等,需确定以下内容:

(1)制定切断溢油源和控制影响范围的有效措施;

(2)制定监测方案,开展应急监测;

(3)制定事件现场隔离警戒,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件措施;

(4)制定油品回收和减轻环境污染的措施;

(5)制定减轻溢油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的措施;

(6)其他说明。

5.4.7.4 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污染事件现场处置

根据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的性质、污染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需确定以下内容:

(1)切断污染源的有效措施;

(2)制定防止发生次生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置措施;

(3)明确可能受影响区域及区域环境状况;

(4)制定监测方案,开展应急监测;(5)可能受影响区域人员疏散的方式和路线、基本保护措施和个人防护方法;

(6)临时安置场所;

(7)周边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方案;

(8)其他说明。

5.4.7.5 辐射事件现场处置

(1)对于放射源丢失、被盗或被抢的事件,需确定以下内容: 1)制定放射源搜寻措施和步骤;

2)制定在指定区域内宣传放射性危害特性的方法;

3)其他说明。

(2)对于放射性物质泄露事件,需确定以下内容:

1)制定措施,切断辐射范围扩大的途径;

2)制定实时监测方案;

3)制定现场专业技术人员个人防护措施;

4)制定周边群众保护措施和预防、治疗方案;

5)其他说明。

5.4.7.6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依据事件分类、分级,附近疾病控制与医疗救治机构的设置和处理能力,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处置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可用的急救资源列表,如急救中心、医院、疾控中心、救护车和急救人员;

(2)应急抢救中心、毒物控制中心的列表;(3)国家中毒急救网络;

(4)伤员的现场急救常识。

5.5 安全防护

5.5.1 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明确事件现场的保护措施;

5.5.2 受灾群众的安全防护。制定群众安全防护措施、疏散措施及患者医疗救护方案等。

5.6 次生灾害防范

制定次生灾害防范措施,现场监测方案,现场人员撤离方案,防止人员中毒或引发次生环境事件。

5.7 应急状态解除

5.7.1 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

5.7.2 明确应急终止的程序;

5.7.3 明确应急状态终止后,继续进行跟踪环境监测和评估的方案。

5.8 善后处置

5.8.1 明确受灾人员的安置及损失赔偿方案;

5.8.2 配合有关部门对环境污染事件中的长期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5.8.3 明确开展环境恢复与重建工作的内容和程序。

5.9 应急保障

5.9.1 应急保障计划

制定应急资源建设及储备目标,落实责任主体,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确定外部依托机构,针对应急能力评估中发现的不足制定措施。

5.9.2 应急资源 应急保障责任主体依据既有应急保障计划,落实应急专家、应急队伍、应急资金、应急物资配备、调用标准及措施。

5.9.3 应急物资和装备保障

企业依据重特大事件应急处置的需求,建立健全以应急物资储备为主,社会救援物资为辅的物资保障体系,建立应急物资动态管理制度。

5.9.4 应急通讯

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的单位和人员联系方式及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健全应急通讯系统与配套设施,确保应急状态下信息通畅。

5.9.5 应急技术

阐述应急处置技术手段、技术机构等内容。

5.9.6 其他保障

根据应急工作需求,确定其他相关保障措施(交通运输、治安、医疗、后勤、体制机制、对外信息发布保障等)。

5.10 预案管理

5.10.1 预案培训

说明对本企业开展的应急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如果预案涉及相关方,应明确宣传、告知等工作。

5.10.2 预案演练

说明应急演练的方式、频次等内容,制定企业预案演练的具体计划,并组织策划和实施,演练结束后做好总结,适时组织有关企业和专家对部分应急演练进行观摩和交流。

5.10.3 预案修订 说明应急预案修订、变更、改进的基本要求及时限,以及采取的方式等,以实现可持续改进。

5.10.4 预案备案

说明预案备案的方式、审核要求、报备部门等内容。5.11 附则

5.11.1 预案的签署和解释

明确预案签署人,预案解释部门。

5.11.2 预案的实施

明确预案实施时间。

5.12 附件

(1)环境风险评价文件;

(2)危险废物登记文件或企业危险废物名录;

(3)企业应急通讯录;

(4)应急专家通讯录;

(5)企业环境监测应急网络分布;

(6)企业环境监测机构联系人通讯录;

(7)外部(政府有关部门、救援单位、专家、环境保护目标等)联系单位通讯录;

(8)单位所处位置图、区域位置及周围环境保护目标分布、位置关系图、本单位及周边区域人员撤离路线;

(9)单位重大危险源(生产及储存装置等)分布位置图;

(10)应急设施(备)布置图;(11)危险物质运输(输送)路线及环境保护目标位置图;

(12)企业雨水、清净下水和污水收集、排放管网图;

(13)企业所在区域地下水流向图、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划图;(14)各种制度、程序等,如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格式)表、应急预案启动(终止)令(格式)、应急预案变更记录表等;

(15)国家和地方相关环境标准目录;

篇8:石油化工企业环境保护

目前,中国石油企业在资源的勘探开发以及运输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环境污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其可持续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然而由于重视程度、政策执行、结构体系等原因,中国石油企业开展环境保护远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因此如何在资源日益萎缩的形势下,保证高产稳产的同时,探索一种能够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做出根本变,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矛盾,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1]的石油企业环境保护战略机制,便成为中国石油企业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

1 环境问题制约中国石油企业发展

国内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科学技术不断升级,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中国石油企业在直接面对世界经济强手的较量时,其自身的资源优势正在国际环境保护标准的要求下弱化,虽然中国石油储藏相对丰富,但是这些自然资源有限且不可再生,环境保护投资不足和环境保护技术发展缓慢愈加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环境保护机制的不完善更加剧了企业发展的艰巨性,制约了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 国家法规及政策限制

国家法规及政策已经将环境保护作为允许企业营运的重要指标,在政策层面约束企业的经营行为。石油企业本身必须遵守国内国际石油行业环境保护标准,在达到各项市场规范环境标准(如污染物排放标准)之前,国家的法规及政策绝不允许正常经营,如果环境问题过于严重并始终得不到治理和改善就有被退出市场的可能,在市场层面限制企业经营行为。

1.2 大企业社会责任的制约

由于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所以政府和公众对环境问题产生了前所未有关注。石油企业作为国家支柱企业,在拥有更多国家支持的同时也同样承担着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石油企业作为环境污染的大户,必须时刻关注环境保护以维护良好的社会形象,特别是在目前的互联网时代,各种媒体与社会舆论都加大了对企业的监督力度,环境问题越发限制石油企业的发展。

1.3 资源浪费严重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石油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无论是重视程度还是投入力度都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环境保护技术研发及应用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对水电资源浪费非常严重,特别是加工原油用水量仍然较大,据统计中国加工原油的用水量为2.0~2.5t水/t原油,而国外一般为0.5~1t水/t原油之间,耗费了大量水资源;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过程中,某些石油企业为了减少开发成本,对已经打出的可以进行回收利用的燃气,采取排空燃烧的方式进行处理,尤其以新疆塔里木油田库车县境内的牙哈一井为最,排空燃烧达15年之久。石油企业这种对自然资源大量耗费的做法间接削弱了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4 国际环境保护标准限制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环境保护标准和绿色壁垒削弱了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成本领先战略为主的石油企业如果只顾眼前利益,忽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导致环境破坏,会对企业形象大打折扣,进而丧失国际竞争力。

2 国外石油企业环境保护机制发展现状及经验的借鉴

目前,国外大型石油公司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保护机制的探索。

2.1 BP石油公司的做法

该公司的保护环境方面探索体现在一是实行ISO14001环境管理系统并将“无损环境”(no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作为企业的目标之一。二是建立“计划-执行-考核-改进”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HSE管理体系并建立HSE管理体系保障系统,保证公司的HSE管理体系框架得以实施。

2.2 壳牌公司在环境管理方面也一直走在前列

1994年,壳牌公司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颁发和实施HSE管理体系导则。壳牌公司的HSE管理体系随后不断完善,形成了适于其多层次跨国经营的HSE管理体系模式。在环境保护管理方面主要体现在对业务单元、各级领导、企业员工三个层次的要求方面。

2.3 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主要做法一是体现在在HSE管理方面建立了业务一体化管理体系(OIMS)提出了十一个要素,包括:

领导、管理、风险评价和管理、承诺和责任;设施设计和建造;信息与文件;员工能力与培训;实施与运行;第三方服务;事故调查与分析;群体意识与应急准备。二是为满足公司OIMS管理体系提出的十一个要素,要求它的每一个业务单元要建立管理体系,并且通过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对OIMS管理体系的实施进行检查。

可以看出,目前国际上几大石油公司为推行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实施,在环境保护机制方面主要依靠的自身制度化的措施。与壳牌、埃克森等企业自身管理机制是主要驱动因素的环境管理发展过程不同,我国石油企业环境管理工作中,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主要以行政手段为主,企业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先是出台法律,进而建立相应的内部管理规范指导企业环境管理。由于我国法律制度的欠缺,没有类似的对生产者责任制的手段,因此企业缺乏内在保护环境的动机。借鉴国外经验,中国石油企业的环境保护必须首先突出石油企业环境保护主体的地位,同时石油企业的环境保护又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并思考这个问题。鉴于此本文所探讨的环境保护机制主要是站在石油企业的角度从规范的环境保护管理机制、环境保护监督机制、环境恢复机制三方面探讨中国石油企业环境保护机制的构建。

3 中国石油企业环境保护机制的构建

3.1 建立规范的环境保护管理机制

3.1.1 完善组织结构与责任体系

中国石油企业要建立规范的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就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应以石油企业党政领导为首,层层签订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在污染治理、环境管理、环境保护宣传等方面,明确领导责任和义务,自上而下推行HSE(health,safety,environment的缩写,即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将环境保护指标与责任落实到每个人的日常工作中。其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符合生产能力和发展水平的全面科学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定期召开环境保护研讨会,审议通过具体的环境保护工作计划,认真总结上一阶段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确实解决经费等阻碍环境保护的具体问题。

3.1.2 细化计量体系与指标标准

规范的环境保护管理机制离不开规范的节能降耗计量体系,中国石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尽可能量化各项标准,或采取定性或状态描述的方法,使实际节能降耗工作更符合标准,增强环境保护管理机制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石油企业首先应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采用国际先进的能源计量、体积计量、热值计量和自动计量等计量方式,对计量器具实行三级管理,定期实行检查,分厂、分矿、分区计量,为环境保护的分析、考核提供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其次,按照国家和中油集团关于主要耗能设备监测比例的要求对重点能源消耗设备加大动态监测力度,建立统计分析制度,并依据其监测结果,对工况进行分析并及时调整,使运行效率得以提高。除此之外,通过建立相应培训、监督、报告、处理、评估制度以及活动开展的程序制度、操作规程等,使石油企业环境保护管理的所有过程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使环境保护管理机制更加系统和完整,为实施精细管理奠定了基础。

3.1.3 明确工作步骤和部门职能

石油企业为使环境保护所涉及的各项工作都权责到位,避免互相推诿及责任不清的现象发生,必须针对统计、计量、监测、考核等多个环节制定“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流程”,并且定期进行流程完善,实行节能减排任务责任制,落实到员工岗位。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首先,对于涉及环境保护内容的部门,石油企业要明确其部门职能,例如计划审核部门负责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环境保护篇章并且对其进行审核;技术开发部门负责油田开发项目中环境保护措施的布置及环境保护投资的落实;过程管理部门负责项目设计、施工、竣工验收中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和监督管理;总体环境保护部门负责项目的全程参与,负责项目管理中环境保护的整体评价工作。其次,石油企业在新开发建设油气田之前,要对新项目严格把关,严禁采取落后淘汰生产工艺,坚持先评价后建设原则,加大对新项目的审批和验收力度,做到防治污染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

3.2 建立全方位环境保护监督机制

3.2.1 加强数字采集与防污监控

中国石油企业在规范环境保护管理的基础上,还应该建立全方位的监督机制,通过数字采集加强污染防治监控,应成立专门的安全环境保护委员会或安全环境保护处,设置环境监督岗位,对企业周围的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并且实时更新环境监测设备,提高监测技术水平,进行油田污染物控制、治理及日常环境保护的监督工作。

3.2.2 加强奖惩力度与公众监督

中国石油企业对环境保护的监督还体现在对员工的操作监督上,对于员工在安全生产过程中是否做到环境保护的监督还应进一步完善,对于造成环境污染的非环境友好型操作的惩罚措施还需加强力度;此外,来自石油企业外部的公众监督对于石油企业加强自我环境保护意识也有很大的影响,重视公众反馈信息,及时与公众沟通也是石油企业加强环境保护的一项有效措施。

3.3 建立油气田环境恢复机制

石油企业在对油气田生产开发之前,首先应积极利用自然环境的自净功能,对油气资源区域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对超越区域生态承载力的开发项目进行限制和整顿,对可以项目开发的区域进行妥善规划再进行施工;其次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污染物的制造和废弃物的回收;但是这还不够完善,最后即使是工程竣工后,也应该对已经受到污染破坏的环境进行修复,采多种手段加强污染源治理,对作业现场进行清污和平整植被,不断改善油田生态环境。以下是石油企业在施工前后应该对周边环境进行的准备和修复工作。

参考文献

[1]温宗国,王迪,周爱国,陈吉宁.跨国石油公司环境保护机制的比较分析[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8(9):42-45.

[2]赵焕卿.石油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2007:162-162.

上一篇:小学五年级作文:想起这件事,我就后悔下一篇:单位开展徒步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