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企业应急

2024-04-10

石油化工企业应急(共6篇)

篇1:石油化工企业应急

摘要:石油化工企业在日常运营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日常的应急演练是必不可少的,应急演练可以提高石油化工企业员工的危险意识,提升应对危险的能力,减少发生事故时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资产损失。石油化工企业管理人员应该明确应急演练的重要性,按照相关要求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应急救援设备的响应能力和应急处理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和事故发生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石油化工企业;应急演练;安全管理

石油化工行业是危险性比较高的行业,由于石油的易燃性以及开采中存在的一些危险,导致石油化工企业的事故频发,并且在发生事故时伤亡率很高,带来很多人员和物资的损失。因此,石油化工企业要积极采取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同时加强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救援能力,降低事故带来的损失,应急演练就是一种很好的提升应急处理能力的方式,应急演练可以提升石油化工企业员工的危险意识,提高应急事故处理水平,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

1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特点

1.1高危险性

石油化工企业经营物品为石油和化工产品,这些产品属于易燃、易爆物品,在开采和生产的过程中,工作环境也经常是高温、高压的,因此产品更加容易出现失火或是爆炸的情况,导致严重的事故发生。

1.2企业规模较大

石油化工企业一般是国家大型企业,并且还在逐步由过去的几百万吨逐渐向千万吨发展,能量聚集越多,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就大,加之企业规模比较大,因此想要完全预防危险的发生存在较大难度,并且危险发生时带来的损失也就更加可观。

1.3边生产边施工

当前的石油化工企业在经营的过程还在经历着不断的改造,由于科技的发展,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速度也在加快,因此石油化工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还在不断的进行设备的建设,边生产边施工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样的管理方式就导致了危险性的增加,安全管理方面的难度也就进一步增加了。

1.4事故升级迅速

石油化工企业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很难控制,石油等易燃物一旦燃烧,很难进行扑灭,化工产品的爆炸也会引发连环爆炸,在过程中不仅救援困难,事故还会不断升级,危及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在短时间内很难化险为夷。

1.5当前技术无法避免事故

目前的安全管理,不论是技术、工艺、设备还是管理水平还无法实现本质安全。所以安全生产事故也就很难完全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安全管理预防控制事故的发生,然后再通过加强应急管理来减少和降低事故的危害及损失。

2应急演练的作用

在石油化工企业中,当前的技术并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因此只能采取对应的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事故带来的损失,应急演练就是降低事故发生的最好方法。应急演练可以让石油化工企业的员工时刻意识到危险的存在,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会更加的谨慎,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同时经常组织应急演练,可以让工作人员掌握逃生技巧,锻炼逃生的速度,在发生事故时能第一时间逃离危险。同时也可以发现救援力量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避免真正的事故发生时因救援不利带来的损失。因此,加强石油化工企业的应急演练是十分必要的。

3应急演练有效性措施

石油化工企业的应急演练过程十分复杂,在演练前要将细节策划完整,根据不同的演练规模,制定不同的计划。演练之前要将注意事项向各部门员工介绍清楚,避免演练过程出现意外。应急演练的具体注意事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3.1严格按照策划方案进行

应急演练策划方案是在演练之前根据演练的内容、规模,参与人员等各项因素进行制定的,其中包含了逃生方案、急救方案等多个方面,对演练的细节进行规划。在具体的演练中,参与应急演练的人员应该严格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演练,避免参与人员擅自行动。应急演练虽然不是真实的事故,但是对真实事故的模拟,如果参与人员认识不到演练的重要性,擅自行动,就可能会破坏整个演练,导致演练达不到效果,浪费了人力物力。

3.2避免形式主义

石油化工企业的应急演练,其目的是为了让员工熟练应对突发事故,减少事故发生带来的损失,关系到石油化工企业人员和财产安全问题。因此在演练中避免搞形式主义,参与演练的部门人员都应该认识到演练的重要性,认真学习演练注意事项,了解安全知识,避免在演练的过程中浑水摸鱼,只“演”不“练”。演练的策划人员要紧急下达命令,而不能事先给予通知,这样才能考察到安全工作的真实水平,否则就达不到检验和锻炼的目的。

3.3策划要考虑实际情况

在演练的过程中,由于企业的生产还处在正常状态下,与真实的事故现场存在一定的差别,为保证演练不能影响正常的生产和运转,因此演练的策划要充分考虑具体情况。例如哪些情况不能按照真实的来实施,哪些部门在哪些情况下不能参与演练等,都要提前进行设置,避免演练开始时现场发生混乱,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

3.4演练要高度模仿真实情况

应急演练的甚至要与真实事故发生的场景高度相似,不能为了省事或是便捷而甚至与真实情况相悖的场景,这样不仅达不到应急演练的效果,还可能会误导参演人员,让工作人员按照错误的方式逃生和救援,导致事故发生时的损失扩大,与演练的目的相悖。

3.5总结和追踪

应急演练结束之后的总结和追踪是必不可少,应急演练除了锻炼企业人员处理应急事故的能力,更多的是发现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例如工作人员对于逃生知识的了解是否清楚,救援准备是否充分等等,因此在演练结束之后要进行相应的总结和追踪,升华演练效果。要及时总结演练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对于策划中出现的不足也要及时纠正,之后各部门根据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对安全管理进行完善,提升事故处理水平。

4结语

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中存在很大的危险性,其中的原料多是易燃易爆物品,因此事故的发生频率较大,为了降低事故发生时带来的损失,石油化工企业应组织应急演练,提升工作人员应对事故的能力。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存在一定特点,其企业规模大,事故升级快,因此应急演练的策划方案要根据这些特点来制定。应急演练中要注意按照策划方案实施,避免形式主义等,让应急演练发挥最大作用,减少事故发生时带来的损失。

作者:李连强 单位: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公司

参考文献:

[1]吴运逸,雷海丽.石油化工企业如何有效进行应急演练[J].安全,2014(01):46~47.

[2]房亮亮.石油化工企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3.

[3]王瑜.基于虚拟演练的化工应急预案培训与考评系统研究与设计[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5.

篇2:石油化工企业应急

本文就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问题结合HSE管理体系做了比较系统全面的介绍,并且简单介绍了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和应急管理体系。

现代石油石化生产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由于火灾、爆炸、中毒等重大事故的频频发生,不仅给企业带来了高额的经济损失,也使石油石化产业长期处于高能耗、高污染、高破坏的境地。

一、石化安全生产面临形势与现状

随着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面临的挑战和竞争是前所未有的,同时暴露出的问题也愈来愈多,特别是关于安全、健康、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和潜在威胁日益突出。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超大型石化生产装置、储存装置的日益增多,重大危险源的数量不断增加;

2)化学品经营、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大量流动危险源;

3)大量长输油、输气的管线建设,由于横跨不同地区,所处地理环境十分复杂,构成了新的危险因素;

4)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划管理的薄弱,很多化工企业建在市区,或十年前处于城市郊区但现在已被城市包围,居民区、生产区混杂,特别是城市加油站、加气站均建于市区,并有相当数量建在人口密集区,潜在危险性增大。

安全生产形式十分严峻,加强安全管理的任务非常艰巨。近年来,随着我国石化工业的发展,安全管理部门积累并探索出大量组织安全生产的经验。

二、大力做好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

石油化工安全生产规定:石油化工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建立健全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档案、事故应急预案和安全管理体系,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并且要对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必须登记建档、评估,制定应急预案。对重大危险源,采取相应的防范、监控措施,对重大事故隐患,采取整改措施,并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石油化工企业实现安全生产首先要考虑的是人的安全意识教育,让安全教育深入人心。按照《安全生产法》国家局20号令《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总局3号令《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的要求,企业必须履行好安全生产和安全生产培训的责任和义务,做好安全教育,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加强职工的操作技术培训,推行上岗资格取证制度,经常不断地开展反事故演练,练就职工过硬的安全操作技能和识别安全隐患的火眼金睛,增加安全生产的保障系数。

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积极推行HSE(健康、安全、环境)体系管理。HSE管理体系将健康、安全、环境融为一体,将企业追求最大利润的天性逐步变为保全生命质量、保护环境的持续利用与追逐利润并重,使企业的管理目标特别突出了人的健康、安全和环境

保护。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中心,围绕工艺的每一个环节,抓好一岗一责制的落实,做到全员、全方位、全天候抓安全生产,逐步形成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安全生产管理局面。

近年来,石化企业的安全教育可谓声势浩大,每年的第一份文件、第一个会议的内容都是安全生产,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安全承诺书,交纳安全风险抵押金,表彰上安全生产先进等。适时开展安全生产周、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开展班组事故预想发布会、反事故演练活动等,营造出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得以提升。中石化一贯坚持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命的思想,大力推行健康、安全、环境(HSE)管理体系,制定了《安全卫生科技“十五”发展纲要和2015年远景规划》

其次是设备的安全管理。

主要通过以下三点实现:一是建立关键装置、要害部位领导负责制度,对一些大型反应器、压缩机、燃烧炉等关键设备实施单位领导负责制,查找并及时整改事故隐患是石化企业安全生产的中心环节,领导带头深入现场,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与经济责任制挂钩;二是要建立常年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发动职工针对生产控制的每一个环节查找隐患,大患大治,小患小治,绝不拖延,以看板的形式及时向有关人员说明隐患的名称、部位、治理期限等;三是加大用火、安装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力度。化工装置在停工检修、扩建或临时抢修状态下,必须加强动火条件的确认、审批、监护制度及作业人员的管理,明确职责,加强教育,对不符合作业条件的坚决制止。

第三是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的安全管理,尤其是危险化学品的管理。

对于化工原料产品也建立关键部位领导负责制度,做好安全流畅生产和销售经营。由于危险化学品所固有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性,使得安全问题尤其重要。目前,我国的石油化工安全形势比较严重,各类事故和职业危害频繁,已成为制约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

我国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总体思路是:实施危险化学品从生产、储存、运输到经营、废弃全过程的动态“户籍”式监控管理,尤其是剧毒品、爆炸品全程的监控管理,化学品运输车辆的监控,长输管道的监控管理。

当前,国家安全生产管理监督总局针对危险化学品已经采取系列措施:

1、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许可制度,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国家建立了企业设立和建设项目安全审查批准制度;包装物、容器专业生产企业定点审批制度;危化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制度;剧毒化学品购买和准购制度;危化品运输企业资质条件认定和通行管理制度等。

2、加强对重点品种的监管,落实两个主体责任。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对液氯、液化石油气、液氨、剧毒溶剂等重点品种的道路运输安全监控,重点打击超载,防范翻车泄漏事故。强化各级政府行政首长和企业法定代表人两个责任制,加强政府执法监管力度和部门履行职责能力,落实政府监管主体责任;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严格规章制度,认真排查和整治隐患,建立健全以第一责任人为中枢的安全责任体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把安全责任分解落实到厂和车间,班组、岗位,落实到人头。

3、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杜绝“三违”现象。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下发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试行)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考核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实施安全标准化活动。该《安全标准化规范》共有10个A级要素、51个B级要素。这些要素从系统管理的角度覆盖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各个方面,是提升安全的重要手段。应该说,考核机构对照每个要素给企业进行考评,能够分析得出企业目前的安全状况。通过安全标准化工作,可以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将传统的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预防,加强企业“双基”工作,推进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建设进程。同时,政府部门根据考评结果,明确重点监管对象,把它作为发证后监管的重要内容,及时消除事故隐患,防范事故发生。

4、依靠科技进步,加大隐患治理和技术改造。贯彻落实“科技兴安”战略,加大科技投入,研发、继承和推广石油化工安全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利用现代化信息,不断提高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管预警能力。

5、开展联合执法,完善化学事故应急预案。在危化品安全监管上,形成由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特别是公安、交通、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道路、水路安全监管,建立区域化学品运输安全监控体系,联合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活动。各地、各企业要制定并完善事故应急预案,组织演练。对已发生的化学品事故,要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查清事故原因,采取教训,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另外,加大安全生产技改投入,不断提升安全管理的技术含量,可以利用计算机编制安全生产监控软件,实施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形成现场管理与网络管理双管齐下的良好局面。

另外,要加强施工作业的安全检查,发现事故苗头坚决排除。

三、应急管理体系

(一)建立预防好措施使安全预警疏而不漏

预防措施是防止事故重复发生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HSE管理的一个重要要素。HSE管理目标是“通过对员工进行HSE宣传教育和培训,不断促进员工的HSE意识;最大限度地查出事故隐患,使事故发生率逐年减少,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员工的健康与安全,安全生产实施„四杜绝、三不超、一稳定‟;杜绝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把对环境的影响因素降低到最小程度”。企业HSE方针是“遵守所在国和地区有关健康、安全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保护健康;科学管理,持续发展”。

建立重大事故隐患预防控制体系是石化工业安全生产的必由之路,对降低事故发生、提高安全生产系数意义重大。

第一,要正确识别石化企业生产的危险源,按照相关标准对工艺生产控制过程中的诸危险要素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找出潜在的工艺缺陷、失误要素和预防重点,建立近期和长远的防治计划,进行动态监测,发现险情及时报警、及时整改。

第二,建立切实可行的事故隐患应急处理系统,围绕石化生产中的具体环节,按照HSE体系要求,有针对性地编制风险评估、预警、应急处理方案,有效地抑制突发事件,减少社

会危害和企业经济损失。

第三,加大安全生产的监察力度。石化企业的安全主管领导和部门必须将隐患治理和安全监察始终列为企业的头等大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实施企业安全管理监察体系,积极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提升石化企业安全生产的监控能力和水平。

组好检查与监督工作

检查与监督是实施HSE管理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检验HSE管理体系好坏的一种有效手段。企业制定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设备保养制度、设备定期巡回检查制度、设备管理人挂牌制度、生产运行记录台账等,有效地保证了生产装置的安全高效运行。企业组织专业安全检查、季节检查与抽查等,能够有效地促进各项规章制度的全面实施。要严格按照HSE管理规范要求执行,确保了施工质量,按时完成治理达标工作。对重点生产装置、关键部位、油气站、库等都制定了应急安全防范措施,如防火安全应急措施,防硫化氢中毒安全防范措施,触电抢救应急计划,油、气运输安全应急计划,井控应急计划,油、气储罐泄漏与灭火应急计划等。

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

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是抓好安全环保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治理工作,才能控制事故源头,确保安全。如钻井一公司对新井位的确定,首先是对井下地质、周围环境、搬运、安装、钻井等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做到事前管理,心中有数。其次,在钻井作业过程中,进行安全检查,做到发现隐患和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包括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明

确。去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包括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在内的整个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和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有关应急预案,推动“一案三制”(预案、体制、机制和法制)及应急管理体系、队伍、装备建设,切实提高预防和处置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目标是,在“十一五”期间,落实和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到2OO7年底形成覆盖各地区、各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建立健全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和国家、省(区、市)、市(地)三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区域、骨干、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依靠科技进步,建设安全生产应急信息系统和应急救援支撑保障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制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企业自主到位,社会共同参与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对于石油化工行业应急管理工作,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局制定了四个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陆上石油储运事故灾难预案》、《陆上石油开采事故灾难预案》、《海洋石油开采事故应急预案》。

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实现安全发展,就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探索,共同促进石化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事故处理

石油化工行业具有野外、高空、高温、高压、生产工艺复杂多变、生产装置大型化、作业过程连续化、生产原料及产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易腐蚀等危险特点。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事故,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一些国内外的事故案例给了我们很好的安全警示。

化工安全事故处理基本形式有事故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

其基本任务是

1及时控制危险源

2抢救受伤人员,这是重要任务

3指导群众防护

4做好现场清理,清除危害后果对事故外逸的有毒有害物质和可能对人和环境继续造成危害的物质

5处理后要做好统计分析

一般企业为紧急事故处理做好设备和设施,比如:应急电话、常用药品、急救药品、消毒用品等急救物品和眼科常备药物及器械等。

1.1大力宣贯HSE管理体系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石油地震队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规范》

《石油天然气钻井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指南》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

《油田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

《炼油化工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

《油田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

《销售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

《油田企业基层队HSE实施程序编制指南》等14个企业标准。

HSE管理体系

可简单概括为:

危害识别;

风险评价;

风险控制;

持续改进。

3几点建议

a)加大宣贯HSE标准的力度,大力宣传实施HSE的重要性、必要性;

b)强化全员HSE培训,不断提高全员安全技能与安全意识;

c)要注重HSE的总结和评审工作,以利改进和提高;

d)着重加强对基层队、站领导及业务骨干的HSE业务指导;

e)实施HSE管理,要因地制宜,以点带面,夯实基础,然后逐步推进,整体实施。

篇3:石油企业的生产应急管理与展望

围绕石油企业的生产应急管理问题展开探讨。

1 石油企业的生产应急管理策略

1.1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健全化建设

通常来说, 安监部门是企业生产应急管理的主要负责部门。要想提升应急管理的现实可操作性, 要做好人员选配工作, 应当确保安监部门的成员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要想使安监部门的职能能够在石油企业的应急事件中得到有效地发挥, 应当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与联系, 包括办公室、思政、技术、生产等部门。比如可以在不同部门或各个车间选取一些员工, 对这部分员工展开培训, 在车间内部构建安监小分队。

要想保障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企业应当从制度方面加强建设, 积极出台相应的工作指导规范与各种预案处理条例。对相关条例或规范进行编制的时候, 相关人员应当在学习国家或上级导部门或别的相关企业已有的条例与方法的基础上, 从本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出发, 对预案不断讨论、评审, 进行推敲, 促进预案不断完善。火灾突发事件预案就是一个典型。

1.2 加强预防, 有效将防治相结合

应急管理体系出台以后, 怎样保障应急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从众多的石油企业漏油事故当中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加强预防, 有效将防治相结合”这样的战略部署十分关键, 这种战略部署对于提升石油企业生产应急管理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1.2.1 加强预防, 以预防为主

通过对石油生产恶性事件观察可知, 安全监管部门管理缺乏力度, 员工缺乏安全意识是导致生产恶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所以加强预防, 要特别对这两大方面做好处理。

第一, 石油应急管理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对企业员工展开安全生产培训。要通过培训提升所有员工的“预防”意识, 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安全意识宣传, 通过让员工观看石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灾难事故短片等, 引起员工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

第二, 石油安监部门要保障其部门职能得到有效地发挥, 保障安全性生产评估的作用得到落实, 能够对各种危险隐患进行及时整改与排查等, 加强管理和监控工作, 要对潜在的危险事宜做好预警, 降低各类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要想提升预防工作效率, 作为安监部门的员工在工作态度上一定要做到严谨、认真。第二, 增多排查次数是落实“预防为主”策略的有效途径。比如, 安监部门可以以周为单位, 对企业展开比较全面的安全排查, 对潜在的安全风险做好预警与评估。

1.2.2 实行防救结合策略

实践经验表明, 具有较大的风险性是石油企业生产工作的一大特点。所以, 就算预防部署相当严密周全也难以根除事故的发生。因此, 石油企业实施防救结合的战略部署相当重要。

(1) 做好应急培训

应当将“防救结合”战略作为应急培训的首要内容。为了保障所有员工都能掌握一些应急知识, 企业应当面向企业全体员工展开“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活动, 使企业员工通过学习“应急预案编制”、“应急救援培训”等内容切实掌握相关的应急常识;第一, 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 在专业救援队伍没尚没有到达的时候, 为了提升企业应急管理体系的积极作用, 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 从员工中选拔出一部分, 对这部分员工加强现场应急管理与救援处理等培训。此外, 为了提高员工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企业还可以通过对火灾、地震等灾害进行现场模拟, 进行应急模拟演练活动。

(2) 对应急的科学性不断提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要想提升石油企业的生产应急管理机制的科学性, 应当对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 提升石油企业的生产应急管理机制互通互享、高速化特征, 在预警信息发布于通讯系统建设方面加大投入。例如可以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 对O A、电话、短信平台不断完善, 保障突发事件发生时, 信息可以造上传之间实现有效下达、并且具有较强的透明性, 这样就可以为应急救援活动赢取更加充裕的时间, 有利于将灾难的危害程度降低。此外, 要想提升通讯设备在突发事件中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作为信息发送者应当对事态所发生的各类状况进行客观真实地反馈, 这一点十分关键。诸如119、12 0、12 2等国家直属的紧急救援团队通常会在石油企业重大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展开舒救活动。但是, 如果救援队伍不能够对各灾难发生地环境因素做到有效地掌握, 就容易对救援进度产生阻碍作用, 所以, 做好科学预判工作对石油企业自身的生产应急管理机制来说十分终重要, 这样有利于帮助救援团队实现资源优化分配。

2 石油企业未来的应急管理格局

总体来说, 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突发事, 石油企业的生产应急管理机制应当及时出台相关工作计划, 确保信息通畅无碍, 能够协调相关单位顺利地实施应急策略。实践经验表明就算应急处理再及时, 也不可能将损失挽回。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将会对生态、能源产生重要影响, 所以关于石油企业的未来应急战略部署应当坚持“以防为主, 防微杜渐, 防救结合”的原则。为了确保这一原则能够得到落实, 作为石油企业生产应急管理机制工作人员在态度上必须做到严谨认真, 同时, 还要严格以制度条例为指导, 将预防巡查、安全排查等各部署工作执行到位。石油企业所有员工在日常的生产工作中, 都要有较高的安全意识, 不可疏忽马虎, 降低由于人为因素诱发危险事件的概率。

3 结语

如何处理好石油企业的生产应急管理问题已经刻不容缓。石油企业安全生产直接会对企业的健康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从石油企业的角度出发, 夯实安全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十分重要的环节, 这也是有效降低事故发生、造福人类的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1]闫俊辉著.石油生产企业应急机制建设浅析[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 (03)

篇4:国际应急石油储备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势头还能维持20年以上,我们的石油消费惊人,石油储备缺口却很大……

建立应急石油储备是发达国家的普遍选择,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那么,国际应急石油储备发展趋势是什么?中国现有的应急石油储备有何不足?

主要石油消费国大规横建立石油储备,是在第一次石油危棚之后

历史地看,各国重视石油储备始于一战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各国尤其是大国的一个主要教训就是:必须拥有足够的石油储备。二战更是为此做了有力的注释。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对美宣战,获取石油都是主要原因之一。但是,主要石油消费国大规模地互相协调着建立石油储备,却是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

1974年2月和10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主持召开了华盛顿能源会议与布鲁塞尔能源协作小组会议,商议拟订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国际能源计划(InternafionalEnergyPlan,简称IEP)。该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减少成员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持有最低水平应急储备,在出现重大供应中断时分享石油供应。同年11月,24个OECD成员国(经合组织)中的16个签署了IEP协议,同意在OECD框架内建立国际能源署(Intemational Energy Agency,简称IEA)来实施该协议。成员国据此进行了相应的国内立法以建立各自的应急石油储备(Emergency 0il Reservel,当时国际能源署要求成员国至少要拥有相当于60天净进口量的应急石油储备,1980年代标准被提高到90天并保持到现在。

除了净出口国,IEA所有净进口国应急石油储备水平平均达135天

实际上lEA成员国都是超过90天净进口量的应急储备标准。

2009年9月的数据表明,在国际能源署28个成员国中,加拿大、丹麦与挪威为净出口国,其余25个净进口国应急石油储备水平平均为135天。英国的情况比较特殊,它从2006年起转为净进口国,虽然每天的净进口量才4.4万桶,但来自企业的巨量商业储备因此都成了应急石油储备。详见下表。

IEA的应急石油储备水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其石油消费量占全球消费量的57.06%。IEA标准既是发达国家标准,也是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根据IEA的定义,石油应急储备分为三个部分:政府储备,机构储备与企业储备。政府储备指中央或联邦政府出资建立用于应急的储备;机构储备指公共或私人机构为应急目的而建立的储备;企业储备指企业所有的石油储备,包括两个部分:为达到国家最低储备天数而做的义务储备,为商业运作而储备的石油即商业库存。一般允许通过双边协定把三种储备中的一部分存放在国外(见上表)。政府储备与机构储备合称公共储备。拥有应急石油储备的25个国家中,同时拥有政府储备、机构储备与企业储备的有爱尔兰与斯洛伐克2个国家;兼有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的有美国、波兰、日本与韩国等4个国家;兼有机构与企业储备的有捷克、芬兰、法国、匈牙利、荷兰、西班牙和德国7国;只有企业储备的有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希腊、意大利、卢森堡、新西兰、葡萄牙、瑞典、瑞士、土耳其和英国12国。

9月份只有匈牙利的公共应急储备超过90天水平。德国负责机构储备的EBV于1998把标准从65天提高到90天并停止了企业义务储备,因此,德国企业只有商业储备。上表也显示。只有少部分IEA成员国拥有政府应急储备。美国与日本是拥有政府储备的两个大户。美国政府本身拥有60天左右的战略石油储备,它有权利要求企业拥有30天以上的应急储备,但这一权力从来没有动用过,因为企业储备一直远远高于这个水平,9月底的数据为80天。日本法律要求每个石油企业至少拥有70天的应急石油储备,政府储备则由JOGMEC统一管理。

需要说明的是,IEA要求进口国拥有相当于90天净进口额的应急储备,对净出口国没有要求,而欧盟(Eu)则要求所有成员国拥有相当于90天消费量的应急储备,但允许包括净出口国在内生产石油的成员国享有25%的减扣。对于产油量较少的国家如法国,IEA标准高于EU标准;对于产油量较高的国家来说,EU标准高于IEA标准。

IEA成员国的机构石油储备在增加,应急石油储备的天数也在增加

战略石油储备(strateglc Petroleum Reserve,简称SPR)与应急石油储备的概念有所不同,这一概念起初来源于美国政府所建立的应急石油储备。现在通常在广义上使用SPR概念,但它仅仅包括政府应急储备与机构应急储备两个部分,而不包括企业储备。

应急石油储备包括初级产品与提炼产品,前者包括原油、天然气液(液化天然气与液化石油气的总称)、添加剂、氧化剂等,后者包括汽油、煤油、重质燃料油等。应急储备不包括石脑油与海运途中的油轮上的石油。欧洲国家,尤其是内陆不产油或需要进口成品油的国家,主要储备成品油以便于利用。美国与日本主要储备原油。以便根据需要加工为不同形式的产品,而且储存原油的成本较低,这对于储存量大的美日来说是有意义的。

动用储备油有严格的条件,主要是为了应付供应中断或急剧减少,只有在较少的情况下用于平抑油价。至于是先动用企业储备还是先动用公共储备,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选择,总的趋势是由先动用企业储备转向先动用公共储备,原因可能是以下两个: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有向机构储备转移的趋势;机构储备属于共同储备,只要政府决策就可以迅速、大量动用,操作上比动用企业储备要便利许多,而且受经济因素的制约相对较小。

IEA成员国应急石油储备的发展趋势为: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减少,机构储备增加(但没有机构储备的美国则表现为政府储备迅速增加);应急石油储备的天数在增加,IEA净进口成员国的平均天数从去年10月的123天增加到今年9月的135天。

出现向机构储备转移的原因可能是:政府储备的不足之处是官僚机构运作效率不高,成本较高;而企业则通常是利润导向,对于通常是反市场运作的调节行为,本能上有抵触;而机构储备则兼有两者之长而一定程度上可避免二者之短。应急石油储备天数增加的原因有二:各国利用低油价增加储备,美国等甚至动用油轮来储备原油;石油消费具有刚性,尤其是对于新兴经济体和发达国家的运输业来说,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油价长期看涨,因此,倾向于利用油价从高位回落的时机增加应急储备能力。

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现状与规划

规划中的中国石油储备体系(相当于IEA成员国的应急石油储备体系)由四个部分构成:国家战略石油储

备、地方石油储备、三大石油公司的商业储备和其他中小型公司石油储备。IEA成员国平均应急储备水平已经达到135天,中国如果也采用这一标准,扣除现有21天的商用储备后,由于地方石油储备还没有建立,因此,应该建立的战略石油储备水平为114天。可以说建“90天标准”是完全必要的,不过是事实上的低标准。

经过长期的争论与酝酿后,中国已经开始建立应急石油储备。中国国家战略石油储备选址原则为:进油方便、出路畅通、靠近炼厂、快速反应。2004年6月,首批四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开工建设,2006年起陆续建成并注油,现在已经注满。这四个基地的总容量为1600万立方米,约合1368万吨,依据2007年的日进口量44.41万吨计算,相当于30.6天的进口量。再加上相当于21天进口量的全国石油系统内部商用石油储备,总共拥有的储备能力为51.6天的进口量(以2007年的用量计算),还不及日本1974年底所具有的60天民间石油储量(日本于1978年开始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总体而言,第一期基地的储备量较小,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是经济性的,而非战略陛的。

第一批储备基地选择东部沿海,主要是因为靠近市场,沿海地区炼油能力较强。第二、三批基地将逐渐向东南沿海以及内陆布点,这主要是考虑将来的能源安全,内陆地区炼油厂也将布点并逐步推进。中国计划通过第二、三期SPR基地建设,将应急石油储备水平提高到“90天标准”。据悉,库容达2680万立方米的石油储备二期工程也已规划完毕。甘肃兰州、新疆鄯善由于可以就近利用中哈原油管道注油料而进入第二批名单,兰州基地2008年12月初开工兴建,而都善基地已经完成第一期建设并已开始注入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原油。其他地址未公布。第三期的储量与第二期相同,均为2800万吨。这样,三期总共储量为6968万吨。这能满足2020年时的“90天标准”么?

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势头还能维持20年以上。世界能源机构的《2007年世界能源展望》也认为中国在2020年之前,石油消费的年增长率可能会达到4.8%~5.2%。根据笔者的计算,中国在1998~2007的10年里,石油消费的年均增长率为6.60%,而产量年增长率才1.55%,二者的差额或日净增长率为5.05%。因此,可以假定到2020年为止,中国每年石油消费增长率为5.0%,即与过去10年的净增长率持平。以2007年的消费量3.680亿吨为基数,2015年和2020年,中国的石油消费将分别达到5.437亿吨和6.939亿吨。国内年产量按照最高业内公认不大可能达到的标准2.0亿吨计算,2015年有3.437亿吨需要进口(占消费量的63%),90天的净进口量(即SPR储量)应为6.23亿桶;2020年有4.939亿吨(占消费量的71.17%)需要进口,90天净进口量为8.95亿桶。相比之下,中国预计在2020年完成的三期SPR基地总共储量只有5.13亿桶,只相当于46天的进口量标准,还达不到2015年应该达到的储量。

篇5:石油化工企业应急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的通知 环办[2010]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 针对当前石油化工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频发的现状,为进一步规范其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切实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部组织制订了《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用于地方各级环保部门指导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及修订工作。地方环保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指南》,熟悉、领会其内容要求,并在环境管理工作中贯彻落实。一是要求现有石油化工企业在编制或修订环境应急预案时,按照《指南》进行,经企业法人代表签署,报当地环保部门备案,环保部门要依据《指南》对其进行形式审查;二是要求新建或改建、扩建的石油化工企业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按照《指南》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一同提交环保部门审查。

现将《指南》印发给你们,请转发相关部门,遵照执行。附件: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二○一○年一月二十八日 附件: 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1.适用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内容等基本要求。

本指南适用于石油化工(包括石油炼制与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编制该指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3.1环境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环境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3.2环境敏感区

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3.3环境保护目标

石油化工企业周边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区。3.4危险物质

指能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等危险的一种物质或者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

3.5危险废物

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3.6环境污染事件危险源

在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发生环境污染事件的污染源,包括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的危险物质以及产生、收集、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设备和装置等。

3.7环境污染事件与突发环境事件

环境污染事件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由于不可抗力致使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系统受到干扰,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财富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和环境安全构成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

3.8分类

指根据环境污染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划分环境污染事件的类别。3.9分级

指按照环境污染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及危害程度,划分环境污染事件的级别。

3.10应急准备

指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3.11应急响应

指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3.12应急救援

指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件危害和防止事件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件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3.13恢复

指在环境污染事件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4.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4.1成立预案编制工作组

成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针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类别和应急职责,结合企业部门职能分工抽调预案编制人员。预案编制人员应来自企业相关职能部门和专业部门,包括应急指挥、环境风险评估、生产过程控制、安全、组织管理、监测、消防、工程抢险、医疗急救、防化等各方面的专业人员和企业内部、外部专家。预案编制工作组应进行职责分工,制定预案编制任务和工作计划。

4.2基本情况调查

应对企业基本概况、环境污染事件危险源、企业周边环境状况、环境保护目标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说明。

4.2.1企业基本情况调查 4.2.1.1企业名称、详细地址。

4.2.1.2企业经济性质、隶属关系、从业人数。4.2.1.3企业的地理位置(经纬度。4.2.1.4其他情况说明。

4.2.2企业环境污染危险源基本情况调查

4.2.2.1企业的主、副产品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的名称及日产量,原材料、燃料名称及日消耗量、物料最大贮存量和加工量,列出涉及的危险物质名称及数量等。

4.2.2.2调查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装置,危险物质储存方式(槽、罐、池、坑、堆放等,收集企业平面布置图,雨水、清净下水和污水收集、排放管网图、应急设施(备平面布置图、企业消防设施配置图。

4.2.2.3调查企业排放污染物的名称及排放量,污染治理设施处理量及处理后废物产生量,污染治理工艺流程、设备及其他环境保护措施等。

4.2.2.4调查企业危险废物的产生,储存、转移、处置情况,危险废物处理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资质、处理场所的位置,危险废物处理的设计规范和防范环境风险情况。

4.2.2.5调查企业危险物质及危险废物的运输(输送单位、运输方式、日运量、运地、运输路线、“跑、冒、滴、漏”的防护措施等。

4.2.3企业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调查

4.2.3.1企业所在地的气候(气象特征,如风向、风速、降雨量、暴雨期等。4.2.3.2企业所在区域地形地貌及厂址的特殊状况(如上坡地、河流的岸边。4.2.3.3企业所处区域地理位置图(比例尺1:5000和1:50000,图中包括以下内容:

(1年风向玫瑰图;(2物料运输(进厂和出厂依托的公路、铁路、水域,以及管道;(3受纳本企业废水(包括污水处理厂出水、直排清净下水和雨水的水域,废水排放路径及排污口位置,企业厂区外固体废物处置场;(4周边区域道路交通、疏散路线、周边区域的企业分布、社区重要基础设施等;(5区域内环境敏感保护目标(调查范围按HJ/T169确定。

4.2.3.4企业废水(包括污水处理厂出水、直排清净下水和雨水排放去向(水域名称,废水输送方式,排污口位置,水域功能类别。企业排污口下游的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地表水及地下水取水口、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红树林、珊瑚礁、鱼虾产卵场、重要湿地和天然渔场等名称,保护级别,与企业排污口的距离。

4.2.3.5列表说明区域内各环境保护目标名称及与企业边界的方位和距离,人口集中居住区人口数量、学校的相对位置和学生人数、医院的相对位置及联系方式。

4.2.3.6企业相关地表水、地下水、海域、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受纳水体(包括支流和干流情况及执行的环境标准,区域地表水、地下水(或海水及区域环境空气执行的环境标准。

4.2.3.7企业下游供水设施服务区设计规模及日供水量、联系方式;取水口名称、地点及距离、地理位置(经纬度等,服务范围内灌溉面积、基本农田保护区情况。

4.2.3.8企业下游地下水打井取水情况。4.2.3.9周边企业的基本情况。

4.2.3.10企业周边区域道路情况及交通干线流量等。

4.2.3.11企业危险物质和危险废物运输(输送路线中的环境保护目标说明。4.2.3.12同一流域或区域产生同类污染物的其他企业名录及排污状况。4.3环境风险评价与应急能力评估

4.3.1明确企业存在的危险源、环境风险评价结果,以及可能发生环境污染事件的后果和波及范围。

4.3.2对企业存在的环境污染事件风险进行识别。

4.3.3对可能引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危险目标,应分析其关键装置、要害部位以及重大环境危险源等的风险程度,作为事件分级的主要依据。

4.3.4针对环境污染事件的风险程度,对企业的应急资源、处置能力以及员工的综合应急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估,找出不足,并在应急保障中采取适当的强化保障措施。

4.4应急预案编制

在以上调查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类型和影响范围,编制应急预案。对应急机构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备、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做出具体安排。应急预案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

4.5应急预案的评审、发布与更新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评审。评审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外部评审是由上级主管部门、相关企业、环保部门、周边公众代表、专家等对企业的预案组织审查。预案经评审完善后,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按规定报本地环保部门备案。同时,明确实施的时间、抄送的部门、企业、社区

等。企业应急预案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所涉及的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变动、或在执行中发现重大缺陷时,由企业及时组织修订。企业应每年组织对预案进行评审,并及时根据评审结论组织修订。

4.6应急预案的实施

预案批准发布后,企业应落实预案中的各项工作及设施的建设,明确各项职责和任务分工,加强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实现应急预案持续改进。

5.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5.1总则 5.1.1编制目的

明确预案编制的目的、要达到的目标和作用等。5.1.2编制依据

明确预案编制所依据的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部门文件,有关行业技术规范标准,以及企业关于应急工作的有关制度和管理办法等。

5.1.3适用范围

规定应急预案适用的对象、范围,以及环境污染事件的类型、级别等。5.1.4事件分级

参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5.1.5工作原则

明确应急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减少危害,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企业自救、属地管理,整合资源、联动处置等原则。

5.1.6应急预案关系说明

明确应急预案与内部企业应急预案和外部其他应急预案的关系,并辅相应的关系图,表述预案之间的横向关联及上下衔接关系。

5.2组织机构和职责 5.2.1组织机构

明确应急组织机构的构成。一般由应急领导小组、应急指挥中心、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应急工作主要部门、应急工作支持部门、信息组、专家组、现场应急指挥部等构成,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述。

5.2.2职责

规定应急组织体系中各部门的应急工作职责、协调管理范畴、负责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具体操作步骤等。

5.3预防与预警 5.3.1危险源监控

明确对区域内容易引发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组织进行检查、监控,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预防。

应急指挥机构确认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后,要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通知有关部门、单位采取相应措施预防事件发生。

5.3.2预防与应急准备

明确应急组织机构成员根据自己的职责需开展的预防和应急准备工作,如完善应急预案、应急培训、演练、相关知识培训、应急平台建设、新技术研发等。

5.3.3监测与预警

5.3.3.1应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对重点排污口进行例行监测。5.3.3.2根据企业应急能力情况及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级别,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监测工作。

5.4应急响应 5.4.1响应流程

根据所编制预案的类型和特点,明确应急响应的流程和步骤,并以流程图表示。5.4.2分级响应

根据事件紧急和危害程度,对应急响应进行分级。5.4.3启动条件

明确不同级别预案的启动条件。5.4.4信息报告与处置

5.4.4.1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内部信息报告的形式和要求,以及事件信息的通报流程;5.4.4.2明确事件信息上报的部门、方式、内容和时限等内容;5.4.4.3明确事件发生后向可能遭受事件影响的单位,以及向请求援助单位发出有关信息的方式、方法。

5.4.5应急准备

明确应急行动开展之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下达启动预案命令、召开应急会议、各应急组织成员的联系会议等。

5.4.6应急监测 5.4.6.1明确紧急情况下企业应按事发地人民政府环保部门要求,配合开展工作。5.4.6.2明确应急监测方案,包括污染现场、实验室应急监测 方法、仪器、药剂。5.4.6.3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企业环境监测机构要立即开展应急监测,在政府部门到达后,则配合政府部门相关机构进行监测。

5.4.7现场处置

5.4.7.1水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处置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及事件类型、可控性、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及水环境状况等,需确定以下内容:(1可能受影响水体情况说明,包括水体规模、水文情况、水体功能、水质现状等;(2制定监测方案,开展应急监测;(3事件发生后,切断污染源的有效方法及泄漏至外环境的污染物控制、消减技术方法说明;(4制定水中毒事件预防措施,中毒人员救治措施;

(5需要其他措施的说明(如其他企业污染物限排、停排,调水,污染水体疏导,自来水厂的应急措施等;(6跨界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措施说明;(7其他说明。

5.4.7.2有毒气体扩散事件现场处置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及事件类型,事件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以及风向、风速和地形条件等,需确定以下内容:(1切断污染源的有效措施;(2制定气体泄漏事件所采取的现场洗消措施或其他处置措施;(3明确可能受影响区域及区域环境状况;(4制定监测方案,开展应急监测;(5可能受影响区域企业、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和路线、基本保护措施和个人防护方法;(6临时安置场所;(7周边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方案;(8其他说明。

5.4.7.3溢油事件现场处置

根据溢油数量、油品种类等,需确定以下内容:(1制定切断溢油源和控制影响范围的有效措施;(2制定监测方案,开展应急监测;

(3制定事件现场隔离警戒,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件措施;(4制定油品回收和减轻环境污染的措施;(5制定减轻溢油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的措施;(6其他说明。

5.4.7.4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污染事件现场处置

根据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的性质、污染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需确定以下内容:(1切断污染源的有效措施;(2制定防止发生次生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置措施;(3明确可能受影响区域及区域环境状况;(4制定监测方案,开展应急监测;(5可能受影响区域人员疏散的方式和路线、基本保护措施和个人防护方法;(6临时安置场所;(7周边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方案;(8其他说明。

5.4.7.5辐射事件现场处置

(1对于放射源丢失、被盗或被抢的事件,需确定以下内容: 1制定放射源搜寻措施和步骤;2制定在指定区域内宣传放射性危害特性的方法;

3其他说明。

(2对于放射性物质泄露事件,需确定以下内容: 1制定措施,切断辐射范围扩大的途径;2制定实时监测方案;3制定现场专业技术人员个人防护措施;4制定周边群众保护措施和预防、治疗方案;5其他说明。

5.4.7.6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依据事件分类、分级,附近疾病控制与医疗救治机构的设置和处理能力,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处置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可用的急救资源列表,如急救中心、医院、疾控中心、救护车和急救人员;(2应急抢救中心、毒物控制中心的列表;(3国家中毒急救网络;(4伤员的现场急救常识。5.5安全防护

5.5.1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明确事件现场的保护措施;5.5.2受灾群众的安全防护。制定群众安全防护措施、疏散措施及患者医疗救护方案等。

5.6次生灾害防范

制定次生灾害防范措施,现场监测方案,现场人员撤离方案,防止人员中毒或引发次生环境事件。

5.7应急状态解除

5.7.1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5.7.2明确应急终止的程序;5.7.3明确应急状态终止后,继续进行跟踪环境监测和评估的方案。5.8善后处置

5.8.1明确受灾人员的安置及损失赔偿方案;5.8.2配合有关部门对环境污染事件中的长期环境影响进行评估;5.8.3明确开展环境恢复与重建工作的内容和程序。5.9应急保障 5.9.1应急保障计划

制定应急资源建设及储备目标,落实责任主体,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确定外部依托机构,针对应急能力评估中发现的不足制定措施。

5.9.2应急资源

应急保障责任主体依据既有应急保障计划,落实应急专家、应急队伍、应急资金、应急物资配备、调用标准及措施。

5.9.3应急物资和装备保障

企业依据重特大事件应急处置的需求,建立健全以应急物资储备为主,社会救援物资为辅的物资保障体系,建立应急物资动态管理制度。

5.9.4应急通讯

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的单位和人员联系方式及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健全应急通讯系统与配套设施,确保应急状态下信息通畅。

5.9.5应急技术

阐述应急处置技术手段、技术机构等内容。5.9.6其他保障

根据应急工作需求,确定其他相关保障措施(交通运输、治安、医疗、后勤、体制机制、对外信息发布保障等。

5.10预案管理 5.10.1预案培训

说明对本企业开展的应急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如果预案涉及相关方,应明确宣传、告知等工作。

5.10.2预案演练

说明应急演练的方式、频次等内容,制定企业预案演练的具体计划,并组织策划和实施,演练结束后做好总结,适时组织有关企业和专家对部分应急演练进行观摩和交流。

5.10.3预案修订

说明应急预案修订、变更、改进的基本要求及时限,以及采取的方式等,以实现可持续改进。

5.10.4预案备案

说明预案备案的方式、审核要求、报备部门等内容。

5.11附则

5.11.1预案的签署和解释 明确预案签署人,预案解释部门。5.11.2预案的实施 明确预案实施时间。5.12附件

(1环境风险评价文件;(2危险废物登记文件或企业危险废物名录;(3企业应急通讯录;(4应急专家通讯录;(5企业环境监测应急网络分布;(6企业环境监测机构联系人通讯录;(7外部(政府有关部门、救援单位、专家、环境保护目标等联系单位通讯录;(8单位所处位置图、区域位置及周围环境保护目标分布、位置关系图、本单位及周边区域人员撤离路线;(9单位重大危险源(生产及储存装置等分布位置图;(10应急设施(备布置图;(11危险物质运输(输送路线及环境保护目标位置图;(12企业雨水、清净下水和污水收集、排放管网图;

篇6:石油企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为了统一和规范平顶山石油公司突发性事故、事件(以下简称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写,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急预案框架指南》、省公司hse管理体系文件《应急管理程序》的精神和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2基本情况

中石化叶县石油分公司建于5月,隶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平顶山石油

分公司,公司现有职工35名,中级工4名,初级工31名。

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平顶山叶县石油分公司所有部门。

4术语

4.1应急救援

是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清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或行动。

4.2预案

指根据预测危险源或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订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要求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5应急准备

5.1确定危险目标

加油站是易燃、易爆场所,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做好了一系列安全防范工作的同时,还应对可能发生的灾害制定有效的抢险应急预案,以确保员工生命安全不受到伤害及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

经过危害识别、风险评估,确认加油站春夏季节雷雨及台风天气是危害加油站安全的主要灾害因素;其它自然灾害(地震、雷击、海潮等)引起的次生灾害有可能发生;火灾、油品跑、冒、漏事故是加油站需主要防范的应急事件,加强对事故灾害进行全面的预测与防范,根据预案中各自职责,履行各自应急工作职能,使应急预案快速启动,高效有序,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及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

5.2应急救援原则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应急救援的现场处置应立足加油站,充分发挥加油站的应急抢险资源的优势。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施和手段,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和人身安全。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对重大安全隐患进行评估、治理,努力减少未遂事件的发生,常抓不懈,防患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等级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预案启动后,以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作为应急的最高统一指挥部门,零售管理部门按职责设置的指挥部要服从应急指挥中心的领导。加油站设立的应急组织要服从指挥中心及其指挥部的领导,落实应急职责,积极有效地开展应急工作。

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各级零售管理部门按照属地为主原则,实施应急救援。实行加油站站长负责制,把事故控制在有限范围内,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故。

加强管理、提高素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石化有关管理制度,加强应急管理,使应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宣传、培训教育和演练工作,提高广大员工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

5.3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组成和职责

5.3.1组成人员

应急小组组长:许金尧

应急小组成员:

报警:王华

疏散:温宏杰

扑救:马二进

警戒:候春梅、肖艳丽、王晓刚

值班人员及联防单位的有关人员分别承担抢险、消防、警戒、疏散及救护等工作。

5.3.2主要职责

制定本部门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各岗位员工进行预案演练,发生事故时向本公司领导报告,并组织有限力量进行抢救、对外来人员及车辆进行疏散。

根据灾情向有关部门报警(消防119、救护120、治安

110、交通事故122),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对发生事故周边危险距离内的易燃、易爆物品进行及时疏散及清理,并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对无关人员及车辆进行疏散,对负伤人员及时送就近医院抢救。

5.4报警及通讯联络方式

主管领导:****

6应急响应

6.1应急响应条件

上一篇:双井社区居民代表大会记录下一篇:老罗语录下载